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通用7篇)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1

罗先奎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服务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本文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明确了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建立现代城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O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12)一04—023—0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服务素产生相当大的聚集效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窗口行业的服务业,其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

设施和企业服务设施构成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保障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市的浪潮中,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建立服务业体系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服务业的增长已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

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文化服务业不仅在提高消费者文化品位和欣赏

水平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地

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是加快转变芜湖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

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拓展了文化的传播路径。②

二、芜湖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培育经济增长亮点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视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行业与行业

之间对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服务业的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创新芜湖、和谐芜湖、优美芜湖、幸福芜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

体系,必然会对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许多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性活动,许多行业对政

府的依赖性较强,亟待建立完善服务业的自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支撑。

发展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性较为明显。近年

来,芜湖市服务业总量虽呈逐年增加之势,但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发生实质性转变,服务业

仍是流通主导型,服务业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业,如餐饮业、商贸批发业、交通运输业仍占服务业增量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在于现

代服务业,如文化产业、社会化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等

发展相对滞后。

(三)服务业行业垄断性强、政策性壁垒与

歧视并存。科教文卫体、金融保险、通信、网络传媒、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在严格的市场准

人制度和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的保护下处于政

策性垄断经营状态,致使投资主体难以实现多元化。④垄断经营的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内部缺 乏竞争意识,服务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由此形

成了服务水不高、服务价格较高、竞争力不强的不良局面。

(四)知识资源短缺、服务业人才不足。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知识型服务El渐成为

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创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而知识资源的短缺和 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芜湖现有高校的专业设置只能满足通用人才的培育需求,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涉外法律、文博会展等专业,高精尖人才仍需大量引进。芜湖市大部分科研单位对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科研力量有待整合。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萌芽分散状态成为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

村服务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目标定位不明

确,档次不高、效率低下,龙头企业严重不足,辐射集聚、示范带动效应乏力,尚未建立知名

农副产品商标品牌和市场体系,企业经营运作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现有农村服务业经营项目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科技含量高、文化元素多的现代服务业缺乏

三、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编制芜湖市服务

业发展规划。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芜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服务

业发展规划,敲定体现芜湖地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激励考评机制,争取多

渠道资金支持,打造重大服务业发展项目,以

项目助推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增强城市服务支撑能力。完善服务业市场运作机制,健全物流、商贸、金融、房地

产、中介等市场基本要素,发挥市场优势。坚

持“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提高服务

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

力度,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服务业运行效率。加快城市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人力资源和要素,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开发城市功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

软硬环境支持。⑨

(三)完善城市服务市场体系。实现物流业投资多元化,构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加快银行商业化改制步伐,推进金融创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增加信

息服务业投入,加快信息服务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宏

观引导。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引入新兴业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商贸流通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加快培育房地产市

场体系,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发展。

(四)提高城市服务保障强度。完善行业管

理、行为监管、质量管理和宏观调控措施,促

进服务业有序发展。建立服务企业诚信评价体

系,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为服务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增强行业协会的民

问色彩,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范、行业发展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五)升级城市服务创新水平。创新服务业

政策,运用市场杠杆撬动服务业价格机制改革。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

务业。抢占创新人才制高点,激活城市创新系

统。培育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市场主体,促

进服务企业创新。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

集团化、租赁化管理。鼓励服务企业树立现代服务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全面综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六)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商贸流通服务业:努力把芜湖建成皖江 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商贸中心,实现流通现代化。重点规划建设芜湖经济技术开发

区物流园区、芜湖港物流园区以及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将芜湖打造成安徽省综合物流中心、长江流域最具产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中

心以及长三角大物流体系的中心之一。大力推进第三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的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

展镇、村两级连锁超市,全面激活农村消费市

场。整合各类商品市场资源,打造一批辐射功

能强大的大型批发市场。

2、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改善金融环境,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各类融资机构。加快引进保险经营机构,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

化。大力发展担保业,不断完善金融电子化服务网络,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形成住房供应结构多元化局面,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扶持房地产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市

场,完善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引导房地产理性投资和消费。

3、生产性服务业:拟定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

健康发展。利用芜湖高校园区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生产制造企业专业

分工精细化,创新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实现低碳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拓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建立“数字芜湖”框架体系,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构建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培育本土知名软件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

企业,建立软件工程中心、测试中心和认证中心。

4、旅游业:深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入境旅游、国

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鼓励旅游企业重

组,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步伐。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高校科普旅游、美食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销芜湖山水、自然与人文精神。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将文化内涵渗透到旅游商品开发的每一要素,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内驱力。注重开发旅游纪念品,提升其文化品位,力争实现一景一特色、一地一产品。加强相关产业联动,推进区域旅游互动;优化旅游环境,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美化“芜湖十景”的自然人文

景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滨江山水园林城

市添加旅游经济推力。

5、教育和文化产业: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夯实职教基础,培养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支持在芜高校设置相关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氛围。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广播影视业、音像出版、报业集团、铁画艺术、动漫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建立健全开放、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会

