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笔记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药鉴定笔记(共11篇)

中药鉴定笔记 篇1

2、有罗盘纹的:商陆;

3、加间苯三酚显红色或紫红色的细胞壁性质是木质化细胞壁;

4、大黄刮去外皮忌用铁器

5、甘草镇痉,抗溃疡的成分:黄酮类

6、龙胆含有裂环环烯醚萜;穿心莲为二萜

7、晒至六七成干,锤扁,切长段晒干的是巴戟天

9、粉性物质多含有淀粉

10、软紫草的产地:新疆

11、木通入药部位:干燥藤茎

12、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和播娘蒿的种子:葶苈子

13、规定含量的麻黄碱

14、具一个分支:二杠

15、秦皮水浸碧蓝色荧光;

16、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金钱白花蛇

17、表面黑褐色:乌梢蛇

18、含有乳管和菊糖:桔梗;

19、油细胞和淀粉粒的:石菖蒲20、体丝状,似蜈蚣足:长松萝

21、海金沙点燃产生爆鸣声及闪光;

22、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

23、脏器类:蛤-蟆油;

24、黄褐色或棕褐色浓郁香气,味甘:当归

25、以下矿物药的条痕色:

朱砂:红色褐红色

雄黄:浅橘红色

赭石:棕红色或灰黑色

自然铜:绿黑色或棕红色炉甘石:白色

偶带膜质托叶鞘,蓝绿或蓝黑色:廖大青叶

测定重金属及砷元素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黄连属于生物碱,黄芩属于黄酮

黄连异喹啉类生物碱;

洋金花莨菪碱类

苦参:吡啶类

麻黄:有机氨类

除了品种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种质,栽培,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中药鉴定学笔记。

产地加工的目的: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保证纯净,保证药材质量;降低消除毒性及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和国际化;有利于包装,运输,贮藏。

具有油室的有苍术、羌活、木香。重金属元素有铅、镉、汞、铜

毛茛科植物有:乌头、白芍、黄连

水蛭的性状鉴别:扁平纺锤形,多数结节;黑褐色;质脆,断面胶质样;味腥(除仅有后吸盘),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笔记》。

1、适用于有效成分含有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提取方法是:浸渍法。

2、鉴定单一化合物纯度:高效液相色谱;

3、生物碱的理化性质:碱性,络合成盐沉淀。

4、雷氏铵盐的反应条件:酸水。

5、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

6、更易溶于水的糖是加了羧基的糖。

7、水提取过:鞣质,氨基酸,蛋白质对照.霍香--百秋里醇。

荆芥-胡薄荷酮。

益母草-水苏碱。

花粉.网状雕纹--蒲黄。

雕纹放射--洋金花。

含方晶--栀子。

三七主产云南。

五味子--联苯XXXX。

含钟乳体--穿心莲、大大青叶。

水解--酯值中和--酸值。

盐酸镁粉阴性--查耳酮、橙酮(多选)。

正系--胆酸。

别系--别胆酸。

中药鉴定笔记 篇2

1 鉴定新采购药材

我院中药库房根据药材的库存情况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适量增加常用药草订购量,而对一些不常用的药草减少采购,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材囤积以便于库房管理。对于新采购的药材,管理人员必须认真鉴定其质量。在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来源广泛,虽然大多数药材都来源于植物,但也有很多药材来源于动物和矿物等。很多药材由于产地或采收时间的不同,药性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名贵药材如西洋参、川贝母、雪莲、冬虫夏草、阿胶等,不法人员仿造大量假品扰乱市场以牟取暴利,所以对新采购的药材必须鉴定真伪、纯度、药性优劣等,保证药材质量,杜绝假冒伪劣药材流入医院[1]。

2 药材贮存时的鉴定

库房储存条件不理想时即使验收合格的中药材也很容易发生霉烂、变质、鼠咬和虫蛀等,所以库房管理人员必须勤翻仓检查,对药材受潮、虫蛀或浮油等现象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例如药材受潮时,应在太阳下进行烘晒,将药材中的水分蒸干,太阳紫外线还可以杀灭霉菌,起到防虫防霉的作用以保持药性[2]。因此,贮存时进行中药鉴定可以提高贮存质量,有效避免损失。

