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推荐12篇)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1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培训心得

李瑞生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实业总公司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丰富知识面,懂得>企业管理各环节、各领域最基本的知识点以及其相关性,拓宽视野,开拓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10月31日,我参加了实业公司组织的由西南财大毛中明教授主讲的《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培训,颇有感触。通过培训,我这名非财务专业人员,对财务相关原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有了新的体会。

作为一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能够基本看懂三张财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企业经营的好坏基本反映在这三张财务报表上。财务报表是财务人员编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无须像财务人员一样精通报表上每个指标数据的来龙去脉,但是一定要知道关键点,知道哪是应重点关注的地方,以避免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出偏离经营目标的决策。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要求财务人员定期对财务报表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有关管理建议。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恒等式,意思是说公司的资产是由负债部分和经营积累部分共同形成的,负债、经营积累用于购买或形成公司资产中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等等所有资产。换个角度可能更好理解,若一个家庭的资产是一套房子,且这套房子是由贷款(或向亲朋借款)加上自身积蓄共同购买的,那么这个家庭的资产价值就是这套房子的购买价款(含税费等,不考虑房产增值或贬值),其价值由贷款和自己出资的储蓄两部分共同形成,即家庭资产=贷款+储蓄。家庭理财和企业经营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由这个等式可以看出,在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能够确保企业信誉和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可以适度负债,这就涉及到专业的财务指标分析,比如资产负债率等。

2、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形成的因素复杂,情况各异,主要是根据合同约定赊销、销售货款结算周期或对方不遵守合同、不守信誉形成的。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则资金占压成本越大,回收风险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越大。因此,我们要在>市场营销、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措施,达到降低应收账款的目的。

二、利润表

要看公司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是否能弥补公司成本、费用、税金等等的开支,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线。

公司要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开支。

一个企业不能亏损,最起码不能连年亏损或出现大额亏损,否则就不能持续经营、更别说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做优。一旦发现有亏损的迹象,就要采取措施止损。所以,利润表不仅财务人员要关注,所有经营管理人员都要关注。就好比一个家庭,若收不抵支的现象不能得到改善,就会进入贫困、赤贫甚至出现生存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利润表,时刻关注每一笔业务的中标价格以及其会发生的成本,预测其是否盈利。要定期分析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等,并进行不同期间的对比,分析出现差异或不同趋势的原因,采取措施,将功课做在前面,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三、现金流量表

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需是正数,且越大越好,这是根本。

现金为王。一个企业有利润,但是可能会出现资金紧张,就是没有管理好现金,存在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或应付账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资金就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金能否正常循环流通,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资金流量不足,流通不畅,资金断链,企业就会出现财务危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会被破坏。如果资金链断裂,就好像一个生命体,血液停止流动,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毛中明教授在培训中所讲:宁当债务人,不当债权人。从财务角度和财务报表上来看,这样是最理想的。

在机物公司,销售货款是公司资金运营的主渠道,这部分资金的周转速度,资金回笼的及时性、有效性,决定着机物公司的有效供血量,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做好资金收支预算,采取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措施回收销售货款。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在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并在确保企业信用和信誉的前提下,延迟支付有关款项,获得资金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确保资金流健康。包括确保有限公司的承兑汇票不逾期,这些都是企业信用和信誉的保证。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2

最初, 学者们只是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建立在财务指标之上, 但是财务指标在财务危机预警中有难以克服的缺陷难以涵盖与财务危机相关的全部信息, 一些非财务因素则可能是财务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遗漏这些变量将导致预警结果的不准确。因此, 在使用财务变量进行财务预警研究后不久, 国内外学者们陆续将非财务变量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 使用多角度的非财务指标可从不同侧面预测财务困境潜在的风险源, 寻找对财务困境具有较强辨识力的非财务变量, 从而提升模型的预警价值。但是, 研究发现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下文通过研究前人的已有结论, 发现现有基于非财务视角的财务预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完善方法。

一、财务危机预警非财务视角研究的必要性

(一) 财务信息的局限性

首先, 来自于财务报表的财务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 且大多数指标只是危机产生的结果的量化表现, 并非真正引发危机的原因;相对而言, 非财务信息则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更能满足财务危机预测的要求。其次, 财务信息多数是高度总结、概括的指标, 对发现管理问题的本质及提供解决方案和相关信息的作用有限, 不利于预测财务危机, 指导管理行为。相反, 非财务信息则更加简明直白, 便于管理者理解和运用。最后, 大多财务信息来自于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侧重于提供定量信息, 但忽视定性信息的披露;侧重反映有形资产状况, 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形象、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及商誉等因素, 并没有给予恰当反映。而事实是, 此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以后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仅利用报表信息进行企业财务预警, 可能会出现差错。

(二) 我国财务信息披露问题

首先, 我国企业种类繁多,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资本市场发展较晚, 公司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和披露质量标准均不够完善。同时由于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经营者通过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来调节净利润, 都将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造成决策信息混乱。因此, 单纯地依赖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是不科学的, 也不能保证预警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其次, 我国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直接将外国的模型应用于国内企业进行检验, 缺乏客观根基。而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仍与国外某些会计准则和披露方式存在差异, 由于存在这样的局限, 只采用财务指标套用国外的模型来评判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 显然是不准确的, 甚至还可能出现判断错误。

综上所述, 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就必须在恰当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非财务信息, 以此增强财务预警系统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非财务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 已开始尝试将非财务因素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 并对引入后的预警效果进行实证检验。Rose (1982) 将多个经济周期指标纳入财务预警系统进行研究, 得出宏观经济状况影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的结论。Lawrence (1983) &Whittred Zimmer (1984) 研究得出上市公司延迟披露财务信息将对财务预警结果产生影响Platt (1990) 运用行业比率标准化的方法控制行业之间的差异得出一个稳定的财务预警模型, 证明行业增长对财务危机影响显著, 随后又进一步比较了行业比率调整与否对破产模型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Sunti Tirapat (1999) 运用PMI、GPE INT和MS2四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因变量对企业股票的月回报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 以得出的回归系数作为该企业对宏观经济的敏感性度量。Fathi&Jean-Pierre (2001) 实证研究得出, 董事会组成与财务危机有关的结论。Zhen Wang&Li Li (2002) 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预警财务危机有显著影响。Arayseh, Waples&Tsoukalas (2003) 在模型中加入了利率变化率、股票价格指数变化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率3个宏观经济变量, 实证发现, 准确率高于仅包含财务比率变量的模型。

综上可知, 在引入非财务指标方面, 国外文献主要从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差异分类、公司或董事会治理几个方面予以思考。

