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 核心内容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12 个字传续了几千年, 从来没有改动过一个字, 充分说明她是真理, 是我们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应该知道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孝悌忠信是人的根本, 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 仁爱和平是人类大义。“守国之度, 在饰四维。……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国有四维, 一维绝则倾, 二维绝则危, 三维绝则覆, 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 危可安也, 覆可起也, 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 《管子》) 。”如何才能认知这个真理? 其根本方法就是道德教育。道德究竟为何物? 什么是道? 什么是德? 道就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 自然的秩序, 自然的纲领。道不是谁设计的, 自自然然就是道[1]。道是规律、真理、秩序、法则。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 《道德经》) ”。德就是随顺自然的规则, 遵守自然的秩序。道德就是通达天、地、人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 并遵守秩序、遵循规律。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道德经》) ”。天有天道, 地有地道, 人有人道, 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道不是制度学说, 而是自然的关系法则。道德也没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 心有所得则生智慧, 身有所得则健康长寿。道法自然, 所以道德本身绝不是人为的框架, 而是随顺自然的产物。我们不能不佩服古圣先贤随顺自然的大智慧; 我们不能不感恩留下并传承这悠久传统文化的中华祖先。
2 为天地立心—认识天地规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晨宿列张。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这是《千字文》中的一段话, 揭示了天地一般的运行规律 ( 自然规律) 。“三才者, 天地人。三光者, 日月星”,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三字经》是过去的启蒙教材, 也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基础。“此五行, 本乎数”, 此数是什么? “盖天地既奠, 神形全具, 有其气者有其数, 有其数者有其象。河图之出, 以象之显也。其象所示, 乃数也 ( 《周易六十四卦浅解》汪忠长著) ”。此数为河图之数, 气化之数。 “数之所在, 乃气化也, 气有阴阳, 名曰两仪…两仪化合, 遂分为水、火、木、金、土…此即 ‘二五媾精, 万有始生’是天地万物生生之本 ( 来源同上) ”。易传曰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 图书实为易之本源。 “易, 人更三圣, 事历三古”。为中华文明之始祖 ( 上古伏羲, 中古文王, 下古孔子) , 秉其天纵之智,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察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 一画开天, 始作八卦, 通神明之德, 类万物之情。
《易. 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说明了天地生化万物, 它的本能就是 “生生”, 就是 “变化”。《道藏》说: 日月为易, 象阴阳也[2]。是取象于日月往来、寒暑更迭的作用, 以阐明阴阳更迭、盈虚消息的道理。根据东西方学说的论证, 咸认宇宙的创始, 源于气化。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就是宇宙之源。天道、地道的演化, 直接间接、有形无形都影响着人道的精神、思想、修养、学问、事业、家庭、婚姻、寿夭、得失、成败, 错综复杂, 变幻莫测。所有的一切事物, 虽然在千变万化之中, 然而有其不变的法则, 以支持其变。故易之为易, 除变易外, 尚有不易之易, 及简易之易。变易是现象, 不易是法则。考其内涵, 不外乎象、数、理三者。物生必有象, 象从数出, 象繁数滋, 揆之于理, 穷理推数[3]。
3 为生民立命———趋吉避凶, 人伦大道
3. 1 随顺规律, 为善为吉
古人说, “无极而太极, 太极本无极, 一物一阴阳, 一物亦太极”。 《道德经》中说 “道大, 天大, 地大, 人大”, 又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就充分揭示了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 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一体, 这是宇宙的真理。因此, 只有认识规律, 顺守法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因此引申出善恶的标准: 凡是遵守天性天道、人性人道、真理规律的就是善的; 凡是违背天性天道、人性人道、真理规律的就是恶的。善恶有报应, 命运可改变。《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说: “汝今扩充德性, 力行善事, 多积阴德, 此自己所作之福也, 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 趋吉避凶; 若言天命有常, 吉何可趋, 凶何可避? 开章第一义, 便说: ‘积善之家, 必有馀庆。’汝信得及否?”后了凡力行善事, 果然改变了命运。其实, 语言、行为、想法, 通通都是能量。由牛顿的力学定律我们知道, 凡是能量发出, 必然受到反作用力, 我们中国人叫做 “报应”。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 一定量的积累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我们中国人叫做 “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常说,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命由心造, 福自我求。其原理就是 “天地与我同根, 万物与我一体”, 我们和这个世界是密不可分的, 这就是宇宙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 《太上感应篇》说, 祸福无门, 唯人自召[4]。