展业品牌化工程,推进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中国铁画博物馆、历史文物博物馆、星光灿烂

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音响软件数码城等项目品牌化建设,引导文化消费,形成芜湖特色

和城市气派的教育文化强市。

6、中介服务业:放宽中介服务业准入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企业。规范发展会计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法律

咨询、保险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行业

和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

务,形成运行规范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实现

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为其独立、客观、公正执

业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内引外联、购并重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介咨询机构向规模化、专

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促进中介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

7、总部经济:在中心城区加大资源整合力 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落

户芜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本土

优势企业对外投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投资

办厂、入股、并购、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科技

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不

断拓展国内和国外市场。

8、农村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网络,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服务业

框架和运行机制。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县域发展支撑体系、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

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9、现代会展业: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

动、市场介入,大力发展多层面、高档次、强

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努力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博览交易会办成具有国内影响的品牌会展。把

中国(芜湖)医药及医疗器械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芜湖)茶叶博览会、中国(芜湖)青少年文体生

活用品博览交易会、安徽人才交流大会、高校

招生皖江地区咨询会、芜湖房地产博览交易会

等办成具有区域影响的精品会展。整合展馆资

源,建立健全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展馆经营机制,提高展览的组织策划水平,推动芜湖市会

展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10、家政服务业:成立专门机构,引领家 政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家政服务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

老服务和病患陪护。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家政服务企业,培育家政服务市场。

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政服务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

和职业介绍服务。积极发展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

四、结语

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实现芜湖经济社

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芜湖市服务业体

系建设、芜湖市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新一轮城市开发

将促使城乡消费环境的改善,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展了芜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相信,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芜湖人的共同努力下,芜湖市的服务业体系建设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芜湖市的服务业发展一定会有骄人的表现。

④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7.⑤T.Hill,On Goods and Services,Reviewof Income andWealthSeries,1997,102.⑥Peter W.Daniels.Service industries:growth and location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3.⑦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

.London:Macmillian,1940,75.注释:

①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5.

②曹波.现代都市服务业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

理学院,2006,56.

③韩卫民.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

学,2009,81.

Research Oil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

y System in Wuhu City

LU0 Xian.kui

(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hui Wuhu 24 1 00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

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ity.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city,under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thought,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problems in

service industry,points ou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

in Wuhu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m service industry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uhu

city S government in macroscopical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Wuhu city;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research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2

1 研究区概况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理座标为119°21′E、31°20′N,全市土地面积3317km2,其中市区面积230km2,与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巢湖接壤,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温15—16℃,年降雨量1200mm。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芜湖市辖区面积720km2,人口108.50万人[2]。芜湖市以汽车及其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为三大支柱产业,工业化进程速度较快,经济结构运行质量和效益在继续提高,并形成了以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大桥开发区和3县4区特色工业园。

2 芜湖市生态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选择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因此在评价指标选择时尽可能地反映出其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其次,生态城市要求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城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所以在评价指标选择时要体现生态城市的要求。第三,结合芜湖社会经济的特点和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选择能反映芜湖城市生态化水平的指标。

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结合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模型,联系目前国内对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相关方法,构建3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评价目标,芜湖城市生态化指数;第2 层次是项目层,包括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第3 层次是指标层,即每一个评价因素的具体指标,见表1。

3 芜湖市生态化水平的测度[3]

3.1 单因子标准化处理

指标标准值的制定:制定指标的标准具体可参照以下原则: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定量化作为标准值;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指标替代[4]。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指标层每一指标指数,当C为正向指标(即当该指标数值越大更有利)时,Bi=Si/S;当C为负向指标(即当该指标数值越小更有利)时,Bi=1-Si/S。式中,Si为某指标的原始值,S为该指标的评价标准值。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指标因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同,对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有所差异。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就要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即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O—I、I—S矩阵,对同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的结果以 T—Lsaaty 的 1—9 标度法表示,即用数值1、3、5、7、9标度两指标相比前者较后者同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2、4、6、8表示它们之间的过渡情形。后者与前者比较的重要性标度值用前者与后者比较的重要性标度值的倒数表示,请相关专家打分,最后以方根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表2),并进行一致性检验(CR<0.10)。

3.3 芜湖市生态化水平测度

本文采用生态化综合指数来表示城市生态化程度,通过采用线性加权法,按不同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加权,最后得出综合指数。一是因素层每一指标指数:undefined。式中,Ai为因素层某一指标指数,k 为该指标所包含的次级指标总项数,Bi为指标层某一指标数,Pi为该指标所占的权重。二是生态化综合指数:undefined。式中,Ai为因素层某一指标数,Wi为该指标的权重。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可计算出芜湖市生态化指数ECI=0.53,见表3。

4 结论与建议

参照城市生态化程度分级表,得出芜湖生态化程度较高。在压力层上看,芜湖市万元GDP能耗与标准值有较大差距,说明芜湖市的发展还处于高能耗、高物耗的阶段,生产效率较低;同时,较高的失业率给芜湖市的生态安全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将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在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水达标排放、烟尘达标、垃圾无害化处理、清洁饮用水普及、燃气、空气质量以及环境噪声控制方面基本达到了生态城市的要求。

