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园区规划(通用8篇)
一、实习地点:昆明市西郊西山区团结镇卧云山风景区
二、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5日
三、实习概况:
今天星期六,一大早我们便乘坐校车来到了位于昆明市郊西山区团结镇的卧云山风景区进行设施农业园区规划的实习。陪同我们一起的杨老师在车上便为我们进行了大体的介绍。让我们对这个园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卧云山风景区距离昆明市35公里。交通便利,占地703.13亩,拥有昆明市罕见的稀缺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有科学调查显示,负氧离子含量仅次于安徽黄山,居全国第二,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000个。是休闲养老、度假养生的胜地。
园区设施有:新健康门诊、网络中心、多功能影视厅、图书阅览室、集体食堂、室内健身房、室外多功能复合运动场、门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巨星棋盘广场、大众棋牌室、贵宾棋牌室、急救室、量子治疗室、足疗室、按摩室、美容室、太极养生堂、养生食府、物外田园生态餐厅、卡啦OK演艺大厅、乒乓球室、台球斯诺克室、舞蹈练功房、大中小型会议室、度假公寓、度假别墅、五星级度假酒店宾馆楼、拓展培训中心、康乐会所、百草园、生态动物养殖园、健康环形跑道、个人和集体艺术创作室等。
2008年11月18日,卧云仙居被联合国世界和平发展基金会国际老年健康产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科学养老健康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009年3月18日,卧云仙居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老年产业发展基金会云南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金曦新健康疗养院位于卧云仙居酒店内,是经过西山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法卫生机构,它将社区医疗卫生、家庭健康管理、离退休老人赡养融为一体,是一所集医疗、疗养、康复、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疗养院。实施的是一种新型科学养老赡养模式。
疗养院实行标准化的高星级酒店规范化管理模式,各类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全方位为入住老人提供“养、医、乐、学、教、为”等多样化服务。疗养院每个房间都按高星级酒店要求配置,装有冷暖独立空调、新风系统、24小时热水。设有标准间、单间、套房,室内设计舒适、温馨,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居室内有家电、电话,并设有紧急呼叫对讲装置,可随时为老人提供床前服务,提供洗衣服务及餐饮服务。疗养院有保健医疗基础设施和急救绿色通道,能为疗养会员提供24小时医疗保健服务。
四、实习过程
我们一下车,就有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们进行参观。首先我们来到了二号宾馆,这里有会议室,员工培训教室,健身房,室内乒乓球,KTV等娱乐设施。然后我们又沿着路经过别墅区,宾馆区,由于客满等原因我们没能进入其中进行参观,但我们也还能够看了他们的外部布局
以及各种设置。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他们的温室餐厅,一到外面,我们便感觉到了很不一样的地方,外部除了入口之外,你看着就是一个温室大棚。但是里面布局却能让你很新奇。温室入口挂有牌匾,一看到便感觉很有韵味。进入之后,两个大瓮便进入眼中,很有农家气息。而后便看到了餐桌餐具很和谐的布置在优美的风景区,偶尔零星点缀着基础饭后娱乐的设施,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上百种药材,也被称为百草园,果然,我们细心一看,这里的确有很多可使用的药材,肉桂、虎耳草等可作食材的中药,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有几个餐厅的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虎耳草叶,据介绍这里的好多菜都是就地取材,刚采下来便进行加工了。出来之后我们往拓展训练基地前进,路上也见到了许多种植蔬菜的菜地,但它的设置也有着观赏的地方,其设置有点像QQ农场里面的设置,有一定的趣味。步行没多久,我们便来到了拓展训练基地,刚好有几位游客正在进行空中搭桥的项目,我们必须保持安静,防止他们分心而出现危险。这里项目也不少,在丛林中进行这种拓展训练感觉更是不错,拓展训练基地的旁边便是CS野战区,这里面积也还很大,有掩体站,有森林野战,还有楼战,野战装备采用了野狼二代,更具实战性很安全性。随后我们便来到了孔雀园,可能是由于气候原因,没看到孔雀开屏的景象。除了孔雀他们还饲养了火鸡,面积还是比较大的。随后我们有来到了蔬菜的主要种植区,都是设施栽培,辣椒、苦菜等都种植在里面,还有间套作等。随后快到午饭时间,我们便自己安排,自由参观。两点便坐车,经过团结乡返回学校。
五、实习感受
经过这次实习,我对园区规划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地的参观,使我们对农业园区的规划有了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农业园区规划首要是选址问题,卧云山地处昆明郊区,交通还算可以,距市中心35公里,驾车便可轻松到达,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毗邻团结乡(昆明有名的苹果种植销售区)。很适合休闲度假。因此这里很适合设置一个园区。其次园区结构,分布位置便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森林茂盛的地方,合理的设置了拓展训练基地、CS野战区、并搭配蔬菜种植区和孔雀园。娱乐搭配休闲旅游。由上到下的设置时种植区、温室餐厅、别墅区、老年人疗养中心、娱乐区。这个充分考虑了各功能区的效益与联系。种植区在下,可让人一到达便感觉一个世外桃源的景象,而后是少有而又独特的温室餐厅,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再上是别墅区,让人感觉到住在如此优美地方时多么舒服的感觉。在别墅区旁边还设置了假山广场,可举行篝火晚会等活动,从而丰富居民的生活。其上又是老年人疗养中心,疗养中心需要比较好的空气,安静的环境,因此设置在山顶是很合适的。最上面的便是会议地点等,设置的都比较合理。一个园区总得有经济输入点。卧云山这个园区设置的也还不错。别墅区、温室餐厅、老年人疗养中心、提供会议室、培训基地、拓展基地等都是很不错的经济来源。尤其是这比较特别温室餐厅更是亮点。对于景区植被的设置也是很不错的,它很好的利用了原来的森林,将各个区域合理设置其中,枫树、竹子、八角金盘等常绿及季节特色性植被合理配置,构
一、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 建设面积稳步发展,设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截止到2015年底,全旗设施农业面积达14000亩,其中日光温室7000亩,冷棚7000亩。设施农业产量约为3.12万吨,年产值达9360亿元,纯收入达7668万元,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 新品种不断引进,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近年来,全旗加强了果、蔬、食用菌等新品种的引进,引进了设施油桃、葡萄、草莓、大樱桃、滑子菇、双孢菇等优良品种,使得设施品种有了显著增加,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3. 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主导地位逐步确立
全旗以经棚镇、宇宙地镇、热水沿线公路两侧、土城子镇等乡镇为重点乡镇,先后建设设施园区9处,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大户,逐步形成生产相对集中、产业特色明显的种植业生产格局,区域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
4. 科技种植成效显著,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为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步伐,重点开展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培训,做到培训到人、服务到户,科技对全旗设施农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二、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1. 优势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克旗位于赤峰市北部,紧邻锡盟,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辖区13个苏木乡镇,124个嘎查村,25.6万人。全旗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万亩。年平均气温2~4℃,无霜期60~150天,年降雨量250~500毫米,西拉沐沦河岸有充裕的地下水和明水资源,适合设施农业发展。
