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pdca循环案例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护理管理pdca循环案例

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排班制度、业务能力、风险防范4个方面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技能水平、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细节服务4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結论:在内科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护理管理质量及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管理;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

[文献标识码]A

[

内科包括多个科室,其疾病病情复杂多样,其中内科主要为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为主,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大部分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的治疗方法,还需要有效护理措施[1]。但是在当前的内科中主要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针对问题所制定的解决方案不够完善,护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环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科的护理质量[2]。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具有正常沟通理解能力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精神疾病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为25~70(48.82±3.28)岁,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为26~71岁,平均年龄为(49.03±3.36)岁,心血管系统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内分泌疾病14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4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上述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未表现出直接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合理排班,做好各项交接班工作以及基础护理工作,在规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做好各方面基础护理工作;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和清洁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P(Plan,计划阶段):组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主要研究分析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做好排班制度的制定,制定护理操作规范,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护理管理计划。(2)D(Do,执行阶段):护士长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培训和考核,明确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流程,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相关操作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要引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予以一定的帮助,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选择舒服的体位,着重关注患者机体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且综合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危险事件发生风险较大的患者,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做好病房巡视,做好各种风险的提示标志。对于需要卧床患者,要将其生活用品放置于床头处,以便患者使用,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用亲切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护士长要定期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着重学习内科疾病类型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分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以及护理操作中容易出错的注意要点。(3)C(Check,检查阶段):护士长要对护理措施进行定期检查,了解护理措施的完成情况,对于护理人员、患者反馈意见要认真倾听,并及时归纳总结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结合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机会。(4)A(Action,处理阶段):对于以上三个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如问题尚未解决则进入下一个循环。

1.3观察指标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1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主要有护理操作、排班制度、业务能力、风险防范4个方面。2护理满意度评分根据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判,主要包括技能水平、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细节服务4个方面。每项满分25分分数越高,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x±s)分别采用c2检验、t检验来计算c2值、t值,观察P值大小,若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相反。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技能水平为(23.56±1.64)分、沟通技巧为(21.69±3.09)分、健康教育为(22.38±2.35)分、细节服务为(22.34±2.49)分,护理满意度总分为(89.97±9.57)分;对照组患者技能水平为(20.62±2.51)分、沟通技巧为(18.55±3.18)分、健康教育为(20.52±3.48)分、细节服务为(19.69±4.08)分,护理满意度总分为(79.38±13.2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4.575,P<0.05)。

3讨论

在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其护理方案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对于护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问题分析、改善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体护理质量[3]。而PDCA循环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强化护理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环节,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展开护理工作,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由于内科疾病复杂多样,并且病情发展较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极高,需要长时间治疗,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由护士长带领PDCA循环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学习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利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全面分析内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有效提高危险因素的管控,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5]。

PDCA是一种科学、系统的管理工具,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纳入新的计划中,从而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随时更新完善计划内容,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阻力与缺陷,提高患者的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在PDCA护理过程中,通过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不足与患者个体存在的差异,从而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下一轮护理中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计划,最终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對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PDCA循环护理管理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调整(A)四个步骤,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加强专项质量检查,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内科疾病的认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自觉性,也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模式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尹瑞华等人[6]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内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能够从护理操作、排班制度、业务能力、风险防范等几个方面出发,着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技能操作水平、沟通技巧以及细节服务能力,以此促进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而保证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对于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芳霞.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内科护理的作用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8):7-8+11.

[2]范杰.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2):3-5.

[3]孙如霞,丁梅芬.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176-176+179.

[4]孙芳,严莉,方毕飞,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内科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7):122-123.

[5]王艳丽.PDCA循环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6):73-74.

[6]尹瑞华,石换华,刘玉芬,等.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内科的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7):1013-1014.

