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共15篇)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篇1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在生产和建筑过程中,采矿、隧道的放炮、铜铁冶炼、化肥生产等都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如生煤炉、烟筒堵塞漏气等,家用管道煤气安装、使用不当等,也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发病机理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大300倍,而解离速度仅为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故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使大部分血红蛋白变成碳氧血红蛋白,不但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同时还能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更加重组织缺氧。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造成内窒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对缺氧特别敏感,在一氧化碳中毒时也表现得最严重。二.临床表现

1.接触反应 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者。

2.轻度中毒 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3.中度中毒 除有上述症状外, 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4.重度中毒 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表浅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休克、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等。

昏迷时间的长短,常表示缺氧的严重程度,也决定预后及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三.辅助检查

(1)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检测。(2)血气分析。

(3)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低波幅慢波,以额部为著,可有广泛性异常表现,四.诊断

(1)询问一氧化碳中毒病史。

(2)有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3)碳氧血红蛋白定量测定,碳氧血红蛋白浓度>10%。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断:(1)有明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昏迷病史。(2)清醒后有 2~60天 的“假愈期”。(3)有临床表现中任何一条表现。五.急救措施

1.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立即打开门窗,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 ,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对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抢救。

2.有条件者应对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立即给吸入高浓度氧,必要时应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对重度中毒病人见效快、副作用少,为首选急救手段。

3.重度中毒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镇痉等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及预防迟发性脑病。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篇2

事故案例

2013年2月, 甘肃省平凉市某水泥厂熟料部安排6名工人进入原料磨内进行添加粗磨仓钢球作业。1名作业人员在完成钢球添加进入原料磨内时, 关闭了粗磨仓磨门, 导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当其他5名作业人员进入原料磨内查看施救时, 先后中毒。熟料部部长接到汇报赶到现场后进入原料磨内施救, 在救出2名作业人员后也发生中毒, 该起事故最终造成4人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无效死亡。

救援人员检查防护装备

救援人员对受限空间内空气环境进行测量

救援人员正在对中毒者进行紧急救治

2011年11月, 江西省九江市某水泥厂工人在煤粉库内进行清料作业时, 因作业空间狭小导致氧气不足, 清料工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随后, 当班领导在未探明事故原因和未准备充分的情况下, 贸然组织人员进入库内进行抢救, 先后导致10名职工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事故最终致使4名工人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无效死亡。

2007年3月, 广东省增城市某水泥厂安排除尘器清理作业, 6名工人被安排进入水泥厂立窑内清理除尘器内的除尘布袋。因现场未安排监护人员, 约4 h后才发现工人均躺倒在除尘器内, 后经抢救无效致使2人死亡。经调查取证及分析, 作业人员在没有对立窑内空气环境进行检测, 同时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条件下贸然进入立窑, 作业人员在中毒初期并未察觉除尘器内积聚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随着中毒加深, 身体逐步失去行动能力, 致使工人中毒和窒息死亡。

事故分析

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气体, 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一氧化碳由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 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 造成组织窒息, 并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 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此外, 当人体意识到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 往往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 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 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 一氧化碳中毒者在意识到自身中毒时往往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发病预兆及表现

人体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一般多无预兆, 中毒症状及受损伤程度与病人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长短、浓度大小有关,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3类:

轻度 人体接触一氧化碳时间较短, 受害者头晕头痛, 眼花耳鸣, 心慌乏力, 恶心呕吐。只要吸入新鲜空气, 症状可消失。

重者 人体接触一氧化碳时间较长, 嗜睡, 呼之有反应, 面色潮红或皮肤黏粘膜樱桃红色。呼吸脉搏浅、快, 吸入新鲜空气后, 多在数小时内清醒。

垂危者 人体长时间接触一氧化碳, 已呈意识不清醒状态, 面唇紫绀, 呼吸困难, 四肢冰凉, 脉律不齐, 血压下降, 肢体瘫痪, 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但面色仍可呈潮红或皮肤呈樱桃红色, 若不及时进行施救会导致人体机能受损直至死亡。

事故原因

造成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及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不到位。

受工艺水平限制, 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除, 以致在受限空间内积聚, 危害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2.厂内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不规范。

受限空间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前未落实安全作业证要求, 对前后工序未实现能量隔绝;作业时未对作业环境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检测, 未安排必要的监护人员。

3.人员思想麻痹, 培训教育不到位。

企业开展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岗位操作培训不到位。作业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没有预见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缺乏相关的应急知识和技能, 在抢险过程中贸然行动, 未进行科学判断及采取合理应急处置措施。

4.救援不当形成次生伤害。

水泥工厂往往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后, 由于应急指挥、现场处置措施不当, 易形成次生灾害事故, 即抢险救援人员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 未做任何防护措施, 就对受限空间内的被困人员进行施救, 造成抢险人员吸入一氧化碳后被困, 以致形成人员二次伤害。

急救与预防

急救措施

首先, 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 应迅速疏散事故区域内闲杂人员, 设置警戒带, 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必要检测。救援队伍应组织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受限空间内进行强制通风, 并对空气置换过程进行监测。作业过程中应避免明火, 防止一氧化碳气体燃烧和爆炸。

在通风并确保受限空间气体检测合格条件下, 救援小组应安排人员佩戴呼吸器进入, 对无明显内外伤的被困人员可实施人背救护出舱。其次, 将中毒者转移出受限空间后, 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 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 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而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 对于昏迷不醒的人员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 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 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进行人工呼吸。必须注意, 对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 因而对昏迷较深的人员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 而应尽快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不可停止, 以保证被救人员大脑的供氧, 防止因缺氧造成脑神经坏死。

预防措施

为从根本上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水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的防护措施, 其包括:

1.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 应对作业环境进行有效风险辨识, 对受限空间可能形成有害气体积聚, 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区域和部位进行必要的标识和隔离, 并对员工进行警示和教育。

2.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 应确保受限空间和与其相连的管线、能量源彻底隔离, 避免人员作业时前后工序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进入作业空间。同时, 对电源箱或启动开关进行上锁并挂警示牌, 避免人员误动开关而意外启动。此外, 人员在作业前, 必须先对作业空间进行通风置换, 确保可燃及有毒气体已置换及氧含量符合要求。通风时可采取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自然通风主要是指将受限空间上的人孔或盖板等打开, 通过空气流动进行置换;强制通风可通过鼓风机将排风口从空间上部深入至底部, 强制进行置换, 在强制通风过程中, 禁止向受限空间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避免造成火灾及人员富氧中毒事故。