就状态层来看,目前芜湖市绿化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绿地率都较高,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低,说明市区景观格局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口密度低于生态城市标准,说明人口分布呈城市相对良好的分布态势,有利于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在万人拥有医生数上远低于标准值,说明芜湖市需要大力加强城市医护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从响应层上看,芜湖市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较高,这是芜湖市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直接结果。不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高将会给城市生态建设带来经济上的障碍。

综上所述,芜湖市生态建设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技部门要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和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建成具有芜湖特色的优抚保障体系,确保优抚保障标准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世骏.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1)∶1-9.

[2]芜湖市统计局.芜湖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周海燕,周国华.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及案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1)∶42-45.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3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徐全忠

(呼和浩特 内蒙古财经学院教务处 010051)

内容摘要: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内蒙古农牧业的必然趋势,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理性选择,而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与发展又受制约于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事业投资体制;建立健全农牧业组织体系与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险与保障体系;在合理的财政分配政策基础上多领域向农村牧区倾斜。

关键词:农牧业产业化公共服务体系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与发展又受制约于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差,机构不健全,保障机制落后,作为一个农牧业大省,农村牧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直接影响到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障碍。

一、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事业投资体制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政府行为的效率与价值。“公共产品的供给应该主要由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从强制性的税收收入中进行预算安排,提供安全保障、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均等分配、基础教育、基本医疗防疫系统以及私人因无利而图所不愿提供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基

①础研究等公共产品”。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快农村牧区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建设,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与质量,为农牧业发展、新农村牧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加大财政对农村牧区公共事业建设投入,将农村牧区公共事业建设列入公共财政范围。农牧业是弱质产业,要提高财政支农比例,将农村牧区公共性基础建设纳入财政预算,把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范畴。政府要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预算收入增长幅度,为农村牧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注入有力的财力支撑。

其次采取多种渠道与方式引进资金与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事业投资机制。2005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在该意见中就把围绕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可见政府对其重视的程度。社会资金的进入,有利于改善农村牧区的生产环境,提升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产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农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资金与技术的流入,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农村牧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比如交通、卫生、教育等条件的改善,提高公共事业建设的水平。

二、建立健全农牧业组织体系与服务机构

健全的农牧民组织体系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载体,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连接农牧户与产业链的纽带,也是增强农牧民利益谈判的砝码。农牧民组织通过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向农牧民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社会化服务这条纽带,实现农牧民与企业、市场及政府部门的对接,从而把农牧户分散的小生产纳入到大市场体系中。政府在农牧民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要扮演“调控者、服务者与支持者的角色”②,保证农牧民组织体系建设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保持效率和公平。

1、发展完善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系农牧户与龙头企业和市场的桥梁,是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积极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优势产业得到壮大,农村经济得到繁荣,农民收入得到增加。要引导和鼓励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使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使龙头企业依靠品牌、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民提供服务。要积极支持农村牧区基层干部、技术人员、专业户领办或参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牧民解决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的问题。要规范组织章程,强化行业自律,健全内部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

2、巩固现有的农牧业服务机构,在机构改革中注意保持基层服务队伍的相对稳定,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运转机制和激励机制,督促和激励基础服务站提高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较好的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要突出提高基层服务机构在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养殖知识普及中的作用,结合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做好划区轮牧、人工种草、畜种选育改良等的服务和示范,有效提高内蒙古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3、继续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内蒙古的农牧业生产存在分散经营缺乏规模生产的弊端,造成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加大,鉴于这样的现状,需要

整合各种资源,尤其是需要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构建多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农牧种业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牧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和农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等。同时需要建立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部门经营服务网络的作用,抓好各级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和生产资料服务,拓展服务领域。

三、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险与保障体系,保护农牧民利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与牧区是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盲区,农牧民没有用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权利,农牧业生产也处于缺乏保护的风险之中。农牧业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减少农牧民遇到自然灾害的损失。我国的农牧业正处于发展中,有了保险的保障,必将推动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险种覆盖面还很小,很难对农牧业有较全面的保障。政府应首先制定灾害救济制度,对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政府应给予农牧民往年平均收入一定比例的补贴,以便维持农牧民的正常生活及来年的再生产。其次,政府可以推行多种灾害保险制度。每年由农牧户自愿申请参加各种灾害保险,缴纳一定费用给政府作为保费,如果本农牧业生产状况良好,政府不退费,如果本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天灾人祸,则政府承担保险责任,偿还农牧户全部损失。其意义不仅在于保护农牧民利益,保护农牧业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在于保护祖国北部生态屏障,保护我国生态安全。

