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跟踪评价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产业园区跟踪评价

产业园区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实践探讨

摘要:

在对现有产业园区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意义、现存问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为例,从公众参与介入的时段、调查形式和受调查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进一步探索和验证了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作用及意义,并提出了提高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

DOI: 10.14068/j.ceia.2016.04.009

近年来,随着产业园区日益成熟,规划实施后的问题开始暴露,产业园区规划跟踪环评(以下简称跟踪评价)逐渐受到重视。《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尽管如此,相比规划初期开展的环评,跟踪评价仍相对滞后,尚处于起步阶段[1]。

公众参与目前已是环评中的重要环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明确提出,“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应当包括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但是鉴于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初期性,其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时机、对象等尚处于探索阶段[2]。本文在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开展规划跟踪评价期间,针对产业园区自身特点进行公众参与调查研究,旨在实践并探索公众参与在产业园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公众参与在产业园区规划跟踪评价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1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特点

11对象选择性

目前我国并未对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对象作出明文规定,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公众参与对象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有关团体和个人”。参照此界定,考虑到产业园区规划跟踪评价是对园区实施后的效果及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对象应选择评价范围内的有关团体和个人,可以包括相关企业、周边群众等,同时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可将相关政府部门、专家、人大代表等纳入调查对象。

12全程参与性

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程序通常为2次,分别在建设单位委托环评时和报告基本完成时进行。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程序调整为“2+N”次,即初稿形成时和报告编制完成时必须公示,N是可选项,为开展不同项目所需的深度公众参与。

考虑到跟踪评价的对象是已经实施多年的产业园区,公众有实际评判依据和感官感受,本次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定为3次,分别为前期资料收集阶段、初稿形成时和报告编制完成时。在资料收集阶段,公众可根据自身感受给出大量有效建议,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报告形成雏形时,邀请有关专家及代表等专业人士,通过召开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对报告内容提出建议,匡救弥缝;在报告编制完成时,再次征求公众意见,查漏补缺。

13内容针对性

常规的公众参与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网上公示形式,存在问题设计千篇一律、调查范围人为选择等弊病,均可能会对调查结果有所影响[3]。而产业园区运行多年,跟踪评价在做好大量基础资料收集后,必然会发现园区本身特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公众参与调查,不论是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还是座谈会等形式的交流,均将更具针对性,反馈的内容也将更有意义。

2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实践

以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为例,通过分析总结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特殊性,探讨提高其有效性的方法。

21公众参与时机

本次跟踪评价将传统的2次公示调整为3次,从前期的踏勘现场、收集基础环境信息、制定跟踪评价方案,到中期通过信息反馈形成评价结论,再到后期的环保监督,公众参与工作贯穿全程。

22公众参与形式及对象

通过采取专家咨询、网上公示、社会团体咨询、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阶段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具体参与形式及涉及的参与对象如图1所示。

(1)网上公示。为征求更广泛公众意见,先后在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网站、双流县政府门户网站、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网站对经开区的规划发展及跟踪评价情况进行网上公示。

(2)问卷调查。于跟踪评价开展的前后期分别针对经开区周边的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以及个体群众进行分类问卷调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针对各调查对象所处领域的共同点、矛盾点及关注点进行分类问题设计,引导参与者表达各自观点。

(3)召开座谈会。考虑到不同公众对开发区的关注角度不同,以及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中期阶段邀请专家、政府部门、街道办、企业、周边居民等召开座谈会,将各方利益诉求于同一平台进行表达,实现信息沟通、平等对话,为环保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各阶段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如表1所示。

23公众参与成果

本次公众参与覆盖了跟踪评价的全过程,在传统典型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经开区的自身特点进行了创新,丰富了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各领域公众对园区发展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对开发区现存环境问题看法:企业对于直接影响到自身的问题,如固废去向等问题更为关注,但是产业布局混乱、环保设施、大气及地表水质等问题,关注度明显不及单位和公众。

(2)对开发区环境制约因素看法:政府部门认为开发区最大的制约因素为受纳水体容量有限,企业认为最大的制约因素为污水厂及管网建设滞后,公众认为制约因素为受纳水体容量有限以及场镇距离开发区较近。可见,政府部门站在较宏观的角度关注整个环境容量,而企业则较关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公众的关注点则更多放在身处的环境质量。

(3)对经开区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态度:赞成率表现为事业单位>企业>个人,原因可能为事业单位及园区内企业较周边的民众能更直接地体验到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园区发展带来的益处。

综合调查显示,不同背景的调查对象对经开区发展态度存在差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角度更为宏观,更关注开发区整体规划的实施、规划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政府总投入与产出情况、税收情况,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园区产业链的形成及产业布局等;企业单位关注重点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包括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区的治安稳定以及环保投入与产出情况;个体群众则更关注拆迁安置补偿、对个人生活水平的影响、居住环境状况的改变以及个人收入的变化。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本次公众参与可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经开区规划实施情况,通过对不同领域调查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同时召集各方公众进行座谈,实现信息沟通、平等对话,有利于降低经开区后续建设的社会压力及社会成本。

3提高跟踪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

31增加形式多样性

目前规划环评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方式多采取网上公示+问卷调查,形式较单一,涉及的公众范围相对较小[2]。本次采取了专家咨询会、网上公示、问卷调查、社会团体咨询、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通过收集各领域对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使公众参与结论更加公正客观。另外,随着网络普及范围日趋广泛,还可考虑采用短信、微信、QQ投票等更为经济便捷的网络参与方式,增强公众参与的多样性。

32强化内容针对性

跟踪评价公众参与调查内容应包括向公众征求对已实施规划的意见,对未实施规划的建议,同时咨询各领域公众的关注点,分别站在各领域的角度设计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各方观点。

从实践来看,普通群众了解自己所生活环境周围的实际情况,更关注自己生活受影响的程度,设计的调查内容应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可以基本了解目前产业园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于政府部门,应站在管理、决策、服务和实施规划的层次,他们对于规划的内容是否合理可行将会有比较实际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更了解当地情况,对了解当地林业、交通、环保、水务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大帮助;对于企业单位,要避免规划的实施对其带来不利影响,让其有机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调查内容要从全局、宏观的层次来考虑,多关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入产出,将会收到有意义的反馈[4]。

33正确定位行政单位

从一些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开展情况来看,以往的公众参与对象大多仅包含受规划实施影响的个体群众,将行政单位纳入公众参与对象的较少。国外均将与规划实施有关的行政机关明确纳入到公众参与主体的范围内,而我国对此并没有详细规定[5]。作为行政机关,在某些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并不完全担任决策者的角色,也或多或少受规划实施的影响。本次研究表明,行政单位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的意见有别于个体群众及经开区企业单位,对规划的制定及后续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进行过程中,应该正确定位行政单位的角色。

34提升编制机构水平

在跟踪评价公众参与过程中,编制机构充当了公众与环保主管部门的沟通桥梁,如何协调好二者关系,实现双向有效沟通,需要编制单位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责任心。建议增加对实施跟踪评价公众参与人员的培训,正确定位其角色,真正发挥公众参与作用,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水平和有效性。

4结语

规划环评跟踪评价不同于项目或规划前期的环评,其公众参与兼具传统特点及自身的独立性。目前,涉及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甚少,并且国家针对规划环评公众参与颁布的相关文件较少。通过正确定位各类参与者的角色,增加公众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内容,可极大程度地提高规划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周影烈, 郭苑.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初探[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6): 8488

[2]朱谦. 城市规划环评中公众意见的表达途径——以厦门市海沧南部地区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座谈会为例[J]. 城市规划, 2012, 36(6): 1721

[3]侯可斌, 骆宵, 李楠, 等. 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方式调查研究[J]. 2015, 37(5): 3336

[4]凌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J]. 江苏环境科技, 2004, 17(4): 3234

