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度(推荐8篇)
第一章 总则
1.1为规范科研管理,奖励在公司科研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奖、引进科研成果奖、技术攻关奖、职务专利授权奖及实施应用奖申报、评审、奖励的有关要求、程序等 事宜。
1.3 本办法所称技术创新是指在公司范围内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的技术行为。
1.3.1本办法所称引进科研成果是指通过技术转让、合作以及指导、咨询等方式将非公司所有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在公司内应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公司科研进步并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的技术行为。
1.3.2本办法所称技术攻关,是指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技术工作。包括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改善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技术指标等。
1.3.3本办法所称职务专利是指执行公司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国专利局或国际专利组织授权的、以公司为专利权人并在法定有效期内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1.3.4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第二章 评审机构及程序
2.1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专家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2.2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是公司内部科研成果奖的终评机构。其主要职责: 2.2.1对申请评奖项目的奖励进行终评;
2.2.2负责审定获奖成果在奖励内的经济效益。
2.3.产学研办负责评奖项目的初评及复评组织工作;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专利授权奖和专利实施奖。其主要职责: 2.3.1协助上级对立项科研项目成果组织技术鉴定;
2.3.2定期向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汇报科研项目的实施转化情况及鉴定情况; 2.3.3负责组织评奖项目的初评;
2.3.4组织复评工作(包括申报奖励项目的资格认定,技术指标、技术水平、技术难度、作用意义的评价;组织成果单位对初审合格项目进行复审;向评审委员会报送复审意见及综合材料等)。
2.3.5负责建立技术档案;
2.3.6协助财务部审核申报项目的实创经济效益; 2.3.7协助人力资源部审核办理奖励手续。2.4 评奖项目评审程序
2.4.1由产学研办组织对申报奖励的项目进行级别评定。
2.4.2由评审委员会组织成果单位对初评通过的项目进行复评。
2.4.3由评审委员会参照复评意见进行终评。采取不记名投票简单多数法,按得票多少确定评审结果。
2.4.4将终评结果报请公司董事会审定。
专利授权奖及实施奖由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三章 申报要求
3.1 技术创新奖、引进科研成果奖、职务专利实施奖应分别在创新成果投产之日起一周年、引进科研成果正常应用一周年、职务专利正常实施应用一周年后申报。超过两周年未申报的公司不再受理。
3.2技术创新奖、技术攻关奖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申报;引进科研成果奖由成果引进单位申报;职务专利授权奖和实施奖分别由专利设计人和实施单位报。
3.3 具备申报条件的单位应根据申报类别,完整、准确填写《美乐仕奖励申报表》一式一份报产学研办。
3.3.1申报技术创新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成果(项目)概况、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创新点、主研人员及协作人员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2申报引进科研成果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鉴 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引进成果(项目)。概况、主要技术内容、转化实施情况、引进成果主要建议者及主要转化实施人员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引进科研成果的有关协议、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3申报技术攻关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攻关总、结报告;公司立项材料;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攻关概况、主要攻关技术内容、主要攻关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攻关人员及在攻关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4申报职务专利实施奖应同时报送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一份。在填写申报表时,必须严格区分引进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内涵,如实填写是引进成果还是技术创新成果。
第四章 奖励范围及奖项设置
4.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报公司技术创新奖。
4.1.1上级给公司下达或公司科研计划中立项并经公司或上级部门组织技术鉴定通过的科研成果。
4.1.2未在公司科研计划中立项,但在年中办理并经公司批准立项且化应用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通过的科研成果。
4.1.2.1属新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4.1.2.2属新技术、新工艺: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材料;
4.1.2.3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 4.1.2.4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4.1.2.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条所称新产品是指公司范围内未开发的产品或品种(包括产品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工艺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较原技术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
4.2公司技术创新奖依据成果的技术水平、技术难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审,设立五个等级。
特等奖:技术难度大,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特殊贡献,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年创经济效益200万元及以上。
4.2.2一等奖:技术难度大,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并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突出贡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创经济效益150万元及以上。
4.2.3二等奖:技术难度较大,技术上有突破并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促进作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创经挤效益100万元及以上。
4.2.4三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积极作用,申请有专利,年创经济效益50万元及以上。
4.2.5四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及以上。
4.3 引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且符合公司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可靠、产品更新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下列三种科研成果,可以申报公司引进科研成果奖;4.3.1专利技术;4.3.2非专利技术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4.3.3效益显著,且投资回报周期在三年以内。
4.4在公司立项并经公司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鉴定确认达到攻关目标的技术攻关项目可以申报公司技术攻关奖。
4.5收到专利证书的职务专利可以申报公司职务专利授权奖;实施应用后可以申报实施奖。
第五章奖励
5.1公司以文件形式公布当评奖项目评审结果,并给技术创新奖获得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5.2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即效益20万元及以上)的奖金分三年(即投产之日起一周年(12个月)、次年、第三年)按当年技术创新新增净利润的8%、7%、5%分别提取。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技术创新奖分配按贡献大小计奖,不能平均分配或二次分配。主研人员奖金占奖金额的60%~70%,参加协作人员的奖金占奖金总额的30%~40%。
5.3引进科研成果奖的奖金按引进科研项目投产之日起一周年(12个月)新创净利润的5%提取。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引进科研成果的奖金分配按贡献大小计;不能平均分配。主要建议者奖金不高于奖金总额的40%;技术转化主要实施人员奖金不低于奖金总额的60%。
5.4技术攻关奖分A、B、C、D 四等,奖励金额分别为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根据攻关的技术难度、攻关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大小确定。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
5.5公司按获奖项目奖金总额的10%(以下)另行奖励参与评审工作及推动公司科研进步的有关科研管理人员,其费用从公司级管理费中列支。
5.6专利授权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4条的规定,职务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一次性给予发明专利授权奖3000~8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奖2000~4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奖1000~3000元/件。对三种专利所在部门分别奖励2000元/件、1000元/件、800元/件。授权奖金的80%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20%奖励办理本专利有关的人员。
5.7专利实施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5条的规定,职务专利在企业内部实施应用后,每年从实施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税后利润提取2% ,从实施外观设计专利所得税后利润提取0.2%~0.5%,作为相应的专利实施奖。给予一项职务专利的实施奖一般不超过五年。专利实施奖的80%奖励本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20%奖励为实施本专利做出直接贡献的人员。实施奖由实施单位从管理费中支付。
5.8奖金分配方案须经董事会讨论通过后,凭奖励决定到人力资源部办理提奖手续。
5.9获奖人员个人所得税缴纳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检查与考核
6.1科研成果奖获奖三年内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追回全部奖金和撤销荣誉证书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并根据情节轻重罚款2000~10000元。
6.2公司内部创新成果获奖后,不得擅自将成果对公司以外的单位转让,确需转让的必须报公司审批,否则,追究相应的经济及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7.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 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利用“绿箱”政策支持农业的主要途径。综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程, 无一例外都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放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位置。当前, 我国正处于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抓紧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思想和任务,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意义重大。