政府还要通过立法与执法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牧民利益的保护。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在诸如反垄断、税收等方面给予农民合作社许多优惠,允许合作组织垄断经营。因此,这种弱势群体联合起来,保护自己利益的垄断不应该遭到反对和制止。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饱受煎熬的农牧民应该自愿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利益集团,科学制定生产规模,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种畜产品的销售数量及销售市场的地点和时间。同时加强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的检查监管力度,保护农牧产品价格,治理流通渠道,严厉打击扰乱农资市场秩序和骗农、坑农、害农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在合理的财政分配政策基础上多领域向农村牧区倾斜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剪刀差”已经严重的损害了农村与农民的利益,国家虽然在建立农牧民利益保障的机制与制度方面做了努力,但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发育不完善时,分散经营的农牧民是相对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政策保障农牧民的利益,其中制定分配政策是主要的措施。“分配政策意味着政府尝试对公民之间收入和财产的不平等进行某种程度的矫正„„赋予农民等特定团体的税收优惠,从分配标准意义上而言,与社会保

③障等直接支付形式是殊途同归的”。为保护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农牧民的利

益,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自治区各级财政要在财政分配政策对农牧业进行倾斜,加大直接支付与转移支付的力度,构建体系健全、机制完善的公共产品供给与服务体系。

在其他方面,财政要向诸如农牧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就业、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救济、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倾斜,尤其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在零赋税的情况下,财政要在保证正常开支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办学软硬件,农村牧区的教育状况将在长期内决定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源泉。

内蒙古的农牧业产业化是必然趋势,但必须以良好的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不断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才能够保障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农牧民稳定增收,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7期37页.2、李惠安,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问题,《中国乡镇企业》,2001年第10期 9页.3、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86页.作者简介:徐全忠,男,硕士,内蒙古财经学院副教授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4

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以《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为例

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全域旅游目的地规划意义重大,是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下简称《规划》)为例,探索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一、全域旅游对公共服务的要求

全域旅游的的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需满足游客一次出行的基本需求,保证信息全域覆盖可通、交通全域便捷可达、配套全域便利可供、安全全域保障可安、行政全域联动可依。

1、信息全域覆盖可通

旅游信息咨询提供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咨询服务,在游客整个游览体验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需达到全域、全时、全地区的实时查询要求。《规划》以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点整合建设为基础,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统一规范的标识系统建设和自助导游系统建设为保障,扩大信息发布和获取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信息共享的机制。

2、交通全域便捷可达

便捷交通服务体系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系统,其构建思路应该以游客服务为核心,方便到达目的地,同时满足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双重需求,以“主客共享、智慧交通”的原则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立体化打造。《规划》中全域旅游便捷交通系统从五个方面切入:智慧旅游交通系统建设;旅游交通道路系统优化;特色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交通运营管理机制完善。

3、配套全域便利可供

全域旅游强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规划》从公共休憩环境、环卫设施、邮电通信、商业设施、特殊人群服务设施、便民惠民政策、志愿者服务机制七大方面构建全域旅游配套设施体系。

4、安全全域保障可安

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是全域旅游产业的生命线,是游客全程游览的基础保障。应从全域旅游安全设施与环境建设,旅游消费环境建设,均衡、共享、全覆盖的医疗救助系统建设,及时、迅速、准确的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出发。《规划》从旅游安全设施建设、旅游安全环境建设、旅游医疗救助建设、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四大方面出发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

5、行政全域联动可依

全域行政服务体系要联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立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建立机构与制度为基础,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合作,将各级旅游部门的职能切实转变到为旅游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同时完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服务功能,促进旅游环境优化,形成大旅游公共服务格局。《规划》强调从健全机构规范合作、标准规范制定、从业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监管、游客投诉和意见处理五大方面完善旅游行政服务体系。

二、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路径

1、空间分区推动

《规划》淳安全域分为城区、湖区、环湖及乡村四大板块,分别制定因地制宜的提升规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划方案。

(1)城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中心

以“主客共享”的思维打造淳安县城区旅游,城区既是宜游之地,也是宜居宜业之城。加强城区公共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绿道休闲慢行系统、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与市民广场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城区定位于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需优化停车设施管理、优化出租车运营管理、强化城区公交系统、完善自行车租赁平台建设、完善城区旅游厕所建设等,建成配套完善的大型旅游集散中心。

(2)湖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重点

湖区是全域旅游核心引擎,游客体验核心区,从软件优化、硬件强化两方面出发。软件优化包括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优化湖区旅游自然环境、优化旅游行政服务;硬件强化包括完善基本的设施配套(标识标牌、厕所、垃圾桶、安全设施、医疗配套等)、智慧旅游服务设施(游艇wifi覆盖、湖区天气信息的发布、游艇等候时间推送、旅游产品的智能化介绍等)、湖岛安全预警系统等。

(3)环湖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纽带

环湖区为湖区旅游配套板块,环湖骑行示范线。提升环湖智慧骑行工程、驿站建设、环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环湖观光巴士系统、环湖标识牌建设等,联动湖区、城区及乡村旅游板块。