(二)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国外学者对财务预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国内学者也陆续将非财务变量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张鸣 (2004首次将审计意见这一非财务信息引入财务预警系统, 得出纳入非财务信息后财务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提高。陈良华、孙健 (2005) 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的研究, 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现金流量权与表决权的偏离等治理结构变量确实与财务危机存在相关性。曹德芳、夏好琴 (2005) 将公司股权结构变量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增强。曹德芳、赵希男等 (2006) 将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持股、董事会成员持股三个董事会相关变量与财务变量一起运用到财务预警模型中,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未引入董事会治理变量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92.5%, 而引入董事会治理变量的模型预测正确率为94.15%, 预警能力明显增强, 证明董事会相关因素对财务预警有重要作用。肖民赞 (2008) 引入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公司治理因素, 区分不同行业进行研究, 得出基于财务和公司治理信息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合理有效的。冯雨 (2009) 研究得出,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各有局限性。在财务危机预警中, 可利用财务指标的预测作为近期财务预警的主要依据, 利用非财务指标的分析作为远期财务预警的主要依据。戴红军、吴国强 (2010) 将公司治理、外部审计意见引入财务预警模型, 结果显示加入上述两个非财务因素后, 模型预警能力比仅使用财务指标更为理想, 其中公司治理对财务预警的影响更为显著。

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从非财务视角出发, 将非财务因素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领域, 但相对来说, 只采用财务指标的预警研究仍居于主流。

三、非财务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已有学者的研究已充分证实从非财务视角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非财务变量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与单方面引入非财务变量构建的模型相比, 多方面引入非财务变量使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发现, 财务预警研究在引入非财务信息后, 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关注。

首先, 已有研究成果显示, 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论前提, 不同的学者只是从自己认为应引入的非财务信息入手开展研究, 得出的结论不具有继承性和系统性, 不能对财务危机预警实践产生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次, 非财务因素指标不仅在数据资料上收集困难, 而且其中的一些定性变量不易测评, 存在无法准确量化或者不适合量化的情况, 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进入模型的变量又有绝对严格的要求, 任何变量在进入预警模型前必须予以量化, 由此造成研究者一味迎合实证研究方法, 以致于忽略了模型中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实际价值, 也偏离了其应有的研究意义。因此, 非财务信息的量化将成为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的难点。对前人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 不同学者对同一方面的非财务信息进行量化, 却会出现多种选择, 这使已有研究成果不能集中, 且其可靠性也会受到质疑, 因此如何对非财务变量进行合理的量化将成为后续研究的关键。

再次, 由于研究者基于收集数据考虑, 从而选择的样本量小, 涉及行业较少, 导致得出结论的普遍适用性不强。并且不同的研究者由于选择的样本存在很大差异, 其结论在逻辑上不具有可累加的特性, 导致重复研究不断发生。

最后, 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 国内学者们引入非财务变量的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大多采用持股比例和审计意见这两方面的非财务信息, 而对其他方面的涉及较少, 研究成果难以拓展。

四、对非财务视角下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方法建议

针对上述非财务视角下财务预警研究现状, 笔者给出如下几点方法建议:

(一) 统一研究基础

研究学者应明确统一界定非财务信息的概念这一重要研究基础, 以保证研究变量选取的规范性及研究结论的系统性和继承性。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财务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产生影响的非财务信息应该是广义范围的非财务信息, 即除企业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本身及其扩展信息以外的所有企业信息。

(二) 明确非财务信息的载体

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复杂多样, 一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集中了企业主要的非财务信息;同时, 在一些管理工作较健全的中介机构, 如工商局、税务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 一般都建立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全面及时地记载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目前,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日益成为研究者获取非财务因素的重要来源。

对于研究者来说, 要充分、全面地掌握企业的非财务信息, 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非财务信息的获取途径;其次, 还需利用与企业人员的讨论获得有关资料之外的重要信息, 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下, 企业档案资料应能提供财务危机预警所需的主要非财务信息。但对于管理基础薄弱, 档案资料不够规范、齐全的企业来说, 采取与其相关人员和企业管理层交流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增强和补充方式;再次, 可以利用媒体和公共信息网络系统, 获取有企业的行业特征、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因素等非财务信息。

(三) 合理运用非财务信息

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工作中, 研究者不能一味迎合实证研究方法, 而应结合非财务信息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规范或实证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进行规范研究工作时, 需要研究者根据掌握的非财务信息秉承客观、求实的专业精神, 准确判断并论证非财务因素的影响程度, 既不能无视其影响, 也不能过分夸大。如当某一行业局部出现经营问题时, 不能一概而论地以此判断该行业中所有企业财务的质量, 而应具体分析企业个体的财务能力。对于适合量化的非财务信息, 研究者们开展实证研究时, 应该谨慎选择量化指标, 对同一类型的非财务信息尽量统一量化标准;此外, 研究工作不要仅以某些特殊区域或某类特殊行业的小样本为基础开展, 而应该逐步扩大样本范围和数量, 以使研究结论达到更广泛的适用性, 形成系统性的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与方法。

(四) 从实际出发, 本土化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学者们不应该被国外已有研究成果束缚住思想, 而应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拓展思路, 在研究工作中引入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不同行业的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等非财务信息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最终找到更适合本土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田中禾, 张程.财务危机预警中非财务信息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1) .

[2]曹德芳, 夏好琴.基于股权结构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构建〔J〕.南开管理评论, 2005 (6) .

[3]戴红军, 吴国强.公司治理、外部审计信息与财务危机预警〔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0 (12) .

[4]吴超鹏, 吴士农.基于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财务状况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 2005 (11) .

[5]钱光明, 陈德艳.非财务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影响〔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0, (20) .

[6]肖民赞.基于财务和公司治理信息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

[7]陈良华, 孙健.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来自上海股票市场的证据〔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8]朱家安, 陈志斌.我国财务困境预测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和分析〔J〕.会计之友, 2007 (4) .

[9]吕长江, 周现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11) .

[10]冯雨.综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J〕.焦作大学学报, 2009 (4) .