作者:李锦玲

第2篇: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脑卒中;护理工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可降低不良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度,改善预后[1]。本研究旨在观察PDCA循环管理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为脑卒中临床护理提高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2.60±2.70)岁。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2.40±2.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施行常规护理:按照医院常规工作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康复锻炼、饮食干预、心理护理等,满足患者需求。

1.2.2 观察组

施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1)计划阶段。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要素进行评估,分析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监察力度、工作人员经验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医院相关要求制定措施,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知识竞赛。(2)实施阶段。按照制定的计划组建护理小组,制定出更具体的护理方案,定期进行调整和考核;同时,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责任意识。(3)检查阶段。按照科室实际情况,每月至少进行2次考核,给患者和家属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便于调整护理方案,使整个方案更全面、更具人性化。(4)处理阶段。总结护理经验,肯定成功的经验,并将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优化脑卒中护理内容,对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中继续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应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调查,包括基础服务、日常护理、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分越高说明护理工作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基础服务、日常护理、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由诸多因素导致脑部循环障碍,大脑局部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病变,为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安全。在治疗期间,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护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于规范护理流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相关问题处理,提前做好预防,实现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医疗资源,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基础服务、日常护理、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婷,闫文婷.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111-113.

作者:李艳春

第3篇: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透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患者护理管理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室患者使用PDCA循环管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管理;PDCA;心理状态

终末期肾病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此病病程迁延,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该病会导致患者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全部丧失,更有甚者危及致患者生命安全。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加以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针对我院血透室部分患者,分析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无语言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参与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脏、肝肾功能性疾病者;②患者配合度不高,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观察组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8.32±5.46)岁。对照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7.95±5.28)岁。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下进行,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传统的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观察组:患者实施 PDCA 循环管理指导下护理干预。将PDCA循环管理分为计划、窒息、检查、处理四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①计划(Plan):根据科室人员情况成立PDCA循环管理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据不同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PDCA循环护理方案。②执行(Do):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本科室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护理人员接受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透析室安静且干净整洁,及时更换病床的床单被套,定时消毒血透室及设备仪器;为确保患者安全,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也可在巡视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帮助患者缓解紧张、不安等情绪,及时为其答疑解惑,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③检查(Check):组长对组内成员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若发现不当操操作,应及时指出错误并纠正,必要时可亲自示范,并适当增加检查次数。④处理(Action):定时召开组内会议,将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作为分析讨论的重点,引导小组成员找出问题并及时调整,组内讨论制定护理操作规范并执行,医护人员严格监督,确保为血透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

采用SAS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情绪,50分为分界值,低于50分则表示患者不存在焦虑情绪;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采用SDS 评估患者抑郁情况,以53分为分界值,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低于53分则表示患者无抑郁情绪[2]。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P>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等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由于其治疗方案复杂,且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临床上多出现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护患关系。由此可见,血透室中实施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关键。

PDCA循环管理是集反馈与循环于一体的运行模式,通过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最终形成护理操作规范[3]。在临床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与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操作的培养,既能促进血透室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又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对39例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另外3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分析其原因,PDCA 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操作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巡视时的多次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再者,密切关注生命指征变化,能确保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反应,以便于更好的进行预防,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透析室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透析质量,临床推广使用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苏惠娟,莫秀飞,关淑兴. PDCA循环结合智能化网络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模式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11):1626-1628.

[2]钱磊,吉小静,戴欢欢,等. 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2-15.

【3】章海芬,陶幸娟,王敏.PDCA循环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8,17(7):494-496.

[1]苏惠娟,莫秀飞,关淑兴. PDCA循环结合智能化网络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模式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8,29(11):1626-1628.

[2]钱磊,吉小静,戴欢欢,等. 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自护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2-15.

章海芬,陶幸娟,王敏.PDCA循环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8,17(7):494-496.

