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作品

2022-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设计素描作品

浅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

摘 要:在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艺术的方式越来越专业化与多元化。传统素描的样式在进步的同时,设计素描也被纳入艺术设计教育中,但现在很多设计教育专业仍采用传统的素描形式来授课,影响了艺术设计整个学科的发展。通过对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对比研究,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内涵与区别,有效的促进艺术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发展,以便更好的用于实际教学,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区别;联系

素描基础教育源于西方,从二十世纪初引进我国后就成为了各个高等美术类院校一直使用至今的教育模式,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设计院校一直沿用着模仿的教学方法,造成了艺术与现实毫无挂钩,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毫无创新的模仿,在设计方面的能力极其薄弱,无法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如今,设计素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时代性、多元性与设计性。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越来越多的融合性、模糊性,是设计素描不断发展的特点。设计素描的不断衍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对物质生活不断追求的结果。

素描是从外国引入到中国的一个绘画种类,在我国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素描在英语中被叫做“drawing”,可翻译为“简单绘事”。本质上素描是与彩色绘画相反的一种绘画称谓。所有以铅笔、炭笔、木炭条、钢笔、毛笔等单色工具在墙面、纸面、板面上绘制的画子都可以叫做素描。素描单纯地解释为是一种运用单色的线条或明暗调子来展现客观事物的形体构造的描绘方式。它主要探究客观事物的外形和结构、质感和量感、明暗和虚实、透视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等等各个方面的塑造手法和艺术展现规则。

设计素描是利用物象的大小比例、立体空间理念、透视原理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解剖等方面来展现新的传递信息方式与造型方法,培训制作设计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愿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是在素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事物的最基础的构造型练习。这一门课程大都可以用在所有的设计门类的学科,要求画面在透视和解剖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原则,把具体形态的客观物象换个方式再次展现出来。设计素描要想准确地表达它的设计意图,离不开绘制设计图的能力的基础培训,以此来提高画面的透视和结构方面的准确性。或许从某些方面来看,不管什么形式的素描都有着强烈的创新的设计理念。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类基础教学中必须要教授的授课内容。从设计素描的特征和本性上来看,应该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的理性归纳和更有目的性、科学性的表现形式。设计素描在艺术实践生活中,利用了传统素描的绘画技法和规律进行形象生动的人文沟通来传递现代社会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而慢慢地变化成了一种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构造型体方面的因素差不多相同,比如结构、质感、空间、明暗、光影等很多地方都是有相似之处的,它们之间具有着长远的继承性。如果把传统素描描述成纯绘画艺术领域的最初的形式,就可以说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艺术领域的基本形式。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构成基础上形成的,同传统素描一样有着造型能力、美学法则和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共同条件。素描在绘画艺术的创作和设计师的设计中都起着重要的主导及辅助作用。艺术创作一般都是从素描开始的,传统的艺术家在构思创作主题时首先是用素描的形式来概括形体,铺设与构架创作思路,更不用说收集创作素材的阶段了。正常来说,从最初的构思创作到确定在画纸上的构图,在画面中找出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所用的单色画稿也被划归为素描的范畴,设计师进行艺术创作前绘制的创作构思图也可以算为素描的一种,所以素描在纯艺术的创作中和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和辅助作用。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创新思维的产物,它与传统素描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素描是建立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之上的,依靠于传统素描,二者不可分割。

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也有着自身越来越多的设计特点。传统的基础素描强调对客观物体的真切重现技术,而设计素描则是强调创造性思维才能的培养;传统素描注重人的塑造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注重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强调以线表现结构、以面与块表现空间、以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表现创意等综合的过程。设计素描从观察方法到表现形式都很大程度的相异于传统基础素描,因为设计的活动离不开设计,所以未来的设计不要求是否具有既专业又现代化的创造设计头脑。虽然我们的设计素描还要从传统素描开始,但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绘画艺术。设计素描是一门刚形成的基础课程,它是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是所有设计艺术领域的基点,它与传统素描不同。传统素描侧重于感性认识,设计素描更重视理性了解,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来认识形体和机构变化的规律。传统素描基本处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而设计素描基本处于由理性追求感性的阶段,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设计素描不是只在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思维看法和展现手法上超过了传统素描,扩大了传统素描的思路,而且功能上的变异则是它最大的不同。根据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不一而有所取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地方:

一、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和目的不同

传统素描主要指以真实地表现物体的构成、明暗、外形、质感等为目的的一种造型活动;设计素描则是以训练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技能为目的。它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运用设计的理论,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的概念很好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新的物象。设计素描意味着更重视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被遮挡在物体外形下的内部构造结构,那些生活中不曾有过在或不直观而在理念中应该存在的规律或原理,甚至完全出于主观臆想的、荒唐的物体等等,都可以是设计素描描绘的对象。由此,思维在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中也有不一样的表现。思维是人们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在设计素描中充分的展现了其个性特征。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不同于传统素描那样简单地只有不停地打型,是主要培训学生的創造性思维,更加突出地展现设计素描的主观能动性。要想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动性,就要将学生脑子里各种形色的物体进行构想并形象化,绘画在画面中,通过挑选、增加、删除等专业的修改与处理,让学生有理性的去构型,描绘出新兴作品。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并不是毫无理由的任由创作者胡乱构想,随意分解抽象的物象,目的在于授意和引发创作者怎么样识别、分解、重组、创新出新的造型,并非无依无据地创作,而是由外到里、多角度、创新地表现出生动的物象。

二、观察方法方面的不同

在素描的创作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就是观察物象。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到观察方式,这是素描培训的前提条件。相比传统素描来说,设计素描的观察方式有着更多的丰富效果。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具有单一性、纯粹性、长时间性、静止性;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运动性,表现物体的微观性、宏观性,单一视点的组合性等。传统素描为了表达个人的感情和个人的独特看法,从而观察方式是相当牢不可变的;设计素描是一种剖析解读图形的创新手段,它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和多个视点来观察物象。在我们日常写生过程中,首先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全方位地观察整个物象,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内在构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把复杂的物象分解成简单明了的几何形状,从而更加形象的表现在画面中,这样有利于深入认识整个物象,也有利于绘画者更清晰的把握画面的整体块面关系。例如观察一辆小汽车,我们可以把车窗、车轮、座位、发动机、后备箱等分解出来,然后研究其重组的综合方式,再就是将其不同部位想象形象化成不同的形状,分解重组结构。

三、构图安排方面的不同

一幅画的好与坏,首先重点在于整个画面的构图。构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在我们写生环节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的内容。在绘画艺术中,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表现出作画者良好的构图修养。传统素描的构图比较简单,就是处理画面中所有的线条、形状和要素同四边画面的关系,我们在描绘对象时,需要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纸幅进行绘画。保加利亚画家瓦西卡尔·莫内娃的作品《静物》,这幅画具有较强的装饰风格。一只藤椅正面安放在画面中间,它充满整个画面,半圆形的椅背连同扶手构成稳重而对称的形式,将放在椅子上的果盘和花瓶紧紧围拢一体。背景中的两个方形画框与弧形相切,使规整的弧线与方形的直线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传统素描重视外在的审美感觉,但设计素描则重点表现个人的创造性。设计素描的在构图上更加强调的是画面物体的合理安排,在画面中要合理安排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使得画面中的物体有条不紊,具有一定的韵律美,使得整个画幅中的物象的形状大小、高低、前后距离、物体与物体间的疏密联系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得到均衡与变化的统一。画面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的范围之内,所以其构图想象只要不与总的要求有所矛盾就可以了。多注重些统一平衡,而对虚实、紧疏不需要刻意强调,不然就会毁坏画面所想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四、表现方法方面的不同

传统素描是以明暗调子的形式表现,它最重要的上课课程是区分出明暗素描调子的规则和充分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整个画面没有明显的结构,用黑白灰的大色调拉开了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设计素描主要在于探究和剖析物象的内部结构特征,用以简单、干练的线条来表现,不通过明暗变现方法完成,因为线条又是在于对线条的精准度,遵从一定的绘画规律,所以设计素描在进行运用时相当的严谨。线条的作用就是可以非常准确地勾勒出物体的透视效果,所以设计素描在对物体的比例尺度方面要求尤其严格。传统素描大都是人物、人体、风景等,设计素描则多偏重于静物以及机械部件等带有明显工艺性的事物或者组合,同时强调结构性的表现手法。画中完全通过线条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机器的内部构造,有着较好的空间透视感,充分体现了设计素描特有的表现技巧。

五、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不同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空间观念上和立体效果的展现上也有着相当多的区别。传统素描通常在立体和空间表现上非常自然,令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传统素描用明暗来展现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而设计素描要求从不同角度来观看和分析事物,也就是从不一样的视觉角度和多方位的观看方法来观察物象的内部结构,尤其是每一个物体自身内部构成的各个方面之间的互相关联和各个部分重组的关系。图中是一个空间感极强的环境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空间的内部结构,内部物体与整个空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素描对设计者在立体空间想象力方面的能力需要更高,设计师用设计素描把物体表达出来,其目的是为了构建联系实际对象的模型,所以在空间观念与立体型方面,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是两个根本相异的领域。在画面展现细节内容上,设计素描想要展现给大众的是物象大的内部构造关系,它想要明确地表达什么才是内部构成形式和状态,以及这个物象的各个零散的部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形体。为了在自己的作品上准确的解释这样一个基础的疑问,就必须要忽略许多细节方面的具体表现,因此构图不需要像传统素描那样严谨。设计素描最在意的是物象原本的特质,只有从实际的物象中精挑细选,然后再解释那些想象的形状是怎么样形成的,然后经过怎样构成一个整体。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宏大,但人才质量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仍然有许多学艺术设计的毕业生遇到就业艰难的问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当匮乏,缺乏实践经验,创新本领比较差,所学的学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深受国内素描的影响,设计素描课程在国内主要是比较重视对学生构图的能力的培训。在日常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学以写生为主,这样就控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自由性的艺术教学课程比较少,限定了学生创作性思想的发散,进而设计素描没在绘画的教学中离开来,更没有完成设计素描真实的目标。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创新已经变得迫在眉睫。最近这么些年,素描的教学维新在不停的进步,设计素描更是一马当先,要想把素描和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二体一位”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与专业间的密切联系做开发性的引导,为学生向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要深刻了解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不仅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素描,既“扬长”,还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弥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代沟”,根据素描基础服务对象的不同,有所侧重的引导学习造型基础深化绘画类、设计类基础教学的改革。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对于设计素描的教学,需要在不断总结前人优秀的教学成果上增加更强的时代性。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基础的素描知识,更要在其基础上学以致用,从实际应用出发,不断地创新。当下的学院设计素描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在打基础的阶段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创新不仅仅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最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只有教学方法创新了,绘画教师才能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学习绘画的学生也有了更好的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劉荣伟,刘沛.设计素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黄艾,林蔚然.基础素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4〕王鸣义,吴振韩.设计素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刘高瞻.设计素描[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杜姗姗