论非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非财务信息披露

二、非财务信息基本理论研究

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如社会、环境信息。因此本文首先从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入手研究非财务信息特点。

(一)非财务信息的特点

1、内容多样性与非货币性。非财务信息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既有历史的信息,又有前瞻性的信息。同时非财务信息一般不以货币形式出现,而且大多是一种定性地描述。

2、空间上的广泛性。非财务信息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而财务信息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在网络时代,由于信息的交流变得更为通畅,获取非财务信息的途径也进一步得到扩展。

3、时间上的延续性。非财务信息可能与企业过去事项有关,也可能与现在甚至将来的事项有关,而财务信息一般只与企业过去事项有关。

4、真实性与解析性。由于非财务信息多而杂,外部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企业披露它的可能性比财务信息要小。特别是外部的财务信息,就更加真实可信,一般不是企业所能控制的。解析性即它有助于讨财务报表的内容的理解。

三、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披露非财务信息的现状

上市公司已对部分非财务信息在披露实践中存在着两种倾向。第一,由于证监会对上市的审批手续比较严格,上市公司第一份公开的信息披露是招股说明书,所以上市公司初次信息披露中披露的非财务信息比持续披露中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全面。其二,财务信息在公司年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据统计比例仅占1/3,非财务信息所占的比例为2/3。

(二)上市公司在非财务信息披露中所存的问题

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从《中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报告(2011)》及年报披露入手对上市公司非财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和证券时报社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课题组,选择中国A股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代表性较强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为样本,对其非财务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中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平均为29.8分,99%的企业得分不及格,近1/3的企业得分低于20分,总体情况不乐观。“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有3家企业得分达到60分以上,处于领先水平,分别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9.36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66.18分)和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61.89分)。“领先者”仅占评价样本企业总数的1%。“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共有70家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在40~60分之间,处于“追赶者”水平,占评价企业总数的23.3%,这些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相对较高。样本企业中,共有139家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在20~40分之间,处于“起步者”水平,占评价企业总数的46.3%,这些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整体较差。样本企业中,共有88家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在20分以下,处于“旁观者”阶段,占样本总数的29.3%,这些企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差。

2、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水平偏低,定量指标存在严重的不足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报告(2011)》:从数量来看,有288家样本公司的官方网站能成功访问,但只有219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从质量来看,企业日常披露的主要载体——官方网站的得分(40.3分)也远优于企业年度披露的主要载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得分(22.4分)。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比率,深交所上市公司优于上交所上市公司:204家上交所上市公司中,发布报告的有138家,发布率为67.6%;96家深交所公司中,发布报告的有81家,发布率为84.4%,比上交所高出17%。

3、非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差。研究中显示,年报语的可读性与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不相匹配。对非专业人士理解产生的难度排序是:财务情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经营情况、投资情况、环境变动影响;及可同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一些不当的操纵行为。

4、监管制度不健全。同时我国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管制大多是自愿性披露,规章中经常用到“可以”、“不限于”等词汇来表示非财务信息。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披露失衡,普遍存在“只报喜不报忧”问题。

四、非财务信息相關内容及指标体系

会计中所披露的主要是以货币计量的定量性数据,对于那些定性的非财务信息却因为货币计量假设而被拒之表外,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对上市公司的非财务内容和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1、公司的治理信息披露。背景信息:企业总规划和总目标、竞争对手、相关股东、主要管理者的信息、所处行业信息。股东与高级管理者的信息:大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情况及关联交易信息。前瞻性信息: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企业管理的未来计划和预测。

2、经营业绩信息披露。包括经营活动、成本状况、资产使用、经营业绩变动分析及未来展望等。如产品销售数量、所占市场份额、用户的满意程度、退货及积压情况、雇员的素质状况、新产品开发服务等内容。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4

一、个人在培训中感悟最深并认同的:

1、小用看能力,大用看品行

2、好员工是如何造就的?第一是天赋,第二是与自己的岗位匹配,第三是遇到一个好上级

3、招人的五大境界:离职(让其离开是为了让其有更好的发展,不合适就要当机立断);聘用(立即成交,重天赋、能力,不重学历);合作(能与员工顺畅合作,有效沟通,合作愉快);知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移位(发现、培养能力,并调整岗位,发挥其价值)

二、我的目标:

一个优秀的员工应做到:

1、不断学习,并用于工作实践

2、承担责任,不推卸,不指责

3、主动节省费用,并不影响工作质量;财务磊落,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力与威慑力

4、跨边界建立关系以发展非正式及正式工作网络,以便开展工作

5、与同事和睦相处,协作完成工作目标

6、对下级与同事进行正态评定、利用制度对工作作出正确评定、对别人提供支持,并产生积极效果

7、承认与尊重事实,对缺点与失误坦诚公开并能对自身有效提升;对别人帮助产生极大效果,并因为真实性产生重要人格魅力

8、认知岗位的价值性与高尚性、甘心情愿为之付出,超出上级期望

9、掌握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员工为胜任力者10、11、12、13、14、影响力大,让员工自愿追随并付出贡献,选择最佳赞誉方式并授权准确 建设性挑战决策,战略并取得效果 坚决恰当处理不合理要求并对后果负责,控制场面 亲和力强,感染员工 有预见性,感性与理性决策误差小

15、自己并影响他人做好商业保密,离职五年不脱密的职业操守

以上也是我的努力目标,我要以这些标准要求自己,并相信自己能做到。

三、推广: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5

昭通交通运输集团彝良分公司

秦明峰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发现了自身和工作的价值,转变了观念。

工作中有着不少困难,对于新员工更是困难重重。老员工各司其职,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培训新员工;传统的观念使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防备的心理,使得新人在掌握工作技能多花了一些时间和走一些弯路。几个月过去了,现在倒觉得这样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因为加强了自学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该项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学习后,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团队的力量。做为昭交的新员工,必须以大局为重,融入其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搞好团结,努力使其上下一心,迎接挑战,提高生产力。

作为一名昭交的新员工,培训之前,有着一种思想,就是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老想着自己的待遇,所受的委屈等等,负面情绪时而影响着工作效率。通过影响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自己这种观念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发生着转变。立志定要做个能把影响圈扩大的人,努力奋斗,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五月四日下午对于我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公司青年发言,有幸旁听。董事长的讲话为大家指明了方向,鼓舞和感

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时至今日,依然余音绕梁,使我受益匪浅,信心百倍,面对困难更显自信!我们有着好的领导人和一大群有志青年,何愁集团不发展,不进步!

