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素描散文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之素描散文(共8篇)

春之素描散文 篇1

云和雨

春日多云。云是灰蒙蒙的。阳光被像一张毛玻璃似的云片所遮挡,阳光是毛毛糙糙甚至模糊的。所谓“春光明媚”,只是诗人的浪漫。如有,也只能算初夏的了。

春季是雨的王国。雨纷纷,纷纷雨,才是春的主题。春雨是缠绵的、柔软的、细长的、轻巧的,用“雨丝”两个字来形容春雨是最恰当不过的。春雨几乎是无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春雨不是让你听的,她是给你体味的,体味她的滋润、她的柔情,体味她那迷茫而压抑的情绪、她那朦胧而博大的气韵,体味她那令你肌骨无法舒展的冷意、她那使你心灵潜移默化的魅力,总之,春雨让你静静地细细地体味,让你孤独,让你期待。至于听雨,你就等到夏天或秋天或冬天吧。

春季也有短促而急骤的又重又响的“春爆头”,这绝对不是雨丝而是雨点儿了。这时候,夏天赶来迎娶春姑娘了。所以,她便充满激情地扑打夏的胸脯――用她那“春爆头”又重又响的`雨点儿。

春风的创造

风筝挂在长长的树梢和树丫叉里,多是三角形的风筝,上面画着蝴蝶、老鹰、猫头鹰、龙、虎,甚至还有百脚(即蜈蚣),七彩斑斓。这是春风的得意之作。春天风,乱头风。风筝被春风刮得晕头转向昏天黑地,没法在天空悠悠飘荡,跌落到树上,把光落落的树点缀得花花绿绿,那些树便像老公公老婆婆穿起花衣裳戴上花帽儿。不能放飞风筝,很使孩子们扫兴,然而看见这一番春风创造的景致,孩子们觉得既好看又好笑,于是他们全笑了。

舒展的少女

初春,大街边的梧桐树依然光秃秃的,透过梧桐树的丫叉,有一位少女,穿黑色的健美裤和绿色的紧身羊毛衫,手中牵一只大红气球,放肆地伸个懒腰,(在中午的阳光里)把躯干和四肢尽情地舒展开来,把身体的凸凹完美地呈现出来,仿佛这尽情而愉快的舒展,才真正结束了长长的一个冬天。

忽然,少女爬上树,站在树丫叉中间,树,便有了一簇绿色的春意,浓浓的。气球的飘带上写着“春韵”两字,气球欲尽力向上向远飘浮,然而无法舒展,它被舒展的少女牵在了梧桐树的枝条上了。

春之雨雪散文 篇2

清晨来到公园,天阴沉沉的,风吹到身上,感觉到阵阵寒意,不知道是北国的早春就是如此,还是想起昨夜听到的一个孩子对妈妈和小伙伴的一席话,心里更增添了寒意。

一个初中的女孩,不再做家里的乖乖女和学校里的好学生,偷偷的跑出去尽情玩耍,后来被发现了,对妈妈的指责,要好的小伙伴的规劝,说了大致这样的话:“我不想过过去那样的生活了,天天除了上课就是做题。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就是学习。那样学习也不一定就考上什么好学校,就算是考上了什么学校,毕业以后,工作也不一定就顺心。多少人拼命学习,最后也活的不开心,有的不这样学习,也生活的很好,要什么有什么活的还开心。我也不想怎么优秀,没有高的要求,现在天天玩的开心,以后学个美发之类的手艺,开个小店就行了,钱不多,够生活就行了。大人不是常常说,书上也常常写,要有一个好心态,不要追求过高的生活吗?我就有这样一个好心态,不与别人比,自己认为快乐就行!你们也不要劝我了,我是这样想的,以后就这样做了。”

听罢此言久无语,多少对错在其中。教育孩子的成人心里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事实:“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可以飞车把同龄的大学生,撞出去几十米,全国的高考状元,北大的毕业生,在大都市里,都退休也买不起房,只得放弃专业,回乡考取公务员,屏气凝神,早早的颐养天年。”

孩子努力学习就一定比不努力的强吗?一个高中生,大学生就一定比初中生生活的好吗?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吗?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大学生,大学毕业没有稳定的工作,认为还是知识不够,去做研究生,学校不容老母权且共寝一塌,老母受辱且睡卧街头,愤而自缢,觉得知识的力量不够改变命运!

