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音乐听课分析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音乐听课分析(推荐9篇)

语言音乐听课分析 篇1

贺英

通过这次挺听课活动,觉得感慨颇深。这次的活动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老师们准备的每一节课都让我回味无穷,就我听课后的一些想法简单做一小结。

一、表现突出的优点是:

1.通过听课,发现大部分老师的课程很有新意,方法灵活多样,多以游戏为主,音乐游戏老师们选择了幼儿熟悉、节奏活泼、欢快的音乐,在游戏中孩子们不陌生,为教学起了很好的铺垫。比如:赵美玲老师和李银霞老师的音乐游戏《快乐的旅行》,都选用了《库企企》这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音乐来游戏,两位教师还用简单、不同线条来画出音乐图谱,让幼儿直观、轻松掌握了音乐节奏。又如鲍明兰老师,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制作的课件非常形象,恰当的贯穿活动中,让孩子们很快观察到了游戏的规则。宋海娟老师基本功扎实,能积极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共同表演。四位教师教态大方,从头到尾每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语言富有童趣。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语言活动教师们语言精练、易懂,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新颖、直观、形象,为课堂活动起到和好的辅助,手偶、挂图、卡片等教具材料丰富,尤其是贾天瑛老师的语言活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课堂氛围活泼、轻松、愉快。张小燕老师、徐玲老师、黄芳老师、代永琴老师、赵冬梅老师、孙迎芳老师、刘艳玲老师的课件恰当应用,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每位老师都能用肢体语言来加深幼儿记忆,支持了幼儿更好地学习。

二、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的场地布置考虑欠佳,幼儿在游戏中受到限制,影响了教学效果。

2.个别老师对内容挖掘不够透彻,对绘本故事的定位不准,只是让幼儿学习了绘本内容,没有引导幼儿大胆发挥想象。

3.个别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重难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太合理,个别活动幼儿很活跃,但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

三、建议:

语言音乐听课分析 篇2

一、音乐节目中不同类型的主持语言风格

(一)幽默型主持语言风格

音乐节目本身的性质偏娱乐性,所以幽默型的主持语言风格成为重要的风格之一,这类主持语言风格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形式,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轻松和谐的氛围,毫无压力感。幽默型的主持语言风格比较常见,主持人多采用此种主持语言风格,对于节目收视率的提升以及关注度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此种主持语言风格可以通过最近较流行的音乐节目“开门大吉”进行分析。由央视推出的“开门大吉”音乐节目,是著名主持人尼克买提主持。他的主持语言较为诙谐幽默,在主持中和嘉宾频频互动,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流行语、自嘲、调侃的形式,使节目频出笑点,让节目氛围更轻松。

(二)沉稳型主持语言风格

沉稳型主持语言风格多出现在音乐鉴赏等类型的音乐节目中,主持人采用较为正式的语言,多为介绍性用语,语调平缓。沉稳型主持语言风格可以让听众对音乐作品有敬重感,主持人常常伴有介绍者的角色。在中央音乐推出的一系列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多采用此种主持语言风格,在一期音乐鉴赏中,介绍贝多芬音乐时,主持人语气低缓沉稳,让观众对名人音乐有很强的敬重感。因此可以说,沉稳型的主持语言风格也是音乐节目主持语言的一个重要类型。

(三)快语速主持语言风格

一般而言,主持人比较注重语速适中,不宜较快,但是近年来,随着音乐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并不像原来那样需要中规中矩,在特定的音乐节目下,主持人以独有的语言特点来适应类型化的音乐节目,因此,快语速的主持语言风格由此产生。这种语言风格多用于选秀类和流行音乐排行榜类的节目。

(四)明星化主持语言风格

所谓明星化主持语言风格,一般在音乐类节目中,参加此类节目的明星为嘉宾兼主持人、让明星作为主持人,一般不会考虑其主持技巧与主持能力,多看中此类明星主持人的人气,这种类型比较少见,一般在最近推出音乐类节目中才能看到。如在湖南卫视推出的音乐节目“我是歌手”中多采用此种主持方式。明星主持人一般较为投入,因此语言上能够与此种氛围很好地结合,并且能够更吸引观众眼球。羽泉组合中的胡海泉在第一季“我是歌手”中担当主持人的角色,主持过程中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话里有笑点,语言非常流畅,有别于普通主持人提前备好台本,台风就像齐秦说的一样“很稳”,而且仪表端庄,尊重观众的眼神,说话很有修养,音乐典故和音乐辞藻脱口而出,每次对歌手的点评简短而精辟,而且他主持过程中每次报英文歌名的时候娴熟有加,发音更是地道,对一些知名的乐器也是随口叫出外语名。

二、国内外音乐节目主持语言类型的比较

由于文化差异,娱乐性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外音乐节目的主持语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持人所采用的主持语言需要由多种情境来确定,国内外音乐节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通过比较国内外音乐节目主持语言中存在的差异,从而找到我国在音乐类节目中主持语言上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下介绍几种国外较为典型的音乐节目主持语言风格。

