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作文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初中的作文(精选15篇)

上初中的作文 篇1

印痕,是陶瓷碗在地上摔碎划出来的。陶瓷碗,是有一次爷爷奶奶吵架时,奶奶在气头上摔的。

爷爷和奶奶结婚四十多年了,还是免不了和小夫妻一样拌嘴吵架。究其原因,奶奶是个极其讲究的人,而爷爷恰恰相反是个不甚讲究的人,于是两个人过日子动不动就互相嫌弃,嫌弃的次数多了,就吵起架来,水火不容的样子。

我从没听过爷爷或是奶奶对彼此说过一句爱,也从没见过他们在诸如生日这类特殊的日子里给对方准备礼物或者惊喜。他们像绝大部分传统的老夫老妻一样,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儿女和孙儿身上,爱情的影子被川流不息的岁月冲洗得很淡,连相濡以沫看起来都像是习惯。

吵架归吵架,到了饭点,爷爷还是会默默钻进厨房里做饭,按奶奶的口味把菜做得清淡营养;奶奶也还是会守在那台要转不转的破洗衣机前,等着给爷爷晾衣服。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一点不和而打乱了生活的节奏,就像那块划有印痕的地板,虽然有瑕疵,但并不影响它身为一块地板的功能。

一次我回爷爷奶奶家,和爷爷一起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冬日的阳光温暖柔和,晕开几分午后特有的缱绻静谧。爷爷扭头看了正背对着我俩整理橱柜的奶奶一眼,然后操着一口上海话跟我说:你们不在家的时候,我和你奶奶就经常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也挺舒服的。”他说这话的时候,一双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睛微微眯起,似乎还有那么点不好意思。

我这才意识到,他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容。日子虽然过得平淡,但四十余年的互相陪伴里,被淡化的是爱情,而取而代之的,却是比爱情更为弥足珍贵的亲情,他们成为彼此的家人,在儿女相继成家立业并陆续远离的寂寞生活中相依取暖,成为彼此生命中无可分离的存在。他们之间会有不满,会有争吵,会有怒目相视,但这些横在他们之间的负面情绪,最后都会被包容无声无息地溶解在生活的长河里。

上初中的作文 篇2

1. 从构思中选材。

在真正的写作中,面对一个作文题,审题完成后,开始构思,往往有一个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会有很多想法。写作中有句常用的话叫“抛弃第一构思”。之所以强调抛弃第一构思,是因如上所说,人们的思维结构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经历都大致相似,常规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难做到新颖独特。

因此,真正写作时,可以试着抛开第一第二构思,从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构思中选择材料。比如在写母爱的时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构思是母亲每天给自己做饭,第二个构思是母亲下雨给自己送伞,这两个构思就属于大众构思,很多人都写过,再写会显得俗滥。但是一些人再想想,可能就会想到一些较新颖的材料,如写母亲化名为自己的一个网友跟自己聊天、谈心,以帮女儿解开心结,这样的材料就显得比较新。

2. 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材。

所谓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取材,即审题过后,看看是否能够从作文题的反义角度选取材料。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如果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很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其选材非常新颖。

3. 从文题拟定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从激发兴趣来看,拟定文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3.1 抓住契机。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不失时机地设计作文题目。如班级、学校或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或什么热门话题等,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进行选材构思。

3.2 针对爱好。

爱好是兴趣的直接动因,是个性化的情趣,因而常常被忽视。如西方一位教育研究专家到一所中学考察发现:作文课上一位学生伏案冥思,一个字也没有写。原来他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不感兴趣。

专家问:“你对什么感兴趣?”那位同学立刻兴奋起来,说:“摔跤!”“好!那你就写摔跤好了!”。这位学生原来是学校摔跤队的队员。半年后,专家早已忘记了此事。不料在假期中的一天,这位学生竟然来拜访与他只有一面之缘的教育研究专家,并递上了几本杂志———《星期六摔跤》。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位体育杂志的小作家。

据此,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敞开心扉,如《我的课余爱好》《我多么想……》《我心里埋藏个小秘》。

3.3 创设情境。

古语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才会有所思、有所感,产生写作的冲动。如听音乐作文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4. 选择能够突出主题的材料。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为了用最恰当的材料突出主题,因此必须紧紧地围绕主题进行选择,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取舍。能突出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用,不能突出的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舍弃。例如《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进行描写,就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主题。作者生活中看到的父亲的背景是很多的,如果把每次背影都描写出来,反而使文章啰嗦、冗长、缺乏中心,难以吸引读者细读。

5. 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具有强大表现力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是材料中的精华文章所用的材料不在于多寡、大小,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地表现主题。《谁是最可爱的人》只选用了三个事例,文章的效果却胜于作者选用的二十多件材料写成的同类作品《自豪吧,祖国》,因为典型的材料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6. 选材要新颖。

写作中,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必只限于学校和家庭。有的考生一看到这个题目,立刻就想起父母、老师、朋友,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家都这样想,选材就缺乏新鲜感。其实,能在我们记忆中留下“清晰的面孔”还有很多人,如古代的伟人、外国的科学家等。虽然我们不曾真正接触过他们,但我们对他们已经不陌生了,他们的面孔不一直清晰地留在世人的心中吗?另外也可以写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偶然间遇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也都可以让你铭记他的面孔。写作文一定要打开思路,不要千篇一律地写同样的题材,因为写作贵在创新。