其次,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我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60余万公顷、荒漠化面积年递增3 436平方千米、水资源缺口500亿立方米,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千米。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这对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前提和桥梁, 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使用来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构和效率, 大幅度增强科技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三,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27%提高到45%;国家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科技计划的支持强度不断增加, 科学研究实力持续提高, 科技成果产出数量不断增多, 每年取得的各类农业科技成果从“七五”期间的3 000多项增加到近7 000项。比较而言,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科技成果的研发能力极不匹配, 造成大批农业科技成果闲置。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规模, 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满足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
改革放以来, 我国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创造了当代农业发展的奇迹。我国农业科技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0%。而作为农业科技进步关键环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科技成果的转化, 释放出农业科技资源的巨大潜能, 极大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显著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实施的前5年, 就已有2 300多个各类动植物新品种得到示范应用, 有力推动了全国范围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高产栽培、高效养殖等技术成果的转化, 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增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及加工技术的转化带动, 形成了4 859个新产品, 获国家专利494个, 其中发明专利205个, 为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 科技成果转化, 使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科教单位服务三农、农民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涉农企业通过引进转化, 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十五”期间, 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 涉农科技型企业共承担转化项目729项, 占总项目数的50%;共建立了中试生产线1 387条, 在相当一部分区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了产业技术的升级。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科技人员, 深入农业生产实践第一线, 极大增强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服务三农的能力, 使农业科技新成果及时、有效地得到转化。科技成果直接入村、入厂、入户, 通过技术培训和转化示范, 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科技骨干, 有效增强了农民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
第三, 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了农科教、产学研密切结合, 创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区、各单位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 形成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局面。通过转化项目的实施, 科技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 形成了农科教、产学研在全国范围的良性互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2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与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徘徊在30%左右, 尚不及发达国家70%~80%的一半;每年虽有近7 000项农业科技新成果问世, 但很大部分仍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因此,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现阶段, 加快其转化必须面临的挑战有:一是如何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克服困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极其薄弱, 尤其是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大量农业科技新成果因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转化, 导致潜在的农业生产力不能发挥应有的科技支撑作用。而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中试熟化、推广应用科技投入的比例一般为1:10:100。二是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如何更快地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向市场。重研究、轻转化的思想在农业科技工作中较为突出;由于缺乏转化平台支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滞后, 直接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三是农业科技队伍转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前提下, 如何实现成果的科学应用。大批科技人员还未能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一线, 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队伍;涉农企业普遍基础较弱, 缺乏研发能力、成果储备和人才保障, 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农民科技意识普遍不高。目前, 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 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分布在农村地区。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采用者, 由于文化素质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信息不灵、承载新技术应用风险的能力不足等, 农民对新技术成果的吸纳能力普遍较弱。
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方向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农业科技成果从产生到采用的各个环节, 因此要求政府、科研、推广、农民及农业企业之间协调发展、寻求对策、采取措施、创造条件, 形成内外结合的良好态势,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3.1 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是优质的, 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等明显优势。为此, 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研管理, 促进农业科研与经济紧密结合,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首先, 应从科研的立项、申报抓起, 对那些技术先进、应用性强、有明显经济效益、并能自创条件尽快完成研究任务的选题优先批准立项。第二, 在项目研究进程中, 要加强管理, 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督促, 确保项目按期完成。第三, 在成果鉴定时, 应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履行职责, 严格按程序执行成果鉴定、核查、审批手续, 保证鉴定质量, 不让不成熟的成果或没有价值的研究结果通过鉴定。第四, 要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在选题时要深入实际, 要把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在对国内外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精心预测基础上, 摸清实际需要和现存问题, 因地制宜地选准选好研究项目, 同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生产变化特点、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不断完善、修改课题, 体现“做课题时就想到了用课题”的意识, 使研究成果不但价值高, 而且易转化。
3.2 加快资金投入机制创新, 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资金基础
加大对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 解决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通过广泛的国际、国内调查、预测, 尽量使研究成果能起到主导农业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有效地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目前国家设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 它旨在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 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人生产的前期性开发,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 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同时, 要逐步增加基层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 降低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 建立风险补偿制度, 建立一定额度的农业风险基金, 用于弥补遭遇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与自然风险而遭受的损失;尽快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 形成全国农业保险网络。通过开办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保险, 分散农户在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向农户提供农业技术补贴信贷, 减少或降低技术应用的风险度。
3.3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制度创新,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基层和生产部门转化, 首先要适当放宽基层技术服务实体的登记管理, 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基层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 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通过准确、灵敏、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 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引进适用技术、安排生产、调整结构, 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以及为农民使用新技术排忧解难。二是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加或组建各种农村产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 实现他们的应得利益, 凡停薪留职参加或组建合作组织的, 职称的评定要一视同仁, 并对在转化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以重奖, 同时适当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 以调动科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并且定期培训推广工作人员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要地方财政每年应从农业税收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农村产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周转基金, 重点扶持一批服务组织。四是要坚决制止对农村产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的乱摊派、乱收费, 确保农村产业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的良性发展。五是重点强化完善科技承包和农业科技系列化服务制度, 由参与科技承包各方与农户共同承担科技风险, 增强农户应用科技成果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3.4 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体制创新, 力促其落实步伐
