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及服务体系建设

〔摘要〕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有效解决学校教育所不能解决的诸多矛盾,如学生安全,教育的功利化、世俗化和庸俗化,考分压力,家校冲突,等等。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Family Education Assistance Program,FEAP),是为了有效解决“家庭教育的巨大需求和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本文从脑与认知科学、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三个方面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FEAP的服务体系及服务流程,以期为当代家庭教育提供系统、科学、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育提升方案;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服务体系;服务流程

一、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FEAP)提出的背景及重要性

人的成长以教育为根基。家庭是教育的首要场所。家庭通过生物学遗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有意识的培育,塑造着人的意识内容和行为模式。人从出生至成年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然而,天然占据教育角色的家长,却并非天然拥有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学校才是教育的真正场所,孩子教育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好坏或教师的水平。一个更完整的理解是,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是人的成长不可或缺的教育场所。家长唯有通过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才能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中,真正承担起自己对于孩子成长的首要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的提出,就是致力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大潮势不可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本国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和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政府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办法和策略作出了具体阐述或规定。

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中,就专门有一部分是写给家长的,强调:“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

教育”。

2006年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中,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其中第十条指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努力让孩子养成生活当中必要的习惯,培养其自立精神,使他们身心和谐地成长”“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及其他援助”。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父母。英国政府认为,青少年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政府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措施之一。新加坡政府在1998年推出COMPASS(Community & Parent in Support of Schools),明确指出要透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合作区教育孩子,并强调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责任及需要有效协助子女成为良好公民。

国外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家庭教育一个恰当的定位,切实把家庭教育抓起来。

(一)现代家庭最大梦想思考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家庭也都有每个家庭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每个家庭的梦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作为中国梦实现的最基本力量,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那么,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我们现代家庭的最大梦想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孩子的幸福成长便是现代家庭的最大梦想,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机遇与挑战

1.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教育

从过去两百多年国际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城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机会,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公共服务的普及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距,等等。因此,推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必然选择。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如因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亲子分离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城市边缘儿童问题、自然体验不足问题等。同时,这些也将是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

2.信息化社会中的家庭教育

在经济生活全面信息化的进程中,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也逐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各种信息网络。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信息化席卷着全球,在极短的时间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每个国家或是个人,这些变化都是惊天动地的,强烈地冲击着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比如对于知识的爆炸、信息的超载,会使得部分人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压力,心理不堪重负。由信息化带来的社会生活另一明显的改变是在于人们交际方面,尤其是家庭沟通方式的改变。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聚餐、聚会,几乎所有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信息化社会中家庭教育该怎样积极应对和改革。

3.老龄化中的家庭教育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空巢老人、隔代抚养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积极老龄化”,面对老龄化下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当代家庭教育发展面临的又一机遇与挑战。

4.国际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

国际化是与全球化相联系的一种世界潮流,是以经济国际化为主并同时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现象。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中国更加紧密地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中,外部因素对中国的影响也明显增大。中国越来越多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各国交流融合。国际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日益明显。人是环境的产物,当前家庭教育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既传承又创新性学习是家庭教育改革的关键。

(三)现代家庭面临的问题

1.孩子成长的内在需求和家长的教育期望之间的矛盾

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按照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在成长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其内在需求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以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为例,艾里克森认为孩子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对应的发展任务。其中艾里克森认为学前期(约4~7岁)的孩子在这一成长阶段的内在需求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7~12岁)孩子的内在需求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孩子的内在需求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当然除了艾里克森的理论外,还有其他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各种关于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内在需求,但几乎所有的人们都认可孩子在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在需求。然而,尽管我们的家长也认同这一观点,却往往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体现个人意愿,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忽略或是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而片面地满足家长单方面的教育期望,过度地追求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让孩子被动地成了实现家长理想的接班人。

2.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他的性格、能力、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也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学校对“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过多过重,而且还在向更多更重的方向发展。这些过多过重的责任有的是由于社会和家长的逃避与推卸而来的,有的则是学校自不量力或越俎代庖而揽来的。因此,现代家庭面临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矛盾的困境。

3.家庭教育的巨大需求和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逐渐意识到需要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虽然市场对于家庭教育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目前的家庭教育服务提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能够提供专业家庭教育服务的专业机构有限,从事家庭教育服务的专业人员有限,家庭教育服务的服务途径有限等方面。

二、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FEAP)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FEAP)的定义

“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即“Family Education Assistance Program(缩写为FEAP)”。FEAP对应的中文称谓是“家庭教育支持计划”“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或“家庭问题整体解决方案”。它是以学校(区、县教育局或教委)为组织者,以年级或班级为活动单元,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服务体系。其主要运行方式是:通过专业人员对某个单元内的孩子成长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测评与分析,找出存在的焦点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个性化支持方案。既包括提升家长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也包括有专家参与督导的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平台,还包括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教育咨询和辅导。

(二)理论基础

1.脑与认知科学理论

现代脑生理科学的研究表明,脑结构成熟的过程、脑结构系统性联系形成的过程要经历很长的时期,在儿童的整个发育期都可以观察到这一过程。大脑是按整体性原则进行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大脑的特点产生于完整的结构,而不是产生于局部的或个别的细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发现5~6岁和13~l4岁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个体出生以后,其神经系统的结构在不断发展。个体出生时,脑的重量为390克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出生后的第一年,脑重的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每天增加约l克,到9个月时,脑的重量为660克左右。 2~3岁时达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以后脑重增长速度放慢,到6~7岁时,脑重达1280克,为成人脑重的90%。12岁时,脑重为1400克。20岁以后脑重便不再增加。在脑重增长的同时,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也在趋于完善。到青少年时期,个体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发育成熟;神经细胞也趋向完善化和复杂化;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已经完成,保证了信息传递畅通而且不相互干扰。

神经系统结构的发育,促进了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理条件。首先,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功能的不断增强,使条件反射形成速度逐步加快,这是个体学习效率提高的基本前提。其次,皮质抑制的发展使大脑有可能更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刺激。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皮质抑制功能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再次,第二信号系统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一周岁时,语言的强化作用开始出现。在幼儿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到了学龄初期,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为个体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语词能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声音刺激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逐渐获得语词信号。以后,随着儿童活动的丰富和扩大,语词条件联系也日益增加。语词一旦作为一个独立的条件刺激物参与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便开始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崭新阶段。

现代心理学十分重视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是因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但人的心理的高级形式,包括人的意识参与和指导下的心理过程、人的思维、人的个性等,乃是个体的所有社会关系的产物,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社会交往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高度重视脑的结构和功能时不能忘记社会文化历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能把个体心理的发展仅仅归结为脑的生理活动,更不能归结为单个或少数神经元的活动。

2.生态系统理论

人类发展生态学是由尤·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nner)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发展生态学研究的是发展着的个体与其直接生长于其中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渐近的、双向的互动,而这个互动过程又受到个体不同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影响,并受到这些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制约。”

人类发展生态学中的“生态”指的是有机体或个人正在经历着的,或者与个体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环境。人类发展生态学中的“环境”指的是体验到的、对人发展产生影响或受人发展影响的“事件或条件”,不仅涉及任何在科学意义上环境的实体特征,还包括在环境中的儿童对这些特征的主观感受,而且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既具有中心,又向四处扩散的网络。布朗芬布伦纳将之称为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其按与个体互动的频率及密切程度依次向外扩展成四级——微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观系统(macrosystem)。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前者逐个地被包含在后者之中,形成了一个同心圆样式的结构。

微系统是指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是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包括家庭、学校、邻居和社区。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区、家庭与同伴等。外系统是对儿童的发展只有间接而无直接的影响,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过程,至少有一个环境不包括发展着的个体,但是会间接地影响个体存在的微环境。宏观系统是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组织、机构和文化背景,包括来自某种文化或者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和信念、历史及其变化、政治和经济、社会机构等,宏观系统是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的联合建构,包括特定文化或者亚文化的特征、信仰、知识体系、物质资源、习惯、生活方式等。

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变化都会波及到另外一个系统;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其不断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过程,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儿童的生态过渡对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社会支持理论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也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而产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理论重视人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强调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将个人的发展与适应性问题的个人隐私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个系统(家庭、教育、商品和服务、就业、政治、宗教等)是相互作用的,认为个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可以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模式,实施相应的干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个人社会适应问题,为个人的成长和潜力的发挥提供一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个人的生活状况提供资源。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社区和社会,也是个人的支持网络。

三、家庭教育整体提升方案的服务体系及服务流程

FEAP以服务基地建设和IT技术支持平台为依托,根据家庭发展的不同需求分别从家庭发展、卓越发展、正常发展、发展偏差四个方面,采用辅导、教育、咨询、干预等方式建立宣传普及与倡导体系、测量评估体系、培训体系、咨询与治疗体系。其实施流程见下图:

(一)宣传

目的是让家长掌握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知晓什么是家庭教育个性化支持方案,传播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观念,教会家长学会学习、学会教育、学会评估,提高家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孩子共同成长。

(二)焦点问题测评诊断

测评和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焦点问题,理清诱发问题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与家长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环境相关的因素。

(三)以焦点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家长教育培训

以焦点问题解决为中心,系统性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能力、知识和视野。

(四)专家支持、主导的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平台

这个平台首先是具有专家支持和主导的线上互动交流,并提供完善的学习方案和辅导答疑;其次是具有大量的家庭教育资源供家长线下学习,包括丰富的网络视频课程、亲子游戏、经典心理学实验、电影欣赏、音乐欣赏、案例分析和图书等资源。

(五)专家督导下的家长互助交流学习平台

建立起有专家督导下的、家长间的交流学习平台,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思路:以年级或班级为活动单元,在专家督导下,帮助家长建立起同伴学习和交流小组,分享孩子成长经验和家长的教育心得体会,为出现同类问题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分解家庭因为出现此类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帮助家长形成科学、专业的家庭教育观念。

(六)个性化咨询与辅导

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或家长提供线上或线下的个性化咨询与辅导方案,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和全方位不间断监控。

(七)考评

通过教师、家庭代表、孩子本人以及孩子所在的班级对家庭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实践应用每月进行一次考评,其考评结果作为评选“最受孩子喜欢家庭”“幸福家庭”“优秀家庭”“一般家庭”的依据,并作为孩子就学期间个别化需要辅助条件。

(八)分享

家庭成员学习感悟将通过家庭教育读物、报刊杂志、官方网站得到广泛传播交流和传播。

(九)顾问

专业团队在专家的带领下,对不同需要的家庭进行必要的顾问工作。

四、FEAP操作细则

(一)FEAP的宣传推广

通过各类媒体宣传FEAP的效能。通过报告会宣讲每个家长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如下内容:

1.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幸福家庭

(1)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2)如何加强家校合作

A.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信息;

B.了解学校教育思路,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C.理性应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D.加强向师性教育,提高教育的时空价值;

E.科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合力。

2.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1)值得反思的亲子沟通现象;

(2)沟通的本质:我们给了孩子一种什么样的引领?