[5]林钰哲.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 沈阳: 辽宁大学, 2013

作者:廖嘉玲 贾瑜玲 高燕 肖琳川 黄迪

第2篇:我国体育园区产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具有新型公私合营性质的体育园区开始出现,地方政府通常会设立管委会,独立负责园区管理工作。为了分析管委会在体育园区发展、规划和管理上发挥的作用,参考体育善治的一般标准,根据我国体育园区特殊管治机制,设计了体育园区产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在园区管委会及业主单位配合下,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产业治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的行政工作机制、业务管理系统规范性较好,信息公开、程序正义和行政责任机制相对完善,但仍存在决策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不足、媒体与公共关系维护重视不够等问题。建议园区提高透明度和决策民主度,重视建设权责一致性和内外监督机制,积极维护和发展多种公共关系,促进园区多元主体的协作共赢和永续经营。

关键词:体育园区;体育小镇;产业治理;治理评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ial park; sports town; industrial governance; governance evaluation; Beijing Olympic Park

体育园区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为促进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而设置的特定区域,主要依托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体育赛事和运动休闲空间,通过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利用房地产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周边产业的联动效益,推动体育产业、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园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体育场馆集群、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体育园区越来越多,通过吸引场馆运营组织、赛事与娱乐公司、培训机构等进驻,带动体育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管理上,许多地方政府会设立派出机构——园区管委会,授予其独立的发展规划权和政策制定权,组织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及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落实,統筹和执行园区产业治理和发展。作为“行政特区”,产业园区管委会所拥有的权力通常是独立的,由此带来的讨论,是其发展责任落实状况如何,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是否提振园区体育产业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已经有学者给予关注,例如政府如何发挥职能作用[1]、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历程和改善策略[2]、场馆群运营管理战略[3-4]等关照体育产业园区治理问题。体育特色小镇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的选题,主要结合案例分析体育小镇公私合营的投融资回报机制[5],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理念[6],总结体育特色小镇如何通过业态选择落实发展战略[7],给出体育小镇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及其实现路径[8]。

目前来看,体育园区产业治理研究主要还处于理论阐释层面,缺少基于量化指标的产业治理绩效评价,尤其是针对园区管委会这一政府派出机构的善治状况评价显得极为紧缺。治理评价是衡量管委会在园区产业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为了衡量管委会在园区治理上的绩效,根据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政府治理评估的相关观点[9],我们设计了体育园区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园区管委会的支持和协助下,本研究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和夏季残奥会、第24届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的核心区和主要承办地,全球规模最大、品牌影响力最大的超大体育场馆综合群——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分析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1 体育园区产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1.1 体育园区产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治理指数为例

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依托于园区各个场馆和企业业主的有效运营,还和管委会自身的治理能力息息相关。根据全球通用的体育善治标准[10-11]设计了新的产业治理指数并进行测算,通过政府绩效和企业治理评价两个领域的耦合,从透明、程序民主、制衡、团结等四个维度展开评估,分析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评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治理评价体系主要是定量化地描述奥林匹克园区的参与性、回应性、协调性、利益相关者保护等的实现程度,分析北京奥林匹克园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其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治理指数,主要有透明、民主、制衡和团结等四个一级指标,在官方网站发布组织的政策法规、管理规则和战略目标等32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通过一套从“拙劣”到“优秀”的评分系统来进行量化(见表1)。

1.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治理指数的测算方法

由于这些指标将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以及园区内的不同业主,这就要求治理标准的公式既能够应用于政府机关,又能够应用在事业单位、私人公司等不同法人性质的单位。因此,本研究依照一个较为宽泛的理念,设计了下面的这个公式,来获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治理指数”:

2) 32个二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利益相关者评价等方法进行确定——为了实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的更好发展,也为了推动被体育治理指标体系获得的最终分析更加客观、有效服务决策,本研究邀请包括各个场馆、业主、租户、居民以及消费者代表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二级指标并反馈修改建议。再根据内容搜寻、访谈、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获得真实情况,给予1~5分的不同赋值并进行打分。

3) 按照公式所得分数相加,即为治理指数得分,该得分将被定义为“北京奥林匹克园区善治指数”(Beijing Olympic Park Governance Indicators,简称BOPGI),以百分制进行评价。

通过该公式,我们分别计算出北京奥林匹公园管委会以及各个场馆的治理指数,该指数代表了单一分析对象的具体治理状况。对于入驻企业来讲,“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治理指数”则代表了该企业的公司外部治理状况,即对透明、民主、制衡和团结的遵守程度。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综合治理指数,是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出的:

通过以上公式,本研究得出一个百分比的分数,我们再把该分数去百分比化,得出具体分值。由于无法精确地确定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也为了避免利益相关者主观赋值所造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均等加权进行计算,简化单个指标权重赋值来确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产业治理指数,即体育园区产业善治状况。在量化结果的定性评价上,本研究认为如果超过75分,该体育园区是“完美”地实现善治;如果得分在60至74之间时,该体育园区的善治状况为“良好”;得分在40至56之间时,该体育园区善治状况为“一般”;得分在39分及以下时,该体育园区善治状况是“拙劣的”。本研究中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治理指数”是一个拥有评分机制的实用性基准工具,反映体育园区善治的基本状况,评估管委会以及各个业主的善治程度,保障园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治理评价数据收集

本研究组主要收集了2014年至2016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发展的治理数据,作为第一次使用治理指数进行体育园区产业评估,我们将管委会自身的数据材料作为关键,因此主要材料来源于管委会提供的年度总结报告、政策文本和会议记录,以及其他官方网站(可获得的)资料和内部文件。另外,本研究组还通过对国家体育馆(NC)、国家游泳中心(SLF)、国家体育场(ZS)、国家会议中心(HYZX)、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SLGY)、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XAJT)、北京文化体育科技有限公司(SNP)、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SBGJ)、中国轮滑广场(LHZX)等园区场馆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专门访谈来完善和补充分析。

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产业治理指数分析

经测算,2015年园区体育产业治理指数综合评价指数为70.34(见表2),达到“良好”等级,表明园区内行政系统、政策系统和业务管理机制等都拥有着较好的规范性,在政企分离、信息公开、程序正义和行政责任机制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但在法人属性定位和明确、决策程序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媒体与公共关系维护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2.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产业治理指数分析

园区管委会的综合治理指数得分为72.5,高于园区内其他企业和业主的平均得分。其中,透明度维度得分为72.5,民主维度得分为62.5,制衡维度得分为75,团结维度得分为80。得分最高的是在“团结”方面,主要是因为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管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国家奥委会、北京市政府联动,园区管委会紧扣奥林匹克公园高端会议区、高端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围绕“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国际交往联络窗口、公共文化服务基地、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四个核心功能积极作为,在指标4.1和指标4.2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管委会设立的功能区税源综合管理系统、绿化景观精细化管理体系、环卫保洁二级管理模式、市政设施跟踪管理制度、水系水资源管理系统、赛事评估园区机制等,都彰显出对管委会对园区业主的深耕式服务理念,这些高度完成了指标4.4的评估要求。同时,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激发体育产业活力、扶持体育创业创新方面也表现很好,以创业论坛、产业论坛和智库论坛等形式创业发展指导,为园区场館和业主的成长提供了针对性服务,达到了指标4.6和指标4.7的要求。

园区在“透明”“民主”“制衡”维度的表现也达到了良好的水平。例如园区管委会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工青妇队伍建设方面积极作为,完成指标2.1的考核标准。以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检查监督为重点,园区管委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企业常规自查、管委会日常督查、执法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在指标2.6和指标3.3等方面达到满分。在官方网站上设置了“公园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新闻中心”和“走进园区”等子网站,并在官方网站的醒目位置设置了“机构设置”“机构职责”“园区政务”“政府信息公开”“领导介绍”“政策法规”等栏目,可以让公众方便地获取园区的政策法规、管理规则和战略目标,获取管委会政府信息公开及其渠道,获取按照国家要求公布部门财政预算、财政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因此指标1.2~指标1.7的评价都非常高。但指标1.8“具有及时更新的英文官方网站”略有不足,本研究在查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英文官网时发现,内容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在“Beijing Olympic Park—News”子网站的页面中,最近的消息是发布于2011年12月08日。此外,在“民主”维度的指标2.4~指标2.8上,园区管委会表现稍弱,例如园区管委会没有按照要求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体业主大会,也很少看到为园区机构负责人、入驻企业业主代表提供参与管委会日常决策的机会。

