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考素描头像教学常见问题(精选7篇)
素描头像教学一直是整个素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有衔接几何石膏、静物素描的作用,又是半身带手与全身人像基础。因而,教好它与学好它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就高考美术而言,素描头像是我们每年经常碰到的考题。相对于半身带手、全身人物像,它是简单得多;但尽管如此能够切切实实画好的为数仍然不多,而存在的问题倒是方方面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大的基本形特征” 总是把握不住。主要表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画成男人形,把青年形画成老年形„„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两眼的视线不统一,观察头像不整体,其距离画得过宽必然会拉宽脸部基本形,过窄脸部的基本形就会变瘦。
2、五官画得过小,脸部就会挤成一团,造成脸部臃肿;五官过大,脸就会相对变小,从而使得它容不下五官,因此,头像也就变成了畸形。
3、当眼睛移动向右时画左眼,移动向左时画右眼,画出来的两眼必然不会在同一视线上„„
诸如此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
1、调整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看形不看线,显然有的人通常是看线不看形或只是看形的边缘变化而不看形的大特征。
2、看形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找出大小、长短不一的正确比例关系。
3、固定焦点透视的变化,观察形体时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位置。比如,画头像时自己位置的左右移动,就可能导致画面中鼻子、嘴、眼睛的方向与头部的方向可能不一致。这些毛病的出现都是因为画者作画时没有注意到形体整体关系与透视变化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绘画进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时,我们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从画面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大动态的变化,以及形体整体调子的轻重变化。
二、“花”与 “乱”的缺点在画面中表现也很突出。它们是指画面形象上所出现的许多黑白相间花斑,好像水面上的浮光掠影,要么暗面到处都是光亮区域,要么亮面到处都是黑斑区域,让人感觉形体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异常凌乱。产生花、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是由于过于刻画局部而没有顾及到其它部位的相互关联造成的,东一块西一块杂乱无章。
2、是由于铺调子的色度不够均匀,第一层色度画不均匀,用线过于凌乱;再加上第二层色度也画得不均匀,线条还没有第一层重,这种不均匀的色度多次重叠则会出现许多黑斑或光斑,从而画面显得到处都是乱蓬蓬的线条„„
解决它的办法也有两方面,1、铺暗部调子时用笔一定要均匀,不要留太多的白色空隙,在逐步加重调子的同时要注意与结构相结合。
2、如果亮部的斑点过多就用橡皮把它轻轻擦掉。如果暗部过多则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揉,以使得它的调子更趋于统一,3、就是作画时必须避免盲目用线,注意到线条一定要表现到形体、体现到结构的转折。
三、“腻”与“木”也是我们画面中常犯的错误。腻是指脸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到处都磨得光光滑滑的而且还没有色度变化,木跟腻的画面效果恰恰相反,它的毛病在于过分夸张形体的转折面,好像是用由一块块被割成的木头组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
1、人物都是有骨有肉、有方有圆的形体,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时,该方的画硬一点,该圆的画软一点,亮部转折轻而准确,用笔用线得当,其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2、作画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追求某种形体转折风格的话,还应是提倡正确的处理画面的“前、中、后”三度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高考素描头像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常见毛病,尽管它们随着教学的深化能够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这里仍希望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者认真对待。
