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趋势。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最重要课题。

第一篇:财务管理研究生论文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留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了语言交流、会计基础、资本市场理解、关注实践问题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特点,并在双语交流、基础知识统一梳理、向管理视角扩展内容、提升实务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快速发展,来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长期来看,这些来华留学生在我国的对外经贸往来、国际交流合作中必然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也必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邮电大学自2000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招生单位,也是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高校之一。目前,学校有来自59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600余人在校学习。随着在校留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如何针对留学生特点,探索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效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依托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总结提升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特点

1 汉语语言障碍

虽然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汉语集中学习,但总体而言,留学生的汉语能力是较为薄弱的,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课堂教学的理解,还是课后的交流讨论,语言带来的教学障碍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即使是汉语水平较好的留学生,其汉语应用能力也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语的交流上,而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表达,而这往往成为深入理解、掌握的障碍。

2 会计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财务管理课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会计知识作为基础:财务分析、财务计划与控制的学习必须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与类别,并深刻理解资产负债的平衡关系以及企业利润计算的逻辑,同时需要厘清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联系与区别;筹资管理、财务杠杆、资本成本测算与结构决策等必须理解税收原理及其对税后利润的影响;投资决策则需要深刻分析折旧与税负对现金流的影响,进而才能正确计算折现与非折现现金流。虽然各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但就财务管理所需的这些会计基础知识而言,主要是一些通用的原则与原理,为国际会计准则所适用,因此有必要也应该予以前置性掌握。

但由于留学研究生此前在各自国内的专业学习基础与工作经历有着较大的差异,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基础会计原理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甚至还停留在会计知识空白的阶段,这给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授与进度安排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挑战。经统计,近三年财务管理开课时留学研究生的会计知识水平如表1所示。

3 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一带来的理解障碍

我国的财务管理教材,较多地借鉴了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整体趋势是相适应的。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筑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其研究的诸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决策等基本、重要的问题,基本都是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如何面向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以及股利分配决策。然而就我校留學生来源国的构成情况来看,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较为滞后,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较为明显的障碍。尤其是来自蒙古、柬埔寨以及非洲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的学生,由于本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很少,发展很不规范,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也极为有限,他们对构建于成熟资本市场基础之上的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显得尤为吃力。与此同时,由于本国缺乏相对应的资本市场环境,相关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受到市场环境的限制,这些学生对这部分理论能否满足其日后工作与实践的需要也可能产生疑问,并进而给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带来消极影响。

4 更加关注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导向

在留学生中,留学研究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1)整体而言他们的年龄相对较大,超过三十岁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思想较为成熟、学习的目的性较强;(2)很多学生在入校前都有一定的工作与实践经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内容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并且更加关注实际问题解决的应用导向;(3)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对于直接作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内容更有学习主动性,而对于与实际问题联系较弱、作用相对间接的知识内容则相对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 留学研究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 双语交流,以英语弥补中文沟通不畅的问题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障碍,教师必须尽量想办法帮助予以解决,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虽然课程要求是中文教学,但囹圄于留学生的中文能力水平,以英文沟通的方式予以补充仍然是必要的、有益的,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的讲解过程中,英文方式的辅助解释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文授课的留学生而言,尽快掌握中文环境同样是他们的学习任务目标,因此,对英文交流补充方式的使用,并不宜过于频繁,而主要是运用于一些关键、重要的环节,这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是预先准备法,即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与既往的交流经验,预先判断可能遇到交流障碍的关键概念与理论阐释,并提前做好相关的英文解释与沟通准备。二是实时观察法,即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或大部分突然出现较为茫然的表情,教师就需要及时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及时判断与获取学生的关键障碍环节,并考虑是否以英文阐释的方式予以补充。

