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实习报告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药炮制实习报告(通用10篇)

中药炮制实习报告 篇1

本人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生产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内容举例说明:

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一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如:1,阿胶一般制成长方形块状,长形平正,色泽均匀,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且干燥坚实,不弯曲,夏日亦不湿软。并无异常臭味;将胶块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胶块即断成碎块,断面光滑似玻璃,无异物者为真。若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热变软,断面不光滑,用火烧会发出臭味者系伪品,不堪入药。2金银花掺入糖、盐、矾及白砂土,正品金银花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质轻而柔,气微,味淡。掺伪金银花表面明显有白霜状物,质重而脆,掺糖者味甜;掺盐者味咸;掺矾者味涩;掺白砂土者味淡,用热水泡之,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2.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一.眼观法,二.手感法,三.鼻闻法,四.口尝法,五.试验法,六.磁铁探测法

3.公司GSP质量管理,购销存的管理(1)中药饮片购进管理:

①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生产企业生产的合法药品;②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③购进进口中药饮片应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材批件》及《进口药材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④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2)中药饮片验收管理;

①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 ②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③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

④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

⑤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⑥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3)中药饮片储存与陈列管理

①应按照中药饮片储存条件的要求专库、分类储存,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库中,易串味药品应单独存放;

②中药饮片应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措施;

③中药饮片庆定期采取养护措施,按季度对饮片全部巡检一遍。夏防季节,即每年5—9月份,每月要将全部饮片检查一遍; ④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装斗复核,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好记录;

⑤中药饮片装斗前应进行净选、过筛,定期清理格斗,饮片前应写正名、正字,防止混药; ⑥饮片上柜应执行先产先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装斗原则;

⑦每天应校对所有衡,工作完毕整理营业场所,保持柜内外清洁,无杂物; ⑧中药饮片代客加工的场所、工具、人员应符俣有关卫生条件;

⑨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处理按有关制度执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药品上柜销售;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质量管理中,并采取有效措施。(4)中药饮片的调配、销售管理

①严把饮片销售质量关,销售的中药饮片应符俣炮制规范,并做到计量准确,配方使用的中药饮片,必须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品种;

②中药饮片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销售,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销售,调配或销售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二年备查;

③中药处方调剂员、审核员应严格按处方内容配药、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 ④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

⑤严格按配方、发药操作规程操作,坚持一审方、二核价、三开票、四配方、五核对、六发药的程序;

⑥按方配制,称准分匀,总贴误差不大于±2%,分贴误差不大于±5%。处方配完后,应先自行核对,无误扣签字交处方复核员复核,严格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发给顾客;

⑦应对先煎、后下、包煎、分煎、烊化、兑服等特殊用法单包注明,并向顾客交待清楚,并主动耐心介绍服用方法;

⑧配方营业员不得自带配方,对鉴别不清、有疑问的处方不配,并向顾客讲清楚情况; ⑨配方用毒性中药饮片按特殊管理药品制度执行。

⑩严格执行物价政策,按规定价格计价,严禁串规、串级,开具合法的销售发票,发票项目填写全面,字迹清晰。

4.中药加工方法;

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是中药炮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中药炮制根据操作部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常规炮制”,由中药饮片厂承担;另一类为“临方炮制”,由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承担。中药饮片临方炮制的范围比常规炮制小,炮制方法比常规炮制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为主,可分为清炒、麸炒、米炒、土炒、酒炙、盐炙、醋炙、蜜炙、姜汁炙、药物同炒等。

清炒 是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不加辅料,不断翻动拌炒至规定程度。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炒黄: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略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裂,并透出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可缓和药性,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黄能缓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之力;防风炒焦后,辛散之力减弱,而止泻作用增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炒炭: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烬,则药力全失。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后破气之力减弱,消食化滞和胃之功增强;或增强

收敛止血之功,如当归炭、黄芩炭、防风炭等。

麸炒 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或蜜制麦麸,待冒烟时,放入净饮片快速均匀翻动,炒至呈黄色或深黄色,麦麸呈焦黑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目的是赋色,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麸炒山药、麸炒白扁豆等;或吸收部分药物的油分而减少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如木香经麸炒后,除去部分油质,增强实肠止泻的作用。

米炒 将粳米洗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冒热气或米贴附锅底,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焦,取出,筛去米。目的是以取其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米炒党参;或降低毒性,如米炒斑蝥。

土炒 将灶心土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滑利,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焦,取出,筛去灶心土粉。目的是增强药物健脾和胃止泻之功,如土炒薏苡仁、土炒白扁豆等。

酒炙(又称酒炒)取净饮片,加定量黄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物苦寒之性,引药上行,清头目之火,如酒黄连;或加强药物活血通经作用,如酒当归、酒川芎等。

