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概述(精选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全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形势,准确把握当前全区维护安全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拓展网格化管理内涵,延伸网格化管理领域,全面构建**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全区社会管理“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区域平安”的目标,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创造一流的社会环境。在整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当中务求在以下几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
1.融合了网格化管理、信访代理、综合执法等成功经验。借鉴城市管理网格化理念,移植到社会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网格化社会管理、社会矛盾多元化调解、全面推行综合执法等重点工作,以创建网格化社会管理为先导,构建具有***区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单元,将社区划分为若干工作网格,将一定范围内的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网格,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人,构建区、街、社区、工作网格“四级服务管理”平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社会服务和管理,建立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形成了网格化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
2.设计搭建了三级社会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了社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上传下达更加迅速快捷,各类资源信息实现联通共享、对各类情况问题的掌握和沟通更加迅速准确。
3.突出了社区、网格基层基础的作用。在创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中,采取工作建制下设、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进一步加强基层配置,加强基层力量,力争使每个网格都有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和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组人员,以及各种群众志愿者。为“小事调解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社区、街道”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4.积极探索了社区警务体制改革。为改变现有一社区一民警,基础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把警力配置最小工作单元建在社区,实现一社区一警区的组织体制。每个警区设警长一人,民警三至五人,由一社区一民警变为一社区多警,重点网格也可以是一格一警。这种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重在源头预防,把警区建在社区的变革,体现了固本强基的思想。
5.在街道成立了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更加强突出了对基层主动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的要求,更加强调了对矛盾纠纷的调解和控制,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和升级,体现了预防为先的思想。
6.提出了务实灵活的网格划分标准。社会管理网格的划分依据的是管理对象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体现的是对人的管理,表现出立体化和动态化的特点。社会管理网格的划分,既要遵循以行政区划为边界、范围,更加强调的是要有利于加强服务和管理,并尽量考虑到每个网格内工作量的均衡性。
在西方会计的发展史上,早在1922年,H·W·奎因坦斯就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就首次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而直到1952年,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学界才正式提出“管理会计”一词。西方会计界通常把管理会计当做是各种专业技术的应用,所以一直以来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也鲜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尽管中国的会计学者一直在关注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但由于中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历史比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鉴于此,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对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2管理会计的社会学发展历程
2.1概述
Weber将会计当作资本主义社会理性化的核心,他认为应当将资本主义理解成通过理性的资本主义企业持续追求利润(Weber,1930,p.17)。他认为如果没有簿记的计算功能,就不可能有现代的、理性的资本主义企业组织。理性化为Weber的社会学课题提供了总的主线。他关心产生并促进“特定的现代计量观”传播的条件。Weber将经济企业定义为能够导向资本会计的自主活动,认为“这种导向通过‘计量’方式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Weber把计量作为经济活动的社会学分析核心,并将会计看作一个中心角色。Sombart对Weber的论点进行补充,他就复式簿记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相似但更强的论点。他的观点与Weber的观点一起,建立了社会学和会计学间的联系。早在Weber之前,Marx就已经指出会计簿记与资本主义间关系的重要性,在“资本论”中,簿记被描述成生产过程的演绎。Marx在生产关系中将会计以及其他政治因素赋予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其著作中,会计被赋予宏观结构性地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形成和再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在他们看来,会计帮助界定社会和经济关系,而这恰恰界定了一个社会的本质。因此,会计学和社会学的相互关系开始萌芽。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会计学”出现前,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在20世纪50年代,会计的社会学关注才重新浮出水面,其焦点已经由宏观层面对理性化和积累的关注转移到以微观群体、群体动态及会计的作用为中心。可以从Argyris(1952)关于预算对人的影响这一开创性研究来追踪这种变化。1930年以后,群体与群体动态成为社会学家的一个主要研究焦点,企业可以被看作一个社会系统,而人际关系和群体动态是这个社会系统的核心。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群体观念为核心的社会学科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学家Homans(1951)首次试图基于群体观念进行理论综述。他的贡献在于试图综合各个学术流派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将使群体成为社会关系研究的起点。在Homans进行理论综述的同时,社会学家致力于调查诸如矿工、员工流动、道德、生产率和行业冲突等群体关系问题。大西洋对岸的许多作家加强了这种理论模式。“行为会计”用于刻画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研究浪潮的标志,它根植于群体的社会学分析发展基础之上。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预算的组织和行为方面成为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利用群体和组织的社会学理论和管理理论,Hopwood(1974)将这种推理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通过鉴别在管理绩效评价中运用预算信息的三种不同方法,Hopwood重新确定了辩论的标点。他确定了一种“预算约束”模式、一种“利润意识”模式以及一种“非会计”模式。
在20年间,预算和相关评价机制的行为特性研究永久性地改变了会计学和社会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过程中,会计学科也被改变了,会计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过程,而应该被视为一种组织的和行为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学和更广泛的社会学科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2作为组织和社会实践的会计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稳固建立起的行为会计如果是会计实践社会学问题的一种响应,那么它的核心几乎无一例外地集中于组织内产生的种种过程。由Weber,Sombart和Marx等学者概括的议程,以及寻求分析大规模社会变革和会计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乎完全被群体和群体动态的议题所替代。Hopwood(1974)明确主张恢复会计的宏观层面分析来纠正这种倾向。1978年,Hopwood再次谈到,只有非常少量的研究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甚至到1980年,那种能够将宏观和微观关注融为一体的会计社会学分析仍主要停留在期望阶段。1980年以后,情形开始发生变化,制度结构与过程的关系与会计实务的关系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未来的20年里,社会学与会计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对会计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会计学科的领域。关注和研究对象的改变,也不再单纯地将预先假设的社会学概念作用于会计。概念本身在与会计计量实践紧密相连中得以发展,会计学科变得更具有思想性,也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会计研究领域的拓展受益于四个研究分支:第一是会计制度环境的研究;第二是会计的政治经济研究;第三是会计的民志学;第四是会计嵌入的关系网络研究。
2.3代理人、网络和核算实践集合
