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环境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环境(推荐8篇)

语言环境 篇1

新桥实验幼儿园 浦燕娟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往往这些都是注重早期语言教育的结果,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 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字:创造、发展、语言环境、语言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谈话兴趣,随时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每周一早上,我会给孩子开辟一点时间,让孩子说说他礼拜天遇到或做过的一些奇闻趣事,说到高兴的地方,大家哈哈大笑,一片快乐的气氛,从而让孩子在别人良好的反映中体验谈话成功的乐趣。孩子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谈,模仿故事中的艺术语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我把孩子当作一个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来交流,平时尽量避免相同的话重复出现,讲故事时,只要不是很费解,我也不把它们翻译成儿童语言,渐渐的孩子在平时的对话中会时不时迸出几个故事中的精彩词汇,如“奥特曼非常机智勇敢”“大雪纷纷扬扬”等,连我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注意给孩子提供语言锻炼的机会,当班上 1 广播要通知什么事情时,我便请小朋友当小小广播员仔细聆听通知了什么,并完整地播报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仔细聆听的习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训练的兴趣;在平时的茶余饭后,我们的小小故事会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复述上,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编出好听的故事,这不但培养了孩子语言创造性,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还有,我也不放过每次的随机教育。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冬天,下雪了,让 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大量的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这样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

如我在上《小水滴旅行记》时,我把故事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幼 2 儿观察湿衣服与干衣服、湿毛巾与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了解小雨滴到哪去了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试验,并把实验结果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故事时,我结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我还用故事表演、画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

1、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 3 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另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教育,为孩子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在地方戏活动中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期早期阅读会议精神,开展幼儿早期阅读课题研究时,我园着力开创富有地方特色的早期阅读新局面。我们大胆地将本土戏剧文化融入到早期阅读中,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幼儿不仅接触并了解了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幼儿的阅读兴趣更为浓厚了,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通过融入地方戏剧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早期阅读中,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阅读环境,提供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阅读材料,通过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想象,在阅读中求异,重视阅读理解过程,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使幼儿在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使阅读理解能 力也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在地方戏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阅读。

由于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幼儿阅读一本读物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可见,早期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教师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尊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作品及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适宜的阅读方式,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阅读活动《我知道的高甲戏》,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深深吸引着幼儿。老师与幼儿阅读自制的大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书上有谁?你知道他表演的是什么角色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目?为什么?”等等,让幼儿进行自由大胆地思索、想象、讲述、表达。“我最喜欢《老鼠嫁女》了,那些可爱的老鼠就是由高甲剧团的叔叔、阿姨表演的……”。

为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得真棒”,“你讲得真好”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得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甚至奖励(五角星、红点等)。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二、在地方戏活动中,加强幼儿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早期阅读中,我们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思维训练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阅读训练策略,让幼儿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

1、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善于观察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一看到画面就准确自如地用言语来表达。皮亚杰也表明: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把阅读的感知、观察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在感知、观察中积极思维,在积极思维中充分感知、观察。例如戏剧阅读活动《玉珠串》,我让幼儿带着 “玉珠串最终被谁找到了?谁最终能得到奖赏?谁得到惩罚?”的问题去阅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猜测、想象并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画面内容,判断画面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在师生共同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

活动,幼儿终于找到了答案,理解了原先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画面内容,知道了“善良的人最终得到了善报;为恶的人最终得到的是严惩”,从而使阅读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2、引导幼儿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幼儿阶段,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对阅读材料中的很多画面不甚明了或曲解图意。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根据问题找到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看看、想想、说说。例如阅读活动《丑角》中,我采用“感知—探索”的教学结构,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丑角是什么样子?”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时,我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他们是丑角?男丑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女丑的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时,我又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3、引导幼儿在提问中乐于思考

幼儿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我认为,在阅读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 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老鼠嫁女》阅读活动中,幼儿提出:“小老鼠为什么高兴?老鼠新娘为什么伤心?老鼠媒婆说了些什么?最后老鼠新娘高兴了吗?……”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早期阅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在地方戏活动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

幼儿的阅读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想象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阅读画面变为动态的阅读画面,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多媒体提供的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如阅读活动《玉珠串》,首先让幼儿观看玉珠串丢失的画面,激发阅读的兴趣,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刺激下,打开思维的通道;最后当我问幼儿:“玉珠串会丢落在哪里?谁得到了?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呢?”幼儿的思路如同打开的闸门,纷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玉珠串被好人拿走了,他还给了公主;玉珠串被坏人偷走了,得到了很多钱…”等等。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得到提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如阅读

活动《老鼠嫁女》,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戏剧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头饰、道具、服装、纸偶等,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对话。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与阅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得到了最佳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感受与体验,积累阅读经验;争取家园配合,我为每个幼儿建立了阅读联系册,把我在幼儿园所指导的内容写在联系册上,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反馈上来,共同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我园幼儿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讲述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儿纷纷表现出敢说、会说、愿说,活跃了思维,增强了理解力,真正做到了在地方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了的早期阅读能力。在“福建省特级教师讲学团活动”中,我们设计和组织的中班阅读活动《我知道的高甲戏》,深受省特级教师蔡雅玲的好评。

语言环境 篇2

1. 给儿童创造使用语言的环境。

只要有了一定的学习环境, 语言其实并不难于掌握。我们知道,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根本不会交谈, 但是短短的两三年的时间, 他就能够从牙牙学语和他人进行交流, 掌握了结构复杂而严密的语言,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论证, 语言的学习越早越好, 我们甚至可以提早一步, 对胎儿进行语言的教育。在中国古代, 帝王将相之家, 经常进行胎教。我国古代北齐文学家颜之推曾经作过精确的描述:“古者, 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 出居别宫, 目不斜视, 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 以礼节之。”一些胎教工作者进行的调查当中, 怀孕五个月就进行语言教育, 这样的儿童比一般的能够更好地对语言进行感知。在少年时代, 这样的儿童具有明显的语言表达欲望, 思维清晰, 也就是拥有所谓的天赋。清代的教育家康有为先生也提出了相同的论述, 主张对胎儿进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他认为如果对胎儿进行了教育, 往往这个儿童在其他的方面都超过了同龄的孩子。到现在为止, 更多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已经建议对刚刚出生的婴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影响和教育, 让语言教育陪伴在照料婴儿的生活当中, 以便让他们的语言潜能能够更早地被挖掘。

2. 利用儿童好奇的天性。

婴儿对万事万物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语言当然也不例外。有意识的对幼儿和婴儿实行语言方面的教育, 要利用好游戏, 也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 这样儿童们都容易接受, 要让儿童有新鲜感, 声调的变化, 语音的粗细, 语句的丰富, 都会刺激他们的好奇心, 没有哪一个儿童不喜欢听故事, 给他一支笔他就会写写画画, 作为成人, 我们要培养他们这种喜好, 引导他们保持兴趣, 让好奇成为发展儿童语言智力的重要内驱力。

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一生当中, 幼儿园是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 小朋友年龄在三岁到五岁之间, 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让他们大胆地说话, 鼓励他们尽情发言, 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和家长与教师进行交流, 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语言智慧的博大, 不断提高他们对语言的认知水平。交流中, 要耐心地听, 哪怕他们所说的只是只言片语, 也要表现出兴趣, 不断地给他们以鼓励, 引导他们喜欢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 从简单的语言发展到复杂的语言, 从三言两语到滔滔不绝, 让他们大胆地说出心里话。作为教师, 我们要讲好普通话, 孩子只有听懂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要有耐心地帮助幼儿, 从简单的词汇开始, 逐步地发展他们用普通话连贯地叙述。

