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小学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艺术小学

语言艺术小学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充分展现我校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并借此发掘有语言天分的学生,学校决定举办xxxx年**小学“多彩的语言”语言艺术大赛活动。

二、活动内容:

1、一、二年级配乐诗朗诵比赛;

2、三、四年级配乐经典诵读比赛;

3、五年级课本剧比赛。

4、语、数、英、综合四大科组及家委会语言才艺节目。

三、参赛要求:

1、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课本剧内容可以为国内外课文,允许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也可自编剧本。

2、每班出1个节目,形式不限。一、二、三、四年级要求全班参与,五年级4人以上。

3、选手必须脱稿比赛。

4、节目时间控制在4?6分钟,伴奏音乐自备,统一在比赛前一天交陈曲老师,有伴奏音乐的节目比赛当天需派一名负责人到音响处跟进音乐。

四、负责老师:

1、各班节目由该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副班主任协助排练。

2、语、数、英、综合四大科组节目由负责行政及科组长负责。

五、报名须知:

1、报名时间:第十周周四前

2、报名方式:采用办公网报名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报名。

六、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5月9日――13日下午2:20至放学

第十二周一:五年级

第十二周二:四年级

第十二周三:三年级

第十二周四:二年级

第十二周五:一年级

第十二周五4:30?5:30:语、数、英、综合科组、家委会

地点:体育馆

七、评委组成:

全体音乐老师和部分语文老师

八、奖项设置:

一、三、四、五年级评选出2名特等奖,3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

二年级评选出2名特等奖,4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

九、大赛规程:

1、凡获奖项的节目,都计入“文明花”评比。

2、参加比赛的班级在比赛前抽签,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3、各级比赛当天级长组织本级全体师生到体育馆参加观摩比赛,安排两个小司仪主持该级比赛。

语言艺术小学 篇2

1.生动语言, 引入新课

一堂好课好似一杯美酒, 令人回味无穷。 要想讲一堂生动幽默的好课, 授课的内容必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基础, 使学生乐中学, 学中乐。 必须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学生细细体会每个词、每句话, 让小学生深有体会, 感同身受。 课堂语言要时而高声时而低沉, 不但音调高低起伏, 而且节奏有张有弛, 徐徐渐进, 娓娓动听。

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能引起联想。 如教看图学文《桂林山水》时, 看图前老师提问:桂林山水如何美, 这时小朋友们兴趣高昂地说:想欣赏一下, 教师看着同学渴望的眼神说:同学们就闭上眼睛作一次旅行吧? 坐上飞机到桂林去, 眼前出现一幅非常美丽的山水画, 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带动下, 让学生翻开课本, 仔细观察图画, 学生都非常认真、细致地欣赏,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广阔,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开书读课文, 同学们急于从书中找到准确的答案, 开始认真读课文。 同学们边看边读, 边体会,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学到了知识, 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漓江静、清、绿的水, 桂林奇、秀、险的山,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2.质朴语言, 品味朗读

朗读是一门艺术,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还能让人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 学好语文的基础是朗读课文,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用眼、耳、口、脑与朗读相结合, 感受到朗读的美。 课堂上, 教师要像演员一样, 通过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与教师情感上产生共鸣, 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 只有兴趣浓厚, 才能积极主动地读, 确保朗读效果。 “三分诗, 七分读”,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如 《草原 》一文, 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的情景, 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 感受草原上蓝蓝的天、碧绿的草, 还有草地上白色的羊群, 这境界具有色彩性的体会使学生惊叹。 与此同时学生认识和体会了 “那么…… 那么…… ”、“既…… 又……既……又……”的句式。 教师鼓励学生在文中找答案, 全神贯注地读文, 为理解课文做了精彩的铺垫, 学生乐在其中。 通过朗读, 学生会喜欢上这篇课文, 喜欢在朗读中品味课文。 提升朗读水平是老师的必修课, 教师要在课堂上朗读示范, 不断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幽默语言, 张扬个性

幽默的课堂上应该是书声琅琅, 应该有笑声, 这样的课堂上应该由一位具有幽默才华的优秀语文教师掌握。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也就是说用幽默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课堂上, 不用太多的语言, 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幽默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让学生通过语言, 想象力更加丰富, 给学生带来心理享受, 增强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 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 一课时, 教师运用FLASH动画把小蝌蚪如何变成小青蛙的全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 让小学生熟知小蝌蚪的成长经过。 再让学生演一演课文中的角色。 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表演。 学生们根据动画加上自己的语言, 把小蝌蚪、小青蛙、小乌龟和小鱼展现得活灵活现。 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不但张扬了个性, 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轻松、 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了语文知识。 学生不仅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 而且语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 理解课文更加深刻。

总之, 小学语文是一门科学,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特别研究语言的艺术性, 斟词酌句, 巧妙运用幽默, 使学生在课堂中感悟无穷乐趣, 体现教学的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 要想达到一定境界, 就必须坚持不懈、刻苦学习,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力求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刘瑞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吉林教育, 2010 (29) :85.

