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精选10篇)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篇1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思维能力编写的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核心是变“教材”为“学材”、变“学会”为“会学”直至“乐学”。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编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合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探究性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要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要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研讨和交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建议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学到或达到哪些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及问题解决探究的过程,从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仔细挖掘学习材料中蕴含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学习目标要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表述要简洁、准确、全面,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到什么程度等。

(二)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学习过程

以问题为主线引导探究(启发式教学)或自学——展示(点拨)——应用(反馈)——测评(活动式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教法和学法指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预习提纲应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把教材上知识点、能力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层次化和具体化,从而形成问题链。学生应明确学会了什么、困惑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什么等。

2.小组合作: 如何组织,如何交流、交流什么,交流中收获了什么、疑问是什么、1

生成了什么等组长要筛选整理(一要常规,二要有效)。

3.展示点拨: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预设及生成的过程,更是一个质疑释疑、总结技巧方法和知识规律的过程。学生交流预习、探究成果,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点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解疑。在此过程中,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设置,边展示,边点拨,教师在黑板上形成板书,学生在导学案中留下记录,做好笔记。

4.典例拓展训练:导学案中的典例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巩固性练习;二是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剖析;三是根据典例设计变式进行拓展和延伸。

5.消化反思 :可以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系统理顺知识,排解疑惑。

6.跟踪练习:导学案中的跟踪练习,主要是根据课堂的内容和题型,精选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要避免设计成简单的练习。对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要及时总结。

7.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探究方法,注意问题,解题过程,学习中的疑惑等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8.达标测评:导学案中的达标测试题目设计要全面,有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注意事项

1、本要求只是教研员提供的一个参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造性编写导学案。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篇2

一、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个人初备, 形成个案. 突出抓“八点” (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 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会诊, 排除困难. 第二环节是集体研讨, 形成初案. 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 备课组其他成员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 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 进行比较, 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形成“初案”. 第三环节是完善整理, 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 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 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第四环节是教后反思, 形成补案. 授课后再进行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 形成补案,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学案的实施以“学案导学”为主线

1. 预习形成

预习是顺利实施“一案四段”课堂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予以重视. 预习时,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自己学不懂的问题, 带到课上由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解决. 学生只有预习好, 才能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应该说明的是:预习形成这一模块, 所用时间的长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学学习能力恰当地安排好, 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 只需要课下预习即可, 对于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 仅仅靠学生在课下预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一般在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再在课上进行分组学习, 学习完再交流讨论.

2. 合作探究

预习形成后, 各学习小组根据分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先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形成小组内最佳的学习方案. 教师要适当地予以指导, 要面向全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探究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 以学生为主角, 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 探究不到位的, 其他学生补充, 补充不到位的老师进行点拨. 不同组的同学可以相互提出疑问并请求解答, 解答不了的在全班展开讨论,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既有知识点, 又有学生的能力点, 还有学生自己新发现的疑难点.

3. 成果展示

学生在展示他们探究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认真观察、严密组织、扩大参与、合理调控、及时点拨、确保实效.对于只有部分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可采用现在很多科目比较常用的“兵教兵”的方法, 即在组内让优等生帮忙点拨学困生, 或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 如果学生讲得不完整, 达不到深度, 教师点拨、引导、升华, 若是学生讲错了, 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纠正.

在成果展示的时候, 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走上讲台, 用自己的语言来“脱本”讲述, 不能直接“读”课本或参考资料. 展示任务的分配要放在预习形成后分配. 如果一开 始就分任务, 学生就有可能只关注自己的“任务”, 而对其他学习内容“视而不见”, 不能全面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4. 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一般有“当 堂检测”和 “课后检测 ”两种形式“ 当堂检测”在课堂就要让学生完成 , 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 这种检测方法是最见效的. “课后检测”就是课后进一步让学生加深所掌握的知识. 简而言之, 其检测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对于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通过教师辅导或小组内帮助, 力求人人过关,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感悟和自我反思

我校实施的“一案四段”教学模式的课堂, 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合作探究、优化发展 ”的一种学习理念, 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是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能够较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上动起来,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还有一定的困惑或不足.