7. 形式上巧妙创新。

对于《清晰的面孔》很多认都会想到写记叙文,事实上,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写成访谈录的形式,写成微型小说,或者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某个印象深刻的人的感激之情等。这样,文体灵活多变,创新色彩就浓厚。

如有人写这篇作文时,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世界上,总有许多事物不能忘记。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几张抹不去的面孔。”其成功地运用了三个小标题,又灵活地驾驭了三个与小标题照应的生活小故事,突出了“慈祥”、“善良”、“可爱”三个主题,从三个角度体现“清晰”。其善于调动生活积累,以清晰的结构组织全文,使得几则平凡的材料生动起来,夺得高分。

8. 留心日常生活,熟中取新。

上初中的儿子想自杀 篇3

我们家境一般,所以对儿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他在学习上一定要名列全班前三名。在小学阶段他能达到这个要求,但上中学后就做不到了。我无意中在他的日记本里发现这样一段话:“学习太辛苦,没有意思,我很讨厌父母,我想自杀。”这些话看得我们触目惊心。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请帮帮我。—读者落泪的父亲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背负着一个家庭的期望,正如背着百斤石头登山的行者,何以走得轻松?

如果想帮孩子走出困境,家长可以这么做:

1.慢慢降低与放下期待,与孩子共同成长。当孩子成绩没有获得三甲时,父母可以这样说:“儿子,成绩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看到了你的努力,只要你快乐上进、健康成长,父母就非常开心。”充满爱意而温暖的话语会帮助孩子看到自己被接纳,绝不能说让孩子产生消极心理暗示的话。

2.从关注成绩到关注变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学习时发生了什么,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并与孩子仔细分析每一门功课的情况。分析之后制定学习上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关注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自然就会学习得更有动力。

3.允许孩子随意表露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充满爱的家庭中,情感表达是顺畅而自由的,当家长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情绪时,要成为孩子的发现者、探索者,如“爸妈都看到了学习数学的辛苦,好心疼你”这样的话,同时鼓励“我们的儿子是一个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孩子,我们为你骄傲”等。

特别提醒父母,与孩子讨论生死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家庭中要进行积极的生命观教育,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其次,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爱的联结,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第三,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如学校状况、孩子的友伴等。

上初中的感受作文 篇4

上小学时,无论大考小考,我在班级里总是能名列前茅,上台领奖的代表里总是能有我的身影,我是老师同学心中公认的才女:主持学校的文艺演出、编排舞蹈、演讲、辩论……都是我的强项,然而升入初中以后,几次考试我在班级里都只处于中游水平,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班级为艺术节编排的舞蹈我也没能参加上。这,到底是怎么了?

小学阶段,我每天只用一个小时便能搞定全部课业,升入初中,我常常要在台灯下奋战到十来点钟,还不时的顾此失彼,丢了这个,漏了那个,对老师的各项要求不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好,以前常常被表扬,现在屡屡被批评。这,到底是怎么了?

对生活的理解和思索促使我们成长,成长的过程,难免会伴随着烦恼。虽然初中的生活带给我许多困惑,虽然初中的生活伴随着压抑和寂寞,但它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把我们引领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在这里,我也许不是最优秀的,最杰出的,但我喜欢挑战,喜欢这种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生活。冰心曾经说过:“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初中三年,我将会默默地积累、沉淀,誓用心中的那份执着与努力点亮生命中的火炬。划去本不该属于青春历程中的失落、焦灼、惘然与气馁,等到胜利女神垂青的那一天,用青春编织一顶最美最美的桂冠,去迎接生命的灿烂辉煌!

初中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5

——题记。

黑板上的记忆,犹如日光照亮我的前程,那是老师的引导;黑板上的记忆,犹如一条彩虹架在我的心灵之上……

静静地坐在桌前,细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是老师,每当我们犯了错误,总会站在黑板前,教育着我们,给我们讲深刻的道理;每当我们放学,老师总回站在黑板前,反复强调几句,“回家后好好复习”“写完作业后再多做点题”“把当天学得内容该背的都背了”……这几句话早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中,因为这几句话太平凡了,但却不断提醒着我们,让我们懂得了竞争,懂得了学习;每天的课程变化多端,黑板也刚刚完成了这项任务,又去接任另一项任务……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不停到回荡在我耳旁……

静静地凝望着黑板出神,回忆起曾经的快乐……

终于熬到了放学,“今天终于过去了,终于可以回家了”,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深深地叹着气。刚背起书包向门口走去,就被同桌拦住了。此时的我早已经忘记了今天我还值日。望这窗外,教室里的学生陆续离开,心中感到很不愉快。忽然,同学的一阵狂笑传入了我的耳朵。

“什么!我的画像!”看到黑板上的这幅画,我不由地大叫起来。那个画画的人呢?早就在一旁捂嘴狂笑。我也不甘示弱,又在黑板上画起了他来,就这样,擦了画,画了擦,反复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产生出一丝快乐,一丝感动……因为友谊的桥梁架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这块黑板,是承载着幸福,快乐和友谊的象征。