谈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篇3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本文拟就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艺术展开探讨。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精致美

精致的语言是教学艺术化的媒介。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 但讲究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字字珠玑,句句似诗,出口成章,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生成的资源随时调整自己预设的语言。

(一)要讲标准普通话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首先,教师必须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并讲究语音的抑扬顿挫。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语文教师如果经常说不准普通话,不但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还会动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对教学质量也会有影响。而讲究语音的抑扬顿挫,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调节语速语调,以形成跌宕起伏、张弛相间的节奏美,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只有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流畅自然、娓娓动听,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把自己的真切情感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抑扬顿挫的语音中受到感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讲课中尽可能使用妥当的词汇,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正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感情。避免口头禅,话语罗嗦,语无伦次, 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拖泥带水。最后,要讲究语言的畅达精炼,应如行云那样舒展自如,应像流水那样从容流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教师的每句话、每段话都应像血液流贯全身那样,脉脉相通,而且有生命力。

(二)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生动美

深入课堂,我们发现教师语言常常令人嚼之如蜡,黯然无色。1、“流水帐”语言:一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没有重点突破。一堂语文课教师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懂了吗?”的问题多者加起来不下五十次,毫无价值的语言占了三分之一,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率。2、“指令性”语言:“我再说一遍。”“请大家给我听好了。”“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 3、“处处铺石搭桥”: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学生因为受教师的前半句的牵绊,后半句的回答往往毫无深度,说法单一,毫无个性。4、简单打断: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 “你能不能多想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能有更好的回答。长此以往,学生爱说、爱动、爱幻想的天性,就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泯灭。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津津有味,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世界是多彩的,学生是鲜活的,课堂是灵动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是灵活、有灵气的。“活”的语言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钥匙,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感知敏锐、想像活跃。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

二、语文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虽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因为语文教师所教的作品大多数属于“文学”一类,加上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与文学融合,使之带有文学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作到文学语言讲文学作品,力求在语言上使学生受益。

(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语言要生动形象。给学生讲课,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描述事物。三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

(二)推理严密,环环相扣

教师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每一学科的知识处处充满辩证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叙述严密、论据充分,要有鲜明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使学生从教师逻辑性强的语言中对知识有一个清晰、透彻、深入的了解,那种罗嗦、自相矛盾、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堅决摈弃。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尤如一堆沙子,没有一点粘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三)富于激励,启发引导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教师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当。

三、语文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就说明了老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幽默的语言也好像一串鞭炮,一点就响,一讲就笑,在笑声中绽开了智慧的花朵。幽默的教学语言既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又能在学生出现错误和不足行为时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教育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从而顺利地达到教育目的。综上所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必须把课文讲得生动、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并带有趣味性、启发性。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4

摘要:

在现代教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

语言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组织教学活动的工具。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本人谈点粗浅认识。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严密、精确的科学,数学语言表达必须严谨、科学。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彻的正确认识。如果辞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在打基础,概念的揭示、问题的剖析、内容的阐述都必须用正确科学的语言表达。教学使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认识。否则,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如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漏了一个“以”字,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凯本中心小学:吴远才 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三、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不要随意改为“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改动一字,犯了违反逻辑性的大错误。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四、点拨引导、具有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的语言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解决疑难的途径。如求1/6+1/12+1/20+1/30+1/42=?运用常规方法进行通分,十分繁琐,正当学生面有难色之时,教师指点迷津:观察一下,分母有什么特点?能否变形一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观察出分母都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并联想1/2-1/3=1/6,1/3-1/4=1/12,1/4-1/5=1/20,1/5-1/6=1/30,1/6-1/7=1/42,很快算出原式等于1/2-1/7=5/14。这里,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心扉,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五、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流畅,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度艰深,充满了抽象的名词、概念、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如堕五里雾中,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数学课堂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谈得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万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

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习和长期的实践,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若如此,,类别: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 工作单位:凯本中心小学

姓名: 吴远才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5

作者:--吕艳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143 更新时间:2007-9-4

山东省枣庄市中区税郭镇安城中心小学

语言是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课堂上师生双边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教师富于启发引导性的语言是关键。所以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一、教师艺术性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是一种唤醒和激励。