(2)较为丰富的种植经验。克旗在近几年的设施农业建设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成功的栽培了多种果、蔬品种,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 当前发展的制约因素
(1)发展设施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农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从目前克旗情况看,政府扶持和补贴资金不足建棚的1/3,农民自有资金投入不足,存在有资金想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却无土地和有土地却无投入设施农业基础建设资金的矛盾,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上规模、上档次。现有的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且少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凸现,进一步制约了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2)配套政策及技术服务不到位。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设施农业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市场农产品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农民自身适应市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无法把握应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不敢盲目开拓其它农产品市场。
(3)农业科技知识欠缺,制约了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设施农业是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集资金、技术、劳动力于一体的密集型产业,传统农业的种植方法,已经不适合这个产业的需要,有些农户对农业科技知识掌握较少,造成管理粗放,制约了棚室效益的提高,对设施农业规模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三、市场前景分析
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肯定了设施农业的重要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环境,这将进一步促进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和热情。
四、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1. 指导思想
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全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实现设施农业的项目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效益密集,全面提高设施农业产业效益和产业层次,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组织化,突出发展设施重点区域带,巩固克旗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果蔬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培育全旗设施农业新优势,增强设施农业核心竞争力。
2. 工作重点
按照“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安排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要坚持以万合永镇关东车村,经棚镇联丰村、永胜村,宇宙地镇大营子村等为重点,充分利用西拉沐沦河河水资源和充足的光照资源,本着占山、占滩、占边的原则,兼顾所在地区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丰富农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以发展安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品种为主,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3. 目标任务
2016年计划新建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其中日光温室1000亩,冷棚5000亩;分别落实在万合永镇关东车村,经棚镇联丰村、永胜村,宇宙地镇大营子村。
4. 资金来源
计划总投资367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投资900万元,项目整合1500万,其余1270万为群众自筹。群众自筹部分政府帮助协调贷款,冷棚每个帮助协调贷款0.5万元,日光温室每个帮助协调贷款2万元。
五、区域布局
1. 区域布局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坚持高效规模原则、坚持发挥优势原则、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坚持产业推进原则、坚持环境友好原则。
2. 区域划分
根据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突出抓好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品种和市场竞争主体建设。
(1)在优势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果树三大产业,优化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
(2)在优势基地布局上,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几镇一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打造优势规模基地。
3. 各区特点及发展方向
(1)万合永关东车村、经棚镇扎木苏设施园区应以观光农业为主,同时增加配套设施,使其不仅仅是采摘,还应开发观光、休闲、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项目,使克旗设施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
主要特点:万合永关东车村和经棚镇扎木苏设施园区都位于克旗旅游景点的主要线路上,对于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经棚镇联丰林场以西至永胜村四地建成集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核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推动新型设施农业的发展。
主要特点:这一区域农民对先进技术认识程度普遍较高,园区的基础建设也较为完备,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推广具有带动作用。
(3)宇宙地设施农业园区以有机蔬菜种植为主、桦木沟林场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以发展冷凉型蔬菜为主,并逐步实现由市场销售向订单销售的转变,确保农户生产的保险性。
主要特点:宇宙地是克旗冷凉蔬菜种植的主要乡镇,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农民具有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对于发展冷凉蔬菜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建设重点
1. 加强新品种引进、育苗体系建设
加快新品种引进,全面推广新种植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的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品种,制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专业的育苗基地,壮大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2. 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发展健康种植业,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逐步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快集中、规模化设施小区建设,抓好品种、技术、销售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实现良种、良法化。