第2篇: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描教学有了很大改观,同时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素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艺术设计需要学生不仅要具备常规的绘画知识,还应具备艺术所必需的辩证思维。思维创新能力决定着学生未来,设计素描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然而在当今素描教学中,多数学校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情况下开展素描教学。所以对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进行分析了解,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于联系,对素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教学;比较

随着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范围越来越广泛,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交流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业得到繁荣发展,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欧美艺术思想浪潮的冲击,素描教育再次迎来全新的挑战。素描教育不再只是专业画家、创造人员的培养,更侧重于专业能力强、艺术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现代设计学科的兴起,西方新颖的设计素描思想理念的引进与融入,需要有建立有效的课程训练与之匹配。以传统素描教学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是传统素描变现形式、观察方法的继承发展,同时也具有开创性。设计素描更加侧重于创造、启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设计需求更加贴近,这也是现代素描的价值核心。

1 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关联

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机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创新思维性的产物。素描教学是给予传统的素描教学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教学的作用下,具象表现手法和意象表现相互结合,通过设计原理的运用,对物体进行创新性地描绘,将艺术新概念充分展示出来。设计素描教学在表现形式、观察方法上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的选择性继承,更是传统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2 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2.1 教学目的的差异

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对对象造型能力的准确再现,以客观物体具有较大的形体、明暗、结构、比例、体积、质感以及空间等特性为基础,如实地将物象客观地表达出来,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脑、手、眼协调一致,侧重于理性、严谨、客观的思维培养。学生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描绘,对物体的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关系、体积起伏、明暗关系、量感、质感以及空间的虚实等进行反复推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体本身的真实再现上,侧重于掌握素描的技巧,度感受以及灵感问题涉及过少。所以学生素描的思维性、创造性被忽略。因此传统素描教学只是造型再现技巧的一种训练,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历程中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不像传统描绘教学那样以设计造型为目的,而是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能够将想象中各式各样的物体形象化,并且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过系列的艺术处理与修改,在理解的情形下,进行创造性描绘。设计描述教学的主要意旨在于对学生在形体的认识、组织构造以及创想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去构思、去空想。引导学生在观察分解的过程中,抛开传统抽象的明暗透视方法,而是将物体经过简单重组,并将新的理解思维倾注进来,而后利用平面展现出来。设计素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主观方式对物象进行破坏及重组,使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对物体功能与形态重新进行认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表达事物、看待物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

2.2 教学物象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绘图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有景物、石膏像、几何石膏、人体像等。表现与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对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注重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传统素描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设计素描教学中,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比如,废弃物、铁桶、破碎的器皿、手套,也可是人物、植物、动物等等。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改变不同的观察方式,去洞察物体所具有的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力。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

培养学生宏观的审视自然物体的眼光;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自然光影的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形态内部结构的分析,对结构、造型对于设计上的启发给予关注。比如通过西红柿、洋葱、白菜等剖面观察,对呈现的自然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对物体进行由外到内的形态进行研究,对单元形态、被放大的微观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宏观景象,启发学生对于新形态的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渴望与创造力。

2.3 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针对物体描绘教学时,设计描绘与传统描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模特、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的画面提供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学生对于画面的美感色调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观察方法上设计素描教学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由传统的“让我看”转变成“我要看”。通过观察、思考到最终的表现物体造型进行设计。观察的另一个手段则是测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将观察、测量以及推理进行结合,在观察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透视原理,与只重视肉眼直观感觉的传统素描观察大有不同。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物体进行随意拆装、解析、变体,进行物体的再创造。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推测能力,长期作业量大大减少,默写速写的作业量增多;只提供物体功能,让学生进行“凭空”设计,或者只给出在功能上相反物体让学生进行反向设计等等,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挖掘题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对设计的全过程有着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思想意识。

3 结语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带动了素描形式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素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以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对设计素描教学及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素描教学既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素描的规律与要求,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既要在“扬长”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素描的继承,又要与设计素描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康凯.试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异同与结合[J].美术大观,2014(3):146.

[2] 潘恺.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6).

[3] 刘思齐.论设计素描教学课程发展和改革[J].金田,2014(3).

作者简介:宋圆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宋圆圆

第3篇:由传统素描向设计素描转变的探索

摘 要:设计素描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技能,它既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又是创作思维展开的媒介。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所必须的“工具”,也是艺术设计的起点,它关系到能否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因此在设计素描课程中要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加以取舍,融入设计意识,以着重诱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素描训练方法培养被训练者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手绘表达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造思维;艺术设计。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绘画的基础,也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而设计素描的产生就是素描时代性、广阔性、基础性和绘画性下的产物。素描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而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到百年,且在发展过程中,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在前苏联素描体系下进行训练。当今有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于素描训练作了部分改革和调整,素描风格与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准确再现对象”“三大面五调子”“老师摆模特,学生照着画”等。

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它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各种素描写生和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在设计类学科的素描教学中,沿用了造型类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但教学中我们难以解决两者在观念、目的和方法上的差异,即以具象绘画能力为目的,与以绘画基础教学、抽象形态和造物构想训练为目的的教学之间的矛盾。下面我就从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思维方式的不同与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表现形式的不同两个方面谈谈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进而提出艺术设计类专业设计素描作品的创意方法。

一、设计素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美学原理对人类生活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素描与设计紧密联系自古有之。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就有了飞行器的设计,这是一个经典设计范例,同时又是一幅很具典型意义设计素描。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依赖于相应的物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设计素描同样如此。封建社会皇室贵族的奢侈生活促进了工艺设计的发展,那些建筑的图样、日用品的蓝本可以说是当时的设计素描。此后,荷兰的风格派和德国的包豪斯在理论与技法上的探索,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设计和设计素描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程序的一部分。设计思维是通过素描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存在于这一范畴中。设计源于思维理念并诞生于创作结果,设计素描是记录这一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整个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是记录人们最初的思维理念和对图形的发展、深入、完善,并使之不断成熟的过程。“设计素描是以造型为目的,运用造型技法,根据艺术设计的构想来表现画面的。它从孕育、构思到刻画成型,始终围绕着艺术设计的结果来进行”。

二、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思维方式的不同

传统素描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绘画性素描。绘画性素描主要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为目的,直抒胸臆。传统素描强调绘画表现上的精神追求,主观上强调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设计素描首先以设计意识为前提,以分解物象构造、原理、成因为目的,以根据产品诉求来表现设计者的创意为重点。设计素描在表现对象过程中通过视觉形象对形体结构、构成关系、透视、逻辑关系用科学的符合艺术设计的规律和审美要求的方式进行设计,做到设计观念和逻辑思维表达的相互统一。由此可以发现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在功能与目的上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体现在教学中必然带来教学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三、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表现形式的不同

传统素描是在有限的平面上把握和表现具体物象空间的真实性、真实感,要求观察方法的整体把握与技巧方法的整体表现。而设计素描剥离了传统素描对物象的艺术再现,尤其是不过多的强调物象的全面性表现,而是以物象的结构原理为主,强调造型上的科学性,其中包括产品的工艺原理、生产原理,也包含了理性分析原理。设计素描既有结构上的数据分析,又有形体表现上的审美艺术价值,最终达到艺术设计所强调的实用价值。

设计素描是应艺术设计的要求而进行形象造型练习的方式,要求练习者不是简单地对物象进行描写而是把物象的原理、构造准确地表现出来,使物象具有秩序和节奏感。要求练习者对物象用艺术审美的表现规律去研究,而艺术手法中的虚实变化、韵律节奏、点线的秩序、对称与稳定手法均是设计与描写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四、设计素描创意的方法

设计素描创作最核心的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设计素描的构想能力训练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想象是创造的开始,观察和感受是创造基础,相关现代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直接决定创意设计素描的“质量”。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将设计素描构想能力训练的创造性思维、创作方法归纳如下:

(一)空间。空间是造型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空间表现方法不同,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灭点透视法”、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在设计素描构想训练中将这些透视法加以变化和应用,创造出全新视觉效果。

(二)形象变幻。形象变幻是指一种物象反映出的形象的歪曲、拉长、压扁、扭曲、错位,或将一个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转变为另一物象造型。

(三)形态重叠。形态重叠式结合构思立意,在不违背构图审美原则的前提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经过合理配置、重新布局、相互重叠使画面反映奇特的空间效果。

(四)夸张对比。在构成画面的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中,夸张其中某一视觉元素使其与画面中其他视觉元素形成强烈的反差效应,达到突出展示其中某一物象的目的。

(五)拟人。吸取漫画和动画中创作的思想,将视觉元素人性化,动物、器物予以人格化,使图形赋予新的生命和新的意义。

(六)质感。质感是物体表面的质地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对我们所熟悉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加以颠倒错位,突破物体原有的质感概念,让受众所视物象与经验发生矛盾,从而加强记忆,产生视觉冲击。

五、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是为了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造型能力,增进其设计素质和审美素养的需要,要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加以取舍,融入设计意识,以着重诱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素描训练方法,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作者:王济南

第4篇:静物结构素描素描教学设计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 授课人:孔佑璇 课时: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物体内部结构,提高抓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去表现物体的内部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示范、启发、引导、讨论、欣赏、体验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题。

二、复习旧知识

什么是结构?怎样去找物体的结构(师生一起回忆旧知识)

二、 讲授新知识

在画前,首先要观察分析形体的结构特征

内容有:

①、形体特点(物体是方的?圆的?规则的?不规则的?) ②、高宽比例(单个物体高宽的比例、一组静物中各个静物之间的比例) ③、空间位置的比较(前后左右) ④、虚实比较(前实后虚、主实次虚) ⑤、形体的衔接关系、物体边缘线位置以及结构钱的隐现等等。 作画步骤:(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步骤一:从长线分割画面空间,确定大体构图,运用描绘单个物体的基本形的方法,画出所有物体的基本形态。

步骤二:从主体物开始,运用线条造型方法,画各物体的形、结构。用线要注意轻重、浓淡、宽窄的变化,主次关系。把物体各部位的透视开关画准确。

步骤三:画出明暗交接线的位置,把背光部位和投影稍加渲染。 步骤四:认真检查,整理画面的各种关系使之准确、协调,调整完善画面。

四、课堂训练

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指导学生整体刻画 ,处理好画面效果。

五、布置作业

临摹范画,多练习,从整体入手,先掌握大的结构关系。

六、课堂总结

本课重点解决结构素面的立体认识,结构认识及透视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做针对性的练习。

七、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静物素描的作画步骤及结构,但还有部分同学还学课下多联系,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把握整体画面效果。

评课记录: 主讲人:孔佑璇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

参加人员:王艳、安然、郑敬超 优点:

1、 教学目标确定的比较准确,突出重难点。

2、 严格按照学案式导学的五个步骤进行授课,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难题。 不足、改进策略:

教师在处理教学最后分钟稍有些紧迫,虽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进行了这堂课,但细节部分还需讲解。因此在今后的讲学中需要更好的把握时间。

第5篇:常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之差异

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素描(也称之为常规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基础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青,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为正确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中的差异性,下面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观察通常理解为“看”, “看”是要求画者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的原则是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都必须遵循,除了整体观察之外,设计素描还得更加注重立体的观察方法。基础素描的所谓“立体观察”,是指观察时注意对象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物,其视点是固定的,对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设计素描的立体观察 是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写生对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经常移动,是全方位的立体观察,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测量也是观察手段之一。设计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地观察的过程中,不同于基础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由于设计素描是为了锻炼表达设计意图能力这一目的,它的构图要求没有基础素描那样讲究。在单个物体的构图,只要注意上下左右的范围,四周留出适度的空间就行,表现的对象可以安排在画面正中。设计素描的虚实变化也不太强调。不象基础素描那样把后面的物体画得过虚,因为这对全面、透彻地分析理解物体结构是不利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范畴,设计素描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所以其构图设想只要不与总要求抵触就行,对统一均衡多考虑一些,而对虚实、疏密也不强调过分,否则就会损害设计意图的表达。

二、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掌握了作画步骤,通过几个阶段的逐步深入,通晓了作画的全部过程,也就基本上领会了素描方法的要领。但基础素描的学习,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之后,允许而且有必要突破某些步骤的束缚,打破某些清规戒律,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允许不择手段、不拘常法的特殊艺术处理,这是基础素描作为美术基础的绘画性特点所决定的。正如古人所谓:“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无法是为至法”。可见对于基础素描来说,掌握作的方法步骤,还不过是手段而已,方法步骤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画面效果。

对设计素描来说,作画的过程比画面的效果更重要。设计素描是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重点就是要放在理解领会对象的结构方面,它强调领悟结构比效果更重要。领悟结构必定要通过有条不紊的作画步骤才能达到。正确的、规范的方法步骤,同时是分析、理解、思维、领悟、推理的过程。作画的步骤不乱,思路清晰而有头绪,在结束阶段就顺利地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

基础素描在定点切块、抓基本形阶段,一般不硬性规定首先抓准哪一条线条,而是注意整体感受,抓住线条之间的比例、斜度关系。设计素描则不然,它要求在开始阶段必须先抓基准线。基准线确定后,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

基础素描的定点、切块、抓基本形不能完全等同于设计素描的基本体块。基础素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它是以直觉为前提的,主张抓住“第一印象”,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而设计素描从抓第一条基准线开始,就得积极开展理性思维,一刻也不能离开透视原理的运用。每个点位的高低左右,每条线条的长短斜度,每个形状的大小宽窄都得有一定的透视依据,都得接受透视原理检验,不能仅停留在感觉上“合适”与看上去“舒服”就行的表面效果。

三、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基础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明暗调子,基础素描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分析明暗规律与理解结构。它要求画者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地、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氛围感以及某种程度的色感(指色度区别)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用简练、明了、准确的线条表达形体结构,尽量避免明暗手段。线条的价值在于准确,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因此设计素描对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严格。

为了适宜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进行造形,设计素描写生对象的照明不用打灯光,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多光源的光照,“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才是目的。

基础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明暗调子是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设计素描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四、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由于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基础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画面效果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正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画面效果的标准。

首先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一些画得比较充分深入的明暗基础素描,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是一种诉诸于感觉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和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要求不能完全等同起来。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度空间(或称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关于三度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决于思维的推理。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对产品的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产品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基础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什么构成形态,它的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为了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表现。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素描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基础素描的形式也在发展,同时设计素描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到素描的艺术教育中。它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基础素描的特殊要求和规律。探讨和通晓这些要求和规律的专业特性,也是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必须研究的课题。

第6篇:浅谈设计素描与绘画素描的区别

李珍 阿拉木斯

(河北美术学院环艺学院教师)

摘要: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存在很大的区别,然而长久以来很多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绘画素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忽略了创新思维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设计素描 绘画素描 创新思维 哺乳式教学 设计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使用者设想,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也可成为设计草图,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因此,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

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第二,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

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第三, 从实际应用出发,实施教学计划。

在技能训练阶段,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范例无论带了多少,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展开联想,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2.视觉蒙太奇即同构训练。以往的课程中我们称这一单元为意象性素描,训练时更注重结果,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过程往往忽略不计。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上完课后仍然懵懂,不理解什么是意象素描,它和设计素描有什么关系。这项训练首先要明确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扎实的基本功更能表达想法,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此时的想法要比技能更重要。素描是表达设计者想法最快捷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工作的最初阶段即草图。只要想法符合客户的要求最终效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实现,如电脑等。因此在课上尽量鼓励学生多提想法,并以简单有效快捷的草图形式体现,为了能让这门课最终有好的作品,可以从若干个创意图中选择一个去深入刻画。

3.构图训练。以往课程将这一单元用十分难懂的专业术语加以阐述,使学生理解起来很难,经过实践我将这一单元总结为构图训练,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很多,通过作业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往好了很多。

第四, 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的“哺乳式”教

学方式,因为被动的接受只会事倍功半,多留一些课题性的作业练习,让学生课下主动的搜集资料。鼓励学生交换学习心得,将好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着一个主题经常进行师生讨论,鼓励大家的表现欲。心理学分析,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比一个人的时候想法多,人的脑子也灵活,自己一个人时往往容易思想懒惰。将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还能了解专业理论。

第五,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师还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基础课教

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线;第二,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为专业课程服务,更要与市场需求接轨;第三,基础课的老实还应该了解专业,了解市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新鲜状态,使自己不落伍。

结语:从教学目的着手改革,要创新,但不能仅仅是形式的创新,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有内容,学生学习才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设计素描教学》,林家阳著,东方出版中心, 2007年

《设计素描》,林家阳 冯俊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7篇:《设计素描》教案

2015-2016 学年第 一 学期

授 课 教 案

系(部): 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15图像1班

课程名称: 设计素描

授课学时: 80 授课教师:

第一部分 设计素描概述(2课时)

教学内容(2课时)

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 培养目的 •培养严谨的视觉感受与反应能力(眼) •培养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脑) •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心) •培养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手)

一、引导性讲解设计素描的理念

通过图片资料交流一下对的素描认识;以及对素描本身的规律认识;并引入设计素描基础。

(1)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研究方式、训练的目的各有侧重。

二者对比如下: a.造型功能 绘画性素描—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是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作品发挥其造型功能。 设计素描—在符合结构、工艺、材料、技术等设计要素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发挥其造型功能。 b.造型思维 绘画性素描—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 设计素描—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 c.造型方法 绘画性素描—以训练扎实的形象再现能力为宗旨,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 设计素描—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 d.造型特点 绘画性素描—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材料以铅笔、炭笔、毛笔为主。 设计素描—不仅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广泛。

设计素描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培养,因为,产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的立体形态或纯实的空间形式展示。因此,设计素描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设计素描,除基础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课程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的思维规律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的创新方法,提高创造能力。 (2)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

纯艺术是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是艺术家以纯粹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为条件,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表现,并通过对现存事物描绘来反映思想感情,立足于内在的心理欲求,是一种个人行为;实用美术则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艺术。如果将传统绘画素描规定为纯艺术的基础,设计素描就是实用艺术的基础。由干设计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产、技术、材料、消费、使用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它的造型特点反映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其审美功能必须以实用功能为前提。据此,设计师的造型观念应该注重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从而超越摹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设计素描,是指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需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 设计素描—现代设计艺术前沿基础课程,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能力,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设计表现技能。

三、设计素描应用范围

设计素描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工艺、电脑动画、

摄影、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四、设计素描的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设计艺术基础造型的一种训练手段和方式,必然有自身的特 点。在表现形式上,设计素描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日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获取客体的本质特征,然后超越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由于设计素描的性质有别干其他素描,因此,它有如下一些特征:客观性、本质性、逻辑性、多样性、创造性。

五、设计素描的学习意义

①培养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增强接受税凭信房、能力,即敏锐的视觉感 受能力。

②培养分析、观察、理解、判断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形成透过事物的 表团探索事物内部的整体特征的思维习惯。

③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养成不断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与研究的创作精 神。

④掌握多样传递视觉信息的表现方式及手段,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贴切、充 分、巧妙地表达作者设计意图。

⑤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

六、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素描,是人类最早从事造型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用鹿脂的灯烟做原料,在他们居住的洞窟岩壁上创作反映他们当时真实生活的造型艺术活动。从人类这些最早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艺术创作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创造艺术的意义和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艺术产生于劳动同时艺术又推动了劳动生产。 “Design”(设计)原形来源于意大利语,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表示为素描的概念。它主要指艺术家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运用素描来探讨、研究

作品的规模、内容与造型的草稿和草图。以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莫里斯为代表倡导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的改革发展确定了概念:“美应与技术结合”,主张美术家应倾注于设计,专门设计图样、造型、分工协作。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分工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豪斯(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新型的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与工艺的统一。”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结果表明: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应俱备的十项技能第一位“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效果图形表达能力,绘画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 思考题:

1、设计素描的概念

2、如何理解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训练:(4课时)

用线条表现简单的几何形体(临摹1张) 课后作业:

1、熟悉作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以速写形式,用线条表现日常用品(5个)

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素描(32课时)

一、结构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 2 课时)

结构设计素描的主要特点是将物体的结构和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角度、透视、比例、物体空间变化,将物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进行逻辑分析, 并有选择地表现。其次是将多种复杂的形体归纳在单纯的立方作之中进行剖析和理解。

结构的性质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定性。物质的形式是由内部性质决定的。研究与审视自然物象是为了超越物象的表象进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

构成素描造型的基本因素: 透视、比例、结构、线条、明暗、空间、体积

1 、对形体透视比例、体积的准确理解与表现

首先我们看到的形象都是从某一角度所见的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经过透视增减、变形之后的形象,并非原来的本形。我们认识和描绘形象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为出发点的。认识和描绘视觉形象离不开对透视现象的认识的表现。从根本上说,透视现象的规律受以下两点的制约:

(1) 人们的视线从视点( 眼睛 )起,呈直线放射状。被视物被物体遮挡的部分则无法看到。因此,对某一形象而言,视点位置不同 (如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以及仰视、平视、俯视等 ),其视觉形象各有不同。

(2) 以视点( 眼睛 )为准,物体由近及远呈现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宽到窄的视觉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同形体的不同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分为两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在视觉形象中,比例与透视是密切相关的,视觉比例包含着透视现象,透视现象作用于视觉比例关系。

如果掌握了透视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绘在某一角度观察下的形体的视觉特征,从而正确地反映形体本身的特点,使形象具有体积感、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 平行、成角、倾斜、光影等 ) ●直线透视: (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直线形体透视规律: ①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 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 ③高度相等的线段,视平线以上的愈远愈低,视平线以下的愈远愈高。两种情况到最远处均消失于消失点。 ④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⑤与画面不平行的倾斜线段,一定消失于垂直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的直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向上倾斜的消失于天点,向下倾斜的消失于地点。成角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二个视平线上的消失点,平行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心点。

