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2022-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摘要:当前中国发展环境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地方性科研院所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的发展还要面临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竞争压力;而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国家将科技及创新作为实施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本文针对地方性科研院所在上述背景下的发展思路问题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及周边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近10年的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为例,分析并总结了跨越式发展的五点要素及三项实施措施,为地方院所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科研院所

1 引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1]。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际上,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深化[2],我们要加快追赶国际的步伐;在国内,要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这是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全体科技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号召。在当前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明显加剧[4]。地方性研究院所,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优势,能够与国家级大院大所竞争中突出自身特色、发展壮大则是地方研究院所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五年来,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启动了创新方法工作,探索适合区域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方法推广模式[5]。对于地方性院所,与国家级大院大所相比,在若干方面存在弱势:政策支持力度,人员素质与数量,资金技术积累,知名度等方面。为了弥补劣势,地方性科研院所可以借助跨越式发展道路,利用有限资源,发掘自身潜力,创造竞争优势,在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效益,不断发展壮大自身。本文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仪所)近10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为例,归纳总结出跨越式发展的要素及实现条件,为地方科研院所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跨越发展所需的要素分析

研究所尤其是地方性研究所要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综合考虑内部自身技术基础、人才支撑、文化建设、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有所侧重。上述要素具体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大项目、国际合作、科研条件建设、人才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工作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必须同步抓好,但工作把握上也有轻重缓急。

2.1 大项目带动全面发展

抓项目是第一位的、最高优先级,刻不容缓的工作,尤其是大项目,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大项目定义:①国家级项目,主要三大计划;②经费额达到一定数的其它项目。不同时期有变化,2006年定义1000万以上,2003年定义500万以上,2001年定义300万以上,1999年定义100万以上为大项目。

大项目可以带来如下两点优势:① 大项目能够较快提高研究所的科技、经济综合实力,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经济指标高,能提高单位的知名度,且经济效益快。②大项目能够更好地体现研究所的生存价值,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对于科研、经济不景气或竞争压力大的院所,可以考虑率先从“大项目”入手,在一定时间段内将其定为工作首位。要在社会上得到认可,体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坚持高起点的创新科研,全力以赴,争取承揽国家级、省部级的大项目,以创新为主导,形成大成果、大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研究院所的生存价值,才能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抓大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分为如下四点:

2.1.1集中骨干力量,发挥整体技术优势

地方院所由于科研平台、人员素质、技术积累等因素与传统国家级大院大所有所差距,为了生存承揽课题来源多主要靠各研究室等小部门各自争取,但由于研究室等小部门技术力量分散,实力相对弱,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揽到大的项目,特别是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只有发挥单位整体技术优势,集中各部门技术骨干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大项目的攻关和研制工作。

为有效统合资源,单位领导应起主导作用,各科室负责人应相互配合,实行垂直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应坚持不懈,将抓大项目作为工作重心,贯彻始终。

2.1.2以国际合作作为突破口,实现大项目承揽

实现大项目承揽的最重要条件是要具备国家层面上的技术优势,作为地方所,相对较难实现。但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势,可快速实现在国家层面上的技术优势,获得申报国家大项目的基础条件。

如根据调查统计,海仪所1999年-2012年期间的先后主持了15项国家“863”项目,其中8项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为研究所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提升技术、积累科研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2.1.3对已有优势项目或成果进行提升

培育大项目需多年技术创新和积累,形成国内优势,这需较漫长过程,把现有较成熟的技术或成果加以改进、延伸、扩展,提升综合性能指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海仪所的海洋资料浮标项目研究,原本科研项目分散:研究工作不同时期分别解决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传感器系统、供电系统、标体结构、锚系系统等各个子方向的问题,各方向独立进行,但作为浮标整体,各研究方向整合需要国家级大项目才能支撑,获得整体的优化结果。同时,浮标技术原本作为民用技术开发,将项目适用领域进行适当扩展,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向军民融合方向,针对军队的需求,申请军事大项目。

2.1.4瞄准目标,积极争取

争取到一个大项目非常艰难,尤其是地方所与大院大所高校相比既无技术、人才、经济优势,又要面对来自本行业的竞争对手,如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无法争取到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要确定了要争取的项目,就要盯住不放,坚持不懈地争取,最终定能得到项目的落实。

近十年,海仪所共承揽国家“863”24项,主持15项,主持承担千万元以上项目9项,3千万元以上项目3项。这在全国、地方院所位列前茅,这些大项目的获得均靠锲而不舍的争取。

2.2 国际合作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200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越来越充分的表明,要使研究所很好生存下去,并实现跨越式发展,仅靠目前自身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远远不够,必须扩大对外交流,寻求国际间合作,共同研发提高水平。国家急需具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的科技成果,并不断引进、消化,再创新国外先进技术,以此来快速提升研究所的研发水平,增加科技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实现科研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2.2.1国际合作的突破效应分析

创新势力主要靠两点:①长时间科学研究的积累;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水平发挥,这二方面都需较长时间来实现的。而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或智力,能够快速掌握核心技术,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突破,使自己创新实力得到提升。

另外,国家层面上的大项目是代表国家在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或填补国家空白的研究。通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合作,可使某领域较快达到国内顶尖水平,这可为后续申报大项目提供技术储备和实力支撑。

海仪所在“十五”期间共获得了四个国家“863”项目,其中三个是通过国际合作立项;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两个国家“863”重点项目,也都是通过国际合作立项。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开展国际合作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好突破口。

2.2.2国际合作的途径分析

要进行国际合作,主要考虑三大要素:

1)选择好合作内容(题目),在选择合作内容时要注重三个因素:①国家、部委、省或市场的需求,有需求才能立项研究;②对研究内容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水平有足够了解;③选择合作内容,要能够与本单位技术优势衔接,合作之后能消化,实现消化后再创新。

2)创新优势实现衔接,在自己不具备合作实力时,要联合国内具有势力的大院大所,一起实现与国外的合作研究。

3)国外合作单位的选择。通常可按三步走:①综合筛选各种信息,确定目的后,去国外海选合作单位;②请初选单位的专家做详细的合作项目专题技术报告,由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国内专家一起讨论分析,对合作题目的原理及先进性、成熟性进行充分分析论证;③双方专家及领导进入项目合作的谈判程序。