1. 起步难

在教改的开始阶段, 老师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在四个模块中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点做起来比较持久, 比较辛苦, 也比较难.

2. 组织难

每个班总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预习形成阶段没有很用心去预习, 抄袭其他同学的学案. 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由于学习习惯、基础、兴趣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因素, 有时会出现学生偷懒、捣乱、说闲话的情况.

3. 监控难

在成果展示课上, 教师不能够准确控制学生展示成果的进度和内容, 有时会出现偏离教学重点、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讲的不对或不到位的地方, 老师在何时、以什么方式点拨, 不好把握.

4. 放手难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在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被普遍采用,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新的课程改革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目标是建立起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为本,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入手,编写“学案导学”学案和经过具体、有效的实施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得以提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1体现“先学后教”思想

“先学后教”的思想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咨询和管理的培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案设计的自学部分,老师提供学习目标和学习思路,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思考探索,不会轻易的给出答案,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再给予适度的指导。这种“先学后教”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学生主动地探寻知识,在学习实践中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1.2渗透“少教多学”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转传统教学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将侧重点由“教”转“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由于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已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得以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学少教”的思想发动学生们自主探索,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更加勤奋自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3促进“学与教”双边互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条件。以“学”而不是以“教”为重点,使教师转变了教学思路,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精力放在分析学生质疑的问题和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上,不再是“满堂灌”、“满堂问”,师生交流,教师参与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精巧的诱导使学生自主的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不但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会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良好地结合。

1.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学学案要有创新性的设计,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性,把生活实际融入到学习当中。设置层次由易到难的问题,例如可分为基础知识、巩固强化、拓展创新,学案内容要新颖、明确教学目的,并且结合实际,这样才能让各个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接受,使其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并获取知识。

1.5突出合作学习意识

学案教学的创新之处在于发动学生相互协助,合作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各小组,特别要注意要把不同水平的学生交叉分配,使得每一个小组里面的组员都能共同参与。针对一个问题展开探讨,共同参与,各抒己见,摒除偏见,各自贡献自己的智慧,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会彼此尊重、协作进取。

2.“学案”的设计及案例

2.1“学案”的设计

初中数学“学案”的设计内容如下:

(1)感知目标:目标要具体,便于学生理解。

(2)重、难点预见:从学生的角度估计学生自学时较难解决的问题。

(3)学法指导:给学生提示合理的学习方法。

(4)有效预习:课前完成部分,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标注疑难问题。

(5)点拨互动:即问题探究,是课堂主题,教师引入,学生探究展示,教师评价點拨,其中穿插随堂练习,发现问题,师生交流,当堂解决。

(6)训练拓展:根据学生实际对部分学生使用或者针对某些数学知识点使用。

2.2初中数学“学案”案例(略)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3.1创设情境(2-3分钟)

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设置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教学开始之前与学生互动交流。问题情境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以激发学习热情。

3.2展示目标:(1-2分钟)

教师编制“学案”时可以根据知识的内容特点插入一些趣味性的、激励性的导语,以便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身心都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目标以三方面目标为标准,即知识的掌握、自身的能力素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将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正确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真正了解本课时的学习目的,做到理解要求,围绕目标学习。

3.3预习交流(5-8分钟)

有效预习就是借助“导学案”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架构模式,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课前学习。让学生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体现超前学习、课堂轻松教学策略的优越。

3.4预习反馈(5-8分钟)

学生预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向各小组了解预习情况,以清除课堂上应该针对哪些问题。学生的反馈内容要包括预习中已掌握的知识和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做好总结和标记,作为下一步点拨引导的参考。

3.5点拨互动(10-20分钟)

点拨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重要学习环节,教师作引导,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总结,形成思维碰撞。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知识技能。

3.6训练拓展(10-15分钟)

