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分析报告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慧园区分析报告(精选8篇)

智慧园区分析报告 篇1

第 1 章 建设背景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聚集式发展产业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园区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在已建园区继续转型升级的同时,大量新建园区不断涌现,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园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中具有关键意义。随着信息化走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智慧,信息化如何支撑园区发展战略、信息化如何应对园区核心业务的需求、如何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等方面成为园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第 2 章 园区创新发展趋势

2.1 园区经济向生态型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形成了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但是,我国的园区在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仅仅解决了产业“进区入园”,即只关注了产业的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问题,而没有解决产业的链式发展和集群化竞争。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统一化、土地、环保政策趋紧,单纯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园区迫切需要改变园区内产业间、产业内部关联度低、配套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现行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尽量减少生产端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循环。显然,在两型社会的要求下,建设“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型园区,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今后我国各类园区发展的大趋势。2.2 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

在激烈的园区竞争背景下,园区的产业同质化竞争也日趋严重。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链的附加值主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在研发、设计、创新等上游领域和现代物流、展销服务等下游领域存在着较为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多数园区的产业体系都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抢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端,园区内的企业日益增加研发投入,转变以往单纯生产制造的发展方式,向高新型企业演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保持竞争领先优势。显然,在园区“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推动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占据科技制高点,促使园区从“制造”转向“创造”转变,是我国园区企业发展的趋势。

2.3 园区管理向城市化转变

高水平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聚集。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内的人员日益增多,社会功能需求日益复杂,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环境,单纯以工厂为主导的园区很难成就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之前我国园区以发展经济为主,社会服务职能相对缺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园区必须摈弃单纯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转以城市开发的角度去看待园区。

在新的形势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社区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完善成为园区未来在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方向,管理机构必须将园区的发展纳入到城市/区域的整体空间规划中,承接更多城市功能的转移,并拓展新产生的城市职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园区管理机构将更加注重满足社会功能需求,园区管理方式也将向城市化转变。

第 3 章 园区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园区提升产业效能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多年的园区发展中,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信息化水平与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与园区的发展要求与定位也不相适应。3.1 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

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一直聚焦于交通运输、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渐受到园区管理机构、入驻企业的重视,但由于园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时间短,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还不够完善。

首先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赛迪信息调研发现,园区多处于城市边缘位置,移动通信服务没有伴随园区的扩张而覆盖新开发区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移动通讯覆盖面窄、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在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着网络承载能力低,互联网总体接入带宽偏小的问题,光纤入户比例低,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在无线接入建设方面,无线接入点少,覆盖面窄,而且接入带宽小,大多局限于政府、企业办公区域,没有与移动通信网络及与固定通信网络一起形成全覆盖、无间隙的信息网络。

其次,信息化配套设施、服务效能偏低。园区基本建立了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主机托管、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但还没有建立共享共用的容灾备份中心,呼叫中心,将各种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整合并虚拟化,进而提供高效、集约的云服务的情况就更少了。已有的数据中心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在增值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难题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着服务种类少,使用效率低的情况。

3.2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严重滞后

目前各类园区和园区内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个部门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一些纵向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业务系统封闭运行,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形成了许许多多“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在一些“金”字工程单位,上、下信息交流畅通,但与其他委、办、局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共享困难。

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许多园区更加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表现为数据资源较为分散,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虽然园区网络和业务系统发展速度很快,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却没有提到应有高度,缺少园区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与中心,普遍存在信息资源规模小、范围窄、质量差、更新周期长、共享程度低等问题。目 前,绝大多数园区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和主题专用数据库开发滞后,社会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更加不足;商业性的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尚未起步;另一方面,公共基础数据采集、共享、交换、维护、储存、利用和发布的规范和标准尚未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3 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缺乏有效抓手

“两化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必然成为“两化”融合的主体,推进“两化”融合最终也要落在企业身上。在园区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以重大项目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这打开了园区两化融合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但是,园区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大型两化融合项目使得园区大型、骨干企业得到了更多的扶持,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少的资源;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虽然投入运行,但是发挥作用有限,很多企业仍然不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大,而有些企业在信息化投入的积极性高与时效性低之间的矛盾也非常突出,还存在信息化投入的盲目性,未能形成有利的企业信息化氛围。同时,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引入、使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信息化培训教育工作滞后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3.4 园区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

目前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城市事件的管理上,对于城市的组成部件、运行状态的信息采集、管理功能偏少,仅有的部件管理也集中在地上设施,而供气、供水、供热、弱电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功能匮乏。同时城市事件的管理范围仅仅局限在城市交通、治安监控等几个方面,而没有覆盖到城市经济管理、空间管理、住宅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园区城市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以人工巡查为主,部件、事件发生变化无法实现与城市管理机构的及时自动通信,城市管理缺乏智能性、主动性,城市综合管理中的问题上传、处理分配、结果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缺乏自动化处理手段,同时城市综合管理的应急预案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应急预案启动后仍然依靠人工按照流程进行通知,无法第一时间知会各个相关部门,造成应急反应时间延长。城市管理智能化技术及智能化手段的缺乏,使得城市设施静态管理、动态运行监控、智能化运行维护、自动应急指挥处置等全方位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严重低下。

3.5 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匮乏

在节能减排方面,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尤其是改造重点用能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不高。对于园区多数型企业,信息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管理环节,例如集中建设的OA、ERP等信息系统,而利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全程实现数字化监控,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工具、工艺、流程中,实现对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泛在感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的例子明显偏少;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路灯根据天气状况自动开启关闭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应用少见。新技术应用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 4 章 建设目的

1、智慧化提升园区吸引力

随着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内各类成熟园区已经开始转型升级,新兴园区正借助后发优势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园区招商与服务对象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因为技术含量高、更注重绿色环保、雇佣人员素质较高,所以可以为园区以及地方政府带来更加优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同时,也对园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

智慧园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园区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可以改善园区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服务,通过智慧的 基础设施、智慧的政府服务、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消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并适时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把园区管理机构、园区企业、园区居民等园区内各方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为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优质品牌,可以显著提升园区对优质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智慧化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积累,我国园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内外资税率、明确了基准地价,规范了地方政策,这使得园区的政策、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同时国家严厉的土地、环境政策使得园区空间拓展、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