重点建设内容:建设设施农业现代标准化示范基地。
3. 加强销售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加强对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和管理,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发展订单生产的路子;大力探索推行多种发展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
马良来了
采访时台安县高力房镇乔坨村的菜农柳振武就一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叫马良,是位来自外地的蔬菜收购商。
柳振武告诉记者,他以前种大田,一年只能收入几千块钱。后来搞起了大棚种植,最初种网纹瓜,现在以茄子为主。如今吃喝不愁,大棚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是大棚种植让自己改变了命运!
种菜有个销路问题,柳振武乐呵呵地说,“销路没问题,有的是贩子,这个不愁。有些贩子来这大半天连菜都拉不着。”说话间,马良来了。
柳振武和马良已经合作六七年了,他坦率地说:“我啊,关键是看他实诚”。实诚的马良来自盘锦市,他今天在柳振武这里收了2000斤绿茄子,每斤0.8元。柳振武说,这个价格很公道。
常年活跃在高力房镇的经纪人除了马良,还有五六个。马良说:“我们每人每天都能在这儿收五六千斤菜,常年如此。蔬菜运走了,生活也一天天好了!”
乔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柳振坤告诉记者,他们村的菜根本存不住货,价格方面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柳振坤1979年就来到村里工作,1988年开始担任村书记兼主任。乔坨村从1991年开始搞设施农业。经过4户试种以后,开始大范围推广。不到3年,就发展到了300多栋大棚。经过不断的品种优化,村里除了主打的茄子以外,1997年,他们经过考察,最终还从日本引进了耐储存、耐运输、口感好,有着瓜王美誉的网纹瓜。“网纹瓜的市场销路没有问题,经济效益也好,每亩产值5万元以上。”柳振坤说。村里专门成立了网纹瓜生产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组织生产。如今还在沈阳一家大型销售市场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点,形成了销售网络。
2008年,乔坨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8万元。同年,柳振坤还有幸成为了北京奥运的火炬手,参与辽宁境内的火炬传递。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6万元。柳振坤说,这都应该归功于政府发展设施农业的好政策。
为了打响品牌,他们还注册了“台绿”和“乔坨”牌商标。并通过了ISO9001∶2000、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FOFCC有机食品验证以及辽宁省农产品及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
局长有话说
在台安县农经局,记者见到了雷靖音局长。雷靖音介绍说,台安的设施农业是从2006年制定《设施农业三年规划》后迅速发展起来的。6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抓设施农业工作。现在,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35万亩,共建各类温室大棚8.33万栋,全县基本实现户均一栋棚。年产各类反季蔬菜100万吨,年创产值20亿元。规模的增加直接拉动效益增长,设施种植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近年来,他们还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对种植品种进行调整。现已形成以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为主要品种的设施蔬菜发展格局。由于茄子的市场需求比较大,经济效益比较好,加之经过技术推广,种植户现在基本都已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茄子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保障。设施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台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设施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有些人不按照规范生产,使产品质量下降,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实施统一开发,统一购苗,科学定植,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上市时间。并且实行了产品追溯制度,以网纹瓜为例,他们对每一个瓜棚都建立生产档案,严格按照产品质量规程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可以直接追究到具体棚、具体人,从而确保了质量。
据雷局长介绍,台安全县人口总数38万,其中有近30万人是农民。目前户均一个大棚,生产规模基本已经饱和。今后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将放在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水平上,要运用现代技术生产质量更好、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减少劳动力,这也是降低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销售方面,由于台安本地市场规模有限,设施蔬菜主要由经济人销往沈阳、长春、大庆、哈尔滨等地,本地的农村合作社在这其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主要承担两方面的风险,一个是市场价格风险,另一个就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方面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台安县农经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办,在各乡镇都设有信息员,向农民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
几年来,台安县依托资源和基础优势,坚持扶持引领,着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专业镇和专业村,涌现出了乔坨网纹瓜、康家花卉、小红旗西红柿、高力绿茄等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新开河镇、高力房镇、达牛镇、西佛镇成为设施种植业专业镇。目前,全县已形成8个特色产业,5个特色镇场、59个特色村屯,其中棚菜生产专业村35个,特色产业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达到88个。
太平乡位于突泉县东南部,总面积5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4万亩。辖21个行政村,39个自然屯,总户数5601户,总人口27732人。
项目区位于五星村,处于省际大通道和突洮公路交汇地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该小区从2008年开始建设,当年建设43式日光温室54座,主要发展生姜和香瓜种植,单个大棚年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2009年建设钢筋骨架塑料大棚5万平方米,主要种植京欣1号西瓜,每年两茬,亩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经过三年发展,农民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程度提升,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按照“集约利用土地、突出核心功能、强化主导产业、便于农户生产、打造特色小区”的原则,新规划耕地1400亩,划分为日光温室、育苗温室和塑料大棚三个功能区。计划建设厚墙体日光温室240座、19.2万平方米,标准化育苗温室2座、2000平方米,双膜钢筋骨架大棚54座、12万平方米。
