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学语言&本科(精选6篇)
韩国有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用的科系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大部分中国学生留学选择韩国留学的原因,留学费用不高成为大多工薪家庭考虑的首选。韩日联合交流会介绍申请韩国大学的几个阶段:
语言生:语言班分初、中、高3级,根据学生韩语水平编不同的班级进行韩语学习。
本科生:通过韩国语4级以上的学生,即可以进入大学本科学习。
续本科生:正在攻读大专、本科的学生或大专毕业的学生,如专业是非韩国语专业,可在韩国大学语言研修班进行一年的韩语学习后进入本科进行原专业续读,但按照韩国所有大学的规定必须降一年级续读。
研究生:大学毕业,有一定的韩国语基础,经所学专业指导教授面试合格进入大学院学习。如不懂韩语,可选择先语言学习。攻读文科,导师一般无学术项目,学费等费用必须自理。攻读理科,学生一般在指导教授研究学习,帮教授做实验、做项目,教授会负责学生的学费、住宿费、还会给一定的生活费,学生可以 无任何经济负担地安心学习。
专业转换:在国内正规大学的几乎所有课程学分都得到韩国大学的认可,一般情况是如果这个学生选择专业的跨度不是很大的话都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转 换。(例如在读完大二大三课程的学生可以到韩国选择相应的专业继续读大三大
四)。如专业跨度很大,则需要从大二开始,因为一般韩国的大学教育在大一学的是公共课程,到大二才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始建于1886年, 是韩国最早也是最好的女子高等院校, 同时, 它又是享誉世界的女子高等院校。梨花女子大学是韩国女性教育的典范, 它以“真、善、美”为校训, 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韩国甚至世界发展的优秀女性人才。
梨花女子大学的本科阶段设有11个下属学院。梨花女子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同时又是一所专门针对女性的高等院校, 在设置教学与蓝图的时候, 充分考虑到了女性的长处, 将女性的细腻与和谐发挥到了极致。本文针对梨花女子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研究探讨, 希望能够对我国女子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给出一些启示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具体专业设置
梨花女子大学设有12个学院 (1) 。分别为人文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工科学院、音乐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法科学院、药学学院、经营学院、师范学院。每个学院的具体专业设置如下:人文科学学院下设国语国文专业 (即韩国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英语英文专业、法语法文专业、德语德文专业等外语专业及史学和哲学专业等8个专业。社会科学学院下设政治外交、经济、文献信息、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者学、舆论信息、广告宣传、广播影像等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5个专业。健康科学学院下设护理科学、体育学、食品营养学、保健管理学等4个专业。工科学院下设电脑工学、电子工学、建筑专业、建筑工学、环境工学、食品工学等包含电脑电子、建筑和环境食品工学三个学科部门的6个专业。音乐学院下设键盘乐器、管弦乐、声乐、作曲、韩国音乐和舞蹈等涉及音乐舞蹈方面的6个专业。造型艺术学院下设包括东洋画、西洋画、雕塑、纤维艺术、陶瓷艺术专业的造型艺术学部, 以及包含空间设计、视觉设计、产业设计、时尚设计、影像设计专业的设计学部和服装专业。法科学院下设一个法学专业。药学学院下设药学专业。经营学院下设经营信息系统、市场、生产/运营管理、人事/组织/战略、财务、会计和国际事务学等7个学院。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学、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教育工学、特殊教育学、英语教育学、社会生活学、韩国语教育学、科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语言病理学等11个细分专业。
三、专业优势分析
1. 全面涵盖了适合女性的各类专业
在韩国众多的女子高等院校中, 梨花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最为全面。它几乎涵盖了所有适合于女性所学的各类专业, 包括语言、教育、艺术、设计、经营、护理、营养保健、法学、自然科学、工学等。以师范学院为例, 梨花女子大学的师范学院是韩国非常著名的“教师培养基地”, 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工学、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国语教育、英语教育、科学教育、数学教育、社会生活、特殊教育、语言病理学等11个学科, 涉及教育领域各个层面的各类专业。一方面, 这充分显示出梨花女子大学作为韩国一流大学的实力, 另一方面, 也体现了梨花女子大学作为世界著名的综合性女子高等院校, 致力于培养能够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领导人才的目标和为此所作的努力。梨花女子大学的专业设置充分体现了女性在语言、教育、艺术、保健等领域的优势, 涵盖了适于女性的各类专业, 为社会各界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女性人才。
2. 学位制度设置灵活多样
在我国, 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前就已把专业选好, 并且在原则上是不允许换专业的。也就是说, 即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 或者并不适合所学专业, 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学习。又或者有的学生虽然热爱所学专业, 但同时又对其他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则上也不能进行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学习, 或者是拿到希望拿到的其他专业的学位。而在梨花女子大学 (2) , 学生们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有多种多样的专业选择机会, 包括副修、双学位制度等。在我国也有一些高校设置了双学位及辅修制度, 然而却并不普及, 并且即使在设置辅修、双学位的高校中, 相关制度的管理上也不尽完善。而在以梨花女子大学为代表的韩国大学中, 专业选择的制度却成熟很多。例如修双学位需要取得与本专业一样多的学分, 因此对于学习的强度要求要高一些, 学生必须在本科期间非常努力学习才可以完成。这使有的学生中途放弃双学位的学习。如果学生中途放弃双学位学习, 那么他已经修完了的学分则可以转化为副修专业的学分。副修制度和双学位制度在韩国非常普遍, 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学生, 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双学位课程。这种灵活多样的制度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更宽的就业面, 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对于不同学问的兴趣, 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十分有利。
3. 注重专业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女子院校, 梨花女子大学非常注重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它通过双学位、共同授予学位、交换学生、访问学生、暑期及寒假海外学习、语言研修、短期海外体验等各种灵活多样的项目, 与世界上39个国家的312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尤其是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在相应语种国家语言研修的经历, 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并增强了她们对于相应语种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 她们在国内学习的外语通过在国外的生活学习, 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 语言的实际应用更提高了她们对于外语的兴趣, 使她们更加努力、充满自信地去学习。韩国大学外语专业的学生, 只有想做学者、研究语言的人, 才会只专注于外语的学习, 否则, 几乎都会选择双学位的学习。同时, 不论何种专业的学生都会努力去学习掌握一门外语, 以提高竞争力。
而在我国高校, 学生虽然也有出国的机会, 但是机会却很少, 大多是通过大学下属的国际学院这种形式, 学生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的语言, 然后去国外学习专业课, 拿国外的证书。而对于真正通过高考考入大学的学生, 能够出国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有的学校某些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交换学生的方式去国外生活学习一段时间, 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院校、大部分专业而言, 在本科阶段是没有出国进修的机会的。当然, 出国高昂的费用是一个问题, 但是高校如果能够多开展一些灵活多样的项目, 比如说交换学生、短期访问、游学等, 既把我们的学生送出去, 又让国外的学生来本校学习, 则可以大大减少出国的花费。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 来本校学习的外国学生还可以带动校园的国际化氛围。在国际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国际事务合作的人将是今后急需的人才。注重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其实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学生既可以熟练运用外语, 又能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活跃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值得我国高等院校借鉴。
4. 注重女性领导力的培养
比起其他的女子大学及很多综合大学, 梨花女子大学教育目标的一大特色就是非常注重女性领导力的培养。不论何种专业, 梨花女子大学致力于培养的不仅仅是具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女性人才, 更是能够引领韩国和世界的发展, 具有魄力、领导力及创新力的女性领袖人才。梨花女大为韩国培养了众多女性官员、女性企业管理人才等涉及政界、商界、法学界、医学界等众多领域的女性高级人才。因此, 虽然女子大学在韩国的排名并不是很靠前, 排在它前面的韩国院校有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KAIST、西江大学等高校, 但是从梨花女子大学毕业的女生在韩国所受到的评价却毫不逊色于以上几所院校, 甚至可以更为自豪与骄傲地说:“我是梨花女子大学的毕业生。”梨花女子大学每个专业的教育目标中几乎都会包含培养女性领军人物之意, 正是这种高标准, 塑造了梨花女子大学在韩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四、结语
梨花女子大学是世界女子大学成功的典范, 它的校训“真、善、美”充分体现了女子所特有的细腻、美好与温柔, 它通过严谨的治学、严格的标准、灵活的制度、活跃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就了享誉世界的梨花女大。它的很多经验值得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我国女子高校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金钟美.向世界最好水平的女子大学迈进——韩国梨花女子大学[J].当代韩国, 1995.