1、教师巧妙的语言导入,可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多样化的语言提问,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现今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的特征,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它是一个圆形。”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这样,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

3、幽默和鼓励性的语言可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有些数学知识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利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

再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有一位同学在做19.99×4一题时,用巧妙的方法算出了结果。教师发现后就把这种算法写到黑板上:19.99×4=20×4-0.04=79.96后,让学生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再请大家评一评,这种算法好不好?为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种算法既简便,又有创造性。教师适时地鼓励:“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某某同学很会动脑筋,很有创见性”。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该同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内心里感到高兴和得意。

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优化教学语言,创造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的优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主动学习。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教师先有规律地拍打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一起拍掌。叫停后,老师说:“我们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的节奏拍的,如果一直拍下去,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学生说:“要拍很多很多次,或者拍无数次。”老师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说:“是无限的。”老师说:“你们如果拍5分钟,次数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有限的’。”直观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亲身感知“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

2、数学即生活,教师有意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考考学生。数学课不是冷面孔,也不是空洞说教,数学本源于生活。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鼓励学生与老师一块参与,共同研究,共同解读,形成融洽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种类》一课时,我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设花圃的问题。这个很实际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设计,从不同方面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设计的是长方形;有的同学设计的是梯形的;还有的同学设计花圃的是由多种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教学中我用了这些语言“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好吗?”,“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具有开放性,更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使教学过程不在严肃和僵硬,成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在出示蓝猫和小新的图后,通过认真分析,顺利找出第五位,第六位出场的是谁,最后不失时机地说:“你们猜得可真准!”就这一句鼓励性赞赏,让学生找回了学习自信,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兴之所至,教师接着问:“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吗?”有了老师积极的鼓励,学生观察得更认真,以至于发现一个蓝猫、一个小新,又一个蓝猫、又一个小新„„这时教师再来上一句“你真不简单!”,更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如刚过完“五一”长假,学生回来后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改正缺点的目的。若发现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你是不是掉金子了!”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包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教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耐心而有启发性,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与学生幽默一下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真谛”。

精练而启发性的语言仿佛一杯甘醇透香的浓茶,引导学生去思索和久久地回味;幽默而轻松的语言犹如课堂上徐徐吹过的三春的和风,为课堂增添了几分神采,醒脑益智且提神。教师应熟练驾驭自己的教学语言,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富有亲和力,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励和鼓舞;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语言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点石成金,教得轻松而自信,学生在课堂上引耳倾听,学习、顿悟、提高,最终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教育》2006年第6期.主编李志勇.出版单位辽宁教育杂志社

(2)《教师口语训练》第6章《课堂讲授技巧》.主编史卫泽.2005年4月第2版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数学教学语言艺术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他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

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

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浑,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语言艺术小学 篇6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工具,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教师的教学语言放任自由,缺乏导向; 2.回避矛盾,不敢评价; 3.教师的语言缺乏提升;

4.教师的激励语言没有针对性或缺乏深度;

因此,对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上的有效性进行实践与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综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师都认为教学语言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沈红在《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她认为:“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要善于总结知识口诀,加深记忆;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伯巧云在《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一是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二是要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三是要课堂语言具有激励性。他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张欣烈老师在《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管见》中指出:数学教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求的具有鲜明学 科属性的学科教学用语,其主要作用是将数 学语言转化为学生熟知的语言加以表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从而转化为 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有以下特点:①规范性,教师的口语,不是自然状态下的口语,而是高品位的标准的数学学科口语;②激励性:在课堂中应结合学科内容、特点。适时地引喻设比、启发诱导,激发感情、杨长避短,善于理解并通过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并寄以希望。③反馈性:不断调整语言的谐频,选择好的语言契机和突破口,对准口径与学生配合 默契。④审美性,通过口语的表达、构建引入兴趣的导入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以及回味无穷的结尾美。

从以上可以看到,现在比较多文章主要是在数学语言规范严谨、生动形象、评价激励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主要是解决了理想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怎么样?”的问题。而本文则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调查、纪录与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缺乏导向;回避矛盾,不敢评价;缺乏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想法。

三、对本课题理念内涵的基本解读 1.教学语言

首先,教学语言是一种专门从事教学工作职业性语言。其次,教学语言是口说的书面语言。

再次,教学语言是借助非言语表达手段的语言。

总之,教学语言是口头表达的借助非言语表达因素承传教学信息的书面语言。它不同于一般的口语,除了一般口语所拥有的交际功能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它能提高教学效果。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鲜活示范。教学语言是口语的榜样。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型参照,耳濡目染模仿的标尺。它能展示教师的才华和功底。