3 中药库房管理人员应掌握的中药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即鉴别药草的品种、药材真伪、药性优劣等,在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质量的鉴定是每个库房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与手段。常用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基原鉴定、显微鉴定、形状鉴定、生物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等,中药库房管理人员主要鉴别采购药材的真伪、纯度、药性优劣等,保证药材质量,杜绝假冒伪劣药材流入医院,以保障临床药效[3]。基原鉴定是利用植物、动物以及矿物质的分类学知识,采用经典形态分类学、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对药材的来源进行研究和鉴定。性状鉴定法是利用各种药材特有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等进行鉴定,如有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时会产生特殊的现象,经验丰富的中药材管理人员通常利用这些就可准确辨别出药材的品种和质量。显微鉴定方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显微组织来鉴定药材品种和真伪,例如用该方法对毛喉鞘蕊苏叶及全草粉末进行观察,其全草粉末特征为非腺毛、腺毛、导管、纤维多见;石细胞类方形,壁薄孔沟明显,胞腔大;淀粉粒众多,脐点点状,这些显微特征可作为毛喉鞘蕊苏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鉴定药材的化学成分,与真品进行对比以确定药材真伪[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大型医院近年来引入气相色谱法、广义二维相关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等新型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性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鉴定技术应用于中药库房管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各种中药鉴定方法,不仅可以严格把住采购药材关,有效控制造假或劣质药材流入医院,而且可以防止药材产生霉烂、变质、鼠咬和虫蛀等,提高中药材贮存质量,避免药材混淆,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无论是鉴定采购药材的质量还是防止药材贮存时出现混淆、变质、失效等现象,中药鉴定的作用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琼如.中药库房管理中中药鉴定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42-243.

[2]颜卜义.浅谈医院中药库房管理[J].健康必读杂志,2011,3(11):108.

[3]林信光.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在现代化医院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2010,2(36):93.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篇3

一、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由于《中药鉴定技术》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概念、任务、鉴定方法和当前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因此,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接受一些当前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打下基础。如:中药指纹图谱法、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技术等。通过讲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当前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情况。

2.互动式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它要求学生们要有直观认识,需要大量的中药材真伪品标本的对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①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将本堂课要讲授的中药材标本发下去,让学生对照书本学习,归纳出鉴别要点,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讲述进行归纳总结。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先让学生们反复观看真伪品标本,然后教师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中药材鉴别要点的掌握和理解。

3.开放式教学

由于中药鉴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便于学生们的学习。①开放实验室,要想学好中药鉴定学,必须接触实际,而开放实验室能够保证学生接触大量的中药标本,同时解决实验课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技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开放时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周确定两课时的辅导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二是老师的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请教,包括学生在市场发现一时难以鉴别的中药真伪品,都可以请老师到市场现场鉴别。③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进行野外教学,使學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形态鉴别、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加工方法、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为2:1,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药鉴定技术》的课时一压缩再压缩,一学期要讲完500多页的一本教材,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懂学会,难度可想而知。笔者在讲授《中药鉴定技术》时,尝试调整了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由过去的2:1改为1:1,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

2.性状鉴定教学

在讲授药材的性状鉴定的教程中只讲鉴别要点和难点,不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性状特征都讲到。讲授的中药材随堂配备,每一种中药准备原药材和饮片各一份,这样有利于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和切面特征,上课时教师讲解一个鉴别要点,学生要马上跟着做,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烧,每一项都要做到。讲完内容后,在课堂上随机抽查,随堂打分记录;另外,在讲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性状实验考核,也打分记录,这些都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3.显微鉴定教学

讲授过程中尝试将中药粉末显微鉴定由单味药辨认改为按组织特征分类鉴别。这样既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中药粉末鉴定的规律性,同时也节省了学时, 为增设新的实验创造条件。所谓按组织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即是将生药粉末特征分为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导管,分泌组织,保护组织,细胞后含物等。在实验时每类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一到两种中药供学生进行观察鉴别,然后再由教师对每一类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例如,在观察石细胞时,让学生观察厚朴分枝状石细胞、肉桂马蹄形石细胞、苦杏仁近圆形石细胞,这样学生就会对石细胞的种类形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以后的鉴定中加以运用。在粉末特征分类鉴定实验后,我们将几种生药粉末发给学生,让大家运用学到的粉末分类知识,对照教材加以识别辨认。从结果看,即使课堂上未做过的粉末,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特征准确地加以识别。对横切面显微鉴定,由教师总结出规律,掌握共性,记住特殊部分和典型个例。

4.重视理化鉴定教学,教学重点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药的研究内容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要比较一下几个版本的药典就知道变化有多大。这个变化的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全面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药效,以全面评价中药的质量。为了适应跨世纪的中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目的,迫切需要改革原来的简单实验,开设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综合性实验,如: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紫外分光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等定性定量实验。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较全面系统地熟悉各类实验方法,这不仅仅是这个学科的培养需要,还是对以前开设的课程的一个大融合。实验内容体现现代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从形态特征到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炮制等均有所体现。

