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监管模式转变与企业创新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并做出了科学判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因产权不明、责权不清导致的效率不高制约了国有企业效能的充分和有效发挥。唯有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一、分类改革与监管模式转变

(一)倡导以“管资本”为主,释放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

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就需要改革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不仅赋予国有企业经营权,还应该释放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搭建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平台,把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全部释放给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的分割。而监管部门转变为“管资本”为主,让国有企业放开手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主体地位。

(二)加强对商业类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监管,提升资本效率

国有资产经营权和管理权的释放,给予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多的权力。加强对于国企经营者权力的监控是国企监管的重要方面。注重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管,将党建纳入企业章程,完善权力监控体系,把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法定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一方面,鼓励国企负责人积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经济权力的监督,确保经济权力的有效运行和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形成防止腐败的发生的有效制衡机制。

(三)建立公益类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管机制,稳定社会效益

“良治”是国家实施有效监督、促进国家经济安全、增进和改善人民福祉的有力方式。包括维护法治、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民生、推动透明问责。国有企业作为受托公共经济责任主体,也应有效地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建立并完善扶持和激励措施,协同相关政府部门在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和服务中给予优惠条件和奖励,并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契约监管模式。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国有企业开展社会活动的监督和检查,保证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社会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

二、国有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和路径

(一)加大国有资产证券化,建立科技创新的企业增值新标杆

科技创新是的道路是漫长的,往往无法实现短期内的资本增值,但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是有力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更应该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担,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企业价值增值新标准。

(二)建立薪酬双轨制,完善高管和员工股权激励约束机制

合理的薪酬制度体系是激励高管和员工积极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委托代理双方目标一致的关键。作为企业高管,需要具备行业发展的长远眼光,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就需要设计包含短期薪酬和中长期薪酬的激励机制,合理评价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

任何没有约束的激励机制都是无效的,只会让权利拥有者的权力无限扩张。在健全薪酬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国企高管的经济责任审计,公开权力清单,扩大企业信息披露力度和严厉的问责处罚机制。

(三)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和股权多元化,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股权多元化是解决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有资本中引入社会资本,让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经营。结合分类管理的类别和层级,合理设置董事会成员,确保职工代表所占比例,强化对董事会成员的考核评价和管理,明确董事会的责任和处罚机制,在董事会内部按照市场化方式聘用职业经理人,实行契约化管理,明确受托方的责任和权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制衡约束。

(四)编制基于自然资源的资产负债表,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三十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自然资源也产生了巨大的消耗,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关注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督促企业加紧开展技术创新。不再以GDP的增速和企业经济效益作为考核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人业绩的唯一指标。编制基于自然资源的资产负债表,并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审计和监督。建立国企领导人的激励约束新机制,降低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效益增长的激励效应因子,提高相应的惩罚因子权重,实现动态平衡。促使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实现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在国企改革的带动下,形成“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稳增长”的发展模式。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任。提高国有企业效能和创新效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深化国企改革提出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转变国企监管模式,推动企业创新,完成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升。

关键词:国企改革,监管模式,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 蔡春.论现代审计特征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J].审计研究,1998(5).

[2] 孔东民.徐茗丽.政府背景、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J].珞珈管理评论,2015(1).

[3] 韩梅芳.张琴.王玮.环境审计、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5(8).

上一篇: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路径思考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师资培训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