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趋势及运营(通用8篇)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3. 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 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
①传播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②主导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③受众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
二、新媒体的优势
1、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即IPTV,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节目交换平台可以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节目,可以使网络电视的用户拥有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可配置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IP电话、DVD/VCD播放、互联网游览、电子邮件,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
2、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
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
3、移动电视
移动电视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移动电视的最大优点是:用户可以在时速12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下接收电视信号,并且接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做到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
4、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的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扩展功能多,可增加上网、点播等。
数字电视的最大优点是:数字化以后的电视信号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减少,使目前线路的传输能力由原来几十套扩展为几百套。向用户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电视还可以开设增值服务,可以分成更多更细的专业频道,如汽车、房产、MTV、体育、音乐、电视剧频道等。一方面,在模拟时代的电视“受众”到了数字时代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有存储功能,看电视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它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
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媒体,他们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让受众在这种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品牌认知。
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美国十分注重把高新技术应用到文化娱乐业。2004年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在佛罗里达的最后一个传统手工动画室,标志着美国已经全面进入三维动画时代。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认为,2015年前后,世界将进入数字娱乐信息时代,数字娱乐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将占一半的份额,新技术、新产品将使数字娱乐全面超越传统娱乐方式。日本媒体产业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也已完成了从早期媒体产业向现代媒体产业的转型。
2、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
新媒体产业对报刊、图书出版等传统媒体产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报业明显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如英国的《独立报》在1990年发行量超过40万份,从1995年起发行量开始下滑,到2003年9月只剩下20万份。北美是全球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发行量也出现停滞或萎缩,进入2005年,北美出现了近10年来发行量最大幅度的下滑。据统计,世界报业自2001年以来,各国报纸10%的广告收入(约15亿美元)被网络媒体所代替。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图书出版业也面临市场萎缩的窘境。以日本出版业为例,日本出版业的销售额在1996年以后连续下滑,到2003年减少了17%。杂志从1999年至2003年,广告收入减少了8%。据日本《出版指标年报》的统计,1996年图书杂志销售总额最高,为2兆6563亿日元,其后逐年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2兆2278亿日元。
新兴媒体产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产业、特别是传统媒体构成冲击是毫无疑问的。但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文化行业仍将继续保持活力。
3、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微信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关系网进行贴身传播;第二个特点是圈子文化;第三个特点是, 微信是一个最佳的O2O (Online To Offline) 商业模式, 可以从线上到线下, 也可以从线下到线上。在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时候, 同时需要建立微信群, 并通过微博吸引一些种子用户。建立种子用户—加入微信群—文章通过种子用户传播—文章吸引更多人加入群—再进行传播, 这样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由此, 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得以扩大, 并最终实现商业化运营。
现在, 很多网站都设了新媒体部, 因为他们认为原有的网站运营形式已沦为传统媒体, 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除了腾讯通过微信找到一个切入口外, 其他的部分网站都还在摸索阶段。本文所讲的新型媒体的特点及运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媒体的发展趋势、当下的媒体转型以及微信的运营。
一、媒体的发展趋势
提及媒体的发展趋势, 媒体人不得不关注新闻的最早起源。有人说, 咖啡馆里的一些传言产生了报纸, 笔者并没有从新闻学的角度去考证过, 但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其实, 今年来发展火热的微博就有着咖啡馆一样的效应, 深层次地看, 媒体其实是一段时间内从无到有诞生的一个产业, 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现在传统媒体比较失势的情况下, 未来媒体是否还会存在?因为媒体的起源是相互交流, 只是因为技术手段的欠缺, 所以当时需要媒体作为中介, 当现在技术足够发达时, 是否还需要媒体作为中介, 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媒体有两个要素:对信息的获取、对传播的需求。一方面, 获取别人的信息, 一方面, 对外进行传播, 这两个要素一直没有变, 有所变化的只是传播主体和内容不断增多。事实上,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使得媒体的变化体现在对空闲时间, 即垃圾时间的占有率一直在变。媒体发展的趋势是通过技术进步更有效地抢占人们的空闲时间, 比如, 读者的阅读方式, 从纸质媒体、电视、网络到APP、微博、微信, 这每一次不停的变化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抢占读者的空闲时间。所以, 从这一点能看到未来媒体的一些趋势。
媒体离我们越来越近, 从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 到后来的PC、网站和手机。媒体离读者的生活越来越近, 对空闲时间的占有就越有效。以微信为例, 微信对传统互联网的替代非常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微信里面有通讯录, 具有相互通讯的功能, 而手机又是随身携带的, 不像电脑受限于网络及体积, 这就是微信流行的原因。
进一步说, 媒体的变化体现为, 对媒体的产品化和平台化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当媒体越来越贴近读者生活的时候, 会自然呈现出这两个特点。譬如, 《人民日报》可能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 但它无法研发像微信这样产品化的东西, 因为原有的IT储备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渠道推广能力都不够。而从微博开始, 媒体平台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 大型的互联网公司, 可能会通过现有的技术、流量和产品优势, 做出一个让其他媒体在上面活动的平台。微博、微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媒体产品都是平台化的, 媒体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变化。
未来媒体行业的就业趋势有两个, 一个是产品。做产品首先要求的不是技术, 而是经验, 需要对某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产品是未来一个行业的金字塔的塔尖。二是运营。无论新媒体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最主要的工作其实都是运营。比如, 作为一个公众账号, 其99%的工作是运营。产品研发完成后, 怎么发展用户、怎么维护、怎么有效地选择阅读人群, 以及如何组织线下活动?
二、目前的媒体转型
2014年传统媒体的收入经历了巨大的滑坡, 许多传统媒体在转型面前束手无策, 当刚明白微博是什么的时候, 微信已经开始流行了, 怎么从线下转为线上、怎么赚钱, 传统媒体遇到很多困难, 所以很多传统媒体都在观望。当然, 也有一些转型比较成功的案例, 比如,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传媒梦工厂, 成立孵化器。由于浙江商人的凝聚力和筹资能力比较强, 成立传媒梦工厂实际就变身成为投资机构, 去投资比较好的媒体, 比如, 传媒梦工厂就投资了虎嗅。
也有媒体定位为为机构提供服务, 比如大智慧, 大智慧通讯社主要为机构服务。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当由单纯的传媒向提供服务转变时, 很多媒体的服务跟不上。比如, 新华社之前做了新华08, 但服务能力跟不上, 发到终端上的新闻没有分类, 不能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客服能力不足。而大智慧由于一直在做服务、做平台, 因此积累的经验较多, 服务能力上有优势, 而甲方做惯了的媒体, 转型时会面临更多细节方面的调整。媒体的另外一种转型是做智库。《财经国家周刊》做了一个智库, 因为有新华社内参的渠道, 所有报告、产品可以直接送上去, 有比较大的优势。
也有媒体转型为线下活动为主, IT媒体向这方面转型的比较多, 也比较快。比如黑马大赛等, 有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另外一种是资产管理, 像清科和雪球。清科的模式很清楚, 最早是通过网站将VC (风险投资) 、PE (私募股权投资) 聚集起来, 后来自己做PE或者VC, 这是非常聪明的一种办法, 雪球主要是做美股的资产管理。
三、微信的运营
(一) 微信的三大特点
微信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关系网进行贴身传播。以往的关系网传播比较慢, 比如说最早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是通过口耳相传来分享的, 到微博之后快了一点, 可以用@的方式引起对方注意, 到微信就更快了。因为微博可能是在线的时候可以看见, 不在线就看不见了, 微信分享则更快。有一次本刊编辑部的微信推荐了一篇文章, 不到半个小时, 文章作者自己就转发了该文。再比如, 笔者自己的微信账号经常会分享本刊编辑部的文章, 吸引了不少潜在作者及老作者的关注。由此可见, 微信有一个非常明确、清晰的特性, 就是你想吸引什么样的人群, 就去组织什么样的文章。只要你的客户在圈子里面, 文章就一定会传达到他的手机上。
微信的第二个特点是圈子文化。什么是圈子文化?班级的同学就是一个圈子。每个人的手机上肯定都有很多的群, 每个群都是一个圈子, 这个特点在微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来有的人可能也有QQ群, 但是总是有时候在, 有时候不在, 手机却是随时带着的, 基本上是随时在线, 所以微信圈群的特点特别明显。
微信的第三个特点在于, 它是一个最佳的O2O (Online To Offline) 商业模式, 甚至天然就是O2O的, 可以从线上到线下, 也可以从线下到线上。
再来看看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可以很容易从公众平台看到总用户量、每天的新增人数、每天的新消息等数据, 并随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广告客户, 而传统媒体却要找第三方监测, 而且获得的数据并不准确。广告客户比较看重公众平台的总人数和人群, 还有文章的打开数量。腾讯还会帮公众号区分用户属性, 比如订阅用户的性别分布、语言分布、省份分布等。由此可见, 微信公众号是非常有活力的。
四、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号
(一) 精进深耕
在佛学里, 纯而不杂谓之“精进”, 在市场营销领域叫“定位”。基于个人大脑容量有限且容易遗忘, 定位理论在新媒体时代尽管充满了争议, 但依然适用。目前微信订阅号种类繁多, 如何脱颖而出, 首要就是要做好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受众, 以便占领受众心智, 获取先机。如何做好定位, 这还依赖于个体的资源、能力、兴趣等。此外, 对微信订阅号的起名也非常重要, 名字最好能代表其账号的基本定位, 这样有助于在细分领域较快为受众接受。
(二) 抓住要点, 满足需求
同一细分领域也会有众多订阅号, 有的订阅号甚至名称都一样, 只是ID不同, 因此, 必须给受众一个选择或不选择你的理由。解决受众想解决的问题, 但怎么变换花样, 都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之列 (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笔者认为, 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里, 让受众“阅后有感”最重要, 而在有关信息的有用性 (功利阅读) 、信息的二次传播 (可作为引爆点或谈资) 、信息的快速性 (第一时间传播) 、信息的趣味性 (会心一笑) 等多种“需求”中, 对公众号订阅者尤其是财经类订阅者来说, 前两者最为重要, 是需要着力考虑的问题。代表着账号的品质和档次, 两者在数据上基本分别体现的是“阅读量”和“转发分享量”。在实际操作中, 本刊编辑部编辑静心挑选一两篇重点文章推荐给读者, 一方面, 为对该选题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 又具有一定的话题性。
(三) 圈聚影响人群, 借势增强影响
业界基本上认同微信粉丝量很重要, 但粉丝质量也不容忽视。笔者认为, 两者同样重要, 特备是阅读量公布后, 粉丝的数量能够带来马太效应, 粉丝量级太少, 很难以跳出一个封闭的传播空间, 你若过于端着, 自个儿玩自个儿的, 就成了传统媒体, 最后的结局难免是衰败。倘若粉丝质量不高, 便羞于谈账号的档次和真正的影响力, 特别是后者还可能对公众号的“货币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粉丝质量对影响力的发生机制无需细说,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很扼要地进行了阐释。信息的传递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 观众总是先传向“意见领袖”, 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南方都市报》高调宣扬的“高度决定影响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前期, 公众号影响力的构建一部分是基于注册时间早, 能关注的号少, 当时选择性很少, 很多大佬自然关注了你的账号, 无所谓策略和方法。但在目前这个阶段, 选择变得更多和无所适从, 圈聚影响力人群就需要一些技巧。我们用六个字来概括——“混圈子、多展示”。“混圈子”指的是进入有着众多专业人士的相关专业领域微信群, 分享专业文章和见解, 将他们转化为你账号的粉丝。“多展示”指的是参加线下一些活动, 比如相关专业年会、专业研讨会等。