Granovetter(1985)以指出经济行为蕴含于社会关系网络或系统之中。根据他的观点,绝大部分经济行为紧密镶嵌在个人关系网络中。在Granovetter看来,不能仅将这些关系看作理性市场中引起摩擦的因素,这些关系应当被看作社会学分析的中心和责任。Callon(1998)提出了关于经济和经济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嵌入问题。他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要塑造经济而不是观察经济。
比照Granovetter的嵌入概念,Callon认为代理人的计算容量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密不可分。不应当将代理人所在的网络看作场景和制度环境,而应当将代理人和网络看作一枚硬币的两面。代理人的计量能力完全取决于其所处的关系网络。这种回避宏观和微观的差异以及场景概念的尝试,与上述早期会计文献著述是相符合的,对核算的代理和网络之间内在联系的关注也是一致的。
2.4结论
20世纪初作为社会学中心的会计在大约半个世纪里从视野中消失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会计被社会学家“重新发现”的时候,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宏观层面理性化过程转移到微观层面群体和群体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会计文献中可以看到进一步的转移现象。会计研究人员寻求理解和分析组织内部更广的制度压力和社会压力之下的会计实践间的关联。最近,出现了关注嵌入社会网络的代理人改变经济过程的方式方面的研究。但是,网络概念的首要性、网络作为相互连接代理人的各种网络观念、对经济学塑造经济之作用的强调,为会计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3社会学方法与社会责任会计
3.1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的方法,突出了会计技能对社区的影响。社会学的方法是一个近似道德的方法,它以社会福利为中心的问题。社会学方法的两个重要特征:(1)重视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2)“正义”延伸到“社会福利”,强调会计对社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具体影响。社会学的所有方法都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来进行社会福利的决策。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结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形成了社会经济福利学观点,社会学方法关注“社会福利”,而经济学方法则将强调“一般的经济福利”。因此,运用会计理论的理论,有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社会责任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的一种新的会计学分支,是把社会利益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从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从而让会计服务对象,从单个的企业延伸到整个国民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有社会责任会计的优秀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为会计发展的中心,它是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经济活动的微型企业经济措施来看,与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识别、计量、报告,涵盖社会责任履行的数据收集,确定测量方法、测量程序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估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企业企业相关利益者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理论基础和方法。文硕教授曾将其概括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是以经济学为中心的多层次理论和方法体系,且这些基础处于不同的地位,有主次之分。如三角形描述的内容为: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最一般、最基础的理论支柱是哲学和数学,所以它们在三角形的最底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社会责任会计问题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是会计的本体,会计责任会计在对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计量和评估时,必会使用大量的数学方法。经济学是整个会计理论基础的核心,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重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来源于经济学,因此经济学处于三角形的中心,而把经济学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基础,也就是承认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两重属性。在三角形中在三角形中,提供了一种基于逻辑和“三理论”的社会责任会计。在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应该首先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应用,并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揭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功能、原则和信息等。
“三论”是新生事物,属于跨学科模式的边缘。“三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扩大了传统会计的范围,也使人们有新的视野。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的最高层次的社会学自然置于三角形的顶端,这也是有别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的一个显著特征。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关注经济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于社会问题的会计研究,已然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研究发展的趋势。
3.2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
美国的《幸福》杂志曾对排名前500名的公司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71年时只有29家公司公布有关社会资料;1976年,此数量高达456家,占比达到91%;而Ernst对《财星》杂志中排名前500名的公司的研究指出,在年度报表中披露社会衡量方面资料的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由美国企业和社会信息发布的绝大多数是相关的环境污染,没有公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的完整内容;德国只有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发布社会报告。在德国壳牌石油公司公布的社会年度报告中,经济和社会数据一起发布,从而为公司提供了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目标。1970年以来,日本对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涵盖了关于社会成本计量的信息披露方式和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原则、研究假设、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息需求和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1977年法国颁布的法律中法律要求员工750多人的,准备社会资产负债表,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以金额来衡量。在1982年,法律要求的人数扩大到超过300人的企业。法国政府颁布的这项法律要求社会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信息应当包括劳动报酬、补贴、担保和其他工作条件、培训和家庭生活条件等细节。这些信息大部分集中在员工和工人上,揭示了一个狭窄的范围,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社会福利。其他如奥地利、新西兰、瑞典等国家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重点强调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公布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就业、工资、健康和安全等方面。从1976年初开始,在英国一些大型企业准备了一个增值表,目的是改善公司的态度、精神和行为。
80年代初,在Marx关于“簿记向社会簿记转化”的思想启迪下,我国开始研究社会责任会计,并在借鉴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进行探索和实践。1988年,阎达五教授在编制我国社会核算体系建立社会核算书时,对会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1995,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职工福利(征求意见稿)》,2006年,国家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而在2014年修订后,职工薪酬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了离职后福利。
摘要:基于社会学视角,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社会学视角下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社会学,责任会计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S·查普曼等.管理会计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胡玉明.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傅元略,余绪缨等.企业创新与管理会计创新的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葛家澍,余绪缨等.会计大典第五卷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贺建刚.论社会学方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J].四川会计,2001,(3).