⑥画面平行的线段永不消失。 ⑦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线段消失点必须严格统一。 ●曲线形体透视 凡是非直线形体的透视变化均为曲线形体透视。

1、规则曲线形体透视(以圆形为例) 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中与四条边线的中点和十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4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透视圆形,都应该在相应的透视正方形中米字线的相关点上通过才是合理的透视圆形(图示)。 ●曲线形体透视定律: ①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 ②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 ③平面圆中上、下、左、右四方是与正方形相接的,透视中的圆形不是这样,它的最宽点是根据与视点的位置而定。 ④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 ⑤任何曲线形体需画透视图时,都应纳入透视方形或透视立方体中完成。 2 、对形体结构特征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形体剖析结构素描训练,是以比例尺度概念、形态的组合及过渡规律、三维空间概念、形态的分析与认识等方面为重点,由物体的表象到本质,重视体会由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过程,在对形体结构进行具体剖析时,为了便于观察,将形态“透明化”,运用物体比例关系,透视原理,来增强理解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结构特点。 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

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所以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主要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结构素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方法的训练,是获取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因此,重过程轻结果,重分析轻描绘。

3 、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与分析

很多物体的内部结构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更具特征、更富本质,只有透彻地理解内部的构造,才能更准确、更明晰肯定地体现外部形态。在结构描绘中强调深入对象内部,进行剖析描绘和拆卸描绘。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将培养我们对物体内在的生长机制的自觉关注,使我们从某一种确定的描绘过程中感受到了内在结构的世界。

二、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4课时) 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 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 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 当我们用铅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 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构图的处理(2课时) 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 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

(一)、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1、横向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竖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

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

(二)、形态的位置 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三)、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 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得失去均衡,更不行。 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 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

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

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

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

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

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

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 课后作业:

要求:根据本周所讲构图的法则,到生活中收集素材(写生),题材、主体(人物、动物、景物、风景等)不限,不准临摹,完成10张不同的构图作业,并在每一副作业上表明其构图的抽象符号或说明是什么形式的构图,如“S”构图、中心构图等等。作业要装裱或装订成册。 作业规格:32开。工具材料:不限。

四、结构设计素描的表现方式(4课时)

这个阶段的素描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地进行徒手描绘的能力,认识、分析与表达形体的能力。当然线性的描绘不是完全不因明暗,而且只相对与绘画造型素描,其对明暗的理解与表现不同,线性描绘运用明暗主要是为了增强对象的形体与空间感受,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另外把线的理解也可以简单化,线有原光线,背光线,有中锋线有侧锋线,有原线有线也有类似面合的线,对线的感觉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多维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线。准确地塑造对象是造型训练的基础也是本教学单元的主要任务,在对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准确塑造的基础上,线性描绘逐个要通过对形体的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三维形体造型的构想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的能力。原因在于,作为设计师,作为设计师三维的构想能力是其造事物构想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加强对学生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相应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摆脱和削减表面明暗等的素描表现习惯,而更注重构建三维形体并在画面中组织,表现出形体关系。

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要求学生清晰明确地把握物体的结构,准确地掌握事物组合与形态,比例关系,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物体的结构与形

态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训练过成中可着意将物体在空间中的动势线,或是作画时为了寻找对象在空间中的形体与占位时用的辅助线,有选择地留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对形体及空间关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作品的表现能力,在对画面的明暗,主次虚实的处理上,更多地通过线条的轻重,虚实,明暗来获得。

在观察方法和构图表现上,设计素描更注重对一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一个多维的综合性的形象概念,可对一组事物中某一单独的细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灵活地构成画面物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对全面的感受进行构图,组织能力。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步骤:

一、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

二、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

三、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四、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五 、实践训练及讲评(20课时) 实践训练:

1、由教师安排静物写生

2、由学生自由组合多组场景课题静物 课题内容:

1、石膏几何静物的结构素描表现。(2张,4开纸/张)

2、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一切可用东西)石

膏或真人等均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整。(2张,4开纸/张) 学生实践步骤:

1、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确定画面构图

2、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

3、运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4、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作业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三部分 明暗造型训练(24课时)

明暗形态造型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想、方案的造型语言之一,也是设计素描重要的课题训练内容。所谓明暗形态造型,是指按照客观物体明暗形成规律,运用明暗(调子塑造)的造型方法,对所描绘或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及空间关系等诸方面予以准确、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本章就设计素描中明暗形态造型训练的目的,着重从物体的立体感、明暗、色彩、质量感及其空间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物体的立体感(1课时) “体积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根据透视的规律反映在视觉上,便形成物体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物体的“体积感”,或称“立体感”。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设计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掌握立体地认识对象和立体地去表现对象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物体的“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 1.“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立方体是由六个正平方面组成,由于视域的局限,我们观察立方体时,在典型的角度上可以看到反映三度空间的三个基本面,所以,“三大面”成为我们观察和表现立体感的视觉习惯。也就是说要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最少要具有三个大面。 事实上自然界许多物体,是由无数转折复杂的体面所组成的,并不都是三大面,例如圆球体、圆柱体、多面体,或更复杂的物体。 由于“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所以分析体面,首先要抓住对象整体关系的三大面,由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到整体的方法

进行观察,保持“三大面”的整体感,以求得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这利于自觉地、主次分明地去分析和把握对象的体面关系,达到正确表现对象立体感的目的。 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任何物体的体积,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方向转折不同,且有透视变化的体面组成。分析、理解、表现物体的体面转折以及它的透视变化关系,并且正确地表现出物体起伏转折的深度,对塑造物体的立体感,有关键性意义。 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物体时,如果只用线描的形式把物体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结构、体面、透视关系画出来,不涂明暗也能呈现出物体的体积感,使人们能够在视觉上认识它的形象。但是,这个物体的立体效果还很不充分。如果同时描绘出它体面变化的明暗色调关系,就能更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立体空间。

二、物体的明暗(1课时) 物体的明暗是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的黑白灰的色调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作用下,根据其自身结构转折关系将会呈现出来的不同黑白灰关系,而这种黑白灰关系是由物体各个面与主光源的角度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明暗,同样,光源角度及强度的变化也会使同一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层次。所以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除了把形体、结构画准外,明暗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借助描绘物体的明暗关系,来充分表现物象的固有色调、质量感、立体空间效果等。 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3.高光与投影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物体的明暗,是因物体自身各个不同方向的面,受光照角度和远近不同而形成的。 由于物体的体面是多方面的,体面朝光源的方向不同,接受光线的强弱程度就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明暗层次。在写生作业中,要正确地运用明暗方法充分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就要理解光源方向和体面角度变化所形成的明暗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描绘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空间效果。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均会呈现出规则的色调分布,根据其形态及其与光源的角度不同,我们依次概括为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及反光等五大色调区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大基本调子。 复杂的形体其色调的分布更加微妙而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明暗五个调子的规律予以概括总结。但无论物体的色调多么丰富,我们运用色调进行表现时,均应从五个基本色调入手进行理解和分析。 3.高光与投影 (1)高光:有一些物体,由于质地的光泽,如金属、玻璃、陶瓷器皿等,在受光部分出现对光线直接反射的小面,称做“高光”。 (2)投影:“影”是光的遮断,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这个物体的影子投在另一物体上,遮去了部分光线,因此在另一物体上留下主物体的影子,所以把影称为“投影”。

三、物体的色彩与明暗关系(2课时) 自然界的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相对的独立且稳定的色彩倾向,我们称之为物体的色彩。 素描写生则是通过黑、白、灰的单色层次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体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物体色彩的基本属性。

应当承认物体均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这是物体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依据;但另一方面,这种色彩倾向也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会随光源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纯粹的、绝对的物体“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理解物体的色彩。 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1. 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我们在自然界所见到的颜色,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由光谱仪分析出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础的有彩色系;一是光谱中不存在的黑、白、灰组成的无彩色系。两者之间共同的特征是都具有明度,而它们区别的最大特征是,有彩色系除了明度以外,仍具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而无彩色系不存在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只讨论黑、白、灰等明度问题。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在同一光源下,白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强,黑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弱。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浅,即明度越高,其明暗对比就越强,反之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深,即明度越弱,其明暗对比就越弱。素描写生练习,注意色彩明度不同的明暗变化,对色彩课的色彩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看不出物体的明暗变化,也就不容易掌握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说素描也是色彩课的基础。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来的明暗色调,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综合效果。一是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因物体体面转折的角度不同,所接受光线多少的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暗差别。二是物体本身色彩的明度深浅不同,吸收光线多少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而在色彩明度上产生黑、白、灰层次的差别。

在素描中所表现出的明暗色调,是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色明度的综合效果。两者之间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当我们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时,既要看到体面转折的明暗变化关系,又要兼顾物体固有色明度不同的关系,综合形成统一的明暗色调的整体关系。

四、物体的质感与量感(2课时)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组织结构所构成,其质地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物体质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 自然界的物质,由于组织成分不同,其质地便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比如软与硬,光滑细腻与粗糙、疏松,湿润与干涩,透明与不透明等,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不同的感觉效果,简称为“质感”。例如金属与塑料器皿表面的光滑感、陶器粗糙感、织物的柔软与浑厚等。 设计素描练习,除了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明暗、色调之外,还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它是表现设计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锻炼我们掌握深入刻划物体质感的技能。 1.注意物体组织结构的特征: 不同物体间质感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其不同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通过明暗色调绘制物体的质感时,就必须注意观察物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画松、柏树干,抓住树皮纹理特征,就容易把树干的质感表现出来。描绘干枯的树叶,除了表现它的明暗变化,还要刻划出树叶的纹理,便有助于其质感的表现。画竹、草编织器物,把竹、草编织的结构特征刻划出来,便加强了质感效果。 2.分析物体质地对光线反射的特点,借助明暗色调表现质感

从物体质地的软硬进行分析:质地坚硬的物体,一般形体起伏比较明确有力,对光线反射强,所以明暗对比较强。质地松软的物体,形体一般比较不规则,往往是随着依附物的变化,它对光线的反射弱,所以明暗对比较弱。 从物体质地光泽感进行分析:越是细密光滑的物体,表面就越光泽,光线照射下有高光,体面转折处的高光反射强,物体边缘整齐清晰、明确肯定。表面粗糙无光泽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弱,一般没有高光,明暗对比较弱较柔和。 从物体质地的透明程度进行分析:玻璃器皿的明暗交界线不显著,高光的地方很多,盛水后由于光线的折射,迎光的地方反而不亮,背光部分反而显得光亮异常,写生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用一般明暗规律硬套。不透明物体的明暗关系稳定,符合一般明暗规律。 3.运用不同的笔法加强物体的质感效果: 对不同质地的物体,应注意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如平直坚硬的物体,可多用刚硬的直线,如透明的玻璃、规则的钢铁;而柔和曲折的线更优于表现起伏变化的质感,如柔软的织品和丝绸、细腻丰富的皮肤等。 物体的重量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 这里指的“量”,不是数学中某种数字概念,而是一定物象的形态所呈现出来的某种“量”的感觉。素描写生练习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表现物体的质感,也要表现物体的量感。 任何物体之间不但在质地上明显区别,重量上有时也差异悬殊,只要把它们之间的质地差别充分表现出来,“重量感”的区别也就相对体现出来了。