国际合作之前,要敢于前期投入,勇于承担风险。

2.3 抓科研条件建设夯实基础

科研基础条件是一个单位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科研环境,科研项目承揽和科研实验难以得到保证。

海仪所近年来,不断加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十年纯科研条件建设投资了5800万元,办公条件投资了约5000万元,总投入10800万元。基础条件建设由于耗资大、耗时久,单独一个单位一般较难支撑,因此,可以借助项目研究条件需求,考虑向国家及省部申请条件建设资金,结合自身条件联合解决。如上述建设资金中,5800万元是海仪所争取到的国家及省部条件建设,5000万元办公是单位筹资。

强化科研条件基础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越式的全面发展。在坚持不懈抓大项目、抓对外合作同时,也需注重抓上述条件建设。2002年,海仪所率先建成“海洋监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为单位的起步发展和对外形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持续不断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及军品生产许可等各种资质的认证,为科研质量及军品准入发挥重要作用。2004、2007年又先后完成了“海边实验站”和“军工生产能力建设”。上述基础投资及建设,为所的快速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如图 1海仪所1999年-2011年资产及收入统计表,可以看出从2002年之后开始,随着单位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年度收入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2.4 抓人才、团队建设保证科研发展的根本

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型人员聚集的组织,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了科研院所的发展水平[6]。因此,要保证单位的科研发展,必须重视人才、团队建设,其工作可以按如下三点进行:

2.4.1充分利用国内外聘专家

在科研工作中,一般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带领团队完成科研项目的立项争取和科研项目的研发。此类人才,地方性院所不可能通过自身力量形成完善储备。对于项目急需的高水平的专家等领军人才,在单位自身欠缺时,可以考虑外聘国内其他行业、单位的专家,作为团队的领队或技术支持。

如海仪所自2003年以来,长年聘用10名左右行业大专家,参加所科研工作。上述专家尽管每年需额外支出一笔可观的聘用经费,但是,这10名专家在所的跨越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图 2所示:

图中给出了海仪所自1998年-2010年期间年度完成的合同额统计,由表中可以看出全所从1998年科研合同额约450万元,持续增加到2010年合同额10500万元,平均每年以近40%的幅度递增,尤其是自2003年开始,聘用专家的作用开始显现,该年度之后,年度合同额逐年增长迅速,这种高速发展的效果即是聘用专家为所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帮助具有很大关系。

2.4.2用好现有人才,充分调动创新积极性

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属于知识型人员,其多为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人员群体[7], 如何对这些人才进行合理激励,调动其积极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单位管理和增强单位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要打破传统科研院所内部“大锅饭”式的分配制度,满足科研人员体现自身价值、追求工作的挑战性、知识更新、个人成长、支持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这可以从物质及非物质两方面进行激励。

物质激励方面:单位可以从提高员工报酬、灵活实施多种福利政策、加强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几方面;非物质激励方面:单位可以从营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重视员工个人成长、加强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以及提高工作挑战性等方面入手。其中物质方面激励入手直接,效果明显。

海仪所,通过搞活内部分配制度,调动创新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有贡献的研究室,对特殊贡献人员给予重奖。项目结题后还可将部分剩余经费作为科研滚动基金,持续支持项目负责人在相关科研上持续发展。同时,单位还鼓励承揽大项目,对于能够获得大项目的承担人员,单位会在奖金、升职、配套条件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2.4.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在用足外来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同时,单位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以支撑科技持续发展及创新。

如海仪所从2000年起,实施了单位出资鼓励优秀科技人员攻读硕士、博士的政策,同时在当时经济很困难情况下,以相对高薪和相关配套设施为吸引,引进多名博士和专家,成功的引进了一批急需的高学历人才,成为单位摆脱发展困境的起点。2008年以后,单位发展有起色后,为发挥高素质人才对单位发展的推动作用,单位进一步扩大引进博士等高素质人才的力度,单位至今已引进博士60余名,这对后续发展效果带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从科研成果角度来看,如表1所示,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人才的不断引进,单位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无论是从论文成果还是专利数量来看,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申请专利数量方面,年申请数量从2006年的15件发展到2012年的34件,客观上表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十分显著;论文数量方面,2012年发表SCI&EI的论文已经占到了全部论文数量的近30%,发表国内核心论文占到了全部论文数量的53%,说明所的科研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学术界具有较好的地位和作用[8]。

2.5 抓好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方面的内容,文化建设主要是科研作风问题。

制度建设,是每个单位永恒的主题,应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要倡导的思想道德和要求,融入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中;教育职工不断强化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规范管理工作,在抓管理中务求落实到位,贯穿各项工作始终。

抓管理应从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如海仪所为抓好制度与文化建设,从2000年起,逐渐修订近30项规章制度,包括科研项目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2004年又进行补充、完善。制度制定后,单位组织全所学习、宣贯,使全所工作有章可循,效率不断提高。

文化建设,核心是“脚踏实地的务实科研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这种作风和意识是多年不间断的教育、倡导管理、考核逐步形成的。

务实的科研作风主要体现在:研制科研项目目的的定位,是为了形成应用,而不是单纯为了达到技术指标。科学研究完成技术指标固然重要,但必须做到科研成果要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下一步形成用户需要产品打下基础。

良好的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待用户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上。科研产品尽管严控质量,但也难免存在可靠性不高的故障,或某些指标超标等问题。产品不足、服务补偿,在对待用户方面应始终坚持用户至上、服务到位的理念。针对这一理念,产品一旦出现问题,用户需要到现场解决出现故障,单位应克服一切困难,尽快赶赴现场排除故障。对此,海仪所始终坚持省内不过夜,全国不过三日的服务水平。为此赢得了海洋局、海军及众多用户的一致好评,也是通过这一点,该单位产品胜于国家同行行业,成为全国同行领跑者。

海仪所多年来持续发展,在全国行业内博得好评,成为行业最受信赖的科研与产品供应单位,这其中单位最有别其它行业单位的优势,不是人才,也不是条件,而是作风与意识。这是多年来逐步形成的观念,为此,2002年科技日报头版专题进行了报道[9, 10]。

综上所述,跨越发展要抓的五大要素,五大要素都很重要,但首先是抓项目,项目是科研所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一穷二白,没有项目一事无成,有了项目,就有发展,有了储备项目,就有可持续发展,让项目引领研究所前进,让源源不断的项目演化成科研所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研究所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3 实现跨越发展的实施措施分析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具体实施要做好三点工作:思路、运作和科研精神。

