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共8篇)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标准化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村公共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整体形象,为村民办事提供条件。

二、目标任务结合农村示范镇建设进程,实施村公共服务中心房屋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9月,通过200平方米综合楼、420平方米篮球场和内部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把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四、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快我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加强对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督导,确保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成立广福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冯建平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左兴文担任,成员:游代玉、田忠祥、梁泽章,以及12个村的组长组成,办公室设在老村级服务中心,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五、建设内容

1、规划选址:由村两委成员、各组组长、村民代表共同确定位置。选址在广福村8组,村民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辐射群众较广,能够方便新立、广福两个片区的村民。

2、建设用地:由村级组织在集体土地范围内妥善解决。

3、设施及设备:包括“一楼一场”,即综合楼应具备村两委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包括会议、文化活动、图书阅览、学习培训等场所)、卫生(计生)室、小商品超市、农资用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服务室、农村综合治理及警务室、卫生间等功能设施。配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备。

六、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协调合作。由领导小组组长冯建平负责督导建设进度,由副组长左兴文负责建设标准质量的指导和督查,确保9月份全面完成。

2、积极行动,迅速施工。立即找施工队,恰谈预算,组织施工。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3个省份作为样本省,再从中各随机抽取1个样本县,结果为湖北省枝江市(A县)、河南省武陟县(B县)和四川省汶川县(C县)。对各样本县的项目实施、管理部门进行调查,收集2009—2011年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数据,并由经过训练的访谈员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从事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对项目实施效果的看法及建议。

1.2 统计分析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项目实施现状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规定的31个项目指标,2011年所有样本县的预防接种建证率、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100.0%;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疫苗接种率和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超过90.0%,9个项目指标超过80.0%,见表1。部分样本县的健康档案使用率、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未达到60.0%;高血压患者管理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未达到50.0%,2个县未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2009—2011年对所有样本县总计93个指标进行监测,68个呈上升趋势,17个保持100.0%,4个持平(不包括100.0%),4个呈下降趋势。依照各样本县出台的2011年项目考核标准,对93个指标进行考核,71个达到标准,占76.3%;22个未达到标准,占23.7%。各样本县分别有13个、6个和5个指标未能达标。

2.2 取得的成果

2.2.1 项目总体进展顺利:

调查表明,各样本县项目自实施以来进展顺利,项目达标率为76.3%,各类指标多数呈上升趋势。居民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管理等项目进展明显。以C县为例,2011年与2009年相比,建立健康档案份数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739,P>1.05)。各样本县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项目的所有指标均达到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效率、可及性及居民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各县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等呈下降趋势。

2.2.2 建立了乡村协作机制:

各样本县已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项目的乡村两级协作机制,成立乡村协作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下发关于乡村协作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各样本县逐年增加了项目的乡村两级补助经费,并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公共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了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水平,见表2。

注:“-”表示未统计。

2.2.3 建立管理机制,提供管理经验:

各样本县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领导、监督和管理机制。A县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确定各项目的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加强管理体系建设,详细规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县直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职能;市级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县级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乡镇设立项目管理科。B县颁布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建立信息报告和例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C县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详细规定各项目的考核方法和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项目补助资金拨付和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各县建立的管理机制和积累的经验,为推动项目深入发展提供了借鉴。

2.3 存在的问题

2.3.1 部分项目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

以B县为例,2011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为84.6%、35.0%和58.0%,未达到“B县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90.0%、85.0%和70.0%的预期水平。部分项目实施效果地区间差别过大(表3),对比B县和C县,二者健康档案使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739,P>0.05)。可见,各样本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存在薄弱环节。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应付检查、弄虚作假等现象,部分村卫生室人员对健康档案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认为乡村两级对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对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认知存在偏差。

2.3.2 基层卫生机构人力、硬件设施欠缺,部分项目难以开展:

在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大环境下,基层卫生机构缺少必需的人力和硬件条件,导致部分项目的推广受到限制。调查发现,乡村医生普遍存在着学历低、职称低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A县446名村医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84.8%,仅有15.2%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仅占2.9%和13.9%;50岁以上占45.3%,35岁以下仅占19.5%。部分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设备还停留在“老三件”时代,导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项目开展受到限制。村卫生室人员指出,由于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经费和硬件设施欠缺,村卫生室人员少、项目多且程序复杂,导致部分项目难以开展。

