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精选7篇)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篇1

文章来源:深圳市农业和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1/9/29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0年12月9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一、园区概况

园区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宝安、龙岗、光明和坪山四区,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建设园区,建设面积为4.15万亩,其中3万亩为基本农田,从2011年到2020年逐步建成。

二、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一)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先进生物育种企业入驻,通过在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领域建立1-2个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产业化的新品种推向市场。通过科研成果和专利有效转化, 形成生物育种产业支撑体系,以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为依托,构建深圳在国内外农业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 “育种硅谷”。

(二)发展思路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生物育种资源,引进国际生物育种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引领该领域发展,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建设面向国际的种业技术创新四大平台,以规模化的技术研发创新、产业化推进发展,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让,支撑及催化我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服务。

(三)规划布局

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基础和生物产业现状,空间上将在深圳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在深圳市外设立辐射区。

1、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8500亩,是园区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的高度聚合区域,通过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组建国际顶尖生物育种专业人才智库,探索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核心区,通过技术链、信息链、产业经营链和宏观管理链等动态链条及科技、品牌和服务对接的耦合机制,促使园区在结构、功能方面更趋合理和完善,使核心区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和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核心区重点发展涵盖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业品种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若干创新科技园。

2、示范区

示范区总面积35540亩,主要开展重点技术和项目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利用现有科研机构与生物育种企业,基于核心区的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等,通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布局,实现科技与生产及市场的有效对接。

3、辐射区

辐射区是在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大力发展异地生物育种基地与推广生物育种技术,推进生物育种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内广东、新疆、河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推广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成果。

三、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引进了九个国际知名的生物育种科学家团队。目前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引进首批九个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分别是邓兴旺博士领衔的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杨焕明院士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张曙光博士领衔的生物太阳能创新团队、朱英国院士领衔的能源植物创新团队、杨雅生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范云六院士领衔的转基因育种创新团队、黎志康博士领衔的中国农科院生物育种创新团队、李耿光教授领衔的生物能源育种创新团队。

(二)组织编制了方案和规划。制定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编制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

(三)采取“院市共建”模式推进园区建设。2010年11月2日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共建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框架协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市政府合作共建园区。

(四)制定了园区扶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若干扶持措施》,着力促进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五)落实了项目用地。核心区重点建设的深圳热带亚热带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转基因育种科技园、超级杂交稻育种科技园、航天育种科技园、生物能源育种科技园、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7大项目已落实用地。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篇2

深圳是全国首个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建制的城市, 农业用地仅0.67万hm2, 2011年农业产值仅为65 641万元, 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0.06%[8]。“深圳农业何去何从, 怎么发展”是摆在深圳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不断摸索, 深圳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 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 并提出打造“种业硅谷”, 如今深圳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9]。该文简述了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园区内外部优劣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 利用策略配对方法提出促进园区发展的对策。

1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概况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由“深圳光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深圳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资源整合更名而来, 后两者分别属于科技部2002年5月和2010年12月批准建设的第2批和第3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建设范围分布于深圳市宝安、龙岗区及光明、坪山、龙华、大鹏新区, 规划建设面积为27.7 km2, 其中20 km2为基本农田, 2011—2020年逐步建成。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基础和生物农业产业现状, 在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 在市外建设辐射区。其中核心区总面积5.30 km2, 示范区总面积22.36 km2。园区定位是建设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育种创新基地和总部集聚区, 培育现代种业, 抢占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制高点。

2 SWOT分析法

态势分析法又称SWOT分析法, 是在综合评价研究对象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因素基础上, 任用优化组合来确定最佳经营战略, 是关于竞争战略研究的代表性方法之一[9,10]。该方法可分为3个步骤: (1) 调查分析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内部优势因素 (strengths) 、劣势因素 (weaknesses) 和外部机会因素 (opportunities) 、威胁因素 (threats) ; (2) 构造SWOT策略分析矩阵 (表1) ; (3) 利用SWOT策略矩阵配对方法, 得出相应发展策略, 并要求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其中, SO策略, 又称“Maxi-Maxi”策略, 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的是使这两者的有利影响都趋于最大;ST策略, 又称“MaxiMini”策略, 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 目的是使前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而后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 表示克服劣势并利用机会;WO策略, 又称“Mini-Maxi”策略, 着重考虑弱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的是使前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而后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 表示使用优势且避免威胁;WT策略, 又称“Mini-Mini”策略, 着重考虑弱势因素和威胁因素, 目的是使两者的不利影响都趋于最小, 表示减少弱势并避免威胁[10,11,12]。

