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绵城市”建设

2023-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层面、操作层面、各层次和各工作水平之间的相互合作, 也是长时间的保护和建设的过程。

1 国内外雨洪管理概念的发展

1.1 国外雨洪管理概念的发展

21世纪初, 第三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绿色暴雨基础设施 (GSI) 被提出。类似的理念在澳大利亚成为“水敏感城市设计 (WSUD) ”。

1.2 我国海绵城市概念的发展

我国根据GIS的理念, 结合国情, 2012年4月, “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7年7月31-8月4日“2017城市设计与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天津市成功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在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及投资领域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共同探讨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的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我国海绵城市提出的必要性

2.1 我国城市水生态危机现况

2.1.1 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频现

近年来,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很快,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其中水生态危机尤为突出。据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从2011到2014年短短几年时间, 360多个城市遭遇内涝, 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2.1.2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

中国就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 预计到2030年, 全国总用水量将达8000亿立方米, 占可利用资源的1/3, 缺水将达1000~2000亿立方米。

2.1.3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近几年, 媒体曝光了很多水污染现象, 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萍乡, 作为煤都,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虽然近几年, 煤的生产基本停止了, 可是污染并未消除, 如自来水不能喝, 地下井水不能喝。保护山口岩一级水资源保护区, 是萍乡人民艰巨而世世代代的义务。

2.2 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不足

传统城市排水基础设施采取的是工程式管道方式, 依赖钢筋水泥现代技术建立起的保护模式, 体现的是西方工业时期人力战胜自然的思维方式, 无法有效缓解和改善城市水生态问题。

3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4 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4.1 转变城市建设和发展思维

海绵城市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是着眼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布局。如, 萍乡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动下, 市民对城市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对环境改变充满期待, 争做文明市民在行动, 坚信政府提出的“年年有变化, 三年大变样, 五年新跨越”目标能实现。

4.2 转变对“雨水”认识的观念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4.3 区域水生态系统必须保护与恢复

通过构建生态廊道, 将原有生态区相连, 扩大“海绵体”规模。萍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 充分运用鹅湖公园、秋收广场等, 恢复及创建“海绵体”。如今, 利用海绵城市等技术建成的玉湖公园等工程已经完工。“在今年夏天雨季中, 在萍乡终于看不到‘海’了。”刘民副主任介绍, 几年萍乡长达一个月的雨季充分检验了海绵城市的效果。

4.4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

4.4.1 透水铺装

对于城市道路、小区、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 以收集和下渗雨水。

4.4.2 下沉式绿地

小区绿地应“沉下去”, 让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下渗与净化;可将小区的景观水体作为调蓄、净化与利用雨水的综合设施。

4.4.3“全员”参与

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地原有功能的同时, 还可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利用绿色屋顶等相结合, 全员参与。

4.4.4 展望“未来”

在改善现有城市道路、小区、广场、公园的基础上, 应该让在建的、拟建的、未建的城市设施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真正做到展望“未来”, “全员”参与。

4.5 以公益、生态及灾害应对为目的实现海绵城市智能化

通过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实现智能化海绵城市。如智能排水、雨水收集;管网堵塞在线监测;智能水循环利用;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能反应等。

5 成果展示

萍乡市安源区凤凰街友爱巷2017年之前, 属于典型的脏乱差街道。2017年初, 这段巷道被列为萍乡市第一批“白改黑”示范街巷, 先后完成路面沥青浇筑、私搭乱建拆除等工作, 变成了干净、有序、漂亮的“新颜”。这都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呈现给大家的干净、整洁、漂亮的新样貌。

6 结语

海绵城市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 全民应该勇敢的进入这个领域。

摘要: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 使城市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基于自然的绿色理论。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洪管理,良性水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海绵城市 (LID) 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 2015, 03:1-7.

[2] 柯善北.破解“城中看海”的良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解读[J].中华建设, 2015, 01:22-25.

[3] 张蕊.海绵城市要吸纳点点滴滴[N].中国环境报, 2015-05-05010.

上一篇:新时期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探讨下一篇:关于办公室安全管理工作要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