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述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会工作概述

档案工作发展历程概述

摘 要: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的档案工作都非常重视并关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档案工作获得了十分重要的经验及成就。但是在我国的档案工作中,仍旧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学习培训。挖掘档案的价值,发挥原始信息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为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服务。正确认识档案“管”与“用”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档案工作;档案发展

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历史,我国的档案工作,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完善,扎实做好当前工作,学习好国家政策法规,在我国的十九大以后,随着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必须对档案历史,法规,制度了解清楚,才能有正确的新时代世界观和人生观,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利用档案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一、档案工作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1.档案工作的历史意义。

档案工作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每一份档案资料都非常重要,需要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去操作,我们国家也对档案工作非常重视,国家领导人对档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及作用。在1923年,我国召开了三大,并建立了秘书制。《文件处置办法》作为首个档案管理的文件,由国家领导人亲自作出批示,同时还制定了存废制度。有国家领导人的管理和关心,档案管理的全面工作就能得到正确快速的发展和提高。

2.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国家领导人对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国家档案局的主要作用是对全国档案工作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针对各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实施明确指导、监督及检查。在那以后我国又设立了各类各级的档案管理馆,明确指示各馆的功能以及职能,为我国档案馆的事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二、国家对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制定系列的政策方针

国家档案局的主要作用是对全国党和政府的档案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我国的各地领导机关都成立了政党合一的档案室及档案管理处,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当地的档案行政业务进行督促及检查。而档案工作进行的的基本操作的原则,就是将各级机关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保证了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准确性,能更有利各级机关顺利开展工作,使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提高,在1956年的4月,我国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专门针对档案管理工作而颁布的法规性文件,后续我们国家又颁布发出了《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其明确的确定了要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坚持遵守档案统一集中管理的原则。并且在那以后又接连在全国设立了各类各级的档案管理馆,为我国档案馆的事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改革开放

1. 颁布档案工作的法律

国家档案馆领导对档案工作体系特点进行总结时概括指出,包括七个飞跃及一个有机结合。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有效的实现了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还有机的结合了中央档案保管利用及全国档案工作行政管理这两种不同的职能。在1987年,我国颁布了首部档案工作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这意味着,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我国的档案工作从此有了质的飞跃,从无法可依转变到依法管理,而在实际的档案工作管理的方式方面,随着技术进步,由传统的纸质手工记录备案转变到科技化信息技术的电子档案。档案的服务对象也有了改变,由单纯的面向机关转变到了面向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方面,实现了由形式单一传单广告到信息化科技宣传全民推广的重大转变,并且在档案工作的交流方面,实现了由单纯的机关内部档案资料调阅使用到面向全国各个层面的人员查询调阅使用,档案资料管理的准确全面性就格外重要。所以加强提高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水平也特别重要。在对“十一五”以来我国的档案工作成绩进行总结的时候,提出“前所未有”8个,主要包括:党政领导人前所未有的重視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前所未有的为党政大局提供了相关服务成效;档案工作前所未有的在指导思想方面有所突破;档案工作的安全条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档案工作的建设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档案工作前所未有的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档案部门前所未有的加强了应灾能力;档案工作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宣传及执行监督方面的力度。

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公共服务的运行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机关专业档案显得格外重要,包括民生档案,比如群众户籍档案、学生的学籍档案、辖区群众的健康档案、群众的婚姻档案、住房备案档案及土地档案等。这部分民生档案覆盖全国的亿万人口,同时也涉及到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非常重要。市民群众需要查询民生资料档案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的去相关部门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档案,满足了群众需求,也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档案这一传统职能由政府部门查阅的资料,开始转变成为百姓家家户户可以查询的资料,使其社会公共服务作用显著提高。

2. 档案工作在发展过程当中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档案工作

(1)档案工作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档案工作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在建设档案资源方面的力度较为薄弱,档案的创新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持续加强档案工作干部的锻炼及培养等。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在部分单位及地区当中并未完全的理顺。部分单位及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到现实发展的计划当中、往往被忽略。这一现象会导致档案工作不能得到发展。使得档案工作机构出现一系列的现象,如不能积极的为促使中心工作发展提供服务、跟地方政府及单位之间的工作发展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缺乏充足的经费、缺乏足够的人员、设置方面不齐全等。在每一次的精简机构当中,都将档案工作部门作为一个“撤销—合并—撤销”的试验部门。这部分情况都会对档案工作的正常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持续强化针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及意识的相关宣传教育,加强干部在档案工作方面的认识,并切实的贯彻党中央政府的决策。

(2)档案工作发展的重点及关键就是档案部门自身。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也需要多方面进行开展,传统档案管理的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一般都是由各单位员工兼任档案管理员,时间精力有限,对档案管理只能做到最基础的记录保存,而现阶段的时代是信息化技术的时代,单纯的纸质手工记录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所以亟需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培训,信息化档案的需求增大,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信息化能力也需要得到提高,更有效的满足查询人员的需求,做到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了查找资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

3.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新时代的教育学习培养

档案工作的最基础本质就是为管理服务开展的工作,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就要求从事专业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管理档案工作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为了提高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各单位的专业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各单位就需要定期定时组织专业档案管理技能业务学习和培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极其重视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的培养工作,专业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整体技能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专业化能力素质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在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每个学科的任教教师都要结合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明确教育目标,制定好教育计划,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确定好专业化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实践操作进行教学, 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高校学科任教老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强化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意识,牢牢把握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对党必须要有绝对忠诚。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被赋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所以要积极发挥档案机构的职能作用,特别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让每个党员干部、每个专业化档案管理人员都认真听从组织指挥、贯彻执行好党的决策。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在档案工作方面的优秀事迹,学习在革命战争时期烈士们通过自身鲜血及生命对档案工作进行收集及保护的英雄事迹,学习在档案事业方面先进人物的付出精神。时刻提高警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学习力度,跟随时代的脚步,学习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掌握现代化的科学信息化的专业技能知识,提升专业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档案教育服务水平。

再次,单位的每一位进行档案管理的人员,应该强化意识,提高自己,更加需要时刻提高警惕,重视对待在工作中记录的每一份资料,做到所登记备案的资料无一错登漏登,保证每一笔记录的登记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的技能水平,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

四、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的关系

1.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所有工作单位的档案是其在各项工作活动中所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整体总和,是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经历记录形成的资料,而对档案进行的管理是指所有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国家、各个行业的相关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对各个单位经营管理、生产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纸质、 电子、实物等各类档案记录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档案管理工作,进而维护单位经营和发展档案历史记录的完整性、系统性、安全性与可用性,单位档案的“管”与“用”是现代各单位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手段,是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档案工作人员最基本的专业化技能操作手段。

2.档案管理面向服务的对象是单位档案搜索利用者,档案利用者需要查询资料时,能够顺利的通过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查找、并且利用已记录登记在册的档案信息,能够快速的满足档案搜索利用者的需求,便于他们开展工作。开展档案利用,为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档案资料进行利用,促进了单位的工作发展进程,缩短了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一定要认识到单位档案管理利用的重要性。

3.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的关系。单位档案管理是单位利用档案、发掘档案价值、服务单位工资发展的基础,做好各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提供档案利用。单位对档案需求的满足程度取决于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单位档案管理水平也要逐步适应单位不断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

4.新时代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需求,所以亟需构建信息化数据平台,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能力,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电子登记记录以及电子档案记录检索和学习,增强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大大缩短的查询时间,而且利用电子档案查询,也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自主操作更加便捷,如今現代信息化的操作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电子档案还可以构建共享平台,能够让多个单位迅速的,同时做到实时查询所需要的档案资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工作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信息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也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结言

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体系,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制定、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确保严格执行,要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度,强化信息化的管控流程,依法依规做好档案工作。在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中一定要牢记遵守档案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同时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创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在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需要将档案信息的工作进行有序推进,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并在档案信息化工作者中清晰的传达,保证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力。

参考文献:

[1]沈 曦.“互联网+”形势下历史档案管理的新思考[J].兰台世界,2019

[2]王德俊.忆毛泽东同志对档案、档案工作的重视和关怀[J].北京档案,1984

[3]张月晨,付小颖.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报档案工作的方法及启示[J].档案管理,2017

[4]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重视档案工作[J].中国档案,2009

[5]朱睿晔.试论工会档案管理的功能与发展趋势[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7

[6]李月明.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档案,2017

[7]朱学莲.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

[8]刘帅伟.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兰台世界,2015

[9]杨立人.从国家档案看档案馆性质的特殊性[J].档案学通讯,2014

[10]杨立人.国家档案馆馆藏建设中的“亲民”战略[J].北京档案,2006

[11]林 虎.中国档案服务社会化历程探微[J].山东档案,2013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饶继红

第2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概述

《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连载[六]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的种类

早期,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后,人们很难找到相应的参数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评判。不同的企业会采取不同的格式和方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由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实践的方式所决定的。报告的种类或性质取决于报告中所涉及议题的种类、所面向的利益相关方范围和报告机构的目的。如此一来,便带来了报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更适用于每个不同的商业个体。然而,这种灵活性既为阅读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起不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应有作用,也给报告的编写者带来了挑战,不知道如何才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期望。