关键词:社会支持;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074—02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第一次引入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概念。之后,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了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的社会支持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1]。美国心理学家安托露丝(Antonucci,1994)曾把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喻为“人生护航舰”[2]。当前,关于社会支持的应用性研究也几乎是围绕其基本理论进行的。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关于社会支持的概念,至今仍未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概念。研究者们曾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角度对社会支持进行定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可以为其提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的中介因素之一。社会支持有时甚至是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的依恋,它适合促进情感、提供指导以及提供个人身份和成就的反馈(卡普兰,1974)。萨拉森(Sarason,1983)将社会支持归纳为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个体能感知到的,能与他人进行交流,被关心、被接纳、被爱、有价值的感受,以及所得到的帮助。因此,埃德文纳(Edvina,1990)认为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3]。
(二)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而社会支持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夸特利德(Cottlied,1980)坚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复合维度的概念,在个人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水平的关系:一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二是社会支持环境的来源;三是社会支持是否能为个人提供诸如情感、归属感、信息或物质的帮助。沃林斯顿等(Wallston,1983)也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复合结构,使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联系所体验到的安慰、帮助或信息[4]。
(三)从社会资源作用来定义。社会支持常常被认为是个人处理紧张事件的一种潜在资源。巴雷拉(Barrera,1981)对社会支持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他认为社会支持概念必须包含三个方面:支持源,即向被支持者提供支持的社会支持成员;支持活动或行为,即社会支持成员向被支持者提供的能满足个体物质或精神需要的行为;对支持的主观评价,即支持者对所获得的支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社会支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既包含环境因素,又包含个体内在的认知因素,直接反应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我们认为社会支持是以被支持者为中心,与其周围的个人和组织交往所构成的发散性联系。从功能上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从操作上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5]。
二、社会支持的分类
目前,关于社会支持的分类说法很多,但尚未有统一的分法。研究者从各自的理论和研究目的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划分,具体如下:
(一)按提供资源的类型分类。威廉等人根据社会支持所提供资源的不同性质将社会支持分成四类:一是情感支持,指的是个体被他人尊重和接纳,或者说个体身处困境时所得到的情感上的安慰和帮助,又称作尊重性支持、表现性支持、自尊支持;二是信息支持,即有助于他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指导,又称建议支持、评价支持;三是物质支持,指提供财力帮助、物资资源或所需要服务等,或者通过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又称工具性支持、物资支持或实在的支持;四是陪伴支持,指能够与他人共度时光,从事消遣或娱乐活动,或者提供个体得以放松或娱乐的时间来帮助减轻压力反应,又称娱乐性支持。
(二)按支持来源的不同分类。按照支持来源做出划分,即按照社会支持提供者的不同来源做出划分,有多少种社会支持来源,就有多少种社会支持类型。一般认为,按照大类分,社会支持可分为人际支持和组织支持,即来自于个人的支持和来自于组织的支持。其中,人际支持和组织支持各自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人际支持可分为父母支持、朋友支持、同学支持、老师支持、亲戚支持等;而组织支持又可分为正式组织支持和非正式组织支持[3]。
(三)按主体感受的性质分类。如果从接受支持者对支持的感受来分,即按支持性质来分,社会支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人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和满意程度,与个体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另一类为客观的、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等,是“人们赖以满足其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的汇总”,是个体可以随时可以感受或利用的客观存在的现实[4]。
(四)其它分类方式。对社会支持的划分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划分方式外,还有一些与以上方式类似但又有各自特色的划分方式,如 Pattison(1977)、Thoits(1982)、Cutrona(1990)把社會支持分为工具性和情感性两种;Wellman&Wortley(1989)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等5项;Cobb(1979)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信息性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6种;House(1981)将支持行为划分为情感支持、帮助、信息共享和工具性支持4种;Cutrona&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信息支持5种[6]。
三、社会支持的作用模型
社会支持的作用模型主要是指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模型,对此,学术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目前,关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主要存在两种理论模型:
(一)主效应模型(main-effect model)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无论个体目前获得支持的情况如何,必然导致个体健康状况的提高。其作用在于维护个体平时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心理健康。这一论点在社会孤独者与高社会支持者身上都得到了证实;沃海特(G.H.Warheit,1979)将个体目前的婚姻状况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发现良好的婚姻状况与身心健康有明显的正相关。还有一些研究者将社会交往、社区参与及良好的亲属、朋友互动关系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其研究结果也支持了主效应模型。这一模型只认可社会支持对于个体身心反应症状作用的主效应,而未考虑社会支持与不良生活事件之间的交互作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融入一种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个体避免许多负面体验,如经济上和法律上的问题等,这些负面的体验都有可能导致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
(二)缓冲器模型(buffering model)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作为缓冲器的社会支持常常是通过人内部认知系统发挥作用的。科恩(S.Cohen,1984)认为,社会支持可能在压力事件与主观评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个体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将低估压力情境的伤害性,通过提高感知到的自我应付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评价。其次,社会支持能够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疾病的获得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体验的不良影响。缓冲器模型的基本假设得到了许多研究结果的支持。布朗(G.W.Brown,1975)研究妇女亲密的社会关系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时发现,如果亲密关系的对象是她们的丈夫或男朋友,那么,这种社会关系能有效地防止消极事件带给她们的严重影响。佩克尔(E.S.Paykel,1980)发现产后妇女与丈夫之间经常性的沟通能防止作新母亲的压力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胡塞尼(B.A Husaini,1982)研究結果表明,婚姻满意状况能很好地预测个体面临应激时的抑郁反应。还有许多研究者用亲密朋友关系,个体之间传达支持的行为作为社会支持的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也支持了缓冲器模型的假设[7]。
参考文献:
[1]Goyne,J.C.,Downey,G.Stress.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coping process.Annal Review Psychology, 1991,42:401-426.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5.
[3]http://www.xxduan.com/html/college students crisis/c1_1.html.
[4]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3-207.
[5]Cohen,S.,Wills,TA.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sis.PsyclologicalBulletin,1985,98(2):310-357.
[6]程虹娟.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2):88-90.
[7]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向,1994,(2):34-39.
<社会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自197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卷,主要介绍社会学某些分支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处于前沿性的研究专题.
作 者:梁茂春 Liang Maochun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行政管理学院 刊 名:社会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ETY 年,卷(期):2009 29(6) 分类号: 关键词:★ 石化企业年鉴范文
★ 工会年鉴供稿
★ 公共图书馆年鉴范文
★ 沙乡年鉴读后感
★ 综合年鉴业务培训会简报
★ 浅谈创新是年鉴发展的动力论文
★ 经典公司工作报告
★ 公司道歉信精选
★ 公司年终总结
第一章保险概述 本章重点:理解风险、风险的概念、风险与危险的关系;可保风险的特征;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各种技术的特征和适用情况;保险的定义和本质;保险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风险、纯粹风险;掌握可保风险的特征,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以及在日常实例中的辨别;理解风险的特征;掌握风险管理的定义,了解风险管理的过程;牢记保险的定义;深刻理解保险的职能,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本章内容
第一节风险管理与保险 问题:为什么要保险?
