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研究中心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企研究中心(推荐10篇)

国企研究中心 篇1

现代国企研究杂志社 《现代国企研究》杂志是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主办的国家级经济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CSSCI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1-5992/F;国际刊号:ISSN2095-0322。《现代国企研究》杂志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遵循“启迪国企现代思维,领航国企特色实践”的办刊宗旨,突出国企改革现代理念和实践特色,以更加独特的视角和更加宽广的视野,研究管理理论、解析制度精髓、探索实践途径,努力在国企改革的开拓性实践中,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启迪智慧,澄清是非,为中国国企寻求改革发展的新思维、新动力、新模式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平台为办刊理念。

【中国期刊库】—最权威的论文发表网站!您身边的论文专家!

1、主要栏目:《国企管理》、《企业研究》、《企业文化》、《国企党建》、《名牌战略》、《经济观察》、《战略管理》、《创新论坛》、《企业发展》、《产业经济》、《财税会计》、《经济与法》、《人力资源》、《金融证卷》、《资本运营》、《投资理财》《审计广角》、《电子商务》、《学术探讨》等栏目。

国企研究中心 篇2

一、强化党纪意识, 做到警钟长鸣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始终强化党纪意识, 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 廉政奉公、勤政为民,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管工作, 还要管人的思想、行为, 使下属努力工作,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领导干部应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和勇于监督。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上级监督等各种来自自身外部的监督。国企基层领导干部借助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在民主生活会上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自觉、主动、积极地接受和争取自身外部的监督、批评和帮助。同时, 还要通过谈心活动, 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国企基层领导干部不断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加强管理、纯洁队伍, 才能在勤政守廉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断地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为国企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使广大基层干部保持清醒的执政为民意识。如果不坚持走群众路线, 必然会产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腐化变质。在新时期, 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 才能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质和持久的成效。

让人民群众更多了解自己所拥有的管理企业和社会事务的法定权利, 增强权力监督意识。让人民群众增强参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着力形成人人进行监督、维护清正廉洁的责任意识, 比如不断完善公开办事制度, 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采取公示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 除了不断完善信访举报制度, 还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言献策网站、党风廉政建设举报箱, 开通举报电话, 公开纪检监察领导、工作人员电子邮箱等, 拓宽信息来源, 畅通监督渠道。

三、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实施情况, 做到长效跟踪

完善国企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健全具有国企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惩治腐败体系, 完善组织人事制度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施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层级管理, 做到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为领导干部架起一条党风廉政建设“高压线”, 确保领导干部自身不出问题。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实施情况, 做到长效跟踪, 对企业干部违规干预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以权谋私, 涉子女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拒不姑息。

四、仅仅围绕党的反腐工作, 做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深化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在工作岗位上党员要带好头、为好人、不掉队、走正路。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 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服务的关系、地位与责任的关系、“为官”与做人的关系,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强化廉洁自律, 增强奉献意识、监督意识、表率意识, 提高抵御腐败诱惑的能力;三是要从落实“一岗双责”、注重思想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开展“八项规定”、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 加强廉政制度建设,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时, 国企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做好管理工作的能力, 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意识;要理清工作思路, 切实帮助广大职工改善生活条。

五、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国企党组织是本单位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必须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 坚持领导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对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至关重要。党组织书记必须承担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只有从自身做起,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实, 才能做到说话有人听、行动有人学、管理有人服。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具体化要求, 一要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要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三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针对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开展专项治理;四要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五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七要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八要当好廉洁自律表率。九是积极支持配合上级巡视工作。十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抓好整体部署、定期研判形势、加强案件协调、加强教育引导和当好廉洁自律表率。

摘要: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我们提升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意识, 加强思想教育, 把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国企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学习培训, 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廉政学习, 加强作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加强廉洁自律, 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同时加强警示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国企,党风廉政

参考文献

[1]李慧英, 朱勇娟.抓好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党史博采.理论, 2006 (12) .

[2]李显乾.搞好国企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政工研究动态, 2007 (08) .

[3]祖凤鸣.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J].中国监察, 2003 (03) .

[4]周淑真, 聂平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状况透视和反腐败战略思路的变迁[J].探索, 2009 (01) .