孩子努力学习了,不一定会成为佼佼者,就不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努力学习,出路又在那里。感觉自己能成为佼佼者的,就拼命努力,差上一点的,就是努力了,比放弃学习的能强多少呢?胜者王侯败者贼,做中间的很难。是社会问题,是教育体制问题,还是什么?实实在在的是事实。

对孩子怎么说,说什么呢?

一阵疾风过后天更加阴沉了,淅淅沥沥的雨下了起来,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真正的春天来了。”

塞外春来迟,时令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江南已是繁花似锦,春色满园,中原地区也是春风和煦,耕者遍地了,而这黑土地上却刚刚冰雪消融。看着消融的雪,知道应该是春天来了,然而料峭春寒里,身上那脱不下的冬装,总让人心里觉得,还不是真正的春天,只是严冬刚过去的时候。天上落下一年之中的.第一滴雨的时候,才会感觉北国的春天真正来了。

雨停了,身上的寒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心里似乎感觉有些暖,想想应该是看见今年第一场雨后的心理作用吧!

一股似曾相识的气味飘来,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蓦然勾起了夏日雨中丛林的回忆:被一场来得急去得快的雨淋得浑身湿透,衣服滴着水,在林中匆匆的走着,一脚在地上的落叶里踏出一个坑,就飘出来这个味道,啊——是雨后落叶的清香。闭了眼睛,细细品味,觉得没有夏日落叶的的陈味,少了些绿叶青草的气息。秋日雨后去林中采蘑菇也有这样的味道,但是没有那时候的清新。

这清香和回忆,让我的心情好了起来,晚上做了一个在秋日山林漫游的梦,在山岗上望着远处淡蓝色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五色的秋叶,似乎闻道了雨后秋叶的清馨。

第二天早上起来,去昨天的地方,还想重温那落叶馨香。天依然阴沉沉的,地上的落叶早已被风吹干了。我正试图寻找落叶的馨香,突然脸上觉得一凉,抬头一看天上飘起了雪花。雪花落在脸上,立即化成小水滴,没有寒冷的感觉,只觉得丝丝清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脑海里跳出了这诗句。

小时,刚读到这句诗的时候,觉得迎接春天的应该是雨,怎么也不应该是雪啊,雪是冬天宠儿和骄傲,后来知道是诗句突出了春来的早,但还是没有切身感受。现在才真正体验到了飞雪迎春,让人兴奋,一种挑战的感觉,油然而生。

春之恋优美散文 篇3

春桠上,鸟儿唱醒了苞蕾,音符顺着枝脉舒展。歌声浸润心灵的花瓣,闪出光束四射。

一个跳跃的音符,一个颤动的节律,漂洗了所有舞动的晶莹。

小康日子,淹绿了心事,匆匆的愿望,洒满苍宇。

酝酿情思的季节,舒开来,一起一伏,角角落落,绿漫遥遥由远而近。千百种的播种不一定有千百种收获,期待吧!哪怕一半喜,一半忧……

蜜蜂的翅膀不再是梦中的呆滞,它把在冬天里深藏的心思一起在天地间张扬。

洁白的玉帛,一些无法忘却的情思,感受了生命的脉动,迷人的童话和交织成诗的章节,在枝芽上,挺立一片绚丽。

春的恋歌将大地的痴迷与向往链接。二月柔桑等候三月的燕子,呢喃着裁剪初恋的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佩戴一行行的诗歌走过沃野,从诗人的心田溢成大片大片云朵。

七年级散文:春之歌 篇4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嫩绿,海一样地涌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温和,潮一般地漫来时,也能让人痴迷。