3.1 制定大的发展思路

思路是科学分析,掌握国家及市场需求,结合本单位实力,加上能利用的国内外实力,超能力的、大胆策划谋略,超前高目标规划要干的大事业。

要做到超能力、大胆策划谋略,而且要超前高目标规划,需要足够勇气和胆略,这勇气和胆略来源于对国家、省市有关部委科技经济发展规划需求的了解,来源于对市场(横向)需求的足够的分析了解,加上本单位综合实力和能够用足国内外智力条件。

如海仪所针对“十五”、“十一五”期间的项目申报及单位发展思路,均做了大规划:

“十一五”期间:获得五个百万元项目,二个千万大项目,六个“863”项目;“十一五”期间:获得五个千万元大项目,十个“863”项目,十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国家工程中心,一个国际合作基地。

大胆规划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现实和基础进行,针对确定的方向和要申报项目,逐一分析自身具备条件,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充分发挥长处优势,尽力补足或规避短处劣势,制定发展思路,并为达成既定思路目标付出全部的努力。实际执行过程中,海仪所上述规划目标均已完成。当时提出这些大目标时,也存在较高的失败风险,经专家分析、自身评估,确认具备40%以上的成功率,但单位上下均未被困难和质疑动摇已确定的思路和目标,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种超能力的大胆谋略,对单位的跨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2 超常规运作

3.2.1用足用好外部力量

用足用好外部力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应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好外单位(国内外)能利用的智力(人才)、技术优势等方面的实力,这就需要投入经费、要打破常规运作,用足外来实力。

海仪所10年来,聘用了10名国家级各行业专家,与6个国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上述专家及合作单位的长期投资聘用及合作,在对该所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该所的两个4000万元级的国家级大项目的成功立项,就是充分利用外聘专家、合作单位智力、技术优势的结果。

3.2.2具有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工作态度

要成事,要成大事,必须做到对目标追求永不言败、锲而不舍的精神,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真正做到锲而不舍、永不言败,需要毅力、奉献和忍耐。

毅力: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认准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海仪所的很多大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有的项目在争取了很长时间时,反复失败,似乎看不到希望,但经过一再的坚持,最终“起死回生”,获得成功。

奉献:就是无私无畏, 不追求个人得失, 甘愿为了目标的实现吃苦受累,付出超常人的工作量和艰辛。

忍耐:就是耐得住别人的讽刺挖苦,不予理睬,冷眼看待乃至训斥、敌视。

在项目的争取过程中,除了要有毅力和奉献精神外,还要学会忍耐,特别是在信誉度建立初期尤为重要,需反复沟通,才能最终获得认可。

3.2.3具备献身敬业、俯首甘为“科研牛”的精神

科研工作要取得好的成果必须要有献身敬业精神和优良的科研作风,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要有俯首甘为“科研牛”的精神[9]。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耕耘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科技日报评论员文章《风正科研兴》[10]所述:“加强科研作风建设是摆在科技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像海仪所那样,在加强业务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作风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反对学术腐败和华而不实的做法,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等浮躁风气,倡导热爱科学、淡泊名利、执着追求、大胆探索的良好风尚和科研作风,努力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

科研作风建设方面,海仪所坚持不懈抓,特别重视模范带头作用,以优秀的党风带动所风,重视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效果等。由模范带头人员率先示范,带动影响形成一支能吃苦、打硬仗、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队伍。有了作风好的队伍,才会给科研带来大发展。

4 结语

通过上述五点关键要素和得当的措施,海仪所实现了快速发展、壮大,实现了跨越式的持续发展:科研项目持续增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科研条件建设日趋完善、科研成果效益显著、人才及团队建设蓬勃发展、软实力大幅度提升,各方面取得了较好业绩可以例证,给人启迪。目前海仪所已发展成为全国海洋仪器相关行业的重要院所,多项指标走到全国前列,其综合实力和社会认可度已跨入国家院所的档次(行列)。

海仪所的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地方性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科技和创新作为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科研院所应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沿国家既定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11]等目标快速发展。上述成功经验对地方研究所的跨越式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借助科技、创新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报告[R]. 人民出版社, 2014.

[2] 刘燕华,王文涛. 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我国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1): 27-33.

[3]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 彭泗清,李兰,潘建成,等. 经济转型与创新:认识、问题与对策——2013·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 管理世界. 2013,(9): 9-20.

[5] 赵贤,张大瑞,李树强. 国内先进省份创新方法工作特色比较分析[J]. 科学与管理. 2014,(3): 18-23.

[6] 丁颉. 科研院所知识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23): 50-51.

[7] 文泽军.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 重庆大学, 2005.

[8] 王虹入. S研究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13.

[9] 王建高.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力戒科研浮躁,引导科研人员树立献身敬业精神和优良的科研作风,俯首甘为“科研牛”[N]. 科技日报, (1).

[10]评论员. 风正科研兴[N]. 科技日报, (1).

[11]胡锦涛.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 北京, 2012.

(责任编辑:龙 蓉)

作者:王军成

第2篇:引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

编者按:

文化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养优秀文化科技人才、组织文化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中,各种新技术正广泛渗透到文化领域,重塑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引领、支撑文化的建设发展。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旨在及早在文化科技前沿进行布局,主动把握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向,为文化科技領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孵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2014年11月和2017年1月,文化部先后认定公布了两批18家重点实验室,涵盖文化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艺术生产和创作、文化装备设计与研发、文化科技基础性工作、传统工艺研究与利用、文化传播与服务等文化科技的各个领域。至今,首批6个实验室共承担科研任务89项,共获申请和授权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专著5篇,成果丰硕。

在此,刊发与文化装备设计与研发尤其是演艺装备技术相关的8家实验室简介,以助于进一步推动演艺装备科研创新,促进演艺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

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演艺装备系统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Performing Art Equipment & System Technology)于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所”)。中国所2008年承担了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舞台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2014年通过了国家资质认定获得计量认证证书。在开展大量基础科研工作的同时,中国所也非常重视科技理论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所内科研人员参加了几十个国家省市级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服务工作。

本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立足传统表演艺术转型升级,重点研究演艺科技相关领域关键理论及应用,是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基地,也是吸引与聚集优秀科技人才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基地。