(4)乡村——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延伸

乡村板块是美丽乡村实验区,强化乡村和城区的交通联系,提升乡村环卫设施、通信设施、医疗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等乡村旅游涉及的公共服务元素,制定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同时利用节庆活动、品牌营销等手段,推动乡村旅游建设。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2、交通线路统筹建设

旅游线路串联功能分区,强化全域旅游各分区板块间的互动,同时游线也可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的重要空间,如特色标识牌的设置、特色段游步道的铺设、信息咨询点的设点等。可以说,游线既是串联各功能分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特色公共服务体系展示的重要媒介。

《规划》提出千岛湖环湖旅游“蓝带”和淳安县乡村旅游“绿带”两条特色线路,“蓝带”为千岛湖环湖骑行绿道体验带,“绿带”为“淳乡村”乡村旅游体验带,它们组成了淳安县全域旅游格局中的重要交通干线,同时也集聚着不同能级、不同特色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全域旅游独特的风景线。

3、“四化理念”运作

以“四化理念”(即运营的市场化、服务提供的产品化、产业的关联化和建设的标准化)为引领打造淳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运营市场化

公平与效率并重,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要以政府为主导,带动企业参与,实现市场化运营。政企合作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及社会化的奖惩机制保证淳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运营。

(2)服务产品化

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像打造需要销售的产品一样打造有价值、有品质、有品味、有品牌的个性旅游公共服务。淳安县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智慧骑行、自驾游、城市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环湖驿站”等旅游方式或游线,设施满足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产品。

(3)产业关联化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时要结合淳安产业情况,利用好每一个对外窗口,关联多个产业进行线上、线下的信息传达和功能输出。利用特色标示标牌传达当地农业产业信息,在交通集散点进行文创、会展等活动的推介,通过互联网延长酒店、餐饮等关联产业链,利用驿站、营地复合运动、演艺等功能。

(4)建设标准化

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内容体系,规范建设标准,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淳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针对餐饮、酒店、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旅游六要素,制定了严格的建设标准体系。

4、多方协作联动

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需各级政府多方联动,共同完善,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联动机制。《规划》形成了“政府部门、乡镇行政部门、景区管理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机制。

政府部门间合作:强化旅游管理部门与外事、公安、交通、铁道、建设、国土、文化、卫生、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间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方面的协作、信息共享。

政府与乡镇景区间合作:《规划》提出重点加政府和千岛湖镇、文昌镇、姜家镇与浪川乡的合作机制,实现县域大景区内各乡镇、旅游点之间在信息发布、旅游咨询、旅游集散、游客接待、景区建设、景区管理等方面的无缝对接。

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强调从游客进入目的地开始,一直到游客离开目的地的整个过程中的全程保障,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按照“主客共享”理念、采用“智慧旅游”的手段,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构建外来游客与本地市民共享的高品质的社会生活环境。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美好生活缔造者

守正出奇,为传奇而创造!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建设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企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为根本目标,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为实现一流的队伍素质、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建投事业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创建目标

力争2010年成为市级文明单位,努力实现“五个一流”,即班子建设一流、思想作风一流、整体效率一流、工作业绩一流、人文环境一流。其目标是: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领导班子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明确的创建目标和工作措施。按照中央关于在国有企业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即: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要求,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建设一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勤政高效、廉洁自律”的领导班子队伍。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高、效果好。(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落到实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工作作风和干部职工精神状态良好,公司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高度重视对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创先争优活动,“团结、奋进、拼搏、服务”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三)科技文化教育普及。创建学习型企业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坚持对职工进行职业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重视先进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形成特色,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扎实,政策奖励落实到位。爱国卫生活动广泛深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得力。

(四)业务工作实绩显著。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经营目标任务,投融资、土地运营、资产经营三大主业齐头并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公司内部管理完善,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

(五)社会治安状况良好。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健全,监督保障措施完善,安全消防达标,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六)内外环境优美和谐。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外部环境清洁整齐,达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优美,公共卫生和环保指标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三、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公司成立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小组: 组 长:刘 杨

副组长:黄先龙、沈诗林、汤高继、方 晓

成 员:肖迎清、陈效水、张荣才、肖启鸣、周文生、李瑗、杨蓉

领导小组下设文明创建办:

主 任:肖迎清

副主任:周文生、魏金虎

成 员:伍运飞、王孝伟、江山顺、孙婷婷、梁姗、王军、汪守安、赵先宁、程伟芳、刘燕

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文明创建全面工作,召开文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决定有关重大问题。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明创建的日常工作,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总结和推广创建活动的经验,发现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问题,组织实施文明创建活动;各部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文明部室、文明岗位的具体措施,明确本部室人员的相关责任。各部室的创建方案需于8月15日前报公司文明创建办公室备案。

四、创建内容

(一)领导班子建设

总体要求: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核心作用好。

1、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表率作用,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集中学习和领导干部自学相结合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确保全年集中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10天。每位中心组成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积极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做好学习笔记,并认真撰写一至两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文章。(责任部室:办公室)