这就是说, 你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世界, 别人、世界就怎样对待你。人以善感, 天以福报; 人以恶感, 天以灾应。《道德经》说: “不知常, 妄作, 凶。”《太上感应篇》说: “曾行恶事, 后自改悔,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久必吉庆, 转祸为福”。古人讲, “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这些都是教导我们, 认识规律, 多作善事 ( 随顺自然) , 趋吉避凶[5]。
3. 2 人伦大道, 自然规律
人, 作为天地中的一员, 是大自然的产物, 与自然是一体的。但是, 人有思维, 人口众多, 相互联系紧密, 创造力、破坏力都大。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观察, 总结出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伦大道[6]。人生一世, 天然具备五种身分、五种关系: “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要有 “五常”: 仁、义、礼、智、信。要做到 “五常”, 就必须修身。人生在世两条命—身命、慧命, 《弟子规》就是身命、慧命的根本, 要百分之百地落实到生活中去, 才能做到 “五常”。儒家的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前四条都是为最后一条 “笃行”作准备的[7]。 《大学》中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中庸》里说: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 不可以不事亲; 思事亲, 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 不可以不知天。”《孝经》中说: “子曰: ‘天地之性, 人为贵。人之行, 莫大于孝’。”孝为人的天然本性, 无条件亲爱对方, 父母的爱叫慈爱, 子女的爱叫孝顺, 这就是天性。《孝经》里说: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 谓之悖理。”又说: “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孝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 是人的天性。为什么要孝呢? 《孝经》中说: “满而不溢, 长守富贵。”怎样才能满而不溢呢? 就是要回报, 就是要感恩, 只知索取, 违背天道, 就会很快灭亡。一个人在家不孝顺, 而在外面敬爱他人, 是违背常理的[8]。
《左传》中说: “人弃常, 则妖兴。”所以, 古人很看重一个人的孝, 对父母的孝, 引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 在天下则为对苍生的仁, 在小团体则为对领导的义, 在社会则为对朋友的信, 在兄弟则为兄友弟恭, 在夫妻则为夫为妻的榜样。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 ( 孝经) ”。这些至理名言, 既适用于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适用于小到一个团体 ( 单位) 、一县、一省, 大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治理。因为她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是科学的。
4 结论
当前, 世界各国进一步开放, 各种文化相互交流, 各种思想相互冲击, 必将产生新的更加文明的新文化。但是, 要兼收并蓄, 要创造新的更加文明的新文化, 就必须先学好自己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否则, 不但学不了别人的优秀文化, 还有可能丢失自己。我们必须先保住自己的根才有能力吸纳外来的东西, 然后才可能创造新的更加优秀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耀灿等, 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2006
[3]李英华, 著.儒道佛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国炎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朱耀廷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张应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7]隋淑芬, 著.中国古代思想教育史[M].红旗出版社, 2005
【关键词】中国文化 高中英语教师用书 文化教学
一、教师用书的涵义及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传播的重要性
教师用书是与教科书配套、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书籍。根据Alan Cunningsworth在《如何选择教材》(2008)一书中所阐述的,教师用书是一套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本好的教师用书在提供充分使用教材的指导原则、每一单元的详细教学计划以及参考答案等方面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用书的功能以综合为好。教师用书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以便理解课文的情境。
2003年正式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文化意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在七级的文化意识目标描述出了解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了解英国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以及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学生读西方的文本,接触西方意识,只学会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而对自身的文化不甚了解,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失衡导致了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认识。教师用书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材料,更应该为教师提供中国文化抑或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