最后,祝昭交越来越好,祝全体同仁身体健康!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6

心得体会

昭通交通运输集团生安部-任昌琴

集团公司为期三天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了,此次培训的课题是《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思维模式的改变、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组织规划、选人、识人、用人、留人、团队建设、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很多,传授了很多先进的管理及工作理念。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同样的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人都会有用固有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弱点,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对外界的看法总是千篇一律,对待工作和生活也同样如此,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没有创新,更无从发展。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醒自己,不断转变思维模式,这种方法不行,那就换另一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关心圈、影响圈的概念,要致力于自己能够对之产生影响的事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与之相关的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提升工作能力,使自己能够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其它的工作,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和谐、快乐的团队氛围,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学习和贡献知识四个阶段边学边做、边做学学、边学边教、边做边退,可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工作岗位;不同的个性适合做的工作不同等等,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管理理念。通过此次培训,给我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冲击、影响,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管理理念也有了一些了解,以后会注意用心将这些先进的工作理念融入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7

如何有效地预警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和选择预警模型,其缺陷在于整个指标体系忽视了企业的市场环境、治理情况等因素对财务运行状况的影响,未考虑指标本身造成大量重合指标的产生,降低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本文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结构、EVA等非财务指标,构建一套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显著性检验与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筛选出判别能力较强的指标,进而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SVM识别模型的核函数参数进行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将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送入PSO-SVM分类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与其它方法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所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一、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一)样本数据

本文把沪深两市中因为财务问题被首次特别处理(ST,包括*ST)的上市公司定义为财务困境公司,未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定义为正常企业。由于行业、规模等因素会对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产生影响,选取2015年新增加的ST(包括*ST)生物医药、信息、机械等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其财务危机发生的2年(2013年开始)的数据作为建模样本。由于按资产规模进行1:1配对抽样,样本的随机性会被破坏,从而产生过高的模型效果,容易夸大其分类准确率[1],本文将财务困境企业与正常企业按1:2进行抽样配对,共选取60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其中,ST公司有20家,正常企业40家。样本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中已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

(二)指标选取

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有两大核心工作:一是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预警模型算法的选择。前者是对财务困境预警信息的深度挖掘,后者则是预测算法的应用,两者会同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精度,即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模型算法的泛化能力,还取决于对模型输入变量的选取。由于现有财务预警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指标时效性较差、易被认为篡改、重复性大等问题,影响了预警模型的运行效率与准确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风险警情。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结构、EVA等非财务指标,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分析、盈利能力、公司治理结构、EVA维度构建了35项指标作为备选变量(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并收集了上述60家上市公司2015(t-1)年、2014(t-2)年的市价数据,进而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

1. 正态分布检验

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前要考察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时所要使用的检验方法。本文利用SPSS软件的Kologorov-Smirnov正态分布检验考察各备选预警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的概率值可知大多数风险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在t-1年,只有X32服从正态分布;在t-2年,X4、X12、X27、X33服从正态分布。根据这一检验结果,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预警识别指标要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反之,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显著性检验

本文采用Mean-Whitney U检验方法,对困境企业和正常企业这两个独立样本进行非参数检验,以便找出对预测企业财务困境没有作用的指标,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在t-1年,由于预警指标X1、X2、X4、X5、X7、X8、X9、X12、X19、X20、X23、X24、X25、X26、X28、X30、X33、X34、X35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在t-2年,由于预警指标X1、X2、X3、X4、X5、X6、X7、X13、X19、X20、X24、X25、X26、X27、X28、X30、X31、X32、X34、X35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其余指标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要被剔除。

本文利用t检验对通过正态分布检验的指标进行参数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的结果表明:在t-1年,X32显著性大于0.05,未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被剔除;在t-2年,X4、X12、X27、X33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3. 相关性检验

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指标涵盖了各大类别备选预警指标,但各个指标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同类型的预警指标,这可能会降低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因此,本文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上述通过显著性检验的12个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综合t-1年与t-2年剔除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后,最终选定资产负债率(X4)、资产报酬率(X23)、总资产净利润率(ROA)(X24)、流动资产净利润率(X25)、成本费用利润率(X28)、总资产EVA率(X33)、销售EVA率(X35)构建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二、基于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构建

(一)财务预警方法的确定

支持向量机(SVM)是Vapnik(1995)[2]在VC维理论与结构风险最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线性分类器,主要用于解决样本的二分类问题,即寻找到一个最优平面使每类数据里离平面的距离最近的向量能够和平面的距离最大,这样就可以保证最小的分类错误率。由于它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问题时具有较大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分类预测、回归分析等方面。

在企业财务预警SVM识别模型的应用中利用CSMAR数据库中已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总体样本,把用来描述财务预警指标的数据作为SVM的输入向量,将预警结果作为SVM的输出,从而实现从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变换,以便进行财务困境SVM模型的预测。假设有m个财务预警指标(SVM输入变量有m维),n个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困境的指标(SVM输出变量有n维)。选取p个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总体D=(xi,yi),i=1,…,m,yi∈{1,-1}x∈Rm,y∈Rn。对于研究总体D,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训练数据,其余部分做测试数据。对于训练样本集,能通过SVM方法求解得到一个最优分类函数,也就是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预警实质上是在训练样本的空间里寻求一个最优分类面,以便确定SVM的核函数与参数组合,从而求得最终决策函数。该方法求得的决策函数的学习能力可通过训练数据进行检验,泛化能力可通过测试数据进行检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社会网络的复杂性,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复杂性。因此,上市公司财务困境SVM预警模型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能够有效处理分类标注与属性间非线性关系的RBF核函数做非线性映射,通过选择核函数与其他参数训练得到上市公司财务困境SVM预警模型,其决策函数为:

(二)引入非财务指标的PSO-SVM财务预警框架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PSO-SVM财务预警方法(图1)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构建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

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正态分布检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有效的财务预警变量指标。

2. 确定SVM的核函数。

根据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特点,本文引入能够有效处理分类标注与属性间非线性关系的RBF核函数,在财务预警模型中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是惩罚因子c和RBF核函数参数g。

3. 识别模型的训练与测试。

在训练阶段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作为SVM的输入,进入模型进行训练,并找出已知状态下训练样本中的支持向量,以此确定其最优分类面;在测试阶段需要未知的财务预警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求出用于表示未知状态下的特征向量,并将其作为SVM的输入,从而SVM将根据已求出的最优分类面对用于表示未知状态下的特征向量得出预测企业财务困境的结果。

三、识别模型有效性检验

模型中的样本数据仍然使用在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指标体系时所采用的数据,为了避免由于不同变量的单位不同所造成的误差,需要对7个预警指标的实际数据进行预处理,也就是线性压缩处理,使其在[-1,1]之一区间之内。经过这样的处理既能避免数据集中出现比较大的极端值,也能够减少SVM的计算量,增加其识别速率。