看,绝对是一幅生命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温柔着我们。还有时时可见的朵朵不知名的小花,也布满了我们的眼球。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松软的泥土,才知道生命之地如此平实无华。只要春飘然而至,所有的种子都可以在此孕育。

春,绝对是一卷繁华的画卷。

破土而出,含苞待放。慢慢舒展,缓缓流淌。悄声无息。只要拉开春天的帷幕,这儿就会汇聚自然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载着温煦的阳光,让略带甜香的风拂过。忽然之间领悟了春的气息,一种令人心醉的`柔情。大自然是位奇特的母亲,在生命尽头将各种生命孕育而出,踏着一缕春光,蜂拥而至,把生机撒向人间。

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轨迹,在自己特定的旅程里,完成一段生命壮举。

春之歌散文诗 篇5

一、飞雪迎春到

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雪花一首诗,一场飞雪一场梦。

落地无声,清晨推开门扉,映入眼帘的都是白的雪:树冠上、空坪上、道路上、田野上.....远近高低都是一片晶莹剔透的白,白得耀眼、白得洁净、白得纯粹。

高坡上,许多雪树起了白旗,定是冬天的苍茫准备招降;

池塘里,一些雪构造了小舟,莫非正要驰向春天的彼岸。

雪是耕耘者,松土、润泥,为春天的种子准备好产床;雪是清道夫,杀虫、去草,为春天的降临预备好住所。瑞雪兆丰年,雪之后:春风刮、春水涨、春芽发,春花开。

雪是春的信差、信是春的使者。

年前,一场雪飘飘洒洒、纷纷扬扬地在天地之间飞舞着、白衣飘袂、至纯至美。吟着轻柔的歌、徐徐地拉开了春的序幕。

二、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只、二只、三只......许多只鸭在村前的溪水里游弋着、嬉戏着,唱着、闹着。

难得的好天。阳光柔柔的,它用巨大温暖的手柔柔地抚着大地,仿佛要将大地从沉睡中唤醒;风轻轻的,一改往日的冷咧,似乎原本它就是一位轻言细语好性格的女子。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几只老鸭,应该是鸭爹、鸭妈。它们率先跳到了溪里,试过水温后张开了白色的翅膀;一群小鸭、当是鸭儿、鸭女,在爹妈的鼓励下,尔后祛祛地跟着蹦下了溪里,不一会欣喜就从嘴里喊了出来。其景融融、其乐融融。

溪水沸腾了,本来潜藏于底的小鱼、小虾耐不住久而久之的寂寞,偶尔跃出水面,来一个漂亮的空翻跳水;溪边的草茅沉不住气了,在轻风的纵容下,在水面画着一圈圈涟漪;几只燕子,从空中掠过,想必是来看看究竟。

鸭子是幸福的`先知者,鸭子是敏锐的侦查兵。春天细微的脚步声被它侦听到,春天如兰似麝的呼吸捕捉到了。它知道:

大地回春,鸟语花香的时候就要来了。

三、柳色泛青初孕胎

拟或是听见春风红颜般的细吟,拟或是看见春天恋人似的诱惑,柳已锁不住春心勃发,一夜之间爱情着床、珠胎暗结。

如果你足够细腻、如果你足够有心。你会发现:岸堤是、河溪旁,那些原本有些憔悴、有些委顿、有些消瘦的柳,此时已然红晕轻染、柳苞初现。

虽不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迷人境界,但此刻自有此刻柳的韵味:羞色轻盈、喜气内敛;半遮半掩、犹抱琵琶。

恰似,她等待的情郎已在身畔,她仰望的希冀已经临幸。

溪河感染了她的气息,已然绿波轻漾;燕子听到了她的召唤,已然剪翅回归。

她开始唱歌,竭力想酣唱出内心葳蕤的歌谣;

写春天的优美散文阅读:春之恋 篇6

春风习习,心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洐生出一份久违的温柔,儿时与春的记忆排山倒海如春光乍泄呈现眼前。

