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分析中式英语现象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到底什么是中式英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的观点:John Pinkham在其专著《中式英语之鉴》中,认为“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将Chinglish定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John Pinkham,1998)邓炎昌、刘润清(1989)在《语言与文化》中将其定义为“中式英语是受汉语母语影响或干扰而说出或写出的英语。有些英语句子是从汉字逐字翻译过来的,有些在语法上可能没错,但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与标准英语的习惯不符,虽可能不妨碍理解,但不宜用。”

1980年初,我国英语学者葛传椝先生指出:中国特有的文化含义需要正确翻译,表现其特色。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四书(Four Books),中草药(Chinese Herb),和谐社会(Harmonious Society)等。葛先生认为以上英语的使用与母语人士的惯用词语不同,可称作有特色的中国英语。而中式英语实际上是中国学习者形成错误的语言,与结构良好的规范目的语相差甚远。例如汉字译成Chinese Word,大雨译成big rain,关掉手机译成close your phone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式英语是受母语干扰影响的不良英语,与有特色的中国英语不同。前者影响正常交流,因此不能成为学习者的真正目的语。后者没有受到母语干扰和影响,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了中国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特色,是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正确表达。

二、中式英语成因

庄绎传指出:缺乏本族语言的理解及不熟悉英语语言特征,会造成以中文句型说英语的现象。可见:中国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是造成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

母语负迁移在语音、句法、语法和语用等层面均有体现,如中国学习者倾向使用类似的汉语拼音发音代替英文发音,发音位置与真正的英文相差甚远;词汇搭配不准确;句式单一或过度重复,忽视句型转换;语篇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等。

首先应该认识到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英语突出句子主语,是S-V复合体(主要主语+主要动词+子结构);汉语注重话题,只要把句意表达清楚,并不会刻意遵循S-V结构。即英语句子多为形合(强调S-V结构),而中文句子多是意合(强调意义和功能而不是S-V结构)显得松散。英语句子展示了一种“建筑风格”,各种子结构围绕基本的S-V结构聚集,如同具有基本结构的建筑物,可称其是树形语言;相比之下,中文句子表现出“流水记事风格”,词序代表逻辑关系。另外,英语和汉语在使用衔接词的频率上也有所不同。英语使用大量的介词和连词来表达语法意义。

上面的英文和中文的语言区别可以在图表中显示:

Linguistic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通过以下例句,可得出更加清楚的对比:

(a)汉译英

“各方发生纠纷,董事会不能解决时,由中国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也可由各方协议在其他仲裁机构仲裁。”

Dispute arising from each party,which a board of directors cannot settle may be settled through arbitration by China’s arbitration agency or through arbitration by another agency agreed by each party.

在译文中,dispute是主要主语(S),may be是主要动词,介词through和修饰语which连接从句,使句子紧凑。而中文句子更具扩散性,包含了四个小句,相比起来略显冗长。

(b)英译汉

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有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同(a)相似,英语作为一个长句,包含两个which从句,主要主语是you,主要动词是answer,译成中文时,被巧妙地分成了三个小短句。

由于中文句子松散、流水的特点,所以不必力求遵循S-V结构,“有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并未出现主语,通过调整词序,句子的逻辑简单明了,能够被译入语读者理解。

不在真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人易忽略句法上的区别。他们用中文思考,在汉语语法下将想法翻译成英语,这就是中文对英语的负迁移,是造成中式英语的一部分原因。

三、中式英语的克服

克服中式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称,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充分掌握目的语知识,不得不依赖母语。避免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必须在对比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基础上,调整、转换思维,坚持不懈地提高英语水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尝试帮助中国学习者克服中式英语。

(一)模仿

学习一门语言就像培养一种新的技能或习惯,需要正确模仿,不断重复练习来掌握它。通过听和模仿母语人士的话语,会一定程度上改善发音。而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教材。因此,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语音面貌,良好的英语组织和表达能力;教材编者也应确保英文材料的正确性。教师可以通过外教活动打造母语环境,鼓励学生大声说英语,以便学生更好地模仿。

(二)纠正错误

学生的书面表达是一种有效的纠正反馈形式。

(1)a)Anger made me want to say those words.

(2)a)My father’s encouragement made me want to help him with the work.

汉语学习者倾向于写出上述句子,因为汉语中的“致使”结构很常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采用比“使某人做某事”结构更具表现力的方式进行造句,引导学生转换思维,以简明标准的方式传达意义。例如以上句子可转换为:

(1)b)Anger drove me to say those words.

(2)b)My father’s encouragement inspired me to help him with the work.

四、结语

本文也许不能彻底解决汉语思维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但笔者希望能够唤起广大学习者对母语干扰的意识,有意培养西方思维方式,正确使用英语。在了解到母语究竟以何方式干扰英语学习后,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负影响,不犯或少犯中式英语的偏误,从而提高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英语水平。

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随着英语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许多新鲜事也跟着出来了。俄罗斯新闻公布全球语言监听会公布的2005全球最流行的十个词汇清单,chinglish位列第四位。

摘要:随着全球化推进,英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流行性语言。在中国,英语也几乎成为个人最主要的第二外语。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一种奇怪现象——“中式英语”。即中国人与母语人士使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出现错误,进而阻碍中国人形成地道的英语思维,严重影响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英语能力。中式英语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角度分析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并试图为英文学习者提出有效减少或规避中式英语的方法,旨在帮助学习者正确地运用英语,提高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中式英语,成因,母语干扰,中西文化

参考文献

[1]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Joan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8.

[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庄绎传.也谈中式英语[J].中国翻译.2000(6):7-10.

上一篇:石油销售公司投资风险控制下一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制造监理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