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倒影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语言活动:倒影(精选12篇)

中班语言活动:倒影 篇1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恬静和优美。

2、对水中倒影的自然现象发生兴趣,培养幼儿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初步学习仿编的方法,把生活中看到的倒影编成诗歌。

活动准备:

1、已在散步活动中观看过周围水里的倒影

2、配乐诗朗诵录音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

“上次我们在围墙边散步的时候,在小河的水面上看见了很多的倒影,你都看见了哪些倒影呀?”

二、欣赏诗歌:

1、初步感受诗歌:

“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名字叫“倒影”,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听一听。”

听后:“听这首诗歌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你有没有听到诗歌里说到了哪些倒影呢?”

2、欣赏诗歌第二遍:

“我们再来听一听,诗歌里还说到了哪些倒影?这些倒影在水面上怎么样?”

听后:你听清楚了吗?白云的倒影在水面上怎么样?做一个飘的动作。

小树的倒影在水面上怎么样?做一个摇的动作。

小鸟的倒影在水面干什么呢?做一个飞的动作。

小桥的倒影呢?做一个拥抱的动作。

为什么说小桥的倒影和小河紧紧拥抱呢?

3、欣赏诗歌第三遍:

“让我们一边看着图,一边来欣赏诗歌,如果你喜欢哪一句或者已经记住了哪句好听的,你就用动作来表示好吗?”

听后: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能不能用诗歌里的话来告诉我们?

三、朗诵诗歌:

“原来诗歌里的每句话你都很喜欢呀,那我们就一起来把这首诗歌朗诵一遍吧!”

四、仿编诗歌:

1、“刚才你们告诉我在小河里也看见了很多倒影的是吗?我有点忘记了,你能不能再告诉我一次呀?”

“刚才你们那么像小诗人,这次告诉我的时候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倒影编成诗歌里的句子再告诉我呢?我们来试试好吗?”

中班语言活动:倒影 篇2

《冬天的小路》是山东省省编教材《欢迎您, 冬爷爷》主题活动中的第一个教育活动。从目标来看, 主要目标是语言领域, 其次是社会领域, 作为以语言领域为主的教学活动, 偏重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大胆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本节活动我紧紧围绕这一点, 积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其环境进行交流。整个活动以“问题”为主线,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猜测, 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讲述画面内容, 描述故事过程, 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雪的特征, 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内容, 能尝试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丰富并理解词汇:“推”“铲”“扒”“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欣赏美丽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课件。

3.小胖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的动物头饰各4个。

4.在地板上设计4座房子。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 感受雪景的美丽, 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雪景图, 说出雪的特征, 感受雪景的美。

让幼儿观看PPT画面上的雪花图片, 简单认识一下小雪花。播放幼儿玩雪的图片, 让幼儿说出雪的特征。 (你把雪放在手中是什么感觉?雪会发生什么变化?踩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觉?一不小心还会怎样?)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雪的特征, 凉凉的、遇热会融化、软软的、不小心还可能滑到。】

2.幼儿观看雪景图。

小朋友们喜欢下大雪还是下小雪?老师这里还有几幅雪景图, 一起看一下。

【设计意图:感受雪景的美。】

3.雪下得太大了就会把有的东西给变没了?它会把什么给变没了呢?

【设计意图:用很低的声音告诉幼儿这句话。对接下来的故事图片产生兴趣。】

二、引导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每隔3 秒连续出示四幅图画, 整体感知图画内容。

提问:雪下得太大了, 把什么给变没了?引发幼儿对小路的关注。

【设计意图:每幅图片之间间隔3 秒一一展示给幼儿, 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感知这四幅图,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

2.在小路上发生了什么?

幼儿可以尽情述说在小路上看到了什么?猜想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试着讲一下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观看图片, 可以用模仿一下图画上每个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感受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并尝试进行讲述。】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幼儿倾听

1.下雪了, 下雪了!雪花飘啊飘, 飘到大树上, 大树好像穿上了羊皮袄;飘到屋顶上, 屋顶好像盖上了大棉被;雪花落到小路上, 小路不见了。

小胖猪一摇一摆过来了, 扑通, 滑了一跤, 急得嗷嗷叫。小鸭子摇摇摆摆走来了, 哧溜, 滑了一跤, 痛的嘎嘎叫。小花狗蹦蹦跳跳跑来了, 扑通, 滑了一跤, 抬起头来汪汪叫。小松鼠在树上急得吱吱叫:“糟糕, 真糟糕!小路不见了, 大家快来把雪扫!”

小胖猪用鼻子推呀推, 小鸭子用嘴巴铲呀铲, 小花狗用爪子扒呀扒, 小松鼠用尾巴扫啊扫, 不一会儿, 就把雪扫得干干净净。啊, 小路又出来了!

小胖猪晃晃脑袋:“嗷嗷, 累得我直喘气!”小鸭子拍拍翅膀:““呷呷, 我心里真高兴!”小花狗又跳又蹦:“汪汪, 谁也不会再摔跤。”小松鼠转起圈子:“我们一起跳个舞, 好不好?”

太阳出来了, 小路晒干了。他们手拉手, 高高兴兴跳起舞来。

【设计意图: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将幼儿自己讲述的故事片段连接, 让幼儿加深印象。教师讲故事的时候要声情并茂, 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2.小朋友听明白故事了吗?

下雪了, 大树、房子、大地, 变成了什么样?小路哪里去了?