我们老家(梅州)所叫的“春”,是指所有动物生的蛋。鸡蛋叫“鸡春”,“鹅蛋叫”鹅春“,鸭蛋叫”鸭春“……

把蛋叫”春“,寓意像像春天一样字个吉祥而充满无限生机。

儿时家境很一般,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肉,加之那时的我比今天的我挑食更严重,除了粗粮,比较有营养的食物对我来说无疑就是鸡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小的我打理起家务事的粗粗细细早已不在话下。利用职位之便每次煮粥时,会盛一碗刚煮开的粥,拿个新鲜的鸡春打进粥里,加点葱花,加点盐油。然后,在香味弥漫中进行完我的美味春粥,那幅画面有如春光灿烂的惬意与满足。

吃鸡春粥长大的我,对春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怀。对春,一直深爱,除去坏春臭春不吃外,春的哪一种做法我都吃个赞口不绝。

老家办喜事,很喜欢用上鸡蛋,取意:春春光光。每逢生日,妈妈必定会给我煮熟二个鸡蛋,千嘱万咐我只能自己吃,不能分与他人吃。说若是与别人分春吃,福气就会变少,当年年少不明事理,竟信以为真躲起来吃。长大后才明白妈妈的用心良苦,生活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哪会有多余的春让大家轻易就能吃上?吃着妈妈煮的生日鸡春,简单的生日因收获到了妈妈的爱和祝福,生活被春情洋溢紧紧包围着,有了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当要离家外出工作,妈妈会煮熟好几个鸡春叫我带上。望着妈妈眼里的期盼,将要启程的我知道她的祝愿:生活要如春风风光光,圆圆满满!

春,成了儿时最多的美好回忆。春,也是这些年最先丰润起我的生活。当餐桌上再也不会缺少好的食物的时候,我还是会把春放在所有食物中我最爱吃的首席之位。

这两年皮肤有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又持续性的过敏,在医生一再严厉的告诫我要戒吃鸡春,才万般无奈戒了一些日子不吃鸡春。不能时不时有春吃,生活突然间失去了很多乐趣。前些天,当夫君拿回一些土鸡春,想吃春的强烈欲望早把医生的告诫抛去九霄云外。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去市场买回猪肉兴趣高昂把猪肉剁成猪肉馅,敲破一些鸡春搅拌好,认真着手做起了酿鸡春。一番折腾后,一碟色香味俱全的酿鸡春捧上餐桌,和儿子仨人,美美的吃了一顿”春之富贵"菜,顿时有种枯木逢春的激动感。

温饱早已解决的今天,想吃鸡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鸡不断,春光便不断。爱春就要有春的精神,无论生活处于何种状况,都应该相信会有春风吹又生的春花烂漫的好时节,好景象在等我!

把回忆收起,也收起那个本是叫“蛋”的春,寄存心灵深处,感恩那些日子春带给我的春情无限好。

作者:陈诗雨

小村素描散文 篇7

小村王嘴

在这片黄土高原的坡洼里,有这样一处平坦之地,向西绵延形成村落,向东直去一个深沟。深沟劈开一道塬,开口处与塬际的川道相连,宛如大张着的嘴,靠边沟边的村就是王嘴,名副其实。小村王嘴,是甘肃崇信县北塬柏树乡的一个自然村。

蜿蜒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像女人拧成的一些草绳,这里那里地一丢,就系住了一些土墙木门的院落。窑几乎找不到了,人们不必再惧怕兵匪、野兽的袭扰而大大方方地将房修在路畔上。所以,院门一律朝南,出门顺路直去田野。田是梯田,都是人手刨出来的,一律整齐地延伸开去,直到与天际相接,这被引为王嘴的自豪。岁月无语,却眼见得村里猛扎子冒出几排平板房,冷不防几辆摩托,突突地停在不知谁的门口,下来的小伙子头发一甩,很有点城里人的模样呢。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偏仄于这坡洼处被一片无尽的黄土掩藏着的王嘴,仍然被这个时代遗忘着。天,年年地旱;雨日日地盼,瘠薄的土地,把日子养得不灭不旺,有电视的人家,每晚炕上、地上挤了满满的人,他们通过这个小窗口看到了外面的日新月异。于是男人们开始咬断土地的脐带,跑出去闯世界,虽不能混得阔绰,眼却日渐开起来。