1.各种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损害巨大
2.个人或集体对风险损害后果难以独自承担,需要社会化的风险分散与控制机制
一、概念
风险是纯粹风险,也是产生保险的前提和根源。风险和风险是二个容易混淆的概念。1.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随机不确定性: 风险的分类
风险分类:收益风险 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
危险----纯粹风险即“危险”。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它是存在于人们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危险的特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可测性、可变性 风险的分类: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1.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人身载体 财产载体
2.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发生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风险因素根据性质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
有形风险因素―――是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也称实质风险因素;物理风险因素。(即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和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无形风险因素――包括:
道德风险因素:人们以不诚实、不良企图或欺诈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在保险的场合,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投保人利用保险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的
心理风险因素: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和过失,导致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的风险——非故意的 3.风险事故:被称为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或损失增加的直接的或外在的事件。风险事故和风险因素的区分有时并不是绝对的。4.风险损失:包括:
直接损失----在发生风险事故时立刻或首先导致的损失,亦称事故现场损失
间接损失----关联损失或费用损失,是事故发生后,受其影响而发生的损失或额外费用的支出
5.风险载体-----指风险的直接承受体,即风险事故直接指向的对象。风险载体:人身载体
财产载体
三、风险管理概念
1.概念:是指人们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采用合理的经济手段,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风险加以处理,以尽量小的成本去争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的行为。风险管理的主体
各种经济单位,个人或家庭
风险管理目的小的成本换取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2.风险管理程序
目标确定―――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降低到最低。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感知风险依靠感性认识,经验判断;分析风险要利用财务分析法、流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要利用很多信息对损失风险进行识别,完备的信息通常会让风险管理经理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策;反之,如果信息不足,不确定性就会增加,决策效率会降低。
风险衡量―――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大量的详损失资料加已分析,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估测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对风险概率进行估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观和客观。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以确定: 不能承担(Unbearable)的风险 难以承担(Difficult to Bear)的风险
相对不重要(Relatively Unimportant)的风险
风险处理―――对某种特定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行估算,用以评价风险对预定目标的不利影响及其程度,为选择风险处理方法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处理方式主要有: 风险回避 损失控制 风险转移 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回避是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
损失控制:包括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
损失预防是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达到降低损失发生频率的目的。损失抑制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它是处理风险的有效技术。转移风险:是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自留风险: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即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
四、危险与保险
1、可保风险概念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
2、可保风险要件
风险损失可以用货币计量 风险发生具有偶然性 风险出现必须是意外的
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课堂问题:风险、风险、保险之间的关系怎样? 第二节保险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保险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社会各层面。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保险作为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着许多内在规律。而了解并认识保险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将有助于对现代保险制度的认识。
一、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本节重点叙述保险发展的历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保险的萌芽及古代保险思想 海上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其他保险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1、保险的萌芽及古代保险思想
外国古代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保险:
外国最早产生保险思想的并不是现代保险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而是处在东西方贸易要道上的文明古国,如古代的巴比伦、埃及和欧洲的希腊和罗马。
中世纪的西欧,被称为 “基尔特”(guild)的行会制度盛行一时,它是由相同职业者基于相互扶助的精神组成的一个团体,由参与该组织的成员共同出资,救济的范围包括死亡、疾病、伤残、年老、火灾、盗窃等人身和财产损失事故,并且规定了若干非可保损失,例如,自己纵火烧毁自己的房屋,就不能获得该组织的救济。我国古代的仓储制度与保险萌芽: 古代中国的几种典型的仓储制度 委积 常平仓 义仓 广惠仓
中国古代商业保险的萌芽
盐运与艚船的补偿方式出现于清代。
镖局是一种带有保险性质的武装押运组织。
麻乡约是清末民初活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的民间运输组织。
2、海上保险的发展
共同海损是海上保险的萌芽
船舶和货物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险的雏形 意大利是近代海上保险的发源地 英国海上保险的发展 其他国家海上保险的发展
3、其他保险的发展 火灾保险
在火灾保险作为一种近代保险业务产生之前,其实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孕育阶段。真正促使火灾保险走向大发展的国家是英国,而1666年的伦敦大火事件则是火灾保险发展史上的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事件。进入19世纪后,火灾保险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准的火灾保单开始出现。火灾保险的承保范围亦不断扩大,从不动产扩展为动产、从单一的火灾责任扩展为综合性的保险,使火灾保险公司开始向综合的财产保险公司转变。人身保险
