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和护理(推荐10篇)
护理骨干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为适应医学科学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尽快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现制澜沧县中医医院《护理骨干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如下:
一、护理骨干和护理管理人员内培制度
1、安排科室护理骨干进行院内或科内业务学习授课、护理操作培训,实习生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专科业务水平。
2、安排科室护理骨干参与院级或科级护理质控、各专科护理小组活动,以提高其综合业务能力。
3、对新上岗护士长进行岗前培训:护理管理知识、护理管理工作流程、护士长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管理等。
4、举办一至两次院内护士长管理知识讲座及优质护理经验交流会,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5、改进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将季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各项护理管理工作。
二、护理骨干和护理管理人员外培制度
1、每年选派科室护理骨干及护理管理人员分步骤地参加省、市级护理培训、学术交流及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护理水平;特别是手术室、产房助产、急诊急救等重点专科。
2、分批次选送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急诊、产房)或根据科室业务发展需要选派护理骨干外出短期进修学习,以定向培养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护理技术骨干,要求进修人员回院一周内将书面进修报告交护理部,护理部将安排专题讲课,并至少完成一项护理新技术的推广,以带动全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3、选派总护士长、优秀护士长去省内外先进医院参观交流、对口科室实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提高业务水平;
4、外培程序:护理部提培训计划、经医务科审批认定、主管院长审批、经医务科办理相关手续。
三、培训目标
1、总护士长每年到省内医院进行专业访学、参观、考察学习及与省内同业交流经验一次。
2、重点科室护士长每年参加省级以上培训一次。
3、护理骨干每年外出参加培训或进修率达2%以上。
二、选派资格
1、执业护士,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在相关专科工作2年以上,管理人员应在管理岗位上工作1年以上。
2、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在我院ICU的360例急危重症患者, 其中包括男患者208例, 女患者152例, 年龄分布为10~85岁, 平均年龄 (44.2±30.6) 岁。所有患者的住院天数分布为1~50 d, 平均为10.2 d, 共包括机械通气患者216例, 处于昏迷状态患者243例。
1.2干预方法:
对我院ICU的护理管理相关文件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对基础护理方法及护理管理制度进行改进, 通过本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重症监护室监测记录进行系统性回顾, 收集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患者的临床护理记录资料, 在细致的整理分析基础上, 录入科室的数据库, 并计算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院内感染的发生例数, 观察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于2012年2月和2013年2月分别就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了解其满意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改进前后的基础护理达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结果
进入研究的360例患者中有96例发生了医院获得性肺炎, 其中66例获得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 12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并无感染暴发的情况发生。4例患者发生院内皮肤破损。基础护理的达标率较之前有显著提高 (P<0.05) , 压疮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为5.9%,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2012年2月的82.2%提高到2013年2月的91.5%, 差异明显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总结护理管理相关文件及日常护理记录得出如下护理管理经验。
3.1临床需加强基础护理:
由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多危重, 人群易感性高且易感因素多, 因此ICU是全院护理工作最繁重且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最大的地方[3]。因为重症监护室整个科室的环境气氛很紧张, 易使前来就诊患者感到紧张与焦虑, 扩大其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很容易对护理工作产生挑剔或不满, 这也使得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成为临床护理管理的重点。临床护理工作以基础护理为基础, 是重症监护室护理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临床中基础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环境及卫生管理、日常生活及营养膳食护理、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等。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包括基础护理达标率、护理安全达标率、专科护理达标率等质量考核指标[2]。临床实际中, 广泛存在护理人员重视专科护理的达标与否、护理安全的达标与否, 而忽视了临床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3.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为实现ICU护理质量的提高, 完善健全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很重要, 基础护理的质量标准必须明确, 基础护理制度必须落实, 将基础护理的项目进行详细考核。落实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人数多少等实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 对临床分管床位的人员进行及时调整。
3.3 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性地进行ICU基础护理工作的改进, 检查评估从不间断, 方便从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 最后提出方案进行解决。比如在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皮肤的管理、室内空气的管理及病房内物品的管理等多个方面。目前临床抗生素的大剂量不规范使用, 造成了ICU患者的耐药菌群的种类及数量增加, 大大升高了ICU患者的感染率[4]。针对上述问题, ICU在加强消毒措施的同时, 严格规范及限制探视, 探视人员必须带一次性口罩和帽子、穿戴隔离衣及隔离鞋套且进入病室前进行严格手消。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3.4 加强基础护理的培训:
护理培训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护理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通过培训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认识到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培养其护理人员的职业与道德感, 并注重细节护理。
综上所述, 临床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对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基础上, 通过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ICU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和护理管理经验。方法 选择收治在我院ICU的360例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相关文件及日常护理记录进行详细整理分析, 对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及护理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 对比改进前后的基础护理达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360例患者中有96例发生了医院获得性肺炎, 其中66例获得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 123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并无感染暴发的情况发生。4例患者发生院内皮肤破损。基础护理的达标率较之前有显著提高 (P<0.05) , 压疮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为5.9%,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2012年2月的82.2%提高到2013年2月的91.5%, 差异明显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基础上, 通过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基础护理,重要性,护理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明君.ICU护理管理中加强基础护理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0) :81-82.