舌尖上的美味初中作文 篇6

世界上的美食,数不胜数。有可口的烧烤;有美味的龙虾;还有诱人的鸡翅……但是我最爱吃牛排。

暑假到了,我又让妈妈带我去吃牛排。一到门口,我就急急忙忙地冲了进去。一进门,我闻到了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看到了优雅的环境;听到了悠扬的流行音乐,让我感到很温暖。心想:一看环境那么好,牛排一定也很好吃,我一定要大吃一顿。

我们找到了座位,坐下来点餐。有儿童套餐、沙朗牛排、丁骨牛排……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看图片都很好吃、很可口诱人,最终,我点了有鸡蛋的沙朗牛排。

上餐了,只见服务员叔叔右手端着牛排,用滑板慢悠悠地滑到了我们的桌边。服务员叔叔用着礼貌的声音对我说:“小妹妹,给您的午餐,请慢用。”服务员就像魔术师一样,变出了一块手帕,放在我的面前,微笑着对我说:“小妹妹,小心油溅开来哟!”开始动餐了,一看,啊!圆圆的牛排上有一层红红的番茄酱,就像给牛排涂了口红似的,真让我胃口大开。我模仿电视里吃牛排的样子,左手拿叉子,右手拿刀,细细的、慢慢的品尝着诱人的牛排。嘴里还没嚼完,还不时吃一口鸡蛋,真是鲜味无比。

吃完了牛排,我摸着如西瓜般的肚子,心里美滋滋地想:啊!这里的牛排真好吃啊!好吃得让人无法想象!

上初中的作文 篇7

课题问卷调查时, 95%以上的学生回答不敢发言是因为害怕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地位在悄然发生改变, 不再是传统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 尤其初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发展是造成学生课堂不积极发言的主要因素。不少教师认为, 初中学生不好管, 所以上课时总以一副“严师”的面目出现, 令学生望而生畏, 对教师敬而远之。这样课堂纪律是变好了, 可教室里也安静了, 久而久之, 变成了教师“一言堂”, 教师自己唱起了独角戏。为了改变这一反常的教育现象, 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任教九年级化学学科十多年来, 我一直尝试打破这一局面。通过实践, 我认为, 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对教师今后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 并不急于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 而是重在与学生沟通情感。有位教育家曾说:“缺乏情感的教育, 是不成功的教育。”如果教师与学生缺乏感情交流, 不改变自己的角色, 不与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朋友, 那学生怎会在课堂上与你交流呢? 为了达到与学生交流的效果, 我的第一节化学课是在很多有趣的化学实验中开始的,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而我时常走下讲台, 有时故意装做不懂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如此一节课后, 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有了好的开端。最关键的是, 老师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学生一定喜欢上老师, 为今后课堂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打下基础。

二、消除学生害羞心理, 重塑学生自信。

学生课堂不积极发言与学生的害羞心理有着很大的联系, 看着其他学生不发言, 想发言的学生既不想成为“出头鸟”, 更担心答错成为学生和老师的笑料, 久而久之就都没有了发言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在化学课上总想方设法地变着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如以测验加分法激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或采取反向提问法专门提问不举手的学生, 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变换, 久而久之, 学生害羞的心理得到了消除,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三、结合课文内容, 创设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境, 给学生 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农村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较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能结合所教学生的知识面适时地创设学生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情境, 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发言的关键。如教学《燃烧和灭火》时, 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情境, 并依次出示供学生讨论。1.与同伴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使火燃烧得更旺的方法? 2.说说你在家生火煮饭时的生火有哪些技巧? 3.介绍几种你知道的可燃物和不燃物? 并讨论哪种可燃物最容易燃烧? 4.分组完成下列实验, 并讨论实验结果和原因。实验一:用酒精灯点燃一块木炭和一块差不多大的石头。实验二:点燃一张纸和一根木棍。实验三:点燃两根蜡烛, 其中一根用烧杯罩住。5.你知道哪些灭火的方法? 6.你在火灾现场, 有哪些好的逃生方法? 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和生活事例各抒己见, 并表演火场逃生的方法等, 几乎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讨论中。通过讨论,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理解, 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学到了知识, 而且永远不会遗忘。

四、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自由发言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 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对调动学生积极发言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上化学课时, 我利用远程IP资源下载的影片和图片, 让学生通过观看, 影片和图片讨论实验操作的错误操作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学生在讨论和发言中加深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在上《燃烧和灭火》时, 我播放了火场逃生时的正确和错误方法的图片和影片,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言的空间, 又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一举多得。

五、在实验中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励学生发言。如分组实验, 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实验现象, 再做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结果是否正确, 还可以采取实验后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教师要做到“爱生如生、爱生如人、爱生如子、爱生如友、爱生如己”, 做到“传授知识时是老师, 要诲人不倦;关心疾苦时是父母, 要无微不至;纠正错误时是大夫, 要治病救人;生活学习是兄弟姐妹, 要亲密无间; 交流思想时是朋友, 要心心相印”。我们培养的不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而是重在培养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只有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新型人才。

摘要:作者组织并参与了“探索我校初中生课堂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和对策”的校本课题研究, 通过598份学生问卷和33份教师问卷, 历时三年, 2014年终于成功结题。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对作者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现结合作者所授的化学学科谈谈调动初中生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方法。

初中英语中的特殊否定句(上)等 篇8

一、当all,everybody,somebody,everyone,someone,everything,something等不定代词作主语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时,一般不在句子中加not,而是将all改为none;everybody,everyone改为no one;someone,somebody改为nobody;everything,something改为nothing。例如,All of them like playing football. →None of them likes playing football.