(3)沟通的指向:家庭教育最不能舍弃的——对“性格、观念、命运”的思考;

(4)沟通的内容;

(5)沟通的技术。

3.提高少年儿童广义问题解决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中外少年儿童的简要比较及其启示;

(2)问题的含义与功能;

(3)广义问题解决过程;

(4)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广义问题解决能力。

4.关注孩子的生命智慧

(1)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2)生命教育的误区和盲区;

(3)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

(4)家庭如何有效配合学校进行生命教育;

(5)每个人如何进行自我生命教育。

5.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策略

(1)影响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

(2)寻找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

(3)正确使用心理因素提高学习成绩。

6.高效学习与创造力培养

(1)高效率学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2)创造力的定义;

(3)当前我国创造力教育存在的问题;

(4)创造力理论发展;

(5)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7.电影欣赏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1)电影欣赏对孩子一生的重大影响;

(2)如何教会孩子进行电影欣赏;

(3)帮助孩子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影;

(4)经典电影简要分析。

8.如何打造成就孩子的家居环境

(1)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2)环境因素具体指向;

(3)物件摆放对孩子的影响;

(4)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室内颜色;

(5)如何调整室内物件摆放改变孩子的命运。

9.如何把握教育的关键点

(1)什么是教育的关键点;

(2)为什么要把握教育的关键点;

(3)如何把握不同教育阶段的关键点。

10.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1)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最大盲区;

(2)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3)孩子心灵的成长要面对挫折,教孩子学会心理自助;

(4)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11.关注孩子的生存智慧

(1)生存压力呼唤生存智慧;

(2)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掌握的五大智慧

A.认识自己的智慧;

B.规划人生的智慧;

C.与人相处的智慧(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

D.融入社会的智慧(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等);

E.感受幸福的智慧。

(3)父母是培养孩子生存智慧的关键人。

12.关注孩子的生活信仰

(1)家长要注重培养生活信仰;

(2)家长要把生活信仰转化为孩子的生活价值观;

(3)对孩子进行生活兴趣的培养;

(4)将孩子的生活兴趣转化为生活情趣;

(5)将孩子的生活情趣转化为人生志趣。

13.科学教子新方法

(1)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家长的成长;

(3)四种不同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不同影响;

(4)认识你的孩子,担负起家长的教育责任;

(5)正确地爱孩子,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14.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1)什么是学习动力不足,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2)哪些原因造成孩子学习动力不足;

(3)如何科学有效的消除孩子学习动力不足。

15.如何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好人缘

(1)给孩子人际交往的策略;

(2)学会分享孩子的人际困惑与快乐;

(3)成为孩子的朋友。

16.如何积极面对人生挫折

(1)从生命教育的角度,阐述人生的责任与担当;

(2)正确认识人生挫折;

(3)珍爱生命,把挫折变成完善自我的机遇。

(二)FEAP测评

1.FEAP测评的目的

为了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展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以及对家庭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测评和教育问题诊断,为参与测评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个体测评结果报告以及针对性教育建议、为部分学生家长提供具有专业性的、个性化教育咨询方案,一些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辅助读物。

2.FEAP测评内容

(1)以家庭为中心的测评包括:家庭环境现状测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养风格(教养方式)测评、家庭成员人际关系测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氛围测评、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水平测评、母亲教育角色测评、父亲教育角色测评、(外)祖父母教育角色测评、家族教育资源测评,等等;

(2)以孩子为中心的测评包括:个性心理测评、个体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测评、智力(智商、推理、各类特殊能力、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测评、情商测评、逆境商数测评、学习能力测评、考试能力测评、记忆力测评、注意力测评、创造力测评、人格特征(气质、性格)测评、自我管理能力测评、生活习惯测评、人际交往能力测评、沟通能力测评、领导能力测评、表达能力测评、职业倾向性测评、其他潜能,等等;

(3)针对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测评包括:学校支持度测评、父母职业环境支持度测评、社区环境支持度测评,等等。

3.FEAP测评工具

(1)采用已经广泛使用、科学、专业的成熟测评量表;

(2)借鉴国外量表并进行本土化修订;

(3)根据高信效服务对象的需求而开发的新量表。

4.FEAP测评运用

(1)出具有两个以上专家分析的综合测评报告;

(2)导入特殊培训内容;

(3)导入特殊咨询内容。

(三)FEAP培训

1.FEAP培训指导思想

(1)以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焦点问题解决为中心,以课程形式传播家庭教育的知识,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传递给广大家长,系统性地提高他们的教育认知水平和能力;

(2)培训内容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规律和学校教育的阶段,分年龄或年级进行家长培训,既包括适合所有家长的普遍内容,也包括适合不同家长的特殊内容,成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帮手;

(3)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的方法,以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证家长的有效学习和自我提升,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一同成长;

(4)课程培训基于FEAP家庭教育的“知识地图”模式,以焦点问题为模块,设计系列、阶梯式的家庭教育培训内容与辅助,能够同时保证家长知识获取的完备性和知识实践的灵活性;

(5)以人生发展为基线,提供个人成长所需的各种培训,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幸福成长。

2.FEAP的培训课程介绍

(1)家长培训焦点课程

根据孩子年龄发展规律,分为婴幼儿家长培训课程、小学家长培训课程、初中家长培训课程、高中家长培训课程。

①婴幼儿家长培训课程

A.亲子关系课程

a.如何与婴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包括亲子交流的内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视野去观看世界);

b.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必不可少的行为技术(包括良好亲子情感表达方式、让孩子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如何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好亲子陪伴与培养独立性的关系、如何给孩子应有的安全感……);

c.如何读懂孩子的心(包括读懂孩子的思维、分享的快乐、理解孩子的谎言与愿望、他想要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孩子的世界……)。

B.良好习惯初养成

a.天才儿童教养方式浅谈(科学的育儿观念,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

b.如何为孩子选择最佳教养方式;

c.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d.父母的榜样与孩子的成长;

e.帮他(她)成为男孩儿或女孩儿(孩子的性别塑造与父母教育);

f.把握孩子成长中的几个关键期(幼儿园入学适应与分离焦虑、口腔期与孩子愿望的满足、肛门期与孩子的个性养成等)。

C.潜能开发

a.印刻现象与早期家庭教育(包括早期教育的内容与时机、家庭早教适应方式);

b.如何珍爱孩子的初创力(包括爱好的珍惜、兴趣的选择、特长的培养、家长开发孩子潜能的技术与

策略);

c.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②小学家长培训课程

A.家长如何对孩子学习进行有效的支持

a.孩子入学前家长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b.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小学生学习方式特点、个性化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管理等);

c.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与适应性培养(含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创造力培养等)。

B.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个性的经典策略

a.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青春前期的教育与引导(第二性征的接纳与性别塑造、异性厌恶期的疏导、牛犊恋的关注);

c.培养孩子的成功潜能(领导力、沟通力、学习力、幸福力、自控力、创造力、耐挫力、自信力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C.孩子成功人生的加速器

a.如何让孩子更加受人欢迎(包括同伴友谊、自由、道德品质、师生交往等);

b.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包括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表达、管理);

c.家长的自我修炼与孩子的成长(包括家长榜样、夫妻情感表达方式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情绪控制、读懂孩子的心等)。

D.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与行为矫正

(留守儿童家长专题,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城市经常出差家长、早出晚归家长;分析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行为习惯,阐释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与行为矫正策略。)

③初中家长培训课程

A.青春期亲子关系维护秘方

(家长如何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进行有效交往,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第二反抗期。)

a.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特殊变化

b.重建现代孩子观

c.亲子关系面面观

d.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

e.亲子关系维护策略

B.帮助孩子走好青春第一步

a.初中生的性发展与家庭呵护策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辅导,包括初中生的心身发展规律、早恋、性觉醒、性、情、爱……);

b.初中生的常见身心问题与父母的有效应对(包括父母的情感关系与初中生的情感成长,初中生的自我接纳与家庭支持策略);

c.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与初中孩子的有效沟通策略。

C.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经典策略

a.必要的小升初衔接教育(帮助孩子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b.帮助孩子建立高效的学习策略(有效学习促进与父母的支持系统建设);

D.决战初三,心理加油

a.考前父母应该避免的几大误区

b.科学应对孩子的考试焦虑

c.为孩子中考应该做的几件事情:

(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考试观;帮助孩子掌握高效的考试技巧;帮助孩子力争最佳竞技状态;帮助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帮助孩子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④高中家长培训课程

A.学习与考试

a.助推初升高,把握幸福人生风向标

(教会高一家长如何利用初升高衔接教育为孩子成功人生加油,科学看待高中生的学习与发展、中考后的人生第一次分流、成长节奏与中考状态,对高中生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理想与信念等进行有效指导,避免自身期望的几个典型误区……)

b.多考100分的家庭支持策略;

c.决战高三,家长助力

(高考前父母应科学应对孩子的考试焦虑,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考试观,帮助孩子掌握高效的考试技巧,帮助孩子力争最佳竞技状态,帮助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帮助孩子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B.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

a.如何把握幸福人生的分水岭(针对高二家长)

b.如何帮助高三学生填报自愿;

c.如何帮助高中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

C.青春后期的家长工作

a.青春后期父母与孩子的有效交往;

b.高中生的性、情、爱能力的发展与家庭培养;

c.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父母的有效应对。

(2)学生培训焦点课程

3.FEAP核心课程培训体系介绍

(四)FEAP共享平台

为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有专家督导的高质量的家长交流平台,平台分为线上线下平台。线下平台表现为以学区、学校地域区间建立的家庭俱乐部,线上平台表现为以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诉求等心理需求建立的家庭俱乐部。根据不同时期学生心身发展特点与教育的需要,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普及性的、适合学生和家长阅读的读物、手册、电子读物。

在线平台融测评、培训、咨询、交流、学习诸功能为一体,是“FEAP网上家庭教育俱乐部”专属在线平台。在线平台利用成熟的IT技术,为家庭俱乐部构建线下活动无法实现的功能,可以更好地体现FEAP的系统思维。在线平台的建立可以避免时空限制,更好体现 FEAP的时空价值。

在线平台相关功能:

(1)“在线平台”既可辅助实体培训,也是家长的在线学习辅助平台;

(2)标准化的客观测评可由“在线平台”承载的测评软件予以实现;

(3)在线咨询可在“在线平台”上实现,现场咨询可在平台上预约;

(4)家长可依据“在线平台”进行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深入交流,形成共同探讨和相互帮助的氛围;

(5)可据此建立一个专门的家庭教育数据库,集成各种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科学研究的结果和社会统计的数据;

(6)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家庭教育好书推荐,家庭教育正反经验分享,“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7)可在这个平台上围绕教育话题进行各类调研,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教育改革积累素材和数据,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幸福成长;

(8)平台在互动发展过程中拓展出来的其他功能。

(五)FEAP咨询

1.咨询内容

(1)家长成长咨询,包括:如何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发展合适的亲子关系,如何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等等;

(2)孩子正常发展的问题咨询,包括:习惯塑造、兴趣培养、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欠佳、亲子关系紧张,等等;

(3)孩子超常发展的问题咨询,包括:身体早熟的问题,智力早熟的问题,如何保护和发展孩子的超常能力、超常孩子的兴趣与人生规划,等等;

(4)孩子发展不足或发展偏差的问题咨询,包括:如何应对极端逆反,如何应对极端情绪,如何应对极端早恋,如何应对网络依赖,等等。

2.咨询方式

(1)面对面咨询;

(2)电话咨询;

(3)网络咨询。

(六)FEAP评估

1.评估内容

(1)孩子教育效果;

(2)家庭成员幸福指数前后比较;

(3)家庭成员综合素质前后比较;

(4)家庭成员亲密关系前后比较;

(5)投入产出效益;

(6)方案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贡献内容与程度;

(7)方案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贡献内容与程度;

(8)家庭成员和学校师生的满意度或收获情况;

(9)其他评价内容。

2.评估路径

(1)客观调查;

(2)主观访谈;

(3)数据监测;

(4)其他路径。

3.结果运用

(1)优化方案运行;

(2)为增加或减少投入提供客观依据;

(3)用于相关研究;