二、教师用书的分析
人教版高中教师教学用书每个单元包含五个组成部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建议、补充参考资料、学生用书教学指导、练习册教学指导。中国文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化内容是补充参考资料部分和学生用书教学指导部分。下表是对其中国文化内容的分析: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中教师教学用书中中国文化内容分布的分析
第一册 Unit 3 The Lancang River
Unit 4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Unit 5 Sun Zhongshan(Sun Yat-sen)
第二册 Unit 1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Unit 4 The Milu
第三册 Unit 1 The Chinese festivals
第四册 Unit 1 Song Qingling, Lin Qiaozhi
Unit 5 China Folk Cultural Village
第五册 未涉及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师教学用书五册一共包含了二十五个单元。从表中可以看出二十五个单元中仅有八个单元提及中国文化。第一册的中国文化内容包括介绍澜沧江、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孙中山先生。第二册的中国文化内容是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和麋鹿。第三册的中国文化内容有中国的节日,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第四册中主要体现在Unit 1 中对宋庆龄和林巧稚以及中国民俗文化村的介绍。最后,第五册中并未有涉及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解释。显而易见,提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只有八个单元,只占篇幅的一小部分。
第四册Unit4 中补充参考资料中背景知识提到了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介绍了许多国家,如日本、墨西哥、赞比亚、越南、韩国等等国家的手势语特点,但是却未提及中国手势语或中外手势语进行对比。
三、有效利用教师用书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1.以教师用书为指导适当增加本土文化的输入,开发本土课程资源。通过对教师用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的设置分析,可以看出此高中英语教师用书提供的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国文化知识只涉及皮毛,并未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丰富文化教学资源,开拓教与学的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把教材内容与本土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其中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补充背景材料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可作为课外阅读的辅助材料,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知识作为英文文本给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阅读与赏析。
2.教学时辩证地看待并利用教师用书里面的中西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讲述中西文化内容时,教师不应该如填鸭似的灌输方式去讲授中西文化知识,而应该带领学生辩证去思考文化的差异,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教授一门语言,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的文化对于学习与交流非常重要。这种文化的了解不仅能使学生在交流上具备一定优势,还有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
3.从教材编写的角度,针对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去完善,应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原则。教材进行研究的学者必须以新的角度去看待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不可一味地只用传统的框架分析新的教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研究需要新的想法、新的视野,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教育,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文化的发展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更利于学生对基于经验的学习的促进。英语教师用书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材研究者的视角必须跟随着世界的这种发展而不断进步更新。
参考文献:
[1]李晓丹.《剑桥国际英语教程》教材教师用书浅析[M].科技信息,2009.
活动时间:2010年5月19日--25日
美食文化节开幕前一周内,公司龙虾舞蹈队全市繁华区内宣传造势,开拓市场营销奇迹,制造轰动性“新闻这点”,打造黑老婆知名度影响力.主会场:桐柏路总店,柳林店,帝湖店
场地布置:条幅,灯箱,海报,X展架,彩旗相关宣传促销品全面展开。
主会场活动细则亮点:
举办时间:2010年5月19日下午17:00精彩开幕
节目主持:绅士淑女
靓点一:鸣礼炮(皇家礼炮),放礼花,军乐仪仗队开幕式音乐声中拉开.....靓点二:龙虾舞蹈队携男女主持人盛装出场开幕词
靓点三:黑老婆传人致词:董事长,总经理登台致欢迎词(相关媒体:电视台报道:法制,民生各大报纸美食栏目.)