1. 良好的幼儿园氛围。

刚刚到了幼儿园, 他们表现都比较拘谨, 十分欠缺沟通能力, 甚至和身边的小朋友他们都不喜欢交流,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和小朋友们熟悉了, 和教师有了更多的接触, 教师要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利用各种形式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 鼓励他们走到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 让孩子们以此监督, 进行看图说话;第一步是最艰难的, 慢慢地他们就克服掉心理障碍,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孩子们慢慢地就恢复了天真的本性, 他们变得爱说爱笑, 能够从容地站到讲台上, 无论是大声地阅读, 还是引吭高歌, 或是一问一答, 他们都能够做到从容自如, 有了表现的欲望, 就自然地增加了沟通, 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

2. 了解孩子的不同情况。

我们必须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心理学, 有的孩子是想说不敢说, 有的孩子恰恰相反, 是敢说而不会说, 要通过良好的发展才能够及时地改变。不断地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 为他们提供舞台, 他们通过不断地说、不断地表演, 锻炼他们的胆量消除恐惧感, 自我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 久而久之就会坦然自若。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创造语言交流活动机会, 有领导能力的让他们做主持人, 有表演能力的让他们做演员, 有演讲能力的让他们做故事大王, 喜欢就留得让他们做自由交谈、无拘无束的辩论, 让他们敢说话, 了他们习惯表达, 把自己知道的见过的东西和新鲜的事物, 通过自己的语言加工, 表述给自己身边的人, 和大家共同分享喜怒哀乐, 在体验的过程当中, 他们不仅仅提升了说话的能力, 同时也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 他们不断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逐步地树立了自己的自信心。

三、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挖掘语言能力

社会需要新一代的人才, 现代的孩子们需要创新的教育, 陈旧落后的知识技能不符合社会的需要, 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 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地得到发展。新一代的人才, 需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尊重他人, 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他们有自主能力, 拿得起放得下但是又不刚愎自用。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努力, 带领的儿童们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1. 生活中到处都有真善美, 引导儿童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接触周围的事物, 善于思考, 让感性经验得到丰富, 增加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整个过程中, 让他们对美充满祥和的期待和向往, 让他们说美的语言, 有美的思想。

2.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任何一个儿童都与众不同, 他们都有亮点, 都等待着教师去挖掘,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要, 争取让所有的儿童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有的孩子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 争取在幼儿园用最早的时间将之挖掘。

3. 儿童们都喜欢表现自己, 要给孩子们表现的机会, 对他们创造这种氛围, 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 表达自己的感情, 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多赞美孩子们, 肯定他们的成绩, 让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 同时让他们体会到, 教师在分享他们的快乐, 并为他们感到骄傲。

4. 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 制作一些玩具和各色各样的手工艺品, 美化生活的同时, 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 优秀的作品向所有班级的学生展示, 起到带头作用, 让孩子们自主地交流, 让他们彼此欣赏取长补短, 不断地得到提高。

总之, 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是一项大的工程, 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教育者不断深入研究, 为祖国的花朵尽心尽力, 贡献自己的全部光热。

摘要:幼儿语言的发展会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首先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方法进行探讨, 其次研究了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挖掘语言能力的策略。

语言环境 篇3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语言环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3—6岁的幼儿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从小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呢?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粗浅地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多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观察的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小蝌蚪宝宝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等等,幼儿列举出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幼儿的兴趣就提高了。

二、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当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时,小朋友个个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老师。我就让幼儿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并一页一页地讲,让幼儿边看边听。我还让幼儿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幼儿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故事的内容、角色、情节吸引了幼儿,另一方面是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配上动作、表情,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但是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有时会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今天听这个故事非常认真,明天听那首诗歌又不认真了。所以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用语上下功夫,使教学用语做到甜美而带有童趣。作为教师,要采用多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指导幼儿倾听,让幼儿慢慢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多说

课堂教学是对幼儿进行说话训练的主要阵地。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幼儿喜欢游戏,教师就要在游戏中让幼儿说话。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组织各种语言游戏,如有一个这样的游戏:老师拿着毛线放线,一个幼儿负责缠毛线,边缠边说(说什么都可以),到了规定的时间由下一个幼儿继续缠,每个幼儿都要轮流做,最后把缠好的毛线球命名为“发言球”,老师抛给谁,谁必须发言(说什么都可以)。教师还要在讲故事中让学生说。如在讲故事《聪明的小青鱼》时,创设比较危险的情境,让幼儿各抒己见,想办法让小青鱼脱险,这样幼儿处于自由说话的环境中,心理没有什么障碍,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有的幼儿注意观察图画,充分利用图片中的人物进行思考。有一位幼儿这样说:“大黑猫,你放了我吧,我太小,身上的肉也少,我妈比我胖,我去把我妈骗来,大黑猫为了吃到鱼就把小青鱼放了。”这时有的幼儿提出不同看法:“小青鱼做的不对,它不爱妈妈,怎能让大黑猫吃掉自己的妈妈呢?”其他幼儿纷纷举手发言:“这是小青鱼想的一个办法来骗大黑猫的。”还有的说:“小青鱼应该赶紧甩尾巴,尾巴上的海水就溅到大黑猫的眼睛里了。海水是咸的,当大黑猫用爪子揉眼睛时,小青鱼赶紧逃到水里。”可见幼儿的思维在说话训练中十分关键,没有思维,就不会表达。

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幼儿交谈,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四、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如:“老师,我要一本书,《小糊涂神》。”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一本《小糊涂神》的书。”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又如幼儿经常把老师说成“老希”,等,凡属幼儿发音不当时,老师就给予纠正,并让幼儿重复练习。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孩子学说话语言环境很重要 篇4

http:// 天津网-每日新报

我们这个地方没有早教的中心,我一直都是自己带宝宝,宝宝现在29个月了,我现在最担心他的就是语言,最多就4个字,他比较爱看电视,在看花园宝宝的时候自己能从1数到10,然后也可以从5数到1,就是教他说话总成不了句子,比他小的女孩都会说整句话了。我给他报了名,过段时间就去幼儿园,也许他在那里多接触小朋友话就多了。我想请教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孩子多学点说话,还有请教一下孩子多大去幼儿园比较合适?