历史上的美术家在探索和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已经成为现在我们学习美术不可违背的原则。这就是我们素描学习中的“整体原则”、“步骤原则”和“主次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是前辈艺术家为了达到理想的完美,发现和弥补自身有限条件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在今天或未来,这些具有高度智慧的经验仍是我们学习素描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本书出版的目的,即是向学习者介绍这些造型原则和这些原则在具体使用中的方式方法。
二、学习素描应具备的条件
素描有认识和表现两大功能,科学与艺术兼而有之。学习者在科学面前要老老实实按规律走,在艺术面前则可大胆地放手去探索和实验。素描的认识功能决定了素描的科学特征,素描的第一个任务是认识造型规则的合理性和各种客观形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素描的表现功能决定了素描的艺术特征,它的第二个任务是研究造型规则的应用技术和工具材料多样造型的可能。
素描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素描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懂得运用对比、综合的方法找出对象的形式特征。学习者必须具有手、脑协调能力,能够有意识的表现观察和判断的结果。3.学习者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勇于克服旧习惯,探索新问题。
三、素描的学与教
如果你是第一次学习素描,首先要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你要做好在一个全新领域里施展你的才能的心理准备,不要让旧的意识或经验影响你对新课题的接受。素描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素描操作是一种艺术行为。素描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素描的整体观念和作画的自然状态。这两者与人在生活中的局部观念和社会状态区别很大,只有尽量排除旧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素描本质,迅速掌握素描要领。
第二,你要懂得夸张与造型的关系,只有夸张,才有艺术,完全地“写实”是没有的。造型必须将自然物体的特征进行强调,因此,发现特征是素描造型的前提,只有将两个相似事物对比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这种差异强调性表现才是艺术造型的根本。
一、作画步骤和方法
1. 构思、构图
要培养学生作画前观察模特的习惯, 以便全面了解模特的职业、年龄、气质、爱好, 考虑该如何表现及最后达到怎样的效果。在教学中每当范画时我必定和模特聊天, 以便全面了解模特。鉴于学生容易分散精力, 我便鼓励学生在模特休息时候与之交流。如:你是干什么的?我画得像不像?哪不像?诸如此类。
构图时还要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适, 一般人物前方的空间要大些。头像画到哪, 头、颈、肩、衣领是否完整, 这些都是决定整幅画是否完整、协调的关键。所画对象一忌过于“满”, 即不宜过大, 否则将造成视觉“堵塞”, 二忌过于“空”, 即不宜过小, 否则画面显得“干瘪”。
2. 抓外轮廓
抓外轮廓即抓准、抓住头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头与肩的关系。要画准轮廓, 就必须整体观察, 整体比较以确定位置。在抓外形时要狠抓特征, 以便画得像, 因为外形初现, 形象已似出。就如我们只看一个熟人的背影, 尽管看不清过细的内部结构, 但照样能够认出他。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这一步, 形还非常模糊, 便匆匆忙忙画五官, 这样不利于画得像。
人物头部的形取决于它的解剖结构, 而头骨又起着构建框架的关键作用。要在以头骨为框架的基础上, 画准整个头的比例、透视、动态、角度, 做到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人的头部结构最基本的特点是左右“对称性”。从正面角度画模特儿很容易把握对称特点, 从半侧面画模特儿由于受透视因素的影响, 因而要把握住有透视关系的对称性。还应注意, 在平面位置上画得对称并不太难, 从体积上做到左右对称难度却很大。
在画准外形的基础上, 五官位置也需狠下工夫。在画五官时要注意中轴线的运用, 除绝对正面外, 中轴线根据头的动态呈弧线, 很多学生不理解这一点, 画稍侧的角度, 头总是转不过去, 当然感觉就很差。学生容易犯以下错误: (1) 整张脸不对称, 如画半侧面角度时, 往往把远处的半个脸画宽; (2) 体积上左右不对称, 如一侧眼球凸于另一侧眼球, 一边咬肌大于另一边咬肌, 一个颧骨突于另一个颧骨等; (3) 角度矛盾, 如在一个头像中出现了2/3侧面的鼻子、3/4侧面的嘴、4/5侧面的眼球等。学生需注意的是, 高考素描头像考试对头部结构的对称性要求很高, 因而要在此方面狠下工夫。
