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推荐8篇)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篇1

主讲:石庆秘

授课学期:2013年春 授课学时:64学时 教学对象:10124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地点:7208教室

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

8、周四1-

4、周五5-

8、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素描构图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掌握构图与形式建构的基本方法。

2、掌握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素描要素建构自己的素描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

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写生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

4、学会在自由、控制之间寻找素描关系的平衡点,达到感性控制,理性表达。

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研究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构图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

2、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研究 难点:

1、构图的多样性与主题、自主审美趣味的内在统一

2、形式美感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的方法

1、课题式研究

2、讨论与讲授

3、多媒体演示

4、课堂实践训练

四、学习准备

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

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图示语言探寻,寻找视觉方式的图示呈现。

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

4、定画液

五、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图片等

2、各种风格的素描大师作品。

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

六、学习要求

1、记录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

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的平台

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

5、探寻和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点、思维方式、表达可能性、形式美感等。

6、整理每周教学与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和完成的技能训练作业,按照课题要求和顺寻,形成文本、图片资料集各一册。改变过去技能教学中每次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只有几张素描纸完成的零散作业。

七、作业提交要求

1、每次课后根据教学安排,在下次课必须提交相关作业资料,便于课堂讨论和研究、交流、整理。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好课堂记录,以备课程结束后提供评分的依据。

2、课堂作业提交一般以文本(笔记本、速写本)、图片、作品、实物等方式。

3、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必须包含从第一次课开始到课程结束的所有文字、图片、图表等,可以是打印、手写或者复印。

4、所有提交的作业用于展览、存档、评分的基本材料,不得短缺。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讲 被建构的画面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三章 素描构图与形式美法则(8学时)第一节 素描构图原理

1、构图概述

2、构图的突破——质疑高考构图模式

3、构图原理(1)图形与背景(2)负空间(3)视觉中心(4)明区与亮区(5)速度感与压迫感(6)视点选择(7)比例(8)平衡与节奏(9)场面安排(10)画幅与画面边角

(二)实训项目:素描构图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构图原理,探索构图形式,要充分运用原理,自主经营画面,完成5个以上不同的画面构图,画幅不大于32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主动建构画面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突破高考构图模式达到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构图的基本原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经营位置”的阐述、西画中的构图,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构图、经营位置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课件与讲义。

4、卡片纸:8×10厘米的卡片纸2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20张。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3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1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画面与视觉心理平衡感觉实验:形状、大小、数量、方向、位置、颜色、肌理、空间等,直线的水平、垂直、倾斜。线的粗细、形状、数量等,视点、视角、视距。

2、讨论与归纳:根据实验请学生总结归纳画面构图所应该加以考虑的主要内容、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构图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构图学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构图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构图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二讲 美的形式探寻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第二节 素描中的形式美法则

1、何为形式美?

2、形式的衍变与发展

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1)对称与均衡(2)比例(3)重复

(4)对比与统一

(5)节奏与韵律

(6)重点与非重点(7)视线流程

(二)实训项目:形式美的法则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形式法则,充分运用素材完成形式探索,完成不少于5张的画面,画幅不小于64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在素描写生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素养。

三、教学重点:形式美的法则

四、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2、卡片纸:32开卡片纸1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或实物的明显或暗含形式因素提取出来并表示与画面中,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写生中的形式美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加以表现,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形式美感,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形式美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5、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形式美的理论知识,感受自然中的形式美,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形式美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形式美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素描写生、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是写生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寻找你认为是创作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三讲: 师法自然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一节 素描写生概述 教学内容:

1、为什么写生?

2、观察与取舍

3、自然的恩赐——感受自然与生命

4、主体的表现——我在哪?!项目十:风景写生

目的要求:面对客观对象时懂得取舍,重视画面的完整,加强个人对于自然地感受和表达,强化艺术感觉,形式和技术不限。不小于16开纸3张以上作业。内容:自然风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从写生的基本方法,强化个人感受与表达,学会积极主动建构画面关系。

三、教学重点:写生中的观察与取舍

四、教学难点:写生中的感受表达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写生方法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写生静物、人物、风景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2、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与实物的明显区别与联系,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写生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写生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进行写生,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取舍、嫁接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七、课余的事

1、风景、人物或花卉的线描写生。

2、经典作品的画面结构分析

第四讲 感悟与表达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二节 结构与色彩 教学内容:

1、结构

(1)结构的含义与地位(2)物象结构(3)画面结构

(4)物象结构与画面结构的关系

2、色彩

(1)素描中色彩的含义与地位(2)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转化(3)色调(4)情绪传达 项目十一:结构训练

目的要求:理解物象生理结构并表达清楚,具备形体结构观念,构建合理的画面结构关系。完成不少于3张的结构素描。内容:静物为主,兼及其他

二、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的基本含义,深入理解物象生理结构、物象形体结构、画面结构。学会运用色调传达个人情趣和情绪。

三、教学重点:结构的理解与表达;色素描中的色调与情绪传达

四、教学难点:画面结构处理;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欲个人情绪传达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结构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结构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4学时,学生训练: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结构分析与评述、总结归纳。

2、写生练习: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结构分析进行写生练习。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结构与色彩》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结构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有关结构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观察方式和取舍原理,深入表达对象结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结构的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针对自然中具有强烈结构感觉的物体进行写生练习,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第五讲 中得心源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三节 素描写生到创作 教学内容:

1、写生到创作的含义与目的

2、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作者与作品

重点:写生到创作的程序与方法

难点:素材中的取与舍,画面关系的合理建构 基本要求:

项目十二:写生中的色调训练

目的要求:充分感受并表达客观自然的色彩色调关系,并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在画面中,使画面具备一定的情景气氛。作业不少于2张。内容:风景、静物为主,兼及人物及其他。

项目十三:从写生到创作训练

目的要求:必须是根据写生收集的素材整理完成具有一定情趣或意义的作品,单幅画不小于4开纸、系列画不小于32开4张。画面完整、精致。表现形式不限。内容:风景、人物、静物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素描从写生到创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会探讨表达内容和画面形式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创作立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创作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气韵生动”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创作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3件以上,并打印2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2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1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分析与评述、总结与归纳。

2、写生到创作练习:根据写生作业展开创作,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创作意图进行草图探究、小稿练习、放大为正稿。

(1)色调创作练习:面对对象写生,并赋予画面移特定的色调关系,以传达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2)根据写生稿,整理出创作小稿3幅以上,选择最为满意的一幅放大为正稿。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主要探寻画面构图、造型、色调、形式感等美术语言如何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意图,确切表达主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作品的内在张力、视觉中心的控制、节奏和韵律感的形成等,写出5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草图与小稿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观察方式、取舍原理、创作意图等,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带有主题性的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视觉图形,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好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课程总结——课程资料整理与习作汇报展览

(一)资料整理与要求

1、根据全部课程的课题要求和顺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加以整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实训习作部分,以及阅读的文献来源等。

2、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后按照课题顺序装订成册—— A4纸规格,提交至任课教师。作为评分的依据。

3、课堂训练册和笔记应该成为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每位同学须妥善保管,并加以整理。

(二)习作汇报展览与要求

1、展览内容:课堂训练册、笔记本、收集的文本与图片、课堂实训习作。

2、展览时课堂实训自作必须加以装裱,严格展览的效果。

3、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程汇报展览。

4、展览活动的具体组织和举办具有班级自主筹划、实施和检查,指导教师须认真加以指导。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篇2

一、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 全国大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都开设了素描基础课程。然而, 我们看到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没有紧密联系产品设计专业, 只是笼统地画一些素描静物, 比如, 画一些简单的石膏几何体等, 没有真正认识到素描和产品设计专业的联系性。此外, 全国大部分院校招生的设计类专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基本都是经过两三个月的美术突击培训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 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素描训练, 加上在素描教学中课时较少, 学生还没掌握和理解素描中的一些关键点, 比如, 透视、质感、肌理感等, 素描课程就结束了。学生对于素描的学习也就是大面上认知一下, 没有深入的理解。另外, 部分基础部教师在素描过程中没有实际动手做范画来演示素描中的一些问题, 很多学生对透视、肌理、质感、空间感等组织关系的理解还都停留在高中时代, 使得学生在画素描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素描要素仍然模糊不清, 导致学生在后期不能有效地将自己的产品设计构思表达出来。

二、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既需要感性的思维, 又需要理性的思考,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理性的方式去理解素描对象的形体、结构、空间等变化。产品设计不但给人们提供物质功能, 也需要审美功能, 给人们带来好的视觉审美方式, 体现了理性与感性及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产品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应该有别于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 具备更灵活的教学手段。在两年的素描教学过程中, 笔者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活动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 增加素描教学开设的课时, 使学生全面了解素描的构成因素

素描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作支撑, 短时间的素描训练不能有效地解决素描中的一些问题。当今, 部分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已开设素描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素描的学习又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充足的时间保证才能对素描中的透视、结构、体积感等因素深入地学习, 从而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产品形态研究。因此, 增加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课时是很有必要的。

(二) 加强素描中的对“形”的认知和练习, 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形体捕捉能力

素描是一种视觉艺术。产品是以形态来呈现的。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形”的问题, 形体不准确将会对未来所表现的产品形态有所限制。对于产品“形”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到产品形态的呈现。产品是依靠形态表达出来的, 形态是产品展现的载体。形态在产品设计中尤为重要。通过素描训练, 在做产品设计构思时, 可以迅速捕捉形态, 或者将大脑思维中的构思表达出来。形态的建构和造型能力密切相关。另外, 还要改变教学思路, 加强对学生眼睛、手、脑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对“形”有更深、更实质的了解,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

(三) 加强素描教学中质感、肌理的练习, 确保产品设计渲染效果有效呈现

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中质感、肌理的学习是不能忽视的, 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素描训练, 我们可以体会物体的质感、肌理、结构、空间感及存在感等组织关系。在做产品设计时, 徒手绘制形态后用三维制图软件把构思方案建模出来。通过虚拟的方式来展现物体形态, 然后, 结合在画素描物体中所认知到的空间感、体积感对形态空间进行反复推敲, 一直达到合理的最佳状态。最后, 建模结束后进入产品模型渲染环节, 在模型渲染的时候, 我们会考虑到产品用什么样的材质合理。关于材质的选择就要结合素描中的排线训练, 从而认识到的产品的质感、量感、肌理感等。也就是说, 通过画素描, 来研究排线的变化, 通过排线的不同变化来深刻认识物体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排线来探知产品质感和肌理感的变化, 才能对材质有清晰的认识。对材质理解后, 就会将合理的材质运用到产品模型渲染上, 从而合理准确地将产品形态效果表达出来。可见, 素描教学对于排线的掌握一直到材质的认知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素描训练中对排线方式进行不同尝试,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材质的不同表现。因此, 要加强素描中的质感和肌理感训练, 使产品效果得以合理展现。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中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等的反思和分析可以得出, 素描和产品设计专业有着重要的关联。在素描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听取学生的不同反馈, 积极地做出相关教学调整, 从而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把握能力及对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力, 为学生学习产品设计专业夯实基础。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特点, 因材施教。另外, 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 我们还需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合理的素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为产品设计服务, 针对当今产品设计发展形势探索出积极的正确的素描教学策略, 这样方能使学生应对产品设计中的不同问题, 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设计师。

摘要: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和设计专业有着密切联系, 对设计这个专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产品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并提出了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建议及措施,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进一步加强素描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及合理性, 确保素描教学更好地为产品设计研究提供服务。

关键词:素描,教学,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中义, 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美术功底、艺术素养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从课程建设设计中的课程定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几方面优化与创新,可减少设计理论、观念以及方式上的问题,为今后课程学习打下牢固根基。设计素描课程建设重点在于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打造更加专业、综合素质更高的师资队伍,下面就相关问题具体探究。

1 设计素描课程定位

首先,通过设计素描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心灵受到启发,培养反应能力与思考力;其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转变定式思维模式,学生大脑接受信息、记忆信息、分析、理解、转化信息的能力均得到增强;另外,可使学生大脑、手、视觉与听觉同时接收信息、处理信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1]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血神各项思维得到训练就要加强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准确理解,明确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传统素描重点在于绘画,侧重锻炼学生绘画功底,培养艺术创作力,可独立为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与雕塑、油画等并列存在;设计素描重点在于草图或者产品的结构、方案图,侧重实用性与效果。[2]由此,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设计时,需要将现代美学思想与审美作为导向,建立立体-平面-空间等专业领域设计平台,增强专业课程的广泛性与基础性,将美学素养应用到教学中,掌握企业、市场真正的设计需要。