早教首先是家长的职责,所以,即便没有早教中心,早教一样可以实施得非常好,前提是家长有早教的意识,并且清楚如何对宝宝实施早教。通俗点说,早教就是吃喝拉撒与游戏。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处理好了,都可以成为早教的契机,在其中随机地融入各种教育元素,协助宝宝全面发展。并且,各种教育元素的融入都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单线条的。

以你提到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例,如果单纯强调如何教宝宝说话,你会发现,这样的方式很无趣,而且效果不好。相反,如果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生活与游戏当中,宝宝就会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取得很好的效果。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为他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的语言环境,无论你们看到什么,正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宝宝有什么需求,都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一来,他就会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很自然地吸收各种语音信息,最终内化成他自己的东西。这些信息积累多了,他自然就会有表达的欲望,最终进入语言爆发期。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个宝宝语言发展的进程都不一样,说话早并不代表语言能力就一定发展得好,说话晚也不见得就说明他语言能力发展得不好。所以,不需要跟人比较。一比较,家长就会焦虑,家长一焦虑,就必然影响到孩子,变相地给他施加压力,或者给他负面的暗示,反而阻碍他语言的发展,甚至带来更多别的方面的问题。

至于多大上幼儿园,不可一概而论,建议根据孩子与家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孩子上幼儿园,最令家长头痛的事情是如何解决分离焦虑,并且,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本身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甚至有时候,家长的分离焦虑更为严重。因此,你们彼此都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事先做一些准备,对他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有好处。比如,事先跟他很自然很真实地谈论幼儿园的情况,带他去幼儿园参观一下,多引导他跟小朋友接触,提升他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自身保持比较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都对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帮助。

8大营养让孩子更聪明

http:// 家庭医生在线

日本营养学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脑力发展取决于所摄食物营养素是否平衡。专家们指出,有8种营养物质对儿童脑力发育至关重要:

(1)脂肪。充足的脂肪能加快脑功能发育速度,而食草类家畜的脂肪最易被儿童所吸收。

(2)维生素C。人的智商高低,与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密切相关。充足的维生素C能使儿童脑功能敏锐,故应常在草莓、金针菇、桔子和西红柿中摄取。

(3)钙。足量的钙质能使大脑保持持续工作,故海产品、鱼类和骨头汤应是儿童常见的桌上菜。

(4)蛋白质。蛋白质是保证大脑从事复杂智力活动的基本物质,故鸡蛋、鱼类、奶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必不可少。

(5)维生素B。此类物质可调节脑神经功能和起营养神经作用,并可预防精神障碍,故应多吃桃、谷类、芝麻、蘑菇等食物。

(6)维生素A。维生素A是促进大脑发育的物质,动物肝脑、胡萝卜、鱼卵和奶油中维生素A的含量特别丰富。

(7)维生素E。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花生、麦类、青豌豆和植物油等,此种物质能促进脑细胞增生,保持脑细胞的活力。

(8)糖。糖是脑细胞活动的基本能源。儿童摄取糖类,原则上应多吃淀粉类食物来转换获得,辅以枣、桂圆、蜂蜜等含糖食品,切忌过分地直接摄取砂糖及甜食。

儿童营养要全面、适当、平衡。故在对儿童吃的问题上,首先要摒弃“能吃就尽量吃,喜欢吃啥就吃啥”的习俗,应提倡缺啥补啥、科学搭配、合理进食的方法,才能确保孩子的聪明与健康。

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http:// 《时尚健康》

《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

这是一个飞快发展,急速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时间宝贵,效率至上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匆忙得让人焦灼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像巨大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着快速运作。这样的匆忙和催促,也带进了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当中。

成长只能是缓慢的,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蔬,样子好看,却缺乏真正的营养与口味。缓慢在植物那里是成长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当今的人类社会,却成了稀缺元素。

所以有时候,妈妈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

生活的慢养

急着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怎么又尿湿了裤子?再这样要打了啊!”——儿童一般要2 岁左右才会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如厕训练,在此之前出现尿湿裤子的情况都是正常现象,何况不同的孩子发育快慢也不一样。过早强迫训练孩子规律排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甚至遗留长期的身心问题。

“妈妈太忙了没空做饭,去吃点炸鸡炸薯条吧!”孩子的味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快餐,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

妈妈做的饭,比起快餐来说当然很“慢”,很麻烦,要买,要洗,要切,要煮,但除了营养全面,烹制过程放心,饮食的心理习惯也是最重要的所在,一家人快快乐乐聚在一起用餐的时间,天然的甜味清香代表了妈妈的耐心与爱心。而快餐,因为来源迅速,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食物来得很方便,只要想吃,就应该马上吃到,体会不到对食物的珍惜,和对他人劳动的感恩。还有,这样的话语会不会让你感到熟悉?“快点吃别磨蹭了!”“快点穿衣服,我来帮你拉拉链!”“玩具,就得像妈妈这样收拾,瞧,又快又好!”„„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从事“7 岁儿童认知世界”课题研究的教育专家多纳塔艾申波茜认为,一个7 岁的孩子,应当有这些本领:单独修理一件东西(修补图书、给玩具按一个螺丝钉);能整理物品,分门别类地使用纸箱、塑胶袋、抽屉和木匣;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拧过螺丝,替电器换过电池;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

体会过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孩子亲自去体验才能学习,是旁人催促不来的。

心灵的慢养

急着要孩子学会分享,谦让:“快!把玩具让给弟弟!好孩子不自私!”——别忘了,在孩子的成长路途上,建立“我的”物权意识是十分可贵的一步,只有先明白什么东西是“我的”,才能开始建立“你的”“她的”分享的概念呀。怎么能强迫孩子跳过这一步呢?

“不许哭!眼泪擦掉!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急着控制孩子的感情渠道,掐断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哭,生气,难过等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是很可怕的„„

“挑这个!那个玩具那么小,不值钱!”急着替孩子做决定,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倾注不由分说的爱,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与判断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选择,并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见不得孩子烦恼、哭泣,急着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急着问:“在学校受欺负了?”“你为什么不„„?”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认同孩子的感觉,让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帮助他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盲目猜测与下结论,快是快了,可是孩子养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别人来猜,猜不到就委屈的性格。

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而不是急急地把他套入自己的心理模式,给孩子机会知道,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学习的慢养

社会发明了一个讲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妈妈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得奋勇向前,没有余地。

快快快,学这个!快快快,学那个!“别人孩子学钢琴,咱也不能落后!”“围棋奥数心算也别落下!”早慧开发课程和无休止的兴趣班蚕食了孩子的周末,也蚕食了童年的欢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有敏感期的,妈妈注意观察,当敏感期到来,给与适当条件,不增加过多压力,不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孩子自然就会学得很好。但是,如果孩子全部生活内容都是枯燥的学习,学习就不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那就会压抑得孩子的敏感期迟迟不来,甚至消失,孩子学习就会感到很吃力了。

过早获取与认知能力不相符的知识,反而影响脑部发育与智力开发,把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脑部驱逐出去。

过早追求成绩,也容易让孩子把旁人的关注作为荣誉,不再关注自己内心的感觉。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有强烈的好奇,以学习为乐事,顺势而为,耐心引导,他就能通过欣赏、发现、创造,体验天赋带来的愉悦与自由的感受。

所以妈妈们,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唯恐浪费了光阴,给孩子发现自己性格和兴趣的时间,留白天地宽。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波特维纳,控制论的创始人,3 岁会读能写,14 岁大学毕业,18 岁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系的教授,13 岁就会好几种语言,虽然天赋极佳,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神童”,也不准别人称呼儿子维纳为神童,更没有提前让孩子进入哈佛大学。他经常告诫儿子:“不要急于求成,年轻时多学东西比多出成绩对你更有帮助!”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无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这将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给孩子打好心理基础,让孩子具备生存的智慧和能力,远重要于,给孩子增加尚未能抵抗的压力,催促他们成长。

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一个人总有巨大的空间与时间,长成独特的人,长成自己。

慢养学习有方法

1、由于年幼的小孩注意力只能持续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所以每次学的时间不能长,长了就会让孩子失去兴趣,感到厌倦。慢慢地教,慢慢地学,一天进步一点点,不急。

2、每天形成规律,固定一个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孩子最容易接受有规律的安排,所以最好每天安排在固定时间段进行。

3、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像资深钢琴教师达达说的,跟我学琴的孩子,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从此以后,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 分钟来练琴。让孩子知道,当你决定做一件事,你就要习惯,每天贡献给这件事10 分钟,它就这么地简单,却又这么地坚定——每一天,你都要为你的梦想和目标付出10 分钟。

4、将难度大的任务拆成容易的小任务,一步一步来。

5、鼓励孩子与自己纵向比较而不与同学横向比较,不夸奖100 分,也不催促孩子争夺名次,对成绩抱有平常心,孩子会对事对人充满信心。

6、强调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结果:“宝宝今天花半个钟头的时间耐心地试了各种积木组合,自己搭了栈道和停车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7、有针对性,比如说:哇,宝宝认得“山”这个字了!——而不是:“宝宝真棒!真聪明!”