2、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讨论党建和队伍的思想状况,制定落实相应制度和措施。(责任部室:党支部、办公室)

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党组内部的议事规则,形成一套完整的党组民主决策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形成真诚合作、团结共事的良好风气。(责任部室:审计监督部、办公室)

4、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健全党组民主生活会制度,使党组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制度化。党组成员必须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发展新党员。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责任部室:办公室、党支部)

5、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班子成员坚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基层的困难、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凡是困难突出的地方、问题突出的地方,班子成员必须深入下去,帮助基层和干部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责任部室:办公室)

6、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班子成员要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责任部室:审计监督部)

(二)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总体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深入,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道德风尚好。

1、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加强业务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责任部室:党支部、办公室)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多层次的考核办法,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责任部室:办公室)

3、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倡导文明办公、优质服务、高效管理、依法行政。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推荐读好廉政建设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时刻提醒干部职工增强自律意识。形成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责任部室:审计监督部)

4、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部室的活动,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形成。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自觉行为。坚持学习制度,强化学习管理,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实效。(责任部室:党支部)

5、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以及参加在职高学历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责任部室:办公室)

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干部职工法纪观念。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按照“五五”普法教育的要求,组织好学习宣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责任部室:办公室)

(三)主要业务工作

总体要求:工作实绩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增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围绕“平台建设规模化、融资渠道多元化、资金成本最低化、运营管理规范化、项目监控日常化”的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注重政策研究,提升城市建设融资能力。按照“渠道多元、调度有序、成本节约、监管有力”的总体要求,积极拓展融资空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强化资金成本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证资金有效供给,不断提高融资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努力实现供给保障、结构优化和成本降低的有机统一。按照《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研究提出清理规范市区建投公司实施方案,调整融资模式,确保规范运作,实现公司融资功能再造,重点在整合政府公共资源、棚户区改造融资、做实区级载体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公司融资平台持续发展,努力确保公司融资能力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把握市场契机,实施企业债发行工作。(责任部室:财务融资部)

2、跟踪市场走势,提升土地资源运作能力。紧密跟踪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对我市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影响,努力提高土地资源运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实现供应保障、价格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土地经营目标。扎实做好土地出让前期工作,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计划,科学把握土地出让节奏,促进土地出让与市场发展同频共振。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结合知名开发企业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加速转移的趋势,加大对央企的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率。围绕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一中心,精心运作、统筹安排,不断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努力做到收储有度、投放灵活、运转自如。明确责任,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对欠交土地出让金收缴力度。(责任部室:土地收储部)

3、加强精细管理,提升资产运营能力。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资产整体效益。加强股权管理,确保出资人职责到位。加强投资管理,增强投资运作能力,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引导示范效应,努力实现支持经济发展和市场价值增值的内在统一。完善廉租房资产运营体系和机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责任部室:资产运营部、工程投资部)

4、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工作提质提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形成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机制。调整完善组织结构体系,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责任部室:办公室)

(四)文明创建工作

总体要求:2010年创市级文明单位。齐抓共管富有成效,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好。

1、成立文明创建工作机构,召开文明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责任部室:办公室)

2、建设好活动阵地,有专项活动经费,经常开展文体、科普活动。(责任部室:工会、办公室、财务融资部)

(五)内部管理工作

总体要求:民主管理井然有序,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环境整洁优美,机关作风优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好。

1、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机关形象建设。严格机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机关纪律,改进工作作风,维护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形成良好的机关风气。(责任部室:审计监督部、办公室)

2、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责任部室:办公室)

3、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稳定单位。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分析,及时整改落实;严格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的备份管理,严防失泄密事件;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保卫工作规范操作。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确保不发生到市委、市政府、进省进京等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计划生育的管理,杜绝违反计生政策的事件发生。(责任部室:办公室、审计监督部)

4、强化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财务管理和审批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好劳动工资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保障职工利益;规范合同制员工的聘用、管理;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加强机关环境卫生,创造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探索机关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水平。(责任部室:办公室、财务融资部)

五、实施步骤

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从 2009 年4月至2010年11月,共分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成立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与各部室签订创建责任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富有成效,不断提高创建水平;2010年6月底以前,各部室对照市级文明单位标准,围绕文明言行、办公环境、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重点,进行一次自查,进一步落实创建活动的各项措施,查漏补缺。

(三)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1月)巩固已有成果,迎接市文明办对创建活动的检查验收。

六、几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是公司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使我司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我司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更加繁重,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坚定信心。动员大会召开之后,要把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到职工当中,形成一定声势,达到人人皆知,利用各种手段搞好舆论宣传,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号召大家“从我做起”,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自觉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做贡献,在全司上下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面临着投融资体制改革,机遇和挑战并存,正确处理好创建活动与事业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要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创建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创建活动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以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保证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把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公司管理目标,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做到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真正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党员干部要始终走在创建活动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职工群众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而努力工作。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6