(4)其他运用。

(七)FEAP分享

1.孩子健康成长,有装帧非常精美的《我的影像成长日记》纸质纪念品伴随终生,在网站上还有向全世界亲朋好友展现自己的“成长空间”。

2.家庭幸福,家长在享受子女教育成功的同时,个人也得到了成长,家庭人际圈子也得到了升华,其教子经历和感悟可以以文字和图像的方式呈现,互相交流、分享,影响后来者。

3.学校可以将家校合作经验加以整理,形成经验交流文本,为科研提供素材,更好的指导学校教育教学

工作。

(八)FEAP意义

1.家庭既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又是个人成长、成熟的摇篮,做好了家庭教育,整个社会的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家庭教育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和改善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家庭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4.家庭教育是建设积极健康、和谐高效、幸福美满家庭和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起点。

(九)FEAP衍生效果

1.创建新型的家校互动模式,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撑力量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2.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未成年人创造更加优良的成长环境;

3.帮助广大家长形成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相互帮助的家庭教育社区;

4.以家庭教育为抓手,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

5.通过家庭教育的促进活动,提升弱势群体家庭及其子女的发展空间。

罗崇敏:教育家,国家督学,博士生导师,三生教育首倡者,价值主义教育思想创始人

张 侃:心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副主席,国际人因学会(IEA)执行委员

杨鑫辉:心理学家,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学教授,《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主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齐大辉:教育部、全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北大书同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刘正奎:心理学家,教授,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

刘 莘:哲学家,教授,三生教育创造力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 寒:心理咨询、人力资源专家,教授,华东师大心理学博士后,云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学院执行院长

傅 宏: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 雄:家庭教育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周岳亮: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心理治疗专家

胡宝伟: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教授,高效率学习训练专家,云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学院特聘专家

韩似萍: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男生、女生教育专家

黄欣雯:台北故事妈妈,家庭教育专家

龚盖雄:教授,当代先锋诗人,文学评论家,三生教育学院理论研究院院长

欧阳康:哲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亚太学生事务协会主席

张掌然:哲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论辩专家,武汉大学核心职业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原副院长

熊丙奇:教育评论家,上海交大教授,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副院长

冯江平:人力资源专家,教授,云南师大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王洪礼:教授,创新思维和高效记忆专家,《最佳解题思维方法》《最佳记忆方法》作者

吕建国:教授,博士,音乐治疗专家,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龙 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家庭教育专家

杨东平:二十一世纪研究院院长,全国家庭教育知名专家

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心理联合会执委,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孙向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

王 詠: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研究员,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主任,博士

祝卓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黄 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史占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博士,副研究员

龙 迪: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理事

乐国安: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心理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马建青: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

刘兴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注:本文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6B00)、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评议项目(YOCX474Y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EX-J-8)研究成果。学术科研单位:三生教育基金会、国际FEAP研究中心、国际创造力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生存生活研究中心、云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学院、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论坛、北大书同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

(作者单位:1.云南启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基金会,昆明,650000 ;2.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3.云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学院,昆明,650000 ;4. 四川大学应用发展研究中心 ,成都,610065)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作者:张名源 刘正奎 陈寒 刘莘

第2篇: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

摘要: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兴起是近年来国际医改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内容。构建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于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我国2009年新医改提出的“强基层”战略与之高度契合。县域医共体建设已被实践证明是走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困境,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可行方案。本文对安徽、山西和浙江三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制度设计、政策效应及实践经验进行了刻画和总结,并提出了县域医共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之道。

关键词:整合型医疗;县域医共体;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文獻标志码:A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医疗卫生供给侧服务模式变革呈现出三个共同趋势:一是部分二级医疗服务向日间手术中心转型,住院服务主导的医院呈收缩之势,大医院的优势地位弱化;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部分二级医疗服务开始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型,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共同目标;三是整合医疗兴起,形成健康医疗服务链的纵向一体化,为民众提供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诊治到康复的全环节、一揽子服务。在其中,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近年来全球医改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内容。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卫生发展战略。同年,中国政府、世界银行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联合研究报告,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卫生服务(PCIC)”建议。初级卫生保健是PCIC的基础,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只有重视发挥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作用,即可及性(满足大部分非急诊临床服务需要)、服务和信息的持续性以及促进整合服务的提供,才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好健康结果。

我国积极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至今,已经走过10年,“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战略得到确立,“强基层”被视作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曾表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就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与设备配置的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绩斐然,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以回归公益性、破除逐利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努力探索基层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络逐步健全,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面临着基本医疗功能弱化、优质资源配置不足、运行机制不灵活、财政补偿方式单一、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人才引进乏力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在“强基层”特别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形成了诸多宝贵经验,其中,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单元,县域医共体在夯实县域基础,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医疗体系,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及有序就医新秩序。

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始于2015年左右,几年来,各地探索出了多种模式,比如安徽天长模式、山西运城一体化改革、浙江德清保健集团、深圳罗湖模式等。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2019年6月在浙江德清举办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上曾总结道:“县域医共体起源于安徽,拓展于山西,升级于浙江”。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强县级”提升为“强县域”,通过盘活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病人合理分流,从而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

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要求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到2020年,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初步建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在随后发布的试点名单中,除567个县域试点外,山西、浙江被列为试点省份。以这一文件的出台为标志,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新医改及县域医共体研究,自始参与了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制度设计与效应评估。2018年6-8月,课题组对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进行了独立评估。2019年8-9月,课题组赴山西省、安徽省进行了县域医共体建设专题调研。除实地走访外,课题组对两省的省、市、县三级卫健部门、医保部门领导,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与乡镇卫生院院长以及部分村卫生室室长进行了深入访谈。课题组基于与浙江省的比较视角,形成了三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调研报告。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安徽、山西、浙江三省医共体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效应进行刻画,寻找共性经验,揭示制度设计的差别。文中所用数据除各地的统计年鉴外,均来自课题组的调研。

山西、安徽、浙江分属中、东部地区。我们发现,三省县域医共体探索实践虽在启动时间上有前后之分,但在制度框架上的差异要远远小于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就是说,三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都集中在医共体法人构成与法人治理、人事编制与薪酬、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体制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五大制度领域。与此同时,三地在具体体制改革、制度设计等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对于这些差异的讨论和思考并不在于评价某地改革的优劣,而是旨在为设计出更具有适用性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制度框架,为全国其他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

二、县域医共体建设历程与制度设计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普遍薄弱,是各地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直接动因。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过度集中于城市公立医院特别是省、市三级大医院,因此病患资源也相应地集中于城市医院、大医院,这是造成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候诊时间长而问诊时间短等“看病难”问题的关键因素,同时,因为城市医院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的虹吸作用,削弱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站)的服务能力。同时,基层优质医护人员的不断流失,也带来了患者资源的大量流失和向城市医院集中,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与大医院截然相反的“门可罗雀”现象。这种畸形的“倒金字塔”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不但不利于基层首诊功能的发挥,而且加剧了“看病难”问题,并日益成为阻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痼疾。“新医改”启动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以及公立医院改革并没有使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医疗机构重医疗、轻预防,相互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慢病管理不能适应老龄化、慢性病上升的新形势,“医”与“防”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县级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患者无序就医。尽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在“新医改”实施之后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基层人才缺、能力弱的困局始终无法破解。此外,基层卫生资源可及性低带来了个人卫生费用的增长,同时由于县域外就诊率高造成医保资金紧张,基金管理困难。基层困局不破解,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就没有基础,看病难题就难以根治。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2012年县域综合医改之后开展的一项综合改革,其发展顺序大致符合“起源于安徽、拓展于山西、升级于浙江”的概括。从最先启动改革的安徽省来看,2013年“新农合”数据显示,31%的县外就诊病人用了55%的县域医保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卫生厅借鉴美国凯撒集团的管理经验,提出县域医共体改革思路。2015年2月,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皖医改办[2015]6号)。由各县申请,首批选择了15个县先行试点探索,其中天长市脱颖而出,成为典型示范。2016年,在天长举办的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时任省委书记王学军汇报了安徽省医共体改革经验。2017年,省长李国英到天长进行“暗访式”调研,随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7]57号)。2018年,安徽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2019年5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提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顶层设计和“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2019年在37个县开展建设试点,预期2020年实现全覆盖。

山西省的县域医共体建设于2016年10月首先在高平市试点先行,时任省长楼阳生主持设计了高平市的改革方案,之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至少经历过两批试点过程,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转折发生在2017年6月13日,山西省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开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晋医改组发[2017]2号)。

2013年6月,浙江省以“双下沉、两提升”为主线,深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高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全省15家省级、39家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合作办医,全省89个县(市、区)实现城市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2017年9月,浙江发布《浙江省医改办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医改办[2017]7号),正式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较之前“双下沉、两提升”的医联体建设有了新的突破。试点工作以“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为政策导向,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招聘使用、统一医疗卫生资源调配,统筹财政财务管理、统筹医保支付、统筹信息共享,强化分级治疗、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公共卫生。在试点取得成效基础上,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9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18]67号)。在德清县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上,车俊书记亲自动员部署、袁家军省长提出明确要求,省“两办”下发意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

从改革步骤上看,三地都是试点先行然后全面推开。安徽省虽起步早,但全面推开较慢,山西省和浙江省几乎都是在一年试点之后就发布了全面推开的文件。截至2019年9月,山西省119个县(市、区)中有60多个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安徽省63个县(市、区)中有37个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浙江省89个县(市、区)中有70个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

从建设方案来看,三省都集中在医共体法人构成与法人治理、人事编制与薪酬、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体制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五大制度领域。

1.县域医共体法人构成和法人治理结构

就医共体机构设置而言,一般分为法人机构统一和法人代表统一两种模式。前者是单一法人的统一治理模式,此时医共体整体为一个单一法人。这种模式要求医共体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在登记过程中,撤销成员单位的法人地位,并将医共体重新登记为一个单一法人。后者是多元法人的统一管理模式。医共体成员单位保留各自的法人地位,但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的法人代表均由医共体法人代表兼任,这个法人代表一般就是医共体牵头医院院长。

安徽、山西、浙江三省大部分县域医共体都实行了法人代表统一模式,而以浙江省常山县为代表的少数县域采用了法人機构统一模式。法人代表统一意味着医共体内的医保、价格、财政和人事制度并未完全配套改革,医共体若要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必然不能只停留在法人代表统一的阶段。另外,在每个县域医共体设置数量方面,山西省每个县域只组建1个医共体,也就是将县域内的所有公立医院组建为一个医共体,一般由人民医院牵头。安徽省和浙江省县域内一般建设2-3个医共体。一个县域内医共体设置数量的多寡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有待时间检验,但如若整个县域内的公立医院组成一个医共体,就可能对公立医院服务供给的竞争性产生较大排斥效应。

2.县域医共体人事编制与薪酬制度

在人事编制上,各地一般采取“打通医共体编制”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即人事管理权统一到医共体,所有人员为医共体编制,取消编制的级别限制,财政投入“按岗不按编”。后一种方式则是保留县级和基层人员的编制身份,且财政投入方式不变。目前,三省大多数县(市、区)的编办依然按照既有的体制核定医共体组成单位的编制,即第二种模式。事实上,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关联,人事编制与薪酬制度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的动力。在三省的政策方案上,安徽与山西的人事方案尽管为医共体内部统一配置人力资源提供较为有效的政策支持,但并没有为基层医务人员打开制度性的上升通道。在薪酬制度方面,尽管医共体建设政策文件中设置了“两个允许”,但实际操作起来颇为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医共体对结余资金并不真正能够自主留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地区的医保部门思想还比较保守,不肯放权,另一方面则来源于所谓的“棘轮效应”:医院本年度结余越多,第二年医保部门总额预付的基数就越低,医院失去节省成本、创造结余的动力。由此,“两个允许”的激励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3.县域医共体财政补偿制度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一般分为财政专项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两个部分。目前,山西与安徽省财政补偿制度主要集中在政府专项补助部分,主要针对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一类事业单位的补助。浙江省在2017年12月1日就已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改变了以往依照编制进行财政拨款的机制,改向基层医疗机构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在这样的政策基础上,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在财政补偿制度上要明显先进于安徽和山西。