3.作业前应进行气体监测, 以确定空间内气体已符合人员进入的要求, 这需要作业人员依靠仪器进行检测。例如, 现在的复合式气体检测仪一般均可直观显示检测气体的氧含量、挥发性有机物 (VOC) 、可燃气体爆炸下限 (LEL) 等数值, 对于存在危害的作业单位, 建议购买检测仪, 确保在作业前明确空间内气体是否符合要求。

4.设置专门监护人员。在受限空间作业时, 空间外应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监护, 作业前应确定好联系信号, 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应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此外, 监护人员严禁脱岗, 还需对作业人员及工具进行清点。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篇3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9-01

一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但是在空气中的含量不是很高,如果进入人体的含量超过0.01%,就有中毒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中毒现象主要为生产性中毒,例如炼焦、炼钢、炼铁等等。如果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通风处理或者是工作人员的防护不周到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另外,煤气管道出现泄漏的现象都会引起一氧化碳的中毒问题。主要是造成人体的缺氧现象或者是神经中枢系统受损问题突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次试验中可以看出,这60例患者中,年龄由14岁-69岁不等,但是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从患者中毒的方式上可以看出,生活性中毒的人数主要为56,生产性中毒的人数为4例,其中中毒患者中男性为40例,女性为20例。而且,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中毒的标准进行划分,其中,轻度中毒主要是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此在10-30%,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头痛,眼花和头晕的现象。另外,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或者是四肢无力的症状。如果能够及时地吸入新鲜的空气就可以减轻中毒的现象。中度中毒主要是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主要是30-50%,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快而且存在着嗜睡的问题。这时如果能够及时吸氧,可以有效地缓解,并不会出现任何的并发症。重度中毒就是血红蛋白的含量超过了50%,患者出现了脑水肿或者是长期昏迷不醒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肌肉坏死或者是皮肤红斑的现象,另外也会伴随着轻度的水泡问题,很可能出现并发症问题。

1.2治疗方法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来说,进行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原则,要让患者首先脱离中毒的环境,及时供氧,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脑水肿或者是改善脑组织代谢,防止并发症出现。另外,对于不同程度的中毒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脑水肿的问题需要注入浓度为20%的甘露醇,从静脉快速滴入。这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颅内压。如果患者出现了频繁的抽搐现象就需要选择西泮注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病情的变化来进行重复使用。当然,同样一氧化碳的中毒现象,但是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1.3护理方法

1.3.1病情观察

在入院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瞳孔进行观察,主要观察瞳孔的大小,然后适当地将液体滴入患者的眼内,主要是为了防止脑水肿问题。要建立静脉通络,防止诸如液体出现外渗的问题。另外,还要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以及呼吸问题。要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尽量保证患者呼吸的频率达到相应的标准。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要对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进行及时清理。如果出现了心律不齐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1.3.2基础护理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来说就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对病房加强通风处理,在重度患者恢复生命体征之后要保证其处于通畅的空气中。如果患者还没有苏醒,要保证其身体不受压迫,护理人员要经常活动其身体,保证其处于放松的状态。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中毒的程度来对其进行按摩处理。一般情况下,中毒患者的口腔不需要进行清理,因此,需要用生理盐水来进行清洗。有些患者会处于昏迷状态,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同时注意会阴部清洁,导尿及冲洗膀胱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并注意尿量观察,定时监测血生化、肾功能,保证电解质平衡。

1.3.3高压氧的护理

做好进舱前的安全检查,不能穿易产生静电的衣服入舱,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舱,教授患者吸氧面罩的佩戴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咽鼓管调压动作,必要时可带水进舱,喝水调压。嘱患者进舱前不宜吃得太饱,并排尽大小便,避免胃肠减压时出现便意及腹泻。对于急重症患者,应积极准备好急救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危险。患者加压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瞳孔及是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加压速度不宜过快,减压速度要平缓,指导患者平稳呼吸。

1.3.4针对迟发性脑病的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气体中毒昏迷患者清醒后,经历一段假愈期突然发生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即为迟发性脑病。其临床表现一般为:①精神意识障碍语言能力减弱:发呆、动作迟钝、哭笑无常、定向力差;②锥体外系功能障碍:震颤麻痹;③锥体束神经损害:偏瘫;④大脑皮层局限性功能障碍:失语、失明、癫痫;周围神经损害:瘫痪。

1.3.5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它配台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有时甚至超过治疗预期。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发病突然,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特别是患者对疾病了解不全面,存在着恐惧和逃避心理,此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费用,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后。

2、结果

60例患者中,30例轻度患者全部痊愈,平均治疗时间3d;16例中度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疗时间7d;14例重度患者中9例出现出现并发症,4例出现并发症和严重后遗症,1例死亡,平均治疗时间为3周。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若治疗不当不及时,可发生一系列后发症和后遗症,其中迟发性脑病是最危险和最重要的后发症,可出现精神意识障碍语言能力减弱发呆、动作迟钝、哭笑无常、定向力差,锥体外系功能障碍:震颤麻痹,锥体束神经损害:偏瘫,大脑皮层局限性功能障碍:失语、失明、癫痫;周围神经损害:瘫痪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针对高压氧治疗的护理,針对迟发性脑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是保证患者实现成功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建朵.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9,25.