2.2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各个业主的治理状况分析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各个业主的平均治理指数为67.1,其中,透明度维度得分为65.25,民主维度得分为65,制衡维度得分为67,团结维度得分为71.25。得分最高的同样是在“团结”维度,主要原因是我国体育产业一系列激励政策,使得通过政策导向来获取竞争优势和产品补贴成为许多大型体育场馆、创业创新体育公司的主要诉求,也使得“团结”维度的得分偏高。

园区业主“透明维度”的各项二级指标均值区间为2.65~3.62,得分区间为52.5~72.5,不同业主的得分差异较大。部分业主由于是国企或上市公司背景,因此在指标1.1~指标1.7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规范,尤其是在官方网站发布管理规则和战略目标、公布企业财务年报等方面,都按照要求及时地公开信息。但是,有些业主由于是政府事业机关或者公益性机构,对于市场和公众反馈的主动性不足,缺少管理规则、战略规划的公开,甚至本身就没有长远发展规划,因此在指标1.1等上面评分偏低。部分创新创业型业主,由于自身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忽略了信息公开的要求,组织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偏弱,在指标2.3至指标2.6上表现较差。

园区业主“民主维度”的各项二级指标均值区间为2.88~3.62,得分区间为57.5~72.5,“民主维度”的各项二级指标均值区间为2.75~3.75,得分区间为55.0~75.0。从表现上看,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方较之入驻公司和企业处于领先位置。这些不足不仅体现在“民主”维度的指标2.2~指标2.6等之上,还体现在“制衡维度”的指标3.6~指标3.8上。

值得鼓励和肯定的是,大部分的园区单位和公司“团结”维度表现得非常主动,各项二级指标均值区间为3.12~4.00,得分区间为62.5~80.0。例如都有良好规范的园区社会责任项目或活动(指标4.7)以及实施明确的反歧视政策、优先支持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方案(指标4.8),这表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园区单位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处在非常领先的位置上。

3 结论与建议

3.1 简化赛事活动申办审批程序,保持园区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领先位置

园区场馆和机构活动申办、场馆申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报批程序繁琐、获批时间过长等缺点,建议园区管委会和入驻企业能够相互沟通,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奥运功能区统筹功能,优化和规范报批文件和报批程序,进而降低行政事务和运作成本,有效提高效率,推进国有体育场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有序进驻园区,扶持体育赛事、健身休闲、体育会展等业态,寻找体育创新创业浪潮中的“小独角兽”公司,继续保持园区管委会在场馆管理上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态势。

3.2 提高透明度和决策民主建设,维持园区管委会、场馆和业主的多元主体和谐共进

园区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官方网站上都有公布,且公布的时间及时、公布的内容完整,但反馈渠道并不畅通,虽然有部分政策以“意见征求稿”的方式提前下发给部分业主,部分业主负责人囿于政治诉求、维护关系等方面的考量,较少给出相关评论和意见。为了确保机构能有效履行责任,管委会的行为和程序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约束,以满足园区业主对其的规范性期待。换句话来说,园区管委会的行为需要与受众群体在“规范性期待上产生共鸣”,建议管委会和场馆、入驻企业等责任方重视整体利益。例如管委會允许业主参与决策过程的行政程序,让业主通过提供专业知识辅助,帮助组织提升学习能力和效率,并让机管委会构的内部程序规范性提升,使得园区工作公正、业务公开,帮助园区实现更有效的治理。

3.3 增设园区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实现园区管委会、场馆和企业等利益主体协作多赢

从园区管委会公布、提供的会议记录上看,大多数管委会相关部门每周都有相关的例会举行,同时管委会高层保持着每月/季度举行一次治理机构会议的频度,按照会议的频率来衡量治理机构的活动,体现了园区管委会有效运作的一面,另需设置园区产业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园区场馆机构和企业单位参与协商共治。园区管委会已组建形成“奥运功能区发展联盟”,经调查发现,奥运功能区发展联盟由于组织结构、发展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在促进园区资源共享、单位协作上作用有限,建议管委会召开年度“全体业主大会”,在重大会议和政策设计中赋予业主参与权,让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司法人之间相互交流和辩论,实现园区企业和机构的内容交换、资源共享和咨询更新。

3.4 重视国际国内公共关系维护,打造园区流量共享、受众互通的体育产业媒体矩阵

打造自媒体矩阵有助于获取大量流量,扩大园区影响力,助力园区企业品牌产品推广。目前,园区内的所有场馆、机构和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官方网站、微信订阅号、新浪微博、博客平台,同时许多还拥有新闻报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等,这些多元、多触点的公共媒体平台和端口,其潜在价值和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建议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号召园区内的所有场馆、机构和企业组建形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自媒体矩阵”,将所有的新闻传播端口进行充分连接和互动,这样能够形成流量共享、受众互通,进而扩大园区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受众的接触面,提升园区多个场馆和企业品牌的集群式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辛丹,庞亮,许纳,周然.西澳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群管理运营中政府职能的作用和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2):140-146.

[2]滕苗苗,陈元欣,何于苗,等.我国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进程·困境·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2):113-116.

[3]刘学谦,冯云辉.广州亚运会综合性场馆群赛后运营战略地图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3,20(6):51-54.

[4]王进,陈华,欧阳静仁.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5):39-42.

[5]胡昌领.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建设理念与精准治理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3):69-74.

[6]鲜一,程林林.体育特色小镇业态选择——基于产业集聚与区位理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8,39(3):60-68.

[7]何春刚.体育小镇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推进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23-27.

[8]李明.PPP模式介入公共体育服务项目的投融资回报机制及范式研究——对若干体育小镇的考察与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7,38(4):86-93.

[9]何增科,陳雪莲. 政府治理[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10]阿诺特·赫拉尔特,任慧涛,张俊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合法性危机[J]. 体育与科学,2017,38(1):65-76.

[11]阿诺特·赫拉尔特,任慧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善治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体育学研究,2018,1(1):30-40.

作者:任慧涛 易剑东

第3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基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研究和当地产业园区管理办法中的认定条件,明确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总量供需评价、运行效益评价和发展质量评价。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珠海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 Zhuhai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全国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据中国创意产业网(www.cncti.org.cn)发布的《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图2013-2014》显示,截至2014年,世界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2181个,其中中国营运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共有1127家,在建中的还有2000余家。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城市之一的珠海,重视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当地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珠海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也是珠海率先探索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具体实践。2012年以来,随着V12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以园区为重要空间载体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格局正加速形成与发展。

然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的概念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打着创意产业旗号的各类商业开发项目层出不穷,园区运营水平的参差不齐引起社会各界的质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政府考核管理缺乏标准化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的创建,是解决园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条件。目前,珠海市已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有3家,正在规划建设的有7家,尚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亟需对园区的实施效果提出科学而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将参照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法中的基本条件,对认定指标进行完善,对园区提出合理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的甄别不同类型空间资源、产业配置和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效益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从全市产业发展角度,对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阶段进行定位分析。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全球的发展,西方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范围,其特色是将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空间区位内,将文化生产与消费方式结合,使多元都市功能 (工作、休闲、居住、学习等)相结合。

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文化产业孵化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等。与西方注重园区的社会效益不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园区建设大多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与效益驱动特征(方红田,曾刚,2011)。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文化产业集群特征和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因此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更多被视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空间表现形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谭娜等,2011)。通过一系列产业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于企业发展、政策落地、项目孵化、产权交易和后勤服务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形式。

综合西方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不同侧重点,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要素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单元,是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园区。

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标准体系

正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定义一样,我国各地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和标准也存在差异。例如,根据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8)颁布的《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条件主要有:1、经营方面,出租率达到70%以上;2、产业发展方面,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产业门类符合《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主导产业门类的企业应占园区全部企业总数的70%以上,同时园区内的配套服务设施面积不超过园区总建筑面积的20%;3、空间规模方面,园区建筑面积应在1万m2以上。相较而言,《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2013)》的主要认定条件有:1、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业态,具有鲜明的产业定位和特色,并已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且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占园区(集聚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或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占园区(集聚区)总产值/营业收入的60%以上;2、园区(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内容健康,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3、具有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难看出,两地标准在文化创意企业占园区总进驻企业的比例存在差异,并且广东并没有对园区(集聚区)的具体规模和商业服务配套比例提出要求。