2 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2.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目标为:立足于传统素描教学,借鉴吸收国外教学与设计行业经验,打造出与行业或者自身创意相符的教学课程,即,将素描作为基础,将现代艺术与思想作为主线,对设计发展未来与可能无限延伸。结合当前实训内容,将设计素描教学目标归纳为:观察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结构、机理以及质感、光彩等,应用素描方法传递出图像的信息,进而表现出物品潜在功能与关系,获取自然界原有物质形态与表象,[3]从中洞察出尊重自我、崇尚艺术觉悟,即,透过物质看表象,明确抽象与具象间规律与运动法则。

2.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从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可看到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创造力与观察力培养是课程目标,造型能力与造型语言规律则是课程核心。设计素描课程将“课题”贯穿在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将课程分为物态表象研究、物态解析、造型语言几个设计内容。其中,“物态表象研究模块”是从物态空间变换、结构、质感、造型几方面训练,对设计素描的创意与构思较为看重。“物态解析变形”则是以物态结构关系、画面构成关系为切入点,侧重对形式语言规律的表达。“造型语言表现研究”侧重素描语言研究与表现,立足于当代思想。

2.3 课程教学方式的设计

设计素描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手段,课内环节主要以PPT多媒体授课、课堂讨论、作品鉴赏、课程训练、现场评比、课堂总结等方式为主。课外环节以教学工作室设置多见,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素描本领的同时,在课外开展各种实验室、定期举行的小型研讨会、作品展等,将教研、科研成果汇聚其中,充分收集资料,打造自由、开放、多元的学术活动。通过课内外联动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素描的认识与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了艺术情操。

2.4 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表现手法的培养下往往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中,各企业品牌活动或者产品设计说明都需要有设计师的口头描述与讲解,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必不可少。在课程中可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或者课堂讨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描述自己的创意,借机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另外,学生作业除了素描训练外,还可以让学生记录一段写生或者创造过程心得,在课堂上大声向所有同学分享交流,也是学生间、师生间互动方式。

教师介入与干预设计。在设计素描各个环节,教师干预介入法可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被遏制,还能及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需要教师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营造更充足的自我思考与创造的空间,同时,不能过分放任与松懈,对错误的思想与看法及时纠正,并不是打断学生思路、不尊重学生想法的行为,而是引导学生向更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委婉、正确的方法及时纠正学习错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作业讲评设计。将作业讲评分为个体与集体讲评两方面。前者是对单个学生进行的重点讲评,比如,学习吃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在于对作业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的建议。而后者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整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在阶段性学习后将作业内容呈现至幻灯片中集中讲评,可使讲评效果提高。

教师示范设计。教师示范在课程设计中也同样重要,学生初次接触素描课程,会遇到很多入门难题,此时,教师在技法上的示范可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示范方法有很多,比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帮助学生辨识各种物体形态特征等,示范不是完全的告知与生硬的灌输,而是通过适当点播让学生自己总结深层次的规律,掌握特殊、异常形象的分辨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造型形式与原理的掌握,灵活运用各种造型方法与技法。还可以与学生一起鉴赏名家艺术手法与风格,对名家应用的素描技法现场示范,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营造一种现场学习的氛围,感知艺术魅力与神奇,对学生感性与个性化觉悟的发掘很重要,倡导并鼓励形式与风格奇异的创作手法,遵循学生个性与想法,可以随意选择应用适合的工具与绘制方法。启发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教师示范与鉴赏名家作品都是在为学生入门打基础,是提升学生艺术见解、了解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一种方法,可尽快让学生养成艺术性与创造性思维。

3 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方法

本次以“装饰设计与表现”课程为例,对象为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究。

3.1 课程信息与目标设计

课程名称:“装饰设计与表现”课程类型: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授课时间:大一第二学期;学分:10分;先修课程为素描;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实训。课程总体设计目标:本课程为装饰专业主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室内家装的设计与安排,具备较强的绘制与设计能力;掌握透室对室内空间绘制方法,能够快速用制图工具完成室内空间润色与点缀等。学生可对教师提供的室内设计作品进行临摹与分析,应用彩铅、针管笔、马克笔等工具,结合透视(两点或一点)制图法。快速表现出室内陈设、空间效果图。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作为素质目标。

3.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要求

将能力训练分为基础练习(7学时)、家具与陈列表现(32学时)、素描工具使用技法(35学时)以及三维空间综合实训(57学时)几个方面。在训练期间开展一些师生活动,讲练结合,活学活用,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素描技巧。课程基本要求为:要求所有本专业学生均学习此门课程,从普通造型过渡到现代化设计思维,对物体结构与空间结构有正确认识,熟悉应用各个设计工具与软件,可独立创作出完整的作品或者临摹出大师的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学习并领会创作时的理念,学习到各种创造与表现手法、形式等,最终提高素描表现力与创造力。课程单元实施课程教学总体方案的最小单位,本部分将其分为2学时,每个学时50分钟,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是按照教师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工作方案,也可以当成教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模板,每一节课都要组织授课教师对总体教学方案有效把握,充分认识到教学内涵与作用,以团队方式学习与讲课,实现不同单元的精细化设计。单元教学方案需要将单元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将行为作为导向,体现教学设计的自身特色与人本化设计理念。

3.3 考核方案

本专业设计素描课程考核方案内容见下表1所示。

通过以上素描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案例,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分,将素描基础课程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用更多学时开展实训,讲练结合,突出实训的重要性,也表现了该专业课程设计侧重实用性,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展现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本质区别。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除了重视课程设计中学生艺术情操与素描技巧的培养与锻炼外,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艺术远见也很重要,对学生以及课程设计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艺术素养体现在审美意识、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教学能力上。随着我国高等院校逐年扩招,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类教师培养成为紧迫工作,我国各院校艺术类教师经验与素质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需要加强培训与学习,有条件可组织到国外深造,领略不同国家艺术魅力,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提升艺术审美。最后,加强教学评价与考核,对学生与教师学习以及教学态度、方式、质量综合考核,建立师生间、生生间互评机制,增强考核透明性与公平性。

5 结语

本文主要对设计素描课程建设整体教学设计的定位、教学体系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设计方法、教师素质提升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与探究,表现了设计素描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艺术创造技巧。

参考文献:

[1]马海元.“设计素描”课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结构设计[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0):330.

[2]郑浩.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设计[J].开封大学学报,2015,29(2):73-76.

《设计素描》教案 篇4

授 课 教 案

系(部): 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15图像1班

课程名称: 设计素描

授课学时: 80 授课教师:

第一部分 设计素描概述(2课时)

教学内容(2课时)

设计素描课程系统教学模式: 培养目的 •培养严谨的视觉感受与反应能力(眼)•培养科学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脑)•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心)•培养熟练的视觉传达与表现能力(手)

一、引导性讲解设计素描的理念

通过图片资料交流一下对的素描认识;以及对素描本身的规律认识;并引入设计素描基础。

(1)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研究方式、训练的目的各有侧重。

二者对比如下: a.造型功能 绘画性素描—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是以陶冶情操的纯艺术作品发挥其造型功能。设计素描—在符合结构、工艺、材料、技术等设计要素前提下,运用草图、效果图、爆炸分解图来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和构想,以设计适合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产品为目的,发挥其造型功能。b.造型思维 绘画性素描—以感性为基础,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表现艺术形象。设计素描—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将形象思维统一在逻辑思维之中,拓宽设计作品的表现力。c.造型方法 绘画性素描—以训练扎实的形象再现能力为宗旨,强调认识与表现的辩证关系。设计素描—研究立体造型的形态表现规律,启发并掌握对心理物象的视觉表达能力。d.造型特点 绘画性素描—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材料以铅笔、炭笔、毛笔为主。设计素描—不仅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广泛。

设计素描注重立体的全方位意识培养,因为,产品设计、展示空间设计,都是以立体的360°环视的立体形态或纯实的空间形式展示。因此,设计素描造型是多维度的空间造型。设计素描,除基础造型技能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课程创意形态造型训练,使学生从各种创造性的思维规律中演化出具有可操作的创新方法,提高创造能力。(2)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

纯艺术是纯粹精神性、欣赏性的,是艺术家以纯粹的感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为条件,对客观现实进行再现和表现,并通过对现存事物描绘来反映思想感情,立足于内在的心理欲求,是一种个人行为;实用美术则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艺术。如果将传统绘画素描规定为纯艺术的基础,设计素描就是实用艺术的基础。由干设计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产、技术、材料、消费、使用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它的造型特点反映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不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其审美功能必须以实用功能为前提。据此,设计师的造型观念应该注重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素描的概念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从而超越摹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设计素描,是指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需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设计素描—现代设计艺术前沿基础课程,是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方法。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能力,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是设计师必备的专业设计表现技能。

三、设计素描应用范围

设计素描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工艺、电脑动画、摄影、雕塑和建筑等领域。

四、设计素描的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设计艺术基础造型的一种训练手段和方式,必然有自身的特 点。在表现形式上,设计素描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日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获取客体的本质特征,然后超越客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由于设计素描的性质有别干其他素描,因此,它有如下一些特征:客观性、本质性、逻辑性、多样性、创造性。

五、设计素描的学习意义

①培养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增强接受税凭信房、能力,即敏锐的视觉感 受能力。

②培养分析、观察、理解、判断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形成透过事物的 表团探索事物内部的整体特征的思维习惯。

③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养成不断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与研究的创作精 神。

④掌握多样传递视觉信息的表现方式及手段,并熟练地运用它们贴切、充 分、巧妙地表达作者设计意图。

⑤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

六、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素描,是人类最早从事造型艺术活动的方式之一。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祖先就已经开始用鹿脂的灯烟做原料,在他们居住的洞窟岩壁上创作反映他们当时真实生活的造型艺术活动。从人类这些最早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艺术创作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创造艺术的意义和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艺术产生于劳动同时艺术又推动了劳动生产。“Design”(设计)原形来源于意大利语,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表示为素描的概念。它主要指艺术家在创作构思过程中,运用素描来探讨、研究

作品的规模、内容与造型的草稿和草图。以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莫里斯为代表倡导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对设计的改革发展确定了概念:“美应与技术结合”,主张美术家应倾注于设计,专门设计图样、造型、分工协作。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分工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豪斯(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新型的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与工艺的统一。”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协会调查结果表明: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应俱备的十项技能第一位“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效果图形表达能力,绘画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思考题:

1、设计素描的概念

2、如何理解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训练:(4课时)

用线条表现简单的几何形体(临摹1张)课后作业:

1、熟悉作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以速写形式,用线条表现日常用品(5个)

第二部分 结构设计素描(32课时)

一、结构设计素描的概念与特点(2 课时)

结构设计素描的主要特点是将物体的结构和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角度、透视、比例、物体空间变化,将物象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进行逻辑分析,并有选择地表现。其次是将多种复杂的形体归纳在单纯的立方作之中进行剖析和理解。

结构的性质是物象形式的内在规定性。物质的形式是由内部性质决定的。研究与审视自然物象是为了超越物象的表象进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

构成素描造型的基本因素: 透视、比例、结构、线条、明暗、空间、体积、对形体透视比例、体积的准确理解与表现

首先我们看到的形象都是从某一角度所见的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经过透视增减、变形之后的形象,并非原来的本形。我们认识和描绘形象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为出发点的。认识和描绘视觉形象离不开对透视现象的认识的表现。从根本上说,透视现象的规律受以下两点的制约:

(1)人们的视线从视点(眼睛)起,呈直线放射状。被视物被物体遮挡的部分则无法看到。因此,对某一形象而言,视点位置不同(如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以及仰视、平视、俯视等),其视觉形象各有不同。

(2)以视点(眼睛)为准,物体由近及远呈现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宽到窄的视觉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同形体的不同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透视分为两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在视觉形象中,比例与透视是密切相关的,视觉比例包含着透视现象,透视现象作用于视觉比例关系。

如果掌握了透视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绘在某一角度观察下的形体的视觉特征,从而正确地反映形体本身的特点,使形象具有体积感、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平行、成角、倾斜、光影等)●直线透视:(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直线形体透视规律: ①长度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愈远,长度愈短,近长远短。空间间隔相等的线段,距离画面空间愈远愈小,近大远小。③高度相等的线段,视平线以上的愈远愈低,视平线以下的愈远愈高。两种情况到最远处均消失于消失点。④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⑤与画面不平行的倾斜线段,一定消失于垂直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的直灭线的天点或地点上。向上倾斜的消失于天点,向下倾斜的消失于地点。成角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二个视平线上的消失点,平行透视的直立灭线垂直于心点。