在学生对知识全面理解掌握,形成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为让学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之中,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教师设计练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教师应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要有针对性地讲,有质量的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教师对问题的放收要做到:“放有价值,收要适时”,合理调控。此时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

4.结束语

本文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入手,编写“学案导学”学案和经过具体、有效的实施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得以提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该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能够促进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高。

诚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毕竟还在实践探索阶段,在其理论建设及实践中对突发问题的应对措施的研究方面尚有其不足之处,如:

(1)学案教学每一章每一节都要印发资料,造成资源的浪费。

(2)“学案”统一制定,内容固定,不免禁锢了一些教学思路,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张给学生足够自学和探讨的空间,但是课堂纪律不好掌控,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篇4

【摘要】 导学案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导学案的教学作用.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几种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高导学案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误区;对策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高效课堂”运行的根本教学理念.如何实现这个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提倡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思考.这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导学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要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可见,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然而,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影响了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现举例如下:

误区一: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误区:有些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全部是学生的活动,而教师的活动根本不见踪影.于是,我们经常发现,课堂中经常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情景,教师对学生完全是放任自流.问题探究中教师该引导的不引导,只是放任学生“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而且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对策:我们知道,学生自主学习是导学案设计的中心,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由.这需要把握好“放”与“收”的度,把握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的时机.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要扮演好纵观全局、适时引导的导演者角色.教师要对下列情况及时参入:(1)学生学习中带有疑惑的共性问题:(2)学生长时间不能解决的问题;(3)需要进行关键方法点拨的问题,等等.误区二:重“习题”的罗列,轻“问题”的设计

误区:导学案的基本要求是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过程探究化,即把学生知识的掌握过程形成一条问题链,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索、验证等.以问题把数学学习中的练和思结合起来,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把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问题是关键,是核心,它主导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的转化为一个个练习题,导学案变成了一本“练习册”.比如,某位教师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导学案如下:

1.如图1,已知AB = CD,AD = BC,说出∠1 = ∠2的理由.2.如图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 = CB,AD = CD.求证:∠C = ∠A.3.如图3,已知△ABF ≌ △DEC,且AC = DF,说明△ABC≌△DEF的理由.4.如图4,已知AD = BC,OD = OC,O为AB中点,说出△AOD ≌ △BOC的理由.5.已知∠BAC,用直尺和圆规作∠BAC的平分线AD,(要求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

这种习题化的导学案完全降低了学案的“导学”功能,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策:那么如何提高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呢?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性,要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的功能;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通过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引导,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再次,要注重方法的点拨,通过让学生对关键方法的悟透,来达成“解一题、通一类”的教学效果;最后,要设计合作性活动来达成问题的解决,通过组织学生的互动交流、互帮互教,来达成优秀生和后进生学习上的双赢.误区三:重导学案的“克隆”,轻导学案的“创新”

误区:有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总是把别人的导学案一字不差的照搬下来,喜欢复制他人的劳动成果,丝毫没有自己的思想成分.虽然说大部分教师刚刚接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这种教学模式处于相对陌生的情况,这时候需要一定的“临帖”,来熟悉这种模式.但是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帖”后,教师要加强对本校学生的研究,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导学案,从而做到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如果一味地“克隆”他人的劳动成果,势必会不利于本班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策:那么如何实现导学案的“创新”呢?(1)要研究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2)要编写有层次的导学案,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发展;(3)要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引导、积极情感的培养;(4)要研究教材,吃透知识点,编制出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等等.误区四:重课前的“预设”,轻课中的“生成”

误区:我们知道,高效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的、生成的互动过程,这就注定了导学案的设计要留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生成空间.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时恰好相反,他们把导学案设计成一个单一性的封闭过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来进行,完全忽视了课堂中的互动生成过程.以至于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或者干脆无视生成、出现生成时轻描淡写地带过,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比如,在“预设”的同时留出“生成”的空间,充分利用在互动过程中的生存性知识,对课堂中生成性过程进行及时的引导,等等.误区五:重学生的“互动交流”,轻学生的“独立探索”