日光温室区:占地面积1100亩,建设厚墙体日光温室240座,主要用于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作物。本着科学、合理、创新、增效的理念,由辽宁省北镇市金属日光温室制造有限公司承建,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并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今年在温室后坡、支柱、钢架、横梁、棚膜和棉被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温室保暖性能、坚固程度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目前正在积极与沃尔玛公司洽谈直采基地合作事宜,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建设成绿色无公害蔬菜观光采摘园区。
育苗温室区:规划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的育苗温室,采取立体、无土、水培、雾培等技术,为园区培育西红柿、黄瓜、茄子、西瓜、香瓜、草莓等瓜菜秧苗。解决农民设施种植技术难题,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钢骨架双膜塑料大棚区:占地300亩,规划建设双膜钢筋骨架塑料大棚54座、12万平方米,重点发展金妃香瓜、京欣西瓜和无籽西瓜种植,一年两茬,分别在每年的“端午”、“中秋”前后上市,正值价格黄金期,亩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一、项目名称
龙惠生态农业园
二、建设地点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安农场尚才五队
三、项目概况
龙惠生态农业园总占地规模1041亩,是一个集蔬菜种植、特色矮晚柚种植、无公害水产畜牧养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
四、拟建设施类型
项目主要拟建设施类型:
(1)生产设施用地40亩,包括联排猪舍20亩、联排鸡舍10亩、联排牛栏5亩、简易活动板房结构的育种育苗看护房5亩。(2)附属设施用地5亩,包括管理和生活用房600㎡、仓库用地1700㎡、硬化晾晒场1000㎡。
五、功能
(一)生产设施用地约40亩
1、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含场内通道及畜禽有机物处置),其中猪舍占地20亩,鸡舍占地10亩,牛栏5亩。主要用于无公害养殖猪及鸡,实现园区循环农业绿色经济。
2、育种育苗简易活动板房结构的看护房5亩,用于蔬菜育种育苗。
(二)附属设施用地约5亩
1、仓库用地1700㎡,其中化肥房300㎡、农药房100㎡、农具房200㎡、蔬菜冷储房400㎡、矮晚柚果仓库房400㎡、蔬菜分拣包装房300㎡。
2、管理和生活用房用地600㎡,包括新员工宿舍10间,联排结构,30㎡/间,同时下层作为基地厨房及接待用房,共计300㎡;新建公司办公用房10间,300㎡。
3、硬化晾晒场1000㎡。
六、用地规模
设施农用地用地规模约45亩,其中生产设施用地40亩,附属设施用地5亩。
七、预估建设周期
项目总建设周期为2年。
八、拟经营年限
30年,自2013年1月1日-2042年12月30日。
九、效益分析
(1)蔬菜种植区及瓜果采摘区效益
无公害蔬菜及瓜果产量预计年产量达900万斤;年销售额稳定保持在400万元左右,利税约200万元,缴纳税金30万元左右,带动提高周边1000户农场职工收入,解决约50人就业,带动并惠及农民就业岗位约10000人次,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年人均收入15000余元。
(2)矮晚柚特色种植区效益
每年稳定产量供应达60-90万斤;年销售额稳定保持在300万元左右,利税约20万元,带动提高周边89户农场职工收入,解决约50人就业(30名临时日工,20名管理人员),带动并惠及农民就业岗位约5000人次,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年人均收入10000余元。(3)生态水产养殖垂钓区效益
每年产量约3万尾鱼,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直接就业岗位15个,惠及农民就业岗位5000人次,可增加农民收入约3000余元。
(4)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效益
2013年嘉善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9.9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0 382元, 绝对值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先后有嘉善县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26个园区被省级立项, 其中姚庄西塘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8个园区通过验收命名, “嘉善县精品农业项目”成功申报第一批省级农业重大项目, 罗星街道马家桥村被农业部评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形成了嘉善农业“五色产业带”。
1 发展设施农业、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1.1 政府强力推动, 搭建设施农业发展平台
嘉善县是典型的农业县, 长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 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特别是近年来努力打造供沪蔬菜基地,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07年, 嘉善县十四届政府把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示范工程建设作为政府实事工程之一, 印发了《嘉善县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示范工程实施意见》, 提出2007-2011年重点扶持发展8 m标准钢管大棚、冷藏保鲜库、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初级加工点、喷滴灌设施、食用菌种植设施。通过5年的建设, 提升了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了农业效益和竞争力。2012年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 依托“精品农业”项目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的提升, 在项目设计之初把蔬菜、果品、花卉、水产、食用菌生产设施列为重要内容, 重点扶持连栋钢架大棚、食用菌周年化生产设施、微喷灌设施等, 全面提升了农业设施水平, 推动“环境精、品种精、生产精、产品精、品牌精”的建设战略。
1.2 注重创新突破, 完善设施农业体制机制
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 嘉善县探索并形成了“政府引导、基地带头、农户参与”的机制体制。在投入机制上, 通过调整资金投入方向, 集中财力扶持设施农业项目, 2007-2013年全县农业设施建设总投资达26 980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 910万元。同时盘活土地资源, 把建设设施农业与村庄整治、土地复耕、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 并有效对接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工程和农综开发项目, 统一推进农田土地治理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解决设施农业重复建设、资金投入较大等问题。在建设引导上, 以该县提出的“五色产业带”为蓝图建设设施农业, 例如:以嘉兴碧云花园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彩色产业带 (花卉) , 主要是建设连栋钢架大棚, 配套温湿自动控制设备, 发展鲜切花和杜鹃盆景;以嘉善银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姚其雄) 蘑菇周年化生产为代表的白色产业带 (食用菌) , 主要是建设蘑菇周年化生产设备, 配套基质料制作、基料重复利用、恒温库等设施及技术, 实现蘑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以嘉善尚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芦笋基地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带 (大棚蔬菜) , 主要是建设8m标准钢架大棚, 配套喷滴灌设施, 提升大棚蔬菜的品质;以嘉善县六塔鳖业有限公司的甲鱼养殖为代表的蓝色产业带 (淡水养殖) , 主要是建设底部曝气增氧设施, 配套建设温室设备, 用于种苗繁育;以嘉善县金穗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精品粮食基地为代表的金色产业带 (粮食生产) , 主要是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运作机制上, 积极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社, 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合作社将设施建设与种植产业有机衔接, 并在设施提升上做文章, 在种植环节上找缺口, 在设施标准上抓提升, 在产后设施应用上求突破, 逐渐使农业设施布局合理化、农业设施建设标准化、农业设施应用规范化。