正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成立时所提出的,其建立的宗旨在于完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实务,使之能与财务报告的水平相媲美,同时实现报告所披露信息的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timeliness)、清晰性和可靠性。其实际意义是,财务报告由于发展历史长,在编写时,它有可被普遍接受的框架来指导。一份财务报告应该包含什么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如何被收集、分析和披露,如何确定报告的时效性,如何保证报告的可靠性等都有明确的规范,因而更具有可信性、一致性和可比性。而且,即使是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企业财务报告又有各自的规定,但由于使用共同语言规范,人们也很容易理解报告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非财务报告也需要像财务报告一样,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报告框架,如此一来,一个企业的各种活动,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抑或是以何种方式发生,报告机构均能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来描述其对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度量和评估的方法逐渐产生和发展,人们不断寻求对这些报告进行客观衡量和比较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不同的组织开始研发各种适用于社会和环境会计报告和审验的标准和指南。这些标准和指南既有自愿性的,也有强制性的;既有关注单一问题的,也有关注多种问题的;既有过程的标准,也有功能的标准。

具体而言,在指导企业如何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方面,主要形成了三类不同层次的指南性框架:行业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地区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以及全球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的作用

这些统一的指南框架正在对读者和编写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一方面,对于报告的读者即利益相关方而言,报告指南有助于:

提高阅读效率。随着发布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读者所面对的信息成几何级倍数增长,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一般只会关注报告中某些特定的信息。如果每家企业均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撰写报告,那么对于读者来说,每一份报告都是一篇全新的文章,要想找到相关的信息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提高阅读预期和有效性。如果没有统一的框架,读者在阅读前,对于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种类是一无所知,也是没有任何预期的,即读者在阅读前并不能确定报告是否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因此读者阅读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提高报告的可比性。当读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某一家企业的责任表现或可持续性表现,而是某一个行业或某一地区中的多个企业时,需要对这些企业的责任表现或可持续性表现进行比较。读者希望每份公司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具有相同的数量和种类,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比较。如果企业报告的形式过于灵活和多样,读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有了统一的框架,读者阅读报告的可比性就得到了增强。

另一方面,对于报告的编制者即企业而言,报告指南有助于:

提供一个入门指导。对于一个正准备发布报告的企业,需要了解和学习如何编制一份能够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报告。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其他企业的报告来了解和学习有关编制报告的技巧。即使这样,也无法保证编制出的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报告,而一个统一的框架就可为其提供入门指导。

降低编写报告的成本。企业自我创造或创新一份报告需要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单个企业编制报告的成本必然要高于使用一个公认的报告框架编制报告的成本,因为这个公认的报告框架的成本可以由它的广大使用者共同承担。

确保报告按照社会和公众合理预期的方向改进和发展。企业的报告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每个企业对于这种改进和发展的理解都是存在差异的,很难做到全面。企业报告需要朝着一个社会和公众所期望的方向改进和发展。然而,对于这种最终的方向,单独的企业很难自己把握。由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对统一的框架进行管理则能比单个企业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与其他一些标准既是相互联系的,又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功能。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就一直积极寻求与下列国际上有关组织及其准则的协调和综合,以求互相附加、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譬如,联合国的“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跨国公司行为准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起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AccountAbility开发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报告和业绩审验准则AA1000系列、由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开发的社会责任准则SA8000等。此外,GRI还专门为执行“全球契约”和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行为准则”编写了指南。

对于目前各式各样的标准,在相关领域中,有的是属于行为规范(Codes Of Behavior)的,如全球契约;有的是属于行为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的,如SA8000;有的属于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倡导的ISO系列标准;有的属于审验标准(Assurance Standard)的,如AA1000AS;而包括GRI指南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则是属于报告标准(Reporting Standard)性质的。

几点启示

全球性、行业性或地区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的制定与发布均有其独特的视角与观点。这些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报告指南不仅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纵深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更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而且中国的工业行业种类繁多,有些行业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各种规模的企业均大量存在。因此,中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可以借鉴国外机构推出的行业性或地区性的报告指南,结合中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为中国企业提供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当然,这样的一部报告指南要符合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需要全面而又适当地参考国际主流的报告指南,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由于制订一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为各种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性、概念性的指南开始,不断对其进行充实和完善,逐渐增加更多实质性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和工作方法。这将为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工具,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催化剂。

第3篇:2010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概述

[摘要]2010年,广西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改革开放事业思想库和党委政府智库的作用,大力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了课题调研、规划制定、论文写作、科学普及等大量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文章围绕决策咨询对策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普工作、社科组织建设、社科成果评奖等方面,对2010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情况作了综述。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科普工作;应用对策研究;广西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编审,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文化产业,广西南宁,530022

2010年,广西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改革开放事业思想库和党委政府智库的作用,围绕自治区党委“富民强桂”战略,大力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了课题调研、规划制定、论文写作、科学普及等大量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一、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新智库建设成绩突出

广西社会科学院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取得新成果,开展和完成了一系列以新智库建设为主题的活动与课题。2010年6月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在南宁共同承办了“泛北部湾智库峰会”,与会专家围绕“泛北部湾:地区合作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计划与投资部发展战略研究所、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菲律宾发展研究院、泰国发展研究院、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院等12个与会“智库”机构共同发表了《“泛北智库峰会”成立宣言》;10月,广西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 ,出席会议的有柬埔寨和平与合作学院院长(柬埔寨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诺罗敦·西里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以及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论坛在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共识,产生了新的研究成果。

2010年,广西社会科学院共承担自治区党委、政府部门委托课题11项,院级应用课题30项,并认真组织继续实施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批示的十大课题。目前,十大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多项课题研究获得自治区主要领导批示,如郭声琨书记对《把广西打造成中国-东盟海陆空交通枢纽》课题作出以下批示:“很好!有较高价值,深表感谢。望对西江开发做个技经分析研究。”大部分课题成果提交研究报告后又进行深度研究,出版了专著,如吕余生、宋佰谦、冯海珊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广西与全国比较及分析》创制了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为广西实现“率先在西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院专家还积极参与自治区党委政府主持的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多位专家多次被邀参加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的决策咨询座谈会,积极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献计献策,为制定广西十二五规划、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等战略问题提供了智力支持。

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编的2010年系列蓝皮书进一步发挥了作为党委、政府“智库”的作用,主编出版《2010年广西蓝皮书》5部,汇集广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对策性研究报告,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有深度和分量的决策参考意见和发展数据,计有《2010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年广西蓝皮书·越南国情报告》、《2010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10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等。

二、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效明显

2010年,广西社科联加大应用对策研究的组织和扶植力度,策划组织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集群战略研究》、《推动青秀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广西第一强区》、《广西北部湾开发对海洋渔业环境的影响研究》等课题研究,资助相关课题组完成《新形势下促进广西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广西上市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研究》、《提升广西吸引外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及对策研究》、《企业创业对广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广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广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等8个课题的立项、结项工作;做好《我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等5个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督促相关团体会员单位做好研究的管理工作,分别以《水资源紧缺: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定位、体系构架、外向型产业发展和大物流体系建设》为主题编印了2期《专家建言专报》。

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广西的对策、广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广西社科联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如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座谈会,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深化与东盟合作与广西企业走向东盟战略”研讨会,第三届广西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广西发展”为主题举办第十二期广西发展论坛,联合自治区科协、共青团广西区委召开第五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资助社会科学团体会员开展学会活动,如“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广西发展战略、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加快广西发展、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与广西税源稳定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后发展地区跨越发展、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路径选择、节能减排与低碳生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等,共计30多场(次)学术研讨会,形成多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观点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厚重大气

文化研究方面,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厚重大气。由潘琦主编、全区30多位文艺评论家参与撰写的《广西文学艺术60年》2010年5月出版。该书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西十三个文艺门类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就,研讨未来发展问题,是广西文艺发展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广西社科联编辑、曹平主编的《社会科学论丛》2010年出版三卷,共计150万字,汇集社科界专家研究论文152 篇;广西社科联编辑出版《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集》,社会科学成果蔚为大观。防城港市委市政府推进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出版《北部湾海洋文化丛书》,包括《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北部湾海洋文化论坛论文集》、《唐宋诗咏北部湾》、《伏波文化论文集》4部,对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甚深。杨炳忠主编的《花山申遗论坛》,收入论文44篇,从多个侧面展开研究,推动了广西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广西年鉴2010》,广西社科联组织编写出版的《广西社会科学年鉴2010》、《中国—东盟年鉴2010》,为广西社科事业的发展积累重要的学术信息和资料。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主编的《抗战文化研究》出版第四辑,收入我区和区外专家有关研究论文27篇,在宏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护抗战文化遗产方面提出宝贵建议。覃振锋的专著《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全面总结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的实施路径,在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陈学璞的《写作论》研讨写作理论、探讨写作方法;黄伟林的《人·小说的聚焦》、漓江画派促进会编的《新时代·新桂系·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大展文献集》等,为广西文艺的崛起提供理论支撑。

2010年,广西有14个单位、17个学科、55个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广西社会科学院全年完成研究报告190项,发表论文245篇,出版著作(含工具书)30部,成果总字数达939万字。