误区:经常可以看到,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热衷于组织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辩论、质疑,学习气氛非常热烈.不论是对于简单的题目,还是对于较难的题目,甚至于在教学全过程,都是学生在沸沸扬扬的讨论交流,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训练.我们知道,互动交流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适合互动交流,什么难度的题目适合互动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到何种程度时再进行互动交流.只有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果.对策:主要有:(1)把需要独立自主和互动交流的问题区分开来.一般来说,较容易的题目应独立完成,较难的问题应合作交流;(2)先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只有经过了自我的自主学习后再和他人交流互动,才能达到学习上的更大效果;(3)一部分人自主学习,一部分人合作交流,注重学习形式上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设计要避免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要在“导学”上下工夫.不光要设计学生的合作交流时间,也要设计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不光要“临帖”学习优秀的导学案,也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自我创新;不光要重视学生的学,也要重视教师的导,要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成教学上的最大效果.【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 篇5

班级:组名:姓名:完成情况: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难点)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判定直角三角形上的应用(重点)

3、理解什么是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能判定其是否成立。

二、复习巩固: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4),则线段AB的长为。(提示:运用勾股定理解答)

三、预习检测

练习2:判断由下列长度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1)4,5,6(2)6,8,10(3)20,30,40

四、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将勾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反过来,则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判断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初步体会了“数”与“形”存在的一种内在关系。我们还了解了什么是互逆命题,并且知道“逆命题”的真假性与“原命题”的真假性必然的联系。(填“有”或“没有”)a,b,c满足,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研读课本第P32关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理解证明的基本思路。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重要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练习3:判断由下列长度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提示:先确定三角形的最大边)

(1)13,5,12(2)6,11,9

知识点二:“原命题”与“逆命题”

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则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练习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成立

⑴如果a3>0,那么a2>0;

⑵对顶角相等;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原命题正确,逆命题一定正确吗?原命题错误,逆命题一定错误吗?

五、当堂检测

1、课本P33、练习:1;

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2、P34习题17.2:1、2、、(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导学案心得——五年级数学 篇6

在本学期,开展的轰轰烈烈改革中,我们学校数学组全体老师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不怕困难,全力投入到导学案的改革之中。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摸索和探讨,导学模式的实行已颇有成效,当然也有一些困惑。

一、导学案的编写

首先,在复述回顾上,多数设计还是很合理的,都是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有方法上的,也有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以便为本课做好铺垫。这一点设计的还是很好的。

其次,设问导读部分的设计上,都是本课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这一块的设计上,我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心得。在有关解决问题的课时设计上是很好的,可以将题目问题化,一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需思考的问题均有涉及。但在一些有关性质的课时上设计比较繁琐,问题不应该太多、太长。还有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导学案编写上和以前上课用的教案是一样的,而不是导学案的形式。

最后,在练习题设计上分三部分,本册导学案中的题很有代表性,也是常见题型。我认为,自我检测中多出些简单的基础题,如本课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检测学生设问导读完成情况;在巩固练习中出一些易错、易混题,和一些包含 1 引申知识点的题目。到拓展延伸可以出一两个稍有难度的常见题型来拓展学生思维。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导学案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生教生”,“生教生”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设置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生教生”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驶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但使用中也有问题,一节课完不成导学案设计内容,多媒体出示导学案对课堂也有影响。可以将复述回顾和设问导读作为前一天的课后作业,这样有助于按时完成导学任务,还有,展示台有时会因为光线影响学生观看,要是学生每人有一份学案就更好了。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篇7

一、导学案的编制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导学案的编制时, 总是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问题,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 教师的思路也就慢慢的变得清晰了, 本文就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作进行浅谈。

(一) 导学案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导学案在教学上是尊重学生的, 而且在考虑学情的同时还充分的开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 导学案在编写上真正突出的是导学二字,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如何正确的去学习, 而不是每天埋头于各种练习题上。其原理是对教学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分层次的问题设置, 其学习内容呈阶梯式的有序地, 对学习的步骤进行安排。在效的引导和学生由易来难, 有序的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进行合作,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政策。而不是对知识的强行灌输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强加学习要求。