5.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

多年来,学校往往用一张试卷、一个分值就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心所谓的考点,死记硬背,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考试改革后,即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入综合能力的考查,改革的方法是科目考核成绩由总评成绩决定,总评成绩又包括卷面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又包括实验技能、实验报告、实验考查成绩等,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测验、课堂纪律等成绩,把这几部分按比例换算成总评成绩。

6.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学生授课,不能不顾忌学生这个主体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讲解,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填鸭状态,角色互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并上台讲授,讲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再如,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添加或删除一些讲授内容,讲课尽量朝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向靠近。

7.教书育人,注重道德教育

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公德、有职业道德、有专业才能的人。道德教育,课内课外、随时随地地进行。经常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及难题,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8.结合执业药师考试,加强中药鉴定技术知识点的重点讲解

根据2012版国家医药安全十二五规划,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十二五”末即取消售药资格,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者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一时间,医药行业对执业药师的重视程度很高,执业药师缺口严重。在讲课时参考历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给学生讲解执业药师考试题型及难点重点。

教学改革涉及一些本学校普遍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剔除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制订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以期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战略要求。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可以看出,教改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中药鉴定笔记 篇4

目前,矿物药的鉴定,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 外型鉴别

外形明显的中药,首先应根据矿物的一般性质进行鉴定,除了外形、颜色、质地、气味等检查外,还应注意其硬度、解理、断口、有无磁性及比重等的检查。

2. 显微鉴别

以细粒矿物集合体的矿物药可以显微镜帮助鉴定,观察其形状、透明度和颜色等。

在矿物的显微鉴别中,透明的利用透射偏光显微镜(简称偏光显微镜),不透明的利用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光学性质和必要的物理常数。这两种显微镜都要求矿物磨片后才能观察。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电磁振动垂直于传播方向。根据振动的特点,可把光分为自然光与偏光。自然光是一切普通光源所发现的光波,如太阳光、灯光等。其振动特点是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各方向上都等振幅地振动。

如果一束光中,光振动只有一个固定方向,称为偏振光。偏光显微镜鉴定法主要依据矿物以下光学性质:

当光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各介质的分界面上将产生反射和折射。对折射而言,第一(入射)和第二(折射)介质的特征,可用光波在该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相对折射率表征。故折射率是鉴定透明矿物的可靠常数之一。

对晶质矿物来说,折射率是受其对称性控制的。即光波在等轴晶系晶体中传播时,虽然发生折射,但其折射率不因光波的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改变;在其他晶系晶体中,其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其折射率也因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沿特殊方向射入者除外)。

利用偏光显微镜的不同偏光组合(单偏光、正交偏光、正交偏光加聚光)及附件(检板等),观察和测定上述折射率和晶体对称性所表现的光学特征和常数,可用来鉴定和研究晶质矿物药。

单偏光镜下观测的特征:在单偏光镜下,观测的是矿物的某些外表特征,如形态、解理、颜色、多色性、突起、糙面等。

正交偏光镜下观测的特征:同时用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个偏光镜,可观测到消光(视域内矿物呈现黑暗)及消光位、干涉色及色级、双晶特征等。

锥光镜下观测的特征:用正交偏光加上聚光镜的组合来观察干涉图,确定矿物轴性、光性正负;估计光轴角(2v)大小。

偏光显微镜下鉴定矿物药,是利用薄片和碎屑来进行的。用碎屑时将药材的细小颗粒置于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并且往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滴入水或浸油,即可观察有关光学性质。若利用薄片进行鉴定,就需要专门磨制薄片。

薄片是将标本用切片机切下一小块(大小一般为2×2cm2;药材薄片多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加大),先把一面磨平,用加拿大树胶把这一平面粘在载玻片(大小为25×42mm2或更大,厚为0.1mm~0.2mm)上;再磨另一面,磨到厚约0.03mm为止。用加拿大树胶把盖玻片(大小为15×15~20×20mm2或更大,厚为0.1~0.2mm)粘在它的表面。因此,薄片是由很薄的矿物药切片、载玻片与盖玻片组成的。矿物切片的顶部和底部都涂有加拿大树胶。

应当注意,由于磨制薄片用的是金刚砂,无论这种金钢砂多细,薄片表面总会磨出许多沟痕,而不是绝对平滑的表面。有的样品,在磨制薄片时,须进行一些特殊处理。例如松散(土状、多孔状等)的样品,须先将样口浸在加拿大树胶中煮过,加以粘结,然后切磨制成薄片。对于那些溶于水的样品(如大青盐),在研磨时不能用水,制片的全部过程中,可用机油或松节油代替水。