王嘴里也便多了一些新鲜的气息。女人们守家护院,肩背着日头一天天过日子。王嘴不见青壮年男人,少有未出嫁的女子,有的是荷锄挑担的媳妇子,放牛赶羊的老汉们。捻指一算,那么几户人,都是些拐弯抹角的亲戚。外地人常被那些枝枝蔓蔓的辈份儿搞得稀里糊涂。地域的限制、生存的需要,他们显得很友善。庄稼地里互相帮村、家里来往串门,情同一家。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他们也有骂仗的时候,两个人骂仗,全村人都会知晓,跳着跳着骂,声嘶力竭,拉出祖孙三代、儿女亲家,用尽了彼此的下半身。她们需要发泄,牛马般的劳作与内心的孤独,让他们早已隐忍了泪水。

王嘴这地方,男人皆精神,形瘦却不弱;女人皆泼实,体圆却不壮。我曾在夕阳下看到这样一副剪影:姊妹两个牵着一头牛从路上走来,牛很圆实。姊妹也圆实。圆圆的脸,圆圆的肩膀,圆圆的臀。牛与人惊人地相似,人与牛天然地和谐,这有趣的景象恐怕只有王嘴才能见到。王嘴地广人稀,几户人合镰搭帮是常有的,男女想间,不提辈份,说、唱、笑、闹,为一根廉价的纸烟在田野里你追我赶,因一句无心地调笑,你捶我掇,不疏却又不戏,十二分地自然,十二分地纯净。

王嘴的婆姨们

黄土高原的深涧、大壑,在王嘴这个弹丸之地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几条七扭八拐的羊肠小道把你引到这里,此刻你会感到有一种巨大的苍凉顿时俘获了你。那种隔世的感觉,每去一次都让人经受一次心灵的冲击。长期的封闭,纠缠着祖祖辈辈的王嘴人。他们就这样被土地围困着、消磨着。当几缕春风艰难地挤进王嘴,给王嘴留下一些斑斓的梦幻之后,男人们便开始试探着咬断土地的.脐带走出去,一步一步,一个一个,一群一群……人说,王嘴的地养不活男人。于是,你便会在王嘴的田间地头常常看到早出晚归的婆姨们。她们能吃大苦,耐大劳,用一双和男人一样粗糙的手维系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

在王嘴蹲点扶贫,我便有了在繁重的劳动中结识她们的机会。她们常让我想起西部文学中惯常描写的那种西部女子:泼辣、大胆,没有一丝传统道德礼仪的牵绊。在王嘴,你会惊异地发现,她们在劳动的间隙,嘴上叼一支烟很惬意地过一把烟瘾;在劳动归来的晚上,呷几口白酒,向你炫耀一下酒量。跟他们一同劳动是快乐的,她们放肆的笑声与无忌的歌唱,常常让我的疲惫得以缓解。和别处的妇女相比,王嘴的婆姨们保持着更为天然的性情。她们在我的心里慢慢变得鲜亮、丰厚而又真实、自然。