在中世纪的日耳曼民族中,开始兴起一种名叫基尔特的制度,它后来逐渐普及到欧洲各国,在13-16世纪盛行一时。在15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北部及中部的各大城市,也普遍盛行一种公典制度。16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筹集战争经费,采纳了意大利银行家洛伦佐·冬蒂设计的“联合保险法”(“冬蒂法”)。1693年,英国人埃德蒙·哈雷制定出生命表,为人寿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数理基础。1762年,英国人辛普森和道森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人寿及遗嘱公平保险社,该社依据生命表收取保费,这标志着现代人寿保险的开始。美国的人身保险早期由于受英国保险人独占权的影响,起步很晚,但自美国独立后人身保险发展迅速。再保险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劳埃德咖啡馆就已经开始经营再保险业务。在随后的100多年中,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相继通过相关法令,使再保险业务的经营获得合法地位,如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法令、1731年德国汉堡法令以及1750年瑞典保险法令。欧洲大陆的保险人开始经营再保险业务。在临时再保险的基础上,一种更有生命力的再保险形式——合同再保险出现了。19世纪中叶开始,专门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人陆续出现。在分保技术方面,最早出现的再保险方式是比例再保险,鉴于巨灾危险和巨额损失的不断增加,保险人开始以赔款为基础来计算分保双方的责任额,于是产生了非比例再保险。责任保险的发展
责任保险一般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它的产生是社会文明进步尤其是法制完善的结果。信用与保证保险是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保险业务。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忠诚保证保险就己出现。雇主保险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80年英国通过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经营中因过错使工人受到伤害的,应负法律责任。同年就有雇主责任保险公司宣告成立。19世纪末,汽车诞生后,汽车责任保险随之产生。最早的汽车保险是1895年由英国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4、中国保险业发展简史
中国现代商业保险是从西方传入的。1805年,英国在广州成立了广州保险公司,主要经营海上运输保险业务。1865年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1875年,招商局在上海成立,先后创办了“仁和”与 “济和”两家保险公司,后来合并成 “仁济和保险公司,该公司承保财产保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保险业一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战过后,中国又回到被列强控制的局面下,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再次陷入困境。30年代以后官僚资本开始大举进军保险业。在外资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民族保险业日趋萎缩。解放前夕,国民经济濒临崩溃,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保险市场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许多民族保险公司不得不宣告破产。
建国初期,我国对保险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1949年10月,惟一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成立。从1959年起,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余地区全部停办了各种保险业务。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作出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规定1980年,各省的保险业务陆续恢复;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单独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自此以后,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二、保险及保险学说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豁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做是现代人。”―――——胡适
保险是英文 ”Assurance“和”Insurance“翻译而来。保险在英文中最初的意思是 ”Safeguard against loss in return for regular payment"。
什么是保险?理论上如何对保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保险文献进行简要的研究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对如何定义保险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学派。分为:“损失说”、“非损失说”和“二元说”。
损失说―――该学说以“损失‘概念为中心,主要从损失补偿的角度来剖析保险机制。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认为保险是”损害填补“和”损失分担“,有损失才有保险的必要。具体又有四个分支:
损失赔偿说:该学说产生于英国,以英国的马歇尔和德国的马修斯为代表。该学说认为,保险是损失赔偿的合同,保险行为是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但赔偿损失只适用于财产保险,保险和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宜混为一谈。
损失分担说:该学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瓦格纳为代表。该学说认为保险不仅是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将损失分担给多数人赔偿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危险转移说:该学说以美国的魏兰脱为代表,认为保险就是把被保险人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保险是为了赔偿资本的不确定损失而集聚资金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依靠把多数的个人风险转嫁给他人或团体来进行的。”
人格保险说:该学说针对人身保险而言。认为人的生命与财产一样,具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因而人寿保险也是一种损失补偿。
非损失说――该学说认为“损失说”不能全面总括保险的属性,应摆脱损失概念,寻找一种全面解释保险概念的学说,于是产生了许多非损失说理论。包括: 保险技术说:意大利商法学家费方得(C.Vinante)认为:“保险合同是保险业在发生偶发事件时,用根据这种事件所发生的概率计算出来的保险费公积金来承担一定金额的支付义务的合同。”主张在决定保险费时正确评价各种风险程度。因而该学说较重视保险的技术特征,但未能说明保险的目的及其经济作用。
欲望满足说:该学说以德国的玛纳斯为代表。“所谓保险是以偶然的、应该可以估计到的财产需要的满足为目的,并依照相互主义原则的经济设施”
相互金融机构说:该学说认为,保险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安定的措施,需要以调整货币收支为目的,现代保险也可以被认为是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可以把保险视为相互金融机关。财产共同准备说:
二元说――-该学说认为人寿保险是一种保险,但损失补偿是不能说明其性质的,人寿保险应该是一种储蓄和投资,它与损失保险不能作统一的定义。二元说认为保险合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损失赔偿的合同,如财产保险;一类是以给付一定金额为目的的合同,如人身保险,二者只能择一。
三、保险定义、性质、对象 1.定义: 广义保险 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聚资建立基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财务转移机制。狭义保险
《保险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2.性质
对于现代意义上的保险,人们一般从经济、法律、社会功能三个角度对其本质进行揭示。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它是一种经济行为,在今天,尤其表现为一种商业活动。保险又是一种金融行为。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看,保险还起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合同行为。保险人与投保人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从社会功能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危险损失转移机制。3.保险的对象
保险对象----即保险标的物,指保险人对其承担保险责任的各类危险载体,也称保险标的。保险的对象根据与人身是否相关可以分为与人身无关的标的物和人身标的物两类。对于与人身无关的标的物,保险的对象是标的物的经济价值、被保险人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和支配权。(有形标的物和无形标的物)
对于人身标的物,保险的对象是被保险人的生命和身体机能。
四、保险与类似行为的比较 1.保险与赌博
相同点:都是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不同点:
赌博中的危险,是由赌博行为本身引起的;而保险中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赌博有可能使你获利,而保险无此可能。两者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不同。2.保险与储蓄
相同点:二者都是将现在的剩余财富用作准备,以便将来在一定条件下满足经济上的需要。不同点:
保险和储蓄体现的经济关系不一样。二者遵循原则不一样。
储蓄对于个人而言,支付与反支付具有对等的关系;保险对于个人则不具备这种关系。3.保险与担保
相同点:以偶然事故的发生为条件的。不同点:
保险的运作在于双方相互的行为,而在担保行为中,仅仅担保人有单方面义务。
保险的基础在于对危险事故发生概率的精确计算,有保险基金积累;担保则没有这种基础。从合同角度看,保险合同是独立契约,而担保合同则为从属契约。4.保险与救济
相同点:都是对灾害事故进行补偿的行为,都能减轻灾害事故给人们造成的损失。不同点:
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而救济行为则不是合同行为。保险是双方的行为,而救济是单方面的行为。支付金额的计算依据不同。第三节保险分类 按保险性质分类:
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性行为。
社会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征集保险基金,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经济保障的一类保险。按保险标的分类
财产损失保险――保险标的是财产及与之相关的利益。包括海上保险、火灾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工程保险、农业保险等。
人身保险――其保险标的是人的身体或生命,以生存、年老、伤残、疾病、死亡等人身危险为保险事故,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因保险事故的发生或生存到保险期满,保险人依照合同对被保险人给付约定保险金。
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
信用保证保险――其保险标的是合同的权利人和义务人约定的经济信用,以义务人的信用危险为保险事故,对义务人的信用危险致使权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保险人按约定,在被保险人不能履行偿付的情况下负责提供损失补偿,属于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按风险转移层次分类
1.原保险――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直接签订合同,确立保险关系,投保人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人
2.再保险――也称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所承保的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给另一个或几个保险人承担。
四、按实施方式分类
1.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指国家或政府根据法律、法令或行政命令,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强制建立起保险关系。
2.自愿保险――也称任意保险,是指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或者自愿组合,建立起保险关系。第四节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保险基本职能
1.分担风险职能――所谓分担风险职能是指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费来把集中在某一单位或个人身上的风险损失平均分摊给所有的被保险人
2.补偿损失职能――是把集中起来的保险费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例:某保险公司10000户保户,平均每家财产价值10000元,保险公司对这些保户以往火灾损失情况统计得出,每年平均有价值100万元的财产遭到毁损,保险公司据大数法则预计未来一年里这些保户可能遭受的火灾损失为100万元。试计算保险费率: 所有保户的财产价值总额为10000万元 损失率为100÷10000=1%
这也是保险公司制定的保险费率,即每单位保险金额所应交纳的保险费。保险派生职能
1.融资职能――指保险人参与社会资金融通的职能。包括筹资和投资两个方面。保险人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是为了应对未来的风险损失,保费的收取和使用在时间上是不一致的,必然有一部分资金闲置,而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保险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要使其保值增值,必然要进行投资。随着保险基金规模的增大,保险投资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表现为一种对社会有影响的职能。
2.防灾防损职能――保险是经营风险的专门活动,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它有防灾防损的利益驱动,除了搞好自身的风险管理,它还会帮助、鼓励和督促被保险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把这项工作由企业内部推广到全社会,就成为一种社会职能。
世界上第一家消防队就是由英国最早的火灾保险公司创办的,1935年“英国火险公司委员会”兴建了“火险实验所”,研究防火技术,制定防火器材的标准。在美国,财产和意外险公司资助成立了“全国安全委员会”,寿险公司资助医药、保健项目研究等。3.分配职能――指保险实际上参与了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险通过向多数投保人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向少数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赔偿,像财政中的转移支付一样,这一部分资金实现了再分配。
三、保险的作用
1.保险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 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 有利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
有利于民事赔偿责任的履行 2.保险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推动商品的流通和消费
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有利于财政和信贷收支平衡的顺利实现 增加外汇收入,增强国际支付能力 动员国际范围内的保险基金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今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障碍,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由于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有效利用资源较高的技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不仅需要学习和引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技术,而且必须大力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开发,使中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技术上走在世界最前列。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最突出的几个环境问题是: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削减4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并且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颗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从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对我国农作物和森林等影响巨大。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三百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而且,我国江河湖库的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发达的城市附近的水域污染较突出。主要淡水湖泊水库氮、磷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的氮、磷流失,促使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3.固体废弃物
我国固体废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或河流的荒滩上,以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4.土壤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土壤荒漠化已达中国总面积的27.3%,并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每年遭受沙尘暴袭击次数五次增加到了现在的二十三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是中国农业发展上的极大损失。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均受旱灾的土地达1.2亿亩,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1972年,黄河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有关专家预测:15年内中国将持续旱灾。而长江流域水灾越来越严重,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我国的巨大损失。