在导学案编写的时候, 将简单和复杂、杂乱不清的学习内容进行有序的, 层次清楚的, 易懂的教学分类。对于数学公式要创新式的让学生去理解, 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引导学生从简单到难一层一层的深入了解教材, 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智慧去编写导学案, 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备课流程, 做到每节都编写一案。在备课的活动里, 由主要备课人进行个人备课, 然后再与备课组进行小组讨论。主备课人再根据讨论结果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后, 发给数学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修改, 这样的导学案充分的发挥了集体的优势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老师。不过, 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这个才兴起的教学方法还有不足之处, 有待完善。其中在教师集体中的正面鼓励太多了, 不接近实际生活, 使得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实之风所以对课堂教学有一定不好的影响。其不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自主学习不积极, 在学习上不够认真仔细。

(2) 学生们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在讨论合作中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自我个性太张扬。

(3) 在学习时, 有时候对于学习考虑的不周道且过于严谨、完整了。比如做事太自我了, 书写过于撩乱目中无人等。

(4) 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在课堂上不注意对知识进行积累, 学习习惯不好态度欠缺等。

二、导学案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 首先, 老师可以把编写好了的方案与学生进行分享,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明确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目的的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

(二) 在课堂上进行导学时, 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要简单易懂的不必细细去讲解, 对于难、重点要进行小组模式展开讨论。当在讨论中出现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就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而且, 在小组进行活动探讨的时候, 教师不应该在旁边进行讲解, 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只需做好“主挂人”的职责就行了。

(三) 导学案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其内容, 是辅助性的, 教材才是学习的根本。导学案是取代不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的, 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从而忽视了教材的学习。在把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以后, 不等同于将学习任务完成了。

(四) 数学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 当我们将数学理解了过后数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简单的了, 所以在数学学科的素养教育要犹为重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素养时, 还要让他们学会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学会精益求精, 而不是马虎对待, 不了了之。

(五) 对于学生要适度的进行表扬,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批评也是一个艺术极为讲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讲切实中肯的善意批评是必不可少的。

就目前而言, 导学案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晓利.谈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8) :41.

[2]陈志军.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3) :23-23.

[3]朱芳姣.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2) :16-16.

学案导学初中数学复习课模式探究 篇8

关鍵词:复习课、学生

G633.6

一、学案导学复习课与传统复习课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的优势:

(一)使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不仅心中有数,而且不断主动地总结和提升。

数学复习课,涉及的内容广且深,传统复习课方式学生经常不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何种层次,掌握哪些内容,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整个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可以通过复习目标、先练后讲、解题反思、自主小结很好地呈现学生在复习课每一阶段的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主动和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本节复习课的内容,是否达到了复习目标。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后,学生对本节课查缺补漏也有明确的目标,还可以针对性地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能直接地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的复习环节,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传统复习课,教学的环节和线索是内化的、隐性的,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完成复习的总结和练习,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往往一节复习课下来感觉的很辛苦和疲惫。通过学案导学模式构建的复习课,通过精心设计,将整个复习课的环节和思路很好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具体地说,学案导学复习课的首先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想学;其次是通过先练后讲式的导学方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促使学生乐学;最后是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课堂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和会学。

(三)学案导学复习课的流程设计,便于教师实现以学定教,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对共性问题的发现和个别辅导的方向具有较强的操控性。教师通过检查导学案,就可以对一节复习课每个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这是传统复习课不能比拟的。

二、学案导学复习课的一般设计结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目标确定----自练自悟---梳理总结----变式训练----反思体验----复习反馈”的学案导学设计结构和复习课流程。现分别说明:

(一)目标确定

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复习欲望,精心认定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与要求。认定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预设的目标,也可以复习课结束前学生总结,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内容结束后,反观目标,找到收获和不足。