[2]梁英.谈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健康之路, 2013, 12 (9) :321.
[3]韩丽松.优质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5) :1035-1036.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和护理,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和认知度、镇痛副作用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A组,共1575例;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B组,共166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患者及外科医护人员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和认知度,两组患者副作用的处理及时性和有效率.结果:;B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均高于A组(P<0.01).B组患者副作用处理效果明显比A组好(P<0.05).结论 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和镇痛服务的满意度,能提高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的认知度。
关键词: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3-02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在给患者治愈疾病的同时带来术后疼痛等问题。疼痛不仅造成精神与躯体的双重创伤,同时也引起循环、呼吸、代谢、内分泌等功能失调,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部分患者还因害怕术后疼痛而对手术治疗产生恐惧、焦虑心理,甚至造成病情延误[1]。术后镇痛和护理方法很多,如口服或注射阿片类止痛药、持续静脉镇痛、持续神经阻滞[2]、连续硬膜外镇痛等,但由于术后镇痛的管理还存在某些不足,如: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特别是外科医护人员)对疼痛的认知度差,重视不够,以及对用药相应副作用的过度担心,用药后相应副作用处理不及时等,给术后患者镇痛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旨在通过完善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为术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回顾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为A组,共1575例,其中男923例,女652例,平均年龄(40±6.2)岁;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为B组,共1669例,.其中男955例、女714例,平均年龄(41±5.6)岁。
1.2方法
1.2.1 A组患者主要由麻醉科医生负责制定镇痛计划,并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创伤大小选择恰當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模式。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镇痛泵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麻醉科24h联系电话,负责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 PCA泵)参数的调整和副作用处理,填写术后镇痛登记表。B组患者除A组患者的镇痛管理外,还增加两名经过专业训练的疼痛护士(编制在麻醉科),负责疼痛日间查房(每日上、下午各一次),麻醉科医生参与查房并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和处理镇痛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实行24小时指导负责制和24小时热线寻呼。开展疼痛知识的培训:麻醉医生和疼痛护士对病房(特别是外科病房)医务人员进行镇痛泵的使用、一般故障的观察和处理、疼痛评分的方法和意义、术后病情和镇痛效果观察等知识的培训。
1.2.2 自制术后镇痛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认知度、副作用处理及时与否、副作用处理有效率等。
1.2.3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安静和活动)的疼痛程度,以了解镇痛效果。时点分别设为术后4小时、8小时、24小时、36小时。
1.2.4 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 PSS10.0,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时点组间组内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 P1.2.5护理
1.2.5.1 术前疼痛护士常规访视手术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镇痛治疗知识的讲解,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镇痛治疗的意义和可能的副反应,消除药物成瘾的顾虑,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得到患者及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和配合。
1.2.5.2 术后患者回病房时,由麻醉医生和疼痛护士向病房护士和管床医生交班,如:镇痛方法、镇痛泵的运行情况、镇痛药物的名称和剂量、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一般处理方法等。之后疼痛护士日查房两次,评估患者各时点的疼痛程度,有无药物副反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装置,疼痛时如何追加药物剂量,同时做好心理护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活动时的疼痛评分(VAS),镇痛效果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认知度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处理及时性及有效率比较,见表3
3 讨论