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活动频繁

2010年,广西区社科联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扩大了社会影响。一是参与和主办大型科普活动。1月,自治区社科联组织团体会员参加广西科技活动周科普长廊展示竞赛活动,宣传普及红木文化;联合26个区直单位主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开幕式,并组织以家庭理财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科普活动;10月10日,由自治区社科联、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北海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2010年全区社会科学普及十月大行动启动仪式暨北海北部湾广场科普活动”在北海市北部湾广场隆重举行。二是举办多场多形式的科普讲座。2010年,广西社科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场广场科普活动、十场报告会、十场系列讲座、“贯彻《意见》”十家谈、社科知识进十村“五个十”科普活动,创办“中国—东盟大讲坛”,年内共举办6期,听众逾千人。三是加强社会科学普及载体建设,与河池市社科联、广西大学社科联、广西师范大学社科联共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是资助出版科普读物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超100场,群众参与超20万人次。其中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和广西科技活动周科普展示竞赛中开展的活动均获得自治区的表彰奖励。

五、社科队伍组织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积极推进全区县级社科联建设工作。3月上旬,自治区社科联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全区县级社科联建设工作座谈会”,传达学习沈北海常委、部长关于县级社科联建设工作的重要讲话,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9月下旬,自治区社科联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全区11个地级市的工作进行督查,有效地加快了工作进度。12月6日,自治区社科联又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召开“全区推进县级社科联建设工作现场会”,学习桂林市抓好县级社科联建设工作经验,加快建设步伐。通过一系列工作,县级社科联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共有桂林、来宾、贺州、梧州、河池等5个地级市的恭城等26个县(市、区)按照定性、定级、定编、定工作职责高质量地成立了社科联,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完成20个以上的县(市、区)建立社科联的工作目标。加上2009年百色市12个县(区)成立了社科联,至2010年底止,全区已有38个县(市、区)成立了社科联,占全区109个县(市、区)的35%。二是推动市级社科联的建立。2010年成立了崇左市社科联,广西14个设区市社科联的总数达到13个。三是推动成立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4个高校社科联,至2010年底,广西高校社科联总数达到29个。五是推动成立广西创新与创业研究会、广西东盟经贸促进会、广西企业管理研究会、广西大学城市发展研究所、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会等5个学会、协会、研究会,至2010年底,自治区直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达到120个。广西社会科学组织更为完善,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

六、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成果丰硕

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于2010年1月启动,10月发布优秀成果公示,12月27日在南宁举行颁奖大会。本次参评成果数为2073项。经过评委会认真评审,按规定比例产生获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413项,占参评成果数的19.92%。《广西大百科全书》等20项成果获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4.84%;123项成果获二等奖, 占获奖总数的29%;270项成果获三等奖, 占获奖总数的65%。

[参考文献]

[1]庞汉生.围绕“主题、主线”开展社科活动 促进我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自治区社科联六届三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Z].

[2]广西社会科学院.2010年工作总结[Z].

[3]雷猛发.搞好新智库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建设[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2).

作者:李建平

第4篇: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章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了解妇女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如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内容等。 教学重点:妇女社会工作的界定和价值原则。

教学难点:对中国的妇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与反思。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与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缘起

一、社会工作的兴起

二、妇女自身的觉醒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工作的兴起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的产生

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以明确的社会问题解决为导向,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为主要出发点。

2、当代中国迎来了一个社会工作大发展的绝佳时机,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好的大发展时期,但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使弱势群体不断大量滋生,传统政府已经无法全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第二、社会的大发展为社会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雄厚的资本是专业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目前,上海的司法社会工作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这种操作方式来实现的,社工人均每年四到六万元的经费配备其实是很大的一笔支出,没有足够的财力,政府很难购买得起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这也是为什么专业社会工作往往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一个有力解释。

第三、小政府大社会已经不再仅仅是学院中流行的一个抽象理念,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实践行为,当代中国对法制政府、阳光政府的倡导和推行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的观念转变,明确了政府的职能定位,确立了政府的服务方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推行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

第四、当代中国执政党理念的转换,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这些基本原则都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和理念根本契合。

第五、政治的昌明、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整体社会格局的良性变动,民主、自由、平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个人法权意识和主体地位的凸现也刺激了对社会工作的社会需求。

(二)社会工作的时代性内涵

1、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是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既反映了社会工作的独特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案主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2、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对个人潜能的强调是社会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这代表着社会工作对人所抱持的一种积极的、开放的乐观态度。

3、社会工作的承办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组织,甚至还可以是个人。

4、社会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问题导向性,而一个社会中的问题更多地具有的特征是历史性和现实性,所以,社会工作始终是一项历史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学科和职业。

(三)社会工作的现实功能

1、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

2、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

3、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

二、妇女自身的觉醒

(一)女性问题的公共化(扩展)

大量的妇女走出了家门参与到了社会化大生产之中。这一方面促进了男女的真正平等,但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大量女性问题的产生,与传统妇女问题比较起来,当代妇女问题不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而且,这些问题更多地体现为公共问题,比如女性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退休问题、婚外性关系问题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影响到了女性自身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影响到了男性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二)女性问题的差异性

根据女性主义的研究,与男性比较起来,女性发出的是不同的声音,女性展示的是不同的形象,女性遭遇的是不同于男性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简单地以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女性,不能够用在男性中证明成功的方法来处理女性的问题,而应该开发出专属于女性的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

(三)妇联工作的局限性

妇女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层次性特征,而且,妇女自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样,所有这一切都使传统的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妇联感到极不适应,无法真正满足妇女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四)性别意识的主流化(扩展)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深入发展,性别问题越来越凸显了出来,人们发现性别差异在案主问题的成因及表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相应地,在具体介入方法上性别的差异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比如工作平权方面,就拿我工作的环境来讲,女学生毕业找工作,明显会遇到性别歧视。有的单位过来招人,明文规定要男的,不要女的。它是违背性别平等法律的,是不是?可是,实践上就这样做,而且很少人去管。

大学毕业生来讲,男孩的机会显然比女孩的多。很多女孩,也只是默默忍受,自己撑过去。这个社会没有一种气候让她觉得,这种情形是可以挑战、可以去改变的。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工作的二重性

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发展的专业性和政治性。

社会工作不仅仅是解决社会特定成员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与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密切结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社会工作成为我国构陷社会正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的这个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工作已经成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相应地,构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自然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二)妇联系统的要求

在妇联系统建立专业的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妇联本质上不是公务员序列,而是群团组织,因此,政府的后退意味着妇联的必然前移。 但是长期以来,妇联系统更多地被行政化,更主要地是借助行政化力量和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妇女问题。这种思路在当今社会逐渐被淘汰,这是因为妇女群体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常态化,这是传统妇联系统所无法真正面对和彻底解决的,而社会工作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专业的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妇联】——(全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争取妇女解放而联合起来的中国各族各界妇女的群众组织。成立于1949年3月,1978年正式定名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它的基本职能是: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除此之外还关注儿童问题。

妇女联合会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按照国家的行政区划建立地方各级组织。它的全国和地方各级领导机构,由全国和地方各级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妇女委员会,厂矿企业的基层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及其以上各级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均是妇女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其他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妇女团体,各行业妇女自愿组织的为社会、妇女服务的协会、联谊会、宗教团体和其他群众团体的妇女组织,自愿申请,经全国妇女联合会或当地妇女联合会同意,可作为妇女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第十届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全国妇联主席。)

名誉主席:彭佩云 陈慕华 妇联的主要活动:  救助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  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全国妇联倡导的"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双学双比)的竞赛活动

 "巾帼建功"活动中,城镇妇女职工围绕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文化、技术和管理水平。

彭佩云——1929年12月生,湖南浏阳人,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1月参加工作,1947到1949年在清华大学社会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的妻子。

陈慕华,1921年6月生,女,浙江青田人。1971年后,历任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1988年后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是第

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第

十、十

一、十

二、十

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

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邓颖超(首任妇联主席)、康克清(朱德夫人)

雷洁琼

雷洁琼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一生崇尚教育事业,一直以身为教师而自豪。自20世纪30年代初学成归国始,她以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为自己专业,在中国教育领域辛勤耕耘长达七十余年,亦可以说是硕果累累。雷洁琼还长期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人。

求学:雷洁琼1924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学习,1931年在南加州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返国,在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中间,1945年12月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重返北平燕京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解放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

从1985年到1993 年,雷洁琼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以91岁高龄飞抵香港出席政权交接仪式,亲历这一民族盛事、世纪庆典。 在雷洁琼的学术研究中,妇女及婚姻家庭问题是处于首位的。她在1983年就指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之后又发展为“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著名观点。

何鲁丽,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红十字总会名誉副会长,中国慈善协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长。1986年4月加入民革。

吴仪:

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4月23日兼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

4月26日兼任卫生部部长(至2005年4月)。2004年2月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妇女工作和妇女社会工作的区别:

一、从工作主体来说,妇女社会工作的主体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机构,更多是非官方的民间组织;而妇女工作的工作主体目前在我国则主要是各级妇联和妇委会,而她们更多地隶属于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第二、从工作方法上来看,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如个案、小组、社区以及政策倡导等,更多地是自下而上的;而妇女工作的方法则更多地是行政性的或半行政性的,更多地是自上而下的。

第三、从工作对象来看,妇女社会工作并不仅仅止于弱势妇女群体,同时,还包括了常态妇女群体以及优势妇女群体;而妇女工作尽管在对象上强调为全体妇女服务,但事实上则更多地是为弱势妇女群体服务。

第四、从工作目标上来讲,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更多地被划分为治疗、预防和发展三重相互关联同时又相互递进的目标体系;而妇女工作的目标则相对显得割裂,并且,更多地停留在为弱势妇女群体进行保护、支持和维权之上。

第五、从工作范畴上来看,妇女工作是一个全称概念,而妇女社会工作则是一个单称概念,妇女社会工作隶属于广义的妇女工作。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界定

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换句话说,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提高妇女能力,赋权于妇女,整合妇女服务资源,从而帮助妇女完善自我,获得社会发展,并推动社会公正。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

(一)妇女

不仅仅包括弱势女性,社会工作是问题取向的,而不是人群取向的。因此几乎每个妇女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被卷入社会问题中。区别就在于弱势女性面临更多的是生存性问题,比如下岗女工;而强势女性则更多的遭遇的是发展性问题,比如白领的权利诉求和压力缓解等。

(二)家庭儿童

儿童:由于历史原因和生理原因,儿童的生育、抚养、教育等问题更多是与妇女紧密相连的,因此,妇女社会工作很重要的服务内容就是关于儿童。

家庭:目前男女的社会分工更多地还是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基础上,妇女更多地市和家庭连接在一起,家庭构成了妇女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

(三)男性

女人不能离开男人而独立存在。

(四)社会

妇女的问题不能够简单还原为妇女自身的问题,妇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源于男权社会的性别歧视,是社会问题。在妇女社会工作领域,“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构成了最核心的理论导向,这意味着妇女的问题并非妇女自身所导致,而是由于不平等的男权社会压迫,因此,妇女问题的阵阵解决必然建立在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男女平权社会的重建上。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妇女所遭遇的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这两个领域就构成了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实务领域。

(一)公共领域

1、社会主流价值观

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 现代观念如何?提问,大家对男女平等怎么看待?比如工作上女性是不是应该同男性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

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发布了一份全球男女平等情况的调查报告。其调查结果发人思考:和西方社会相比,我们是不是更为陈旧,他们是不是更为宽容?不妨对比一下中美两国的情况。

数据表明,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中美两国都有很高的支持度,各有95%、97%的中美受访者认为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对于女性是否应该工作,两国的态度也高度一致,都有97%的人表态支持。但在问及如果经济情况不佳、工作机会短缺,男性是否应该拥有优先权时,两国的态度开始分裂。有73%的中国人认为,男性应该优先保障,持相同观点的美国人却只有14%。此外,另一个教育问题也成了分水岭:大学教育是否对男孩比对女孩更加重要?有近半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更加重要”,但有高达83%的美国人对此明确反对。

通过这个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再某种程度上重新审视国人对待男女平等问题的真正状况。国人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伪平等。表面上支持男女平等,男性女性应该享受同样的权利,但是真正的或者说完全的对待男女平等问题的态度是:“如果机会足够多,男女可以平等共享,但一到机会有限的关键时刻,男性就应该有优先权。这种思想观念,不得不承认,还是一种“伪”平等。”

比如说今年引起国人最大共鸣的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唐山大地震》上映之后,叫座之余,也有不少的批评声音。有学者指出,陈旧的男性中心论贯穿影片始终。从双胞胎姐弟争一个西红柿,到母亲救姐姐、还是救弟弟的纠结决定,再到姐姐远嫁他国、投奔较为宽容的西方男性,这些,无不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是国人的主流。也有网友评论说,中国人的重男轻女,可能平时并不明显,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显露无遗。

2、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以及评估者主要还是由男性组成,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目前的社会政策带有某种程度上的男性主义色彩以及歧视女性的特征,比如男女不同年龄退休。

3、政治制度

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永远是“第二性”。

4、经济制度

5、教育制度

男性中心论在人类历史上有几千年的沿革,各国都不例外。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认识到这是陈规陋习,不仅关系人权,还影响到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但因为历史传统、重视程度以及措施力度不尽相同,各国的现况也参差不齐。中国女性在近代获得了巨大的解放,拥有了工作权,也有了受教育的权力。但现实情况是,对这两个权力的保障都并不到位,不可否认,工作场合的性别歧视是普遍存在的,女童失学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令人堪忧。要彻底革除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必须要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个是工作领域:在国家层面加强立法、禁止工作场合的性别歧视。1964年,美国将反对性别歧视纳入了民权法案。其后第一宗诉讼来自美国空姐。当时的美国航空公司规定,空姐必须是“25岁以下、未婚”,还有若干关于身高体重的要求和标准,这和今日中国的航空服务业何其相似。在1964年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航空公司的高管振振有词:雇用年轻的未婚女性,是商业竞争的需要,因为乘客喜欢看到漂亮的空姐给他们递饮料、点烟。众议员玛撒格里菲思(Martha Griffiths)是性别歧视入法的主要推动者,她公然发问:你是经营妓院,还是经营航空公司?此后,对话基调急转之下,航空公司很快败诉,美国航空业随后涌现了大批的“空奶”和“空哥”。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又成立了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专司职场的岐视,工作场合的性别歧视随之锐减。

二是家庭层面不重男轻女,给予儿童平等的教育机会。1970年,美国的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只占36%,近几十年来,由于观念普及、措施得力,这个比例在一直上升,2007年全美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已达53.5%,超过男性7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中的女性比例则更高。由于教育情况的改善,女性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加,目前,美国女性已占劳动大军的“半边天”以上。统计数据还表明,截至2007年,大部分美国家庭都是妻子学历较高,还有22%的家庭,妻子的收入高出了丈夫。由于这种新格局,女性的家庭地位也大大提升,拥有了更多的决策权,男性则开始承担更多的家务。这个势头被社会学家称之为“角色反转”,引起了学术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然,美国的男女平等现况也不尽如人意。当前的最大问题是两性薪酬差距过大。70年代,美国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甚至比男性高中生还要低,虽然近年来其工资增幅较男性快,但目前还有30%左右的差距。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还表明,5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男女平等的措施已经到位,对现况感到满意,不少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中国持基本相同的观点。相比之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反而对两性平等的现况越不满意。例如,美英法德等国家,均有比较健全的男女平等立法,但分别有63%到82%的公众抱怨做得不够、还需改善。专家解释说,这正是因为在男性占绝对主导的社会,女性还没有机会发起质疑和挑战。也正是由于缺乏质疑和挑战,满足现状,中国的文艺作品才会不自觉地频频流露“丰富”的男性中心主义,这也证明,中国的男女平等工作确实还任重道远。

6、大众传媒

尽管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跨时代的进步,唯独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形象与角色,仍然处于被异化状况。

布尔迪厄指出,“电视不利于表达思想,它必须在‘固有思维’的轨道上运作”,“思想的颠覆性沉沦于老生常谈之中。说到底,电视不过是提供了一种消化过的食品和预先形成的想法。”不仅电视如此,大众传媒因其具有强大的力量而被主流权力阶层视为巩固原有的社会文化秩序的手段。这种手段对人的影响并不是强制性的、表层的、外在的,而是非强制性的、内在的、深层的。

(二)私人领域

1、自我价值观

我们过去的历史由男性掌握书写权,很长一段时间女性不被允许进入到公共领域。所以,历史上女性的成就不如男性,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家庭里和教育上,很多女孩从小被培养的一个人生终极目标,是要找到一个好丈夫,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然后当个贤妻良母,一个支持的角色。可是很多男孩呢,从小可能是要叫你往前冲,必须功成名就,这样一个成就需求导向的教育方式。男人的理想是什么?

 大多数男人的理想是:有---美国的公司;日本的老婆;澳洲的房子;德国的汽车;法国的时装;瑞士的存款;英国的地位。  男人最低的生活理想是:农妇、山泉、有点田! 女人的理想是什么?  一般女人理想是:

1.不用怎么辛苦,都有很多很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2.脸蛋永远像18岁的脸蛋,身材永远该凸就凸,该凹就凹,该翘就翘。 3.有一个温馨浪漫的家,包括对她一心一意的老公,可爱懂事的孩子。 4.除了有一个男人陪她白头偕老之外,还有很多个她喜欢的男人围着她转。 5.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能够为自己做决定。  比较前卫一点的女人的理想是:

三围魔鬼化。收入白领化。家务甩手化。爱情小说化。情调小资化。购物疯狂化。情人规模化。老公奴隶化。

即便是那些所谓的女强人型的人,在讲男女平等的时候,女性往往想到的是以男性为标尺去定义这样一个概念,究其本质,不还是首先承认了男性的标准高于女性,男性优于女性么,不然干吗以男性为标尺,用男性的标准来定义平等?