[5]励慧芳.反腐倡廉:从政治自觉到文化自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廉政观念的演进[J].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6) .

国企领导业绩考评机制研究 篇3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传统业绩考评模式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平衡计分卡引出的四个维度构成的战略导向的业绩考评模式,并重点分析了战略性KPI指标的设计问题,在建立和完善领导业绩考评机制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战略导向;平衡计分卡;KPI指标;业绩评价

对于许多国有企业来说,由于管理机构比较庞大,要保证对企业内各级领导的考评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充分的合理性,难度很大。要在保证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设计企业发展的关键业绩指标(KPI)体系。

一、传统业绩考评模式的缺陷

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国企领导业绩考评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统一、连续地贯彻执行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许多企业的业绩考评更加重视短期的财务结果,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相关性较低。这也正是传统的业绩考评模式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企业战略分为公司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三个层次,建立战略导向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也应从这三个层次进行考虑。对如何使公司层面的战略更有效地转化为各单位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的分析非常重要。在设计各单位业绩考评指标和标准时,由于影响总体战略实现的一些重要因素没能得到重视和体现,总体战略不能有效落实为单位目标,造成总体战略与各单位战略的脱节。同时,过分强调财务指标的业绩考评体系也会使管理者产生短期行为。

传统的业绩考评模式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之二就是业绩考评流程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整个企业的业绩考评流程要在战略的指导下,以闭环式的回路相连来保证关键业绩指标与企业战略的紧密联系。首先,在计划制定阶段,一方面缺乏对关键业绩指标的整体优化设计,偏重历史性、结果性、财务性指标,轻视前瞻性、驱动性、客户导向的指标,且未能充分考虑时间、质量、成本等三类指标在数量上的平衡,另一方面缺乏对单个指标的有效性检验。在执行与监控阶段,沟通和指导性工作不多,缺乏管理监督机制以及持续改进等系列运营项目支持。在评估与改进阶段,评估结果常常不符合正态分布,改进工作不及时等。

二、战略导向的市场化业绩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建立战略导向的业绩考评体系首先要考虑业绩指标体系的战略基础。建立业绩考评关键指标一定要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要根据总体战略的要求和各个单位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为各个单位设立不同的业绩考评指标,这与从业务层面进行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业务层面设计的考评指标有些看似重要,实际拿到公司战略层面也许并不需要急于提高。此外,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公司可能会要求某些业务单位着力建设一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成功因素,以达到很高的绩效水平,为公司总体战略服务。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对目前的资源和能力状况,以及未来应达到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使公司层面战略和各单位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实现公司总体战略。

设计业绩考评指标体系的主要工具是平衡计分卡(BSC),利用平衡计分卡的模式建立内容上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公司级战略性关键业绩指标。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还是一种战略管理理念和一套战略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所形成的指标体系是进行战略审核和沟通的工具,是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形成、保持和调配的重要依据。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不同角度衡量企业的业绩,从而帮助企业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和战略实施。

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能达到如下指标之间的平衡:

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

目前企业考核的一般是财务指标,而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定性说明,缺乏量化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无法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恰好体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

2.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战略是输入,财务是输出。由此可见,平衡计分卡是从企业的战略开始,也就是从企业的长期目标开始,逐步分解到企业的短期目标,使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很好地结合,解决了企业的战略规划可操作性差的缺点。

3.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之间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以完成战略为动因,以可衡量的指标为目标业绩结果,寻求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之问的平衡。

4.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

财务指标是一个滞后指标,它只能反映公司上一年度发生的情况,不能告诉企业如何改善业绩。平衡计分卡对于领先指标的关注,使企业更关注过程,达到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

三、战略导向的KPI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为使公司战略与各业务单位的指标体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在实践中,可以综合利用平衡计分卡和KPI法,建立内容上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公司级战略性KPI指标库,然后,根据业务性质、管控模式、业务战略的不同,来设计和修正各个业务单位的业绩考评指标体系。

1.建立KPI考评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利用平衡计分卡,选择建立KPI考评指标时,首先要注重保持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同时,在选择考评指标时,还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原则。

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KPI指标时,强调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集中精力抓住企业的主要矛盾,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利用平衡计分卡设计KPI指标时,并不是KPI指标的堆砌,KPI指标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它们要为企业战略服务,企业战略是核心,KPI是表象,没有战略KPI就没有意义。