盐水炙(又称盐水炒)用定量的食盐化水,与净饮片拌匀,稍闷,或将净饮片炒热,然后喷洒盐水,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引药下行,用于睾丸冷痛、小肠寒疝,如盐茴香、盐荔枝核;或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盐知母、盐黄柏;或引药入肾,增强利尿作用,如盐泽泻。

醋炙(又称醋炒)取净饮片加定量米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取出,放凉。目的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如醋三棱、醋莪术;或是降低毒性,缓和峻下作用,如醋芫花、醋商陆等。

蜜炙 将定量“炼蜜”加开水适量稀释后与净饮片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或将“炼蜜”倒入锅内,用文火加热,待沸起泡时,加水适量,再放入净饮片,拌炒至蜜汁均匀吸尽,以不粘手为度。目的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如蜜炙前胡、蜜炙白前等;或取其益气补中之效,如蜜炙党参等。

姜汁灸(又称姜汁炒)将定量鲜生姜加水适量捣烂,压榨取汁,与净饮片拌匀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具焦斑时,取出,放凉。目的是缓和药物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之功,如姜炙黄连。

中药炮制实习报告 篇2

1 古代医家为炮制奠定了牢固基础

古称“炮炙”。炮, 中药“修治”法之一, 炙, 烤也[1]。据《说文》:“炮毛炙肉也。毛炙肉, 谓肉不去毛炙之也。”《说文、礼运》注曰:“炮, 裹烧之。抗火曰炙。以物贯之, 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也。”可见早期炮制主要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之方法。

南朝刘宋时期 (420-479) , 雷学支总结了前人炮炙方面之经验, 撰成《雷公炮炙记》三卷, 载药三百种, 记述了药物的性味、炮炙、煮熬、修治等理论和方法[2]。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对蒸、煮、浸等并进一步加以阐述:蒸分清蒸、酒浸蒸、药蒸;煮分盐水煮、甘草水煮、乌头汁煮;炙分蜜炙、酥蜜炙、猪脂炙、药汁涂炙;浸分盐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药汁浸、酒浸、醋浸等。

2 现代医学重视炮制与发展

中国成立后, 先后出版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中药炮炙》1985年部颁标准, 《中药炮炙研究》、《古今中药炮炙》等;特别是《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的出版, 体现了历代学者们对中药炮制研究的重视[3]。该书集历代炮制资料之大成, 为一面了解中药炮制的发展, 正确开展现代中药炮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

3 中药炮制具有显著特点

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之一。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 显示其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具有多方面的生理特点。而从药物方面考虑, 凡气厚力大之药物, 无有不偏, 偏则利害相随。为使符合立方遣药之需, 针对药物本身性质, 采用不同方法去炮制药物, 使之适合临床需要。

3.1 对药物形体的炮制, 能满足剂型适量中“药力其出”之要求。

3.2 炮制能抑制药物偏性, 以便适应治法要求。

3.3 气味为临床用药依据之一, 故为了满足用药要求, 采用炮制, 对其固有的味进行影响调节, 以“制其太过, 扶其不足。”

3.4 剧毒药物亦广泛用于临床, 常通过炮制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或副作用。

3.5 炮制能对药物气味和功能产生影响, 改变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趋向, 并通过制其形、质、性、味等改变其固有性, 使药物按照用药意图, 有选择性地去发挥最佳疗效。

4 炮制品的临床应用

它在临床中有着无法取替的重要地位, 炮制品与生品作用功效相差甚大。如《本经》文南所载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e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4]。生品性味苦寒, 以清热泻火力强, 多用于风热湿症和痛疽疔疱;酒制入血分, 并可借黄酒升滕之力, 治疗且赤肿痛, 瘀血壅盛, 上部积血失血, 上焦肺热及四肢肤表之湿热, 同时, 因酒性大热, 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 导致腹痛;炒黄芩可祛寒性, 以清热燥湿, 和胃安胎力胜, 多用于湿瘟、痢疾和胎动不安, 炒炭后清热凉血止血, 多用于吐血、衄血。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生用善于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多用于风湿初期之热病和疤痈;炒焦可缓和苦寒之性而不伤脾胃;炒炭则增强凉血止血之效, 临床常配方用于出血症。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ccphala Koidz.的根——生用燥湿健脾, 麸炒增加健脾作用, 土炒增强补脾止泻之力。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L的花蕾——生用以散寒止咳作用佳, 蜜制后作用温和, 能起协同作用, 增强润肺止咳之功。

综上所述, 炮制从远古至当今, 在临床应用中均起到重大作用, 与中医临床乃至中医药学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为此, 笔者呼吁, 重视中药炮制, 还炮制应有之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省温江地区分会.简明中医字典[M].1981:102.

[2]甄志亚.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44.

[3]何廉臣.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3.