(四) 提供特色服务, 提升订阅品质
我们自始至终强调品质, 因为我们希望, 即使是作为原创内容较少的编辑账号, 我们依然能够传递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功底, 体现我们的立场、态度、志趣, 或者说是“情怀”, 我们不希望仅仅做到在恪守版权的前提下“复制”、“粘贴”那么简单, 也不希望给受众仅仅造成一种“文章还不错, 但也就那样, 这事儿其实谁都能做谁都可以做, 不从你这获取信息, 也能从别的地方得到信息”的感受。我们还希望能够在信息传递之外, 帮助更多的受众解决问题。因此, 给账号附加更多功能, 就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些工作或者特色服务会体现在账号的菜单设置中, 有的是一些幕后的工作。我们的编辑部账号应该考虑在给读者、作者提供文章的同时, 给作者提供投稿指南、写作指导、专业学术交流信息等特色服务, 这些既体现了账号的特色、品质, 也展示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实力。
(五) 强化与受众互动, 增强平台黏性
这一点是对上述两点的补充, 最近有一篇“心灵鸡汤”很火——《你不牛, 认识再多牛人, 也与你无关!》, 套用这句话, 你和你账号的粉丝始终是一种弱化的关系, 你账号粉丝再多, 你圈聚了一帮有影响力的人, 如果始终是一种弱化的关系, 而没有其他的方式和纽带, 使这种弱化关系向前迈进一步, 那他们在后台也始终是一个头像, 是男是女你未必知道, 是草根还是“高富帅”你也未必清楚。账号运营人和受众, 都是两个符号, 太无趣就没意思, 需要更多的有趣对抗无趣, 这样才好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这里不是教你要怎么去功利化, 去与受众成为一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而是说你可以做更多的有趣、好玩的事情, 最好能够更多地传递一些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让这个账号充满更多的灵气、灵性, 而不是像机器一样每天在特定的时候发一条消息, 成为一个一点黏性都没有的账号。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自己期刊编辑部的账号会在年末给所有的受众发新年祝福, 我们也是期望账号和受众的互动显得更加的生活化, 更加生动一些, 使得账号充满黏性。
当然, 随着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 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 作为媒体人的我们, 更应该都思考在面对新媒体的各种新的传播特征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传统媒体的运营方式, 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媒介 资本运营 发展趋势
一、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现状
1、媒介资本运营的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媒介领域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事业管理”,这决定了媒介的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于是在资本运营方面也就具有了行政色彩,使媒介资本的运营处于与市场隔绝的状态中。尽管形式上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成为我国媒介领域的产业化发展的标志,但是从其资本运营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来看,其理念与发展同国际水平相比较,仍然处于陈旧和落后状态。
2、媒介资本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媒介业虽然已由先前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但是其实质性的事业单位性质仍没有改变。我国媒介业的资本运营以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为指针,即便是媒介资本进入市场领域进行运营,仍然要在决策的制定及对策的实施等环节体现和实施相关政府部门的控制权。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行政化色彩浓重,必将影响媒介资本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媒体全面进入市场,是媒体资本经营的前提。媒体只有成为市场的独立法人,经过公司化的改造,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进行资本运营的主体,没有市场应变的决策权,难以解决碰到的产权交易难题。
3、媒介资本运营的潜在操作空间发掘不充分
媒介资本运营的潜在操作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目前的媒介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这为媒介业的发展及媒介资本的更有效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可能。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报纸的人均占有量不及领先国家的十分之一。在广告方面,中国人均广告支出仅为6美元,距离世界50-100美元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更没办法与发达国家人均300美元的广告水平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低下。
二、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瓶颈问题
1、治理结构弊端
一直以来,我国的媒体是根据行政部门实行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分级系统,各种媒体在运行中不能互融,必须保持独立性。这种情况不利于媒介资本运营的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刻不容缓。我国媒体仍定位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媒体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管理体制,自然也不会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企业经营优势。另外,媒介企业的事业型管理体制使其盈利能力大受影响。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资金的缺少,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改革和发展的计划自然也难以实施。
2、市场环境制约
我国媒介业多年来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媒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市场经济,不可能会脱离这样的环境而存在于真空状态中。从国家制度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是全民所有制,资本来源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公众没有对媒体资产的处置权。即便是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和国有企业在投资时,也要赋予其政治使命和色彩,使得资本的运营达不到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市场化调节要求,基本上没有市场意识和空间。
3、资金和技术问题
资金和技术是决定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关键性要素。媒介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运用资本手段,通过投入新的资金来提高竞争力。但从我国媒介业的发展空间和资本运营效率角度讲,距离媒介业实现规模经济状态所需要的资本数量还存在大量的缺口。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资源短缺,一些媒介企业的经营者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国媒介业出现了媒体兼并和收购现象,与此同时,媒介发展中也加入了民间资本的成分。这些资本运营方式基本上满足媒介市场资本运营发展要求,但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其盈利效果并不好。
三、国外媒介资本成功运营的经验借鉴
1、无形资本的运营
以制作动画片起家的迪士尼将经营项目由传统的影视产品,借助于特许经营的方式延伸到了服装、食品、音乐、玩具、饮料甚至是手机等多个领域。从《威力蒸汽船》里的米老鼠开始,迪士尼不断创造着可爱的卡通形象。迪士尼赖以进行资本运营的并不仅是卡通本身,而是借助于卡通形象,在传递着品牌和形象。特许的经营方式,品牌化的经营理念、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利润分配模式是迪士尼的制胜法宝。
2、优化整合资源
国际知名媒介企业的成功经验都离不开从资本运营要素到资本运营市场的各个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些媒介企业通过对不同层面上的政策及对策的研究,结合具体的市场现实,在总结其资本运营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定方案。比如,贝塔斯曼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过程就是采取了大并购、一体化、多媒体战略以及多样化经营和利用全球化眼光进行本土化切入等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在产品开发、发展顾客关系、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3、市场化高效运营
高度的市场化是美国媒介业资本运营的最大特点。美国证券市场给媒介业资本运营的市场化提供了相当宽松的环境。美国的媒介业进入证券市场,只要遵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如实提供所需情况和相关统计资料就可以公开进行证券发行了。媒介资本运营的高度市场化不仅能够为交易者提供交易平台和市场环境,规范交易者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为筹资的媒介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场所,这种优胜劣汰机制非常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
1、媒介资本运营的产业化
伴随着媒介行业的产业化,媒介资本运营也必将形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树立其社会地位,从而实现媒介资本运营的产业化。这实际上是资本运营的高效率化过程,是资金规模化效应发挥的过程,将更有利于资本营运效率的提高。通过产业化的资本运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核心竞争能力;凭借已有的品牌影响,可以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市场品牌,同时与媒介产品经营市场相得益彰,扩大市场份额和经营规模,有利于媒体管理现代化、规范企业管理,有利于社会监督、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2、媒介资本运营的一体化
为促进我国媒介资本的高效率运营,仅在媒介产业化发展方面寻求契机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实现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一体化。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媒介企业内部的一体化;二是媒介企业与市场环境的一体化。对于媒介企业内部的一体化,是要求企业能够从资本运营的角度,从企业高效发展的角度整合全部资源和全部要素,进行统筹安排。而对于媒介企业与市场环境的一体化则是指应该在市场中摆正媒介企业的位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实现媒介资本运营在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高效运作。
3、媒介资本运营的多元化
媒介资本运营的多元化是媒介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途径。一方面,要广开媒介资本来源,充分利用社会融资渠道,包括多种融资工具的利用,有效增加媒介资本的融资金额。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媒介资本的多元化投资领域。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使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加强内部管理,突出主业,实现结构优化和稳健经营。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媒介资本运营现状、特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将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一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媒介资本运营必将由规模化发展最终形成并实现媒介资本运营的产业化;二是为促进我国媒介资本的高效率运营,必须实现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一体化;三是媒介资本运营的多元化是扩大媒介资本来源和提高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必然途径;四是媒介资本的运营过程中要贯彻要素整合化的理念。
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产业化、一体化、多元化以及理念整合化的过程必将是任重而道远,为此不仅要求媒介业本身付出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①段永刚,《我国媒介产业的资本运作》,《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
②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新闻记者》,2001(3)(4)
③石义彬、周劲,《我国媒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
④胡舒立,《事业单位改革的“破”与“立”》,《财经》,2004(7)
⑤李晓枫:《中国电视媒介媒介资本运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⑥李韵奕,《资本多元化与媒介业观念和体制创新》,《新闻界》,2004(5)
⑦程秀丽、李琦,《媒介产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性分析》,《科学与财富》,2011(7)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
责编:姚少宝
一、工业地产概念与特性
工业地产是住宅、商服和综合类用地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工业类用地上可建的建筑物用途通常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和工业研发楼宇等。
工业地产作为一门产业,有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包括工业地产开发商筹措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开发经营项目并提供工业地产产业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工业地产的盈余体现在能够快速启动、以收入抵偿支出、并能够在抵偿支出后有剩余,与此相对应的,工业地产的商业模式具备“大投资、快启动、提供增值服务、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四大特性。
二、工业地产发展在中国
01 工业地产的市场需求驱动——全球产业战略转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后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进入高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变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不仅包括为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也包括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产业环节的全球战略调整。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模式,加之中国在劳动力、工业配套能力、国内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使中国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区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接受来自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以及自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发展重要诱因。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给我国工业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其间也蕴藏着新的商机。02 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工业开发区大量建造 我国开发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时期,它的诞生顺应了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潮流。开发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国价值链中具备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