2.构建战略导向的KPI指标体系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公司战略和业务单位的战略目标,在对行业、竞争对手和业务单位资源、能力和组织體制与过程等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未来几年的关键成功因素。

(2)把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客户及财务四个维度分为四类,分别填入下表中的适当位置;再根据公司总体发展对该项业务的要求及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之间产驱动关系,增加必要的成功因素,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业务成功因素。如下表:

(3)针对每个关键成功因素,用KPI法得出具体的衡量指标。首先,根据战略目标确定的关键成功因素运用鱼骨图、逻辑树等方法,设定合适的KP[。然后,对所形成的KPI指标进行必要的测试,确保单个指标的有效性、指标构成的平衡性、以及不存在矛盾的指标。最后,所有KPI指标的总和构成了关键业绩指标库。

(4)从总公司的角度来看,各个业务单位的指标体系按照资源、组织能力、业务等方面汇总,就能更准确地把握目前所拥有的相关资源与能力状况,检验公司所设定的指标体系与公司总体战略之间的一致性、总体战略实现程度,以及这些指标在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方面是否符合价值导向的基本原则。

3.对KPI指标体系的进一步修正

从集团公司的层面看,在设计业绩考评指标体系时,还需根据各成员单位的业务性质、管控模式、业务战略的不同对业绩考核指标进一步修正,才能形成最终的业绩考评指标。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企吗 篇4

一、公司发展前景。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行业首屈一指的建设咨询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城市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公司作品亦获得国外客户的`认可,由此可见,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公司发展前景非常好,有着继续上升的潜质。

二、个人发展前景。

国企研究中心 篇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构建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已成为适应形势发展的必须要求,属于国企管理的关键政工工作,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协调。本文主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对国企政工工作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基于把握政工工作内在要求下探究其职能定位,并创新政工工作模式,旨在推动国企政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职能定位;工作模式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技术改造与产能结构优化已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模式,是广大政工干部争相关注的时政热点。经由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表明,基于传统意识作用下,政工职工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必须要强化思想领域的创新,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意识。虽然这种工作方式与政工工作主线并未发生偏离,但其效果却有待完善。从某个方面来讲,过分重视思想意识教育可能诱发劳资矛盾,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必须要做好政工工作智能定位,从现状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才能满足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内在需求。国企政工工作发展状况分析

1.1 发展现状

针对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发展状况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工作重心转移,政工工作未引起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国企开始引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逐渐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工作重心。由于政工工作与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因此逐渐处于边缘化,企业领导开始忽略政治思想工作,政工部门自主导部门过渡为辅助部门以及服务部门。同时,由于政工部门无法带来经济效益,故诸多国企逐渐减少了对其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工人员薪资待遇也显著降低,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弱势地位;(2)政工队伍不稳定。基于新时期下,诸多国企为了节约资源,对政工部门进行削减,致使政工工作员工上升通道被掐断,甚至政工工作经常由其他部门职工代领。不难看出,政工工作吸引力不大,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3)工作流于形式。由于无法完全站在经济效益角度上来衡量政治思想工作,故新时期企业领导与职工对其的认可度不高,再加上政工人员缺乏动力,政工工作模式呆板,故诸多工作都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付出实践,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

1.2 内在发展要求

针对新时期国企政工工作的内在要求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l)目标分解要求。就目标分解要求而言,主要为国有企业职能部门工作价值取向,其与整体发展目标必须要吻合。换言之,政工工作必须要摆脱传统工作模式的束缚,以促进国企发展为根本目标。在新时期,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诸多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技术改造,强化产能结果优化,积极发挥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作用,强化职工创新意识,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有助于提高政工工作的地位;(2)目标协同要求。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必须要由传统教育模式过渡为合作模式,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与其它职能部门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其需求开展针对性工作。譬如将管理部门职工、生产一线职工纳入政工工作范畴内,优化政工工作方式,予以思想关心与帮助。国企政工工作职能定位

国企生产经营与经济效益离不开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努力,在新时期下,政工工作必须要准确进行职能定位,将其与生产经营相挂钩,基于把握企业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工作,从而将政工工作所产生的潜在效益过渡为实际效益。