[2]朴在锡.韩国大学论丛[M].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 2005.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大纲
苏州大学文学院 2009年12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教育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从“五四”时期到九十年代末的中国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及作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当充分体现文学课的性质,正确处理中国历史、文学现象和文艺理论三者的关系,充分体现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大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解答疑难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取精用弘的原则,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线索、文学思潮和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努力提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分析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五四文学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了解五四文学经历的三个阶段;
2、掌握五四文学革命的特征。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1、了解《狂人日记》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领会《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
3、掌握阿Q的人物形象特点;
4、识记《阿Q正传》的艺术风格;
5、了解《呐喊》和《彷徨》中的几种题材类型;
6、掌握《呐喊》和《彷徨》中的人物形象;
7、了解《故事新编》的文学史地位;
8、识记《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第三节 三种类型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与浪漫抒情小说
1、掌握叶绍均小说的艺术特色;
2、识记许地山初期小说浪漫主义的主要因素及其代表作品;
3、了解许地山创作现实主义转向的标志性作品;
4、领会冰心小说的个人风格;
5、识记郁达夫抒情小说的鲜明特征。
第四节 20年代新诗
1、了解初期白话诗创作的主要诗人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3、领会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
4、了解《女神》的文学史地位及其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5、领会《女神》的主题内涵;
6、理解《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7、掌握《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8、了解李金发的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领会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色;
10、了解20年代戏剧创作概况;
11、识记田汉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12、识记周作人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13、识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14、了解《野草》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15、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
第一节 30年代文学思潮
1、了解30年代文学思潮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30年代的小说
1、了解30年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掌握丁玲小说的创作特点;
3、掌握张天翼小说的创作特点;
4、识记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5、领会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6、了解《子夜》的基本内容;
7、理解《子夜》中的人物形象;
8、掌握《子夜》的艺术特色;
9、掌握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10、分析《骆驼祥子》中人物形象;
11、领会《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12、识记巴金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13、了解《激流三部曲》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14、掌握《家》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15、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道路及其代表作品;
16、领会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30年代新诗
1、了解3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2、识记中国诗歌会成立时间、代表诗人及其主要作品;
3、识记现代派诗歌的创作风格、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4、掌握戴望舒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5、掌握卞之琳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第四节 30年代戏剧
1、识记30年代主要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识记曹禺第一阶段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3、了解《雷雨》、《日出》和《原野》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意义;
4、掌握《雷雨》、《日出》和《原野》的艺术性。
第五节 30年代散文
1、了解3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概况;
2、识记鲁迅杂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品;
3、领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4、了解3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5、理解30年代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
第一节 40年代文学思潮
1、了解40年代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40年代小说
1、掌握40年代小说的创作类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了解沙汀“三记”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点;
3、了解钱钟书的创作概况;
4、理解《围城》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意义;
5、掌握《围城》的艺术特色;
6、领会《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其艺术特色;
7、了解《寒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8、辨识《寒夜》与《家》在主题和艺术上的异同;
9、领会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
10、识记张爱玲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11、了解《金锁记》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2、了解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概况;
13、掌握张恨水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40年代新诗
1、掌握七月诗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识记艾青的代表作品;
3、理解艾青诗歌的题材特点;
4、理解艾青诗歌中独特的审美意象;
5、理解艾青诗歌散文化的特点;
6、掌握九叶诗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第四节 40年代戏剧
1、了解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概况;
2、识记郭沫若六部历史剧的名称;
3、掌握郭沫若历史剧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4、了解夏衍剧作概况;
5、了解夏衍剧作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五节 解放区文学思潮
1、了解解放区文学发展概况和文学思潮。
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1、了解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概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内容;
3、理解赵树理小说创作基本风格和艺术特色;
4、了解孙犁小说创作的基本概况;
5、掌握孙犁小说创作风格;
6、掌握《荷花淀》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7、掌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8、掌握《暴风骤雨》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9、辨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的异同。
第四章 50-70年代文学
第一节 1949-1976年文学思潮
1、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小说
1、了解《创业史》的基本内容;
2、掌握《创业史》的主要艺术特色;
3、理解《创业史》的历史局限性;
4、了解《红旗谱》的基本内容;
5、掌握《红旗谱》的主要艺术特色;
6、理解《红旗谱》的不足之处;
7、了解《青春之歌》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8、掌握《青春之歌》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五六十年代新诗
1、了解郭小川诗歌创作概况;
2、识记郭小川诗歌代表作品;
3、掌握郭小川诗歌创作风格;
4、了解贺敬之诗歌创作概况;
5、识记贺敬之诗歌代表作品;
6、掌握贺敬之诗歌创作风格;
7、了解闻捷诗歌创作概况;
8、识记闻捷诗歌代表作品;
9、掌握闻捷诗歌创作风格;
第四节 五六十年代戏剧
1、了解《茶馆》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掌握《茶馆》的艺术特色;
3、了解《关汉卿》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4、掌握《关汉卿》艺术特色;
5、理解《关汉卿》的人物形象特点;
第五节 五六十年代的散文
1、掌握杨朔散文代表作品;
2、理解杨朔散文创作风格;
3、掌握刘白羽散文代表作品;
4、理解刘白羽散文创作风格;
5、掌握秦牧散文代表作品;
6、理解秦牧散文创作风格;
7、辨析杨朔、刘白羽和秦牧散文创作的异同。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
第一节 1976-1989年文学思潮
1、了解1976-1989年文学思潮和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80年代小说
1、理解“伤痕文学”的内涵;