靓点四:龙虾宝贝:龙虾舞蹈队集体表演
靓点六:秀色可餐:比基尼美女泳装秀
靓点七:琳琅满目:金星,奥克,青岛,崂山,维雪及酒水展台争奇斗艳
靓点八:名吃荟萃:10个风味特色档加小吃招商,遍布广场南北
靓点九:丰盛自助大餐,黑老婆风味名吃展销(凉/热/招)
靓点十:厨艺表演:舞蹈烩面,气球切肉丝,蒙眼切姜丝/肉丝,大刀面现场表演
靓点十一:功夫龙虾展台:小丑全场互动(活虾现烹)现场表演,龙虾竞拍,爱心寄灾区,至尊霸王龙虾盆:298元将军龙虾盆:198元
靓点十二:精彩演艺:万人虾迷喝彩捧场(名嘴乔赢论虾)
靓点十三:黑老婆龙虾美食节服装留念(限定15套)
活动:食王争霸赢大奖,名店门前支放大锅,展示龙虾展台盛宴,小龙虾无限量供应,买多少送多少,喝醋一碗,吃饺子一盘,扎啤一扎,吃糊涂面一碗,最终赢得霸王虾.活动的目的是夸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把夜市做成一种文化,一个成功的消费项目。
里面不仅有吃、喝,还要有现代人向往的氛围。
我公司自认为上面的安排从节目倒排序都非常到位,但缺少互动活力,和奢华的隆重;
1、门口
入口处安排身着短裙亮丽新潮的公主迎宾,在璀璨的灯光、震撼的音乐配合下打造第一道风景线。
2、主舞台
音效、灯光
3、主持人
男主持要具备能说、能唱、能喝、富有互动经验的女主持要具备端庄秀丽善于配合鼓励
4、明星效应
利用超级模仿秀来制造明星阵容(降低成本)腾格尔模仿秀
5、互动游戏
为了让正常气氛达到融洽,一定要做到互动
例如:
啤酒比赛(瓶装啤酒比时间谁最快)
吃辣椒比赛(材料用制作龙虾里面的小红色辣椒每人20个,一次一个,比时间谁最快)
6、动感地带
在互动时用震撼的音乐做铺垫,靓丽的时装秀做背景,展开动感一刻。靓丽的时装秀在音乐起时展开娇媚的身段慢摇,使舞台上达到互动高潮。
由于时间紧迫、沟通较少、了解不多,思路不够开阔不能达到领导的要求,请见谅。
如有合作希望,可以深入沟通及策划安排。。。
郑州驱动礼仪服务有限公司李百森
疆域范围南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侧,北至漠河地区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北相距5500余千米;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流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形成了西部深入亚洲腹地,东南面向世界海洋的地理形势。
在世界军事地理结构中,我国处于陆地最大、国家最多、战略力量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中。我国的地理位置对我们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制止和反对外敌入侵,保卫世界和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中国地势地形
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三.临近中国大陆的海洋
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以冲绳海槽与日本领海分界),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
传统文化的作文1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传统文化的作文2
糖葫芦的酸甜可口一直是很多人的最爱,男女老少鲜少有可以抵抗它的魅力的,特别是小孩子。其实糖葫芦当中也蕴含着中华的传统文化,你发现了吗?
