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审题的方法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作文审题的方法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摘 要】材料作文是近些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学生自主审题立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更高。针对某一材料作文,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很多,但是作文教学还是要回归到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以及思维方法的教学上。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抓关键字句法、联想迁移引伸法、以果溯因审题法、求同存异审题法等,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维方法;教学策略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技巧教学就如同“渔”,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材料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问题。而思维方法的教学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面对千变万化的材料作文,也能够利用思维方法,抽丝剥茧,找到符合题意的作文主题[1]。

一、材料作文分析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题目给出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立意展开作文构思。首先要审题,也就是全面理解题目材料;其次是立意,通过材料中表达的立场以及情感,找到合适的角度进行作文内容的构思;最后是确定作文标题和大致内容,进行写作。

对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立意不仅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审题立意直接决定了学生作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审题立意是综合来看的,一般审题无误,立意方面也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从类型上看,材料作文大致可以分成单材料作文,也就是只有一个材料、一个立意;多材料作文,几个材料之间往往存在一定逻辑关系,学生只有找到这个逻辑关系,才能更加清楚地把握作文的立意;还有一种漫画材料作文,通过漫画展示一个场景或者故事,让学生解读和思考。这三种类型的材料只是形式不同,归根究底还是需要学生从材料的细节之处出发,结合材料整体描述,找到审题的突破口,确定作文的立意[2]。

二、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然后才能够针对思维方法展开教学,从解题的技巧层面逐步上升到思维层面,全面提升学生审题立意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学生要把握材料整体内涵和思想,否则很可能出现作文主旨和材料内涵发生偏差的情况。尤其是多材料作文中,经常会给出一些倾向性强的语句,但是结合全部材料,学生能分析出这些倾向性强的句子并不是材料的内涵,而是在为整体立意做铺垫。因此学生审题时一定要着眼于材料整体。

2.多向性原则

很多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往往蕴含着多个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具体的情境,多角度审视材料,找到最为中肯的观点作为文章的立意。

3.筛选性原则

学生在对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经常会得到不同角度的观点,这时学生就要能够筛选材料的立意,找到更合适的角度展开写作。首先,作文的立意一定要能够整体符合材料的观点,服从材料整体;其次,选取的立意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新颖性;再次,对筛选的观点,学生要有话可说,以实现作文内容的组织以及主题思想的升华。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明确对象

在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多个角色或者对象,他们之间有互动和联系,这就要求学生理清对象、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如有这样一个材料:乌鸦匆匆地在路上走着,遇到了鹦鹉,鹦鹉问道:“你要去哪里?”乌鸦说:“我要去东方。”鹦鹉不解,忙问道:“为什么离开家乡去东方?”乌鸦悲伤地说

道:“他们都说我叫的难听,不喜欢我。”鹦鹉沉默片刻说道:“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去了东方也是会被讨厌的。”

在这则材料当中,出现了两个对象,一个是乌鸦,一个是鹦鹉。学生需明确整个对话都是围绕乌鸦离开家乡去东方展开的,因此乌鸦才是主要对象。

2.辨清关系

材料作文中可能会涉及多个对象,而审题的关键就在于辨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上例,重要的对象有三个:乌鸦、鹦鹉和“他们”。乌鸦的叫声不好听,所以“他们”不喜欢乌鸦,乌鸦想去东方,鹦鹉却说不改变自己去哪里都一样。理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可以从中找到审题的思路。

3.解析含义

在明确了对象、分清了主次以及理清了对象间的关系之后,最终要做的就是解析其深层次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作文的立意,然后组织作文的主要内容。在解析含义时,应该抓住其中的矛盾,如上例主要的矛盾就是乌鸦难听的叫声和不被喜欢的矛盾,从鹦鹉的语言中可以分析出,乌鸦面临的问题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环境。由此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求新颖的立意。

三、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法

在一则材料当中,关键词句往往是“破题”的关

键,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就能够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找到审题立意的突破口。这些关键词句往往能够带来转折,或者能够表明对象关系,或者是材料主要描写的对象。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有两只麻雀,一只被关在了笼子里,另外一只在野外飞翔。在野外的麻雀见到了笼子中的麻雀,羡慕它每天有可口的食物、安逸的生活;笼子中的麻雀看着自由飞翔的麻雀也是非常艳羡。于是两只鸟决定交换生活方式。野外自由的麻雀走到了笼子里,享受着可口的食物和安逸的生活,本来在笼子中的麻雀终于获得了自由。但是不久之后,两只麻雀都死了。一只因为不懂得如何觅食被饿死了,另外一只由于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

阅读这则材料,学生能够明显地找到關键句就是最后一句,这句话交代了结局,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哲理性和思考性,突显了材料的立意。有了关键句就能够顺利解析整个材料的内涵:他们都想得到自以为更好的东西,却因为贪婪搭上了小命,应该知足常乐。学生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定作文的立意。

(二)联想迁移引伸法

在材料作文当中,很多材料都没明确表达观点,甚至材料内容是一则寓言或者一个童话,借助虚构的场景以及对象进行表述。这时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阅历进行联想、迁移、引伸,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中的结合点,明确作文的立意。如上文“两个麻雀”的故事,作文的立意不可能只去解读两个麻雀,应该引伸到现实生活当中,通过联想和迁移,将材料中的含义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使作文更加真实,立意更加深远。这里两只麻雀的死亡显然是在映射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挫折等,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就能够找到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再联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就能够有效地升华作文的主题。