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 下辖9个副厅级的分局, 114个县团级的农牧场, 所属单位分布在全省12个市69个县 (市、区) 。控制和使用国土面积5.44万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近233.7万公顷, 固定人口159.5万人, 经过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 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2 黑龙江垦区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2.1 是顺应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 党
中央适时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中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2.2 是黑龙江垦区开展“生态垦区”建设的
需要。生态垦区建设是“生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可以更好地开展生态垦区建设, 完成生态省建设任务。
2.3 是增强黑龙江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的需要。能使垦区进一步吸引国内外资金, 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取得国际“通行证”, 发展外向型经济, 增强国际间竞争力。
3 黑龙江垦区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的成果
几年来, 黑龙江垦区累计投资30余亿元, 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成效显著。
3.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
和利用, 积极推广海林农场沼气工程模式和普阳农场秸秆气化工程模式, 加强了稻壳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0.1%。
3.2 强化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轮作, 提
高农田土壤有机质;积极治理沙化土地, 累计治理沙化面积7.4万公顷;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膜回收率达93.9%。
3.3 加大人工造林力度, 实现农田林网化,
累计营造人工林57.2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16.9%。省政府曾在宝泉岭分局专门立碑表彰。3.4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认真落实规模化养殖场环评、三同时制度, 重点推广海林农场集中化奶牛养殖区粪便制造沼气的成功经验, 畜禽粪便处理率和资源化率分别达97.6%和48.5%。
3.5 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保护,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6万公顷, 治理率达52.3%;推广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防止地下水超采。
3.6 加快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速度, 抢救性
的建立自然保护区21个, 自然保护地132个, 占全垦区国土面积的13.85%。
3.7 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
设, 建成有机食品基地130万亩, 绿色食品基地850万亩,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600万亩,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9大类170个产品, 占全省的28.3%。
3.8 全面开展生态系列创建, 建立生态农
场14个, 生态队200余个;创建1个农场、8个分局和总局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区域型的生态示范区。
3.9 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 建成新型城镇
农垦小城镇140余个, 加强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农场) 30个, 小城镇绿化覆盖率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6%。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4.7平方米。
4 存在的问题
4.1 一些领导干部对其理论和内涵还没有
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垦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和重视还不够, 没有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
4.2 受体制的限制, 没有充足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渠道。
4.3 建设工作存在死角或者薄弱环节, 不能全面发展。
5 下步对策
5.1 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
价值观念, 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渗透到所有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之中。
5.2 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
系, 特别是建立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
5.3 全力推进生态垦区建设, “打绿色牌、走生态路”, 巩固以往取得的成果, 加大力度提挡升级。
5.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5 进一步加快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建设, 以最快速度构建全国最大的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基地。
5.6 进一步争取项目和资金政策, 以项目带动垦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5.7 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 通过
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 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槐树;栽培;管理
槐树因其适应性广泛且具有特定的药用、食用价值和园林美化功能而深受广大居民的喜爱。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其生长习性、掌握其栽培技术,本文特从槐树的生态习性、品种分类、繁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1 概述
1.1 形态特征
槐树为豆科槐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為了区别原产于北美的刺槐(洋槐),也称为国槐,高15~25m。羽状复叶互生,长15~25cm;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片,对生,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5cm,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枚,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无毛,不裂;种子有1~6颗,肾形。花期在7~9月,果期在9~12月。
1.2 生长习性
槐树多生于温带,具有喜光、喜肥、耐寒、抗风、抗污染的特性。栽培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为最好。种子一般经催芽后播种,l周左右萌发,储藏5个月后发芽率为40%。在北方,槐树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开裂,4月下旬展叶,5月中旬为生长盛期,6~7月吐蕾,7~8月为盛花期,8~9月坐果,9~10月为果熟期,10月落叶形成越冬芽,进入休眠期,果实经冬不落,成熟过程中荚果成节状脱落。
1.3 地理分布
槐树原产于我国和朝鲜,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南北方广为栽培,北至辽、冀,南至两广,东至山东与台湾,西至甘肃、云贵川等地,尤以在华北及黄土高原上生长繁茂。另外,槐树在越南和日本也有栽培。
1.4 物种分类
常见槐树有国槐、刺槐、龙爪槐、紫花槐等。为使读者对槐树有更详尽地了解,下面对不同品种作一一叙述:
(1)国槐:为蝶形花科槐属,落叶乔木,树冠呈圆形;小枝绿色,无托叶刺,皮孔明显,冬芽芽鳞不显;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枚,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浅缘;顶生圆锥花序,花蝶形,浅黄绿色;荚果于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熟时不开裂,肉质,悬挂于树梢,经久不落;花期在6~8月,果期在10月。