实验室研究对象:演艺场馆和演艺装备。

实验室研究内容:在演艺科技领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文化需求与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把握世界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发展趋势,研究演艺场馆工艺设计理论,探索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和数字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注重行业基础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特别重视装备质量检验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持续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进研究成果向战略高技术的转化应用。

二、研究方向

演艺系统设计技术

演艺系统检测与评估技术

演艺系统数据分析与管理

围绕实验室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3个学术团队,在各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地开展研究。

三、研究特色

以数字化手段开展未来演艺场所设计和未来观演艺术表现的研究;强调系统工程与系统理论在演艺装备的应用和实践;以技术标准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提升;建设行业内最权威的质量检验检测、安全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Acoustic Visual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Ministry of Culture)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实验室,在中国传媒大学工学与艺术学多个一级重点学科支撑下,2005年创建。

实验室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建设,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以丰富与支撑文艺演出表现形式和手段,以提升演出内容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影响力、欣赏体验与交互为主旨,重点研究与突破视觉呈现、听觉呈现、运动呈现和灯效、视效、声效、特效以及演出调度、演出协同、系统装备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为我国文化演出服务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服务。

实验室以国家演艺科技重大需求和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观演空间、演艺系统装备和文化演出服务链等为主要对象,开展舞台综合效果呈现、演出协同服务、演出资源聚合管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在演艺灯光、演艺音响、演艺机械、演艺特效、演出调度与控制、观演环境控制、演艺信息资源处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本领域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现代演艺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

二、研究方向

演艺装备与舞台效果呈现技术

现代演艺协同服务技术

演出资源聚合管理技术

三、研究特色

综合与集成性,包括声学、光学、电子、电气、通信、机械、测控、信息等多个理工学科及工程技术的综合与集成。

交叉与交融性,包括理学、工学与艺术学的交叉、多学科技术集成与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交融。

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并重,以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应用技术研发。

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并重。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Integrated Innovation For Performing Arts,Ministry of Culture)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

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上海戏剧学院,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龙晟文卫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风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瓦格纳比罗舞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等为共建单位,以集成创新理念,依托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戏曲、影视、舞蹈等综合艺术学科群;编剧、导演、表演、设计、管理等为专业链,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与演出艺术的融合,由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实验室、米亚艺术中心、上戏实验剧院、舞台灯光实验室、数字戏剧博物馆和E演媒体平台等联合组成。

实验室建设宗旨:致力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探索新技术在演出艺术创作与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型演艺创作实验和新型演艺人才的培养,创新演出艺术的创作工具,建立表演艺术数据库,推进创作科研与演艺企业的协同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聚焦于新型演出艺术形态和语汇的创作研究,开展新媒体艺术演出作品的创作实验,推动戏剧、影视、游戏、动画、展览展示、大型活动的交互设计研究,深化和完善虚拟排演系统研发,加强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演艺)建设,培养复合型新媒体演艺专业人才队伍。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新型演艺产品的艺术语汇和表现形式

多用途新媒体剧场的研究与建设

舞姿数据库(Motion Bank)建设与创新应用研究

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数字影像艺术以及互动球幕电影

新型演艺创作辅助工具的研究与开发

探索新媒体复合型演艺人才培养模式

新媒体演艺交流展示平台(E演)

三、研究特色

推进演出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创作生产新型演出艺术产品,探索艺术形态和语汇创新。

提供演艺工作者新的数字化创作工具,探索适合新型演艺的剧场空间建设模式(包括部分老剧场的数字化改造)。

探索新型演艺的实时跟踪、量化数据、分析反馈等机制。

作为对新型演艺的支撑,通过特色专题戏剧数据库建设,推进演艺文化资源的再利用。

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概述

音视频修复与评测文化部重点实验室(Audio and video repair and evalu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2014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2010年创建的音视频恢复处理重点技术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深圳市智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海立方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研究音视频输出的成果,成体系化、参数化地建立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标准录制的音像磁带模拟转换数字质量评测数据库,可以对历史音像磁带模拟音视频转换的数字音视频进行实时质量评价,对不达标音视频数字化采集给出可量化的技术改进方案。通过进一步对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测量参数和测量方法优化以及数字降噪量化测量技术的系统化研究,提出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高保真降噪客观评价行业或国家建议标准。这些标准的建立,将对规范国家珍贵媒体内容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历史音像资料数采集、数字化存储,音像内容资源的深加工利用、构建音像内容资源数字化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实验室制定音频载体记录修复及数字化转换技术标准,是我国文化艺术资源领域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它的研究与制定,对于规范和促进我国文化艺术资源的抢救、保护、管理、共享,对于文化系统的基础资源建设;对于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与研究,起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向

研究音/视频磁带物理老化机理和人工干预修复机理。

研究历史音视频磁带记录内容高保真采集和高保真降噪技术评价体系。

三、研究特色

理论创新

相对于构成磁带基体材料的(物理的、化学的)老化进程不可逆性质,磁带基体表面涂层(磁性层)中记录的信号输出特征(剩磁磁场总磁通)相对稳定,造成老化磁带信号输出劣化的原因在于,老化磁带表涂层中的共聚共混材料水解析出到播放设备的磁头所形成的物理损失所致。在固定的条件下,信号劣化程度只与磁带析出物转移到磁头的积累量相关。

实用技术创新

沿着磁带基体涂层制备、涂敷技术的逆过程,研究开发覆盖磁带基体表面损伤的功能涂层及超薄膜涂层技术。采用无纲目构造粘合剂作为磁带表面损伤修复的主要材料,在国际上首次将超薄膜涂层技术应用于老化音视频频磁带的抢救。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数字舞台设计与服务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Stage Design and Service,Ministry of Culture)2016年12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由依托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及其他6家共建单位联合建设。

数字舞台是舞台演艺创意创作、剧场构建和商演服务的底层技术平台,由“舞台演艺协同创作平台→舞台演艺数字演艺剧场→舞台商演网络交易平台”依序组集构建,为舞台剧创剧演提供数字化的开放式协同作业平台。