8、化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比如“宝宝兜里有2 块糖,妈妈再给2 块,现在宝宝有多少糖了?”这样可以一直算下去,“奶奶又给了5 块糖,碰见小朋友,又吃掉2 块„„”无穷无尽的爱与创意。

专家:育儿打骂有效却有害

http:// 天津网-天津日报

专家简介:刘姥姥,本名刘维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毕业于奥克兰科技大学教育系儿童早期教育专业。现居新西兰,出版著作《站在孩子的高度》。

每个育儿者都会遇到孩子不听话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打骂孩子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保准孩子能听话。真的是出发点好,就不会伤害孩子吗?

孩子与生俱来有平等意识,打骂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伤害。对于七岁以下的、个性形成期的孩子,一旦受到心灵伤害将是永久性的。

下面,姥姥以自己教育外孙女小荷重新喜欢去花园为例,看看姥姥是如何说服小荷的。

在所有的育儿方法中,打骂吓唬拉扯是最奏效的办法,但也是最有害的办法

“咱们去花园吧”,我对两岁的小荷说。

“我不去花园,我要在屋里玩儿。”小荷说。

我又重复了几遍咱们去花园吧,并且告诉小荷去花园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在花园干点活儿能让人身体健康,精神舒畅。两岁的小荷正处于口语发展期,所以姥姥在不断跟小荷说话,以便让小荷的听力、理解力和发音器官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不管我怎么说,小荷还是坚持说她不去花园。通常如果姥姥要小荷做什么事,只要重复三到五遍,小荷就会照做。但这次我温和地对小荷连说了五遍,小荷还是不想去花园。

去花园是好习惯,我为了让小荷建立这一良好习惯是不能妥协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又不能强迫小荷去花园,我开始动脑筋。

首先,我很清楚跟孩子说事要态度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实现既定育儿目标的必走之路,也是避免溺爱的最佳良方。可是,我已经态度坚定地说了好几遍,小荷还是不听,怎么办呢?应当说,任何成人都是有办法让小孩听话的,最简单奏效的法子莫过于连打带吓,目的一定能达到。可是不行啊,在所有的育儿方法中,打骂吓唬拉扯是最奏效的办法,但也是最有害的办法。孩子受屈辱后会在心田留下烙印并存在于潜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变大变硬,直到人成熟才尽显无疑,成为性格缺陷,变为失败根由。

我的育儿智能在接受挑战,既不能迁就小荷,也不能强权征服,只能深深思索„„

哦!终于明白了,她不愿意去花园,来自一次不愉快的体验,那是我的失误。

小荷刚会走路就喜欢拉着我的手,歪歪倒倒去花园,追蝴蝶,采野花送给妈妈,挖土刨坑,种花种菜„„从花园回来,小荷总是小脸红扑扑的,吃饭特别香。花园是个健康的好去处。

但是,上次和我一起种向日葵种子后,小荷就再也不愿去花园了。开始小荷在我的鼓励下干得很起劲,可是那地有些干硬,挖到后来,小荷发出了吃力的叹息,可惜我当时没在意。没错,小荷挖坑累坏了,这,给她留下了不良印记,她小小的大脑还不会区别和分析事物的缘由,只会一股脑儿接受第一次留下的印象,于是她全盘否定花园,以为花园是让她受疼的根源。这就是她这次拒绝去花园的根由。如果姥姥妥协,也许她从此再也不喜欢在花园干活,那她就失去了建立一个好习惯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极大程度靠的是模仿大人,每个孩子都是模仿的天才

我抬头眼盯蓝天,不说不动足有十秒钟,终于引来了小荷的好奇心。趁她在注意我的时候,我夸张地惊呼一声:我看到仙女了,在云彩上跳舞哪!小荷急忙仰头望天。

我张开双臂,激情满怀,好似跟天上的仙人对歌共舞,下了台阶,越过草地,在树下旋转,舞蹈着前行„„小荷不由自主受了感染,咯咯咯笑起来,亦步亦趋地跟随我,祖孙二人就这么一起到了菜地。

我知道小孩的注意力不会持久,必须趁热打铁,一到花园就拿起铲子挖土。这次土是松的,我事先翻过,铲子一碰即刻土花四溅,小荷很好奇,便也拿了她的小铲子见样学样。从她的神情上我看到了惊喜:咦?地变了,变松软了,好挖了,是仙女变的吧?

我挖了带根的薄荷,带根并有花骨朵的勿忘我,缓缓地、慢镜头一样种下去。不说你也能猜到,小荷自然在好奇地观看并跃跃欲试。

薄荷和勿忘我都是泼辣的半野生植物,很容易成活,过了些日子,小荷再次来姥姥家,一起去看新种的薄荷和勿忘我,薄荷已发出新绿,勿忘我已开出蓝色的小花,小荷又惊又喜,说,我还要种花!

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小荷扭转了花园让她受苦的印象,终于重新爱上了花园。文/刘姥姥

大益智食物吃出天才宝宝

http:// 39健康网

大脑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其中蛋白质类营养最为重要,若在婴幼儿期供给足够的营养素,为脑细胞的增加和功能的分化提供必需的物质,将对宝宝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注意为宝宝添加益智的食物,培养天才宝宝不是难事。

1.鸡蛋: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卵磷脂以及钙、磷、铁等,对神经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有益于大脑的发育。

妈妈们可选择多样化制作鸡蛋与其他菜组合,如鸡蛋青菜泥等,避免让孩子厌烦一种烧蛋模式。同时,因为鸡蛋不易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量,制作也要精细。

2.牛奶:牛奶是优质蛋白质、核黄素、钾、钙、磷、维生素B12.维生素D的综合体,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为大脑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

3.鱼:鱼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在鱼头中还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的重要来源,可增强人的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脑细胞的退化。鱼肉还是幼稚蛋白质和钙质的极佳来源,特别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3,对大脑和眼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4.香蕉:香蕉营养丰富、热量低,还有“智慧之盐”的磷,又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离子含量较高,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的功能大有好处。新鲜水果要多吃,香蕉营养丰富,但要注意使用量,不要因为过量食用影响正餐食欲。

5.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锌,可增强记忆力,促进思维活跃。苹果是营养、功能都很全面的水果,妈妈们可选择做苹果泥或苹果色拉等不同的样式给宝宝食用。

6.大葱:含有一种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经常食用可起到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使人头脑灵活。

7.核桃:核桃果仁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可营养大脑,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弱进程,提高思维能力。每次1-2个核桃,每日2次,可增强记忆,但宝宝食用,注意要磨碎或制酱后食用,一次的量同样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