(二)自练自悟

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学生练习用的题组,这部分题组设计要做到:知识点要全而不漏;题目表述要简洁而不冗长;题型以填空、选择、简答为主;难度侧重中下等学生。

课堂上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搜集反馈信息。教师是帮差、帮扶,是收集下一步要点的信息:发现是共性问题与个性矛盾,发现与“预案”设计的出入,发现课堂动态生成的时机。这也是对复习课的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并为下一步的梳理总结和变式训练找到方向。

(三)梳理总结

这一环节,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弥补知识缺漏,形成学生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等形式,便于记忆与理解。分析遗忘和解题错误的原因,寻找防止遗忘的方法,初步揭示解题思路与规律,提高数学知识的整合能力。尤其对自练自悟环节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充分强调。

(四)变式训练

通过初步的基础练习和知识点、方法讲评,学生大致掌握了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接下来,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选择的训练题目主要是归类性的试题,以变式的方式呈现,通过题目条件的增加与减少、条件的更换、条件与结论的互换、结论的拓展、让学生发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主要采取先做后讲、精练精讲的形式。通过素材的选取、题目的归类、试题梯度难度的整合,使大多数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方法的迁移与延伸、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这个环节,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的好胜心,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外竞争与组内合作相结合,让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教师同时要观察学生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新方法、新认识,设计的梯度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当。

(五)反思体验

这一环节要求预留五分钟左右,主要从知识结构的补充,解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自己掌握的程度这几方面反思。让学生进行个体知识建构的反思,体验建构过程的艰辛与快乐。

(六)复习反馈。

当堂测试批阅,对复习课是最及时的反馈,也是最有效的。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布置作业,但最好布置分层次作业和选择性作业。作业内容要有层次性、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会对这节复习课有感到收获,有成就感,为以后的学习不断树立信心和目标。

三、 学案导学复习课导学案编写中需要注意出现的问题。

通过学案导学复习课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复习课导学案的编写更注重方法和策略,一定要注意不要使复习导学案编写新授化、教案化,复习课导学案实质是指导学生复习的学习方案,是复习流程、复习内容、复习要求的一体化。也不能把复习课导学案编写成章节的复习题训练案。复习课要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完成的途径要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辅以点拨。复习学案在流程设计上要体现复习课的特点。设计上要具有全员参与性,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篇9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小石潭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激发爱我中华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引导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每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总是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让我们――起来学习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一起来领略小石潭的景,体会柳宗元的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一篇文章,听完后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配《高山流水》古筝曲朗诵《小石潭记》,学生谈体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小石潭记》(板书) 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生词,学生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中。 充分讨论后多媒体示出: (1)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2、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三、新授

屏幕展示柳宗元笔下小石潭的风貌,让学生融入情境中。

(一)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课文且互相交流读法、悟情:思考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描写的?并且归纳其特点。 明确:

⑴ 水──?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写出了清脆的流水声。作者此时也一定是惊喜万分。(重音字落在“闻”上,忽然听见水声,读出惊喜之情)。

“水尤清冽”重点落在“尤”字,也正面写出了水──清(板书) ⑵ 石──?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为坻、为屿、为、为岩”

→四个“为”字短语形象地写出了石的千奇百怪(语调应注意抑扬顿挫,读出一种欣喜之感)。 ⑶ 树──?美

“蒙络摇缀”这四个字,精确的刻画了树的美(语调应平缓,语速要慢)。 ⑷ 鱼──?乐

第三段中的“怡然”的“ 尔”“翕忽”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鱼的情态──“乐”,也侧面写出了水之清。(读时要注意“乐”是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语调应是“鱼与人嬉戏”的趣味感)。 ……

(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句子,请同学们下去之后互相交流。) (二)师生互动,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感受优美的`景物总使人赏心悦目,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

3、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 四、小结

作者是被贬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同学以后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山水之间。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教学反思