⑥画面平行的线段永不消失。⑦与画面不平行而相互平行的线段消失点必须严格统一。●曲线形体透视 凡是非直线形体的透视变化均为曲线形体透视。

1、规则曲线形体透视(以圆形为例)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中与四条边线的中点和十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4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透视圆形,都应该在相应的透视正方形中米字线的相关点上通过才是合理的透视圆形(图示)。●曲线形体透视定律: ①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②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③平面圆中上、下、左、右四方是与正方形相接的,透视中的圆形不是这样,它的最宽点是根据与视点的位置而定。④距视平线越近,圆形透视弧度越小,反之越大。⑤任何曲线形体需画透视图时,都应纳入透视方形或透视立方体中完成。2、对形体结构特征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形体剖析结构素描训练,是以比例尺度概念、形态的组合及过渡规律、三维空间概念、形态的分析与认识等方面为重点,由物体的表象到本质,重视体会由形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过程,在对形体结构进行具体剖析时,为了便于观察,将形态“透明化”,运用物体比例关系,透视原理,来增强理解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结构特点。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

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所以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主要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结构素描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方法的训练,是获取视觉信息的良好手段.因此,重过程轻结果,重分析轻描绘。、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与分析

很多物体的内部结构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更具特征、更富本质,只有透彻地理解内部的构造,才能更准确、更明晰肯定地体现外部形态。在结构描绘中强调深入对象内部,进行剖析描绘和拆卸描绘。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形体和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它将培养我们对物体内在的生长机制的自觉关注,使我们从某一种确定的描绘过程中感受到了内在结构的世界。

二、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4课时)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当我们用铅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构图的处理(2课时)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

(一)、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1、横向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竖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

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二)、形态的位置 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三)、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 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得失去均衡,更不行。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

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

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

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

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

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

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课后作业:

要求:根据本周所讲构图的法则,到生活中收集素材(写生),题材、主体(人物、动物、景物、风景等)不限,不准临摹,完成10张不同的构图作业,并在每一副作业上表明其构图的抽象符号或说明是什么形式的构图,如“S”构图、中心构图等等。作业要装裱或装订成册。作业规格:32开。工具材料:不限。

四、结构设计素描的表现方式(4课时)

这个阶段的素描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地进行徒手描绘的能力,认识、分析与表达形体的能力。当然线性的描绘不是完全不因明暗,而且只相对与绘画造型素描,其对明暗的理解与表现不同,线性描绘运用明暗主要是为了增强对象的形体与空间感受,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另外把线的理解也可以简单化,线有原光线,背光线,有中锋线有侧锋线,有原线有线也有类似面合的线,对线的感觉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多维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线。准确地塑造对象是造型训练的基础也是本教学单元的主要任务,在对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准确塑造的基础上,线性描绘逐个要通过对形体的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理解物体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三维形体造型的构想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的能力。原因在于,作为设计师,作为设计师三维的构想能力是其造事物构想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加强对学生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相应变化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摆脱和削减表面明暗等的素描表现习惯,而更注重构建三维形体并在画面中组织,表现出形体关系。

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要求学生清晰明确地把握物体的结构,准确地掌握事物组合与形态,比例关系,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物体的结构与形

态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训练过成中可着意将物体在空间中的动势线,或是作画时为了寻找对象在空间中的形体与占位时用的辅助线,有选择地留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对形体及空间关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作品的表现能力,在对画面的明暗,主次虚实的处理上,更多地通过线条的轻重,虚实,明暗来获得。

在观察方法和构图表现上,设计素描更注重对一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一个多维的综合性的形象概念,可对一组事物中某一单独的细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灵活地构成画面物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对全面的感受进行构图,组织能力。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步骤:

一、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

二、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

三、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四、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五、实践训练及讲评(20课时)实践训练:

1、由教师安排静物写生

2、由学生自由组合多组场景课题静物 课题内容:

1、石膏几何静物的结构素描表现。(2张,4开纸/张)

2、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一切可用东西)石

膏或真人等均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调整。(2张,4开纸/张)学生实践步骤:

1、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确定画面构图

2、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

3、运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4、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作业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三部分 明暗造型训练(24课时)

明暗形态造型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想、方案的造型语言之一,也是设计素描重要的课题训练内容。所谓明暗形态造型,是指按照客观物体明暗形成规律,运用明暗(调子塑造)的造型方法,对所描绘或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及空间关系等诸方面予以准确、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本章就设计素描中明暗形态造型训练的目的,着重从物体的立体感、明暗、色彩、质量感及其空间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物体的立体感(1课时)“体积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根据透视的规律反映在视觉上,便形成物体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物体的“体积感”,或称“立体感”。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设计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掌握立体地认识对象和立体地去表现对象的能力。它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物体的“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1.“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 立方体是由六个正平方面组成,由于视域的局限,我们观察立方体时,在典型的角度上可以看到反映三度空间的三个基本面,所以,“三大面”成为我们观察和表现立体感的视觉习惯。也就是说要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最少要具有三个大面。事实上自然界许多物体,是由无数转折复杂的体面所组成的,并不都是三大面,例如圆球体、圆柱体、多面体,或更复杂的物体。由于“三大面”是构成立体感的首要条件,所以分析体面,首先要抓住对象整体关系的三大面,由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到整体的方法

进行观察,保持“三大面”的整体感,以求得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这利于自觉地、主次分明地去分析和把握对象的体面关系,达到正确表现对象立体感的目的。2.深度空间是表现立体感的关键:任何物体的体积,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方向转折不同,且有透视变化的体面组成。分析、理解、表现物体的体面转折以及它的透视变化关系,并且正确地表现出物体起伏转折的深度,对塑造物体的立体感,有关键性意义。3.明暗调子的描绘是增强立体感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物体时,如果只用线描的形式把物体的高、宽、深三度空间的结构、体面、透视关系画出来,不涂明暗也能呈现出物体的体积感,使人们能够在视觉上认识它的形象。但是,这个物体的立体效果还很不充分。如果同时描绘出它体面变化的明暗色调关系,就能更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立体空间。

二、物体的明暗(1课时)物体的明暗是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的黑白灰的色调关系。物体在光线照射作用下,根据其自身结构转折关系将会呈现出来的不同黑白灰关系,而这种黑白灰关系是由物体各个面与主光源的角度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明暗,同样,光源角度及强度的变化也会使同一个物体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层次。所以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除了把形体、结构画准外,明暗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借助描绘物体的明暗关系,来充分表现物象的固有色调、质量感、立体空间效果等。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3.高光与投影 1.体面与明暗变化的关系

物体的明暗,是因物体自身各个不同方向的面,受光照角度和远近不同而形成的。由于物体的体面是多方面的,体面朝光源的方向不同,接受光线的强弱程度就有差异,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明暗层次。在写生作业中,要正确地运用明暗方法充分地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就要理解光源方向和体面角度变化所形成的明暗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描绘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和空间效果。2.明暗五个基本调子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均会呈现出规则的色调分布,根据其形态及其与光源的角度不同,我们依次概括为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及反光等五大色调区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大基本调子。复杂的形体其色调的分布更加微妙而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明暗五个调子的规律予以概括总结。但无论物体的色调多么丰富,我们运用色调进行表现时,均应从五个基本色调入手进行理解和分析。3.高光与投影(1)高光:有一些物体,由于质地的光泽,如金属、玻璃、陶瓷器皿等,在受光部分出现对光线直接反射的小面,称做“高光”。(2)投影:“影”是光的遮断,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这个物体的影子投在另一物体上,遮去了部分光线,因此在另一物体上留下主物体的影子,所以把影称为“投影”。

三、物体的色彩与明暗关系(2课时)自然界的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现出相对的独立且稳定的色彩倾向,我们称之为物体的色彩。素描写生则是通过黑、白、灰的单色层次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体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物体色彩的基本属性。

应当承认物体均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这是物体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依据;但另一方面,这种色彩倾向也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会随光源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纯粹的、绝对的物体“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的理解物体的色彩。包括以下三个知识点; 1.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1.认识和掌握色彩的明度 我们在自然界所见到的颜色,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由光谱仪分析出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础的有彩色系;一是光谱中不存在的黑、白、灰组成的无彩色系。两者之间共同的特征是都具有明度,而它们区别的最大特征是,有彩色系除了明度以外,仍具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而无彩色系不存在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只讨论黑、白、灰等明度问题。2.色彩的明度不同,明暗对比的效果也不同 在同一光源下,白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强,黑色物体的明暗对比最弱。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浅,即明度越高,其明暗对比就越强,反之物体本身的色彩越深,即明度越弱,其明暗对比就越弱。素描写生练习,注意色彩明度不同的明暗变化,对色彩课的色彩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看不出物体的明暗变化,也就不容易掌握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说素描也是色彩课的基础。3.明暗色调和物体色彩明度变化的关系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来的明暗色调,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综合效果。一是由于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因物体体面转折的角度不同,所接受光线多少的程度不同而产生明暗差别。二是物体本身色彩的明度深浅不同,吸收光线多少的程度就会有所差异,而在色彩明度上产生黑、白、灰层次的差别。

在素描中所表现出的明暗色调,是物体的明暗变化和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固有色明度的综合效果。两者之间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当我们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时,既要看到体面转折的明暗变化关系,又要兼顾物体固有色明度不同的关系,综合形成统一的明暗色调的整体关系。

四、物体的质感与量感(2课时)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组织结构所构成,其质地呈现出不同的表面特征,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物体质感。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自然界的物质,由于组织成分不同,其质地便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比如软与硬,光滑细腻与粗糙、疏松,湿润与干涩,透明与不透明等,在光线照射下,反映出不同的感觉效果,简称为“质感”。例如金属与塑料器皿表面的光滑感、陶器粗糙感、织物的柔软与浑厚等。设计素描练习,除了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明暗、色调之外,还要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它是表现设计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锻炼我们掌握深入刻划物体质感的技能。1.注意物体组织结构的特征: 不同物体间质感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其不同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通过明暗色调绘制物体的质感时,就必须注意观察物体的组织结构特征。画松、柏树干,抓住树皮纹理特征,就容易把树干的质感表现出来。描绘干枯的树叶,除了表现它的明暗变化,还要刻划出树叶的纹理,便有助于其质感的表现。画竹、草编织器物,把竹、草编织的结构特征刻划出来,便加强了质感效果。2.分析物体质地对光线反射的特点,借助明暗色调表现质感

从物体质地的软硬进行分析:质地坚硬的物体,一般形体起伏比较明确有力,对光线反射强,所以明暗对比较强。质地松软的物体,形体一般比较不规则,往往是随着依附物的变化,它对光线的反射弱,所以明暗对比较弱。从物体质地光泽感进行分析:越是细密光滑的物体,表面就越光泽,光线照射下有高光,体面转折处的高光反射强,物体边缘整齐清晰、明确肯定。表面粗糙无光泽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弱,一般没有高光,明暗对比较弱较柔和。从物体质地的透明程度进行分析:玻璃器皿的明暗交界线不显著,高光的地方很多,盛水后由于光线的折射,迎光的地方反而不亮,背光部分反而显得光亮异常,写生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用一般明暗规律硬套。不透明物体的明暗关系稳定,符合一般明暗规律。3.运用不同的笔法加强物体的质感效果: 对不同质地的物体,应注意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如平直坚硬的物体,可多用刚硬的直线,如透明的玻璃、规则的钢铁;而柔和曲折的线更优于表现起伏变化的质感,如柔软的织品和丝绸、细腻丰富的皮肤等。物体的重量感: 物体的重量感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由于物体的质感不同,反映在人们的视觉方面就会产生轻或重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物体的“量”感。这里指的“量”,不是数学中某种数字概念,而是一定物象的形态所呈现出来的某种“量”的感觉。素描写生练习中,不仅要求同学们表现物体的质感,也要表现物体的量感。任何物体之间不但在质地上明显区别,重量上有时也差异悬殊,只要把它们之间的质地差别充分表现出来,“重量感”的区别也就相对体现出来了。

五、物体的空间感(2课时)