首先,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 其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高低, 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被农民接受和应用的程度。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成果转化率, 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技的教育工作, 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国农村大多数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 应通过大力发展扫盲教育, 成人中、高等教育以及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措施来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和科学素质。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农民技术员和技术致富能手, 加强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建设, 使农民从科技成果的学习运用中得到实惠, 激发农户自觉学习和运用科技的兴趣。
其次, 要建立教育、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 设立与完善相应的机构对三者进行统一管理, 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同时加强彼此的合作, 以解决当前三家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造成的科研上的重复和人、财、物的浪费问题。要正确确定科研投资的比例并逐步形成制度化, 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三者在农业科研系统内保持合理比例, 既要加强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 促进成果转化, 又要保证基础研究工作的科研后劲。要彻底改革农业科技立项、科研选题、课题组织、成果评审及职称评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科技项目立项选题, 要面向和立足于市场, 一切以市场竞争力、市场效益、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科技成果的评审, 要抛弃完全由“专家评审”的弊端, 建立起“专家评审”与“市场评审”, “用户评审”和“管理评审”相结合的崭新机制, 真正实现科技成果评价、管理与生产应用、市场经营的内在结合。
3.5 加快组织创新,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实践证明, 农村技术经济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能够较好地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难题, 把过去的行政性技术转化推广转变为需求式的技术推广, 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所以, 应以市场为导向, 从地域资源优势出发, 选择那些科技含量高、覆盖面大、经济效益好的产业, 政府要及时引导, 组建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体系, 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其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鼓励基层农技人员通过兴办各种实体,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坚持官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思想, 稳定县级、搞活乡级、健全村级推广服务活动。县级作为国有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导力量, 其稳定必须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乡村两级面对千家万户, 应更多的借助于民间的力量,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 形成众多的科技服务组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发展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形成中国特色的农村科技推广网, 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干, 以众多民办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 县级以上以官办为主, 乡村两级应以民办为主, 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鼓励乡级组织机构兴办经济实体, 可与供销、信贷、外贸、行政等部门组成联合体, 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系列服务。继续发展乡级综合性技术服务组织, 逐步做到有办公场所、有办公经费、有技术依托单位、有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 通过有偿服务和必要的合法经营, 逐步发展, 增强实力。围绕支柱产业逐步引导农民发展自办和官民合办的经济技术服务组织。积极发展村级科技服务组织, 有条件的村把有科技服务能力的人组织起来, 建立各种科技服务队, 独立核算, 加强农村社区的自服务能力, 并与乡级以上各类技术经济服务组织形成松散的联合, 壮大实力, 改善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能力。
一、创新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健全领导机制,是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夯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础的首要环节,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规定,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市审计局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难以进行评价的审计事项进行责任认定。市审计局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萍乡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办法》,该办法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确定、安排、实施、工作质量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审计行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健康实施。
审计是一种执法行为,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操作规范,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健康实施。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比其他专业审计起步较晚,制度和操作规范不够健全,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工作实际,2008年相继出台了《任中审计实施办法》、《经责审计实施办法》,这两个实施办法,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通过制定办法,建立上报和审批制度,完善计划管理,科学组织运作等有效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审计项目的确定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第一个关口,针对过去委托程序和委托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出台的《任中审计实施办法》规定,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含市政府任命的其他需要审计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原则上任期内必审一次。《经责审计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县(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打算,由市纪委、组织、监察、人事、审计5部门联席会共同研究商讨确定,再由同级审计机关将其纳入年度审计计划,上报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拟提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临时提请的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出具委托书,由审计机关依法组织实施。这样有效地克服了审计立项的随意性,严肃了委托程序,有利于审计部门准确把握审计方向和工作目标,更好地解决审计任务重而审计资源有限的问题。
二是审前准备阶段注重审计调查。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搞好审前调查极其关键。因此,在制度设定上注重要求审计人员把握好三点:首先了解、熟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握好政策界线;其次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在实施审计之前,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建议,以确定审计重点。
三是审计实施阶段找准审计重点和切入点。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审计内容极其广泛,既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又涉及财经法纪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项目。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能实现人格化的深化,或者单纯对人的财经法纪审计,脱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都不够全面,也算不上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体现对“事”和对“人”两方面审计的结合,即审事开始,评人为终,也就是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入手,最终将审计结果落实到对人的评价上。这样就需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突出对人的审计评价这一主线,并把这一主线贯穿整个审计的全过程。按照这一审计思路,我们在出台文件操作规程设计上注重抓了以下审计重点:(1)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2)财政财务收支情况;(3)有关部门的管理情况;(4)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5)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委托的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根据审计重点这一主线,我们摸索了几个审计切入点:第一,从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综合性测试,找出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第二,从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会议记录及会议纪要入手,筛选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亲自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作为审计重点;第三,从被审计单位干部任期内制定下发的重大经济政策性文件入手,作为检查执行和贯彻国家经济政策情况的切入点;第四,从集体和个别座谈了解入手,选择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经济活动作为审计工件的切入点;第五,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提供的信访材料及群众举报线索入手,确定领导干部个人违反财经纪律及廉政规定的切入点。
四是审计终结阶段注重搞好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成果体现,因此写好审计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实际探索,我们逐步取得以下共识:(1)报告的文字必须精炼、准确、通俗易懂;(2)报告的数据运用要实事求是和把握重点;(3)审计提出的问题必须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审计处理处罚要适当、运用法律法规要准确。据此在出台的实施办法中对审计结果报告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审计结果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审计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2)被审计者及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基本情况;(3)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4)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界定;(5)审计总体评价和有关对策和建议;(6)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并确定对于难以进行评价和责任认定的审计结果应提交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讨论后再作决定。
