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师生共建微课资源促进学生因式分解学习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思维、新形态、新技术不断涌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微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特殊手段,其短小精悍、化零为整的特点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微课这种新的载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科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视角。本文运用微课这种新形态以师生共建资源的形式,构建更加贴近时代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解决初中数学个性化学习中的痛点。本文首先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畴内,学生使用微课的基本情况及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比分析学生个性化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设计基于微课的师生共建初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以教育学基本理论为依据,以问卷调查及对比数据为支撑,通过构建教学模型、反复验证优化等方式来构建师生共建微课的初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模式。最后依照设计的教学模型来进行因式分解案例设计,即将所构建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同时进行成效分析,用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再对教学模型进行调整。本文从实际教学应用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通过师生共建微课资源与教学相结合的问题。通过现状分析、问卷调查、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成效分析等过程,从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培养与支撑两方面,提出了从微课学习,基础练习,共建微课、再到提出问题、知识升华、评价反思的基于师生共建微课模式的教学方式。分析证明得出该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也较能适应这种方式的学习。师生共建微课学习模式的基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只有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后才能实现更好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是个性化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师这一角色在个性化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学习方式的指导、核心问题的解决、关键步骤的引导等都是能大幅提高学习效率的举措。对于微课的内容来说,需求要全面、精炼,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个性化选择条件,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个性化学习;师生共建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标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微课产生的背景

1.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方法

1.8.1 实验研究法

1.8.2 调查研究法

第2章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教学设计方法

2.1 分析

2.1.1 学习者分析

2.1.2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2.1.3 微课促进初中数学个性化学习的适用性分析

2.2 组织策略

2.2.1 学生主体原则

2.2.2 简洁精炼原则

2.2.3 幽默活泼原则

2.3 目标设计

2.3.1 自主学习能力

2.3.2 深度学习能力

2.3.3 思维创新能力

2.3.4 知识梳理能力

2.3.5 反思调整能力

2.4 模式流程

2.4.1 模式雏形

2.4.2 模式设计

2.5 模式实施条件

2.5.1 软硬件设施

2.5.2 教室空间结构

2.5.3 信息技术素养

2.5.4 信息化学习资源

第3章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实例

3.1 案例设计

3.1.1 目标分析

3.1.2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3.1.3 资源挑选

3.1.4 评价设计

3.2 案例实施

3.2.1 实施流程

3.3 成效分析

第4章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在个性化教学中的意义

4.1 微课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4.2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的优势(学生层面)

4.2.1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

4.2.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2.3 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稳固掌握知识

4.3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4.3.1 搭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桥梁”

4.3.2 强化难点、重点

4.3.3 开阔视野、拓展知识

4.4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的前景

4.4.1 作为教师的教学资源而使用

4.4.2 作为学生的预习、复习资料而使用

4.4.3 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材料而使用

第5章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反思

5.1 师生反馈

5.1.1 学生访谈记录

5.1.2 教师访谈记录

5.2 师生共建微课资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3 解决对策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教学评价表

附录2 初中数学方程与代数部分教学评价表

附录3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附录4 七年级1班一学期成绩统计表

附录 5 七年级2班一学期成绩统计表

上一篇:家庭教育方式论文提纲下一篇:道德教育和谐社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