3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SWOT分析

3.1 内部优势因素 (S)

3.1.1 主导产业明确, 定位清晰。

深圳的农业用地匮乏, 不足以进行大规模传统农业生产, 但是通过城市化转地, 现有27.7 km2农业用地已全部收归政府所有, 可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利用;2012年底, 深圳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20 km2基本农田改造, 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农业资源, 依托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以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为主导, 打造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育种创新基地和总部集聚区。

3.1.2 自然条件优势。

气候优势:深圳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 四季温和, 雨量充沛, 一年四季都适合发展育种产业;天然隔离带优势:深圳属低山丘陵滨海区, 背山面海, 岗峦起伏, 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地貌类型多样, 呈条带状分布, 形成了若干天然隔离带, 非常适合发展生物育种产业。

3.1.3 区位优势。

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毗邻香港和澳门, 随着“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深莞惠”珠江口东岸一体化的推进, 项目区具有珠三角经济圈和深莞惠经济圈多重的资源组合, 可利用周边市丰富的农业资源, 发展生物育种产业。

3.1.4 资金优势。

深圳市经过多年的发展,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2011年, 深圳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 221亿元, GDP总量11 505.53亿元, 具有极强的反哺农业的财政能力。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4%。

3.1.5 政策优势。

生物与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深圳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制定相应规划和配套政策。

3.1.6 生物育种产业链配套优势。

华大基因开展动植物基因测序及研究, 为生物育种提供基因“材料”, 与邓兴旺创新团队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有机结合, 促进传统的经验育种向分子设计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跨越性转变, 是世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在抗虫棉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芭田生态工程公司、诺普信公司等将园区生物育种技术与土壤肥料、生物农药等相关领域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示范与推广。

3.2 内部劣势因素 (W)

3.2.1 农业用地比较少。

深圳市土地资源短缺, 农用地面积小, 在市内建设核心区和示范区, 辐射区要在市外建设。因此,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深圳建设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必需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形成向外拓展的产业辐射。

3.2.2 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少, 农业人才培养基础比较薄弱。

深圳市农业人才培养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 深圳市还没有专业的农业科研高校, 也缺乏培养农业科研人才的高校、中专院校, 导致深圳必需为育种产业的人才引进建立完善机制。

3.2.3 针对性管理服务机构仍需完善。

“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要求园区建设所在地市及以上政府牵头组织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组建具有一定独立行政级别和一定行政编制的园区管理委员会, 行使园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而目前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尚未成立。

3.2.4 园区企业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

园区引进10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 但这些创新团队所在的企业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 还需进行生物育种科研成果转化、技术示范, 正在走向市场。

3.3 外部机会因素 (O)

3.3.1 全球生物育种持续发展势不可挡。

据国际种子联合会 (ISFI) 统计, 世界种子市场价值从1975年的120亿美元发展到1996年的300亿美元, 截至2008年6月已达365亿美元。国际种子贸易随着世界种业市场价值扩大而迅速发展, 从1985年的120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550亿美元, 年均增长20亿美元[13]。以杂交水稻为例, 仅我国每年就种植杂交水稻1 400万hm2左右, 需要杂交水稻种子约35万t, 国际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10亿hm2, 每年约需杂交水稻种子150万~200万t, 国际市场空间可达120亿~160亿美元[11,12,13]。

3.3.2 中国生物育种上升到国家战略。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国家已经将种业上升到战略高度, 并指出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2011年4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 生物育种产业迎来春天。2012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 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科技兴农, 良种先行。

3.3.3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产业。

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 实施“孔雀计划”、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人才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政策, 解决人才及创新团队的住房、户籍、配偶及子女安置、科研启动经费等问题, 为深圳市发展生物育种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3.3.4“一城两区百园”的战略结盟发展体系初步成型。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城两区百园工程” (简称121工程) , 即规划建设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以及120个左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

3.4 外部威胁因素 (T)

3.4.1 国际种业巨头竞争威胁。

目前, 我国生物育种企业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和利润都不理想, 我国前十强民族种子企业只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左右, 而美国前20家种子企业占据了全美70%左右的份额, 其中登海、隆平、敦煌、德农、丰乐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1/15;2009年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三大种子公司占全球种子企业销售市场的比重达到了52.77%;以蔬菜种子为例, 在我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集散中心———山东寿光, 彩椒、长茄等一些蔬菜品种的外资种子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14,15]。