2、美丽牢笼:最为突出的就是女性对于生理身体的过度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女性对美丽的病理化追求。

3、婚姻的梯度效应:主要指的是在婚姻中男女地位、权力的阶梯差异,具体表现在目前的婚姻组配中一般是男性高于女性。

4、家庭权力

5、家庭暴力: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以及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都在其列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九成受害者是女性

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规范仍然散见于宪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等部门法之中。

四、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

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确立主要涉及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社会工作本身的普适性目标;第二是妇女群体本身的服务目标。

(一)普适性的目标:治疗、预防、发展。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赋义、赋权、赋能。

(三)妇女社会工作具体服务过程中目标:

第一目标:增强人们的问题解决、应对和成长能力。

第二目标:把人与能向他们提供资源、服务和机会的系统连接起来。

第三目标:促进能向人们提供资源与服务的系统进行有效的和人道的运作。 第四目标:形成并改善社会政策。

第五目标:促进人类福利,减少贫困、压迫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不公平。

第六目标:通过倡导和促进社会和经济公正的社会或者政治行动来追求合适的政策、服务和资源。

第七目标:发展和使用提升社会工作实务的研究、知识和技巧。 第八目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发展和运用实务。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

一、妇女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的普适价值观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1、性别的双重视角

性别双重视角是指我们在性别观点上应该坚持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并重的双重观点,妇女的问题本质上是性别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区分本身就在告诉我们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定的。

现在,我们在观念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个是传统生活中人们主要关注生理性别,认为女性的问题源于天生,导致了将妇女的社会问题错误地还原为生理问题;

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有些人主张说“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是不如男人”,比如说,即便做家务、做饭,真正的大厨不还是男人嘛。甚至在至今的像数学、科学、艺术等诸领域,女性的表现的确不如男性。

这个“男女有别”,它的根源是性别歧视,把女性的问题归结于天生的生理问题。所谓“女性不如男性”等说法,在我看来,很大程度根源于过去男女在教育机会和其他资源上的不平等。如果给女孩一个平等的机会的话,女性未必比男性差。现在在一些领域,很多女孩对男孩来讲是很具有优势的,甚至于出现所谓“阴盛阳衰”的情形。所以有些人反而在讲,要保障男性名额了。

性别歧视在我们社会中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些并没有被意识到,更没有受到批判。有比较好表现的那些女性,时常受到这种性别歧视文化的干扰。比如说,在校园里有个笑话,“女博士”被看做是第三种人,灭绝师太般的人物。后来又一个延伸的笑话说,校园里面有四种人:一种是女学生,一种是男学生,第三种是女博士,第四种是敢娶女博士的人。女性如果成绩表现好,学识上有所长进、有所成就,你不肯定她、鼓励她,尊重她的成就,反而拿这些言辞去讥笑她,或者去压抑她!女性在社会上好不容易有一些成就,靠自己的努力有一些成就,然后你又冠上一个“女强人”。女强人这个词本身本来没有什么不对,但我们都知道这背后的潜台词或者说隐文本是:这个女人不具有女性的一些更好的特质,在婚恋市场上是一个不适宜的对象,也就是说属于小生怕怕,男见了要躲的这种女人„„

你想想看,不管从灭绝师太,第三种人,第四种人,再到“女强人”,这些都是带有负面意味、压抑性的词语。我们社会有太多的环环节节在贬抑女性,它们有时候形成一种流行话语去压抑女性出头,或者蔑视她们的成就。

另外一个方面,当代女性主义则过度强调社会性别的决定性作用,导致了将妇女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归结为文化决定论的错误。双重性别观的引入可以给我们观察妇女问题提供一个更加科学而全面的视角。

2、个人的就是社会的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在于解释妇女的问题尽管表现为妇女个体困境,但事实上,个别妇女的问题往往是会造成的,因此,对妇女问题的根本性的解决应该从社会本身结构性的改变入手。

3、强化性别意识敏感度

中国女性的社会性别敏感度弱于西方女性。 在男权话语环境之中长大的女孩,将会在内心深处的认知结构中自觉认同男权话语为她设定的女性角色。她唯一的主体性就在于把这一角色扮演得更好,而不是发现她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她”或是传统式的贤妻良母,或是现代式的漂亮花瓶。大多数女性在此樊篱中生存而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这种几千年形成的“集体无意识”麻痹了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钝化了女性的生命感觉,并且代代传承,对既有的不公平的两性秩序不仅毫无批判力,而且客观上起了维护和保护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女人”成为“人”的最大障碍不在于异性的压迫,而在于同性的麻木,倘若女性主体意识不能真正觉醒,女性解放仍将是漫长而艰辛的。

4、女性为本

我们所倡导的女性为本并不是以女性中心主义来取代男性中心主义,而是在具体过程中,更多地以女性为本,突出女性意识,强调从女性出发,注重为女性服务,最终达到女性的觉醒与发展。

5、强调关系

对妇女提供的服务从关系的建立、修复和重构入手,效果更好。

6、尊重差异

认识到男性与女性的差异;

我国建国后的口号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那时候女人干着跟男人一样的工作,穿着跟男人一样的蓝色、灰色、黑色的衣服。在这里,“都一样”意味着男女有平等的权力,做同样的工作,无性别差异。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意义,把妇女从五千年来的封建压迫中解脱出来,使妇女走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把妇女解放的口号纳入中国政治话语的主流,推动了中国妇女的发展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放弃性别观念,到文化大革命时发展成了全盘男性化,这实质是一种无性别差异的思维方式,忽视了女性的特殊性。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漠视性别的差异的现象。

也要认识到女性和女性内部之间的差异,认识到女性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意味着妇女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提供妇女的个别性特征和差异性诉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而介入方法。

7、追求平等

8、立足社会

第四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

一、西方女性社会工作服务

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的发展特征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女性主义为本

西方国家的女性社会工作服务在理论上主要是以女性主义为指导,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不同,女性主义本质上就是一个西方的产物。

2、理论先于实践

西方国家的妇女社会工作首先是源自于女性主义的倡导,这意味着西方国家的妇女社会工作首先是因为女性主义在理论上进行大力鼓吹,然后,才进一步应用到了现实实践之中。

3、政治诉求为主

因为西方国家的妇女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女性主义为理论指导,而女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街头运动所演化出来的政治理论,所以,政治的诉求在女性主义运动中表现得非常强烈,这个特征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了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中。

4、个人主义为本

西方国家的价值本位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更加注重的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这种价值观体现到社会工作中非常明显,妇女社会工作在西方同样更多地是以个体的自我诉求为主导。

5、性别叠加阶级和种族、年龄和性向

性别的问题最初也是从西方国家被发掘出来,并逐渐进入社会主流,不过,西方国家对性别问题的发现主要还是在女性主义的背景之下,相应地,性别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目前的主流社会学中,性别已经和阶级以及种族三者相互叠加起来,共同构成了对人类群体分化和不平等的主要分析范畴。

6、权力为本

因为女性主义的政治色彩,因为女性主义的政治诉求,所以,政治始终是女性主义的关注核心,而权力又进一步构成了政治的核心,所以,在妇女社会工作中,权力理所当然地形成了社会工作的努力目标。

7、自下而上

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决定了西方国家中政府与社会的微妙关系,公民社会的逐步成熟同样带来了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再调整,大体来说,西方国家市民的自觉自发程度相对较高,自我权利意识相对较强,因此,自下而上的发展态势就成了西方妇女社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征。

8、激进革命

西方女性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激进的派别,这必然给妇女社会工作添加上了激进的特色,这种激进同样也影响到了西方妇女社会工作的方式和策略选择,比如社会行动,这常常构成非常具有西方特色的介入方式。

9、男性主义觉醒

西方女性主义的深入发展还带了一个副产品:男性主义的觉醒。男性主义的兴起一方面源自于许多男性不满女性主义对男性形象的激进批判;另一方面,男性主义的产生更主要的还在于男性群体开始了对自身的深入反思,发现了更多男性的特质和问题。妇女问题的解决毕竟离不开男性的参与。

男女平等的问题绝对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历史上,东西方妇女都曾是男性奴役对象。甚至在这一点上西方更甚于我们国家。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对女性有两个重大的负面评价:第一是将女性视为万恶之源。在《圣经》的《创世纪》中,可以找到“厌女症”的根源,即认为人类最初的堕落是因为夏娃偷吃禁果所致,她是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罪魁祸首。对女性的第二个负面评价是——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她存在的理由是给男人作伴,上帝造女人,仅仅因为那个男人“独居不好”。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都曾有过贬低女性的言辞。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毕达哥拉斯则说:“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恶的法则创造了混乱、黑暗和女人。”在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夏娃对亚当说:“上帝是你的法则,而你是我的法则。”尼采则将女人的一切归于生育:“我但愿男人和女人是如此:男人适于战争,女人适于生育。”他还说,“女人身上藏着一个奴隶与一个暴君。”此外,卢梭、叔本华等人均对女性有贬抑甚至污辱性的言辞。