冰糖葫芦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它酸甜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竹签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浆。插在粗糙的稻草棒上,沿街大声叫卖。这一串串糖葫芦既像结满硕果的小树,又像孔明的草船借箭。到了现在,糖葫芦的种类发展的很多,有桔子的,有草莓的,还有猕猴桃的……好吃极了!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有好多水果串在一起的---水果大串联。
看着五颜六色的冰糖葫芦,我忍不住买下一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先是嘎嘣脆的糖浆,然后就是香甜的水果,真好吃呀!香脆的糖浆甜极了,酸甜的水果味在嘴里弥漫着,又互相融合着,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好吃。
糖葫芦象征着幸福和团圆,它在北宋时期就十分有名。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想而知当时的街市是多么的热闹啊!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买着冰糖葫芦。
一、交际文化
所谓交际文化, 指的是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包括问候、致谢、称呼、习语、委婉语和禁忌语。 把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际文化内容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二、知识文化
(一) 历史文化
历史知识文化包括历史知识、历史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 汉语中的很多成语来源于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如《史记》中的破釜沉舟等。 这些语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 并且在日常交际表达中经常用到。 因此, 导入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二) 地理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 拥有很多独特的地理地貌、文物古迹及和地理相关的文化。 这部分导入的内容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文物古迹等习语, 比如长江和黄河、长城和故宫等。 当然, 这样的内容应该适当地进行导入。
(三) 文学教育
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知识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重要部分, 如中国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和诗词等文化经典, 这些文学经典现在仍然被人们引用。 因此, 进行文化教育知识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掌握后向外更好地传播和发扬中国的文化。
(四)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 所以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时候, 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要适当介绍。 如中国的代表美食和小吃, 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典故和礼仪等。 这样, 学生再也不会只知道西方的食物, 而不知道自己日常所食如何表达。
(五) 传统、风俗习惯
传统、风俗习惯知识包括传统节日的典故和习俗、风俗习惯,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 所以导入这样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及其相关习俗的表达。
(六) 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历史上的中国一直盛行佛教, 因此汉语中的不少习语借用佛、庙宇等作比喻, 如临时抱佛脚等。 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在汉语习语中有所体现, 如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等。 这样的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适当导入。
(七) 政治经济
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很多政治经济方面的词汇知识是我们所特有的, 比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导入这样的内容, 在学生掌握后对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内容的传播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八) 与时事和社会发展新事物相关知识
在进行中国文化导入时还要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发展新事物, 做到与时俱进, 适当说明一些变化趋势, 多关注这样的内容和一些新兴的名词和事物, 比如中国梦、一带一路等。
三、结语
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要善于导入相对应的中国文化知识, 并且要注意适时调整。 这样才能达到学生掌握中国文化, 并用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输出的目的。
摘要:本文按照学者们将文化教学内容分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的观点, 从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下属的不同方面, 就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导入内容
参考文献
[1]Crystal 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熊亮(《绘本中国》策划人)
中国古代的孩子,看的书是有大量插图的。譬如现在能找到的《西游记》插图本,就有几百种,彩绘的,套版印刷的,表现手法很丰富。但是到了我小时候,这个阅读传统就消失了。
我小时候学国画,接触中国元素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在阅读方面,却只有巫师、小镇、木偶、公主。这种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巨大差异,让人产生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促使我在进行绘本创作的时候产生了强烈的中国表达意图。
在绘本中国化的道路上,我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如上面所讲,具有强烈的中国表达意图。我用中国画的水墨氤氲,来表现故事中人物的淡淡忧伤情感。但是现在,我却不再强调用中国画的绘画手法来做绘本,而是更关注绘本内容的中国化。
内容中国化,首先是故事的中国化。国内很多儿童文学创作者,写故事的时候,下笔总落在某个小镇或某个皇宫,为什么不是某条弄巷,或某个胡同呢?我们现在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挖掘民间故事,扭转文学创作的西化倾向。
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虽然不再強调中国画的手法,但更重视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可能会用油画的手法表现中国剪纸的韵味,也会用素描的方式传达中国京剧的夸张。
一、摆正文化工作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工作的特殊作用
