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选8篇)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篇1

课程名称:修身与中华传统文化班号:10021121学号:1002112121姓名:张福强成绩:

修身养心

———同意匿名分享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理当中,尤其对修身养心方面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在学习修身与中华传统文化之前,我从未去寻找过修身的定义。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修身是根本,我从弟子规中找到了原型,弟子规开篇就教育我们修身总的准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这是我学完弟子规后的的些感悟,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从各个方面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自己,也让我明白了人生做人的一些准则。

但从我的内心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做人的伦理大道理,而是弟子规告诉我如何孝敬父母,我以前认为孝敬父母就是现在好好的努力,将来有更好的经济基础,让他们在晚年能够幸福的度过,而完全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在弟子规告诉我孝敬父母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孝敬,更在乎于精神上的孝敬。我在学弟子规以前是这样的:从高中开始到大一结束我都是住校,我是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我的父母,除非到要生活费才迫不得已的打个电话,打电话的时间也是很短的,也许含有一些因素在里面,就是我很小就成了留守儿童,相对别人来说比较独立,为此我父母既感到不解又有一点后悔。学完弟子规后让我彻底明白了,父母那样做是有他们的苦衷的,其实在他们的内心里何尝不想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呢,但是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孩子,漂泊他乡。我在学弟子规的时候又了解到在外漂泊的人都很不容易,尤其像我父母他们从90年代就在外面漂的人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在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这些的时候,我是完全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我决定坚持每个星期都跟我父母打一个电话,这对别人来说也许有点太少,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进步了,在以后我会提高我的电话频率,让他们在心灵上也不会那么孤单,感到他们的子女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们,感到他们这一生的付出不是白费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它也就显得尤其必要。我真的很感谢弟子规,我想我会将它永远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继续受到它的熏陶,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篇2

传统书写方式是由上到下,自左向右的格式。众所周知,黄老与易,世称“三玄”,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源,而三玄之中,尤以“易”始终贯穿于百家思想,而无所不通,无处不在。欲了解国学,不能离开易,万事万物为其所包罗,此书写方式当然也在易理之中。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列易学中的后天八卦九宫方位吧!

书写起始于后天八卦图坤宫的位置。易曰:“坤为地”,“在地成形”。《春秋元命苞》曰:“地者,易也。言养物怀仁。”《礼记》曰:“今夫地,一撮土之少,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而万物载焉。”《乐声仪》曰:“为始万物,生育长养,盖藏之主也。”大地以宽厚仁德养育万物,其虽然不为自己而生,却能够长久不息。老子曰:“人法地”。人类依靠大地的给予得以生存,为什么不去效法大地的厚德载物呢?大地无私,能够长久;人若无私,自然长寿。从古至今,道家养生被国人所推崇,老子所言之三宝,以“慈”为第一。慈爱,可以令人在无形中养成优良的品质,也只有慈爱的人才懂得真正的快乐。如果人们为了追求长寿而处心积虑地在饮食、药饵、生活习惯、导引按摩等诸多方法上下工夫,是为本末倒置,距养生之殿堂越走越远。修身是养生的根本,而修身者,仅在于一心而已。做到不求长寿而寿自长,才称得上步入养生之道。

坤为万物之母,起笔于坤宫,示人以厚德载物,可以长久,顺势下行,乃依水之性情。大地是生命之根,而水则是养命之源,坤以静而累德,水以动而通达。《韩诗》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志者;重而下,似有理者;鄣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人恶于污秽,水愿以涤之;人恶于低下,水则乐得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水能“善利万物而不争”,故最是接近于道。“为”,就是要努力进取,“不争”,即不害。积极进取,利济万物而不害,是顺应天道。“居善地”者,水择下而居,虽然“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却不以之自持,其谦恭礼让之德可见。“心善渊”者,水为至柔之物,以目视之,若同无物,用手触及,则能察之,投物于其中,则能容纳。晋代殷仲堪赞曰:“大象无形,气以分精,淡淡冲津,质有虽虚,清澜可濑,明激弗渝,孰能怀之汎然靡拘。”郭璞曰:“唯水之奇,莫测其深。”人心虽大不过拳,但若能类水,则虚怀若谷而能容,其大无可测。“与善仁”者,万物需之,水即与之,济养生命,施不望报。易曰:“润万物者,莫过于水。”《浑天仪》曰:“天地各秉气而立,载水而浮。”《礼记》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马。”水怀人爱之德,以成养命之源。“言善信”者,水静则清明如镜,鉴影真切,不以假象相欺,是为有信。《左传》曰:“污潦之水,可鉴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者言简质朴,而不择于饰,如水之清淡无味;虚假者无信反求人之信,则以美言华饰示之,终不能长久。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政善治”者,凡清者莫过于水,廉者莫过于水,公者莫过于水,平者莫过于水,涤污除垢莫过于水。为政者清廉公平,则万民安泰。《尚书》曰:“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水无以通道任重也。”《文子》曰:“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庄子》曰:“水静则明,浊则混。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人心守静,知当为与不当为,则“无为而无不为”,此修身治世之要。“事善能”者,水静能止浊,动能攻坚,入方则方,入圆则圆,可长可短,舍己从人,其虽是至柔,但性无改移,纵是刀枪利器亦不能相伤。《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水之能出于润物之心,虽舍己而不见衰竭。“动善时”者,时热则温,时寒则凝,势倾则流,得下则聚。易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水随乎时序则无危,人顺乎自然则久安。世人若怀水之美德,心胸自然开阔,气舒神闲,安乐长生,此流水不腐之谓也。心性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而快乐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顺应自然之道而行,怀慈爱利物之心以应世,培养高尚的内在品质,始得身有所养,命有所系,则久而不衰。