(三)以果溯因审题法

在材料作文当中,很多时候都是给出“结果”让学生去寻找“原因”,借此表达出材料的内涵和观点。这时,以果溯因,找到材料的觀点,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位雕刻家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手里的大理石,他的手法娴熟,一刀一刀仿佛事先计划好的一样,有条不紊。小男孩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在他的注视下,雕像的样子渐渐浮现出来:头部、肩膀、躯干、胳膊、眼睛、眉毛、鼻子……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出现。小男孩十分惊讶,他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在里面?”雕刻家笑了笑:“我只是将心中的少女搬到了这块石头上而已。”

材料中,从事情的结果上看,雕刻家给出了答案,但是他给出的答案并不能够明确指出问题的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果溯源,逐渐找到这则材料的因。先从雕刻家的回答来分析,他说石头能够变成栩栩如生的少女是因为他把少女的形象“搬”到了石头上,也就是说少女形象的出现是因为“搬”,但是如何“搬”呢?结合材料可以看到,雕刻家是“一刀一

刀”做到的。再分析小男孩的反应,在他看来,雕刻家仿佛已经知道石头里面有个少女一样,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这里小男孩为什么惊讶?雕刻家为什么能够雕刻得非常熟练?学生很容易能分析出原因就是因为雕刻家高超的雕刻手法,而高超手法必然是通过不断练习得来的。

(四)求同存异审题法

在材料作文中,很多时候是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材料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图画类型的材料作文,更是会出现多幅画面。针对这种多则材料的题目,学生就要掌握求同存异的审题方法。“求同”是要找到几个材料之间共通的地方,“存异”则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矛盾,认真分析,得到材料想要表达的思想。如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为:①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②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将这两则材料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相同数量的和尚和蚂蚁,类似的行为活动,对应了不同的结果。对和尚来说,一个、两个都能够喝到水,但是三个和尚却没有水喝了;对蚂蚁来说,一只、两只搬米非常吃力,但是三个却很轻松做到了。学生从这些差异中就可以分析出,人多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关键在于心齐,进而引伸出材料想要表达的含义:齐心协力、目标一致、手段科学才能够合作愉快,共同走向成功。

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思维方法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审题技巧教学,提升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以及立意设置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试论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4).

[2]刘晓红.初中语文作文审题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1(7).

【作者简介】

陈其佳(1978~),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及基层党建工作。

作者:陈其佳

第2篇:初中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转变,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初中,新课改颠覆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模式,语文考试中作文题也从原先的话题作文转为新材料作文,因而很多学生出现了审题不清、不能正确把握立意等问题。本文对初中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大作文方面的指导力度,让写作有法可循

事实上,造成学生不会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学生没有得到专业的写作指导,写作技能不能正常发挥;有些学生能读懂材料,但就是写不出来,或者言不由衷,这是教师在写作方面指导不够、训练不足造成的。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就必须加大指导力度,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规律,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对写作有清晰的认识,并及时归纳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和写作方法,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信马由缰;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读懂材料的含义,从而抓住重点,进行写作。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思想深度,而不是言不由衷,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力度,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每隔半个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指导,可以这段时期指导说明文,下次指导记叙文,再下次指导议论文;或者每个星期安排一节作文讲解课。加大对学生作文指導的力度,学生自然会提高重视程度,把提高作文能力放在心上。

二、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和写作,并从中获取经验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思路,不能合理安排结构,即使能读懂作文材料,也不能有效表达,或者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深意。这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比较少,知识库里面没有可以引用的材料,缺少相关技能的积累,从而对文章的结构安排没有条理,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写出来的文章不仅不符合逻辑,往往说了一大堆还没有说到关键点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阅读量和素材积累量,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从别的文章中提取相关知识,使自己的写作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梳理相关阅读材料,扩大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安排一些书刊,指导学生去读。为了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能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或者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性课程,让学生自主探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讨论中得到碰撞,从而加深对材料的认识,促进学生拓展思维,丰富写作内容。这样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摆到教育主体的位置,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既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理论指导,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学者认为,现代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让问题赤裸裸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使学生解答了问题,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致使作文水平原地踏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往往会更加深刻。

初中作文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指导的力度,激励学生学习。同时,要运用现代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作者:钟福金

第3篇: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一种工具,主要是用来拓展简单意象的。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思维导图发散思考方向、延伸思维宽度,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重要板块。文章主要阐述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意识及提升学生对题目的联想发散、标新立异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写作;审题立意;发散思维

【基金项目】文章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改革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17JJK038)的研究成果。

思维导图作为中学生语文习作审题立意的助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作文的题目与立意是一篇作文的开头,同时也决定着整篇作文的走向,如何审清题目的要求、写作思路、发散思维模式是初中语文写作中的着重点。合理依据作文题目构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展开一点一点地链接相关事物,从而使作文的整体构思展现在脑海中,之后再用精练的语言把脑海中所浮现的灵感概括在作文中。初中生在语文习作的过程中往往不理解作文题目,仅凭字面意思理解容易造成作文立意狭隘,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写作。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最早由Tony Buzan提出,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被各个科目的教学方法采纳,其通过构建学生思维管理框架、联想记忆、思维发散三个特征,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背诵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提高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工具。我们在平时的思考中往往是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这种所见即所想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这种普通的思维模式,也是大多数中学生无法形成发散思维的根本原因。思维导图是根据现有的意象发散联想,通过思维点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在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情况下,思维发散得越远越好。放射性思考是学生思维方式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知道树状图是如何分布的,思维导图也是一样,只不过是把树状图搬到脑海中进行思考。每个分叉点就是一个思维的发散,要做到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脱离主题思想,同时通过主题中的一个关键点或关键词,以此为基准用辐射的方法构建思维导图。