2、识记“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3、掌握“伤痕文学”的创作风格;
4、理解“反思文学”的内涵;
5、识记“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6、掌握“反思文学”的创作风格;
7、理解“改革文学”的内涵;
8、识记“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9、掌握“改革文学”的创作风格;
10、理解“寻根文学”的内涵;
11、识记“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12、掌握“寻根文学”的创作风格;
13、理解“现代派小说”的内涵;
14、识记“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5、掌握“现代派小说”的创作风格;
16、理解“先锋小说”的内涵;
17、识记“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8、掌握“先锋小说”的创作风格;
19、理解“新写实小说”的内涵;
20、识记“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21、掌握“新写实小说”的创作风格;
22、掌握王蒙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3、掌握高晓声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4、掌握张贤亮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5、掌握贾平凹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26、掌握马原小说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第三节 80年代新诗
1、了解8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2、了解“归来”诗人群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3、掌握朦胧诗代表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4、掌握“后朦胧诗”代表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5、识记北岛代表诗作和艺术特色;
6、识记顾城代表诗作和艺术特色;
7、识记舒婷代表诗作和艺术特色;
8、辨析顾城和舒婷诗歌创作特色的异同。
第四节 80年代戏剧
1、了解80年代戏剧创作概况;
2、掌握沙叶新的代表剧作及其风格特点;
3、掌握高行健的代表剧作及其风格特点。
第五节 80年代散文
1、了解80年代散文创作概况
2、掌握80年代散文创作代表作家及作品。
第六章 90年代文学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思潮
1、了解90年代文学思潮及创作概况;
第二节 90年代小说
1、认识“王朔现象”;
2、识记王朔的代表作品;
3、掌握王朔小说风格特色;
4、掌握90年代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5、掌握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及特点;
6、识记女性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7、掌握女性小说的风格特点;
8、理解女性小说作家的几种不同创作倾向;
9、识记新生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10、掌握新生代小说的风格特点;
11、认识“新生代作家”不同创作倾向;
12、识记王小波的代表作品及其创作特点;
13、了解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及基本特点;
14、了解张承志创作概况;
15、掌握《心灵史》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6、了解陈忠实创作概况;
17、掌握《白鹿原》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8、了解张炜创作概况;
19、掌握〈九月寓言〉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0、识记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21、理解新潮的主题特点;
22、理解新潮小说的结构特点;
23、掌握新潮小说的总体风格特色;
24、理解90年代长篇小说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90年代新诗散文
1、了解90年代新诗创作概况;
2、掌握90年代新诗创作的代表诗人、诗作;
3、了解90年代散文创作情况;
现在,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只有认真、合理地规划未来,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至于大学四年茫然虚度,才能认真学到真本领,从而在四年以后的求职道路上畅通无阻,而不至于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上无立锥之地。从现在开始要为自己的每一步好好打算,充实丰富自己,让自己活出彩。
一、自我认识
现在的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没有了大一的青涩懵懂,没有高考紧张的压迫感,有了更多自己对事情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更加成熟冷静地分析身边的人和事。我的性格很特别,既有外向爽朗的一面,乐于与朋友同学交谈,从中学习到很多自己的世界里没有的东西;也有安静内敛的一面,很忧时伤神,显得少言寡语,因此刚接触我的人会认为我是一个很安静的女孩。性格的双面性,总是能让我体验到不同人的情感世界。
我喜欢优美的文字但并不擅长,偶尔有所感,笔头为之颤动。当有一天我成为了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就明白这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文笔与口才的机会。我曾经学过画画,儿时对美的期望让我坚信:如果有一天会因为坚持自己的兴趣而成为一名画家或者设计师是必然的。我做事积极且固执,只要是认定的事必然会尽善尽美地做好,但是粗心大意一直是个问题,因而经常耗费时间反复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喜欢看电视、电影,喜欢逛街,有事没事写点东西。我的这些兴趣爱好加上学习,就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就能力方面,高中三年我在班上担任历史课代表一职,帮助同学学习文综,协助班主任处理日常教学任务。进入到大学校园,我在班上担任宣传委员一职,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空职,做些宣传海报,但我尽量地为同学服务,人缘还不错。另外,我还在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协会工作,在编辑部负责办报纸,同时协助招生就业处处理日常工作,与领导、老师和同学交流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方面,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文字处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尽管这样,我觉得在很多地方我还有待提高,在心理素质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有待提高。
二、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高等院校开设的着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需要的优秀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或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不断扩招,如今大学生多如烂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日凸现,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泛而不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困难问题。
三:职业选择分析
(一)我的职业选项
我一直以来希望以后自己的职业能与现在的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口,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我的职业理想到一家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其次,我很想去一家知名的报社搞编辑,创办一份学术杂志;另外,我也有意向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务员。
(二)选择理由
(1)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工作人员
优势(s):自己从小对语言和文学具有深厚的兴趣,而且文笔不错,写作能力较强;我们这个专业选择这方面的职业的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使我文学涵养以及审美意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的性格随和,能够调节整个办公室的气氛,语言沟通能力较好;身为班委以及在校招办处的工作,使我的办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身在赣师,和来自全国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生活、学习,可以提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等等。
劣势(w):企事业单位工作对一个人的内外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泛滥的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需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各种办公软件能够熟练运用,而我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水平欠佳。汉语言文学课程很多,使我们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
机遇(o):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展,现代经济建设的进行,以及各种各样的外贸外资的涌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特别是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势头将会有增无减,同时也给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风险(t):作为一名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紧密联系。只有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繁荣发展,才能有个人的发展。(2)报社编辑
优势(s):报社编辑工作能够充分地运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编辑中的文字编辑应该在保证稿件用词正确、语法通顺、并且没有事实性错误方面有专长,这份工作很能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工作能力,而我在学校职航报的编辑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渐渐对文字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办报流程;报社的工作相对稳定,很少有奔波,而且收入稳定;编辑工作能让我边工作边学习,有利于我的终身学习
劣势(w):一般的报社缺乏必要资金,特别是在尚未完成资本积累任务的、经济实力薄弱的报社;报社的软环境欠佳,报社的“评论家”颇多,很多人善于“评论”别人的是非;工作收入虽然稳定却普遍较低。
机遇(o):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报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难得的机遇,从而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岗位。