2.3.3配套机制尚不完善:

本次调查发现,各样本县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预算使用没有细分到项目,缺少审计部门监督;(2)缺少规范的政策文件规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乡村两级分配比例;(3)项目补助经费落实不到位,与其他补助经费打包发放,未能专款专用;(4)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应用困难,考核过程缺少监督,导致部分项目运行效率低下;部门之间合作意识弱,合作效果差,信息共享困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提出,因工资低,经费分配缺少激励机制,导致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5)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6)乡村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仍不健全。

3 讨论与建议

3.1 加强宣传工作,促进公众参与

2003年“非典”过后,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公共卫生建设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因此,扩大公众参与不仅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和效果,也是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有益于促进人群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水平[1]。正确、积极的健康理念会促进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各地卫生部门应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媒体舆论的积极作用,弥补政府各方面力量的不足,传播正确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理念,使居民充分了解项目并对其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促进公众参与。

3.2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

各地区卫生部门应根据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辖区内的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分配;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保证基层卫生机构有能力承担项目,以满足(下转第5页)居民的健康需求,并推动项目向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发展[2]。同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建设,适当增加公共卫生人员编制,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应坚持差异化和层次化的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增设公共卫生专业课程,对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合理引导,并提高其待遇水平,以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3.3 完善项目的运行和监管机制

卫生部门应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加强对项目的调研工作,适当扩充项目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简化运行程序,提高项目的公平性、可操作性和运行效率,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地方政府应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现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资金管理、使用以及绩效考核的监督力度,逐步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3];可使用成本测算法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并为项目的补偿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4];建立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机制,对项目的运行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和综合分析,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5];在绩效考核方面,各地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和考评细则,建立公共卫生绩效反馈系统,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对项目运行系统的有效控制[6];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在经费分配方面应向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适当倾斜,以调动其积极性。

3.4 加强部门合作和乡村协作机制建设

实施项目是一项由卫生部门主导、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性社会服务工作。政府各部门应提高公共服务意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在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规章制度,细化各部门的职责和合作方式,加强对部门合作过程中的监督,建立长效机制,以实现部门合作的常态化、稳定化和高效化[7]。同时,利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有利契机,完善项目的乡村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机构的联系,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从而促进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利用效率,避免乡村两级的恶性竞争,确保项目高效而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危莉,陆文娟,冯达,等.对公众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4):15-17.

[2]张艳秋,马士文,赵东阳,等.河南省城乡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1-4.

[3]马才辉.何莎莎,冯占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85-386.

[4]朱坤,谢宇,陈祥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主要方法比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9):45-48.

[5]何莎莎,王晓华,冯占春.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1):70-72.

[6]陈羲,冯占春,危莉,等.农村公共卫生绩效反馈控制系统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6):67-70.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3

《图书馆服务宣言》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管理实施2008年10月,我国的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这是我国图书馆与国际现代图书馆理念与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接轨的表现,也是全面推行与实践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重要标志。宣言涵盖了“以人为本”“信息公平”“服务平等”及“利益全民”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推行与管理实施顺应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于表明我国图书馆致力于实现图书馆公共的社会目标的追求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

在《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开篇,对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有着明确的定义:“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而提倡与践行的“以人为本”“信息公平”“服务平等”及“利益全民”的公共服务理念正是其功能定义的最好诠释,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图书馆,服务社会大众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图书馆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所以其服务要注重群众心理,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图书馆服务不仅应注重书籍的整理工作、文化知识的收集与传播工作,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对社会大众的人文关怀,被服务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文氛围,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需求,是图书馆服务不可忽视的内容。

2.保障公民信息获取的公平

社会全体成员都有权利平等、自由的进行信息的获取,无论贫富,与民族、年龄、性别也无任何关系。图书馆的信息公平原则的推行不仅保障了公民获取信息的公平,也保障了我国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图书馆应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公平的参与信息活动的环境,并坚持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机会、权利的平等,不受被服务者的家庭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真正的实现面对全社会开放与信息公平。

3.遵守服务平等的服务原则

服务平等是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名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服务原则,也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需求。因此,图书馆要坚持《图书馆服务宣言》中的这一基本服务原则,向每一位读者提供平等优质的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公民对文化的需要,对信息的需求。忽视被服务者的背景、年龄、种族,以平等服务为要求。