天道左旋。自右而左顺序书写,是顺应天道。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申子》曰:“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常正,是以清明。”《春秋繁露》曰:“天亦有息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符,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老子曰:“天之道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先贤以天道鉴人心,洞彻无遗。古人贵左。左柔而右刚,左文而右武,体现其以和为贵。经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圣人择左契”。兵家也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左为春生,右为秋伐。自左向右,意味着由凶向吉、由暗向明、由无到有,事态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天道生生不息,以人心趋于天道,又岂止是长寿之益?

书写格式的最后,是在右下方结束,即后天八卦艮宫的位置。艮卦有“止”之意,书写结束正与卦意相吻合。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就在于把握住“度”,凡事不使过度则能够掌握。将欲望止于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知足自乐,不是贪欲泛滥,即能持久安然。利令智昏,而智昏者必为祸所趋。七情过度,损于五脏,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忧思伤脾,悲哀伤肺,惊恐伤肾,故为养生家所忌。人人皆有小性情,仙圣亦不例外,但必以知止而不令过,方始无伤。知止,不是强行克制自己,而是以博大的胸襟,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日常生活中,饥则食,渴则饮,寒则盖被,热则减衣,顺应时序自然,皆不使过与不及,亦尽在一个止字。天兴风雨,知止而能济物;人生踊跃,知止可以通达。易曰:“艮为山。”《春秋说题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礼记》曰:“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韩诗》曰:“山者,万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山。”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山则实为重与静之代表,其势挽云天而端然不倒,沉默无言却仁名远播,可见重静之有益。“轻则失根,躁则是君”,就养生而言,外失其根则身无所系,内失其根则命无所依,形飞神散,又岂能长生久视?故老子言“躁胜寒,静胜热”,可为养生法门。

坤索乾之初爻而成艮卦,艮为少男之象。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容,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少男淳朴而富有生气,不为嗜欲所伤,外柔而内壮。及至壮年,淳朴渐去,代以声色。力逐于外,内则转弱,随之衰老,凡强壮至顶峰就会衰弱下去,此为事物之必然。道家养生,讲的是“返老还童”,而不是“返老还壮”,即在于此。所谓的“返老还童”,是要返还童子的质朴,不再被贪欲所困惑。纯洁的心境,以养我浩然之气,得精气神充盈,则能长久,故老子又曰“去甚,去奢,去泰”。

回归传统文化 修身养性传播健康 篇3

从现代心理学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刘志超老家湖北,因早产而自幼体弱,上中学时还有神经衰弱。由于接触武术较多,为了强身健体,他从小就开始练气功、武术,大一点以后开始关注生命和健康,这些与他后来学习心理学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不无关系。中学毕业刚到福建上大学时,刘志超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而且神经衰弱、慢性咽炎、肠胃炎比较严重,加上长期练习散打导致的伤痛,他吃不下、睡不着,异常痛苦。逼着自己吃东西的同时,他感受到散打这种运动过于剧烈,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健身方法。在老师的指引下,他开始练习太极拳和静坐。一两年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很多老毛病都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由此更激发了他坚持练习的信心和决心。

毕业后,刘志超成了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工作中,他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心理是健康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相互影响。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西方心理学有很多方式方法去改善、去疗愈,但有时也收效甚微,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在对生命和健康进行深入探索、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学习之后,2008年他明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整体健康观更吸引他,更加深了他对健康的理解。从那以后,他将中国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与西方的心理学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太极加静坐,修身养性

刘志超介绍,太极拳、静坐、按摩等传统养生方法,注重呼吸、动作、意念相配合,从而保持人体气血通畅,达到由内而外的一种和谐状态,起到健身健心、修身养性的效果。

多年来,刘志超一直坚持锻炼,一般每天早晨5点起床,静坐一小时,练太极拳一小时,以达到动静结合;晚上则以静为主,静坐一小时,9点就入睡。对于常人来说,这样的锻炼很难做到。其实,时间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有三五分钟闲暇时间,也可用来静坐,让自己呼吸缓慢、均匀、柔和,大脑排除杂念、安静、专注。同样地,太极拳对场地、时间的要求也不高,完全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

除了动静结合,刘志超也非常注重睡眠和饮食。睡眠方面,早睡早起,尽量回归朴素自然生活。饮食方面,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注重营养丰富全面,尽量每天吃到20种食物,早餐、午餐七八分饱,晚餐少吃或不吃。