[2]韩玉贞,王军.高压氧治疗一志化碳中毒性脑病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591—592.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篇4

产生的原因: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酒池内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是窖池内发酵产生的CO2,由于窖池内通风不畅、且比重大于空气二积聚在窖内无法排除。

1、中毒(窒息)浓度:二氧化碳窒息性相当强气体,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当发酵窖池中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4%时,人就会出现头疼、耳鸣、心悸、脉搏缓慢和血压增高;若是空气二氧化碳达到10%时,人会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接触者如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达到20%时,在几秒钟之内即会发生脑中枢麻痹致死。

2、中毒(窒息)的机理:窖池里二氧化碳浓度比较大,当人进窖池时,得不到所需的氧气,反而会因吸进大量的二氧化碳,发生窒息,如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3、中毒(窒息)症状: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等。经抢救,较轻的的病员在几小时内逐渐苏醒,但仍可有头痛、无力、头昏等,需二、三天才恢复;较重的病员大多是没有及时抢救出现场而昏迷者,可昏迷很长时间,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糖尿、肌肉痉挛强直或惊厥等,甚或即刻呼吸停止身亡。

二、中毒(窒息)预防方案

1、通风降低浓度:在入池作业前,排出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使窖内空气中CO2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含量。

2、下池工作时,池上要有人守护。下池工作的人员要系上保险带,一旦发生危险,池上的守护人员可立即抢救。

3、工作时,如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气喘、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到正常空气中,再次通风排出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降低CO2浓度,直到达标后方可继续工作。

4、当发现有人中毒后,如未预先系上保险带时,一定不要急着下池抢救,首先用鼓风机等多种方法向池内鼓风,避免造成多人连续中毒的事故。

三、急救方案

1、监护人发现中毒后,应立即呼救,并向叫池内通风,使病人吸入新鲜空气。并及时利用保险将窖内中毒者抢救出窖,并移至通风的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

2、移至通风处,解开衣服和腰带,如无呼吸,要立即作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心脏停跳,应作心脏 按摩积极抢救。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篇5

施工单位:新世纪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安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厂房装修工程 项目负责人:杨燕飞

编 制 人:鲁亚林

日 期:2016年12月4日

一、制定方案原因及目的

由于冬季气温低,近期夜间温度低于5℃,应业主要求年前必须完成施工现场所有湿作业,为了保证冬季湿作业质量,本工程将在室内采取铁桶内取火升温的措施,但是燃烧废气可能会造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伤害,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掌握有毒气体中毒的救治措施,并能积极而因地制宜、分秒必争地给予妥善的处理,提高后期的抢救成功率,不使事故扩大,制定本预案。二、一氧化碳伤害程度分析

1.CO的毒性

由于CO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其与血红蛋白(Hb)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能力要比O2与血红蛋白(Hb)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能力大200~300倍,阻断了血液输氧,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罪魁祸首。2.CO响应浓度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取决于CO进入人体后血液中产生的HbCO含量。人体内正常水平的HbCO含量为0.5%左右,安全阈值约为10%。当HbCO含量达到25%~30%时,显示中毒症状,几小时后陷入昏迷。当HbCO含量达到70%时,即刻死亡。我国作业场所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24PPM)。

三、组织网络及职责

1.由项目负责人、施工员、技术员等成立应急小组。项目负责人杨燕飞同志任应急小组组长。

组员 张志明 温浩 鲁亚林 从龙海 具体分工如下

2.杨燕飞 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3.张志明 负责组织人员加强现场通风、疏导被困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4.温浩 负责立即同消防、医院、公安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5.鲁亚林 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6.从龙海 负责现场电气线路及照明的控制。

四、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一旦发生一氧化碳(煤烟)中毒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报小组组长,查明并切断一氧化碳(煤烟)来源,控制火源,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一氧化碳(煤烟)中毒人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2.事故一旦发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拨打120请求救助,协助120医务人员将重伤员送至医院进行抢救。

3.对事故现场实行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防治事故蔓延,事态扩大。

4.负责保障处置现场的车辆调动、人员调集和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

五、预防措施

1.由于本工程为厂房装修,分一、二两层,且外部玻璃幕墙已经安装完毕,在窗户关闭的情况下室内空气流动很不通畅。所以,早晨开始施工前提前把炉火在室外点燃,等炭火充分燃烧后再将其送入室内,避免燃烧前期产生的大量有毒气体在室内流动。

2.夜间在温度低于5℃的时候,由门卫人员负责将炉火点燃,并每小时检查一次,避免出现火灾等意外出现。由于冬季夜间温度通常低于5℃,所以夜间炉火燃烧产生的废气在室内会导致室内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含量极高,所以每天施工人员工作前需要开窗通风,且至少保证2小时以上。

3.由项目部负责,每位工人配发一副口罩,施工时戴好口罩,且不得在施工现场连续作业超过4个小时,尽量每两个小时到室外休息10-15分钟,并避免长时间高强度作业。

4.注意施工现场通风,每隔1-2小时开窗通风一次,以保证施工现场空气流动畅通。

5.在每周安全教育会议上,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施工人员安全知识,提醒施工人员增加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要在施工人员心中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切实做好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防控工作,将危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6.由项目部负责在室内尽可能的多放一些盆景之类的绿色植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室内安装加湿器。六、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救护措施

1.(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2)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篇6

一、目的

为及时控制和消除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规范和做好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抢救中毒病人,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依据《 省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治体系,规范急性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与疾控、卫生、工商等行政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预防、处理、控制食物中毒事件。

四、要求

临床医护人员、医技人员在发现可疑急性食物中毒事件后都有义务及时向院预防保健科、医务处或院总值班报告,并由其向疾控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逐级上报。任何工作人员都有义务服从院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挥参加应急处置。

五、指挥机构组成

成立 医院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相关临床、医技、职能科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下设技术指导组、接待协调组、后勤保障组(成员名单附后)。

六、各部门职责

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和指令,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食物中毒事件的响应原则,依法统一组织、指挥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相应专业建议;组建与完善医院食物中毒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有关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技术指导组:由相关医疗专家组成,负责指导日常监测工作,救治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观察处理进食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群众,监测所在行政区域的危害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通报。

接待协调组:负责收集相关信息,接待处理相关投诉;做好与疾控、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治遭受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所需的各项药物、设备,并提供维护;提供救治工作中所需的后勤设施,并负责协调救治过程中其他病区、病员的妥善安排。

七、预防措施

1、建立院内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响应网络,在各相关科室设置兼职人员,督促科内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根据要求定期向预防保健科统计上报。

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参加院、市组织的应急预演,提高应急救治水平。

3、器械科做好各类常用诊断、抢救、防护物资的储备工作。药剂科要做好阿托品、美兰等常见抢救药物的储备,与医药公司联络确保抢救药物的供应。两科室并定期与临床沟通,了解新技术进展,做好药械的更新。