一、实施背景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 是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也是国资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要求, 财务共享服务也是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管理体制变革, 适当分离管理职能和操作职能, 突出价值管理, 以适应集团战略转型和精确化管理要求的管理实践。

湖北电信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既是接应集团公司财务创新的要求, 又是突出价值管理、实现公司价值整体提升的创新之举。湖北电信自2010年2月份开始将市州分公司的财务核算职能进行集中, 通过流程再造达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提高客户感知的目的, 2010年6月29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湖北电信财务变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取得的成效

湖北电信按照“先试点, 后推广”的原则, 在总结试点单位成功经验基础上, 快速进行复制, 分期分批稳妥推进, 最终实现了省直单位及全部市州分公司的集中上线工作。湖北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 取得的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 实现了会计报表的集中编报、统一出具, 节约了编报时间, 提升了编报质量, 提高了编报效率

建立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 会计报表实行市州分公司分散编制并上报, 省公司集中汇总, 由于会计报表人员业务知识、专业判断上存在差异, 可能导致填报口径上的差异, 同时市州分公司较多, 必须全部编报完成后省公司才能进行汇总审核, 中间需要较长时间。实施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 会计报表取消了分公司编报环节, 直接由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对IT系统改造, 集中编报出具所有市州分公司报表, 节约了编报时间, 报表质量和编报效率也大大提升。

(二) 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为支撑企业财务转型提供了人力保障

经过初步测算, 建立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 节约了全省财务核算人员100多人。解放出的市州分公司财务人员可以充实到企业价值管理的链条中, 真正实现市州分公司财务由核算型向价值管理型转变, 实现财务职能的拓展。

(三) 将以前零散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初步建立信息仓库, 提高了财务支撑决策的响应速度

分地市进行核算模式下, 统计某项会计信息从表格下发到收集汇总往往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核算模式下随时可提供决策所需信息, 一方面大大节约了时间, 保证了决策的及时性;另一方也有效避免了不同单位提供信息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四) 实现了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适度分离, 各级财务部门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 省公司、市州分公司财务部门既承担财务核算的职能, 又有财务管理的职能, 职责界面相对模糊。将省公司、市州分公司财务核算职能划转到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 省公司、市州分公司财务部职能集中在财务管理上, 各级财务部门职责界定更加清晰明了, 有利于内外部关系的对口沟通协调。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湖北电信仅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相同的任务在其他省公司大多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激进快速的集中上线也让这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犯下不少错误。

(一) 报账流程较长, 签字手续繁琐, 客户感知度不高

目前县公司发起报账, 需要到地市分公司审核后才能发送到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不论报账金额大小均需要手工签字与电子审批签字同时进行, 对金额较大的报账, 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收到原始签字单据后才能进行账务处理, 基层报账人员从签字审批到发起报账、收到款项的时间往往较长, 内部员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不高。

(二) 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

由于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按照市州单位分工, 核算会计基本来自原市州分公司, 由此导致集中核算仅仅是物理集中, 不能体现财务集中的优势。特别是各市州分公司管理理念、管理习惯存在较大差异, 导致同一经济事项在不同市州分公司之间会计政策执行、会计核算处理上均存在差异, 违背了“同一集团内会计政策处理的一致性”原则。

(三) 财务共享中心内部薪酬分配机制缺乏弹性

目前的绩效分配仅与岗位层级挂钩, 相同的核算工作量, 由于岗位层级的不同, 绩效工资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及管理能力要求不同, 绩效工资的分配也未体现此差异, 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薪酬激励机制, 挫伤了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不利于中心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方案

目前湖北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处于新一轮的变革中, 为充分发挥财务核算集中、信息共享的优势, 实现企业价值稳步提升, 把握其变革的方向、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 缩短报账链条, 推广电子审批流程

进一步梳理报账流程, 在符合内控管理的条件下, 砍掉中间不必要的审批环节, 鉴于目前电子签字已经具备法律效力, 可借鉴国内中兴、华为等集团公司网上电子签字报账的做法, 缩短审批时间, 提高内外部客户感知, 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效率。

(二) 建立标准化核算操作手册

通过对内外部流程进行梳理规范, 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作业过程, 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准绳, 通过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归纳、总结, 统一全省会计政策, 编制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核算操作手册, 指导核算人员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最终达到核算方法、流程、口径的统一。

(三) 对岗位进行价值分析, 绩效考核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可借助国内专业顾问公司, 开展对中心所有岗位进行定性与定量的价值分析, 绩效考核应向对中心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高价值岗位倾斜。同时要打破现有的地域核算模式, 对核算类岗位实行任务池模式, 即对市州分公司发起的所有报账单, 实现系统自动派单分配任务, 对这类岗位可以计件为主进行绩效考核;对非核算类岗位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 实行关键指标 (KPI) 与专项工作 (GS) 考核相结合, 同时对关键核心岗位设定加分项, 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差异。