韩国作为一个靠娱乐性产业而发展的国家,对于娱乐性节目十分重视,尤其是音乐类型节目。韩国各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类音乐节目,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因此对于主持人的要求极高,但对于韩国音乐节目来说,对主持人的要求并不侧重于主持人的主持技巧,所以一般采用人气较高的明星主持。明星主持语言上较为幽默诙谐,所采用的主持语言多较为随意,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加上明星主持人本身人气较高,更能吸引观众眼球,因此可以带来可观的收视率。

美国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国家,文化上没有过多的传统元素,娱乐性节目也发展较为迅速,美国流行音乐也广为发展,因此,音乐节目在美国有很大的市场,在美国所发展的音乐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较为开放,同时在开放的语言基础上也常伴有一定夸张的神态和动作,给人更多的是轻松幽默的气氛,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常起着与观众互动、带动气氛的重要作用,因此,美国相对于中国音乐类型节目的主持语言存在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日本同作为亚洲国家,其音乐类型的主持语言与韩国较为相似,但不同的是,日本的音乐节目受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对于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极高,在音乐类型的主持语言中还对传统有很大的尊重态度,因此主持人的主持语言风格相对于美国和韩国来说都较为严肃。

通过以上几个国家的比较可知,音乐类型的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反映,因此作为音乐节目的主持人所采用的语言风格也必须符合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传统。我国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国家。因此,对于音乐节目的主持语言,必须有我国文化特色,就此,我国音乐节目类型的主持语言需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与创新,才能让音乐类型节目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音乐节目主持语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过于跟风,盲目学习,忽略传统文化元素

由不同国家音乐节目的主持语言风格比较可以得知,音乐类型节目的主持语言必须要与特定的文化相适应。但是近年来,我国某些电视台一味追求高收视率,而忽视音乐节目本身的目的与意义,因此在主持人的语言上大胆开放甚至过激,这样的主持语言严重违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儒雅厚重性,因此是不值得提倡和效仿的。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现阶段音乐节目的主持语言上,多增加文化韵味与文化气息,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另外,我国各大电视台在引进与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节目时,也要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不能盲目跟风,在主持人的选用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地体现主持人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减少主持人在主持音乐类娱乐节目时语言粗俗的现象。

(二)主持人素质较低,主持用语出现常识错误或不连贯

这一问题在音乐类型节目中十分多见,尤其是在音乐节目类型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节目追求收视率与人气,在运用明星主持时,主持者的素质一般不高,也没有很强的主持技巧,所以经常在主持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不符合语境,语言不够连贯,语言风格过于随性。主持语言对音乐节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过分运用明星主持,很有可能会降低音乐节目的质量,也违背音乐节目最开始制作的初衷。为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不断提高主持人的素质,可以定期进行主持人素质培训与教育、主持语言学习等活动。

四、结语

音乐节目的主持语言对于音乐节目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不同的音乐节目主持语言风格,在学习国外主持模式的同时,也要注重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相结合,让主持语言风格创新性与传统性相结合,让音乐节目得到广泛发展。

摘要: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各大广播电视台更注重类型化节目的发展,而流行音乐日益多样化,也为音乐节目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在类型化节目中,音乐型节目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这就更重视主持人的素质与能力,对主持人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此以主持语言为视角,探究音乐节目中主持人所运用的语言风格,并就广播电视台目前所推出的部分音乐节目为例,分析我国音乐节目的不同主持语言风格。同时对比国内外音乐节目主持风格的不同,分析我国音乐节目在主持风格上的独有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音乐节目,主持语言

参考文献

[1]华敏.类型化电台的个性化主持[J].记者摇篮,2012(4):52-52.

[2]陈瑶.风格分析法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运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0-104.

[3]刘凤至.从社会变革看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演变[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4):124-127.

[4]王远远.电视新闻播音风格转换透析——央视新闻播音的微妙变化[J].新闻传播,2009(12).

音乐听课评语 篇3

2. 利用情境教学法,以游戏为主,激发幼儿学习与演唱的兴趣。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在本次听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具用了我们平时熟悉的“丝巾”,通过丝巾的各种玩法,让幼儿熟悉了乐曲节奏,又让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为幼儿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气氛活跃,幼儿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3.整个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尊重每一个幼儿,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能用灵活的教育机智驾驭课堂,能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有效的课堂氛围,幼儿能够主动去学习,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4.师幼互动很好。老师与幼儿的问答交流,让幼儿和老师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情感,更加激起幼儿想把自己名字唱出来的欲望。

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还可以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尝试调整:

1、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歌曲的旋律,歌曲旋律流畅生动,歌词单一。对于幼儿来说在整个课堂的结束部分如果有一个创意的编曲把“咿呀咿呀呦”改成另外的歌词,对于幼儿是否更有挑战性呢?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 篇4