八、处理程序

1、院工作人员发现可疑的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立即向预防保健处、医务处(工作时间)或总值班(非工作时间)报告,做好吐泻标本留样和患者情况登记工作,由医务处或总值班向院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小组报告,同时派遣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组进行会诊,确认为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后立即上报医务处或总值班,并逐级上报院突发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卫生行政、疾控部门,由其组织现场调查并进一步处置。

2、技术指导组在上级组织介入前应根据初步掌握情况指导相关科室进行针对性的诊治,做好就诊病人的吐泻标本留样,根据提供病史做好可能患者的追踪工作;在明确中毒原因后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指导开展治疗;在病人收治入院后,继续做好救治指导工作,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开展防止疫情扩散的工作。

3、接待协调组应注意收集急性食物中毒的相关情况,并配合上级部门统一发布信息。后勤保障组按技术要求组织相关药品、仪器的供应,作好院内其他病人的妥善处理,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各部门应及时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救治情况,并接受上级部门技术指导。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进展 篇7

1 院前急救

广义上讲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 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对其进行的紧急抢救, 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1.1 院前指导

院前指导急救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合理的院前急救, 能极大的改善患者预后, 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病死率有极其重要意义。急性CO中毒院外急救首先是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 立即转移患者到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昏迷患者侧卧位, 避免呕吐物误吸。如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 应迅速进行现场CPR抢救[2], FukushimaH等2010年报道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心跳停止, 恢复有效自主循环的关键是院外心肺复苏[3]。特殊职业中毒, 比如煤矿内瓦斯爆炸等, 必须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救助人员才可下井救人, 下井时须携带给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4]。同时要告知救援人员注意自我防护, 以免中毒。

1.2 现场急救

(1) 现场氧疗。CO中毒对机体最直接的损害是严重的缺氧, 所以治疗ACOP的关键是吸氧。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后, 在有氧气的条件时应立即予佩戴吸氧装置吸氧, 迅速增加血氧浓度, 促进CO排出, 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临床上最常见的吸氧方式为鼻导管、面罩吸氧。中毒抢救现场给氧的原则是高流量、高浓度。用鼻导管吸氧虽然比较简单, 但鼻导管吸氧达到理想氧流量后患者及其不适宜、顺应性较差。目前常规推荐使用贮氧袋面罩及Verturi面罩, 氧疗效果好。1996年Shimada H, MoritaT经实验报告了一种便携式转运用高压氧舱 (Gamowbag) , 经鉴定结论可以满足所需要的压力, 认为可以用于ACOP现场急救。2009年, LuekenRJ、HeffnerAC[5]报告应用便携式高压氧舱成功现场救治1例经面罩吸氧无效的ACOP患者, 在第一次治疗后患者几乎完全恢复正常。目前我国已有生产能力生产便携式高压氧舱, 但尚未应用于医学临床的报告, 预计不久首先使用的将会是煤矿的专业抢救队伍。 (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于中重度ACOP患者,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建立1~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 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相应的抢救药物, 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给予对症处理。

1.3 转运途中救治

转运途中的治疗在ACOP的院前急救中已受到高度的重视。搬动患者时注意安全, 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给予心理护理。转运途中应尽量给予患者持续高流量吸氧,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吸氧治疗。昏迷患者需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并做好记录。搬运患者最好使用汽车及医疗救护车。美国近年将直升机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从事故现场运送到医院。

2 院内治疗

2.1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 (HBO) 用于治疗ACOP已有近50年历史, 疗效显著。HBO可以提高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量, 迅速纠正低氧血症, 这是高压氧治疗ACOP最主要的生理基础[6]。HBO可以加速COHb的解离, 促进CO排除。HBO能显著增加机体对氧的摄取及利用, 使血氧含量增加, 氧弥散增加, 可有效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所以, 早期使用HBO治疗ACOP是非常重要及有效的措施。

2.2 亚低温治疗

ACOP患者进行亚低温脑保护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多次讨论[7]。亚低温对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主要在能降低脑耗氧量, 减少脑血流量, 延迟能量耗竭发生, 抑制炎症反应,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常用冰帽、冰囊、降温毯等。

2.3 纳洛酮

纳洛酮是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样受体, 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 逆转血中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起到促进苏醒的作用。纳洛酮还可以抑制ACOP后大脑白质脱髓鞘和小脑蒲式细胞变性, 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发生[8]。

2.4 神经节苷脂 (GM-1)

GM-1是细胞膜上含糖脂的唾液酸,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在神经发生、生长及分化的各个阶段起重要的作用。ACOP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 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 特别是对中重度ACOP患者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 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意识恢复时间,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9]。

2.5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血管的致密性, 减轻内皮细胞的渗出水肿和血管内膜炎症, 使痉挛收缩的血管扩张, 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防止脑细胞变性坏死;能有效抑制体内自由基的生成,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减轻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近期有学者研究[10]结果显示用高压氧联合糖皮质激素效果治疗ACOP可以显著降低迟发脑病的发生率。

2.6 依达拉奉

2001年在日本首次上市的新药, 易透过血脑屏障, 此药有效提高ACOP患者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能保护CO中毒后脑细胞的功能, 并能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陈红娟等[11]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ACOP在减轻脑水肿, 减少昏迷时间和程度及减少死亡率方面有一定作用。

2.7 吡咯烷酮类

吡拉西坦、奥拉西坦、普拉西坦均为吡咯烷酮类,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网状结构拟胆碱能益智药。能透过血脑屏障, 选择性应用于皮层、海马, 对神经细胞有激活、保护或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学者[12]研究报告普拉西坦应用于临床, 在改善脑血管病和脑创伤所致认知障碍有效。

2.8 脱水药物

脑水肿是ACOP后脑缺氧过程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长期以来, 临床医生在ACOP早期昏迷时常规应用脱水药物, 主要是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一般常用20%甘露醇, 近年来应用高渗盐水降颅内压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值得注意的是, 大剂量长时间脱水可致电解质平衡、血容量不足、肾功能受损等, 故合并心源性肺水肿、已有肾功能不全或少尿、年迈患者心功能不全这慎用或不用。