开发区由于具备政策优惠、投资环境相对完善等特性,已经成为当地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为集中的地区。这在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外引内联,开发区又成为带动周边城市、企业及整个地区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开放的重要通道。伴随着开发区的逐步完善,以工业开发区为主的工业地产行业逐步形成和快速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是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工业地产开发模式
01 工业园区开发模式
工业园区开发模式是目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最常使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同样也是我国目前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开发并不属于简单意义上的工业地产开发,而更多的是基于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百姓就业等各种综合因素考虑而设置的。其主要特性表现为此类工业地产开发都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创造相关产业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条件营造园区与其他工业地产项目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然后以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方式引进符合相关条件的工业发展项目。这类的案例可以参照中国各省市各级政府下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项目。02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一般是指在某个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的企业,为实现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与获取更大的利益价值,通过获取大量的工业土地,以营建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在自身企业入驻且占主导的前提下,借助企业在产业中的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通过土地出让、项目租售等方式引进其他同类企业的聚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打造及完善。当然很多时候,此类主体企业为所在地政府的引导与支撑从而进行相应地工业地产开发。03 工业地产商模式
工业地产商模式是指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在工业园区内或其他地方获取工业土地项目,在进行项目的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厂房、仓库、研发等房产项目的营建,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项目相关设施的经营、管理,最后获取合利的地产开利润。04 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对上述的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和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工业地产开发模式。
由于工业地产项目一般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和涉及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既要求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在投资方面能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还要求具备工业项目的经营运作能力的保证,因此,单纯采用一种开发模式,往往很难达到使工业项目建设能顺利推进的目的,必须对工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等进行综合使用。
四、工业地产商三种运营模式
01 主要以土地溢价增值而获取利润
投资开发商在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后,进行项目主题包装与概念推广,实现项目中部分土地或整体土地的转让、出让房地产投资基金或其他专业工业地产投资开发商。02 通过长期持有经营收益或出售产品获利
项目投资开发商,或独立,或联合,进行项目的整体开发,通过已建成房地产项目的出租、出售或租售结合等方式,实现项目的收益。通常表现为在项目地块上建造标准的厂房、研发中心、商服配套等设施后,进行已定的产业主题类企业招商引进,从而获取项目销售后所带来的利润或长期持有项目而取得经营管理收益。03 通过与工业企业联合,按需订制地产开发模式而获利 工业地产开发商取得工业用地后,进行项目主题包装与概念推广后,与已确定主题的产业企业强强联合,按产业企业需求量身订制工业厂房等产品项目,从而实现最低风险下的项目收益。
五、工业地产发展的六大趋势
01 产业地产新理念决胜市场 产业地产是一种新理念,这种理念使工业地产回归自身真实价值。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地产价值一直被忽视,只是将其作为简单的生产资料成本。但在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在国家严控土地、集约利用土地的新形势下,工业地产的价值越来越凸显,而“产业地产”理念正是对工业地产认识成熟的体现,是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开发竞争理念。
所谓产业地产,简单理解即产业加地产,是有产业支撑的工业地产开发。其特点是结合了产业经营与地产开发两个行业。与“工业地产”相比,它更多地关注了产业的类型与发展,从而构建适合产业发展的物业类型。地产只是一种载体,它更多的作用应体现在通过这种载体促进园区企业的发展,促进园区产业的发展。
因此,产业地产开发要密切关注国内外转移趋势,关注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开发出符合产业发展的地产类型。如现在流行的总部地产、创意地产、商务园区等,便是顺应产业的升级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地产类型。02 地产商与产业商强强联合 地根缩紧、银根紧缩的宏观环境严峻考验着工业地产商和产业经营商。工业地产商拿不到大片土地,找不到稳定的租户,而产业经营商又因为沉重的厂房固定资产成本使得企业成本上升、资金链受限。于是,工业地产商重新挖掘新的土地利用方式,产业商寻求合作伙伴,当工业地产商遇上产业商,“强强联合”的结果就已注定。二者联合,使得地产商可以获得土地开发权和稳定的客户,而产业商可以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运营能力,从资金链困境中脱身而出,专注于主营业务。强者与强者的双赢合作方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一种主流模式。03 政府与地产商专业分工
中国工业地产未来的开发模式是有实力的地产商与政府合作,政府做前期的规划并协调相关方面的关系,地产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政府在工业地产开发运营过程中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仍很模糊。规划?开发?招商?服务?在我国,这些过程曾一度均为政府主导。但随着工业地产逐渐市场化,政府的角色定位再次成为话题。以往的招商工作都是由政府来完成的,这无疑加大了招商引资的成本,而事实上,企业才应该是招商的主体,政府应该转换角色,做好“后勤”工作,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招商环境上。随着工业地产的不断发展,政府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分工将越来越专业化。
在各个领域中,政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大主体,政府有为还是无为,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工业地产不同于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后者更多地关注微观层面的发展,而工业地产却与一个区域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在工业地产行业,政府的介入是必然的,只是介入哪些领域以及何时介入的问题。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指出,“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政府是一个非营利机构,但其专业化仍是一个趋势。工业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很强的融资能力,需要利益驱使去推动其健康发展,而这些唯有具有市场利益的开发商具有动力。对于政府而言,更多的是考虑就业,考虑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宏观上的把握,“负责规划、监管和协调”,那么二者的专业合作才能促进工业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04 外资工业地产商,热潮继续涌动
在我国工业地产市场,最为活跃的主体莫过于外资企业。从新加坡腾飞捷足先登,抢先进入中国市场,开发苏州工业园,而后在大连、杭州、南京“复制”苏州模式,到普洛斯闪亮登场,迅速布局中国市场,开发物流园区,成为“物流巨鳄”,再到后来的美国AMB、新加坡丰树物流信托„„外资工业地产一直是我国工业地产市场活跃以来最为生动的一道风景线。而外资对于国内工业地产市场的乐观预期,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的升级,以及国内稀缺的工业地产设施而继续在我国工业地产市场涌动激情。05 商务园区将成投资宠儿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 15
目 录
摘要......................................................................3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的概念..........................................................4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4
三、多媒体的关键技术......................................................5
四、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关系................................................5
五、多媒体教学系统„„„„„„„„„„„„„„„„„„„„„„„„„„„„6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6
二、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7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优势„„„„„„„„„„„„„„„„„„„„„„7
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8
五、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9
六、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及意义„„„„„„„„„„„„„„„„„„„„„„„10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11
二、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11
三、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12
四、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13
结束语
参考文献„„„„„„„„„„„„„„„„„„„„„„„„„„„„„„„„„14
/ 15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多媒体教学更是在突破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和网络信息不断丰富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必将对改变中国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促进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在不断的尝试与改变中,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也将进入更广阔的天地。本文简要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形成的条件,浅谈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aching in modem teach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At the same tim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s in the traditional and backward teaching model,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premise, with its uniqu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building new teaching mode,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Muhimedia teaching auxil-iary role is bound to change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patterns,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mote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education system.In the trial and chang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ultimedia teaching will also enter the wider world.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ssistant func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makes prospects.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uhimedia teaching was pointed out.【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辅助作用;发展趋势。
/ 15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概述