针对政工工作而言,其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职能。基于市场竞争压力与社会环境工作作用下,国有企业职工易出现消极情绪,促使其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不一致,尤其是价值取舍上的误区易影响整个企业内部的团结。由此可见,在新时期下,针对政工工作而言,必须要强化教育职能,加大教育力度,积极培育广大职工们,促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进而同国有企业共进退;(2)协助职能。尽管国企引入了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但其内部出现了收入分配失调等问题。譬如管理层职工收入远远高于普通员工。究其根源,虽因劳动强度不同与劳动效果不同所致,但必须要克服,从实际角度出发,予以困难职工热心帮助,完善协助职能,确保国有企业工作顺利开展;(3)反馈职能。就国企政工工作而言,必须要优化反馈职能,为经营管理层及国企党委提供可靠信息,指导管理层决策。在具体工作中,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必须要从广大职工实际状况出发,深入其心声,以利益诉求为导向,优化工作模式。国企政工工作模式创新策略

要想不断创新国企政工工作模式,必须要从四个方面出发:(1)重视思想政治创新。积极转变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以国企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积极弘扬国企优良文化与企业精神。如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比赛,增强职工凝聚力,促使其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思想特征一致,为国企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2)关注职工物质利益诉求。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从职工物质利益诉求角度出发,必须要减轻国企职工的压力,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在现阶段,诸多国企职工生活压力明显增加,其提升薪资待遇的诉求属于自然变迁的结果,国企必须要引起重视;(3)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在政工工作中,必须要帮助职工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譬如可树立国企楷模,激励青年职工,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4)完善信息技术支撑。在现阶段,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构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完善其工作环境,扩大工作覆盖范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国有企业必须站在目标分析与目标协同角度上来深掘政工工作内在需求,优化政工工作职能定位,从协助职能、教育职能以及反馈职能三个方面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并贯彻落实,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国企代持的法律风险(国企角度) 篇6

由于国有企业在授信、融资、交易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以股权代持的方式,引进国有企业作为名义股东,为自己获得“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身份外观。由于仅仅是名义上的代持,而无须承担参与经营及承担经营风险,一些国有企业也乐于以此种方式获得代持收益。作为监管层的国资委,目前对此似乎也未提出明确的反对。不过,风险与利益总是相伴随,国有企业股权代持并非是只有收益没有风险。股权代持有哪些风险以及如何防范风险,是决定股权代持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国有企业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一

1、实际出资人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的可能导致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0条和《公司法解释三》第13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程度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程度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法解释三》第27条规定: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在实际出资人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且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情况下,代持股东依法应当在实际出资人出资不实或者抽逃出资的范围内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2、公司股东(实际出资人)滥用股东权利可能导致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依据《公司法》第20条的规定,股东滥用股东权利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主要是指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行为。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依法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在实际出资人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可能代持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3、国有企业的财产在法律上属于国有资产,对所代持的股份进行处分可能存在法律障碍。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该法第51条规定:本法所称国有资产转让,是指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按照国家规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除外。

该法第53条规定: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的,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对该企业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该法第54条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转让上市交易的股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

该法第55条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应当以依法评估的、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可或者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合理确定最低转让价格。

根据上述规定,从形式上看,作为国有企业,所代持的股份在法律上属于企业国有资产,对该股份的处分应当履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定的程序。即处分该股份需要报请贵司所属的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且还应采取公开竞价等法律认可的方式,实施难度较大。但是,从实质上看,代持的股份并不属于该公司的资产,不属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定的国有资产。因此,对于代持股份的转移,是否需要报相关部门批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向国资监管部门请示汇报的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考虑到当今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下,国有企业代持股份的无偿转让往往容易被公众误解为非法处置国有资产和利益输送,对此问题也应予以注意。

4、相关的税费问题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的规定,代持股东将来退出(包括终止代持协议和配合第三人将股权转让予第三人)时,名义的股权转让会导致相关税费的发生。如缺乏事前约定,该种税费的承担可能导致代持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纠纷。

5、代持股份期间公司依法解散、清算的风险

首先,国有企业作为名义股东要承担清算责任。根据《公司法》第184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