而信息化在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人员负担等方面,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先进的智能工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物质能量开发利用水平,开发新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使许多悲观难题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化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级阶段,而且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园区迫切需要通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建设来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3、智慧化助力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十二五”时期,各类园区之间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和产业间的竞争不断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产业。园区要在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项目、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园区生产、经营、管理、生活的各个方面,围绕“管理”、“引导”和“服务”三大工作核心,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及生产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的有效聚集和有效流动,营造园区创新环境,加速创新进程,帮助园区实现“关键产业培育壮大”、“创造现代智能园区环境”、“提供高效便捷公共服务”三大任务,扩大园区影响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

4、智慧化顺应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由单纯科学技术领域向生产、管理、生活领域全面渗透。

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使得之前因体制、技术原因而不能实现的资源共享、政务协同等变成技术可行,同时信息化认识水平的提升要求园区管理机构采用信息技术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提供了破解“条块结合”难题、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的契机。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智慧园区的基础设施、业务系统的建设必须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创新带来影响,既要避免系统建成就过时导致的资源浪费,也要避免超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应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及管理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避免或减轻信息技术革命对智慧园区建设进程造成的冲击。

第 5 章 智慧园区总体构架

当前园区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在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园区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融合,提升园区政府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效率,提升园区运行的智能、顺畅程度,提升园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水平,是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智慧园区由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应用、运行保障四个层次组成 5.1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通过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园区内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安全、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实现园区内的部件、人员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奠定了泛在感知的网络基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全面覆盖的感知层和泛在的传输网络层。

全面覆盖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采用的感知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信号、ID和位置感知网络的全面建设,实现对园区主要的公共场所、野外水源、家庭住宅、生产场地和移动车辆等实现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园区各元素的各类信息均可接入到传输网络层。

泛在的传输网络层建设以泛在接入、高速传输、安全融合为目的,高标准、高起点、集约化规划和建设面向未来的FTTx网络,大规模部署高速无线宽带覆盖,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的融合,构建大宽带、全业务融合的有线无线高速的全覆盖网络,实现多种方式随时随地接入。

5.2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

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应在园区已有的政务信息化基础上,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在智慧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下,依照“一体化”集约共享的建设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关键,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通过安全、通畅的信息资源交换,实现园区各单位间资源共享,达到业务协同。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信息资源数据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四大基础数据库,其次是园区管理、服务所需要的各类主题数据库,例如市政数据库、决策支持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数据还包括视频监控、传感器、RFID等感知层上传的数据。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规划和完善园区内各类主题的应用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交换和共享的业务资源指标体系,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间的资源共享。

共享交换平台是业务系统间无缝共享数据、连通信息孤岛的高速公路,为实现应用层各种应用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包括目录服务系统、交换服务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和导航服务、平台管理服务等。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从部门级到区域级的提升。通过加强数据的统一管理,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数据的共享交换,实现了智慧园区运营的高效协同,实现了由数据转化为价值。

5.3 智慧应用体系

智慧应用体系是智慧园区建设重要的部分,也是可以直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智慧应用体系分析、整合园区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 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使园区运行更加智慧顺畅,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应用体系包括一个支撑平台和四个应用体系。

智慧应用支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等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分配到终端用户手中。“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

安全高效的的电子政务体系以网络为依托,以社会的需求为中心,以“政府就是服务”为出发点,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政府管理、服务工作移植到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帮助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快速、高效地解决各种事务,协调各种关系。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网上协同办公、联合行政审批、行政监察、经济运行调节、市场监管、招商引资管理等多种政府管理、服务功能,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从“一个政府、多个部门”向“多个部门、一个政府”模式转变。

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以构建更为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理念及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果,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特别是探索在尽可能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信号灯、电灯杆等)上,附载以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型感知终端,全面、实时、准确获取城市运行的相关信息,在园区安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应急指挥、能源管理等方面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提高城市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深入智慧的两化融合体系是园区推动经济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两化融合体系包括提升传统产业智慧化水平、扶持壮大新型融合智慧产业、建立扶 持有利的公共服务体系等。通过深入智慧的两化融合体系提升园区内企业对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的应用意识,加强对各类嵌入式的信息产品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工艺等技术、自动控制技术、ERP等业务系统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产品、业务、产业的全方位融合,提升园区产业创新能力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便民的数字化民生体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服务为先,重点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事业、电子商务向社区、街道延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普遍、优质和高效,为园区群众构建亲民、便民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5.4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需准确建立在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数据规范交互基础之上,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角度提出安全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安全防护策略,以“整体合规、资源可控、数据可信、持续发展”的生存管理与安全运维模式,详细分析智慧园区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界定智慧园区网络区域边界范围、安全保障技术路线、安全防护策略等,以此为园区服务机构、管理机构及社会公众等提供安全有效、规范合规的信息服务。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的信息感知、可靠的数据传送和安全的信息操控三方面,具体涉及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六个层面,并且在每个层面上,都包含安全管理和安全策略的内容。

5.5 智慧园区管理体系

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是对智慧园区规划及建设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IT资产(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IT业务流程,以及建立在这些系统和流程之上的、建设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与知识资源的总和)、安全、运行维护资金等进行管理,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和专业化管理,落实运行维护费用,使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成为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持续改进管理工作,完善IT管理过程中各个流程管理来确保智慧园区健康运行,达到建设的预期目标。

智慧园区组织建设要求确定和规范智慧园区管理体系的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人员岗位职责安排、机构设置,将智慧园区管理体系相关的全部活动进行统一决策与规划,形成集中统一的智慧园区管理机制。

智慧园区制度规范建设分别从管理与操作方面建立智慧园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行为准则与工作程序,从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流程执行和岗位职责三个层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定智慧园区建设费用的组成与计算方式,规范智慧园区建设费用的来源保障,实现智慧园区建设管理的量化管理。