作者:胡平

第4篇: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L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管理方法

1 在目标管理的P阶段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 在目标管理的D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特别注意两点: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 在目标管理的C阶段

应当定期组织对护理质控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控制规范化,使整个护理质量指标稳定在目标允许的范围之中。C阶段大量的工作是评价。这是检查护理质控过程的基础。从目标上看应着重检查、评价护理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是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目标管理实施中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程度如何,并根据偏差情况作出如何进一步执行必要的调整、补充,以保证最终能全面达标,检查得越早越细,则发现问题越快,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4 在目标管理的A阶段

包含两个步骤:

4.1 巩固措施,制订标准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

4.2 一次PDCA循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时应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即在下一个PDCA循环的P阶段,要把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考虑进去。具体来说,A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各科室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我评定;②护理主管部门对各科室评定工作的指导;③医院质控小组的综合评议;④归纳与总结。A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把执行计划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纳入有关的各项标准、规程和制度中去,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南或借鉴,才能使今后的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值得强调的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阶段缺一不可,没有护理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工作就是盲目的工作;有了计划目标而不执行不实施,就等于没有计划;有计划且执行了,但不检查,就无从知道干得怎样;P、D、C三个阶段都有了,但无A阶段,工作成果就无法巩固,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其次、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护理工作质量就应当提高一步,如此周而复始,护理工作水平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第三是大PDCA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小循环是大循环的保证,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护理主管部门工作中的PDCA循环是各科室PDCA循环的根据,而各科室的PDCA循环是护理主管部门PDCA循环的保证。

5 结论

管理人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依靠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力量。各科室和各部门则要努力完成自身的PDCA循环,以确保上级或全局的PDCA循环上下一致,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把护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护理部于2013年坚持使用循环管理,培训班包括院内,科内质控人员的学习,各项考核标准,护理部本目标、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科室的护理质控方案,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实施。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纳入有标准制度和规定,巩固成绩,防止问题重现,科内建立护理质量督导本由检查人记录三级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签名,护士长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检查追踪反馈。同时建立科内质量督导本由科室质控员记录一级质控存在的问题,由护士长检查追踪反馈,这也是PDCA循环管理中的大循环中有小PDCA循环,环中有环,环环紧扣。但是,理论与技术的引入只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学会用脑,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每一项操作,每个动作步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勤于学习,不断创新形成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触发灵感,使我们的护理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智能型人才,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PDCA在护理上的运用是对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推动,用科学的系统的、工程的理论实践,使护理技术一步步的提高,对护理技术的变革有着积极的作用。PDCA的应用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在计划、实施、确认检查、处置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使医院的医疗与护理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有效提升了医疗与护理质量,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第5篇: PDCA循环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第一:压疮管理现状分析

第二:PDCA循环管理步骤

第三:PDCA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第四:心得体会分享

第一:压疮管理现状: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突出,住院病人中老年人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压疮发生率:美国一般医院2.5%-11.6%,护理之家3%-24%,昏迷或者截瘫24%-48%,住院病人中老年人10%-25%,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则达到70%,在国外的护理观点认为 部分压疮是可以预防的, 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 24 有不可逆损伤, ~ 48 h 就可能发生压疮。护理不当确能发 生压疮, 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国内的观点 则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提出院内压疮发生的标准为 零, 尚有说明: 除不许翻身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 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等。而我科平均住院年龄在72.3岁,于今年1-7月有压疮4例,科内2例,院外带入2例,我科现根据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特点,于今年7月启动PDCA循环管理专项活动,利用鱼骨图等质量工具分析原因,拟定计划,重在执行落实,做好压疮的各项防范措施,使压疮的发生率从

第二: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提出,反映了在全面质 量管理中的一般规律,是反馈原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间断的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的动态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改进,永无止境。大家都知道解决问题是需要方法与策略的,否则必将杂乱无章,思路混乱。

事实证明PDC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实际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DCA循环呈阶级段不断运行,最终结果品质持续改善提高 第一:计划阶段 1.原始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病人总数:3078人次,新收293人次 压疮高危患者例数:38例,2014年7月-11月2590人次,新收244人次,压疮高危例数:20例。