其次,依据《公司法》第190条的规定,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公司法解释二》第1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损失的,应当在造成损失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而无法进行清算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该解释第19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恶意处置公司财产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该解释第2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无法清算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因此,若公司出现解散事由而实际股东未履行清算职责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代持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法律责任。

股权代持风险防范指南二

针对上文已经提示的主要法律风险,应采取如下风险防范举措:

1、重点核查公司股东的出资情况是否属实。鉴于公司股东出资不实可能导致代持股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有企业应当在前期仔细核查公司股东是否存在出资不实和抽逃出资的情形,防止代持的股份存在瑕疵。

2、代持股份期间应注意防范各股东是否有抽逃出资的情况发生。具体可采取多种措施:

a、监控公司的财务,这是关键的环节;

b、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决策的交易进行必要的审查,防止通过虚假交易的方式抽逃出资,对于大额的交易进行必要的审查,防止通过虚假交易的方式抽逃出资。

3、代持股份期间应对实际出资人行使权利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其 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其他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4、及时将公司受托代持股份的情况向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沟通,消除相关部门对此可能产生的疑虑。

5、在代持股份协议中明确约定整个代持期间因代持所生的各种税费的负担问题。

国企改革与政府改革研究 篇7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面对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 我国的国有企业既看到了机遇更看到了挑战, 特别是在目前整个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 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

1.1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 各传统产业已趋于成熟, 产业竞争不断加剧, 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加快, 多数产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 再加上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我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感受到经营环境的严峻, 国有企业所受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

1.2 政策环境的变化

加入WTO前后, 我国政府已经对与WTO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投资、贸易、税收等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政府的作用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政府不再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的干预并以以往主要进行行政审批转向主要为企业提供环境保障和优质服务, 在政策方面政府开始着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来说, 原有的各种优惠政策、税收减免和补贴等保护措施已经开始逐步取消, 这大大减少了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利润, 使很多国有企业面临了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

1.3 技术和资源环境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影响下, 世界上原有的市场边界已经打破了, 空间距离相对缩短了, 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技术方面也都纷纷结成同盟, 共同进行研究与开发。

1.4 国有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与改革初期相比较, 现在的国有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化了。首先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负担沉重, 企业债务包袱沉重, 再就是企业办社会现象依然很严重, 许多事情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接管, 甚至相当一批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改制上市后, 将原有的烂摊子剥离留在老的国有企业中, 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增添了一些新的不利因素。

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在经济和信息都已全球化了的今天, 就挑战而言, 对我国来说最为直接和突出的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的挑战。这要求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政府改革, 进而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并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的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发生了很多积极地变化, 这其中包括: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培育、规范、监管市场体系取得一定的进展;政府以往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政企分开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在管理涉外经济方面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有所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2) 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 有效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投资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体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 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乃至体制性腐败加剧;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关系尚未理顺;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

3 国企改革和政府改革的前景

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 国企和政府改革都面临了如下这样一些情况:

(1) 在接下来这段时间, 要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室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继续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体制;抓紧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推进企业现代化;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人员分流。

(2) 政府在下一阶段的改革前景和重点: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增强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公开性;以放松或取消进入限制为重点, 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清理并大幅度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要求, 大力整治市场秩序;以国有大企业改制为重点,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抓紧对一批具有自然垄断和公用事业特点的行业进行改革、重组和规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行政程序立法, 规范行政权力, 落实依法行政;加快司法体制改革, 加强司法独立, 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提供及时、公正的司法服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 将精干、养廉、高效有机结合。

4 政府改革对国企改革的影响

国企改革必须企业、政府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成功, 塑造新型的政企关系式国企改革的关键, 而政府诚信守诺至关重要。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政府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有企业改组有着一些启示, 我们在遵循企业自身运作规律的同时可以从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借鉴到一些有益的理念。

沿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政府过去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利, 一些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企业的利益, 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迫使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树立全新的政府运作理念, 塑造与企业是平等利益主体关系的思维模式。要改革和规范政府行为, 光靠政府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监督是无法保障的, 必须有强大的外部制约力量——企业。

(1)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权力行使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 它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不能作为企业的“老板”, 更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可以为企业充当顾问和参谋。企业必须独立于政府, 依据市场的价格信息, 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法规, 使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要加强企业完善立法和执法, 并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政府还要反垄断, 保护企业竞争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为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