中药炮制与药性 篇3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品质量;用药安全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and medicinal.LIUANQUAN, department Of medicamen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Chongzhou City.SiChuan China,611230

【Abstract】Objective:Prevent unnecessary poisoning and toxic side effects, change the drug potency. Methods:Carefu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mpact on the effects of the medicine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medical workers.Results :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n drug resistance have several effects, suggest that physicians in medication should be cautious, pharmacists in the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provisions should be strictly check on prescription.Conclusions:Physicians, pharmacists are should play their respective roles, to fully grasp the importance of TCM,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to ensure drug quality and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 drug quality; medication safety

中藥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及毒性等。药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炮制对药性可以产生很大影响。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是药材本身所固有的。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性(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盛偏衰的病变。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是反映了药物的实际性能。性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应各药的个性。炮制常常通过对药物性味的影响,从而达到调整药物治疗作用的目的。

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1]:一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称为“从制”。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也是中药的客观属性,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作用的趋向。升降沉浮于性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属阳,作用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升降沉浮还与气味厚薄有关。《本草备要》云:“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药物经炮制后,由于性味的变化,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2,3]。”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黄芩酒炒可增强上行清头目之热的作用。砂仁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经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砂仁行气和中,开胃消食,作用在中焦。经盐炙后,则可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大黄生用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火通便之功。经黄酒炙,却能引药上行,驱热下降,主治头目诸热。由此可见,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通过炮制改变其作用趋向。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如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止呕,故入胃经。归经,即中药对脏腑、经络的病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中药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有的可以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有的能改变归经[4]。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很多中药都能归几经,可以治几个脏腑或经络的疾病。临床上为了使药物更准确地针对主证,作用于主脏,发挥其疗效,故需通过炮制来达到目的。药物经炮制后,作用重点可以发生变化,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增强,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相应地减弱,使其功效更加专一。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涎唾、固精、缩尿的功效;盐制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知母入肺、胃、肾经,具有清肺、凉胃、泻肾火的作用;盐制后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青皮入肝、胆、胃经,用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的作用。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经补水见长。

4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补与泻,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言,中药有补泻之异。“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5],这是应用中药的基本原则。中药经炮制后,可改变其原有补泻作用。如何首乌生用主泻,通大便,解毒疮;治瘰疬。经黑豆汁炙后,主补,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再如甘草可清热解毒,蜜炙后则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中药炮制后,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在性味归经,功效及理化性质方面都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从而起到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提高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

5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6]。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的“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药物通过炮制,可以达到去毒的目的。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几种方法联合运用。如靳蛇去头,朱砂、雄黄水飞,川乌、草乌蒸或煮制,甘遂、芫花醋制,巴豆制霜等,均可去毒。

炮制有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不可偏废,并且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顾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结果,达不到炮制目的。

总之,中药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和适应症也各异,因此,为了使药方的疗效达到最佳,应严格遵循其炮制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峰.浅谈中药炮制临床应用的疗效和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3):65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4-895.

[3] 吴志军,张超英,柳秀杰.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01,14(1):15-16

[4] 李伟,樊小燕.黄帝内经一本通.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55.

[5] 袁精玉.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7,27(3):101-103

[6] 朱月香.中药炮制对药性影响的浅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09

中药炮制(定版) 篇4

一、增强疗效,改变作用趋势

二、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炮制应当适度,不可太过或不及。

三、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四、矫味矫臭

一、中药盐炙——盐炙走肾

1、补肾药

盐性寒味咸,能滋肾水、涵养肾脏,对于补肾药会加入食盐已达到引药力到肾脏的作用,例如:盐续断、盐杜仲、盐补骨脂、盐巴戟天、盐菟丝子、盐小茴香

2、补心药

肾水不足,则阴阳分离,心火上亢,则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例如:盐砂仁、盐益智仁、盐黄柏

3、软坚药

在中医学中,治疗癥坚积聚的中药用盐炙。现代医学中的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都属于癥坚积聚。“咸能软坚”,咸味能软化体内顽固性、陈旧性的病灶,因此在肿瘤疾病中运用盐炙中药特别关键

例如:盐荔枝核、盐橘核

4、威能润下”,大小便不利的情况,用盐炙中药增强其利水的作用

例如:盐车前子、盐泽泻

二、蜜炙——缓和药性、矫味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百合、蜜款冬花、蜜紫菀、蜜百部、蜜枇杷叶、蜜桑白皮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蜜黄芪、蜜甘草、蜜党参 3.缓和药性——蜜麻黄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蜜马兜铃

三、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入血收敛、散瘀止痛的功效

1、引药入肝经、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例如:醋艾叶、醋莪术、醋乳香、醋三棱、醋青皮、醋香附、醋郁金

2、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例如:醋延胡索、醋五味子、醋鳖甲、醋龟甲、三、酒制——主行药势,活血通络的功效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酒大黄、酒黄连、酒黄柏、酒黄芩 2.增强温补肝肾的作用——酒地黄、酒萸肉、酒女贞子、酒川芎、酒黄精