在写景散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读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以“读、说、究”,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以“读”带动情,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觉得多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感,甚至自然而然体会出文章里蕴涵的情感。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我把教师读、学生闭眼感受,学生默读,学生分组读并互相交流为一条“读”线贯穿课堂中,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法中逐步深入作品,从而领略了小石潭的美景及体会了作者的感情。

二、以“说”感悟情,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的情。

为能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在本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的环节,我觉得这样拉近了与作者及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仅能感受作品对小石潭的生动描写,而且还深切体会到柳宗元当时贬官后孤独忧愤之情,学生也自然地走进了文章的情境中,与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鸣。 三、以“究”体会情,让学生探究作者在石潭美景中的忧愤。

面对如此优美的石潭景色,作者为什么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让他们去探究 ,而且引导他们结合写作背景,从文章“景语”中得出“情语”,最终学生很成功的探讨出了作者当时的忧郁愤懑之情。实践告诉我,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篇1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学(教)案第一周_第一课时

课题 毫米的认识 设计者____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通过观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在操作与交流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

1、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情景链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直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高各项是多少。数学书的长:__________

宽:__________

厚:______________ 这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自主研学:(展示交流)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表示,1毫米有多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请你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_________个小格。1个小格长是_____毫米。所以1厘米=_________毫米。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的对不对。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作单位的?

困惑与问题

在学习中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写出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以下问题:

1、对数学书的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____厘米 _____毫米

宽:_____厘米____毫米

厚:____厘米 ____ 毫米 2、1厘米=_________毫米

3、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有1毫米。

攀登高峰:(五阶以上)

一、填空题。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_______。

2.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60毫米=()厘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4、在○里填上“>”“<”或“=”。

4厘米○39毫米

70毫米○70厘米

5、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大树高约10()马拉松长跑比赛

一块橡皮长

一只曲别针长约4()

全长约42()

约4()

(1)橡皮擦长5()

(2)教室长10()

(3)玻璃厚5()

(4)铁皮厚2()拓展训练:(举一反三)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今天我们学了长度单位()

2、我知道1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

1厘米13毫米=()毫米

130毫米=()厘米

96厘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厘米()毫米

学(教)报告:

三年级数学学科学(教)案第一周_第二课时

课题 分米的认识 设计者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通过实际测量,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通过观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操作与交流中,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重点、难点:

1、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能够根据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情景链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它是____________。请看例2情景图,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测量? 自主研学:(展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可以选一段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续量来测量,以10厘米为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单位来表示,这个单位量是________ 观察测量尺,你能不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分米=________厘米

1米=_________分米 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______分米_______厘米,课桌的高是________分米

_____厘米

困惑与问题在学习中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写出来。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我会填:1分米=()厘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2)跳绳的长约2()(3)直尺的厚约()毫米

(4)我的身高是()厘米 ※

3、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攀登高峰:(五阶以上)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分米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

分米

厘米。拓展训练:(举一反三)

1、在○里填上“>”“<”或“=”。

10米+9厘米○20米

12米10厘米○12米10分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0厘米 2、1米-9分米=()厘米

100厘米+10分米=()厘米

13厘米-1分米=()厘米

3、选择题

(1)、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A、米

B、厘米

C、毫米

(2)一张床长()米。

A、2

B、3

C、4

4、动手操作。

1.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比1分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相当于2个3厘米那么长的线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教)报告

三年级数学学科学(教)案第一周_第三课时 课题 千米的认识 设计者_______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2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情景链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1、圆珠笔长约15()

2、过街桥长约10()

3、纸板厚约5()

4、钉子长约4()

5、铅笔长约18()

6、黑板长约10()

从课本例3中你知道了长度单位_________,它比米大还是小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自主研学:(展示交流)

测量长距离时,我们可以选用计量单位___________,并且我们知道1千米=________米

请你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困惑与问题

在学习中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写出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以下问题:1千米有多长,你有办法来验证吗?