1.3强化配套服务, 提升设施农业运作水平
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 嘉兴县注重发挥职能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主导力、引导力和推动力, 探索发展设施农业的新路径。重点抓好五项服务:一是充分发挥县农经局的统筹作用, 联系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单位组织设施装备科研和推广, 提高设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二是整合各镇 (街道) 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技术资源, 将懂技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派驻村社, 对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现场指导;三是与联合村镇银行签订授信协议, 开辟专项贷款绿色通道, 并给予降低贷款门槛、提供优惠利率等政策;四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开拓农户经营思路, 带领农户走产业化道路, 由技术人员带队, 组织种植大户赴北京、山东、新疆等地考察学习, 提高设施应用、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五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实现农民素质与先进设施装备同步发展。
1.4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要求
为确保设施农业快速、有序发展, 嘉兴县重视和加强各项配套保障措施的落实。重点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由县府办、农经局、财政局等部门组成设施农业发展推进小组, 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引导、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等工作;明确9个镇 (街道) 建立本镇设施农业工程建设实施主体, 形成部门配合、上下协同的共同推进机制。二是强化政策配套。从承包用地补贴、贷款利息补贴、种子种苗补贴、营销扶持等方面, 制定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强化责任考核。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联系点制度,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做到领导、责任和措施三到位, 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2 结束语
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成了上述问题的解决。实时自动采集温室内环境参数和生物信息参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进行灌溉控制;通过智能化施药系统,提高药液的附着,减少损失和污染;通过智能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精准施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这便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应用,这里也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核心区示范基地之一。
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与病虫害防控为切入点,集中示范应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初步建设了5000亩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核心应用示范区、两万亩直接带动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建设了基地、市两级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京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核心示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5000亩核心区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节约投入人工成本1250万元,肥、水、药等节支显著。
华龙区农委 闫中进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12月13日至14日,我跟随市委副书记盛国民率领的市党政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蔬菜生产基地、青州花卉生产基地。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
一、青州、寿光发展蔬菜和花卉产业的经验和启示
在潍坊的座谈会上,我们听取了潍坊市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在1010万亩耕地上,发展了设施农业160万亩,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面积就达到60万亩,中小拱棚40万亩,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平均亩效益增长了5—10倍。并且建成了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昌邑苗木、等为代表的114家特色农业园区,其中仅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分别达到15家、9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9家。寿光享有了“蔬菜生产联合国”、“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青州花卉年销售额达20亿元,当地八万农民踏上了鲜花致富路。
赴潍坊学习考察后,感慨良多,感触很深,我感到潍坊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大。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4万亩,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60%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多村一业的生产格局。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快。目前,寿光市蔬菜生产已进入了由单一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跨越阶段,全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81.8万亩,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128件,其中蔬菜近50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三是市场流通体系全。目前寿光市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市、镇、村三级互联,综合批发、专业批发、农资配套相结合的流通网络体系。有1个中心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16个乡镇批发市场,26处专业市场,140家农资超市,37家运销协会,1.7万个购销中介组织,10万人的流通大军。信息系统与农业部、商务部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产联网,蔬菜销往3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四是科技带动作用强。寿光市聘请46位院士、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蔬菜种植、园区管理、生态农业等领域进行指导。