3.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酒当归、酒白芍、酒苁蓉

五、炒制——增效、减毒、缓和药性

A:增强疗效——炒王不留行、炒山楂、炒麦芽、炒决明子 B: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炒牵牛子、炒苍耳子、炒莱菔子 C:缓和药性——炒芥子、炒葶苈子

D:增强或产生止血的作用——炒地榆、炒槐花、炒荆芥、炒干姜 E:保证疗效、利于保存——炒槐米、炒牛蒡子、炒苦杏仁

1、炒黄(包括炒爆)——主要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物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温中散寒、杀酶保苷,酸枣仁——养心安神

炒酸枣仁——增强养心安神作用 苍耳子——消风止痒力强

炒苍耳子——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莱菔子——能升能降,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王不留行——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槟榔——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散结、炒牛蒡子——缓和寒滑之性、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槐花——清肝泻火、清热凉血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杀酶保肝 白芍——敛阴平肝、潜阳止晕

炒白芍——性味缓和、柔肝和脾、养血敛阴 酒白芍——酸寒下降、和中缓急止痛 鸡内金——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增强健脾消食得作用 白扁豆——和中化湿,补脾胃

炒白扁豆——增强健脾化湿的作用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炒赤芍——缓和药性、活血止痛不伤中

炒稻牙——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改变药性,回乳

建曲——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炒建曲——增强健脾的药效 芥子——生品味辛性温,辛散力强

炒芥子——炒后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的功能 炒火麻仁——增强润肠燥,滋阴血的作用 冬瓜子——性寒,清肺化痰,消痈排脓 炒冬瓜子——寒性缓和,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 苦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生品小毒 炒苦杏仁——炒后性温,长于温肺散寒 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炒紫苏子——缓和药性,增加平喘的作用

2、炒焦——增强药物消食健脾得功效或减少药物得刺激性

炒炭——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生栀子——苦寒泻火、清热解毒、退黄利胆 焦栀子——寒性缓和、清热除烦 栀子炭——凉血止血 蒲黄——止血、化瘀、通淋 蒲黄炭——增强止血作用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得作用 荆芥炭——辛散作用减弱、具有止血功效 生姜——温胃止呕

干姜——辛热、燥烈性、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姜炭——辛味散失、止血温经 地榆——凉血止血 地榆炭——收敛止血

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侧柏炭——增强涩血止血功效

大黄——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峻下缓和、升提药性、清上焦实热,活血祛瘀增强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当归——补血、润肠 当归炭——止血

酒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藕节——凉血止血

藕节炭——增强止血、散瘀,黄芩——清热、泻火、解毒

黄芩炭——增强药物收敛、止血的功效 茜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 茜草炭——增强凉血止血的作用 棕榈——收敛止血

棕榈炭——增强止血止痛作用

六、加辅料炒——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1、麦麸炒(小麦得种皮)——性味甘平、具有和中益脾。适用于补脾胃或者作用强烈及有腥味药物得炮制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得功效

麸炒苍术——辛燥之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健脾和胃得功效 白术——健脾燥湿、利水消肿、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得作用 薏苡仁——偏寒凉、利水渗湿 麸炒薏苡仁——缓和药性、健脾利湿 僵蚕——辛散之力较强、散风热(麸)炒僵蚕——息风止痉、化痰散结 枳壳——辛燥、偏于破气散结

麸炒枳壳——缓和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山药——补肾生精,益肺阴 麸炒山药——补脾和胃 泽泻——性寒,利水渗湿

麸炒泽泻——寒性缓和,渗湿和脾,降浊以升清为主 枳壳——破气,行痰,消积

麸炒枳壳——缓和辛燥之势,多用于和胃消胀 枳实——破气、散痞、泄痰、消积 麸炒枳实——缓和药性 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泻

麸炒芡实——偏温,气香,增强补脾和固涩作用

七、煅——改变其原有性状以便适用于临床需要;提高药效或产生新的药效;便于粉碎,利于调剂。

1、适用药物

A:矿物类药物以及质地坚硬的药物,如贝壳类药物,以及质地坚硬的药物

B:需要制炭的药物(植物药或者动物药)

2、明煅法——使得药物质地松脆,除去结晶水,使得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例如:白矾粉——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

枯矾粉——增强了收涩敛疮,生肌,止血化瘀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龙骨——镇静潜阳

煅龙骨——增强收涩固涩、生肌的功效 牡蛎——镇静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煅牡蛎——增强收敛固涩的作用 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

煅石决明——缓和药性,增强了收涩固涩,明目 蛤壳——偏于软坚散结

煅蛤壳——易于粉碎,增强了化痰制酸的作用 珍珠母——偏于平肝潜阳,定惊安神 煅珍珠母——可治胃酸过多(煅)阳起石——临床均用煅制后,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我们用的是炮制后的

(煅)青礞石——临床均用煅制后,易于有效成分溶出——我们用的是炮制后的

3、煅淬法——能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效;消除药物夹杂的杂质。例如:自然铜——散瘀、接骨、止痛。