下午2:30,我们带着音乐书,排成两队,上了音乐室。第一节课是排练,我们和音乐老师彩排了“发声练习”,新歌曲,合作表演……

第二节课开始了我们特别紧张,这时两位摄影小哥走进了音乐课,在钢琴旁的同学飞扬已经准备好,这时优美的音乐响了起来,我长呼一口气,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等同学们全部走进教室后,就开始练发声练习了。

今天练的是一首由两个声部唱的歌,男生二声部,女生一声部,接下来就要表演了。男女同学相对站着,手拉手,像钟摆一样摆动,随着音乐,同学们走动起来,有的像一个骄傲的小鸭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摇地,有的像没睡好的小熊一样,走到自己的位置,唱这首《月亮爬上来》。大家表现不错,所以老师很开心,于是我们直接去学下一首歌。这首歌叫做《夏日浮舟海上》,它是一首八三拍的歌,也就是一个阶段有三拍,每拍都是八分音符,我们先学唱,然后再表演,老师将我们男女分开就像中间隔了一片大海,最后将我们围成一个大圈。我想: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可老师还不满意,又叫我们重来,一次又一次地重来,我们早已厌倦了,有个同学还发起牢骚,害我们都被老师骂了,一直到了4:50才放学,我和陈钊阳还要扫地呢!真的是倒霉!

小学音乐优质课听课心得 篇5

西小

徐珊珊

2012年3月29日,高区小学音乐优质课在黄家沟小学举行,我很荣幸参加了本次优质课评选的观摩活动。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面对自身的缺乏能参加这类活动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虽然只听了五节课,学到的东西远远胜过自己讲五节课。在听课过程中也不断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做比较,认真记录、反思。下面就将我本次观摩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在音乐中更加注重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在音乐课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使学生还未进行音乐活动就已经提前进入音乐中。在音乐课中,无论是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音乐等,都是以音乐为主。例如:在《冬瓜和南瓜》一课中,“摸百宝箱”游戏导入的环节中就加入了音乐,用音乐提问回家百宝箱里摸到的是什么。再如《那达慕之歌》学唱之前,老师教学生骑马的姿势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课堂设计各具独特

本次优质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一致的和谐生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精心设计使得老师驾驭课堂更加游刃有余。如《木瓜恰恰恰》这节课,在学习这首歌第二部分前,田老师设计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模仿水果摊叫卖形式,再介绍老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就明白了什么是叫卖音乐,更好的体验了音乐情境,最终达到让学生明白了“音乐源于生活”。再如《那达慕之歌》中学习歌曲之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线,为后面更好的学习歌曲做好了铺垫。《冬瓜和南瓜》的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将歌曲改编成自己名字和自己喜欢的水果,锻炼了学生创编能力。从这机会老师的独特的设计可以看出: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设计,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教师音乐基本功

作为一个音乐老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唱、弹、跳、各种能力都是应该具备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本次优质课中,每个都老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基本功,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发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有的弹琴很好,有个歌唱的很棒,有的跳舞很美,真是各显其长。如《木瓜恰恰恰》的田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出她的舞蹈底蕴,加上她的丰富有趣的语言和教态,充分调动了学生了积极性。再如《苗家儿童庆丰收》王老师在最后创编舞蹈中,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舞姿,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跟老师边唱边跳,活跃了音乐课的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音乐。

音乐教学语言四忌 篇6

一、关注音乐聆听本质,切忌说教灌输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本质主要是通过聆听来凸显和揭示,而不是通过“说教”。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教师喜欢用直白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结果把音乐搞得很概念化、程式化,把课堂搞得毫无乐趣与美感。比如,曾经有一位教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回旋曲”,她是这样开始上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曲式———回旋曲,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它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单主题的和对比主题的。前者的各个插部是主部的展开,而后者的各个插部则是和主部相对比的新主题,插部相互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后该教师笼统地让学生听了几遍音乐,在聆听中她同样毫不讲究策略地直接告知学生哪个是主题音乐,哪个是插部。乍一看,似乎这堂音乐课也没什么大问题,但事实上面对小学生,如此这般的概念型平铺直叙式的说教只能给他们留下枯燥乏味同时又不知所以然的感觉。而同样是了解回旋曲,另一位教师则选择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音乐“语言”来说明一切。他首先让学生聆听《单簧管波尔卡》的主题音乐,初步感受旋律;然后,再让学生听两遍主题,分别让学生体验情绪、分析乐段与乐句的关系;再次,引导学生完整聆听全曲,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用同样的舞步表示;最后,分别聆听非主题音乐的两段,用不同的舞步表示,最终引出“回旋曲”。虽然整堂课下来教师根本没有解释什么叫回旋曲,但学生已经清晰地了解回旋曲的结构。回过头来对比一下,一边是味如嚼蜡的直白灌输,一边是润物无声的委婉渗透;一边是云里雾里,一边则是了然于心。试问两者孰智孰愚啊?