推广养生知识,传播健康

因工作关系,刘志超经常接触社区居民,他借此推广传统文化和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保健按摩、太极拳、茶道等,很多居民从中受益。如:有一位阿姨肩膀不舒服、腿疼,刘志超教给她几个简单的按摩方法,她坚持一个月左右,症状就得到了明显改善。刘志超说,当初他和居民分享这些按摩方法时,很担心这些方法太简单,大家不重视、不坚持,结果很多中老年人都能够坚持,效果相当好。对于太极拳,刘志超想提醒的是,很多人对太极拳有一种误解,认为太极拳似乎就是表面所看到的太极操、太极舞,其实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气血运动,练习时不仅要注重动作,更要注重呼吸和心态的配合。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竞赛”预告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篇4

载2011年12月21日B7版

(新华日报记者葛灵丹根据金开诚生前在南京图书馆的讲座编辑整理)

金开诚,男,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艺文丛谈》等。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核心提示】

“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阳思想,告诉人们一种非常现实的启示,强弱胜衰都是会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个统一体,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是相通相依、息息相关的。“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要求不同事物聚在一起,能够协调,能够并存,互相促进。

修身是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的,也是提高自身价值的方法之一。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能在世界和平中发挥作用。

全文:

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其中,“阴阳五行”是我们中国人的基本哲理。所谓“基本哲理”,指的是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万事万物的存在和运动,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共同的哲学根据;“天人统一”是指导我们去认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让我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大自然;“中和中庸”是指导我们如何去解决社会问题、处理人际关系、追求理想的社会境界;最后一个“修身克己”讲的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实现自身价值。这四个思想,是把中华传统文化支撑起来的四个思想支柱。

居安思危,绝处逢生

“阴阳五行”是两个思想,在战国时期合为一个哲学体系。现在为了方便起见还要分成两个:阴阳,就是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的统一。什么是对立?两种势力、两种因素、两种作用、两种气象、两种地理等等,一正一反相互对立,同时又统一,对立双方可向对方转化,这也就是朴素的辩证法。古代的希腊哲学、罗马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曾深受中国阴阳思想的影响。阴阳思想有个模式就是太极图,它是哲学模式的一个形象表现。

我对太极图模式的解释是这样的:首先,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两种对立的统一。一个社会有贫和富的对立统一、有城和乡的对立统一、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统一、有男和女的对立统一;一个企业有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对立统一;一所学校有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一个医院有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对立统一等等,一半黑一半白的太极图则表明了万物的这种对立统一。其次,在对立统一当中,两种对立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太极图中间有一条S型的曲线,它把图分成两个鱼形,非常生动地表现了黑与白的运动变化。再次,太极图表明了阴阳对立双方始终处于你消我长、交替不停的运动当中。比如说自然现象,太阳从东方升起,升到正中就要往西,由侧面升到正面,又由正面变成侧面,始终都在运动。什么叫月满则亏呢?月初的月牙慢慢长大了,到了十五、十六变成圆的,然后就越来越瘦,最后又变成月牙了,始终处在运动当中。最后,太极图有两个鱼眼,白的里面有黑眼,黑的里面有白眼。这就表示了阴中含阳,阳中含阴,而这正是阴阳各向对方转化的内在依据。

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阳思想告诉人们一种非常现实的启示,强弱胜衰都是会发生变化的。要从运动的角度看事物,不能一味地把事物看死了。所以人类居安就应该思危;反过来说,绝处也可以逢生。根据这个道理,强者要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弱者要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这才是合乎天道,合乎阴阳转化的道理。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生存发展长达五千年,这和阴阳思想的哺育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处于优势的时候,要有危机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反过来说,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要敢于进取,要更加顽强。

“五行思想”是宇宙统一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这五种物质不是静止的,它们之间有联系。联系的方式有两种,生或者克。生就是生成、促进、助长;克就是克制、约束、消灭。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也构成了深刻的模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生的过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克的过程。“五行思想”不仅指明了宇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一切事物和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中国人很聪明,以和为贵,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绝对是高深智慧的表现。

所谓“一物降一物,一物生一物”,但也要把握度,做过了头就会出现反生反克。斧劈柴火,金克木,劈多了斧子自己也磨损了。用土围水好,土克水,游泳池就这么来的。三峡为什么土克水,做个大坝把它挡住了。挡住能够发电,但是不能过度。如果过度了,水就把它冲垮了。

顺应天时,除旧布新 “天人统一”的思想有多种叫法:天人和谐,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等等,是讲人类在大自然里面生存发展,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个统一体,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是相通相依、息息相关的。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思想很了不起。这个思想在传统文化里面派生了许多的理念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顺应天时。中国传统文化里从来不讲征服自然,相反的我们非常重视顺应天时。当然,我们也有人定胜天思想。人定胜天是天的第二种含义,指的是天意。这个思想当然也很进步。顺应天时的思想在诸多方面都对行为有主导作用。周代官僚机构是按照天时来设置的,官僚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天官是管官吏的升迁、调配、任命。为什么是天呢?因为在奴隶社会,做官的是高高在上的,就好比是天。地官管劳动力调配,为什么是地官?因为劳动力是奴隶,在地上,以种地为主。春官管皇室的祭祀,还管贵族子弟的培养、教育,为什么是春官?因为春天是生发季节,希望贵族子弟、皇室子弟能够健康成长、茁壮成长。夏官管军事,为什么呢?因为夏天太阳很爆烈,军事就是暴力行动。秋官管刑法,秋风扫落叶。冬官管大型建筑,因为春夏秋三季都要种地,挖河、修堤、造城墙、挖墓等等都是冬天干的。周代的六官,一直延伸到清代就是六部,相对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除了官僚机构的设置以外,还有行政措施。比如说赏罚,赏必须春夏,罚必须秋冬。过去人判了死刑,除了斩立决,其他都是关到监牢里秋后问斩。绞刑或者斩刑秋天执行;春天大家要全面抓农事,要种地,秋日点兵,直到如今还有这个影子。