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日益增多,该类研究主要针对园区开发的绩效(performance)指标评价体系,侧重于反映运营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建构与成因分析。从目前研究进展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标准,进行相关指标检验和分析。例如,对照《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中园区认定标准,王怀、栾峰(2013)在上海市18家市级创意产业园的问卷调查结果和2008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从改造发展(空间改造特征与规模)和创意集聚(入住率与租金水平)两个方面的多项指标对上海市属产业园区展开绩效评价。

另一类则是基于国外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独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例如,谭娜等人(2011)基于一般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殊性,提取了三类一级指标——规模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和管理创新能力指标,细化为22个二级指标。2013年,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清华大学新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研讨会”,初步制定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经过一系列修改完善,评价体系的架构分为3种类型、六大要素、27项基本指标、82个子项指标。其中,第一种类型是园区发展总体引导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影响权重为17%,其核心指标是主导产业。第二种类型是园区运营指标,包括4个要素,一是园区建设的硬件服务要素指标,权重为16%;二是园区建设功能软件指标占19%;三是园区发展创新驱动指标占17%;四是园区发展资本驱动指标占13%。第三种类型是综合效益指标,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品牌影响力等。

综合以上,尽管近年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及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从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来看,并不理想,更缺乏从城市整体发展方面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基于当地园区认定标准的指标体系存在地域适用性问题,其他地区或城市由于认定标准不同而并不能简单直接运用。(2)独立绩效指标体系的复合化、综合化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众所周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讲,要构建数十个绩效评价指标实属不易,在我们实际调研中也发现,由于园区运营者对入驻企业间经营数据的掌握并不完整,很多评价指标其实无法落实。因此,本次研究将基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阶段,明确园区建设与城市产业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基于《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角度对园区主导产业进行分析。

3 珠海实证分析

3.1 研究前提

2014年9-12月,课题组在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下开展了相关调研工作,通过产业协会座谈、园区实地调研、企业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征求相关部门及单位意见等方式,重点摸查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情况、空间分布和产业集聚情况,并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园区的类型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3.1.1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目前珠海市的五个管辖地域单元: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横琴新区和高新区。

3.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珠海市已建和在建(包括规划中)的、符合《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认定条件①的园区或符合《广东省文化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管理办法(2013)》的产业功能集聚区。截至2014年11月,全市共有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园区3家,总占地面积10.4公顷,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在建或待建(规划)的园区共7家。产业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主要针对三家已建成园区进行讨论。

3.1.3 园区空间特征

上述10处已建和在建/规划园区,在空间处理特征上可分为两类:改造整治型(6处)和新建型(4处)。从空间分布来看,改造整治型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香洲),基于旧厂房的改造为主;新建型园区大多分布在近郊新城区(横琴新区和洪湾地区),建设规模普遍较大。

3.2 珠海市产业特征分析

3.2.1 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规模有限,产业发展尚处于“跟跑”阶段

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经济的两个主要变量,彼此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1、2013年全国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GDP位列国内第104名和广东省内第10名,与国内一线城市及主要二线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属于典型的“中等二线”城市。2、与城市的经济规模相对应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弱比重。从国内主要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9%以上属于领跑阶段、4.5-9%属于跟跑阶段、4.5%以下属于起步阶段,详见图2),可以看出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在产业显著性方面,刚刚进入“跟跑”阶段,即产业发展主要依附于城市整体经济的表现。与第一阶梯(领跑阶段)城市存在差距,尚未成为引领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3.2.2 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与城市经济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珠海市人均GDP高居全省前列。2013年,珠海人均GDP达到1.7万美元,位列全省第三。根据钱纳里工业发展阶段理论(按2013年元与1970年美元的换算因子为5.5),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产业迅速发展,传统工业全面转型。根据我们对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均GDP与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的趋势拟合来看(详见图3),随着人均GDP的提升,尤其是过了12000美元的门槛,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会加速提升。目前,我国主要的一线城市都已进入产业的稳步发展阶段,珠海正位于产业加速发展和提升阶段。

由此可见,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率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后工业化步伐和产业优化具备加速推进的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3.2.3 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代表产业未来方向的文化创新型企业不多

根据2013年珠海市经济普查数据,“广告设计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占据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半壁江山,具体企业数量构成如下:“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占11%,“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占3%,“广告设计服务”占31%,“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占5%,“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占2%,“文化娱乐服务”占26%,“工艺美术品服务”占4%,“创意设计服务”占19%。首先,从产业类型来看,代表产业未来方向的产业类型比例依然较低,尤其是“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其次,从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经营类型来看,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企业类型和企业数量依然较少。比如“广告设计服务”企业中95%为广告打印/印刷等服务型企业,广告创意设计类企业很少。

3.3 园区主导产业分析

3.3.1 现有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效应有限,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集聚特征明显

珠海市2631家文化创意企业中,仅约1.9%位于现有的三家产业园区内。按照不同产业类型来细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类企业是最倾向于入驻现有的三家产业园区,达到8.5%,最低的是“创意设计”类,为0.4%。可以看出,尽管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中,“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比例最低(2%),但却是最具园区集聚效应的产业类型。

3.3.2 现有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但园区个性不明显,受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影响较大

如前所述,“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是园区空间集聚效应最显著的产业类型。但在园区的产业类型构成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位列第四(15%),前三大比例的产业类型依然是“文化娱乐服务”、“广告设计服务”和“创意设计”,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主导类型基本一致。可见,园区的特色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尚未能成为优势主导产业。

现状三家园区的主导产业各不相同。对比三家园区的产业类型可以看出,“文化娱乐服务”在各园区的比例都比较高(25-45%);除此之外,各园区又有各自的第二优势产业类型,如V12文化创意园的“创意设计”比重较大(31%),吉莲19的“广告设计”比重较大(30%),金地动力港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比重达到27%。

3.4 园区综合发展评价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运营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建设管理能力,同时也取决于城市的整体产业(供需)环境、配套环境和产业水平,并最终体现为园区各异的产业集聚特征和运营模式。园区综合发展评价主要包括三部分:总量供需评价、运行效益评价和发展质量评价。

3.4.1 总量供需评价

园区建设是否过剩可以从现状与趋势两方面来考量。首先,从产业园区的现状建设强度指标(对应产业规模)来看,全市现有园区建设总量并不存在过度建设的情况。截至目前,珠海市的园区数量建设强度(园区数量/文化创意产业年增加值)为3.2个/百亿,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低于深圳的4.1个/百亿和上海的4.9个/百亿;全市的园区面积建设强度(园区总建筑面积/文化创意产业年增加值)为22.8平米/百亿,低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大大低于青岛(31.5平米/百亿)和南京(73.4平米/百亿)等二线城市的园区建设强度。

其次,从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来看,按照珠海市近5年GDP发展速度以及目前已进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假设5年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现4.8提升至9%,则园区面积建设强度将从现状的22.8平方米增加到36平方米。这一指标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5年近期内尚不存在建设过剩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城市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珠海市园区建设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近期建设强度也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3.4.2 运行效益评价

园区入驻率与空置率是考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据调查,全市现状3处园区的整体企业入驻率超过8成,空置率约19%。然而,园区间运营差异明显——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莲19艺文空间的入驻率都超过95%,处于饱和状态;而金地动力港由于偏离城市中心区,配套实施与交通条件均受限,故其入驻率仅60%。入驻率的差异也反映在租金水平方面——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吉莲19艺文空间的平均租金在55-65元/平米,金地动力港为35元/平米。另外,部分潜在的企业需求直接转化为对在建园区的等待。如尚在建设的金嘉创意谷,目前已有1/3的办公建筑面积签署了入驻协议。

总体来看,全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实际整体运营效率尚可,但园区的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园区的配套水平与吸引力,进而导致各园区的实际入驻率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必须对存在问题集中解决,以充分利用园区空间资源。