3. 物理、化学方法鉴别

一般的理、化分析方法,能对矿物药的成分定性和定量。对外形及粉末无明显特征或剧毒的中药,如玄明粉、信石等尤为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还规定了一些矿物药的含量测定,如雄黄、白矾、芒硝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矿物药的鉴定已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龙骨的成分;用热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研究了滑石的成分;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测定龙骨中的元素;用固体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龙骨中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等。

中药鉴定笔记 篇5

桔梗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产地: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好。加工:采收后趁鲜刮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晒干。性状特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顶端有较小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质硬脆,折断面较平坦,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后稍苦。显微特点:根横切面,韧皮部宽广,乳管散在,乳管群常与筛管细胞伴生。粉末,菊糖众多(乙醇装置)呈扇形或类圆形结晶;乳管常互相连接,内含黄色油滴样颗粒状物。成分:含多种皂苷,苷元为桔梗皂苷元、远志酸等。理化鉴别:取本品水浸液,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含量测定(检查皂苷):《中国药典》版一部规定,用重量法测定,药材含总皂苷不得少于6.0%;饮片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党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及东北各地。加工:采收后晒至半干,反复揉搓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性状特点:党参,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带韧性。有特殊香气,味微甜。素花党参,直径可达2.5cm,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川党参,长可达45cm,断面裂隙少。饮片横切面皮部占根的大部分,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较多的裂隙,形成“菊花纹”。气香,味微甜。显微特点:根横切面,木栓层外侧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散有淡黄色乳管群,并常与筛管交互排列;形成层成环。粉末,石细胞壁不甚厚;节状乳管碎片甚多;可见菊糖;成分:含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乙酸酯等,并含皂苷、菊糖、果糖及微量生物碱。

南沙参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及杏叶沙参的干燥根。性状特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体轻,质泡,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成分;含三萜类皂苷。

木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省。加工:采收后,切段或纵剖为块,晒干或风干,撞去粗皮。性状特点;呈圆柱形,枯骨形或为纵剖片。表面黄棕色,可见不规则菱形网纹。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有一棕色环及放射状纹理,并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气强烈芳香,味苦辛。显微特点:根横切面韧皮部宽厚,有纤维束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大型油室散在。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有的内含小型草酸钙方晶。粉末纤维梭状,成束。成分:含挥发油、木香碱、菊糖。油中主成分为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理化鉴别:薄层,对照品为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版一部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香烃内脂不得少于0.60%。

川木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性状特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体较轻。断面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成分:含挥发油及菊糖。挥发油中含川木香内酯。

白术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等省。加工:挖取后烘干的称烘术;晒干的称晒术。性状特点:呈肥厚拳状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和断续的纵皱和沟纹。烘术断面淡黄白色,角质;生晒术断面外圈皮部黄白色,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常显油性。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饮片:白术,为不规则的厚片。土白术,形如白术片,表面杏黄土色,附有细土末。显微特点:根茎横切面,木栓层其内侧常加有断续的石细胞环;皮层、韧皮部及木射线中有大型油室散在;形成层环明显;导管群放射排列,中部有纤维束围绕导管;中央有髓部;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粉末,纤维大多成束,长梭形;石细胞类圆形、多角形;导管分子较短小,为网纹及具缘纹孔;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白术内酯a、白术内酯b等。理化鉴别:取本品乙醚提取液,滤过:(1)取滤液10ml挥干后,加10%香草醛的硫酸溶液,显紫色(检查挥发油)。(2)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变紫色(区别苍术)。

苍术

来源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产地: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加工:晒干后,撞去须根。性状特点:茅苍术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灰棕色。质坚实,断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棕黑色;质较疏松;断面久置无白毛状结晶析出;香气较淡,味辛、苦。显微特点:茅苍术根茎横切面,木栓层其间夹有石细胞带1至数条;木质部内侧有纤维束与导管群相间排列;皮层、射线、髓部均散有油室;薄壁细胞含菊糖和细小的草酸钙针晶。北苍术,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较大。粉末,石细胞常和木栓细胞连在一起;纤维呈梭状。成分:均含挥发油。茅苍术油中主要成分为茅术醇、β-桉油醇、苍术素和苍术醇。北苍术油中主成分为苍术素、茅术醇、β-桉油醇等。理化鉴别:取本品乙醚提取液,滤液挥干后加含5%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的硫酸溶液1ml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显绿色(区别白术)。