煅自然铜——增强散瘀止痛

赭石——性寒,偏于平肝潜阳,降逆止呕,凉血止血 煅赭石——缓和寒性,增强收敛止血 磁石——偏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煅磁石——聪耳明目,补肾纳气力强,缓和重镇安神的作用 紫石英——偏于镇心安神 煅紫石英——温肺降逆,散寒暖宫

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煅瓦楞子——长于制酸止痛,敛疮止血

3、煅炭法——改变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疗效、降低毒性

例如: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止血 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能力变强 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煅蜂房——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下乳的作用 煅丝瓜络——增强祛风痰,凉血,解毒

八、蒸法——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减少毒性;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例如:何首乌——苦泻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作用

制何首乌——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制法:取何首乌片,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制黑豆汁被吸尽,药物呈黑棕色,取出——何首乌10:黑豆汁1)

黄芩——清热泻火,解毒能力强

酒黄芩——入血分,升腾,缓和苦寒

黄芩炭——清热凉血

女贞子——清肝明目,滋阴润燥

酒女贞子——补肝肾作用增强

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功能

生地炭——补血止血为主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

酒黄精——去麻,补脾益肺作用增强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托,生品,敛阴止汗作用强

蒸山茱萸——补肾固精,固精缩尿

酒山茱萸——补益作用增强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醋五味子——收敛之性增强,涩精止泻作用增强

酒五味子——益肾固精作用增强,用于肾虚遗精

蜜五味子——补肺益肾作用增强,用于久咳虚喘

九、煮法——“水煮三沸,百毒俱消”降低毒性,以煮法最为理想

A:改变药性,增强疗效——药汁煮 B:清洁药物——豆腐煮

清水煮——川乌、草乌

药汁煮——附子、吴茱萸、远志

例如:生川乌——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生川乌,有大毒 制川乌——毒性降低,可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草乌——有剧毒

制草乌——去毒,必须用炮制品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制吴茱萸——降低毒性,调和药性,增强功效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生品有毒,制远志——缓和药性,去毒,安神益智为主 天南星——生品有毒

中药炮制学试题---答案 篇5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 现代科学理论 B 中医基础理论 C 中医中药理论 D 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A 五十二病方 B 雷公炮炙论 C 炮炙大法 D 修事指南 为使矿物药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多采用 A 炒法 B 炙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须挖去毛的药物是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骨碎补 D 鹿茸 5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炒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 A 荆芥 B 地榆 C 槟榔 D 白茅根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用麸 A 5公斤 B 20~25公斤 C 30公斤 D 10~15公斤 制何首乌常用的辅料是 A 生姜汁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炼蜜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 A 酒蒸法 B 清蒸法 C 水蒸法 D 醋蒸法 清上焦实热,宜选用 A 大黄 B 醋大黄 C 熟大黄 D 酒大黄 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

A 经验总结

B 统一炮制方法

C 质量标准的制定

D 炮制原理探讨12 炮制种子类药材多采用 A 炙法 B 炒法 C 煅法 D 煮法 发酵的最佳温度是: A 13~18℃ B18~25℃ C 30~37℃ D 20~27℃ 酒炙时,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黄酒:()()()()

()()()()))))

((((A 10~20公斤 B 25公斤 C 25~30公斤 D 5~10公斤

15药物炒黄多用

()

A 中火

B 文火

C 武火

D 先文火后武火 醋炙法中,米醋的常用量为

()

A 10%~15%

B10%~20%

C 40%~50%

D 20%~30% 炮制后可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用途的是

()A胆南星

B 制南星

C 法半夏

D 姜半夏 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是

(A切制方法 B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 C 药材的质地与种类 D 切制工具及干燥方法 19 制备食盐水时,一般加水量应为食盐的(A 4~5倍