文化工作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对我们部队来说,它历来是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部队的任务、成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丝毫降低文化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文化工作搞好了,会使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紧密结合部队的中心任务,保证出战斗力 过去战争年代,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推倒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文化工作的目的,就是团结军民,教育军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现在,武警部队肩负着圆满完成各项执勤任务以及社会抢险救援和应付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文化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统一,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高昂 1的士气和斗志,使部队具有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和圆满完成各项执勤任务以及社会抢险救援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育于娱乐
之中
部队的文化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满足官兵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它以文艺为手段对官兵进行形象化的思想教育。基层文化活动的这种特殊功能,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公安武警部队围绕军委和公安部布置的教育内容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就能把教育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建军初期,不识字的战士很多,适应这种情况讲故事、说快板、唱家乡小调等很受官兵欢迎;战争年代,文体器材少,服装道具也很简单,战士们以猪油代替凡士林,以木炭代墨,以“松明”代灯,搭几块门板当舞台,拉起床单当幕布,也基本适应
了当时的演出需要。目前部队文化娱乐器材、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活动内容形式有了很大发展,艺术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些都是搞好文艺工作的有利条件,但若片面追求高档次、高水平,不从部队实际条件和需要出发,势必影响文化活动的开展。因而,继承和发扬部队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的传统,对做好新时期的文化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五、干部带头,官兵同乐
红军时期,在中央机关列宁室举行的一次联欢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几乎全部出席。联欢会由周恩来主持,毛泽东致辞,其他领导同志也表演节目。红四军在长征休整中,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总司令提议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朱总司令和战士们一起参加体育比赛,玩得很起劲。实践证明,文化活动能否开展得好,领导重视,干部带头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队文化工作必须继承发扬干部带头、官兵同乐的优良传统,使广大
官兵在同乐中增进友谊,在共娱中增强团结,提高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能力。
六、面向部队,为兵服务
所谓 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
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
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
主体
文化市场主体一般是指各类文化产业单位。
文化产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在我国,文化市场主体一般包括演出业、图书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音像业、艺术品经营业、网络文化业、文物拍卖业、文化旅游业等门类。因此,文化市场可以划分为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电影市场、书报刊市场、艺术品市场、文物市场等多种类型。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 深圳企业活动策划
★ 清算情况说明范文
★ 清算报告范本
★ 清算审计报告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达到快速积累资本、占有更多市场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并购是企业迅速完成经营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必然面临参与并购的企业之间原本相对独立的企业资产、组织机构、人员、品牌和产品以及企业文化的重新整合问题。其中,企业文化的整合在企业并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其独特性和延续性,是影响企业永续经营和长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企业并购能否最终成功有赖于双方文化的成功整合。并购企业如何顺利无缝整合双方的文化,为并购后企业的永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众多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来得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双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而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的整合
企业精神文化是含于企业群体内,具有导向、激励、内聚、自控和协调能力的文化渊源。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催化剂,而价值观念又具有惯性和传递性。因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更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统一。