五、物体的空间感(2课时)

物体的空间感是指,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反映出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视觉感受,使人们能够获得立体的、深远的空间感觉,我们称之为物体的空间感。 1.正确描绘物体的透视关系:一切物体都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是描绘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关键。物体深度形体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透视原理之中,发生透视错误,就会失去景物前后空间的距离感。 2.认识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 自然界的物体都处在大气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灰尘微粒等杂质,物体与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远,空气杂质的遮挡作用越大,好象景物前面笼罩着一层薄纱,使远景形象模糊、色彩灰淡。在同一光源下,近处的物体明显对比较明显,形象清晰,立体感较强;远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形象相对模糊,立体感减弱,如黑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黑,越远而越灰,白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白,渐远则渐灰。这种空间距离上的空气作用叫做“空间气氛感”。 根据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我们作画时便可根据需要,利用这种规律来加强画面物体的主次、强弱、远近、虚实等空间效果的表现。画近处的主体形象,注意明暗对比的效果较强,形象较清晰,体面转折关系交代清楚。画远处的景物,明暗对比较弱,立体感减弱,形体模糊,使之呈现广阔、深远的“空间感”。

六、明暗造型的表现步骤: 1.观察对象,意在笔先 要表现好对象,就必须先研究对象,观察认识是表现的基础,不对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认识、分析研究,就不可能表现好对象。所以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对所描绘的对象集中精力作全面的观察、了解和分析。

中国画论中提出“作画必先立意”、“意在笔先”,“意”是什么?“意”是表现对象的意图。“意”来自我们对客观形象的观察、认识和感受。 “意在笔先”,就是在作画之前,对所要描绘的客观形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有一个预想的画面效果。如果没有这些,只凭直观无动于衷地看一眼画一笔,不知突出什么舍弃什么,抓不住对象的精神实质,平铺直叙地模绘对象,就会使画面缺乏艺术感染力。 2.设计画面,经营构图 有关构图的内容在上一章结构形态造型第三节中我们已讲述。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称为“构图”。中国画论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就是设计画面、确定构图的意思。 设计构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中的物体主次得当、前后相继,而画面整体富有节奏与韵律,从而产生美感。 3.描绘对象轮廓 在确定了构图位置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 具体的讲,就是我们应当先确定画面中大的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后画小的形体、比例、结构关系。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将物体的轮廓结构明确下来。 4.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 明暗色调是随着物象的结构、体面角度,色彩的深浅,质地等的差别,以及物体的远近、光线的强弱等而在视觉上产生的明暗对比和色调变化。 画明暗色调的目的,是通过对明暗层次和色调的对比描绘,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从而表现

出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形象的艺术真实感。在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阶段,我们应当明确下面两个基本问题; (1)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确定对象明暗交界线的区域,进而确定物体的暗部,反光及投影区域。 (2) 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从物体的暗部开始,依次向灰部及亮部过渡,因为确定画面中物体色调的不同深浅层次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一幅素描习作结束之前,要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一次全在的检查调整,从而使画面效果更加完整,更具艺术感染力。 整理画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诸因素是否正确鲜明;形态造型特征是否明确;明暗调子是否协调统一;空间感以及物体质量感表达是否充分等等。 调整的原则是为了保持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对画面的每个部分进行概括综合,突出重点,减弱某些影响主体表达的局部。 此外,我们对每一幅写生作业的画面整理均应看成是对设计素描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提出努力计划,这样就会不断地得到进步。

七、实践训练及讲评:(16课时)

实践训练内容:四开素描纸临摹或写生多组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作品。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体积和空间感表现充分。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 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确定构图。

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 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深入刻画对象。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四部分 创意形态设计素描(28课时)

一、创新素质的培养(2课时) 在设计领域,作为现代设计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的

二、三十年代,包豪斯设计学院就已经开始突破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素描,分流出设计与创意素描。 创意形态素描=形+光、色、质+创意可以应用的造型语言:构图语言(位置、切割、构图与被画图像、错觉与心理、构图与明暗关系等)。 形——形态语言与线的语言(重心、外部轮廓与内外结构线、线的质感与组织、线的处理、对象结构的表现、线与情感、造型与形式)。 光、色——明暗语言(光、调子与物象、明暗与心理等)。 质——材质语言(不同材质与肌理的生理和与心理感受、材质对比与基调组织等)。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创意形态素描,不再拘泥于现实形态,而是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创新,特别是表现性方面与表意方面。通过创意造型素描的训练,我们将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

一、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或“画死”。

二、在素描与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身边做起”、“从眼前做起”。“六多”为了方便、好记,我们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总结成“六多”。借助“六多”,将让你从自我开始,进行积累,并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由一个“自然人”的思考模式逐步转换到“设计人”的思考模式。 1)多观察 2)多体验 3)多表情

4)多想像 5)多尝试 6)多与设计相结合 1) 多观察 生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观察既是捕捉形象的行为,又是判断画面是否符合画意的行为。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形态,特别是细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引、触发你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基本灵感和形态变化。 2) 多体验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还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内涵。假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综合性、通感性的声音、气味、味道、温度、重量、材质的形态表现,相信也会使你自己大为惊喜的。 3) 多表情 “自作多情”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多我们来说,如果情感不丰富,就会却失去多创意。 创意形态素描与“模仿”形态的素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会通过特定的视觉形态试图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与信息,而这一点在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传达、展示设计的展区信息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图形传达、建筑设计的“符号”传达等中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通过典型的形态及不同的材料与艺术处理手法,我们可以表达丰富的喜、怒、哀、乐等特定信息,如白鸽代表和平,红丝带代表爱护艾滋病患者等。 4)多想象

爱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相比较而言,想像是更主观、更自我,也是更主动的一种造型方式。他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并适当增强我们的逆向思维的意识。 联想 联想是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实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新奇的形态。如接近联想(如水库——水力发电机)、类似联想(如鲁迅——高尔基)、对比联想(如光明——黑暗)、因果联想(如火——热)、等。 自由想象 又称意志幻想,即意象,是指人的主观情意,是通过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也就是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用自由、新的方法提炼、组合,使这些记忆和印象“重生”,创造出新的形态的心理过程。 逆向思维想象 逆向蜂拥而入法 (意为在考虑某一设想的构成中,若努力朝着与目的相反的方向思考,反而会茅塞顿开) 更上一层楼法 (意为目前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方法未必最好,予以否定) 顺势反击法 (对于在理论上被认为正确的,也应敢于反过来进行思考) 形式逆向法(意为在考虑设想时, 应设法在形式上颠倒过来考虑以下) 掉头法(调转方向进行思考) 翻里作面法(意为推翻对某一设计的评价,可轻易找到新设想的新线索) 5)多尝试

创意形态素描主要在两方面着手:

(一)形态创意

(二)表现性 其目的主要是在于开发同学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眼、脑、心、手的协调统一。在形态创造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还是思维、表现,既是训练过程中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活动,又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活动,可以通过创意稿多形式、多思路、多表现方法的立体式、多方位的尝试,从而与设计创意的原理一样,升化出多种创意形态。 6)多与设计相结合 通过与如产品设计、图形设计等设计的多多结合,也可以更具目的性地增强我们的创新素质与习惯。

二、抽象造型训练(2课时) 抽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事物的里层,排除事物的偶然的、次要的、个别的因素,把事物的本质抽取出来的过程和方法。

1、抽象的基本过程

抽象的基本过程,大体是从考察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各种经验事实(或已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比较,排除那些事物现象的、外部的、偶然的等无关紧要的因素,抽出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重要特征,从而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进行抽象创造包含有以下三个环节:即分离、提炼和简化。

(1)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其他各个对象之间各式各样的总体联系,把研究对象分离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从学科的研究领域出发,从探索某一规律性出发,撇开研究对象同客观现象的整体联系。

(2)提炼,就是在思想上排除那些模糊的基本过程、掩盖普遍规律的干扰因素,从而使我们能在纯粹的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3)简化,就是对纯粹的状态研究的结果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处理,或者说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形式。不论是对于考察结果的定性描述还是定量描述,都只能简略地反映客观现实,而它必然要撇开那些非本质的因素,才能把握事物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抽象的分类

根据对象的不同,有多种抽象的方法,常见的有理想化抽象、等价抽象、强抽象与弱抽象、存在性抽象和可能性抽象等。

(1)理想化抽象

理想化抽象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纯粹的理想形态下,对事物进行简单化、完善化的加工处理,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排除事物的次要的、偶然的因素,聚合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象出相应的概念。 由理想化抽象得出的概念,与其现实原型未必相符。理想化抽象是主观的抽象形式与客观的具体内容的辩证统一,它不是远离了客观事物,而是要接近于事物,并且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反映。

(2)等价抽象

等价抽象是从一类对象(具体的或抽象的个体)中,抽出其中的某种共同属性。从本质上来分析,等价抽象是把所考察的一类对象分割为若干等价集合,使属于同一集合的任何两个个体都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属于不同集合的个体之间不具有这种属性。这样,把这些等价集合看成新的要素,它们所代表的便是集合中所有个体的共同属性。

(3)强抽象与弱抽象

强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加强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原概念特例的新概念。换句话说,强抽象是通过扩大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弱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减弱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比原概念更

为广泛的新概念,使原概念成为新概念的特例。换句话说,弱抽象是通过缩小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强抽象与弱抽象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思维方式正好完全相反,常用于概念的内在联系,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抽象出新概念。

(4)存在性抽象

存在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抽象出来的概念,原先往往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先用假设的方法肯定其存在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定的新理论,而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释新理论的合理性。

(5)可能性抽象

可能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对象中,有一种潜在可能性概念。例如自然数列的无限延伸,从实践的观点看,能实现的过程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如果把自然数列延伸到N,那么必然能写出后面的N+1,这就是潜在的实现可能性。无限大、无限小、极限等概念就是由这种抽象得到的。 3.抽象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关系

抽象不是某种单纯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与其他比较单纯的和基本的方法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1)抽象与分析比较。

从事实到理论的抽象,必须建立在对经验材料的分析、比较之上。科学抽象借助分析,首先将研究对象加以分解,然后对通过分解后的部分、方面的分析、比较的研究,力图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这时,研究者便建立起了概念和理论。