下面将采用PSO算法寻找图2中风险识别模型的最优参数。设定参数和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00],[0.01,1000];粒子群种群的最大数量设定为20;最大进化迭代数为200;和的值设定为1.5和1.7[3]。在粒子群参数的初始化完成后,利用上述在[-1,1]上归一化后的数据对识别模型中SVM的参数进行优化,经过粒子群算法得到最优参数,其适应度与测试集的分类图如图2所示,PSO-SVM预警模型核函数的最优参数组合与测试集预测结果为:Cbset=52.69,gbest=0.20006,CVaccuracy=90%。

从图2来看,对测试样本中的40家科技型上市公司进行融资风险识别时,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模型的适应度稳定的保持在88%以上,PSO-SV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5%(57/60),其中在测试集的实际分类和预测过程中将3个样本数据误判为正常企业,除此以外全部识别正确。

为了验证PSO-SVM模型对识别对财务困境预测的有效性,利用相同的样本数据,运用粒子群寻优方法寻找RBF核函数下SVM的最优参数组合,并与运用BP神经网络、传统的SVM模型、GA-SVM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进行对比,各个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如表6所示,从表6中的识别准确率可知使用不同的模型对财务困境预测的准确率有较大影响。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准确率都是最低的,整体的识别准确率只有77%,训练集和测试集上都仅有77.6%,这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欠学习的问题,其学习和泛化能力都不是很理想。虽然传统SVM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相比于BP神经网络有所提高,但是准确率仍有待提高。虽然GA-SVM模型的整体识别准确率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86.7%,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但是在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仅有79%,说明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弱,有过学习的问题。与以上三类模型相比,PSO-SVM模型通过利用PSO算法自动优化核函数参数使得模型的整体识别准确率、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准确率都最高,分别为91.7%、95%、95%,说明该模型的学习能力最好,尤其是该模型在测试集上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显示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比其他模型更有优势,说明本文提出的基于PSO-SVM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是有效的。

四、结论与启示

财务困境的发生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病的表现,能够体现在企业的财务、非财务指标上,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关改进举措,就可能会化解企业的财务危机。但是,当前有关财务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来进行预测,这些研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出财务困境的发生概率,但难以深入解释财务困境发生的原因,对财务预警的早期预警有较大局限性。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公司治理、EVA等非财务指标因素,运用正态分布检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指标选取时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使指标更加科学、客观;通过建立PSO-SVM的预测模型,本文利用PSO算法自动寻找最优参数组合,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以验证基于非财务指标的PSO-SVM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比之其他方法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以上实证研究,本文所建立的基于非财务指标的PSO-SVM财务预警模型能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预测,这就为我国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以ST作为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划分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使模型产生误判。目前,中国还未有更好的标志性事件能代替ST作为划分依据。虽然有的学者尝试用某一具体的财务指标作为标志性事件,但这种硬切分必然有误判,也不能有效地识别风险与正常。因此,借助新途径寻找到多种指标组合的标志性事件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Zmijewski Mark E,Dietrich J.Richard.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

[2]Vapnik,V.N.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M].Ne w York:Springer-Verlag,1995:65-98.

对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企业 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化,不管是运输企业站段还是非运输企业公司,这些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引入了各种现代管理理论,如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非运输企业中,因业务面向市场运作,效果更明显,财务水平发展更快。但在对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应用过程中,仍感觉铁路企业因受企业文化、管理环境、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现代管理理论及制度仍仅存在于表面,未深入到企业管理深层,很多管理应用并未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一、管理现状

(一)企业文化

受多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运输企业的经营性质和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在管理理念深层,传统、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铁路运输以安全为第一首位;非运输企业虽然已市场运作多年,但因人员构成多为原运输企业人员,并且组织结构上仍受运输企业管理,经营范围也大多与运输企业相关,可以说是半市场化经营。所以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大多仍然保持着原运输站段的管理模式。各种现代管理制度在各非运输企业中,虽已健全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并得到相对有效的执行和发展,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各级企业的制度制定得非常详实、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但管理重点仍偏重于安全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论中的首要目标——“效率”重视不足,制度建设及管理实践中也体现得不够。再如全面预算管理,受运输企业成本计划管理影响更重,实践中侧重于对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控制管理,而利用预算制度对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激励创效、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不足。受这样的企业文化影响,执行制度的管理人员的思维认识也未能到位,则对相应管理理论及制度的执行情况也存在差异,最终又影响到了实际管理效果。

(二)管理环境

虽然,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向现代化管理发展较快,但受传统铁路运输企业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其他管理方面与财务管理水平有一定差距。这就产生了木桶效应。会计人员的素质及相应的专业程度及管理水平,在各管理环节中是处在高水平的,相对于其他环节的管理水平,属于木桶效应中的长板。因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日常管理中大部分管理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财务管理本身,也受企业其他管理环节的约束和影响。虽然目前铁路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比较出色,但受短板影响,并未使企业整体管理达到应有的水平。并且,在某些具体财务管理事务中受其他管理环节影响,也限制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技术水平

除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发展外,在财务管理应用技术方面,自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以来,铁路企业的财务处理技术、信息化水平都在快速的发展提高中。新企业会计准则虽未正式实施,但在实践工作中基本已经遵照实行。并且,近几年来,对中介审计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与会计师事务所技术交流的加深,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已经基本趋同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但因为企业文化和管理环境的影响,其实践应用中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1.会计技术方面,除了因未正式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之外,受管理环境和会计人员素质局限,会计处理技术实践中,各单位的管理水平仍参差不一。当遇到一些特殊及新兴业务时,仍会出现很多处理差错。虽实行了很多统一规范措施,但各单位之间的会计处理方式及差异还是普遍存在。

2.信息化技术方面,铁路会计信息化系统自V5.0版本以来,基本可实现财务管理的绝大部分目的,但在新的经营形式和管理要求下,逐渐出现了功能性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扩展。

3.随着铁路非运输企业经营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展,应对企业资产管理、资金运作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压力不断增加,相应的管理方式及技术明显不足。

(四)人员素质

铁路系统中的会计人员与其他各方面管理人才对比,无论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道德修养方面都是比较出色的,但从目前财务管理现状看,仍存在很多不足。

1.人力不足。截止2013年末济南铁路局全局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员达3178人,但在岗只有1854人,其中非运输企业中约860人。2014年2季度公布的济南铁路局非运输企业2014年二季度合并会计报表单位名录,列示独立核算单位154家,平均一家企业会计人员5.5人。看似会计人员平均配置水平并不低,但这个数据中未考虑扣除领导人员,未考虑同时核算集经企业人员,以及未考虑一家企业中同时核算多家非独立核算单位的情况等等。特别是近几年来,铁路非运输企业经营范围、规模不断扩展,新设机构、单位增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会计人员相对缺乏。