五官位置可以根据三停五眼的基本规律, 在共性中找出人与人的形象特征, 画出人与人的千差万别。在画轮廓时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长和宽及厚度的位置。如果这一步画不准, 就不要深入, 更不能上调子。图1为按前两步步骤、达到要求的作品。
3. 铺大调子
在形准的基础上, 铺大调子, 形成黑、白、灰对比:头发黑、脸白、脖子灰, 是基本要求。虽然头发固有色是黑色, 但只要仔细分析, 就会发现并不是漆黑一片, 同样有明暗对比。头发的颜色变化要控制在暗调子里面, 因为其是在颅骨上形成的, 发型、明暗都必须考虑结构。头发要力争画得蓬松, 有质感。脸白不是什么都没有, 同样存在丰富的变化:正、侧、底面要分开, 颜色变化要控制在亮调子里面。脖子虽灰, 但是要有体积, 胸锁乳头肌、喉结是观察和表现的重点, 同时要注意脖子和脸的连接不能脱节, 色层的变化要控制在灰调子里面。这一步很重要, 它起到了一个整体布局的作用。图2为符合此步骤要求的作品。
4. 深入刻画
此时要好好审视一番, 从最深、最强烈的部位着手, 一般先从眉弓、眼、鼻、口的底面开始, 一下子即抓住特征, 画出大的关系和光感, 但是一定要避免抓住一点反反复复地盯着画, 使局部过于孤立。
在深入中要始终保持整体关系, 一幅画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整体感、完整感, 如果只是将笔墨停留在五官上, 而忽视其他方面, 整个画面就不会好。考官评卷时, 总是站在远处端详整幅画, 再走近细观, 整体无论何时都是画面的第一要素。
深入时首先要着眼于整个画面的明暗对比, 我将它比做主要矛盾。其次是暗的与暗的比, 亮的与亮的比, 我将它比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 既抓住了大的关系, 又注意了微妙的关系, 整个画面就有主有次, 从而有条不紊地进行深入。每深入一层, 都由暗面开始, 接着是灰面, 亮面最后, 这样可以保持好的关系。画眼要注意整个眼轮匝肌与周围的关系, 画嘴考虑口轮匝肌的块面, 画鼻注意鼻骨、鼻翼与脸颊的联系。同时, 还要考虑这一局部在整张脸上的比例。总之, 深入时要考虑整体, 注意主次。图3为符合此步骤要求的作品。
5. 调整
一般学生画画时总喜欢一个劲地往下画, 直至结束, 感到气都喘不过来。近来我在此方面做了一个尝试, 在模特休息时不许继续画, 而是和模特交流、同学间交流, 整体观察模特和自己的画面, 找到需要调整平衡的关系再画, 使画面在不断具体中又不失去大关系, 使画面更趋完整、细腻。图4为符合此步骤要求的作品。
总之, 要使学生画好人像, 画像人像, 就要避免让学生公式化、概念化地素描。人物要画得像, 首先要形神兼备, 注重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提醒学生留意眉、眼、嘴的情绪变化表现, 在模特神情最自然、生动的时候来画, 使画面有生气, 一幅素描作品只有实现完整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才会魅力无穷。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 绝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追求。
二、工具的运用和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
画面暗部用软铅6B, 亮部用硬铅HB或2B, 起稿塑造用4B, 头发用10B, 头发的画法技巧可以先用10B大面积按照生长方向画, 然后用卫生纸磨一遍, 从而不再有空隙, 再上一层线条, 靠近耳朵的两侧画深一些, 最后用刀削一小块橡皮在受光部提几根亮的线条。
时间安排可以50分钟打型, 1小时40分钟刻画, 30分钟调整。
三、考试效果的处理
一幅优秀素描作品取决于它的构图、形体结构、黑白色调、空间、质感、量感和生动性等一系列造型手段。然而, 由于美术高考阅卷工作的特点, 要求素描试卷在此基础上必须处理好大的效果。不了解这一点, 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美术试卷的评定与一般美术教学作业评分不太一样。高考试卷数量多, 水平悬殊, 工作量大, 时间紧, 每张试卷在评委面前只能停留几秒钟, 不可能放在远处反复斟酌。评分多采用划分分数段形式。所以, 试卷大效果 (第一印象) 对于成绩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素描头像生动形象、用笔生动不僵硬、结构准确清晰、黑白灰大关系分明、明暗交界线连贯、有虚实变化、比例透视根据模特特征灵活控制, 这些是取得素描高分的关键。高考头像素描试卷的画面效果应牢牢抓住:准确、肯定、响亮、概括、完整、生动。
姓名:孙威 单位:郑州106中学
我校是专业美术学校,高中学生除了学好各科文化课外,还须进行必要的美术专业训练,以备一年一度高考,这也是我校美术特色之所在。美术班的教学内容与环节设置,都围绕美术高考设定,而教学的提高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反复研究,使之教学模式更加完善与丰富。