紫菀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动物类中药 篇6

8.001.广地龙与土地龙的区别是

a、广地龙白颈明显       b、土地龙白颈明显    c、土地龙含有蚯蚓毒素,广地龙不含蚯蚓毒素

d、二者来源相同,仅产地不同     e、以上均不是

8.002.白颈是指

a、地龙的生殖环带      b、有效成分集中的部位    c、刚毛    d、受精囊孔     e、雄生殖孔

8.003.下列何种动物的贝壳不作为石决明的来源

a、杂色鲍     b、羊鲍       c、半纹鲍    d、澳洲鲍     e、耳鲍

8.004.天然珍珠置荧光灯(365nm)下观察,显何颜色荧光

a、蓝色    b、粉红色     c、绿色    d、紫色    e、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

8.005.可准确将珍珠与混伪品区别开的方法是

a、粉末显微鉴别     b、磨片显微鉴别      c、理化鉴别     d、性状鉴别

e、以上均不是

8.006.背腹缘几平行,长为宽的2-3倍的牡蛎是

a、长牡蛎     b、大连湾牡蛎      c、近江牡蛎     d、密鳞牡蛎     e、以上均不是

8.007.全蝎原动物属于

a、多足纲     b、蛛形纲     c、昆虫纲    d、甲壳纲    e、爬行纲

8.008.蜈蚣的原动物是

a、少棘巨蜈蚣      b、多棘蜈蚣     c、黑头蜈蚣     d、赤蜈蚣    e、以上均是

8.009.来源于黑蚱的蝉蜕背部开口呈

a、一字形    b、十字形    c、圆形     d、菱形     e、以上均不是

8.010.药典规定,斑蝥中所含斑蝥素不得低于:

a、0.50%   b、1.00%   c、0.35%   d、1.50%    e、2.00%

8.011.斑蝥黑色鞘翅上具黄色或棕黄色横纹的条数是

a、3条    b、1条    c、2条     d、4条    e、5条

8.012.以硫酸(比重为1.77)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检识斑蝥素,溶液应呈

a、棕红色    b、紫红色   c、蓝色    d、绿色     e、蓝绿色

8.013.白僵蚕表面的白色粉霜是

a、加工时的粉尘     b、菌丝    c、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d、掺伪物

e、折出的蛋白质结晶

8.014.白僵蚕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棕色或棕黑色,具丝腺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e、5个

8.015.芫菁科昆虫特有的防御攻击物质是

a、蚁酸   b、斑蝥素    c、毒蛋白     d、组织胺    e、以上均是

8.016.斑蝥薄层色谱鉴别时必须检出的成分是

a、蚁酸     b、毒蛋白      c、组织胺    d、斑蝥素      e、脂肪油

8.017.中国药典规定,按高效液相测定法蟾酥中蟾毒内酯按华蟾酥毒基(c26h34o4)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

a、20.0%     b、18.0%   c、10.0%    d、12.0%    e、6.0%

8.018.中药蟾酥中具显著兴奋呼吸和升压作用的成分是

a、脂蟾毒配基  b、蟾毒灵   c、蟾酥碱   d、氨基酸    e、蟾酥甲碱

8.019 1%的蟾酥氨仿提取液蒸干后以甲醇溶解,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其最大吸收波长应为

a、245nm     b、300nm     c、365nm      d、400nm   e、425nm

8.020.蛤蚧原动物的主要采集期是:

a、3~4月  b、5~6月   c、10~12月 d、5~9月   e、9~10月

8.021.蟾酥粉末的甲醇提取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许,再加硫酸数滴,溶液显蓝紫色,是检查:a华蟾毒配基    b、脂蟾酸配基   c、甾醇     d、肾上腺素      e、吲哚类化合物

8.022.下列成分中除哪类外,中药蛤蚧均含有

a、肌肽    b、胆碱     c、蛋白质     d、强心甾    e、肉毒碱

8.023.蕲蛇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多数类圆形斑纹,习称为

a、方胜纹    b、连珠斑     c、佛指甲    d、胶口镜面    e、涡纹

8.024.区别乌梢蛇和其他蛇类药材的最佳方法是

a、凝胶电泳层析       b、硅胶g薄层层析    c、荧光鉴别    d、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e、以上均不是