1.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并购中不同的企业必然带有不同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对成功的标准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不尽快调整价值观,必然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企业并购后,要把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整合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规范为一种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要对原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清哪些是有利于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哪些防碍其发展;强调新的价值观。对原有企业价值观念中有利因素果断地加以吸纳,对于不利因素必须摈除。在扬弃的同时,还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一旦条件成熟就要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注意对员工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使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2.企业精神的整合。对原有的企业精神取其积极方面并予以肯定,以安定人心;剔除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树立并购后企业优秀文化内容。并购后企业领导要示范推行企业文化。企业领导首先要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培育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自觉地将企业精神体现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为之表率。加强舆论力量,冲破旧的观念束縛,使企业精神成为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的意识,促进更新整合;树立典型,以典型带路、熏陶、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适时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启迪员工,利用人们“从众和服从心理”,使企业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在竞争中升华。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力极大。为此:建立健全与预期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设置精简、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统一、协调、畅通和新的企业领导机制,特别是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的因素共同强化了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
三、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
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的协同感和和对企业深层次观念文化的理解,所以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并非可有可无。企业统一的服装可以使员工产生纪律感和归属感,企业的商标、标志物、厂房车间、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都会与企业文化其他要素一起逐步在员工思想行为上发挥影响,有益于形成统一的新的企业文化。由于行为文化涉及到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且操作性强,整合实施相对简便、容易。为此:要塑造良好的并购后的新企业的风貌;坚持不懈地提高企业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做好并购后新企业的舆论、形象造势工作,提高新企业产品知名度;统一地把好产品包装、标识、注册等环节。
四、企业管理模式的整合
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并购时要及时把握企业文化变迁的方向,着力于构建新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以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与熏陶力达成并购企业内部的真正整合,形成企业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企业管理整合,必须重视现代管理方法,拓展管理上的新视野,追求管理上的新境界。卓越的企业是靠卓越的管理造就的,而卓越的现代化管理则注重人本管理,就是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强调人的素质、能力、道德、精神风貌等综合因素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管理模式的整合,就是要将员工素质与提高企业素质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一套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运行机制。
这段描写了女主人和丫鬟在花园中看到满园春色的愉悦心情,一个美丽曲折的爱情故事也就在这个花园里开始了。那么,对于这样一门清新雅正的阳春白雪,我们应该怎么去欣赏?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秘密。常人因为不了解一项艺术之为艺术的特殊性,往往忽略了艺术的形式,更偏向于艺术表现的内容与故事。接下来,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中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双管齐下,来探究一下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美。
首先,从内容入手,来探讨一下戏曲的起源。汤显祖在他的戏曲理论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开头提出:“人生而有情”,意思是:歌舞戏曲因情而生,我们再看,最早的美学专著《乐记》写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古人在生活中,有了喜怒哀乐的情感,这些情感就要得以表现,怎么表现呢?先是用语言来表现,这就是“诗”,如果仅仅用语言还不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那就一边说、一边唱。古代人最早边唱边用石块敲击着打节拍,这就是“音乐”。如果用诗、用音乐还不能够充分表达的话,那就一边说,一边唱,再加上身体的动作,舞蹈就这样产生了。
昆曲作为一种集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美术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随之发展成为明朝嘉靖年间最受文人仕大夫青睐的综合性艺术,江南文化。
《牡丹亭》的故事内容想必家喻户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生活在明朝的汤显祖要故事设计成南宋的历史背景呢?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当政者的思想统治是严苛的,规定“士大夫不为君所用者罪该抄杀”,这就是说,艺术家也应当为国家所用,为宫廷服务,所有艺术都要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积极的、上进的精神。历朝所允许的隐士,像荆浩、倪瓒这样的人应当被杀。
第二,面临崩溃的封建统治阶级,害怕人们离开封建道德所规定的轨道,害怕各人根据自己真实的体会去独立思考,会产生不利于地主阶级的异端思想,因此用“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来束缚人们的情感活动。士人想要与灭绝人性的理学相抗争,纷纷高举起了“拓情”的旗帜。
第三,统治者个人推崇的南宋的艺术风格对明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南宋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翻开各版本的中国美术史几乎会看到笔者用同样的话来概括南宋艺术: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由昆曲《牡丹亭》的内容向它的表现形式过渡。