2.人员素质不均衡。非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人员基础来源于运输企业站段,因站段业务局限性,对企业市场经营中的相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不熟悉。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知识培训和个人锻炼,整个财会队伍可以适应企业的经营需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新经营领域的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自2013年开展的税务改革等内外因素,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我就面临过多次的新兴业务及财务问题,深深感受到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升的压力。在铁路财会队伍中,很多人都是通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习惯性处理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自主学习性差,前瞻性学习少。虽然也有很多非常专业的综合性人才,但大多集中在集团及大公司中,技术力量分布不均衡,应对与日俱增的管理需求,明显不足。

3.缺乏系统培训。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局限与本单位本职工作,因普遍人才缺乏,虽有轮岗机制,但实际实施的单位并不多。人员培训方面,主要靠个人的自觉学习,缺少企业系统性、主动性、目标性培养。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及适用性较弱,在会计职能移交后,企业培训就更少了,不利于财会队伍素质发展。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对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应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环境的问题比较深远,本文就不深入研究了。为全面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适应铁路非运输企业的发展,现仅从财务管理的技术和人才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结构

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既然我们资源相对缺乏,那我们可以将优质的管理资源整合,进行专业化的分工管理。各非运输企业集团,或在整个路局层面,整合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成立财务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进行专业化财务管理。这里所说的并非是现在有些集团已经实行的核算中心、结算中心之类,而是更专业的财务管理公司。

将各企业财务管理业务进行细化重分,除一些因企业业务性质,必须由企业自身管理的业务外,部分财务管理业务包外给财务公司。例如税务管理、财务报告及分析、财务信息化、金融融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等。财务公司集中专业最优秀的人员及资源,利用最先进、统一的管理标准进行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统一的管理标准。虽然在财务管理标准上,大的方面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小的方面有路局、投资公司各项统一核算规范,但在实践财务处理中,各单位因管理环境、经营特点、人员素质等原因,还是存在着很多差异。财务公司因人员素质、业务流程的专业分工等优势,可强化各单位管理标准上的统一,改善整体管理质量。

2.加强全局管理。在管理标准及执行真正达到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路局和投资公司对各单位及全局的经营情况的管理力度就更强了。可更有效地为全局经营资源设置、战略布置提供信息支持及管理服务。

3.加强人员培训,培养综合人才。因财务公司负责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更有利于进行会计人员培训。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人员培训机制,实行计划性轮岗、专业培训和重点培养。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会计人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培训。还可利用业务分工,对某一管理方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4.专业管理规划。因集合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进行多行业、多领域的专业管理,有效总结管理经验,可针对各单位及至全局进行专业的管理规划。例如,全局税务筹划、企业重组规划,或新业务开发及新单位成立时的提供财务管理规划及咨询服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1.对内优化、细化财务管理功能。目前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可满足基础的财务管理需求,但对生产成本核算、存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资金监控等领域还处空白阶段,未能将财务管理全领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财务信息处理系统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应进一步加强财会信息化建设,开发扩展财务管理各领域内的信息化子系统,逐步实现全面财务管理信息化。

2.对外加强信息化整合,打造一体信息化管理。目前各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系统各有特色,管理效果也比较出色,基本实现对应的管理目的。但各系统之间未实现联通,各管理环节的协同管理日益强化,各自为政的系统,即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路局、投资公司应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对新领域系统的开发要在设计阶段就预留出与其他系统的扩展接口,或直接多系统之间联合开发。对已有系统,应考虑整体联动性,进行相应的改进升级。也可以利用财会信息化的功能扩展开展,推进其他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既有信息化系统的整合,逐步建立企业全程管理系统(ERP)。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篇9

一、人才的重要性

可以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战略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虽然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但最终起决定作用还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只有有效地利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掘他们的才能,才可顺利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飞跃发展。

二、部门领导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1、首先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招聘、评估人才作为部门领导人,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非常清楚地考虑,我们的业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将需求明确传递至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并配合人力资管理部门对应聘人员进行评估、甄选,确定合适人员,最终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2、进行有效地培育与发展

首先,在工作中,当员工的利益和公司、团队保持致时,对于每一个新员工需求给予理解和尊重,让每个员工保持充分的思想和思维的独立性,这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并了解部门员工的个人追求和期望的利益,如员工希望多功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部门领导一定要加以引导、培育,分配工作时往往不仅限于单一类的工作项目上,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作为部门领导必须有责任去了解员工的个人追求,从而通过有效的引导,工作和信任等协调员工与组织利益的一致性。

其次,对于每个新进员工,部门领导是他的第一培训师,可以这样说,员工后期成长与部门领导言行身教有着不可分割地密切关系。所以,部门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循序渐进的工作计划及个人发展计划。从企业文化——业务理论——初步实战——初步目标——中间指标——督导——总结——改进方案——结果——总结每个环节均需要作思想上的交流,给员工人性化关怀,必要时可亲力亲为,以身示范加以引导,帮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短板,提升工作效率。让员工产生的强烈的归属感与信任感,从而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3、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考核及绩效管理制度

部门领导结合实际,必须制定较为全面、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目标到人,否则无法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潜能,同时对目标过程给予督导,对目标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及进给予沟通、引导。当然,绩效表现必须更多与激励制度如可变薪酬挂钩,以此激发员工在创造更高的生产率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回报。

总而言之,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的区别 篇10

1、财务总监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和老道一些,见识和处理过的财务难题更加多一些,在处

理重大财务决策上更加有把握和信心一些。

2、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方面,财务总监更具有高度一些,思维方面更加深入一些。

3、财务经理在工作方面更多的是战术方面的多一些,关注表象的东西会多些。而财务总监

更多的是战略方面的多一些,关注内部的东西会多些。

4、当然财务总监的收入也要比财务经理的收入要高些。

5、在又有财务总监,又有财务经理的企业,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的工作分工也是有区别的:

财务经理主要是抓执行层面,协助财务总监关注会计核算执行、岗位财务分析、预算编制,会计核算报表制作,下屋会计人员的工作跟进和日常考核。

总经理如何制定财务战略 篇11

财务战略的制定和选择,往往决定着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也决定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与管理效率。

财务战略的制定

在制定财务战略的时候,我们面临三个选择:第一,从哪里融资;第二,企业的资本结构,即融资来源的构成关系的确定;第三,股利分配方式的选择,即如何给股东分配股利。

内部融资

公司内部的资金是企业利润的留存。内部资金的来源是有限的,并且是在企业有盈利的前提下才有,如果企业没有盈余,那么内部融资是很困难的。

股权融资

通常情况下,公司没钱了,能第一时间筹钱的人都是公司的股东。有的股东是通过借款和往来款的方式给企业注入资金,有的股东是通过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给企业输血。

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

债务是大多数企业都有的,有些债务是有利息的,有些债务是无利息的。从银行和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是有息债务,利用客户的资金,如货款是无息债务。在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时候,比较麻烦的是贷款的手续和资格的审批。并且,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能太高,没有任何一个金融机构会愿意借钱给资产负债率高达100%的公司。所以,企业借款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资产保障和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偿还债务的能力。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的模式现在也非常广泛了。如果企业没有钱购买资产,可以找一个有钱的租赁公司去买,然后从他们那里把资产租回来使用,只不过支付的租金会高一些,因为租赁公司需要获利。

销售资产

这是企业在实在没钱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因为资产一旦销售出去,想再回购是很难的。

从哪里融资

企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其实是资金的问题。因为有了钱,很多事情就都好办了。那么,我们都能从哪里获取资金呢?