一、多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所以与多媒体对应的一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从这个层面来说,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能够同时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从不同的角度看,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这句话的三性可是精髓)。多媒体在我国也有自己的定义,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卫星通讯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 15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三、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由于多媒体系统需要将不同的媒体数据表示成统一的结构码流,然后对其进行变换、重组和分析处理,以进行进一步的存储、传送、输出和交互控制。所以,多媒体的传统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类中: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CD-ROM)、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因为这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媒体技术才得以迅速的发展,而成为像今天这样具有强大的处理声音、文字、图像等媒体信息的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但说到当前要用于互联网络的多媒体关键技术,有些专家却认为可以按层次分为媒体处 理与编码技术、多媒体系统技术、多媒体信息组织与管理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人机接口与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应用技术这六个方面。而且还应该包括多媒体同步 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中间件技术、多媒体交换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多媒体通信中的QoS管理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技术、多媒体视频点播与交互电视技术、虚拟实景空间技术等等。
四、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技术涵盖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传递信息的媒体技术,有时人们又把它称为现代教育技术或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以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为工具,以形象、生动、直观为主要特色和以互联网为依托等三个特点,能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因此,多媒体技术一经诞生便受到教育界的亲睐,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拥有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
/ 15
戏的内在感染力,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破教学重、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五、多媒体教学系统
1、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硬件环境:课堂演示教室、网络教室、现代教学资源中心与电子阅览室、校园网。
2、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系统
(1)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动画制作:AutoDesk 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声音处理:Ulead Media Studio、Sound Forge、Cool Edit、Wave Edit;视频处理:Ulead Media Studio、Adobe Premiere。
(2)创作工具。编程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C++、Delphi;多媒体写作系统:Authorware、Director、Tool Book、Flash。
(3)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各种可用于课堂教学、辅导、演示的教学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就有必要首先了解其在教学中推广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其优劣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有清醒到位的认识,最大可能的取长补短,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一、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现在的教学媒体种类很多,其性能和特点各异,在教学内容上的表现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单一的媒体都不可能很好地面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有多个基本教学活动组成,当一种媒体的传递不能满足要求时,其他媒体可以进行补充。因此,需要对性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交互应用,协调统一教学效果。总之,应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教师的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7 / 15
使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递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1、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并且为贫乏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使现代教育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材——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并具有时代气息。传统的教学用枯燥的教学模式去将本来就缺少生动的教学内容 “嚼”得索然无味。但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并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本身就千变万化,是个极具动感的世界。尤其是那未知的知识世界更是魅力无穷,而学生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则是最令他们高兴的事。
2、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的需要并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 方便。
现今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适应社会需要。多媒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创造了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教师在备课中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补充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优势
首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采用投影、CD、VCD、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在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内心情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可以把知识的学习融人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优势。
/ 15
其次,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貌、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理解接受,让学生尤如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了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再次,利用人机交互功能,获得迅速直接的教学反馈
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效果如何,只有经过教学反馈才能得知。通过计算机软件及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人机交互功能,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随时都能获得教学反馈,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课堂演示讲解中的大量练习,每题都能知道结果,还能即时帮助学生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即使是在测试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时,也可配合课件实施。
另外,有效地提高信息的接受量
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能将每课的训练重点、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多媒体的介入,使得课内外知识得以和谐统一,有效强化对重要信息的摄取,直接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的文化。
还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强想象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多媒体能够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现给学生,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便根据多媒体中展示的内容在补充独有的想象世界。人都具有审美感受能力,当代中学生也不例外。教师教读一首古典诗歌,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只有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才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诗词,用美术可以分别展示友人分离时的情景和祖国壮丽雄伟的图景。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动的画面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达两首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同时,诗中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也能一一抒发出来。让学生从具有不同特点的诗歌作品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1、多媒体投影教学
多媒体投影教学就是将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作为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引入传统的教学中,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的现代教学模式之一。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VCD、录像机、实物展示仪、屏幕、扩音设备等组成。在该模式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设备将有关教学内容采用动画、图像、声音的形式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多媒体交互教学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是在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构建的一个现代化多功能计算机局域网络教学系统。在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由网络联系起来的工作站,教师可以做到讲、演、练三位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地使用学生机器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讲、演、练三位一体化的同步教学,实现了教与学、学与用的最佳结合。
3、远程网络教学
远程网络教学是指区域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由多媒体服务器、多媒体计算机、光缆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库等组成。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为求学者提供了平等享用教育资源的机会,网络教学的兴起,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五、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解决好三个关系
首先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而不能片面追求媒体信息的“大而全”,主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其次是“效果与效率”的关系。一般的原则是: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多媒体形式就能表现得十分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也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影
/ 15
像资料、制作动画片断,否则,课件的质量提高了一些,但投入过大,就显得得不偿失,效果不一定相应提高。最后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以至于一些本来可以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动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提倡的。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被削弱
大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但同样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并无法取代教师。教师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感染,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去,这种作用不但不能削弱相反更需加强。另外,由于课件事先做好,灵活性可能较差,有时会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这时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来解决这个矛盾,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就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但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不需要在黑板上板书,就加快了讲课的节奏,就可能出现学生做笔记忘了听课,听课又做不了笔记的问题。如有可能,教师可以事先将讲课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做笔记的事情,这样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
4、要多给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就不能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特别是对于学生理、化、生等自然科学课程的实验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辩别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促使学生探求、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又可从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最终提高整体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的作用。在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理论与实验结合,让学生从反复的科学实验中培养能力。
六、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及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 11 / 15