此外,由于英文与中文表达视角的不同,在一些重要的基础概念中运用双语进行阐释,还有助于扩展概念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帮助留学生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例如资产负债表,中文名称的命名逻辑主要是基于会计要素的会计对象基本分类,而对应的英文为balance sheet,直译为中文是余额表,更加强调该表中各项目相对于利润表项目在期末具有余额的核算属性;利润表的中文名称往往让留学生初学者以为该表的计算结果应为正的利润,而英文的对应名称为P&L(Profit & Loss),更为直观地反映了该表的核算结果既可能是正的利润,也可能是负的亏损。

2 统筹兼顾,对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统一梳理

面对留学研究生会计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如果简单地采用针对国内学生的一刀切方法,让学生自行在课外对会计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则很容易出现两极无法兼顾的被动局面:会计基础较差或缺乏的学生会感觉学习的障碍点、困难点太多,无法及时理解从而迫使教师放慢教学进度;而时常由于会计基础知识的阐释而被打断或停滞的教学进程,则会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进度太慢甚至感到不耐烦,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考虑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对重要的会计基础知识进行集中式地统一梳理,搭建好必要的课程基础知识平台,否则必然给本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

经过反复的摸索与验证,需要进行集中梳理的会计基础知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恒等关系及其决定的资产负债表编制逻辑;二是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联系与区别;三是资产折旧(摊销)的概念与计算逻辑,及其对利润与现金流的不同影响;四是企业所得税的基本原理与计算,以及有关费用项目的抵税原理;五是企业利润表的结构与编制、计算逻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留学生们都能够在3~4个课时的时间范围内,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为进一步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立足实践,教学内容由市场视角向管理视角的扩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决策背景展开,然而对于主要来自资本市场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研究生而言,鲜有上市公司的工作机会与环境。就他们已有的工作经历与经验而言,投资、融资乃至股利决策等,都属于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偶发事项,并且有关理论未必适用于其所在国的市场环境,他们更加关注也更感兴趣的,是能够适用于其所在国经济环境的、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与内容。

财务管理课程应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理念,在“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学”不能满足留学研究生实践需要的背景下,我们的做法是立足实践,进行教学内容由市场视角向管理视角的扩展。具体而言,就是在传统的投资、融资、股利决策三大模块以外,结合留学研究生面对的主要市场与企业环境,扩展财务分析、资产管理、现金流量管理以及成本费用管理等模块,更多地考虑一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此外,将企业的战略计划、经营决策、资源分配以及绩效评价等日常经营环节与财务管理建立连接,并将风险报酬与时间价值的理念融入财务管理体系,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统领、控制功能。例如,引导学生考虑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分析如何合理评价其绩效表现并制定激励性薪酬计划。在逐步推进的分析中,学生们逐步体会到单一的收入或利润指标维度的问题与缺陷,并深入理解到适当运用财务分析工具与手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学实践表明,立足于实践需要,积极向管理视角扩展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极大地提升了留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 提升技能,加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学研究生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常常会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疑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本门课程的理论内容中往往会涉及大量的公式以及复杂的计算,例如资金的时间价值、资本成本的测算、投资决策指标的测算等。而学生们根据既有的工作经验,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这些复杂的计算,尤其是在一些指标存在动态调整的情况下,关联运算将变得十分庞大和复杂。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生们往往对涉及复杂计算的内容兴趣不高,即使勉强掌握,也容易遗忘,并且难以在工作实践中考虑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将企业实际工作中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工具引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EXCEL软件工具在企業财务管理实务中应用极为广泛,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及图表功能不仅能够让繁琐的计算过程变得简单容易,还能以可视化的形式将计算结果甚至过程予以形象地呈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常见的内含报酬率测算,如果在项目评价年度内的现金流量相等,则往往在计算相应系数的基础上,通过查表结合插值法来进行测算;而当各年现金流不等时,则需通过多次试验估计内含报酬率的可能范围,然后再运用插值法。如果以手工计算的方式演示这一计算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过程繁琐并且容易出错,学生也因此而认为这一计算的掌握困难重重,缺乏实用价值。然而在引入Excel工具进行计算演示时,计算过程显得清晰简单,结果准确,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使用兴趣。更进一步,通过引入其中的IRR函数,通过输入各年的现金流数据可即刻得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结果,并且计算结果可以随着相关参数的调整而实时调整,大大提升了计算效率。此外,利用Excel的图表生成功能,将计算过程与结果进行直观展示,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创新,建立素质能力导向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长期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在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及有关公式、计算的掌握方面较为有效,但很难对学生应用导向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另外,传统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下,留学生们通过考前突击往往也能获得考试通过的结果,就会放松平时的学习自我要求,而这既不利于知识能力的真正掌握,也不符合学校及政府加强留学生过程管理的要求。因此加强考核创新,建立素质能力导向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就十分必要。