二、现阶段中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审题立意问题

现阶段中学生习作审题立意普遍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题目的不理解和思考模式较单一。调查发现中学生习作审题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题目表象意思明显,无法深度挖掘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受到题目表面意思的影响,从而局限了思维的发散,写出的文章单调强硬,无法引起共鸣。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常发现这一问题,特别是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往往是一个很简单的意象,很多学生在思考时思维模式只停留在所给的物上,这种表层思维限制了学生深入挖掘的思考过程。

2.平时累积不够,导致思维难以发散

写作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情况。无论是语言的组织或案例的引用,都能体现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的累积程度。同样,良好的思维发散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累积,这是联想的基本要求,而学生往往因平时累积不够,导致思维难以发散。

3.审题不够明确,思维发散宽度有限

在中学语文作文中,中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不够明确,不清楚出题人的真实意思,看不到想要看到的主题立意,导致学生虽然表达了浅显层面的意思,但没有透彻深入地在文章中展现题目的本质思想,从而造成作文分数不高、审题立意不明确等问题。

三、思维导图与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用

思维导图与中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拓展审题思路,在审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运用多元化的思考模式提高对题目核心思想的把握程度,同时进一步拓宽思路,运用创新的意象对作文进行创作。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提高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工具,笔者认为其对审题立意的指导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深度挖掘,方可打开思路

在初中写作训练中,基于对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因素的考慮,所给的题目表面看来往往较简单,却难以写出来让人眼睛一亮的文章来。以2018年福建中考作文题目《充电》为例,充电是一个很简单的意象,很多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把思维模式只停留在“电气设备”这一点上,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怎样写。这种表层思维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深入挖掘的思考过程。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对题目进行思考:“充电”可以联想到电气设备,同时也可以分开来考虑,充电不一定充的是电,我们可以把“电”这个意向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深度挖掘,“充”可以理解为累积与提升,就如同充电一样,电量也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同时“电”可以通过形象的思维方式,变向地理解为知识点,还可以把充电这种抽象的题目上升到学习层面,深化文章内涵。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充电”,因为我们总是在准备,考试前的冲刺,平时的学习,这些都是充电的一种。因此,不要觉得题目无从下手,只要深度挖掘,发散思维,就会发现简单的命题下面隐藏着巨大的信息。

2.注重积累,方可厚积薄发

发散思维要有联想的媒介,媒介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累积体现。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中所蕴藏的情感自拟题目来写作,这就是考查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情况。这道作文题目的重点就在于对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诗的主要意思在于万象更新,呈现崭新的气象,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学生对作文审题立意就会不清晰,从而出现作文跑题的现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从日常的知识累积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诗句与古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审题意识。

3.揣摩文题,方能立意鲜明

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作文题目进行剖析时,要注意深究题目中所蕴藏的深层哲学观念,把握出题人的出题角度,从当前社会现状进行审题,从而让思维宽度变大,而这着重突出在命题作文立意写作中。因为命题作文的题目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学生要从中概括出精神内涵是相当不容易的。相对于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中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出中心思想,使得文章层次更深。例如,2017年福建中考作文,就是以命题的形式让中学生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立意创作。《每个站点都有风景》看起来命题简单,中心意思简单易懂,可是却存在着巨大的审题圈套,“站点风景”不是要求描写每个站点真实的风景,而是对社会生活中人生历程的体现。如果学生仅仅从表面意思来理解,很容易把一篇人生感悟类的作文写成自然风景类的作文。当然表层立意是没错,这也是普遍学生所疑惑的问题,自己明明切合着题目意思来创作,景色也写得十分优美动人,但是作文分数却提高不上来。同时,《每个站点都有风景》并不单单指的是人生路程中的某一件事,“站点”也是一个审题的迷惑点,出题者更想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对人生中重要转折点的看法与心态,而不是人生路上随处可见的小事。学生在选取“站点”时,一定要注意这件事对自身心态的改变和影响及对自己思想的提升,这样才能切实把握出题人的立意。思维发散宽度不再受限,且能审清题目,作文分数自然可以提高。

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练习思维导图、提高思想见识、完善自身语文素养的过程。创作一篇好的文章能带给学生巨大的经验和创作源动力,对中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个互相帮助的作用。同时,思维导图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因此,要想学生做好作文审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

四、思维导图的培养与训练

既然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写作如此重要,那该如何培养与训练?笔者认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养,依据思维导图形成的特征,让学生从单纯的意象接触扩展到丰富的事物基础。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把每个单元的课程联系起来。例如,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由《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组成,并不是随意排列划分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单元教学完结后要让学生总结单元的主体思想,从《黄河颂》到《最后一课》是由国内到国外,《木兰诗》描绘了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这些课文的共同点在于对土地的捍卫和保护,选课人分别从古今中外多个角度阐述这个单元的思想。学生通过对单元课文的联系总结,就能发现其中的关联点,从而使中学生能够把单一的观点复杂化,这也是思维导图养成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总之,做好思维导图的养成工作是当前中学生应该尽力培养的思考模式,思维导图对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莫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惠芳. 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04):72.