与她们相处的日子久了,我终于窥探到她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她们的戏闹之中却包含着很多悲哀。她们在劳动中表现出的欢乐,分明是她们精神的苦闷和孤独。男人们出门挣钱,一年到头不回家,超负荷的强体力劳动全落在她们的肩上。她们为这种单调、苦涩、周而复始的生活淌干了血汗,流尽了泪水。这时候,我再听她们的嬉笑,就有了一种悲苦的滋味。一日我去一个被唤作红旗媳妇的婆姨家时,她正训她的女娃。女娃得了腮腺炎,脸肿得像个馒头,一问原来她下地干活时将女娃锁在院子里,女娃心慌,翻墙跑了。坐下来细谈,才知道她心中原本就有许多委屈。她告诉我,掌柜的来信说,活干完了,人家不付工钱,一年的汗白流了。有的婆姨嫌男人不中用,把孩子、猪娃、牛娃全丢给男人,自个儿背了铺盖卷出门了。还在路上,男人就又是捎信儿,又是拍电报,说自己病倒了。女人听到男人的呼唤、娃娃的啼哭,心早软成了一摊泥,也有出去混了几日空手而归的。浅薄的文化和狭窄的视野注定了她们不可能在外边的世界里混得多好。我想,如果她们当初多读点书,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

再去王嘴,恰逢学校开学,王嘴的婆姨们又愁眉不展起来,娃们上学,钱从哪里来?一种责任感不由涌上我的心头,我强烈地意识到,扶贫攻坚的担子还很重哪!

同事素描之白师弟散文 篇8

城关中学乃县域名校大校,聚钟灵毓秀之气,得地利人和之瑞。上下齐心,师生同德;教学相长,桃李争春;特色立校,蔚为大观;教化学子,福泽桑梓;声名远播,香远益清!

今春伊始,沾城乡轮岗之光,得支教新政之利,余任教乡村廿余年后,竟也登一回大雅之堂,入该校教授学子音律。以竹笛一管,奏人间清音,发玉振声韵。始觉善莫大焉,不虚此行矣。

校长听闻吾亦善著文,遂嘱余为校诸师作小传,以彰尊师重道之治校理念。

初来乍到,自当勤勉效力。吾本久居乡村一布儒,得激赏倚重,遂感念有余,焉敢辞焉。遂以拙笔一支,授课际遇,著文纪传。既为听将令报知遇,亦为系念同事情分,封存倏忽岁月耳。

是为小记。

因其姓白,又和我毕业于同一高校的中文系,比我低五届,且多授业于同一老师,故称其为白师弟。

他是本乡土星火人。星火原虽偏僻狭长,但文脉绵长,子民崇文尚学重教,多出拔尖的文科人才,如县上的高考文科状元,享誉县内外的翘楚者,自不在少数。师弟自然占尽天时地利,得造化之钟灵毓秀之气,遂鲤鱼跳龙门,入陇东高等师范学府濡养深造。毕业后入乡土教育门楣,传道授业解惑,造福桑梓。故土教坛遂一派春意盎然,春花灼灼之气象……

遥忆与其初识相逢,却有几多他乡遇故知的偶然性和戏剧性。

,数字很吉祥,于我却是个体生命凤凰涅磐的一年。我将内心的巨大嬗变和落差,都写进了古体诗里,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方式作茧自缚,来抵御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雨侵袭,最终结成了一部诗集。在那年深秋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将诗集背到别离五年的高校赠送兜售。一样的校舍,一样的秋日,一样的丝雨,却是不一样的陌生的面孔。而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也多已认不出来我。于是,我成了母校最熟悉的陌生人。

已近黄昏,雨突然就下得格外大了。几乎是下意识地,我走向了那座再熟悉不过的2号宿舍楼曾经的宿舍,一摸才知道没钥匙了。迟疑了一下,还是敲开了门。里面的学生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吃惊。当我询问有无灵台的老乡时,白师弟就站了起来。一阵嘘寒问暖倒水泡茶后,他在灶上打来晚饭,热情邀我共进晚餐。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温暖感,一下子冲散了所有的旅途疲倦,及和这丝雨一样绵长的秋日的忧伤。