3.4.3 发展质量评价

创意活动是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根基,创意活动又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本次研究提出了“创意指数”②和“生产指数”③。参照国内外园区案例经验值,确定两个指标的经验阈值和对应区间,进而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致分为三类:消费型园区、创作型园区和复合型园区(图5)。

从两个指标的情况来看,金地动力港体现出“消费型园区”的特征,V12文化创意产业园则更倾向于“创作型园区”,而吉莲19艺文空间更符合“复合型园区”特征。然而,三个园区的创意指数都刚好低于或略低于各园区类型的下限,如V12的56%还低于“创作型园区”的60%下限;金地动力港甚至有滑向“商业地产”类型的危险。因此,创意指数较低,文化创意型企业比例不太高,依然是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硬伤。

4 结论

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但目前规模有限,产业贡献率也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珠海市后工业化步伐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在园区建设方面,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珠海的产业园区建设强度处于中游水平。从城市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新增园区的快速建设,不会导致供过于求的问题,近中期建设规模也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现有产业园区基本形成各自的产业特色,但园区个性不明显,受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园区的区位条件直接决定了园区的配套水平与吸引力,进而导致各园区的实际入驻率与租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园区发展质量的“创意指数”和“生产指数”两大指标来看,创意指数普遍较低,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比例不太高,这依然是珠海市产业园区的主要硬伤。

注释:

①园区界定标准主要参照《珠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试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认定条件:1)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符合珠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主导产业属于珠海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行业;2)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入园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硬件环境,能提供一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3)文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一般不应低于20000平方米,且文化企业入住率不低于60%;4)入园的文化企业不少于15家,并属于《细则》中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门类;5)入园的文化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比例应不低于70%。

②入驻企业中文化创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

③入驻文化创意型企业中以创造设计、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方红田,曾刚.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影响[J].社会科学家,2011,(8).

[2]甘巧玲,陈汉欣.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布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3]兰建平,傅正.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J].浙江经济,2008,(4).

[4]谭娜,高长春.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1,(2).

[5]王怀,栾峰.上海中心城区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绩效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3,(1).

[6]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洪庆福,孙薇薇,刘茂玲,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责任编辑:蒋亚林

作者:李云 高艺

第4篇: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

中国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2012年10月28日中国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关村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举行。此次产业联盟大会是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江阴华方、振发新能源、北京寰能天宇四家共同发起。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有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会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科技部政体司副司长李新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丁玉贤,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张阿玲教授,北京太阳能研究院李仲明、许颖副院长,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席会秘书长杜鹏。

目前太阳能跟踪系统技术在大规模光伏、光热、CPV电站的建设上有极其广泛和重要的应用,随着跟踪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重要关注,并在全球形成了MW级的各种电站建设,并且将在国内市场启动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大力提高光伏光热电站的发电量,提升电站的经济性,从而更好推动的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拉动光伏光热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积极应对双反。也将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历史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到场祝贺并发表开幕致辞。科技部政体司副司长李新男就国家支持创新联盟的政策解读发言。在联盟筹备办公室李军副秘书长宣读联盟成立倡议书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发起单位企业代表签署了联盟书,中国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筹备办公室李军会后谈到,联盟筹备工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初步的市场调查和大量联盟内部管理文件起草工作,也得到了来自行业内众多机构的支持。他们有的来自跟踪系统研发、生产制造一线的院所、企业,有来自光伏光热领域的系统集成应用公司、有来自电站投资主体的终端客户、有来自跟踪系统标准编制与产品认证的相关机构。在联盟成立后,“按照规范流程行使理事会决策与秘书处管理职能、积极主动提供技术市场信息与专家服务、推动利好产业政策出台、协助联盟成员申报补贴示范项目、加快产品系统认证与标准建设、促进终端市场对跟踪系统再认识”将成为联盟的核心工作,在今天联盟筹备成立之际,来自全国的60余家企业、研究机构以及行业组织代表的到场支持与广泛交流,预示着跟踪器产业与太阳能事业未来美好的前景。

第5篇: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跟踪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普及大学阶段教育的深入,每年都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与之相矛盾的是,就业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应届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在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更有目的性的自我培养,自我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假期组织了这一次面向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就职员工的社会调查活动。此次学院总共组织了36名学生暑期留校分成了九组分别向电子类外企发放调查问卷,范围为苏州工业园区、新区的外资企业,对象为近几年内的我院毕业生,共有36多家企业参与了我们的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共560份,共计回收问卷485份。我院主办的这次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

一、调查结果 1.求职等相关内容类 在回答就职之前,您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时,选项在前五名的分别是获取企业的基本资料244人,排在第一位;英语口语辅导215人,排在第二位;简历的写法146人,排在第三位;模拟面试练习133人,排在第四位;礼仪着装指南105人,排在第五位。从这些数据看出企业的基本信息是求职者最关心的,比如企业的发展前景、规模、招聘人数、职位、要求等,有了这些信息,求职者就可以准确定位,有的放矢。英语口语能力好坏决定了在面试和将来工作中能否与人交流自如。简历的写法,模拟面试练习,礼仪着装指南都是在面试中起关键作用的,不可忽略。 在回答当要求你做自我介绍时,您觉得先谈哪方面比较合适?的问题时,选简要陈述经历的有322人,占76.85%。谈谈对该行业的看法有81人,占19.33%。 在回答在求职过程中,您迫切需要企业提供哪类信息?的问题时,选项在前五名的依次是薪酬福利、主要业务发展前景、培训情况、职位信息、管理体制。看来大学生找工作比较现实,而且薪酬福利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了自身现有价值。 在回答有关就业信息的途径的相关问题时,在被调查者中有50.23%的人有三到五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招聘会、网站、报刊、校园信息公告栏和朋友。每年的大型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对于应届生来说,还要关注校内特别是学院举办的招聘会,这些在专业上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就业专业尽量对口。随着网络的普及,足不出户就能从网站上获取大量信息。传统的报刊、公告栏和朋友介绍也被相当一部分人看重。 在回答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没有工作经验排在第一,是意料之中的。在招聘或面试中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很强调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的人适应的较快。与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您觉得就业前景是否具有工作经验对就业的帮助如何的问题中,占62.23%的人认为具有工作经验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实习,同时学校也要和公司沟通联系,尽量多的给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前面所讲到的英语能力和自我知识储备不足也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认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在谈到企业所欢迎的个性特征相关的问题时,脚踏实地既是企业最欢迎的,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IT产品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在IT企业工作的人要勇于创新。现代企业注重团队合作,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0.56%人认为求职的成败与交际能力有关系。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又要求大学生要有很强的承受力,工作上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对。在谈到外表与择业的关系时,有89.21%的人认为用人单位有以貌取人的现象,其中认为普遍存在的占21.32%。古人云:人不可貌像。不过在招聘和面试时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着装要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年轻人不能过于新潮前卫,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求职时要注意的。 在被调查者中有53.94%认为电子信息类的大学生在未来几年内的就业前景是乐观的。但就业竞争还是很激烈,相对来说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依靠苏州地区的特殊的地缘优势,就业的面、选择的余地还是较大的。不过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针对现在的工作竞争形势。占64.15%的人认为目前工作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已经工作的人员,也仅有5.58%的、人认为所从事的工作与学生时代的工作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基本一致和不一致占多数。所以目前大学生往往是先就业后择业,这也是形势所迫,工作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作为大学生只能从自己做起,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比如在职考研或读书中扩充自己,立足本职工作,积累足够经验,同时抓好理论的学习。对于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也是经常困扰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问题,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占37.50%认为大学生毕业时应该边读边工作。认为学历越高,就业越容易的仅占13.25%。可见,学历已经不是衡量学生能否充分就业的唯一标准,公司对员工的任用已从学历要求出发,有了新的标准。