手术后疼痛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导致机体一系列功能紊乱,影响疾病转归。WHO提出: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与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相提并论。2004年10月11日被定为第一个全球镇痛日,“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近年来,术后镇痛方法由传统的口服给药或肌注发展到至今的病人自控镇痛(PCA)、多模式术后镇痛等,但国内外资料显示,术后镇痛效果仍显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患者及家属、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治疗的认识不够,对药物副反应过度担心,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后处理不及时等有效的镇痛管理和护理。但通过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外科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认识提高;疼痛护士经常对疼痛及治疗效果进行连续评估,患者及外科医护人员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提高;同时,通过疼痛知识培训,病区护士对疼痛评估,疼痛引起病情变化和镇痛效果的观察,病人心理护理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和认知度,而且B组在术后4小时及更长时间内安静和活动时VAS评分均小于A组a P<0.05,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术后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和护理,不仅为患者解除了术后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峰,唐吉伟,钱自亮.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规范化管理措施[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我院1月-1月与202月-2月收治的患者各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实验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优化了手术室管理工作,增强了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作用影响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到患者的恢复,还增加了医疗的成本、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若手术室当中无菌操作规范不严格,患者十分容易出现感染。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室空气、环境、手术器械等与手术的相关物品均需按规范实施严格杀菌消毒的处理工作,包括手术医生、护理工作者要实施无菌处理。这些工作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细节重点,细节护理的管理措施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院于年2月起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与以往的护理情况分析对比,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2月进行护理管理之后所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列为实验组,男54例,女46例,患者平均年龄(38.12±8.53)岁,并选201月-2016年1月未展开护理管理时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平均年龄(36.12±8.53)岁,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所述:(1)首先识别患者护理风险,此项措施需植根于实际护理工作中,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干预以及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对各种风险防范方法熟练掌握,展开相关工作并排查护理隐患,分析发生过的问题,总结积累经验。(2)其次要明确护理安全责任,派专人对于护理工作的安全负责,及时掌握了解护理的风险信息。另外,手术室还需召开定期会议,将近期手术室当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讨论,总结教训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护理质量实施监控。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需报告上级。(3)做好信息安全反馈相关工作,手术室若出现意外事件,常有室内物品清点不清、临时手术机械增加等情况伴随发生,都会影响到手术的进行,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工作人员在交班时,需将相关问题准确及时地分析汇报[2]。(4)提高手术室人员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手术室需对每个护理工作者实施培训并进行考核,医院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手术室人员需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新设备存在的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差错深刻地进行检讨与分析,掌握安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重视洗手,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护理工作者需借助手去完成各种护理操作,手可能会成为感染的传播媒介,以往工作中,对洗手的认识不足,许多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洗手率低,加之洗手动作不严格,增大了感染的传播可能,所以,操作前后洗手是降低感染率的一项重要措施。(5)建立安全护理的监督机制,手术室内安全护理工作不确定性强、复杂性高,风险的出现会很突然,需预估各种风险,并对其分析,从而能够衡量、识别并处理,增强护理的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工作不但影响到手术成功率,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手术室的空气、环境,治疗器械以及用品、人员无菌的处理十分重要,是患者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3]。细节管理的模式能够解决一定的手术室的感染问题。医护工作者、器械、辅料、手术室的环境等都是导致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不管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手术室感染[4]。手术室感染管行延续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和追踪,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理想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应用宣教,如食物的合理选择、食谱的调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食谱计划,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对于患者来讲,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加强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能对患者的饮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本研究中,术后半年,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胃癌术后,为患者提供连续饮食干预,能对其营养状况进行显著改善,让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慈玉莹,陈红丽,韩巍,等.饮食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10):8-9.
[2]朱雪梅.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73-75.