素描头像教学既是学生参加美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学校美术教研投入成本与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科目,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在多年头像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石膏像圆雕、真人头像组合写生“四件套”综合运用法,同步跟进教学模式的讲与练,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浅出,课堂练习的反复实践,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绘画气氛中轻松掌握素描头像,提高学习效率。
二零零五年九月,我担任了高一五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这个班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基础,只有极个别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素描知识,在高一上学期学习完素描静物以后就进入石膏像圆雕写生阶段,我决定实施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并且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
如何借助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和石膏像圆雕三个教学板块融入“三和一”教学模式呢?想法颇费一番周折后我决定三块内容一起上,解决断开教学的模式。首先在静物台上分别摆出石膏头骨、石膏头部肌肉和石膏像圆雕,以塞内卡石膏像圆雕为例,让学生把塞内卡
石膏像的头部画成塞内卡石膏头骨、依此类推画出塞内卡石膏肌肉、塞内卡石膏圆雕, 这样要求学生完成同一圆雕的不同三张作业。
完成作业之前我首先明确告诉同学们这座雕像的来历和出处。塞内卡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哲学家,雕像把这位不同寻常的老人性格特征塑造得十分鲜明,你看那犀利的眼神,似乎在探索着人生的奥秘,稀疏的散发自然地贴伏于突出而宽阔的前额上与几条皱纹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沉与机敏。我告诉学生在进行石膏像写生训练时,应该把造型同表现主人公形象的神态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注意构成其总的形象感受的各个局部特征的详尽刻画。并力求让学生从对一般老年特征的刻画上升为致力于一个老年智慧者精神世界的表现。
第一张作业的格式应在四开纸上画出塞内卡的石膏头骨。我们知道头部骨骼石膏模型,掌握人头部的表皮和皮下浅层肌肉都附着于头骨之上。头骨的构造与基本体是描绘石膏头像的主要结构依据,头部骨骼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有额骨、顶骨、颞骨、枕骨、面颅有鼻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骨。鼻骨的倾斜与隆起决定了塞内卡鼻部的坡度与高低,颧骨的凸起使塞内卡面部显得起伏、颧弓是面部的最阔处,它的形状决定了塞内卡面部的阔度与面颊形状。上颌骨长则决定了塞内卡为长脸,而两侧下颌骨骨点突出的程度决定了面部的宽度。这些头部骨骼的形态和表面起伏决定着塞内卡的头部形态与石膏像的特征。
安格尔曾言“我向来主张要熟炼掌握骨骼的知识,因为骨头决定人体的结构,并确立身体间的长度:对于素描来说就是固定不变的支
点”。我们应集中精力对塞内卡头骨基本体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对突起的骨点,转折、主要形体凹凸起伏的把握与详细的刻画。
头部头骨与肌肉的复合关系称头部解剖结构。人头的外形特征主要受内在解剖学结构的制约作用所形成,我们对于塞内卡面部的表情、形态有关的主要外层肌肉组块必须有所了解。头部肌肉包括两部分:表情肌与咀嚼肌,表情肌薄而扁平,一端起于骨骼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各种表情,眼部的眼轮匝肌起轻闭眼睛作用,皱眉肌拉眉头向下形成纵状、横状皱纹。鼻部有横部与翼部收缩向下缩小鼻孔。口周围有上唇方肌拉上唇向上,使鼻唇沟加深,下唇齿方肌拉下唇齿向下,笑肌起于咬肌筋膜、横拉嘴角。塞内卡微闭的嘴唇就是口轮匝肌的的作用。另外还有颧肌、颏肌、咀嚼肌、颞肌、额肌、枕肌等。这些肌肉依附于头骨之上,支撑着塞内卡有弹性的皮肤,呈现出各种形状的形体起伏,学生只有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们具体的位置、形态及伸缩运动功能后,再结合塞内卡石膏人物本身的特点,画出石膏像塞内卡时就能自觉地寻找内在结构依据,而不会把面部表现得空洞无物。这就是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二张四开纸上塞内卡石膏肌肉的作业。