二、研究方向

数字舞台设计技术

舞台虚拟交互技术

演出数字服务技术

三、研究特色

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依托单位,以武汉凌云交汇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盛世飞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京剧院、湖北长江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剧百汇院线、红脸舞台网等为共建单位,并与江汉大学和武汉音乐学院的工作團队合作,逐次形成面向舞台演艺产业的有效开放,实现数字技术与舞台艺术的有效协同,以及面向满足人民需求的舞台剧创剧演的有效创新。

集成融合

通过集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场景快速采集及构建技术、数字出版技术、计算机音乐创造技术、数字可视展示技术、舞台模块化控制技术、舞台灯光网络控制技术、智能灯具研发生产技术、激光及大功率LED舞台光源应用技术、舞台数字安监技术、数字管理平台技术、协同创新设计平台技术、EIP技术、虚拟仿真技术、3D反求及打印技术等,融合构建数字舞台底层技术体系,研发舞台演艺协同创作平台、舞台演艺数字剧场设计平台、舞台商演网络交易平台,为舞台剧创剧演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链式开放

以满足全体人民对于舞台剧创剧演的需求为原始动力,通过舞台演艺协同创作平台创作满足人民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市场性的优秀和经典的舞台作品;通过舞台演艺数字剧场设计平台,创作并快速构建充满现代感和剧情感的剧场系统;通过舞台商演网络交易平台,实现舞台剧演的快速推广、商业巡演、面向巡演效果的快速改进,以及面向人民需求的新剧创作。

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

一、概述

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mmersive Interactive ACG,Ministry of Culture)2017年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实验室依托中国动漫集团,联合共建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优酷公司,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整合四方优势资源,专注于虚拟现实技术研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动漫游戏等观看体验方式及呈现方式的转变,并通过对沉浸式动漫分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实现VR作品在线播放,从而构造VR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平台播放的微生态闭环。实验室还将对部分文化遗产进行VR影视呈现,制作出世界一流的VR影视作品,通过高科技手段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实验室在技术研发、内容制作、资源整合过程中可实现人才队伍培养,构建新一代交互动漫内容体系与技术行业标准,引导我国动漫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二、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将围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动漫展开。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是指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一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借助专门装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从而获得逼真的感受和体验。沉浸感源于虚拟现实构建的场景对用户的完全包裹,使得用户的视觉、听觉、触力觉、甚至味觉和嗅觉等感官都与虚构的内容保持一致,从而达到使用户完全沉浸在虚拟环境中的目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想象性和交互性,未来实验室将研究构建沉浸式动画体验的核心关键技术。

三、研究特色

沉浸式交互动漫基础交互和呈现硬件平台研究

沉浸式交互动漫的视听语言及叙事机制研究

沉浸式交互动漫的分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沉浸式交互动漫的集成创作平台及应用示范

通过四个方向的研究,构建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平台播放的微生态闭环。

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概述

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nteractive Media Design and Equipment Service Innovation,Ministry of Culture)2016年12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始建于2000年,2007年批准为首批(动漫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面向数字创意设计前沿研究领域,重创新、重应用、重跨界、重服务,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艺术创意思维为导引,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为重点,开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研究,持续不断地产生高水平创新成果和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

实验室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媒介形态、互动技术和装备服务等为主要对象,开展媒体交互特征及其审美体验、媒体界面形态及技术、智能网络交互、虚拟制造与数字化装配、多领域协同与多目标关联产品设计、服务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先进的基础性、跨学科、开放式的文化科技研究机构之一。

二、研究方向

数字媒介形态设计

复合媒介设计

智能交互设计

人机合作与服务机器人技术

三、研究特色

交叉性、融合性、跨界性

实验室拥有一支多学科背景、兼具艺术创意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背景涵盖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建筑学、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方向,以数字化、智能化设计为切入点,在娱乐、网络、航天、军事、教育、文化、艺术等多领域从事跨学科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基础研究,进而支持共性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

注重国际合作

注重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

一、概述

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部重点实验室(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Cultural Brands, Key Lab of Ministry of Culture)2016年11月由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

实验室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以资产评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学科为支撑,定位于面向文化品牌评测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独立科研机构,重点以文化品牌为研究对象,构建品牌评测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为我国文化品牌评测领域提供基础型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应用型研究的技术服务。

实验室以国家文化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文化品牌评测技术为研究重点,在本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文化品牌评估方向开展学术交流、培养硕博士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研究方向

文化品牌价值评估技术

创意产品测评技术

文化品牌竞争力测评技术

三、研究特色

產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术资源,聚合文化品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文化品牌的建设、推广,联合国内外社会各界共建协同创新体,是将高校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的良好平台。

开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实验室填补了我国文化品牌研究、评估、咨询领域的空白,能够提升文化主体对文化品牌的关注程度,加强行业品牌意识,对品牌建设、品牌保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高文化品牌评估领域国际话语权。实验室以研发文化企业品牌评价相关国际标准为重点,推动建立面向全球的文化品牌评价体系,定期向国内外发布具有普遍认可度和影响力各类文化榜单,提升我国文化品牌评价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编辑 张冠华)

第3篇:创新营销模式,科技引领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保险发展模式的不断成熟,如今中国的保险行业在经历了发展摸索期、快速发展期、阶段调整期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好形式与竞争压力并存,保险营销模式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有幸专访到天安人寿副总裁解形先生,希望能借此机会分享他在保险营销领域的成功经验,为众多业内同行的相关思考有所稗益。

解彤先生是中国保险营销领域资深入士、众多业内神话的缔造者,见证了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最鲜活的历史。多年来的保险营销经验和对保险领域的深入专研,使得解彤在市场精准预判、营销策略创新等方面颇有心得。解彤指出,“过去二十年,保险业年度保费规模从人民币3000多亿元一跃发展到3万多亿元的规模,中国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科学技术领域,都开始逐渐步人到世界前列,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必然是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

解彤指出,应当将科技创新的优势与保险行业的传统优势密切结合,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拓展多元销售渠道、全面渗透数字化战略,并将新兴技术应用到产品、客户服务、营销、理赔等各个业务环节,全力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帮助客户实现梦想和愿景。早在2010年解彤任职于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时,他就带领团队全方位开拓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模式,在银保经代、团体保险、电话营销及职场营销等领域都有所突破,2010年和2011年在保险行业深度调整的大势下,分别创造了1.63亿和2.87亿标准保费的逆市增长的不俗业绩,凭借着国内独创的月交投连险的营销模式强化了瑞泰人寿在保险行业的经营特色,以至于直到今天,业内人士一提起瑞泰,首先提到的就是瑞泰的投連险。