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摔倒了?它们怎么样?小松鼠怎样做的?小动物用什么方式扫雪的?它们扫完雪后, 在小路上干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幼儿在回答中, 可活跃思维, 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教师创设故事情境, 幼儿自选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小动物们一起努力把小路上的雪扫完, 又可以在小路上跳舞了。老师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 我把照片贴到它们的家门口。 (带领幼儿再次认识一下小动物们的家。)

小动物们要邀请你们到它们家玩, 想去吗?但是它们有要求。听一下:

小胖猪说:“你们只要把刚才的故事表演一遍, 就可以来我们的家玩。”

小松鼠又说:“你们喜欢到谁家玩就要带上它的头饰, 知道头饰在哪吗?在后面。自己去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戴在头上吧。”

幼儿戴好头饰后, 回到各自挑选的小动物的家, 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讲述故事, 幼儿表演。

【设计意图:让幼儿充当小动物, 在老师的指引下,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动物的动作, 感受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扫雪的。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一面小花鼓 篇3

“一面小花鼓”是个非常有趣的绕口令,是幼儿语言训练的好素材,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本次活动中,教师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把四个相似发音的字,通过个别说单字、合作排序说单字的游戏形式来练习。然后通过视频和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层层递进,再通过不断地增加朗诵难度,过关挑战,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练习发清“鼓、”“虎、”“补”、“布”四个相似音,并能念诵整首绕口令。

2.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绕口令图谱。

2.绕口令的视频课件。

3.幼儿分为四组,每组一套操作图片,分别是“鼓、”“虎、”“补”、“布”的4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图片,相似单字练习

1.看图自由说单字。

师:我为你们每组准备了四张图片,请每人选一张图片,看一看,想一想,然后用一个字说出图片上的东西。

幼儿观察图片,思考、交流,个别交流。

2.集体进行单字练习。

教师在幼儿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归纳出“鼓、”“虎、”“补”、“布”四个字,然后出示哪张卡片,同样卡片的幼儿就一起大声用一个字说出。然后请幼儿交换字卡,再次练习。

3.组内合作排序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同组四个人给卡片排排队,看哪一组排的方法多。

鼓励同组内的四个人合作排序并快速念出来,再次交换卡片顺序后再次练习几次,教师巡回指导。

4.组间竞赛说字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每组以最快的速度排好字的位置说说,四组比一比,看看哪个组说得对、说得快。

然后交换卡片顺序后再次进行比赛。

(评析:绕口令的难点是念准发音相似的字音,本次活动一开始就把难点前置,通过幼儿自由说单字、集体说单字、组内合作排序说单字、组间竞赛说单字的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合作,充分调动了幼儿对相似字音练习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理解、学习绕口令的内容

1.观看视频故事。

师:你们看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相应的图片按顺序贴在旁边的黑板上,帮助幼儿把故事提炼成绕口令的句子。

2.幼儿欣赏诗歌。

师:老师把这个小花鼓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名字叫“一面小花鼓”,你们听听。

教师边指图谱边朗诵绕口令。

(评析:此环节是教师借助视频,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导入了绕口令的故事,并结合图片,把幼儿理解的故事内容,梳理成绕口令的语言,让幼儿非常轻松就理解了绕口令的内容,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非常恰当和有效。)

3.幼儿学习绕口令。

①幼儿看图谱跟随教师轻轻朗诵绕口令。

要求幼儿把绕口令里相近的字的发音要念得准确和清楚。

②幼儿边看图谱,边自由尝试着朗诵绕口令。

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注意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

③幼儿集体看图谱大声朗诵。

教师找出幼儿不太熟悉的地方,加强练习。

4.记忆巩固绕口令。

①接龙朗诵,巩固绕口令。

②教师逐次抽去图谱,让幼儿不断熟悉绕口令的内容。

(评析:在幼儿学绕口令的时候,让幼儿看着图片自由尝试朗诵,给了幼儿一个自己消化的时间,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正确理念。教师在幼儿朗诵的过程中,能时刻观察到孩子的情况,发现幼儿哪句念得不清楚,教师随机进行纠正。幼儿学会了以后,教师运用了接龙、抽图谱朗诵的游戏方法,让幼儿来回忆,巩固绕口令,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学习。)

三、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绕口令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拍手按节奏进行朗诵。

2.变换拍手节奏,幼儿跟节奏朗诵。

提醒幼儿念快了也要把绕口令的每个字都要念得清楚。

3.播放课件中的RP节奏,幼儿进行过关挑战。

课件中分别有慢速、中速、快速的节奏,分为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幼儿自己选星数进行挑战,挑战成功点个赞进行表扬。

(评析:绕口令的另一个特点是“节奏感强”,教师运用拍手变换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朗诵绕口令,最后加上过关挑战,让幼儿自由选择挑战的难度,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延伸部分

延伸:继续在区角内进行过关挑战游戏,也可以在音乐区角里加上小乐器伴奏来朗诵绕口令。

附绕口令:

一面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

宝宝敲破鼓,妈妈拿布补,

不知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活动反思:

一、合作互动,让每个幼儿都主动学习

相似字的发音是绕口令学习的难点,教师通过幼儿多种的互动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幼儿在合作互动中积极主动学习。在新授儿歌时,教师鼓励幼儿看着图片自由尝试朗诵,充分给了幼儿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

二、游戏激趣,让每个幼儿都快乐学习

本次活动中,从开始的合作排字练习的游戏,到活动中的撤图游戏进行绕口令的巩固,最后是幼儿的闯关挑战游戏,整个活动都以各种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游戏中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孩子都在快乐中学习。