[2] 何志兴. 浅谈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名师在线,2019(24):71-72.

[3] 周四英.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4.

作者:黄雪群

第4篇: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一般不设置审题障碍,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是,淡化审题并不是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分五步走。 1. 审清话题范围

要认真分析话题,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和要求,弄清楚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如中考作文题:

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中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 把我材料重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话题的引言,既然话题作文有提示材料,那么材料仍然是写作的重要依据,任何忽视材料约束作用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话题从材料中来,就一定与材料有关,所以审题时必须把握材料重点,才能准确立意。如中考作文题: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将水看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肆意浪费。然而,当我们迈向新世纪,面临新的经济发展机遇的时候,水,这一最基本的资源,却向我们发出了水警报! 请你以‚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 分清话题类型

从话题作文的隐显看,有明显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还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诚信‛‚合作‛‚心灵的选择‛‚共享生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其外延越大;字越多,其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从而从一个角度来写。如浙江杭州中考作文,要求以‚日历‛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日历‛的字面意思,即一种记载年月日时间的载体。我们要这个意义去挖掘其深刻、丰富的深层意义,领会其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从生活角度去引申:过去的日历是生活的背影,消逝了而值得收藏;今天的日历是要把握的时间;明天的日历是要展望的生活。 4. 重视概念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跑题之嫌。 如以‚热‛为话题的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就不能将‚热‛理解为‚热情‛‚热心‛等。如果错误理解内涵,作文时就误入歧途了。 5. 重视‚三自‛要求

话题作文选材立意的范围非常宽泛,不少考生容易出现宽泛无度、偏离话题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从拟题开始就偏离了话题。其实,话题作文不是毫无限制,可以任意发挥、随心所欲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写作要求,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但考生只有正确理解‚三自要求‛,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自由空间,自主写作。

‚立意自定‛,就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虽然话题作文的材料都很浅显易懂,既没有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义,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如: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题,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文章立意,一般应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针对这一话题,可以抛开‚是什么‛,思维直奔‚为什么被视作一种幸福‛怎样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等问题,立意就能以深见长。另外,抛开单方面、直线型的立意方式,找出‚幸福与创新‛‚幸福与奉献‛等关系发表高见,也能别具一格。明确认知,全面把握试题中的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的意思,仍是话题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文体自选‛,就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你所选定文体的要求。如: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提示:‚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视一下提示语就会发现,这个话题一定不能写成说明文,至于选择其他什么文体,考生还得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来确定。‚文体自选‛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已经形成的写作特长和临场确定的立意的需要来选取一种最便于发挥、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文体。如果没有明确的文体限制,到底采用哪种文体好?一般的观点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你长于叙事,就突出细节;你善于说明就讲成因;你见解独到,那就发议论;你情感丰富,就来抒情。但是切记,选了记叙文,就要写成记叙文;选了说明文,就要写成说明文;选了议论文就要写成议论文:不要写成‚四不像‛。

‚题目自拟‛,要求题目与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相吻合。让考生自拟题目,是给了考生又一个自主写作的空间和表现个性的机会。如:四川内江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请以‘责任’为话题,自定题目‛。拟定标题,首先要切旨,力求反应文章的主旨,如《读书,我们的责任》。其次要切体,标题要能反映出文章体裁。写记叙文,如《那一次,我明白了‚我的责任‛》;写议论文,如《做人要尽职尽责》。标题有纲举目张之用,因而标题拟定,开口宜小,可以从一个点或一个侧面入手。

中考典例

例1.(2012.山东临沂市)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养品德的良方…… 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 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 可以叙写故事,也可以发表看法,题目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②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例2.(2012.四川南充市)题目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对应训练

1.(2011.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2012.新疆乌鲁木齐市)作文。

什么是享受呢?有人认为吃美食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听音乐时一种享受,有人认为旅行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认为经历失败是一种享受……其实摆正心态,仔细想想,做许多事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享受。那么,你做的哪一件事是享受呢?

请以‚享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5篇: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一般不设置审题障碍,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是,淡化审题并不是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分五步走。

1. 审清话题范围

要认真分析话题,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和要求,弄清楚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如中考作文题:

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中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 把我材料重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话题的引言,既然话题作文有提示材料,那么材料仍然是写作的重要依据,任何忽视材料约束作用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话题从材料中来,就一定与材料有关,所以审题时必须把握材料重点,才能准确立意。如中考作文题: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将水看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肆意浪费。然而,当我们迈向新世纪,面临新的经济发展机遇的时候,水,这一最基本的资源,却向我们发出了水警报!