进行肌肉解剖写生训练和头骨写生训练是为了了解和熟记它们的形体与组织规律,并应用于塞内卡石膏像写生,在完成第三张四开纸石膏像圆雕作业之前,同学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石膏像写生方法步骤,如何把前面头部骨骼知识与头部肌肉二块内容揉和在石膏像写生中,这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石膏分面像可作为石膏像写生之前的辅助训练,石膏像头像虽然结构复杂,但其体积空间仍然是不同朝向的体面关系,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每块骨骼所附肌肉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用写生分面石膏像的方法来解决。如贝多芬分面像,头部正与侧面的关系,鼻子的三大面,额侧面的过渡中间调子部分都可以看出大的体面转折。石膏像写生应该努力地学会形体分析,其实观察一座石膏像很多骨骼肌肉的凹凸部位恰好与分面关系相吻合,进行分面像写生练习,既可以使头像形体关系清晰而明确。又可帮助初学者树立立体作画的造型观念。我们理解了石膏像体面关系,然后就可以用明暗去表现石膏像圆雕塑中具体形体以及形体中小的体面变化。
达芬奇曾言那些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象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一切东西,却对它们一无知。明暗表现首先分析研究塞内卡的造型特征和形体关系,塞内卡椭圆体状的脑颅,窄短前突的额头,高耸的颧骨,决定着明暗交界线的走向和暗部厚度,同时也反映在中间色调的变化中。其次正确把握明暗对比关系对头像整体表现很重要,暗部反光不能太亮,中间色调不能太深,以免造成明暗 关系混乱而破坏形体关系。所以作画要从整体出发,经常在深入过程中进行比较,及时调整明暗关系,保持对比强度。最后阶段作必要的调整如加强塞内卡五官的表现,五官在石膏像写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官画得好坏首先是这个人物的像与不像,其次前额形体的完整,嘴角肌肉表情的刻画以及头发顶部至颈部的明度强弱变化也决定着石膏头像造型和个性特征的准确表现,如果
有时间有条件还应对塞内卡各种角度的概括性描绘。
西方石膏经典固然不错,面对国人特征还有一定的区别,中外石膏头部肌肉模型进行对比性写生,以利于具体认识不同头骨附带不同肌肉的结构和形体规律,对于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存中国雕塑家的作品不多,以我国当代女雕塑家张得华先生于1972年所作的《陕北农民》为例,作者以一个具体的陕北农民为依倨,通过艺术处理把一个淳朴敦厚的具有北方表年农民典型特点的生动形象再现出来,并考虑到初学者练习的需要,强调了男性青年的形体特征以及肌肉解剖关系严谨准确的概括处理,不失为一座学习探寻研究头部骨骼与肌肉的造型规律,超前表现出技能方法的石膏像,同时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从写生的对像中捕捉形成美感的构成因素。必竟国人自已的雕塑更能反映国人的特点与习惯。运用这类石膏教材更有助于高中学生观察、表现出我国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并成为真人头像写生的过渡阶段。
参加2006年河南省美术统考的监考工作,我在素描科目监考中无意中发现一位男模特形态、他的座姿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切是那么自然生动,动态、神态与朱理石膏像极其相似,微侧身体低垂的头与颈、胸之间的扭转,以及卷曲的发型。另外一位模特儿简直是罗马青年的翻版,头部发型为板寸,五官端正特征鲜明,立体感强,与石膏像置于同一角度上,简直绝妙的配套。我突发奇想如果在头像写生教学过程中将石像头骨、石膏肌肉、石膏像圆雕、找到与摆放石膏像圆雕相似的男青年或为老年人模特,石膏摆放位置与模特儿位置,角度、光线一致,年龄相仿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全面观察、提高和研究,理解人
物头部的形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诞生了。
在2006 年九月我在本班尝试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契斯恰可夫曾言“画出一百幅类似的头像——这是收集,只有理解了需要如何去画这些头像——这才是学习”。我在静物台上同时摆放石膏头骨、石膏肌肉、石膏像圆雕三件套让学生理解头部造型的外观特征,便于随时随地掌握分析头部骨骼和头部肌肉的解剖知识,研究石膏像圆雕的个性特征,即包括石膏像圆雕头型、脸型、五官特点,具体的光线以及所体现的年龄、性格性别和神态特征,对提高人物头像素描的写生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人物头像写生不同于石膏像写生,皮肤构成人物形像的全部外观轮廓,其色泽、粗糙或细腻的质感是构成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人种性别以及遗传因素的不同,尤其是生活经历的不同,都对皮肤质感产生影响,在石膏像写生中不必强调肤色的深浅变化,但对人像而言其质感对揭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头像写生要表现的是活生生的形象,其动态、表情不像石膏像那样绝对静止不动,其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处在某种变化之中,要立足于对形像造型特点和性格、精神面貌等本质特征的感受和理解,加深这方面的印象,并选择形象较稳定的动态和表情瞬间,主动加以刻画。安格尔曾言不管你们有多大的才能,如果你们不以客观自然为描绘对象,而直接抄袭模特儿,你们将始终是奴隶,在你们的画上将会感觉到这种奴性。