3.注重成果利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能不能得到充分运用,不仅是简单的某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否保持长久生命力和审计机关能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大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一直在审计成果利用上反复讨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和经验,在《经责审计实施办法》中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同步出台了《经责审计结果利用》文件。该意见中明确规定:按照“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的原则,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该文件在推行“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的基础上,对运用审计结果又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
审计部门应及时向组织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当肯定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准确界定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责任。审计部门对审计中发现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问题,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提出处理、处罚决定或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对发现的有关问题线索应及时向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反馈,并按有关政策法规办理。
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重要依据。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存在一般性问题但不影响正式任职的,予以正式任职;问题较严重的,经查实后,取消任职决定,交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纪检、组织等有关部门应对审计中发现和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核查。经查实后,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于一般性问题,由组织部门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审计人或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对于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对被审计人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对问题严重,违反党纪政纪的,由纪检机关进行处理;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制度的出台,关键在于执行。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制度的出台,我们不断加大了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及审计查处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按照《萍乡市政府系统主要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经市长批准,2008年以来已完成对市民政局等2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和查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取管理费及违规借出购销资金,漏交和少交土地出让金及税费等违法违规的问题,向有关部门下达审计移送处理书1份,提出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税费清收力度”等20余条建设性建议,审计结果报告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和批示。
二是加大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对县(区)书记及县(区)长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时,做到了考审同步,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再作进一步考察,这样充分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参谋作用。在对市参事室等6个单位负有经济责任主要负责人试用期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不仅做到了先审计后任命,而且注重了从制度上、体制上找对策、提建议,对审计中发现的个别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标问题,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专门对其相关人员进行了教育谈话,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要求坚决纠正和杜绝今后再发生,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更好的预防和警示作用。在对13位拟提拔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时,不仅发现了乡镇等审计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整改建议,并形成了综合汇总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市委书记刘和平作了“今后的审计工作(情况)要速交市委决定干部之前参考”,市纪委书记舒仁庆作了“存在的问题,虽未发现个人违纪行为,但有必要找本人及单位负责人谈话指出。既可以警戒本人,也可以提醒单位继任者,更可以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的批示。市委组织部在市领导批示基础上,又提出了贯彻落实建议:“按刘书记的指示,加强与市审计局的协调配合,今后在对拟提拔人选审计时,在考察当日(民主推荐结果出来,考察人选确定后)与审计局联系派出审计组,争取在市委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之前形成初步审计报告,为市委使用干部提供参考”。
2008年以来,我局共开展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00余项,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有效采纳的有50余条,这样,不仅发挥了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而且注重通过开展审计监督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发现和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宏观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实现了审计由“经济卫士”到“免疫系统”的升华。
三、用好审计成果,狠抓整改落实,为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注重运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促进地方政府完善制度。例如我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少数文教卫生系统副县级领导干部同时兼任了下属事业单位领导职务,其工资按行政职务享受了公务员的待遇,而福利又享受下属事业单位高于公务员的标准的福利。审计认为这种做法违反相关规定,且无合法依据,但提出的审计处理建议难以执行。鉴此,以专门议题提交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讨论,同时,将讨论结果及审计建议提交市政府,市政府根据联席会议讨论结果及审计建议,以萍府办字[2009]78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兼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工资及津贴补贴只能在一个单位发放,不能多头发放。
二是以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狠抓问题的整改落实,用好审计成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规范科学管理经济。而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成果运用的好坏,乃至衡量经济责任审计最终目标实现与否。近几年,抓好审计整改工作成为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新亮点。第一,将整改情况列入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必须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予以揭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无论以前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务收支审计或是专项审计等审计报告中揭示且要求要整改的问题,都必须在此次审计中予以核实,并将其情况如实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由此增强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意识和责任。第二,由纪检、监察、财政部门进行联合督查。这些部门在每年年底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报告中揭示的普遍性问题和重点问题、个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逐个逐项进行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单位纪检监察工作的考核中,从而加大了单位整改落实力度。第三,以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狠抓整改落实,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2011年根据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中揭示的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审计整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多次召集相关部门部署落实整改。市长指出,要以此次审计为契机,对揭示的问题逐个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分明别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改,做到边审计边整改,对已经整改完善的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防微杜渐,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限期整改到位。对问题严重的,要进行问责。在全面整改的同时,市政府要求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用好审计成果,挖掘问题的根源,从机制、制度上研究解决对策,进一步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提升管理水平。如审计结果报告中关于未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问题。我市立即出台了《萍乡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指导意见》(萍府办发[2011]3号)文件。各县(区)均相应出台了相关规定。又如:报告中关于萍乡经济开发区财政收支未纳入市本级统一管理,缺乏市人大法律监督的问题,我市立即出台了《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预决算审查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市本级预决算范围,接受市人大监督。
总之,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用好审计成果对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政府工作依法、有序、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发布时间:2005-7-21信息来源:佚名