第 6 章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6.1 访客、门禁道闸系统

访客管理系统描述:临时访客通道控制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智能卡工程、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及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做到人员、证件、照片三者统一。实现“进门登记、出门登记、人像对应、随身物品登记、分级授权管理、历史记录查询、流量分析统计、报表汇总”等功能。使用该系统后,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重点加强单位来访宾客有序管理,提升单位门卫工作效率、服务品质和单位形象。道闸(又称检票机或验票机)系统完美结合了红外扫描技术、射频技术、单片机技术、IC卡识别技术及电子、机械等技术,以其先进性、安全性、实用性、扩展性及美观化为设计原则,实现了快速控制人群出入的理想解决方案。该系统具有自动验票(包括IC卡或条码纸票)、身份识别、收费、统计、考勤等功能。因采用全智能化管理,入口处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彻底避免了传统进出口管理中费用流失、出入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及关系人员私下进入等弊端,是各类园区的最佳选择,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工业园区、智能小区、高档会所、商业大厦、写字楼、学校、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等对临时访客有管理规范需求的场所。

6.2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根据工业园区的厂房、仓库、办公场所、停车场等采用IP网络广播系统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社区内部局域网上进行传送。解决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长距离音频功率传送布线困难、损耗大、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互动性能差等问题。背景音乐广播系统主要涉及工业园区新建绿化草地户外广播,园区内的办公楼通道、大堂、公共区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1、需要实现工业园区广播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寻呼讲话、定时音乐等基本功能;

2、实现消防联动报警和红外防盗报警功能,系统可接入消防报警信号,实现消防联动及防盗报警联动,并支持任意邻层报警;

3、管理中心和分控中心能对工业园区任意区域广播寻呼讲话及编写定时广播音乐,能指定全部、局部或单个终端,实现广播寻呼。

6.3 工业园区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来实现环保、节能、自定义场景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工业园区项目照明强弱、状态等,主要针对园区内的公共区域。

1、集中控制、一键完成;

2、场景预设、组合随心;

3、灯光软启、健康环保;

4、多种控制方式、随意指挥;

6.4 工业园区智能导航系统

利用分布在工业园区内的安卓平台的固定导游系统,让访客可以随时利用工业园区的安卓智能导游系统了解工业园区的相关情况,包括:工业园区拓扑图,报警点,呼叫安保中心,消防指导地图,园区相关联系方式,重要地点说明等。

6.5 工业园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应用枪式、半球、云台、高速球等监控设备,具有高清拍摄、防雨、红外夜视补偿、多格式、多分辨率可调的性能。数据通过TCP/IP协议传输,可以自动获取IP,通过手机、PC、移动网关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视频监控。可实现自动报警、跟踪、徘徊等行为控制。6.6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 Mifare、EM、LEGIC、TI 等非接触式 IC 卡射频技术,集车辆检测、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对出入停车场的车辆实行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包含:自动发卡、车辆出入自动控制、车位检索、车型与车牌图像对比、电脑自动计费、电脑语音提示、多个出入口联网运行等功能,具有方便快捷、收费准确可靠、保密性好、灵敏度高、功能强大等众多优点。不仅满足停车用户进出方便、快捷、安全的要求,同时能极大的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水平及企业形象,并成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内部管理型:贵宾用户自动读卡、远距离读卡,自动放行;

2、缴费管理型:固定用户、月租用户、储值用户自动读卡图像对比、人工放行或自动放行可选;

3、临时收费型:发卡机自动发卡或人工发卡,图像比对、电脑自动计费、人工收费与放行。

6.7 LED/大屏信息发布系统

在工业园区门口建立LED大屏幕发布工业园区相关信息,让访客和园区企业可以更好的了解工业园区项目情况。LED/大屏具有可自订尺寸、安全可靠、寿命长等特点。LED/大屏可发布信息包括:视频、文字等。

6.8 工业园区安全智能管理系统

1、智能手机巡更系统 工业园区安保人员可利用智能手机GPS定位技术、NFC及二维码建立可管控的智能手机巡更系统;安全、方便,具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一部手机可实现巡更、安检、查询等功能;

2、智能手机对讲系统

工业园区安保人员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对讲功能(类似微信),没有费用,没有距离、噪音、可管理性强,一部手机同时可实现通话、安检、查询、视频监控、智能设备管理等强大功能。

3、智能手机监控系统

工业园区安保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对视频及其他智能探测设备进行监控,预防发生自然灾害及人为偷窃情况进行研判。并通过手机管理客户端进行及时处理并可通过手机拍照及录像及时进行取证。

4、工业园区中安防报警系统

可过视频、探测器对工业园区的厂房、仓库、办公场所、停车场等进行火情、灾情等报警;通过智能安防报警控制系统实时检测工业园区的厂房、仓库、办公场所、停车场的所有项目,可设置自动报警功能。

智能研判:

防盗追踪:

6.9 工业园区综合生态监控系统

对工业园区中的天气和环保情况的监控越来越重要,工业园区综合生态监控系统能监测到工业园区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火情/风雨等自然情况,同时,也可以监控到工业园区中的环保数据、排污等并作及时数据汇总和报警;同时,可以通过对历史记录的统计分析提前对自然情况的异常和每年多发事件进行预警。

第 7 章 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建设内容

7.1 智慧客服服务管理系统

租售管理

租赁园区企业了解园区租赁区域,租赁合同等服务。

园区建筑信息、楼层信息、配套服务信息、合同管理、租户信息管理、租费信息管理等。400及投诉管理

对园区企业对园区管理服务进行投诉和改进建议的流程化管理等服务。400系统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回访和满意度调查等。收费缴费管理

租费管理,收费管理,租费、收费通知、记录、统计、发票、报表等服务。报修维修管理

报修维修认定、维修费等管理,报修、维修流程、结果判定和意见、满意度调查、费用等服务。装修及施工管理 装修施工申请手续费用管理、装修施工前信息记录和装修后信息记录管理;装修施工方案管理;装修施工过程管理;完工判定记录等管理,装修施工流程支持服务、方案审批服务、完工竣工服务;费用服务。保洁及卫生管理