在中国,妇女的地位同样十分低下。对女性的传统贬仰是通过话语方式(如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束胸裹脚等),使女人不由自主地被纳入父系社会秩序(人伦)中,父系社会以“家”为核心对女性进行统治和监控:“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效特性》);“夫者妻之天”(《仪礼·丧服传》);“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阁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礼记·内则》)礼教是由家庭秩序衍生而出的,它对女子的控制更甚于男子。 东方传统文化讲究阴阳调和,少有厌女症和仇视女性的倾向,而西方文化中却有强调二者之间矛盾的意味。正因为西方女性受压迫较深,反抗也更为剧烈。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到“后现代女权主义”,西方女权运动已经历数十年风雨的洗礼,这也是西方女性性别意识敏感度较高的原因。

二、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反思

在中国,最早为妇女争取权力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先驱(多为男性)是以妇女问题为突破口来提倡个人权力的。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更是在公民权、政治参与、就业、教育、工资等领域让妇女拥有与男人同等的权力。如果说,西方女性现在拥有的权力是经过不懈斗争赢得的,那么中国女性的权力则是被赐予的,难以引发女性性别意识与女性群体意识的自觉。

1、马克思主义为本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妇女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展,主要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实践先于理论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总体态势目前主要呈现为实践先行,实践倒逼理论的尴尬局面,妇女社会工作亦是如此,目前为止,妇女社会工作在我国缺乏足够的理论建构,而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运动已经开始。

3、行政诉求

目前的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政府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因此,整个社会工作更多地受到了行政的影响,妇女社会工作同样逃不脱这个宿命,行政化的色彩是妇女社会工作乃至几乎所有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底色。

4、集体主义为本

5、性别淹没于群体和政治

在西方国家,性别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范畴和斗争武器,而在我国,性别依然不是一个主流范畴,性别的问题更多地淹没在其他公共需求和宏大叙事之中。性别的敏感度依然非常薄弱,妇女自身觉醒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具有浓烈的革命意识、阶级意识,“男女平等”被理解成为“一切向男性看齐”,以男性为标准,将社会发展的目标替代妇女发展的总体目标,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替代了妇女发展中的问题。

实质上这是建立在强制的国家行政干预机制上的,国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条文等强行使女性与男性毫无差别的等同,以男性的条件为等同“标准”。之所以要向男性看齐,归根结底还是认为男人强,女人弱,女人要想改变自身的弱势地位,就得向男性看齐,向男性学习。制定规则的是男性,拥有权力的是男性,拥有话语权的也是男性,一切都是从男性自身来出发考虑女性的问题。男性是社会的主体,是普遍的,是权力中心,女性是边缘群体,是以男性为主体的“他者”,没有话语权。这时的女性意识还处于无性别差异之下的盲视阶段。法国著名学者利奥塔认为:话语或叙述本身就表达了一种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秩序。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手段,而且也是权力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秩序。它用自身来规定了一种互动双方的权力和社会关系。因此,话语权也体现了交流双方的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而父权制的特征之一就是男性拥有话语权,一切以男性为标准,女人只有少数或没有权力。这种一元的父权话语使得女性处于被主宰、被压迫的地位。

6、男性不自觉

妇女自身不觉醒,主要原因也在于传统社会男权意识的主导统治,这种深厚的传统不仅窒息了现代女性性别意识的苏醒,同样也寂灭了男性现代性别意识的觉醒,男女双双的不自觉构成了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浓厚背景。

7、自上而下

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同样也阻碍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在这种强政府背景之下,社会工作的推动是以不同于西方的另外一条路径来沿革,这条路的主要方向就是自上而下。

8、保守改良

因为公民社会发育的滞后,所以,公民自身的权利意识觉醒程度明显不足,这进一步影响到了妇女社会工作目标的制定,相对来说,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更多地致力于问题解决以及支持性需求的满足,发展性乃至政治性诉求显失不足。

9、生活为本

正因为保守改良特色深重,所以,在具体服务内容上,我国妇女社会工作主要致力于现实生活问题,而不同于西方国家对于政治问题的过度热衷。

课外作业与练习:

1.查找资料了解目前妇女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2.在网上查找有关妇女组织的机构状况与服务情况。

参考文献:

1.多米内丽,王瑞鸿等译:《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5篇:仓管工作概述

仓储部主管岗位说明书

一:工作概述:

全面主导组织制定并执行公司仓储部门工作计划,对公司进、出材料、货品实施监管。规范、完善仓储部门各项工作,以实现合理的物料供应、实现仓储部工作目标。(目标:确保仓库帐物相符,有据可依 ,并可及时反映仓库物料库存数。仓库成品、半成品堆放整齐。防止物资积压、浪费。)

健全仓储部管理体系:

1. 建立、完善仓储部组织构架,制定、执行部门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措施。 2. 建立物料管控体系、编制、执行物料管控程序。

3. 促进部门内部组织规范、员工素质的提升。

4. 规划部门内与公司整体规划一致的长期、短期的工作目标。

5. 生产部各收、发物料单据数据的审核,物料进、出仓过程各种记录表单、各种统计数据审核。

物料管控:

1. 组织实施企业购进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质量验收、料财核对、登记、核算工作。 2. 协助采购部根据仓库物料库存情况制定申购计划。 3. 各种物料申领使用的合理性审核批示。 4. 5. 6. 7. 根据物料申购计划的要求跟踪物料到位的情况。 各种物料耗用情况跟踪监管。

复核成品进出仓单据单价、财额是否相符。 其它进、出物料审核、管理。

8. 跟踪监管仓管员的库存产品、物料料财是否相符。 9. 对仓库仓储环境的安全、卫生条件主导实施完善。

工作责任:

1. 对部门工作绩效负责。

2. 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各种物料供应及时率负责。 3. 对企业周转的物料数量、账款的准确性负责。 4. 对仓库储存物料的安全负责。

5. 对仓储部各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6. 对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

岗位权限:

1. 对采购进仓有质量问题的物料有拒绝收货或实施退货的权利。 2. 对生产部进仓、有质量问题的成品、半成品有拒绝进仓的权利。 3. 对违反物料使用规定的领用申请有拒绝审批发货的权利。 4. 对违反工艺要求使用材料的行为有权制止及提出处罚建议。 5. 有权对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实施监督。

6. 对其它违纪行为有权实施纠正或提出处理建议。

7. 本部门人员业绩评估权及其它部门业绩评估建议权。

第6篇:消防工作概述

第一节人类对火的认识

一、火的历史人类用火与发生火灾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古人类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用火遗迹后,60年代又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县的西候度遗址等处发现了人类用火的证据,说明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天然火种的能力。距今1.7万年以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到了新石器时代,摩擦生火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就是对这一进步的反映。人类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了火并丰富着用火的经验。例如,用火煮食、取暖、照明、狩猎、驱兽、耕种、制陶、冶炼等等。从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传说,到化学家拉瓦锡(a.l.lauvoisier,1743—1794)揭开火的本质;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航天技术的空前发展,火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也使人们在认识和利用能源上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然而,福兮祸所伏。火在有益于人类的同时,也常常给人类造成了灾难与痛苦。正如古人所说:火“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我国有关火灾情况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孔子著《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自先秦时期到清朝后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数千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的兴建,不仅火灾逐渐增多,而且不少火灾的规模和危害达到惊人的程度。据史料记载,东汉初二年(公元108年)四月,湖北“汉阳河(阿)阳旧城中失火,烧死三千五百七十人”。南宋时期杭州发生21次大火,其中5次大火使“城市为之一空”。金代大安三年(121年)元月,燕京(今北京)“大悲阁灾,延烧万余家,火五日不绝”。明代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城内王恭厂(制造枪、炮、火药的兵工厂)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地中霹声不绝,火药白焚,烟尘障空,自昼晦冥,凡

四、五里”,“倾屋万计,毙人三千余”。从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看,自然方面的原因有雷击、地震和某些物质的自燃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失火、放火、战争等;而且与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民俗、建筑布局和耐火等级等情况密切相关。所以,自从人类发现和学会了用火,加强对火的管理与火灾作斗争就同时摆在了人类的面前。

用火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火”即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二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燃烧则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而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而消防是伴随火灾而产生的。在我国首次出现“消防”一词是1903年,当时由日本传来“消防”的含义是消弥与预防火灾、水患等灾害,直至辛亥革命后还称为“消防火灾水患”。本世纪20年代前后,仍称灭火与防火者为“消防火灾”。后来约定俗成,“火灾”二字被省略,“消防”才具有目前预防和扑灭火灾的含义。

二、燃烧学说在古代,人们对火有各种认识。例如,我国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古希腊四元说中的“水、土、火、气,古印度四大说中的“地、水、火、风”,都有“火”。在古人看来,火是万物之源。由于科学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那时人们不可能揭示火的本质。随着科学的发展,火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就迫使人们想要弄清火的本质。于是,许多人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因而也产生了种种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三种:

(一)燃素说

这是17世纪到18世纪,在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该学说认为:(1)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元素就是燃素;(2)所有可燃物都含有燃素,并且在燃烧时将燃素释放出来,变为灰烬,不含燃素的物质不能燃烧;(3)物质在燃烧时之所以需要.空气,是因为空气能吸收燃素。燃素说在欧洲流行了一个世纪,曾解释过许多化学现象。但是,它的建立不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因而不能解释全部的燃烧现象,也必定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许多人也曾对它提出怀疑,但较长时间没有解开这个谜。