1.2 详细资料:2014年1月~2014年7月,我科共有压疮患者4例,院外带入2例,科内发生两例,平均年龄(71.25.0±6)岁;生活均不能完全自理。临床诊断:AECOPD1例,胰腺恶性肿瘤1例,宫颈内膜恶性肿瘤1例,肺癌1例。

方法采用鱼骨图,他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lshikawa”或者“因果图”。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压疮的细节因素采用人、机、法、料、环的方法,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详见图1。 2 针对科室现状分析原因:找出主要原因

2.1 人员因素:护士:风险预见性差,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清楚,管理者:重视不够,组长监管督促不够,薄弱时段(周末)管理薄弱,病人及家属:压疮知识匮乏,配合较差,四例压疮患者中只有1例同意使用气垫床,其他3例均拒绝使用,原因为自费及舒适度降低。

2.2 病情因素:老年病人体型消瘦或者水肿肥胖,血管硬化,营养不良,Brand评分≤10分,强迫体位,肌肉萎缩和反应迟钝对压疮的形成和预后有直接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在4例压疮中,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其中有1例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无法移动肢体,2例患者因病情采取强迫体位。

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此次统计的4例患者中有3例存在低蛋白血症。

2.4 环境因素:部分压疮气垫床存在设计缺陷,骶尾部设计了一个气圈,结果这个部位因接触不良导致充气漏气,导致患者皮肤受力不均,到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护士评估后未及时使用气垫床,嫌操作气垫床麻烦,增加工作量。健康宣教未落实到位,家属对防压疮处于空白地段。护患沟通效果欠佳,未能取得家属理解与配合。

2.4 制度因素:科室没有形成配套的护理压疮管理组织体系,特别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 无规范的压疮层级报告制度及压疮管理培训制度,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掌握不足,不了解上报程序,对压疮护理新进展不了解,甚至对新型敷料使用处于真空状态,对压疮隐患缺乏预见性,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对高危压疮患者,未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案保护措施。交接班制度执行不严。生活护理依赖家属,护士过度依赖陪护人员和家属。此次统计的4例压疮患者,2例发生在病房,均留有陪护人员。 3 制定详细计划及措施:

3.1 建立健全预防压疮的四级管理体系,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A.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伤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的四级安全监管体制(时间:2014年7月31之前)

B.成立科室伤口护理小组,并制定其相应职责,定期开展科室自查与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8月10日之前)C.在医院压疮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我科特点制定我科压疮管理制度并建立翻身卡。(计划完成时间:2014年7月15日,对压疮风险的评估设定四个危险度,并逐级上报。) D,每月由伤口护理小组牵头按标准进行自查,查找问题,责任到人头,并按照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时间:2014年7月执行)

E.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正确、严谨评估,把好首诊关及评估关。(时间:2014年7月执行)

3.2 加强护理人员压疮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理念。(时间:2014年7月-2014年11月)

3.3重抓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时间:2014年7月-11月) 3.4加强护士安全风险意识培训。(时间:2014年8月-10月)

3.4切实有效落实健康宣教,并责任到人头,班次。(时间:2014年7月-11月。

3.5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护士沟通能力。(时间:2014年11月)

3.6加强科室护理管理,护士长把压疮护理管理列为科室重点环节进行管理。(时间:2014年7月-11月) 3.7完善科室护理设备.(时间:2014年9月之前完成) 第二:执行阶段:

1.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伤口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的四级监护网络,科室完善压疮上报制度,通过“四危上报及四化管理,一做一强”,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实现0%目标。四危报告:15-18分报告临床护理组长,13-14分报告科室伤口组长,10-12分报告科室护士长,≤9分以书面报告形式上报护理部。四化管理:实施压疮评估率100%常规化化,难免压疮发生报告制度化,科室管理小组预防指导化及自查指标真实客观化,一做:把规范当成习惯来做,一强: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B.成立科室伤口护理小组,并制定其相应职责,定期开展科室自查与压疮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完善压疮相关制度,抓好压疮护理分层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管理制度挂钩,并及时将科室压疮管理情况向护理部汇报,对三期及以上压疮及时请专科护士会诊。