[3]Sano,T,Yamaguchi,T.Prognosticimportanceoftheinflammation-basedGlasgowprognosticscoreinpatientswithgastriccancer[J].TheBritishjournalofcancer,,2(7):57-58.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的建设和管理模式。方法成立以护理部主任为总监,护士长为组长,骨干护士为成员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职责,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结果成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0.20%提高至97.34%,危重患者满意率由93.23%提高至97.08%。成立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的建立规范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骨干成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了人才储备;提升了学组成员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危重症;护理;管理模式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过程复杂且致病死率较高,易引发医疗纠纷[1]。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特别多发生在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2]。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10月本院通过建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成立于月,设立了以护理部主任为总监,护士长为组长,骨干护士为成员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组长为呼吸内科护士长、副组长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骨干成员要求工作经验5年以上,参加全军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优先选拔,选拔了分别来自普外科、脑科中心、监护室、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烧伤科、急诊科等15名护士,这些科室平时危重患者多。
1.2职责分配总监根据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提出总体要求,下达任务,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各专业学组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1)组长职责:①在护理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各科室危重患者护理理论的学习和技术指导。②定期召开危重患者管理小组会议。组织各骨干成员汇报讲评本阶段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反馈临床相关的护理问题,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③定期组织巡查工作,进行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并上报护理部巡查情况及提出整改建议。④带领组员参与科室会诊,指导科室及时正确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⑤定期向护理部上报周期性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及年度专业组的工作情况。⑥带领组员总结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探索护理工作新方法,积极开展护理创新和护理科研。
(2)组员职责:①小组成员在各科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危重患者管理小组的管理规定。②参加学组的学习,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提高专科理论及实践水平。③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监控,指导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操作培训。④重视人文护理,指导本科护士加强护患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⑤检查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的制定是否正确完整,各项评估单是否及时填写,评估是否准确,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制定个性化防范措施。⑥遇疑难危重患者时,及时上报学组,组织会诊,完善各项护理措施。⑦根据学组的工作计划,承担危重患者护理相关理论的授课。⑧总结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探索护理工作新方法,积极进行护理创新和护理科研。
1.3观察指标观察成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前后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危重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描述,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建立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前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满意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进步,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的不断规范和创新[3]。护理技术学组和专项护理技术打破了目前实体科室间技术交流的壁垒,实现专项技术全覆盖,可以促进护理专项技术的普及和护士的不断进步[3]。专业学组成员通过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将临床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信息交流、探讨,制订了《机械通气管理手册》及《人工气道管理手册》,建立了全院统一的质量标准,从表1可看出成立了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由90.20%提高至97.34%。
3.2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护理危重患者时,由于其病情重、变化快、抢救多、工作预见性难,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患者[2]。科室在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时,要及时上报学组,组织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会诊,完善各项护理措施。而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内成员也不定期对全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降低了护理风险,从表1看出成立了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后危重患者满意率由93.23%提高至97.08%。
3.3提高了骨干综合素质,增加了人才储备不重视人才储备及人才梯队建设是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实施良好的人才储备计划,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4]。根据《中国护士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保证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基础上,以提高临床若干专科领域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为着力点,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促进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是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5]。通过危重专业护理学组的建立,对学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及每月组织一次学组内学术交流,提高了学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学组成员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监控,提高了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专科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提升了学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危重症专业护理学组的建立,使学组成员有了具体的工作方向,能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收集第一手临床资料,为自己的科研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曾湘宜.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17(12):84-85.
[2]张梅,翟凤平,梁爽,等.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10(20):58-59.
[3]刘云,孙琳,张爱琴,等.临床护理虚拟学组建设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44(5):464-466.
[4]孙琳,张爱琴,蒋琪霞,等.以专业学组为平台强化护理骨干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54-55.
与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因素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导致水钠潴留或补液不当等因素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自我照顾及宫颈癌和尿毒症的相关知识 6.焦虑:与恶性肿瘤有关 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干扰,并协助其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若皮肤瘙痒,可用热水擦浴,切记用手搔伤皮肤。2.做好静脉输液护理,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液。
3.做好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敷料的清洁、干燥。4.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各项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指导并协助病人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会阴及肛门的的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5.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鱼、苹果、马铃薯等,禁吃白菜、萝卜、西瓜等高钾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6.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应减少病房的探视,定期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因素和心理压力,尊重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对我院泌尿外科18名护士实施护理层级管理, 其中主管护师3名, 护师4名, 护士6名, 见习护士5名。选择2009年6月护理层级管理实施以前的500例患者作为为实施前组,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500例患者作为为实施后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情、治疗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 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分为不同层级责任进行管理。 (1) 按照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不同, 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层次。 (2) 对所有护理人员在专业技术及护理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层级管理:护士长负责全科室总体护理工作的管理, 高级责任护士接受护士长的管理, 并对初级责任护士进行工作管理、安排与技术指导, 初级责任护士管理助理护士, 并负责护理带教、技术指导[2]。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对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进行专业技术能力绩效考核与指导。责任护士的选拔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进行。 (3) 层级全责制一体化管理, 依据四川省卫生厅《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有关要求, 实施弹性“APN”排班:A班:由2名高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及2名助理护士组成, 时间为7点半到14点半。P班:由1名高级责任护士及1名初级责任护士和1名助理护士组成, 时间为14点到23点。N班:由1名初级责任护士及1名助理护士组成, 时间为23点到次日8点。