请你以‚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 分清话题类型

从话题作文的隐显看,有明显类和含蓄类,前者如‚良知‛‚心态‛‚兴趣‛等,后者如‚风‛‚忘忧草‛‚岁月的痕迹‛‚人生没有草稿‛等。一般含蓄类的话题除了‚字面义‛外,还必须挖掘其‚深层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从话题的语言形式看,有词、短语与句子之别,如:‚诚信‛‚合作‛‚心灵的选择‛‚共享生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完美是残酷的‛等。一般来说,话题的字越少,说明其外延越大;字越多,其外延就越小。字多的话题观点比较明确,容易下笔。字少的话题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定语,来缩小其外延,从而从一个角度来写。如浙江杭州中考作文,要求以‚日历‛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日历‛的字面意思,即一种记载年月日时间的载体。我们要这个意义去挖掘其深刻、丰富的深层意义,领会其引申义和比喻义,如从生活角度去引申:过去的日历是生活的背影,消逝了而值得收藏;今天的日历是要把握的时间;明天的日历是要展望的生活。

4. 重视概念内涵

话题有时是以一个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诚信‛‚欣赏‛‚选择‛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忽视了概念,内涵就有跑题之嫌。 如以‚热‛为话题的作文,提示语中已经列举了‚网络热‛‚打工热‛‚炒股热‛等例子,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就不能将‚热‛理解为‚热

情‛‚热心‛等。如果错误理解内涵,作文时就误入歧途了。

5. 重视‚三自‛要求

话题作文选材立意的范围非常宽泛,不少考生容易出现宽泛无度、偏离话题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从拟题开始就偏离了话题。其实,话题作文不是毫无限制,可以任意发挥、随心所欲的。‚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写作要求,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但考生只有正确理解‚三自要求‛,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自由空间,自主写作。

‚立意自定‛,就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虽然话题作文的材料都很浅显易懂,既没有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义,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如: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题,请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文章立意,一般应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针对这一话题,可以抛开‚是什么‛,思维直奔‚为什么被视作一种幸福‛怎样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等问题,立意就能以深见长。另外,抛开单方面、直线型的立意方式,找出‚幸福与创新‛‚幸福与奉献‛等关系发表高见,也能别具一格。明确认知,全面把握试题中的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的意思,仍是话题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文体自选‛,就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你所选定文体的要求。如: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提示:‚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审视一下提示语就会发现,这个话题一定不能写成说明文,至于选择其他什么文体,考

生还得根据自己平时的喜好来确定。‚文体自选‛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已经形成的写作特长和临场确定的立意的需要来选取一种最便于发挥、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文体。如果没有明确的文体限制,到底采用哪种文体好?一般的观点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你长于叙事,就突出细节;你善于说明就讲成因;你见解独到,那就发议论;你情感丰富,就来抒情。但是切记,选了记叙文,就要写成记叙文;选了说明文,就要写成说明文;选了议论文就要写成议论文:不要写成‚四不像‛。

‚题目自拟‛,要求题目与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相吻合。让考生自拟题目,是给了考生又一个自主写作的空间和表现个性的机会。如:四川内江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请以‘责任’为话题,自定题目‛。拟定标题,首先要切旨,力求反应文章的主旨,如《读书,我们的责任》。其次要切体,标题要能反映出文章体裁。写记叙文,如《那一次,我明白了‚我的责任‛》;写议论文,如《做人要尽职尽责》。标题有纲举目张之用,因而标题拟定,开口宜小,可以从一个点或一个侧面入手。

中考典例

例1.(2012.山东临沂市)倾听是增长知识的捷径,倾听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倾听是陶冶情操的妙法,倾听是修养品德的良方…… 听师长的教诲,听自然的乐章,听历史的回音,听未来的呼唤…… 倾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倾听在人生中意味深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 可以叙写故事,也可以发表看法,题目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②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例2.(2012.四川南充市)题目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请以‚风雨‛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对应训练

1.(2011.广东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2.(2012.新疆乌鲁木齐市)作文。

什么是享受呢?有人认为吃美食是一种享受,有人认为听音乐时一种享受,有人认为旅行是一种享受,也有人认为经历失败是一种享

受……其实摆正心态,仔细想想,做许多事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享受。那么,你做的哪一件事是享受呢?

请以‚享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6篇: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简阳市城北九义校 袁晓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再过不久,你们就要参加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中考了。老师想知道:你们了解近年来中考作文都考些什么吗?生:不了解。

师:不了解没关系,老师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发现:近年来,命题作文在各地中考作文中频频出现。以我们资阳市为例,近三年的中考作文中,共有4 个作文题目,其中3 个都是命题作文。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命题作文应该是今年中考作文的首选命题方式。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非常有必要梳理、整合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今天这节课,袁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是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二、命题作文及其特点

师:(ppt)什么是命题作文呢?命题作文是由命题者拟定题目,由考生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限题性、规定性比较强,它比较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跟其他形式的作文比较起来,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水平,这也是近年来命题作文备受亲睐的主要原因。

三、什么是审题

师:在写作中同学们经常出现“写偏题”的问题,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作文一旦跑题,就被打入“冷宫”,任凭你文笔再优美、布局再精巧、材料再新颖,也难以博得老师的青睐,更别说拿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了。由此可见,审题在命题作文的写作中有多么重要。Ppt:什么是审题呢?审题就是对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

四、审题方法探究

1.在命题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你面对这样的命题时,通常是如何来审题的?请从以上三个命题中任选一个说说你的审题思路。(学生活动后,指名学生回答。)

师:综合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你们主要是通过在命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的方法来审题的。对命题进行添加后,命题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

比如《尝试》—成功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尝试独立(游泳);

《心愿》—我的(老师的、一滴水的)心愿;

《收获幸福》—什么人(事)让我收获了幸福?收获幸福的方法是什么?