(2)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几乎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同步的, 尽管这近30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了很大改善, 国有资产总量也在增长, 但是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 很多的企业至今任然陷于长期亏损的困难之中, 根本的原因在于政企分离问题未获彻底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对这个问题而言是个不错的途径, 成立国资委一是有利于政府公共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 (政资分开) , 国有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经营权分开 (政企分开) ;二是有利于解决国有资产多头管、产权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三是有利于构建有效、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 使企业经营者充分得到展示空间, 又可防止内部人控制。成立国资委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能够用盈利标准监督考核企业, 使国资管理机构能够脱离具有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的控制。国资委将把管理国有产权作为惟一的或最重要的职能, 因而实质上它是一个建立在商业化经营基础上的企业管理委员会。

(3) 一般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对政府职能的改变提供改革方案是相对容易的, 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实施政府机构的改革实践却是困难重重的。因此, 当前主要的是要下定决心进行改革的实践, 解决政府机构过多、分工过细、效率过低等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逐步撤销或者改组一些专门的不具有政府职能经济实体的经济部门, 使它们和企业之间不再是行政关系, 而是以产权为纽带的经济关系。二是要合理调整那些业务相近、分工过细的社会管理部门, 形成以间接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这样政企才能真正分开。

(4) 就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来说, 他们并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应该是多元协作的关系。政府机构要想管理好一切社会事务, 就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帮助。市场机制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政府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管理社会和国家,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控制经济、社会的综合管理、多方面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要求日益突出, 政府公务的专业化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帮助, 政府减少了行政管理的成本, 提高了社会多元利益的主体和谐度。而国有企业的主要职能制追求效率, 但企业要是能够与政府和社会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就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品牌战略目标与规模化运营的目标。当国有企业获得了政府的维护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就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获得社会的认可与赞同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同时, 国有企业还要处理好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关系, 可以借助于外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 特别是利用民营企业的灵活经营机制, 先进的管理理念, 参与国企改革, 共同发展壮大, 这对国家、社会、企业而言都是一项共赢互利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刘晓东, 韩震.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国企改革[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3) .

[2]文雨.国企改革与政府改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3]金丹, 蒋利和.论政府在国企改革中的角色定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7) .

认真学习研究国企社会责任问题 篇8

深入学习研究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要求。我们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最终目的就是要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学习研讨中,大家要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作为重大问题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切实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深入学习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既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也要继承和弘扬我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立足我国国情,落实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基本要求。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研究国有企业应当履行哪些方面的社会责任。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的特点、地位、作用,国有企业首先要履行政治责任,同时也要履行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资源责任、慈善责任等社会责任。要认真研究国有企业怎样履行好社会责任的问题。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把企业对社会、对资源、对环境的关注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体现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认真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考核和评价问题。要研究制订考核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并善于用考核结果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深入学习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关系问题。从2004年青岛会议开始,在国有企业广泛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2006年12月,中组部和党委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表彰和经验交流大会,曾庆红同志作了重要批示,贺国强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各地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深化。要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过程中,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水平。

(本文系李荣融主任在59家中央企业和中央管理金融机构党组(党委)书记“增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2007年首期专题研讨班上动员讲话摘要。)

国企研究中心 篇9

随着各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各路PE纷纷对接其中的机会,争做国企改革的“小伙伴”。中山公用(000685,股吧)8月11日公告,控股股东中汇集团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公司13%股权,并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股权转让协议事项进行进一步磋商。

PE抢筹国企混改

根据公告,中汇集团此次协议转让中山公用13%的股份,股本总额约1.01亿股,股票性质均为非限售国有法人股,转让价格不低于10.17元/股。以此计算,最终成交金额接近10亿元。