头像写生整理阶段其道理和方法基本同于石膏像写生,但要强调头像写生的整体生动效果。人的面部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
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头像与石膏像分段教学、重复教学的缺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使高中美术素描头像教学“四件套”综合运用法更加趋向系统与完善。
孙威
“素描训练不是让你学会画像一个东西,而是通过这种训练,让你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的人,一个训练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的人。”从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同深受。
学习了四周的素描头像课程,从一开始的对开纸上的三个不同方向的人头,到半身带手的着衣头像和第一次接触的半身带手裸体,再到最后的考试,我觉得这时候的感觉和大一时候的心情完全不同,并不像之前绘画,把所有的觉得能用上的工具都用在画面上,简单直接的涂贴各种觉得有意思或者表现力强的东西在画面上,为自己绘画省了好多时间,有时候画面出效果了,更像是一张设计绘画。或者一张平面的绘画作业。现在的绘画就是一张长期的作业,一种简单直白的材料,耐心是最为重要的,从一开始的大关系起形,对整体的慢慢把握到最后的深入刻画,都是需要精心的一步步的绘画才能够出得出效果的。
高中的时候认为排调子和黑白灰在一幅画中尤其的重要,是重要的表现方式。在大一的时候感觉有些迷失了。材料的运用在当时看来才是最最重要的因素,喜欢对人物的状态进行深入的刻画,完全运用材料的画面让我失去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我更喜欢现在这种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主要是感觉进步明显些,对我们这种绘画基础还不怎么牢固的学生来说,绘画是应该扎实的,不能太油。
高中的绘画总是中规中矩的比划三庭五眼,一张画面刚刚好装下一个完整的人。这段时间老师总是在锻炼我们的抓形能力,从四十分钟的速写到每幅速写要求的三分钟训练,都是在很好的锻炼我们的迅速抓形能力,我觉得这种方式让我们在不丢失了基础的条件下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摆脱了过于中规中矩的初步绘画学习方式,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提升,也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在要开始着手绘画的时候,最最必须注意的就是整体的刻画,这是我最最欠缺的问题,也是我在绘画过程中进步最大的转变,控制整个画面,最重要的就是构图,只有一开始安排好了画面人物所有的关系,才不会在最后的刻画中形成很花很花的画面感。我觉得我进步了,也是我这一阶段学习的最大的收获。
——美学系 美术教育
(1)结构特征
头部的骨骼构架,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六面体,它由额、颧、上下颌、腮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头及其各部分造型的几何特点。
(2)外形特征
即脸形特征,头部正面的外轮廓形状。人类的脸形是无限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八种基本类型,即申、甲、国、田、日、用、由、风形。
(3)比例特征
a、发际至眉、眉至鼻底、鼻底至下巴三段基本相同,称“三庭“;
b、脸部正面最宽处为五个眼的宽度,即两眼间距为一眼,两眼外至两耳分别为一眼,称“五眼”。
C、眼通常位于头部正中1/2处。
(4)五官造型特征
五官是头部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把握人物的关键内容。
眼:一般来说眼是人物神态的核心,眼部包括眼眶、眼睑、眼球。眼总的造型可理解镶嵌于凹框中的球体。
鼻:分鼻梁和鼻头,其总体造型可概括为一个梯形立方体,鼻头是把握鼻子造型的关键,也是形体最复杂的部位,它是由鼻头、鼻翼、鼻中隔和鼻孔构成。
嘴:分上下唇,闭和处为口裂,两端为口角,嘴的体积受上下颌的影响,总得体积为半圆柱形。
耳:由耳软骨支撑,有外耳轮、内耳轮、耳屏、对耳屏、耳垂、耳孔组成。
2、头部写生要点;
(1)从大体积着眼
五官和头发是头部重要的表现内容,但这些局部因素必须服从和附着于头部的大的体积,必须时时关注这两者的关系,而头部造型必须特别注意造成体面转折的几个骨点:顶结节、额丘、眉弓、颧骨、颏结节。
(2)动态与透视
头不动态的准确把握依赖于对其透视变化的正确理解。可将眉弓、鼻、口裂视为三条水平线,将眉心、人中、下颌尖视为与这组水平线垂直的中轴线,它们共同组成头部的动向线,通过它们在运动中的透视变化来观察和把握动态特征。
(3)神态与个性特征 神态与个性特征是头像表现的精神内容,要使其正确生动,首先要依赖与对形的把握和理解即“以形写神,富神于形,形神兼备”。而形的把握,依赖于敏锐的直觉。
(4)各部位的质感表现