保洁流程管理,保洁工具机具管理,保洁药品药剂管理,保洁功能区管理,保洁客户管理等,保洁流程服务、保洁收费服务、卫生消杀服务、建筑外体保洁服务等。

活动会议接待管理

活动申请管理,活动场所信息管理,活动设施服务管理,交通工具申请管理等,活动会议定制服务,配套服务等。休闲娱乐配套服务管理

休闲场馆场所预定、场所信息管理、费用管理、折扣管理等;健身、住宿、餐饮、购物、体验等电子化信息服务。停车证班车约车管理

车辆信息管理、车辆出入证管理、停车费用管理、班车管理、约车管理;停车证办理缴费服务、约车服务、班车服务等。展览展示管理

展览场所管理,展览场所预定及退订管理,展览内容管理,展览配套服务管理;展览预定退订服务,展览配套服务等。预定配送服务管理

预订服务项目管理,预订流程费用管理,小物流管理;送水、送花、送礼品、送信件、送邮品等服务。

7.2 智慧一卡通管理系统

管理中心子系统

管理中心管理:充值、开户销户、卡印刷、挂失等服务; 消费终端管理子系统

消费终端管理:消费终端地址、消费终端消费模式、补助、查询等服务 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传输网络管理:传输网络链路管理,电子图服务; 数据中心管理子系统

数据软件、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存储、数据安全管理。

7.3 智慧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发布中心管理子系统

发布中心软件、设备管理,发布中心文件接收、发布信息归类、发布终端选择等;

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传输网络管理,传输网络电子图管理; 发布终端管理子系统

发布终端设备管理,发布终端设备管理。

7.4 智慧音视频管理系统

音视频管理中心子系统

音视频控制室管理:音控室设备管理、软件备份、说明文档、系统图管理等 音视频功能区管理子系统

音视频会议室、宴会厅、多功能厅管理,音视频场所管理和设备管理 背景音乐中心管理子系统

背景音乐中心管理:背景音乐主控设备、软件备份、说明文档、系统图等管理; 背景音乐网络传输管理子系统

背景音乐传输网络管理,背景音乐传输网络系统电子图管理 背景音乐终端管理子系统

背景音乐终端管理,背景音乐终端设备信息管理。

7.5 智慧安全管理系统

访客管理子系统

访客管理:来访人信息管理、被访人信息管理、事由管理、记录存储查询管理等。门禁管理子系统

人员出入建筑门管理:身份识别、权限授权注销、用户及门信息管理; 可视对讲管理子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管理:单元梯口机、户内机、管理中心、呼救、远程开门、访客视频、开门记录等管理;

人行通道管理子系统

人员出入园区管理:用户信息、授权注销、通道机信息、出入信息等管理; 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

车辆出入管理:车辆出入证、识别车牌、停车、收费等管理 入侵报警管理子系统

非法入侵报警管理:感应报警、报警联动、布防撤防、报警记录、出警信息等管理;

周界报警管理子系统

周界报警管理:红外、电磁、电子脉冲等报警、联动、撤防布防、报警记录、视频移动侦测等;

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管理:防区、监控摄像、报警联动、图像存储、图像切换、图像查询、录像拷贝等;

电子巡更子系统

巡更点巡视管理:巡更点位电子图、巡更路线设置、巡更数据记录、巡更人管理等;

电梯控制监测子系统

电梯状态及电梯楼层控制管理:电梯远行状态监测、电梯楼层控制、授权注销、刷卡记录等。

求救求助子系统

求救求助管理:求助点、求助流程、求助出警、求助人等; 报警联动管理子系统

各个安全系统的报警联动管理:报警种类、报警信息、报警处理、报警设备等; 应急调度指挥管理子系统 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管理:集群对讲、视频调度、通话录音、联合调度、设备管理、系统图、流程预案等管理;

安防中心管理子系统

安防中心管理:对各个安防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数据信息、报表的统一。

7.6 智慧消防管理系统

消防设备管理子系统

消防设备管理:消防泵、水池、消火栓,消防主机、消防报警箱、报警终端、消防器材、通讯设备管理等;

消防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消防传输管网、线路管理:水管网、管井阀、接合器等平面电子图、报警线路、通讯线路管理;

消防标识管理子系统

消防标识管理、消防标识信息管理; 消控室管理子系统

消防中控室管理:中控报警信息处理、记录、园区消防服务等管理;

7.7 智慧办公管理系统

开放自动化办公系统接口,与智慧化办公对接,达到数据和信息共享,统一;

7.8 智慧节能管理系统

水泵房管理子系统

水泵房设备管理:水泵房设备管理、水路系统管理,水节能管理; 空调机房管理子系统

空调机房设备管理:空调机组管理、空调主风机管理; 配电室管理子系统

配电室设备管理:高低压配电室设备管理、电运行管理、电调度管理; 天然气机房管理子系统 天然气机房设备管理:天然气机房设备管理、天然气仪表间管理、天然气管路系统图等;

管网管理子系统

室外地下主管网管理:室外地下主管网平面图、有压管路内压力、流量、温度监测,流量控制、泄露预警等;

动力照明设备管理子系

动力照明设备电路管理:动力照明设备、配电柜、电路、定时器、断路保护等; 空调末端设备管理子系统

空调末端设备风管路管理:空调末端盘管、管路、电路、水阀、风阀管理; 冷热能设备管理子系统

制冷机组、燃气锅炉等管理,制冷机组、燃气锅炉等设备管理状态监控; 仪表传感器管理子系统

各个系统仪表传感器管理,仪表传感器管理、仪表传感器监测等; 设备间管理子系统

各个系统设备间管理:强弱电、空调等设备间设备管理监控; 工具机具工程材料管理子系统

工具机具工程材料管理:工程工具、机具、工程材料等管理; 水电气远程计量子系统

水电气远程计量管理:水电气远程计量管理和统计; 控制中心管理子系统

节能控制中心管理,节能控制调度中心管理。

7.9 智慧园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园区简介文字信息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文字信息,展示园区简介文字信息; 园区简介平面图信息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平面图信息,展示园区平面图信息; 园区简介三维及动画信息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三维和动画、视频等信息,展示园区三维、动画、视频信息; 园区组织机构职能部门管理子系统