音乐是无形的艺术,它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需要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会的,所以很多时候音乐是不能“说教”,亦不可“说教”的,更不用说毫无智慧地直白灌输了。明智的教师总会巧妙地把握说的技巧,注重启发引导,同时会把多一点的“完整”的聆听交给孩子,为孩子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因为他知道不少时候音乐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智慧最丰满最灵动的语言。

二、强调课堂预设地位,切忌随心所欲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音乐的海洋,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应该巧而妙,更需严谨、恰当,绝不可随心所欲,否则不仅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目标,还可能成为课堂的败笔。曾经有位教师教唱一首蒙古歌曲,在比较松散地走完前几个环节行进到最后一个环节时,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哎,老师突然有个想法,接下来我们来学一段蒙古舞,好不好?”大家齐声应和。结果学了没两分钟,就下课了,教师只好草草结束。在评课的过程中,很多听课的教师都提出最后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临时”加进去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显得如此仓促了。结果上课的教师纠正说这个环节不是“临时”加入的,而是早有预设的,只因为前面的环节不够紧凑才导致最后环节的草草了事。听课者恍然,原来“老师突然有个想法,接下来我们来学一段蒙古舞吧!”仅仅只是个“套”。但是,这个“套”妙吗?不但没有完成预设,还引起了那么多观者的误会。这个“突然”“接下来”看似在掩盖预设的痕迹,实则暴露了语言的随意。而细观我们周围,像这种随心所欲的语言又何止一二———“嗯嗯啊啊”“很好”“不错”“真聪明”“很能干”的随意评价;“好不好、想不想,行不行”“这边有两个举手,这边只有一个”“大声点,老师没听见,再来一次”“怎么这么没自信呢,别这么胆小嘛,你们以前不是很会讲吗?”的随意启导等等。你说,这样的课堂又怎是一个“尴尬”,一个“粗糙”,一个“牵强”了得?

教学语言是需要潜心雕塑、精心琢磨的,没有经过雕琢、揣摩的语言不可能成就大气精致的课堂。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雕琢和揣摩就是考量教师课前预设的一面镜子。

三、突出教学生成特征,切忌天衣无缝

预设是课堂教学能正常行进的基本保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能迸出精彩火花的重要节点。生成是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难预测性,而这又恰恰给教师的课堂语言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开放、灵活、流动、民主。然而,特别是公开课中,不少教师为了让课堂能完全顺着自己的思路流畅地进行,避免旁逸斜出,把课堂语言组织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有时甚至像在表演一个散文诗朗诵节目,无论是铺垫、过渡,还是启发、引导,呈现的都是大段大段“唯美”的台词。看起来,这样的课堂很精致很漂亮,似乎无懈可击,但细想这样的课堂人本吗?真实吗?鲜活吗?“人本”的课堂会全由教师说了算?真实的课堂会没有“始料未及”?鲜活的课堂会都在“掌控之中”?我们知道,预设严谨、准备充分是一节优质课的前提条件,比如事先考虑这个环节大概请几位学生来回答,这个环节用哪些评价语,这个环节如何过渡等等,但如果课堂完全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演绎, 不容许一点“插曲”半点“意外”,那它还可能成为一节真正的优质课吗?恐怕那仅仅只能算是教师一个人的秀场,而学生也仅仅只能算一群观众,一批道具了。

事实上,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的。教师的语言是实现真实、体现真实最直观的手段。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依据学情、课情顺流而下,在谬误处及时调整,在费解处及时点拨,在争议处及时掌控,在偏离方向处及时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在智慧调控中焕发生命的活力。而这又正是对教师教学理念、人文素养、情感心绪、专业知识积累的考量和要求。在现代教学思想、新课程教学理念导引下的课堂,学生自由感悟之开阔、生命体验之多样、质疑问难之意外和音乐实践之丰富,更需要教师在生成中灵活调整预设、调控课堂的能力,以弥补显性、刚性的预设,使课堂能听到生命成长的最美妙的声音。

四、把握课堂气质基调,切忌错位失度

都说人是有气质的,其实课堂同样有气质,这气质就是指课的风格、基调。教师语言在关注了音乐本质、强调了预设地位、突出了生成特征之后,准确地把握、彰显课堂的气质成了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教学语言与课堂基调气韵不投、情绪错位、格格不入,课堂的感觉定会大打折扣。这种错位、失度的例子还并不在少数,比如有的教师引领学生了解一首宁静、安详的曲子,却始终吊着嗓子用高八度的甚至有些刺耳的声音讲课……试问,这样的课堂会舒然、和谐吗?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一堂好的音乐课,也少不了适度、恰当的语气、语调、语感、语韵。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唯有准确把握气质基调,注重抑扬顿挫,节奏缓急,或幽默风趣,或优美隽永,或深邃理性,或亲切自然,才能真正塑造和美的课堂。