经济更是如此。封建社会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农业必须靠天吃饭,事事处处要讲天时。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一段话,“不违农时”——不要违背农时,该种就种,该收就收,这样就“谷不可胜食也”,谷子吃都吃不完。“数罟不入污池”,不要到池子里连续捕捞,鱼和甲鱼吃都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大斧子、小斧子按照一定的时间到山林里去采伐,不要连续不断地去采伐,该封山育林就封山育林,该采伐就采伐,则“材木不可胜用也”。现在,这段话在全世界非常走红,因为涉及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问题。顺应天时必然要逻辑地和生态学说、环保学说发生关系,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天人和谐,即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有一个内容就是要和自然相处。和谐,就是要顺应天时。中国的各种民俗都和天时有关系。民俗里面有节日活动,今天只讲一个春节。大家都知道春节是家庭团聚、凝聚家族的日子,大学生、打工的„„都回家,所以春运特别紧张,这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除旧布新。在旧社会,新年真给人新的感觉,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满街都贴上对联,新帽子、新衣服、新鞋,新的时间开始,新的希望来临„„一切都是新的。王安石的诗写得好:“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必须要经常更新,要不然就没有活力了。

以和为贵,处事有度

第三个重要思想,“中和中庸”。这是直接与共建和谐社会有关系的。“中”是天下最根本的东西,“和”是天下的大道理。“中和”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尽管社会或者自然界的事物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够表现为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可以统一在一起,可以和谐相处。“和文化”的确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要求不同事物聚在一起,能够协调、能够并存、互相促进。游子(即子游,孔子的徒弟)曰:“礼之用和为贵”。礼本来是指周礼的,但是这个思想流传到今天,必须要做新的诠释了,也就是“社会秩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社会秩序的作用贵在使社会和谐。比如交通规则就是社会秩序,它的目标就是使社会和谐。为了保证社会和谐,交通规则必须严格执行,所以“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讲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最重要,一个家庭,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和气生财;搞政治要求政通人和;做事业要求和衷共济。与人相处要以和为贵,对外关系要协和万方,总而言之方方面面都是和谐最好。

和谐好听,怎样才能和谐呢?中华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一个方法,以中庸为首达到中和的目的。从古至今,“中庸”的思想被许许多多的人给歪曲了,特别是在近现代,“不分是非、折中调和、庸庸碌碌、和稀泥”变成了中庸的代言词。这其实是彻底的歪曲、扭曲。所谓“中庸”,其实就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中”要求事物出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当然,这个平衡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的。古人讲中庸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讲孔子的,他的学生子贡问孔子: “颛孙氏和子夏这两个人哪个更好?”孔子说:“颛孙氏干事情总是过头,可子夏干事情总是不到位。”子贡就说:“照你这么说,那个颛孙氏做事虽然过一点,比不到位总要好一点。”孔子说:“不,过犹不及,过了头等于不到位。”所以要处理矛盾交错、情况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有如此准确的把握度,显然极其困难。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天下国家你要把它平均,那没问题;“爵禄可辞也”,你要是做不好官,你把官辞了,可以的;“白刃可蹈也”,白刀子,你要我往上踩,可以的;“中庸不可能也”,中庸,做不到。由此可见,中庸并非“抹稀泥、不分是非,不讲原则”这么简单。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冲突时,一定要有“度”的意识,要把握分寸。假如时时处处都是趋于极端,态度绝对化、做事没商量,那弄得不好就会导致同归于尽、鱼死网破。基辛格在上海交通大学做了一个报告,讲了一句话“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因为他处事有度”。要把握这个度不大容易,有三个思想前提:

第一,要真心承认事物是和而不同、各有特色的,也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不能要求人人和自己一样。

第二,要有修养和品德。孔子说得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什么叫“同而不和”?就是结党营私,不是跟所有的人都友好相处,而是拉一批人去斗另一批人。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做事要把握准确度,君子能做到,小人做不到,小人总是过头。由此可见,要做到适度和谐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还与人的品格修养有关系,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这也就说明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个人品德和修养的提高,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国民素质很高的基础之上。

第三,东方文化在强调适度的同时还强调忍让。大家都知道,处理问题最好双赢,双赢必要互让。有企业家说过一句话,“我做生意从来不追求最大效益,只追求最佳效益,给人留条路,让别人也有好处,这样才能做得长。”我认为他的话很明智的,有时候该单方面让步就应该单方面让步,有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就是这个理儿。