询问了我的来意后,他慷慨解囊先买下了一本。然后向室友介绍推荐。接着,领着我转遍了中文系的所有宿舍,也售出去了几本。回到宿舍后,和他细叙了乡情,及现在校系老师的变化情况。我遂很有恍然若梦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些微沧桑感。那天晚上,他让我住他的床铺,他去了另一宿舍,和老乡挤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他给我打来了早餐,又让我留下未卖完的书,由他慢慢处理,待期末回家后,再将钱捎给我。而后,他一直将我送到校门口,直至我坐上车后,才离开。

车子开动了,母校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和遥远了。但另一份乡情却如此绵长和恒久,一扫我初始参加工作四五年里,所有的心灵蒙尘后世俗的风雨侵袭……

此后,竟是许多许多年再未曾晤面。大约是十年以后吧,在原城关中学的一次抽调的集体评卷时,和他见过一面。当时他还在三中任教。由于时间紧,亦只是在评卷休息间隙交谈过几句。他说当年留下的书没有卖出去几本。后来毕业忙乱,搬运行李过程中,不慎弄丢了。并表示歉意。我一笑置之,说书终究是落在校园和学子手里,也算是最好的.归宿了。

此后,更是未见过面。流年似水,岁月无情,几度沧桑。光阴的碎片,足以割裂开,许多的青葱诗意、人生片段和激情。人只是逝者如斯夫的时间长河里的鹅卵石,在河床里停留或漂泊,完全不是自个儿能左右得了的事情。但毋容置疑和大同小异的是,每颗石子都在被不断打磨中,变圆,变光滑。自然,亦是在变小着。终至于消失殆尽。例外者,除非是天外来客的陨石。但重复这一过程,依旧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然而,无论如何,石子的心事,却是和河流的脉搏,和时间的心跳同步,且互为镜像的。形体的消失,只是一个表象。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一颗石子从形成,到磨光,直至死亡,是要用星球,甚至宇宙的生命轮回,作为计量单位的。而人世的弹指一挥间,却亦是佛教里的十方大世界啊。

和白师弟的再次相见,是的春天。一如此前一样,具有偶然性和戏剧性。而这次却不是邂逅,而是成了至少要相处一年的同事。人生匆匆数十春,按说这一年也不算短的时间了,整整三百六十五天哪。

本来这种概率是极小的。惟因这次结同事缘的地方是城关中学,是县城一流的龙头校。在基层普通教者眼里,可望而不可即。要说来过,亦只是以参观和学习者的身份,三年五载光顾一次,即匆匆而别。而譬若我居密城大山深处之普通乡村教师,此生本是绝无可能来此学校任教的。然而,本学期开学前一天,接到密城学校校长的电话通知。我的命运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变化。接下来,在密城学校等待的三天里,我的神思都处于一种恍惚和梦幻般的不真实状态。

但一切毕竟成了既定的事实。因为县局出台了轮岗交流支教的新政策,加之密城学校,尤其是校长的大力推介和支持,我极幸运地成了此番的人选。临行前,校长说:“你的名字里有一个‘刚’字,虽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好钢还是要轧在刀刃上。换个环境,激发一下灵感,好好写些东西。此番前去,你可是密城学校的一面镜子呵!”

人还未到,城关中学的排课安排意见,已通过主管教学的黄校长的电话通知给我了,并嘱咐先收拾一下行李,下午送于校长的车子,顺便将我接下来。无论我还是听闻通话的密城同事,即刻就有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本来都知道,我是要在外面街道雇三轮车下来的。大学校的做派和行事风格像这早春的风,遥遥地吹过来,拂面且暖心的。这一刻,我才最真切地意识到,自己人虽然还在密城,却已经是城关学校的老师了。

我最后一次沿河川转了一圈,在密城文化广场坐了一会儿,留下了许多照片。下午时分,校长打电话让来他办公室,进去后,遂见到了城关中学王校长、郭主任及交流的于校长一行。密城校长做了介绍后,王校长向我谈起了我的任课安排意见,并解释了所以如此安排的缘由。并开玩笑说,刚一见面,就已经安排工作了,看我们的工作效率怎么样?方知我接的不是其他学校一般意义上的音乐课,而是教授校本课程,还要带音乐社团。早就听闻那是城关中学的名片,和校长治校理念方略的“三驾马车”之一。遂有任重道远的,沉甸甸的责任和惴惴感。惟因竹笛吹奏难度很大,是干骨头硬碗碗。作为八个班级,近四百名学生的教头,终归要教会他们吹出曲调的。说得比唱得好听或有可能;但说得比“吹”得好听,简直是痴人说梦!惟须鞠躬尽瘁努力践行,毕竟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么!