音乐美术课听课心得 篇7

2013年3月19日上午,在上孔小学听了董金励执教的三年级美术《会动的线条》和李晶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音乐《拍手拍手》,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我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董金励老师的美术课,首先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线条,例如:直线、曲线、螺旋线和折线等,为后面新的知识做了铺垫。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欣赏图画,仔细观察,体会线条创造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审美的过程,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3、董老师用问题引导知识来探究什么样的场面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达。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而且也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董老师的教太大方自然、语言精练,结合生活实际的精心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涨。让学生脸上呈现出久违的笑容,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教育。

5、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

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

语言音乐听课分析 篇8

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如今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可以说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一个节目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让受众记住名字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几乎所有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除了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等原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在由许多栏目和板块构成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乎所有的栏目都需要出现节目主持人。这些栏目和板块的内部构成,有的是采用集体制作、主持人(或多主持人)主持的方式,有的直接由节目主持人负责,甚至以某个主持人命名,如河北文艺广播的《小丁制造》和《心笛音乐时间》。但是,无论何种形式,节目主持人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栏目,可以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与支持,因而可以创造较大的文化生产力,获得显著的精神效应和物质效应。而那些名牌栏目,则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应,它们不但会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吸引更多的商家进行广告投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一个栏目是否能取得成功,主持人是否优秀是一个很至关重要的因素。

成功的节目主持人,一般都有着极具特色的主持人形象。而单就广播音乐节目这个类型来说,主持人形象的塑造主要靠的就是主持人的声音和语言。因为,这是广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和听众交流的主要方式。声音,作为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标签,意义几乎等同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脸,但是一个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光有声音是不足以吸引听众的。所以,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显得尤为重要,重要到决定一个节目是否能生存,以及它的生存时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一、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几种语言风格

广播音乐节目因为娱乐性强、通俗、易接受等特性,几乎成为各个广播电台的主打节目,其当家主持也大都是身怀绝技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其语言风格自然也是各不相同。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持人个性特点的最为突出的方面。说到语言风格了,我刚开始做广播音乐节目的时候,时常为风格问题头痛,的确,一个主持人其自身的定位也就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是风格问题很重要,是你的独特之处,也是节目的灵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言为心声,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实现交流的目的,表现出个人对于客观世界以及对于主观世界的认识,同时,又可以通过不同特色的语言,呈现出自身的个性与认识世界的方式。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种比较常见的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儒雅型 就是以端庄、自然、典雅,以及知识的广博和丰厚见长,在主持过程中往往如行云流水,波澜不惊,具有超凡的应变能力,时常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其主持语言既不乏生动、含蓄与深邃,又口若悬河,娓娓动听。这样的主持语言风格适合主持一些以高雅音乐为主的节目。例如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江文,他的主持风格就以儒雅见长。

恬美型 也就是以声音的恬静、娇然,以及语言的娴雅、温馨给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这类主持人以女性居多,她们富有青春气息和天然的活力,与受众最为贴近,易于沟通,较少心理的距离,时常以情感的丰盈和试挚使公众受到感染。河北文艺广播《心笛音乐时间》的主持人心笛走的就是恬美路线。

幽默型 即以语言的幽默、诙谐充盈于主持过程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他们不苟言笑,却富有智慧的火花,不居高临下,却不乏精神的启示,以其个性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风趣的、活泼的,又具有思想深度的境界。河北文艺广播《音乐早班车》的主持人鲁军就是以其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听众的。

活泼型 即以活泼的语调、独特的语言节奏,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博得听众的开怀一笑。这类主持人以年轻人居多,主持的多为时尚流行的音乐节目。他们本身就热力四射、朝气无限,而听众也多为年轻人。所以,很容易和听众打成一片产生心理共鸣。河北文艺广播《小丁制造》的主持人小丁的主持风格就是把活泼进行到底。

分析了以上几种语言风格,忽然发现忽略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在短短半年的主持实践中,我也反复琢磨和实践,总结出自己的风格是介与恬美型和活泼型之间的吧,因为资历尚浅的原因,还有待与提高和进步吧。

二、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自身素质对其语言风格的影响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主持人这个行业在普通人看来可能就是一个站在镜头前或坐在话筒前说话的职业,但实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主持人所需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主持人的几项基本素质:政治素质、精神素质和业务素质。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作为主持人的一种当然也要求具备这几种素质。而且,这几种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还会对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形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政治素质是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根基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的前提、根基。对主持人来说更是如此。思想水平是主持人素质中的根本,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的思想根基,而且主持人作为电视机构的代表,作为一个节目的标志,其观点、言论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机构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针对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有人可能会这样认为:一个以娱乐为目的的节目主持人没必要要求他的政治素质。这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如果不能拥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就不可能给自己的节目正确定位,进而就不可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听众审美取向。“在CBS电视网,一个节目主持人在很多方面都是这个部的精神领袖,有1000多人看着他如何定调子,不仅是为他自己的节目定调子,而且也是为整个电视网定调子。”试问,如果一个主持人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如何能订好这个调子?