物体的空间感是指,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反映出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视觉感受,使人们能够获得立体的、深远的空间感觉,我们称之为物体的空间感。1.正确描绘物体的透视关系:一切物体都具有高、宽、深三度空间,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是描绘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关键。物体深度形体的变化,主要反映在透视原理之中,发生透视错误,就会失去景物前后空间的距离感。2.认识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 自然界的物体都处在大气之中,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及灰尘微粒等杂质,物体与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越远,空气杂质的遮挡作用越大,好象景物前面笼罩着一层薄纱,使远景形象模糊、色彩灰淡。在同一光源下,近处的物体明显对比较明显,形象清晰,立体感较强;远处物体明暗对比较弱,形象相对模糊,立体感减弱,如黑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黑,越远而越灰,白色物体离我们越近越白,渐远则渐灰。这种空间距离上的空气作用叫做“空间气氛感”。根据空气对“空间感”的作用,我们作画时便可根据需要,利用这种规律来加强画面物体的主次、强弱、远近、虚实等空间效果的表现。画近处的主体形象,注意明暗对比的效果较强,形象较清晰,体面转折关系交代清楚。画远处的景物,明暗对比较弱,立体感减弱,形体模糊,使之呈现广阔、深远的“空间感”。

六、明暗造型的表现步骤: 1.观察对象,意在笔先 要表现好对象,就必须先研究对象,观察认识是表现的基础,不对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认识、分析研究,就不可能表现好对象。所以在动笔之前,我们要对所描绘的对象集中精力作全面的观察、了解和分析。

中国画论中提出“作画必先立意”、“意在笔先”,“意”是什么?“意”是表现对象的意图。“意”来自我们对客观形象的观察、认识和感受。“意在笔先”,就是在作画之前,对所要描绘的客观形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有一个预想的画面效果。如果没有这些,只凭直观无动于衷地看一眼画一笔,不知突出什么舍弃什么,抓不住对象的精神实质,平铺直叙地模绘对象,就会使画面缺乏艺术感染力。2.设计画面,经营构图 有关构图的内容在上一章结构形态造型第三节中我们已讲述。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称为“构图”。中国画论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就是设计画面、确定构图的意思。设计构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中的物体主次得当、前后相继,而画面整体富有节奏与韵律,从而产生美感。3.描绘对象轮廓 在确定了构图位置的基础上,我们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具体的讲,就是我们应当先确定画面中大的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后画小的形体、比例、结构关系。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将物体的轮廓结构明确下来。4.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 明暗色调是随着物象的结构、体面角度,色彩的深浅,质地等的差别,以及物体的远近、光线的强弱等而在视觉上产生的明暗对比和色调变化。画明暗色调的目的,是通过对明暗层次和色调的对比描绘,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从而表现

出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形象的艺术真实感。在通过明暗色调深入刻画对象阶段,我们应当明确下面两个基本问题;(1)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确定对象明暗交界线的区域,进而确定物体的暗部,反光及投影区域。(2)绘画明暗色调时,应首先从物体的暗部开始,依次向灰部及亮部过渡,因为确定画面中物体色调的不同深浅层次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一幅素描习作结束之前,要从整体效果出发进行一次全在的检查调整,从而使画面效果更加完整,更具艺术感染力。整理画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诸因素是否正确鲜明;形态造型特征是否明确;明暗调子是否协调统一;空间感以及物体质量感表达是否充分等等。调整的原则是为了保持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对画面的每个部分进行概括综合,突出重点,减弱某些影响主体表达的局部。此外,我们对每一幅写生作业的画面整理均应看成是对设计素描学习的阶段性总结,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提出努力计划,这样就会不断地得到进步。

七、实践训练及讲评:(16课时)

实践训练内容:四开素描纸临摹或写生多组静物(陶器、玻璃、布、纸类、塑料制品、树枝叶等)作品。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体积和空间感表现充分。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观察分析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经过思考和选择,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确定构图。

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有比较地将画面中物体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和结构关系。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色彩感、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深入刻画对象。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讲评:

1、集中学生这一阶段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谈这阶段的学习感受及收获与困惑。

2、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互评,充分展示各自观点。

3、教师对作业逐一进行分析,总结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并指出今后学习的方法。

4、师生针对作业进行互动大讨论。

第四部分 创意形态设计素描(28课时)

一、创新素质的培养(2课时)在设计领域,作为现代设计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包豪斯设计学院就已经开始突破以“模拟说”为理论核心的传统素描,分流出设计与创意素描。创意形态素描=形+光、色、质+创意可以应用的造型语言:构图语言(位置、切割、构图与被画图像、错觉与心理、构图与明暗关系等)。形——形态语言与线的语言(重心、外部轮廓与内外结构线、线的质感与组织、线的处理、对象结构的表现、线与情感、造型与形式)。光、色——明暗语言(光、调子与物象、明暗与心理等)。质——材质语言(不同材质与肌理的生理和与心理感受、材质对比与基调组织等)。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创意形态素描,不再拘泥于现实形态,而是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创新,特别是表现性方面与表意方面。通过创意造型素描的训练,我们将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

一、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或“画死”。

二、在素描与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身边做起”、“从眼前做起”。“六多”为了方便、好记,我们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总结成“六多”。借助“六多”,将让你从自我开始,进行积累,并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由一个“自然人”的思考模式逐步转换到“设计人”的思考模式。1)多观察 2)多体验 3)多表情

4)多想像 5)多尝试 6)多与设计相结合 1)多观察 生活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形象语言的源泉,画面是形象具体反映的场所。观察既是捕捉形象的行为,又是判断画面是否符合画意的行为。实际上,生活中许多形态,特别是细节,以及跨时空的可动观察,都会勾引、触发你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基本灵感和形态变化。2)多体验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生活中的物象是一个由里及外的东西,仅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作为造型艺术不仅是把握物象的外在,还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内涵。假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综合性、通感性的声音、气味、味道、温度、重量、材质的形态表现,相信也会使你自己大为惊喜的。3)多表情 “自作多情”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多我们来说,如果情感不丰富,就会却失去多创意。创意形态素描与“模仿”形态的素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会通过特定的视觉形态试图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与信息,而这一点在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传达、展示设计的展区信息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图形传达、建筑设计的“符号”传达等中都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典型的形态及不同的材料与艺术处理手法,我们可以表达丰富的喜、怒、哀、乐等特定信息,如白鸽代表和平,红丝带代表爱护艾滋病患者等。4)多想象

爱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相比较而言,想像是更主观、更自我,也是更主动的一种造型方式。他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并适当增强我们的逆向思维的意识。联想 联想是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实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新奇的形态。如接近联想(如水库——水力发电机)、类似联想(如鲁迅——高尔基)、对比联想(如光明——黑暗)、因果联想(如火——热)、等。自由想象 又称意志幻想,即意象,是指人的主观情意,是通过对客观自然物象的观察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也就是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用自由、新的方法提炼、组合,使这些记忆和印象“重生”,创造出新的形态的心理过程。逆向思维想象 逆向蜂拥而入法(意为在考虑某一设想的构成中,若努力朝着与目的相反的方向思考,反而会茅塞顿开)更上一层楼法(意为目前认为的理所当然的方法未必最好,予以否定)顺势反击法(对于在理论上被认为正确的,也应敢于反过来进行思考)形式逆向法(意为在考虑设想时,应设法在形式上颠倒过来考虑以下)掉头法(调转方向进行思考)翻里作面法(意为推翻对某一设计的评价,可轻易找到新设想的新线索)5)多尝试

创意形态素描主要在两方面着手:

(一)形态创意

(二)表现性 其目的主要是在于开发同学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眼、脑、心、手的协调统一。在形态创造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还是思维、表现,既是训练过程中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活动,又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活动,可以通过创意稿多形式、多思路、多表现方法的立体式、多方位的尝试,从而与设计创意的原理一样,升化出多种创意形态。6)多与设计相结合 通过与如产品设计、图形设计等设计的多多结合,也可以更具目的性地增强我们的创新素质与习惯。

二、抽象造型训练(2课时)抽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事物的里层,排除事物的偶然的、次要的、个别的因素,把事物的本质抽取出来的过程和方法。

1、抽象的基本过程

抽象的基本过程,大体是从考察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各种经验事实(或已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比较,排除那些事物现象的、外部的、偶然的等无关紧要的因素,抽出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重要特征,从而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进行抽象创造包含有以下三个环节:即分离、提炼和简化。

(1)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其他各个对象之间各式各样的总体联系,把研究对象分离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从学科的研究领域出发,从探索某一规律性出发,撇开研究对象同客观现象的整体联系。

(2)提炼,就是在思想上排除那些模糊的基本过程、掩盖普遍规律的干扰因素,从而使我们能在纯粹的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3)简化,就是对纯粹的状态研究的结果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处理,或者说是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形式。不论是对于考察结果的定性描述还是定量描述,都只能简略地反映客观现实,而它必然要撇开那些非本质的因素,才能把握事物的基本性质和规律。2.抽象的分类

根据对象的不同,有多种抽象的方法,常见的有理想化抽象、等价抽象、强抽象与弱抽象、存在性抽象和可能性抽象等。

(1)理想化抽象

理想化抽象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纯粹的理想形态下,对事物进行简单化、完善化的加工处理,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排除事物的次要的、偶然的因素,聚合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象出相应的概念。由理想化抽象得出的概念,与其现实原型未必相符。理想化抽象是主观的抽象形式与客观的具体内容的辩证统一,它不是远离了客观事物,而是要接近于事物,并且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反映。

(2)等价抽象

等价抽象是从一类对象(具体的或抽象的个体)中,抽出其中的某种共同属性。从本质上来分析,等价抽象是把所考察的一类对象分割为若干等价集合,使属于同一集合的任何两个个体都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属于不同集合的个体之间不具有这种属性。这样,把这些等价集合看成新的要素,它们所代表的便是集合中所有个体的共同属性。

(3)强抽象与弱抽象

强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加强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原概念特例的新概念。换句话说,强抽象是通过扩大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弱抽象,是指在已知概念中,减弱对某一属性的限制,抽象出比原概念更

为广泛的新概念,使原概念成为新概念的特例。换句话说,弱抽象是通过缩小原概念的内涵,来建立新概念的抽象方法。

强抽象与弱抽象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思维方式正好完全相反,常用于概念的内在联系,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抽象出新概念。

(4)存在性抽象

存在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时抽象出来的概念,原先往往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先用假设的方法肯定其存在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定的新理论,而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释新理论的合理性。

(5)可能性抽象

可能性抽象,是指在研究问题的对象中,有一种潜在可能性概念。例如自然数列的无限延伸,从实践的观点看,能实现的过程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如果把自然数列延伸到N,那么必然能写出后面的N+1,这就是潜在的实现可能性。无限大、无限小、极限等概念就是由这种抽象得到的。3.抽象与其他思维方法的关系

抽象不是某种单纯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它与其他比较单纯的和基本的方法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1)抽象与分析比较。

从事实到理论的抽象,必须建立在对经验材料的分析、比较之上。科学抽象借助分析,首先将研究对象加以分解,然后对通过分解后的部分、方面的分析、比较的研究,力图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这时,研究者便建立起了概念和理论。

(2)抽象与演绎。

演绎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抽象过程的第二阶段中。科学思维从最一般的理论原理出发,力图建立起适合于该原理适用范围的系统化理论,这就必须以演绎为基本手段。在从具体到抽象的阶段上,如果要求从更一般的原理推导出抽象

所要达到的理论原理,则演绎在这一阶段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3)抽象与归纳。

抽象依赖于分析,在考察了分散的事实材料之后,便以归纳逻辑的手段,概括出理论原理,这便是抽象法的经典(形式逻辑下的)含义。从初级抽象一直到最高层次的抽象,都必须以归纳为逻辑手段,都走着理论概括上升为思维的道路。抽象形态 是在自然形态的模仿造型之上,再度提炼和简化,是具象形态的升华,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心理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的进一步阶段。它是以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组成。抽象形态可以是点、线、面自由构成抽象造型,也可以是规则的造型形态。1.点的元素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具有求心性和醒目性,在视觉艺术信息的传达中总是先取得心理的表象。点的体积有大有小,形状多样,排列成线,放射成面,堆积成体。点的空间表现: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四点含体。2.线的元素

立体构成中线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就线的形态而言有粗细、长短、曲直、弧折之分;断面又有圆、扁、方、棱之别;线的材质感觉上有软硬、刚柔,光滑、粗糙的不同;从构成的方法看有垂直构成、交叉构成、框架构成、转体构成、扇形构成、曲线构成、弧线构成、乱线构成、回旋构成、扭结构成、缠绕构成、波状构成、抛向构成、绳套构成等。3.面的元素