具体做法上,适度降低期末闭卷考试在总体成绩中的比例,增加平时表现得分的比重。平时表现考核中,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到过程教学中。例如可以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综合表现、时常以口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在学期的后半段,布置财务综合分析、决策类的大作业,考查学生在大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资料搜集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需要注意的是,平时考核的对象往往是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做到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就尤为重要。为确保这一考核要求,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就平时考核的依据与结果进行沟通,认真听取学生反馈,从而真正发挥考核机制在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上的正向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8):88-92.

[2]张爱辉.基于业务素质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 财会通讯, 2013(1):48-50.

[3]揭志锋.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高教探索,2016(8).

[4]陈亚. 思维导图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65-70.

[5]张强,杨淑娥.关于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安排逻辑及重点难点讲解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3):113-114.

作者:张泽华

第二篇:研究生财务管理教学关系探讨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交融性强,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要求高,财务学科的培养特点也对研究生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通过长期的研究生财务管理教学,笔者深切体会到,要融合吸收相关学科知识点,优化财务学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必须处理好以下方面关系。

一、财务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学科与会计、工商管理、金融等相关学科有较强的通融性和交叉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学科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历来被认同为“孪生”关系财务管理与会计同源同宗,管理对象都是企业资金运动,会计产生和反馈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财务管理行为。但财务管理和会计对资金运动管理的角度存在差异,会计侧重于企业资金运动的信息流的生成、核算和披露;而财务管理则更加注重企业资金流本身的规划、协调和控制。为此,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时,财务与会计的视角存在差异,如对资产负债表的解释,会计使用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从信息本身来看非常直观;而在财务看来,笔者认为以下解释更符合财务的特点:表的左方表示企业投资组合以及资产的风险收益水平,体现公司的法人财产权;表的右方表示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是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财务管理与工商管理关系密切财务管理与工商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各自的管理侧重点不同,工商管理侧重于生产、营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而财务管理则更侧重于企业价值层面的管理活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及财务协调等功能。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摆正财务管理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如“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曾经在理论界相当盛行,且研究生将其选做毕业论文课题的也很多,但该观点过分夸大财务职能,容易误导学生的盲目乐观,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影响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笔者在其后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取消了该选题建议,也对学生理财理念进行了适当的纠正。此外,现代财务理论研究充分借鉴了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如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博弈论等在财务问题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启发学生思路影响深远。

(三)财务管理与金融的内容通融交叉从字面看财务管理与金融渊源相同,英文单词均为“Finance”,美国的财务学与金融学高度融合。从公司理财过程看,离开金融市场,企业理财将变成“无水之鱼”。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资本市场进行企业融资、投资和分配管理,将金融市场贯穿于企业理财全过程,避免“就财务论财务”的空洞式教学也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独立招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首要解决的基础性工作。从目前各高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基本财务理论和财务方法的拓展与深化;二是财务管理专题的开设,题材尽管多样化,但主要仍偏向理论教学层面。笔者所在高校的财务专业课程设置也基本沿用了该种做法,分别设置“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前沿问题研究”,专业体系设置基本合理,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规范。