4.坚持利益全民的精神指导

设置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国家对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利、信息自由权利及信息平等权利的重要保障,也是为了规范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因此,在合理的图书馆制度之下,图书馆要坚持利益全民的精神指导,让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图书馆权益,并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均等地满足其知识文化的需求。以保障和实现公民获取信息的权利为己任,完善图书馆的公共服务。

二、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管理实施

1.对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正确的定位

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讲,现代的图书馆管理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为工作目的。而对于社会来讲,是保存公共知识,传播公共知识,缩小信息差异的目的。因此,践行图书馆的公共服务理念,第一步就是对图书馆社会功能的正确定位。时代赋予了图书馆实现知识传播、传承社会文明并服务大众的历史使命,因此,现代的图书馆管理一定要以《宣言》为指导,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与文化需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

2.对公众推行平等公平的服务原则

在图书馆的管理实施中,一定要对公众推行平等公平的服务原则。现代的图书馆面向的群体是全社会,最基本的服务原则就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文化需求。在具体的管理中,要做到对社会大众的平等公平服务,信息获取的机会要平等、服务的质量要平等、信息的选择权也要平扥。除此,还要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一些服务要考虑到他们的需要与心理,平等的关怀,优质服务。

3.与时俱进,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

在《图书馆服务宣言》里,明确了具体的服务内容,即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知识;以公益性质的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提供深层的知识服务;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图书馆在具体的管理实施中,除了要做到以上几项要求,还要不断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在互联网的时代,可以增加一些更加便捷及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促进全民阅读的跨越式发展。

4.开展资源共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图书馆公共服务理念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公众的文化需要,实现知识的传播与文明的传承,那么在图书馆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内,开展资源共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对我国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积极影响。这样做不仅能给读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而且也给人民群众的信息获取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因此,我国各地的各类型的图书馆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建设一个图书馆服务的共同体,更好地完善服务于读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图书馆作为服务社会大众、实现知识传播、传承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公共性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不只是一份纲领、一份文件,其核心的公共服务理念也不只是一个口号,我们应致力于建设一个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图书馆,从而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公共、公开与共享。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发扬自觉的公共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06)

[2]郭海明.读《图书馆服务宣言》论中国化图书馆公共精神[J].图书情报工作. 2009,(19)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4

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力推进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完善我社区基本卫生工作报告制度,积极落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项目机制,狠抓质量管理,进一步落实上级项目文件精神,努力营造项目实施氛围,根据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社区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完善组织领导,分工负责

成了以中心主任张明成为组长的湖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分工负责,落实各项工作实施负责人,深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抓好重点工作,完善制度管理。

二、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具体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利用电子显示屏、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熟悉我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实施开展情况,了解实施动态及工作开展方式等情况。

三、具体实施项目方案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建立健康档案,依据湖熟街道辖区人口数开展全街道人员的健康档案的建立,建档率达到95%以上,完善档案基本信息,开展定期检查工作,确保质量。

2、健康档案维护管理,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依靠卫生团队分片包干,完善健康档案内容,力争档案的及格率达到90%,健康档案使用率90%。

(二)、健康教育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每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印刷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不少于12种,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每月更换1次;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每两个月更换。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服务,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开展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三)、计划免疫

1、预防接种管理,建证率95%,及时为新生儿及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

2、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95%,一类疫苗及强化疫苗接种均布低于95%.3、及时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和报告。

(四)、儿童保健

1、新生儿访视率95%,做好资料整理归档。

2、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5%,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5%。

3、开展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90%以上。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孕早期健康管理,早孕建册率达到95%。

2、孕中期健康管理,孕晚期健康管理,孕妇健康管理率达到95%。

3、产后访视率达到95%。

4、产后42天健康检查率达到100%。

(六)、老年人保健

1、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

2、体格检查,每年对辖区内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体检率达到95%以上,完善健康档案。体检项目应包括医学检验、基本项目等。

(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1、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50%、规范管理率80%。2、35岁及以上已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50%。

3、每年一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4、筛查糖尿病患者,做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5、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建立健康档案,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50%、规范管理率80%。6、35岁及以上已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50%。

7、对糖尿病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每年4次免费测血糖。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档率90%。