面的形态元素,在几何学中是线的移动的形态,也是由块体切割后而形成。面的感觉虽薄,但它可以在平面的基础上形成半立体浮雕感的空间层次,如果通过卷曲伸延,还可以成为空间的立体造型。

抽象形态处理方法:(2课时)

1、变形---将自然物体的形象破坏,并做夸张处理,常见的变形手法是夸张式变形和逐渐变形(渐变)包括:形态的变化,大小的变化,粗细的变化,造型结构的变化等。

2、添加---添加的内容,添加的形式,添加的大小,添加的次数,添加的长短,添加的厚薄,添加的疏密等。

3、简化——将自然物象简化,从主观态度舍去非本质的细节,从而达到造型的单纯化,意匠化,以致升华到半抽象形。

简化是对自然物象删繁就简,高度集中,除去自然中非重要的,非本质和偶然的元素,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和具有装饰特征的造型元素,使自然物象的形象更集中、简洁、典型、清晰和生动。

简化是自然生命作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由于人们视觉的局限,不能看到自然物象的本质,只能看到它的局部的琐碎形象。因此,只有在视觉的基础上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透过自然物象的表象,超越视觉的限度,才能从纷乱和琐碎的形象中发现简化的存在形式,找到简洁的形式元素。简化性的效果因作品丰富意义与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体现单纯与秩序美。

4、打散重排(解构与重构)——对自然物象以简化为基础,将物体的构造及体积进行解体,并按新的秩序进行另一次元素的组合。(包括:结构打散重排,色彩打散重排,线条打散重排,形象打散重排,材料打散重排等)。

5、颠倒——位置颠倒,组合颠倒,材料颠倒,主次颠倒,内外颠倒,形态颠倒,步骤颠倒等。各种因素的类比方法:

①综合类比——排除事物之间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他们相似的特征进行综合的类比。

②直接类比一一二队自然界和人造物中直接寻找与创作对象相类似的因素作出

类比。

③拟人类比——将创作的对象进行“拟人化”处理,赋予其感情色彩。④象征类比——借助事物形象或符号进行抽象化、立体化的形式类比。⑤因果类比——在两种事物、两种形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中进行类比。

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三、构想能力训练(形的联想和想象)(2课时)

在设计素描中,设计概念的获得可以具体的从点、线、面开始。我们都知道,点是线的相交,点的运行轨迹形成线,线的拉伸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手法,再融入技法材料,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一)构想:构思和想象,带有创造的意味。

逆向思维:“反逻辑性思维”——空间方面“异想天开”

1、形的联想(以手为表现对象)

想象、幻想,不断延伸发展,两者之间物质属性,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向差越远

越好。

2、超越现实想象

1.不合理比例的创造 2.不同物质属性的转变

艺术创造中改变事物的基本属性。

1)改变事物的属性(液、气、固、金属、木材)2)抽取物质的重量(引力消失,增加气体重量等)3)改变物体正常的数量、体量 4)事物的非逻辑性发展 3.时空混淆

(二)阶段训练

1、图形联想训练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转换、变形或融合,形成新的形态。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即在情理之中,有出乎意料之外。

2、现实联想训练

平面意象——从物体平面、剖面或素描形式的实际关系中发现具有画面性质的新意象,意象发现。

意象构成——分析组合的基础上展开,是关于意象构成的课题。

超现实想象——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的逼真的蚀变,充满着超现实主义寓言般的荒诞空间。课题:

写实表现手法创造一个超现实的虚拟世界,发散思维想象的“荒诞加工”。

(三)人物风景的写实与特殊表现转化

分组实践教学,抓住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进行发散思维的构想,开拓视野,结合实际共性中求个性。

四、具象到抽象的异变表现(2课时)造型,可以分为具象的造型与抽象的造型。之前的素描训练,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外在的具象形态,而抽象能力却又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具体的自然形态隐含了抽象的形态原理,意象构成正是通过主体对客观自然的认知,将这些隐含的抽象因素挖掘并表现出来,其手段大致有四种:

1、局部的夸张描绘 ①局部夸张:是以改变自然物象的结构来突破自然物象的比例关系的表现手法,重点刻画、突出自然物象中最典型、最鲜明、最具本质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夸张。②整体夸张:是从自然物象的整体出发,对自然物象的结构和比例不作大的改变和突破,仅对其具有的突出特征进行适当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2、质感的转换(嫁接)改变视觉观察常规,打破物体原有质感的概念,使一物体用不同的材料质感进行转换,建立新的质感概念,通过多种手法,使新的材料质感有机地和物体协调统一起来,完整地成为一体,训练自由表现物体质感的能力,体验物体

质感的转换过程。

3、形体的演变

通过幻想的手法,把一个物象原有的造型转变为另一个物象的造型,并且进行明暗,质感,组合变形、夸张、象征等方面的描绘,在视觉上追求合理,统一,在表现上追求幻觉的效果。形体的演变为我们在造型的延展性和造型的异创性上进行了有趣的训练,打破思维的纵向性,把横向间的物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可能的完成造型上的创造性设计与表现。

在设计素描的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把对自然的认识、感受、发现、构想通过设计的创造理念表达出来,是具体造型融会形态之间的关系、构成形式等因素,来训练设计者的审美知觉和审美取向,从而设计出新的造型。

4、虚构的空间 空间的虚构,是在理性空间的基础上臆想出来的,在完成设计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人与物。实空间和虚空间的臆想表现使合理的设计思想在虚构的空间里得以表现,说明未实现的事物有具体形象表现。综合所有构成要上要素,如造型,光影布置,质感表现,色彩等,进行真实的描绘,解决设计构想的表象问题,获得表现臆想空间的能力,在体现设计和表现设计中把思想和手段发挥到极限。

形体与空间的虚构,把客观物象的空间感、质感、量感、明暗度等素描要素超客观地再现出来,反映不同于自然造物法规律,使之变异,形成意想性虚构物象,具有真实和荒诞的双重性质的视觉效果。

形体和空间的虚构改变常规的视觉感受,以虚构的情节表现形态重新组合、配置客观物象的实际存在方式,使之具有原来概念之外的新的概念,比例关系、可见组合秩序。追求逼真的质变效果,新颖的造型效果。抽象构成所应把握的原则:

在设计素描的抽象构成训练中,虽然我们所做的练习是脱离具体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纯形式的探讨,但我们仍然按照完整的设计过程来进行。作为一个设计的过程一般来讲,开始会有一个设计的概念,但在执行与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很多新的想法,那么如何判断这些想法的优秀与否,关键是你制定的目标,你的灵感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这个目标,成为判定的标准。我们每做一个产品设计,总要经历很长时间来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如果说你的想法不断地在改变,实际上最终能不能做一定的深度,或者说能不能达到你既定的目标成为一个问题。

画面形的大小对比、疏密关系,黑白运用,均衡、稳定等审美原则仍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课题1:从具象到抽象

1)自然形态的研究——元素(单位形)

贝壳、海螺——悉尼歌剧院 2)自然形态的研究——解构与重构

具象(前提基础)——抽象

青椒、蒜头、贝壳

具象到抽象——解构 课题2: 概念的转换与形象的联想

1)质感与表面的练习(手套,绳子,木箱,玻璃等)创造力 2)元素与单元形的练习(玉米,花瓣等)3)平面与布局的练习(弹簧,蔬菜等)

4)虚形、实形与边缘形的练习(牛头,可乐瓶,蒜头,鞋,枯木,纸张等)《牛的变形》

五、实践训练及讲评:(20课时)

通过变形、夸张、象征的手法,完成静物抽象形态创作2幅。

学生实践步骤: 1.观察所要描绘对象,经过分析、创意有一个明确的表现意图。2.根据对象主题内容和形态特征的要求,把对象组织安排在画面的适当位置上。3.根据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绘制。确定形体、比例及组合关系。4.通过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结构、体面、明暗、质量感、空间感等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深入刻画对象。5.整理画面,最后完成 评分标准:

设计素描教案9 篇5

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设计素描的概念、形体结构、形体空间、抽象性、解构、重构、联想、意象、物体的物质肌理的精微细部刻画有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 观察方法的建立,空间形体的塑造、抽象概念的思维的建立、三围立体造型与二围立体造型的转换方法、物体空间、画面空间和物体的物质肌理表现。教学课时:

48课时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情境一

基础练习

第一节 素描基本功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和理解素描的语言特征与表现。

2、理解素描基础框架:构图、透视、比例、观察、光影、体积、结构。

3、进一步掌握素描的表现规律。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1)、素描概述、素描工具材料、初学画面弊病

以造型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工具材料:笔类:铅笔木炭÷钢笔等。其他。初学画面弊病:花脏乱腻等。(2)、形体观察以及观察的新方法(整体性)、理解形体、素描语言表现。

A:形体观察——整体性观察方法:判断形体的整体性特征,由外轮廓向内结构的延伸,掌握形体的动态特征和形体之间、形体内部结构之间的比例。观察的训练是脑和手的协调性练习,在观察中把握的原则:整体与局部、分析与综合、比例与结构,特征与轮廓,对比观察的原则。

B:形体结构——形体乃是有“形”——物体之外形,轮廓,形态."体"——体积,体量,结构,形可以离开体而存在,而体不能脱离形而显现.形不回因光线变化而变,体则受光影影响.

C:形体比例:结构的准确依赖于比例的准确,比列的准确依赖于对比的运用。D:形体明暗:光影变化影响形体明暗变化,光影调子十表现形体体积的重要手段:三大面五调子。E:质感量感空间感 F:形体透视:

a:透视基本知识点:视域,视平线,画面,心点,余点,天点,地点。平视,仰视,俯视。

b: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G:素描语言:表现素描或者表达素描的独特方法系统(技法系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素描的语言特征;传统素描的基础框架:构图、透视、比例、观察、光影、体积、结构;形体。

素描的语言特征单纯,简单明了,直指形体表达.素描的表达也是个体对形体的体验,沿袭西方传统素描造型,力求把握:构图、透视、比例、观察、光影、体积、结构;形体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学会整体的观察方法并养成素描的整体性思习惯。对素描的造型语言能够掌握并利用。

重点:科学观察方法的养成对素描的表达尤为重要,看_即观察,是在大脑控制分析下的对形体的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掌握形体的相关概念和定义,理解并能画出形体的透视情况。2.完成明暗调子素描4开纸1—2幅。

3.学会认识和观察简单几何体,并作结构素描练习完成4开纸作业1—2幅。加强线的表现能力,利用线的变化突出形体的变化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课堂实践,教师示范法。第二节石膏形体写生素描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几何形体是组成所有复杂形体的基本元素,学会观察和认识几何形体,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形体的观察分析表现能力,并逐步从几何形体的表现中学习形体的明暗光影体积等的变化。激发学生造型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对形体结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指导写生;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以简单几何形体为训练单元,进行结构÷光影÷透视等方面的训练,侧重于对形体的观察,着重分析性,分析形体的结构和关系。

形态形体结构的分析要求学生对形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用几何形体研究方法分析复杂形体结构,观察与理性分析并重,在形体之间寻找其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几何形体;结构;形体结构;关系。几何形体:立方体圆球圆柱体连贯体柱头几何形体的组合等.柱头形式:多利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结构:形体的内部框架,包括个部分的组合与穿插、衔接、次序关系等. 结构分类:自然结构(物的生长),工业造型结构,运动结构,静态结构等. 结构的理解:(1)、从解剖学的角度理解。

(2)、从视觉触摸的角度理解。(3)、从眼睛观察到的客观结果理解。结构的表现:(1)、抓物象突出的点留心与周围突出点的距离并找到表现这种距离的结构关系,最终表现在画面上即“堆起”一个部分和“掏空”一个部分的大起大落的表现(2)、正确理解结构间——形体的组合复杂形体的结构(突出点之间)的关系: A、运用解剖和透视知识。

B、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的客观结果。

关系:形体内部、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即它们在画面上的前后、主次、虚实、轻重、交错、重叠等.__在对比中求均衡,在统一中找对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感性观察、理性分析,能分析由几何形体组成的物体的形体内在结构和关系以及形体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完成明暗调子素描(单个结合形体几何形体的组合)4开纸1—3幅。

2.结构性素描练习(自然结构,工业造型结构,运动结构,静态结构)完成4开纸作业1—2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课堂实践,教师示范法。

情境二

形体演化(静物写生)练习

第一节、形体多样化的认识与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形体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现代艺术的新认识,从而理解和分析形体的内在结构,学会由繁到简的表现形体。运用明暗表现手法表现形体的结构和体积。在现在绘画与设计创作中,我们发现大量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形态与传统的绘画形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着主要是因为当用绘画表达我们的主观感受时,不同的意识形态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将自然形态简化,将原由的次序打破,将创作者的主观认识和表现情感代替,将会带来全新的画面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被释放出来了.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

将所观察三维客观形体客观地再现于画面:空间体积感光感等的表现手法。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1)、西方现代绘画大师作品赏析: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分析,布拉克作品<在艾斯塔克的房子>分析. 格利斯作品<静物>分析(2)、形体多样化的认识与练习:

运用发散性思维,由一母体形体进行的多样化演化练习(毕加索作品<公牛演变> 的启示:

类似手法多样化练习、替代手法多样化练习、平面化手法多样化练习、几何装饰手法多样化练习、黑白灰构成手法多样化练习、打散重构手法多样化练习、夸张想象手法多样化练习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形体多样化、发散思维。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发散性思维、对形体展开想象与造型能力。辅助学习:语言学、符号学.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利用明暗手法表现形体的空间体积感光感等,并能较好地处理好画面的各种关系。(2)、试分析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公牛》

从多角度展开对作品的分析,并能从中利用其有利于自己画面的成分.展开相关讨论,激发思维.(3)、完成形体多样化练习4开纸作业4-6张(形体结构分析与表现)

运用类似手法练习、替代手法练习、平面化手法练习、几何装饰手法练习、黑白灰构成手法练习、打散重构手法练习、夸张想象手法练习等.展开对静物的形体多样化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有条件的可利用多媒体进行作品赏析方面的授课,教学效果会更佳.