师:经过添加以后,命题的隐性信息变成了显性的写作提示,或提示范围、或提示对象、或提示重点、或提示人称、或提示主题„„这种(ppt:方法一)在命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的方法是我们在审题中经常运用的。当你拿到一个命题后后,不妨首先运用这种方法,将命题化大为小,使范围由宽变窄,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师:但要注意:这种添加只在心里进行,不可以将题目改变。

2.抓住中心词,重点分析“题眼”。 (ppt:《一次不寻常的经历》)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个命题:《一次不寻常的经历》。在这个命题中,命题者要我们写的内容是什么?(经历)“经历”就是这个命题的中心词。也就是说,命题者规定的写作范围或写作内容就是命题的中心词。审题时要先抓住中心词,然后再看,命题对中心词有哪些限 1

制?我们来看看,这个命题对“经历”有哪些限制?(一次、不寻常)“一次”对“经历”的数量做了明确的限制;“不寻常”说明了这次经历的特殊性。那“一次”和“不寻常”对“经历”来说,哪个更关键?(不寻常)命题中最关键的字眼就叫做“题眼”, “不寻常”就是这个命题的题眼,写作时重点就要放在“这次经历为什么不寻常”上。你觉得哪些“经历”才算得上“不寻常”呢?(学生发言)

师:哪些“经历”才算得上“不寻常”的呢?它或许给你带来过幸福、快乐、感动或者痛苦、悲伤,或者启迪了你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以上的审视,这个命题的所有信息就都被我们提取了。归结起来,我们刚才所采用的审题方法是——(ppt:方法二:抓住中心词,重点分析“题眼”。)

3.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师:在命题作文中,有一类命题由自然界中的某种物象组成,比如:《路》、《春风化雨》、《门》、《跨越那道山》等。这些命题中的物象往往内涵丰富,既有本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既有常见的约定俗成的一般义,又有特殊的临时性的引申义和虚化义,题目呈多义性的特点。审这类命题时不能只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还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ppt:方法三:由表及里,揭示寓意。)如:《跨越那道山》,审这个命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挖掘“山”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清楚题。你觉得“山”除了指自然界普通意义上的“山”以外,还可以理解为什么?(生回答)

明确:我们可以将“山”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国家民族发展进程过程中的障碍、困难、矛盾、不足等。

凡是命题中有物象的,同学们一定要采用由表及里,揭示寓意的方法来审题,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出题动机。

下面,请看着你们手中的文字材料,齐读思考题(1)中的所有文字。

(1):请说说你对这个命题作文的分析。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像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2)请分析以下两位考生为《门其实开着》设计的情节,看看作者的审题是否准确。

考生一:门其实开着

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 ——夺得第一名——门其实开着

考生二:门其实开着

阿亮有一种感觉,只觉得车胎快爆了。阿亮不重,纯种瘦猴型的;沉重的是阿亮背包里那几份试卷—语文56 分,英语61分,数学44分„„

阿亮不记得自己是怎样从教室走出来的,对,是从后门,狼狈不堪„„

„„

而现在教室分成两道门:前门,后门。

从前门进去的是老师的宠儿,是阿亮可望不可即的“星级大腕”;从后门进来的,则大多是比较那个的学生,阿亮从那道门槛跨了近三年。

阿亮突然想从前门进去,但他不敢。当他踌躇地抱着球站在门口时,突然看见班长的目光,毫不经意的目光,他突然看见那道目光中,尽写着“嘲讽”二字,阿亮抚摸手中的球,逃跑似的溜了,从后门一穿而过。

以后的日子阿亮开始为跨进前门而努力奋斗,经过拼搏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他拿到成绩单时竟激动而不觉得的从前门冲进教室,这时作者写道:

回过头来,才发现前门,其实一直都是开着的。

师:在《门其实开着》这个命题中,我们应该重点分析的是什么?(门)关于“门”的理解,命题在什么地方进行了提示?(写作要求①中已有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像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亲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这段话对“门”的深刻含义进行了提示,为我们降低了审题难度。有的同学写作时不看“写作要求”,这是不好的习惯,审题时,对写作要求我们也要审一审,因为要求中对文体、表达方式、字数等还有规定。不审清楚要求同样是会偏离题意的。

老师还要提醒对副词“其实”一词的理解,它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这样的审视,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 写成“门开着”或“门”。

师:请大家齐读思考题(2):请分析以下两位考生为《门其实开着》设计的情节,看看作者的审题是否准确。(学生回答)

师:考生一设计的情节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这位考生将“门”理解为“成功之门”,这是可以的。但是,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说明作者的审题是不准确的。

考生二的设计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他笔下的“门”既有本义,又有比喻义,虚实结合,现实中的“门”与想象中的“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对“门”的理解是准确的。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叫阿亮的差生因缺少底气和勇敢而不敢从教室前门进出,他误认为教室前门不属于差生,自觉屈辱的他不甘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了自信,这才发现教室的前门其实开着。这个情节准确地诠释了“其实”包含的意义,所以作者的审题是准确的。

同学们要注意,如果命题中含有“其实”“最”“也”等副词,那它们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我们也要注意审清楚它们的含义和要求。

五、方法小结:(ppt:1.在命题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2.抓住中心词,重点分析“题眼”。 3. 由表及里,揭示寓意。4.审一审写作要求。)

六、片段命题作文写作。

屏幕上的命题是我们资阳市2008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后写出你“不可忘却的记忆”,可以不写开头和结尾。

七、同学们,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只不过掀开了其中的一角,还有许多方法等着你们去学习呢!最后,预祝同学们: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谢谢!