风险(t):报社里的很多文章会触及当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搞编辑时在这方面要特别谨慎。(3)公务员
优势(s):公务员的工作与在各类企业中的工作相比,工作量相对较少,且在福利方面,有较好的保障。而且目前国家对公务员的重视力度在逐年增加,薪资也有所增长,因而,公务员的工资也较高。此外,公务员的工作有很好的信息优势,接近于决策的制定与传达方。还有就是在人脉关系上的优势,公务员工作能极大的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另外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当公务员,家里很多的亲戚朋友都是党政机关中的公务员,自己对于公务员的工作也较了解。还有就是公务员的工作相对稳定,很少会有奔波,而且收入稳定,能很好地解决生活问题。
劣势(w):虽然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会选择考公务员,但公务员的专业很杂,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专业的过于杂乱使工作的软环境不太好。还有就是公务员工作应酬一般很多,这对于一个女生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工作。
机遇(o):目前国家向社会公开招收公务员,就是给普通人提供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作为大学毕业生,在理论道德修养上,以及知识水平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我这个专业跟公务员的工作也很对口。
风险(t):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公务员热”,许多人都去报考公务员,尤其是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将报考公务员作为毕业后就业的出路,因而,这一岗位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也比较大。竞争越激烈、考试难度越大,选择走公务员这条职业道路的风险也就越大。
四、第一职业目标选项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
当我把自己的第一职业目标选项定位于企事业单位时,我对这一行业就越发关注了,工作内容包括公文管理,公司文稿起草,档案管理,日常考勤,来访接待,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等等。这类工作对职员的能力素养要求很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其最重要的岗业要求之一,还对打字速度、各种公文写作、各种公司日程安排、日常事务处理技巧等各方面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觉得我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最终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首先我觉得我谨慎而不失随和的性格适合这类工作,其次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文字工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一般的文稿起草之类的能够很好地完成等等胜任条件。
五、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
我的三个职业选项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要求都很高,对我的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现在我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较差,我的现状与我的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还很大。首先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相关运用和英语知识水平不够好,而且考虑问题比较犹豫,缺少决心。另外汉语言文学课程很多,使我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等等。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我只有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六、实际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由于我并没有打算要考研,所以大学四年将是我最后的学生生涯,没有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也就客观上要求我要好好利用大学本科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也为了缩小与职业选项的差距,最终得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未来的三年我是这样规划的:
大二上学期
学习方面,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多看书,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抓住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虚心地向老师请教
考证方面,好好练习计算机,争取计算机二级顺利过关;好好练习普通话,报考普通话等级考试,以拿到普通话等级证书;考英语四级证书,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会考虑考驾照。
生活方面,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周进行体育锻炼,包括跑步、打球等;合理安排饮食,使身体素质达标。
实践方面,充分利用在协会编辑部工作以及在班上担任职务的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的能力水平。多写文章,并向各杂志社投稿。另外,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大二下学期
学习方面,这时我们基本上结束了专业课的学习,是我们在学习上全面发展的好时机,综合所有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学好专业选修课和校公选课,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好好学习英语,注重练习英语口语。
考证方面,考英语六级证书。
实践方面,在以上实践内容基础上,我打算在这时找一份与专业相应的校外兼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大
三、大四学年。
由于距离较远,变数太大,只能将时间的跨度弄大一些,也不会那么详尽了。
1.积极融入社会,参加实习工作,在实习的实践中成长。
2.在各方面好好努力,尽早入党。
3.更加关注社会时事,关注国家总体的发展,因为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4.在专业知识方面继续发展,多看书。
5.好好准备毕业论文。
编辑部;潘瑜
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凡选用中学语文教学论方向题目者,请将教师资格证复印件与论文同时寄交。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6、论全句的修饰语
7、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8、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9、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10、词的兼类和活用
11、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2、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13、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14、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15、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16、构词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比较
17、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8、句子是怎样长起来的
19、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
20、成分的省略和结构的残缺
21、结构紧缩和结构杂合
22、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
23、复句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24、汉字改革的历史和未来
25、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6、谈谈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27、各种语句所表达的思维方式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语句进行研究)
28、各种修辞方式中的逻辑问题(可选一种或几种修辞方式研究)
29、语篇衔接手段分析(可综合论述,也可选一种文体联系具体实例论述)30、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31、转换生成语法在汉语中的运用
32、语言中的普遍结构规律探索
33、修辞格关系的区别特征和系统性研究
34、汉语和英语标点符号的对比研究
35、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
36、试论汉语动词的小类
37、“五四”以来的汉语中的外来成分
38、从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规律谈推广普通话
39、语言融合的内部规律 40、语义学中的哲学问题
41、心理语言学与儿童语言教学
42、汉外语言(就某一具体课题)的对比研究
43、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特性
44、口语和书面语的一致性和分离性
45、非动作句的主语、宾语(英汉语对比)的特殊性
46、对外(外国人、少数民族人)汉语教学问题
47、幼儿语言习得的规律
48、汉语语法规律(与英语对比)的灵活原则和经济原则
49、语言文字政策(外语教育、语文规划等)问题
50、语音特征、语义特征、语形(文字)特征及其区别性特征
51、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规范)
52、字根(末级部件)、词、词素(构成语素)研究
53、语言运用中的常规突破及其语境制约
54、语音和语义的静态概括性和动态具体性问题
55、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的宽严和汉语拼音方案问题
56、汉语方言的描写和特殊现象
57、句子分析的方法及系统性
58、语言文字生活中的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问题
59、汉字部件的笔画的定量定形问题 60、现代汉语与书法艺术 61、广告语言艺术 62、日常交际语言艺术
63、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问题 64、复句关系的逻辑系统性
65、辞书编排、检索和选题设计问题 66、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67、语素字和音素字的优点和缺点
68、现代汉语词的双音化和书面上的保守性及其对策
69、句子成分常规位置的变化及其条件 70、同音词和同音语素及同音词的分化 71、现代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规则 72、语言文字中的计量统计问题 73、新词语的产生和使用 74、利用汉语拼音使儿童提前进入阅读写作的研究 75、中学语法教学的方法
76、现代生活中的双语言双方言问题
77、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自动融合替换研究
7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79、汉字改革问题
80、英语和汉语(专有名称中)音节近似翻译和用字规范问题
81、汉语拼音符号中名称读音的调查分析 82、语素的再分类 83、比喻的典型性问题
84、日常生活中问话与答话的规律 85、广告语言中不合语法的现象