二、带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believe,think,suppose,expect,改为否定句时,习惯上否定主句的谓语动词,而不否定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但译成汉语时,仍否定宾语从句。例如,I think he is right.→I don’t think he is right.我认为他不对。

三、当both或both...and...作主语时,改为否定句,往往将both改为neither,both...and...改为neither...nor...。例如,We both did well in the work.→Neither of us did well in the work.

(摘自《鹤岗教师进修学院论坛》张士民)

物理学科常用的几种记忆方法(一)

1. 现象记忆法。如当车起动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惯性现象,可采用现象记忆法进行记忆。

2. 浓缩记忆法。如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像对称、左右相反”,凸透镜成像规律可浓缩成“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处焦距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3. 口诀记忆法。如力的三要素为“力的要素有三点,大小方向作用点”。惯性记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一物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反”。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 公式记忆法。如记住了功的公式W=F·s,就有助于记住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6. 单位记忆法。如记住了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就容易知道密度的概念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7.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ρVg/S=ρShg/S=ρgh.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 徐双华)

阅读材料题巧提观点二法

一、因果倒推法

即提示学生先找到事情的结果,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再归纳得出观点。

板演台:仔细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归纳论点(至少两点)。

音乐大师贝多芬32岁时突然聋了。当时,他内心非常痛苦,绝望至极,甚至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并没有自杀,反而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伟大的创作。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第九交响曲》是在他的听觉完全丧失以后完成的。

结果:贝多芬完成了伟大的音乐创作。原因: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困难。观点:人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逆境能使人奋发图强)。

结果:贝多芬完成了伟大的音乐创作。原因:想自杀却没有自杀。观点:战胜自己就是强者。

(注意:在有众多人物的材料中要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也可以从反面人物身上总结观点。)

二、添加人物评价法

即在学生读完材料后,让他们对材料中主人公某一方面进行评价,再从文中找到之所以这样评价的原因并予以分析、提升,从而得出结论。

板演台:阅读下面材料,多角度提炼观点。

有一位老人乘坐火车,在行进途中不慎将一只放在车窗边的新鞋子掉落车下。他思索片刻,索性将另一只也扔了出去。众人问其原因,他说:“我留下一只鞋子也没有什么用了,扔出去,万一有人捡到它,还能配成一双鞋。”

评价:这个老人很特别。原因:丢了鞋不沮丧,并主动丢弃另一只鞋子。观点:人要学会坦然面对失去,学会放弃。

评价:这个老人的做法让人吃惊。原因:索性将另一只也扔下去,让捡到的人配成双。观点:应该成全别人。

(虎林市庆丰农场子弟校李连香)

英语写作词语选择的三项标准

关于择语标准,人们说法不一,但准确、鲜明、生动3项原则是公认的。当然,某词语用得是否符合要求,不可孤立地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上着眼,还要看其具体使用场合,包括同其他词语搭配等。

1.择语的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要根据使用场合选用确切的语言形式,正如有句英语俗语所言:Do not write so that your words may be understood,but write so that your words must be understood.

2.择语的鲜明度

准确性是鲜明度的前提,也是提高鲜明度的基础。然而,鲜明与简练相关。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相当于汉语的“言贵简洁”。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以“言简意赅”4字为目标,为此,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A.在可以运用较简短的常见词语表达意思时不要用复杂而少的词语。

B.多余的或转弯抹角的词语都不利于明白地表达思想。

3.择语的生动感

生动感也可以叫做优美感(gracefulness),它是建筑在准确性和鲜明度的基础上的,否则,单纯追求生动或优雅,就会出现辞藻华丽(flowery)而内容空洞的文风,这是应当避免的。

(丁俊玲)

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散思维的四种方法

第一,发散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可以直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创的想法,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

第二,一题多解。一题多解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受单一思路的束缚,而是要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式,谋求多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独辟蹊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三,延迟评价。在学生思维启动的过程中,别人的特别是教师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学生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去驰骋联想,各抒己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从而可以无拘束、无顾及地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第四,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可分为同桌两人小组、前后4人小组或全班讨论。这样的讨论没有老师的介入,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这不仅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益,对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也是很有益的。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第1中学何增广)

《苏州园林》一课仿建模型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前一周,我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授予各小组一面彩旗,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苏州园林模型”仿建任务:

1.收集资料。引导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中收集苏州园林的图片、文字或音像资料,并收集与我国古代皇宫、公园中修剪整齐的松柏等有关的文字与音像资料,为仿建模型打下基础。