不容忽视的音乐语言环境论文 篇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者需要用音乐耳朵来欣赏、感受音乐演奏家更需要通过自己的音乐听觉来把握、鉴别,协调所演奏、演唱的音乐,把最美妙动人的声音传达给听众。人们对音乐的感知是通过耳朵的感受来进行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听觉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这门课是学生获得敏锐音乐听觉的重要渠道,视唱作为视唱练耳课教学重要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它的学习达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目的。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听觉基础。

视唱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语言信息。

视唱训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之所以说它是系统工程是因为,视唱教材编排科学、内容广博、形式多样,音乐语言丰富,感性知识及音乐要素典籍全面的特点。视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发展音乐听觉的独特作用,视唱课堂是积淀音乐语言的重要场所,是获得音乐感性及理性知识的重要来源。

我们分析优秀的视唱教材就可以发现,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着巨大的音乐信息量。本人对我西安音乐学院(单声部视唱)上、下册和(多声部视唱)教材作过粗略的统计,这套教材共收集单声部视唱1345条,多声部视唱253条,涉及中外作曲家500多人,中外作品100多部,中外民歌400多首,涉及100多个国家。它们来源于中外著名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舞剧的片段;中外民歌;声乐、器乐组曲、套曲片段等。从作品来看,几乎反映了所有音乐体裁,各种音乐形式、流派应有尽有。可以说将传统音乐所表现的音乐要素包罗无遗。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调式、调性包括:无升降号的大调、小调;一个升号到七个升号、一个降号到七个降号的大调、小调;同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特种调式等。这些中外调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非常广泛,许多调式具有民族音乐的特有旋法,堪称调式、调性大全。

节奏包括:常见各种节奏型、节奏的特殊形式、各种连音、较复杂的节奏。

节拍包括:常用的各种单拍子、复拍子2/4、3/4、4/4、6/8不常用的各种拍子、较复杂的节拍2/2、2/3、4/2、6/4、4/8、1/4、9/8、9/16、12/8、5/4、5/8、7/4、7/8拍等。

变化音种类包括:变化助音、变化经过音、小调中的降,I级、变化邻音、变化半音阶、变化音模进等。

转调种类包括:近关系转调;转平行调;转上属系统调;转下属系统调;同主音转调;远关系转调,包括二度关系、三度关系、小二度及增减音程关系;等音转调、模进转调等。

各类C谱号: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女高音谱号、女中音谱号、上低音谱号、所有谱号的综合练习。

多声部:主调性、复调性二声部;含变音、含转调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

教材中把各种谱号、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变化音、转调等各种技术性练习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归纳和整理,每个环节都做了由浅入深的安排。与其他教材比较发现,如此之多的音乐要素集中反映在教材里,只有视唱教材才能做到这一点,而其他教材是不可能做到的。视唱内容的经典性和各种技术训练的典型性融于一体,为音乐听觉训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知识空间,也为今后的音乐实践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音乐语言。不夸张地说,视唱具有浓缩音乐作品之大成,它是音乐语言宝库的一个缩影,是从古典到浪漫到近现代音响化的音乐史。

1、通过视唱建立和培养调式感。

在视唱练耳课整个的学程里,要唱一千多条视唱,每一条视唱训练无不与调式感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条件。“调式感的最简单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在主音上结束旋律的倾向,把终止于某一不稳定音上的旋律感知为未完结的。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调式感表现为旋律的全部声音是在它们对主音和对调式的其他稳定音的关系中被感知的,其中的每一个都有特殊的调式色彩,表明其稳定程度和其‘引力’性质。”①几乎绝大部分视唱的结束音都落在主音或其他稳定的音级,一个具有“完结感”和稳定性的调式群集中地显现在视唱里。因此,唱视唱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地建立调式感的过程,也是对它进行记忆、编码、储存的过程,而且还是听觉对错误的调式感进行修正和重组的过程。

了解调式的稳定规律对建立调式感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必须从概念上搞清楚调式的稳定音级和不稳定音级之间的区别。如大小调式中I、III、V级是稳定的音级;II、IV、VI、V级不稳定的音级。而在五声调式中主音是最稳定的,其他音级分别以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程度倾向于主音。主音的稳定性与其他各音的不稳定性及其不同的倾向在曲调中的具体体现,与音乐内部的运动发展,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主音上方的五度音和下方的四度音对主音形成有力的支持,一些论著把它们称之为正支柱音和副支柱音。“正支柱音直接从属于主音,对主音稳定性有最大的支持、巩固作用。在实践中,副支柱音一般是配合正支柱音共同起支柱的作用。有了支柱音,主音才能稳定。所以支柱音有明确的调式作用,可称为‘功能性音级’或‘调性音级’。”②以主音、支柱音、副支柱音为稳定框架的民族调式在视唱中具有广泛代表性,它是一种常见的调式旋法,对调式感培养和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变化音体系与自然音体系的调式有很大的不同,变化音的出现使某些音向其他音进行的加剧和尖锐化,进行中产生导音的形成、导音的解决、导音的消失等情况。给建立和培养调式感增加了许多困难。变化音的种类很多,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清楚其所有类型,如变化助音、变化经过音、小调中的降II级、变化邻音、变化半音阶、变化音模进等。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变化音的种类和概念是不清楚的,必须加以解决。在识谱过程中,不能被很多升降号、还原号搞的不知所措,只有明确了调式的自然音级,才能确定其他变化音级,唱准自然音级才能唱好变化音级。这是一个前提,也是唱好变化音视唱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每一条视唱训练都是要涉及到调式问题。要使学生建立调式感,必须在调式理论引导下进行,同时指出,只有调式理论是不够的,调式感的建立往往是一种音响感觉的建立。因此,所有的判断必须通过听觉来完成。要对调式的变化进行反复甄别,以此来获得听觉体验。最终使视觉的东西真正感知为听觉上的习惯。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体验,有听觉的积淀和感知能力,这样才真正建立起调式感知能力。

听觉水平较差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建立调式感。表现在主音感知能力差,不能对稳定和不稳定音级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把音乐未完结或不稳定音级感知为稳定音级。视唱的早期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式感的培养,尽管调式感的培养是贯穿视唱教学始终的,但是无升降号的视唱则少一些其他调性的干扰,是培养的好时机,可以为以后的调式训练打下好的基础。

2、培养多声部音乐听觉水平、发展立体音乐思维能力。

在整个视唱教学中,多声部视唱教学占据重要的部分。它从始至终伴随着单声部视唱的进行而进行。多声部视唱是多声部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领域里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环境,它对于增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声部视唱主要分和声性和复调性两大类,和声性视唱多表现为音乐的纵向组合,以主调和声音乐风格和声衬托主旋律声部为基本形式,音乐音响效果较单声部更丰满和更具有表现力。复调性视唱是复调音乐的一个缩影,它以立体的多层次和巧妙的织体结构形式出现,表现为节奏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旋律线条起伏跌宕,音乐、音响变化丰富。“复调音乐是人类在听觉上不断追求更新颖、更多样的美感,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产物。它是大干世界千姿百态的,多层次的各种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各种人的不同形象、性格心态的反映,是每个人时不时会出现的复杂思绪、情感的反映,也是生活中相互对比、协调、交织着的各种声音的艺术的再现。”③