在密城学校设的送迎酒席上,算是正式互换了人员。推盏换杯间,将整个传统礼仪和人情味发挥到极致。席毕,遂和新学校的领导坐车离开了。

五年半的密城教坛岁月,就暂告一段落了。而近乎一出传奇的城关中学的支教大戏,锣鼓响起,大幕方启……

到城关中学的第二天,我去校办公室办理相关工作事宜。遂见正坐在办公椅上的白师弟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递烟。一别十余年,两只手握在一起时,重逢真的是首歌了。他的脸上多了些岁月浅浅的印痕外,一如既往地热情好客和古道热肠,说初来乍到有什么困难和不懂之处,尽管找他。并详尽地向我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我所担任的工作事宜,还有所需要的物,及相关人员的楼层门牌号及联系方式。

在此过程中,他一直将我口称师兄,而以师弟自称。言行间,礼记篇之濡染印痕,和国文熏陶之气质,于他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圣人之言到底不虚矣!

此后一两天,我亦就间接地得知,他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属于领导班子成员。闻此讯,我很为他高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俗世给一个人定位和评价的主旋律,和几乎亘古不变的唯一标准。教育行当虽以教书为主,以学术为宗,但早已不似古代书院的单纯存在形式,仍处于社会主流漩涡之中,甚至愈来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自然,在体制的框架和别人的眼光中,从普通教师干到领导层面,就是一次质的飞跃,是这个人本事和能力的最大体现,和最有力的证明。何况他还是如此大的学校的主任。

虽然,我于此是淡淡的。在自己廿余年的教书生涯中,亦是一直疏离和绝缘着与此相关的一切。惟因人的秉性气质爱好殊异,遂有合适与否的问题,而不单纯是能不能的事情。而白师弟,以其热情好客古道热肠,及待人接物方面的感染力和溶解度,担任这一职务,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亦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尽其才、物尽所用了,亦能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最大化。

而他的专业亦与此齐头并进,除过繁杂的办公室管理工作外,他还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是真正的重头戏。而于他,却是两不误,均将其做到最好。惟因对语文教学费人耗时收效慢的感同身受,才由衷地从心底里面,对他生出许多的钦佩和敬意。师弟到底是个人才,和我本是同门出,声气相投。师弟比我年轻,却出息了,腾达了,将事干到人前头去了。做师兄的,也觉得脸上有光,在人前很有面子么!

更让我对其刮目相看的是,在学校开展的第一次社团活动中,他将我邀约客串至秦腔社团活动室,甩一嗓子,声惊四座。尤其是《周仁回府》的那段经典小生唱腔《刺严》,他唱得高亢、激愤、悲痛,声韵俱佳。他用竹板击节伴奏声腔时,乐感很好。看得出他对秦腔,有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和实践感悟。一直觉着,文科老师多些文化底蕴和艺术技能,除过给自己的生命增色添彩外,其实亦能更好地潜移默化学生,求知爱美修德尊师的。白师弟这生死只为一声吼,八百秦川皆俯首的大秦之腔,一下子喝喊出了精气神。回荡在校园里,便就是一道久久不能消失,且余音袅袅的风景了……

昔日他乡遇故知,人生之幸事也;今日故乡遇故知,人生之幸幸事也!

行文至华彩和激动处,情难自禁。觉着和师弟都是科班文人出身,不免小小炫技一下,以小诗一首,给此文作结罢。

密城县城同根生,无边光景时时新。

上一篇:知足感恩下一篇:各种证件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