(2)抽象与演绎。

演绎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抽象过程的第二阶段中。科学思维从最一般的理论原理出发,力图建立起适合于该原理适用范围的系统化理论,这就必须以演绎为基本手段。在从具体到抽象的阶段上,如果要求从更一般的原理推导出抽象

所要达到的理论原理,则演绎在这一阶段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3)抽象与归纳。

抽象依赖于分析,在考察了分散的事实材料之后,便以归纳逻辑的手段,概括出理论原理,这便是抽象法的经典(形式逻辑下的)含义。从初级抽象一直到最高层次的抽象,都必须以归纳为逻辑手段,都走着理论概括上升为思维的道路。 抽象形态 是在自然形态的模仿造型之上,再度提炼和简化,是具象形态的升华,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心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的进一步阶段。它是以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组成。抽象形态可以是点、线、面自由构成抽象造型,也可以是规则的造型形态。 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 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 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抽象形态处理方法:(2课时)

1、变形---将自然物体的形象破坏,并做夸张处理,常见的变形手法是夸张式变形和逐渐变形(渐变)包括:形态的变化,大小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造型结构的变化等。

2、添加---添加的内容,添加的形式,添加的大小,添加的次数,添加的长短,添加的厚薄,添加的疏密等。

3、简化——将自然物象简化,从主观态度舍去非本质的细节,从而达到造型的单纯化,意匠化,以致升华到半抽象形。

简化是对自然物象删繁就简,高度集中,除去自然中非重要的,非本质和偶然的元素,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和具有装饰特征的造型元素,使自然物象的形象更集中、简洁、典型、清晰和生动。

简化是自然生命作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由于人们视觉的局限,不能看到自然物象的本质,只能看到它的局部的琐碎形象。因此,只有在视觉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透过自然物象的表象,超越视觉的限度,才能从纷乱和琐碎的形象中发现简化的存在形式,找到简洁的形式元素。简化性的效果因作品丰富意义与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体现单纯与秩序美。

4、打散重排(解构与重构)——对自然物象以简化为基础,将物体的构造及体积进行解体,并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元素的组合。(包括:结构打散重排,色彩打散重排,线条打散重排,形象打散重排,材料打散重排等)。

5、颠倒——位置颠倒,组合颠倒,材料颠倒,主次颠倒,内外颠倒,形态颠倒,步骤颠倒等。 各种因素的类比方法:

①综合类比——排除事物之间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他们相似的特征进行综合的类比。

②直接类比一一二队自然界和人造物中直接寻找与创作对象相类似的因素作出

类比。

③拟人类比——将创作的对象进行“拟人化”处理,赋予其感情色彩。 ④象征类比——借助事物形象或符号进行抽象化、立体化的形式类比。 ⑤因果类比——在两种事物、两种形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中进行类比。

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三、构想能力训练(形的联想和想象)(2课时)

在设计素描中,设计概念的获得可以具体的从点、线、面开始。我们都知道,点是线的相交,点的运行轨迹形成线,线的拉伸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手法,再融入技法材料,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一) 构想:构思和想象,带有创造的意味。

逆向思维:“反逻辑性思维”——空间方面“异想天开”

1、形的联想(以手为表现对象)

想象、幻想,不断延伸发展,两者之间物质属性,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向差越远

越好。

2、超越现实想象

1.不合理比例的创造 2.不同物质属性的转变

艺术创造中改变事物的基本属性。

1)改变事物的属性(液、气、固、金属、木材) 2)抽取物质的重量(引力消失,增加气体重量等) 3)改变物体正常的数量、体量 4)事物的非逻辑性发展 3.时空混淆

(二) 阶段训练

1、图形联想训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转换、变形或融合,形成新的形态。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即在情理之中,有出乎意料之外。

2、现实联想训练

平面意象——从物体平面、剖面或素描形式的实际关系中发现具有画面性质的新意象,意象发现。

意象构成——分析组合的基础上展开,是关于意象构成的课题。

超现实想象——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的逼真的蚀变,充满着超现实主义寓言般的荒诞空间。 课题:

写实表现手法创造一个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发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

(三)人物风景的写实与特殊表现转化

分组实践教学,抓住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进行发散思维的构想,开拓视野,结合实际共性中求个性。

四、具象到抽象的异变表现(2课时) 造型,可以分为具象的造型与抽象的造型。之前的素描训练,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外在的具象形态,而抽象能力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具体的自然形态隐含了抽象的形态原理,意象构成正是通过主体对客观自然的认知,将这些隐含的抽象因素挖掘并表现出来,其手段大致有四种:

1、局部的夸张描绘 ①局部夸张:是以改变自然物象的结构来突破自然物象的比例关系的表现手法,重点刻画、突出自然物象中最典型、最鲜明、最具本质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夸张。 ②整体夸张:是从自然物象的整体出发,对自然物象的结构和比例不作大的改变和突破,仅对其具有的突出特征进行适当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

2、质感的转换(嫁接) 改变视觉观察常规,打破物体原有质感的概念,使一物体用不同的材料质感进行转换,建立新的质感概念,通过多种手法,使新的材料质感有机地和物体协调统一起来,完整地成为一体,训练自由表现物体质感的能力,体验物体

质感的转换过程。

3、形体的演变

通过幻想的手法,把一个物象原有的造型转变为另一个物象的造型,并且进行明暗,质感,组合变形、夸张、象征等方面的描绘,在视觉上追求合理,统一,在表现上追求幻觉的效果。形体的演变为我们在造型的延展性和造型的异创性上进行了有趣的训练,打破思维的纵向性,把横向间的物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可能的完成造型上的创造性设计与表现。

在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把对自然的认识、感受、发现、构想通过设计的创造理念表达出来,是具体造型融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构成形式等因素,来训练设计者的审美知觉和审美取向,从而设计出新的造型。

4、虚构的空间 空间的虚构,是在理性空间的基础上臆想出来的,在完成设计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人与物。实空间和虚空间的臆想表现使合理的设计思想在虚构的空间里得以表现,说明未实现的事物有具体形象表现。综合所有构成要上要素,如造型,光影布置,质感表现,色彩等,进行真实的描绘,解决设计构想的表象问题,获得表现臆想空间的能力,在体现设计和表现设计中把思想和手段发挥到极限。

形体与空间的虚构,把客观物象的空间感、质感、量感、明暗度等素描要素超客观地再现出来,反映不同于自然造物法规律,使之变异,形成意想性虚构物象,具有真实和荒诞的双重性质的视觉效果。

形体和空间的虚构改变常规的视觉感受,以虚构的情节表现形态重新组合、配置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方式,使之具有原来概念之外的新的概念,比例关系、可见组合秩序。追求逼真的质变效果,新颖的造型效果。 抽象构成所应把握的原则:

在设计素描的抽象构成训练中,虽然我们所做的练习是脱离具体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纯形式的探讨,但我们仍然按照完整的设计过程来进行。作为一个设计的过程一般来讲,开始会有一个设计的概念,但在执行与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新的想法,那么如何判断这些想法的优秀与否,关键是你制定的目标,你的灵感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这个目标,成为判定的标准。我们每做一个产品设计,总要经历很长时间来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如果说你的想法不断地在改变,实际上最终能不能做一定的深度,或者说能不能达到你既定的目标成为一个问题。

画面形的大小对比、疏密关系,黑白运用,均衡、稳定等审美原则仍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 课题1:从具象到抽象

1)自然形态的研究——元素(单位形)

贝壳、海螺——悉尼歌剧院 2)自然形态的研究——解构与重构

具象(前提基础)——抽象

青椒、蒜头、贝壳

具象到抽象——解构 课题2: 概念的转换与形象的联想

1)质感与表面的练习(手套,绳子,木箱,玻璃等)创造力 2)元素与单元形的练习(玉米,花瓣等) 3)平面与布局的练习(弹簧,蔬菜等)

4)虚形、实形与边缘形的练习(牛头,可乐瓶,蒜头,鞋,枯木,纸张等)《牛的变形》

五、实践训练及讲评: (20课时)

通过变形、夸张、象征的手法,完成静物抽象形态创作2幅。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分析、创意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 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 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及组合关系。 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深入刻画对象。 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评分标准:

构图 10 分、观察想象 30 分、表现能力 30 分、创意 30 分。

第8篇:设计素描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线性素描

第1节

物体结构分析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准备徒手描绘物体的能力,认识、分析与表达形体的能力。

2、教学主要内容:特体结构分析、石膏与静物组合学生。

3、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只对物体结构的分析,了解、分析物体的内在结构规律,并且通过线性素描的方式表达清楚。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课堂示范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积极与学生沟通讨论,讲授完毕后,学生开始实践练习、教师指导。

5、授课程序:

导入,以学生接触过的传统静物素描举例,引学生是考其特点及思维方式—再现,然后举出设计素描的范例,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差别,指出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由自然的人转变为“设计人”。而设计素描的学习方向为将传统来描对实物的再现转变为设计的再现。 讲授新课

一、概述

(一)设计素描的开端

1、定义: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素描学生和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

2、设计来描的训练目的的:为了养成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创造构想的发生,发展与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并进而养成设计思维模式。

3、设计素描训练的定义:通过素描训练,使学生用绘画语言自由表达设计构想,并通过素描及相关训练将设计提升到的屋面,同时将素描手段作为吸收设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线性描绘

(一)线性描绘的要求:要求学生主要以明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给准确地塑造所描绘的对象。

(二)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地进行徒手描绘的能力,认识分析与表达形体的能力。

(三)物体形体结构的分析:

1、六面体(立方体)

1)主要结构内容:面与面对称平行,内切圆对称平行,焦点与焦点形成轴线,轴线与轴线相交形成轴心。

2)方法:以正方形内切圆的概念,在六个面描绘出透视圆;用线将每个面的角相连接,用十字线将面均等分割,就找到面的焦点,将六个面的焦点相连接,即找到了面与面平行的轴线,六个面形成的三轴线相交的焦点(相连接)正是立方体的构造轴心。

3)要点:对基本形应树立正确的几何概念,并使之符合焦点透视规则。每个透视面(缩形面)的内切圆都较难画,初学者往往摆脱不了概念中心的“圆”、“椭圆”的观念。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少有完全一样的透视圆形,画为透视面的内切圆点学习结构素描的关键。

2、圆柱体与圆锥体

1)主要结构内容:圆柱体与立方体、棱柱体的结构形式有直接关系。正方形的内切圆也是自身结构的一部分,也就是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方与圆互为表里。画出正确的立方柱,圆柱体的概念和形态已基本形成了。 圆锥体的尖端正是圆柱体垂直裁面的中心点。

3、柱椎组合体:

1)主要结构内容:柱椎组合体是很有概括性的结构典型,它有两个相互垂直交插的中心轴。

2)要点:先画出锥底面、柱体的水平面的透视投影及正确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建立所有与地面垂直的轴线,确定另一组合物体中心轴与前者的交叉关系。通过对结构面、结构线、辅助线的检验和推理,画出物体镶嵌的结构和形态关系。