一、创新基金在促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广大的科技人员、企业家认识到国家创新基金的设立,对于缓解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匮乏,优化产品和产业整体结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国际化,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内需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东省政府及有关科技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了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努力争取立项,有力的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截止到2003年底,全省共组织申报项目1396项,批准立项283项,立项率20.27%,支持金额2.05亿元。
在创新基金支持下,促进了一批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在最困难有时候得到了关键性的支持和动力,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中以下有几个典型成功案例:
1.“应用硼酸体系化成技术生产高比容铝箔”是2001年立项的创新基金贴息项目,贴息金额为100万,承担企业为“深圳市东阳光化成箔股份有限公司乳源分公司”。该项目于2003年5月按期通过验收。
该项目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实现了销售收入3697万元,交税499万元,利润451万元,创汇120万美元。
由于创新基金的投入,给企业带来了一个飞跃的变化,一方面,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司资金相对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基金的支持加强了公司的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的信心和能力。因为该项目的执行,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如“退火工序对箔片跑偏的处理”、“化成液位自动补加装置的设计”等多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取得也吸引的当地的金融部门对企业的信贷,使得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资金支持。承担企业目前是一家集化成箔、腐蚀箔的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经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地处广东粤北山区,企业的壮大带动了山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和企业都感觉到,创新基金实在可以说是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导火线。
2.“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是2001年立项的创新基金贴息项目,贴息金额100万元,合同到期2003年12月,承担企业为“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于2003年8月提前进行了验收。
该项目产品在两年的时间内,实现销售收入12106万元,交税712万元,产生净利润3231万元,实现创汇596万美元。
由于创新基金的支持,带动了金融机构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企业从银行贷款2700万元,加速了项目产品大批量生产的进程,满足了国内建筑行业对新型防火玻璃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在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实现了夸越式的发展。该项目产品采用物理增强和化学增强相结合的技术,两面热喷涂的方法以及多种添加剂相混合的方法,解决了建筑外墙上玻璃的防火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企业申请了专利十余项,建立了多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馆、南京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上海正大广场等地方。
3.“两系杂交稻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2000年立项的无偿资助项目,资助金额为80万,承担企业为“广东华茂两系杂交稻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于2003年3月27日按期通过验收。
该项目产品在两年时间内,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87万元,产生净利润287万元,上交税收153万元。基金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对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开发,两系杂交稻繁制种技术的研究等,对新组合的选育开发进程及配套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得到了市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重视,获得了科研配套经费的支持和金融机构的货款。产品的推广应用,使当地增加农业产值8亿多元,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7亿元。另外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推广,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大米的品质,满足了城乡人民对优质米的需要,有利于粮食结构的调整,促进“三高”农业的发展。
二.广东省创新基金建设现状
我省开展创新基金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根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工作思路,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广东省实施创新基金工作指导思想:就是“广泛宣传、省市联动、点面结合、规范管理、保质保量”二十字方针,从项目的申报到验收做到认认真真的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规范化和质量化。
2、建立省级创新基金管理架构,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专业、规范地做好创新基金申报管理工作。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全省创新基金申报的宏观管理;情报所负责培训咨询、申报审核;生产力促进中心民营部负责监理;各地市和国家级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推荐本市区的项目。另外设立了七个专家顾问组(包括六个技术领域以及一个财务领域),并有牵头负责人,推荐给企业协
助项目申请材料的组织编写、论证等工作,专家组成员主要以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等高级职称人员组成。
3、召开了多次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工作报告会,邀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来给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做报告;
4、设立了广东技术创新基金网,及时传达科技部信息和我省创新基金动态;
5、加大对创新基金项目支持,起动地方配套资金。2003年广东省地方财政拨付1072万元作为2002年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28个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全省(深圳另外配套)的无偿资助项目按国家支持金额的50%下拨,对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立项项目企业实行倾斜政策,最高配套资金达到81%。各市根据财政实力,同时也予以一定的配套资助,国家、省、市联动支持大大地调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的积极性。
6.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做好项目的资金保证,我厅重点加强与银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目前我们已与民生银行初步达成了协议,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信规模,实现贴息前授信承贷。另外还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实现贷、保、贴一体化的运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组织创新基金申请立项和监理的做法及经验
(一)做好申请立项工作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办事机构落实。广东省科技厅委托省科技情报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申报和监理,2003年并建立了全省各市区的监理网络,做到及时的了解全省创新基金项目情况。
2、宣传培训及时。广东省每年在各地市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型申报培训报告会,使更多中小企业真正了解创新基金的作用意义,确保了广东省申报创新基金项目的质量。
3、严格把关选项。针对国家创新基金对申报项目的创新性、技术水平、所处行业领域、知识产权、等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要求。有的放矢地挑选和发掘比较优秀的项目进行申报,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项目资源,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发掘项目。注重将创新基金项目与省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国家各类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产品、专利技术等去发掘项目,以数量取质量,以质量求增量,努力提高项目的命中率。
(二)强化监理验收,全程跟踪服务
1、加强创新基金的监理工作,保持同项目承担企业的经常性联系和咨询服务,及时向管理
中心汇报。
2、二是建立验收专家库,保证项目顺利验收。
3、严格组织基金项目验收。从1999年开始,广东省科技厅监理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一共有104项。其中,通过地方监理单位验收的有41项,2项不合格,39项合格,验收合格率为95%。
四.开展创新基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一是政策,二是资金。过去的五年,创新基金支持了一部分企业,也解决了这些企业的一些实际困难,促进了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但是,在实施创新基金项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个别基金项目由于立项时项目合同指标定得过高,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使得项目的效益不突出,无法完成合同要求的指标。二是配套资金的不落实:致使项目不能顺利进行,同时,影响了国家创新基金的下拨,也影响了项目的验收。三是由于企业股权变化、经营状况变坏,企业破产等原因,项目终止执行。
一、学期初各班上报后进生名单,表现及相关情况,每月上报转化情况,效果,实施方案。学期未上报班级后进生转化成效和不足。
二、每月对班级后进生家访不少于三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效果。同时经常与家长联系以便掌握详细情况。
三、科任教师要配合好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体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四、学校将定期举行各年组后进生思想汇报及座谈会。
五、每学期由校辅导员为后进生上1—3节法制教育和人生理想前途教育课。
六、班主任与后进生签订近期和远期目标。
为了加强做好在测绘中成果质量的管理工作,确保我所测绘成果产品质量符合各项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全体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政治、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和了解各项测量规范和技术规程,精通各项测绘手段,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严格遵守测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不超越本单位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测绘活动,不转、发包测绘项目,严格按时对资格证书进行年检,对年检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和完善。
(四)强化质检工作,建立产品质量审查制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岗位谁负责,质检员全程负责的双重管理办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必须即时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五)严格工作程序,接受委托后,组成测量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拟定测绘方案,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外业生产,内业成果出来后,由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后,提交给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验,确定成果符合要求,方可交付用户,最后移交资料室整理归档。以上程序,缺一不可,必须严格遵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六)加强测绘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费,不得擅自提价和压价,扰乱测绘市场,从而影响测绘成果质量。