(一)教学的随意性与专业知识结构的矛盾研究生专业教育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无疑是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但现实情况是,在没有相应指定教材规范教学内容情况下,任凭教师自身的喜好来安排教学内容远远不够,而且不同课程任课教师由于备课缺乏沟通渠道,在授课内容衔接上有可能存在“真空”或“重复”现象;再加上授课教师更新频率较高,同一门课的授课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师教学的兴趣性和随意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关“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内容,财务理论、财务专题和财务风险三门课程均可能涉及。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寻找合适的途径规范研究生教学内容,避免随意性刻不容缓。

(二)理论知识与实务运作的脱节现象严重尽管研究生教育对理论层面有一定要求,但考虑到研究生扩招后未来从事企业理财工作的人员将增加,实务运作能力在研究生知识结构中的权重也相应加大。这无疑对师资结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挑战。而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基本以理论知识传输为主,方法运用和实际运作欠缺,这主要受师资队伍结构所限,目前担任研究生教学的骨干师资队伍缺乏对公司财务运作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力度不够,学生对现代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和资本运作缺乏必要的了解。为此,可以通过聘用公司高管作为外聘教授,合理安排部分课时,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交流和沟通,加深对公司理财的深层次理解。

(三)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规范的分工与衔接从制度和程序上看,规范专业课程内容分工可以通过统一教材使用或教学规范教学指导等方法实施。研究生专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的目标不同,本科教育只涉及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财务流程,注重知识面的延伸;而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财务理论的深度,并且还应融合经济学、企业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仅仅依靠指定教材进行教学还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制定一本或两本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且制定严谨的教学指导必不可少。

三、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和金融创新。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必须面向企业实践活动,迎合资本市场不断创新的融资品种和投资策略,探索出一条企业高级理财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基本上沿用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尽管该方法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流方法,但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以下弊端: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采取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实践环节很少,仅有的实践教学基本停留在教师授课时辅以例子或例证,学生没有机会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现场”,缺乏对企业理财的“感性”认识,领悟理解力较差。二是重视吸收知识,忽视应用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成了“传”、“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难以在课堂上消化知识,更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案例教学法是以美国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欧美高校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种教育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企业经营案例的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形式运用,实现启发性和实践性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决策能力。研究生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法有以下优势:第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进入“模拟现场”担当“角色”,促使其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第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财务管理案例来源于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给学生以客观真实的感觉,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案例的讨论,促使学生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案例教学还有助于改变学生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深入到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搜集相关财务资料,并进行科学加工、整理,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财务管理案例,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从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看,考虑到学生实务知识的欠缺,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无疑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但值得注意的是,提倡案例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否定。案例教学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手段,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知识的增长等,需要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共同作用,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财会业务的模拟实验,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等,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环节也各有用途,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编辑 熊年春)

作者:张志宏

第三篇:注重过程管理——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

[摘 要] 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趋势。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最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其他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学校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的若干方面内容。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 管理体系

教研项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探索与研究2008JX35);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工科土建类院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2007jyxm093)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招生的人数以每年以大约5%的比例快速增长。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主要包括两个途径,一是原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二是增加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一方面给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给研究生培养单位尤其是新增的培养单位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最重要课题,而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安徽建筑工业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土建类学科特色鲜明,工、管、理、文、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07年开始研究生教育培养,其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級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开展研究生培养教育之初就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把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重点。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主要包括针对学科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以及针对研究生个体特点的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中期考核、论文工作等环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紧紧围绕以上培养环节,注重培养过程管理,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

一、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与修改程序

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是学位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同时体现出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具有的可行性和持续性,由于我校研究生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我校在借鉴、吸收、消化其他兄弟高校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在具体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学校遵从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原则,使其成为“五化一体”的全方位立体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都要服从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确定让研究生掌握哪些理论基础、开设哪些课程。同时我校还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来我校开设新的课程和讲座,包括引进优秀教师、教材和先进的教育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我校将鼓励教师开设内容新颖、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和宽广度的课程。我校正积极探索让研究生课程设置从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避免取决于现有教师的能力而开设一些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的课程,让教师传授的知识既新颖又有深度,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既易吸收又实用。