情境三

图形关系(静物组合写生)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现代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在与,前者注重重构成画面的新关系,建立画面的新秩序,而后者相对比较在乎感性层面的认识和表达.在现代素描里,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几是关于“图”与“底”的关系问题,在现代素描画面里,"图"与"底"都成为了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相对与传统素描,这种关系显得更重要.通过对“图”与“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能在画面中安排好形体与形体的相互关系,处理好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能将画面的要素作新的构成安排,并很好地利用这种关系于今后的作品练习中。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与“底”

1、主要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画面中"黑"与"白"的经营.(2)、西方现代绘画和设计作品的构成关系分析.(3)、“图”与“底”的分析和视觉错觉:

图形的封闭与非封闭(完整性)影响“图”与“底”的关系; 图形面积的大小影响“图”与“底”的关系; 图形颜色的深浅影响“图”与“底”的关系; 图形安排上疏密变化影响“图”与“底”的关系; 个体心理情绪变化影响“图”与“底”关系的转换.(4)、"鲁宾之杯"分析:“图”与“底”互易.(5)、阅读贡布里奇<艺术与错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图”与“底”,“图”与“底”关系的转换,互易.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画面“图”与“底”关系原理,并运用于设计素描作业中。

第二节、几种基本的图形关系练习:

1、主要内容

图形组合与分割。同一图形不同组合。分割图形重新组合。图形结合的结构关系。(1)、重复关系:图形在保持各自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的情况下反复在画面上出现.包括:图形、文字、符号、线条、点形状等的重复.(2)、重叠关系:一个单元部分遮盖了它后面的其他单元.“图”与“底”关系就是一种重叠关系,重叠关系的运用体现画面形体之间的前后穿插关系、主次关系、虚实关系.可以在大师作品分析中得到启示:佛洛伊德<少女>,米开朗基罗<亚当的诞生>,米勒<拾穗者>,扬.滋拉维<朋友>等.(3)、透叠关系:透明又重叠,故名.透叠既使物体之间建立联系,有能保持各自的独立与完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重复关系,重叠关系,透叠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重复关系,重叠关系,透叠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图形关系原理于设计素描作业中。

第三节、打散、重构的练习

1、主要内容

打破形体正常的空间结构关系、图形图底关系、疏密关系、主次关系、节奏关系等.用不同的新的视点和图形元素构成画面,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1)几何图形训练(2)边缘图形训练(3)图形的感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打散、重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形体进行相应的打散、重构能力。第四节、张力问题的探讨。

1、主要内容(1)、形体表现中的技巧产生张力;(2)、线条的张力_弧形线和圆形线的张力感;(3)、由形体对比所产生的张力__运动与静止、方与圆对比、刚柔对比、强弱对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图”与“底”,关系,打散,重构,张力。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打破形体正常的空间结构关系、图形图底关系、疏密关系、主次关系、节奏关系等.用不同的新的视点和图形元素构成画面,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图与底作品分析,作此类图底互易练习4开或2开1-2张。

2、完成:重复关系、重叠关系、透叠关系(复杂器物形体)作业4开纸4—6张。

3、完成:打散、重构的练习作业4开纸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课堂讨论,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情境四

图形语言(静物写生与创作结合)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传播学、语言学的研究,为造型艺术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造型基础教育中适当地引入传播学、语言学的知识,可为艺术、园林设计专业提供帮助.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最重要的信号,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将图形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素描的练习中不断体会和领悟到图形的实践意义,并逐步提高对图形的观看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语言符号:

1、主要内容:

图形语言的直观性为受众提供形象性的符号,在设计专业教学里,图形语言也是一种表达的符号系统.在设计作品中,图形与文字语言还是存在差别的,图形语言符号要求具有明识性\典型性等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图形语言,语言,典型性,符号系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图形语言,语言,典型性,符号系统. 第二节:图形命题练习

1、主要内容:

文字语言偏向于抽象,图形语言偏向于直观和形象,利用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做相应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如:用图形表达心理感受:高兴、悲伤等.用图形表达梦境,用图形表达春夏秋冬等.强调符号的象征意义,是因为这对我们的设计素描练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在有明确目的性或明确命题的设计创造中,我们不仅要用元素来构成画面,而且要从众多的元素中提炼,筛选出最合适的图形来进行组合.这种组合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形式的问题,还要考虑画面符号之间的关系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图形,直观和形象,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众多的画面元素中提炼,筛选出最合适的图形来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画面. 第三节:画面语义练习

1、主要内容:

假设把画面存在的各种符号看作是文章中的字词句的话,文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语境,所谓语境是指:语言赖于生存、运用和发展的环境,它制约着语言,决定着语言的命运.这种环境在设计的画面里同样存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学,语言学,画面语义,语境,图形命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把握画面语境,并对文字语言进行图形语言的转换。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课堂完成:图形语言符号相关作品分析与理解。(2)、课堂完成:图形命题练习(表现性素描写生)4开作业3—4张。(3)、课堂完成:画面语义练习(图形图像结构性素描)4开作业2--3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情境五 形体具象描绘(写实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将现代素描的的平面化、符号化的素描练习与传统具像写实素描结合起来,能够从多角度增加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素描造型表达能力,丰富画面的造型语言,增加设计视觉要素.写实与具像素描的练习与结构性素描练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单纯的结构性素描联系容易让学生走向肤浅和浮躁,不能很扎实地进行一定深入性的刻画锻炼,于造型能力的提高不利,为此,在素描课程中可适当开展此类练习.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静物素描的写实训练1(1)、局部写真__细部比较丰富,具有表达的可能,并能深入.(2)、物体外部肌理的描写__选择表面肌理感强的形体作为练习对象,如树跟\树皮\毛发等.(3)、具象物体的画面位置__着重表达形体的空间位置感. 设计素描的写实训练2

(1)质感的表达.__如:玻璃\不锈钢等。

(2)综合材料的素描表达.__拼贴\塑造等手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具象,写实,写真,肌理,质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锻炼比较扎实的形体刻画能力,比较强的写实表达能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局部写真作业4开或2开1-2张。(2)、外部肌理的描写4开或2开1-2张。(3)、具象物体的画面位置4开或2开1-2张。(4)、质感的表达与综合材料的素描表达.1开纸或2开纸作业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情境六 选择性创作素描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在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技法的训练,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这种激发应该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创作素描练习的目的就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注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1)、主观因素的选择。

为自己的画面需要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素描练习,带有研究性.(2)、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对复杂的景物进行简化选择.(3)、从艺术创作角度去选择物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主观选择,研究型素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复杂形体的主观选择能力,主观处理画面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主观因素的选择练习4开或2开1-2张。(2)、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4开或2开1-2张。(3)、从艺术创作角度去选择物体4开或2开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教学实施建议

(1)以教学为主,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学做结合(2)教学工作室采用课题式教学。每课题设有主题,师生互动,共同研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完成课题任务。(3)每个教学工作室均有一个实习基地作支撑。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接受社会实践任务,拓展教学第二渠道。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题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有主题性的课题。师生在课题的展开研究,解决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课题可以是抽象的理论,也可以是具体的项目;可以是启发性的主题,也可以是现成的结论。课题的形成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课题根据教学章节点内容设计出母课题与子课题。课题的设计使教学内容形成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素描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对景对物写生,而是一种研究表现,使教学的内容丰富,含量加大。

问题萃取法:当课题设计成一个概念和一个事物时,可由此引发问题,延伸问题,直至穷尽。然而将问题分类合并,除去幼稚,荒谬的问题,直至剩下一个问题。这种由少至多,再由多至少的互逆过程,是学生提纯思维最好训练过程,学生学会了提问,学会了思考。如一个“椅子”的课题。如果只是写生,就缺乏创意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让学生就椅子的概念提出100个问题,不加限制,相关即可,然后萃取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在表现时,不是简单画一个椅子,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

互动讨论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设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在讨论中,角色平等,消除心理障碍,教学相长。讨论的问题由教师设置,引导、启发,不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讨论的结果常常是结论明确,清晰,但也可以是悬而不决,也可以是多种答案并存,为学生继续研究留下了空间。

直观演示法:在技法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有的技法即使不用讲解,可以演示一目了然,而且增强了学生悟性,结合范画与作品赏析,直观演示法效果更加鲜明。

实验教学法:在课题教学过程中,设计素描显得如鱼得水。很多教学课题结果不是唯一。学生似乎是在实验。譬如在精微素描训练中,当教师启发学生理解精微的含义之后,学生不再在细微上做文章时,便探索与研究素描因素达到极至之后的境界,便由形式形成不同的素描风格。进而会理解素描大师作品形成的意味儿。

媒体教学法:在媒体演播室,教师利用课件赏析名人名画。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利用课件教学。同时对学生阶段性作业和完成的作业拍摄下来之后制成幻灯片,进行讲评,效果更佳。

草图观摩法:由于运用课题教学法,学生的作业不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问题的研究,因而,正式作业之前都要勾出草图。草图是由思维到现实的过渡环节,是教学的关键。所以,要组织学生观摩草图,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也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

分组作业法: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作业组,组员接受教学任务书之后,共同策划,共同设计方案。这样,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设计品质要求。

三段六步训练法:这是设计素描基础训练过程中的一般训练法,即: 第一阶段:概括形阶段:第一步直线立体基本形。第二步:直线立体具体形。第二阶段:理解形阶段:第三步:曲线具体形。第四步,变线具体形,第三阶段:实现形阶段:第五步:归纳具体形阶段,第六步,神韵具体形。这种模式化的训练,可以古板一些,熟练之后,则可增可减灵活多样,可形成多种风格,且可理解诸多画风流派形成的原因。

多边形造型法:是通过直线,根据物象内外轮廓画出物象从三角形到八边形的变化。这是快速,整体把握物象形准的一种方法。

对教师要求包括六个方面:

1、示范课。教师讲授完一理论知识模块后,首先就此理论知识模块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对要实训的专业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2、专题讲座课。教师收集大量的教学图片和教学范画,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归纳,上升为系统理论,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对训练的深入认识。或邀请省内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的认识和学习观念的转变。

3、讨论课。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通过师生互动,辩明事理,达成共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意识的提高。

4、参观学习课。组织学生到兄弟院校和艺术展览馆去参观学习,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5、加强日常专业教育活动。日常专业教育活动是把《设计素描》贯穿到学生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重要途径。我们把《设计素描》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的专业

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座谈、讨论、作品展示、参观学习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进校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良好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篇6

《素描Ⅰ》《色彩Ⅰ》《设计素描》《摄影史》《广告概论》《模型设计与制作》课

程教学大纲

《素描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素描Ⅰ 英文名称 Sketch I 课程代码 1200010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占30%,结课成绩占70% 课程概要