(二)精神素质是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灵魂

主持人的精神素质也能直接影响一个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的人格、修养、风度、气质等状态通过主持人的语言集中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这包括对音乐、对生活和听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听众,主持人才能通过电波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听众对节目和主持人的喜爱。而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更能树立主持人的威信和富于魅力的形象。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主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持人对某首歌曲、某段乐曲、某个歌手或某个词曲作者的看法、观点,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极大的导向力,这就要求其思想认识必须具有超前性、权威性,使观众认可其价值,接受其观点,从而将节目的主旨完满的传导给观众。人格的魅力对于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雕塑形象来说是最为持久的因素。尽管这是一种经过完善的魅力出现在观众面前,但在面对话筒时的追求依然是人格的真实,是本色的流露。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主持人的语言成为他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言不由衷、口不对心。

(三)业务素质是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支柱

业务素质对一名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的影响也是一目了然所应具备的,它可以说是塑造主持人语言风格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主持人最直接的标志。业务素质包括音乐素养、广播艺术素养、语言素养。

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音乐节目主持人,应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懂得基本的乐理知识,熟悉音乐作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说到音乐素养,这也正是本人现在做节目的时候遇到的瓶颈吧。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现在一些音乐台已经形成了以音乐专业毕业生为骨干力量的主持人队伍,只要他们能把自己得天独厚的音乐素养与广播特点、与听众意识结合起来,就能成为听众所喜爱的优秀音乐类节目主持人。像北京音乐台《世界电影音乐欣赏》的主持人在世界电影音乐方面有丰富的积累和专门的研究,他的撰稿内容十分扎实,对作品的介绍和评价不仅令音乐爱好者叹服,也让专业音乐工作者喜欢,他的主持因他对作品的深刻把握而富于深入浅出的讲述感和交流感。

当然,在空中电波中还活跃着一批虽非音乐专业出身但是热爱音乐,有一定音乐素养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他们体现出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如音乐与心理学的结合,音乐与电脑的结合。像《电脑音乐》这样的节目,它的主持人是具有音乐、录音、电脑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方能胜任的。

广播艺术素养 这同样是音乐节目主持人不可或缺的,广播艺术素养主要是指节目的创意、构思上的创新性和主持人的听众意识、服务意识。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创意和构思方面的创新型可以说是“万变不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离其宗”,就是要扬“独家之优势”,紧紧抓住广播的优势和主持人节目的优势,推出其它艺术形式无法实现的、其他媒体难以做到的、构思巧妙、手法新颖的组合型节目。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听众意识、服务意识具体反映在主持人对自身位置的把握及为听众服务方面。音乐节目主持人是音乐作品与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对于音乐作品,主持人是为有品位的鉴赏者和真诚的爱好者;对于听众,主持人是热心的介绍者,是平等交流的朋友。

语言素养 主持人的语言素养是对各个类型节目主持人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它同样包括写作能力、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即兴口语3个方面。具体到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内在品质,一方面要求能够把音乐的专业知识稀释转化为通俗易懂、饶有兴趣的语言传达给听众,一方面能以富于生活气息和文学意味的语言和音乐的美感相契合,同时还要兼顾主持人个性化的特色及与听众真诚的沟通交流;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外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能够在多种语言形态中自由转换——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解说、旁白,与嘉宾的倾心交谈,面对话筒犹如面对听众的“类交流”,等等。如果音乐节目主持人有较好的音乐素养,也不乏对广播艺术规律的认识,但“茶壶里煮饺子”——书面和口语都“倒不出来”语言苍白呆板,了无生气,这种情况下纵然有好的创意和编排,为听众奉献出的节目也难称精品。因为主持人语言是节目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诉诸听觉的音乐与有声语言相结合的作品。

三、表演对广播音乐主持人个性化语言风格的影响

对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来讲,个性的语言风格就是其生命,而主持人的表演也是形成其语言风格的重要条件。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要调动所有他能够调动的因素,包括语音、强调、情绪当然还有语言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讲解、评论,使之更明确、生动、形象,以达到传播的目的,个性语言风格的体现。这也需要主持人的适度表演。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我”状态下的主持需要表演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节目主持人在演播阶段是“非我”状态。所谓“非我”状态就是不完全的自我。因为一旦成为主持人,他(她)就成了公众人物,也就成了媒介的代言人,在节目当中的言谈举止就不可能像平常那样胡聊神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应该不断调整控制自己,按照节目的要求及宣传意图去说话,收缩自己的一部分真我。这一点几乎可以在任何一档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中看到。比如,有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喋喋不休、自顾自地罗嗦个没完,好像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懂得多,结果半天进入不了主题,还有些主持人缠绵与自我欣赏的小情调、小趣味,喧宾夺主,令听众不耐烦。这些做法倒是能表达真我,但是效果却十分不好。其实,在我刚开始做广播的时候就犯这样的毛病,总是有倾诉欲望,很多话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节目的定位,就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可以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自我欣赏之中,渐渐地也在主持的实践中寻找到了那种“非我”的状态了。