科学合理的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方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不断更新和可持续的,它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的研究进度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做适时且适度的修订和完善。

二、制定符合研究生个体特点的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根据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体特点以及导师的研究特长,制定的研究生培养具体实施内容,包括研究生的具体研究方向、研修的具体课程、阅读的专业文献、发表的专业论文、听取的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内容。

如果说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那么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就是这种总体设计的具体落实。我校在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培养计划制定要合理。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按照“一人一计划”的制定措施,切实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让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更实用更合理。

其次,培养计划目标要明确。让每位研究生规划明确,同时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将有助于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研究生学习过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再次,培养计划要与科研项目密切联系。紧跟科研项目,让研究生以后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科研项目当中去,让学有所用,乐在其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的过程,可以为研究生下一阶段的学位论文打下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提供长久的学术支撑力。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笔者所在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在开展研究生教育之初就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使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我校在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上采取了“拿来—吸收消化—实践—完善”的模式,最终形成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二方面:

一是在充分调研吸取其他研究生教育历史比较长的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从课程分类、课程的开设与变更、排课、选课、成绩的考核与管理、课程的免修与补修等方面,形成了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二是从教材选用质量、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等方面入手建立了教材评估制度、任课教师的选任与考核制度、日常与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教师和学生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完整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其次,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体制,配备优秀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再次,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我校正在逐步建立研究生信息系统,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

四、建立系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直接体现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之初,就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对研究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我校通过建立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对研究生思想品质、课程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等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研究生是否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依据。

其次,建立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制度。研究生开题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研究生的科研开展和论文质量。重视论文开题就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好途径和好的开端。为此,我校规定所有研究生在做好文献检索并写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经导师审查合格者,方可进行开题,以避免重复研究。为确证评委有充分时间了解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初稿必须在开题前7个工作日送达评委委员会。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措施确实把好研究生开题关和论文质量关。

再次,建立研究生论文的预答辩和盲审制度。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学校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放在论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论文的预答辩制度,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完成之后,送审之前,由学校组织相关校内领域专家对论文作者进行预答辩,通过以后才能将论文送审。二是将所有的学位论文均送往给校外专家进行盲审,盲审不合格者不予答辩。

第四,建立研究生论文检测制度。为了加强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防止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和不当引用行为,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签署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协议,利用该系统对学校所有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是否进行论文送审和答辩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

笔者认为,研究生毕业论文只是对研究生期间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我校注重的是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而不是让我们的研究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论文。为了提高我校研究生质量,我校采取了适当比例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如果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修满学分或者论文不合格者,将会被淘汰,这也将促使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校建立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主要遵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建立要科学合理化。让研究生了解学校建立该制度的出发点,以此得到研究生群体的支持并在研究生中得到大力宣传,并听取研究生学生代表的意见不断补充和完善该制度,让在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更好的保护研究生群體的利益,让其更科学合理化,同时得到研究生的支持和拥护。

其次,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建立要严格规范化。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所以我校在建立该制度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其严格规范化。因此我校在该制度上也建立了一些高压红线,告示学生让其严格遵守不可触动,比如违反校纪校规,学术造假等方面。

再次,研究生延期毕业和淘汰制度建立要可持续化。制度的建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其可持续化发展,我校在这方面正在努力探索建立相关措施,比如,我们定期召开研究生学生代表交流会,及时得到研究生反馈信息并补充相应合理应对细则,使我们的制度能可持续化发展。

六、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笔者相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将在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构建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张红亚.地方土建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第19卷第5期;

[2]刘茂才.立足社会需要强化培养特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在艰难中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1期;

[3]张应春.孙友松丁毅强关于加强研究生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高教探索2004年第1期;■