为了稳定公司股价,中汇集团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受让方,现已完成公开征集受让方、选择确定评选委员会、初步评选、正式评选等程序,在综合考虑意向受让方企业规模、价格优势、综合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意向受让方的相关要求与各方分别协商,才最终选定复星集团。根据相关规定,国有资产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后,将按照规定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国资委审核。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中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国际并购,这极大激发了PE的投资热情。今年以来,PE入股国企的案例不胜枚举。此前绿地集团增资扩股,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珠海普罗、上海国投协力发展五家PE机构抢得筹码,占绿地扩股之后股本的20.14%。锦江股份(600754,股吧)非公开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成为第二大股东。作为曾参与过中国玻璃、中联重科(000157,股吧)、石药集团等一系列国企的成功改制的知名PE,将推动和深化混合所有制的有益探索,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公司机制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为锦江系国资改革铺路。作为广东国资改革的排头兵,星湖科技(600866,股吧)在年初就推出定增预案,公司拟向深圳长城汇理资产服务企业(有限合伙)非公开发行不超过9500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36575万元,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与国企一起成长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为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而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部分,私募基金的发展也受到了支持。双重的机遇的出现,使得私募机构对参与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在上半年出现了高涨。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混合所有制的大方向前提下,改革手段主要有股权转让、增资扩股、技术转让等。而具有战略资源的PE机构在参与此轮国企改革中拥有更大的优势。从当前PE参与国企改革的实际操作来看,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入股,包括非公开发行和协议转让;二是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帮助国企进行资源整合、战略布局及市场拓展等。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对于PE机构来说,该轮改革释放出经营机制市场化红利,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的开放使得PE机构获得更多机会介入国企,帮助企业实现市场化和专业化、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有效机制,从而提升企业效率,寻求更高回报。

国企研究中心 篇10

是最新发布的《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提案,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政策热点解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提案,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国企改革政策热点解读 国企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领域之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将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打造市朝运作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加快电力、油

气等体制改革。”

改革关键是落实,而落实的前提则是如何解读。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混改门槛将进一步放宽,竞争性领域社会资本参与的股权比例限制也将进一步放宽。有消息称,有关高层已审议《关于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可望近期推出。另外,31个省份在召开地方两会时都勾勒出2015年地方国资改革的蓝图,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分类改革”、“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等内容。

这一切在资本市场得到迅速反应,国企改革概念股持续暴涨,似乎皆大欢喜。

单从技术层面看,这一轮国企改革

速度不可谓不快:从石油系混改到六家央企试点,动作可谓不校同时很多机构开出了多个“药方”,比如加速证券化进程,比如加速股权转、加速同业整合等。

加速并无不可,但方向和前提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过去30多年中,工作总结国企改革话题贯穿始终。改革有进有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反复和胶着。正如一位身居要位的亲历者所言,国企改革“在积累许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留下太多失败的教训”。

作为全民所有的财产,国资改革的失败教训必须汲韧总结,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

改革在追求速度时不能忘记更重要的方向和基础条件。

实际上,仍有一些认识误区。如果带着疑问匆忙上路,那么技术性措施越有效,隐患可能就越大。

我们注意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一些人热盼的员工持股问题,而此前媒体报道称在两会官方提供的国资委[微博]和发改委的文字材料里提及要稳妥实施员工持股。

这种谨慎是有必要的,员工持股的确是激发团队活力、与股东利益取得双赢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该如何适用于国企改革?恐怕这就是“分类推进”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国企租金与利润的划分这个改革观察者的聚焦点没有得到明确回应。

所谓“租金”就是经营者对所经营资产的应上缴的租借费用:国家作为全

民所有制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把国有企业出租给租赁者(即现有的经营管理层),是要收取一定数量的租金的。换言之,大型国企的资源是全国人民的而不是某一家公司的,个人简历因此资源租金和经营管理利润在整个财务体系中应该分开计算。这和正常的企业应缴纳税赋是两个概念。但是,有关租利如何分开没有太多人去讨论。

尽管2008年以后国有企业整体效益获得大幅度提升,也上缴了巨额企业所得税,但很少看到有文章专门分析其间所包含的租金究竟有多少。

很多有关国企改革的文章中,对此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避而不谈。牵扯到产权层面的重大改革时,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正视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恐怕是国企改革收入再分配方面的基赐前

提条件。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实行国企员工股权激励就会建立在一个不公平的前提之下,这既不能让国企经营者理直气壮地获取应得收入,也无法平息外界的质疑。

还是那句话,我们乐于看到改革的加速度,但方向和前提有时显得更重要。期待两会之后出台的“顶层设计方案”能够在更多问题上解疑释惑,获得普遍共识。只有调整好方向,“加速度”才会更加踏实有力。

上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下一篇:高铁乘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