这里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安徽桐城六尺巷这个地方,两家人争三尺房地。其中一家男主人叫张英,是清代康熙时候的宰相,他的儿子更有名,张廷玉,在座看过《康熙皇帝》电影的都知道,他们是父子宰相,后台多硬啊!儿子写了封信到北京,对父亲说:“这场官司绝对不能输,您一定要支持。”张英就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一看,很受启发,就让了三尺。邻居一看宰相还让我们三尺,也就不好意思了,也让了三尺,两边一共六尺,就成了一条不窄的巷子了。所以我们强调高调低效,这实际上很发人深省,是一种精神文明。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有好处的。

修身齐家,克己治国

第四个重要思想就是修身克己。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中国的典籍中,最经典的就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合在一起叫“四书”。《大学》是头一本,打开第一页就是讲“格物致知,意诚心正,直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大学》也是《礼记》的一篇,《礼记》是“五经”之一,所以修身既见于“四书”又见于“五经”。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生存权利,都应该和而不同。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能在世界和平中发挥作用。现在中国富强了,太平盛世来了,所以我们在国际上作用越来越大。

一个人如果不能修身,那一定齐不了家,一个家庭都治不好怎么治国?国治不好当然不能在世界和平中发挥作用,这么反过来说我就觉得比较近乎事实了。这也说明修身的作用非常之巨大。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可以作为修身样板的人与事,还有许多有关修身的警句格言,包含着丰富的思维经验。直到解放以前,学校里还有修身课。人的自身价值从社会性来看,不取决于从社会上取得了多少,而取决于对社会奉献了多少。孔子要求杀身成仁,孟子要求舍身取义。文天祥就是这样的人,还有史可法、林则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然死都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那么活着难道没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的区别吗?所以人生的自身价值各不相同,并非千篇一律。

衡量自身价值和实现承诺不是靠自我感觉,要靠社会评定。比如你月薪一万,难道人家就尊敬你吗?未必。那么,自身价值如何才能提高?两个字——修身。这能使得我们超越原生状态,进入自觉追求的崇高境界。怎么修法呢?克己。如果要完成一切进步的、甚至于己有利的行为,都要通过克己。所以,不断战胜、超越自己的人,才是强者。修身克己绝不是自我束缚,不是个性的压制,而是自我的解放。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篇5

——中国武术中的传统哲学

谈到中国的武术,很多人会想到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武术大师,他们把中国的武术带向了世界。但是武术并不简简单单的就是形体上一些动作,在5000年的历史中武术从深厚的文化中汲取着营养,在一招一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这些哲学道理如果反过来就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从容的面对一切的困难。

我们首先认识一下传统的武术思想:止戈为武。虽然说“武”字的本义是持戈巡行炫耀武力,但是后人通过拆分部件对武字进行了新的定义:停止争斗。从这样的一个目的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武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伤,而是为了停止争斗。今天我结合自己8年的习武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1、天人合一,拳法自然。

武学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要摆脱武术招式、技能等的束缚,追求武术的本质和“悟性”,除武技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化修养和感受能力。这要求我们把握住工作的要领,培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话再难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都可以从容应对。

2、阴阳变化,灵活变通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以下启示:做事情要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的处理,以尽快的达成目标。

3、顺势借力,掌控力量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让一个人的力量能发挥到极致是所有体育项目追求的目标,武术也不例外。在中国武术中有很多的流派都提倡借力。无论是太极拳,八卦掌,大成拳,咏春拳都强调借对方的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其中蕴含着顺应规律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也要学会顺势,借助有利条件开展工作。遇到困难要学会把握困难的关键,学会转化把不利条件转化为对自己工作开展有利的条件。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厚,武术属于中国文化当然也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入世的哲学,儒家思想对习武者的思想进行了匡正。

习武者的思想境界

1、重德宽厚

少林《短打十戒》中列了十条,其中六条是关于德行的规定,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和宽厚。习武之人不单单是从技巧上学习武术,更应该从品德上增强自己的修行。凡名动四海的武者必为有德之人。无论做什么事情立德为本,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弘扬正气才能持久的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作为知识分子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品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2、坚韧不拔

武术训练极为艰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困难的面前绝不低头从不屈服。生活中我们也许有顺境,有逆境,在顺境中我们要学会保持自己的秉性,在逆境中不能为困苦所动摇。

3、位卑未敢忘忧国

任务型作文-修心与修身 篇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额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颜值时代,人们为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机遇而装扮容貌——“造脸”,在这些人看来,“我的形象我作主”,别人无可非议。而“修心”即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优雅的气质,磨砺心志,增加内涵,不忘初心,奋然前行。

究竟是“造脸”好,还是“修心”佳?人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各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但社会的主流会认同“修心”。

如果为“修心”而热情“点赞”,那么下面的观点就是一串熠熠闪光的思想—— ①“造脸”不如“修心” ②修心终能赢得未来 ③愿为“修心”不修脸 ④修心,扬起自信的风帆 ⑤修心胜于造脸

⑥修心养性,守住真我 ⑦内在美胜于外在美 ⑧修心提升人格的内在美 ⑨万物之“美”皆源于“心” 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出发,在肯定“颜值”的前提下凸显修心的重要,起到辩证说理的目的。如:

①颜值社会,更需“修心” ②颜值诚可贵,修心价更高 ③在看脸的时代学会修心 ④修心养“颜”

⑤颜值时代,修心为首 ⑥用实力“造脸”