市、镇、村三级科普体系健全完善,该市9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70%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农业科技培训,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有10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3.2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建立了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等5个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区,引进推广了2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5%和98%。2005年4月,胡锦涛 总书记在寿光视察了第六届蔬菜博览会,面对利用高科技方法培植的品种繁多的蔬菜、瓜果,总书记高兴地说:“农业的希望在科技!”五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高。目前,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概括为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0家,带动基地40万亩,年加工农产品200万吨以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0多个,会员达7万人,辐射70%的村,10万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
潍坊设施农业发展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讶。他们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真抓,实干不懈。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以高效农业兴市、兴经济、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各级都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为首的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指挥体系。他们不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不搞“花架子”,而是事事真抓实干,件件落到实处。如寿光市为调动乡(镇)干部抓蔬菜产销工作的积极性,每年专门从财政拨出30万元作为奖金,按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每年进行工作评比,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表彰,至今还一直坚持。这对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科技兴业,指导到位。潍坊人依靠科技抢占农业发展制高点,开展技术创新,狠抓了农技 “110”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了 示范带动。寿光把发展日光温室,解决严冬季节能生产多种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一次革命”,把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科技兴菜的“第二次革命”。这“两次革命”他们都舍得花很大气力,下很大本钱。为大面积推广日光温室,市、乡、村三级层层办技术培训班,从而使全市日光温室从原来5000个迅速发展到30万个,日光温室年亩收入最高的有6万多元,较低的也在2万元以上。他们还专门聘请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等13名国家级专家当顾问,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科技创新品种,永葆超前领先地位。花卉苗木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不断推出新优花木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青州拿出1000万元,设立了“青州市花卉苗木发展基金”,建设了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兰花研究所、花木研究所等7家科研机构,与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等11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组培室,引进培育成功国内外名、优、特、稀花卉苗木品种230多个,有五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
(三)市场引导,效益为重。市场体系建设是设施农业能否健康发展的“瓶颈”,是农民的后顾之忧。潍坊市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为了把握市场脉搏,高瞻远瞩,想大的干大的,全面实施了市场升级战略,扩规模、上档次,以此带动全市设施农业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建起“全国第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真正搞活了流通,寿光每年都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参 观者之众,宣传效果之好,科技水平之高,非一般性的展会所能相比,真正起到了让世界了解寿光,让寿光走向世界的作用。蔬菜经济同蔬菜文化、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使蔬菜产业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靠完善的产业链,青州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花木交易市场,花木产业也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占地260亩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户经营,千家营销公司”的格局,成为了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中心,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从2001年开始,青州先后举办了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交易会”。
(四)优化环境,扶持先行。寿光市为了推广冬暖式大棚这项新技术,他们在采取行政手段、层层分任务指标的前提下,乡村两级都制定了三条优惠政策。乡的“三条”是:一包技术指导,二包物料供应,三包蔬菜销售,这三条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各村委会的“三条”是:一是土地由村里统一规划安排,3年不收费,二是村委负责水、电、路“三通”,三是每建一个大棚村委会都提供2000—4000元无息贷款。他们乡、村的“三条”都很过硬,确实是“扶上马,送一程”的好政策。青州市为激励花卉苗木业发展,制定了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允许花木生产用地租赁、转让、转包、继承和抵押入股;对花木生产优先提供生产基地和花卉苗木交易场所,优先提供贷款,免收市场管理费;将花木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工程。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使青州的花卉 5 苗木种植面积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生产专业村达13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25亿元。
从青州、寿光依托设施农业发展花卉和蔬菜产业的经验看,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农村经济正在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势头强劲,方向是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农业正在由弱质产业向强质产业转变,不仅能够富民,还能够富县、富市,转变的条件是高科技、产业化。