管理园区组织机构职能部门信息,展示园区组织机构、职能部门信息; 管理中心管理子系统

管理中心:管理园区信息中心。

7.10 智慧园区云计算管理系统

云计算设备管理子系统

云计算核心设备管理,管理云计算核心设备; 云计算传输网络管理子系统

云计算传输网络管理:理云计算传输网络,提供传输网络服务; 云计算服务管理子系统

云计算服务管理:提供云桌面、云存储、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管理中心子系统

云计算管理中心管理,管理云计算中心后台。

7.11 智慧园区基础通讯管理系统

园区万维网和局域网管理子系统:园区网络运营商管理、局域网管理,网络运营商管理、局域网管理,提供园区企业外网申办服务,局域网服务;

园区wifi网络管理子系统:园区wifi网络管理 园区wifi管理,提供园区企业wifi服务;

移动通讯(联通移动电信等)网络管理子系统:移动通讯管理,移动通讯管理、手机信号覆盖服务;

园区电话外线和内线网络管理子系统:电话外线和分机内线管理、交换机管理,提供园区外线申请服务,内线连接服务;

园区有线、卫星、自办节目电视网络管理子系统:电视信号管理,电视系统管理,提供电视信号服务;

园区无线手持对讲机对讲信号覆盖管理子系统:园区无线对讲信号覆盖管理,无线对讲信号覆盖管理,提供无线对讲信号覆盖服务; 园区网络交流互动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管理,提供园区企业和管理方的互动平台服务;

网络中心管理子系统:网络机房管理,提供园区通讯系统基础服务。

7.12 智慧外联信息管理系统

商业经济信息管理系统:财经信息链接板块,园区企业了解财经信息的窗口; 市政政务信息管理系统:市政政务信息链接板块,园区与政府部门联系的窗口。

第 8 章 实施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包括9个步骤:网络通信布线,各系统设备安装,设备控制器、读卡器安装、传感器安装,各系统设备调试,后台服务器部署,后台服务器测试,智慧园区软件部署,智慧园区系统调试,以及工程验收。

网络通信布线:对设备进行网络布线,采取 TCP/IP 通讯方式接入内部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并通过服务器对设备进行网络控制,同时兼容rs485,rs422网络,远距离采用光纤网络。

设备安装:在设备安装和测试强弱电是否符合设备要求,然后将各硬件设备按照施工要求,一一部署到相应地方。

设备控制器、读卡器、传感器的安装:设备安装完成后,装配配套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根据员工、读卡器通过范围,确定读卡器的安装地点和角度,传感器根据控制系统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安装并施工。

设备调试:测试控制器与硬件设备之间的交互,保证硬件完全受控。测试读卡器对卡片采集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检验是否实现用户预期效果。后台服务器部署:按照系统安装提示进行系统搭建(也可基于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搭建),搭建备份环境确保服务器网络环境稳定。若服务器部署在云平台,还需要测试能否远程登录。同时智慧园区系统平台开始部署联调。

智慧园区分析报告 篇2

在智慧园区的工程建设实施方面有什么经验和体会?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有什么区别?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无论是从顶层设计开始,还是从底层子系统开始,智慧城市能够全面落地还是比较困难的。其中,智慧园区可能是最大的一块“蛋糕”,投资较小,落地比较容易,在管理上也相对容易。太极也于去年成立了智慧园区创新中心,主要研究平台、应用、商业模式等。现在讨论的互联网新常态、互联网思维等都包含商业模式的内容,商业模式至关重要。我们探讨商业模式有几个路径,其中一条是探讨智慧园区存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四大问题,即智慧园区吸附企业的能力、方式比较单一,服务方式单一,企业可能因为条件的变化而迁移,同时缺少维护。我们希望找出问题,进而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希望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取得更好的收益。

智慧园区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集成事物,包括平台、底层应用、建筑智能化等。在智慧园区建设中,我们必须懂得创造需求。总的来说,如何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应首先重视商业模式,其次是技术。”

从功能定位来说,智慧园区与智能建筑有哪些区别?

“智慧园区与智能建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两者管控的范围不同,智能建筑管控的是单一建筑或几栋建筑构成的建筑群,而智慧园区管控的范围往往是数平方公里或更大的区域。正是这个区别导致智慧园区除需管控建筑内的设施之外,还需管控园区的公共设施,如园区的公共交通及公共机电设施等;二是两者的系统结构不同,智能建筑的各子系统独立采集、管理信息,利用系统集成的手段实现子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而智慧园区则利用感知层采集数据,利用物联网、互联网、通讯网将感知数据汇集在统一的云数据中心,为各种应用提供数据,解决了智能建筑存在数据量少、易形成数据孤岛的问题。三是信息的应用深度不同,智能建筑为单一的应用采集数据,数据关联度低,一般独立应用。而智慧园区采集数据量大,数据关联度高,形成大数据,提供更广泛的应用支持。

智慧园区应具备三大功能:一是为园区的管委会服务,进一步提升园区政务管理功能,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促进招商引资;二是协助物业开展管理工作,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支撑管委会的服务;三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服务(包括提供信息化云基础设施服务,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借助园区企业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产业协作,整合产业链;建立虚拟园区,为企业和员工服务等)。”

怎样对智慧园区的公共环境、公共资源进行监管、服务和调配?

首先我们要了解园区的建筑、公共资源有多少种,有办公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写字楼、医院等,各种建筑具有一个监管的依据,按照绿色运营的模式对其所有重要的参数进行管理。我们知道,仅仅知道能源消耗,并不能真正做到节能,因此我们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环境标准建立公共平台,将各类建筑的各类能源数据采集起来。我们提出来的概念是“智慧建筑和智慧能源”,建筑节能方面采取公共监管、调节等节能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实际上在整个园区内部还涉及整个能源的使用,包括整个建筑群落,多个环境区域的多种能源供给,这也是整个园区节能增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高新区我们探索了多种能源供给,包括冷热电专用、供热等,这些如果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那么整个建筑的能耗将会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而变得更加有效。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都有评价标准,但是如何把运营标准落到实处,第一步涉及到建筑设备的监管,这是我们目前所做的具体工作。”

公共资源不仅要监测、调配,更要保障一个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说,不仅要了解自己,更要了解用户需求,在这方面科大国创是如何做的?