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刨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形成远程网络教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主动选择信息;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程度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和老师:可以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对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网上虚拟演示教学实验,快捷地与学生沟通.实现远距离教学,交互式教学.多元化教学,形象化教学。而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达到教和学的效果都比较好的目标。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认识。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在设备、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更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面的更新。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现和实现教学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方面将形成不可多得的形式,使常规教学、实验教学如虎添翼。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综合近年来国外多种教育技术杂志上所刊登的主要论文,以及历届“ED_MEDIA世界大会上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当前多媒体教育应用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
1995年末,美国SUN公司用Java语言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可动态执行的浏览器。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动画功能,可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种媒体信息;并能把静态文档变成可动态执行的代码,这就彻底改变了只能用来查询检索网上信息的状况,为Internet的教育应用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显然,这样一种交互功能对于教育应用(尤其是远距离教育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HotJava的出现不仅是Internet浏览器的重大革新,也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找到了最理想的结合点:从此基于Internet网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日益发展起来。目前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力开发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应用,就是台湾、香港等地区也在这方面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这是多媒体教育应用中十分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个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去。
二、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
/ 15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要进入虚拟现实的环境通常需要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他可以使你看到并感觉到计算机所生成的整个人工世界。为了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戴上一副数据手套──它使穿戴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
由于设备昂贵,目前VR技术还主要是应用于少数特殊部门,但是在教育与训练领域VR技术有不可替代的非常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所以这一发展趋势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VR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例子是创建一种虚拟的物理实验室。物理学按其本身的性质提出了许多“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通过直接观察物理作用力对各种客体的作用效果来进行探索。休斯顿大学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称之为“虚拟物理实验室”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直观地研究重力、惯性这类物理现象。使用该系统的学生可以做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在内的各种实验,可以控制、观察由于改变重力的大小、方向所产生的种种现象,以及对加速度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直接经验),从而达到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较深刻理解。不仅如此,VR技术在化学教学、城市设计与规划学习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QTVR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开辟了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的新途径,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大众化铺平了道路。从此,VR技术将有可能走出高级研究院与大学的“象牙之塔”,以优质价廉的全新面貌逐步普及到各个教育领域,甚至进入中小学课堂。
三.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大大改善辅助教学环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系统由于缺乏推理机制和学生模型的支持,所以不能确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不能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理解能力去提供适合该生的学习材料,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即不能作到因材施教。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具有能与人类优秀教师相媲美的下述功能:
/ 15
(1)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
(2)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3)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
应当指出的是,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目前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其教学方式都比较单调,难以作到图文、音像并茂,因而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
可见,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之间存在性能互补关系,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扬长避短,从而研制出高性能的新一代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四.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直至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的注意,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进行教改试验研究的学校也日渐增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或四大要素即“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情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协商”与“会话”──协商与会话过程主要通过语言作媒介,这就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必须要有语音功能,即要用多媒体计算机才能支持。“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 15
正因如此,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更趋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就日渐风行。当然,这不等于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万应灵丹,能解决学习领域的一切问题(例如,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就不一定能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来达到),但是就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而言,借助多媒体技术(若有条件还可结合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确实非常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则已得到愈来愈多试验的证实。这是值得我们国内教育界认真思索与借鉴的。
结 束 语
多媒体教学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基础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不应该阻碍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我们毕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教学理念。所以,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目的,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是教育界人士应该长期正确面对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逸文.冷眼相看多媒体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第17卷2005年第1期 [2]丁俊.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6年第5期 [3]马占山.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B].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
[4]赖文继.关于多媒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究[C].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2005年4月
[5]周毓萍;余益峰.多媒体和网络现代教育模式对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2011(01)[6]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010 [7]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9(04)[8]陈艳容.多媒体教学的“优”与“优” 2007(02)
/ 15
注:{widows系统的ctrl键与苹果系统的win键(四个小方格键)相同}
新建文件画布:苹果系统:ctrl+N,windows系统:ctrl+N.分辨率(颜色模式):打印:300 cmyk颜色,电子:72rgb颜色模式。
微信作图:900x500像素
高宽度之后 单位选像素。
新建图层(屏幕右下角):每做一步图新建图层。
画正图正方。快捷键为:shift 填充颜色。快捷键为:alt+delete 取消。快捷键为:ctrl+d 羽化。快捷键为:shift+f6 后退。快捷键为:ctrl+alt+z 复制。快捷键为:ctrl+j 连选图层。快捷键为:shift 跳选图层。快捷键为:ctrl(点图+alt可移动图片)
保存。快捷键为:ctrl+shift+s(jpeg格式)
调节大小。快捷键为:ctrl+t(按shift拉角)
反选。快捷键为:ctrl+shift+i 调色相。快捷键为:ctrl+u 调整画笔大小:保证输入法在英文用中括号[]。
选图像大小,选字体。快捷键为:ctrl+T 路径,选区。快捷键为:ctrl+enter 隐藏标线。快捷键为:ctrl+H 取色。快捷键为:Alt 换前景,背景色。快捷键为:X 制作名片高宽为:94x58mm,分辨率为300,颜色格式为:CMYK.微信文件:官方字体,微软雅黑,16号字体,不用斜体。
钢笔工具的使用:
回删点。快捷键为:Alt 移线。快捷键为:ctrl
快速载入选区方法:在右侧工具栏点文字功能后ctrl+文字ctrl反选delete 动画:左下角时间轴。图片+背景
存储为web格式快捷键为:ctrl+alt+shift+s。
偷懒的最佳网站:创客贴。最佳素材网站:花瓣。
最佳挣钱网站:红动中国。
17号-18号学习内容
一.17号学习内容:
1.企业大咖:
(1).新媒体运营的技巧:平台思维、资源运作、把读者当作顾客、打造多个媒体传播渠道、重视人脉关系链的传播。
(2).新媒体的本质: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3).怎么才能做好公众号。(4).做公众号的一些小套路。
(5).推广的方式有两种:形式推广、内容推广。一定不要公众号互推。
(6).涨粉:商业机密,不可透漏。
(7).做一xx公众号前,要了解xx在当前行业的基本动态。
2.智哥:
(1).新媒体岗位的三个职责:文案编写和美工设计、渠道运用与seo、策划与运营。
(2).发送企业邮件时,注意的格式及基本点。
(3).个人简历的制作,每个人简历存在的问题及其要修改的地方。
(4).常见的信息资源渠道。
(5)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区别。
二.18号学习内容:
1.企业大咖:
(1).做公众号的小技巧。
(2).产品、渠道、品牌之间的关系。
(3).营销和产品的职责分析。
(4).业绩指标所需求的数据。
(5).在市场中新老客户信息收集以及不同的营销方法。
(6).公众号的选题、资料、标题以及成文的过程。
2.智哥: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分工讨论,每天每人做总结,由组长汇总。
学习内容
一、用户画像
1、用户画像定义:产品设计过程中抛开个人爱好,将焦点关注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进行产品设计。
2、用户画像的特点:1.要建立在真实的数据之上2.考虑用户画像的优先级,建议不超过3个用户画像,容易起冲突3.用户画像是处于不断修正中。
二、标题
3、标题:13字法则。
4、标题类型:1.对用户有价值的东西2.用数字及大数据的东西3.给人一种期待的东西4.提供热点实时新闻5.带有恐吓标题的6.如何党(如何……如何……)7.领袖权威人士说的话8.疑问型9.揭秘型10.反差对比型11.挑衅型。
6、素材:1.选区素材和平台定位不符合2.太敏感的资料不要发。
7、公众号后台出现的错误:1.群发的时候选错文章2.没有来得级保存文章就发送了3.自动回复出现错误。
※注※
你写完文案后,怎么检验你的文案有无互联网思维?你可以问自己以下8个问题:
1、这条文案有没有直击用户痛点?
2、直击了几个痛点?(如果说出了太多痛点,那就等于没有痛点。这就好比:当一个人太多缺点了,那还不如破罐子破摔。)
3、痛点的表述直白、简单吗?(用户扫过文案后,就能“对号入座”。别藏着掖着,或试图“优美化”表述。)
4、解决痛点的办法是产品的最大优势或差异化吗?(你的产品能让该痛点迎刃而解)很多情况下,一个产品可以解决数个痛点,那也不要贪心,一条文案写一个痛点。
5、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会立即采取你希望他们做出的行动吗?(最直接的就是“购买”)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写得还不够犀利?
6、如果人们有冲动采取行动,他们能最快地完成购买流程吗?(你要考虑:把“如何购买”写在不要用户费力找的地方。)
7、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心中会燃起一种怎样的情绪?即:情绪共鸣。情绪不一定都是“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可以是内疚、惭愧(比如:很久没有孝敬父母了,自己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等。文案要想想:该情绪有没有高度感染力?