三、支持鼓励,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水平,教师利用闯关挑战游戏,支持鼓励幼儿自选难度,不断挑战自我,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中班语言活动:倒影 篇4

执教者: 2014.01.17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能说出感冒的一些基本情况和预防感冒的小窍门,培养幼儿讲完整性语言。

3、初步培养幼儿从一点想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活动重点:

知道感冒会传染 活动难点:

能大体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小、大口罩各一个

自制图片

PPT课件

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小口罩: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东西,看!这是什么?(口罩)

师:你们见过谁戴着口罩?戴在哪?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戴口罩?(戴口罩可以讲卫生,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我们的口中)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不过,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很特别的口罩,看!(出示大口罩)这个口罩跟刚才口罩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们猜猜会是谁用的呢?还有哪个动物会用呢?(引导幼儿积极回答,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师:是谁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一哦,原来是小河马),小河马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感冒了、打喷嚏、为了不传染。)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结果„小朋友们这个喷嚏怎么样?(很大)那他会是怎么打的呢?我们来一起学一下吧!你们的喷嚏可真厉害啊!(不过打喷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对着食物和人来打,那样会传染细菌,而且是不礼貌的。)师:(出示图片二)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师:(出示图片三)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呀?(用有病菌的口罩来做篮子装蘑菇)能拿着个有病菌的口罩来做篮子装蘑菇吗?为什么?这是它自己的吗?不是自己的东西能不能用?用了会怎样?

师:猜猜后来又会有谁用了这个口罩呢?(幼儿自由想象)师:(出示图片四)看看是谁?小松鼠捡到了会拿来做什么呢? 师:(出示图片五)第二天,森林医院挤满了动物,小动物不停的打喷嚏,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三、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

1、故事名称?故事里有些谁?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故事(出示完整PPT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3、请幼儿分成两个小组说说故事,教师给与一些提示图片。(个别幼儿大体讲述故事内容)

4、你们都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什么感觉阿?如果我们感冒了应该怎样做?(看医生,打针吃药,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多晒太阳)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你的好朋友生病、感冒了你回怎样关心、帮助他们呢?

四、结束活动

你们说得真棒!噢!真冷啊!为了预防感冒,我们一定要多运动赶走病菌,来,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做个健康的宝宝。《健康歌》,教师带领幼儿做健身操.附:故事《小河马的大口罩》

一天,小河马生病了,不停地打喷嚏。于是,它去医院看病,熊医生给它一包药和一只大口罩。小河马戴上大口罩,提着药回家去。一路上,还是不停地打喷嚏。突然,它打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喷嚏。啊!大口罩飞过了树梢不见了。

小白兔正在草地上玩,发现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正不知道怎么拿回家,突然天空中飞来一只大口罩,它捡起大口罩,用来盛蘑菇。小白兔拎着一大包蘑菇回家去,路上碰见了小羊和小鹿,就捧出蘑菇给它们吃。

小白兔回到家,把蘑菇放进篮子里,把大口罩挂在窗台。

一阵大风把大口罩吹走了,树上的小松鼠看见了,它想:这个大口罩正好可以给我做个吊床。它忙捡起大口罩,回到树上扎成了一个吊床,“哈哈,真舒服”!

第二天早晨,森林医院门口排起了好长的队伍,“啊嚏!啊嚏!”一个个喷嚏打得可响呢!熊医生很奇怪:哟,怎么这么多病人呀?

中班语言谈话活动 篇5

沈克薇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导下,体会浓浓的说话氛围。

2、能围绕鼹鼠找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用轮流的方式谈话。

活动准备:

PPT 课件,三个不同颜色的喇叭,三种声音;植物图片。各种房屋图片、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引出话题的主角。

1、播放课件:几只喇叭什么颜色的? 2、喇叭里面藏着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3、黄色喇叭喇叭里藏着什么声音呢? 4、啪啦啪啦砰——是什么声音呢? 二、说一说:故事中的精彩。

(一)观看多媒体,漏雨的小鼹鼠家。

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啪啦啪啦——嘭?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2)嘭--猜一猜到底撞到了什么呢?(3)小鼹鼠啪啦啪啦,砰!撞上去了,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啪啦啪啦——砰?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碰到了什么?大蒜、蛇(2)小鼹鼠碰到蛇会发生什么事呢?(4)猜一猜小鼹鼠还会碰到什么植物或者动物? 三、抛出话题幼儿自己说。

1、轮流说,注意听。

请小朋友三人围成一圈,说一说小鼹鼠啪啦啪啦会碰到什么?碰到后会发生什么事?说的时候有要求,一个小朋友说,另外两位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第一个小朋友说完轮到第二个小朋友说,这样慢慢轮,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

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出示植物果实、动物图片。

2、请 2-3 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说。

3、小鼹鼠啪啦啪啦是为了干什么?-----找家。

(1)小鼹鼠找家的时候碰到了很多有趣的事,请幼儿帮小鼹鼠选房屋,说说最后它把家安在哪儿了?它给自己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出示房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2)请小朋友和同伴商量一下然后举手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四、总结谈话内容,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在中班阶段,幼儿阅读时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经验积累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所以在阅读中表现出目的性不强、连续性不够等特点。

绘本《发脾气大叫的妈妈》画面简单易懂,夸张有趣,寓意深刻。小企鹅每个部位落到的地方都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含义,需要教师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解读,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多层次发展。其次,作者将故事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用诙谐幽默的图文表现出来,需要教师把握好整个活动的情感基调,让其打动幼儿。