2.准备工具。组织学生准备好仿建所需工具,包括剪刀、锄头、水壶、水桶、刷子、抹子、摄像机等。

3.仿建模型。学生分组按照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仿建。在仿建中,假山池沼等所需材料可就地取材。至于图案设计、雕镂琢磨,学生可大胆创新。

4.检查评比。由当地装修及建筑师、其他班级语文教师、美术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组成评委团,对仿建模型评比打分,并予以表彰奖励。

5. 研读课文。在课前,先播放仿建活动录像,再让获奖者谈感想,然后师生共同研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轻松地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课文的说明方法及顺序,体会了课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始终感到具体形象,完全没有枯燥之感。

(四川省平昌县岳家小学初中部

舌尖上的中国初中作文 篇9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历史,随着时代进步,当然,也包括我们支撑物食粮。

《舌尖上的中国》在多方面向我们呈现了中国人生活中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体验平常百姓的生活,这是一位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我也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我的评价就是:“从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幸福的味道。

剧中有这样一幕感人而深思的画面,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说他们最开心的时间,就是儿孙从远方回家。听着孙子、孙女叫“爷爷”、“奶奶”,听着儿女叫“爸”、“妈”……

儿女们为他们做年糕,他们围在一张桌子边缘,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可是在短暂的团聚后,儿女们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看着儿女们渐远的背影,那对老人泪流满面。

儿女口袋里装得满满都是父母做的年糕。

还有一幕和谐的场面:香港的一群老人每逢一个节日,都会聚在一起做他们的拿手好菜。他们的儿女都是早已离开家乡去遥远的外面工作。

他们有的.做“龙凤呈祥”,有的做“望子归家”有的做“思鱼炖汤”有的做……这些名字都是他们自己取得。其中饱含了对儿子的思念与爱。

一阵做饭过程过后,他们坐下来又一起研讨中国饮食文化,分享他们的创作有说有笑的……

还有香格里拉的松茸,浙江的冬笋等,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的意义,蕴含。

在中国,美食已成为人们心灵的沟通的桥梁,通过美食我们可以表达心中的想象,通过美食我们可以体现出爱的伟大。通过美食我们更可以展开爱的翅膀。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初中作文 篇10

爸爸陪我玩,辅导我学习,教会我做人。在我成长的路上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有爸爸的陪伴,我最难忘的是这次围棋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下小目,他点三三,我挡,他跨,我打……结果可想而知,我输了。中午我梳理了一下目前比赛的状况,我现在赢了两局。下午的四局,我必须再赢三局,突如其来的压力使我感到紧张和不安,我突然发现爸爸正凝视着我,他的目光温和而慈爱,那鼓励的眼神,让我肌肉顿时放松。

下午的前两局我比较幸运,我都赢了对手,最后一局是胜负的关键。但当看到自己的每一招都被对手攻破,我的心渐渐紧张了起来,正当我想投子认输时,看见爸爸坚定的目光。

突然,一股力量汹涌了出来,我再次认真注视棋盘,捕捉‘蛛丝马迹’,呀!那儿——真有问题,我静静等待对手落子,他的手在这儿停停在那儿晃晃,我的心被搅得起伏不定,但我故意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啪……他的棋落了下去,太好了,机会来了!我把他的棋吃了,最后裁判员宣布:“黑方195目”“耶,终于赢了!”我跑出了赛场,和爸爸拥抱在一起。

爸爸就像一座灯塔,在茫茫的大海为我指明方向;

爸爸就像一盏路灯在无尽的黑夜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爸爸更像一位铺路之人为我的健康成长铺设平坦大道!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运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28-02

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他强调:“一个真正的人不能设想没有善良的情感。实际上,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怀之情——即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做出思想、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的关怀——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的各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初中生处于成长、发展过程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而语文教学不失为情感教育的沃土。

一、与作者对话,倾听心灵碰撞的声音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阅读、分析和理解文本,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品味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操。初中语文教材的选取涉及自然、人生、社会、人物等方方面面,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文章娴雅精致、脍炙人口。深挖文本,就会发现美的所在。比如,教学《过零丁洋》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学习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存”,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但诗中所反映的时代生活离学生的生活有距离,传统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不深,唤不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用自己的语言口述文天祥在临行前的所见所想。这种演示出来的情感能让学生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到“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涵。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了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二、利用诵读、音乐、对话表演,培养学生思想情感

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指出:“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主动融入感情,做个播火者,引发学生的情感燃烧。只要引导得当,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加强诵读是增强情感的重要因素,诵读有助于体会作品中的声律气韵和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诵读文章的次数越多,越能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在诵读中,学生会体会到背影中浓浓的父爱,桂林山水歌中的青山绿水,小桔灯中的勇敢、乐观的精神所在。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通过诵读,进行角色互换,把自己当成是闻一多,在愤慨或颂赞的语言感染下,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动脉,进而把握作者的主旨。

三、寻找师生心灵契合点,实现教学相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召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更应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要努力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完美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抓住学生的情感脉络,以学生喜爱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在讲到诗词的时候,笔者特意说到周杰伦的歌词,以周杰伦歌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作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到押韵时,又以学生所喜爱的歌曲作范例。让学生在欢喜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寻找相同点,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是生成情感教育资源的肥沃土壤