素描Ⅰ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摄影、动画及一切造型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素描1的教学目的是:提高综合素质强化艺术底蕴,使学生增强造型能力,提高分析、综合、深入研究及艺术概括与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化创新意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孙化.素描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主要参考书:

颜铁良.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素描学习-设计与结构.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素描的基本概念(2学时)

讲述素描的发展、国内外素描的主要风格流派及对艺术设计的底蕴作用。第二章 静物写生(10学时)

通过写生,使学生了解静物组合的一般要求与构图原理,理解与掌握各种物体质感的表现方法与

一般规律,获得更丰富的表现技法,积累更多的作画经验。

重点:构图原理的掌握,用明度表现色彩感及质感的方法。

难点:不同质感物体的不同表现技法。第三章 石膏胸像写生(12学时)

通过写生,使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理解与掌握素描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加强形体、空间、质感的表现力,培养结构分析意识,深入理解“整体—局部—整体”的深刻内涵,认识形体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理解素描的本质。

重点: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的深入理解。

难点:结构与空间的表现,整体意识及整体感的强化。

第四章 人物半身像写生(24学时)

通过写生,使学生了解人物半身像的造型和动态规律,认识人体造型引起衣服起伏和衣纹变化的规律,分析与表现形神关系,努力探索肖像画的精神内涵,提高对人物半身像的刻画能力,使技法熟练化、个性化、艺术化。

重点:人物的形神关系与形体结构的表现。难点:人物写生手的表现与表情的维妙表现。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辅导练习、示范分析、考试考查等。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一般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把握教学 1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难度与梯度,采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把握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训练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采用优秀教学范图及应用该课程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素描写生技法范图、教师教学范图、该课程CAI课件。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作业:石膏像写生(对开)一张、静物写生(四

开)一张、人物半身像(对开)一张。

答疑和质疑随堂辅导解决。4.课程设计

本课程为四周,每周8学时,其中石膏像写生12学时、静物写生12学时,人物半身像24学时。以上均包括多媒体课件讲授、辅导时间。

5.考试环节

人物半身像为结课程成绩占70%,其中石膏像写生、静物写生为平时成绩占30%。

考试形式:卷面,采用本单元作业综合评定给出评定成绩。

执笔人:王春涛

《色彩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色彩Ⅰ 英文名称 Color I 课程代码 1200020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2.5 总 学 时 40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占30%,结课成绩占70%。课程概要

色彩学是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色彩知识和解决色彩问题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色彩I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色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表现技法,以及运用色彩进行静物、风景写生创作的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家全.色彩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1版.主要参考书:

宫立龙.色彩静物.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9.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色彩学基础知识简介,色彩学中专业术语介绍,色彩原理知识、表现技巧。

第二节 学生作品赏析,外国大师作品欣赏。重点:色彩学的概念和原理知识。

难点:掌握色彩写生时色彩的关系处理,色调的冷暖处理。

了解色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色彩学中的专业术语,提高写生技能和熟练掌握色彩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章 色彩静物写生(26课时)

第一节 含有羊头的主体静物写生作业(冷暖色调各一组)。

重点: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处理,使学生掌握色彩和谐的处理技巧。

难点:色彩的冷暖关系处理。

第二节 含有小提琴的静物组合写生作业练习(高调、低调各一组)。

重点:掌握对比色与邻近色的应用。难点:干画法与湿画法的应用,对比色与邻近色的调和。

第三章 户外风景写生(风景写生练习)(12课时)

重点:掌握风景写生的步骤、技巧、方法。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难点:风景色彩的基调与色彩冷暖关系表现的技巧,天空、地面、主体物的色彩关系的调和,掌握基本的色彩透视规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课堂静物写生作业、户外风景写生等。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象片等手段。并逐渐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中可采用CAI课件、幻灯片、录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达到教学要求。

3.实践环节 课堂写生,户外写生,教师辅导。

4. 作业方面

色彩静物采用课堂写生教师分别辅导的手段,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色彩语言,掌握各种表现技法,达到写实性色彩练习的基本要求,色彩风景可采用临摹和写生的手段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风景的表现风格和特点。

5.课程设计

本课程共计五周,每周八学时。第一周色彩的基本常识和作品赏析等理论部分课程需要多媒体课件讲授2课时,第一周至第四周安排两组色彩静物写生,共26课时,第四至五周安排风景写生和作业点评12课时。

要求:通过色彩知识讲座和色彩写生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色彩语言进行写生和创作。

6.考试环节

本课程采用学生的作业为考核标准,要求色彩静物写生作业两张,风景作业一张,其中一张静物作业为结课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70%,其他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总评的30%。

执笔人:闫勇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设计素描 英文名称 Design Sketch 课程代码 1200560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2 总 学 时 36 先修课程 素描1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占30%,结课成绩占70% 课程概要

设计素描是摄影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转变以往素描观念,从被动写实再现转变为主观主动表现。在素描思维观念、表现方法、表现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有一个全新认识与质的飞跃,增加理性及分析比重,熟练运用创意思维及现代素描造型语言,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立勋.新概念素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主要参考书:

斯图瓦特.珀赛现代素描技法.湖南美术出版社,3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1990.8月.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新概念素描---素描的内涵和外延,新概念素描的诸要素(12学时)

了解“造型”的内涵、现代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及“基础”的内涵。

了解形态、结构、线条、空间、明暗、肌理在新概念素描中特有的表现语汇,拓宽素描基础内涵,打开学生眼界,激活学生思路。

练习实践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条、形态、明暗、结构、空间、肌理等造型语言,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素描观及训练思维的束缚,初步建立新概念素描的 价值观。

重点:画面结构的形式美法则及肌理的设计制作要点。

难点:①矛盾空间的定义及肌理的收集 ②现代素描造型语言的理解及认识。第二章 超现实创意素描(24学时)

了解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及内涵、对培养创意思维的特殊意义,掌握超现实创意素描的思维方法,使用现代素描造型语言,组合出特定的、独具视觉魅力的画面。

重点:

⑴ 超现实思维及创意思维的培养 ⑵ 画面的构图结构体现现代感

(3)剪贴、肌理、手绘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难点:

⑴ 形的构想与联想的区别点与相似点。⑵ 创意思维的培养。

根据所学素描知识,让学生针对人与生态环境

或者人与 社会时事及历史题材等内容进行创意练习,要求构思新颖,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练习实践、个别辅导与一般讲授等。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一般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及一定数量的教学范图,增加直观性、形象性、配合教学的展开。

2.教学辅助资料

《肌理画面》教材、《西方现代艺术史》、教师教学范图。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明暗、形态、空间各一张(四开)、超现实创意素描一张(四开)。

答疑和质疑随堂辅导解决。

4.课程设计:本课程为三周,每周12学时,其中明暗、形态、空间练习12学时,超现实创意素描24学时。

以上均包括多媒体课件讲授、辅导时间。5.考试环节:

形态、空间、明暗为平时成绩占30%,超现实创意素描为结课成绩占70%

本课程采取课堂作业卷面形式为考核内容。

执笔人:王春涛

《摄影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摄影史

英文名称 Photography History 课程代码 1200570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适用专业 摄影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先修课程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属于其他摄影专业课的先修课。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本课程以最终作业成果为考核标准。其中作业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课程概要

学习了解摄影发展史。摄影史是摄影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摄影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摄影的发展过程,更好的为摄影创作服务。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吴炜 著 《摄影发展图史》 吉林摄影出版社 参考书:

《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与最初发展(2学时)

1.尼埃普斯和日光蚀刻法 2.达盖尔和他的银版法

3.摄影术在世界的传播和早期应用 4.摄影术传入中国

重点: 日光蚀刻法与银版法的区别 第二章 摄影器材的发展(2学时)

1.照相机的发展 2.感光材料的发展

重点: 20世纪感光材料发展的重要成就 第三章: 人像摄影的发展(4学时)

1.人像摄影的兴起 2.人像摄影的形成 3.人像摄影的现代演绎 重点: 现代与传统的切换 第四章 艺术摄影的发展(8学时)

1.画意派摄影 2.连环会和摄影分离派 3.纯粹派摄影

4.艺术摄影的多元化发展 重点: 艺术摄影的多元化

第五章 纪实与新闻报道摄影的发展(8学时)

1.早期的摄影纪实与报道摄影 2.中国纪实报道摄影的早期状况 重点: 报道摄影在中国的现状 第六章 广告摄影的发展(4学时)

1.商业性的广告应用 2.广告摄影业的形成 3.现代广告摄影的飞速发展 重点: 何为商业摄影 第七章 彩色摄影的发展(2学时)

1.对色光的认识 2.加色法 3.减色法

重点: 现代彩色摄影基础的奠定 论文写作与辅导(18)学时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写作与辅导,考核与总结。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动脑后动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学获取知识,增加现场教学课程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学习心得写作。2.教学辅助资料 图片与幻灯演示 3.作业、答疑和质疑(1)作业

学习体会一篇,不少于1000字。(2)答疑和质疑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质疑。

4.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为4周,学生按教师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

要求:注明参考资料 5.考试环节

本课程以最终作业成果为考核标准。课程结束 5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由任课教师作总结。执笔人:吴 炜

《广告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广告概论

英文名称 Advertisement Conspectus 课程代码 1200600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分 1 总 学 时 24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结课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课程概要

广告学概论是摄影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摄影专业的学科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广告学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把握广告的内涵、外延、功能、运作规律和特性,了解广告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与联系,通晓广告业和作为广告人的道德自律,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广告理论知识和传播工具来帮助实现广告目标,将理论知识更深、更广的向实践延伸,以便在更广阔的信息海洋里自由驰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培爱编.《广告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星 亮编.广告学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樊志育编.广告效果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李东进编.现代广告——原理与探索.企业管理出版社

颜伯勤编.成功广告80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广告学的简史与基础理论(6学时)

第一节 广告概论 第二节 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广告基础理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设计提案等。

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及案例的分析、学生作业点评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CAI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及参观广告公司商业案例操作等教学手段。

(3)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是现代广告设计中重要的创意表现和传媒工具,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的介绍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内容与环节。

2.教学辅助资料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录像、优秀广告案例幻灯片。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1)习题课:开展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第二章:现代广告业的组成、特性与理论(10学时)

第一节 现代广告事业 第二节 广告运作规律 第三节 广告主 第四节 广告信息 第五节 广告媒体 第六节 广告受众 第七节 广告效果

第三章:广告业的组织形式与管理(8学时)

第一节 广告组织 第二节 广告管理 第三节 广告人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市场调研分析及广告信息获取和策划提案等。

(2)课外作业:按课程学习的进度和需要布置课外作业

典型习题:由学生自行组建广告选题专案组进行广告个案课题研究。

(3)答疑和质疑: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质疑。

4.课程设计

广告学概论课程设计时间为12周,内容为广告课题研究,进行实际案例的研究运作。

要求:提交课题研究文本一份(含业界组织管理模式与市场及信息调研与分析报告、广告诉求策略、广告诉求表现、媒体策略等基本格式),5.考试环节

本课程采用命题论文和平时测验为考核标准,其中理论测验部分占总成绩的30%,命题论文占考核部分总成绩的70%。

执笔人:黄 超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模型设计与制作

英文名称 Model Design and Facture 课程代码 1206996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分 3 总 学 时 48 先修课程 透视原理、设计制图与AutoCAD(A)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课程概要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工业设计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形态的三维造型特征,运用不同材料和工艺手段训练对三维产品的语义表达,增强产品结构意识和创造性设计制作。让学生运用各种塑造材料及工艺手段设计产品模型,了解表面涂饰工艺方法,掌握结构及细部的工艺处理手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工艺》 周忠龙编著 北理工出版社1995.5第一版 《工业设计模型工艺》 赵玉亮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工业设计模型(2学时,了解)模型 2 模型作用 3 模型分类 4 模型设计

5工业设计模型区别于一般模型实体 第二章 模型用材的选择(2学时,了解)粘土和复合材料 2 石膏和水泥材料 3 塑料和橡胶材料 4 木材、竹材、藤材、纸材 5 金属材料 6 粘接材料 7 涂料与稀释剂 8 辅助加工材料

第三章 材料加工技法(8学时,掌握)粘土、油泥模型材料塑造技法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石膏模型材料加工技法 3 塑料模型材料加工技法 4 木制模型材料加工技法