2.语言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1)教师课堂提问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2)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3)教师是否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用语调查研究 2.意义:

(1)组织、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一批理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五、本课题支撑性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建构主义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高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同时要根据他们的智能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教师应由学生的控制者转变成为学生的观察者,从学生的监护者转变为学生协助者,帮助、鼓励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智能倾向,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情景的提供者,教师应该具有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特点,为其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环境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本课题着重解决实践问题,努力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服务。

2.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现状调查记录和档案,同时构建对策研究的具体运作方案。

3.通过研究,提供感性材料,丰富教学理论。

4.通过研究,促使更多的数学教师加入到研究“高效探究”的教育上来。

七、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有目的地对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情况进行调查)

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得出数据)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和学生不定期的探讨,总结积累有效的经验,掌握事实材料,调整反馈从而得到提高。)

资料文献法;(寻找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4月)申请课题、资料收集,分工落实。

2、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3月)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3.深化研究与效果评价阶段(2012年3月—4月)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写出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探析 篇7

一、提问预设,提问有明确指向性

规范美术教师课堂语言首先要做到提问预设(即有效预案)。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课前准备(文本解读、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而这种提问必须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有明确指向性,提出的问题和形式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

美术教师在提问预设时要注意两点。

1. 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的提问都是从教学目标出发的,首先是解读课标,然后思考课堂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根据提问设计教学环节,最后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设计提问、评价、交流、板书等内容。而学生则是在各个环节中解决预设的一系列问题后才达到课标的要求,得到新的发展(如图1)。

虽然教师所有的提问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但所提的问题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就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设计。如果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那么提问便需宽泛,可以用间接提问的方式,一般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例如《奇特的梦》——你有没有梦到过特别奇怪的事物?《各种各样的树》——你知道的树有哪些?……如果提问是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或是要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时,就需要以直接提问的方式直指需要解决的重难点或关注点,例如在《灯彩辉映》一课中,老师在实物展台出示两张作品,一张刺片是一朵大花,刺孔排列整齐,用力均匀,另一张刺片是一大一小两朵花,刺孔排列有深浅,用力不匀,希望通过两张刺片,解决刺孔的排列和用力均匀的问题。但是老师的提问并没有明确指向这个问题,而是采用间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这两张刺片哪张漂亮?”学生的观察点没有集中在难点上,意见不一致,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如果老师直接提问:“哪幅作品的刺孔排列整齐?”“刺孔的深浅和用力的大小有关系吗?”学生观察的目的会更加明确,这样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提问要灵活机动。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某个教学内容,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博学多识。因此,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预设,同样的环节设计或者相同的问题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基础等)发生改变。面对基础好、学生整体能力均衡的班级,预设提问可以多用直接提问的方式;面对基础差或者学生两极分化明显的班级,则需要在提问前做些铺垫,或者将提问分解,层层递进。因此,预设提问还包括预设学生情况,做好两种以上的预案。

二、勤记勤反思,丰富评价语言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评价用语是惊人的相似。例如“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但是鼓励的评价过于单一,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也希望通过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所认识。美术老师要在欣赏评述、学生发言、作品反馈这些方面运用评价语言,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用美术语言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评价需要有针对性(评价的目的)、艺术性(鼓励,幽默,美感),包括何时评价、为何评价、如何评价等。

1. 评价要有针对性。我认为无论是在学生回答、作品欣赏评述阶段还是总结阶段,教师作出的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如鼓励思考、鼓励参与发言等,这一类评价可以用“好”“你真棒”等简单的语句。另一类是对课堂和学生发展有作用的,或推动教学环节,促进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的解决。比如解决造型问题、让学生对色彩引起关注,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与之有关的词、句进行评价,或者在评价时将重点引导关注点上,必要时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从而深入思考,解决课堂难点。

2. 评价要讲究艺术。课堂上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快乐。而教师对课堂语言的灵活应用,是教师在情操、文化理念、艺术修养等方面积极培育的结果,是对教学认真钻研、对学生心理积极探索的结果,这需要每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生活中不断探索和积累。

首先教师要有诚恳真挚的态度。无论是对待学生的发言,还是对作品的理解,都需要以诚相待,抓住学生课堂表现中的亮点,委婉地指出不足并提供解决的策略或方法。例如五年级的水墨画作业,因为平时练习得较少,大多数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往往一开始能够注意墨色、用笔的变化,也很想画好,但画水墨画需要屏气凝神,很多学生都无法坚持到底。因此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确实画得好的地方给予适当的语言表扬,如以“你的线条用笔方法对了!”“你的作品中能表现出一些水墨韵味出来了!”“这张画面的构图比较好,特别是……”之类表扬的语言给学生增添学习的勇气。如果发现学生作业中确实存在问题,不能忽视,而是要用诚恳的语言指出:“这一笔水分加得太多,因此就没有干枯的效果。”“这里的用墨太深了,你试一试用淡墨的效果。”……这样既可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又可让他们愉快地接受老师的建议,同时还能教会他们一些绘画的方法。