3.4.2 国内生物育种创新型人才竞争激烈。

生物育种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各省市掀起了一轮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大潮, 纷纷出台一系列地方生物育种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极力引进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及人才, 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

3.4.3 社会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认识不足。

COSTANZA等分别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角度, 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货币化衡量其价值, 让人更加直观的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农业生态系统作为典型的经济—自然—社会复合型生态系统, 具有多样性、开放型、脆弱性等特点[16]。但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我国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很少。目前对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考核评估也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及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方面, 而对其固定CO2释放O2、净化空气、耕地保护、保持生物多样性、科研文化教育价值、物质能量循环、旅游休闲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了解较少[16,17]。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 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决策时, 一个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确保将有关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服务功能所提供的各种惠益及价值的信息纳入到决策过程之中[18]。

4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发展对策

按照SWOT分析法的3个步骤对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分析, 根据SWOT分析结果, 提出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对策 (表2) , 化劣势为优势, 将挑战视为机遇, 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4.1 优势—机会策略 (SO策略)

放眼世界, 全球种业一体化潮流势不可挡, 中国种业融入国际大市场是大势所趋[12]。以国家推进建设“一城两区百园”结盟发展体系和大力培育现代种业为契机, 充分利用深圳在资金、政策、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 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研究, 推进自主创新, 探索商业育种模式, 提升园区种子企业国际竞争力, 抢占生物育种制高点。

4.2 优势—威胁策略 (ST策略)

合理利用园区生物育种产业链基本形成等自身优势, 充分认识国内国际种业竞争的严峻形势。落实人才政策, 加快引进和培育生物育种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 建设优秀的管理团队;构建功能明确、目标清晰、运转高效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顺应种业国际发展趋势, 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打造跨国种业集团;提高对园区在耕地保护、气候调节、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认识, 扩大园区产业发展质量和内涵。

4.3 劣势—机会策略 (WO策略)

高质量建设和管理基本农田, 释放土地生态潜能;利用深圳现代种业发展后发优势, 组建生物育种龙头企业, 实施品牌战略, 争取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4.4 劣势—威胁策略 (WT策略)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篇3

关键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政府职能定位;园区体制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13

现代农业园区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国自1994年开始启动建设第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先后启动建设了4批7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10年12月科技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国家农业园区。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发展广西北部湾海洋水产业,增加农渔民收入,带动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受到了北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其建设和发展仍然处于初创阶段,还面临着政府企业管理职能定位、示范带动机制的建立和融资引资等方面的制约。笔者系统梳理了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初创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内一些学者从组织体系、园区定位、运行模式和园区规划等方面对国家级农业园区进行了研究。蒋和平 [1]对农业科技园区提出了比较完整有代表性的定义。卢凤君等[2]从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政府、企业和协会为园区三大主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模式。蒋和平等[3]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功能定位、经营主体定位、运行机制定位进行了研究。蒋和平等[4]以山东寿光、河南许昌、武汉南湖和四川乐山4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案例,对“设施农业+企业化”、“农业技术推广创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4种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模式进行分析。蒋和平等[5]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的涵义及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归纳了“专家+农户”、“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专家+龙头企业+农户”和“专家+市场+农户”4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运行的模式。邵华 [6]依据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的案例,探索和研究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问题。

1 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背景与现状

1.1 建设背景

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和成型过程。北海市政府自1999年开始筹备北海海洋农业园区建设,直至申报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历时10年之久,大致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

1.1.1 筹备建设期(1999—2003年) 1999年北海开始重视并着手海洋农业园区的建设,以地处铁山港湾的“北海南珠科技园”开始建设为标志。2001年“广西沿海现代农业实验区铁山港功能区”开始建设。2003年北海首次申报以海洋农业为特色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但是由于基础条件较差未获批准。

1.1.2 基础提升期(2006—2009年) 2006年北海以海洋水产的特色产业优势参与“两广国家林产化工和水产星火产业带”建设,成为该水产星火产业带建设的主体地区并纳入建设重点。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支持建设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1.1.3 规范发展期(2010年以来) 2010年北海市再次申报以蓝色海洋农业为特色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同时,该项目被列入“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和2010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12月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准,成为继百色之后广西的第二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1.2 发展现状

1.2.1 园区的主要布局及各功能区的定位 北海国家农业园区的总体布局是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