B 6~7倍

C 8~9倍

D 10倍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为

(A 国家级法规

B部级法规

C地方法规

D 企业法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2、气调养护的原理是降氮充氧(╳

3、芦头一般指药物的根茎,叶基等部位。(√

4、盐车前子采用先拌盐水闷润至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

5、信石为砒霜的加工品,成品为白色结晶或粉末。(╳

6、用某种辅料来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为相恶为制。(╳

7、一般炮制品贮存时的相对湿度为40%~50%。(╳

8、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类药材的切制。(√

9、土炒山药能增强益肺和胃的作用。(╳

10、山楂炮制后可以缓和刺激性的原因是挥发油含量降低。(╳

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 篇6

但是,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部分地区、部分医疗单位的中药工作, 逐渐发展为以营利为目的, 为追求利润以假充真、以劣充好、以次代优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基层医院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中药药品的质量, 特别是中药炮制质量有所下降, 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降低了药物疗效, 给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明代《本草蒙荃》中陈嘉漠曰:药物“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入盐表肾而软坚, 用醋注肝而住痛, 蜜制甘缓益元, 凡药制造类在适中[2]。” 药材配方前需经不同的加工炮制, 使药物清洁纯净, 消除或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改变其性能,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不能只求经济效益, 概不炮制, 忽视用药安全有效的要求, 如麻黄用于发汗解表, 宜于生用。若用止咳平喘, 多用蜜炙, 麻黄经蜜制后, 具有发汗功效的挥发油成份减少, 而有止咳、平喘作用的生物碱并无改变, 蜜炙增加了润肺作用, 所以蜜炙麻黄就增加了止咳、平喘的疗效。大黄生用有泻下作用, 经酒炒后而变为止泻作用, 因此用大黄不分生用酒炒就难达到用药的目的。元胡具有止痛作用, 其所含的止痛成份延胡索乙素及延胡索碱难溶于水, 不易煎出, 而经醋炒或醋煮后其游离生物碱与醋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 易于煎出。苦杏仁经炮制后可破坏苦杏仁酶, 从而保护了苦杏仁匿免被水解。古人云:“凡药须雷公炮炙入药乃效, 如未制生药入煎, 不均治病, 反而无益”。

目前, 由于某些药材市场管理不规范, 各个环节不细, 炮制方法及操作技术不合理。药材物流系统及医疗系统中, 中药加工炮制人员技术培训不够, 个别中药炮制人员业务素质差, 各项职责、制度落实差。加之基层中草药加工器械不全, 工作条件差, 大部分中药材加工不够精细, 混有泥砂杂草土石。药用部分与非药用部分混合, 需水飞研细的也由于缺乏水飞器皿与其他加工工具, 而不炮制。也有些工作人员忽视了中药炮制工作, 从市场购入后, 不进行炮制不经治削, 原药装斗直接把生品卖出。作为从业业务人员, 忘记了药师职责, 竞不顾“生药入煎, 不为治病反为无益, 岂不害人。”有的基层医院药房将需炮制的生药单包给患者, 让其回家炮制, 何谈火候掌握, 临床疗效如何, 可想而知。

如何改变当前在基层医疗单位中, 中药炮制不到位的现状, 改变少数工作人员不热爱本职工作、环境差、条件差, 且工作程序烦琐、脏、累、差。不但不如法炮制, 干脆用生药入煎剂, 致使一些不合格药品没有通过严格的验收, 就通过调剂用到临床, 确实表现为“虽有良医而药肆多伪药, 则良医无济于事。”因此, 只有重视中药炮制、调剂工作, 良医配良药, 才能治病救人, 解除患者的痛苦。

为更好地宏扬民族文化, 发掘祖国医学宝库, 提高中药加工的炮制水平, 提高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医院中药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为患者服务观念。②加强业务学习, 注重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 不断壮大中药队伍, 解决“中医后继乏人, 中药后继无人。”③提高基层医院中药炮制人员的地位, 改善工作环境, 做好劳动防护。对在基层工作突出的中药人员给予荣誉奖励, 特别在工资晋级, 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④调剂人员自身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遵古炮制”[3]按国家技术规范炮制。这样才能炮制出合格药品,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雷载权, 陈权育, 高学敏, 等.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9.

[2]徐楚红, 叶定江.中药炮制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3.

科学炮制解中药之毒 篇7

“是药三分毒”由来以久

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中药,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这是中药毒性在现存本草文献中的最早记载,如《名医别录》就载录有毒中药131种,《新修本草》载录143种,《证类本草》载录223种,《本草纲目》载录361种,并列有毒草专著。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宋代已将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加以总结,列出其名称,亦即后世所遵循的“十八反”“十九畏”。如妊娠用药的禁忌,因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或堕胎的作用。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药,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及慎用的药物临床必须慎重考虑。由上述可见,中药的所谓毒性实际上不仅是指有毒性中药,同时包含古人已意识到不合理的用药或用量过大或炮制方法不当等情况。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也已经证实,任何药物均有一定的毒性,即“是药三分毒”。

科学炮制使中药减毒增效

有毒中药经炮制后,除便于储存、调剂和服用外,更重要是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因此,有毒中药的炮制十分重要,历代都给予高度重视。其减毒原理如下。

1.炮制使毒性物质破坏

有些药物通过加热可使毒性物质破坏,从而使毒性减低。如马钱子含有毒成分木鳖碱和马钱子碱,通过砂烫高温处理后,此成分即被破坏或挥发,使之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内。

2.炮制可使毒性物质分解(或水解)

有些药物通过炮制使毒性物质分解后,转化成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如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尤其是乌头碱),遇水或加热后,被水解(或分解)转化成为毒性较低的乌头次碱及几乎没有毒性的乌头胺,从而使毒性减低。

