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西医一般认为是因血尿酸出现增高以及嘌呤代谢发生紊乱所致;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因脾胃运化出现异常所致,治疗以祛湿除痹为主[1]。西医以及中医治疗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由痛风临床复发率比较高,西医治疗药效虽起效快,但治疗容易出现不彻底以及以复发的现象,中医方式的整体治疗效果一般相对更为明显。为分析评价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该院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祛湿除痹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显示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在30~67岁,平均(52.4±4.5)岁;病程在7个月~8年,平均(5.4±1.2)年。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在29~64岁,平均(52.1±4.2)岁;病程在9个月~7年,平均(4.8±1.1)年。

1.2 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关节突发性疼痛,多数伴有足部关节、膝关节、指关节以及腕部关节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病症发作时,常见头痛、发热、厌食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参照美国风湿病专家学会于1977年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并结合临床X线片等辅助检查予以确诊。 (2) 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关节出现畸形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祛湿除痹的中医方式进行治疗。苍术10 g,薏莎仁30 g,泻泽20 g,土茯苓10 g,忍冬藤30 g,防己10 g,地龙10 g,泽兰20 g,秦艽10 g,川牛膝10 g,萆薢20 g。热重患者加用夏枯草10 g,金银花20 g;关节肿胀患者加用没药10 g,乳香10 g;疼痛明显患者加用三七20 g,蜈蚣10 g,全蝎10 g,延胡索10 g。1个月/疗程。

1.3.2 对照组

采用西医方式治疗。秋水仙碱口服使用,起始剂量2片,2 h后加用1片,后每间隔4 h用药1片,连续使用,出现腹泻或者恶心等症状后停用;另外,别嘌呤醇口服,0.1 g/次,3次/d,连用1个月。

1.4 评价指标

(1) 对两组治疗15 d和30 d的基本治疗情况予以总体评价。有效:临床主要相关症状出现一定减轻,X线片等辅助检查显示症状出现改善;治愈:临床主要相关症状均消失,X线片等辅助检查显示症状消失;无效:临床主要相关症状未见改善或出现加重,X线片等辅助检查显示未见减轻或加重[3]。 (2) 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予以统计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整体治疗情况

治疗1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治疗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P<0.05;**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

对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后,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患者,发生率为3.3%;未见复发患者。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患者,2例呕吐患者,4例腹泻患者,1例肝、肾功能受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另外,出现5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20.8%。观察组用药方式更为安全,且治疗相对更为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P<0.05,△△P<0.05。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症,西医认为是因血尿酸出现增高及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导致,因此,一般通过对炎症因子进行抑制,并对尿酸的合成以及嘌呤的代谢分别进行阻止和改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西医治疗常采用秋水仙碱并联合别嘌呤醇进行治疗。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一定疗效,可通过对炎症因子的抑制发挥治疗作用,但用药中产生的毒副作用比较大,恶心和呕吐以及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对患者的肾脏产生严重危害,并可能导致出现呼吸抑制,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4];别嘌呤醇是一种氧化酶抑制剂,对阻止尿酸的合成,以及改善嘌呤代谢具有一定功效,但在应用中同样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且与秋水仙碱连用后,不良反应症状并不会出现减轻;同时,两者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容易出现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

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因脾胃运化出现异常所致,因此,治疗以祛湿除痹为主,通过散瘀活络,活血行气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苍术具有清除湿热功效;薏莎仁和土茯苓可清热燥湿,健脾行气;泻泽可清热散瘀,利湿行气;兰可活血通络,散热利湿;防己以及川牛膝均可止痛活血,化瘀通络;秦艽和萆薢燥湿止痛,利于关节痛的改善[5]。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增强整体治疗效果,有效祛湿除痹,促进脾胃的运化,活血通络,行气利湿,且可起到标本兼治,治疗后不易出现复发;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辩证加减,增强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文对热重、关节肿胀以及疼痛明显等症状的患者,适当加用其他对症药物,整体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另外,祛湿除痹中药治疗方式药效比较持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患者用药后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身体不适,整体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

该研究即显示,较之西医治疗,祛湿除痹中药治疗效果明显更佳,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75.0%。祛湿除痹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未见复发患者;西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复发率为20.8%;且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仅出现1例恶心患者,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肝、肾功能受损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明显更重。

综上所述,祛湿除痹中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整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祛湿除痹中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30例) 与对照组 (24例) , 分别采用祛湿除痹中药方式和西医方式进行治疗, 比较治疗后的整体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未见复发患者;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4%;复发率为20.8%。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更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祛湿除痹中药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 整体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祛湿除痹,中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程悦.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 2012, 4 (2) :26-28.

[2] 胡仕其, 朱广平, 吴振华,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0, 5 (3) :143-145.

[3] 刘亚飞, 涂胜豪.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 7 (1) :213-215.

[4] 高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 (25) :62-64.

[5] 丁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8 (5) :170-172.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