(1)核心区。规划区位于银海区及铁山港区。园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规划建设,分别建设海洋科研创新园、海洋产品加工物流园和海洋科普观光园3个功能板块。核心区的主要功能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水养殖优势品种的种苗繁育、集约化和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水产品高值化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技术培训与信息服务、国际交流、旅游观光等。

(2)示范区。总面积约1.03万hm2,分布于铁山港的营盘镇,银海区福成镇、高德镇,合浦县东海岸的白沙镇、山口镇,合浦县西海岸的党江镇、沙岗镇、西场镇。示范区的主要功能是示范、推广海水养殖名特优新品种、高效安全养殖新技术,推进海水养殖标准化生产,以及出口型水产品养殖基地等。

(3)辐射区。辐射区作为园区技术和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分布在北海、钦州、防城港以及北海至广东雷州半岛西岸沿海。

1.2.2 园区建设战略定位 充分发挥北部湾海洋经济区位和海洋产业基础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为支撑,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水产养殖和加工产业,发展壮大海洋新兴高新产业,积极培育海洋产业的服务业、海洋观光旅游与休闲渔业等新型产业,提升北部湾海洋水产业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水平和农渔民收入快速提高,为我国现代海洋农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产业模式与示范样板。

1.2.3 园区组织结构日趋完善 自2011年园区管理管委会成立以来,园区经历了由各部门领导负责到形成正式机构的飞跃。2013年北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北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为主任的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并增挂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牌子,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两个机构,一套人马”管理,具体负责协调、指导园区总体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工作。管委会下设“一办三科”,即:办公室、招商促进科、规划建设科和科技发展科,分工负责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1.2.4 科研力量不断壮大 2013年9月北海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和三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南京大学演化生物学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院等11家海洋研究类科研机构正式签订入园协议,园区核心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 北海国家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园区企业管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尚不清晰

北海市政府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初创期的园区建设中尤为重要。目前北海市政府对如何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如何对由投资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组建和运营的具体项目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分开、管理科学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园区应实行动态管理,对入园项目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评、验收,对能按合同、项目要求实施完成各项任务指示的给予支持,考核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或企业取消其在园区享受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尚处于规划阶段。

2.2 园区的示范带动机制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园区的示范带动机制体现着农业科技园区各组成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方式,是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影响园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处理政府、园区、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组成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初创阶段的国家农业园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园区各组成主体的核心利益存在一些冲突,建立各组成主体间的示范带动机制当前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3 园区的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思路尚不清晰

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区的成败。农业园区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问题在国内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可供借鉴的经验尚不太多。北海市在缺乏经验和资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思路创新。目前园区的创业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外部环境的创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重新定位政府在园区企业管理中的角色

在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积极介入并大力支持十分必要。但从长远看,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协调、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看,一是在园区建设中,政府应加强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强企业入驻前的审查工作,尽量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企业和项目入驻,必要时可以成立园区审查小组或者聘请专家审查各申请入驻的企业和项目;三是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在企业入驻时,管委会要和企业达成协议,对入驻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进行较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如优先租用当地农民土地,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人数占企业员工的比例等;四是政府对入驻的企业在注重提供服务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企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企业。

3.2 建立园区各组成主体共赢的示范带动机制

北海园区可以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示范带动机制。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示范带动机制模式有“公司+园区+农户”,“公司+园区+基地+农户”,“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政府+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机构+园区+农户”等。应该更加重视通过合作社维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园区各组成主体建立起共赢的示范带动机制。

3.3 创新园区投融资体制机制

(1)集中各级政府支农资金和部分财政资金,建立园区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开发与推广、人员生产操作培训、检疫和抗灾、农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方面。需要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强化政府投资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2)拓宽融资渠道。园区在融资时,可以选择多种融资渠道,既可以采取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创业基金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兼并与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应适当鼓励园区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加速园区建设进程。鼓励农民成为园区建设和投资的主体之一。加大对农户参与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园区内农户经营的产业化项目,应予以政策扶持,如适当放宽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优先使用贴息贷款等。以股份合作制方式组建农业科技园区的民间投资信托公司,集中社会资金为农业项目提供支持。

(3)发挥创业投资的作用,把“民营官助”的创业投资运行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运行模式。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基本要求,推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政府应大力培育创业创新型企业,为创业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发挥监管作用,以保证园区创业企业合理利用和规避风险,创造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4.

[2] 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2(4):23-27.