--马玲玉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物头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头部结构的认识,对头像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重要阶段。
【教学重点】:人物头部面部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人物头像五官的刻画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1.课前回顾:五官特征:
眉、眼、鼻、口、耳。
2游戏导入
一、请同学蒙着眼睛在黑板上玩画鼻子(通过蒙眼画鼻子,让学生感受鼻子的位置关系,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面部比例:
一、先让同学观察模特和黑板上的画之间的关系(学会观察人物的特征)
二、教师讲解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三、提出四个问题小组进行观察和论证
(1)是不是所有的人的三停都是相等的。
(2)脸的长和宽是什么关系。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确定眼睛的位置
在绘画类的所有基础学科中,素描是一门最受重视的学科,因为它的简便、容易操作、效果明显、考核能力全面等特征,使得素描在历年来所有美术高考的科目里占分最大,最被考官看中。而艺术类的考生,特别是初学者和“半路出家”的艺术生,更应该注重素描。在我校的艺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素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在经过几次教研组长带领开展下的总结分析后,我对素描教学这一块领域浮现出几点方案,以供参考。
因为本人毕业于版画系的原因,在素描教学过程中,我吸纳了版画艺术语言中强烈而丰富的艺术表现效果。在版画中任何一种风格都是可以被接纳,但其最富魅力的还是黑白语言,黑色是浓郁、深沉、神秘、厚实,白色是明亮、空灵、纯洁、虚无。在学生要表现的很多素描作业中,无论是结构为主的还是明暗为主的,都与黑白有关。黑和白是对物体光影明暗结构的高度概括,用有限的语言说同样多的东西,犹如电脑语言0和1可以说出所有信息一样。实践和经验证明,美术高考中,一幅色调丰富而强烈的素描作品,往往能拿到高分。由此得出以下几点素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这些方面建立在已经解决基本形和结构的基础之上,是绝大部分考生中级突破阶段所要面对的部分解决方案。
1.感性和理性的问题
在三小时一幅画的前一个多小时中多用感性来作画,感性的语言在很多僵硬死板的素描中是找不到的。在以前的求学经历中见过三个上海来的女生,她们画的石膏头像几乎是一模一样,三幅完成后摆在一起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认出谁是谁的画。一打听,原来这三个女生来自同一个启蒙老师,那个老师教的方法是完全灌输式的,一笔一划照搬照抄老师,而自己的个性全无。我看到他们一个个“能敲出声音来的石膏头像”,面面俱到,可却是一滩死水般的毫无生气,令人惋惜。而今想到这些,对比我们美术班学生个性非凡的27个学生,27种风格,不禁暗自为他们高兴。一幅按照高考要求的素描,在后期应该是理性为主,在对比修改中用眼睛所能观察到的各个色调层次中归纳分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大自然的光线会欺骗我们的眼睛,比如在有日光灯和聚光灯同在的教室里,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就有两个不同的光源,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不同光源的问题呢?是照搬眼睛所见,设定两个光源?还是无视其中一种?或者主观削弱一种光线的强度?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行。艺术的魅力在于人的主观参与,但这么说并不排斥前面考虑两个光源的观点,两个光源下,肯定还是要经过处理的,我们的眼睛也许太过完美,能看到很多很多丰富的细节,但这并不是艺术的全部,这时候,提炼就显得特别重要。
2.工具和材料个性的表达探寻
美术生似乎比普通生更需要生活里的新鲜和刺激,这一点也同样表现在素描语言上。在高中阶段,他们的工具材料选择就显得有些缺失目的性。曾谈及一位初学者为什么要用木炭条来作画,她的回答是:这样速度快。而对木炭的性能和自己的掌控能力却并不了解。木炭是个好东西,可使用起来难度比较高,一个是它过于丰富的调子变化,易画易擦;二是它难以完整保存。但这个材料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概括简练,易出效果,使得学生不会掉到无限的细节描摹里面去,这对初学者很有利。木炭条要和炭笔结合,必要的细节才得以刻画出来。而铅笔的个性是调子丰富,易擦易改,它可以表现细腻的一面,同样用较浓B数的铅笔也可以达到和炭笔类似的效果,但缺点是上明暗的时候需要一层一层上,比较耗时间,对速度比较慢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素描作品多半是铅笔绘制,这点也反映了铅笔这一工具在素描中的地位。而其它如碳精条、自动铅笔、6H的铅笔等都是很多“高手”的独门绝招,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