2.9 抗血小板聚集剂

COP后由于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脱落, 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加, 启动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 均使血管腔狭窄, 白细胞大量浸润到缺血组织后加重脑组织损伤。高春锦[13]等报道应用高压氧+盐酸噻氯匹定治疗ACOP, 结果显示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治疗效果显著。

3 健康教育

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可预防和减少CO中毒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在社区、农村、厂矿等事故高发区举办讲座、放资料、赠送多媒体教学片等方法, 正确指导使用燃气热水器的方法和正确燃煤取暖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提高对ACOP的认识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发生ACOP需行高压氧治疗的认识, 让ACOP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高压氧的急救治疗。

综上所述, ACOP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缺氧、缩短昏迷时间、预防一氧化碳迟发脑病发生。在此强调了健康教育和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内治疗的手段也有多种, 但高压氧仍是目前治疗ACOP最有效的手段。总之, 治疗时一定要因人而异,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保证治疗效果会更好。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 篇8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病;高压氧;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51-01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比较危重的疾病,也是导致职业中毒和意外性生活中毒性导致死亡人数中最常见疾病之一[1]。在其发病损伤机制中,机体内吸入的一氧化碳能迅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发生可逆性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和组织缺氧,加重破坏脑组织,从而导致多器官衰竭与死亡[2]。如果进行早期急诊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3]。本文具体探讨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2月到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5.22±5.13岁;所有患者均为煤炉取暖使用不当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52例患者中轻度中毒24例,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21例为中度中毒,表现为浅昏迷和嗜睡、面色潮红心率加快等;7例为重度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1.2 治疗方法

重度中毒7例转院至汉中三二0一医院接受高压氧与药物治疗,中轻度中毒45例在我院进行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方法:采用浙江宁波产NG90型单人纯氧舱,治疗压力0-12MPa,吸体积分数为96%氧气90min,每日1次;药物治疗包括:相同的血管扩张药物,脑细胞代谢促进剂治疗,选择神经节苷脂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将血管扩张剂桂派奇特32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10天进行病情预后观察,好转包括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或转普通病房,死亡包括院内死亡或不可避免死亡而自动离院者。我们对所有好转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智能MMSE评定,分数越高,智能状况越好,有医护人员评定。

1.4 统计方法

選择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观察,52例经过急诊后好转49例,死亡3例,好转率为94.2%。经过评分,治疗后好转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分, X±s)

时间点例数MMSE评分治疗前4914.93±6.40治疗后4926.87±5.09P <0.053 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系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和意外性生活中毒性疾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指机体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所致的急性缺氧性疾病[4]。也就是一氧化碳吸入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的损害,而恢复供氧一段时间后更加突出,致使脑内过氧化作用增强,破坏脑组织的脂质成分而造成脑部病变。并且多数患者在急诊后也伴随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发病率约为25.0%左右,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5]。

在急诊治疗中,需要依据可能的发病机制,采取相应措施,阻断一氧化碳吸入引起的病理损伤,最大程度恢复受损脑组织结构与功能。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高压氧、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因子、解除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派奇特和神经节苷脂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能够改善一氧化碳损伤的膜结构和功能,从而改善受损的空间记忆能力[6]。本文52例经过急诊后好转49例,死亡3例,好转率为94.2%。经过评分,治疗后好转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总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治疗,高压氧与药物的配合应用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齐永霞,耿丽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治疗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4): 241-242.

[2] 于健,郑奎宏,姚生,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临床、影像与脑电图分析[J].转化医学杂志,2014,2(12):92-95.

[3] 王玥,孙海涛.高压氧综合治疗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变化[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3):199-200.

[4] 谷振勇,陈良,李娅,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组织损伤中巨噬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2):84-88.

[5] 唐正.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胸部X线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8):272-273.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 篇9

天气转冷,防止煤气中毒变得愈加重要。我们只有科学的认识煤气中毒,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每年秋末冬初,都是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即煤气)中毒(carbonmonoxide 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所致冶炼车间通风不好,发动机废气和火药爆炸都含大量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窒息。一氧化碳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了,会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痉挛、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因此,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是非常重要的。

一氧化碳(即煤气)中毒(carbonmonoxide 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所致冶炼车间通风不好,发动机废气和火药爆炸都含大量一氧化碳。据测试,汽车运行时,发动机转速在每分钟1500~3000转时,所排出的废气中是不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的;但是,当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在运行中,油门过大,转速超过每分钟3000转时,油与空气之比超过了正常的1:12.5,油多空气少,也会出现含一氧化碳极浓的废气。工业上炼钢、炼焦、烧窑等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汽车排出尾气,都可逸出大量的一氧化碳。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及煤矿瓦斯爆炸时均有大量一氧化碳产生。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醇、丙酮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零散中毒病例多系北方冬季用煤炉、火炕取暖因燃烧不全而发生。亦有城市居民因煤气管道泄漏而致中毒。一氧化碳是含碳酸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车辆启动就开空调,也容易导致一氧化碳升高中毒。空调车为节约能源,门窗大多气密良好,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只有在车子开动后,空气通过空调设备才产生对流。所以,如果车子停驶时,仍开放空调,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便可能逐渐聚集在车内,加之车内人员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时间一长,车内氧气逐渐减少,乘员便会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轻重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患者的健康情况有关,通常分为三度:

轻度中毒

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重度中毒

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急性一氯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又称神经精神后发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约2—60天的“假

愈期”,可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

①精神意识障碍:出现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质状态;

②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

③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④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昏迷时间的长短,常表示缺氧的严重程度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后及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一氧化碳气象指数

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收集了北京城近郊区急救中心的数年逐日煤气中毒人数资料,整理分析了北京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资料,据此研究出北京城近郊区未来24和48小时一氧化碳气象指数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向公众提出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使预防煤气中毒工作更加科学化。

北京的一氧化碳气象指数分为4个等级:

1级:自然气象条件比较利于一氧化碳的扩散,但由于居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不仅与自然气象条件有关,同时与居室的通风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居民在使用燃煤或炭火取暖时,要关注室内通风,预防煤气中毒。

2级:自然气象条件较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居室内一氧化碳气象指数呈增高趋势,使用燃煤及炭火取暖等人员要进行室内通风,预防煤气中毒。