二是农业增效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手段是科教兴农。农业要上新台阶,农民收入要有一个较大增长,潜力在科技,关键也在科技。一项技术成果就能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一个新品种就能形成一个新产业,以色列西红柿种子贵于黄金,一亩西红柿产量4万斤,一亩樱桃平均卖到6万元,听起来令人惊讶,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是只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才能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结构升级的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要立足实际,从本地自然资源特点和传统产业优势出发。我市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和外出务工,在指导思想上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出现大的滑坡;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方法上,要合理规划,大力倡导,稳步推进。
四是过去农民增收,仅靠一条门路去打工,一块农田种口粮,现在除了“农场”,还要有设施、工厂、市场。发展设施农业、加 快市场建设、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五是发展设施农业,基础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县(区)。在当前农村工作“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没办法不行”的情况下,必须改变过去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跳出农业抓农业。要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善于拿榜样让农民学,用实际给农民看,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昭示农民,引导农民。基于这种考虑,办好农业示范园区,发掘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我们发展设施农业的必然选择。
六是发展经济是中心这个道理不仅要讲,更要看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检验中心意识强弱的标准是看发展、看变化。机遇在抓、在抢、在紧抓不放;抓住一个机遇,就能上一个台阶。发展需要资金,但不能仅靠银行;改革能出资金,机遇能送资金,能人能要资金,点子能臵换金。思路既定,就要统一步调,矢志不移,坚持不懈,直至抓出成效。
二、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蔬菜:200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温棚总数达4000余座(其中第五代寿光经济型温室700余座),占地面积6000亩,年产蔬菜13.2万吨,净收入8100万元,已建成豫北最大的“五彩 椒”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发展增幅连续5年创全市第一。我区生产的蔬菜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黑龙江、山东、安徽等地。蔬菜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位居全市之首,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也是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吉尔吉斯斯坦、香港、新加坡等考察团先后到我区参观学习温棚蔬菜生产技术,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岳村、孟轲两乡均为河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等四个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口品种樱桃西红柿、EVA农膜应用、秸秆反应堆温棚应用、菌肥改良应用等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区蔬菜快速发展。蔬菜园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华龙区大量涌现,2、花卉苗木:我区现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近1600亩,其中花卉温室70余座。温室花卉以玫瑰、非洲菊、串红、万寿菊、百日草等鲜切花和盆栽花为主,年产鲜切花700余万枝,盆栽花130余万盆;苗木以楸树、银杏、合欢、樱花、法桐等绿化树木和盆景为主,年供绿化苗木500余万株。
3、食用菌:全区食用菌温棚已达到1782个,生产面积达到1797亩,以白灵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3000万棒,年产量达到2.5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全区10个乡办中有7个乡办从事食用菌生产,从事生产的农民4万多人。岳村乡和孟柯乡的生产规模均达到了千万棒以上,百万棒以上的专业村达到12个。食用菌品种除白灵菇外,还引进推广了香菇、双孢菇、鸡腿菇、茶树菇等。全区成立了6个食用菌协会,经纪人200多人,提高了我区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和菇农的经济收入水平。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扶持力度、种植品种、生产规划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区设施农业与寿光、青州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1、设施农业规模和总量小。通过几年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但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形不成规模。去年,新加坡、香港菜客商到我区考察,对我区蔬菜发展很感兴趣,但菜农不敢签定合作协议。其原因是规模小,保证不了按合同常年供货。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进程,需要以长效投入机制支撑。由于建区较晚,农村集体经济匮乏,农民财力不足,加上上级对农村扶持的项目、投资多数对县不对区,仅靠区财政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扶持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大发展。去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江苏一个镇,发展一个温室,政府奖励补贴5000元,吸引力可想而知。
3、蔬菜产业化档次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区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新品、精品,还未形成叫得响的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意识差,四个认证品种都是无公害蔬菜,还是政府申报的,蔬菜企业无一认证。绿色、有机蔬菜认证还是空白,严重影响了我区蔬菜的知名度,不利于开拓市场,走出去。
4、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经营分散,效益偏低。基地成规模及园区规模相对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组织化生产程度低,而且往往 是兼业菜农,种植随意性大,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相互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互相压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经济效益。
5、土地流转困难。因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有些农民致富无门,但死守着土地不放,给连片集中发展带来了困难。
6、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服务手段有待于加强。思路守旧,科技意识差,加之农民积累少,造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影响了效益。同时,区、乡(办)两级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乡(办)仅有几个人,大多抽调做其他临时工作,农业很少顾及,设施农业更别说,这样严重影响技术服务。