针对以上情况,我以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企鹅妈妈寻找小企鹅展开,通过教具的巧妙运用和教师丰富的语言,创设生动形象、过渡自然的情境,在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专注性的同时,为幼儿的阅读和自我展示提供充足的机会和空间,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活动目标

1.能够找寻关键信息,记忆画面先后顺序。2.体会故事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愿意体谅妈妈。3.能用“××掉到××地方”的句子清楚、完整地描述画面,并连贯讲述。

活动准备

故事PPT,可拼贴的企鹅身体各部位图片,拼贴小企鹅时衬底的背景图,幼儿人手一本图书。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主题

师:今天的大海上传来了一阵哭声,谁在哭泣呢?(企鹅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环节解析:阅读活动是伴随特有情感体验的活动,为了让幼儿在诙谐的图文中体验到故事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我对作品进行再处理,将企鹅妈妈寻找小企鹅的那一页放到活动的导入环节,再加入哭声等音效制作成PPT,音效与图片的结合,带幼儿迅速进入情景:企鹅妈妈在哭泣,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二、理解画面,了解故事 1.观察人物表情。

师:发生了什么事?企鹅妈妈在干什么?它是什么样子?(企鹅妈妈很生气)2.了解情节发展。

(1)师:小企鹅的表情怎么样?害怕成什么样子了?

(2)师:小企鹅吓得全身都散开了,它的身体散成了几个部分?(6部分:头、嘴、翅膀、身体、尾巴和脚)(环节解析:绘本中小企鹅被妈妈的吼叫声吓得全身都散开了,是最难以被孩子理解的部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带着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和听取同伴的见解来找到企鹅妈妈哭泣的原因,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找寻信息,描述画面

师:企鹅妈妈哭了,她后悔极了,多想找回自己的孩子啊,你们能帮帮她吗? 1.粗读:寻找关键信息。

(1)师:小企鹅的各个部位会到哪里去了呢?有人给了企鹅妈妈一本图册,这本图册里,每一页都有小企鹅的一个部位。请你从前往后看,找到小企鹅的部位并记住它们出现的顺序。(幼儿人手一本图册,寻找关键信息)(2)师:你找到了小企鹅身体的哪个部位?画册里,从前往后,先出现了什么,后出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可拼贴的企鹅身体部位图片,并在背景图上拼贴完整)

2.细读:描述画面。

(1)师: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图册,看看“小企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掉到哪里了”。(引导幼儿自由阅读,用句子描述画面:××掉到了××地方)(2)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吧。(带幼儿集体阅读关键画面)(3)师:我们把找到的信息连起来,完整地告诉企鹅妈妈吧。(引导幼儿用之前的句子将画面连起来完整讲述)

(环节解析:在这一环节中,继续设置情景:请幼儿帮助企鹅妈妈找回小企鹅的身体部位。教师将绘本中小企鹅身体部位所在的那几页提取出来,制作成画册供幼儿自主阅读。通过“请幼儿找小企鹅身体部位——描述企鹅身体部位掉落的地方——将找到的信息告诉企鹅妈妈”步步深入的情景设置,让幼儿“有目的地阅读——大胆、正确地描述——连贯、大声地描述”,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四、联系实际、体验情感 1.体验故事情感。

(1)师:企鹅妈妈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小企鹅身体的几个部位,并把它们缝起来了,现在还差什么呢?(脚)

(2)师:脚跑到了哪里啊?(沙漠)为什么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害怕、伤心)2.联系自身经历。

(1)师:你希望企鹅妈妈找到小企鹅吗?为什么?(鼓励幼儿说出原因)(2)师:企鹅妈妈找到小企鹅的脚了吗?企鹅妈妈对小企鹅说了什么?

(3)师:听了妈妈的话小企鹅会怎么说?(引导幼儿猜测小企鹅是否接受妈妈的道歉)(4)师:你的妈妈对你发过脾气吗?是因为什么事?

中班语言活动:倒影 篇7

一、化繁为简,为教师操作带来便利,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一个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课件如果操作过于繁杂,势必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是:根据课堂实际,避免繁杂性,便于教师操作。

首页简洁的画面包含了课件名称及3个标志突出的按钮:“学一学”“想一想”“编一编” (如图1所示) 。分别单击这3个按钮就可以分别链接到学、想、编3个场景,从而一步步完成学习儿歌、思考“船”的替代物、仿编朗诵整首儿歌的过程,操作非常方便。

“学一学”页面的画面中有4个花瓣式的播放、返回、停止、重播按钮 (如图2所示)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单击按钮,轻松实现停止或播放动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想一想”“编一编”页面上都有“返回”按钮,单击即可回到首页,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化静为动,为幼儿掌握和理解儿歌带来兴趣,快乐完成重点

相比而言,幼儿更喜欢活的、动的东西。给幼儿在感官上以丰富适宜的刺激,使幼儿多种感官活动起来,可以让幼儿更快、更乐于接受所接触的事物。本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图3的场景是集声 (配合画面整首儿歌朗诵的录音) 、像 (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动画) 于一体的一个小动画。教学开始,教师点开这一场景,将整首儿歌完整地呈现出来,随着配有音乐及优美画面的儿歌的出现,幼儿不仅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被其中的小蚂蚁深深地吸引……此时,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重新看一遍动画,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乐说、敢说,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和效果。

为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制作中采用将花瓣夸大、蚂蚁缩小的形象对比,表现“小”蚂蚁坐“大”船 (如图4所示) ;同时用小蚂蚁划船的动作表现—“顺着溪流驶向前”,并帮助幼儿理解“驶”这一动词;用花瓣特写变小的形式,使幼儿理解—“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花瓣”意思。通过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幼儿很快理解了儿歌内容。