86、××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87、××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88、××话的特殊词汇(如“双峰话的特殊词汇”)89、××话的量词研究(如“韶山话的量词研究”)90、××话的代词研究(如“益阳话的代词研究”)91、××话的疑问句研究(如“长沙话的疑问句研究”)92、××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如“如阳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93、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94、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95、两个点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如“叹号与问号连用的条件和作用”)
96、从××话看湖湘文化(如“从娄底话看湖湘文化”)
97、倒过来说的效果(如“一个草包”与“草包一个”,效果有何不同)
二、古代汉语
1、××方言中的古音遗留
2、××方言中的古语词
3、××方言词汇本字考
4、××方言与××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5、××方言与普通话×类语音比较研究
6、××方言中古×种语音的发展演变
7、××方言虚词的来源
8、××方言词汇研究
9、××方言×种句型的历史来源
10、中古××音在××方言中的演变
11、《说文解字》方言研究
12、《广韵》所引方言词汇
13、汉代的六书理论
14、《说文解字》的构形理论
15、《说文解字》与书同文
16、历代文字工具书研究
17、论转注与假借
18、部首论
19、《玉篇》部首研究 20、俗汉字研究
21、《说文》古文与汉字简化
22、形声字的多形多声与省声
23、六书与正字法
24、汉字的构造与识字教学
25、学习《说文解字》的心得
26、××书词汇结构研究
27、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演变的内因
28、上古汉语双音词研究
29、连绵词研究
30、古汉语实词虚化现象
31、古代传注著作中的词语训释
32、中古汉语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
33、敦煌变文俗语词研究
34、古汉语同源词研究
35、假借义与引申义
36、中学古文教材中词语训释商榷
37、成语探源
38、古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39、《儒林外史》方俗语汇释 40、《西游记》语辞考
41、《三国演义》语辞考
42、二程语录俗语辞考释
43、××书的副词研究
44、××书的介词研究
45、××书的连词研究
46、××书的助词研究
47、《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法研究
48、词类话用研究
49、××书的××句式研究 50、杨树达《词诠》研究
51、古汉语语法与古文献释读
52、古诗词语句的特殊语序
53、倒装与省略研究
54、论古代汉语的系动词
55、论古代汉语的数量词
56、语气词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57、《尚书》中的代词研究
58、《尚书》的“厥”、“其”研究
59、《尚书》的叹词综议 60、论《尚书》的省略 61、《水浒传》“得”字研究 62、《水浒传》被动句研究 63、《百喻经》中的被动句 64、古汉语中的几种述宾关系 65、《诗经》特殊语序研究 66、《诗经》的音节句读与语法句读 67、论“所以”68、古今小说语法新探
69、诸家《广韵》反切系统与三十六字母之比较
70、读《古代汉语》(教材)献疑 71、中学文言文的注释问题 72、××书(如《尚书·周记》)的修辞艺术
三、文艺理论
1、关于“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
2、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的论述
3、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美学观
4、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
6、列宁的文艺思想研究
7、论“劳动创造了美”
8、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9、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10、论文学的社会效果
11、艺术典型研究
12、文学的意境与意象研究
13、文学风格、流派研究
14、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5、文学的语言特征研究
16、论文学的审美性
17、论文学的主体性
18、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道德关系研究
19、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 20、关于文艺的商品性和社会效益
21、市场经济与文艺的发展
22、科技与文艺关系研究
23、关于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的研究
24、反映论与文艺
25、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突破(可选一个或几个侧面进行研究)
26、关于新时期文艺论争的若干思考
27、论艺术真实
28、《乐记》文艺思想初探
29、刘勰的文艺思想研究
30、钟嵘的诗歌美学观念研究
31、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
32、论金圣叹的文学思想
33、论叶燮《原诗》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贡献
34、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
35、柏拉图的文艺观与他的政治观的关系
36、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欧洲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
37、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
38、莱辛“诗”、“画”比较理论的意义
39、论黑格尔的自然美理论
40、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艺观与其哲学观的关系
4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研究
42、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
43、悲剧和喜剧的美学特征
44、论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特点(可分别选一种审美形态进行论述)
45、论山水园林的美
46、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47、审美心理研究
48、书法美学研究
49、音乐、舞蹈的审美特征研究 50、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探讨
51、湖南地方民歌研究
52、湖南民间小戏研究
53、试论新民间故事
54、文学的消费和文学的传播研究
四、中国当代文学
1、试论新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2、从当前小说创作看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合流趋势
3、论通俗文学的崛起及其发展势态
4、论寻根文学的审美特征
5、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性
6、论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特色
7、市场经济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
8、关于世纪之交文学的思考
9、试论政治对“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10、论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
11、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之比较
12、论闻捷《天山牧歌》的抒情特色
13、论建国头27年大陆诗歌创作的局限
14、艾青诗歌论
15、论“归来诗歌”的创作特征
16、“朦胧诗”兴衰探源
17、论朦胧诗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18、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9、论顾城诗歌的创作特色
20、舒婷、李清照诗歌创作比较论
21、舒婷、北岛诗歌创作比较论
22、论“新生代”诗歌的平民化倾向
23、试论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嬗变
24、重评新中国头“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25、论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演变
26、论当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贡献及其局限
27、论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28、《创业史》、《山乡巨变》比较谈
29、再论《芙蓉镇》 30、论路遥的小说创作(《平凡的世界》、《人生》等均可)
31、论刘心武的小说创作
32、关于《绿化树》的思考
33、论张洁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34、论《曾国藩》
35、论寻根小说的美学追求
36、论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
37、论池莉的“烦恼三部曲”
38、论《古船》
39、论《白鹿原》的言论意蕴 40、白嘉轩论
41、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42、王蒙意识流小说得失谈
43、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
44、论余华的小说艺术
45、论“晚生代”作家的创作追求
46、汪曾祺、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谈
47、论张承志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
48、论新时期湖南文学
49、论九十年代女性小说
50、王安忆(铁凝、陈染、林白、残雪等)小说创作论
51、贾平凹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论
52、贾平凹中篇小说论
53、论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
54、莫言小说创作的价值及其缺陷
55、论《红高梁》
56、论杨朔散文的得与失
57、论秦牧散文
58、论刘白羽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59、论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创作之异同 60、论新中国散文创作的历史演变 61、贾平凹散文论
62、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63、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 64、也谈“小女人散文”
65、杨朔“散文模式”再评价
66、论新时期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67、论贾鲁生报告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68、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69、钱钢报告文学特色论
70、论近年报告文学的发展演变 71、从《陈毅市长》(或《陈毅出山》)看新时期戏剧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创造 72、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73、论话剧《狗儿爷涅槃》 74、影视艺术与商业化
75、对“王朔电影”的反思
76、论新时期电影创作中的爱情描写 77、论张艺谋电影创作特色 78、论金庸的武侠小说 79、琼瑶言情小说论
80、论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 81、三毛的散文世界 82、论余光中的诗文创作
83、海峡两岸言情小说之比较 84、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之比较 85、论台湾乡土小说
五、中国现代文学
1、重评“鸳鸯蝴蝶派”