(二)燃烧氧学说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丽,在实验室制得了氧。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斯特丽发现氧的基础上又作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推翻了当时流行已久的燃素学说,提出了关于火的氧化理论——燃烧氧学说,并于1777年公布于世。该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发光、放热。燃烧氧学说的建立,使燃烧这一自然界之谜才真正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燃烧氧学说仅能解释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但这一反应是如何进行的,要经过哪些步骤,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等,还未能给予解答。

(三)链锁反应理论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化学动力学的发

展,自由基(链)反应理论问世。这一理论无疑对燃烧学是一个很大推动。许多从事燃烧研究的科学家对这一理论非常感兴趣,他们把链反应理论应用于研究燃烧动力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等人创建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的链锁反应理论,这就解决了燃烧的历史问题,使人们对燃烧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对燃烧的认识还将不断完善和

深化,从而必将促进消防科学的飞速发展。第二节消防工作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一、消防工作的意义消防工作,是人们在同火灾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具有安全保障的性质。在我国,消防工作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消防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旧中国消防事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显著改观。消防法规逐渐完备,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群众性防火灭火工作得到显著发展,具有相当灭火实力的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群众义务消防队遍布广大城乡,消防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比较完整的消防科研和消防器材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因而在全国人口逐渐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了大量火灾的发生,成功地扑灭了许多重大火灾,保障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灾害之—,具有很大破坏性,火灾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各地火灾案例充分说明,进一步加强同火灾的斗争,做好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物资财富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石化企业和高层建筑、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愈来愈繁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这就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加速改革和不断加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消防工作跟不上保卫社会进步的需要,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国内外产生不良影响。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破坏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纵火,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手段,做好消防工作对于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安定,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生外敌入侵的战争时期,消防工作还要担负战时消防保卫的繁重任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消防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消防工作的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教学和科研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物资财富不断增长和集中,石油化工、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生产和生活中的用火用电越来越多,可能引起火灾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如果消防落实不力,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给国家和公民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会给公民的生命带来重大危害。1993年8月5日,广东深圳市安贸危险品仓库因危险品混存发生大火,造成了15人死亡、8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的特大恶性火灾;又如1977年2月18日,新疆建设兵团伊梨地区农垦61团俱乐部,在放映电影时因小孩燃放鞭炮引起火灾,烧死694人,烧伤160人,创建国以来火灾死亡人数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1950年至1996年这47年间,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1.95亿元,被火灾夺去生命的就有145849人,伤271535人,共计死伤417384人,平均每天24人在火灾中伤亡。因此,做好消防工作,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又富于革命传统的国家,大量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如若惨遭火劫,将会造成不可挽救、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国建国以来最为惨重的文物火灾,要数1994年11月15日吉林市博物馆的银都夜总会大火。这把大火使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吉林市巡展的一具长11m、高6.5m的恐龙化石化为灰烬,32000多件文物、石器、陶器、服饰、书画以及40多年来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档案、11000余枚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的珍贵邮票、9.73万册1909年至今的科技文献及中外文刊物等,全部烧毁;还烧毁建筑物6800m2,其中夜总会的1860m2建筑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671万元,文物损失难以估价。

由此可以看出,做好消防工作对保护和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扬革命传统和教育后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减轻战争造成的火灾危害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战争中,“火攻”是打击对方的一种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据记载,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则命令部下焚烧本军近旁的草木,使之不被延烧而自救。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等都是擅长火攻的军事家。如诸葛亮的借东风火船烧毁曹营就是火攻的一个典型战例。

在现代战争中利用火攻就更加多见。如朝鲜战争开始不久,美国侵略军对新义州进行了一次空袭,投掷了大量凝固汽油弹,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根本无法施救,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部分房屋被烧光,炸死和烧死无辜平民三万多人。

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观念,对战时消防要有充分的估计,必要的防范。对于火灾危险和政治影响大的工程,要充分考虑战时措施。

(四)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多数省市都发生过地震。仅1966年的邢台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地震10年间,全国就发生了10多次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一次强烈的地震,不仅会使房屋倒塌,人畜伤亡,而且震后往往次生火灾。1975年2月4日,辽宁省营口、海城地区发生7.3级地震,造成26处起火,震后人们所住的防震棚因用火用电不慎,在短短的56天里,又发生了2000多起火灾,死伤几百人。

在国外,震后火灾也很严重。如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和横滨之间发生8.2级地震。横滨五分之一的房屋倒塌,同时有208处起火,由于消防设备和供水管道被震坏,无法施救,使横滨市被大火烧了三天两夜,东京市烧掉了三分之二。据统计,这次地震火灾共烧毁447000幢房屋,有56000人被大火烧死。

由此不难看出,地震次生火灾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对抗震防火的具体措施应在平时的防火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如对建筑工程采取抗震措施,选择适当的固定和移动灭火设施,加强防震棚的防火管理等。

(五)打击纵火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在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种刑事犯罪分子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活动,放火即是他们进行破坏活动的手段之一。如在1989年的**中,成都人民商场被歹徒纵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21万余元。

据消防部门统计,1987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共发生纵火火灾32182起,约占全国这十年火灾总数的8.4%,其中1996年全国纵火案达3232起,占火灾总数8.8%。分析这些纵火案件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敌对势力和对社会不满的敌对分子选择重要部位纵火破坏,刑事犯罪分子为销赃灭迹纵火及诈取保险费纵火。

2.在一些地方由于拜金主义盛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使得心胸狭隘和过于自私的人铤而走险,利用纵火进行破坏。

3.因个人或家庭之间纠纷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调解,使矛盾激化,心胸狭隘或思想意识不好的人使用纵火手段报复对方。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近年来,还有个别对现实社会不满而自焚的,也有年老多病而又无人照顾厌生或因家庭纠纷、老人受虐待生气而纵火自焚的,亦有精神病人和呆傻人员纵火的等。

为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注意以敌对破坏和毁灭证据为目的纵火破坏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坚决惩治腐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问题,并严密落实各项防火保卫措施。

同时要积极同纵火破坏的犯罪分子作斗争,加强对纵火案件的侦破,严厉打击纵火犯罪分子,保卫国家财产和公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节消防工作的性质、方针和原则

一、消防工作的性质“消防工作是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1998年4月29日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一步强调,加强消防工作是“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我国消防工作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政治性。“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灾害之一。现代社会财富越来越多,人员相对集中,如果消防与经济工作不同步,稍有疏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使社会财富化为灰烬,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2、经济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它不仅能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场所,而且还能发生在深层矿井中,浩瀚的原始森林或航天器上。因此,安全是持续发展的保证,安全就是效益,抓经济建设离不开消防安全,更不能因短期或一时的经济利益牺牲消防安全。做好消防工作,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3、社会性。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发展消防事业是‘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消防法规和安全规程,认真贯彻公安部令第61号,改善防火条件,落实防火措施,及时消防火灾隐患,严防发生火灾事故。只有坚持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民防火的格局,才能在与火灾的斗争中取得主动权。

4、公益性。消防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因此,它是一项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有计划地增加消防资金投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把预防火灾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把积极同火灾作斗争视为高尚的道德行为,热心参与消防安全活动,发现火灾积极扑救,自觉做好自身及全社会的消防安全工作。综上所述,消防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作,是依法组织人们同火灾进行斗争,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消防工作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我国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准确、科学地体现了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的辩证关系,正确地反映出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这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火灾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全面、正确地反映了消防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动员、依靠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各项防火的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和发展。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思想上、物质上、管理上落实,就可以从根本上取得同火灾斗争的主动权。

(二)防消结合

“防消结合”,是指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防消结合要求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要加强公安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和群众性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搞好技术装备的配备,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灭火能力。

(三)消防工作方针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

从我国历年来所发生的火灾的直接原因和生产、生活用火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两个情况:一是绝大多数的火灾是可以预防的。我国所发生的火灾的直接原因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于思想麻痹,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必要的规章制度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引起的,例如小孩玩火,乱丢烟蒂,电器用后不关等等。这类火灾数量最多,造成的经济损失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第二类是由于设施不良,或者不了解物质的特性,考虑不周、放置不当,因而发生雷击、静电、物质自然等引起火灾。

第三类是纵火,包括犯罪分子纵火,民间纠纷激化,当事人报复性纵火和精神病患者纵火等。这类火灾常常发生在人们缺乏警惕和防范的情况下,如果对重点部位严格值班制度,加强巡逻,以及做好教育疏导和对精神病患者的医治等工作,这几种人的纵火行为,也有可能被制止。总之,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虽是多种多样的,但绝大多数是人为的,或者基本上是人为的,因而绝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二是从一个较大的城市或地区来说,火灾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是因为:

第一,用火、用电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而人们对火灾的警惕程度又千差万别,难免有的人麻痹大意、马虎从事;

第二,客观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仍较多,不少旧建筑物不符合防火要求,许多居民住房是易燃结构,有些厂房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职工缺乏防火知识;