2、每年至少随访4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

3、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健康体检1次。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2、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率≥85%;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完整率100%,准确率≥100%。

3、法定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

4、协助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十)、卫生监督协管

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80%。协助开展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实施巡查。

四、完善项目数据报告

依据真实可靠的原则完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报告工作,定期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确保及时性,完善报告制度,并有专人收集整理并报告。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延伸管理触角,健全组织体系,增强重点人群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扎实推进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构筑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城乡统筹建设相一致、与人民群众健康相适应的基层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卫生事业的“北抬头”。

二、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县、镇、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

一级网格为县级(卫生局),二级网格为镇级(卫生院),三级网格为村级(卫生室),四级网格为组级(自然组)。在第四级网格内选聘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或离岗的老村医担任网格长,作为县级医院、镇区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及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明确网格长职责

1、健康信息员。

及时向网格成员传达卫生政策和信息,定期报送网格成员的健康状况,做好活动信息记录,协助村卫生室采集居民健康档案有关信息。

2、健康宣讲员。

对网格成员进行健康防病知识培训指导,协助村卫生室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板块,通过村级广播向居民宣讲健康知识,协助乡村医生入户宣讲健康知识。

3、健康督导员。

督促网格内成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督促慢性病人按时服药,协助健康管理团队开展巡诊和随访工作。

4、健康帮办员。

帮助网格内成员联系县级专家和健康管理团队人员,帮助重点人群查阅个人健康档案,帮助网格成员购买药品。

(三)落实活动场所和时间

在每一网格内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用房,配备桌椅、黑(白)板、挂图、体重秤、血压计等基本设施,作为网格内健康重点管理人群的活动地点。原则上每月活动一次。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xx年12月10日前)。

县卫生局制订方案,召开动员会议;镇区卫生院要通过“三位一体”和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团队、乡村医生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画廊橱窗、媒体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居民宣传健康自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向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发放“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成员邀请信”,同时有意识地选聘网格长。竞聘人员较多的地方,可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聘网格长。

(二)组织培训(20xx年12月20日前)。

镇区卫生院负责对网格长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老年人自我保健、养生康复、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我管理活动形式等,明确网格长职责和责任,指导网格长制订网格活动计划。

(三)活动启动(20xx年12月21日起)。

自我管理活动由网格长召集,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活动要有计划、签到、书面记录、照片或影像资料等。县级专家、镇区健康管理团队、乡村医生要定期参加网格活动,协助网格长做好课前动员、授课支持、课间鼓励及课后总结等工作,每次活动有记录。

(四)阶段评估(20xx年3月下旬)。

对活动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排查存在问题和困难,并形成阶段性报告。

(五)巩固推广(20xx年4月起)。

总结交流并推广试点经验,在全县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

局成立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实施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三位一体”、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制订工作方案和计划,全力做好试点工作。

(二)落实责任。

局公卫科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督查指导等;县疾控中心负责具体业务指导,针对不同人群做好技术培训、活动指导和质控评估等;镇区卫生院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具体操作;镇区健康管理团队要不定期参加网格活动,为网格成员答疑解惑;网格长具体承担“四员”职责。

(三)强化投入。

镇区卫生院要将健康网格化管理作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活动场所建设,添置必要的设施,设立明显的标志牌,保证活动场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要配齐网格活动相关的资料、用品,为网格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四)严格督查。

年终,对各网格开展活动进行评比,优秀网格长将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对网格长适当安排活动经费,活动经费额度由卫生院自行确定,可按月或季度发放,也可年终一次性发放,所需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劳务费用中列支。

(五)注重总结。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6

2011年,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个别服务项目,扩大部分项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补助标准,合理制定各项指标。为规范开展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保障按时完成2009-2011年总的目标任务,依据《安徽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和新版服务规范相关内容与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和内容

在全县城乡范围内,对常住居民提供各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

2011年,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II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其中儿童健康管理目标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口腔检查等服务内容,卫生监督协管为新增服务项目。

二、具体目标任务和执行时间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按全国统一标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等人群为重点,在自觉自愿基础上,为辖区内城乡常住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11年,建档率城市和农村地区应分别达到55%、35%。积极推进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应达到50%,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探索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之间的有效衔接,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2、健康教育