在演唱多声部视唱时,要使学生从听觉上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和声性的多声部视唱要注重音乐的纵向进行,感受其声部的纵向关系,协和与不协和搭配以及变换丰富的和声色彩,强调和声功能性,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它的旋律性。复调性多声部视唱注重音乐线条的横向发展、感受线条和层次感。缕清各相对独立的旋律声部和旋律线条。在训练时要使听觉和声音产生互动,不能只顾唱自己的声部,甚至只唱不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唱一个声部,倾听所有的声部,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声部,使之达到准确、协调、平衡、统一,把握整体表现,形成完美和谐的音乐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高水平的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

3、培养音乐节拍、节奏感。

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拍、节奏拍没能像视唱教材里如此集中地反映出来。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视唱教材里反映了几乎所有的节奏、节拍形式。音乐节奏变化多端,但再复杂也需有序,也就是说音乐节奏要服从于一定的节拍组织。在音乐的各要素中,时间是最重要的`,音乐的时间是通过一个一个的节拍呈示出来,因此节拍就像每一首乐曲的细胞。

视唱教材里反映的拍子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三种拍子构成拍子的基本形式,即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其他拍子都与这些拍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或者说是它们的变化组合而成。强弱交替是音乐节拍的基本特征,强弱显示了一种矛盾,也体现一种对称,一强一弱的二拍子是最基本的拍子,是一个完整的、平衡而和谐的节拍。三拍子由于它突破了二拍子时间和强弱关系上的对称,因而它富于动感,是活泼而有特性的节拍。四拍子是一种复拍子,这个“复”字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重复,一小节有强和次强拍,由于它也有对称、平衡的特点,因此与二拍子有些相似,但同时又有区别。我认为,视唱教学应重点对这三种拍子加以训练。唱视唱时必须严格地用手划拍子,通过外在的动作来强化对节拍的理解,建立内心的感受。这三种拍子认识明确了,其他拍子感知也就较容易了。譬如五拍子是由3+2或2+3组合;六拍子是由3+3或4+2组合;七拍子是由4+3、3+4或5+2组合;八拍子是由4+4组合;九拍子是由3+3+3组合而成等等,总之,它们总离不开二、三、四拍子的基本律动规律。

在视唱中对节奏的感知,我认为最重要是节奏律动和节奏凸理的积累。视唱里反映的节奏形式非常多,从简单到复杂,认知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潜移默化的过程。与其他节奏训练不同的是,视唱中的节奏形式都是通过视觉由声音再现的,当各种各样节奏承载着优美的旋律用声音表达出来的时候,人们的情绪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时候,最能感受到各种节奏的表现特征,对节奏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记忆更准确。

视唱中有很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它们中所反映出的节奏和节奏型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特有风格,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理解一种节奏和节奏型往往能深刻感受到一个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这些节奏感知与单纯的节奏训练相比更显得重要。

学习视唱的意义是非常广泛,远非上述这些,本人的论述只是一些粗浅的看法,只能浅尝辄止。我认为,通过视唱的学习,真正感受视唱中的音乐语言环境,从这个环境中吸取其音乐的精华,以音乐要素感知为切入点,深刻理解调式的稳定性、倾向性,以及各类调式尤其是民族调式的旋法和特征,认识调式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风格特征,牢固地建立调式感。从音乐节拍、节奏中感受音乐脉搏、运动、呼吸、律动等等;从多声部视唱中去感知主调性多声音乐的纵向组合、和声衬托、协和搭配的静态感、舒适感和不协和搭配的紧张感、动态感,感知复调音乐的旋律线条、层次感,以及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音乐结构。使视唱课堂成为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窗口,最大限度地、多方位地积累、存储、记忆音乐语言信息,为音乐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注释:

①《音乐能力心理学》P.85[苏]M.B.捷普洛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五声调式及和声手法0P.25张肖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语言环境 篇6

儿童教育学的理论同样告诉了我们: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一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阅读,还要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来识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主识字与阅读学习整合起来,把字、词、句、段、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这种阅读必须是快乐的,是二年级学生所感兴趣的,因为只有快乐,才能认识更多的字,只有认识更多的字,才能获得阅读的快乐。因此,教师要时刻为孩子们营造快乐阅读的氛围。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读书,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又巩固和扩大了识字量。而且一年级的学生需要在阅读事物中不断地巩固、重复所认识的字、理解字义和认识新字。我便开始向他们推荐相应的有趣的拼音读物:《幼儿古诗》、《儿童诗歌》、《安格生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在班上定期举办故事会、朗诵比赛。我剪了许多漂亮的剪纸奖励那些多读书的学生。这样,儿童既会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生查字典后,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习惯,从而多渠道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但是,随着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如何将识字与阅读进行整合,使其二者为一?如何抓好时机,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在加强快乐阅读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自主识字?

“在阅读中识字”,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其优点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易于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一开始阅读生字较少的短课文,一边讲读课文,一边教学生字词,在通过朗读、书写等进行巩固。以后阅读生字较多的长课文,可以先把一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提出来集中教学,然后讲读课文。但总的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其基本理论是,儿童识字的初期,主要问题是字音和字形;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写作的需要,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字义,儿童理解字义的基本途径是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际运用,而不是靠记忆字典上的解释。而且识字是为了阅读和写作,所以识字教学一定要和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尽早进入阅读,多识字、快识字,做到识字、阅读和语言共同发展。

面对“在阅读中识字”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究竟有哪些做法呢? 1 .生字学习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

识字是小学语文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开篇阅读是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具体语言环境,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语境,借助文本将识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改变过去先识字再阅读的状况,把识字与阅读相结合,识字与整个课堂相结合。如徐老师执教的《蜘蛛织网》一课,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合理分布、分步落实。本课安排了三次小集中组织教学:在导入揭题这一环节中就进入生字的学习,引出课题的同时学习了“蜘、蛛、网”三个生字。接下来听课文录音,采用填空练习整体感知,及时融入生字的学习。此后在细读课文时,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办法把剩下的生字学习了,再把生字送回课文,送回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反复朗读、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生字的认识、巩固,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完课文教师设计的说话练习也与课文内容、所学字词紧密结合,在表达中巩固、运用,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产生一种成功感,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最后的读词语以及指导书写这两个环节更是进一步巩固和复习生字,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这样将识字“贯穿始终,分步落实”,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阅读的效益。2.生字学习紧密结合语言环境

生字教学要紧密结合环境,可以是文章,可以是词句,还可以是图片、实物。关键是让学生借助文本建立联系,不要孤立地识字。如《蜘蛛织网》这一课: 师:小动物们对蜘蛛是怎么说的? 生边交流师边出示相关语句。

师:小朋友们找得真准确!自己把这些话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小动物们说的这些话里有几个红色的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你会记哪个字,怎么记的? 生交流。

师:咱们把字宝宝送回去再读读小动物对蜘蛛说的话。

徐老师在初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小动物们对蜘蛛是怎样说的”,让学生边读边找,然后把学生交流的语句出示在屏幕上,生字则用醒目的颜色标志,并注上拼音,在这样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集中学习生字,学生不觉得困难、乏味,而且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在集中识字时还要注意对生字进行一定的归类,后鼻音的放在一起,三拼音的归为一类或者根据字的结构归类等等,这样更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3.生字识记自主化、多样化、精确化(1)以新带旧识记生字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识字量大,要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应主动地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加深对学过生字的巩固。徐老师在执教《蜘蛛织网》这一课时就做得很好。在学“蜘、蛛”这两个虫字旁的字时,师适时引出“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虫字旁的”,一下子就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说出了很多其它虫字旁的字,老师就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得更真切。在学习“网”时,老师又与前面课文学过的象形字结合在一起,学生兴致盎然。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又复习了学过的生字,真是一箭双雕。