2、重评“《现代评论》派”
3、周作人对“五四”文学革命的贡献
4、“五四”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的特征
5、论郭沫若《女神》的“崇高美”
6、论郭沫若后来对《女神》的修改
7、论汪静之的爱情诗
8、徐志摩诗歌中的“性灵”
9、论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10、闻一多与郭沫若诗歌的比较
11、闻一多的诗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2、对鲁迅小说批判国民性主题的再认识
13、鲁迅小说与中国知识分子
14、鲁迅《故事新编》“油滑”小议
15、鲁迅《野草》与西方象征主义
16、鲁迅前后期杂文创作之比较
17、论二十年代“乡土小说”及其发展
18、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叶绍钧与张天翼讽刺小说的比较 20、佛教与许地山
21、论废名的抒情小说
22、“自我抒情小说”的特色与发展
23、浅论“五四”时期的“言志派”散文
24、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25、丁西林的喜剧与西方喜剧
26、重评“自由人”、“第三种人”
27、丁玲的“女性”题材小说的特点及其变化
28、评“社会剖析小说”
29、艾芜与沙汀艺术风格的比较
30、老舍小说对市民世界的表现与批判
31、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
32、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33、沈从文的讽刺小说
34、新感觉派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35、论巴金封建家族系列小说
36、论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
37、论李吉力 人的《死水微澜》
38、评何其芳的《画梦录》
39、何其芳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 40、戴望舒与西方现代派诗歌
41、卞之琳诗歌的艺术特色
42、重评曹禺的《原野》
43、曹禺剧作的结构特色
44、曹禺剧作的语言艺术
45、论《雷雨》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46、艾青诗歌与西方象征派诗
47、艾青诗歌创作的发展
48、艾青“诗论”的贡献
49、“九叶诗人”对新的贡献 50、解放区文学之我见
51、赵树理和孙犁小说创作之比较
52、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53、张爱玲小说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学
54、张爱玲小说创作与现代主义
55、徐讠于《风萧萧》的艺术特色
56、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研究
57、茅盾小说的性心理描写
58、重评吴荪甫
59、茅盾小说的结构艺术
六、古代文学
1、论《左传》的叙事方法
2、论《左传》的民本思想
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4、论《左传》的人物描写
5、论《左传》的外交辞令
6、《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7、论《战国策》的寓言
8、《左传》与《战国策》语言艺术之比较
9、《论语》的语言特色
10、《论语》中的人物形象
11、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2、《孟子》的民本思想
13、论《庄子》的人格理想
14、《庄子》的语言艺术
15、论《庄子》的寓言艺术
16、论《庄子》的社会理想
17、孟子、荀子人性论之异同
18、荀、韩社会历史观比较
19、论《荀子》的修辞艺术 20、荀子的政治思想
21、论先秦儒家的人格理想
22、《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评析
23、先秦诸子散文论说模式之演变
24、论《诗经》中“大小雅”的语言风格
25、论《诗经·国风》的抒情模式
26、论楚辞的意象构筑方式]
27、楚辞与《诗经》比兴之比较
28、《庄》《骚》比较
29、《庄》《骚》神话、历史传说运用之比较 30、《史记》中的“论赞”艺术
31、《史记》的叙事模式及其影响
32、《史记》、《汉书》思想倾向之比较
33、《史》、《汉》语言比较
34、论汉乐府民歌对建安诗歌的影响
35、论南北朝乐府之异同
36、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37、论曹植诗歌对前代诗歌艺术的借鉴
38、论曹植的辞赋创作
39、论王粲的诗、赋创作
40、论陶渊明诗文中的自我形象
41、陶诗的语言艺术
42、论南朝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43、论“永明体”
44、论庾信的骈文(或辞赋)创作
45、论初唐四杰的七言诗歌行(或五言律诗)创作
46、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47、盛唐山水诗同南朝山水诗之比较
48、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49、李白与庄子
50、论儒家思想对杜甫的影响
51、论杜甫的七言律诗(或五言古体诗)
52、唐代禅宗的修行方式与“禅诗”
53、高、岑边赛诗之比较
54、论柳宗元的讽刺散文
55、韩、柳散文语言比较
56、韩愈散文对先秦两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
57、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的影响
58、论白居易的“杂律”(或“闲适”诗)
59、论刘禹锡的咏史诗 60、论刘禹锡的民歌创作
61、李商隐、杜牧爱情诗之比较 62、李商隐、杜牧七绝之比较 63、论李益的边塞诗 64、论中唐的山水田园诗 65、“郊寒岛瘦”辩 66、论“元和体” 67、论“长吉体”
68、论唐传奇的叙事模式 69、论晚唐的小品文 70、司空图《诗品》评议
71、论唐人律诗、绝句对词体形式的影响 72、论花间词
7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74、论欧阳修散文的审美倾向 75、论东坡诗中的“理趣” 76、论半山体
77、论王安石的散文
78、论黄庭坚诗的语言特色 79、论秦观词的审美价值 80、论李清照词的主体特质
81、论陆游对李白诗风的继承和发展 82、论诚斋体 83、论辛词对苏词的继承和发展(或苏辛词比较)84、论宋代的爱情诗 85、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86、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87、元好问诗探析
88、马致远散曲的隐逸思想 89、小山散曲的“雅化”特征 90、元散曲的避世——玩世思想 91、关汉卿杂剧的女性形象 92、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 93、元杂剧的悲剧精神
94、元杂剧婚恋模式的文化意蕴 95、《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美学特征 96、《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 97、《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98、李逵性格特征的文化意蕴 99、《西游记》的讽刺艺术 100、《西游记》幽默诙谐的美学风格 101、《西游记》取经团体的对立互补 102、《金瓶梅》的语言艺术 103、《三言》的情爱观 104、《琵琶记》的“风化”观念 105、《三国》《水浒》的女性形象塑造 106、明代诗文复古流派论 107、张岱小品文的情趣美
108、汤显祖传奇创作的人性思考 109、《笠翁十种曲》的荒诞之趣
110、《聊斋志异》的“痴人”形象 111、《儒林外史》的文化反思 112、纳兰性德词
113、晚清小说的漫画化手法 114、曹雪芹的悲剧观 115、《红楼梦》真假互补的叙事特征 116、《红楼梦》的对比思维 117、《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118、“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悲剧冲突 119、《红楼梦》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①黛玉与妙玉②宝钗与黛玉③尤二姐与尤三姐
④袭人与晴雯⑤元、迎、探、惜⑥宝玉与黛玉 120、《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比较研究
121、孔尚任《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七、外国文学
1、论古希腊文学的人本意识
2、论荷马史诗中的古代英雄形象
3、论《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4、论美狄亚的“爱”和“恨”
5、《神曲》的划时代性
6、论堂吉诃德形象的二重性
7、论《十日谈》的反封建意义
8、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9、夏洛克形象分析
10、福斯塔夫形象的美学价值
11、论奥瑟罗悲剧的成因和实质
12、李尔王形象初探
13、论麦克白的悲剧性
14、论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廷宕
15、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化”
16、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思——论莎士比亚的悲剧
17、欧洲两种文化传统的交流与合融——莎士比亚创作思想探究
18、爱情描写的不同内涵——《罗米欧与朱丽叶》与《熙德》比较
19、论答尔丢失形象及其塑造
20、从《伪君子》看古典主义创作得失
21、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论《阴谋与爱情》
22、时代的烦恼——论维特形象的典型意义
23、“浮士德精神”再议
24、论《浮士德》的辩证思想
25、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论卢梭的《忏悔录》
26、论拜论诗歌中的讽刺
27、论《唐璜》的讽刺艺术
28、论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29、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人道主义
30、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论《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31、《悲惨世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浅议
32、论《悲惨世界》的思想价值及局限
33、雨果对革命的矛盾态度——评《九三年》
34、金钱对人性的毁灭——论葛朗台形象
35、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世界的矛盾
36、拉斯蒂涅形象论析
37、论《高老头》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38、论《高老头》中的“父爱”
39、论于连 40、《红与黑》是一部爱情小说吗?
41、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艺术风格
42、论乔治·桑的田园小说
43、论简·爱
44、论希斯克厉夫的复仇
45、论《傲慢与偏见》的中庸思想
46、狄更斯创作中的“怪人”形象
47、《双城记》人道主义思想评析
48、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49、《羊脂球》艺术探幽
50、论左拉创作中的自然主义
51、论普希金抒情诗的魅力
52、论叶甫盖尼·奥涅全形象的典型意义
53、论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
54、从《饮差大臣》看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55、《死魂灵》主题与果戈理的创作思想
56、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大雷雨》中卡捷琳娜形象探究
57、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宗教倾向
58、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结构
59、安娜悲剧说明了什么
60、从安娜形象塑造看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
61、转型时期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论《安娜·卡列尼娜》 62、《复活》中的“复活”刍议 63、聂赫留朵夫形象与托尔斯泰的世界观