7、没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缺少与外界沟通的平台。辖区内一直没有建立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我市的蔬菜批发市场在城西王助,离我区较远,交通不便,菜农卖菜难影响了我区蔬菜的销售,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拓精神、发展魄力等与先进地区相比,更是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对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及思考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慨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在对比中我们充分地坚定了信心。加快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我们信心百倍。理由之一,目前国内形势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逐步迈向现代化,这就为设施农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可 以断言,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设施农业产品就越有市场。理由之二,我市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开发档次不断提升,普遍把营造绿色环境作为“卖点”,所有这些,都使花卉苗木的需求不断增大,因而必将为花卉苗木种植提供一个潜在的发展大环境。理由之三,我区拥有发展设施农业的几大优势。一是地理优势。我区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区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是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再有我区是承载濮阳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唯一辖区,环境优化美化的任务较重;三是技术优势。我区有成熟的基础条件,设施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日光温室一般亩收入在7000元左右,大棚亩收入也在4000元以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蔬菜产业已成为部分乡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广大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种菜经验,为大面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力促我区设施农业上一新台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坚持棚室并举,在规模上再突破。一是扩大种植规模促发展。在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岳村乡寨里村、瓦岗村、东田村、高庄、黄城、大河寨等村。孟轲乡的前炉、李家楼、魏寨、西孟轲等村,胜利办的马呼屯、尧当,大庆办的申庄、贾庄作为发展 设施农业的重点,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体,钢架大棚为补充的设施农业生产带,发展百亩大片、千亩园区,实施大规模生产,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依靠规模占领市场。二是依靠专业特色促发展。要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坚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服务,立足现有的生产特色,确定骨干品种和发展目标、重点生产村集中扶持,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优化种植栽培结构,将现有的分散种植,引导发展成为连片种植,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
(二)坚持政策扶持,在投入上再加大。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的投入,对连片示范点给予资金扶持。保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把争取国家支持、政策扶持、项目支持、信贷支持、农民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促进连片建造和发展一村一品。四是建立社会共帮机制。设施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基地的规范建造等,因此,农、林、水、电、科技、土地等相关部门要在设施、机械、技术、信息等方面共同协助,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坚持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提升。一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标准化蔬菜生产是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增强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自觉性;要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系列标准、程序,积极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标准化程度。二是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我区蔬菜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认证步伐,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精品名牌为努力方向,实施蔬菜精品名牌战略。三是打造知名品牌,在巩固提高“寨里”牌五色彩椒、西红柿、茄子、黄瓜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一批质量优、品质好、附加值高、产量大的品牌产品和优势生产基地,以适应本地消费和外地市场的需求,实现树形象、创名牌、扩市场、增效益的战略目标。四是要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严格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规范无公害标志的管理使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走俏市场。
(四)坚持科技创新,在服务上再加强。一是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先进适用、功能齐全的设施农业装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档次和水平;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栽培效益的提高,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技培训,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 识的“大轮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办)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加大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四是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建的方式,建立一个区级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五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科研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大型蔬菜制种企业落户我区,加快蔬菜种子繁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发展。
【设施农业园区规划】推荐阅读: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05-27
设施农业培训计划11-18
设施农业社会调查报告06-2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09-13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汇报材料例文10-01
开工项目临时设施规划方案06-01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06-12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规划06-29
东街小学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情况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