(2)比较辨析中识记生字

大量识字造成学生对那些字形相象、音同而字不同的字常常混淆,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由形象记忆向结构记忆过渡,生字的识记应由模糊逐步走向精确。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老师有必要对以字形相似的字可以加以比较。例如《蜘蛛织网》在交流“散”时,学生用“错”来记,徐老师及时把“错”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书空“散”的左边与“错”的右边,发现虽然相似却不一样。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比一比”等练习,把形相似、同音不同形的字放在一起比一比再组词,从字形、字意上加以区别;也可以设计选词填空的练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运用中对形近字进行区别。如《诸葛亮和小皮匠》这一课中有三个提手旁表示动作的生字:挡、撞、揭,学了生字后,为了能让学生巩固、理解,老师出示一个选词填空的练习:小明()住了他的去路;明明不小心()到了一棵小树上;明明回到家,()开锅盖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样在理解运用中帮助学生清晰了字形。

(3)游戏中巧识生字

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儿童乐于学习,喜欢学习,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方式,其实质就是一种活动化的学习语境。

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认的字还不多,采用叫号游戏学习巩固生字,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了实效。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识字方法的多样,又可采用“猜谜语、编顺口溜、帮生字宝宝找妈妈”等游戏学习生字。例如在教“姓”时,让学生猜谜语“一个女生”,学生马上动脑筋想,猜出是“姓”,这个字也就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又如在教“碧”时,给它编了句顺口溜:王大娘白大娘一同坐在石头上,既生动形象,又方便学生记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调动起来。

4.识字巩固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识字后,会产生遗忘,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有个巩固识字的环节。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一年级的学生能字字过目朗读课文”,就是力求借助文本,利用各种朗读活动,以达到复习巩固识字的目的,体现“对识字的巩固必须有语言环境”的思想。教学时,我们常采用先听录音读或老师范读课文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听清课文每个字的读音,然后提供机会尝试自己读文,使学生能较正确地读课文,最后采用多种朗读的帮助学生读好课文。我们感到在反复读文的同时,生字也会不停地复现,这是复习巩固生字较为有效的方法。

(2)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靠课本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根据教材中生字、词语或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达到巩固所学生字的目的,进一步体现阅读中识字的有效性,给不同的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又如《坐井观天》这一课,学完课文后,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一跳跳出井口,抬头一看,说:“

”。不难发现大多学生的回答中能用上“弄错、无边无际、相信”这些文中的词语。这既是说话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在说话中巩固了所学的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进一步体现了在阅读中识字的理念。

四、几点思考:

(1)阅读文本的进一步开发

在阅读中识字,除了借助文本识好字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开拓新的语言环境,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活中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纸杂志,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学生剪剪、画画、贴贴后,编成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文本开拓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2)每一环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二年级结束时,学生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因此,我们要致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达到课标要求,目前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教学生字的音、形、义,方法比较传统,讲得多,教得死,阻碍了学生自主发展;有的老师没有发挥文本的作用,仍然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按部就班指导学生识字;有的老师对教材钻研不深,组织教材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面对新理念,新要求,我们要从深入钻研新教材、精心设计新教法着手,将小学低年级语文字、词、句、文的教学有机整合、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

(3)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阅读中识字”的教学目标比较多元,导致课堂容量大、节奏快。为了达成目标,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

一、读(读课文)

二、标(标小节)

三、圈(圈生字)、四、想(想识字的好办法);其次要有检查反馈,督促孩子努力去做;当然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识字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教会学生查字典后,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习惯,从而多渠道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课题名称

开辟识字乐园,搭建识字平台

二、研究概况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而学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而要使学生能够尽早阅读,就必须首先解决识字问题。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历来受到相当的重视,识字教学研究异常活跃,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识字教学方法。每一种方法,尽管视角、起点不同,其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快速识字,尽早读写。尽管他们都自成派系,但彼此之间没有“封闭起来”,都在不断地吸收、取长补短,坚持特色,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识字方法(或识字教学体系),虽然方法不

一、各具特色,但其效果优劣不同、利弊共存。因而都应注意互相融合和渗透,学习和借鉴。为此,如何在综合各家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找到一条既能为不同层次、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所接受,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的识字教学的新路,这是我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也成为了我研究的课题。

三、研究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要研究开发识字教学的各项有效教学资源,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识字、主动学习的热情,积极引导,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认读速度,体现一个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目标的达成。

四、研究目标

1、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优化各种识字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3、能够借助拼音阅读,并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4、打好写字基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途径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和汉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顺利过这一难关,在内容上要体现活、灵、动、新四大特点:

一是“活”,即运用情境识字,使教学充满活力;

二是“灵”,即运用拼音识字,使教学透有灵气;

三是“动”,即运用游戏识字,使教学更为生动;

四是“新”,即运用开放识字,使教学不断创新。

首先,从识字的空间上开放,识字不光有校内、校外、还有家庭、社会等。

第二、识字量开放,一册教材要求会认400个字,这个量是针对普通的学生,对于那些记忆力好,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加大识字量。

第三、识字的学习方法开放,过去学生识字是被动为主,现在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些游戏,搞一些活动,倡导是自主识字,师生互动学习。

第四、识字的内容开放,不光是教材上的字会认,还涉及到动物、家电、日常用品、标牌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六、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12——2006、2)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②集体论证完善本课题,提请领导、专家审定。

③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识字教学方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2—— 2007、8)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继续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②在总结前一阶段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课题实施过程。③反思这一阶段实施效果,写出阶段小结。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9——2008、1)

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①完成实验材料的分类整理。

②回顾整个课题实施阶段,写出结题报告

七、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次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巩固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发扬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鼓励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

(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指导学生自创“识字乐园”、“识字百箱”等;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或写成卡片装进识字箱,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

(四)、开展“好书伴我读”,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各种场合中,留意学生的复现,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

语言环境 篇7

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成为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 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师生间轻松和谐、平等互爱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有利于打消初学者的畏惧感和胆怯心理, 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情绪。一个嘉许的眼神, 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赞许的手势, 带给学生的是亲切与关爱之感, 我们充满希望的目光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二、以课堂为起点, 发挥学生主体因素

(一) 讲究语言, 鼓励实践

使用语言时, 我常常会注意含有丰富的语言知识信息, 以便能唤起学生思维的欲望, 如学习What’s that?时, 我首先指近处一位学生问:“Who’s this?”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继续问:“Who’s that?”生又答;我再拿出一件东西问:“What’s this?”生答;最后, 我把这件东西放到远处, 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半学生跟着我说出来了。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增长了实践的需求。

(二) 营造氛围, 引导实践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浓厚的英语氛围, 对学好英语非常有效且必要。

1.重视热身运动

我常在本环节安排值日表演, 唱歌或讲故事。实践证明:这样不仅能轻松自然地把学生带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还可有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同时, 又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

2.注重板书

板书往往被我们教师忽略, 而只注重活动环节的设计。其实不然, 好的板书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妙用。