64、从《复活》看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65、论玛丝洛娃形象
66、论高尔基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67、巴威尔形象塑造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68、无产阶级新人的成长历程——论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69、论保尔的人生观
70、保尔·柯察金形象的认识意义 71、论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72、《一个人的遭遇》对苏联文学的开拓 73、论索科洛夫形象
74、从《一日长于百年》看艾特玛托夫的“全球思维”
75、论《断头台》的悲剧意识
76、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个人奋斗 77、“现代人的困惑”——论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 78、《变形记》艺术探幽 79、海明威创作的艺术风格
80、海明威创作的“硬汉子”形象 81、论《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82、海明威的个性与创作 83、论劳伦斯创作的性爱观
84、如何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 85、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86、《源氏物语》主题再议
87、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论《古檀迦利》 88、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虚实对应的美学观 89、论中国和希腊神话的异同
90、俄国文学的“多余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的“零余者”
91、娜拉与子君——《玩偶之家》与《伤逝》比较 92、安娜与蘩漪悲剧比较
93、不同民族的吝啬鬼——葛朗强、普柳什金、严贡生形象比较 94、不同时代的个人奋斗者——于连与高加林形象比较
95、郝思嘉与王熙凤
96、异曲同工的挽歌——《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八、中学语文教学论
1、中学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2、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
3、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4、试谈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内涵
5、试论正确确定和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6、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思考
7、关于阅读教学过程的思考
8、关于写作教学过程的思考
9、关于听说教学过程的思考
10、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结构与课型
11、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探微
12、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问题
13、听说读写训练关系浅探
14、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关系浅探
15、对语文学习课内课外相配合的认识
16、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识
17、略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
18、我对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认识
19、中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20、钻研语文教材心得谈
21、语文教材的处理艺术
22、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3、试论语文教育中文化知识教育
24、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培养
25、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26、试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27、试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8、谈谈语文课堂氛围(课堂调控)
29、从一堂课的教学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30、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艺术比较研究(或某一语文特级教师的专门研究)
31、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束艺术
32、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机智
33、浅议单元教学(或自读课文教学)
34、试谈比较教学(或诵读教学)
35、鲁迅作品教学谈
36、语感与语文教学
37、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教学的思考
38、关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教学的思考
39、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思考 40、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41、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42、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43、略论语文课外学习指导
44、略论语文教学测试改革
45、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或其他语文教育调查)
46、关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
47、谈谈教育实习中的备课、预讲和评课
48、关于高师中文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49、浅议中学语文教师素养(基本功、教学语言等)50、谈谈中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改革
51、语文活动课研究
52、语文选修课探讨
53、对语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54、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素质教育
55、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56、语文教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57、语文教育与心灵教育的关系探讨
58、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探讨
59、语文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探讨 60、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61、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62、中学生课外练笔活动的调查研究 63、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 64、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探讨 65、审美观与语文审美教育
66、语文教育中的民主意识教育 67、语文教育中的法制精神陶治 68、阅读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69、写作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70、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 71、语境与语文教学
72、毛泽东诗词的教学问题 73、唐诗的教学问题 74、宋词的教学问题
75、白话文与文言文教学的比较 76、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
77、如何评价语文老师的教学效果 78、教师人格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79、语文教师的教学口才探讨
80、语文学习中背诵课文问题探讨 81、学生的日记写作与语文水平的关系 82、学生的投稿性写作训练问题 83、表扬与语文学习态度的关系 84、批评与语文学习兴趣的关系
85、语文教师的人缘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86、必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比较教学 87、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配合与统一问题
88、语文课后练习研究
89、语文考试的题型问题探讨 90、语文考试的测试方法探讨 91、语文教学风格问题思考
九、写作学(含演讲与书法)
1、论写作学与文章学的关系
2、论五四以来写作学学科理论的发展轨迹
3、论写作学与文艺学、语言学和语文教学论之关系
4、新时期以来写作学研究述评
5、新时期以来文章学研究述评
6、论写作行为的内在运行机制
7、论写作行为的受众意识
8、论文学创作中的功利追求
9、论实用写作的程式化操作与创造性追求
10、论写作行为的文体意识
11、论写作技巧
12、论写作语言
13、论人格与写作的关系
14、论写作能力
15、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6、论聚材的心理机制
17、论科技写作聚材的特点与规律
18、论文学创作积累材料的特点与规律
19、论写作观察 20、论体验
21、论感受
22、论写作动机
23、论写作灵感
24、论写作构思中的联想与想象
25、论篇章艺术
26、论线索
27、论角度
28、论言不尽意与言能尽意
29、论艺术空白 30、论节奏
31、论写作表达中的再创造
32、论文体美
33、论实用写作的美学追求
34、论行文得体
35、论表达的情境
36、论文采
37、论象征
38、论短篇小说创作规律
39、论微型小说创作规律 40、论长篇小说创作规律
41、论小说的文体规范
42、论小说叙事的技巧及规律
43、论荒诞
44、论变形
45、论氛围小说
46、论哲理小说
47、论问题小说
48、论纪实小说
49、论新写实小说 50、论抒情小说
51、论散文体小说
52、论小说非情节因素
53、论扁平人物
54、论符号人物
55、论圆型人物
56、论意识流手法
57、论小说次要人物的塑造
58、论小说的开放性情节结构
59、论中国笔记体小说 60、散文美质论 61、散文本质论 62、论散文笔调 63、论散文语言
64、论散文文体特征
65、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66、散文意境与诗歌意境之比较 67、散文构思论 68、散文章法论
69、论象征散文的写作规律 70、论散文的审美价值 71、论文化散文 72、论随笔 73、论小品
74、论游记散文的审美特征 75、论杂文的审美特征 76、论杂文的“杂” 77、论杂文笔法
78、论杂文的“取类型” 79、论杂文写作的构思特点 80、论杂文的讽刺与幽默 81、论杂文的文体特征 82、论杂文的“味” 83、论杂文语言 84、论散文诗
85、论哲理诗(或咏物诗、儿童诗的创作规律)86、论诗歌意境 87、论意象诗 88、论意象叠加
89、论诗歌的构思特点 90、论诗的语言
91、论新闻写作的基本特点 92、论报告文学的审美特征 93、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94、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95、论报告文学的政论性 96、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
697、论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 98、论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 99、论消息导语写作的艺术 100、论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101、论公文用语
102、论公文写作的心理机制 103、论调查报告的写作艺术 104、论广告词的写作艺术 105、论新闻采写的艺术