5.县域医共体价格体制改革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既有的多重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制对医疗服务发展和医疗体系改革构成了严重制约,然而各地在探索价格改革方面并未给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改革措施。

三、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效应

由于条件限制,除浙江省外,我们在调研中无法获得其他两省各县(市、区)的结构性数据。我们在评估政策效应时,分别选取了安徽天长、山西盐湖、浙江德清三个典型县(市、区)的医共体进行比较研究。在核心指标选取上,我们选择以2017-2018年基层门诊、住院人次与费用、县域就诊率,县域外医保支出占比等进行考察。由于所获数据数据结构的不同,我们以上述指标为主体,分别以描述的形式展现三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效应。

总的来说,县域医共体建设对于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具有明显成效。安徽省的县域就诊率已经突破了90%,山西省和浙江省的县域就诊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我们也看到,最早进行医共体探索的安徽天长,在进行了将近四年的医共体建设后,2018年基层门诊人次较2017年下降了7.56个百分点,住院人次也有小幅度减少。这说明改革先发优势不一定能转化持续优势,后者需要多方面配套制度持续推进,否则医共体的政策效应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此外,三个地区的域外医保支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一方面,医共体建设刺激了居民的就医需求,县域内就诊率提升,另一方面,异地就医结算等惠民政策使得医保基金外流增加。这也说明,在考察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否真实提升时,不能仅关注县域就诊率等医疗数据,同时也要关注医保基金的下沉率等医保指标。虽然由于实际情况,我们在调研中无法获取全面的医保数据从而对其进行分析,但相关行政部门在医共体推进过程中需要从这些数据中获取真实的政策评价。

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医共体建设组织保障

“新医改”10年的实践表明,医改主要是改政府。医共体改革涉及多部门权、利格局的重构,如果没有高位推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就难以进行制度设计,更难以实施改革。

无论是安徽、山西还是浙江,一把手亲自抓改革是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在安徽天长,实行医改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市委书记与市长共同担任组长,联手抓,交替抓。市委书记直接拍板解决问题。不仅如此,天长还要求镇党委书记了解医改,村书记知道医改。在山西,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谋划一体化建设,亲自部署和推动,他们既是一体化改革的总设计师,同时又是改革的“施工总队长”。拿运城市来说,政府将一体化改革作为市委的十大重点事项之一,纳入年度的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医改的工作格局。时任省长楼阳生曾批示:“对于不愿改的要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整,让愿改、会改的人抓改革。”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医共体建设。自2017年试点开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做出批示,明确提出把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成浙江县域改革的“金名片”。在2018年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省委书记亲自动员部署改革任务,省长提出具体要求。

(二)着眼体制突破,发挥改革持续效应

三省无一例外地将县域医共体改革交给卫健部门的体改处而不是基层处去实施,表明体制改革取向非常明确。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而且是整個县域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体制突破是医共体建设发挥持续性效应的关键因素。

时任天长市市委书记金维加曾总结道,天长的医改侧重于改机制,一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明确“定向”+“专项”的财政补偿方法,初步形成“发展靠政府、运行靠自身”的良性运行机制;二是建立政事分开机制,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将相关职权收归医管会;将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副职推荐、中层干部聘任、收入分配、年度预算执行六项权利下放医院。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医管会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医院内部落实岗位目标绩效工资制度,实行按疾病诊断工作量以及考核积分法分配方案。四是改革支付方式,按人头总额预付包干医保费用。

山西省运城市成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医管会,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办医、管医职责集中到医管会履行,探索形成了“两端医联体、中间医共体”模式。运城市将县域内的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整合,组建为一个医疗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授权县域建立动态价格调整机制,提高医疗收入中技术性收入比重;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核定后医保基金打包给医共体;在药品采购方面实施“两票制”,允许集团二次议价。

浙江省积极推动医共体资源整合,实现县乡机构一体化、人员使用“一盘棋”、财物管理“一本账”,创新医共体管理体制,建立医共体管委会,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在县域内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机构编制、财政、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物价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共体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实施医共体内唯一法定代表人治理架构,对医共体内部医疗机构实施扁平化管理,加强医共体评价考核,考核奖励由医共体自主分配。在深化“三医联动”方面,2019年7月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

(三)夯实县域基础,将医共体建设作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

“强基层”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而强化初级卫生保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正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三省在改革实践中,都将明确服务人群及其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其目标;以初级卫生保健为核心,实施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确保服务连续性的转诊机制。三省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的上下流动,完善牵头医院与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确定县乡两级的疾病诊疗目录,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强调医保政策与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系统、连续、有序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从政策效应上看,县域就诊率较改革前有了明显提升,医共体建设正在成为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高效的整合型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四)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实现疾病治疗与健康管理有机整合

随着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很多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利用率有所提高,相当一些原本已经不开展住院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恢复了住院服务。发生这种变化后,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否会弱化公共卫生服务,成为了新的关注点。我们看到,各省在医共体建设中,都将公共卫生工作放在重点位置,在以医促防、医防融合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文章。

安徽省创新“双处方”制度,对慢病人群同时开具用药处方和健康处方,加强健康干预,目前已覆盖276个病种。2016年以来,市财政每年投入400万元采购8种慢病药物,由镇村医疗机构免费发放。由一名牵头医院医生、一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和两名村医组成“1+1+2”签约服务团队,提供随访、体检、健康指导等服务,2018年,家庭医生总签约率55.46%,重点签约率93.1%。

在山西,村医在公共卫生服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将村卫生室纳入了医共体建设,将村医纳入医疗集团,原来的“赤脚医生”更有底气了。山西省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已突破60%,这在浙江省基本没有县域能够实现。山西省卫健委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了500多台健康一体机供村医使用,一体机的数据实时上传并且不可更改,医疗集团在后台就可以对村医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这一方面促进了村医工作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实现考核与绩效挂钩。牵头医院为村医设立了人均5000元的绩效考核奖金,其中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考核占比60%,公共卫生服务则为40%。

浙江省专门出台《关于强化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浙卫发[2019]34号)文件,对医共体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提出了统一明确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新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如桐乡市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其医共体中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159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对口合作,致力于在医共体建设中推进医养结合一体化服务,打造医疗、养老(助残)、康复、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医疗、养老、社会照料等连续性、全过程的新服务模式。

五、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未来

从试点先行到全面推开,安徽、山西、浙江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探索了三年多。2018年,安徽、山西、浙江三省的GDP分别为3.00万亿、1.68万亿与5.62万亿,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然而,我们在经济因素之外可以总结出三省在医共体建设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探讨这些问题,是中国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首先,县域医共体建设要从高位推动走向内涵建设。党政一把手重视在医共体建设初期是重要推动因素,然而要实现改革的持续有效发力,就必须上升到内涵建设。换言之,就是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卫健部门、医共体管理班子中形成共识,强化认知。医共体建设是一场公共治理变革。政府管理者要在这个过程中回归本位,带头“放管服”,不走改革的回头路。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创造积极制度环境的同时,优化政府职能,放权医共体,激发医共体改革活力;通过重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百姓享有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其次,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敢啃“硬骨头”。三省县域医共体建设都着眼于体制改革,但是明显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医改需要在多个配套政策、多个部门协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扭转长期以来不正确的趋利机制、诊疗方式和就医习惯。在改革初期,为了减少阻力,一些地区会避开或较少触及法人治理、人事编制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若仍然停留在立柱架梁的阶段,不系统推进制度改革,医共体则是有名无实,违背了改革初衷。

第三,县域医共体要从法人代表统一走向法人机构统一。“法人机构统一”受到诸多体制因素制约,需要各级政府对医保、价格、财政和人事体制等推进配套改革,而配套改革的推进一方面需要县级政府内部各部门开展协同,另一方面需要上级政府大力推进诸多领域的改革,尤其需要省政府的顶层设计。由于多领域配套改革的艰难,三省各地医共体机构统一的主流是“法人代表统一”模式。在配套改革尚不能协调到位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过渡模式。但在这一模式下,医共体尚未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际上,医保和价格体制的约束,完全可以在法人机构统一的实践中加以突破。医保部门可以依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情况设定差别报销率:在目前的报销政策基础上,与医共体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参保者可以获得更高程度的医保支付。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促进县域内所有居民参保,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签约率,并为基于家庭医生的按人头付费提供基础。在价格体制方面,在法人机构统一后,基层可以实行县级医院收费标准,这并不会提高绝大多数民众的医疗费用,只会对少数未参保人产生影响。至于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对医保支付總水平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控费效应加以抵消。在财政体制方面,县级政府需要在医共体内进行公共财政改革也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财政打包给医共体,并且赋予其真正意义上的调配使用权。

第四,真正发挥医保的驱动作用,把激励机制做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中“超支合理分担”与“合理超支分担”,“总额预付”与“总额预算管理”这样的表述经常被混淆,而恰恰这些表述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关键。

总额预付制指医保经办机构通过对医疗机构某一时间段(通常是上一年度)内门诊和住院人次、医保均次费用、医保支付比例等指标进行计算后,预先支付给医疗机构。这种支付方式往往会出现在医保结算接近预付值时医疗机构尽量少接诊、少检查的现象。而总额预算制则是给医疗机构预先支付一笔费用,最终结算的费用要看实际发生的情况,从而涉及到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的谈判,即“合理超支分担”还是“超支合理分担”。

在三省的政策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表述。安徽实行的是总额预付制,采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山西和浙江则采用了总额预算管理,分别使用了“超支合理分担”与“超支分担”机制。

总额预付制的基金管理模式,在将医保经费打包支付给医共体的同时,也需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否则容易出现医疗机构超支的情形。我们在安徽天长看到了民营医院因为超支严重而主动要求退出医共体的案例。是否超支取决于总额的定量,对于超支的部分是否需要医保部门承担,需要在总额预算时由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谈判决定。诸如通货膨胀率,人口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增长等因素等都可以通过科学计算在制定预算总额时考虑在内,从而尽量做到不超支。“超支合理分担”与“超支分担”都意味着不论何种情况下,医保部门都必须承担部分或全部超支,这并不利于医保部门控费职能的实现。

值得提出的是,浙江要求在医保市级统筹地区,将医共体作为整体与医保部门进行谈判、签订协议,这在三省中属于重要创新。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医保基金尽管被要求“打包”付费给医共体牵头医院,但实际上医保部门还是与各个医疗机构分别签订协议,这就大大降低了医共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管理好、使用好医保经费的积极性。

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全国实践来看,医保支付制度必须超越单纯引入总额预算制的阶段,走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改革。尽管针对不同类型医疗服务的最佳适应性医保支付方式有所不同,医保机构最终对医疗机构的支付必定是多种医保支付方式的组合,但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依然有三个可以辨识的走向,即(1)门诊统筹采用按人头付费;(2)住院服务采用按疾病诊断组付费(DRG-based payment);(3)对医保统筹地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实施区域总额预算制。