一个好标题,代表一个恰切的观点,意味着一个鲜活的思想。写作文,从审题立意开始,拟好标题很重要。标题忌“偏”,“偏”了的标题,立意自然“偏”。标题忌“空”,比如独词标题“修心”“造脸”和短语标题“外表与内心”“修心与造脸”“真实与虚假”等等。

【例文展示】 1.内在美胜于外在美

儋州市第二中学2014级10班

李娜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生来长什么样,从来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一个人的美之所在,也不仅仅是由外在美决定的。即使有姣好的容貌,没有内在修养,那也只是一副被修饰后的皮囊。所以我们要“修心”,因为内在美胜于外在美。

外在美永远不是成功的因素。马云曾被《福布斯》杂志评论为长相怪异,但是他的阿里巴巴在他一手经营下走出了国门。促使马云成功的不是外貌,而是他的伟大志向。在这个颜值时代,我们侧重的不应只是外貌,还要“修心”。“造脸”只能赏心悦目,而“修心”却能成功一大步。

我们不应该只用目光去衡量别人,只有用心,才能发掘那胜于外在美的内在美。

在“修心”的过程中升华自己,我是因为《时间简史》而认识了霍金,而不是他那瘫痪的身躯。霍金在物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让人们第一注重到他的不再是他常年坐在轮椅上的身影,而是在外表后那熠熠生辉的雄心。它不依赖于任何修饰,它是如此真实,才得以让霍金有意志地坚持实现一个又一个成就。

我们不需要用“造脸”美化自己,我们更要注重在“修心”过程中升华自己。因为内在美胜于外在美。“颜值担当”“颜值时代”等新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社会中,也有不少人也一直以貌取人,在岗位竞争中,也出现了“颜值高”的人优先。是什么盖住了内心,让人一直找不到它的所有?我们不应该再遵从自己的双眼,余光不会发现美。在“造脸”如此频繁的时代,我们更要注重“修心”。“修心”修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修的更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在大街上,还是会有打扮光鲜亮丽的人随手扔拉圾,还是会有出身尊贵的人满口脏话。这已不是“造脸”能改变的,而是需要“修心”来使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得到提升。外在美不能决定我们做什么,而我们做什么却能决定我们的内在美。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和他真正的志向,都会从内心表现出来。所以“造脸”已不必要,“修心”才是正道,因为内在美胜过外在美。

【评点】本文“吃透”材料的含意,以“内在美胜于外在美”为题,运用娓娓谈论的方式展开全篇。行文运用马云靠“修心”取得成功、霍金靠“修心”升华自己等事例,有感而发,有力地支撑起了文章的观点,并联系社会现实,指出“修心”方可提升人的道德水准的道理。语言富于弹性,有较强的说服力。

2.愿为修心不修脸

儋州市第二中学2014级12班

李霞

“如果世界漆黑,其实我很美。”当代超人气歌手薛之谦直言不讳告诉我们,在这爱美的时代,没有一张标致的脸蛋,很难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而我,愿为修心不修脸。

近几年,整形热潮异常火热。整容失败的案例不尽其数,触目惊心,整容者也会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却丝毫不影响整形行业的发展。许多人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态去削骨拉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网络时代迅速发展,拍张照片要把自己修得“笑靥如花”,去博人眼球,获得所谓的“自信”。

愿为修心不造脸。修养心智,修养心志,修养心性,方能铸就灿烂,迎来辉煌。

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跻身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纵使他有“深凹的额骨,卷曲的头发,参差不齐的牙齿,以及一副5英尺高的孩童模样”,也丝毫没能影响他征服世界的野心。早期因为相貌问题,来到肯德基打工,被肯德基拒收。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入股了百胜中国,旨在“以貌取人”。

愿为修心不饰脸。一颗有宏大志向的心,让马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潮平两岸阔。“一副参差不齐的牙齿,一身健硕壮实的身躯”,不错,说的正是她------歌手韩红。早期因为不出众的外表而被外界嘲讽,但因其嗓音出色,才勉为其难留在经纪公司,后来因为一首《天路》打破了外界的质疑,现在的她依旧是“这副德行”,她这样自嘲道。愿为修心不修脸。修一颗才华出色的心,韩红在山重水复中,收获柳暗花明。

中国青年说里上了位“瓷娃娃”——刘大铭,因骨胳与常人的不一样,容易断裂,从小到大做了17次手术。这样的坦然是消耗了多少负能量才能从这个孩子的嘴里云淡风轻地说出口,骨胳发育不良导致压迫到脸部发育,脸部五官被挤到一起。“不坠青云之志”的他通过向德国医院求助,挽救了他的骨胳及五官,并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正如毕淑敏所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翻开怪力乱神的《封神榜》,看到的是妲己利用美色,蛊惑纣王纵情声色,荒理朝政。“红颜祸水”便意在此处吧。翻开哀愁忧怨的《红楼梦》,看到的是王熙凤美艳过人,却心机叵测,最后却落得一张草席下葬的下场。有着倾国倾城的样貌,却这般心狠手辣,那样的样貌,世人是否倾心?