1.3 效果评价
1.3.1 护理质量
由护理部质控小组按照四川省医院护理管理质控指标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 对病房护理质量 (包括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教学) 进行评价, 并对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2 护理工作满意度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实施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 (具体包括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教学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 将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经上述评价分析, 结果显示, 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通过各种满意度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病人满意度为90.1%, 医生满意度为86.9%, 护士满意度为89.5%, 教学满意度为85.9%;实施后病人满意度为96.9%, 医生满意度为95.8%, 护士满意度为96.8%, 教学满意度为91.5%, 实施后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层级管理责任制, 可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使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发挥[3]。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将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学历、能力的差异划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三个层级, 各责任岗位均通过竞争上岗进行选拔;将护士工作分为全责与辅助负责, 组建了较为完善的层级管理结构[4]。同时建立层级绩效考核体系, 对护士工作进行评价, 有效地体现了护理管理分层级别, 使现有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大幅度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潜能, 促进了护理人员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临床护理管理尚未建立健全层级管理制度, 病区的所有事物主要由护士长统一管理, 由于覆盖面广, 工作量大, 工作难以细致深入。泌尿外科通过构建依次为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五个级别的合理分层管理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由上一层人员对下一层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指导与技术知识考核的护理层级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了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职称人员的潜力与优势[5]。同时, 对病房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应分层管理, 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深入、系统化, 日常护理工作的具体执行力度加大, 效果更加显著[6]。对护理管理实施层级管理, 可对护士的能力及年资进行较系统的合理分配, 激发护士工作的主动积极性, 提高责任感, 提高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
综上所述, 对病房护理人员实施层级管理, 可使管理更具灵活性、高效性, 可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发挥工作潜能, 有利于满足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医生、教学对象等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适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和月, 符智蓉, 蔡小聪.层级全责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 2010, 21 (8) :131~133.
[2]黄进淑.护理组长在护士分级管理中的新路探索[J].全科护理, 2010, 8 (2) :534~535.
[3]王正英, 刘晓芳.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11) :7~9.
[4]方芳, 程云, 周剑英, 等.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2) :114~117.
[5]梁雪芬, 李素林, 李爱军, 等.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8) :65~66.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者;素质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61-01
随着世界医学的发展,作为医学分支的护理学也步入了一个新发展的阶段。护理管理者作为护理工作的基层领导,其素质直接决定整个护理队伍的医护水平。精神科护理作为护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其护理对象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性,情绪化严重,它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尤为严格。新世纪护理管理者应具备政治修养、道德精神修养、职业技能、人文科学等多种素质,不仅有助于适应新时期我国医学的飞速发展,实现自我转型,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的患者群体,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现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讨论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1 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医院等社会发展也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观念决定管理者的意识行为方向,作为护理管理者,首先应该具有政治敏锐性,认真贯彻执行我党对卫生事业规划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的以人民利益为主,尽最大努力服务于人民,并不断提升自身,增加知识储备,增强创造性,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增强责任心以最佳的状态对待护理管理工作。
2 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护理管理人员必须做到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道德信念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其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情绪比较悲观,缺乏自信和对生活的向往,而外在情感表现常常是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情操是人的一种深沉、稳定、高尚复杂的情感。因此,平和稳定的的内心状态,增强自身责任感尤为重要。通过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分析总结表明,情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情商的高低反映着管理者情感品质的差异,这对护理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工作效益起着关键性作用[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观自信的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因此护士要具备美好高尚的情操,遇到急事不慌,情绪起伏不宜过大,要充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悲喜有节,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带着这种正面、乐观的态度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信赖感,对于亲自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来说,坚持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恪守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进场出现的意外状况,不仅要保持平稳心态,诚实的、毫不隐瞒的向医生汇报十分重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更容易促进护患关系,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3 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技术精湛,还需要细致入微,长期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创新意识是提高管理成效的源泉[2],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不仅要具有精神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般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如内科学、外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些将有利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时抢救或心理辅导。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深入观察到患者的身心变化,尤其是精神病患者的思想状态。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专业护理技能是从点滴累积,在实际操作中用心体会领悟,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十分必要,可为挽救患者创造最佳时机。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医疗设备更新、新技术的开发,护理人员提高应变能力,不断充实和更新技术知识,思想上提高自己,自身修养上增加深度和广度,有效地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保障。掌握调整的理念,在各种繁杂的事件中理清层次和因果关系,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是处理这种复杂时间的基础,因此,在护理工作发生障碍时,要求护理管理者能从问题的表象抓住实质,及时调整处理方式,做到全面、准确的处理任何突发事件。精神病护理人员还应掌握全面的心理学知识,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言行不一致,身体上的各种变化有些患者不能准确表达,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心理学知识,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来大致判断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更准确、安全地服务患者[3]。
4 护理管理者需要具有合作精神
21世纪的世界是全球化发展的,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紧密,一项工作通常需要多人共同协作完成,因此,具备合作精神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更需要能够及时的为两者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护理管理者应该具备随和的性格,能夠与不同性格、年龄、背景的人沟通,在合作中认真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不独断专行,尤其对到精神病患者的一些非常人的无礼要求,给以最大程度的理解,并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每位患者自身的性格、病情特点,找准护理切入点,降低其抵触情绪,使其能够配合治疗。要与其他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会谈,交流护理经验,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4-5]。
作为新时期的护理管理者必须勤奋好学,对知识孜孜以求,对技术精益求精,只有不断的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求,才能胜任护理管理者重任,才能带出一支政治合格、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才能圆满、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促进整个医疗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红洛,丑红伟.浅谈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工作之技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6):30.