8、人们看了这条方案后,有分享给他们朋友的理由?理由通常有:这东西真便宜,要让更多人得到这个实惠;这个真有趣,要让更多人也乐一乐。
(一)、如何诊断与矫正定位不准的公众号:
一. 忘问题,先从数据入手
先从数据入手订阅号粉丝很多;阅读率却不高;订阅号粉丝不少转发类,常有微信运营者遇见这些问题,打开账号数据统计后台,要想看到微信订阅号的问题所在一个有经验的微信数据进行分析。
1.对于资讯长的文章,位置稍微后放
2.增加常识类的文章
3.增加与产品相关的内容
二. 闻反馈,多听各方面的声音 不单单时朋友圈里的好友的反馈,要多听听账号粉丝的反馈。
三. 问需求,得有依据
运营者几回闭门造车,多问一些经营好的人,多像自己的粉丝做内容问卷调查。
四. 切要害
首先要注意,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升级。
一个公众号的整体定位才是要害。
微信公众号发展到现在,作为运营者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你的账号有没有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东西。用户为什么选择你。
(二)文案
1.说人话,场景化
2.排版字号14-16,间隔度1.5-1.75,背景色 #b2b2b2 3.便捷网站:i排版 135编辑器 小蚂蚁编辑器 秀米
一、电商分为:1.纯电商(京东,天猫)2.微信商城(社交平台:微盟、有赞)
二、微盟中微信商城搭建:商品、装扮、活动及页面
三、H5的制作过程。
四、问卷调查的快捷网站:腾讯问卷、问卷星
学习内容
线下:1.活动背景2.活动目标3.活动主题4.活动诱导5.活动内容6.活动预期、预算7.风险控制8.活动总结
线下(1-8):创意案:思路,电子执行案:具体的实行
活动目标:活跃度、促进粉丝活跃度、品牌宣传、吸粉、发布新产品
活动诱导:情感诱惑、奖品诱惑(大奖刺激,小奖不断)
活动预算:快递费
奖品:可视化进度
意义:提高公信力,提高用户参与度
活动平台:1.自有平台(微博、微信)2.大众平台(贴吧、社区)
自由平台特点:可控性强、形式多样、流量带入、需要推广、资源有限
大众平台特点:资源广泛、有流量、规则受限
形式:红包、活动、限购、秒杀
推广方式:1.站外:贴吧、大v推广、明星推广、软文(800-1000)2.站内:微信、微博、官网
27号学习内容总结
一.微信环境下的病毒式营销
定义:病毒式营销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让用户主动对其进行传播实现“营销杠杆”的作用,逐步获得尽人皆知,尽人参与的成效。
特点:1.相对真实的环境 2.朋友圈功能的开发3.平台接口的开放。
二.微信病毒式营销方式
定义:微信病毒营销本质在于基于微信朋友圈这个相对真实、社交信任度相对较高的背景环境下,利用微信某些特定功能,辅助“病原体”在熟人之间进行更有效地传播,从而达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方式:转发福利式、游戏炫舞士、测试表达式、游戏福利式、互动分享式、投票福利式、活动积赞福利式、升级集赞福利。
三.事件营销
定义:通过喜闻乐见的新闻达到广告的效果
第一个阶段是对微博的观望。传统大众媒体在前互联网时代呼风唤雨, 主导着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话语权,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尤其是微博的方兴未艾, 传统媒体多少存在一定的失落感, 面临着受众和广告的双重流失, 但对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持一种审慎甚至排斥的态度, 将之视为竞争对手, 因此对微博的发展并不看好。
第二个阶段是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2010年, 随着微博的风生水起, 微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提升, 传统媒体也纷纷在微博上安营扎寨, 但基本上把微博作为一种线上信息出口, 多是将刊载在传统媒体上的信息直接发布在微博上, 并不重视粉丝反馈, 也不与粉丝互动, 依然按照做传统媒体的思路运行微博平台, 运维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的, 依然是单向度的传播模式。
第三个阶段是微博营销和互动平台。传统媒体对微博这一媒体的属性日益熟悉和了解, 尝试将微博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和平台, 在运维上也开始搭建专业运维团队, 并且积极尝试各种微博运营手段, 很多微博凸显出极强的个性化, 积极与粉丝互动, 进行微活动营销, 运营模式开始成熟, 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出现, 但整体来说微博营销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媒体微博的运营模式
总体来看, 目前微博的运营模式有以下几种模式。
1.传统媒体人员兼职运营模式
一般是由传统媒体人员兼职做微博发布, 人员不固定, 主要采取轮流发布的形式, 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一般要求每个人必须发布足够的条数, 并作为一个硬性任务, 因此发布的信息参差不齐, 缺乏互动, 发布的时机也不符合用户浏览微博的时段, 属于最为初级的运行阶段。
2.从传统媒体中独立出来部分人员运营微博模式
一般是从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中抽调一部分作为微博运营的专门团队, 虽然在组织建设上较为专业, 但由于是从传统媒体剥离出来的人员, 运营时还存在做传统媒体的路径依赖。
3.完全重组新的团队运营微博
面向社会招聘年轻从业者, 组成完全独立于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团队, 人员更为年轻化, 对新媒体的了解和使用都比前两种模式更为专业, 这部分人思路更为活跃, 运营手段多样, 积极与粉丝展开互动, 运行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4.外包模式
将微博的运营直接委托给第三方, 这一模式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委托给第三方的商业公关公司, 由公关公司协助运营, 双方之间存在商业利益和合同;另一类是微博运营平台商为吸引媒体的入驻, 协助媒体进行微博运营。
二、媒体微博存在的误区及问题
1.认识定位:仅把微博看做营销工具或副产品
没有明确的定位是做不好官方微博的, 很多媒体目前仅把微博平台作为传统媒体在微博上的营销工具或副产品, 运营模式依然采用传统媒体自娱自乐的传播模式, 将已有的新闻压缩到微博可以发布的字数范围内, 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从树立品牌角度看, 有必要将媒体官方微博作为独立的新型媒体来运营, 而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营销工具、副产品。“@新周刊”受欢迎, 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微博具有关联品牌、独立运营的特点, 除了早晚帖, 大多数内容都是独立成篇的, 能给受众一个完整的信息, 内容结构、发帖频率上也显示出精心策划的特点, 比如每天信息类、评论类、娱乐类、图片视频类的内容都有涉猎。@新周刊总编刘鹏认为, 这样一个相对完整、固定的信息结构, 容易培养起受众的阅读黏性。
2.在组织人事关系上, 微博维护人员地位和授权都做得不够
一些媒体官方微博维护人员得到的授权不够, 很多问题不敢擅自回答, 需要请示领导, 而领导时常很忙。传统媒体内容运营中的总编辑总负责制无疑是与官方微博运营最大的区别, 而微博时代是一个快速反应时代, 现有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流程显然不能满足微博的需求, 传统媒体需要建立全新的流程体系。
3.在运维模式上, 微博运营不适合八小时工作制约束
微博运营与传统媒体的工作大不相同。微博是一个全新的平台, 有自己的规律,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微博, 微博大多数用户的浏览时间在八小时之外的休闲时间, 比如每天21点-24点是微博活跃的时期, 对很多用户来说, 只有这个时间段才能够方便地参与各种互动。因此, 运营专员的8小时工作时间是不够的。很多媒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运用第三方插件, 如皮皮时光机等进行定时发送。先不论时机是否真的合适, 不论发送的内容多么精彩, 很多用户能看到发送端就会有种不真诚的感觉。
4.在内容上, 话题制造能力差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内容发布上, 由于人员和组织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羁绊, 不同于在现实社会中可以对话题进行梳理并编辑, 因此传统媒体在微博中的话题设置能力较差。如有研究针对@新周刊、@创业家、@凤凰卫视、@i美股、@财经网、@南方周末等6家官方微博和姚晨、李开复、王菲、徐小平、薛蛮子、作业本等六位名人官方微博进行深度剖析比对后发现, 相对于传媒, 名人微博粉丝数量较高, 从粉丝活跃度情况来看, 名人微博的转评数很高, 而传统媒体 (除了新周刊外) 每条微博的转评次数相对较低。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不小。另外, 微博是观点为王的媒体, 在海量的信息中, 微博只有拥有独特的个性和旗帜鲜明的观点才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而很多媒体只将新闻信息及时有效地转发到微博中, 缺乏自身观点的阐明和梳理, 因此出现了类似线下现实社会中“千报一面”的奇怪现象, 信息高度雷同。
5.在与用户互动上保持单向发行的态度, 粉丝互动少
微博鲜明的特点是其具有实时互动的功能, 兼具内容发布与互动功能, 既是媒体又是网络社区, 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媒体微博不仅仅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搬到线上, 还有一些根据微博而特别定制的内容, 体现了微博的亮点和特点。传统媒体和官方微博的服务对象不同, 这就决定了内容选取上的不同, 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应该满足青年人的好奇心理。
6.在微博布局上缺乏微博矩阵和跨媒体矩阵意识
一些媒体旗下有很多子媒体, 每个媒体之间各自为政, 缺乏合作意识, 即使有个别媒体建构了媒体矩阵, 但多流于形式, 很少互动和共同推广活动。在这方面, @经济观察报的做法值得推荐, 它和新浪合作, 开发了一个经观微博, 集纳了商界、金融界的知名人士, 还包括《经济观察报》的记者和编辑, 致力于打造财经精英圈。在社会化媒体时代, 媒体应该形成包括传统媒体本身、媒体官方网站、媒体官方微博及媒体人员个人微博四个不同维度的影响力矩阵。
7.官微代表的应该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
微博是一种个性化媒体, 但这种个性化不是随意化, 一些传统媒体没有真正重视和研究如何运营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的态度被微博编辑个人所代表, 使官方微博上的公信力和权威度大打折扣。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代表的不是个人, 而是媒体组织, 因此一定要做到“一个面孔、一个表情、一种声音”, 从随时在说话的报纸转变为随时在思考的媒体。
8.片面追求粉丝量, 对媒体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些媒体认为, 粉丝量就是发行量、转评量就是影响力, 发行量加上影响力就等于价值, 因此动用各种手段提升自身的粉丝量, 甚至不惜花钱买僵尸粉, 对运营人员的考核目标也以粉丝量为主要指标, 造成暂时的繁荣而使大量优质粉丝或潜在粉丝流失, 这是得不偿失的短视行为。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能成为记者的社会化媒体时代, 媒体面临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 只有能够比别人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在微博上夺得话语权。
三、媒体微博在构建传播影响力中的作用1.发现信息源, 及时跟进热点新闻