攀登高峰:(五阶以上)

1、千米是比米的长度单位。1千米=

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人

25千米 飞机

800千米 摩托车

4千米 小汽车

80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4、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课本第10页第5题)。

拓展训练:

(举一反三)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

3、水杯 的高约1()。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4、你走1千米大约需要()。A、10秒

B、10分

C、10小时

5、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0()。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6、一枝钢笔长大约14()。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8、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A、文具盒

B、电视机

C、数学书

9、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A、分米

B、米

C、千米 10、4千克()4千米。

A、大

B、等于

C、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能比较

学(教)报告:

三年级数学学科学(教)案第周_第课时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设计者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1、通过学习,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学习目标 情景链接:

1、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____________。

2、我能填

1米=()分米

5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60厘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

7米=()厘米=()毫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

单位换算的题。自主研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展示交流)

1、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用()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钥匙开5分米的锁。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3千米、5000米,钥匙是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我会用()的钥匙开3千米的锁,用()的钥匙开5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我会用()的钥匙开5千米-2000米的锁,用()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2、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困惑与问题 你还有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以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攀登高峰:(五阶以上)

1、课本第10页第1、2题。

2、填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720米+300米=()千米()米

3、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4、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你走1千米大约需要()。A、10秒

B、10分

C、10小时

(2)、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0()。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3)、一枝钢笔长大约14()。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A、文具盒

B、电视机

C、数学书

4千克()4千米。

A、大

B、等于

C、不能比较

5、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拓展训练:(举一反三)填一填

9千米=()米

4000千克=()吨

60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米=()厘米

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

2000克=()千克 6米=()厘米

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学(教)报告:

三年级数学学科学(教)案第周_第 课时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设计者_______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1、通过学习,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学习目标 情景链接:

1、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____________。

2、我能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米=()分米

5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60厘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

7米=()厘米=()毫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

单位换算的题。自主研学:(展示交流)

1、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用()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钥匙开5分米的锁。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3千米、5000米,钥匙是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我会用()的钥匙开3千米的锁,用()的钥匙开5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我会用()的钥匙开5千米-2000米的锁,用()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2、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困惑与问题 你还有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小组内交流、探究以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攀登高峰:(五阶以上)

1、课本第10页第1、2题。

2、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720米+300米=()千米()米

3、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4、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你走1千米大约需要()。A、10秒

B、10分

C、10小时

(2)、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0()。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3)、一枝钢笔长大约14()。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A、文具盒

B、电视机

C、数学书

4千克()4千米。

A、大

B、等于

C、不能比较

5、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拓展训练:(举一反三)填一填

9千米=()米

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

2000克=()千克 6米=()厘米

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学(教)报告:

三年级数学学科学(教)案第周_第 课时

课题 吨的认识 设计者___________ 评价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

1、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学习目标

学习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情景链接:

1、先猜猜我自己有多重,再猜猜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有多重?

2、观察书第11页主题图,思考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要一起过桥,能一起过去吗?为什么? 自主研学:(展示交流)

1、我得出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1吨=()千克

2、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

3、思考: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4、在我的生活中,()这些东西大约重1吨。5、5吨=()千克

6000千克=()吨 困惑与问题

在学习中你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写出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我能填:6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2、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3、有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全部运走吗?为什么? 攀登高峰:(五阶以上)

一、课本做一做。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 那么40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

2、丽丽的身高是136分米。

()3、1200千克-200千克=1000吨

()4、3000米+8000米=11千米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盐重。

()

三、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50千米○400厘米

800克○1千克

2米○19分米

3吨○3000千克

6吨○7千克

四、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A、90千米

B、90米

C、90分米

2、一课桌高约()。

A、70毫米

B、70厘米

C、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70分米

3、一个西瓜重5()。

A、克

B、千克

C、吨

4、水杯 的高约1()。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5、你走1千米大约需要()。A、10秒

B、10分

C、10小时

6、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0()。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拓展训练:(举一反三)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

一个 西瓜约重4()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

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2、3、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一头大象重4千克。

()黑板长4米。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4、5、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

学(教)报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上一篇:汽车销售顾问转正申请书下一篇:游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