[3] 蒋和平,张春敏.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5(4):30-32.

[4] 蒋和平,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6):21-24.

[5] 蒋和平,张春敏,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的运行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2):52-56.

[6] 邵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研究——以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4):73-78.

1.2.4 科研力量不断壮大 2013年9月北海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和三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南京大学演化生物学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院等11家海洋研究类科研机构正式签订入园协议,园区核心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 北海国家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园区企业管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尚不清晰

北海市政府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初创期的园区建设中尤为重要。目前北海市政府对如何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如何对由投资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组建和运营的具体项目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分开、管理科学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园区应实行动态管理,对入园项目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评、验收,对能按合同、项目要求实施完成各项任务指示的给予支持,考核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或企业取消其在园区享受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尚处于规划阶段。

2.2 园区的示范带动机制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园区的示范带动机制体现着农业科技园区各组成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方式,是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影响园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处理政府、园区、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组成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初创阶段的国家农业园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园区各组成主体的核心利益存在一些冲突,建立各组成主体间的示范带动机制当前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3 园区的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思路尚不清晰

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区的成败。农业园区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问题在国内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可供借鉴的经验尚不太多。北海市在缺乏经验和资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思路创新。目前园区的创业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外部环境的创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重新定位政府在园区企业管理中的角色

在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积极介入并大力支持十分必要。但从长远看,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协调、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看,一是在园区建设中,政府应加强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强企业入驻前的审查工作,尽量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企业和项目入驻,必要时可以成立园区审查小组或者聘请专家审查各申请入驻的企业和项目;三是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在企业入驻时,管委会要和企业达成协议,对入驻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进行较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如优先租用当地农民土地,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人数占企业员工的比例等;四是政府对入驻的企业在注重提供服务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企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企业。

3.2 建立园区各组成主体共赢的示范带动机制

北海园区可以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示范带动机制。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示范带动机制模式有“公司+园区+农户”,“公司+园区+基地+农户”,“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政府+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机构+园区+农户”等。应该更加重视通过合作社维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园区各组成主体建立起共赢的示范带动机制。

3.3 创新园区投融资体制机制

(1)集中各级政府支农资金和部分财政资金,建立园区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开发与推广、人员生产操作培训、检疫和抗灾、农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方面。需要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强化政府投资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2)拓宽融资渠道。园区在融资时,可以选择多种融资渠道,既可以采取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创业基金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兼并与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应适当鼓励园区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加速园区建设进程。鼓励农民成为园区建设和投资的主体之一。加大对农户参与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园区内农户经营的产业化项目,应予以政策扶持,如适当放宽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优先使用贴息贷款等。以股份合作制方式组建农业科技园区的民间投资信托公司,集中社会资金为农业项目提供支持。

(3)发挥创业投资的作用,把“民营官助”的创业投资运行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运行模式。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基本要求,推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政府应大力培育创业创新型企业,为创业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发挥监管作用,以保证园区创业企业合理利用和规避风险,创造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4.

[2] 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2(4):23-27.

[3] 蒋和平,张春敏.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5(4):30-32.

[4] 蒋和平,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6):21-24.

[5] 蒋和平,张春敏,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的运行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2):52-56.

[6] 邵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研究——以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4):73-78.

1.2.4 科研力量不断壮大 2013年9月北海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和三海洋研究所、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南京大学演化生物学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院等11家海洋研究类科研机构正式签订入园协议,园区核心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 北海国家农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园区企业管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尚不清晰

北海市政府在园区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初创期的园区建设中尤为重要。目前北海市政府对如何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如何对由投资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组建和运营的具体项目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分开、管理科学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园区应实行动态管理,对入园项目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评、验收,对能按合同、项目要求实施完成各项任务指示的给予支持,考核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或企业取消其在园区享受的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尚处于规划阶段。

2.2 园区的示范带动机制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园区的示范带动机制体现着农业科技园区各组成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方式,是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影响园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处理政府、园区、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组成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初创阶段的国家农业园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园区各组成主体的核心利益存在一些冲突,建立各组成主体间的示范带动机制当前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3 园区的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思路尚不清晰

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区的成败。农业园区投资和融资机制建设问题在国内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可供借鉴的经验尚不太多。北海市在缺乏经验和资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思路创新。目前园区的创业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外部环境的创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重新定位政府在园区企业管理中的角色