第7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意

2、学会在考试中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那英的《雾里看花》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英看的是尘世中的纷扰,而我今天也想借给大家一双慧眼,让你们去看清楚考试中命题作文的含意。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作文的出题率呈增长趋势。而据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

二、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其实,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一些作文的审题

下面,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请同学根据这个题目,谈谈他们的审题思路和方法,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审题指导:

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三、方法点拨

1:以问领想法:即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这个方法可使考生多角度的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是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如: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2、增补信息法(2008年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3、抓关键词语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例: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展开想象,挖掘内涵。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寓意型的命题作文。如《门,一直开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含有寓意的命题作文题,我们要去挖掘“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还可以在它前面添加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例:07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你要怀想怎样的天空?“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同学根据提示,审题立意

明确:“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四、课堂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以问领想法;增补信息法;抓关键词语法;展开想象,挖掘内涵法

结束语: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五、课后作业

(2008年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第8篇: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 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2.修饰失度 ——《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统帅才是。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二、技法指津

(一)忽略指向——审清限制 1.明确限制

(1)时间限制—《暑假记事》《童年往事》 (2)处所限制—《校园风景》《上学路上》

(3)数量限制—《班级趣事几则》《班级中有趣的一件事》《你是我的偶像》《你们是我的偶像》 (4)人称限制—《老师,您好》第一人称《妈妈的手》第三人称写,贯穿全文的人称是妈妈或她

2.理清结构:文题无论是短语或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结构,对较长的题目,对它进行语法结构的分析,就能准确地领悟题意,掌握其要求和重点《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题目可切割为“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成长的路上”限定写作范围,发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妈理清“”“”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谓语,题眼,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是手拉手,也可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她的牵手中成长,她给予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1、主谓关系2.偏正关系3.并列关系)

(二)游离中心——抓住题眼

1.抓题眼:一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告别》《生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三、自学检查,实战演练

1.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1)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2)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3)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4)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2.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1)“一堂”暗示了行文的过程应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连贯性、阶段性的过程,如一次阅历,一次经历,一番观察,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天马行空来写

(2)题目中“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语文课,命题者的意图是让我们写自然、生活中的“语文课”,同时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1、巧用修辞手法,把细节写活

原文: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姆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重点:在对细节进行描写时,可巧妙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2、选好典型细节,把细节写细(加入人物、景物描写)

原文:小强迟到了,气喘吁吁,老师问,吃早饭了没有?没有。下课到办公室去,我办公室有面包。

评价:有的同学这样开头:教室安静的气氛被一声“报告”打破了。有的同学这样写小强说的话:于„„于老师,我„„我迟到了。这些描写都抓住了典型细节,读起来很生动形象。

例子:如在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人物时,举朱自清散文《背影》里的一段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蹒跚”、“探”这些细节的细致具体描述,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这精炼的词语、深深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3、细致观察生活,把细节写真

原文:一个炎热的中午,小明帮助一位老奶奶把一辆装满西瓜的三轮车推上了坡,老奶奶高兴地对小明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评价:这样的描写,真实性很被人怀疑,细节描写也就毫无意义。 重点:真实是细节描写的基础。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也不能凭空想象。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故事,而是细节。

如何补充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填补前一部分空缺、填补后一部分空缺、填补中间部分空缺和填补前后空缺。

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2008年太原中考题:《我可以选择

吗》。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这事真让我______________》,有这样的提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这些提示,使考生进一步扩大了创造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把半命题作文和全命题、话题作文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章来。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因为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半命题作文中,命题者留下了一半的“命题”空间,由考生发挥,而当考生补题完整后,即为“全命题作文”,一些要求与技巧亦与全命题无异了。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

一、要指导学生做到补题要“合格”。所谓“合格”,就是要求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这是补题的最基本要求。

填补题目空缺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哪部分内容,如果填补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学生要考虑是填中心词还是修饰部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半命题中有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2006年浙江嘉兴中考题“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停下”“绿叶”“小草”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奋斗”“追求”“创造”“理智”“成熟”“鲜花”“掌声”等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符,这样的补题就是不合格的。

二、补题要求立意正确,要积极、健康、向上,补题要考虑到立意方向。 补题要兼顾题目的“眼”或者“魂”。 “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几乎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也就是作文题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所补的词语未见得就一定是题眼,但是要兼顾题眼。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往往与构思立意是同步进行的。“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为此补题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立意。比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

》,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等,填题虽正确,但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珍惜时间》等,填题就比较恰当,题旨积极向上。《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等等,这样的填题就不合适,立意错误。又如半命题《我这个

迷》,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但一定要求健康向上的痴迷,不允许低级庸俗的迷恋。再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三、补题前要审清题意,要兼顾文章体裁。

半命题作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往往向学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比如《我这个

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又如《

之风不可长》, “不可长”这词,表明是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是:

1、内容要健康 ;

2、搭配要正确;

3、要符合生活;

4、题旨要明确。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常用方法: 具体事物补题法 抽象事物补题法 诗情画意补题法 巧用修辞补题法

如何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即在写前准备活动过程中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主旨。

【制胜绝招】

一、避“俗”