2、已就业大学生的现状类 从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分析发现,在被调查者中有240人从事技术人员的工作,占62.83%;管理人员103人,占26.96%;操作人员18人,占4.71%。从数据上来看,毕业大学生(特别是专科)大都从事基层技术工作。学校教育只是一个平台,是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的。要从事高端工作,提高自己的学历增强自身的能力是必须的。同时在问及对目前工作的胜任程度时,能完全胜任和基本胜任的分别达到49.75%和44.85%。这说明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是符合社会需求,多数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踏进社会后,在经过阶段性的培训后是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所以说历年高校的教学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力度还应更大一点,因为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仅占12.59%的人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很强,相反有21.79%的人认为所学专业在工作中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这个对比数据我想足以可以引起我们教学者的思考。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相关电子类企业对人才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调查,在工作中最有用的专业课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计算机网络,专业外语, CAD,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这个排列顺序对学校专业课程

的设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有的放矢的根据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大学生校内学习生活类 大学毕业生校内学习工作生活,大学生在校内的表现是否会影响到今后工作呢?在被调查者中有178人在校时是学生干部排在第一位,144人获优秀学生奖学金排在第二位,72人是优秀毕业生,64人是社团干部,分别排在第

三、第四。由此可见,优秀的毕业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人才。企业更关注的是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提高综合素质也是此次调查中,广大调查者认为学校最应该对学生加强的方面。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心理素质分别排在第

二、第三位。社会活动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还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在校大学生应该各种素质兼顾,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首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不能简单的以考试分数为第一目标。由此看来学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上,除了专业课的教学外,也不能忽略学生实践、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4.个人能力素质类类 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调查中,占57.32%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从数据上来看,被调查者有一半以上比较看重综合素质,这也是当今用人单位比较看中的要求。现在单一型的人才已经不是企业所追求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竞争力加了砝码,为将来的就业或再深造拓宽了道路。而在综合能力上,被调查者中有81.80%和66.67%的认为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社会,英语和计算机是最被看重的两样技能,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交流沟通离不开英语,同时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所学的专业是今后踏入社会的敲门砖,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就业。总的来讲,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相辅相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大学生奋斗的目标。 二.结果分析 1. 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目前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区的外资企业是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外资企业的主要工作语言,已经成为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已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强。从学校方面来说,现在专科阶段一般开设两年的公共英语课,之后还会有一学期左右的专业英语课,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后两年中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包括口语、写作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从教师来看,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了高中的哑巴英语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和阅读,忽视口语和写作。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口语的重要性,或者说缺乏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水平太差,不好意思用英语交流,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忽视了英语口语的学习。同样我们发现在回答您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问题中,选择英语不够好的排在第二位。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中,选择英语的以人数最多排在第一位。与此相关你认为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中,认为很重要的占81.8%,这都反映了英语的地位之高,而语言的作用就是沟通和表达,口语自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英语的学习,要多说多写,同时要多看一些原版英文书籍,特别是一些原版的英文科技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现落户苏州的日资公司也占越来越重要的比重,那些掌握第二门外语的毕业生将会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较欢迎具有踏实、认真、勤奋品质的学生,那些好高骛远,不能吃苦,对待遇要求高于自身能力的毕业生不受欢迎。这个调查结果就充分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实事求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学习中更加务实。 2.计算机的重要性从相关题目你认为最有用的专业课、你认为在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知识是、你认为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中我们获悉,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之广。如今大学生们跟计算机的接触频次是很高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精力花在上网聊天、游戏上面,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些硬环境和软环境。就学校而言,对计算机课是越来越重视了,比如把考级与毕业资格挂钩,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困惑:就是怎么学的问题。学校规定的课程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对于其他知识的涉猎就不关心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哪些知识具有实用价值,自己应该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在增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也应开设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在实际的运用中考查同学们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无疑是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实力。3.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注重的是人才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唯分数论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回答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您觉得学校应在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发展自我的目标应该是、您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否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中,选择综合素质的排在第一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这样奇怪的现象,在回答你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如何中,认为一般的占65.62%,只有12.59%的认为很强,而认为没多大的用处的占到了21.79%。而在你认为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知识是和您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问题的答案中,选择专业知识占第二位,仅次于计算机。这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其实仔细分析,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首先综合素质包括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现在的学校里开设的课程确实与企业的工作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那是不是就是说可以忽略专业课的学习,那显然不是。学生接受专业课的学习是为将来从事工作奠定的最坚实的基础,是掌握其他实际应用知识的理论基石。当然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将教学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也要求我们的广大学生走出校园,与企业亲密接触,增强实践能力。从而也说明校企合作的步伐应再快一点,力度应该再大一点,投入应该更多一点。 4.

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在回答您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中,没有工作经验是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为什么用人单位如此偏爱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呢,这与应届毕业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有关,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负责人认为: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到企业工作还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目的是盈利,当然不希望在新员工的培训上投资更多。而且由于现代人就业观念的改变,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那些企业害怕刚培养出的人才存在不稳定的倾向,到头来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多参加社会实践。 5.就业观念日益成熟在回答您在选择工作单位时,下面哪些因素对您来讲是最重要的中,选择发展前景、施展才干的机会和薪酬福利的分列第

一、第

二、第三。曾有人说大学生很务实,往往把薪酬看得很重,但此次调查中,大学生择业时不再把经济收入排在首位。其实这并不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务实,而是他们对务实有了更新的认识。在就业机会众多、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广大学生更注重了自身发展前景,更注重的自身价值的体现,这也进一步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综上所述,多数大学毕业生大多已经能够直面现实,能够做到从自身条件出发,切实的择业、就业,较好地适应工作。但与此同时,作为接收毕业生的企业来说,他们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是怎样的呢?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会发现在苏州的IT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内地,其次是东南亚,然后是欧美地区。半数以上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加工。企业从业人员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每年各企业从求职学生中只挑选10%~20%录用。未来几年,各企业对大专以上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呈上升趋势。在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大多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刚毕业的大学生太过理想主义,好高骛远,对待遇的要求高过自身的能力,而且不肯吃苦。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半数以上企业赞成大学生创业。但对于进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企业不赞成频繁的跳槽。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非常看重性格和态度、面试时的印象和综合能力,比较看重所学专业、外语水平。对于毕业学校一般不看重,但普遍认为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明显差别。而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差别主要在个人的素质和努力程度。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部分企业认为大学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然而我们在问及那些用人单位是否愿意在寒假、暑假接受学生到受调查的公司进行实习时却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学生的。 利用暑期打工,是现在许多大学生赚取生活费、了解社会、积累工作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对暑期打工表现出高度的热情,然而市场提供的这方面的机会却有限。多数企业难以接受短期打工者,而一般的学生也处于除了家教以外,不知道找什么工作的尴尬境界。所以呼之欲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依靠学生个人的能力、学校单方面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社会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建立相关机制,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主动性是大学生必需具备的条件。但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都非常缺乏主动性。有54.84%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只要能胜任就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积累其它方面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在超过半数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持不赞成的态度。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半年之内换了三个工作,这种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的作法实在不可取。这说明这些毕业生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1]

第6篇:电子信息产业人才跟踪调查报告

随着国家普及大学阶段教育的深入,每年都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与之相矛盾的是,就业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应届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在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更有目的性的自我培养,自我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假期组织了这一次面向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就职员工的社会调查活动。此次学院总共组织了36名学生暑期留校分成了九组分别向电子类外企发放调查问卷,范围为苏州工业园区、新区的外资企业,对象为近几年内的我院毕业生,共有36多家企业参与了我们的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共560份,共计回收问卷485份。我院主办的这次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一、调查结果

1.求职等相关内容类

在回答就职之前,您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时,选项在前五名的分别是获取企业的基本资料244人,排在第一位;英语口语辅导215人,排在第二位;简历的写法146人,排在第三位;模拟面试练习133人,排在第四位;礼仪着装指南105人,排在第五位。从这些数据看出企业的基本信息是求职者最关心的,比如企业的发展前景、规模、招聘人数、职位、要求等,有了这些信息,求职者就可以准确定位,有的放矢。英语口语能力好坏决定了在面试和将来工作中能否与人交流自如。简历的写法,模拟面试练习,礼仪着装指南都是在面试中起关键作用的,不可忽略。

在回答当要求你做自我介绍时,您觉得先谈哪方面比较合适?的问题时,选简要陈述经历的有322人,占76.85%。谈谈对该行业的看法有81人,占19.33%。

在回答在求职过程中,您迫切需要企业提供哪类信息?的问题时,选项在前五名的依次是薪酬福利、主要业务发展前景、培训情况、职位信息、管理体制。看来大学生找工作比较现实,而且薪酬福利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了自身现有价值。