二、生产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职责
1、分管生产的副所长任本单位生产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负责生产作业过程的管理,实施监控。、作业组负责对测绘项目的生产和提供服务,必须按测绘规范操作,对各项生产和服务提供实施有效控制。、质检小组负责最终检查和不合格品的控制。
(二)测绘工作程序、受理测绘业务、派件
由生产负责人派件给作业小组,下达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接件
作业组长接件,并按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服务。、测绘作业
测绘工作人员按测绘规范和公司制定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测绘作业;由作业组长组织实地踏勘;根据项目管理表或技术设计书要求,组织作业,并填写相应的作业记,作业组长进行测绘成果核对(自查);、作业组自查后由作业组之间互检。
测绘项目成果由测绘作业组之间互检后提交给质检检查小组。、质检小组负责测绘成果的最终检查。、编制技术总结。、收费。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费、归档
办公室及档案室对测绘成果进行整理,归档保存。
三、测绘质量奖惩管理
(一)、奖励
1、按时或提前完成项目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目标(指标),按经济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计奖。
2、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提供信息情报,新技术应用,改革创新等,并在定期内有显著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改进,均视效益情况给予奖励。
3、获得顾客好评或获奖的,给予奖励。
4、一贯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勤业敬业出全勤,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的,给予奖励。
5、其他对单位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惩罚
1、未能及时完成项目任务或经济目标(指标),按经济责任制有关规定扣奖或经济处罚。
2、因人为因素引起工作偏差,造成单位经济赔偿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总额的10%-20%处罚。无正当理由使工程明显推迟完成,扣除应得补贴的20%-30%。
3、玩忽职守,违章作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损失的,视情节轻重和损失程度,分别给予警告、降级、撤职,直到开除处分,并予经济罚款。
4、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分配和指挥或借故无理取闹,影响生产、工作的,初者批评教育,重者予以经济罚款并行政处分。
(三)、考核
1、每个月进行定期考核,年终汇总考核。
2、考核结果公示一周,由办公室收集反馈意见。
3、重大奖罚经本所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即时实施奖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与提高劳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和重视。各国也在极力推动本国科学技术的提高, 并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 正逐步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我国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计划经济, 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较为薄弱, 地区发展参差不齐等情况对我国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形成了较大的现实阻力。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科学技术的价值,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力量, 也需要发挥其职能作用, 从会计成本的角度考虑,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创造力作用的成功转化和实现。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研究大国与科技小国
(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很早就形成了高度的认可, 并且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科学技术创新领域致力于其科技实质成果的实现。在长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研究经验的积累下, 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使其获得了强劲的竞争能力, 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形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科技竞争之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我国经济要获得竞争优势, 也必须充分发展科学技术创新, 充分挖掘科学技术的竞争潜力, 而且需要逐步从科技成果引入的模式向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发展。因此, 科学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
(二) 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导致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出刻板、缺乏创新和活力的弊端, 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诚然,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推动经济体制向集约式经济体制的转变, 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而我国目前受制于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还依赖于以资源的损耗来换取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市场机制的不健全, 使得资源配置不能通过市场自动达到最优, 而由于政策的时滞性作用, 政府的调控在弥补市场体制缺陷方面也存在一定弊端, 导致资源分配不能很好地实现优化, 而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幅度, 则必须要以资源为代价。故而, 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中, 只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 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促使经济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三)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机制研究匮乏
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诚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学者更多的关注于微观主体在具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建议对策, 而对于政策激励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 在缺乏理论支持下,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也面临着路径选择的困境。故而, 科技成果转化在理论方面需要也必须加强激励政策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建设, 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会计视角的国家政策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机理分析
(一) 会计视角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体系构建
从会计角度构建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体系需要从会计扶持、税收优惠以及收益分享三方面出发, 如图1所示。 (1) 会计扶持。会计政策对企业信息质量会产生深远影响, 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甚至于企业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在这其中必然会对科学技术的创新产生广泛的影响。我国要优化会计政策的环境, 平衡科研机构的自身财务以及促进科研资金的专项化, 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会计扶持环境,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 税收优惠。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重要环节, 政府税率的提高, 诚然能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 企业成本会增加, 而企业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也会减少, 不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所以政府应该制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增加对科技的支持。最主要的是要从鼓励开发投入, 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降低三个角度入手。 (3) 权益共享。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就需要健全权益分享机制, 一方面要保证科技创新有明确的产权界定, 从而使科技创新的产权得到很好地保护, 保护科技创新的权益, 另一方面需要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实现最终收入的分配, 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效益和功能价值, 也提高科技成果创新及成果转化的吸引力。
(二) 基于会计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路径选择
会计视角下的激励政策只有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环境中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 才能真正发挥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性作用。一是完善会计扶持, 提高信息质量, 扩宽资金渠道。科技创新对信息质量的高要求促使不断的完善会计扶持政策, 满足科技创新对信息的需求。建立完善的会计扶持政策不仅需要加强对信息质量的把握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风险的良好控制, 建立良好的风险会计预警机制, 增强对风险的预测和防控,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科技成果时效性的良好把握。科技创新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故而, 会计扶持政策要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降低科技创新的自有成本, 另一方面, 提供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 扩宽渠道方面的支持, 保证科技创新及成本转化的资金需求。二是积极利用税收优惠条例及政策的有利导向作用。目前, 各国对科技创新在税收上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而且随着对科技重视度的增加, 税收优惠的幅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地加大。但税收是一国财政的主要来源, 也是国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所以税收优惠政策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实行, 一方面切实考虑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 给予科技创新最大的优惠支持, 另一方面要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限, 在统筹经济总体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 即先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造优良的发展条件, 再去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三是产权明晰化, 权益合理分配。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需要切实考虑科研人员以及科研机构的合法权益, 只有明晰化产权, 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才能促进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也才能更好地激发科技创新意识和热情, 激发科技创新浪潮的兴起。同时, 成果转化后权益合理分配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 为后续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动力。所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需要明晰化产权和合理化权利分配制度。