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在构思立意时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如面对“关爱”这个话题,一般人往往从自己感受到的关爱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学会关爱别人。《关爱永远》则确立了这样一个中心——学会关心别人。关爱别人可以“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处都充满阳光”,“使你的人生更有价值”。这个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文被评为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合“时”

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坚守诚信》一文就针对当今世人的思想,指出诚信不是人际间的交易,把文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引导读者思考百味人生。文章有深沉的思考,有冷静的分析,也有亟切的期盼。如果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定的生活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立意能力的提高应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为本。我们要多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世相。

三、融“我”

“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少有一些独特之处。《真我何在》或以呼告形式、或直接表明“我”的心中所想,活画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少年形象。这正是融入自我后的表达,鲜活酣畅,个性飞扬。这也是避免雷同的有效手段。

四、巧“联”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显示其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根》就是通过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和精神。作者挖掘出“根”的深层含义——奉献而不索取,付出而不求闻达,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五、变“角”

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回家吧,小妹》一文把大陆和台湾拟人化为兄妹,祖国比做妈妈;以充满童真与亲情的如泣如诉的语言,诉说着对“妹妹”湾儿的思念,呼唤“妹妹”回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深情的呼唤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台湾被荷兰与日本强盗两次劫走,又被祖国救回的历史,有力地表达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严肃主题以及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第9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山东微山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黄尊芳 韩晶

邮编:277600 手机13863764884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对于新材料作文中涉及关系稍微复杂的,很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如何才能审透题意,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呢?请首先阅读下面的材料,为材料立意: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以下),地理环境复杂,在没有任何食物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好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身体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请看下面拟定的题目:哪个更符合材料主旨? 1.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2.磨难出人才; 3.珍惜生命

4.永不放弃生命; 5.知识改变命运; 6.生存需要经验

7.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8.成功等于健康加经验

看起来都可以,但是

2、

3、

4、5是属于跑题作文的,为什么呢?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作文的最佳角度。角度不是一句话?角度不能偏离材料整体。角度是看问题的出发点。如何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

角度分优劣;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 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而审题出现偏差的原因:角度理解有误;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主旨。

下面就介绍一个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即“概括中心法”。

三步走: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以上面材料为例: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压缩成主谓宾句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实践运用:

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为材料立意:

酒吧里,年轻的小伙子用心地弹奏钢琴。很多客人慕名而来,倾听他的弹奏。一位中年顾客对小伙子说:“我每天听你弹奏,太熟悉了,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个提议不少人赞同。面对大家的请求小伙子变得腼腆起来,他说:“非常对不起,我没有学过唱歌,唱得会很难听。”中年顾客鼓励说:“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酒吧经理也鼓励他。小伙子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酒吧经理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流畅自然、磁性十足的歌声迷住了。从此,小伙子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小伙子”由弹奏钢琴转而向流行歌坛进军,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 取得了成功。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我没有学过唱歌,唱得会很难听;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被逼无奈;大家都被他流畅自然、磁性十足的歌声迷住了。

道理:“敢于尝试”“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压力化为动力”, 取得了成功 (3)组织观点,压缩成主谓宾句

尝试/突破铸就成功;挖掘潜力/认识自我创造辉煌;压力化为动力,促人成功。 练习2:阅读下面的材料,为材料立意。

20世纪50年代,台湾一群退伍兵居住在台北中正桥畔的一个小镇上。眼看着微薄的退伍费就要花光了,他们商量着在街面上做点儿生意维持生计。只有那位年长的老兵极力反对:“先不忙做生意,我们应该勤快一些,先帮着镇的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从那之后,这群退伍兵变得勤快起来。每天清晨,他们拿起扫帚悄悄地把镇上的街道扫得干干净净;小镇上的路被雨水冲坏了,马上就有退伍兵拿起铁锹修好„„很快,小镇上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来了一群既勤快又乐于助人的退伍兵。 几个月以后,退伍兵在小镇上搭起了一个经营快餐早点的简易小棚,卖一些豆浆、油条。令人惊奇的是,小镇上的人们并不嫌弃他们的早餐单调,很多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到棚子里吃早点。退伍兵们备受感动,也更加敬业,磨出的豆浆越发香浓可口,做出的油条更加松软酥脆,小镇上的人们都成这里的常客,甚至有一些外乡人也专程来此品尝。后来,这家快餐店的名气越传越远,台湾各界精英都光顾过,连锁店很快遍及台湾全岛,并且迅速风靡全国。这个连锁机构的名字就是——永和豆浆。

(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一群退伍兵先帮着镇的老百姓做一些好事,经营快餐早点成为风靡全国连锁机构——永和豆浆。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小镇上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来了一群既勤快又乐于助人的退伍兵;很多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到棚子里吃早点;退伍兵们备受感动,也更加敬业;小镇上的人们都成这里的常客,甚至有一些外乡人也专程来此品尝。

道理: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只有学会把美好送给别人,别人才会同样把美好送给你。

(3)组织观点,压缩成主谓宾句

用善待回报善待 ;用美好交换美好 ;助人即助己;做亊先立德,厚徳了才能后得 高中作文更多的是体现“关注他人”或“关注社会和人生”。 这是考纲内容规定的。从“关注自我”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人生境界和认识的一个提升。而从材料入手,准确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前提和关键。

上一篇:制定一岗双责实施办法下一篇: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