在园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积极介入并大力支持十分必要。但从长远看,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协调、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看,一是在园区建设中,政府应加强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强企业入驻前的审查工作,尽量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企业和项目入驻,必要时可以成立园区审查小组或者聘请专家审查各申请入驻的企业和项目;三是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在企业入驻时,管委会要和企业达成协议,对入驻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进行较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如优先租用当地农民土地,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人数占企业员工的比例等;四是政府对入驻的企业在注重提供服务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企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企业。

3.2 建立园区各组成主体共赢的示范带动机制

北海园区可以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建立不同的示范带动机制。目前比较成功的主要示范带动机制模式有“公司+园区+农户”,“公司+园区+基地+农户”,“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政府+公司+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机构+园区+农户”等。应该更加重视通过合作社维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园区各组成主体建立起共赢的示范带动机制。

3.3 创新园区投融资体制机制

(1)集中各级政府支农资金和部分财政资金,建立园区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开发与推广、人员生产操作培训、检疫和抗灾、农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方面。需要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强化政府投资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2)拓宽融资渠道。园区在融资时,可以选择多种融资渠道,既可以采取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创业基金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兼并与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应适当鼓励园区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加速园区建设进程。鼓励农民成为园区建设和投资的主体之一。加大对农户参与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园区内农户经营的产业化项目,应予以政策扶持,如适当放宽贷款抵押担保条件,优先使用贴息贷款等。以股份合作制方式组建农业科技园区的民间投资信托公司,集中社会资金为农业项目提供支持。

(3)发挥创业投资的作用,把“民营官助”的创业投资运行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运行模式。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基本要求,推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政府应大力培育创业创新型企业,为创业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发挥监管作用,以保证园区创业企业合理利用和规避风险,创造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4.

[2] 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2(4):23-27.

[3] 蒋和平,张春敏.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5(4):30-32.

[4] 蒋和平,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6(6):21-24.

[5] 蒋和平,张春敏,宋莉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的运行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2):52-56.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篇4

公司简介

名家汇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照明工程规划与设计、照明工程安装与施工、照明产品研发与制造、照明灯具国际贸易和环境导视规划、标识设计、制作、安装于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大型集团公司。历经十多年的奋斗,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照明行业的佼佼者,现为中国照明协会理事单位、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民营领军企业、北京2008年奥运会照明工程供应商。深圳市名家汇城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是名家汇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金2010万元,拥有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照明工程专项设计甲级资质,通过了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与开拓,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旗下的深圳市名家汇城市照明研究所是由深圳市科技局和深圳市民政局共同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城市照明研究机构,由一批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照明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优秀的设计人员组成,先后获得发明、设计专利约20多项。在努力寻求城市照明文化与减少耗能之间的平衡点的同时,重视LED绿色节能灯具的研发,全力打造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优质生活,研究所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了《21世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系列丛书1-6册,该书凝聚了名家汇十几年照明设计研究的优秀成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和实战的指导性书籍,被列为国内多家设计院校的指定教材。目前,集团拥有国际标准工业厂房18000平方米,在深圳、东莞、中山建有三家工厂;员工总数约2000余人,科技研发人员2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骨干130余人;公司在北京、天津、合肥、成都、武汉、长春、大连、南京、杭州、新疆、昆明、厦门、海南等城市设立了十几家分支机构,并在迪拜、香港、台北等城市成立了办事处,建立了完善的营销体系,为海内外完成大中型项目近千项,照明工程项目遍布大江南北。业务范围涵括城市整体区域景观、城市广场、城市道路桥梁、城市商业街区、城市社区环境、旅游风景区、历史自然保护区、建筑室内空间照明环境等。

深圳市名家汇城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立足城市景观艺术,传承人类照明科技”的经营理念与“创中国照明第一品牌”的经营战略,致力于中国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不断整合资源,开拓进取,努力打造低碳、环保、健康的照明环境,向世界照明领航者的目标迈进!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篇5

一、企业简介

深圳市生命力生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保健食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至今已经拥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旗下拥有“纽徕佛”、“神仙堂”、“富恩堂”、“桑美尼”、“如欣”等系列知名保健品牌。

GMP工厂

公司2005年通过了GMP认证,拥有证照齐全的工厂,机器设备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质量优势及开发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5月,通过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享受税收优惠、无息贷款及研发补助等多项优惠政策,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作为全国保健食品优秀企业代表,公司2005年-2010年连续六年受邀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食品安全年会,并连续六年获得了“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称号。