教师应该善于发掘真实事例所蕴含的有价值的情感因素,将其生成情感教育的资源。情感教育需要回归生活世界,还因为“当课程回到充满生机和情感的现实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就可以一同面对真实的自然事实和现实的文化活动,产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认识和掌握世界原初的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产生多元视角和解读方式。”如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写的是江南的竹乡。竹在南方随处可见,学生们对它们最熟悉不过,笔者就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授课前一星期,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竹子10分钟,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谈谈观察竹子后的发现以及感受,接着引出,假如漫山遍野都是竹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在满山遍野的竹林深处有人烟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景观,然后再对文本进行解读,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后在扩充竹子所象征的品质,以及竹林七贤的一些故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是最具有亲和力的情感教育资源,寻找相同点,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是让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们带着这些属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便可以真切体会作者深沉的文化情结。

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适时实施情感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教育情境,但并非都能让学生“心动”起来。这是因为教育情境的创设毕竟是外在因素,要使这种情境真正具有生成属性和生成价值,还需要师生内部机制发挥能动作用,即需要把外在的情境因素内化为自身的情感需求。在一次语文早读课堂上,本班学生读书的声音明显比其他教室的小,笔者走进教室,让学生暂停早读,静静地听别班学生读书的声音,当整个教室安静下来,别班琅琅读书声传人。两分钟后,笔者对学生说:“今天你们落后一小步,多年以后你们就会落后一大步。是甘于现状,还是勇于超越,你们自己选择。”当笔者走出教室,身后就传来非常响亮的声音。

在批改作业时,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用赠言作评语写在作业的后面,以此来启迪他们的心灵,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给暂时出现懒散松懈的学生的赠言是:“勤奋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是生命之舟上的白帆,是雄鹰借以翱翔天际的双翅。”给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的赠言是:“生活中不免会有失意,你不要太在意,过去的一切只是一种经历,而不是一种负担,相信吧,走过去,又是一片天。”给喜欢打扮的女生的赠言是:“你给世界增添了色彩,生命的旋律里有你的贡献。不过唯有美丽的心灵才是生命春天里最美丽的花朵,老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心灵和外表一样美丽的人。”有些事情反复强调,学生反而会反感,换一种方式,无声胜有声,抓住学生的特点,找到问题所在,就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在长期的实践中,师生间会建立起关心和尊重、相容和接纳、信任和公平、互动和互惠的人际关系。

引起笔者颇多感触的是,近期发生的小悦悦事件,18路人漠然相对,无一伸出援助之手,情何以堪。上海女中学生“缓交团”事件,中国传统的礼仪文明在哪里?作为中学生,竟然连最基本的廉耻都没有了,这是多么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深圳公务员打父事件,能够考上深圳这个大都市的公务员,应说素质是不低的,可为什么连培育他成才的父母,都会成为他殴打的对象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教育工作者应当反思的是,对学生成长而言,在小学到中学毕业这十二年漫长而关键的时间里,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我们又教给了他们什么?

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唤醒教育。塑造灵魂、健全情感、完善人格、培育精神,这便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陶冶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上初中的作文 篇12

第一、进行恰当的小组设置。

从小组规模上来看,如果小组中人数太少,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出现难题时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影响合作效果。反之,如果人数过多,则分配到每个同学身上的合作任务较少,锻炼机会也较少,也无法有效达成课程目标。因此,就口语课堂上小组合作的规模来看,一般4人到6人一组这样的规模是比较合适的。另外,在分配小组成员时,鉴于英语口语课的特点,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性格差异、学习基础差异等等,确保每个小组既有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又有那些在英语学习上还有困难,又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组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从而使得整个班集体呈现出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随机性比较大,这样,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就很难实现,从而无法真正地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

再者,为了能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进行更好的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还应该在进行正式的活动之前,指导各个小组选出他们的组长、发言人等成员。为了能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组织大家学习和进行口语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设定小组内成员的轮换制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小组长和发言人,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另外,就算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裂痕,教师也不应该随便调换小组成员。因为这样不仅会打乱其他小组的合作秩序,又会进一步加深学生间的不合作,不利于他们和睦相处。总之,在进行小组分工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分工更为合理。

第三、设置合适的小组互助任务。

除了在形式上对小组之间进行恰当地设置以外,为了有效提高小组互助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小组互助任务。比如,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充足的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表演的口语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不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而且还要形成优生帮助差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局面,从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为了能够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还可以在口语课堂上就相关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辩论赛或者小组讨论等,从而进一步促成组内合作和组内互助。比如,在学习第六单元TV programmes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小组互助任务:“Boys and girls, in this oral English class, you are required to have a debate with other groups. Today’s topic is whether TV programmes are good or not for students’study. You know, the positive side is from group 1 to group 4 and the nega-tive side is from group 5 to group 8.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get good grades, you should cooperate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ctively and think over the argu-ments that can prove your opinion. Certainly, if you have any problem, you can also learn from your group members.”另外,为了能够使得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选好自己的一辩、二辩、三辩,和进行总结的辩手,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一课堂活动中去,从而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语:

窗台上的斑鸠初中作文400字 篇13

我家卫生间外窗台上一个渺小无比的角落里,曾经是四只斑鸠的家。每次回忆起那段时光,总是有一点甜甜的感觉。

那是寒冬腊月里的一天,太阳调皮地跑到了山后面躲了起来。放学时天色已晚,我就急急忙忙地奔回家。一到家,我就钻进了卫生间,洗手、洗脸。突然,窗外那一声声清脆而响亮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忙拉开窗帘一看,呀!竟然有两只斑鸠停在了窗台上。它们体型匀称呈淡红褐色,头蓝灰色,尾尖白,真惹人喜爱。几天后,我再次拉开窗帘一看,两只斑鸠可能出去觅食,不在窝里,然而,那个小巧玲珑的窝里却也不是空空一片——窝里多出了两个洁白无瑕的蛋。蛋虽然不大,只有拇指那么大,却让我们一家开心了好几天。从此以后,它们就成了我们家的小客人,天天被喂得饱饱的.。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一个迎接新生命的春天——两只小斑鸠出生了!刚出生的它们只有一层绒毛,灰不溜秋的,眼睛还没睁开,站起来颤颤巍巍的,有些瘦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个小家伙越来越结实,越来越向往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一天,它们一家四口飞去,没有再回来居住。

可是,它们也并没有不再出现。我们家总能隔三差五地听到那一声声充满深情的“咕咕”声,在窗台上也总能出现它们活泼的身影,时而踱来踱去,时而拍拍翅膀,时而梳理羽毛。那一声声“咕咕”仿佛就是在跟我们聊天,告诉我们,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便会一热:那一只只斑鸠是回来看它曾经的小主人吗?!

世界上最珍贵的母爱初中作文 篇14

你喜欢煮面吃,会在我的碗里加上各种肉类,蔬菜,而你的碗里却只有面条。你总说过去的辛酸让你更加享受现在,而你却把所有最好的都给啦我。

开校的前一天晚上,你说话絮絮叨叨,总说我不懂得照顾自己。你着急时的表情可逗啦,脸皱成一团,眉毛拧成一把锁,嘴巴扁着,尽管很逗,可我却笑不出来,电视里上演的剧情突然在这一刹那变得格外感人。你长叹啦一口气,头也没抬的说:“哎,你进校啦,这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啦。”这说话的语气似曾相识,哦!每次我要走时你都是这样的伤感吧。昏黄的灯光映在你的脸上,我看不清你的表情,只知道那晚的泪水都是甜的。

七月的天格外炎热,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你生病啦,左眼几近失明,你在病床上躺着,药液一滴一滴地输入你的身体,满脸落寞。直到我走近你身边,你才回过神来,眼里透着欣喜的光。我说你消瘦啦好多,你打趣道:“多亏啦住院呢,你看我养得多好,别担心,我早就好啦,就是医生不让我出院呢!”我坐在你身边削着苹果,这刀就像刺在我心里一样生疼。

你总喜欢给我讲你年轻时的故事,你说你那时候可漂亮啦,长长的马尾鞭特讨人喜欢。说着说着,眼角开出一朵朵小花。

“养”大于“生”,妈妈生下啦我,而你却养育着我,就像我的第二个妈妈,你牵挂啦我十五年,而我也用我的成长爱啦你十五年。

上初中的作文 篇15

关键词:初中科学,多媒体技术,图片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 强调知识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 在内容的选择上涵盖了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等方面, 并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是必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具体的科学现象的统一要求有丰富的材料。科学概念与科学原理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这些概念与原理是建立在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现象之上的, 但是, 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丰富复杂, 我们不可能通过第一手的直接经验来接触所有事物, 信息技术可以为科学课程提供丰富的具象资源。 (2) 近几十年来,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并日益广泛用于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科学技术让人类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与挑战, 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3) 传统的科学课程 (即物理、化学、生物等) 是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建立起来的线性体系, 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定理为核心的, 脱离了现实生活, 通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可以打破这种线性体系, 将科学课程的各个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并且使得封闭、僵化的课程结构走向开放。新的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也使科学课程的综合特性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此,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 是科学课程的内在需求, 是由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也是科学课程的组织与建构的需要。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科学课程上的应用

1.数字化图形与图片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 涉及到许多自然界中的生物与自然现象, 但由于受季节的变化与教材内容的不合拍、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物材料收集的不方便、模型标本等的不完备之类的原因的影响, 不容易展开实地观察或是实物的演示, 教师通常只能凭借教科书展开讲授,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尽失本色。而且, 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千姿百态, 若脱离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 教师很难解释清楚, 学生也学得枯燥无味。因此, 图形与图片的演示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图片可以展示出自然现象的五彩缤纷, 为抽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提供表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展开观察, 并提供思维的依据。例如, 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一课时, 由于枯叶蝶、竹节虫、变色龙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 而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 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 此时运用枯叶蝶竹节虫的图片来呈现, 不仅一目了然, 而且形象生动, 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生物的特点, 进行比较与分析, “拟态”这一抽象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出了。通常教学挂图是大小固定的, 教师无法进行修改, 而数字化图片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 这能够提高可见度, 引导学生观察更为细微之处。数字化图片存取方便, 教师可以通过素材库或网络获得一系列组图。, 数字化图片可以将各种环境下的竹节虫展现出来, 对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非常有用。