8.025.下列叙述中除哪项外均为鸡内金的鉴别特征

a、呈不规则的囊片状       b、表面黄色或黄绿色    c、具多数条棱状皱纹,呈波浪形

d、质韧不易碎,断面角质样        e、含淀粉酶和蛋白酶

8.026下列药物具有强心作用的是

a、地龙     b、蛤蚧     c、鹿茸    d、蟾酥    e、麝香

8.027.下列哪种贝壳类动物能产生珍珠

a、猪耳丽蚌     b、文蛤     c、皱纹盘蚌     d、天津丽蚌       e、褶纹冠蚌

8.028. 在书写动物拉丁学名时,下列哪类其拉丁名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应小写

a、种名及亚种名    b、属名及种名    c、亚属名及种名    d、种名及其定名人

e、亚属名及定名人

8.029.下列药用动物除哪一种外,均属于哺乳纲

a、鲸    b、蝙蝠    c、海马    d、穿山甲     e、刺猬

8.030.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爬行纲

a、蛤蚧  b、金钱白花蛇  c、蕲蛇  d、乌梢蛇   e、穿山甲

8.031.熊胆的解痉有效成分是

a、牛磺酸     b、甘氨酸    c、鹅去氧胆酸   d、去氧胆酸    e、牛磺熊去氧胆酸

8.032.取熊胆的细粉在紫外光灯下进行观察,应呈

a、棕黄色荧光     b、黄绿色荧光    c、蓝紫色荧光   d、黄白色荧光     e、亮绿色荧光

8.033.取熊胆的乙酸溶液进行薄层鉴别,必须检出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7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现状, 笔者想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愉悦的环境中欣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内容多, 课时量有限,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既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确实很难。课堂上应该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中药鉴定技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自学,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 联系和药材相关的新闻记事, 启发式教学, 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在药材何首乌的授课开始, 给出并一个由不法商贩拼接而成的人形何首乌的图片, 并提出问题:“何首乌有哪些主要鉴别特征?真有人形何首乌吗?”带着问题, 循循善诱, 最终使学生掌握何首乌的鉴别特点。 (2) 穿插讲述中药典故。有些中药具有美丽的传说, 通过讲述中药典故, 可以将中药的得名、性状鉴别要点、功效等轻松地教给学生, 学习之后也不容易忘记。 (3) 举办中药文化节。一年一度的中药文化节, 是我校药学系盛大的活动, 通过举办中药文化节, 为学生学习中药鉴定技术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学生通过参观中药文化长廊、参加中药歌咏比赛、中药性状鉴别比赛、中药真伪鉴别比赛、中药药膳比赛等活动, 既学到了中药方面的知识, 又开阔了眼界, 发散了思维, 同时还锻炼了能力, 深受学生的喜爱。

2 比较鉴别, 重点突出

根据《中药鉴定技术》信息量大, 内容繁杂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特征类似, 有共性的药材罗列在一起, 进行对比, 提炼出各自的鉴别要点, 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将药材的鉴别要点编写成顺口溜, 方便学生的记忆, 还可以将这些教学经验和方式编写成校本教材, 比如:《真伪易混中药材鉴定》、《中药鉴定对比鉴别手册》等,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成就感。

3 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的完美结合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中3/4的鉴定内容属于形态学鉴定范畴。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手段, 运用多媒体特有的图、文、声、动画影像等形式, 形象、直观、生动、包容大量信息等特点, 使教学特色展现得绚丽多彩, 不仅能把中药的植物形态, 药材的性状等形象地展示出来, 同时还把药材显微组织特征处理成逼真的彩色图画, 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则给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讲述经典的四大鉴定方法的时候, 除了讲解课本上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有限的例子外, 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中国数字标本馆 (www.cvh.org.cn) 、中国药材网 (www.ycn.cn) 、药材GAP网站 (www.tcmgap.com) 和中国药材信息网 (www.zgyaocai.com) 等网站, 让学生主动检索药材, 全面了解植物形态;更好地了解药材的最新发展动态、知名药企、行业政策法规等信息, 树立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信心,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增长见识, 巩固所学知识。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增强学生的实际认药能力

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增强认药能力。 (1) 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 将中药饮片和中药材引进教室, 对比着实物给学生讲解, 这样使得学生对于每一味药材印象深刻, 易于记忆。 (2) 我校校园内建有药植园, 常见药用植物种类应有尽有。实训课上带领学生参观药植园, 学期临近结束时组织学生到野外采药实习, 认识原植物,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药材原植物的特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及特征、了解药材采集加工方法和药材收购情况等, 巩固所学知识, 并唤起学生爱惜植物、节约药材的意识。 (3) 我校中药研究所建有中药科技馆, 科技馆内设有中药标本, 品种众多, 学生学期末可以到标本馆里参观, 以另一种实践形式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5 制定严格考试管理办法和标准

为了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管理办法和标准, 理论课和实践课双百分制, 实践考核药材量多达200味, 实践考试成绩40%记入理论考试总成绩中, 并将学生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并记入最后的总成绩中,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学习这门专业课。

总之, 《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专业的生存发展和新世纪中药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教无定法, 教必得法”, 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需要、学生现状、学科性质和特点、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这是值得永久探讨的一个课题。