作者:孙永 张红亚 李梅

第四篇: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局限及理性管理对策浅谈

摘 要: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要结合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切实维护教育水平,确保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工作贴合实际市场需求。本文对高校研究生理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其中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旨在为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 研究生 管理 局限性 对策

一、高校研究生理性管理的必要性

在研究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育管理目标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充分考量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具体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高校研究生工作向着理性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论文答辩、课程设置还是招生考量等诸多因素,要积极践行研究生细化管理措施,并且进一步完善具体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理念和管理效果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也为创新化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只有从根本上满足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和谐化发展,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性强且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基于此,高校研究生理性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局限性问题

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尽管已经设立了符合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并且设定了基础学科管理流程以及弹性研究生学制,但是,在实际教育模型建立和落实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行的教育改革模型和管理策略会受到制约,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整改。

1.高校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在管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研究生管理制度的缺陷会直接导致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以及开展效果受到制约。第一,招生选拔制度存在不合理性。在建立招生制度的过程中,多数高校都是采取教育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工作,这就导致分数成为了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验收,往往会存在一部分学生仅仅是因为背公式而考上研究生,一部分有潜力的学生在第一轮笔试阶段失败,时间上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往往会导致学生面对两难的境地。第二,淘汰机制运行不合理,对于国外研究生教育工作而言,往往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这种教学机制能提高学生在学校内的紧迫感,在展开良性竞争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但是,在我国,教学机制恰恰相反,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研究生只有考不上没有不能毕业的”,这就导致多数学生就算是考取了研究生,往往也只是混个文凭,没有真正学习到相关知识,综合水平和能力也不能有效得以提升,学习水平不佳,就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素质,使得我国研究生普遍能力并不符合其学位水平。

2.管理内容的局限性。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教育内容和管理机制的滞后也会对整体教育管控工作造成影响。

2.1德育管理不被重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关系着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整体水平,其道德素质和综合精神风貌往往象征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依旧存在一部分导师忽略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甚至出现学术造假以及道德失范的行为。

2.2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在教育结构中,除了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心理教育十分关键,尤其是在当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未来步入社会的言行以及工作状态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在高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心理教育并没得到有效的认知,学校重视不足,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存在滞后性,就使得整体管理水平并不能符合实际管理需求,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3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落后,对于高校研究生而言,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就业率也逐渐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除了侧重学历外,更加乐于聘用有经验的人员。另一方面,研究生自身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认为自己已经攻读了研究生学位,就不能和本科学生一样选择一些中小企业,往往会错过较高的工作机会。究其原因,不只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和局限性,也使得高校研究生就业率反而不如本科就业率的问题出现。

三、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理性管理对策分析

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教学机制和学习内容,确保高校研究生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契合教学需求。高校为了更好地应对并处理研究生管理中的问题,要从教育现状和实际市场结构出发,应用高等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内容,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贴合实际。

1.积极完善管理制度,在管理机制优化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完善教育秩序,强化教育质量控制的制度性和规则性。在制度问题建立的过程中,要维护其全局性和稳定性,就要将制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提升制度的保障水平,并且整合教育發展方向,在确立相关规范的同时,巩固教育成果。首先,要从招生选拔机制出发,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更加公平性强的考试模式,为一些具备潜力的学生提供机会,政府要给予招生学生自主招生权,着重整合全国统一的考研机制,确保一些具备研究水平的学生能进入到研究生学习阶段。其次,要整合淘汰机制,在研究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采取末位淘汰机制,增强学生的紧迫感,确保良性竞争机制能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完善管理内容,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要落到实处,因此,在管理内容设置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也要对德育工作予以重视。新时期,要保证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协同发展,结合研究德育课程,确保学生能在尊重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整体水平。另外,要对心理教育工作予以重视,学校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能在教育活动中体会到乐观向上的精神感召力。学校也要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确保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更好地面对学习压力和社会生活。

3.优化就业指导部门的管理工作水平,就业指导部门要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加系统化的就业指导,确保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效果符合就业需求。要组织相应的培训项目,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引导学生合理化评价自己,在及时定位的同时,调整职业期待值,有效就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要从多方面入手,开展理性管理工作,确保教育机智和教学引导措施的全面性,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心理教育工作,都要从研究生的实际出发,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荣.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与转递问题初探[J].兰台世界,2015,11(35):79-81.