2.建立压疮高危患者翻身记录及压疮预防及护理流程,评估流程及压疮换药流程。按层级管理督促每名每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做到六勤。

3.责任护士的评估:A不漏掉病人的任何一个细节:如腹股沟,肩胛处及头枕部,甚至细化到鼻孔皮肤。B不是只评躺起来的病人,对坐轮椅及走来的病人也要仔细评估,坚决执行评估率100%,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个案护理,做好床旁交接班;C积极听取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主动想了解,想认识压疮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到压疮安全管理中来。对听不清的患者采取纸笔,图片交流减少沟通屏障。 4.培训执行:科室组织全科护士开展常态化培训,每月1-2次设立专题讲座,更新压疮护理理念,走出压疮护理八大误区,并要求全科护士参加全院伤口小组组织的讲课。2.定期进行压疮知识考核,利用科室现成病例现场提问了解护士对压疮知识的欠缺点,有目的制定培训计划,按层级管理进行分层培训,注重培训针对点与侧重点,

3、制定压疮预防与护理操作规程,伤口换药操作规程及浸渍护理操作规程,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4.护士长鼓励护士积极查找资料,运用PDCA理论运用到压疮护理中,使压疮的护理从经验防治过渡到科学规范防治护理。

5:核心制度落实: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执行,做到无缝隙交接,要求每班交接必须双人巡视病房,交清看清接情,对科室压疮高危患者班班交接皮肤并做好翻身记录。

6.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防疮意识,划出警戒线,加强护士责任心,以近期热点医疗不良事件:(最近北京许峰事件)组织学习,以及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从中找到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措施,要求参会率达到100%,科室形成良好的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7. 健康教育的落实:对压疮高危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执行首次宣教-责任护士宣教-临床组长宣教-伤口组长宣教-护士长随机检查模式宣教。让病员及家属真正认识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具体应用工具:宣传册,文字,图片,真实案例。

8. 让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中来。建立沟通失败后预警机制,针对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方案。

9.护士长一要对科室每日压疮高危患者现场检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对薄弱时段(周末及节假日)指定具体负责人,加强病房质量管理。二要长重点加强科室各班次护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好各班次的人员配备,特别是薄弱时间段,抓好压疮制度落实。三可利用跟班作业及早晚间查房对患者压疮的安全预防状况进行检查及督导。每日晨间交班对高危患者的压疮状况进行讲评,做好三抓:抓落实,抓现场,抓薄弱(时间及人群)。 护理组长及伤口组长加强督促检查,对压疮管理做好二次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挥好科室骨干作用。 10.报告申请购买新型无骶尾部气圈设计气垫床,尽快投入使用。 三:检查阶段:

1. 护士:每班交接皮肤情况,床边交接皮肤情况,床单元整洁度。评估患者压疮情况,对压疮知识掌握情况通过随机提问及考核。皮肤护理记录书写情况。

2. 伤口组长:每天检查皮肤管理情况,每月自查分析数据,每月季度分析情况,压疮专业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情况。

3. 护士长:每日护理查房发现情况,对科室高危压疮患者分析情况, 压疮护理持续追踪情况,病房现场管理情况,薄弱时段(周末及节假日)管理情况,薄弱人群(新进护士,试用期,低年资护士)管理情况。 4. 护理部及全院伤口护理小组监管检查情况。 5. 护理设备到位情况。

四:处理阶段:PDCA关键环节,两步骤:(巩固措施,制定标准)根据多层面,多维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巩固,形成标准,并补充到有关的标准及制度中。对执行效果较差的措施加以总结,进行分析,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

第6篇: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的实际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2013年1月~12月,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在护理病案质控管理中,再次抽取200份出院案例进行分析,比较2012年与2013年的质量分析结果。结果 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PDCA循环理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护理病案;质控管理;应用

