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新时代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要点解析

(一) 明确征税对象概念界定

本次改革, 对个税法的首条内容做出了修订, 主要是对纳税人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提出了“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两个定义。同时, 对于在国内没有住所的居住时间规定为“满183天”, 而此前这一规定为满1年。

(二) 修订个税项目体系, 推行综合征税

个税项目由11项调整为9项, 其中综合所得共包括四个方面:工资报酬, 劳动报酬, 稿费方面收入, 特许权使用收入, 适用同一种超额累进税率。对于居民个人来说, 按照年度合并计算;对于非居民个人来说, 按照月份或者按照次数分开计算。个体户生产经营、对企业以及事业机构的承包或者租赁等两项合并为“经营所得”, 取消了“由财政部门明确的征收税费的其他所得”。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三) 提升个税免征额, 优化税率结构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由每个月3500元调整到5000元, 即每年6万元。同时对税率方面做出了调整, 综合所得税级别没有变动, 但是对于第1—3档 (3%、10%、20%) 较之前级距进行了拉大, 第4档 (25%) 较之前进行了缩短, 第5—7档 (30%、35%、45%) 没有调整。经营所得税级别没有变动, 对各个档次之间的级距作了调整, 最高档的最低标准由之前10万元提到50万元。

(四) 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建立专项附加扣除制度, 是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第一次将和人民生活紧密关联的方面纳入进来, 主要包括6类:子女教育, 继续教育, 重大疾病治疗, 住房贷款利息, 租房费用, 赡养老人。

(五) 增加反避税条款

从修订后的内容来看, 增加的第8条主要明确了纳税调整有关情况, 对于纳税人实施财产转移、选择通过避税地区进行逃避缴税、通过违规商业行为赚取不当税收利益等做法, 税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纳税调整。增加的第19条主要是明确了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人员, 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肃追责。这些都是反避税条款。

二、新时代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分析

(一) 税改释放红利, 惠民效果显著

201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轮改革, 一方面对薪金所得的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月5千元, 另一方面对个体户等经营所得执行修订后的新税率。从税务部门有关数据来看, 税改第一个月, 全国个税减免资金316亿, 6千多万人不用再缴个税。2019年1月1日, 专项扣除正式实施后, 减税效果更加显著。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4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9年一季度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29.6%, 个税改革累计减税1686亿元, 人均减税855元, 9163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综上所述, 此次税改减税效果显著。

(二) 个税新政为企业增添活力

个税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后, 广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也得到较大实惠。一方面, 个税改革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个税负担, 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员工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中, 对企业的创新创业起到助推作用;另一方面, 助推企业利用政策红利鼓励员工继续深造, 为企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

(三) 个税改革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次个税改革对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是促进收入分配机制更加健全, 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二是提高人们纳税意识。三是提升国家治理的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健全自然人信用机制, 另一方面强化诚信纳税环境建设, 依托互联网优势, 建立纳税平台, 实现信息互联共用,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整体效能。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后仍存在的问题

(一) 资本性所得的税率不高, 税负水平较低

我国个税长期以来过多侧重于劳动性收入, 而忽略了资本性所得。这次改革对于4种劳动性收入进行合并, 执行最高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对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性收入还是执行20%的税率。以年度税前收入200万为例, 排除专项扣除因素, 在收入性质分别是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情况下, 其应纳税额分别为:691080元、634500元、400000元, 对应的税负分别为34.56%、31.73%、20%, 显而易见, 资本性所得的税负远低于其他两项。如果一直忽略劳动性收入和资本性所得税负之间的平衡问题, 会导致“劳动重税、资本轻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不利于调节公平分配, 还会影响我国创新型高薪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 免征额的确定不够科学, 调整的时间不够及时。

本次设立的5000元免征额, 无相关明确说明, 也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来支撑, 仅凭城镇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支出来进行估算, 难以判断5000元为免征额是否合理。此外, 免征额调整存在滞后性。本次免征额调整距离上次已时隔7年, 而这期间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原有免征额早已不适应实际需要, 无形中加重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三) 对家庭层面情况考虑不够全面

本次税改综合了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等实际情况, 但是考虑因素还不够全面;纳税对象主要针对个人, 并未从整个家庭角度来考虑, 不能准确体现各个家庭的收入、负担等情况。例如, 根据修订后的政策, A家庭, 夫妻都有工作, 每个人工资都为4500元, 两个人均不够纳税条件, 家庭总收入是9千元;B家庭, 妻子没有工作, 而丈夫工资为9千元, 就达到纳税条件。由此可见, 两个家庭收入相同, 但是一个需要缴税, 另一个则不需要。

四、个人所得税进一步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 合理设定税目, 促进劳动、资本两种所得能够实现税负均衡

从根本上说, 综合税制将会是我国征税模式的最终形式, 把资本所得纳入到征税范围, 适用统一税率进行统一征税, 能更好地体现税负的公平性。但鉴于我国混合税制刚起步, 在我国现有的税收环境和征管条件下, 进一步的税制模式改革首先要考虑的是税目的划分。依托新出台的税目, 把利息、股息、财产租赁、财产转让等进行整合, 统一归类为“资本性所得”, 对于偶然所得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单设, 即三类小综合与一项分类的混合形式, 并且对资本性所得的税率进行适当调高, 均衡二者间的税负, 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税收收入。

(二) 构建起征点常态化调整制度

起征点确定时, 应该综合考虑收入、物价、消费、我国财政负担能力等情况, 多者之间建立较为科学的内在联系。在科学确立免征额的基础上, 结合收入、通货膨胀两者间的系数变化情况, 及时对免征额实施动态调整。在调整时间方面, 可以建立临界点, 如果通货膨胀指标达到一定水平就应当给予调整, 防止出现随意调整, 或者调整过频等情况。

(三) 构建以家庭为主的纳税制度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 人口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 其支出水平就存在差异。税收制度应该切实考虑各类家庭的实际情况, 科学设定申报标准, 按照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整体收入情况开展征税。以每个家庭作为基本单位, 一方面能够压减纳税人规模, 另一方面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重点疾病治疗、赡养老人、房租或贷款等进行综合考虑, 规范实施专项扣除, 防止出现多次扣除现象, 在提高了征税效能的同时又推进了公平公正。因此, 建立以家庭为单元的纳税机制, 综合考虑家庭的收益情况来衡量纳税人的实际收益, 从公平性与防避税角度上来看, 更加合理、科学,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摘要:2018年8月底,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的决定, 2018年10月1日率先实施“免征额上调”, 2018年12月22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个税自实施以来, 惠民效果显著, 不仅为企业增添活力, 更是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 本文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要点进行解析的基础上, 分析新时代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原因,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文龙.新时期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工业, 2018 (29) .

[2] 朱莹婕.第七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草案) 》的政策解析[J].经贸实践, 2018 (18) .

[3] 许光建, 苏泠然.新时代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展望[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 (8) .

[4] 马莉萍.关于以家庭为单位个税综合税制改革的思考[J].纳税, 2018 (27) .

上一篇:微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大学生能力培养下一篇:特色小镇建设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