微博将整个社会话语场域演变成人人发声的大众麦克风时代, 各种爆料、黑幕不断涌现, 改变着传统舆论话语场域的权力格局, 日益扮演着社会话语场域的第一信息源的角色, 很多记者在选择新闻线索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微博, 如在前面举例中提到的“擦鞋门”事件、刚刚爆发的雷政富“艳照门”事件。
2.提升媒体在微博中的品牌知名度
微博是个名利场, 一部分传统媒体的竞争已经迁移到微博场域中来, 各媒体在微博上安营扎寨。虽然个别大媒体可以将线下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名望带入到微博中来, 如@人民日报可以在短时间内吸聚庞大的粉丝群, 但从长远来看, 线下市场不等于线上市场, 小媒体也可以成为微博时代的名媒体。目前, 媒体微博已经出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趋势, 媒体之间在微博场域的真正洗牌才刚刚开始。
3.低成本营销工具
对媒体来说, 在全新的话语场域一样面临着营销问题, 而微博一方面为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展现自我的空间, 另外也提供了全新的营销工具, 媒体微博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微博互动营销活动, 向粉丝输出媒体文化和媒体理念, 全面提升自身的营销价值和实力。
4.与用户积极互动, 维护和管理用户关系
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种单向度、零散的互动, 主要通过读者来信选登的形式与个别受众互动, 微博为媒体与受众之间提供了实时互动工具, 通过与用户之间的积极互动, 可以了解受众对媒体的基本印象, 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维护和管理好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谱写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5.跟踪和推动媒体品牌传播, 实时监测品牌传播效果
在去社会化媒体时代, 媒体对自身品牌和读者群的认识是通过大规模的读者 (观众) 调查实现的, 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所反馈的数据也值得推敲, 微博为媒体跟踪自身品牌形象传播提供了实时的监测工具。
6.监测舆情, 及时实施危机管理
微博在品牌监测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 实时捕捉负面舆情, 切实有效地为自身品牌形象服务, 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公关, 甚至未雨绸缪, 将危机事件消弭于预警之中。
7.创新盈利模式, 增加新盈利点
很多媒体认为, 目前的微博平台尚在探索之中, 微博的盈利模式对媒体微博来说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但现实是很多微博账号利用搞笑、情感慰藉等手段获得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并以此为资本积极介入到企业营销中来, 从中获利, 媒体微博要未雨绸缪,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盈利创新, 改变目前将微博作为经济负担和人员负担的被动局面。
四、媒体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势
1.微博将成为传统媒体资源的信息源
从长远来看, 微博和媒体这两个不同时代诞生的媒体, 将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实现交融相生, 微博向传统媒体提供新闻源和信息源, 即原材料, 为话题引爆做广泛的社会动员, 媒体将之进行信息源核定、深度加工, 并赋予价值判断和仪式化, 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大众中去, 实现话题传播链条的最后冲刺。
2.媒体微博将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环节、媒体平台一体化运行的主要支点
传统媒体面对社会化媒体所展示的颓势在不断强化, 传统媒体面临着深刻的转型期, 这个转型期不仅仅是外科手术式枝枝节节的修补那么简单, 而是要彻底适应新媒体形势的大动干戈, 由原来单支点的传统媒体转化为在现实社会、网络虚拟世界双平台作战的媒介平台, 进行一体化双平台运行。在这个过程中, 微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主要的支点。
3.媒体微博会进一步凸显本地化服务
由于新闻信息的接近属性, 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 其服务的本地化趋势日益明显, 社区报纸、城镇报纸迅猛发展, 媒体微博虽然在理论上面对的是所有微博用户, 但所生产的信息属性决定其必须走本地化路线, 积极服务本地, 并与本地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才能提升用户的黏性, 实现自身品牌形象的建构。
4.媒体微博成为未来信息乱象中的权威发布者和意见提供者
由于人人都可以发声, 造成了微博信息鱼龙混杂, 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具有社会发展显示度和关涉用户信息安全的信息, 成为媒体微博天然的职责。媒体微博具有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所没有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 从长远来看, 媒体微博一定能成为社会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和社会意见的提供者。
5.媒体微博会更加系统地集纳整合到新闻生产中, 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
上面的背景论述证实, 微博成为新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并开始内嵌到整个新闻生产中去, 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参与者, 整个新闻生产因微博的介入而从以前封闭的专业化组织生产演变成人人都可能参与的社会化大生产, 未来这种内嵌和整合会更加强化, 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6.媒体微博成为媒体品牌推广与营销创新的聚合价值平台
媒体微博的营销和企业营销基本一致, 随着新闻宣传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媒体的企业属性会进一步增强, 媒体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手段, 必将成为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和增强其盈利点的重要聚合价值平台。
7.媒体微博会成为未来关系社会中的核心信息节点和关系整合平台
传统社会在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不断解构, 正如詹姆斯·卡伦在《新媒体和权力》中指出的, “每一个时代新型传播方式的出现都会带来权力的转移”, 社会化媒体使得社会资本被重新分配, 传统的社会话语权力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这种颠覆性解构使得很多组织和个人面对目前这种社会境况显得无所适从。解铃还须系铃人, 微博虽然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但也在不断积极构建新型社会关系, 从长远来看, 未来的社会将是彻底的关系社会和信息社会, 每个人都扮演着社会信息节点, 而微博将是所有信息节点中的核心点, 发挥着信息输出和信息处理等多方面作用, 基于这种信息整合能力, 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关系整合平台。
五、媒体微博商业化趋势
(一) 媒体微博商业化趋势分析
1. 媒体微博商业化将呈现出本地化、实用化趋势
某些基于本地化服务的企业已经成为第一批微博商业化营销的受益者, 这些企业包括餐饮、家政服务、房产中介、美容护理、同城速递、汽车租赁等本地化服务企业。未来媒体微博可以与媒体自身的广告部门积极合作, 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 帮助用户真正解决身边事, 积极从线上走到线下, 开展适合自身特性和优势的本地化、实用化服务。
2. 媒体微博将大规模利用微博开展商业化试水, 但短期内仍将难有突破
随着媒体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加上其线下盈利点的收缩和匮乏, 媒体试水微博商业化营销应该是个可供选择项。微博商业化试水, 相比传统的广告收入来说, 虽然杯水车薪, 但因其营销低成本、易操作、传播效果好等特性, 如果成功将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但微博商业化试水在短期内将难有突破, 主要是因为目前很多媒体对传统运作模式还很依赖, 认知上还存在很多误区, 进驻微博容易放下身段难, 通过平等沟通融入消费者群体更难, 另外媒体微博营销还可能涉及媒体内部多个相关部门, 如广告部门、采编部门等等, 这将涉及到媒体组织内部机构重组、流程再造等多种多样的问题。
3. 从长远来看, 将有独立于传统媒体母体、完全基于微博生存的媒体账号出现
从目前来看, 很多媒体微博还依附于传统媒体, 无论是内容信息还是人员薪酬等都完全依靠传统媒体养着, 这种境况必将会有所调整, 媒体微博需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化模式、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到了一定时期自动独立于母体, 甚至有可能反哺母体。
4. 媒体微博营销中的互动模式将呈多样化趋势
关于微博商业化运作已经出现很多种有趣的互动形式, 如最受媒体青睐的抽奖模式, 这些都属于微博营销初级阶段的产物, 随着媒体对微博了解的加深, 将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出现。实际上, 很多媒体组织已经意识到互动才是微博营销的灵魂, 只有设计出巧妙的用户参与和互动活动, 微博营销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5. 微博可能取代传统门户商业网站成为一些用户的个人信息门户
随着媒体微博功能的逐步完善, 也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进入微博, 对信息消费个体来说, 微博有可能进一步成为他们的个人信息门户, 如果用户可以在微博上找到必需的新闻信息、有趣的消遣类信息等, 就会不再到海量的传统门户商业网站上大海捞针, 因此媒体微博必须打造出信息盛筵, 满足目标受众的所有信息需求和偏好, 才能获得更大的用户黏性。
(二) 媒体微博商业化价值分析
1. 促使传统媒体受众回流
随着媒体微博粉丝量的增加, 可以扩展更多的受众覆盖面, 进而引起受众规模的增加, 部分受众在线下对媒体的品牌忠诚度也会有所提升, 进而增加线下的受众规模, 促使传统媒体受众回流。
2. 促进媒体传统业务经营能力提升和业务渠道多元化
对媒体来说, 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收入, 很多媒体的广告部门依然采用渠道霸权时代的运作手段和模式, 这样很容易在网络时代显得无所适从。通过媒体微博渠道的构建, 传统媒体可以提升在微博时代与受众打交道的技能, 接受更新的广告运营模式的洗礼, 提升自身的业务经营能力, 甚至可以拓展传统的业务渠道, 形成多元化的业务渠道格局。
3. 型塑全新的媒体品牌形象, 促进媒体品牌形象整体提升
媒体在线下形成了固有的严谨印象, 可以利用微博这一全新媒介平台进行二次型塑新形象, 以促进媒体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如@人民日报在微博上通过语态创新不断卖萌等新变化, 改变了社会公众对党报的印象, 形成了全新的媒体品牌形象。
4. 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优化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和盈利格局