造脸固然重要,修心亦是如此。让我们找寻路上的那抹素心,走出人生繁华风景,我愿为修心不修脸。

【评点】

1、结构稳妥谨严。全文以“愿为修心不修脸”串起全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素材点面结合。全文先用马云、韩红、刘大铭等今例,一事一议。后连用妲己、王熙凤等古例,打造面例。有点有面,有正有反,古今结合。稳中求变,平中见奇,让文章有了波澜。

3、语言摇曳多姿。全文引用、比喻、疑问、排比等多种手法纷纷登场,精妙绝美,抒情浓厚。(王丕琴老师指导、评点)

3.修心才是正道

儋州市第二中学 2014级3班王宇婷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亦有“修身养性”一说为古今之所推崇,在这颜值时代,造脸并不能带给你实际才能的提升,怎能随意改造我们的身体?万物盈亏,必有所增减,唯修心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所以,修心才是正道。

君岂知修心才是正道耶? 孔圣人亦有深凹的颧骨,大鼻子,相貌怪异,可他墨守正道,谦学好问,终成一代圣人,《论语》、《春秋》等巨著为世人所称道,千百年来依然为人所推崇。君岂知修心才是正道耶? 网络上人人笑其貌寝的“凤姐”罗玉凤,她亦没有因为自己长得不够美丽而去整形,而是提高自己的修养,笑对众人的嘲笑,在现在,凤姐这个人已经不再是丑陋的嘲笑对象,而是以新一代励志型女网红的身份活跃在网络中。君岂知修心才是正道耶? 网络上的“名人”刘梓晨被人讽称为“蛇精男”,因其整形后小而尖的似锥子的下巴,大的似牛眸的双眼,缩小而隆高后的鼻子组合成了怪异的脸庞酷似童话里的蛇精而得名,尽管每天他都被众多网友嘲讽,可他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依旧再其扭曲的审美观作祟下向整形的道路上“狂奔。”他不知道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品味才会获得大家的尊重,只一昧以其怪异的脸而沉浸在美丽的幻想中无法自拔,岂不可悲哉?

君岂知修心才是正道耶? 韩国有个小女孩名为喜芽,因为患有先天性疾病而造成身体畸形,喜芽说:“虽然我像是泥潭里的怪物,但我也依然可以自信的活下去。”她四岁学习钢琴,并多次到世界各地演出,她没有靓丽的脸庞,但她有自信,有勇气,有才能,能够做到“修心”,所以无惧外界讥笑,在人生的道路上遍布鲜花。在这个世界上,一张美丽的脸或许会让你获得许多人的青睐,但若只是空有脸庞而没有良好的素质和内涵,那也只是一个“美丽的花瓶”,终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所遗忘,在这个世界,唯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披荆斩棘,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为世人所知,他们难道都有美丽的脸庞?所以,唯有修心才是正道!

君岂知修心才是正道耶? 吾亦上下而求索。

【评点】本文创新。一是语言新,文言式的议论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一句“君岂知修心才是正道耶?”贯穿全文,问出了多少意蕴。二是素材新,议论文写作典型素材很重要,此文把孔子、罗玉凤、刘梓晨、喜芽等材料运用得淋漓尽致,可看出考生平时积累的广泛。全文条理清楚,中心突出,正反对比,辩证能力强。结尾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句子更加深化文章主题。(蒙丽萍老师指导、评点)

4.唯有修心

儋州市第二中学2014级10班

王悦妃

修心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方的路;修心是一首诗,寂寥中给生活注入诗意。它是夏日的风,是春日的雨,是冬日的阳,是秋日的果。

立于浮华之世,唯有修心如莲,静心如水,才能在众人皆醉时,唯独你醒;举世皆浊之时,唯独你清。方可成大事,走向成功。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虽然没有宁泽涛的身体,没有李易峰的脸蛋,但依然能修心如莲,有着自己成功的事业。曾经有人说过,他的外形恰恰和他的才华成反比。的确,他也没有因此而去造脸,顺其自然才是最重要的。身体肌肤受之父母,站在古人的角度来看,“造脸”,改变原本拥有的东西,对父母是极其不孝的。故而,心灵美,一切皆美。

恐怖的热带雨林,对冒险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来说,有着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戈壁滩上的白杨,在茅盾眼里是最美妙的风景。人们不爱这些景色,只因心不在那,若心在那,那儿的风景便无可比拟。是的,很多东西,倘若用心灵去认同它,它就成为美好的东西。对于“造脸”,我觉得还是先修心为好。很多东西还是可接受的。心灵美,一切皆美,永存的道理。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遇小人泼来的污水后,忘记了所有的失意,仍能高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试想,如果没有苏轼那海纳百川的心境和维修自己内心的经历,他哪能那么视万物如平常,望古人之事为鉴,唯有修心,才得以立世生存,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在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忠而被谤,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军报楚国,可知他有着坚定的内心,有着修心如莲的心境,这是何等崇高的情怀!