2011年,通过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分别达到82%、72%以上。

3、预防接种

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预防接种服务差距。2011年,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应种儿童建证率应达到95%,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亦应达到95%以上。

4、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继续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监测辖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分析、处置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相应处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卫生监督机构依法针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进行全程监督,保障各项处理措施依法落实到位。

2011年,要求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100%,传染病报告准确率≥100%,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100%,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5、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免费向全县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增加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次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2011年,全县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应达到95%、农村达到65%,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应分别达到90%、60%。

6、孕产妇保健

免费向全县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平安。2011年,全县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保健覆盖率城市应达到95%、农村达到75%,系统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90%、70%,孕产妇保健服务满意度应达到80%以上。

7、老年人保健

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对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伤害预防、生活能力自我评估和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以及其他伤害。2011年,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90%和50%,健康体检表填写完整率达到100%,全年健康检查不少于1次。

8、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开展城乡居民高血压患者筛查、登记、管理工作,对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2011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90%和6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80%、5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应大于80%,全年高血压患者随访4次。

9、II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开展城乡居民II型糖尿病患者筛查、登记、管理工作,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有效控制和降低血糖、尿糖值。2011年,II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90%和60%,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80%、5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应大于80%,全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检测4次,随访4次。

10、重性精神病管理

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将辖区内所发现的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2011年,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城乡均应达到90%以上,患者规范管理率城乡应分别达到60%、30%,患者病情稳定率应分别达到60%、30%,全年随访至少4次。

加强精神病专科医护人员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对重性精神病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11、卫生监督协管

对辖区内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医疗服务市场、采供血单位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主动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对辖区协管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变动情况,做好巡查、信息报告等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2011年,要求城乡辖区内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经营单位卫生许可持证率达到100%,健康证持证率达到95%,医疗市场巡查覆盖率100%,各种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查实率不低于80%。

项目执行时间: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分工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分工,切实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等机构作为业务管理单位,在县卫生局统一组织下,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宣传教育、健康咨询、督导检查等业务。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具体实施单位,主要负责提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负责指导辖区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工作,考核其工作进展情况。

3、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开展项目工作,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4、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组织服务团队,实行划片包干,以县包乡镇、乡镇包村的方式,定期深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5、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开展的服务内容,由县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实施单位,拨付服务资金。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项目任务分配标准详见附表2。

四、合理分配、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

1、根据省卫生厅、财政厅相关文件内容,参照其下达的人口基数、目标任务,项目业务管理和具体实施单位应制定2011年各子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任务和资金,并报县卫生局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未经县卫生局审批的各种拨款计划和资金使用账目,县财政局不予办理。

2、2011年,项目资金继续采取预拨和考核结算相结合的办法,项目实施单位按月向业务管理单位报告各项服务进度与相关资料,项目管理单位审核汇总后报县卫生局、财政局,县财政局根据工作开展和任务完成情况予以拨付资金。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机构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绩效考核后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单位经常性收入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统筹使用的前提下,要确保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须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

4、对出现造假、虚报骗取财政补助、擅自变更项目内容、不按期报送有关材料等问题,将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采取通报、停止拨款、暂停安排新的补助项目或收回专项资金等措施。

5、对违法、违纪现象,将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五、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1、2011年,由县卫生、财政部门共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计划分季度、年度进行业务考核。针对工作进展、服务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和居民满意程度进行重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直接挂钩。

2、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对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完整档案资料,便于上级考核。针对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亦作为审核和拨付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3、各项目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服务内容、通报工作进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7

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对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来说, 其具有普惠性、公平性、公益性和统筹性等特点。主要包括了全民健身组织系统、全民健身科技指导系统、全民健身活动系统以及全民健身监督评价系统几个方面[3], 具体分析以下几点。

在全民健身科技指导系统方面, 既包含了全民健身科技指导中心, 又包括各级国民体质监测站与体制测试服务机构。全民健身科技指导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不但促进了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 而且对于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和培养全民健身习惯具有显著积极作用。

在全民健身活动系统方面, 既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组织的, 由全社会公众资源参与的大型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 又包含了以各级体育协会自主组织, 面向社会公众的体育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实现。

在全民健身监督评价系统方面, 既包括以相关政府机关为主导的审计监督、宏观管理、绩效评估与反馈方法, 又包括以社会公众为主导的社会监督形式。全民健身监督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对于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2 海口市健身路径现状问题