4、实用物

1)单一形体、同心圆分析刻画

工业品如瓶、锅、酒具等的基本构造就是圆的状态,或同心圆的叠置形态。描绘对象构造变化应先画出正确高度、宽度(最大直径)的立方体,然后再画出不同直径的同心圆。

四、摆放静物组合分析:

带领学生观察静物组合,分析其中包括了刚才老师所讲的哪些形体; 摆放静物组合为:对称性静物组合—石膏与同心圆形物体组合。

五、实践:

分两组开始学生实践,教师从旁指导。

9、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空间建构

1、教学目的:通过训练学习,让学生能在众多复杂的对象摆置在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能有秩序地组织对象并逻辑地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

2、教学主要内容:

1)分析对象的空间角色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2)秩序地组织与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

3、重、难点分析

1)理解对象在不同空间关系与形态组织中的不同形质变化。 2)正确分析和理解众多形象在空间中相互关系。

4、授课程序:

点名、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导入:

前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线性描绘,它重视的是对象布置,画面取形与空间对象的内在结构逻辑分析。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而设计素描中空间不仅需要去被动的表达,更需要主观地去构建和创造,这单元的新课中,主要学习的就是空间的建构。 讲授新课:

一、不同空间关系与形态组织中,物体的不同形质变化。

一个物象,当它在不同的对象组合与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时,它所充当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对象的理解及表现也应不同。

例如:如果将前一个单元的一组物象摆在相对更大的空间环境中,这组物象的空间占位,空间结构、主次关系,甚至形态本身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对形象的塑造和对画面的组织,都不可孤立地理解。 根据范画讲解对象的空间角色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举例:水果放在盘中与水果放大更大空间中,画面表达的变化。

二、秩序地组织、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

1、面对大空间中一组无次序的物象,逻辑地组构并建立画面中的新秩序。(根据范画摆组静物,然后让学生接合范画体验怎样建立的新秩序。这样训练的目的:使学生通过素描手段计划、认识,理解空间限定与空间构成的关系。

2、空间限定:在两维的纸面上,秩序地建立三个维空间关系并能具体、生动、准确地表现物象在空间中的具体占位。

3、画面骨格:画面除了具有显性的布局与构图之外,还具有隐性的画面骨格。

4、空间构成:指物象与物象之间在空间中的组合与搭配即画面的构成关系。

三、摆放静物组合

扩大大静物组合的摆放范围,教师不再故意的构图,让物体多而杂地摆放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

四、实践;

讲授完毕后实践,由于学生过去没有接解过这样的素描,故这6课时实践、物体不太复杂,空间关系相对明了。

要求:学生面对自己的画,自我建构空间、确定画面空间秩序及中心、教师从旁辅导。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第二章空间建构 第2节

空间的分割与画面秩序

教学目的: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理解、认识对象,还要求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对象,从空间的角度重新组织建立画面的主次关系与画面秩序。 教学主要内容:怎样在画面上以空间的角度建构画面秩序。

重、难点分析:逻辑的分析与研究空间的分割与画面秩序重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东范相结合。 授课过程:

一、空间的分割:

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理解、认识对象。在前一节内容学习之后,我们了解了空间限定,画面骨格等知识。现在就利用这些知识在画面上、分割空间,重新分解与组合各种形态。

二、画面秩序

1、从完全空间的角度理解、分析、重构画面秩序,打破二维的低面限制、拓展、创造出无限的三维形态。

在此阶段,设计素描训练,除了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段时,还要分解,组合看见的形态,认识和扩展形态在空间中的元素组合与构建并通过对形象的塑造与研究,创造出无限的三维形态。也就是说这时候的造型主义还在于分割出新的空间秩序——三维形态,从而达到绘画出新的画面秩序的目的。

2、弱化形态的观察及画面作用,通过认真的逻辑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实践:1课时讲授完毕后开始实践

四、摆放静物 运用日常物品,堆砌出复杂的倾家荡产间错落状态。

要求:从大空间的角度分析画面的秩序。不限于画面,争取分割出无限的三维空间、强调画面自己的秩序。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第三章空间悬体

第一节

基本形的构成、分割与施转

教学目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主要内容:怎样分割、施转画面基本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重、难点分析:对象在称位和旋转后,它在空间中的占位、形态、比例、形态间的相互关系等发生了变化,怎样处理和表现这种变化。 授课程序:

导入:因为学生从没接触过,所以导入主要为观看范画。

一、定义分析:

1、什么是空间具体训练,要求在绘画中、假设将对象从某个角度剖开并在空间中进行移位与旋转。

二、空间悬体训练的目的:

1、思考的过程呈现:在移位和旋转后,对象在空间中的占位、形态、比例、形态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作为这种训练结果的画面中就必然留下同学思考的痕迹及其表现的过程与途径。

2、从透视的角度来探讨空间的知觉。物象通过“切割”与空间移位,首先是其透视发生了变化。在描绘这种透视变化中,可使同学认识到透视是画法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透视角度来研究空间更符合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空间的直接感受。

三、悬体(空间)训练与学习设计之间的关系。

过去学生们学习的造型学科素描的研习方法,过多地依赖对象,使得我们在离开对象之后的再造型非常困难。在传统绘画中可以加强默写训练解决此问题。

但设计中,仅靠默写还不能解决问题。设计的过程是个十分注重思辩与逻辑的推理判断能力的创造过程,它通过造型手段来重新分解,组构、创造,从而顺利表达其设计构想的过程。在离开对象之后,逻辑地思辩出对象所有的本质要素,以此作为其重新组构和再创造的其本要素。

所以说设计的过程是个充满了思辩与逻辑推理的过程,而过去学生们的绘画还是感性成份偏多,悬体的想象切割、施转来训练他们的能力,同时提出在这个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四、训练过程

1、空间物体基本形态的分割。 根据范画、示范分割的过程。

2、空间物体基本形态的施转。 同样根据范画、示范施转的过程

3、空间悬体训练中对透视的研究 1)对透视现象的直接感受及知觉认识。 2)对透视的分析、理解及其原理的理性认识。

3)对运用透视原理成比例缩放和把握透视变形的训练。

五、静物摆放。

因为是初次接触,所以静物结构以简单的石膏为主,辅以对称形体的其它静物。

六、实践:

讲叙环节多,课堂完成的作业为6课时 要求:

1)准确的造型、分割、施转

2)以自由的理解角度,充分发挥创造性,自由安排分割、施转的尺度。 3)接合前几节的学习内容,合理建构画面秩序。

第三单元

第三章空间悬体

第2节

形体的分割与空间的想象创造

教学目的:悬体分割与空间创造相结合,在理性分析的同时强调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创作新的画面秩序与意象。 教学主要内容:形体的分割和空间的创造。

重、难点分析:怎样形形体分割的方法,形体分割的透视,新的空间的创造。 授课程序:点名、组织教学。

一、简略复习一下形体分割的方法,施转的方法 1)怎样分割、施转形体

2)空间悬体的透视关系、透视想象。

二、悬体的分割与空间秩序的创造

1)物体的原本空间秩序,基本形体组合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动势关系。 2)切割形体与施转物体形态的空间位置关系。

切割出来的新的形体与原物体基本形位置的空间关系及秩序。现在的形体切割不仅是单纯的在形体上切割出一块体积、分析、推理透视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切割、施转的形体怎样与母体形成新的空间关系。 3)切割、施转形体与所处空间的位置关系。

①切割、施转形体与原空间相对应,处用这种空间关系处理形体透视。 ②切割、施转形体与原空间产生特异性的空间关系位置,用另一空间层次的关系处理物体透视。

③新的形体构成的新的空间关系,重构了画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处理,创造画面新的焦点和空间秩序,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实践:

此节的重点在实践环节、因此安排7课时实践 要求:

(1)准确的造型、分割、施转

(2)合理安排切割形与画面的空间重构 (3)鼓励创新,突出画面重构的效果。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从旁指导。

第四章

从具象到抽象 第一节

形态的演变

教学目的:以前所学习的素描其思维方式可纳入垂直思考法,它是遵循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推理判断的形式来完成。与三相对应的是横向思考法,其思考引发的是创意。这两者在思考过程中相辅相成,不能相互取代。为了强调这两种思维相对完整的训练以及通过这种思维训练使学生打通或体验从具象到抽象的路径,在这一单元中开投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的素描表现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构想的能力,并通过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通过从具象图像逐步地演变到抽象图形的路径,使同学初步涉及设计思维的模式。 重、难点分析:学生一时难以习惯由方向性极为明确的从一点另一点的理性思维模式转向方向性极不明确的从一点到多点的感性思维模式。

导入:让学生观察几幅形态演变的范画,让学生自己说出与原来学习的素描有什么感官上的不同点。(感性引导)然后由我来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指导出这些不同点形式的原因。(理性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思维的理性转为感性的发挥创造。

二、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是实践设计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设计基础的根本出发点。创造性构想是设计的起源,设计的行为以及其过程都是通过人的思维来实现的,这一过程一般而言又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

从总体而言,设计素描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实践设计思维的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过程,主要通过直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思考等模式来达到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三、实践:

此节教学主要以实践为主,用2课时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在学生写出之前,教师完成一次简略的演变过程。

第四章

第1节

从具象到抽象——形态的演变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式思维,感性的思维模式。 教学主要内容:以实践为主,体验由具象到抽象形态的演变。

重、难点分析:此节重点即是难点,如何将一组物象,合理地、逻辑地、次序地分别用图像的形式,从具象演化为抽象。 授课程序:

一、摆放静物(或学生收集风景图片、人物图片)

二、实践: 要求:

①6幅8开画幅,描绘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②鼓励独创性,不做硬性限制演变方向,教师起技术指导和创作意图引导作用。

第9篇:设计素描教案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教案

课程名称: 素描2 学 时: 36 授课专业: 12级环艺3班 任课老师: 孙贝贝

第 1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一、 课程名称:《素描2》

二、 学 时:36学时

三、 授课班级:2012环艺3班

四、 教学目的:设计素描是为了之后的设计专业课: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做准备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启发心智,用脑画画,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

五、 教法方法:讲授、练习、讨论、演示、范例等,注意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

六、 教学参考书:周至禹《设计素描》

七、

周次 第八至十周

节次 3*12节 日期 2012年4月-5月 班级 12级环艺3班

课 题

造型基础课:设计素描 内容提要

三周共三个训练板块:形态的表象研究,结构素描写生;自然形态的分析和设计,自然形态写生;纯粹抽象形态研究 。

目的要求

设计素描是为了之后的设计专业课: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做准备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启发心智,用脑画画,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

重点难点

1 对形态的新视觉经验 2 眼睛和手之间的默契配合

3 对各种结构要素的视觉的和抽象思维分析能力 4 形态结构的简化能力 5 变被动绘画为主动设计

第 2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教法教具

1、使用多媒体图片课件讲解(每周2课时);