第五,提升县域医共体基于数据的管理能力。当前,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面向患者的服务,这无疑是医共体统筹信息共享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各地普遍忽视管理信息化的统筹。我们在调研中获取数据十分艰难。这并不是说政府部门不愿意给,而是信息系统碎片化导致的收集数据困难。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医共体内部,都必须完善既有的绩效监测体系,统一医疗机构报表,改变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分割的“孤岛”格局。更进一步地,在考核方式上,各地应以县域为单位进行医共体绩效考核,并引入新的绩效监测和管理工具。

第六,上下聯动,积极发展纵向高水平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有机对接。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是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在县级医院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相对恒定情况下,长期下沉必将造成“牛奶的稀释”。不少地方县级医院表示已经“力不从心”。因此,发展纵向高水平医联体,实现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紧密对接,将是县域医共体建设赢得未来的不二选择。

六、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社会老龄化正在加剧、共患疾病、慢病增加,基层资源需求增大,呼唤多学科、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基于健康需要,协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整合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服务。

县域医共体建设在中观层面,作为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的关键一环,强化、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分级诊疗制度夯实了基础。在微观层面,医共体在县域内突破了既有高度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整合筹资体系和服务体系,整合纵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横向同类医疗机构,统筹人力、财务、信息,有效结合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科服务、专科服务、康复与护理。可以看到,医共体建设是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

县域医共体建设起源于安徽,安徽在没有先例可循的背景下,摸索出一套医共体建设方案,并且取得明显成效,实属不易。山西省比浙江省试点工作提前约一年,但全面推进速度却不及浙江,在政策效果上也稍逊于浙江。浙江省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将“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这两大领域进行了创新式整合。浙江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探索,在求解医改这一世界难题中或可成为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徐东涛)

作者:郁建兴 涂怡欣 吴超

第3篇: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深化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应用型高端技术人才成为高校当前重要的培养目标。高校公共体育课在培养优秀人才和优化课程体系时,应根据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行加强,坚持以生为本、以高端人才培养为原则,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加强现代化发展理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相关运动技能,让学生对健康知识和医学上的基本常识有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高校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以高端人才的培养为首要目的,其中也包括对课成体系的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整个教育活动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现实意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建立具有新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优质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培养青年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与深入研究,高校各个学科体系得到了稳定发展,形成了与高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然而,高校公共体育课虽为高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与高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整体课程体系构建不相符,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就当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教学观念缺乏创新,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没有形成高度认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高校对体育教学在整体教育目标和教学群体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在高校公共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中严重缺乏紧迫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停留在普通学校体育学科教学思想上。

二是对理论基础的研究方面不够全面,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传统教学理论思想的严重影响,对高校体育的理解一直是围绕传统的运动技术传习式的教学体系进行的,这种传习式教学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育觀和教育实践上有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围绕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任务的,没有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当下世界教育快速发展的新趋势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在内容上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高度重视,在深入研究与认识中,没有将其放到大文化观中,对拓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只对专业技术评估和完成达标率加以关注,重数量轻质量。尽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呈现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和重视,但主要还是追求基本教学任务的达标情况,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和实现终身体育目标造成了阻碍。

三是高校教学评议估计水平不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现在实行的评议估计标准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自身体制,以运动成绩为重要根据,这些都满足不了高校的实际需要,更不能将高校教育的独特之处充分展现出来。由于教育教学对象具有较强的定向性,培养有关人才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内容或教学形式等方面,特别是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高校教育发展目标相统一。要想尽快实现这一点,高校应从构建鲜明的教学评价标准着手,不断提升教学评估水平,提高教学质量[1]。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纵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与我国当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不同时期都形成了独有的教学观念,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所体现的新理念、具有新的内涵,但是,无论是在哪种教学观念上都没有脱离培养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这一思想,没有使学生形成体育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学习观念。造成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喜欢体育活动,对体育课程却不感兴趣,导致学生体质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有效促进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根本、以培养优质人才为重要导向的教学改革,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社会价值[2]。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课程设置多元化格局

高校学习阶段主要是以拓宽专业知识、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内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不断考察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课程资源,不断拓展课程深度,对不合理的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与剔除,将课程设置为重要基点,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专业环境,努力克服因为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而造成的专业方向不清晰、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等现象,进而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加快课程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对综合课程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为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多元化格局。

以培养优质人才目标、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出发点,对各个学段、层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设置,课程结构不仅要呈现共性,还要有个性,不仅要有必修,还要有选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爱好,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具备健身的基础。在高级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方法和相应的体育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把以往的团体活动、专业队训练等相关体育活动全部充分融入课程体系结构当中,增强综合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3]。

(二)提高公共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各课程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全面体现出来,使课程更加具有整体性,实现课程质量最优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首先应对课程设置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性做到充分把握。公共体育课程设立和安排的整体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牢牢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排除迁移中的干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專业知识。在不同的时期,只有强化专业整合,采用优化课程设置,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整体性。

此外,还应全面考虑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在课程设置结构和课程应用方面应运用动态方法进行仔细考查,而不应将课程结构变为僵化的课程,这也是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的重要原因。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在构建中应具有动态性,能够真实反映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时间和课程数量都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加强课程体系构建和改革的重要基点。加快完善课程的设置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本身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的过程,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于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由于课程在安排过程中存在层次结构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结构较为混乱,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都在积极开设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法律援助等公共必修课程,为学生未来再学习、拓宽交流范围、提升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力等都带来了巨大帮助。但是,高校必须深刻意识到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与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不能相适应。不断创新学习和研究方法,增设课程设置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未来发展趋势[4]。

(三)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中不断发挥网络作用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为严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各大高校同类课程中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有效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资源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二是构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整体教学解决方案的数字化资源中心,为高校师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包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三是积极发挥网络自身作用,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总体规划,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申报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特色突出、资源丰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技术成为当下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发展趋势。就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个人发展而言,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推动了新课标的顺利执行[5]。

(四)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

对教学内容做到充分把握能够促使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高校教育者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自身素质拓展、课题实践以及体育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开设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以真正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高校优质人才培养目标与公共体育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应以基础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前提,以培养优质人才为核心目标。

首先,开齐开足高校公共体育课。高校在培养和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新学期伊始让学生进行线上选课,坚持以兴趣为核心导向,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设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包含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项目;武术、空竹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素质拓展、散打、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等等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在这期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想学、喜欢学的知识自主选择。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独特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推动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其次,将公共体育课程与素质拓展活动相结合。素质拓展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素质拓展的类型较多,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针对性的作用,将二者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因此,素质拓展活动可以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始前的热身活动,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开展拓展游戏活动,对游戏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对学生某一项能力进行培养。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入跑距监测App,并将其纳入体育课评分标准,先通过选修课程学习或成立各种新颖的体育社团,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拓展,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节”“创意校园跑”等体育比赛,让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课外活动中充当各种角色,例如运动员、裁判员、记分员、器械员和啦啦队员,他们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规则。如此种种,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感。

(五)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制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体制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应坚持教学评价内容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坚持教学评价主体多样性原则,重视过程化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确定当前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对各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修订,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应构建自主管理与检查体制,确保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高校优质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目标、过程等众多环节切实落实到培养优质人才的最终目标上。

其次,对学生个人素养评价进行完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包含自我评价,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和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因此,在教學活动开始前,教师应认真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档案袋式的形式,获得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信息,做到及时反馈,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开展自我评价。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档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借助量化指标比值评定软件,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描述。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记录学生的中和指标。当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需对学生当前水平做出评价,对能力上升或下降的变化细节进行认真梳理。

四、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的主力军,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技能。通过全面挖掘、制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可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自身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承载着助力高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不仅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还要积极探索特色发展道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明.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86-89.

[2] 彭健民.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2019,18(02):68-70.

[3] 万来红,陈治华,谢彬.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2):74-81.

[4] 贾钧,王焱源,祁文文. 课程一体化视阈下体育分层级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0(18):44-45.

[5] 毋洪飞. 高校公共体育拓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65-66.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田质全 董峰 李东斌

第4篇: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构建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需要,充分享受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基本文化权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不断扩大广播、电影、电视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用有线、数字多路微波、无线和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 垂直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到XX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创造条件,深化改革,尽快推进县电影公司改制。多方争取项目、设备和资金,力求在城乡放映队伍、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广城乡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同时,鼓励各放映队转变观念,打破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电影放映环境,逐步建立起统

一、活跃、有序的电影市场。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三、实施方法

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⒈现状:全县共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台站4个,中继站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乡收转站52个,有线小前端7个。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有线、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达10194户。

⒉方法

⑴、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着力完成***转播站、***转播 站的更新改造建设,保证从XX年起让覆盖范围内的广大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和中央

一、七套无线电视节目。

⑵、努力巩固“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无线收转站、有线小前端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确保现有7个有线小前端和52个无线收转站(室)有效运行。

⑶、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网络。川区农村以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电视为主,利用现有数字多路微波基站和网络,在巩固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技术维护方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有关规章,切实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永久畅通。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认识,降低入户门槛,减轻广大群众负担,大力普及、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用户。力争XX年数字多路微波电视入户率达到3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川区农村覆盖范围内的数字多路微波广播电视户户通。

⑷、以消除有线、数字多路微波网络覆盖盲区为侧重点,采用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侧重于依靠“村村通广播 电视工程”进行建设。在进一步调查摸底,核实盲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村村通”工程实施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采取直播卫星等建设方式,力争在XX年消除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的广播电视盲点。

⑸、逐步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三个统一,即人事统一管理,经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人权、财权、物权统一归属县广电局管理,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真正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同时,进一步充实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工作力量,配备一批热爱和胜任广电事业的干部职工,切实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队伍建设。

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⒈现状:自1993年电影行业经营机制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电影事业大幅度滑波,原有的农村放映队已名存实亡,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处于瘫痪状态,从业人员仅剩8人,原有2座电影院,因设施、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已停止放映。同时,放映设备陈旧、破损,绝大部分已不能使用,库存影片基本都是老旧过时影片,不能满足农村电影放映需要;经费缺乏,致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难以为继。目前,电影放映工作仅以完成省、市下达的一系列公益性放映任务为主。

⒉方法

⑴、切实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纳入各乡镇、有关部门精神文明考核内容,为农村电影放映提供体制保障。并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放映经费,明确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放映队,实行责任制管理,保证全县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顺利实施。

⑵、创造条件,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县电影公司职能。县电影公司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拿出相应的对策,在加强对放映队业务指导、培训和保障片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利于电影发行放映的新途径,拓展城乡放映市场,建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富有生机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⑶、积极争取国家资助设备,并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好、热爱电影放映工作的群众,着力恢复农村电影放映队。力争XX年组建6个放映队;XX年组建2个放映队;XX年根据国家数字电影设备争取情况,再组建3个数字放映队,使放映队总数达到11个。

⑷、积极组织放映队在完成省、市下达的一系列公益性放映服务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农村电影放映环境。要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经常性开展政策性宣传放映活动;与农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奔小康结合,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宣传放映活动;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送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进校园,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与各行业宣传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增加放映场次,努力扩大放映范围,逐步建立统

一、活跃、有序的农村电影放映市场。力争到XX年,基本实现交通便利的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到XX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⑸、着力加强电影放映事业建设,逐步推进电影数字化进程,提高县城放映技术品位,构建数字电影放映的新体系。积极争取电影放映影院数字化改造建设项目,在县城新建1座电影院和1—2个数字化放映厅,在土门镇、大靖镇各建一个数字放映厅,拓展城镇电影放映市场,提升县城文化品位。并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传输方式和技术手段,在经济条件较好、人口比较集中的**镇、**镇、**镇、**镇、***镇、***镇、***镇等集镇建设室内放映室,逐步实现由16毫米向35毫米、由露天放映向室内放映、由免费放映向低价有偿放映过渡。