[2] 郑红华,张盈,靳红艳.认识情商在护理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国病案,2005,6(3):43.
[3] 付桂莲,宋振芝.浅谈现代护理管理者的综合学识素养[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0):40.
[4] 李玫,李慧,邓香君,等.团队情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09,3(1):209.
[5] 沈翠华,陈丽莉,邱寿珠,等.加强护士长情商培养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2):60.
臵管法常规备齐用物,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端15cm ~20cm,一手持纱布托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通过咽喉部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将胃管迅速推进,从胃管插入鼻腔至胃内,全程需8S~15S。但采用此法,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至插管失败。所以,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是成功的关键。用饮水插胃管法可分散病人注重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管而不易误入气管,但对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不明诊断的腹痛,腹部外伤,昏迷无吞咽反射者禁用。对于清醒敏感者,有人提出在插管的同时吞咽20ml~30ml的石蜡油,不仅可产生吞咽动作,使胃管下滑,还可使石蜡油附着于食管和胃粘膜上,减少胃管对粘膜的摩擦和刺激[7]。亦有人提出润滑法,即在插管前用l%地卡因喷雾或滴鼻,当有麻木感时再行插管,也可减轻病人的刺激反射[8]。唐梅等人还认为用缓慢臵入胃管法,与传统的快速臵胃管法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高,病人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即臵管过程中随时询问病人不良反应,视病人反应调整臵入胃管速度,插管速度与病人吞咽动作一致,当经过鼻腔、咽喉部、食管狭窄处速度减慢或停止。嘱病人深呼吸,尽量不咳嗽,同时安慰病人使其全身放松,缓慢插入胃管直到胃内,全程时间最好不超过20S,臵管过程中所有病人均采用半靠卧位[9]
2留臵胃管护理 2.12.1.1插管前的护理插管前病人最轻易紧张、惧怕,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插管前先清洁鼻腔,观察有无息肉、肿瘤、鼻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狭窄等,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若发现异常立即告医生,2.1.2插管时护理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激发能动性,插管时若碰到阻力不可强行臵入,应查明原因,非凡是食管,贲门癌的病人,若管腔内有肿块堵塞,可向胃管内注入空气,若出现呃逆,说明管腔开口部在食管内,可将胃管向
2.1.3插管后的护理病人清醒时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及胃管护理知识的宣教;定时翻身、按摩背部、肩颈部;定期用含漱液漱口及擦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轻口渴,口唇干燥;每日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约30~50ml,观察引流液色、质、量;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须注药时,注药后需夹管30min,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咽干、喉痛可用凉开水漱口,痰液难咳出者,嘱其每日做深呼吸,2.1.4胃管的更换时间根据传统要求,长期鼻饲病人每周更换1根胃管,其次数频繁,易损伤鼻咽粘膜,且破坏机体平衡,降低机体反抗力,增加感染机会,同时也导致病人精神紧张,但若胃管留臵时间长,不仅降低了鼻粘膜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鼻粘膜水肿、溃疡,还会造成导管老化
断裂。车杰等[17]研究表明硅胶胃管留臵适宜时间是21d~30d,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粘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病人的痛苦、2.22.2.1粘膜损伤保持口鼻腔清洁,合理配臵营养,增强反抗力。留臵胃管前期,可适当使用复方薄荷滴鼻剂,收缩粘膜血管,防止粘膜充血水肿。适量饮水及服用维锌合剂,预防口咽部感染。当胃肠减压压力过高导致胃粘膜损伤出血时。应立即放松,将胃管回抽至2.2.2食管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化脓穿孔,此时可使用制酸剂,H2受体阻滞剂,促胃肠动力药可减轻症状,降低食
2.2.3咳嗽、咳痰协助病人排痰,避免受凉及胃管滑脱,排除肺部疾患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早期行a-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加用祛痰止咳药。2.2.4咽痛、咽感不适操作前加强医患交流,选择合适的胃管,操作熟练、轻柔、规范、把握留臵时间;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条件许可时及早拔管,拔管前给病人饮少许水。咽痛病人选择性应
2.2.5不耐管采用分散注重力,治疗想像,有节律的按摩,深呼吸逐渐放松肌肉等心理治疗并加用镇
2.2.6焦虑、睡眠型态紊乱尽量解除诱因如疼痛,担心等,妥善固定胃管,勤巡视,提供宣泄焦虑的方法,病情答应时
【关键词】新形势;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缺陷;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开展,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迅速增加,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本人现将乡镇卫生院目前护理管理现状、缺陷和改进措施作如下综述。
1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服务对象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妇女、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
1.2业务量现状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护士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象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
1.3护理人员待遇及教育现状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2护理管理缺陷