第四章 各类模型制作工艺(10学时,掌握)单形体工具及用具的制作练习2参考、概念模型制作工艺 3 结构、功能、展示模型制作工艺 4 细部、玻璃钢模型制作工艺 5 典型范例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模型的测评与安全防范(2学时,理解)模型的检测评价 2 防火与防毒 3 安全操作规程 4 工具的正确使用 5 安全保健知识

重点:本课程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一门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型制作理论知识和材料工艺知识,掌握各种模型的制作工艺,培养让学生善于将自己的构思具体化,制作出立体模型的实践能力。总 学 时:48 教学学时:24 实验学时:24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市场调研,模型制作课程设计作业、实验、考查等。1.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从模型制作理论知识入手,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各种模型的制作工艺,增加市场调研、参观、课堂讨论交流及设计讲评等教学环节。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资料

模型制作典型案例评析资料及CAI教学课件。 3.实验环节(1)实验要求:

通过各类模型制作练习,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加工工艺,以及常用的手工工具和电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模型表面涂饰工艺。

(2)实验内容

以石膏为主要材料的家用电子产品模型制作。

让学生运用石膏材料及工艺手段设计产品模型,了解表面涂饰工艺方法,掌握结构及细部的工艺处理 9

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手段。

4.课程作业、课外作业、讨论交流、讲评(1)课程作业:

以石膏为主要材料的家用电子产品模型制作。(2)课外作业

准备完成课程作业所需的材料,到市场或企业寻找合适的选题,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课内未完成的作业课外补充完成。

(3)指导和讲评

每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指导和讲评。5.课程设计

模型制作工艺课程设计以课堂讲授为辅,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型产品模型制作为主。学生可以按教师给定的题目或自选题目进行市场调研、概念设计、设计构思、设计展开并借助计算机进行产品三视图。

要求:完整的完整反映产品形态的视图与产品模型。6.考试环节

采用课程作业形式评定成绩,结课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篇7

目前,在我国艺术设计教学中,就素描教学的具体分类而言,具象、结构、设计等多种多样的素描形式各自承担着不相同的教学任务,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将我国的素描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以下2类:第一种素描具有独立的艺术意义,主要以具象描绘造型能力为配用目的的传统绘画素描造型教学方法;第二种则是在建筑和其他类型的设计领域中具有实际意义,主要以观察、理解、设计创造能力为培养目的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设计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出现于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素描基础教学之中,其中环境设计专业也开设了该课程。

1.1 对绘画性素描和设计性素描的认识及区分不明确

虽然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已发展几十年,但是大部分院校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在素描教学中,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具象素描造型能力为培养目的,以某种惯例渗透于设计素描教学之中,开展以造物、描绘、填充为目的的素描训练,造成观念、目的及方法上的脱节与矛盾,使基础训练偏离该专业发展的原有目的和方向。原本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着重强调空间理解、创意构想的训练被传统绘画素描所取代,过分地训练学生把握形体的能力和塑造物体的明暗关系与质感。这种教学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着较强的造型写实能力,能够准确地抓住物体的基本形态、明暗关系,但是学生的创造与设计能力比较薄弱,由于长期进行单一或者简单的组合练习,缺乏对空间的理解、分析和想象;同时,过分地追求画面的逼真效果与质感的表现,学生思想僵化,创意思维的再创造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1.2 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与针对性,制约学生学习热情

现今,“设计素描”一词普遍运用于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各艺术院校设计教学中都开设了设计素描课程,用于代替绘画素描;但是,在教学中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绘画性素描教学的传统营销,在相当程度上沿用了原来绘画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绘画性、纯艺术性教学,以质感、明暗调子、虚实为重点,过分追求画面效果,而忽视了设计意识的培养以及空间观念的树立,其教学目的和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性质不相符,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在日后课程的深入过程中,往往生搬硬套,作品毫无灵气与创意。

由于各大艺术院校为普及教育不断新增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无法跟上,所以在对素描基础进行课程设置上大多都采用一个较为宽泛、适用于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所有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都基本一致,缺乏针对性,对所教素描内容、性质、范畴只作一个笼统的解释,并且无休止地任意扩大所谓的设计外延(比如,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素描课时,加入了过多的关于图案、纹理类的更适用于视觉传达的训练),让原本不属于该专业领域的知识过多地与学生接触,过多、过宽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无重点、无目的参与学习,学生不明白设计专业的素描与绘画素描、高考阶段的素描与大学阶段的素描的区别;更不了解设计的真正内涵及思维创造、空间理解想象的作用,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素描基础课程的目的不明确,认为素描基础课与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关联不大,不重视学习素描基础课程,学习热情不高,影响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发展,造成了被动接受、无专业归属感的学习感受,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 环境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领域,各艺术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一直以来都在空间这样一个大背景前提下进行研究和教学,研究空间环境中的各种形态组成、空间结构与构架、空间围合纵深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之后,能够更好地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有针对性的素描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它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单一空间、复杂空间及结构关系的理解,同时还是学生加强空间创意、理念传达、思维创造的有效途径。因此,探讨一种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与专业需要的素描基础内容与方法,打破单一狭隘的传统绘画素描教学及宽泛的“随大众式”的一般设计素描的观点和格局,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刻不容缓。

3 环境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改革思路

3.1 从专业定位、专业需求上改革

要确立环境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构建与想象能力、设计意识及良好的观察分析方法;把培养学生对结构、空间及创意的认识作为首要任务,以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为引导,从而培养出具有艺术审美、设计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敏锐的空间感受能力、结构认识能力、重组与创造意识能力。

3.2 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改革

为了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有效的空间探索意识、空间结构认知以及创造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区别于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必要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整合,删繁就简,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及专业归属感。首先,加强实践性的内容,比如将学生带出规矩四方的教室,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空间构造,并通过单色速写或者水墨的形式快速记忆空间,使学生对空间及物体的认识理解不单单是停留在纸上,或者想当然的阶段,以训练学生对陌生空间的快速反应理解能力。其次,为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去除一些与环境艺术设计不相关的素描外延基础课程,将素描课程有针对性地设置为3个必要单元:一是结构素描,训练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透视空间中形体结构的变化、穿插、衔接规律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地将物体用线条来描绘,使学生明白自己画的不是线,而是结构。二是空间素描,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建筑及空间为描绘对象,加强学生对空间透视、空间结构和空间表现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空间纵深、进深与维度的理解,要求学生处于空间之中及空间外两个不同的视觉角度、方位观察空间,从而达到对空间认识的训练目的。三是空间创意素描,从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着手,此单元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扩散与聚合思维,在教学中导入解构、重构、多维度转换等一系列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方式中解脱,激发学生的创意构想。

4 结语

总的来看,针对性与专业性的素描基础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各艺术高校也将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改进。只有合理设置课程,才能培养出更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如何改革实践出一条更符合本专业的素描教学仍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改革素描教学方法,创新更适合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专业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单德林,徐卫.设计素描——结构、表现与创意素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罗伯特·贝弗尔·墨尔.向大师学绘画:素描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4]贡布里希.艺术的力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设计素描课程教案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描教学;问题;创新路径

高职素描教学的目标定位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定位问题。在高职教育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艺术教育出现了技能教育和艺术创新教育无法有效协调的矛盾。高职艺术教育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正由于此,高职艺术教育才要充分尊重艺术教育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养培养,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三位一体”综合型人才基础,以便实现未来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化,实现个人的持续性发展。不然,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会有所不足,将难以胜任今后职业岗位。

一、高职院校素描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高职艺术教育虽然发展的历史很长,但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既定的经验和粗浅的实践都严重影响了素描教学的发展。主要问题表现在:

1.既定经验的束缚。纵观我院素描教学现状,虽然在已有素描教学体系中融入了多种流派的理论精髓,但是在長期教学实践中,这些优秀理论慢慢成为一种既定经验和固有概念。在实际素描教学中,包括结构、虚实以及比例等规律和概念,早已成为教学“常用语”,而这些“常用语”背后总是一些准备好的规律等我们来把握,所谓的学生描绘对象,倒不如说是学生描绘既定经验和固有规律。虽然这样的素描教学易于掌握,易于吸收,易于检查,但是严重缺乏学生主体性参与,缺少真实的教学体验,大部分处于技术的形而上层面,使得素描教学变得日益枯燥乏味,毫无生趣。

2.形式化的课堂混乱。部分教师为了打破素描教学的沉闷局面,不断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由空间,注重学生真实感受和体验的表达,而减少了必要的规范来加以限制。但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变成“脱了缰的野马”,看似自由的面貌中,却很少能找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学习体验,大多数属于机械化的模仿,最终很容易造成素描教学课堂秩序的混乱,使得教学流于形式化和程序化。那么高职素描教学该何去何从?素描教学该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素描教学如何将技能教学和艺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素描教学应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这些问题都是高职素描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高职艺术教育的教学改革首先从教育理念入手,进行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以培养集技能、艺术、创新思维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素描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为核心目标,构建素描教学多元化发展体系,为学生奠定艺术创新基础,同专业创新教育进行完美对接。

二、高职院校素描教学的创新途径

对于高职素描教学来讲,要将培养学生艺术创意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所谓创意,并非我们所理解的将图形创意引入素描教学,注重主题立意的高层次、高难度创意,而是要立足于学生艺术感觉和创造灵感,强调学生兴趣点和个性化,以创造意愿和动机为切入点,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开展以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现为主的技能探索性素描教学。创意源于真实感受,所以我们在素描课堂教学中,要将“真实感受”与“自我展现探索”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不断创新与尝试,以便有效提高高职素描教学的教学质量。

1.强化真实观察与感受。实现真实观察的关键是要摆脱概念化先入观念,打开思维去充分体验内心真实感受,进行真实观察,切不可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束缚下的被动技能学习层面,避免将观察停留在固有的经验范畴内,失去自我内在真实认识,失去内在真实美感,将艺术学习限于理性思维泥淖,导致内在精神的千篇一律,毫无创新创意可言。由于观察是表现起点,观察的方式绝对了绘画方式,所以观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真实观察,首先要加强自我感受力的培养,创新源于感受,没有真实感受就无法形成创意,因此就无法对真实感受和创意的表达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探索,也就无法实现技能教育和艺术教育的高度对接与融合。素描教学要将重点放在推动学生真正观察力、审美思维、真正感受力以及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方面,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形式主义的无意义模仿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本性的创造状态,充分发挥自身内心的感受力。通过真实观察,改变传统教学落后的观察方法,学生作品也彻底摆脱了以往那种机械的“铁丝框”结构素描模式,作品不仅具有较好的结构意识,而且还充满了生机,无形中给人一种精神洗礼和艺术美感。在真实感受引领下的画面充满了新意,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进入主动探索表现方法的思维状态中。大量教学实践证实,通过正确的观察引导和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神感受力和审美体验能力,有助于促进审美表现形式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开启学生创意思维的窗口,进入个性化自我表现技术的探索阶段。

2.强化自我表现技术探索。这里所谓的自我表现技术,主要是指学生对自我感受的表达方式和手段进行探索。对于基础阶段学生来讲,首先要对优秀作品的技法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然后结合自身兴趣点和真实体验,尝试将其融入表现自我感受的具体形式之中,进行自主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活动。教师不要太拘泥于传统教学的规范性,不要计较是否能够达到技能理想的层次,而是要注重学生真实感受艺术、真实体验自我表现过程。如此才能顺利引领学生进入表现状态,切实用自身的思维方式去展现自我,随后进入层次分明,计划明确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用自己眼睛去真实观察,用自己内心去真实感受,用自己思维去真实展现,而并非带上固有的有色“眼镜”框定和束缚学生的思维视角和表现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对表现方式的全面解放,使得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充满新意。学习在素描学习过程中用内心去接触和体验艺术的美,自主进行创造性学习,在个性化自我表现技术的探索过程中全面提高素描技能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自主探究美学艺术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于传统一味强调学习结果的技能培训式教学,这种教学创新显得意义非凡,价值重大。

总之,大量教学实践证实,高职素描教学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化高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真实观察和感受”与“自我表现技术探索”的教学创新,使得高职素描教学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高职生作业参展不仅实现了这一领域的零突破,而且还以学生优秀作品为主编撰了教材 《素描与创意基础》。当然,同培养学生创造性基础的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仍需要未来很长一段实践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吴波.职高美术色彩教学方法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1(08).

[2]张霞.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考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1(04).

上一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1500字下一篇:如何当好党政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