第5篇: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构建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全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需要,充分享受文化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基本文化权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不断扩大广播、电影、电视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用有线、数字多路微波、无线和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即县有管理中心,乡有广播电视站,村有广播电视室)。到2010年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创造条件,深化改革,尽快推进县电影公司改制。多方争取项目、设备和资金,力求在城乡放映队伍、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逐步推广城乡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同时,鼓励各放映队转变观念,打破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工作方法,努力开拓农村放映市场,创造良好的电影放映环境,逐步建立起统

一、活跃、有序的电影市场。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三、实施方法

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⒈现状:全县共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台站4个,中继站1个,村村通广播电视乡(村)收转站(室)52个,有线小前端7个。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有线、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达10194户。

⒉方法

⑴、全力提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着力完成***转播站、***转播站的更新改造建设,保证从2009年起让覆盖范围内的广大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和中央

一、七套无线电视节目。

⑵、努力巩固“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建立无线收转站(室)、有线小前端的有效管理和维护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确保现有7个有线小前端和52个无线收转站(室)有效运行。

⑶、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网络。川区农村以大力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电视为主,利用现有数字多路微波基站和网络,在巩固现有用户的基础上,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技术维护方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有关规章,切实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维护管理水平,确保永久畅通。同时,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认识,降低入户门槛,减轻广大群众负担,大力普及、发展数字多路微波用户。力争2010年数字多路微波电视入户率达到30%以上;2020年基本实现川区农村覆盖范围内的数字多路微波广播电视户户通。

⑷、以消除有线、数字多路微波网络覆盖盲区为侧重点,采用直播卫星等方式,逐步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侧重于依靠“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进行建设。在进一步调查摸底,核实盲点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村村通”工程实施政策,积极争取建设项目,采取直播卫星等建设方式,力争在2010年消除山区农村和川区数字多路微波覆盖网外的广播电视盲点。

⑸、逐步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三个统一,即人事统一管理,经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人权、财权、物权统一归属县广电局管理,推进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真正建立起三级联动的运营体制,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体制保障。同时,进一步充实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工作力量,配备一批热爱和胜任广电事业的干部职工,切实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队伍建设。

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⒈现状:自1993年电影行业经营机制改革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电影事业大幅度滑波,原有的农村放映队已名存实亡,县电影

第6篇: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2008-6-2

5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确保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提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沼气经过了“两落三起”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发展沼气的热潮,建设了600多万户,但很短时间后多数沼气池就报废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部分省市又掀起了发展沼气热潮,短短几年时间累计建设700多万户,但多数未能持久运行。“两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983年底全国沼气保有量仅为400万户。“两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这些历史教训说明,在沼气快速发展的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各地也积极加大支持力度,2006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2200多万户,受益人口约7500万。当前农村沼气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例如,有的农户灯罩或纱罩坏了,要走上几十里山路,才可能购买到;有的农户沼气池运行了多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换料,影响了正常产气;有的农户不掌握操作规程,换料时不关闭阀门,导致净化器被烧坏;有的农户缺乏安全知识,擅自开盖维修,个别地区导致了人员伤亡;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不合理使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打了折扣。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实做好。要认真总结服务体系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服务促进沼气综合利用,推进沼气健康发展,提高沼气建设效益,解决沼气农户的后顾之忧。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

(二)建设原则

1.政府引导,自愿建设。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2.创新机制,多元发展。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模式。

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把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效益和发展。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充分考虑沼气农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沼气农户受益。

(三)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国适宜地区县级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要力争达到100%,乡村沼气技术服务的覆盖率要力争达到70%以上,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沼气池建设、配件更换、进出料、技术指导等管理服务及时有效,初步实现物业化。通过强化服务,使沼气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80%以上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四)体系功能

省级实训基地重点是引进、试验、推广适用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设备,开展新技术示范、展示、交流,培训沼气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开展沼气工技能培训及鉴定,示范培训新技术。县级服务站重点是定期对乡村沼气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受沼气灶具和相关装备厂家的委托提供沼气配件和工具供应及维修服务。乡村服务网点重点是为农户提供建池、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配件、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省级实训基地和县级服务站主要由各地自筹资金建设,乡村服务网点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支持建设,国家视情况给予补助。

三、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内容、补助标准

(一)建设内容与标准

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原则上应具有“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1. 具有一处固定服务场所,经营沼气配件,存放服务装备,培训人员,接待服务农户。

2. 因地制宜建设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安装秸秆粉碎机,收集、发酵和储备原料,既为不养殖农户和临时缺料农户提供发酵原料,又随时处理有机生活垃圾。

3. 配备一套进出料设备,包括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等,运输沼液沼渣,为农户提供进出料服务。

4. 配备一套检测设备,包括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等,科学检测,安全服务。

5. 配备一套维修工具,包括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等。

6. 购置一批沼气配件,包括灶具、净化器、脱硫剂、管路、三通、接头、开关、纱罩、灯罩等,保证维修更换的需要。根据需要购买发酵菌剂。

除服务场所外,建设一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约需投资3.1万元,其中秸秆沼气原料处理设备0.7万元,进出料设备1.5万元,检测仪器0.3万元,维修工具0.1万元,沼气配件约0.5万元。

(二)政府支持建设内容及标准

各级政府重点支持购置一套进出料设备(进出料车、真空泵、储液罐)、一套检测设备(甲烷检测仪、便携式酸碱仪)和一套维修工具(防爆灯、防护服、维修工具)。中央视情况按照不同标准予以适当补助。

中央对每个网点的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1.9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中部地区1.5万元,用于购置进出料设备;东部地区0.8万元,用于购置部分进出料设备。其余由地方配套或服务网点单位或个人承担。

四、乡村服务网点建设机制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运行机制。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一)协会领办

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协会应有完善的章程和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吸纳沼气农户加入协会,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

积极支持农民个人承包沼气服务网点,鼓励其与连锁公司或农民沼气服务协会(沼气合作社)等协作,并与沼气农户签订合同,承担购料、加料、出料、维护维修、综合利用等服务。

(三)股份合作

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成立股份合作制的沼气服务公司,建立连锁的乡村服务网点,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承担建池施工、建后服务、技术指导和运行维护等服务。

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组织实施

(一)网点选定

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合作,根据当地实际,结合本方案,制定本地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各项目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根据本省方案,做好组织实施,择优选择服务组织。原则上,由各类服务组织自愿提出申请,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确认,发文公布。

(二)资金投入

各地要积极支持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国家重点扶持条件较好、普及率较高、相对集中的乡村建设服务网点,为服务网点提供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或维修工具。中央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采购管理

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由各省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其中中央投资购置的设备采购清单要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备案。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在服务网点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发酵原料贮存池、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各级政府投资购置的乡村服务网点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由省农村能源主管和发展改革部门做出具体规定,并切实做好设备拨付的监管。

(四)监督管理

各地应制定沼气服务网点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加强对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县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沼气设施建设、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等技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服务体系信息档案,并纳入农村沼气项目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第7篇:乡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中共罗平县委办公室、罗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的实施意见》罗办发2010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为民服务中心,在各村(居)委会建立村级服务代办点。现就加强××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要求,纵深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以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为目标,以“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整合乡镇公共资源,努力搭建服务农村工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提高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乡镇机关政务公开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窗口围绕社会转,部门围绕窗口转”的原则,调整内部运行模式,实现部门与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不搞“双轨运行”。

(一)有权必进原则。凡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涉及审批服务事项的收费都必须进入为民服务中心办理。

(二)进必授权原则。凡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必须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启用本单位“行政审批专用章”(在本镇范围内使用,在行政审批范围内与本单位行政章具有同等效力,转报事项需加盖单位行政章)。

(三)依法行政原则。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的各部门法定行政许可(审批)职能不变,法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施主体地位和职能不变。

(四)公开透明原则。开展“一套业务告知单、一套申报材料范文本、一套政策法规文件依据、一张办公流程图”公示文本活动,并通过服务指南、办事须知、公开服务事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事项,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

(五)便民利民原则。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科学设置服务窗口、筛选服务项目、确定工作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六)规范运作原则。镇为民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遵循管理规则,不得违反规章制度。

(七)廉洁高效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严禁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

(八)加强监督原则。镇为民服务中心工作要自觉接受镇党委、政府、人大的监督,接受媒体和监督机关、人民群众等各种监督,促进服务中心持续、高效、廉洁、规范运行。

三、机构建设和主要职责

(一)机构建设

为加强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决定成立××镇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为民服务中心设主任一名,专职副主任一名,主任按照副科级干部配备,由××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朱林兼任,专职副主任按照股所级干部配备,由徐树贵担任。为民服务中心对镇人民政府负责,代表镇人民政府对中心窗口工作行使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对村级代办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同时接受县中心的业务指导、工作协调;村级代办点由村(居)委会班子负责管理,从村(居)委会干部中明确代办员2名,实行ab工作制,确保岗位不空,方便群众,在镇为民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明确代办项目,真正做到为民服务。为民服务中心是镇政府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在服务大厅设置民政、残联、计生、村建、环保、国土、林业、财政、劳动保障、农经、畜牧、农科12个服务窗口,并设置派出所、卫生院两个分中心。

(二)主要职责

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直接办理权限范围内的简易事项;

2、代办需上级审批的事项;

3、对申请人提供咨询、留言、陪同和转告等服务事项;

4、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经济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5、做好群众工作、处理来信来访;

6、知民情、听民意、说实话、办实事;

7、其它工作。

四、人员管理及经费保障

(一)为民服务中心各个窗口由镇政府各涉及部门选派1—2名素质高

、业务熟、协调能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力强、行政审批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到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其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调出。实行abc角工作制,a角为首席代表,分管领导;b角属常驻工作人员;c角为

替补工作人员,确保窗口工作正常进行。当b角工作人员确需离岗时,c岗及时补充,bc角由中心主任统一调度。镇政府各有关分管领导以及镇直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必须加强配合与协调,确保中心服务窗口有服务人员上岗。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向窗口首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做到“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审批权限向中心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中心集中、中心审批服务事项向电子监察网络集中;项目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各单位abc角人员名单于2010年1月底前报镇为民服务中心。

(二)加强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为民服务中心和原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窗口工作人员原身份和隶属关系不变,在原单位的相关待遇不变,以服务中心管理为主,按规定开展工作。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考核由同级人事部门赋予中心,评先选优指标由人事部门按照中心人数比例核定,不占进驻单位的评先选优名额,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考核,考核结果由人事部门审核后装入个人档案。窗口工作人员调离中心时,由中心出具鉴定材料移交所在部门或单位,作为进驻单位干部考核、使用和晋升的依据。镇为民服务中心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和村级代办员的管理、监督和学习培训,各进驻单位要协调配合,重视、支持、帮助为民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村(居)委会两委班子要担负起对代办工作的领导责任,把代办工作纳入村级事务统筹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和考核奖惩。为民服务中心业务集中办理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上午8:00 -11:30、下午2:30-5:30,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2:30-4:30,每周日和周一为休息时间。进驻中心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和早退,有事必须要请假,否则将按照××镇干部职工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将纳入综合考核奖惩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严格兑现奖惩。将进驻事项的办理情况纳入进驻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镇党委、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完成工作任务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适当的经济惩罚,并且本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逐步建立村级代办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对在代办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为民服务中心的正常高效运转,为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财政所要保障中心前期建设资金及相关工作经费,后期运行经费财政所列入预算,每年安排不低于2万元的工作经费,确保中心正常启动运转,各村(居)委会为民服务代办点财政所预算每年每个点安排720元业务经费作为代办员工作补贴;组织、人事部门要牵头研究制定管理、考核等相关政策措施;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为民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把中心工作情况作为监督重点,实施效能监察,对服务对象的投诉要100%受理、100%查清、100%依归依纪严肃处理;宣传、广播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到家喻户晓,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