3.炮制可使毒性物质衍化

在炮制过程中,如果同时对有毒中药配加某种辅料,这种辅料中的某些成分与有毒成分作用,衍变成一种无毒而又不影响疗效的物质,使毒性降低。如大戟含有毒的三萜类化合物,用醋炮制后,即可与乙酸作用变成衍生物,使之无明显刺激性及毒性。又如用甘草为辅料炮制某些有毒中药,由于甘草含有的甘草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醛酸,能与含羟基等有毒物质混合,生成难于吸收的结合型葡萄糖醛酸而达到解毒目的,故许多药物炮制都用甘草。如加明矾炮制某些有毒药物,明矾是铝的复盐,在水中分解为氢氧化铝,呈凝胶状,带负电荷,可吸附生物碱、苷等而解毒。

4.炮制使毒性部位直接去除

有些中药的某部分有毒,通过去除毒性部位使该药无毒或低毒。如蝮蛇、蕲蛇的头部毒腺含有强烈的毒素,去头后降低毒性,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5.炮制可使毒性成分逸出

如斑蝥中有毒成分斑蝥素,与米同炒至85℃时即开始升华,因而降低了毒性。露蜂房内含有的蜂房油是一种含有毒成分的挥发油,经炒黄后,能使部分油挥发而降低毒性,同时又矫正臭气。

6.炮制使毒性成分降低在安全范围之内

有些药物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即是有效成分,炮制时须采用使其毒性成分降低在安全范围之内的方法。如巴豆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均存在于油脂中,传统的炮制方法采用压油用霜法,不能全部去除巴豆油,要求保留在18%~20%之间为宜。

中药的炮制去毒6法

为使用药安全和有效,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有以下数种:

1.加热去毒

利用炒、煨、蒸、煮、油炸、砂烫等方法去毒。如马钱子、斑蝥、乌头类药材。

2.加辅料去毒

毒性中药在用水浸洗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辅料,如生姜、白矾、甘草、皂角、黑豆汁、醋、石灰水等,以减低其毒性,如半夏、大戟、甘遂、芫花等峻下逐水药。

3.压油制霜去毒

如巴豆、柏子仁等。有人说:巴豆如不去油,力大如牛。可将巴豆压为粉末,加淀粉,使脂肪油含量达到18%~20%,其毒性大为降低。

4.水泡漂等去毒

用大量清水浸漂药物,可使毒性成分溶于水,从而降低毒性。如川乌、附子等。

5.净制去毒

通过除去有毒、副作用的部位,达到去毒的目的。如蛤蚧、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斑蝥、红娘子、青娘子、蜈蚣等。

6.水飞降毒

水飞法解毒就是利用中药毒性成分溶于水,而有效成分不溶于水的特点,将药物加水反复研磨,从而达到降毒的目的。该法适用于一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如雄黄、朱砂等。

相关链接

哪些中药品种有“毒”?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列毒性中药共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共收载毒性中药材68种,分为3类,其中“大毒”8种、“小毒”24种、“有毒”36种。

“大毒”类有:川乌、马钱子、天仙子、巴豆(含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小毒”类有: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含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

“有毒”类有: 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含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

在此基础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有毒性中药品种有所增加,共82种,其中大毒中药增至10种,小毒中药增至31种,有毒中药增至41种。

中药炮制实习报告 篇8

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即炮制品中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的限度。炮制品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应去除非药用部位,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

片型及粉碎粒度

1.炮制品的片型厚度应符合《药典》或《规范》的规定,并且片型平整、均匀。不合格饮片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炮制品中不得混有破碎的渣屑或残留的辅料。

2.粉碎粒度 不宜切制的药物或医疗上有特殊需要的药物,粉碎成颗粒或粉末,要求粉粒均匀,无杂质。

色泽

中药炮制对制品的色泽有特殊的要求。生品饮片有其固有的色泽,在炮制操作中,常以饮片表面或断面的色泽变化作为判断炮制程度的标准。炮制品的色泽是其内在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炮制品应显其固有的色泽,不应有明显的变异。如白芍变红,红花变黄,说明药物内在成分发生了变化。

气味

炮制品除应具有固有的气味外,还应带有所用辅料的气和味。如醋炙品有醋香味。不应有变异或明显的散失。炮制品的气味散失与贮存期限有关,故不宜久贮。

水分

炮制品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在8%以下。

灰分

将干净而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高温灰化,所得之灰分称为“生理灰分”。炮制品的灰分应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浸出物

浸出物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浸出物的含量是表示其质量的一项指标。对于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炮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及理化鉴别

1.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炮制品的组织结构或粉末中的组织、细胞、内含物等特征,鉴别炮制品的真伪、纯度,甚至质量。

2.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是用化学与物理的方法对炮制品中所含成分进行的鉴别试验。通常只做定性试验,少数可做限量试验。理化鉴别主要包括:显色反应与沉淀反应、荧光鉴别、升华物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等。

有效成分

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炮制品质量的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凡是一药有多种有效成分的亦应建立多个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