健身路径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海口市在健身路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2]。

第一, 在海口市健身路径选址与布局方面, 由于海口市属于现代化濒海城市, 城市自然环境优异, 适宜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 海口市在健身路径选址与布局缺乏科学合理性, 在海口现有的四个行政区内, 健身路径配置不合理, 与行政区经济发展与公众需求不相适应, 不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第二, 在海口市健身路径管理方面, 由于海口市绝大多数健身路径器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导致健身路径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后缺乏相应的维护管理, 造成部分健身路径器材处于报废状态, 进而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的发展。

第三, 在海口市健身路径数量方面, 目前海口市各个社区中配套的健身路径器材种类与数量相对匮乏, 而参与全民体育健身的城市人口数量剧增, 这导致海口市健身路径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锻炼需求。

第四, 在海口市健身路径锻炼安全问题方面, 一方面, 受健身路径器材自身质量问题, 严重影响了健身路径器材使用寿命和健身安全;另一方面, 受健身人群自身健身操作安全规范性影响, 健身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决定了健身锻炼的安全性;此外, 还受健身路径器材日常维护管理影响, 由于缺乏相应的建设防护措施, 使得建设安全风险剧增。

第五, 在海口市健身路径的设计问题方面, 一方面建设路径器材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决定了健身路径器材能否满足人民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需求;另一方面, 目前海口市多数健身路径器材多针对成人和老人, 而缺乏儿童健身路径器材, 这使得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缺乏全面性。

3 海口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路径

针对海口市健身路径现状问题, 为提升海口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质量与水平, 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实施路径, 具体有以下几点[4]。

(1) 针对海口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应全面强化海口市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 加强健身路径器材合理化配置, 并定时定量向社会公众开放, 以确保海口市社会公众参与健身体育锻炼的合法权益。

(2) 对于海口市政府来说, 应转变政府职能, 积极的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加大对海口市体育健身路径器材的各项投入。不断完善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并配套相应的全民健身行政问责与绩效评估机制。

(3) 加强全民健身相关宣传工作, 培养海口市社会公众全民健身意识。同时, 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 并结合海口市旅游特色相结合, 打造出具有海岛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 以推动海口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4) 在海口市体育教育体系以及社会体育相关团体组织内积极的培养出社会体育指导员, 一方面应加强体育指导员自身体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应不断强化社会公众体育健身技能。不断增强他们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以为海口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作用。

(5)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建立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 并以此为载体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相关知识。同时, 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监督机制建设与完善, 实现政务监督与社会公众监督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 应充分结合各地全民健身实际情况, 通过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体育信息平台和完善对政府的监督评价机制等, 推进海南省全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婉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及建设路径探析[J].哈尔滨体验学院学报, 2014, 32 (5) :48-51.

[2]戴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24-25.

[3]董新光.对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涵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N].中国体育报, 2003-01-02.

公共服务中心实施方案 篇8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之后又一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此国家每年投入逾百亿元资金。近年来,各地在金锣密鼓地实施中,且相应制定了促进项目服务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考核制度,其成效虽然毋庸置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项目“实施基础薄弱、资金监管不严、社区卫生人员素质局限,督导评估不力、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规范”的弊端,影响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亟待进一步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巩固服务体系,解决突出问题。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背景

2009年7月10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并部署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医改实施方案,项目所需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安排,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人均不低于15元到2012年的人均不低于25元。每年中央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贴都及时拨付到位,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按不同比例予以补助[1]。由各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主体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为确保项目工作的规范开展,2009年10月、2011年7月,卫生部先后出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各省、市、自治区相应迅速安排部署,分别制定印发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