资本结构的确定

资本成本与最优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其实就是企业拿钱的成本,如银行借款的利息是多少,发行债券的成本是多少,股东定期分红的成本是多少。

资本结构就是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分析资本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作出最优的资本结构决策,如债务资金和股权资金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比例才是合理的。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资本成本、可接受的债务目标水平和管理层的融资偏好。

确定最低融资成本

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方:一方是股东,形成的是权益资金;一方是债权人,形成的是债务资金。企业的经营者是用这两方的资金去经营的。在不考虑经营企业成本的前提下,融资成本越低,企业的价值就越大。所以,资本结构的确定就是要确定融资成本最低点。

融资成本。企业的融资成本分为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股权成本通常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债务成本主要看债务的税后成本,因为债务的利息是可以抵扣所得税的。

加权资本成本。确定了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后,再根据股权和债权占总资本的比率来确定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主要考虑的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问题。

股利分配之所以是财务战略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因为股利分配的方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股东对企业的认可。因为股东投资就是为了获利,如果不能获取利润,那么就没人会给企业投资了。另外,股利分配是需要钱的,有的企业账面上有利润,但是没钱,这个时候如果仍然分配股利,那么企业的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

企业获取的利润,一部分用来分配,一部分用来发展,但怎么分配这些利润对企业最有利呢?通常情况下,股利分配有四种方式。

固定股利

企业每年支付固定的或稳定增长的股利。例如,每年固定几百万元、几千万元,或者固定百分之几的股利;也可以股利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如今年100万元,明年200万元,后年300万元……这对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是一个考验。如果企业每年不能持续盈利,并且现金流很不好,这种支付方式会让企业吃不消。但固定股利也有好处,就是能给股东稳定的保障。

固定股利支付率

企业保持其发放的每股现金股利与企业的每股盈余的比率不变,这个比率由股东大会决定。例如,有的企业把每年盈余的50%用来支付股利。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有盈余就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缺点是多分的时候股东高兴,少分的时候股东就不高兴了;并且,如果企业的盈余波动大,会让股东觉得企业的经营不是很稳定。

剩余股利

只有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的时候才会支付股利。企业每年的盈余先满足投资的需求,如果投资的需求满足了,余下的再发放股利。通常情况下,处于起步期的企业多半采用这样的方式分配股利。

例如,企业当年盈利500万元,预投资一个项目,需要资金300万元,公司的筹资比率为债务资金占40%,股权资金占60%,那么这300万元中,有120万元是负债的方式筹资,180万元是权益的方式筹资。所以,企业当年只能发放500-180=320(万元)的股利。

零股利

所有剩余盈余都留存在企业中,即企业不分股利,赚的钱全部用于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处于成长阶段的时候采用零股利政策。当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就需要采用其他的股利分配方式,企业不可能总不分配股利的。

财务战略的选择

现在流行一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而正确的选择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智慧。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需要深入了解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的财务战略是不同的。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生命周期,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

起步期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投资研发和占领市场。此时的经营风险比较高,因为任何产业的研发都需要成本的投入,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同还是未知。

成长期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圈地,扩大市场。这个时候产品已经得到认可,关键是谁的产品能卖得快,卖得好。此时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成熟期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保持自己在市场当中的地位。成熟期的经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但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很多企业开始打价格战。

衰退期

企业的经营战略是:进行成本控制。这个时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不高,可市场却在萎缩,继续做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企业需要降低成本,趁早撤退。

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是相互配合的。那么在不同的经营时期,企业如何选择财务战略呢?

企业的总体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当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高的时候,就选择较低的财务风险;当企业经营风险比较低的时候,可以选择较高的财务风险。所以,选择财务战略需要总体来协调和平衡。

起步期

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就必须低。这个时候,企业只能自力更生,靠股东投资。有利润也不能分配,因为还需要再投资。如果这个时候企业上市了,股价会随着经营情况的好转飞速增长,因为收入增长空间大,利润增长空间大,股价的增长空间自然就大了。

成长期

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就不能高。这个时候,企业主要靠股东投资。此时,企业经营情况好,股东觉得有希望会增加投资。企业的盈利情况好转,会有股利分配,但比较少。企业的股价增长幅度和变动幅度都比较大,因为在成长期,有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成熟期

经营风险中等,财务风险也可以确定为中等。这个时候,企业会开始负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利润留存和债务资金,股东对企业的投资结束。此时的股利分配率比较高,因为是股东收获的时候了。股价开始趋于稳定,因为经营稳定了,增长稳定了,股价就开始稳定了。

衰退期

经营风险比较低,财务风险可以确定为高。这个时候,企业的股东需要考虑将投资全部收回,所以有钱就要分了,能用债务资金就要用债务资金。此时的股价处于下降并开始波动。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心得体会 篇12

一、传统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

1. 财务信息滞后性

传统的仅选取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 其中选取的大多数财务指标有可能是财务危机产生结果的量化表现, 并不是引发财务危机的真正原因。而且财务报表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一般是次年四月份左右对外披露, 所以财务数据的选择存在时间上的滞后。

2. 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一方面, 目前我国公司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和披露质量标准均不够完善, 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不一定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有些公司为了达到经营者所期望的财务状况, 可能通过盈余管理, 人为调整会计政策来调节利润, 甚至可能存在着通过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操纵会计利润。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仅采用财务指标进行预警分析的准确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 一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完善程度以及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对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也会有很大影响。