3级:自然气象条件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居室内一氧化碳气象指数较高,使用燃煤及炭火取暖等人员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4级:自然气象条件极不利于一氧化碳扩散,居室内一氧化碳气象指数很高,使用燃煤及炭火取暖的居民要加大室内通风力度,特别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当一氧化碳气象指数达2级或以上时,北京专业台将通过电台、报纸、网站等专业服务渠道,将一氧化碳气象指数预报提供给公众和专业用户;

当一氧化碳气象指数预报达4级时,将通过气象预警塔及气象显示屏、电视和其他媒体提供给政府部门、公众和专业用户,并由市气象局决策服务中心按照《北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制作发布业务暂行规定》,制作发布高影响天气消息,以《天气快报》等形式发布给市政府、应急办、公安、民政和卫生等相关部门防范决策,有效防御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除了要关注一氧化碳指数之外,居民在入冬开始使用煤炉之前,一定要进行彻底检查,保证炉灶和烟筒完好畅通,接口处应密封。

1.冬季天气寒冷时,尽量不要使用煤炉或燃气取暖。如果使用的话,应该安装排烟管道,并且仔细检查管道是否畅通、不漏气。北方的冬天寒冷多风,烟筒水平向外排风会使煤气倒灌

反而更增加危险,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把出风口做成90度角,风口朝地面。使用煤炉一定要安装向外抽空气的风斗,并要定期检查有无漏气的地方。煤炭要烧尽,煤炉不要闷盖。如果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就会发生危险。

2.屋内应该经常开窗,不应因为天气寒冷,而将门窗紧闭。一个流通的室内环境可以避免80%以上的煤气中毒事件。

3.在家庭使用煤气时,如果发现火焰的颜色是红色,那么就要注意了,这是火焰燃烧不完全的现象。正常的火焰颜色应该是蓝紫色的。同时,如果,一次没有打着火,就应该稍等一会再打火,等煤气散尽。

4.热水器应该与浴池分开,燃气热水器使用时浴室及热水器所在的房间都要保持通风,洗浴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要多人连续洗澡。

5.如果汽车长时间打着火,而不开动,就应该打开一点车窗,以防尾气回流,引起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应采取什么措施

自救措施

一旦发觉煤气中毒,一般都会发生头痛,浑身无力等症状。这个时候应趁着意识清醒,尽量在地上匍匐爬行,避免猛然站起,引起血液回流晕厥过去,然后应迅速逃离煤气中毒现场。救人措施

1.发现有煤气中毒的患者时,应首先迅速打开门窗,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并且为患者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及时关闭,并且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

2.对于中度中毒、并且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如病人情况严重,则应迅速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然后送医。

总之,大家在这段刚刚进入寒冷冬季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使用煤气的安全,定期检查煤气是否泄露等等相关检查,过一个平安的冬天走出煤气中毒的误区

认识误区

天气转冷,防止煤气中毒变得愈加重要。我们只有科学的认识煤气中毒,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误区一: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

寒冷能刺激精神,使人保持清醒。很多人就想当然的认为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会醒。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

误区二:认为有臭渣子味就是煤气。

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疼头晕。而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儿就不会中煤气,这是完全错误的。误区三: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还有些人以为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但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要想预防中毒,关键是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或安装风斗,烟囱要保持透气良好。

误区四: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

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的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有并发症或后遗症者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

真实案例

3·29山西介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011年3月29日13时24分,山西省介休市安泰集团25兆瓦电厂9号锅炉检修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已经确定10人死亡,其余7人病情稳定。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急救 篇10

急救措施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要紧。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同时叫救护车,随时送往医院抢救。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篇11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调查报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70-02

2013年4月13日13时28分临洮县疾控中心接到本县卫生局电话通知:该县南屏镇4名学生因在家食用油炸洮河鱼而出现昏迷、晕厥、呕吐等症状,正在送往县医院救治,指示县疾控中心协助调查处理。接到通知后,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流调、采样人员赶赴县医院及南屏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采取可疑样品,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确认这是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1 事件经过 4名中毒学生均系临洮县南屏镇苟家滩初中七年级学生,其中3名学生为该镇靳家泉村5社人,1名学生(何某)为该镇打石坪村人(住校学生),年龄为14-15岁。另外,其中1名靳姓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亲均外出打工,家中无其他亲属照看。4月12日下午放学后,4名学生前往洮河边抓到十几条小鱼,装入捡来的小铁罐中带到靳某家。另两名靳姓学生当日18时许均在各自家里食用了家常饭,经调查,与此2人有共同饮食史的亲属均未出现不适症状。晚上21时许,4人在靳姓留守儿童学生家用炭火(蜂窝煤炉)油炸捉来的洮河鱼后食用(食用量4人大致相同),同时喝了从该社小卖部购买的5瓶汉斯小木屋果啤和袋装小食品,之后4人同住一室于23时许就寝。4月13日上午10时许在一靳姓学生亲属屡次叫门不开的情况下,翻墙进入后发现:何某躺在地上、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其他3人躺在炕上,其中1人意识清楚,1人呈浅昏迷状态,1人呈嗜睡状态。12时许家属及村民立即将3名症状较重者送往县医院抢救,其中1人(何某)因病情严重在急诊室抢救无效而死亡,2人转消化内科接受诊治。症状较轻的1名学生于下午15时20分被送至县医院消化内科接受诊治。医院初步诊断为疑似食物中毒,采取抗炎、抗感染、止吐及补液等治疗。

1.2 共同食物史 油炸洮河鱼、汉斯小木屋果啤和袋装小食品。

1.3 现场环境卫生学调查 经调查,事发现场为12平方米的砖混平顶房,门窗密闭性好,门口悬挂棉门帘,室内卫生状况较差,地上堆放5个汉斯小木屋果啤空瓶和4瓶未启封的汉斯小木屋果啤,墙角放置一蜂窝煤炉,但无通向室外的烟囱,炉内有燃尽炉渣;经核实,所抓的小鱼盛在小铁罐内直到油炸前一直存活,时间超过两小时,说明装鱼的小铁罐被污染而引起中毒的可能被排除。

2 临床表现

经过对1名症状较轻的患者、县医院主治大夫、病人家属及送诊群众的调查了解,何某在被发现时已口吐白沫,深度昏迷,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等症状,其中2人症状较重(1人出现浅昏迷)。体征:3人均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口唇樱桃样红,颜面潮红,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心率、呼吸均快,1人体温达38℃。