摘要:本文基于中药鉴定技术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从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氛围的营造、实践教学以及考试管理等方面谈了几点看法, 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学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真正进步。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学习兴趣,比较鉴别实践教学,考试管理

参考文献

高职《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初探 篇8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高职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94-02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该课程规律性较差,教学要求中实记的部分较多。因此,学生常常反映该课程易懂难记,较为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1-2]。教师能否让学生对自己教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值得教师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生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素材,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精心设计课程的导入

1.1 以名释药,激发兴趣 中药的名称中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药材自身的信息。其名称通常与药材性状、产地、药用部位、功效或发现人有关。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讲解,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加深对中药的记忆。如牛膝以植物的根入药,因其原植物的茎形状似牛的膝关节形状而得名;细辛,在《本草便读》中解释 “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这是因其形、味而得名;辛夷,《本草纲目》中解释“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因形、味而得名。在讲授三七时,先从名称开始,根据其植物的形态,每株有三个枝干七片叶子而命名“三七”;因其苗似人参,故又名“人参三七”、“参三七”;其原名为“山漆”,则最早见于《云南土特概况》的记载,因其功效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而三七又名“田七”,是从产地而言,因三七,原产于广西田阳县田州镇,田阳历史上也是三七的集散地,因而得名“田三七”、“田七”。通过对三七名称的解释,教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导入民间传说和小故事 在课堂中导入一些有关中药来历、使用等方面的小故事、小趣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何首乌、威灵仙、茯苓、杜仲、黄芪等,若能将其相关传说有机地穿插于教学之中,可以避免模式化教学带来的枯燥无味感,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加深学生对中药的记忆和理解 。

1.3 以药材商品行情进行导入 一些贵重药材,如野山参、天然牛黄、麝香、冬虫夏草等,可以先对其经济价格、商品规格和行情进行介绍,在不经意间引起学生对该药的关注。当然越是贵重的药材,以假乱真、以好充次的情况就越多,那么顺理成章,接下来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贵重药材如何造假,常见伪品有哪些,进而进一步介绍鉴别中药真伪的方法和技巧。

1.4 以突发事件、热点话题来导入 如在“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疫情的爆发时,板蓝根、金银花、贯众等药材的价格迅速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上出现各种伪品和劣次品,这些中药有什么特殊的功效?如何制假?如何鉴别呢?相信这些话题的引入,学生一定也会感兴趣。

1.5 导入现实案例 结合一些媒体关注的热点和报道作为案例,可以体现中药鉴定学的实用性,使教学与生产、生活接轨[3]。如乌头类药材中毒的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乌头类药材中毒的认识(如中毒的原因、如何有效的炮制、使用计量是多少等等),也有利于学生重视中药调剂工作,增强责任感;又如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造成肾毒性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木通药用历史的变迁、变迁的原因和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另外,某药厂未区分山豆、根北豆根的品种而胡乱投料,导致生产出来的感冒片致使数百使用患者集体中毒的案例,可以提醒学生在使用易混淆生药时,应慎重对待,仔细甄别,避免混用。

2 吸引学生眼球,百闻不如一见

中药鉴定学中包含大量的植物或动物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例如植物的形态、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等,教材上配有的几幅墨线图,往往是不够生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状。教师直接讲述或板书的方式来描述药材的性状,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应精心收集一些中药的饮片或标本。上课时将其正品和伪品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讨论其真伪优劣并作出判断,最后再由老师总结归纳性状和鉴别要点,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一改中药的性状特征需要死记硬背才能掌握的情况,而且记忆深刻。另外,在药材标本或实物缺乏的情况下,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一体的视听效果展示出来,在中药鉴定教学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4]。

3 将学科研究新动态穿插于教学内容之中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目前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内容多为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不少经验还未被现代科学技术验证,许多问题尚处于研究阶段。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中药鉴定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有的验证了传统经验,有的则推翻了原有经验和结论,国家药品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课堂和课本上的知识,在课外多阅览一些有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和书籍,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方向。

4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或技巧

很多学生反映中药鉴定学难学,实际上是难记,而学习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中药的品种繁多,每个品种在来源、采制、性状、鉴别等内容上各有特点,看起来零星分散,但通过分类比较,系统整理,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活用、巧用一些记忆方法。对学生学好这门课以及应对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各类考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对来源于伞形科的中药及特征的记忆,通过“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这句话,可以把伞形科的13味生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外)。其他诸如联想记忆、谐音记忆、故事记忆、歌诀记忆等等都可以将枯燥死板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记忆下来。

总之,要搞好中药鉴定学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讲述,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中药鉴定学成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凤琴,郭庆梅.中药鉴定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J].药学教育,2008,24(3):30-32.