观察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和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北宋的艺术强调整体性的描绘,以全景式的画面来表现山川的雄伟壮丽。而南宋的艺术强调截取“一角”“半边”,达到“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效果。中国的艺术所说的“写意”,就是表现生命意趣。那么,什么是"意"?汤显祖说:“词以立意为宗。”戏曲反映生活的真实,反映实际存在的现实,艺术家往往把“应当如此生活”的理想同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通过或喜或悲的感情认识,使观众受到一定的思想感染。实际上,情就是作品的“意”,也就是戏曲家的志。
写意作为中国美学核心经历代艺术家家躬身力行,接下来,我们带着对写意的理解来看《牡丹亭》的舞台设计:在昆曲中,舞台的空间布置和设计也秉承了古人的这种崇尚简洁的风气,仅凭一桌一椅或桌椅位置的不同就完成了书房、闺阁或厅堂的空间想象和塑造。如此朴素的布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充分融入剧情的想象空间,正像是国画中的留白之美。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舞台设计通过提取园林的元素,构建了一个精神性的梦的空间。在这个完全是灰白色好似虚无的空间里,探出墙外的梅枝斜影落在漏窗旁,透过窗格展现满园春色,半壁太湖石与半座牡丹亭嵌入其中,它们都失去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颜色实体,随着园林的自然更替而改变。
“予谓文章之妙,不在于趋形似之间。”汤显祖认为一部作品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似真似假”的“神似”。苏轼、倪瓒的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却能达到略施数笔,形象宛然的效果。
这等“神似”在青春版《牡丹亭》的戏服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朴素的纹样与色调不仅可以含蓄的表达出人物性格,也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戏服采用淡黄,粉红,嫩绿等为主要色调,整体基调定位为苏州水乡式的柔美,材料选用丝绸并辅以苏绣,中国传统的意象的内容衬托出演员的古典美。我们细细品味服装上纹样的意味,柳梦梅的服饰上所绣之物是写意的墨梅。一来,梅树正是柳,杜二人相识之地,二来,杜丽娘服饰上的蝶与柳梦梅服饰上的梅,正构成了“蝶恋花”之感。《庄周梦蝶》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无论事战国时的庄周梦蝶,还是后来的梁祝化蝶,蝴蝶一直以来都别中国人赋予了浪漫的象征,进而表现男女间的爱情。《惊梦》中,杜丽娘的主要服饰是一件绣满白色蝴蝶的女帔。很好地暗示出了此时此刻杜丽娘的心境:表面端庄娴静的杜丽娘,其实在心中早已经对“情”有所向往。杜丽娘这“若有若无”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妇女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妇女对理想的热切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勇敢反抗,故而多年来一直激荡人们的心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进化,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现实,同时也要求“奇迹”。人们不仅仅是要求一幅山水,可以供他卧游,他更幻想着诡奇的境界。我们不禁思考:中国传统艺术应该何去何从?如何从文化废墟里爬起再次搏得人们的眼球?可以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就是一个不错的范例,它既创新了形式,又顾及了传统的艺术内容。正如宗白华的《美学与意境》所说:这生命的表现动摇他,刺激他,使他悲,使他喜,使他共鸣,使他陶醉。我想,能满足这写要求的艺术便是好的艺术罢。
摘要:对于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多数人因为不了解一项艺术之为艺术的特殊性,往往忽略了艺术的形式,更偏向于艺术表现的内容与故事。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入手,以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为例进行剖析。
关键词:传统艺术,昆曲,内容,形式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2009.
[2]杨琪.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M].中华书局,2012.
随着旅游业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旅游对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和依赖也越加明显,因此,旅游文化的综合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2)旅游文化的综合性可以分为: 旅游文化主体成分、动机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客体形态、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旅游文化媒体形态、分布的广泛性等特点。
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人们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特色文化,品尝各地的特色小吃等都属于对旅游文化综合性的解读,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旅游文化的综合性进一步的认识。
3)由于旅游本身,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特性,由于旅游者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人们对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文化作品的认识不同,使旅游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格局。
含义:“以山比德,以水比智”是一种以道德眼光去寻找人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契合的审美观。根据儒家孔子“比德说”,是将自然审美对象的特征同人的某种精神品格相对照,从中意会到自然物中所表征的某种道德人格。即自然界的美和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自然界物质之所以美,是因为其某些属性特征与人相通。所以所见景物与人的性格相媲合。比如《管子·水地》中说,“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 管子对水的审美观,实质上表现出他对君子美好品格的审美观,以对象物的外在特征来象征和比况某种人格精神。“近游观”中,推崇“郊游”是以孝为道,即父母在,不远游。“远游观”中,提倡“游而有方”是游而怀有大志。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展望12-07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07-03
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句子09-20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11-27
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12-07
中国传统节日的练习12-11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05-26
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的习俗10-2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1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