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评价策略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研究背景

教学方式变化代表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人们生活的信息化、国际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下, 新的教学方法, 思维认知、学习方式、各类认知都有了新的风格。为了顺应时代的这种变化“微课”这一形式的及时出现, 使其教育方式有了更好的应用。

微课这一教育形式在国内更是高速发展百花齐放, 各种类型的微课形式在国内流行着。各大高中初中小学更是灵的活运用这种形式并与我国传统的教育进行了结合,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是到目前为止, 在全球却没有任何一个对微课的权威界定, 而我国的学者们把微课分成了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这两个层面, 这些不同的理念更加说明了微课的多元化、全面性、普及性和微课对于如今的教育的重要性, 只要注重微课的质量优异、设计和运用的合理, 这一形式的作用将会对教育有着最大化的作用。

二、微课评价内容

在当今普遍把微课作为一种新事物来看, 人们关于微课随着社会的研究和实践的加深而不断地理解。通俗的说, 微课的评价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在一些阶段, 则需要思考微课的评价共同性, 寻找微课评价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体有几下点:

(1) 微课的设计。一般可以从制作技艺优良, 声音是否清晰, 视频的流畅度以及教学设计是否适合 (能否接受) 接受众的能力。微课因其“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若是素材选用不当, 教材展示不精确, 就很难体现出微课的特色, 更难激发接受众的接受兴趣。一个好的微课讲解也需要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

(2) 交互设计的评价。对于微课来说用户的交互才是重要的特色。在平时的教课中, 要关注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以及自我的价值, 则这是需要交互才能达到的。并且需要情景定位明确, 讲究一对一而并非一对多,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微课更要在社区, 互动及资源的评价才能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需求。

(3) 教学效果的评价。这里要强调微课的资源重复性以及可用性, 微课的接受中大多数是学生和社会人群, 因此, 一个好的微课作品必然是他们感兴趣的, 学习后效率很高的。微课也重在发展, 与过去的微课相比, 现在的微课在考虑专家评审的向导时还大大提高了资源的重复性, 这样既能提高了接受众的多元化更能提高学习使用者的效果。

三、微课评价标准

微课的评价标准为微课评价制定了准确的方向, 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随意变化改变标准, 从而使微课评价缺失全面性和科学性, 不利于有助于微课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制定准确、全面、科学、公正的微课评价标准, 微课评价才能有利于微课的可持续发展。

(1) 建立完善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增加评价的科学性与方向性。微课评价实施的基础是微系, 在具备通用性与普遍性的同时, 切不可忽略微系中独特地特殊性以及独立性。顾名思义:特殊性是指在整个微课体系中存在独特的方法以及不可变换的思路;而独立性则指每一个微课体系是相互不关联的个体。

(2) 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 是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微课虽然是一个视频教学资源, 但是对于运用教学, 必须需要看作为同一个课程整体来实施评价, 对微课教学过程实施形成评价, 对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互有关联的问题做出一系列全面地诊断性评价, 对教学效果做出总结性评价。新课程的改革则是提倡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

(3) 微课评价主体多元化。微课从设计、制作到应用再到评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涉及到微课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教育教学指导专家、学科课程指导专家还有最重要的微课学习者等人员。微课的创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作为微课的制作人员, 最了解微课教学过程的人员, 可以参考微课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测;教育教学指导专家与学科课程指导专家作为微课评价的核心指导人员, 主导着微课的整体价值观导向;而微课学习者拥有直接评判微课教学是否合格。微课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不能仅凭一种评价就轻易的断定微课教学的好与否。还要归纳多种评价, 例如制作人员、指导人员、体验人员等人的评价。微课主体多元化, 为微课开发制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想法, 教育教学指导专家能够根据多元化的微课教学评价设计出更全面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学习者也能接受到更好的微课教学,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微课教学的效果, 保证微课的可持续发展, 使微课更加全面、科学, 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代又一代的新进技术传入教育体系中, 有效地催生了微课这一新的学习模式, 也许有很多人仍旧不能理解微课的产生, 但是微课向我们启示了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学习理念以及创新理念, 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微课、学习微课, 拓展了新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微课建设的质量, 实现从“助教”到“助学”的重要转变。

摘要:微课评价对微课的设计、开发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进行微课的过程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从而提高微课建设质量。

关键词:微课,微课评价

参考文献

[1]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 2013 (4) :13-14.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 2013 (4) :10-12.

[3] 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9) :17-19.

上一篇: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下一篇: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某岩溶地区桥梁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