3.大师作品和考前素描的差异
大师的作品有很强烈的个性特征和风格表现在里面,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色。比如印象派画家修拉的素描,他的画面中只有朦胧的灰调,这对于某些没有良好基础的人来说会显得很难理解,因为这里面没有老师说的“线条”,没有明确的形体关系,于是他们会照样画葫芦一样的描出来,却不知画面里只考虑并夸张了光线这一基本元素。当然,也有一些大师的素描比较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如德加、荷尔拜英、丢勒等,德加有很多舞女画的非常随意而不失结构,似乎是几笔勾勒的事情;而荷尔拜英的绝大多数素描是完全值得临摹的,因为他的用线几乎可以奉为经典;丢勒的明暗布局和严谨的画风也可以让人收益匪浅.但我们同样看到有些大师极有可能会成为学生偷懒的对象,比如罗丹的速写,临摹他的绘画是需要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和鉴赏能力为前提的,这对很多考前学生来说不合适。还有些大师,如希勒,他们的画介乎具象和抽象之间,又有很多个性语言包含其中,需要取舍。
那么大师的作品真的可以奉为经典吗?他们的作品和我们现行美术高考教育中要求的绘画作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差距可以弥补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有很多学生,包括很多老师,会把大师的作品和现在很多书店里能买到的考前类绘画泾渭分明的区分开,可想而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从一开始只知道市面上的畅销考前书上的人名,对古典大师一无所知。于是学生从一开始的读画起点就和最终要领悟的内容之间产生巨大差异。不可否认的是现行市面上确实已经有很多通过讲解古典大师作品来为考生参考的书籍,但往往对考生没有直接效果,考生因为一开始接触到的“首映效应”告诉他们,这些道理离他们几个月后的考试太远,无法直接纳为我用,还是直接临摹优秀考卷比较好。在这样的思想下,美术高考终于让许多人越走越窄。其实,真正聪明的学生自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考试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会通过寻找“大师”和“大师”对话来解除困惑。比如,对一部分长时间临摹速写作业的学生来讲,他们试图通过大量的速写来提高自己的熟练感,但是往往适得其反,真正面对模特的时候,该犯的错误照犯不误,而且致命的是把画画的过分“概念化”。这时候如果拿起笔临摹品味一下大师笔下灵动而富有人文关怀的画面,不失为一种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对象,结构不明确的会选择丢勒安格尔,不够深入而“匠气十足”的则可以选择列宾的速写,每个大师都是针对不同种类患者的良药。4.速写和素描的有意混淆
速写完全可以当成素描来对待,他们除了名字不一样,实质上完全一样。
速写为何被无数人误解是因为一个“速”字,而好的速写完全可以画上几天,所以练习速写就是练习素描。正规的素描是把大纸贴在画板上,然后一笔一笔地打形上调子,一系列的过程是有板有眼的“标准态度”。速写与其相比就显得太潇洒了,它可以把一块木板往腋下一夹,走到哪画到哪,可谓真正的心随笔动,在表现方式上随意,无拘无束,求感性和第一印象,于是鲜活的形象跃然而出。这些良好的品质在很多素描作业上难觅踪影,试想如果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效果就达到了互补的统一,势必会让一幅无生气的素描变得灵动,让随意至随便的速写变得富有内涵。
这方面值得参考的如荷兰画家伦勃朗,他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光”,他的素描亦是如此。素描为绘画而作,却绝不是油画的草稿。于是乎,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头脑中赋予对象以独特的光线,随之而来的线条便显得伸缩自如,充满调性的律动。他的很多场景速写或者素描完全可以变成一幅独立的作品。再如法国的巴尔丢斯,他用极为传统的素描方法来描绘人体和头像,其线条优美流转,光影扑朔迷离,丰富多变的构成、悠扬深远的气韵,带我们去品味他的高雅和质朴。而这些往往不是如我们之前对速写和素描概念的有意分离后而所能达到的效果。
速写的存在是为创作寻找生路,而从更广大的范围来说,它还是维持艺术生命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浅议高考素描头像教学常见问题】推荐阅读:
《素描》教学教案09-27
素描教学经验谈11-14
素描几何体教学教案10-30
[高考必看]浅议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11-15
素描社团总结06-17
素描人体心得07-28
素描美术课件09-25
结构苹果素描11-14
[美术设计]素描基础05-24
单体静物素描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