修心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修心是火,点燃理想的灯;修心是灯,照亮前行的路;修心是路,引你走向成功。

修身养性的艺术——陕西剪纸文化 篇7

关键词:陕西剪纸,修身养性,文化

陕北的民间剪纸艺术, 是陕西地区最古老的的艺术形式之一,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 它目前已经不仅仅用于装饰了, 现在的剪纸艺术更多的是体现陕北的地域文化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顾名思义是指用剪刀剪出选择纸艺术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剪纸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 当人们使用地毯、皮革、树叶、树皮、金箔, 银箔, 铜箔, 切片材料等形象, 与随后的剪纸艺术有同样的效果。在汉朝纸发明, 只有剪纸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 要求图案一般具有对称性。无论见什么图案都要将纸折叠, 剪裁出对称, 连续、重复等多种不同视觉效果靠的是不同的对折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对偶思维是通过太极阴阳互补来表达自然生命的基本构成模式。正如我们常见的婚礼上经常用到的“囍“字, 就是对折后剪裁出来的, 寓意成双成对, 好事成双。这些成为了陕西民间剪纸特有的造型特征。

造型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它的一个主要特征。一般来说, 建模方法可分为相同的内容类型, 复合类型、媒介造型, 造型的谐音字, 等。1) 复合模型。这种建模方法是陕西北部的一大特色艺术, 各种工件在陕西出土的“复杂”, 这种设计是根据原文的“相互渗透”的原则设计, 通过使用幻想, 并形成相互重叠, 相互因借, 合并一个新的形象。有鲜花和植物化合物, 性格和草药化合物。复合字符和血管。花草和复合容器等。2) 多态性。在陕北民间剪纸有很多工作使用多态性的建模方法, 结合指的是对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和时间在一个图片在图片显示对象的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目的和更多的造型方式的时刻, 这是陕西传统剪纸造型独特的艺术语言。3) 类型的媒介。陕西传统剪纸中几乎所有的人物或动物模型的外轮廓是可见的形式。4) 谐音字的造型。谐音来表达更渴望一个更好的生活。安塞剪纸大师胡凤莲的剪纸作品“的狗比尾巴的狮子鱼”推导出使用龙凤文化古老的造型形象, 通过谐音翻译为“吉 ( 鸡) 备用 ( 鱼) ”。形状的剪纸艺术家草围场吉祥石榴鱼尾巴, 意为“石榴生了古代的哲学家。高如兰的作品“锦上添花”, 由金色的尾巴会带大莲花替代品, 陕北人称为精益“金色莲花”, 然后取其谐音, 命名为“金 ( 金) 添加鲜花”。此外, “财富”、“五福临门”, “莲花生”、“莲花在鱼”也表达吉祥的含义丰富的谐波。

首先它寄托着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龙、凤、麒麟是神灵的体现, 是祥瑞之物, 能给人们带来好运;鱼、兔、蛇等则代表男子、女子等;而虎和狮则是消灾免难的镇宅之物, 能够保护自己的家庭一切平安。喜鹊的寓意则是吉祥如意, 频频报喜。往往人们通过剪纸来表达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祈求一家安康、祈求风调雨顺、子孙连绵、丰衣足食、和乐安康、延年益寿, 所以“福”、“寿”、“喜”自然而然成了民间剪纸经久不衰的主调思想。比如,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贴上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窗花, 预示着来年的好光景;结婚时都会贴上成双能对的“囍“字, 寓意喜事连连;这样能够更加渲染了节日气氛。充分体现了出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陕北人民喜欢热闹, 打腰鼓、扭秧歌等都是他们的民间活动, 而这些民俗活动场景便成了陕北人民剪纸的思路源泉, 使人们能在剪纸中回味活动的热闹、快乐;同时,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做饭、织布、养蚕、耕地、推磨等也是陕北剪纸主要的人物题材, 这些人物题材深刻的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状态, 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 非常使人感动。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这里的一花一草, 一树一木都有着浓浓的感情, 他们借助剪纸这个媒介向他们现实中的生活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的表现出来, 也从而反映了质朴善良厚道的民俗民风, 总之, 这些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既是他们对生活的记录, 也是他们对故乡的风土人情的赞美和宣扬。

通过这些, 我们不难发现, 陕北剪纸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 它还汇集了陕北人民的美好寄托, 传承着陕北的文化, 有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陕北剪纸艺术可以说是陕北文化的“活化石”, 真切的体现了陕北人民的信仰以及热情、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总而言之, 陕北的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典范, 它以其独特的题材、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了人们艺术的享受, 同时也让人们通过剪纸艺术了解了陕北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 它已经超越了剪纸的本身含义, 体现出了很多的陕北文化, 这对于追溯人类文明、研究陕北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文化厅.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剪纸[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

养生与修身养德 篇8

所谓养生,又称养身,乃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这方面古人积累经验多矣。《管子·形势解》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庄子·达生》云:“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险也”;《战国策·齐策四》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荀子·修身》道:“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等等,这些先贤之论不乏科学道理,经受千百年实践检验,堪称经典。

养生固然重要,而养德尤胜于养生。一个人只重养身而轻养德,养生也难以如愿的。这是因为人的健康与德操大有关联,所以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言:“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为名利所累的人,不能活得轻松自如,未老先衰、疾病缠身是必然的事。故古人云“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不道德的思想行为虽然不是病毒或细菌,却会通过大脑皮层及内分泌系统起作用,从而导致中枢神经传导受阻,器官功能失常。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说它是一种“病毒”、“细菌”,也不無道理。

上一篇:关于梦想的优秀作文:我的科学梦下一篇:电气年度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