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扶持政策分析
(一) 会计扶持政策角度解析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会计扶持政策跟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动态性变化, 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 尤其是目前争议较大的科技研发成本支出, 以及科技创新所产生的竞争软实力无形资产的核算问题。首先, 在无形资产方面存在确认范围过窄问题, 科技成果的快速发展已将无形资产的范围大大扩展了, 而目前会计政策关于这部分资产的计量范围存在极大的漏洞, 需要扩宽范围才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其次, 随着对科技重视度和扶持度的增加, 需要对增强科技创新企业积极性方面的扶持政策予以支持, 故在无形资产出资比例方面的规定需要适度宽松。再次, 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无形资产计量方式存在一定缺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这种计量方式对于部分科技创新企业不利。最后,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 对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以及市场开发应用成果等方面的披露过少。
(二) 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我国在实施税收优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其中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企业在享受这部分优惠时需要巨大的成本, 且这部分优惠政策缺乏规范性。首先, 由于我国行政体制的弊端致使税收行政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方面出现不协调现象, 导致税收优惠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实际的优惠举措无法切实落实到科技创新企业, 或者科技创新部门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 从而使税收优惠政策没有现实意义。其次, 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 政策只有在稳定和准确的条件下, 才能真正发挥功效。而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却缺乏这一现实条件, 从而使得激励效果大大降低。再次, 对政策进行全局的统筹安排是政策实施和落实的基础, 而我国的税收政策则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部署, 具有较大的偏向性, 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更需要政策支持的地区往往得到的优惠更少。而且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也缺乏时间上的规划布局, 需要改变目前只偏重于对成果转化最后阶段的优惠而忽略其他阶段扶持需要的现状。
(三) 收益分享层面解析
利益机制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激励诱因。如果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收益分享制度, 明晰化科技成果的产权以及增强对其保护力度, 且规范化具体的激励举措,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一定会向前迈进一大步。首先, 明确界定知识产权迫在眉睫, 需要对商业秘密泄露、盗版、产权侵犯等行为进行强烈打击, 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而使我国科技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高的成本, 降低社会研发的积极性。其次, 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节奏的快速发展, 滞后的法律政策形成了较大的阻力, 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新难题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主要表现在职务人员科技成果的权属规定不明晰和国家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不明晰两个方面。最后, 在收益分配问题方面, 科技创新的风险较高, 而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 诸如自身条件限制、社会环境阻力以及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要求等, 而风险和收益是相对应的, 面对高风险的科技创新, 良好的收益保证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而现实中收益分享机制不健全, 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小, 急需加强制度的完善, 促使我国科技创新有更多的动力和保证基础。
五、基于会计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安排
(一) 明确无形资产界定范围, 完善信息披露政策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无形资产的范围界定这一基础性问题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 且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前, 无形资产界定问题更加复杂化, 对其作出准确界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无形资产范围界定问题上需要将智力资本、品牌效应这两个重要内容纳入其中。首先, 从智力资本的角度来说, 任何科研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智力资本, 它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以及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必要因素。如果没有智力资本的投入, 科研工作将缺乏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 从品牌角度来看,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是用品牌体现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彰显企业的发展实力。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并且具有重要的价值创造功能。好的品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惊人的, 越来越多的人将品牌效应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对于科技创新成果来说, 品牌效应的价值更大, 一个科技创新都可能造就一个品牌, 产生品牌效应。但在现代会计制度中, 品牌效应还没有被纳入到无形资产中, 因而得不到产权保护, 极大地制约了品牌效应功能的发挥。因此,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应将品牌效应纳入无形资产的范畴, 发挥品牌效应的功效。此外, 还需要提高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无形资产软实力对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大, 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我国会计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提高相应的出资比例, 适应发展需求。
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是对企业发展进行更好地监督管理, 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取得发展, 并更好地在社会监督的条件下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保持持续的发展潜力。科学技术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诚然, 作为企业而言, 高新技术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披露, 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披露较少就是其中的典型问题。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言, 完善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披露。科研成果的披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那些具有现实需要性的成果在社会范围的推广, 并且能够合理地引导企业选择更具有实现价值的科研项目进行科技成果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信息披露可以使科研成果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发展需求, 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 发挥科研成果的功能价值作用, 而且对于科研成果利益的回收也是大有裨益, 能够通过市场尽快地实现成本回收和利益创造。促进科研成果信息披露是以合理化科研财务资金的利用分配、强化资本的投入回收分析以及成熟化对科研项目的选择为主要目的, 因此在进行信息披露时要以股份构成情况、薪酬制度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以及科学技术方面作为着力点, 进行科学而又全面的信息披露。
(二) 促进计量与摊销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计量最为重要的是明确其价值问题。科技成果的价值更多地是反映在其转化后在市场中所能创造的未来价值和收益。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 简单地将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不能反映其真正价值, 需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引入公允价值, 把科技成果所代表的无形资产置身于市场的角度计算其价值, 不仅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真实价值, 而且更具有价值激励作用, 激发科研工作者以及科学技术企业的科研积极性, 促使其不断地在新工艺、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 增强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潜力。引入科技成果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是为了对科技成果在历史成本、收入、市场现行净值反映的科技成果的成本、价值等方面进行更为客观、科学的价值计算。目前, 我国会计政策在无形资产的计量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 但在应用程度和深度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目前的应用没有真正实现对产权保护的目的, 加之不能很好地处理利用公允价值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所产生的缺陷问题, 如没有合理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市场评估方式, 公允价值的未来价值计量观念需要合理科学的评估方法进行配套实施, 以及无形资产尤其是科技成果这类具有创新意义的资产计量, 在初始计量中缺乏合理的对比标准, 导致初始计量的不确定性和无规范性。
为了更好地增强我国会计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 当前的会计政策中引用公允价值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是必然之举。引入这一计量方法可以促使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更清晰和明确的表现出来, 继而激发科技成果的市场活力, 增强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 而更好地激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需要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和现实需要, 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全盘引入而不从实际出发考虑计量需求。就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来看, 引入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 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引入现值的计量方法, 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好地用现金流量反映出来, 这种计量方法能够保证无形资产在不同发展阶段价值的真实反映, 也使计量更具有现实依据和可操作性。