本活动中有这样一环节: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大船,原来是小花瓣,为什么“小花瓣”却成了小蚂蚁的“大船”呢?随着幼儿的回答 (花瓣和小蚂蚁比是大的,和小朋友比是小的;小蚂蚁看花瓣很大,我们看花瓣很小) ,教师让幼儿再次观看片头“小蚂蚁,坐大船”及片尾“原来是片小花瓣”环节,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小蚂蚁”“大船”“小花瓣”的有趣对比,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

三、化难为易,为幼儿思考带来火花,轻松解决难点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总是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表象进行思维。本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儿歌中“船”的大小与小蚂蚁身体大小之间关系进行仿编。据此,在课件中设计了“想一想”这一场景 (如图5所示) ,帮助幼儿思考儿歌最后一句中“大船”的替代物,为仿编提供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点开这一场景,会听到提示性语句:“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小蚂蚁的‘大船’还可以是什么?”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对小蚂蚁来说是“大”,而自己看来却“小”的东西,如叶子、瓶盖……

在这个九宫格画面中,每个格都有一艘带有数字的“船”,幼儿边思考边好奇地猜想:“这是小蚂蚁的船吗?船下面是什么呢?”

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开始揭示“船”下藏着的秘密:“咱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说的东西呢?”此时,按数字顺序点开九宫格内的图,每个替代物上覆盖的“船”单击后翻转变成幼儿答案中的某一个,如叶子、瓶盖等 (如图6所示) ,让幼儿感受到“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同时,也为画面中出现自己说的答案而兴奋。

每打开一个,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出“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叶子”等。 (引导语:小蚂蚁的大船有多大?谁能用儿歌中的话说一说?)

在教师单击1~2个后,让幼儿自己点开“大船”,从而达到课件与幼儿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既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体现了课件的交互性。

四、化被动为主动,为幼儿仿编带来激情,进一步突出重点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课件《小蚂蚁,坐大船》中“编一编”这一场景帮助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主动选择并仿编整首儿歌,避免了幼儿被动地一遍遍重复,进一步突出“仿编”这一教学活动重点。

“编一编”这一场景,由背景图下的四格组成,四格中分别有四种物体 (如图7所示) ,是在“想一想”中出现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点开这一场景,也会听到一句提示语:“请你也来编一首《小蚂蚁,坐大船》的儿歌吧!”

当幼儿自己点击其中一幅图时,会出现相应的“小蚂蚁,坐大船”的动画,但这里只有音乐和画面,没有朗诵,幼儿就可以随画面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自己动手、自己配音,这种形式大大激发幼儿说 (仿编) 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仿编”这一教学重点。

五、化小为大,为家庭亲子互动带来机会,促进家园合作

《小蚂蚁,坐大船》课件含有“教—学—编”3部分,具有交互性好且易操作的特点,它既能在教学中辅助教师教学,也可以运用在家庭的亲子活动。

中班后期聋儿语言发展的想法 篇8

[关键词]语言发展;日常用语;学生优点;学习兴趣;沟通;知识的续延

聋儿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学阶段。聋儿在老师的反复训练中,养成基本常规,学习最初浅显的知识,在集体生活中模仿是他们最直观的学习途径。第二阶段是有一定目的的学习阶段。聋儿的学习是从最简单的音素发展到拼读音节。学习更丰富的词语,并且会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第三阶段是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之中,而是在不断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更多的词、句,并且同周围的环境更显的适宜。(即: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能融入正常人的交往中。)所以做为家长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阶段,使孩子在循序渐进的方式中学习,且勿急于求成或揠苗助长。为此,我建议在中班后期对聋儿语言發展采取下面几点措施:

一、注重日常用语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

中班后期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是聋儿言语发展的关键时刻。中班后期的聋儿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日常用语的学习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发展语言的捷径。因为日常用语是与孩子的生活想联系的,日常用语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体验感受过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对聋儿自身而言有很深刻的印象,利于聋儿掌握与学习。日常用语是丰富多彩的,随机适时的,有一定意义包含在其中。

例如:(1)你吃饭了吗?

你吃的什么饭?

米饭好吃吗?

面条好吃吗?

(2)你是怎样来学校的?

走路、坐公交车、做自行车还是做地铁?

谁送你来学校?

谁接你回家?

(3)今天天气怎么样?

今天谁做值日生?

今天小朋友上感统课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日常用语是老师(家长、亲朋)与聋儿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聋儿语言发展的元素,是聋儿语言发展的扶梯,家长教师之间运用好日常用语会助聋儿语言发展一臂之力。

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用自身的长处来冲淡、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使他们在学校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比如:在我们所教的这群聋儿中,有的性格开朗,爱说话,喜欢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而另外一部分聋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是他们有一个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很强。操作性的活动才能展示出他们的自信和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长处,使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教“tiɑo”的四声时,启发学生自己动脑,联想生活中哪些词语与“tiɑo”的四声读音一样。语言发展好的聋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能说很多词语和句子,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蔫了。针对这种情形我就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水”引导聋儿思维:

老师在水里画一条鱼。

谁来画一条鱼和这条小鱼做朋友?

谁来画一条红色的鱼?