(二)节目所需的虚拟状态和节目定位要求主持人表演

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虚拟状态下演播,即他(她)得像演员一样在规定的情景中去演播。比如,主持人在演播室完全对着话筒说话,其实是把镜头虚拟演化为观众,以此产生对象感及交流感,这就是“心中有人,目中也有人”。还比如,为庆祝某一节日而提前录制节日晚会的节目,这时节日还没到,但主持人就要提前过节,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受,以期和假定情景想吻合。在这些虚拟情景中演播,主持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表演手段。比如央视春节期间播的各类晚会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如,戏剧晚会由于是放到大年播的,而节目又是在过年前录的,因此为了使节目在播放时让观众感觉像是直播,具有浓浓的节日气氛,主持人就要把自己的心境调整到符合已经过年的那中普遍状态,在这里,主持人情绪的调控就像电影中演员的表演。

从节目本身的定位来看,主持人也需要进行表演。主持人和节目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为了和节目融合在一起,主持人往往被设计成某一角色,参与到节目中来。如,交通音乐节目中,节目主持人不但要主持节目播放歌曲,有时还要充当道路导航员等角色。

(三)主持人的表演是基于个性的表演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但是,如果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一再的表演就会给人“假”的感觉。所以,在主持人的表演应该是一种基于自己个性的表演。现在,在外界看来主持人是一个光彩的职业,随着信息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主持人渐渐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更成了不少人向往的职业。于是主持人的队伍空前膨胀,但个性化主持人却仍处于缺失状态,广播电视界对个性化主持人仍求贤若渴。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观念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张扬人的个性”“活出自我”已经成为一种呼声,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模子化主持人”的排斥和对个性化主持人的急需。

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出发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没有高尚人格作后盾的所谓“个性化”,很可能就是道德滑坡、趣味低下、平庸媚俗的垃圾。那些哗众取宠的插科打诨,绝不是“个性化”。个性化表达并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刻意的与众不同,而是节目宗旨和主持人气质的集合体。

三、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如何走出语言风格方面的误区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播音、主持的新秀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和一切新事物一样,都有其两重性,一方面是他们朝气蓬勃,乐于接触新事物,具有无限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他们初出茅庐,缺少系统的专业训练,实践功力亦显不足。这种情况存在于广播播音的实践中,就出现一些不应有的误区。

(一)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语言风格方面存在的误区

1.把戏曲独白当成普通话说

个别主持人在节目中播报天气、念短消息的时候,模仿京剧快板独白式的语调,特别是将每句话的最后一字发音拖得又长又轻,给人一种轻飘随便的感觉。觉得这也是语言风格的体现,其实不然。

2.把怪僻的发音习惯当成个性发挥

我们汉语的发音讲究的是“平、仄”,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还讲究“情理交融”。但现在有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喜欢用一种韵调通到底的播音主持方式,缺少应有韵味和情感,而这些主持人又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也是“个性”风格的体现。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3.不合时宜的大侃“方言、乡音”

在一些广播音乐节目中,一些主持人在提到某首歌曲或某个歌手的时候喜欢用一些方言。还有一些主持人会在念到某个地区的听众发来的短信的时候会用这个地区的方言去念。

4.把模仿港、台腔当成“时髦”

因为港台音乐、港台电视节目的流行,一股港台风吹遍大陆,甚至连北京地区一些播音员也舍本求末,说起港、台话,尤其在非常正统的广播音乐节目中出现这种情况,实在叫讲惯、听惯普通话的人难为情、不习惯,而个别播音、主持人却乐在其中。

5.在节目主持中随意“土洋结合”

有些主持人不是为了内容的需要,而适当的插入外语,而是纯粹用外语当“噱头”,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

6.认为读错字、白字无伤大雅

当前的广播电视播音中读错字、白字的现象已不属个别,特别是在广告节目中错别字高频率的出现,大有以讹传讹之势。而在同一个频道,同一个节目中,甚至一个错别字反复出现。

以上列举的六个“误区”,是我对广播音乐所做的观察,如何走出误区,我也进行了分析,但这终究是以己之见、一家之言。

(二)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如何走出语言风格方面的误区

1.在节目中坚持用正常的播音方式说话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京剧独白中不用快板形式说,而是用正常的播音方式说,那你欣赏的情趣非被破坏不可,就达不到艺术享受的目的。以此及彼,在广播中用了京剧中的“西皮快板”式的说白,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觉得,在主持节目中借鉴一些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也不是完全不可,但一定注意所借鉴的方式与所主持节目是否能够达到彼此的协调。

2.怪僻的发音习惯并不等同于个性化语言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怪僻不等于个性。个性与共性相联,而怪僻与共性无关。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风格的共性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以及基本的发音规律和技巧,而个性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灵活机智的发挥。如播音、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主持人在风格上是清脆、甜润,还是庄重、淳朴;是热情奔放,还是沉稳含蓄。这就是播音、主持人的个性,也就是说凭其个性,你才能区别水均益与方宏进之不同;敬一丹与刘纯燕之区别。而怪僻永远是播音、主持艺术中的病态,与个性风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3.“方言、乡音”要注意因地制宜