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保证,在医院中应用合适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发展[1],PDCA循环理论是有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博士提出的管理方法,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了PDCA循环理论,获得了较佳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应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管理出院患者的病案(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病案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实验组),分别抽取两组出院病案200份(均为外科系统),分析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实验组中,180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20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对照组中,181份为手术患者的病案,19份为危重患者的病案,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病历书写规范》、《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2]等制定出符合我院实情的护理病案的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及《出院归档病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表》。

1.2.2强化质量意识 强化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意识,明确各类人员的病案管理职责,保证书写条理清楚、语句简练、字迹端正、前后 贯通、客观详实。以晨间提问、科内业务学习、组织讲课 的形式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重点培训,让其了解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标准、病案书写规范,护理新理论、新业务,此外,还应引导护士增强自我培养意识,实行护理部-护理质量委员会-病区护士长-病案室专职护士等级质量管理网络。

1.2.3检查处理 上一班护士护理病案的书写质量由下一班护士检查,责任组长及时核对并纠正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护理质控委员会定时抽查出院病案,将终末质控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循环工作重点。

1.3效果评定 分析护理记录单、医嘱单及体温单的质量状况,护理病案的等级分值结合医疗归档病案终末质量考评标准确定,≥95分为甲级病案,80~94分为乙级病案,65~79分为丙级病案,<65分为不合格病案。比较两组返修率。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应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160份为甲级病案,26份为乙级病案,14份为不合理病案,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PDCA循环理论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见表1。

3 讨论

有学者[3]探讨了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病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管理质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病案甲级率提高15% ,乙级率降低10%,不合格率降低5%,返修率降低15%,提示PDCA循环理论是提高和控制护理病案书写质量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理论前,抽取的200份出院案例中,甲级160份,乙级26份,不合格14份,其中32份病案返修过,应用后,200份出院病案中,甲级190份,乙级8份,不合格2份,10份病案返修过,我院2013年甲级、乙级出院案例数高于2012年,不合格案例及返修案例数均低于2012年(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规定,患者有权利及时复印并封存病历,因此,护理病案中的缺陷可能引起护理纠纷,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可找出存在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将新发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可提高病案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病案质控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可提升案例质量控制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瑛.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11):15-16.

[2]戴建华.PDCA循环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2011,03(02):47-50.

[3]余利霞.PDCA循环理论在护理专科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05(01):152-153.

[4]朱慧,王志荣,凌勇武,等.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05(01):35-36.

[5]吴志萍,张艳君.PDCA循环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3,09(08):689-691.

编辑/哈涛

第7篇:pdca护理循环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护理部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称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5.如何将PDCA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 1)护理质量:

是指护理工作及服务效果满足护理服务对象需要的优劣程度。 2)护理质量管理:

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 6.案例

双手回套针头套引起扎伤 原因分析:

1、物品:无盖回收盒。

2、护士缺乏防护意识引起: (1)针头回收盒不好用; (2)不回套无法将针头分开; (3)怕其他人员受伤; (4)未使用治疗盘 (5)觉得不回套更危险。

3、组织:

(1)没有针头处理流程标准 (2)未定期监测

(3)缺乏有关针扎在职教育 P 计划 :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确定目标:

1、掌握预防血源性传播知识达到100%

2、双手回套扎伤率为0

3、使用物品有盖回收盒100%

4、针头处理流程标准落实率100% 改进计划:(具体工作流程、要求)

1、病区建立有盖回收盒

2、培训:因扎伤引起HBV、HCV、HIV感染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性及预防与处理知识的培训。

3、制定针头处理流程标准。

4、公布流程一周,阅读后签名 D实施 : 实施行动计划 准备用物

(包括治疗盘、利器盒等) 去除针头外套进行抽血或注射 直接分离针头入利器盒

针筒放在治疗车下层的套有黄色袋的容器 集中放置于科 室规定的处置处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协调和跟进)