“智慧园区的“智慧”不仅是硬件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智慧”,如果没有软件的“智慧”,是不可能把智慧园区提高到一定高度的。我们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智慧基础实施建设、智慧平台系统建设、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包括相关的一些软环境体系建设。其中,我们将IT与IB技术融合,体现园区的智慧;并利用公司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面的优势,集成公司数据集成平台和应用集成平台产品的优势,将智慧平台系统做出特色;最后,利用公司多年软件开发的积累和优势,使智慧园区应用层的业务系统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智慧园区的用户是多样性的,怎样根据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服务?

“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规划,包括平台的建设、智慧能源的建设、安全的建设,但是对园区适合什么样的企业缺乏考虑。

智慧园区跟智能建筑的用户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根据用户进行定位。第一,政府关心的是智慧园区对经济带来的效益增长,所以非常关心智慧园区能吸引什么样的企业,园区能够打造什么样的特色,然后根据企业打造平台,用平台吸引企业链。第二,我们要考虑的是招商,所以我们的平台要考虑对招商的支持。我们的资源、企业定位、园区面积等都为招商提供一个审核的依据。另外,为了吸引用户,我们在平台上提供认证流程的办理。第三,园区的物业跟园区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园区的能源、安全怎么管理,怎么为企业提供服务,需要物业部门协调。第四,不同企业的资金实力是不一样的,怎样利用园区的资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吸引力,是我们进行智慧园区建设最需要考虑的。第五,如何吸引园区的人才,高端智慧园区的概念是感知、融合,一个好的智慧园区不仅是一个产业的融合,更是一个适合员工生活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企业和人才。”

智慧园区资源比较广阔,空间较大,建筑类型多,用户类型多样,怎样用物联网的概念对智慧园区进行规划?

“企业进入智慧园区建设的途径包括:第一,一个企业要进入智慧园区的业务范围,要有一个切入点,需要结合企业过往业务的基础。我们公司主要基于空间资源进入智慧园区建设。空间卫星对园区提供空间和时间信息;通讯卫星作为地面网络的延伸和补充,在应急情况下有极大的作用;侦查卫星对园区的规划、变化、道路情况、交通流量信息进行采集。我们进入这个领域时,也注重园区的整体方案和规划,规划当中有我们企业的特色。第二,要有一个抓手。我们公司具有产业整合与资金优势,和地方政府谈判、议价的机会比较多,我们的方式主要是投资和项目,投资智慧园区的运营中心,未来将会做线上线下服务。第三,产业生态。政府职能的转变,园区的建设、投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组织、协调,智慧园区的使用者则是入驻园区的企业和员工及家属们。做好智慧园区绝不是一个企业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产业链或产业生态。所以要重视联合,特别是与园区管委会和使用者的联合。其中,生态有两个“发动机”,一个是资金,这是核心问题,是通过生态环境提供的连续服务来实现的;一个是运营服务,其不仅是赢利点,还是业务启动点和最终的归宿。第四,智慧园区建设的宗旨是连续地为园区的企业和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去做,我们企业的诉求、产业的诉求、城市管理者的诉求才能够实现。”

智慧园区为智慧城市建设铺路 篇3

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将促进智慧产业的集聚发展,为智慧城市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国园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粗放式发展等问题,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实现智慧化的转型升级。不久前,安徽省规划从2014年起将在全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将对合肥高新区和芜湖经开区进行首批试点,此外,明年将重点推进20个园区建设,而到2016年,全省要建成100个。此外,据最新统计,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提出了“智慧园区”发展战略,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园区的建设上,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抓住智慧园区建设“关键点”。智慧园区不是简单园区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而是有其丰富的内涵。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禀赋的园区,建设智慧园区的目标、策略、重点任务都不尽相同。如在园区初建阶段,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如何统筹建设,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而提升园区形象和品牌,吸引企业入驻;在园区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搭建技术孵化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加速产业升级,以优化园区的公共服务,培育企业发展。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大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多、运行周期长、风险影响高等特点,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智慧园区建设的要求。所以,必须创新智慧园区建设模式,加强政府引导,深化市场运作,将企业与政府调配起来,园区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迫切需要与政府与服务机构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进行更高层面的整合与协同,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园区用户受益的建设目标。

我市产业园区调研分析报告 篇4

产业园区是在一定地域内科学规划和布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产业聚集,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区域经济系统,是发挥生产要素聚集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其集聚增效、示范带动、整合优化、招商引资、降低成本、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等功能,都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要实现突破发展,构建和谐××,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注重发展位于县城的县域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各县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实施科技立项的核心区域。

一、我市产业园区现状

我市目前仅有××工业园区,成立于20xx年,至20xx年7月底,已完成投资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约1.3亿元,引入企业48家。但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投融资体制不健全,资金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招商引资硬环境改善缓慢,尤其在土地征用与出让中投入与产出背离,以致出现巨额债务,制约园区发展。二是受区位和硬环境双重劣势影响,建园初,为招来商家,集聚人气,产业规划布局执行不严,入园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门类杂,仅15家建成投产,且投资强度低,工业项目仅占1/3。三是在国家整顿开发区过程中调整了园区土地和规划管理职能,却因衔接不够,调整措施未全面落实,园区在土地和建设规划管理上再无“特”性,丧失了封闭管理的前提,园区管委会实质上由管理机构变成协调机构,却很难承担土地和规划管理等方面协调重任,影响办事效率和建设发展速度。

各县在发展产业园区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受20xx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影响,各县总体上尚无一个地域清晰、规划与产业布局明确、管理独立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组织架构健全的.产业园区。因此,发展产业园区,对以“工业强市”推动突破发展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化市情、县情认识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发展产业园区措施

要使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一要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中间投入;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二要高标准规划。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要素有机整合,并保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产业布局要密切结合自然禀赋,紧紧抓住绿色能源、××丝绸、富硒食品、金州矿产、秦巴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根据各地最大优势进行产业区划,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要企业化运作。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融资。我市财力匮乏,无法承担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破解融资难题。可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立投资建设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向金融部门贷款,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合作,也可引入外资或民间资本,并应大胆探索发行建设债券、bot、bt和基础设施收益资产证券化等全新融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启动初期必须运作好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投入和产出最低标准,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实行滚动发展。