在欢快、娱悦的广播音乐节目中巧妙运用“方言、乡音”,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种“方言、乡音”只能作文艺节目中的语言铺垫和补充,而在正常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中把“方言、乡音”作为普通话来讲是很不严肃的。所以,还是那句话,运用方言主持节目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

4.不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提倡使用普通话

随着改革开放而解冻的文艺禁锢,使大量的港、台文艺作品融入内地,港、台文艺界、影视界带有喃喃的闽南腔或潮洲调,给人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再加上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就使个别播音员、主持人爱屋及乌,将港、台腔代替普通话来讲。其实,港、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也未必认为自己的口语是正宗的国语,他们何尝不想把普通话讲得标准些,只是因为传统的方言习惯局限,形成现在的语言现象,他们使用的不规范“普通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此说来,我们丢弃自己的正宗,而去学别人的弊病,不是邯郸学步了吗?

5.不要生搬硬套的“土洋结合”

为了内容的需要,在汉语节目中插入些外语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有些节目的情节非常适用汉语播出,而我们的播音、主持人却生硬地插入外语,让不懂外语的受众戏喊“鬼子来了”!其效果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6.提高纠错意识,不要误人子弟

纠正错别字、消灭错别字似乎是文化界一个共同的、永恒的“工程”,而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中尤为突出。假设:一个教授在课堂上讲三个错字,影响面只有几十人,而一位播音员、主持人在一次节目中讲错一个字,其影响面何止千千万万人。由此说来,我们在工作中如任其错别字、白字在我们的电波和荧屏上存在下去,不也是误人子弟嘛。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师,语言艺术,简洁,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 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 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本身魅力是无穷的, 形式也是多样话的, 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而广大的中小学生, 由于生理年龄的特点, 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 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 丛中得到温馨, 留下回味;更乐意见到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 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 而音乐教师语言的美则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美。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一直追求着能用美妙、贴切的课堂语言, 带领学生步入音乐的神圣殿堂, 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课堂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否把握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简练、准确, 不仅能直接反映其个人的教学能力, 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 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 应力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贴切, 从而把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当中。例如, 在学习《欢乐颂》这一首歌曲时, 教师应先用简练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准确的介绍:《欢乐颂》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乐大合唱乐章, 乐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 表达了作曲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和渴望理想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直接借用歌词来阐述作品的精神主旨: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怀着同样的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同样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 教师可以这样来描述:茉莉花, 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 没有牡丹花的高贵, 没有杜鹃的艳姿, 但它含苞欲放, 清香宜人。该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汉族民歌, 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 她清丽、柔婉, 曲调优美流畅, 体现江南人文风情的温柔细腻的特色, 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学生从老师的介绍或诵读中, 就能比较容易地了解作品的一些相关内容和内在的蕴意, 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使师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一致的情境, 学生也可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时, 就会自然地把握歌曲的表现意图。

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 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 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设的情境之中, 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中, 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 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 在欣赏作品《长江之歌》时, 教师可以在乐曲进行前奏时进行一段朗诵“美妙的诗, 感人的歌, 像是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 岁月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它永恒的热恋”。此举会紧紧扣住听者 (学生) 的心弦, 把他们的思绪带到蓝天、白云、雪山、江河。这种能够释解作品的课堂语言的穿插, 不仅始终把握教学内容, 而且会更大程度的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妙的心情, 欣赏完这首动听的乐曲。同样, 在欣赏民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 教师也可先有感情地朗诵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并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描写的内容: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 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 水面碧波荡漾, 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 恬静、醉人, 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 飘渺、悠长, 使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在这种由教师语言组织的优美意境下, 学生理解作品也就简单的多了。

三、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 但更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一堂课的成功和失败, 与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中的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以很多的启示和遐想, 这一切都是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如果能恰当、适度的运用, 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的精彩!例如: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时, 乐曲有明快、抒情的一面, 也有激烈、壮大的一面。教师此时如果运用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但如果使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 再偶尔配以适度的手势语言 (配合旋律进行指挥动作) , 则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也会成为学生在欣赏中出现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讲解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时,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民乐作品的音乐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如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旋律第一段深沉苍劲、柔中带刚;时起时伏的音浪, 抒发了压在作者心底的无限感慨之情。而第三段铿锵有力的旋律和坚定地节奏, 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气质。在欣赏这部作品时, 教师任何的表情和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提示和启发, 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些掌握舞蹈技巧的老师, 在教授学生学习带有舞韵风格的音乐作品时, 适时地展示一些舞蹈动作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美的遐想, 也会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若能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作品, 相信课堂的气氛与效果会更加的精彩!

上一篇:广西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范文下一篇:d开头的形容词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