财务共享服务是集团企业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可以满足集团财务管控的要求, 提高财务信息化程度, 实现会计核算集中管控, 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苏宁在南京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泸州老窖在泸州建成了财务公司, 海尔、长虹、中兴公司均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湖北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经过一至两年的阵痛变革后, 必将成为中国电信乃至国内通信行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体系的典范, 其成功的经验也值得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借鉴。

摘要: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是通过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的建立, 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作业过程, 达到核算方法、流程、口径的统一, 实现财务信息集中处理、财务资源共享, 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风险。作者通过对湖北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剖析, 总结其实施的成效, 分析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对湖北电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乃至其它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篇7

一、陇川县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县司法局积极推进网格式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内部9项业务职能,创建“八位一体”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搭建了一个社会化、专业化、便民化的“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新平台;在社区形成送法上门,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在村组以全国、省、州优秀人民调解员为对象,打造个人冠名的“个人调解室”,发挥品牌调解员口碑好、威信高、业务强、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在行业中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排查苗头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目前,陇川县建成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援助)中心1个,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所11个,“律师事务所”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805个,“个人调解室”1个,联调室11个,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纠纷、妇女儿童、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各1个,乡镇法律援助站13个(含武警边防大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和两个移民法律援助工作站),各村(居)都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点(含两个移民,法律援助工作室)。初步形成了以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杻纽;律师事务所、个人调解室、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联络站点为基点的立体化网格式服务体系。在案件受理、分流、协调、督办等环节实现了上下渠道贯通联动、网络对接共享、层层有人办事的服务新格局。

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和成效

一是理清思路,找准公共法律服务发展定位。为适应形势需要,县司法局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抽调专人开展深入调研,梳理现有法律服务机构和职能,召开法律服务行业人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以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重点,以现有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组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便捷性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思路。

二是纵深推进,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为延伸县乡两级中心服务,按照《云南省司法厅关于下发<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总体要求及具体部署,在基层一线以全省规范化司法所为依托,本着自愿、互惠、便民、有效的原则,整合调委会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和社会力量,拓展服务业务、扩大服务职能、充实工作人员,实行窗口服务、网格管理、联合作战,为政府、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无偿或低廉法律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

三是横向拓展,打造实体化服务平台。为提供专业、快捷的法律服务,县级法律服务中心全面升级12348热线,指派律师、公证员与公安、检察、法院、工会、妇联等10多个部门相对接,实现衔接互动。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纠纷受理、法律援助、12348热线、社区矫正等服务窗口,将司法行政干部、专业律师、专职调解员、法律援助和公证联络员推向一线,增强窗口服务力量,为居民提供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受理、法援、辩护、代理、公证、司法鉴定咨询等法律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服务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内部增容,增强专业化服务水平。为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我们注重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团队建设,加快人民调解室、法律援助规范化站点创建力度,充实重点建设法律服务团、政府法律顾问团、新农村建设法律志愿团,成立律师讲师团深入一线、深入社区,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五是精细管理,提升规范化服务效能。为提高综合服务效能,我们把完善机制作为规范管理的有效手段。针对窗口服务平台出台了《陇川县司法行政系统窗口优质服务规范》,规范文明用语和工作礼仪,做到人员服装、服务用语、标牌标识三统一,服务内容、服务人员、服务承诺、受理条件、办理结果、满意度六公开。同时,还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指纹考核、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纪律、轮值主任、预约服务等内部制度规范,跟踪督办、明察暗访、定期考核等督查制度,逐一装裱上墙,实现各窗口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针对法律服务行业特点,分别完善律师诚信信息披露、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六规范、公证行业三零目标考核等制度,严格队伍管理,确保诚信服务、规范执业。

三、推进陇川县公共法律服务深入发展的思考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推进这项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长效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合资源,推进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我们将推广已建成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验,积极整合司法行政服务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加快推进乡镇(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全方位解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二是注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挖掘和培养法律服务人才资源,通过专业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鼓励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到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实习,为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人力支持。

三是创新思路,丰富法律服务内涵。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关注法律服务需求的内容和方式,逐级建立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分析研判机制,了解群众最需法律诉求,针对性制定开展服务项目和内容,使服务真正让群众满意。

四是落实保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居(社区)专职从事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的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另一方面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认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一项惠及全民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首先要纠正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仅仅是聘请政府法律顾问这一片面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通过各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的建立,就近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和帮助,对引导老百姓依法维权,息诉罢访,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法制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要有“花小钱办大事”的深谋远虑,投入资金越有保障,购买的法律服务资源越充足,老百姓得到的法律保障实惠就越多,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政府必须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中均应列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财政预算。甚至可以考虑建立健全政府财政保障公益性服务补偿机制,健全人民调解个案补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律师驻点服务补助等制度,激发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同时因地制宜,对各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搞“一刀切”,可以选择性地开展重点建设和创新性建设,比如在有条件有财力的社区、村居,政府可以鼓励他们自行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法律服务,一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来可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具有示范代表作用的部分社区、村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工作。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督查督导,防止有令不行,敷衍应付。

上一篇:小学生必背的成语大全下一篇:艾玛沃特森联合国演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