2.数字化动画

动画可以表现很难拍摄的客观存在的有形世界, 如天体的运行、地球的构造、原子的结构、有花植物的授粉等, 它在科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动画与视频都可以展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视频是建立在实物拍摄的基础上, 具有高度的逼真性, 而动画可以不受景物的限制, 可以是象征性的。由此, 运用动画来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去粗取精, 突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阐明最本质的原理与规律。例如, 在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教学中, 由于日食这种自然现象不常见, 许多学生从未亲眼见过, 如果仅仅是通过讲解和阅读的方法, 教师很难讲清楚,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此时运用动画来显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 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示为日环食成因的动画截图。在该动画中, 月亮绕地球运行, 同时, 地球不停地自转, 当太阳、月亮、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 月亮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 就发生了日环食。这样, 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形象生动。动画能分解重叠物, 使物体各部分形象及其相互关系完整、清楚地呈现出来, 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内部状态及其与外部的联系, 即从内外两个层面上同时加以表现。

3.数字化视频

视频是媒体表现形式中最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一种, 它集声音和动态的图像于一体, 能够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结构、过程、变化。视频镜头可以带领人的视线进入人体, 观察人体内部的微观结构, 也可以带领我们穿越丛林与沙漠, 环绕地球, 甚至可以到达太阳系以外, 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例如, 在关于“青蛙的生活习性与捕食特点”的教学中, 要显示青蛙舌头长而宽阔、附满粘液以及捕食时动作迅猛快捷的特点时, 要制作动画软件来呈现这一复杂过程并非易事, 而一段视频剪辑可以非常容易地表现这一过程。视频媒体在技能的示范、态度情感的激发方面, 往往比动画媒体具有更强的优势。例如, 播放神州六号飞船载人航天升空的视频画面, 既能够清楚地观看飞船升空的过程, 而且易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感情。数字化视频可以采用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传送。“流”意味着可以边下载边播放, 不必等整个文件都下载完, 因此网上提供了许多可以在线观看的视频流。例如, 在中国科普博览网上, 就有关于大熊猫、西双版纳等流畅的视频流提供在线观看。

4.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 它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 在结点与结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 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相似, 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处理信息。作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学生可以利用超文本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这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得特别有用。超媒体是超文本与多媒体的融合, 它允许超文本的信息结点存放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程序等多媒体信息, 并使用与超文本类似的机制组织和管理。超文本和超媒体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它的交互性, 它们能刺激读者的多个感觉通道, 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人的要求。例如, 很多百科全书中包含有彩色图片, 声音和视频剪辑。如果学生查找关于狮子的信息, 那么他不仅能够找到关于狮子的文本信息, 还可以看狮子的照片和短小的视频剪辑, 听到狮子的吼叫声。超文本和超媒体使得大量图像和视频存储于电子百科全书中, 这对于学生全面而深刻地领会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是非常有效的。

三、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科学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 科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时, 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 有些教师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 没有较多考虑教学的需要, 忽视《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缺乏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性。例如, 在讲《杠杆》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就能使学生对力臂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有的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是, 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是综合的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用直观的课件或概念图让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到抽象, 便于理解, 同时在讲授一些新科学, 新技术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资料, 拓展学生的视野。所以,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 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有些教师仅仅把技术作为呈现机械定义和答案的工具, 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来真正解决《科学》教学的实践, 缺少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高级认知工具的意识。事实上, 当科学教师真正钻研下去, 用熟了多媒体技术, 他会感觉到上课的速度快了, 课后完成作业和试卷的批改也快了, 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提高了。一位老师说:“计算机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考试和作业的反馈速度都加快了……最近, 我进行了一次科学测验, 学生们在15分钟内都完成了……反馈速度非常快, 节省了很多时间。”随着教师们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越来越熟悉, 利用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 他们不再认为学习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和课程相冲突。相反, 他们认为技术对课程形成支持作用, 现在可以利用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第三, 有的科学老师仅仅满足于对多媒体技术的简单和使用, 以及当堂课内容的讲解。实际上, 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使用,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们更忙了、更主动了;教室里也忙碌起来。例如, 一位老师这样说道:这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令我吃惊的……孩子们主动去做事情, 不用强行布置任务。他们充满动力, 他们学习使用强大的技术, 他们自己找到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教育者的目标:学生们主动去解决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 而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去做。这种情况在普通教室里是从来不曾出现过。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多了, 因为他们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们正在学习如何成为帮助孩子们学习的角色, 而不仅仅是知识发布者。每个人都获得了好处。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变化是教师们越来越愿意去思考教学、质问旧的模式、观察学生们变化的原因。而学生在完成学习的方法上有了质的差别。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利用了询问、合作、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结语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载体, 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不断涌现, 其操作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会越来越强。因此, 我们广大科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高文, 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及答案下一篇:欧盟马可波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