3 现场样品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查

3.1 样品采集及检验情况 患者呕吐物在医院抢救时被清除,无法采集,所剩鱼物残渣、果啤、食用油及调味品中均未检出致病菌。

3.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名患者血清学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颅脑CT提示有脑水肿。

4 中毒原因分析

据调查,4名学生当晚共同进食了油炸洮河鱼、汉斯小木屋果啤和袋装小食品后就睡着了,因当晚天气较冷,蜂窝煤炉放在屋中取暖,且室内门窗紧闭,门口悬挂棉门帘,火炉无烟囱,持续燃烧的蜂窝煤炉消耗室内的氧气,导致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蓄积在12平方米狭小、密闭不透风的居室内,使4人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对采集的可疑样品未检出致病菌,同时3名幸存的患者颅脑CT检查提示有脑水肿、口唇樱桃样红、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超高,这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特点基本相符,故认为是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5 处置情况

3名患者均转至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6 讨论分析

这是一起因睡觉前后使用无烟囱蜂窝煤炉且门窗关闭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嚴重事件,在急诊抢救时,因流行病学调查未完成,接诊医生按疑似食物中毒处理,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后,经会诊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为严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应做到警钟长鸣:

一是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健康教育进家庭”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讲座、专栏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群众对生活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学校应与卫生部门加强沟通,积极开设健康教育课,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有效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二是这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在留守儿童同学家聚餐引起的,因此呼吁全社会关注,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做到防微杜渐,以免酿成大祸。

三是农村使用蜂窝煤炉灶的家庭,要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通风良好,室内煤炉要合理安装烟囱,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凡使用液化气的居民家庭,对煤气灶和管道要经常性进行检修,以防漏气。

四是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应高度重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便在最快时间内明确诊断,避免出现误诊或延误最佳的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报告 篇12

1病例介绍

2008年12月1日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乡中心小学发生一起集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同宿现场死亡11例年龄11-12岁小学女生, 唯存活一例十一岁女孩, 现场发现该患者深昏迷, 呼吸微弱, 血压测不出, 双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迟钝, 口唇发绀, 四肢肌张力高, 阵发抽搐, 心电图监测提示频发室性早搏, 约21~32次/min。立即现场多人共同协作持续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并120急送定边县人民医院ICU, 在46公里的紧急转送途中, 患者先后发生四次呼吸心跳骤停, 均在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简易条件下心肺复苏成功。途经1 h后进入定边县人民医院ICU, 入ICU后立即气管插管, FO2 60%呼吸机压力控制呼吸, 中心静脉置管打开静脉通路, 发烧期间电子冰毯冰帽降温, 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抗感染;地西泮5~10 mg静脉推注解除抽搐先后四次;20%甘露醇80 ml静脉推注, 1次/6 h;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七叶皂甙钠、胞磷胆碱、细胞色素C、大量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 每日G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器250 ml 2次/d, 静滴滴注, 每日输红细胞悬液体200 ml, 自血高氧回输100 ml四次等。治疗初测COHb72%。经过9 d的抢救患者渐苏醒, 病情平稳, 20 d后患者全愈。

2讨论

重度一氧化碳为碳氧血红蛋白测定40%以上[3], 心肺复苏 (CPR) 仅是特定治疗前的保守治疗。美国每年约有20万心脏骤停者接受CPR, 约30%勉强存活, 仅10%存活者能恢复到发病前的健康水平[4];重度一氧化碳中度, 其起病急病情重, 应立即进行抢救。本患者重度一氧化碳抢救成功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①脱离中毒现场迅速, 且移至了通风量好的地方,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入ICU后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②立即给氧, 并给高压高浓度氧治疗, 没条件的可高氧液治疗, 因为高压氧下, 肺泡氧分压相应增高, 可加速HbCO的离解, 促增CO的清楚, 其清除率比常压氧快两倍, 高压氧治疗不但可降低死亡率, 缩短病程, 而且可解少和防止迟发性脑病的发生;③防治脑水肿, 急性中毒2~4 h即可显现脑水肿, 24~48 h达高峰, 并可持续多天。应用高渗脱水剂, 利尿剂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积极治疗, 以消除脑水肿, 促进脑循环;④可换血疗法, 小儿可先放血100~200 ml, 然后立即输入同型等量新鲜血, 或自血100 ml经高氧处理后回输;⑤经抢救苏醒后, 应绝对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两周, 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 注意营养, 积极预防迟发性脑病, 适量给予抗生素, 防止继发感染。本患者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抢救和心肺复苏是同步进行的, 都经历了:①基础生命支持, 包括气道管理;呼吸支持, 如口对口通气;循环支持, 如胸外心脏按压;②进一步生命支持, 如机械通气, 药物和液体治疗;③长程生命支持, 如脑复苏, 加强呼吸、循环, 肾功能, 电解质, 酸碱平衡, 凝血功能等监护和治疗。本患者脑复苏中应用了神经节苷脂, 七叶皂甙纳, 尼膜通, 电子冰毯冰帽降温 (34℃) , 甘露醇, VitC, 胞磷胆碱, 环磷腺苷, 纳洛酮, 高氧液治疗, 输血红细胞悬液, 自血高氧回输等。本需高压氧治疗, 但家属不同意未能进行。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心肺脑复苏

参考文献

[1]吴晓球主编.实用内科医师处方手册.科学技术文献文献出版社, 788-789.

[2]崔书章, 程寿松涛, 柴艳芬.实用危重病医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001:362-366.