通过聋儿动手添画,让聋儿理解鱼的数量要用“条”来形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帮助聋儿形成说话的动机,养成主动说话的好习惯,用兴趣的石子帮聋儿荡起只是的涟漪。

三、注意与家长的沟通,是教师与家长在互动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老师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在于家长的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的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教师与家长的主动沟通一方面使教师充分了解聋儿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和交流范围,使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有一定的主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迁移,有利于聋儿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反馈,是教师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这样的沟通会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四、注重知识的延续,培养学生搜集知识的意识

聋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度过的,所以我们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辅导要科学合理。家长要鼓励聋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多发现、多说话。看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听家长用缓慢、清晰的语调多次重复的名称。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内容,保证知识运用与延续,在每个周五我都会留下这样一份作业--让聋儿讲述周六、周日的生活内容。让聋儿在操作中学说,在玩耍中学说,把语言发展思维训练和情感过程糅合在一起,是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爱说;使孩子在报纸、书籍、广告牌上找出自己熟悉的字;使孩子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是我们和家长共同的期望。

生活处处是学问,聋儿 语言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和教师、家人的引导。希望家长能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语言将应运而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正常人的氛围中,愿我们做聋儿语言发展的帆,社会的风潮中远航。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玩猜一猜游戏。

(1)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本领?老师小结:猴子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会爬树,还会摘香蕉,真灵活!

(2)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有什么本领?师小结:松鼠有一天大大的尾巴,能保暖,还能......真有趣。

2.有一个动物朋友,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你们知道是谁吗?我给你们看一点点,原来是小熊。小熊有条小小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看小熊在干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故事

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看小熊在玩什么?他玩得怎么样?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妈妈会怎么说?(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他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一天,小熊出门去玩,看见了谁?狐狸在干什么? 用什么扫地?小熊见了会怎么想?播放PPT(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

(2)小熊继续往前走,看见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小猪用什么拔河?小熊见了又会怎样想?学说:要是我有细细弯弯的尾巴就能拔河了。

4.小熊走呀走,又看到了谁?他们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能用尾巴玩皮球了;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

二、引出尾巴操,学做尾巴操

1.师:小熊看到朋友们各种各样的尾巴真羡慕。小熊也想有这样的尾巴,怎么办呢?大家来帮他想想办法。

2、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熊也想了条妙计,做尾巴操,教师示范。

(二)播放音乐: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播放,师幼一起做尾巴操。】

教师表演小熊的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尾巴长长长。

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点击画面:长出狐狸的尾巴)做了尾巴操,看看他长出了谁的尾巴?小熊还想长,我们一起来帮他。小熊的尾巴怎么样了?真的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我们陪小熊一起做尾巴操好不好?(点击画面:长出松鼠的尾巴)瞧,长出了松鼠的尾巴,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那我们再做尾巴操的时候,动作要有力,声音也要响亮有力。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熊又长出了小蛇和小猪的尾巴,瞧,小熊高兴得怎么样呀?(合不拢嘴)2.播放课件:小熊长出了新尾巴,好高兴呀。你们看它在做什么? 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看它是样玩的?(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3.播放课件:可是不久,小熊就不不开心了,为什么呀?看下去就明白了。原来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许多不便,哪里不方便呢,谁看出来了?(睡觉--尾巴拖到床下,洗澡--尾巴放不下,水溢出来,出门--夹尾巴)

4.小熊想要自己的尾巴,怎么办呢?

5.引导幼儿做出相反的尾巴操,怎么做?教师先示范。(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尾巴恢复原状了吗?咱们用力做。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什么了,还可以做什么?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还是自己的尾巴好)你们想小熊会说什么?(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熊的尾巴》 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吧。

2.谈话: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那么你们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让幼儿自由讨论

故事:

小熊非常健康活泼,它能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她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

可是,小熊有一件事不满意,那就是尾巴。小熊的尾巴太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什么都干不了。狐狸毛茸茸的尾巴能扫地,多好呀!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小猪细细卷卷的尾巴能拉钩钩,多好呀!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小熊想,要是我也有细细卷 松鼠大大的尾巴能玩皮球,多好呀!小蛇细细长长的尾巴能拎包,多好呀!小熊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皮球了; 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小熊对自己说。

小熊开始做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这下还真成功啦!小熊的屁股上真得长出一段又大又长、又有力的尾巴。“哇,太好了。我长出狐狸的尾巴了!”小熊可高兴啦。小熊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屁股上的尾巴继续长。“噌噌”地长…….。“哇,太好了。我长出松鼠的尾巴了!”小熊高兴得合不拢嘴。小熊又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屁股上的尾巴继续长。“噌噌”地长……。“哇,太好了。我长出蛇的尾巴了!小熊高兴极了。熊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这样一来,尾巴不停地长着。”噌噌“地长….。”哇,太好了。我长出猪的尾巴了!小熊非常高兴。小熊玩着他的长尾巴。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可是,还是有点儿不太好。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倒立、翻筋斗、骨碌碌地打滚了。洗澡不方便,走路不方便。睡觉也不方便。它开始怀念他的短尾巴了。小熊的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它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倒立、翻跟斗 和骨碌碌地打滚了。妈妈说: 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 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小熊非常健康活泼,它能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她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可是,小熊有一件事不满意,那就是尾巴。小熊的尾巴太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什么都干不了。狐狸毛茸茸的尾巴能扫地,多好呀!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小猪细细卷卷的尾巴能拉钩钩,多好呀!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小熊想,要是我也有细细卷 松鼠大大的尾巴能玩皮球,多好呀!小蛇细细长长的尾巴能拎包,多好呀!小熊想,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皮球了; 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小熊对自己说。小熊开始做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这下还真成功啦!小熊的屁股上真得长出一段又大又长、又有力的尾巴。“哇,太好了。我长出狐狸的尾巴了!”小熊可高兴啦。小熊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屁股上的尾巴继续长。“噌噌”地长…….。“哇,太好了。我长出松鼠的尾巴了!”小熊高兴得合不拢嘴。小熊又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屁股上的尾巴继续长。“噌噌”地长……。“哇,太好了。我长出蛇的尾巴了!小熊高兴极了。熊继续做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这样一来,尾巴不停地长着。”噌噌“地长….。”哇,太好了。我长出猪的尾巴了!