第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中用油、用电、用火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日益增多,发生火灾的客观因素也相应增多。因此,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灭火准备工作,以便一旦发生火灾,及时予以扑灭,最大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由此可见,“防”和“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消”是弥补“防”的不足,这是达到一个目的的两种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实际工作中,则应是“防”中有“消”,“消”中有“防”,“防”与“消”必须紧密结合,任何重“防”轻“消”或重“消”轻“防”都是片面的。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才能有效地同火灾作斗争。

三、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消防工作必须实行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责任制,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各级公安消防机构是消防行政执法的专门机关,对消防工作负有监督指导之责,应努力为政府当好参谋,认真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公安消防机构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是代表国家依法行政,必须增强执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要本着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加大消防执法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质量。社会单位是消防工作的主体;同时,消防工作是企事业单位自己的事,必须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实行群防群治,切实把消防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岗位和全部活动中,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自觉树立消防安全的主体意识,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才能增强全社会防范火灾的整体能力。

第7篇:工作概述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幼儿园保育后勤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本学期,在园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保育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园保育后勤工作根据《纲要》精神和本园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完成了保育后勤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使今后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的态度,定期进行政治及业务学习,召开保育后勤条线例会,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主人翁意识。组织学习有关幼儿园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幼儿园卫生消毒方法》、《食品法》以及消防避险知识,学习有关“安全教育”的文件,开办保育知识讲座,进行业务知识考试,能规范操作,总之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专业理论从主观上掌握指导思想,融会贯穿于工作中。

二、时刻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幼儿园工作安全正常的运作。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幼儿的安全,牵动着家长的心。专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幼儿园室内外一切设施设备进行全面修改、完善。对于各种危险隐患,我们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抢修,并且经常提醒各位带班老师注意报修各种大小硬件,以最大限度保证全园每个幼儿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危险性降到最低程度。家长凭接送卡接幼儿,利用游戏和活动教会幼儿安全知识和技能,保健老师开办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等。我们知道有了安全,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安全工作警钟常鸣,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对幼儿的安全负责。

三、加大力度抓好保健,科学合理安排一日膳食。

本学期按照 “湖州市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合格标准”要求,严格规范的进行落实,把幼儿的卫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把好幼儿入园晨检关,做好晨检的看、摸、问、查的各项工作,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来园,安安全全回家。 其次建立了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扎实地做好了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开展与其相适应的体格锻炼,确保幼儿户外体育锻炼和活动的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及抗病能力。另外 ,我们还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膳食,每月做好膳食的营养计算,成立膳食领导小组,每周根据幼儿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制订合理营养膳食。

为了不断提高幼儿的饮食质量,在饮食营养、花样品种和搭配方面多下工夫,集思广益不断增加花色品种,食品采购由专人负责。

四、进一步完善园舍环境、争创优美卫生的育人环境

本学期围绕以幼儿健康成长为核心,努力营造一个适应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提高绿化品位,根据需要添置所需的设备设施。

进行了卫生包干区的划分,人人参与、责任到人。明确包干区的卫生要求。严格执行班级卫生消毒工作, 保育老师每天按照规定的要求清洁、消毒,杜绝细菌、病毒的流传。

本学期保育后勤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保育后勤人员的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全体教职工能密切配合,在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未发生重大事故。成绩已经过去,下学期将继续加大安全工作力度,加大全园卫生工作检查力度等,我们将满怀信心,努力工作,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赢得社会和家长的信任,为幼儿园辉煌的明天继续努力吧!

朱亚妹

2007年6月

第8篇:工作概述

工 作 总 结

(孟山乡综治专干 史宏光)

本职工作篇

一年来 在县综治办、矛排办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我诚诚恳恳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尽管孟山乡是14个乡镇中离县城最远,条件最差,交通十分闭塞,工作环境较其它乡艰苦,但我很珍惜组织给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机遇,毅然接受各种砺练,提高各种涵养。 孟山乡地势复杂,沟壑跌宕,光森林覆盖面就达20余万亩,仅森林防火期间就长达9个月,自然,保护森林、防止火灾是孟山乡党委、政府全年的中心工作。我紧紧围绕这项中心任务开展综治工作。以保农村安全稳定。

尤其进入特险期,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我主动融入40余人的的护林员队伍,加强巡山巡林日常工作,并做好记录,这一时期,我进驻到村,监督到每户,并在进入孟山的通道处从清晨漆黑一片伴随着老虎一般嚎叫的山风蹲点设卡登记守到傍晚好像黑压压的山峰压过来为止(特险期间共登记进入我乡车辆1500余次,人次3500余次),另外在四月初四永寿寺庙会期间我坚持巡山巡寺巡林,做到不离岗,及时排查各种隐患,杜绝火情的发生,还有我协助乡政府制定了森林扑火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对辖区内痴、呆、傻、盲、聋、哑、牛倌、羊倌等500多重点人口逐村入户进行排查摸底落实监护

1

人并令其严加看管。

期间宣传工作不放松,积极营造稳定环境促和谐,例如我拟定并发放《护林防火公约》15000份,《回乡祭祖告知书》1500份,《永寿寺庙会防火告知书》1000份,涂护林防火警示标语1200条,筑防火墙13余处。这些为安全度过火灾高危期起了巨大的作用。其次我在中小学校学生间宣讲护林防火常识、《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中小学开展创意护林防火宣传标语竞赛活动,使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些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和谐孟山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取得的荣誉:2011年4月被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授予综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3月被县委、政府评为政法调研工作先进个人。调研文章《平遥籍在外人才的引进应重视》2011年11月被县委统战部评为征文优秀奖。

政协委员篇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对政府的咨政作用,提出造福于人民的好提案?切实架起、架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桥梁,使这条纽带得以疏通和顺畅,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怎样为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尽微薄之力,为把这些想法切实做在履职实践过程中,一是工作之余我专门深入基层及群众,大量搜集第一手材料,广泛了解社会近期动态及时掌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利用

2

各种工作机会,如政协组织的委员视察、乡镇府组织的下村开展各项工作,政法委组织召开的乡镇平安创建现场会,县综治办下乡进行的各种检查,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我实事求是的写好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我写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迫在眉睫》的提案已被转交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平遥古城旅游区发展的环境问题、原因及对策》的提案被转交城建、规划、环卫等部门落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亟需加强建设》的提案被县政府办给予答复。

取得的荣誉:信息《村主干任职届数应予以规定》2011年8月被推荐至省政协。

人民陪审员篇

我被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届任命为平遥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赋予我神圣的法律地位后我不断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赋予人民陪审员同法官同等的权利。我认为,这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司法公正”是施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宗旨。在工作中,首先从自己做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在人民群众中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发挥一名人民陪审员在处理案件中桥梁、纽带的作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误解,减少隔阂,为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撰写案例篇

3

2005年12月,从我被录用派到孟山乡艰苦边远基层一线工作时起,我就深深地思索:作为一名综治专干,如何创新综治工作内容,为社会治安的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在敬业做好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之外,脑海中大胆的想出一个创新思路:在有影响的《平遥古城报》撰写案例,从法理角度分析客观事实,发挥法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在这个积极工作思想的支配下,为了扎扎实实作在行动中,我找《平遥古城报》领导恳谈此事,最后得到同意并特设翰正法堂专栏刊登案例。至今已撰写150余篇,内容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种部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这些案情能紧密接近群众切身利益,深刻反映社会同期动态,古城报发行量每期1.5万份,送达千家万户甚至延伸到来平游客。我觉得通过这几年的坚持撰写,很好的弘扬了法治精神,让法治理念,法治文化逐渐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为当下的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也尽绵薄之力。

感恩组织篇

2011年5月26日,我县法定选举日当天下午,我经历了一次局外人听了都心惊肉跳的工作险情,我们选举任务完成回乡途中,统一乘坐的晋KSG166翻进了孟山境内石宝水库一带的山沟里,造成了我腿部,脚部软组织严重创伤,我强忍着伤痛,用了2小时的路程后才到达城里就医,这次险情使我认为社会上对我们政府部门工作的误解,觉得政府部门工作的不易,使我觉得要珍惜如今的工作,我在孟山工作从20多岁待 4

到30出,尽管工作在远离县城百里之外的山区,不利我解决个人婚姻大事,但我从不怕孟山远、穷、苦、偏、险,仍然心怀百姓,情系山区,忠诚事业,坚持扎根基层一线工作。尽管当年招录的每乡配一名综治专干我县共14个乡镇综治专干如今7个早已离开基层一线,去了工作条件优越的县城机关。但我仍然服从组织安排,忠诚事业,同时感恩组织——我心中的伯乐。下一步围绕我县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和实现省级平安县的目标,结合我的专业法律,我大胆创意并要付诸行动,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在古城报创办法治信访专刊。其主要内容及目标:一是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选取群众反映的热点事例,运用法律的眼光对其分析,为群众答疑解惑,有效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教育群众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各项社会活动,二是对群众信访过程中出现的无理上访,重复上访等突出问题,要适时进行一些信访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达到维护信访秩序,减轻信访压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目标。为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同时一定程度也能提升平遥古城的美誉度,使我县形象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这张名片相媲美。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第9篇:

上一篇:父母对孩子的忠告下一篇:政协党组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