其次,要尽可能地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价。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美术课程标准》强调“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不难看出,美术教育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认识美术语言,并学会理解作品、鉴赏作品,从而运用美术语言大胆进行表达。这种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习得就从教师对美术语言的运用开始。

此外,评价的艺术还来自于教师的自身特点,如风趣幽默、严谨有序等,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三、积累经验,把握课堂交流用语

近几年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观摩课手段花样百出、层出不穷,难逃作秀之嫌。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师生互动离不开语言的碰撞,而这些交流语大部分来自于课堂生成,是在有效预案的基础上产生的,包含学生的学习智慧和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把握师生互动交流语言,一是要讲究方法,二是要积累经验。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在交流时会出现的情况是:(1)所有的交流在预设之内。(2)学生有超出课堂预设之外的提问或回答,这时首先要分清这些语句有没有探讨价值,如果有就可以抓住学生语句中的关键词句做适当展开分析;反之,则果断否决。其次,经验的积累也十分重要,除了课堂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记录与反省,包括没有解决的突发问题,成功的应对策略,在课堂预设中被忽略的问题,等等,都是丰富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宝典。

四、课堂教学语言中的“三适”原则

1. 适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现代教育界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包括生理,智力,情绪,人格,性向等),反映的是同一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它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现代教育提倡优质教育,其核心就是适性教育,也就是个性化教育,“适性而教、适兴而学”,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作相应的调整,包括美术语言的运用、提问的方式、语气、语速等,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处理好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别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才能处理好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实效。

2. 适时。适时教育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法,教给学生适当内容的知识,培养适当的技能。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定义,不可分割。离开了特定的方法和内容就谈不上时机是否适合,离开了特定的时机、方法和内容同样谈不上是否适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为参照,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提问、评价、交流用语。适时教育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加强沟通,增进师生友谊;通过“教”与“学”,促使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

3. 适当。这里所指的语言要适当主要是课堂语言的智慧,能运用正确美术语言是智慧的,化解教学突发事件是智慧的,用语言传播美的真谛也是智慧的。只有智慧的语言才有魅力,让我们在语言中学习智慧,用智慧打造亮丽的语言,这样我们的语言才富有魅力,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尽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他。有一次,一个绅士见到安徒生,讥笑他:“安徒生,你脑袋上面的玩意儿,能算个帽子吗?”安徒生反唇相讥:“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能算个脑袋吗?”语气一致,词语移易,令人为之捧腹。我们是否也能像安徒生那样幽默地化解课堂教学的突发情况呢?又如,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聪慧的小女孩,十分投缘,便站在街头天南地北地和她聊了很久,临分别时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聊了很久。”小女孩看了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我们不能不为小姑娘的机智所称道,并从中受到感悟: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多高的地位,对任何人都不能不平等对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应和蔼可亲,而不是高高在上呢?

总之,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就像佳肴少了盐,平淡乏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寻味,课堂才受到学生的欢迎。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高效、有趣的课堂中学习、成长,是每个美术教师的当务之急。

摘要:语言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桥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规范的教师语言对提高堂课教学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较而言, 美术教师在这方面关注得很少, 更多的是在课堂内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效果, 以及学生创作的作品, 对语言本身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从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存在的问题及美术课堂教学特点出发, 探究规范美术教师提问语、评价语、交流语,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J].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1) .

[2]皮连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1) .

[3]尹少淳, 侯令.美术课改新视野丛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 .

[4]莱斯利.P.斯特弗.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 .

[5]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 篇8

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不违反科学性。具有科学性的语言应当周到严密、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正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以清晰明彻的正确认识。如果词不达意、模糊不清,或用语含混,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如把“除以几”表达为“除几” ,漏了一个“以”字,就把除数与被除数颠倒了。

二、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教学语言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更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忌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说“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缺少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一重要的前提,就违反了逻辑规则中的“充足理由律”。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通俗易懂,具有形象性

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白流畅,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课堂教学语言过度艰深,充满了抽象的名词、概念、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就会如堕雾中,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还要避免成人化、土语化、杜绝语病,注意规范化和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语言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数学课堂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符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 ,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万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

上一篇:有关于运动会的请假条下一篇:学校课程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