随着创新科技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普遍,解彤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保险行业发展和变革带来的正向驱动作用。因此,加入天安人寿之后,他始终围绕“坚持价值持续增长,坚持协调平衡发展,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的理念,巩固市场优势,引领渠道发展。他坚持以新型优质的产品广惠客户,以创新的基本法吸聚营销精英,以科学的经营方法强化过程运作。2016年天安人寿银保保费规模突破Soo亿元,规模排名市场第七名,期缴突破120亿元,期缴排名市场第四名,实现了天安人寿市场份额进入全国前十的关键性一步。

凭借其卓尔有效的营销管理手段,解彤带领其所在的机构实现了业务上的快速成长,因而在第十一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评选活动中荣获"2016年度中国保险渠道管理成就奖”。本次评选旨在对在中国保险行业创新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入物及机构进行表彰,是保险业内极具分量和权威性的专业大奖。解彤先生能获得“中国保险渠道管理成就奖”,则是对他在创新营销和渠道管理领域所做出的卓越成就的认可和赞誉。深耕保险营销领域多年,他始终能够敏锐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推动保险营销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做出显著贡献,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堪称行业标杆。

解彤在保险营销领域已经硕果累累,成为中国保险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此同时,新的时代赋予新的机遇,中国保险行业将翻开崭新的一页,以解彤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保险营销人士将引领整个行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孙威

第4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调整企业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是缺乏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其次,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薄弱,引进技术没有很好地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合起来;第三,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当前应从以下面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转变和改进政府职能,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投资的制度体系。这其中包括建立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风险投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评价监督体系、科技咨询服务体系、税收制度以及与创新间接相关的政府补贴制度、分配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

第二,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应制定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完善企业的产权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促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紧建设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投资与技术提供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的中介服务体系有利于保证创新投资主体、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信息畅通,有效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第四,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必须花大力气,着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创新,建立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完善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投融资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第5篇:创新引领发展

——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发展纪实

段高贵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执法理念,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组建于1997年,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负责道路客运市场、货运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驾驶员培训市场以及客货运站(场)的经营业户、参营车辆、从业人员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组织、引导和培育道路运输市场,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在省稽查总队、市交通运输局和处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处稽查支队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紧跟公路建设步伐,依法行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经营者的一致好评。

队 伍 篇

2007年以来,市稽查支队重新组建稽查队伍,以创建“稽查队伍一流、稽查保障一流、稽查业务一流、稽查形象一流”为奋斗目标,突出抓制度、抓学习、抓业务、抓创新,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树立运政稽查执法新形象。

一是抓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票证管理制度》、《稽查车辆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流程图》、《执法文 - 1 -

书及档案管理制度》、《运政稽查信息异地抄(报)告制度》、《运政稽查执法公示制度》等13项制度,做到了用制度来管理执法队伍,用制度来约束执法人员,用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

二是抓学习教育。每周一上午坚持学习,三年多来雷打不动。除组织稽查人员学习《行政处罚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外,还要对上周的稽查情况进行小结,对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对执法当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棘手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抓学习教育,逐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运政稽查工作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的理论水平。

三是抓业务培训。2010年9月,我们针对运政执法队伍中存在的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风纪不严整、执法语言不文明、执法文书不统一等突出问题,组织了全市103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稽查业务的执法培训,有效地推进了全市运政稽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局稽查总队、法制办的同志先后两次深入市处稽查支队查看了执法文书案卷,现场指导了文书的制作和案卷整理。

四是抓工作创新。近年来,稽查支队的工作亮点频现,成绩突出:

“亮点”一:2010年6月2日挂牌成立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处稽查支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驻两名干警在稽查支队办公,同时启用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客运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联合执法、联合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长效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亮点”二:自行研治了执法文书制作和运政稽查违章信息查询软件,并于今年3月份开始开始试用行,改变了以往手工制作文书的落后状况,实现了文书电子化制作的梦想,既规范了文书制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于今年6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逐步规范各县区稽查大队执法文书的使用、制作和归档工作。

“亮点”三:转变思路,强化监管。明确“市处管县所,县所管市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强化运政稽查队伍建设,规范运政执法行为,加强部门联合、区域联合、上下联合,逐步形成全市运政稽查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形 象 篇

如果说物质文明是一个机关的形,那么稽查形象就是这个机关的神。打造一支形神兼备的运政稽查队伍,既要强筋壮骨,更要凝神聚力。我们始终在精心铸造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灵魂。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给力。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和运政稽查队伍的壮大,原来的办公条件已不能满足稽查工作的需要。09年处领导对稽查工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彻底改变了榆林运政稽查支队形象,改善了办公环境,并设立了案件受理室、联合执法办公室、档案室、学习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各种制度、职责、处罚依据、稽查人员监督台、行政处罚流程图等制作规范,统一上墙,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极大地调动了运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稽查装备配备一应俱全。运输市场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违章运输行为复杂多变,配备科技装备,为稽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此,稽查支队配备了4辆专用稽查车、3台笔记本电脑、3台台式电脑、2台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2台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10支录音笔、12个执法记录仪等稽查设备,切实解决了运政执法人员长期面临的执法难、取证难、查扣难等棘手问题,大大提高了稽查支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工作成绩硕果累累。2007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文明执法单位‛和‚‘利剑一号’打击‘黑车’等非法违规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2008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2009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在市处举办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一名;2010年,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源头治超先进单位‛和‚源头治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榆林市恒泰集团、长运集团、榆林汽车站等运输企业和广大经营者分别送来了“秉公执法、 为民解忧”、“ 扬运政雄威、保市场安定”、“为民排忧解难、时代服务楷模”、“ 乘客安全的卫士、非法营运的克星”、“公正严明、依法整治”等锦旗。《中国交通报》、《陕西电视台》、《陕西交通报》、《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对运政稽查工作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榆林运政稽查有了自己的地位,有了自己的执法尊严和形象。