四要大力度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积极有为、亲商护商的投资氛围,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以“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无障碍”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入园。党委和政府应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依靠项目的理念,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要大力引进产值规模较大的“短、平、快”项目和能加强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高能耗、粗加工、投资强度小的项目入园。当前特别要抓好两个大型火电、铅锌选矿、大型水泥、生物能源、食品及饮料深加工和载能工业等项目。

五要全方位扶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明确“企业唱主角,政府造环境”的定位,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事事都管,要恪守制定政策、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以及加强信贷、税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调控和指导的本分,努力创造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克服发展产业园区的误区

我国产业园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避免如下误区:

一是园区建设不是“跑马圈地”。园区建设不圈地不行,光圈地无企业入住更不行。随着经济发展,各地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就在于工业园区过多,产业雷同,而各地形形色色的招商优惠政策又被取消,缺少了吸引力,企业主要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或成本低廉地区,广大农业地区除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外再无优势,只有依靠资源禀赋明确产业定位,以优势资源吸引产业集聚。

二是产业园区不是各类企业“大杂烩”。有人认为园区就是企业的空间集聚。虽然“大杂烩”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基础设施投入,但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不鲜明,缺乏对外部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没有发展潜力。很多地方的综合性工业园未能生存下来,原因就在于此。产业园区建设要重视企业间互补和内在关联性,将关联度高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实行专业园或一区多园。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5

——参观调兵山市工业园区的几点感受

调兵山市南北工业园区我市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通过此次考察,我深刻的感受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决定着我市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工业园区的基本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链短,集聚效应不强。

根据此次考察,结合市情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的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在具体工作中,应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从会海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抓大事,谋大局,不唯书,不唯上,做到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划更大的发展。

2、千方百计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建设工业园区可以优化城区周边区域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迅速聚集。在注重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应把握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别是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区;二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工业园区是我市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腾飞的战略高地。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工业兴区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定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工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三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产业是工业园区的生命,也是园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园区应结合已经初步形成冶金、机械加工的产业优势,要把培育强有力的冶金、机械产业作为支撑,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膨胀增实力,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建设产业转移承接高地,促进园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一是转变领导方式,集中精力抓招商。各级领导干部应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体动员、全民动手,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全民化轨道。二是加大奖励政策。除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由政府给予奖励外,还应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评价党员、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三是研究市场,始终抢抓招商机遇,紧紧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四是讲究方法,科学招商。园区要紧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学会和利用现代网络、中介机构进行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组团招商。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是工业园区与其他先进工业园区最大的差距。园区在继续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以高档次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使我们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开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真正把工业园区构建成“服务高地”、“政策洼地”,为入驻企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参观调兵山市工业园区的几点感受

苏天然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篇6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信访工作调研报告)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年来,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年底,**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年底至**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建议:

1、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力争为落地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5、协调企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严禁过度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6、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企业,要努力引进一些铝加工业的战略投资者,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

我国智慧园区研究综述 篇7

智慧园区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控制、整合园区的各个关键环节,是建立在数字化园区基础上的智能化园区[1]。智慧园区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时刻感知园区动态,从而提高园区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智慧园区的概念起源于“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其核心是智能化。

1998年,“数字地球”的概念首次被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2,3][2,3],“数字地球”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表达,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感知全球变化,明确社会需求,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工作与生活的方式。2008年,IBM根据“数字地球”理念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4],并发布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把智慧城市的概念定义为: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完成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的对接融合,此基础之上,使得政府、企业能够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并开展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5]。

2 智慧园区是传统园区发展的必然

目前,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国家级产业园区有477家,省级产业园区有1167家,市级产业园区则更多。2014年,国家级产业园区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5万亿,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2.5%。产业园区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形态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园区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产业定位不清、产业链不连续,缺乏技术创新、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创新激励机制及“产学研”机制不完善[6]等,尤其是产业方向和结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同质化现象主要是指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园区在功能定位、产业方向、政策设计等方面趋同的现象[7]。据统计,2014年我国平均每个城市就有4.8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其空置率高达43.2%,园区存在严重的供给过剩。

结合当前我国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园区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1)园区经济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向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2)园区入住企业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逐渐占领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3)园区管理体制向智能化、人性化、完善化方向转变,从而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8]。

智慧园区是在全面数字化基础上建设的,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实现了智能化,是未来我国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园区不仅了提升园区内部的政务管理能力,同时增强了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通过整合园区产业,提升产业价值链,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智慧园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而中部沿江地区及西部地区正在加紧智慧园区的建设,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9]。

3 智慧园区的建设

智慧园区的建设包含两个部分,即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其中,基础设施是整个智慧园区的基础,而信息化是与传统园区最根本的区别,智慧园区的核心体现。

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构建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的园区服务平台,其体系结构包括4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10]。

1)感知层:主要用于感知和监测外部信息,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实现对各类信息的透明、全面获取;2)网络层:是园区智慧化、信息化的核心,为园区各种各样的数据流提供通道。主要由覆盖整个智慧园区范围的通信网、互联网和物联网融合构成,通过数据采集对园区情况进行监控,并反向控制系统设备,实现各类信息的安全传递;3)平台层: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构成,是园区智慧化的基础,可以提供感知数据存储和处理、智慧服务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及环境;4)应用层:主要对平台层数据的分析做出智慧响应,包含智慧园区各个领域的综合、融合应用,是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随着未来平台层的扩建,应用层的智慧服务将变得越来越多[11,12]。

4 智慧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分析

当前,我国智慧园区成为传统园区转型升级的典范,智慧化可以升园区吸引力,调整园区的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这是传统产业园区所不具有的。目前,智慧园区的建设及运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3,14]。

1)政府主导型

该模式是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由地方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发展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但不插手园区内的具体事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性,对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同时有利于园区争取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缺点是政府必须承担建设费用及运营风险。

2)运营商主导型

这种模式是由运营商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政府仅提供有限的基础设施或政策支持。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客户资源、运营经验、人才以及资金等优势,而政府不必承担投资和风险。缺点是政府缺乏管理权。

3)企业主导型

该模式主要由社会信息服务机构自建或者联合建设,资金来源由企业自筹。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贴近市场,专业性强,运作效率高。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和实力有限,该模式的服务性和共享性略显不足。

4)共建型

这种模式由政府部门、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和园区管理方等多方共同发起建设及运营。其主要优点在于共建各方联系紧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明显。并且它的公益性及实用性较强。