小熊非常高兴。小熊玩着他的长尾巴。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可是,还是有点儿不太好。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倒立、翻筋斗、骨碌碌地打滚了。洗澡不方便,走路不方便。睡觉也不方便。睡觉的时候,光是大尾巴就把床占满了,小熊真不知怎么办才好。它开始怀念他的短尾巴了。于是小熊开始做相反的操,尾巴夹一夹,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缩一缩,尾巴短、短、短,尾巴短、短、短。小熊的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它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倒立、翻跟斗 和骨碌碌地打滚了。妈妈说: 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 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的尾巴》

活动意图:

《小熊的尾巴》是富有浓浓童趣的一本书,书中的小熊憨态可掬,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动物的“尾巴”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锻炼孩子的语言、升华孩子的情感。活动目标:

1.观察、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过程。2.理解小熊的感受和心理变化,知道做自己是最棒的。

3.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语言表达与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中的童趣。

4.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重点:

观察、讲述小熊从羡慕别人尾巴到喜欢自己尾巴的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语言表达与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中的童趣。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猜尾巴,激发幼儿兴趣。

⑴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⑵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2.有一位动物,它的尾巴又短又小,紧紧地贴在屁股上,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熊:小熊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讲述,理解故事前半段

1.小熊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看小熊在玩什么?他玩得怎么样?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妈妈会怎么说?(倒立、翻跟斗,还会骨碌碌地打滚呢。妈妈夸他做得好,还使劲地鼓掌呢。)

2.小熊出门看到了谁?狐狸在干什么?狐狸有什么样的尾巴?小熊的尾巴会扫地吗?小熊会怎么想的?播放PPT(小熊想,要是我也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就能用尾巴扫地了。)听清楚了吗?小熊是怎么想的?

3.他又看到了小猪,小猪在干什么?为什么小猪的尾巴会玩拉勾勾的游戏,小猪的尾巴长什么样?小熊看到了,会怎么想呢?播放PPT(要是我也有细细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拉勾勾的游戏了。)

4.小熊还看到了谁?他们有怎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会怎么想?播放PPT(要是我也有大大有力的尾巴,就能用尾巴玩皮球了;要是我也有长长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尾巴拎包了。)

5.小熊看到了真羡慕呀,他也想有这样的尾巴。讨论:咱们一起给小熊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二)做尾巴操,理解故事后半段

1.小熊想了一条妙计--做尾巴操。小熊为什么要做尾巴操?(小熊对自己说:我的尾巴要再长大点儿,再有力点儿。)

2.教师表演小熊的尾巴操:尾巴翘一翘,尾巴伸一伸,尾巴长长长。

小熊是怎么做尾巴操的?(点击画面:长出狐狸的尾巴)做了尾巴操,小熊的尾巴怎么样了?真的长出了谁的尾巴?他的心情怎样?

3.我们陪小熊一起做尾巴操好不好?(点击画面:长出松鼠的尾巴)瞧,长出了松鼠的尾巴,他还想长出谁的尾巴?那我们再做尾巴操的时候,动作要有力,声音也要响亮有力。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熊又长出了小蛇和小猪的尾巴,瞧,小熊高兴得怎么样呀?(合不拢嘴)

4.小熊玩起了他的长尾巴,看它是样玩的?(他一会儿抱抱尾巴,一会儿扭着屁股晃着尾巴走动,一会儿又转着圈跳舞,快活极了。)

5.可是不久以后,小熊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看下去就明白了。

6.谁看明白了?原来长尾巴给小熊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有哪些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想想刚才尾巴是怎么长出来的?

7.一起做相反的尾巴操。怎么做?(尾巴夹一夹、尾巴缩一缩、尾巴小小小)尾巴恢复原状了吗?咱们用力做。尾巴终于缩回去了,小熊的尾巴又恢复了原样,看,现在又可以玩什么了,还可以做什么?妈妈会对小熊说什么?你们想对小熊说什么?(妈妈说:这才是你可爱的尾巴。小熊说:是啊,我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了。)小熊最喜欢谁的尾巴?为什么?师小结:是呀,就像你们说的,自己的尾巴才是最好的。

三、结束部分

1.完整欣赏故事

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小熊的尾巴》,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1、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界对参与猜测判断事物的游戏活动。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听说游戏,并发准githd的音。

活动准备: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出示黄豆,表演《请你猜猜在哪头》的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

1、边示范边向幼儿介绍规则

(1)游戏需要两人参加,手拿黄豆的幼儿表演,对方为猜测者。

(2)表演者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并将黄豆放在一只手中,儿歌结束,伸出两只拳头,对方猜测在哪只手。