3. 财务信息的全面性

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财务指标是高度总结、概括的指标, 是一种定量的信息, 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财务危机的发生不仅与财务因素有关, 对公司运作、管理有直接影响的股权结构因素, 对公司长远发展有潜在影响的知识产权、商誉、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等因素, 这些定性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治理情况。所以, 如果仅采用财务信息构建模型预测危机, 预警信息的全面性会大大降低, 预警能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财务危机预警中引入EVA的优势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Value-Added) , 是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扣除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等所有资产的资金成本后的净值。EVA是从经济学角度衡量一个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 (企业经济收益与资本的机会成本) , 这种计算方法在投资者与债券人之前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 对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使用成本采取相同的标准评价, 加强了管理者对资金的有效使用, 实现价值最大化。1982年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提出EVA这一概念后,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传播, 经济增加值成为众多公司所使用的评价指标, 2010年国资委也通过了正式施行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案。

众所周知, 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一案。自1990年至2000年, 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 销售收入从59亿美元上升到1008亿美元, 净利润从2.02亿美元上涨到9.79亿美元, 账面价值也从每股4.01美元涨到了13.76美元。单从财务报告所显示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看, 似乎觉得安然公司业绩良好, 然而如果采用EVA分析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就会发现结果完全不同。虽然安然公司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都有上升趋势, 但是EVA却在急剧下降, 这意味着安然公司并没有真正的盈利, 与之相反利润是在不断被损耗的。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出没有资本收益的公司缺乏竞争力, 从而使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从EVA是对全部资本成本考量这一角度看, 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比仅采用传统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 预警灵敏度高

从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可以发现当利润还是正数时, 传统财务指标没有表现出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EVA已经为负, 公司虽然在在盈利, 但是公司价值正在被损耗。由此可见, EVA能更为灵敏的预测到公司的经营危机。这种状况说明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 EVA对预测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更加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同时更加清楚的反映公司的总体价值。

2. 提高财务信息可靠性

首先, EVA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 不仅能反映出股东价值是否贬值, 而且EVA对会计利润计算过程中调整费用、损失等行为都有修正作用, 防止公司管理者操纵传统的财务利润指标的计算, 从而使财务数据失真, 虚增利润, 粉饰财务报表。其次, EVA指标能从投资回报的数量和持续性方面反映出一个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 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

从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看, 资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配置, 就会造成“价值损毁”。如果资本成本长期得不到补偿, 就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EVA定量的反映了公司经营期间创造或损失的价值, 将EVA引入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可以促使公司管理层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更加注重价值的创造, 关注现金流、风险和回报、资金利用率, 而不是着眼于短期经济利益。

三、财务危机预警中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优势

非财务信息指的是能够体现公司的某些外在特征, 但是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反映或是直接分析获得的信息, 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委托代理成本、审计意见这些非财务指标,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 非财务指标在更深的层次上阐述了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 具有158年的历史和雄厚的财务实力。次贷危机是引发的雷曼兄弟的破产的直接原因, 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自身经营管理中财务危机预警意识不强, 危机处理能力不足。表现为风险控制过度依赖数学模型, 次贷危机时模型和实际情况脱节, 未能起到预测作用, 没能有效的控制风险;管理层盲目乐观, 只着眼于扩大业务缺乏风险意识;在处理危机时优柔寡断。由此可见, 将公司治理状况、管理层的决策这些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对于提高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可靠性

财务指标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指标, 而非财务指标更偏向于定性的描述公司的经营状况。例如,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委托代理成本、审计意见这类非财务指标, 一般都是如实披露, 减少了人为调整的情况, 比财务指标更加真实可靠。另外, 非财务指标读取起来更加简单明了, 便于理解运用。

2. 全面性

大多数财务指标只是财务危机产生的结果的量化表现, 而非财务指标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财务危机发生的潜在风险源。非财务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一个完整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该把非财务指标作为必要而且有益的补充引入进来, 形成有机的结合, 借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四、财务危机预警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1. 引入EVA存在的问题

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完善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能在一定程度弥补传统利润指标的不足。但是由于2010年国资委才开始正式施行EVA考核方案, EVA在我国的运用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 将EVA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时, 还存在着核算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首先, 目前在研究计算EVA时采用的是简化的计算方法, 但根据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的计算方法, 应该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逐项调整。因此, 会降低EVA反映真实财务状况的准确性。其次, EVA也是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得到的,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失真的状况, 但是其有效性还是会受到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最后, 目前在我国被要求使用EVA考核的企业只有央企, 虽然使用EVA的公司越来越多, 但考虑到很多企业习惯用传统财务指标, 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时引入EVA存在实施方面的难题。

2. 引入非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警, 丰富了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然而, 非财务指标的引入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 由于非财务指标多数是一些定性的描述性指标, 要将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时, 需要将其量化成定量指标, 引入到模型中运算。因此, 非财务指标数据的选取、收集、量化成为研究的难点。另一方面, 我国学者对于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多参考国外研究成果, 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行业特点与国外公司具有一定的区别, 如何选取体现我国公司发展状况的非财务变量, 成为后续研究中需要讨论的问题。

五、结语

引入EVA和非财务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的指标体系, 弥补了仅采用财务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中存在的灵敏度、可靠性、全面性问题。针对上述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在选取指标变量时应注意:一方面, 根据我国公司的具体情况, 从实际出发调整EVA指标、选取非财务指标, 保证变量选取的规范性。另一方面, 合理运用EVA和非财务指标, 对于同一类型的非财务指标的量化尽量采用统一标准。

虽然目前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应用于财务危机预警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日趋成熟, 相信EVA的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非财务指标也将不断朝着精准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将EVA和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预警指标, 构建完整的指标体系, 有助于提高预警模型灵敏度与准确度, 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沈翠清.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1]沈翠清.引入非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杨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非财务指标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7 (5) .[2]杨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非财务指标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7 (5) .

[3]刘国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应确立的指标体系[J].商业研究, 2009 (3) .[3]刘国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应确立的指标体系[J].商业研究, 2009 (3) .

[4]万俊丽.对经济增加值的思考和应用[J].会计之友, 2008, (23) .[4]万俊丽.对经济增加值的思考和应用[J].会计之友, 2008, (23) .

[5]施赞, 张蔚文.EVA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判别的效果[J].财经纵横, 2009 (6) .[5]施赞, 张蔚文.EVA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判别的效果[J].财经纵横, 2009 (6) .

[6]戴红军.引入非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7.[6]戴红军.引入非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杨茵.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及基于EVA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5.[7]杨茵.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及基于EVA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5.

[8]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8]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9]王克敏, 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财经研究, 2006 (7) .[9]王克敏, 姬美光.基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亏损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财经研究, 2006 (7) .

上一篇:把生命握在手中,把安全放在心中下一篇:培智八年级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