对媒体来说, 微博是一个无限可能的新平台和新场地, 如果运营得当、模式选择合理, 可能会产生新的盈利点, 形成媒体收入的新渠道, 进而优化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和盈利格局。■
云计算技术催生云传播与云媒体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的应用思想是把分布于各地的成千上万台电脑和庞大的服务器集群计算能力连接成一张大网到一个远程的数据中心,形似一片电脑云。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已有一些应用到日常网络活动中,比如QQ空间提供的在线制作Flash图片,360的在线收藏夹,Google的doc服务,百度的在线音乐盒,网易的网络硬盘,苹果的appstore,等等。2011年,已有多个行业利用云计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云”从而成为云行业,如教育云、金融业云、医疗云、物流云、交通云等。那么,新闻传播遇到云计算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是云传播概念。 传统媒体和传统互联网有点对点、面对面、点对面和面对点等多种传播方式,云传播的重要特点是简化了传播模式,只存在“云”到“端”,即C2C(Cloud to Client)。在“云”的层面,可以建设信息云、新闻云、视频云等等庞大的数据库,同时保证各类云的通用与安全;在“端”的层面可以让用户享受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在用户间搭建操作编辑的分享通道。
其次是云監测。 互联网多点并发、频繁交互的传播特性,使得网上内容在几乎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被变异和再传播。要想全面、快速地掌握网上传播态势,借助云计算就可以对原始内容的浏览量以及散布于论坛、微博、SNS社区的所有再传播内容的浏览量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传播内容的内容变异和传播参与者的特性,并锁定特定媒体或特定传播人,即时监测。
第三是云编辑。 云计算与云存储使得信息的获得成本接近忽略不计,媒体之间获取信息的时间差也缩小至最低。信息已不是媒体竞争的主要目标,对于信息的独到解说、重新整合、编辑成为媒体胜出的关键。内容生产流程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人皆为传者”+“云计算”将革新媒体从业者的分工与在组织内部的权重。
第四是云媒体。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因受制于既有的发布流程、业务归口、频率分割等诸多限制而步履艰难。进入云计算时代,媒体不用再重复购置服务器、终端设备等,复杂的内容分发与多媒体呈现,复杂的用户订制与广告细分等,都将在“云端”处理,云媒体将在“云计算”这一全新平台上得以轻松实现。
新媒体内容呈现视频化趋势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10年是以图文形式发布网络内容,那么,下一个10年将是网络视频的时代。网络视频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高速带宽的铺设,一方面取决于用户浏览习惯的自然转变。相比较图文网络静态的呈现方式,网络视频以其全感官触动、可控性播放和多样化内容更容易赢得用户的青睐。来自国内外的数据都显示出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正在从图文向视频转变,网络视频将是用户获取新闻、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
在美国,2011年10月整体的视频浏览量达426亿次,用户平均每人在线浏览视频时间超过21.1小时,有86.2%的互联网用户至少观看了一次在线视频。在中国,2011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25亿,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升至63.4%。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 小时的用户达到39.3%。
除新媒体内容整体呈现视频化趋势外,用户在消费视频内容方面也在发生变化。网站的视频节目构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影视长剧、播客分享、传统电视和自制节目。过去,用户以观看前三者为主,特别是影视长剧,各大网站不惜血本购买版权同步或提前播出,以吸引用户。但随着版权购买成本的增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视频网站开始打造自制剧、纪录片和教育科学类等时长在20分钟内的视频。这类微视频将成为新媒体内容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传播渠道趋向社会化网络
如果将1997年上线的SixDegree视作社会化网络的先驱,那么社会化网络及社交网站发展至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在这近15年中,社会化网络与社交网站风云变幻,从Friendster、Myspace到Facebook、twitter,从开心网、人人网到QQ空间、新浪微博,各种web2.0、web3.0网站不断涌现,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眼球,而且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新渠道。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对全球35个国家9027名15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布的《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社会化网络,占网民人数的大约70%,超过6亿用户每天使用社会化网络。
一般的社会化网络具备3层构造:第一层为个人信息展示,第二层为共享与分享,第三层为基于社交空间的群体协作,在社会化网络里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建构社会化网络的3个层次使得互联网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会让网络时代进入一个“机器也会思考”的时代,网络会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具体的、精准的解答。比如你想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然后在附近吃个晚餐,互联网会根据你的个人资料、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所处位置、平时浏览网页所显示的个人爱好等因素加以综合判断,然后给出符合你要求的游乐场、餐馆,而不需要你在海量信息中再做检索和查询。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化网络将来能帮助用户屏蔽掉99%的不需要或垃圾信息而展示剩下的、精准的1%的信息。
基于这样的一种网络环境,用户将会越来越愿意通过社会化网络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且信息共享将作为用户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存在。从web1.0时代用户被网络的海量信息所淹没,到web2.0时代搜索引擎相对精确的搜索,人们对于网络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智能化的Web3.0与拥有海量个人信息的社会化网络结合,不仅能让用户获取精准的信息内容,还能将这些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最终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
从当前新闻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可以看到,存在着内容与渠道的过剩与稀缺的悖论。内容方面,来自用户的庞杂、海量信息造成了新闻、内容的过剩,但同时每一个个体面对浩瀚的互联网又感觉无所适从,高品质、专业性、个性化的精品内容又非常稀缺;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介外,还有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平板电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电纸书等新媒介,多元化的渠道背后意味着渠道的过剩,也同时意味着针对性、有效率的渠道的稀缺。
新媒体造就了新闻产、供、销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也将用户带入一个在过剩与稀缺间焦灼的社会环境。然而,新媒体的力量就在于既因为新技术产生了一种情状,又能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这样一种问题。面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SoLoMo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也是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的必然选择。
So、Lo、Mo,分别是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的缩写,SoLoMo是社交、本地和移动三概念的结合,目前应用于网络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其实SoLoMo模式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及科学传播,能够形成一种基于内容本地化、方式社交化、获取移动化的整合式传播。
移动状态下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浏览、交流或享受网络服务将成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为了节约自己的时间成本,提高网络使用效率,每一个用户将会更依赖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的社交圈,更关注与自身相关、与生活贴近的本地群落,而新媒体传播也自然转向依据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和地理位置推送更为精准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未来,我们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愿景:某一天,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当你用手机拍下太和殿的照片后,你的网络空间里立刻就能呈现出有关太和殿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最新的与太和殿或故宫有关的新闻、视频,互联网还会根据你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给出精准的参观建议、参观贴士以及社交网络里其他朋友的推荐、介绍和心得体会。当然,如果恰好有同属一个社交网络的朋友也在故宫的话,互联网也会及时告知你,把朋友推送到你的身边。
【新媒体发展趋势及运营】推荐阅读: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2-25
新媒体广告发展及类型06-1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09-21
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11-15
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11-20
新媒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论文09-18
新媒体营销运营方案10-27
新媒体运营培训总结01-20
新媒体代运营合同协议06-30
新媒体运营工作年终总结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