五、规范运行

为民服务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实行“开放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的运行机制;实行“绿色通道制、全程代办制”,建立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办结公告制等行政责任制度,完善行政程序。

(一)落实六项制度。为民服务中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好相应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作风建设制度、卫生安保制度、投诉监督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到位确保工作到位、服务到位,实效到位。

(二)实行“六件”管理。对群众的申办事项要按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上报件进行及时分类,不同的办理件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并尽快回复。

即办件:凡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申请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当场办结。

退回件:国家明令禁止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发展规则的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及时作出不予办理的明确答复或出具退回件通知书,注明退回原因。

承诺件:申请事项涉及两个部门或需要审核、论证、召开听证会、现场勘察的,由窗口工作人员先接收申报材料,承诺办结时间,出具承诺办理通知书,客户到时凭通知书信件到服务中心办理。

联办件:服务对象的申请需要3个以上部门审批的事项,实行由主办窗口受理并牵头进行联合办理。

补办件:对服务对象申报材料不全,无法办理的,承办窗口必须一次性明确告知需补办的材料,待服务对象申报材料全后按即办件、答复件、承诺件、联办件处理。

上报件:需报上级审批的申请事项,由主办窗口受理,向服务对象承诺上报的时限,负责事项的全过程办理。

(三)实行“六公开”办事。为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中心的各个窗口实行办理事项、办事程序、法规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全部公开。

六、建立村(居)委会村级代办点

(一)村(居)委会实行代办员制。负责代办需要到镇及县级以上办理的事项。各村(居)委会代办员由村(居)委会副主任和大学生村官担任,没有大学生村官的由副主任和负责业务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并将代办员名单于2010年1月底前报镇为民服务中心。

(二)运行机制。村(居)委会村级代办的运行机制由受理、传递、回复三个环节组成。代办员受理事项时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等形式,同时做好登记工作,并向申办人员告知办理权限、承诺时限等,向申办人出具相关证照工本费的收费依据和收据。对于申办人申办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补办事项;传递时,要主动与为民服务中心和村 “两委”联系,及时做好衔接工作;回复时,代办员要将办好的手续及凭证送交申办人,并收回原出具的收据,及时做好证明和资料归档工作,并征求申办人对所办事项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申办人对代办员工作有意见的,可采用书面、口头、电话等形式,向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县政务服务中心投诉。

(三)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公开原则。公开为民服务代理事项、代办员的选任、变更、为民服务代理制度。二是坚持公平原则。代办员对申办者不论远近亲疏,一律平等对待,认真负责为群众代办事项。三是坚持依法原则。严格执行为民服务代理工作制度,按照规定的办事程序,不搞变通,杜绝暗箱操作。四是坚持高效原则。代办员要熟悉代理事项的办理程序和有关要求,对申办人做到“一次性告知”。代理事项一经受理,要按照限时办结要求办理,代理事项办妥后,应及时向申办当事人反馈。

(四)事项办理。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受理村民需办理的事项,对属村(居)委会办理范围的事项,能立即办的要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明确承诺办理时限,限时办结;对确实不能办理和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向申请人说明情况。村民需办理的事项若不属村级办理职责范围内,需报镇及以上机关办理的,由村委会代办员受理代办。

(五)宣传咨询。代办员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群众对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询。

第8篇:**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2011年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11‟58号)文要求,为推动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发挥家政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探索增强城市服务业创造就业有效途径,整合家政服务资源,建立和推行家庭服务行业标准,培育建设一批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家政服务企业,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本实施方案以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分类引导为指导思想。通过建设一个覆盖全市功能强大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大型家政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型家政企业规范发展,探索建设家政服务新型模式,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形成规范完善的家政服务体系。

二、具体目标

1、高标准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采用现代信息和三网融合技术建立完善服务系统,为市民、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整合服务资源,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加盟企业数量,科学实施运营管理,完善企业资质管理、服务质量监督和服务人员信息管理功能。

2、培育大型家政服务龙头企业,严格按照《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规范》的标准来进行门店建设。

3、扶持中小型家政企业完善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和适应各类居民的家政需求。

4、探索建设家政服务新模式。建立社区服务网络,促进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及模式

1、在本市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 在规模上,平台运营呼叫中心要有300平米以上的场地,配备不少于40个工位的座席;可以同时呼入呼出的电话不少于30线;平台的管理、运营、业务、座席人员不少于50人,平台运营要配备员工休息室、更衣室、会议室和培训室等。

在技术上,保证平台技术的先进性。应用新技术,为业务发展服务,强调三网融合应用,应用精准化匹配技术、电子地图、GPS定位技术等,保障供需双方信息对接的有效性、及时性和成功率。

在业务上,保证业务的全面性。针对家庭这一客户群体,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供,以家政服务为切入点,深度开展家庭服务预订、家庭信息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电子商务、家庭空间等服务内容。并对接政府,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便民服务。

2、在本市培育建设大型家政服务龙头企业 根据企业性质、注册资金、企业规模、工作人员数量、连锁店情况、经营情况等基本条件,通过招投标,确定3家家政服务企业并进行培育建设,以连锁经营或加盟经营模式进行门店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培训实操教室等服务设施和专业设备建设。

3、在本市扶持中小家政企业

加快培育一批服务民生、经营规范、专业化运作的月嫂、早教、居家养老型家政服务企业,促进家政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各类居民家政服务需求。加快门店和员工暂住帮扶室改造,加强办公系统及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添臵必要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专业服务设备。

4、建立社区服务网络

根据社区的人口和需求分布,在全市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社区服务站,通过在社区服务站配备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负责**家庭服务体系中加盟服务商家的发展和客户关系维护、服务信息采集和维护、社区应急上门服务、社区购物配送服务等,保障消费者获得及时良好的服务。

四、方案可行性分析

2010年**市人均GDP达到4.34万元,居民实物型消费比重不断下降,服务型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基础,**将迎来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旺盛,家政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新的需求不断涌出,凸显热点消费特征,家政从业人员供需缺口较大,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有明确的安全消费需求,更为关注服务过程的安全性。因此,**市的家政服务资源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提高,重点家政企业也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础,整个体系需要不断建设提升。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居民消费需求和劳动力市场资源配臵,促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企业、社会各界都会关注和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消费需求,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操作方法及实施步骤 2011年6月至7月 项目准备阶段: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标,选择优秀企业参与试点,并将项目安排向社会公示。编制《**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

项目实施阶段:高标准建设家政服务服务网络中心;培育大型家政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型家政企业做大做强。

2012年6月

项目验收阶段: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执行情况,进行项目验收并对项目发展情况及时跟踪。

六、项目安排及实施企业

(一)建设一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

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建设原则,采用现代信息和多网融合技术,建设一个技术创新、系统完善、功能强大、服务广泛、可持续运营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按照公开、公正、透明原则,通过招标确定天津易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的承办企业。该公司位于惠城区惠沙堤1号明辉楼,面积537平方米。是一家致力于现代家政服务业平台研发和业务综合运营的公司,在全国26个省(直辖市)设有几十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分支机构,并在全国独立建设运营78个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其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可通过搜索、定位、信息发布、精准化匹配、多网融合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和培育地域分散、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家政服务业,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对接渠道。通过多年建设,该平台已得到商务部、民政部、科技部、发改委的支持和认可。依托企业的技术实力,成功的运营模式,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及资金优势,天津易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1820万元(其中含第一年平台运营费用预算570万)开展**市家政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和运营。

(二)培育发展3家大型家政服务龙头企业。 根据企业性质、注册资金、企业规模、工作人员数量、连锁店情况、经营情况等基本条件,重点选择3家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并进行培育,以连锁经营或加盟经营模式进行门店建设,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以下三家作为家政服务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发展:

(1)**富海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富海人才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4月成立,总投资人民币8000余万元,拥有人才服务和劳务派遣两种资质,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和咨询管理,是中国人才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硬件最好的人才综合服务机构之一。家政服务是富海人才特色服务项目之一,家政服务人员通过富海高级家政职业培训学校进行专业家政技能的岗前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形成“招募—培训—输送—督导服务—再培训晋升”为一体化的产业链。培训项目包括: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厨艺、月嫂、育婴师、早教、老年护理、茶艺、插花等就业工种20余种,每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家政服务人员千余人次。目前拥有富海家政服务网和以惠城区总部为中心,辐射仲恺,陈江、平南等周边分部的十个服务网点。2009年被认定为广东省家政服务工程实施单位,并通过验收考核。

(2)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华夏中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是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多家会员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青年家政服务机构,旨在发挥青年组织的网络优势,引导广大青年求职者加入家政服务行列,为千家万户提供优势服务,从而推动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家政服务的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产业化。公司创建于1998年11月,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华夏中青家政的连锁经营在业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目前加盟成员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天津、重庆、上海、广东、山东、山西、陕西、吉林、辽宁、新疆、福建、内蒙等地,全国共有一级和二级连锁机构128家,每年最大劳务安臵可达5万人次,累计为全社会输送家政员超过30万人次。公司现已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家政服务连锁单位,为业界翘楚。是家政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标志着华夏中青家政连锁企业体系进入规范化管理的发展阶段。

(3)**市安子大顺家政有限公司

**市安子大顺家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专业家政服务机构,是全市最大型的专业保姆,管家助理,钟点工和清洁服务的公司之一,拥有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注册资本达50万元,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公司管理人员7人,登记在册家政服务人员数百人,提供集专业家政和保洁为一体的品牌服务。

七、投资总额

**市现代家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包含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平台、大型家政龙头企业、中小型家政企业、社区服务网络等建设内容,投资预算总额为2670万元(不含家政服务中心一年运营费用投资600万)。

八、分项目投资额

1、家政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费用,投资预算1250万元。 (1)办公场地。包含场地租金、装修、功能区划分设计、内部装饰、办公设备等,投资预算为320万元。

(2)平台软件。购买数据库软件和开发软件,开发建设网站,设计编写养老服务子系统、家政服务子系统、商品配送子系统、家庭空间子系统、手机版子系统、接口子系统等6大系统程序,建立多网融合软件体系,投资预算为240万元。

(3)平台硬件。配臵数据库服务器、搜索服务器、CTI服务器、录音服务器、业务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数字程控交换机、网络交换机、防火墙等硬件设备,投资预算为55万元。

(4)通讯设施及语音服务平台。申请一个便于公众记忆的电话号码,配臵程控交换机、30部电话和录音存储设备,投资预算50万元。

(5)电路、中继线。投资预算5万元。 (6)建立本地行业标准化体系。广泛开展行业调研、进行行业分析、出具行业研究报告、制订行业标准、提供标准化服务等,投资预算150万元。

(7)建立本地化培训体系。建立从招工、培训到劳务人才输送、培训体制建立一体化家政人员培训体系,建设培训教室、招聘培训教师、定期组织培训、建立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颁发上岗证,投资预算150万元。

(8)建立社区服务站。打造“半小时服务商圈”,建立家庭服务超市,构建家庭购物配送体系,投资预算280万元。

2、企业扶持,投资预算1320万元。

(1)培育龙头企业,发展连锁门店经营。重点扶持3家大型家政服务企业进行培育发展,投资预算900万元。

(2)扶持中小型家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中小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门店改造等建设,投资预算420万元。

3、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投资预算100万元。

4、家政服务中心运营费用,投资预算600万元。 家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完毕后将进入运营阶段,第一年运营投资分项预算如下:

(1)业务宣传。通过报纸、软文、电视台、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业务,增加市民对中心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投资预算380万元。 (2)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扩大宣传费用,投资预算总额100万元。

(3)定期举办专场或综合交流见面会,投资预算20万元。

(4)运营人员成本。组建运营管理团队、组建呼叫坐席服务团队,人员工资及管理投资预算100万元。

九、已落实及拟落实的地方资金配套情况 为了加快**家政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地方财政拟从各方渠道筹措资金作相应配套。

十、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办法

按照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建单位,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专项资金安全。

1、项目建设方式

项目建设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技术资质和信用资质的单位负责承建和具体实施,签订承建和运营合同,规定建设工期、建设进度和运营要求,对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建成后的业务运营加强监督管理。

2、资金管理原则

资金使用遵循“公开透明、规范合理、分期拨付、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和使用效果。

3、资金拨付方式

**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按照性质不同分为规划设计、场地建设、设备购臵、技术安装、人员培训、宣传推广、运行补助等七个方面,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体系建设,按照“竣工验收、合格付款”的原则拨付项目资金。

4、项目质量及资金监督方式

**市财政局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部门将收回已安排的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一、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2、认真制定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本方案的相关工作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加快行业标准化设

会同有关部门,在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商务部城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要求,贯彻行业标准,确保**市家政服务业健康规范发展。

4、加大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部、商务部扶持资金。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所需场地、贷款等方面予以支持。

5、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对**市推进家政服务体系业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监督检查,管好用好国家专项资金。严防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补助资金,骗取补助资金的行为。

6、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家政服务体系建设的宣传,形成各方协力推进、社会广泛支持的良好局面。及时总结和宣传工作中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的积极性,增强广大企业办好家政、服务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消费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7、建立健全家政服务行业协会

为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积级组建**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制定规范家政服务质量的行规行约,出台规范家政服务价格的家政服务收费参考标准,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标准,对家政服务企业开展资质认定,提高服务企业的信用和影响,架起家政服务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更好地维护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9篇: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开办农业保险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其目的在于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村灾害损失,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扎实有效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是将党的这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此,省分公司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省系统各分支机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一、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的和意义

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党和政府交办公司的一项政治任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关乎公司发展大局和长远利益。因此,全为抓好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是公司放眼未来,统筹发展的战略安排。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消费水平在发生显著变化,保险需求不断增加.广阔农村具有良好的保险市场成长性。农业保险基层专业队伍和服务网络是我们占领广大“三农”市场,实现公司在县域经济板块可持续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同时,也是我们实现营销政府,搭建平台,全面发展目标的生力军。其次是保证农业保险依法合规经营。实现公司农险业务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电于农民对农业保险认识的差异性、农村地域的宽泛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以及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决定了承办农业保险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有一支熟悉农村基层情况、精通农业生产业务、掌握保险专业知识的队伍以及相适应的服务网络承担农业保险基层服务工作。再次是完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和赔款支付流程的重要保证。农业保险线长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必须有专业的队伍和服务网络。才能贯彻落实中国保监会“五公开,三到户”(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工作要求。为此,我们要举公司之力,用心打造全新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延伸公司服务“三农触角,充分发挥宣传农业保险的阵地、服务农民兄弟的窗口、联系农村工作的桥梁作用。

二、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包括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在内的网络建设;二是包括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在内的队伍建设。

1、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要求

1 乡镇农业保险机构名称确定为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全称为“XX县XX乡政府农业保险办公室”(详见附件1)。凡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乡镇必须设立农业保险办公室。在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具体事务中,要认真落实“八个一”建设标准。

(1)落实一个固定办公场所保险领导小组。 (2)成立一个乡镇政府农业保险领导小组。 (3)悬挂一个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牌子。 (4)配备一名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 (5)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并悬挂上墙。 (6)配备一套办公室桌椅。 (7)安装一部固定办公电话。 (8)设置一个宣传信息发布栏。

2、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要求

凡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乡镇,必须聘请一名保险专(兼)干。开办种植业保险的村,必须聘请一名协保员。只开办养殖业保险的村,聘请包村防疫员为村级协保员。

(二)乡镇专(兼)干、村级协保员选聘标准和程序

1、乡镇专(兼)干选聘标准和程序

根据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岗位职责要求,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从乡镇财政所所长、农技综合站站长、动物防疫疫站站长中选聘。具体选聘的程序为:本人填写《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乡镇专(兼)干审批表》(详见附件2)、乡镇政府推荐、县市区支公司初审、市州分公司审核批准方可聘用。鼓励乡镇专(兼)干参加保监部门组织的代理人资格考试,在没有获得个人代理资格证书之前,只能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不得办理群常规性商业保险业务。

2、村级协保员选聘标准和程序

根据村级协保员岗位职责要求,村级协保员从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中选聘,要优先聘请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群众支持率高的人员从事协保员工作。具体选聘程序为:本人填写《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村级协保员审批表》(详见附件)

3、所在村推荐、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县市区支公司初审、市州分公司审核批准方可聘用。鼓励村级协保员参加保监部门组织的代理人资格考试,在没有获得个人代理资格证书之前,只能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不得办理常规性商业保险业务。

(三)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职场布置标准 农业保险办公室职场布置要求(详见附件4):

1、“农业保险办公室”标牌悬挂在办公室大门上方或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2、办公室室内配备一套办公桌椅、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办公桌上分别摆放“咨询服务”、“承保受理”和“理赔受理”三个工作桌牌。

3、办公室墙面悬挂“公司简介”、“乡镇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名单”、“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职责”、“种植业保险投保须知”、“养殖业保险投保须知”、“惠农政策保费补贴标准”、“农业保险理赔流程”、“农业保险“五公开、三到户”的主要内容”等8块模块(详见附件5),张贴省农业保险办公室标牌制作标准(详见附件6)。

4、摆放承保理赔及保险宣传资料,如承保登记薄、理赔登记薄、报案登记薄,以及水稻保险、棉花保险、油菜保险、森林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育肥猪保险等宣传资料。

(四)加大对乡村农业保险队伍的培训力度

2011年省分公司将举办两期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培训班,市州分公司全年对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培训师不少于4次,县市区支公司全年对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培训不少于6次。同时,省分公司组织编印适合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农业保险工作手册》,为基层一级人员提供理赔工具书支持。

(五)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制度建设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乡镇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工作职责,组织管理架构,业务工作流程和绩效考核办法。

1、乡镇专(兼)干工作职责

乡镇专(兼)干在县市区支公司和乡镇政府农业保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职责为:

(1)统一协调财政、农业、林业、畜牧、保险等部门工作,完成农业保险工作任务。 (2)负责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任务,制定出台具体措施与办法。 (3)负责本辖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和投保组织工作,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实务具体要求,防止投保逆选择。

(4)负责向协保员收取政策性农业保险费,核对(填写)分户清单,办理相关投保手续,发放保险卡。

(5)负责受理协保员或农户的报案并向公司转报案。

(6)负责协调落实公司赔款定损到户,协助农户办理理赔手续,配合公司将赔款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直接转账至被保险人的“一卡通”账户或保险人的其他银行账

3 户。

(7)负责组织开展农业保险防灾防损(防疫病)工作。 (8)办理上级政府和公司交办的其他农业保险工作。

2、村级协调员工作职责

村级协保员在县市区支公司和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具体职责为:

(1)负责本村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发动和投保组织工作,防止投保逆选择。 (2)负责向农户收取政策性农业保险费,收齐投保农户基本信息、填写投保单与分户清单,发放保险卡。

(3)负责接收农户报案并到现场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转报案。

(4)负责协调落实公司赔款定损到户,协助农户办理理赔手续。配合公司将赔款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直接转账至被保险人的“一卡通”账户或保险人的其他银行账户。

(5)负责组织本村开展农业保险防灾防损(防疫病)工作。 (6)办理公司和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农业保险工作。

3、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架构

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分部,负责全省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标准、流程、考核办法的制定和全省系统的组织推动。各市州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分部负责对本辖区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的审核确定、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聘用审批、工作经费的使用监管、业务培训和业务工作推动等。各县市区支公司农业保险部负责对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业务的具体管理、业务工作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经费发放等。县市区支公司提请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对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日常事务进行协调管理(组织管理架构图详见附件7)。

4、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业务工作流程 (1)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承保流程为:

4 (2)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理赔流程为:

5、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绩效考核办法

为加强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省分公司制定《中国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乡镇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绩效考核办法》。分基本工作经费和浮动工作经费两大部分进行考核。浮动工作经费分保费任务、理赔情况和优质服务三大部分量化考核(详见附件8)。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农业保障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抓好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事关能否经营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事关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确保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各分支公司务必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立足自身实际,全力完成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三农”大局,从公司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认识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抓好抓实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强化责任。各分公司,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好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省分公司成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总经理徐如财任组长,副总经理周有颖任副组长,农业保险事业分部总经理宁松、办公室主任唐松青、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向颉、财务会计部总经理申娥英、客户服务管理部总经理杨建雄、理赔管理部总经理伍可平、销售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黄辉、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赵智国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办公室,宁松兼办公室主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业保险事业部牵头,各部门相互协作、组织推动的工作格局。各分支公司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三是细化工作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抓好农业保 5 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落实。

(二)积极营销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开展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的组织推动至关重要。在开展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时,坚持把依靠政府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主动向政府领导及其职能部门汇报工作:讲解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县市区和乡镇政府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进行布置。并在办公场所和人员配备上给予大力支持,扎实有效推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

(三)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实施步骤及时间要船

省分公司要求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在2011年3且31日前全面完成,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l、省分公司出台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宣讲布置。时间为2011年1月17日至2011年1月27日。

2、市州、县市区两级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并下发文件。时间为2011年1月28日至2011年2月20日。

3、乡镇政府召开会议,布置安排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确定办公场所、保险专(兼)干及协保员推荐名单。时间为2011年2月21日至’2011年3月5日。

4、县市区支公司对乡镇办公场所进行初审,填写保险专(兼)干及协保员审批表,进行初审并上报市州分公司。时间为2011年3月6日至201_1年3月15日。

5、市州分公司对支公司上报的办公场所、保险专(兼)干及协保员名单进行审批。时间为2011年3月16_日至2011年3月20日。

6、县市区支公司根据市州分公司审批通过的办公场所及人员名单以文件形式进行确定并正式聘用。同时。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按省分公司“八个一”的要求进行建设。时间为2011年3月21日至2011年3月31日。

(四)加大对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各分支公司要充分认识建立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对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以倾斜,确保资源配置到位。

(五)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检查验收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检查验收含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检查验收和乡镇农业保险队伍建设检查验收两个部分。具体

6 分三个阶段实施:

1、县市区支公司初检阶段(2011年3月25日一2011年4月5日)。支公司按照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步骤和时间要求。在完成乡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后,由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填写《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选聘验收申请表》(详见附件9)。根据申请表,支公司按照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八个一”标准和保险专(兼)干、村级协保员选聘标准进行初审,发现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不予申报。

2、市州分公司复检阶段(2011年4月6日一2011年4月15日)。各市州分公司根据各支公司申报的<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选聘验收申请表》进行复审,并将复审合格的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及人员花名册上报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事业分部。

3、省分公司抽查验收阶段(2011年4月15日一2011年4月30日)。根据各市州分公司上报的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及人员花名册,省分公司组织人员对部分县市区支公司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建设及人员选聘情况进行抽查。

(六)实行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责任追究制省分公司要求,各分支公司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任务,不得打折扣,走过场。同时把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纳入对分支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对于检查不合格的乡镇办公室和没有按要求完成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省分公司将严格追究责任。

上一篇:营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下一篇:生产质量整改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