[2]王欣,周培松.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39-41.

[3]张坤,黄俊程.高校研究生党员从严管理路径初探——以南京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为例[J].时代教育,2017(05):101.

[4]宋尚玮.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要坚持“三结合”——以兼任

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0(04):121-123.

[5]张黎宇.浅析情感管理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才智,

2016(33):62.

[6]王秀珍.高校研究生毕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02):98-100.

作者:唐卓欣

第五篇:知识管理视角下研究生教学管理创新探析

摘 要:为了促进知识管理在我国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实施,进而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专门探讨,阐释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影响我国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实施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知识管理;研究生;教学管理;创新;探析

知识管理是管理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重要性的回应,意味着管理的重心从传统的“物质资源”向“知识”这一重要智力资源转变。如何从知识管理视角改革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切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进而创造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就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欲对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研究生教学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专门探讨。文章在阐释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影响我国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实施的主要问题等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旨在促进知识管理在我国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科学实施及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被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称为“管理学的革命”。那么,什么是知识管理?确切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知识收集、整理、分析与创造过程,通过对原有知识的修正、改进来产生新的知识,以及通过新知识的“循环式”产生、累积来不断改进组织、团体的决策和行动,进而增进组织、团体的财富,以及优化、改进组织、团体的智能和目标等。研究生教学管理属于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团体,知识是其最重要的资源,占据整个组织、团体的主导地位。之所以重视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的知识管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有效整合研究生教学管理组织、团体内外部的各种知识(改进旧知识、创造和传播新知识),使研究生教学管理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不断丰富知识资源、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使之始终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二、影响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实施的主要问题

1. 传统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实施

传统研究生教学管理基本都是围绕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展开的,而知识管理是围绕知识这一无形资源展开的,二者在管理理念及基于不同管理理念衍生出的管理方式、方法、措施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从本质上来说是制约知识管理实施的。

2. 传统研究生教学组织文化制约着知识共享和创新

传统研究生教学管理除了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外,还受自己的组织文化体系约束。在传統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通常都是被视为私有资产来管理的;而在知识管理中,知识是被视为共有资产来管理的,是可以进行共享的,以及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实现创新。

3. 教学组织结构的刚性与知识管理的柔性不相适应

我国的研究生教学组织结构基本都是科层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刚性十足,即不允许随意变化;而知识管理的高效性就在于其“柔性”特点。二者结构特点上的“对立”,决定二者不可能“相融”,只能“选其一”,这也是当前影响知识管理顺利实施的最主要问题。

三、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实施措施与建议

1. 创新研究生教学组织结构,使之逐步适应知识管理

传统科层制的教学组织结构,虽然其刚性不适应知识管理,但其集中管理特点对于知识管理实施却是有益的。可以考虑改变传统科层制教学组织结构,采用集中管理的项目任务制结构,发挥项目任务制结构的动态、灵活特性,促进研究生教学管理中知识管理的科学实施。

2. 创建满足知识管理要求的研究生教学组织及其文化

基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生教学组织及其管理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组织文化体系的支持,有必要专门创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研究生教学组织及文化体系,即以共享、创新的知识管理理念为指导,创建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旨在实现共同发展的知识管理组织及其文化。

3. 配备专门人员,促进知识型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实施

为了在传统研究生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成功地实施基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有必要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研究生教学管理实施工作,甚至可以考虑设立基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刘明慧.浅谈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J].中国培训,2017(2).

作者:李兵

上一篇:城市建设论文下一篇:创业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