摊销也是无形资产会计政策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无形资产的摊销需要考虑各种外界因素对无形资产的影响,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来自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 以及市场新产品、新替代品的竞争压力。无形资产未来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高风险性, 要求在进行摊销分配时采取更为科学谨慎的态度, 既保证无形资产成本确认、摊销、减值处理的准确性, 也要保证其摊销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无形资产的价值利益和增强其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风险抵抗能力。而对于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更高的科技成果, 无形资产的摊销更需要持严谨而科学的态度, 在费用中增加对摊销费用的扣除, 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和风险性, 同时也更好地激发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科技创新热情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三) 增强资金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完善会计扶持政策, 对会计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重要动机就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 以适应我国目前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以及实现我国科技兴国的发展目标, 更好地激发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价值。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激发企业和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以及切实地将科技成果实现价值很好地进行分配, 让企业更好地从科技创新中获得利益, 对资金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是实现这一有效方式的有利途径。具体的是要实现科研支出更大范围的扣除, 科研成果更为明晰的界定以及科研费用更为标准化的统一规定。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实施效果, 还需要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进行更为清楚详尽的定义, 促使其真实信息得以反映, 提高其竞争力。
六、结论
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需要在多种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到更好的挖掘利用, 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探索, 才能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 找到最为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方法。尽管我国在会计的视角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以及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国的激励政策会越来越适应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并产生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佳:《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09年第9期。
[2]张清宏:《对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博弈问题研究》, 《财会研究》2010年第3期。
[3]韩鹏:《完善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补偿机制》, 《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7期。
[4]罗杰思:《会计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及改进研究》, 湖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的研制者——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何申戌教授,1987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体外碎石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何申戌教授又把研究的方向从碎石转向癌症,开始了肿瘤治疗机的早期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而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着缺乏足量的成果转化资金的问题。负有科技成果转化职能的北京医科大学科技开发部在全面了解了何申戌教授的研究情况后,开始为其前景广阔的产品寻求研发资金。开发部相继找到国家各部委的相关部门,他们都认为此项目很好,但由于当时何教授的这一项目还处于早期试验阶段,能否转化生产力还未可知,并且当时国家尚无风险资金支持。随后开发部又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认为风险太大,拒绝贷款。开发部又向火炬、星火等计划寻求资金支持,但其规定只支持形成规模、有效益的企业。无奈之下,只有寄希望于民营企业,寻求既要有科技战略眼光,又具备投资魄力和雄厚资金的合作伙伴。
为了这一线希望,北京医科大学科研处和科技开发部积极开展工作。在他们多方努力下,积极促成了北京源德公司与何申戌教授的合作。源德公司决定拿出何教授所需三倍的资金支持这个项目的市场化研发。北京医科大学自始至终对这个项目和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予以高度的关注,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校科技开发部和科研处的相关人员,不仅为成果的转化穿针引线,并且在研究工作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成为企业和专家的朋友和好助手。比如,科研处主动找线索联系猪场,很快解决了试验急需的实验动物;样机生产出来后,开发部帮助联系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与何教授一起,规范标准,按国家要求,将机器运送至武汉国家医用超声波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做全性能测试、安全鉴定,并获得通过;为使产品临床治疗更深入更完善,科技开发部又与北医大所属的其他临床医院联系,邀请有临床经验的大夫共同参加这一课题。
北京医科大学对此项目及其成果非常重视,将其列入“211工程”标志性成果。项目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后,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专门到医院听取工作汇报,并到病房视察治疗情况。他们对北医大与民营企业合作攻关的模式及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两年,北京医科大学科技开发部已为促进校高科技项目的转化做了相当多的工作,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项目仅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如何做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项目
高校智力资源丰富,常年得到国家大量科研资金的支持,科技成果颇多。如何将这些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的主要任务。根据我们的经验,一项科技成果从初期到成熟期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1.种子期:指研究尚处于试验室阶段,专家已有了自己很好的思路、方案,在国家基金的资助下进行实验研究,也有了很好的结果。研究成果表现为发表论文、申报各级成果,在这一阶段,所需资金量相对较少。
2.青苗期:小批量的放大实验,产品样机的出台。课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人员和资金的需要量开始加大,专家在申请基金等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开花期: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开始进入企业形态。此期间开始出现一些法律问题,如申请专利等。人员和资金的需求量继续加大。
4、结果期:产品已得到生产批准文号,转入规模化生产。这一阶段人员大量配齐,资金大量注入,进入正规化企业生产,产品开始正式进入市场。
5.收获期:产品已经定型,形成规模走入市场。有大量流动资金的投入,开始资金回收。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所需的资金量和生产条件不同。科技开发人员只有摸清这一发展规律,才能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各项信息,与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使企业作出投资决策,掌握好投资的力度和时间。
寻求资金
根据项目的情况,在第l、2期主要是基础研究阶段,此期间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各类基金,第3期以后进入应用开发研究,单靠国家的基金资助显然是不够的,需多方寻求投资者。总结近年来为成果转化寻求投资支持的主要渠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包括各部委的各类基金,初期的科研工作可以得到各类国家基金给予的大量支持,但作为一个成果转化应用开发项目,它的资金需求量随着它的发展而不断增大。据统计,开发项目从初期到中试到企业化要有1:10:100的资金比例支持。第l、2期可能得到各类基金支持,到了第3、4期尤其是第3期是没有支持力度的。到了第5期可能还会得到政府一些支持,如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等,但要求你的项目建成规模,已产生效益,所以除了争取到国家立项的大课题之外,完全靠政府支持是有困难的。
银行:银行贷款需要有担保、抵押。银行业从某种角度讲是一个“嫌贫爱富” 的行业。而高校是事业单位,不能提供担保抵押,急需资金的项目又大多是具有高风险的长线投资项目,因此争取银行的投资也非常困难。
各类基金:目前国内的一些基金,如社会上的养老保险等不能作为流通资金,所以很难给予支持,但国外已有很多基金进入流通市场,这也是今后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新资金来源渠道。
企业:目前,国有企业中很多相关企业,如药厂、食品厂和非本行业企业,均对开发新药和生物制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在工作中与国内的这类大企业都进行过接触,但收效不大,总感觉其中大部分企业比较“急功近利”,希望投资已有批准文号或新药证书的产品,以期立即投产,短期内有所收益。究其原因,应与企业性质有关,一般国有企业领导任期3年,3年之内如果开发不出一个新产品,企业经营没有起色,那么他就很难继任。而高校手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多处于第1期,属于投资周期长、高风险性、投资力度大的项目。由于缺乏再投入经费,想进一步继续下去拿到批文和证书是很困难的,与投资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得到投资方支持的希望也很渺茫。
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从1979年至今,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全国个人存款的比率从10%上升到80%,而这些存款又主要集中在20%的人手中,如何利用民间资金发展高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是科技管理部门应该仔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首先一定要选择对高科技项目有较深的认识、有雄厚的资金基础、目光远大的民营企业家。其次,一定要把项目的背景、现状、前景、投资周期、经费、存在问题等等详细介绍给他们,促使他们下决心投资。
国外的投资:目前,全球的目光聚焦中国,很多国家看好中国的广大市场,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交流不畅等客观原因使合作的难度加大。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在工作中要不断摸索和探讨,善于广交朋友,多方寻求机会,加强沟通和信息交流,积极争取国外资金的投入。
协调科研成果转化
专家教授与企业合作之后还有很多管理、协调工作需要科技管理部门去做,因此双方要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在科研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多方面关心和实际的帮助,起到一个“加速器”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在合作成功的项目中深有体会。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提出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旨在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经济增长点做出贡献。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度】推荐阅读:
科技成果评价的科技咨询助力创新创业07-1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09-08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09-09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10-02
科技成果鉴定申请07-24
科技成果鉴定资料10-12
科技成果奖励细则10-17
科技成果引进管理办法07-16
初中化学成果理论创新09-09
节能减排创新成果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