有毒成分

建立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标,可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其限量指标一般包括毒副作用成分、重金属的含量、砷盐含量、农药残留量等。

卫生学检查

对炮制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及活螨等作必要的检查,并作限量要求。

包装的检查

中药刨制——钩藤炮制 篇9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pylla wall.、毛钩藤 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 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 uncaria sessilifrue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去杂质,去叶,洗净,晒干(《药典85》)。

二、切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未切者,用水淋洗,润软,切段,干燥(《规范》)。

三、炮炙 蒸制 取钩藤1-2小时,晒干(《浙江》)。

中药炮制中的注意事项 篇10

关键词:中药炮制;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10-01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中药炮制是在我国中医药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改进、总结,逐渐形成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1]。中药炮制要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并按照临床使用和对制剂的要求,将中药材进行处理加工的一门独特技术。进行中药炮制的目的大约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1)保持其药物的纯洁性,提高疗效;(2)矫正药物气味,降低药物的毒烈燥性,减少其副生作用;(3)改善药物性能和引导归经,达到一定的冶疗效果和目的;(4)利于药物的粉碎、整理和煎煮脱下药性;(5)有利于分档贮存和调剂使用。但是,很多中药材在经过特殊方法炮制后其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和毒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其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因此,本文將对中药炮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中药饮片炮制中注意规范化管理

为了保证中药炮制的质量,尽管国家曾先后制定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炮制规范》,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中也专门列出了“药材炮制通则”,但是,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2]。例如,在“药材炮制通则”中,常常会出现“炒至变黄”、“炒干”等叙述,这些叙述其实并没有量化指标可循。同一操作由不同人员进行的结果必然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借鉴操作人员主观上的经验,那么就很难真正保证中药炮制的质量,最终也会导致中药炮制品的质量差异。还有一些厂商,急功近利,不按照药材采制的季节要求,提前采制,或以次充好,或以劣充优。这样一来,不仅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还极易造成中药炮制成品粗糙,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中药炮制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经营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对中药材进行炮制,从每一个环节控制和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此外,还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和参见讲座等,不断丰富中药材炮制的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中药炮制的规范程度。

2 中药饮片炮制中要注意技术操作

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技术操作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净选不精[3]。一般中药的药用部位都需要净选,从而出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及霉败品等。但有些中药饮片厂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常常会省去这些极有必要的工序,将中药材的皮、茎、根、须等混在一起进行炮制,甚至不能达到清洗干净的要求。还有一些药物在炮制规程中,会需要使用硫磺熏蒸。我们都知道,硫磺是有毒物质,一般只是外用,很少内服。而使用硫磺进行熏蒸过的中药饮片,都会或多或少的残留一些硫磺化合物,这严重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对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控制这些有毒物质的产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能力强,高效、灵敏、快捷、重现性好的优点,基于HPLC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较好地反映中药材在炮制前后物质成分的变化,可用来对中药及其不同炮制品进行鉴别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而对于硫磺残留量的问题,也可以采用HPLC法对其残留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含量超标的炮制品,继续进行炮制至硫磺残留量对人体无害为止。除了HPLC法之外,我们还可应用薄层法、气相检测法(GC)、液质联用技术(LC-MS)、气质联用技术(GC-MS)法对药材中的相关成分进行测定,从而炮制出合格的中药产品。

3 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的辅料缺乏统一标准

中药饮片在炮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一些辅料,如醋、盐、酒等,其目的在于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并利于药效的发挥。但目前尚没有对这些辅料的具体执行标准,如在“酒制”这项中,只是规定了“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但具体对黄酒的要求却没有明确说明,而黄酒的含量、放置时间、不同产地等因素都会间接的影响中药炮制品种的质量[4]。因此,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地方政府应配合国家组织机构共同制定标准,对涉及到的问题加以具体化,从而保证中药炮制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目前的中药炮制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操作规程中却多为模糊性的语句描述,工艺参数描述不准,大多数是依赖经验进行。即便是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与药材相同。这不仅无法反应中药炮制品的特性,也无法体现炮制要求[5]。而中医作为我们的国粹,中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努力将这一门学科发展传承下去。因此,我们还应继续在中药炮制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更加规范化的中药炮制标准,为祖国的中药事业、为继续造福千千万万的百姓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宋丽,王少云,聂磊. 中药炮制质量分析方法与药效评价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13,36(1):151-155

[2] 王丽芳,王肖敏.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中药饮片不同炮制方法归类与分析[J]. 中国药房,2012,23(19):1821-1824

[3] 施婧妮,陈进文,高建蓉,等. 鳖甲炮制前后抗肝纤维化有效物质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2):63-66

[4] 陈倩,陈科力,杨昊. 半夏产地加工方法对甾醇类成分的影响[J]. 中药材,2011,34(11):1701-1703

上一篇:成功之前唯一的途径作文下一篇:社区活动项目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