(三) 设计游戏, 体验实践

1.趣味性游戏

这种游戏很多, 如:指图、画图、涂色、做动作、做手工等。学习I have a ball.这一句子时, 分成三个大组, 我先说句子并把物品交给排首的同学, 示意他们边说边往后传, 看哪个组说得又快又准;学习颜色时, 我首拿着24色彩笔盒说:“Show me the blue one , please.”然后请同学们挑出该颜色的笔, 接着把彩笔盒让给其他学生, 谁说对了就留着那支笔;学习了食物类单词, 组织学生一起会餐, 摸摸猜猜、边吃边学。

2.竞猜性游戏

我把文具、玩具或衣物放在袋里, 让大家猜或者找学生摸摸猜;我时常把单词条或图片拿出来半遮半隐一块猜, 说对了还可以粘贴。学习交通工具时, 我特意收集了火车、飞机、自行车、汽车和轮船的声音。声音刚一出现, 同学们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气氛再次高涨起来。

3.竞赛性游戏

这种游戏的刺激性非常强。我曾组织“问不倒”活动, 把全册的单词和中文写在条上。我快速换条, 同学们作裁判, 半分钟内说中文或单词, 准确率高且数量多的为胜;总复习时分必答题、抢答题和选做题, 开展积分评比, 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语言技能在活动中锻炼, 在实践中提高。

三、以作业为桥梁, 丰富生活元素

1.探究性和交流性作业

如让学生观察leaf的颜色除了green外, 还有哪些?查找有关各动物生活习性的资料、各国代表性食物、各国代表性服装等有关信息;让学生收集更多有关职业名称的单词;用所学日常用语与老师、同学、父母进行简单交流, 把所学内容教给父母, 让英语气氛延伸到家庭中去。

2.扩展游戏

由于课时有限, 我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延伸游戏。曾组织学生说绕口令, 做游戏, 继续各项擂主的挑战赛, 指导学生完成制作, 鼓励学生自己录音, 规模最大的就是英语课本剧的表演了。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自备道具, 目的是帮他们把知识进行整合 (要涉及全册句型) , 扩展课程资源, 发展语言技能, 培养合作精神,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表演空间。

语言环境 篇8

一、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

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指的是一种充满安全感,温馨、愉快,可以自主活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3岁~6岁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发展语言能力。《指南》把语言内容分为听与说、阅读与书写两大块。围绕幼儿听说、阅读发展目标,在教育建议中提到:“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以积极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往,相互讲述见闻、趣事等。”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师幼、幼儿间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没有压力,心情舒畅,有话敢说。由此,我感悟到要创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必须要做到“三关注”。

(一)关注个体交流

幼儿的语言发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许多幼儿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表达,这时要注重与幼儿一对一交流。教师在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善于捕捉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如游戏时,教师做幼儿的玩伴,和幼儿一起交谈;户外散步时,可以见事论事,聊些平常自然的话题;看节目或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交流,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只要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幼儿自信的话语就会由心田汩汩涌出。

(二)关注集体对话

《指南》中“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是听与说其中的目标之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幼儿语言正处于简单句阶段,对语言的理解是即时性和直接性的,所以教师要避免过长的表述,可采用集体对话法,鼓励人人听、人人开口。如每天抽时间定个主题大家一起进行对话,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可以在教学中多用一些简单的疑问句,问题要具体针对性强,用“让小朋友一起告诉我”等形式,让幼儿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人人参与对话,使那些胆小的幼儿也能在别人的带动下大胆清晰地进行讲述。

(三)关注个体差异

《指南》对3岁~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在语言方面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合理的期望不代表在具体实施时要一刀切,它间接提示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就语言领域来说,对那些语言水平发展迟缓的幼儿,教师要抽更多的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多鼓励、多表扬,并有意识地多创造机会让他与同伴交流,或在集体面前表述,慢慢地让幼儿树立自信,有话敢说。

二、构建多元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有话喜欢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那些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有经验的或有情境性的内容往往能引起幼儿谈话的愿望。在《指南》的语言发展目标中也提到:“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意义。”等。这里屡次提到的情境在我看来就是指多元的语言交往环境,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幼儿才会想说、喜欢说。构建多元的语言交往环境时,我觉得也要做到“三关注”:

(一)关注生活情境的捕捉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能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拓展幼儿的表达内容。如同样的风吹拂到幼儿的身上,幼儿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样观察漂浮的白云,幼儿会有不一样的比喻;同样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这许多的不一样,从幼儿的口中表述出来就会有别样的精彩。重要的是话题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他们就特别乐意与人分享。《指南》中提到的不少教育建议,都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捕捉真实的生活情境会促使幼儿主动与同伴、与成人交流,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指南》中一再强调,幼儿语言的学习与发展应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进行领域渗透提供平台。如在布置主题墙时,可以把墙饰内容布置成情节性强的画面,“春天的公园”“可爱的动物”“热闹的马路”等,教师让幼儿参与布置并鼓励幼儿介绍,在介绍过程中融合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又如在组织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立体场景、运用电教手段和问题情境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形象感知和思维,使幼儿融入情景,引起其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讲述的愿望,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中达成《指南》中提出的听说、阅读发展目标。

(三)关注游戏情境的利用

《指南》中提到幼儿语言发展离不开幼儿与成人、同伴的交流,而游戏则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特别是社会性游戏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如当幼儿与同伴争抢角色时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解决;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启发幼儿与同伴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当幼儿在游戏中意见不一时,教师先静静观察,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幼儿通过争辩、沟通解决矛盾;在游戏讲评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只要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表达表现愿望就会愈加强烈,他们变得特别喜欢说,特别喜欢与同伴分享。

三、营造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有话会说

不管是《纲要》还是《指南》,都一再强调了优质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在一日活动中,幼儿能反复听到规范得体的语言,能经常欣赏到优秀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幼儿才能调整和发展语言,使自己变得有话会说。在优质语言环境创设方面,我觉得要做到“两个关注”。

(一)关注教师语言是否规范得体

在幼儿园,幼儿的语言“输入”主要来自于教师。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南》的教育建议多次提到对教师的言行要求,如“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在与他人交往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讲话,不说脏话。”“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我想这就涉及教师语言规范得体问题。规范是对语言形式标准化的要求,如发音正确、咬字清楚、说普通话,组词用句符合语法等要求。得体是指语言要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句式和态度,其实也就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语言素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面对幼儿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规范得体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规范得体,不但有助于师幼情感的沟通,还能帮助幼儿变得会说,并说得好。

(二)关注语言学习材料是否优质适宜

《指南》明确指出:“要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其中提到的“适宜”两字,我想从广义上来讲,还包括其他的语言学习材料,如语言方面的视听音像资料、语言操作材料等。这些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具有增长知识、培养情感、激发想象与创造等多元的教育功能。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经常接触这些优质的语言学习材料,如开展餐后听故事、欣赏诗歌活动,体验文学作品语言的美,学习一些优美的字词。也可以进行故事表演学说话活动,通过组织优秀的故事欣赏后引导幼儿进行表演,为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提供契机。还可以开展语言区学说话活动,教师提供便于幼儿操作,又有一定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听、说、做、读等,在适宜的语言刺激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优质适宜的学习材料可保证幼儿接触的语言纯洁规范,也就保证幼儿语言“输入”“输出”的规范得体。

上一篇:成人教育中心校2010年工作计划下一篇:《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