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微媒体平台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及提升策略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维反应能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催生了QQ、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微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新时代微媒体环境更加自由化,多元化,信息获取更加快速便捷,这使得微媒体备受社会大众的青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大学生网民规模约占网民总体的一半以上[1]。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媒介素养培养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2]。如今新时代微媒体平台品质良莠不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微媒体平台获取大量信息,社会经验和思辨能力的不足让他们容易被媒体舆论引导,不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2]。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微媒体在为大学生提供即时多元信息的同时,也存在大量虚假不良信息,影响着阅读者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让他们能够在大量网络消息中甄选出有效信息,有利于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推动高校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时代信息化发展迅速,大学生通过各种微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应用于生活学习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是为高校建设信息化教育奠定基石,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大学人才,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和综合素养,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

三、新时代微媒体平台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面临的问题

(一)当今社会网络环境复杂

在“微”时代来临之后,各种微媒体层出不穷,媒体宣传门槛低、成本低、运营模式灵活。为使效益最大化,媒体以新闻高点击率为目标,不少媒体发布的信息存在过度报道、虚假宣传、低俗信息泛滥等现象,导致大学生接受到的消息不实或者接受到传递错误价值观的消息。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不足

20世纪的英国,随着电影和广播等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低俗文化和各种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了欧美文化主流。为了应对相应问题,英国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通过媒介教育鼓励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随后,媒介素养教育在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开始于1997年卜卫教授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研究至今,我国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发展只有20多年,与西方国家的发展程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

中国信息化发展迅速,以十年为周期,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到了5G时代,技术发展呈几何增长,信息交互愈加频繁,微媒体也应运而生[4]。据微信团队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每天有10.1亿用户登录微信,日发送微信消息数量超过450亿条,相较于2017并增加了18%。我国媒介素养这一块教育力度不足,只有部分专业媒体专业学校才会开设相应课程,而普通大学就这一块的系统教育更几乎是空白状态。即使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也存在内容不完善,教育者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不能支持大规模教学工作。

(三)自我鉴别能力不足

大学期间处于校园和社会的过渡时期,更需要大学生主动了解很多社会信息,与微媒体更加紧密相联。微媒体信息的真伪、价值、意义、所蕴含的信息发布者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政治意识等都需要大学生个体自觉地认知、理解、思索与辨别,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由内而外的网络行为[5]。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欠缺和没有接受专业的媒体素养教育,因此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运用能力和抵制能力十分薄弱,不能接收到真正有意义的信息,进而会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三观”塑造以及思想政治观念,严重者则可能诱发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淡漠、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增加等不良社会现象[2]。

(四)网络监管存在缺陷

法律层面,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就目前现有法律而言国家目前仅仅出台了《维护互联网安全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相应法律法规,目前立法相对不是太过于完善,监管缺乏全面的指导。

四、新时代微媒体平台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及提升策略

(一)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系统教育

学生从小就应该接受媒介素养系统教育,在学生告别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时能做到有选择的接受自己需要且符合正确价值观的信息。在目前应试教育现状下,学生在校只要求学习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品格教育。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十分重要。父母应实时关注孩子在家接触媒体和网络的情况,在孩子接触到不正确观念的信息时要及时干预。

(二)提高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

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微媒体法律法规是培养和提升媒介素养的基石。因为微媒体网络具有特殊的虚拟性,因此遵守微媒体法律法规,做文明网民是当代大学生的义务。

全面认识微媒体知识。全面认识微媒体知识是培养和提升媒介素养的基本前提[5]。大学生应全面认识微媒体微媒体的优势、功能和作用。优势即快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共享性等。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大学生的交流话题,借助微媒体的力量,交流话题也在不断拓展和增加,因此能够促进大学生日常学习和交流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无形中增加知识储备,获取知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7]。

提倡批判性思维,培养是非辨别能力。在充斥着不实信息和谣言的微媒体平台中,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想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首先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态度[8]。大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鉴别是非能力后,在找到需求信息的同时才能兼顾信息质量,同时让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建立高质量的社交生活。

(三)媒体积极举办实践活动,加强媒介素养培养

在现有的主体中,作为媒体的运营者,媒体工作者应当系统学习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传递真实可靠、三观正确的信息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特色,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取点击率。严格实施追责制度,发布者如果发布错误虚假的信息,即使该发布者未触犯相应的法律法规,媒体内部也应当对其进行处分。

(四)加强政府参与度,优化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局限于高校,还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助力,政府可以联合主流权威媒体及相关学术机构,宣传正确的媒体价值观,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全面掌握网络数据走向,控制虚假信息、舆论信息的传播,为提高全民的媒体素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11]。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和媒体的发展,网络资源信息爆炸,微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缺乏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相应的媒介素养,媒体素养提升教育迫在眉睫。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存在自我鉴别能力不足、网络环境复杂、法律监管制度不全面、媒介素养教育欠缺等问题。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不仅需要大学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还需要媒体、政府、学校多方配合,从信息、法律、教育等方面提供媒介素养培育土壤。规范媒体本身,完善法律法规,保障良好的媒介传播和接受氛围,才能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目的。

【相关链接】

微媒体,北京中微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专注移动互联、移动互联网产业、应用、方法、案例、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的思想、方案、案例、工具,中国社会化营销领导者,中国开放平台研究中心(OPCC)微博课题组成员,中国互联网协会蓝海沙龙活动承办方,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合作伙伴。微媒体网站作为专注于微博行业的垂直类媒体,下设微资讯、微访谈、微活动、微案例、微应用、微专栏6大板块,全方位关注微博行业的动态。微媒体致力于打造企业微博运营、营销管理和企业微信营销的专业媒体,传播新媒体营销知识,分享营销成功案例,促进国内网络营销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微媒体已经深深渗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以及交流中。微媒体具有即时性、便捷性、选择性、丰富性等特征,开拓大学生的眼界,扩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交际领域,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大学生依赖的“交流乐园”“思想领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微媒体不仅带给大学生“微时代”的便捷以及新鲜感,还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三观”塑造以及思想政治观念。然而随着微媒体快速发展,大学生缺乏相应媒介素养,导致是非判断方法缺乏、网络道德失范、对法律和安全意识逐渐淡漠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从大学生——学校(教育)——媒体——政府(社会)多位一体来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微媒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2):13.

[2] 黄立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研究[J].传媒论坛,2018,1(21):28-29.

[3] 倪倩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9,3(6):165.

[4] 陈海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高教学刊,2019(6):6-8+11.

[5] 赵梦茹,刘雅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8,2(35):193-194.

[6] 宋倩倩,张鑫,魏超.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57.

[7] 罗珊.微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改革与开放,2015(8):105+107.

[8] Shou anqing,Chen youqing.Relationship among cyber-victimization,loneline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undergraduate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5,23(2):233-238.

[9] 田红超,向玉淼.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5):29-30.

[10] 达伦·伦威尔.大学生媒介素养如何培养[N].中国科学报,2019-09-11(7).

[11] 周婧.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J].传媒,2018(23):80-83.

上一篇:糖尿病、高血压及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特点及与预后关系下一篇:简析民商法信用原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