2.1管理问题护士长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得不到院领导重视,护理人员岗位分配不合理,无专职护理管理人员,护士长同其他护士一样,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样倒班,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他们往往会重心偏移,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加上忙于日常工作,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刻,致使护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
2.2住院患者管理差 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体温单描记不真实,缺项、漏项,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医护记录不一致,尤其是一些重要时间:入院、抢救、用药、病情变化、出院等,护理记录太简单,缺乏连贯性,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
2.4 护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医疗及相关法律知识缺乏,基本操作不严谨,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证据保全意识差。
2.5技术及人员素质问题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一些中等专业学校在招收护理专业人员时,降低录取标准,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差的人把学护理当成是一条谋生的捷径,进入学校以后也未好好学习,实习也不认真。这部分人毕业后到大医院应聘多不能如愿,便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他们往往工作能力差,对一些基础护理操作都不能独立胜任,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更不知从何做起,甚至一些用药的剂量都不能准确计算。另一方面,长时间在乡镇医院工作的高年资护士,虽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很多也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尤其是我们周边多数乡镇卫生院都是做的绩效工资,因此他们也不情愿外出进修学习,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护理质量管理不能适应。
3 缺陷改进措施
3.1 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院领导应转变重医轻护的观念,重视护理工作,尽可能设置专职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护士长管理知识的学习,观摩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另外护士长还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业务、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积极培养护理骨干,进行目标管理【1】。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獎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2 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 入院时收治医生把好第一关,认真履行好告知义务,杜绝挂床住院,严格把握住院、出院指征,严格掌握护理级别,同时医院的综合服务设施也要跟上。
3.3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规范书写护理文书,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合法的原则,切忌不按时书写或书写潦草、脱漏、错误、涂改,要特别做到准确、及时以及与医疗文件的一致性。
3.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认真组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明确护理行为规范,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不超越护理常规,是做好自我保护和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的根本,才能确保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执行口头医嘱必须谨慎,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后,应尽快记录医嘱的时间,内容及当时的情况等,医生也应及时补上书面医嘱,医生如有遗忘,护士应提醒及时补写。
3.5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2】,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为护理人员争取应得利益,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一方面严格护士准入制,开展素质教育及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增强责任心。另一方面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乡镇卫生院,都是综合病房,要求护士必须全面掌握内、外、妇、儿等常规护理,特殊护理,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并根据临床需要随时增添学习内容,积极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积极鼓励护士在职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4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保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才能确保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保证医院快速的发展。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迅速增加,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所以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管理和护理】推荐阅读:
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__护理管理人员职责06-20
护理管理总结10-09
护理管理与医院管理09-30
护理管理信息系统06-11
护理管理的职能06-21
护理管理差错事故07-20
护理缺陷的管理07-23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10-13
华西医院护理管理10-21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