106、论写作障碍及克服的对策
107、论求异思维在写作构思中的运用 108、论写作主体的才、学、识、胆
109、论写作主体的知识构成与文体的对应关系
110、论写作行为的线性与非线性特征 111、论创造性思维及其技巧 112、论作文教学的方法与艺术 113、论快速作文法 114、论中学作文训练体系(如三级训练体系、“摹仿——创新”体系等)115、论作文评改艺术 116、论作文教学观念 117、论命题作文的艺术 118、论语感与语感的培养 119、论作文教学的美感教育 120、论写作教学中的风范教育 121、论小说作文教学的特点与技巧 122、论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
123、论作文教学中的强制与自由 124、论记叙文写作教学艺术 125、论议论文写作教学艺术 126、论说明文写作教学艺术 127、论“淡化文体”
128、论作文教学中的智能培养
129、论新编语文课本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及训练设计
130、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症结与对策 131、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132、口才学的研究对象和实践意义 133、演讲艺术研究 134、中外演说家研究
135、二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 136、颜真卿研究
137、孙过庭及其《书谱》研究 138、清代碑学研究
一、性别因素对韩国语语言的影响
1. 语音语调方面
第一, 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轻音, 比如男性会经常使用“따른거, 짝다, 쪼금/쪼끔”;而女性则多使用发音稍微轻一点的音节, 如“다른거, 작다, 조금”等。
第二, 女性使用“ㄹ”添加音的频率比男性更高, 女性会经常使用以下几种说法, 比如“요걸로, 알아볼라구”, 而男性则很少使用“ㄹ”添加音, 男性多会采用“요거로, 알아보려고”等表现形式。
第三, 在使用陈述句时, 男性一般用短而急促的降调来结束句子, 而女性一般会采用稍长且委婉温和的语调。另外在有疑问词的疑问句中, 男性还是多用降调来结束句子, 但是女性一般是用升调来表达疑问。在征求对方意见时, 女性多使用征求同意的升调, 男性多使用劝诱性的降调终结语尾。也就是说女性更喜欢使用升调, 回答问题时也常用表示疑问、征询含义的升调, 以表示她们对答案的不确定。而男性则常用降调或平调而且常用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来回答问题, 语调平缓。
2. 词汇方面
从词汇方面来说, 女性在词汇的选择上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色彩语方面, 女性喜欢用“연베이지 (姜黄色) , 베이지 (卡其色) , 모카브라운 (摩卡棕色) ”等更具体的词汇, 男性指代颜色时一般不用这种能充分体现颜色细节的词汇。也就是说在色彩词的使用上, 女性比男性更能准确和精细地描述区分不同的颜色。
性别因素对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影响, 比如说同是称呼自己的姐姐, 男性说话者称姐姐为“누나”;女性说话者则称姐姐为“언니”;同样, 在称呼自己哥哥时也会有以下区分—即男性称呼自己的哥哥为“형”, 女性称呼自己的哥哥为“오빠”。
在拟声拟态词的选择上, 女性多选择阴性元音, 如설렁설렁;而男性多选择阴性元音, 如살랑살랑, 这分别显示出女性的阴柔之美和男性的阳刚之气。再者, 女性在对话中会更多地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这是女性感情细腻的一种体现。
女性在使用指示词时, 也经常使用一些简洁而又带有可爱成分的词汇, 比如요것 (这个) , 고것 (那个) , 조것 (那个) , 고게 (那个) , 조게 (那个) 等。
3. 句法方面
第一, 女性喜欢使用感情色彩强烈并稍长的句式, 例如:“진짜기가막혀, 무슨운전이따위로해요?”, 而男性却常用比较简短有力的句式。
第二, 女性善于在话语中采用诸如“-ㄹ것같다, -다고생각한다”等一些带有不确定意味的句式。
第三, 在女性使用的语言中, 礼貌成分和称赞更多, 而男性则更多的选用祈使句和命令句发出请求或命令, 如男性会直接说“문을닫으세요。 (请关上门) ”, 句式结构比较简单, 反观女性, 女性则喜欢用更为迂回婉转的句式结构, 如“문좀닫아주실래요? (请关上门好吗?) ”, 另外, 女性善于反义疑问句, 因为反问疑问句的句子功能介乎于直陈说法和一般疑问句之间, 所表达的语气较前者弱, 比后者强, 合适女性的特征。比如“그사람이다시오실거죠, 맞죠” (那个人会再来的吧, 对吧?) “너는아직까지그사람을사랑하고있죠?그렇죠?” (你还在爱着那个人吧, 是吧?) 可以看出女性多借用这种疑问方式来向对方确认自己已经知道的事实。这说明女性在对话中通常不愿意掌握主导权, 通常不会对某一事实进行直接的断定, 而是一般采取委婉地问句。
4. 言语行为方面
女性在言语行为上也表现出一些特点。女性的言语行为, 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 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 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另外在两性言语交际中, 由于性别的不同, 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话语方式上, 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 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另外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标准语。
5. 对话内容方面
Lakeoff认为由于男性和女性所关心的领域有所不同, 所以对话的主题也有所不同。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们分析了男女性各自的对话内容, 发现对话内容中的主题词汇呈现出很明显的特征。
女性在单位也经常讨论和报道, 育儿有关的话题, 或者是和外貌、演艺界相关的话题。而男性常讨论的话题则主要集中在社会或者体育等。具体可参见以下分类:
女性常涉及的话题:育儿、美容、电视剧、明星、购物等
男性常涉及的话题:政治、体育、运动员、工作、网络游戏等
二、韩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首先看一下对指代女性时所使用的语言的影响, 比如의사 (医生) , 국회의원 (国会议员) , 사장 (老板) 等一般被认同为指代男性所用的名词, 如果指代女性, 一般需在前面加上“女”字。而간호원 (护士) , 모덴 (模特) , 산파 (接生婆) 等一般被定性为指代女性所用的名词, 如果有例外, 应在前面加上“男”字。
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发现在一些出现男女双性的词语中, 男女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在韩语中也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在男女两性一同出现的韩语词汇中, 顺序多是男先女后, 诸如“소년소녀 (少年少女) , 신랑신부 (新郎新娘) , 장인장모 (岳父岳母) ”等词汇。还有一些词汇, 本为指代男性的词汇, 却同时可以把女性包含在内, 比如“소년 (少年) ”。但是一些含有贬义的词语, 反倒把女性放在了首位, 如“연놈 (狗男女) ”。在很多韩国人的意识里, 好的鬼神都是男性, 比如산신령 (山神) ;坏的鬼神都是女性。而且有很多专门辱骂女性的词汇, 比如갈보 (婊子) , 걸레 (原意是抹布, 形容像抹布一样脏) , 암캐 (母狗) 等。由以上这些指代女性的话语可以看出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女性的社会地位要低于男性。
在韩国语中, 有很多和女性相关的俗语, 也体现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比如“암탉이울면집안이망한다 (母鸡鸣叫, 家宅不宁) ”和“여자의말은잘들어도패가 (敗家) 하고안들어도망신 (亡身) 한다 (听女人的话会导致家破, 不听的话会导致人亡) ”, 这两个俗语都是说女人的话对男人没有任何帮助, 抑或是女人只追求个人的利益, 而不关心整个家族的利益。韩国还有这样一句话——남자는나이먹으면어른이되고, 여자는나이먹으면여우가된다 (男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成人, 女人则会变成狐狸) , 这充分说明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 女性和男性是有差异的, 归根结底女人都只是男性的附属物。
三、性别语言的成因分析
第一, 首要原因是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不同。“女主内, 男主外”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描述。男女社会地位不同使人们对男女言谈举止有着不同期望值, 这也就是所谓的性别歧视。女性为了不受到歧视, 常常尽量地使用温和正确的语言形式来与人交流。女性比男性更注意语言的优雅性, 即使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时, 也采用含蓄的方式。这也说明在语言使用上, 男子比女子享有较高的权力, 女子只能循规蹈矩。女性主要从事家庭内的活动, 因此生活理念相对保守, 而男性主要在外进行社会活动, 因此思想也相对开放。随之, 男性所使用的语言变化较多较快, 而女性使用的语言变化相对较少较慢。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享有更尊贵的身份, 而女性更多的是要通过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来彰显地位和身份, 所以女性更多地使用标准语。
第二, 生活领域的不同造就语言上的差异。男性语言的话题主要围绕政治、体育、商业、税金、法律等, 而女性语言的话题一般围绕美容、饮食、育儿、生活方式、购物等等。所以在男性语言中会出现很多与运动或者职业相关的专门术语, 在女性语言则中会出现很多的色彩语和表达自身强烈感受的词语
第三, 文化性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长久以来受到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观和文化, 而这种世界观和文化慢慢地溶入语言, 使语言中所体现的男女地位并不是对等的。
第四, 性格气质的不同也是韩语语言表现出性别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性格一般很粗犷, 女性一般很温柔恭顺, 这种性格和气质反映在语言上, 从而使得男性语言表现出格式化和直接性, 而女性语言则显示出亲和力和间接性。
综上所述, 本文介绍了性别因素对韩语语言的影响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 同时也分析了韩国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性别因素引发了韩语语言的变体, 通过研究性别因素对韩语语言的影响, 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男女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诸多异同, 也有益于指导人们的韩语语言交际活动, 使交际语言更趋于得体恰当。
摘要: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研究课题, 许多研究领域都予以重视。语言学也不例外, 且语言学领域内对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多关注于男性和女性语言的差异问题。本文在以往语言学家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韩国语语音、词汇、句法、言语行为、对话内容等五个方面探讨性别因素对韩国语语言中的影响, 同时也探讨了韩国语语言中的女性性别歧视, 并分析产生这些影响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关键词:性别,语言变异,性别语言,性别歧视
参考文献
[1]、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p23-38
[2]、李翊燮.社会语言学[M].韩国:塔出版社, 2000, p91-106
[3]、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出版社, 2004.p8-27
【韩国大学语言&本科】推荐阅读:
去韩国延世大学留学有什么优势10-20
韩国留学:大学专业及就业方向介绍11-09
申请韩国建国大学交换生自我介绍09-15
申请韩国本科留学应满足哪些条件?10-07
韩国考察09-18
留学韩国真实生活07-26
韩国留学学校10-25
韩国留学论文11-01
韩国旅游的作文06-20
韩国人怎么过中秋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