1、培训相关控感知识

2、与针头有关 的操作配备有盖利器盒。

3、制定针头处理流程: C检查 :评估结果

1、检查评估结果同确定目标相符吗? □ 达到

2、 每项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1)掌握预防血源性传播知识达到100% (2)双手回套扎伤率为0 (3)使用物品有盖回收盒100% (4)针头处理流程标准落实率97%

3、哪里还存在着距离? 第4项还未能达标100%

4、我们学到了什么? 控感学习 自我保护………. A处理: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1、巩固成果,采取措施以保证长期的有效性, 将新规则文件化。

2、处理遗留问题,将未达标的问题在下一个改进机会中重新使用PDCA循环 7.PDCA循环管理模式理念

• 做一件工作首先以计划开始,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备而战 • 再好的计划不执行,不统一行动,结果也为零

• 我们按指定的方案或按要求做事——做了又怎么样?做的好否需要检查 • 检查了不改善也为零,得再次确定改善的方案 • 所以循环管理模式告诉我们——凡事依计划而为之 • 不断检讨执行的好坏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 只有保持不断改进的心态,我们的工作、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第8篇: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给以治疗性护理模式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一段时间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讨论 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PDCA 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45-01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各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回顾我院从2014年以来对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38±7.8岁。先根据抽签的方式将98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根据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流程给予其对应治疗性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主要包括:(1)P(计划阶段):由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管理者自行设计该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然后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利用鱼骨图等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护理工作中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如基础护理意识有待提高、护理人员人力配置和基础护理质量监控有待加强、个别护理人员对待工作存在敷衍态度、健康宣教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D(执行阶段):针对所在科室的常见疾病制定出规范样本以及临床护理路径,并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培训以及专题讨论等形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护理人员的编制工作,实现对护理人员行为的约束;(3)C(检查阶段):建立针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机构,质控员管理实行逐级承诺和层层控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护理人员身上,实现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动态监测;(4)A(总结阶段):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规范流程,以便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改、调整和补充,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仍存在的问题则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1]。

1.3 观察指标

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进行检验,针对计数资料主要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P<0.05为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通过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19例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91.8%;对照组11例非常满意,23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满意度69.3%。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医患纠纷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医疗纠纷1例,发生率为2.04%;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医疗纠纷7例,发生率为14.2%,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事实上,很多质量问题是由于危险因素作用于系统的薄弱环节而产生的。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在对护理工作内涵不断扩展的基础上也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和科学。PDCA循环管理模式正是遵循科学的程序,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再通过优化流程等途径来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部门服务质量和医院的整体效益,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是将质量管理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P(计划阶段)、D(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A(总结阶段)。该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该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将各个科室和部门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2)在一个循环运转完成后,通过对其效果和质量进行总结,进而制定出下一个循环计划,再实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然后在循环、再改善、再运转,从而实现护理质量不断提高;(3)每经过一次PDCA循环,就成功解决了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护理质量就向前迈进了一步,而PDCA每循环一次,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提高了。而且在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进一步加强对护理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自己跟上现代护理管理的步伐,帮助自己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运用自如【2】。在本文的研究数据中,对观察组的患者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护理满意度(91.8%)明显高于对照组(69.3%),反而观察组患者的纠纷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14.2%),P<0.05。由此可以看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保障临床护理安全,并进一步促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运用PDCA循环答理提升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患者安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3):144-145.

[2]付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4):262-263.

作者简介: 沈水英,主管护师,学历:本科

第9篇:PDCA循环案例分析

案例题目:运用PDCA循环法确保医院有良好的环境卫生 案例背景: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全国51家三级医院的3523名患者进行住院体验和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对环境清洁,尤其是卫生间异味的满意度排在所有13项指标的倒数第二。可见卫生间的清洁是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人口密度大,流动快,是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易发场所,如何保证卫生间的整洁是医院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求:以PDCA循环理念为指导,选用适宜的质量管理工具,改进医院卫生间的异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上一篇:征占用林地的课题来源下一篇: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