在回答有关就业信息的途径的相关问题时,在被调查者中有50.23%的人有三到五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招聘会、网站、报刊、校园信息公告栏和朋友。每年的大型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对于应届生来说,还要关注校内特别是学院举办的招聘会,这些在专业上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就业专业尽量对口。随着网络的普及,足不出户就能从网站上获取大量信息。传统的报刊、公告栏和朋友介绍也被相当一部分人看重。

在回答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没有工作经验排在第一,是意料之中的。在招聘或面试中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很强调工作经验。有工作经验的人适应的较快。与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您觉得就业前景是否具有工作经验对就业的帮助如何的问题中,占62.23%的人认为具有工作经验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实习,同时学校也要和公司沟通联系,尽量多的给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前面所讲到的英语能力和自我知识储备不足也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认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在谈到企业所欢迎的个性特征相关的问题时,脚踏实地既是企业最欢迎的,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it产品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在it企业工作的人要勇于创新。现代企业注重团队合作,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0.56%人认为求职的成败与交际能力有关系。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时又要求的教育。

4.个人能力素质类类

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调查中,占57.32%认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从数据上来看,被调查者有一半以上比较看重综合素质,这也是当今用人单位比较看中的要求。现在单一型的人才已经不是企业所追求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竞争力加了砝码,为将来的就业或再深造拓宽了道路。而在综合能力上,被调查者中有81.80%和66.67%的认为英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社会,英语和计算机是最被看重的两样技能,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交流沟通离不开英语,同时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所学的专业是今后踏入社会的敲门砖,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就业。总的来讲,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相辅相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大学生奋斗的目标。

二.结果分析

1.

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目前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区的外资企业是越来越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外资企业的主要工作语言,已经成为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已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方面还有待于加强。从学校方面来说,现在专科阶段一般开设两年的公共英语课,之后还会有一学期左右的专业英语课,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后两年中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包括口语、写作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从教师来看,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了高中的哑巴英语的教学方式,注重语法和阅读,忽视口语和写作。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口语的重要性,或者说缺乏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水平太差,不好意思用英语交流,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忽视了英语口语的学习。

同样我们发现在回答您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找到工作的因素有哪些问题中,选择英语不够好的排在第二位。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中,选择英语的以人数最多排在第一位。与此相关你认为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中,认为很重要的占81.8%,这都反映了英语的地位之高,而语言的作用就是沟通和表达,口语自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英语的学习,要多说多写,同时要多看一些原版英文书籍,特别是一些原版的英文科技类书籍,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现落户苏州的日资公司也占越来越重要的比重,那些掌握第二门外语的毕业生将会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发现用人单位较欢迎具有踏实、认真、勤奋品质的学生,那些好高骛远,不能吃苦,对待遇要求高于自身能力的毕业生不受欢迎。这个调查结果就充分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实事求是,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学习中更加务实。

2.计算机的重要性

从相关题目你认为最有用的专业课、你认为在工作中用的最多的知识是、你认为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如何中我们获悉,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之广。如今大学生们跟计算机的接触频次是很高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精力花在上网聊天、游戏上面,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些硬环境和软环境。就学校而言,对计算机课是越来越重视了,比如把考级与毕业资格挂钩,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困惑:就是怎么学的问题。学校规定的课程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对于其他知识的涉猎就不关心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哪些知识具有实用价值,自己应该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因此学校在增强这方面的,各企业对大专以上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呈上升趋势。

在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大多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刚毕业的大学生太过理想主义,好高骛远,对待遇的要求高过自身的能力,而且不肯吃苦。

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半数以上企业赞成大学生创业。但对于进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企业不赞成频繁的跳槽。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非常看重性格和态度、面试时的印象和综合能力,比较看重所学专业、外语水平。对于毕业学校一般不看重,但普遍认为名牌学校的毕业生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明显差别。而对于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差别主要在个人的素质和努力程度。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部分企业认为大学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然而我们在问及那些用人单位是否愿意在寒假、暑假接受学生到受调查的公司进行实习时却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学生的。

利用暑期打工,是现在许多大学生赚取生活费、了解社会、积累工作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对暑期打工表现出高度的热情,然而市场提供的这方面的机会却有限。多数企业难以接受短期打工者,而一般的学生也处于除了家教以外,不知道找什么工作的尴尬境界。所以呼之欲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依靠学生个人的能力、学校单方面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社会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建立相关机制,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主动性是大学生必需具备的条件。但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都非常缺乏主动性。有54.84%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只要能胜任就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积累其它方面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在超过半数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现象持不赞成的态度。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半年之内换了三个工作,这种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的作法实在不可取。这说明这些毕业生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7篇:产业园区高峰论坛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呈现诸多变化

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介绍称,目前我国产业园区发展所处的环境有六大变化。首先从宏观形势上看,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影响着我国开发区的跨境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成本洼地效应对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从国内形势看,我们国家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为我开发区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其次,开发区的发展观念在变化,开发区的发展要从粗放式向内生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绿色生态发展,将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工作任务。” 关嵘表示。

第三,竞争格局上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有的一些政策性红利在逐步弱化,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和一些行政性新区的设立给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四,在体制机制上,一些开发区原来的管委会、总公司跟地方或政府合并,这为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一站式”和“一个窗口”的服务,已不再是开发区的专利,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开发区的管理者要考虑给投资者的什么样的服务问题。

第五,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沿海的部分开发区,比如说天津、苏州、广州、上海等已经进入到以工业、商务、居住多功能为一体的第四代产业园区发展的初始阶段。

第六,产业环境的变化。我们的开发区现在面临着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新阶段。“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这些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我们开发区的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更高的阶段发展。” 产城融合成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

在谈到我国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时,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都认为产城融合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关嵘对此表示,我国的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要继续推进实施品牌战略,要打造特色园区,要推进产城融合,要推动专业管理。

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蒋云峰提出,我国产业园区将逐渐转型升级,综合体和产业新城将成主流产品,产业园区企业要加强园区增值服务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产业园区企业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重视园区的服务配套,加强产品附加值,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也赞同产城融合是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的说法,她表示,产业园区的要素和城市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才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总经理李洵也指出,产业园区运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战略相结合,实现产城融合是发展的重要趋势,“园区运营+配套”的产业新城模式将是未来产业地产发展的一大方向。

第8篇:第四代产业园区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依托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处的区位优势;把握新中原经济区(豫、鲁、皖、冀、晋、鄂)发展的大好机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由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和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主导规划、宿州市人民政府开发的第四代产业园区,即"四位一体"(制造、物流仓储、商贸流通、园区社会于一体)的现代新型产业园区;本园区主要承接深圳市家具产业转移的核心骨干企业;并通过建设完备的独立生产型服务业(如研发设计、教育科研等)和生活型服务业(如居住、休闲娱乐等)体系,建设成宜产、宜商、宜居、宜创的现代化生态家园;园区全面建成后,将为宿州市带来年产值1350亿元人民币,年税收108亿元人民币,解决40万人口就业,开创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纪元。 产业新地标·铸就未来城

中国 · 安徽 · 宿州

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位于宿州市汴北新区,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由宿州海鹏家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建设的开发模式,集家具制造、物流仓储、商贸流通、行业会展、教育科研、园区社会于一体,是新型的家居产业新城。

项目总投资580亿元,分三期六年开发,基地全面运行后,可实现年生产能力1350亿元,年税收108亿元,吸纳就业40万人。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家居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和振兴皖北经济的重要引擎。

基地总体规划中国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分东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东边为工业制造、物流仓储,总用地约14平方公里,北至泗许高速,南至硭砀路(规划),东至206改线国道,西至汇源大道;西边为研发中心、商贸市场部分(商贸区),总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北至物流大道(规划),南至泗许高速公路,西至拂晓大道,东至汇源大道。