品牌宣传

2007年登陆中央二台和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始高端广告投放,全面快速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2008年相继在CCTV-

1、CCTV-10投放广告,2009年在CCTV-

7、中国教育频道、辽宁卫视、吉林卫视等媒体大力投放,形成央视、卫视联动传播。2011年1月,生命力科技牵手中铁集团,签署全国列车媒体广告,覆盖全国98%的城市。

众多个保健批文

拥有多种维生素、鱼油、卵磷脂、易得钙、康康软胶囊(含大豆异黄酮)、蛋白质粉、维生素E、钙铁锌等众多个市场主流产品保健批文,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中国国家举重队官方合作伙伴

2009年7月,公司与中国国家举重队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成为“中国国家举重队官方合作伙伴”,同时生命力旗下的“纽徕佛”系列营养食品在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各项严格检测之后,成为“中国国家举重队指定专用产品”。

亚运会指定专用产品

2010年8月,深圳市生命力生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纽徕佛”系列营养食品通过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国家举重队以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的各项严格检测和评定,成为“2010年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中国国家举重队亚运会指定专用产品”。

二、生命力十大品牌优势

1、屹立十七年,健康恒久远。

中国中小企业平均仅存2.9年,生命力屹立17年,就是信心,就是实力。

2、行业综合排名第二,坐二望一,指日可待。

2012年中国保健协会行业调查报告统计显示,生命力子品牌纽徕佛位高居保健品行业(非直销领域)综合排名第二名。

3、生命力每年售出1000万瓶产品,为650万名消费者提供营养与健康服务。金碑银碑不如消费者的口碑。

4、中国首家以打造“科学营养管理”为核心的营养保健品牌。

当同行企业着眼于当下之时,生命力已然布局未来。

5、连续8年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行业唯一最可贵。

无关财富,无关品牌,在这个食品道德无底线的时代,有什么比食品安全更重要?

6、国家举重队指定专用产品,国字当头指定牛。

7、“科学营养 自然健康”,品牌广告响当当。

8、精英店长班,药店乐翻天;员工士气涨,业绩直翻番。

9、健康快车全国走,百姓赞誉不绝口;设备先进全免费,营养健康家门口。

10、央视1-10台、凤凰卫视、世通华纳、中铁传媒、分众传媒,组合广告海空一体。

三、生命力五大产品优势

1、全球品质:品质安全是底线,全球原料来把关。丹麦巴斯夫,龙沙帝斯曼;进口皆进口,别把他人羡;原料都一样,品质差不远。

2、两个自有GMP工厂:深圳工厂已八年,江苏工厂亚洲领先。

3、2项国家发明专利,11个批文在手,11个批文在途,还有18个商标个个牛。

4、原装进口产品线,国际标准来把品质关。

5、金蝶EPR系统+中选防伪防窜货,为真品质保驾护航。

三、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提供最受顾客亲近、员工信任、社会尊敬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企业愿景:打造科学营养管理领导品牌

核心价值观:说实话 办实事 见实效

员工精神:上进心 责任心 感恩心

经营理念:以人为本

产品理念:安全 实效

服务理念:迅捷 温暖 阳光服务

四、大事记

1996年,生命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全国以电视购物模式销售美国原装进口“生命力”牌第三代保健食品。

2003年,生命力科技在深圳市宝安区投资建厂,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并与美国生命力(ABP)公司达成合作,引进其先进配方,实现了美国“生命力”品牌的国产化。

2005年2月,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生命力科技产品登陆亚洲。

2005年3月,“生命力”产品全新包装上市。

2005年9月,生命力科技工厂通过了广东药监局GMP认证,成为广东省首批通过GMP认证的保健品生产企业,随后相继通过HACCP和ISO9001认证,并被评为“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科技质量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11月,“富恩堂”系列产品上市。

2005年11月,生命力科技获得“双鱼”图案商标。

2006年6月,“纽徕佛”系列产品上市,公司营销策略从批发行销转向终端服务。2007年8月,生命力科技董事长回乡捐资助学。

2007年9月,“纽徕佛鱼油篇”广告在央视7套、10套、凤凰卫视同时开播,公司迈入品牌建设的战略发展。

2008年3月,成功举办“开拓、创新、发展”生命力科技首届经销商高峰论坛大会。

2008年6月,“纽徕佛鱼油篇”广告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

2009年3月,生命力科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元抢购风暴”大型促销活动。

2009年7月,生命力科技牵手中国国家举重队,“纽徕佛”系列产品成为中国国家举重队指定专用产品。

2009年9月,生命力科技联合中国国家举重队及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发起“爱与生命一路同行”的大型公益活动,同时由生命力科技出资向云南省100多所贫困小学捐赠价值超过500万元的营养品。