2 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与分析

2.1 资金划拨滞后,使用无明了指导,影响资金合理使用

2.1.1县级不能确保资金及时划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使用无明了指导,影响资金合理使用 尽管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并按“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方法下达。但从省到区到县划拨到位时间,实属“未知”以多年的惯例证实,市(区)县级财政、卫生部门以城区或乡镇为单位拨付到位大致在下半年,这样影响了基层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及时实施”.如广西那坡县2011年经费到2012年4月仍未完全到位,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先从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收入垫付,这种先做事后给钱”的拨付滞后方式,无疑给基层项目执行机构到来不同程度误解与悬念,造成基层卫生人员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的想法,甚至造成不稳定因素。又如广西百色城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仍分别由4个市级区级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的经费均由举办医院领导审批,因无明了的资金使用指导,相关文件条款模糊。单位领导对资金的审核都很谨慎。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最低使用资金权限,制作一条横幅都要打份申请报告,并在等待審批后方能制作。还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经费申请报告除了经主管院领导审批外,还得经医院中层干部参与讨论表决,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无关甚至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了解的中层干部不负责任的表决权常常耽误项目正常实施。这种经费使用审核手续繁琐,造成经费使用率低,更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势必也削弱了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本身加注于项目运作过程的决定性意义和关键性支撑。

2.2.2 受基层公共卫生、全科医生人才匮乏问题困扰 培养大量优秀的全科医师,以适应我国民众急骤增长的全科医学服务的需求,成为了我国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极为关注之事。[3]自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全国推开,国家采取临床医生护士转岗培训方法培养全科医生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人才准备,历时5年,全科卫生人员队伍应该是不断地壮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人员待遇、基础设施配备、居民信任度、社区参与等因素,使许多全科医生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前景不报希望,特别是年轻医生护士都希望在大医院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接受全科培训后纷纷回医院。即便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着,也是有机会都会往医院调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人才招入门槛高、条件限制,要求非在职在编,在编职工想进社区被限制,要求具备职业资格,年龄在35岁以下,医学院校刚毕业学生和大于35岁又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不在入围之内。每次的公开招考周期太长,百色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两年公招两次都招不足数,从开始公招到岗历时半年之久。百色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1家是原来的乡镇卫生院转型拥有原班人马因而卫生人员配备组数外,其他三家均缺全科医生。这些客观条件限制,阻碍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2.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局限问题困扰 目前在岗的全科医生护士,选择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原因:一般都是在医院岗位竞聘落选分流人员;或是编外人员解决编制问题;少部分是因为人近中年不愿意在医院临床岗位倒班。人员学历本科毕业占1% ,大专毕业占50%,中级职称占5% ,极少有到副高以上职称,除外返聘老专家,因执行财政绩效工作,返聘老专家工资来源难解决,基层卫生机构是不能轻易聘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局限,在健康教育方面对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低,在慢病随访的用药指导能力低,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保健需求。极不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需要。

2.2.4受逐级培训力度不够和督导考核评估不力因素的影响 一是省级层面培训机会少,请来授课的专家都是“学院派、医院临床派”,少有“社区卫生专家型”授课内容脱不来本科生课件及医院高端治疗课题,基层卫生人员需要的是与社区卫生有关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市级培训学时安排不足,内容多,满堂灌、难消化。个人理解偏差,培训回来实际应用于社区卫生工作还是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差距。二是督导专家与考核专家没有统一意见,按督导专家说的做,到考核专家看又不一致,往往忙乎了一年都忙不到点子上,很累人,极大挫伤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省级考核标准早已出台,市级区级考核机制也已建立,最基层一级的考核制度也有制定,但考核指标任务为落实到人,考核制度流于形式。考核评估结果并不一定与经济挂钩。

3 对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问题的几个建议

3.1.1建立经费使用指导意见 省级财政厅和卫生厅联合作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所需经费调研,制定经费使用范围、项目、数额等指导文件,让经费审批领导有据可依,有数可批。简化审批程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合理合法。

3.1.2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和促进归类中高等院校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模式,并定向培养或扩大招考适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需要的“全科医生”。二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让基层卫生机构能根据自身情况在编制数使用完,实际工作还需要聘用有能力有资质并意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人才和退休医学专家。退休医疗专家是医疗卫生战线的财富,如果基层医疗机构能吸纳这部分财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三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待遇,确保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和全科医生护士队伍的稳定。

3.1.3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督导工作 一是各级培训督导部门要结合社区卫生工作需要,制定适宜社区卫生人员能力提高的课题内容,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华社:我国启动并部署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EB】http://www.gov.cn/jrzg/2009-07/10/content_1362010.htm,2009- 7-10;http://www.gov.cn/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2]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Z】.2009.1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http://www.gov.cn/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上一篇:《猪八戒吃西瓜》优秀教案下一篇:2024届高三语文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