基地以产业集聚、四位一体理论为指导,整个基地由工业制造、商贸、物流、园区社会四个部分构成。在工业制造中,又划分为板式、软体、实木、原材料等多个部分,各个区域相互比邻,功能清晰。核心企业、中间企业、辅助企业和公共服务企业四类企业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总体规划生产物流园区社会

第9篇:体育产业园区

实验题目:我国体育产业园区的现状及评述

原理:作为国内现有的四个最具代表性的体育产业园区,北京龙潭湖体育产业园、苏州环太湖体育圈、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深圳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规划背景和发展现状,但发展优势和成功经验中蕴涵着共有的规律。中国体育产业园区的成功发展需要相对优越的资源、相对广大的市场、科学和高起点的规划、政府和企业的相互配合、先进的市场意识以及发挥产业的关联性等因素。通过分析上述四个体育产业园区的规划背景、现状及经验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提炼和总结出体育产业园区成功发展所需要的因素。

目的:体育产业是为满足大众对体育的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体育产业在城市或地区的发展中所占地位也日益显著。基于对我国现有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促进体育产业园区的整体运行角度,研究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体育产业园区,北京龙潭湖体育产业园、苏州环太湖体育圈、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深圳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的规划背景、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发展经验,以及体育产业园区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基础。

内容及分析:

1.北京龙潭湖体育产业园

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区。因为地处中国的首都,又恰逢举办北京奥运会时机,所以该园区的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该园区的“十一五”期间的规划具体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途径。该园区以“突出体育功能,展现文化底蕴,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产业平台, 推进科技创新, 追求一流目标”为基本方针,发展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空间发展目标,就是形成与奥运场馆设施集中布局的北部城区南北协调,相互呼应,发挥强势、错位发展的格局; 二是城市经营发展目标,就是发挥体育交流中枢作用,以加快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使其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三是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是把园区建成全国第一家体育产业功能区和体育产业发展示范区,具有一流体育资源和运作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功能,使体育休闲业成为该区的主导产业。最终该园区将形成“两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基本格局和九大功能分区。

建设现状2006年国家体育博物馆、北京市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国际体育数码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始进入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2007年7月龙潭路竣工通车, 2007年9月龙潭湖水质改善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10月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奠基典礼, 2008年国家体育博物馆动工开建。

2.苏州环太湖体育圈

太湖是我国著名的湖泊之一,风景优美。当地政府利用区域内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构建环太湖体育圈。

江苏省政府对“环太湖体育圈”建设非常重视,将此列入了建设体育强省的工作内容。2001年12月18日,江苏省体育局召开了构建“环太湖体育圈”座谈会,探讨了江苏省太湖流域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初步确

立了构建“环太湖体育圈”的规划。“环太湖体育圈”的具体内涵是:打破行政区划,依托太湖经济文化,集体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体育事业的组织形式。它要求太湖流域城市树立全局意识, 整体进行规划, 分步组织实施,形成以某一项目为主体的特色体育,创造地区体育品牌,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设现状 目前,环太湖体育圈己建立了两个基地,分别是苏州吴中区基地和无锡的“水上世界”。其中,苏州基地项目建设已形成了水、陆、空的三维一体的立体化开发模式。利用周边的太湖资源布局了皮滑艇、快艇、摩托艇等水上休闲健身项目;太湖之星遛马场、旱地雪橇、轮滑赛道配套功能区等相继建立,并申报国家山地车训练基地。还以承办各类体育赛事为平台,打造“健康太湖”品牌,先后举办了首届全国女子公路自行车精英赛、第七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总决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环太湖国际特技飞行大赛、全国及世界轮滑锦标赛等赛事。2005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环太湖体育圈苏州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在苏州太湖度假区正式挂牌。但是,该园区也存在区域内各城市独自发展、联合性不足的缺点,没有发挥整个体育圈的协调、整合效果,这是以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3.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是以青海湖为中心规划、建设的体育产业园区,其显著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活动相结合。如今它已成为青海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引擎。

青海省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的总体构想是以“民族体育、传统体育、高原体育”为特色,以“环湖赛”为龙头,以回归大自然,保护生态为宗旨,具体包括:发挥青海湖流域自然景观壮美、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浓的优势,开展多方合作,建设形成青海湖区域与旅游相结合、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体育圈”,逐步成为青海省体育旅游的品牌基地; 利用环湖的各种自然、远古文化等资源开展徒步、骑自行车、长跑、接力跑、射箭、赛马、赛牦牛、帆板、帆船、动力伞、滑翔、滑水、登山、攀岩、攀冰、漂流等项目,扩大青海湖体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 利用青海湖流域的优势,建设标志性的体育旅游项目,以西宁东出口宁湖为起点、以青海湖151景区、沙岛、金银滩为中心,延伸到互助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循化天池水上运动项目、贵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基地。寓体育于旅游、休闲、娱乐中,引导更多的群众进行体育旅游消费,不断扩 大体育旅游在青海湖旅游收入中的贡献份额,成为体育事业的创新产业。

建设现状 2004年,成立了“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汽车休闲露营地”,该营地是我国第一个大众体育健身休闲露营地,也是国家级示范营地。截至目前,该园区已经开展多种项目,例如:在青海湖151景区开展滑翔机、快艇、自行车、射击、射箭、狩猎项目,在沙岛开展快艇、沙滩摩托项目,在金银滩开展射击、飞碟、射箭、滑翔机、单双人骑自行车、房车项目,在多巴基地开展充气游泳池、充气攀岩墙、充气艇等项目。但总体而言,由于地处西部经济薄弱地区,该体育圈的建设速度还比较缓慢;投资力度还较小,并且投资以国家体育总局和青海省政府为主,吸引的社会投资远远不足;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需要大力提升。

4.深圳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

深圳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是由香港骏豪集团投资,横跨深圳、东莞两市, 1994年正式开业。其核心产品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以12大球场216洞的规模被吉尼斯世界

纪录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成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齐全、影响力最大的高尔夫球会。

发展历程 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球会发展成为高尔夫体育休闲胜地。投资方先后投资30多亿港元,在球场建设的同时进行景观环境和配套设施的综合开发,兴建了观澜湖乡村俱乐部、五星级骏豪酒店、高尚别墅,并引入高尔夫学院,从而使其从单一的高 尔夫项目发展到拥有网球、壁球、中西美食、SPA、儿童游乐场、物业等综合体育休闲设施的大型产业园区, 获得了中国4A 旅游度假区称号。

第二阶段是引入国际大赛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品牌内涵。例如, 1995年承办国内首次高尔夫世界杯总决赛, 2003年与亚洲高协、日本高协联合创办朝王杯亚日职业高尔夫对抗赛。十几年来,观澜湖共举办高尔夫、网球、桌球和自行车等国际赛事20多次,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人士的参加,提升了观澜湖品牌的社会和人文价值。

第三阶段是规划和建设观澜湖国际生活社圈。投资方将品牌价值延伸至房地产业,打造深圳的高档社区。观澜湖高尔夫住宅区定位高端,将打球、居住、商务、休闲、文化等需求结合在一起。观澜湖从而实现了球会—社区—卫星城的发展“三步曲”。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四个园区虽然各自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推动作用和力度、自身资源不同,但在发展优势和成功因素方面蕴涵着共有的规律,例如资源禀赋、宏观管理与微观经营的结合、市场意识、品牌运作等,它们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产业园区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对优越的资源是建设体育产业园区的基础,可以减少园区前期开发的难度和财力投入,加快建设进度。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体育产业的开展提供了天 然的便利条件;二是社会人文资源,例如有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开展、大众健身习惯的养成,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文化条件体育产业是经济产业,它的发展是以供给———需求这一关系为基础的。作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市场需求作为基础,建设体育产业园区,一定要考察自己的市场在哪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如何。正如龙潭湖、环太湖、观澜湖体育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一样,这些园区都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人们消费观念不断发展和提升,对健康的关注、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不断提高,具有了对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能够支撑体育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而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正因为没有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近距离范围内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努力打造民族特色,吸引全国其他地区乃至国际的消费者。无论如何,有潜力的市场都是体育产业园区的发展之基,是建设前必须要考察的问题。

上一篇:乘坐公交车安全常识下一篇:信访督查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