2、静物写生、默写、变体写生;

3、个别指导修改、演示;

4、评讲(每周最后一节)、讨论 学习方法

写生法、背默法、讨论法、比较法

第一周

素描,绘画术语,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是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它以锻练,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量感、明暗关系为目的的造型训练方式。

设计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满足设计艺术各方面表现和创意的基础性需要,从而超越摹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造型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的区别:

1、目

在符合结构、工艺、技术等设计要素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等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绘画性素描。

2、思

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 绘画性素描—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

3、方

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应用,不仅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

素描和设计素描的区别与联系1 素描以外在再现为重点。设计素描本质表现为重点。 区别与联系2 结构素描,需要大量的练习,提高我们的空间结构意识和表现能力。 造型基础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将自然的一些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的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在学习中培养形态的解析,重组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启发心智,用脑画画,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

造型基础的教学内容

寻找其间的相互联系,是教学的内容。整个课程分成几个过渡单元的训练:形态的表象研究;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等。

课题完成方式:

有的课题可以有一个侧重的手法,有的则必须有不同的手法,速写、素描、

第 3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文本、摄影、拼贴、色彩、综合材料制作、指定阅读、图式资料收集、图像采集等均有使用。

设计素描的概念以及它的形成和发展。约5万年前至1.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代的绘画起源,是原始时期设计意识的萌芽阶段。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古埃及、古希腊到两河流域,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素描体系。

素描与设计紧密联系自古有之,在文艺复兴时期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首度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素描中划分出来。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拟定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的学习意义:

设计素描的工具材料:炭笔、纸材料:灰卡纸、白粉笔、铅笔,钢笔、墨、纸,圆珠笔等。

单元1:形态表象研究

题 材:铁桶,废弃物,破碎的石膏,手套,揉皱的纸张等。

要 求:多焦点多角度近距离的观察和触摸对象,深入地体验自然物象的生命状态和表情,本作业的研究对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按照兴趣寻找选择物品,并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

目 的:学生由主动的选择与综合处理,来确立发现周围曾经忽略的形态美感的认识,提高对现实物象的敏锐感受力,以及选择与构图的审美原则,由此也提高着学生富于想象力的"创新"表现

思考与启示: 1 形态的概念:

一个物象本身有自己的外形体积、内部结构、色彩、材质以及肌理等要素,这些要素在同类事物中基本统一与相似。

2 形态之间的关系:

存在于空间中的形态可以以分裂、接触、覆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的方式形成组合关系。

3 关于写实概念

写实通常被理解为真实,也就是运用体积感和三维空间表现技巧再现现实形象,形式和比例。

4对形态的新视觉经验:

借助先进的现代科技积累视觉经验。如显微摄影、红外线摄像等等。

单元2:肌理与形态研究

题 材:各种物象材料的肌理,包括所描绘过的物体表面的肌理。

要 求:收集各种材料,利用拓印、复印、拼贴、素描来练习,要求在每一幅作品中体现一种由肌理形成的情调或风采,创造一种表达感情的力度,所采用的肌理个性以及组合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肌理审美表达。

目 的:围绕肌理组织的视觉特质,培养对于形体与空间意象的反映,以此体现媒介的特质。强调材料的肌理与形态表现的主动结合,肌理的置换创造新的视觉形态。

第 4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思考与启示

1 提取轮廓和剪影

如果将客观物象的外轮廓提取出来,它就脱离客观物象的三维性而呈现为一个平面图形。

2 拍照、拓印

通过一些方法就可以将这些自然图形提取出来:如拍照、复印、拓印、撕裂、烧纸、滴洒等方式。

3 任何现实形态都有自己的外表肌理,这种肌理还有可能被自然、被人工加以改造。

4 现实的肌理本身具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有助于形态的表达。

5 肌理当然可以运用于抽象的形态里,甚至,肌理可以摆脱形态的束缚而存在。

6 肌理可以暗示着现实形态肌理可以被利用、被创造。

单元3:形态结构研究

骨骼结构研究--人、动物、植物的结构写生;团块结构研究--瓶罐写生;榫接结构研究--三通等机械物写生

要 求:了解不同的自然形态结构,从结构入手达到对形态的掌握与再造。体会造型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美感。

目 的:从自然形态的外表研究与描绘,向主动的结构认识发展。从而为形态的创造和主动的表现打下基础。

思考与启示

1 形态分析是结构素描的基础:

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显然,对形态基本特征的探索,需要通过省略烦琐细节并且理解形态功能来实现,在视觉上,通常采用线性的结构素描。

2 根据形体的形状结构,以线为主,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透视变化。

3 结构素描写生步骤

观察,最初的感性认识,塑造大型,用辅助线长线条定比例,透视。描绘细节,从关键部位开始,明确结构,深入刻画细节特征,强调明暗交界线,丰富线条,用粗细不同的线加强效果。

4 各种不同的结构认识: 植物的枝状结构:以相同的分支形式产生相同的功能――用于生命体液的传输与分配来维持生物的生命

自然中生长的螺旋结构:一种自然科学的结构认知。

动物的解剖结构和骨架结构:是对动物由表及里的一种解剖认识方式。 概括的体量结构:几何结构。把事物概括成简单的几何体,忽略线性轮廓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概括整体的认识事物的体量。

物体搭结的方式:榫接结构。骨骼关节的连接方式,特定物体形态不同部件的组合方式

容积体量的认识:团块结构。为了表现人的外表体积形态,利用团块结构加以认识。

第 5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5 画面的结构和构图关系

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

6 画面的幅式

1)横向长方形幅式。2)竖向长方向幅式。3)正方形幅式。 7形态的位置

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8 构图的基本规律与常用法则

对称的规则。均衡原则。静态与动势的规则。 作

业:

自然形态的写生解析:瓶、罐、盘等

第二周

单元4: 自然形态研究

课 题:选择自然形态作形态的分析

要 求: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选择合适的形态,通过剖析的方式加以研究,

目 的:学生不仅从外观观察物象形态,并且能够从内部探索形态的表现,增强形态认识与创造的能力。同时认识复杂事物的基本造型单元,为全新的形态创造奠定基础。

思考与启示

1 内部结构形态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是自然物象的视觉与心觉的统观。 2 在一个物体形态里,常常存在一些局部相对独立的有结构设计和造型表现意义的单元形态。

3 通过内部结构形态研究:有助于提炼视觉的基本形态要素,丰富是视觉的创造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生长模式的丰富性的理解。

单元5:现实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

课 题1:现实形态的写生(瓶罐盘杯等生活器皿)

要 求:在一大群瓶罐物体中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和构图。

目 的:现实形态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的穿插,开放性的结合与局部的裁取放大为新形态的构成提供了切入点。

思考与启示

1形态的概念和组合关系

形态:一个物象本身有自己的外形体积。组合关系:存在空间中的形态可以以分离,接触,覆叠,透叠,联合,减缺的方式形成组合关系。

2线在形态演化中的作用:

选择具有明确几何构造特征的形体,专注于形体结构的透视比例和空间秩序的准确表达,建立对精确性的敏锐反应,把结构分析与平面构成。

3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第 6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

4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1)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2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

4 透 视

透 视: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二度空间的平面的过程就是透视过程。 透视图:用透视的方法在平面上得到立体的形象。

学习透视学的意义:学好透视学,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表现物体的确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种基本的透视:

平行透视:正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保持平行,就称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正方体没有一个面平行于画面,并且仅有一条垂直边距画面最近。成角透视的消失点称为距点。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 。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5 重要的永远是: 眼,脑;心。

课 题2 现实形态的解析

要 求:在写生稿的基础上以网格为基础进行数理的理性界定。

目 的: 一方面分析写生中直觉的造型美感的数理性因素,和形式构成的严密的数理关系。另一方面开始摆脱现实造型的约束。

思考与启示:

1 形态的分解与重构: 分解与重构:在造型中把完整的物象整体作为分解处理,形成互相分离的形体或形状,然后再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和结构。

2 画面秩序的再造:

靠近,渐变,连续是处理画面秩序的方法。装饰形式的因素:重复和对称。 3 形态的形式秩序:

点线面的处理源于对象的提示,相互的关系遵从整体的构架。 课 题3 现实形态的变体

要 求:利用从解析推导出来的抽象形态要素,采用素描的手段,完成一张抽象创作。

目 的: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体验全新形态的产生,在过程中发展形态创造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发现好奇心和实验的兴趣,锻炼我们的审美判断。

思考与启示

1 形态的抽象问题:

抽象意味着对物像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抽取,删减,夸张,最主要的手段和目的则是简化。

2 形态的平衡与和谐:

第 7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把画面中许多对立的因素通过赋予他们共有的成分,明暗,质感等加以实现。3形态的运动与节奏: 全面的看待写生的物像,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有节奏的整体,通过明显的节奏秩序来控制画面。

4 具象到抽象的异变表现:静物抽象形态

作 业:形态内部造型

(橘子,水果等的剖析)写生

第三周

单元6:关于抽象形态、符号形态的研究

要 求:作圆形、正方形、圆球、正方体、圆锥的变化图形。尝试通过抽象形态的形式使用来表达一个想法或者感情。

目 的:所有复杂的形态均来自于简单的基本形态的演化,了解基本形态的构成规律,能够更好地把握复杂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同时提高了抽象表现的能力。

思考与启示

1抽象的三种形式:

1抽象的抽象2 具象的抽象3半抽象半具象。

单元7: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

课 题: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自行车,工业机械)

要 求:。要求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可利用圆规尺子等辅助工具表现造型的几何性归纳的准确性,而是画面造型关系的准确推敲,根据解析,完全按成一张变体作业。

目 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物进行解构,重新构架起当代设计的形态基础。 思考与启示

1人工形态的创造: 通过对人工形态的研究,一方面为我们不断的发展创造形态做积淀,一方面又可以深刻的认识时代与人类自身。

2艺术中的简化原则:

简化原则是把观察的形态简化为按功能需要的最基本的成分,去除多余的外形装饰,体现整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单元8 :形态与表现

要 求:明暗练习,空间练习,线条练习。

目 的:熟悉视觉因素的丰富性的传达与表现技巧的提高。 思考与启示 1形态与明暗:

明暗是通过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体现对象丰富的明暗层次 2明暗研究:

第 8 页 共 9 页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孙贝贝素描2教案

不同的光线是营造气氛的重要手段,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例如灯光设计)。 3形态与材料

人工的材质,自然的材质。

4不同材质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一个是受光的性质(吸收光与反射光的关系)。 5透明与不透明的质感:

不同的材质,透明度也不一样。 6材质感的形态意味:

不同的材质都有不同的形态意味。

作 业

以圆形、正方形、圆球、正方体、圆锥等图形为主,任选其一,尝试通过抽象形态的形式使用来表达一个想法或者感情。

第 9 页 共 9 页

上一篇:高中文明之星事迹材料下一篇:西藏反分裂斗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