[2]乌莉娅·沙衣提,徐海燕,盛萍,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8):89-90.

[3]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3):75-76.

[4] 汪红,黄真,陈锡林,等.案例分析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 24(1) : 29.

中药鉴定学 篇9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中药鉴定师 篇10

我作为一名毕业实习的中药专业学员,深知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厂岗位接受锻炼。.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生产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

在这里我不知不觉地容入了整个团队,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师》。当自己的工作干完时主动帮助他人,同时我也得到了别人的好评和关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无缘与老师继续学习下去因为实习即将结束,但是老师已经将学习方法和工作技巧教于我,今后我一定能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监控操作能手,将所学知识与技巧发挥于以后的工作当中。

在生产部和质监科实习期间我学会了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生产设备,如操作沸腾干燥器、双效浓缩器、打印机、制粒机等。学校里学习的中药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各方面综合知识表现,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人的知识要全面广泛,但在本专业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适应职场的激烈竞争

通过实习,我对药业生产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虚心向上的学习精神得到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中药鉴定笔记 篇11

【关键词】微课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9-02

中药以其较小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在人类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今天,中药在医药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家已经将中医药事业作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并要求充分利用中医药保障国民健康。

中药材及其饮片是中医药行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需求量的日益增多,中药材及饮片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伪品及混淆品使得中药的品种日益混乱,难以保证中药生产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因此,社会对中医药卫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而且还要熟练掌握鉴别中草药真伪优劣的技能。

一、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与特点

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任务就是讲述中药材以及饮片等的真伪,及品质的优劣。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应用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这“五大鉴定法”来鉴定中药材及饮片的;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高专中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培养既有丰富的性状鉴别经验,又能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内容多,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并且知识点零散,对于涉及到的每一种中药材都要讲述包括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定(包括饮片的鉴别)、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等内容。而每一种中药材的性状鉴定又都是讲述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语言对于形状、颜色等方面仅靠语言的描述,显得相当的匮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内容枯燥乏味、知识点零散的中药鉴定技术来说,如何把这门课讲解得生动而充满趣味,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其核心理念是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主要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现阶段我国对微课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和应用模式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国内微课的概念是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最早提出,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因此,微课的“短小精悍”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统称为“微课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可移动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微视频单元,可以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三、微课的特点

微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以短小、精悍著称。教学时间短,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由此导致外在、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教学活动进行十几分钟的时候便开始涣散。微课灵活自主地针对某些具有较大学习价值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慢负荷学习,并且学习的时间不长,这样的教学成为了广大学习者的理想学习模式。

2.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传播形式多样。微课内容容量小,针对性强。相对于传统一节课,“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点到为止。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微课”,只是讲解清楚某一个知识点,或反映某一个教学环节及辅助教师的讲解。

3.结构多样,形式内容灵活。微课的形式是多变的,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课程的内容以及形式可以根据知识点来改变的。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需要作为依据来制作教学视频。不同的语言、画面、色彩,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意义。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老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做具体的改善,讲述中药鉴定技术中的性状鉴定时,展示中药材的各个方位的图片,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对药材的立体认知,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4.资源使用方便,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运用起来也方便,只要自己选择与教课有关的视频片段,就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

四、中药鉴定技术的微课设计

在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讲述中,每一种药材都要包括中药材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等内容,特别是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语言对于形状、颜色等方面的描述,显得相当的匮乏,而且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将每一味中药的性状鉴定、药材的真伪鉴定以及显微鉴定各自作为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视频碎片化、媒体化的教学资源。其中来源、性状和显微鉴定属于形态学鉴定的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讲授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从网上下载或自己拍摄所需要的中药原植物、原药材、药材饮片、药材横切面以及粉末等方面的照片、图片或录像。尤其是中药鉴定技术中的的重点、难点等的知识点配以逼真形象的照片和图片,如大黄的“星点”,党参的“狮子盘头”,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天麻的“鹦哥嘴”、“凹肚脐”,商陆的“罗盘纹”, 蕲蛇的“龙头、虎口、翘鼻尖、方胜纹、念珠斑、佛指甲”,绵马贯众的间隙腺毛等,把鉴别特征的放大图片展示给学生,再通过配合书面文字进行讲解的音频,使学生不仅能够集中精力关注课件知识,并且对相应的知识点记忆深刻;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课堂教学直接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和活跃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形成,还将极大地增加了授课信息量,充分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小结

中药鉴定技术的微课对于学生来讲,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教师来讲,不仅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同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教育的变革,以微课程为载体,变革现有的课堂,并与课程教学整合,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心得体会20下一篇: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