(3)如果同伴猜对,就将手里黄豆给他,交换角色,重新开始。如果猜错,游戏继续。

2、引导幼儿游戏

(1)带领全体幼儿念儿歌,纠正发音

(2)教师与个别幼儿玩游戏,示范。

(3)把黄豆分给幼儿,全体幼儿玩。

(三)结束讲评,重点讲评幼儿遵守规则,应与同伴友好相处。

中班语言活动《比赛》 篇11

中班语言活动:《比赛》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发散幼儿思维,尝试想象故事情节。2、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理解蹬、划等动词的含义。3、感受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知道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本领,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活动准备:课件准备、三个小动物头饰;活动过程:一、 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你们看森林里要举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带孩子一起师幼律动蹦一蹦、跑一跑、跳一跳,锻炼身体可真棒。)师:你们看是哪些动物要参加比赛呀?我们来当它们的裁判好不好?(出示三个头饰)师:这三个小动物参加比赛都想得冠军,小朋友你们说它们当中谁会是冠军呢?为什么?(教师设计这个环节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思考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三种动物各自擅长的本领。)二、出示图一,想象和表述故事情节一       (1)师:出示跑道,看看它们到底要举行一个什么比赛呢?(跑步)       (2)你觉得这次跑步比赛谁会赢呢?(教师讲述故事:小牛、小马和小青蛙……小青蛙跑得慢,小牛和小马唱起歌来笑话它。)        (3) 师:哎呀!果然不出所料,小马得冠军,小马是怎么跑的呢?(教师请小朋友跑一跑,请小朋友来表演,感受文本中所描述的语言:小马跑得比风还快、呼哧呼哧)小青蛙跑得最慢,小马和小牛都唱起歌来笑话它,这下,小青蛙可要生气了,你们看它气得肚子一鼓一鼓的,眼珠子都突了出来,小朋友如果别人都来笑话你,你会生气吗?(请2-3名幼儿戴头饰扮演小青蛙生气的样子。)        (4)师:可是,小青蛙不服气呀,跑步我是比不过你们,可是我有我的本领呀,小朋友想一想小青蛙它擅长的本领有哪些?(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充分地说:如捉害虫、游泳等。)三、 出示图二,想象和表述故事情节二      (1)师:小青蛙不服气,它望着“哗啦啦”流着的小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教师讲述故事:我们…….看谁更快…….在哪里比都快不了。提问:小朋友猜猜,这次小河里比赛小青蛙还会输吗?为什么?(请幼儿充分的说)到底谁会赢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小青蛙。(讲述故事时要突出青蛙划水的动作)如果是小青蛙它又是怎么赢得这场比赛的?      (2)师:小朋友,你们说在小河里的比赛谁是冠军?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青蛙擅长划水,小牛和小马不擅长游泳。)师:小青蛙游泳可真快,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划水的吗?请2-3名幼儿来表演青蛙划水时后腿蹬的动作。(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动作感官上掌握故事中的动词:蹬、划等)         教师接着讲述故事:小青蛙很快…….唱起歌来笑话他们。小青蛙怎么笑话小牛和小马的?(咕呱咕呱)         提问:刚才跑步小马是冠军,划水小青蛙得了冠军,还有谁没得过冠军呢?(小牛)小朋友你们帮小牛出出主意参加什么比赛小牛会得冠军呢?(引导幼儿说出牛的作用,如:驮东西、耕田)       (3)师:是呀,小牛有自己的擅长的本领。其实呀,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擅长的本领,只要它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它们都可以成为冠军。就像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优点,如彤彤会自己穿衣裤,皓皓会帮老师折被子……这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本领。我们小朋友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像比赛中的小牛和小马去笑话别人。四、延伸部分        尽管小青蛙赢得了游泳比赛,但是小牛和小马还是不服气,它们每天坚持到水里去学游泳。小朋友,你们见过在河里游泳的小牛和小马吗?你们知道在河里游泳的牛叫什么吗?(水牛)那在河里游泳的马叫什么呢?(河马)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给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中班语言活动:汽水 篇12

1.欣赏故事,大胆地为小蚂蚁搬运西瓜想办法。

2.尝试用西瓜皮为小蚂蚁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一个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蚂蚁)

二.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蚂蚁们在外面去找吃的,他们找呀找,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小朋友猜猜看他会找到什么好吃的?(幼儿泛讲)

2.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出示课件西瓜)蚂蚁们大口大口的吃起了西瓜:“哇,真好吃啊!”小朋友猜猜看蚂蚁心里会怎么想?(幼儿讲述)蚂蚁它是怎么搬的?(学动作)(有的推)

3.师:蚂蚁们推呀推,推呀推,怎么也推不动,蚂蚁们都累倒了,这时有一只蚂蚁跑了,它会去干什么?(跑回家把所有的蚂蚁都叫来帮忙)

4.师:成群的蚂蚁都来了,他们一起来搬西瓜,他们都用了哪些办法搬西瓜?(幼儿看图讲述)可是西瓜那么大,蚂蚁那么小,蚂蚁们能把西瓜般走吗?让我们一起来给蚂蚁想想办法。(讨论)

5.师:让我们看看蚂蚁们是用了什么办法?(蚂蚁们爬上了西瓜,把西瓜一块块挖出来,再一块块搬回家)

6.师: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把西瓜背回家,有的把西瓜抱回家,有的把他放在头上顶回家,大家拼命的般呀般呀,大西瓜终于搬回家了,瞧,蚂蚁的家里放满了西瓜,再也放不下了,那剩下的西瓜蚂蚁就……(请幼儿说“吃掉”)他们吃的怎么样

四、给蚂蚁送礼物

师:蚂蚁把西瓜吃完了,那我们想一想吃剩的西瓜皮可以做成什么礼物送给蚂蚁呢?

五、请幼儿吃西瓜

上一篇:奔跑者诗歌欣赏下一篇:小学消防安全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