5 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1)网络全覆盖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企业在进驻园区时越来越重视园区的网络覆盖程度。因此,网络全覆盖在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中已成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

未来,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网络是智慧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园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线与无线融合、多种接入方式的高宽带网络技术等,实现这一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中,计算机不再局限于桌面,而是可以通过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

2)平台集约化

由于云平台实现了大平台集约、可以完成数据的集中共享,因此园区的管理和经营将从分散化转变为集约化。平台集约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纵向是把园区内部系统与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真正的大平台概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也将工作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提高效率。

3)应用智慧化

物联网这一理念如今被广泛提及,物联网的规模应用促进信息应用的智慧化和深度化,而在园区这类大规模区域的管理中,物联网在将来园区的智慧化发展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可以想见的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的效率和准确度,解决最为根本的环节。利用传感技术采集各项数据,更有效地达到监测目的,帮助园区及时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

4)运营社会化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参与信息化运营的主体和运营模式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仅靠管委会或是运营商将很难完成整体运营,而且将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加强政府、运营商及第三方的合作,展开共同运营。

5)朝创新化、生态化发展

随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朝着生态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摘要:智慧园区是建立在数字化园区基础上的智能化园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智慧园区的经济效益,明确传统园区的发展方向。综合分析了智慧园区的建设因素及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明确智慧园区的发展趋势。

智慧园区:如何深掘IT商机 篇8

作为智慧城市的缩影,同时作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的主要聚集区,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相比,实施难度相对趋弱。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开发区、园区基本是在城市的新建区域,顶层设计起点高;开发区和园区管理者创新意识强,思想较为活跃;决策机构集中而精简,通常园区管委会遇事就能拍板,使得智慧园区项目实施起来较为容易。

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城市系统而言,园区属于“简单”的组织,然而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小社会”,智慧园区建设还是有一定难度。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智能化、政务平台、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园区应急、安全监控平台等,一个都不能少。

上海浦东软件园从2011年12月开始,首批入选浦东新区“智慧园区”建设试点,近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成效?能否为全国的智慧园区建设树立起一个标杆?日前,2013中国智慧园区高峰论坛在上海浦软大厦举办,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园区管理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就如何建设智慧园区的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慧园区如何定义

从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至今,“智慧”一词可谓风生水起。所谓是急中生智,定静生慧,以智做事,以慧处世,这两个字融合在一起,将会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什么样的园区才是智慧园区?智慧园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征?2013中国智慧园区高峰论坛的与会专家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的观点是,智慧园区有五个要素:第一个首先是人,第二个是基础设施,第三个是信息资源,第四个是信息技术,第五个是移动互联网。他认为,智慧园区建设,应该把这五个要素科学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用。

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理事长、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素龙给出的定义是,智慧园区是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园区,是节能、低碳、舒适的绿色园区,是拥有高速网络基础平台的互联园区,实现人均全面感知的智能园区,智慧园区建设要在园区现有的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的集成优化,形成一种新的园区管理的服务体系。最终持续推动各项智慧应用的终身发展,持续丰富园区公众的智慧服务内容。

在上海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副处级调研员顾伟华看来,园区是指产业的或者是集聚的地方,产业集聚的地方,通过借助于信息技术,把资源和信息分享,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集聚、产业发展,或者企业和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就叫智慧园区。智慧园区建设,至少应该考虑到几个方面:网络的基础设施、园区的管理和服务、配套的生活服务、为产业的专业化服务、很好的生态环境。

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软件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辛培的理解是,建设智慧园区,本质的核心就是要把人的想法、需求、创新点,用信息化的手段体现出来,加上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这些融入进去就是所谓的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减少物质资源、能源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消耗,这样才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这得到了与会者的共识。

树立典范创造商机

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公布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科技园区一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锋阵地,其自身的智慧化实践将成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先导和示范。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园区经济也逐渐步入新阶段,发展智慧园区成为各地科技园区的必然选择。数据显示,我国国家级园区已经达到300多个,省级园区1000多个。而目前提出建设智慧园区的国家级园区仅仅为63个。智慧园区仅信息化领域的投资规模,在2012年就超过了500亿元,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巡视员谢渡婴在高峰论坛上介绍说,2012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达2.5万亿元,其中60%是由软件园区作出的贡献。谢渡婴认为,智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以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要遵循务实、有成效的原则,和智慧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要脚踏实地,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保护。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认为,为更好打造智慧园区,目前一要吸引龙头企业,二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三要差异化发展,走特色之路。

据了解,为加快园区管理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海市今年对智慧园区建设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到“十二五”期末,将建设8?10家智慧产业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园区,并制定一批智慧园区技术标准和评估标准。

“智慧园区是拥有高速网络基础平台的互联园区,是实现园区人、车、物全面感知的智能园区。”刘辛培表示。

刘辛培在论坛上重点介绍了上海浦东软件园智慧园区的思考和实践。作为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和上海市首批智慧园区的建设试点,浦软一直在通过软件园区自身建设和示范效应对外辐射,开展智慧园区的理论实践研究探索工作。

刘辛培介绍说,上海浦东软件园将从有利于园区管理方的高效管理、有利于入园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园区从业者和谐共处和共同成长出发,分阶段打造智慧园区。

第一阶段将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园区已有软硬件、技术体系逐步进行规划、升级、整合,结合浦软五大服务模块,形成浦软智慧园区雏形并提供智能服务;第二阶段将采用大数据技术,集中海量园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利用和共享,支持园区发展决策;第三阶段将持续推动园区各项智慧应用的纵深发展,持续深化对园区各类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利用,持续丰富园区企业的智慧服务于公共服务内容。

通过分阶段打造,使得园区管理方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丰富服务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入园企业能降低运营成本、专注核心业务、提升创新能力;园区从业者能拥有轻松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幸福感。

上海浦东软件园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已经走在了前面,成为了典型案例。相信在浦软等先进园区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园区迈出智慧园区建设的步伐,也将会给IT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责任编辑:赵海军 zhao_haijun@ccw.com.cn

上一篇:修订版河北省A类安全员证书考试试题下一篇:学生读狼王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