2009年11月,生命力科技全新营销中心办公室正式启用,新的营销中心坐落于世界之窗对面,毗邻科技园,办公场所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

2009年12月,生命力科技在深圳投资新厂,全新工厂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新厂面积4000多平方米,能同时生产片剂、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粉剂等多种规格的保健食品。

2010年9月,“纽徕佛”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国家举重队亚运会指定专用产品”荣誉称号。2010年12月,生命力科技荣获“广东省最具竞争力品牌(保健)企业”。

2010年12月,“纽徕佛”系列产品荣获“广东省最具消费者喜爱的十大保健品牌”。2011年1月,生命力科技签署50列火车广告,覆盖全国98%的城市。

2011年4月,亚太电视购物对我司进行了大篇幅的全面报道。

2011年5月,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莅临我司考察指导工作。

2011年8月,再次成功牵手中国国家举重队,“纽徕佛”系列产品再次成为中国国家举重队指定专用产品。

2012年5月,成功举办“生命力(中国)二零壹贰年经销商大会暨中小药店连锁成长高峰论坛”。

2013年3月,我司在郑州举行了“康美源六周年庆典暨生命力公司澳洲上市战略合作会议”。

金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简介 篇6

简介

高平市金田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位于原村乡境内坪曲线以北,此园区是我乡煤炭老板许俊勇先生,在煤矿整合之后,按照高平市委、市政府“地下转地上,资源转资本”的“两转”要求,充分利用积累资金,立足当地农民就业,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和市场论证,与我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河北省“楚氏集团”联营合作,以外资台商企业“深圳星河集团”为技术指导,由山西省农大和省农科院规划设计,于2011年6月按照国家级建设标准对园区进行扩张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占地面积3000亩,一期工程实施1500亩,投资9000万元。

园区的主打产品为纯天然食用菌,目前已引进6个食用菌品种:金针菇、珍姬菇、杏鲍菇、白灵菇、鸡腿菇和草菇,附带产品有以色列优质草莓、无公害蔬菜。园区核心区设计为东、西、中三个区域。东区和西区分别为菌菇和果蔬的育苗区、育菌区、生长区和培训中心、脱毒组培室、冷库,中区为现代化流水线生产区,设计有办公区、职工宿舍、餐厅、澡堂和活动中心,共分9个车间和1个原料基地。园区的生产工艺流程全部采用标准化、自动化、全封闭的,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百级净化流水线系统,第一车间为净化车间,负责灭菌、装袋、制种;二、三、四车间为养菌车间,负责接种、发菌;五、六、七车间为出菇车间;第八车间为干燥车间,负责对食用菌进行后期干燥加工;第九车间为冷藏储存车间。整个自动化流水线系统部分仅需9名技术骨干员

工操作便能完成。另外,西区杏鲍菇、白灵菇的生产废料,一部分做为燃料可满足供应整个园区的供暖需求,剩余部分可直接供给东区用来培育和生产金针菇和珍姬菇,出菇后的废渣又可作为草莓大棚内的有机肥料使用,真正做到了把生产原料“吃干榨净”,实现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节能、环保、生态和可持续的目标。

该项目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规模可达到出产鲜菇1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节约土地 1500亩,转移和消化全乡周边村庄女劳力1000余人。

园区继续采用“大户牵头,农民参股,土地有偿流转,反租倒包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成本价为农户提供菌棒,免费为农户提供菌袋和技术服务,并统一进行保底价收购和市场销售。按现在的市场行情,经初步测算,农户种植0.8亩的一栋大棚,除去成本费用,一栋棚年纯收入至少可达4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以说是带动农民增收的又一条好的发展路子。

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篇7

拓展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境内, 总体规划面积25.2 km2, 紧邻新成立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 毗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渝邻高速、210国道沿边穿越, 区位及交通条件极具优势。

拓展区功能分区为“一中心 (科技研发中心) , 三基地 (创新试验基地、示范应用基地、集成展示基地) ”, 重点发展种子种苗产业、都市园艺产业、现代中医药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产业四大产业, 规划建设期限为7年, 计划总投资近30亿元。

上一篇:大学生支委工作报告下一篇:环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