管 理 篇

榆林运政稽查始终将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近年来,稽查支队先后组织实施了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利剑一号‛、“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源头治超“春雷行动”、道路运输运输市场秩序集中整治等大型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线路的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由市处稽查支队牵头,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抽调各县区稽查大队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多次深入榆阳、靖边、定边、府谷、神木、大柳塔等县区进行交叉稽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稽查人员6000余人次,稽查车辆2.4万辆,查扣无牌无证货车1500余辆,查扣超限超载车辆280辆、违规货运站场7家、违规营运驾驶员180名,卸货400余吨,对5个运输企业进行了停业整顿,吊销了20名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同时对30家源头装载企业罚款100余万元,沉重地打击了超限超载非法经营的嚣张气焰,全市超限超载率由过去的5%下降到现在的1%以下。奥运、世博、世园和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运等重大节假日,稽查人员都能深入一线,紧紧围绕‚安全、畅通、有序‛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共聚合力,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保障任务。

运政管理长路上的岁月是一首歌,运政稽查人员用奉献谱写着动人的旋律;运政稽查的日子像一幅画,稽查人员用汗水描绘出了靓丽的色彩。事业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努力为全市道路运输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第6篇: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命题点一:科教兴国,发展科技 热点聚焦

材料一: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1号 2014年9月8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21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2号卫星。这是我国时隔1个月后再度发射遥感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材料二: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材料三:“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 5555米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计划进行第三次潜航,共3名下潜人员,“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5 555米。

相关链接:“天宫二号”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精确到1米;我国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公安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高分专项先期攻关成果。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考点链接:①我国的科技成就 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③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

一、二 相关设问

1. 请谈谈遥感卫星21号成功发射、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等得以顺利完成任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⑴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⑵ 主要原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平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

材料三 相关设问

2. “蛟龙”号携带青奥会火炬下潜和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等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⑵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1 ⑶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综合设问

3. 举例说明我国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7 00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⑵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⑶ 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⑷ 自主研制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天河二号”等。

4. 我国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请谈谈实施该战略的现实意义。

⑴ 科教兴国战略。

⑵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5. 我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⑵ 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⑷ 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6. 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⑵ 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7. 为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国家应该怎么做?

⑴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⑵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 ⑶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⑷ 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⑸ 采取鼓励性措施重奖科技工作者等。 8.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⑴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⑶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创新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⑷ 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积极参加小科技、小发明的创新活动等,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命题点二:人才强国,自主创新 热点聚焦

材料一: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年9月10日~12日,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材料二:李克强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他说,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国家创新的未来,所以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人才意识,加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建立完善社会创新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推动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加速发展。要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

材料三:李克强: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 2014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巧合的是,几乎每位专家的建议,都涉及“体制机制创新”。李克强总结说,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就像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资本一样,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仍有巨大空间,创新得好,可以释放出更多红利。

考点链接:①人才强国 ②科教兴国 ③创新

材料一 相关设问

3 9. 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⑵ 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⑶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⑷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⑶ 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⑷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1. 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

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⑵ 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

⑷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12. 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⑵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⑶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

⑷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⑸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⑹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材料

二、三 相关设问

13. 为什么必须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重视科技和人才?

⑴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

4 质还不够高。

⑵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⑶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⑷ 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4. 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⑵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⑶ 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⑷ 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5.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祟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⑴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⑵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⑶ 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⑷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6. 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⑴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⑵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⑶ 勇于开拓进取,争取创新人才;

⑷ 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命题点三:科技薪火,少年传承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国科普日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未来;二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三是围绕创新在我身边;四是围绕创新圆我梦想。

材料二: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8月21日~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7. 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表明了什么?

⑴ 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国家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

⑷ 我国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 18. 为什么要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原因)?

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⑶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 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⑵ 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⑶ 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⑷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⑸ 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材料

二、三 相关设问

20. 国家设立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6 21. 谈谈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识:

⑴ 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⑵ 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⑶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需要。

⑷ 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等。

22. 我国为什么要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⑵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够高。

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⑷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23. 国家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现实意义?

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或科技竞赛活动,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进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⑵ 有利于鼓励和倡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促进优秀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⑶ 有利于提高科技辅导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⑷ 有利于在全社会行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综合设问

24.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⑴ 组织科技专题讲座。

⑵ 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

⑶ 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 25. 传承科技薪火,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⑴ 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⑵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⑶ 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⑷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

⑸ 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7篇:专题3科技引领生活创新驱动发展

命题点一科技成就

热点聚焦

“嫦娥三号”2013年下半年,我国将用长征—3B增强

型火箭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这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

——“落”月探测的最关键一步①。“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将于

2013年12月发射,首次携带的“中华牌”月球车可在月球工作

三个月到半年之后永远留在月球。习近平会见“神十”航天

员和工作者代表2013年7月26日,习近平会见“神舟十号”

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载人航天事

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

和信心②。你们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历史将永远记。

太空授课“潜龙一号”潜水器成功进行夜间下潜新华网

北京2013年10月14日电,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截至当地

时间10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水

器“潜龙一号”已在东太平洋作业区连续3次成功下潜作业,水

下作业时间总计将近30个小时,并首次成功进行夜间下潜,

试验性应用工作进展顺利。考点链接 ①我国的科技成就及地位 ②民族精神

1.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3)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正确性。(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4)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5)加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力度。(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等等。

3.作为一次科普教育活动,太空授课有何意义?

(1)太空授课,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动,更是教育创新的体现。(2)通过这种活动,能展现我国的科技水平,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3)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中小学生了解、热爱航天事业。

(4)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命题点二科技活动

热点聚焦 考点链接

◆材料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2013年8

月1日至7日,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国际

博览中心举行,大赛期间举办开、闭幕式,专项奖颁奖晚会、

展示交流和竞赛活动、科技教育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全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开展的

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活动,也是我国规模最

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

4.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有哪些?(“2013澳门科技

活动周暨科普成果展”等活动为什么把“创新”作为主题词之一?)