[3]吴晓球主编.实用内科医师处方手册.科学技术文献文献出版社, 788-789.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措施 篇13

一、存在问题

腾远酸刺沟施工队及修理厂。冬季部分职工采用煤炉取暖,但由于气候异常、气压偏低、居室通风不畅和居民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不当等原因,用煤炉取暖的平房居民家中由于烟囱阻塞、倒烟以及门窗紧闭,睡前压炉子等习惯,造成低气压时煤烟倒灌,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停驶并开空调的密闭机动车内停留时间过长煤气中毒,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为有效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确保职工生活取暖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居民冬季取暖安全。制定如下措施。

二、措施实施时间 2013年11月—2014年4月

三、措施实施单位及检查部门

实施单位施工队。检查部门腾远酸刺沟矿部。

四、推进措施

(一)开展安全检查,全面消除隐患。对取暖设施和通风情况进行一次逐户安全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户,对不符合安全取暖条件的,责令立即改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广泛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广泛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卫生知识和安全燃煤常识,提醒广大职工在气候变化频繁的冬春季节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积聚造成中毒,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三)加强部门协作,做好监控工作。各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信息,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各施工队要加强对职工家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完善通风、防毒等安全设施,防止发生中毒事故,并加强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及时提醒公众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四)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施工队相关责任部门牢固树立“群众无小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监管,全面落实各项防范责任和措施,切实抓好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中医如何治疗 篇14

1、火毒上扰

病因:一氧化碳属外来之邪,均为毒物,邪性属火。

表现:火毒易上窜入脑,扰乱神明。“脑为髓之海”。髓海不定则头昏头晕,甚则不省人事。

治疗:清热解毒醒脑。

2、肝风内动

病因:火毒之邪滞于体内,极易伤阴耗液,而致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热极风动。

表现:肢体抽搐,肌肉颤动。

治疗:凉肝熄风。

3、阴竭阳脱

病因:火毒之邪,损伤阴液,阴亏则阳无以依附,气脱阳亡。

表现:肢体痿软、多汗烦躁、气短息微等。

治疗:回阳救阴。

应急培训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篇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急救中心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共对4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 男23例, 女19例, 年龄在11~79岁, 平均45岁。其中, 在护理人员到达之前死亡4例, 轻度中毒患者7例, 中度中毒患者30例, 重度中毒患者1例。

1.2 现场的急救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普遍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和四肢无力的表现, 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一般为10%~20%。对于轻度一氧化碳患者的急救, 我们应该迅速把患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口处, 注意保暖, 同时可以给患者喝些萝卜汤、糖水等热性饮料。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一般除轻度中毒表现加重外, 还会有指甲、皮肤黏膜、口唇出现樱桃红色, 血压先升高后降低, 多汗, 烦躁, 心率加速。可能出现昏迷、嗜睡的现象,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在30%~40%。对于中度一氧化碳患者的急救, 我们应该在对轻度患者的急救基础上, 对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及时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即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4]。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 还会出现肌张力增强、各种反射消失或者减弱、大小便失禁、惊厥、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和迅速昏迷, 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对于重度中毒患者, 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 防止窒息。指导患者家属搬运患者时动作轻柔, 注意运用担架搬运患者脱离现场, 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

1.3 转运中的护理

护士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应该注意患者呼吸节律、频率的变化, 对于重度中毒患者要注意其瞳孔的变化情况, 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可以解开患者的衣领, 在患者的颈部放置枕头, 使患者的头部后仰。如果患者呕吐严重或者呼吸道内分泌物过多, 要及时吸出患者的分泌物, 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 防止窒息。要快速建立静脉的通道, 同时控制输液的速度, 注意患者的表现。对于轻度中毒患者, 可以给予低流量吸氧, 中度中毒患者, 可以给予高流量吸氧。对于重度中毒患者, 可以进行高压氧治疗, 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可以给予患者呼吸兴奋药或者冬眠药物, 根据并迅速送往医院。要做好观察、监护、抢救、监测等各项记录, 并及时向急救中心汇报[5]。

1.4 预防指导

(1) 应该经常检查家中煤气灶具和煤气管道是否有漏气的现象发生。 (2) 使用煤气时应该有人看管。 (3) 不要在有煤气灶的屋内睡觉, 睡觉之前要检查煤气的开关情况。 (4) 冬季取暖、使用热水器等要注意室内通风, 防止一氧化碳的中毒。 (5) 煤气淋浴器要与浴室分开安装, 并定期维护保养。 (6) 生活用煤一定要安装烟筒或者风斗, 注意检查烟筒管道的通畅。 (7) 注意烟囱的出口不要朝北, 出风口处要安装弯头, 防止煤气倒灌。 (9) 正常的火焰是蓝紫色, 如果火焰的颜色是红色, 则要注意。 (10) 可以在室内安装一个排风扇。最好安装家庭可燃气体泄露报警器[6]。

2 结果

本组4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过急救和护理, 除4例在护理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死亡外, 其余38例在经过医护人员的急救和护理之后, 均成功到达医院, 到达医院时, 轻度中毒患者7例, 四肢无力、头晕、头痛的症状均减轻, 中度中毒患者30例, 其中7例由浅昏迷转成昏睡, 23例从昏睡转成嗜睡, 重度中毒患者1例, 从深睡眠转成浅昏迷。病情好转的比例达到90.48%。

3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 是指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的时候产生的气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生成碳氧血红蛋白, 导致人体中的血红蛋白丧失了携氧的作用和功能, 一氧化碳对人体内的组织细胞具有毒性, 会造成组织窒息。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为缺氧、无力、眩晕、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虚脱、意识模糊和昏迷[7]。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院前的急救和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根据患者的中毒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护理措施, 对于中毒情况较轻的患者, 我们要将其移至通风处, 注意保暖, 给予热饮料和低流量吸氧, 对于中度中毒患者, 我们要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 及时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在转运途中要给患者高流量吸氧。对于严重的患者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 如果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过多, 要及时吸出, 并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 在搬运患者离开现场时, 要注意用担架进行运输, 避免错误的运输方式加重患者的病情。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情况要及时做好记录并向急救中心报告, 保证急救中心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挽救患者的生命。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留有后遗症, 其中较为普遍的后遗症为:震颤麻痹、神经衰弱、偏瘫、失语、偏盲、智力障碍、吞咽困难、中毒性精神病或者去大脑强直, 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继发性脑病。我医院经过对院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以及预防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保证了患者的好转率。

参考文献

[1]彭顺清, 李碧光.院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2) :37.

[2]张桂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5) :21.

[3]刘海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7 (3) :189.

[4]李利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 (12) :48.

[5]李祝密.6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的急救与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8) :1376-1377.

[6]李春凤, 毕宏霞.浅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24) :2356.

上一篇:在七年级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村书记述职述廉报告例文(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