(1)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2)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3)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

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4)只有具有创新精神,

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5)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

经济跨越式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

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

(1)这是国家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

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2)这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需要。21世纪对我们

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开发潜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适

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培养创新精神。

命题点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聚焦

◆材料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01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

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

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对近年来教育、科技工作

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

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①。在教育公

平上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东部地区要创新理念和模式,

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考点链接 ①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公平

6.当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比较陈旧。(2)区域之间的教

育发展不平衡;推进素质教育还有困难。(3)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的能力还不

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短缺。(4)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学

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机构还不够合理等。

7. 为什么“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

视”?国家为什么要推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

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和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2)

促进教育公平,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要

求。

命题点四我们应该怎么做

8.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明确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担

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担负起时代赋

予的崇高历史使命。(2)热爱科学,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

(3)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4)增强

创新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自己成为创新

型人才打好基础。(5)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热点新题预测

1.航天员王亚平2013年6月20日10:04~10:55太空授课,为中国青少年演示讲

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中国8万余所中学6 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

听收看太空授课活动实况。对太空授课活动认识错误的是

()

A. 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的教育类应用任务

B. 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

C. 展示了中国已经揭示了太空的所有奥秘,实现了太空梦

D. 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

2.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6月26日,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

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

求有机衔接。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

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案】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②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

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列;③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正

确性;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你认为国家应如何鼓励更多的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

伟大奋斗?

【答案】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加大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③深化

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④完善科

技创新奖励机制,对各行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给予奖励;⑤坚持对外开放,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第8篇: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17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第9篇:凝聚员工智慧 引领创新发展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XX公司实际,现就2011年工会主要工作以及2012年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全面落实市公司2011年工会工作会议的各项任务

2011年以来,XX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公司工会2011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紧紧围绕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群策群力,集中智慧,努力提升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激发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 2011年,我们重点打造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年内推广应用了《缩短变电站总控单元设备死机重启时间》等3项创新项目;公司调度所通信班的创新项目《无人值守机房分级权限综合安全系统的研制》获中国水电质协优秀奖。调控中心通信班荣获“2011年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创新课题《降低无人值守通信机房越权限操作率》荣获省公司优秀成果一等奖;

同时,大力开展“庆五

一、学劳模”活动,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展板、宣传栏、网页等形式,集中展示劳模和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尤其是在公司网页上推出的“劳模风采”及“我身边的共产党员”系列报道更是受到了公司广大员工的重点关注和好评。

2、畅通民主监督渠道,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一是加强日常民主管理工作。结合“五大”体系建设人员调整情况,调整完善了工会民主管理三级网络,筹备召开了公司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民主管理纲要》,增强职工代表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职工代表提案活动,通过公司领导基层调研、征集职工代表提案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广泛征集生产一线、多经单位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和职工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意见和建议,经过评审小组评定,表彰优秀提案和合理化建议8条。 做好了“厂务公开”网站改版工作,调整了厂务(所务)公开管理网员,栏目维护实行专人负责。

二是深化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公司工会《关于开展合格、示范帮扶中心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加强帮扶中心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为省公司“爱心助学、扶贫帮困”活动捐助资金54500元;为公司2名全民员工,1名集体员工,3名农电员工申请了电力助学基金救助;会同人力资源部开展特困职工家庭帮困活动,对符合条件的2户特困职工家庭实施了帮困救助。

三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创新开展了工会干部安全检查到岗、到位的“四到位一评定”活动。即“现场看到位、情况问到位、问题查到位、要求提到位、客观作评定”,通过生产现场“看、问、查、提、评”,切实履行工会干部安全到位职责。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工会干部对安全生产开展“拉网式”巡查,280余名干部员工参与了“关爱生命、我要安全”签名宣誓活动。精心策划、组织拍摄的安全生产电视作品《巡线》,荣获了由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举办“京煤杯”第二届中国安全生产电视作品大赛优秀奖。

3、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一是依托原有的文化载体,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我们重点打造了“五个一”精品工程:建设了一个廉政文化室、新建了一个宣传画廊、开通了一个网络视频栏目、成立了一个文学写作沙龙、出版了一本员工作品《芦荻集》。

二是活跃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参加全县迎“元旦”健身长跑、纪念建党90周年《高举旗帜心向党,龙城水乡歌飞扬》歌咏比赛等活动;与上海能源发电厂等三家电力企业联合,连续五年举办了“和谐杯”职工篮球友谊赛;积极参加市公司“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演讲比赛、庆祝建党90周年职工集邮、收藏品网络展览和“永远跟党走”红歌大赛等活动,并在红歌赛中取得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元旦、国庆等各种节庆日前期,开展了背夹球接力、捡玉米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趣味文体活动。

三是进一步充实了企业文化软件载体。在公司“八队三会一组”的基础上,组建了职工游泳队和自行车协会,各文体小组分别适时组织开展了小型文体活动。

4、扎实推进班组建设,努力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打造班组交流平台。设立班组小论坛、班组文化专题、QC活动专题、班务活动专题,构建班组与班组、班组与公司的直接交流平台,实现班组活动全过程管控和班组间互动。二是丰富班组文化建设内涵。从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三个层次,加强班组文化建设。通过征集员工愿景和家庭寄语,提炼特色管理文化,制作班组文化园地,展示班组特色文化。三是创新班组学习机制。组织开展班组结对共建,结合“自觉学习、边学边练、因地制宜”模式,采用“缺陷管理”培训法,广泛开展“绝活工程”、“人人上讲台”等活动,通过互学互促,实现共创共进。2011年,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班及班组长被省公司表彰为“标兵班组”和“优秀班组长”。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抓好2012年各项工作 工会工作的立足点是责任,是最大限度的凝聚职工,汇集智慧,把全体职工发动起来,全心全意投身到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为此,结合贯彻落实省市公司“三会”精神及本次工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在2012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创造活动。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完成工作室新工作场所的室内装修和仪器、器材的配置,排定2012重点创新项目,组建创新成果评审队伍。做好创新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推荐工作,积极参加市公司“优秀科技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等评选活动。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职工民主管理办法》。按照构建“双路径、三保障”职工民主管理体系,组织引导职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规定,积极有序地参与公司民主管理。

三是开展 “真情服务职工,共建和谐企业”职工服务年活动。结合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建立职工服务中心,真心诚意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与拥护,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四是以安全年活动为契机,扎实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结合“安全年”活动要求,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深入开展“职工家属安全协管会”等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活动。

五是大力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深入普及“积极工作、健康生活”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司“一室一廊一中心一书屋一网站”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国网、省市公司组织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依托好“九队三会一组”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巩固和推广文化建设成果。

六是巩固班组标准化建设和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成果。组织班组及时制定或修订《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切实保证班组建设标准的时效性、指导性和针对性;重点加强新组建主业和农电班组、集体与多经企业班组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班组建设工作层次。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下一篇: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