(2)刺槐:又称洋槐、白刺槐、德国槐,为蝶形花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m;树皮褐色,有纵裂纹;枝条具托叶刺,羽状复叶有小叶7~25枚,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2~5.5cm、宽1~2cm,顶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圆形;花白色,有芳香气味,宜食用,花萼筒上有红色斑纹,花期在5月;果实在10~11月份成熟,为荚果。
(3)龙爪槐:一般特征同国槐,不过枝条和叶片下垂而已。
(4)红花槐:红花槐或紫花槐与刺槐的一般特征相同,只是花色呈红色。
(5)金叶刺槐:为蝶形花科刺槐属,阔叶落叶乔木,高达25m,干皮深纵裂;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9枚,椭圆形,长2~5cm,全缘,先端微凹并有小刺尖,春季叶为金黄色,到夏季变为黄绿色,秋季变为橙黄色,叶色变化丰富;初夏开花,花白色,芳香,呈下垂总状花序。
(6)毛刺槐:为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高达2~4m;枝与花梗密被红色刺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5枚,近圆形或长圆形,长2~5cm;总状花序,具花3~7朵,花冠玫瑰红或淡紫色;果长5~8cm,很少发育;花期在7月,果熟在9~10月。
(7)香花槐:为蝶形科香槐属,落叶乔木,树高达16m;树皮呈褐至灰褐色,光滑;叶互生,7~11片小叶组成羽状复叶,叶呈椭圆形、卵形至长圆形,长4~12cm,先端尖,基部稍歪斜;花序腋生,花红色,芳香;花期在5月和7月,5月花期为20d,7~8月花期为40d左右,南方春、夏、秋三季连续开花;花冠为蝶形,粉红或紫红色,有少量小刺;果期为10月。
(8)五叶槐:又名蝴蝶槐,为蝶形花科槐属,国槐的变种,小叶3~5枚簇生,顶生小叶,常3裂,侧生小叶下部常有大裂片,叶背有毛。
(9)金枝国槐:又名金枝槐,为蝶形花科槐属,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或倒卵形,高可达25m;枝条金黄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全缘;花序为顶生圆锥花序,花黄白色,花期在6~9月。
2 苗木繁殖
2.1 播种繁殖
2.1.1 选地整地
播种前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深翻60cm,整平耙细,做畦,畦宽70~100cm,施足底肥,每667㎡用腐熟有机肥500kg或尿素5kg,用圈肥3000kg左右撒于畦面。
2.1.2 种子处理
选成熟饱满的种子,先用70~80℃温水浸种24h,捞出后掺2~3倍细沙拌匀,堆放于室内,催芽时注意经常翻倒调节,使上下温度一致,以使发芽整齐,一般需7~10d,待种子裂口25%~30%时即可播种。
2.1.3 育苗
于春、秋季条播或穴播,条播法按播幅10~15cm播种,覆土2~3cm厚。北方播后需镇压,每667㎡用种量10~15kg;穴播法按穴距10~15cm播种,每667㎡用种量4~5kg。
2.1.4 假植移栽
在北方,于秋末落叶后、土壤冻结前起苗,假植越冬,挖假植沟,沟宽1~1.2m、深60~70cm,翌春按株行距60cm×40cm栽植,栽后浇水。
2.2 根蘖分株繁殖
根蘖分株繁殖时,可挖取成龄树的根蘖苗,按株行距1.8m×1.3m开穴,每穴1株,一般4~5年可成株。
nlc202309021715
2.3 嫁接繁殖
2.3.1 插皮接
此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嫁接前,选择生长充实、无病虫害且直径为1cm左右的一年生枝条做接穗,短截成10cm左右长,蜡封以防止水分损失,然后沙藏于阴凉背风处备用。4月中下旬,待国槐发芽后,选择胸径3cm以上、树干较直的国槐大苗,在适当位置截干后嫁接。先将接穗下端芽背面削成长3~5cm的削面,削面要平直并超过髓心,将长削面背面末端削成0.5~0.8cm的小斜面。在国槐截干处,选平滑顺直的地方,将国槐皮层垂直切一小口,长度为接穗长削面的1/2~2/3,把接穗沿切口木质部与韧皮部中间插入,将长削面朝木质部,使接穗背面对准切口正中,削面“留白”0.3~0.4cm,根据国槐粗度可接2~3个接穗,使其均匀分布,接穗接好后,用宽5cm左右的塑料布将伤口绑严即可。嫁接后1个月,成活的接穗即可发芽,同时砧木上的隐芽也会萌发,形成萌蘖后要及时将其去除,以免影响接穗生长。因接穗生长旺盛,要及时解绑,并将新梢绑缚在木棍上,以防其被风刮坏。
2.3.2 带木质部芽接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愈合快、结合牢固、利于嫁接苗生长的优点,因此,在生长上应用较为广泛。另外,高接换头也可用芽接法,在国槐大苗的主要侧枝上嫁接。
2.3.3 腹接
嫁接时期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不受离皮与否的限制。具体方法是:(1)剪取一年生枝条做接穗,除去复叶后备用,由于天气较热等原因,最好采取随嫁接随取接穗的方法,以免接穗采下时间过长而使水分丧失而降低成活率;(2)从接穗枝条芽的上方1~1.5cm处下刀,稍带木质部直向下平削,至芽基以下1.5~2cm横向斜切1刀取下芽片,然后选择地径粗0.5cm以上的砧木,在砧木距地面5cm左右迎风面平滑处,从上向下削1个与接芽片长宽均相当的切面,下端横向斜切1刀去掉削片,随即将芽片插入砧木接口,使削面对准形成层紧贴于砧木削面上,然后用厚0.03cm、寬1.2cm左右的塑料薄膜条绑缚,伤口要全部缠严缚紧;若是夏接,经15d以后,应用刀将芽附近的塑料薄膜划破,使芽暴露出来,使新梢抽生出来,同时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再补接。经过1个月再解绑,待新梢长出来后,要及时剪砧并去除砧木萌蘖,促进黄叶槐的生长;若是秋接,解绑后,在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剪砧,嫁接好的苗木,夏季发芽后要及时除萌,促进新梢生长,待苗高60cm时,为培养顺直主干,要用竹竿或木棍绑缚新梢,直至达到预期高度。根际芽接苗当年高可达3cm、胸径2cm,2~3年即可出圃用于绿化工程。
3 田间管理
3.1 苗田管理
当幼苗出齐后,进行2~3次间苗,播种当年按10~15cm定苗,5~6月份追施适量硫酸锌或稀释的人粪尿,7~8月间注意除草和松土。
3.2 造林养护
槐树多作为“四旁”绿化树种,华北各地常用作行道树、庭园树和环境保护林带进行栽植。树冠郁闭期间,对枯枝干杈要及时修剪、保护和抚育,以美化树形。
4 病虫害防治
4.1 溃疡病
溃疡病在幼苗期或移栽后遇干旱时发生,主要为害枝干。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施足水肥,增强抗病能力;(2)按石灰∶硫磺∶食盐∶水为5∶1.5∶2∶36的比例混匀,涂在树干上;(3)对严重病苗要及时截干,重新养干。
4.2 槐蚜
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缩下垂,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序不能开花,同时诱发煤污病。每年3月上中旬该虫开始大量繁殖,4月产生有翅蚜,5月初迁飞至槐树上为害,5~6月在槐树上为害最为严重,6月初迁飞至杂草丛中生活,8月迁回槐树上为害一段时间,之后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杂草的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卵;(2)蚜虫发生量大时,可喷50%马拉硫磷乳剂,或鱼藤精1000~2000倍液,或10%呲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3)在蚜虫发生初期,或越冬卵大量孵化后卷叶前,用药棉蘸吸40%氧化乐果乳剂8~10倍液,缠绕树干一圈,外用塑料布包裹绑扎。
4.3 朱砂叶螨
1年内可发生多代,以受精雌螨在土块孔隙、树皮裂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该螨均在叶背为害,被害叶片最初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扩展到全叶,并有密集的细丝网。严重时,整棵树叶片枯黄并脱落。
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用石硫合剂喷洒,刮除粗皮、翘皮,也可用树干束草来诱集越冬螨,来年春天再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发现叶螨在较多叶片为害时应及早喷药,防治早期为害是控制后期虫害的关键,可用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要均匀、细致、周到。如发生严重,每隔半个月喷1次,连续喷2~3次就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4 槐尺蛾
又名槐尺蠖,1年发生3~4代,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以蛹在树木周围的松土中越冬,幼虫与成虫蚕食树木叶片,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整棵树叶片几乎全被吃光。
防治方法:(1)落叶后至发芽前在树冠下及周围松土中挖蛹,消灭越冬蛹。(2)化学防治。5月中旬及6月下旬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工作,可用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4000倍液或溴氰菊酯l000倍液喷雾防治。(3)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600倍液防治。
4.5 锈色粒肩天牛
2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每年3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蛀孔处悬吊有天牛幼虫粪便和木屑。被天牛钻蛀的槐树树势衰弱,树叶发黄,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成虫。天牛成虫飞翔力不强,受振动易落地,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于夜间在树干上捕杀产卵雌虫。(2)人工杀卵。每年7~8月为天牛产卵期,在树干上查找卵块,用铁器击破卵块。(3)化学防治成虫。于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成虫活动盛期,对槐树树冠喷洒2000倍液杀灭菊酯,每15d喷1次,连续喷洒2次,即可收到较好效果。(4)化学防治幼虫。每年3~10月为天牛幼虫活动期,可向蛀孔内注射80%敌敌畏,或50%辛硫磷5~10倍液,然后用药剂拌成的毒泥巴封口,可毒杀幼虫。(5)用石灰10kg+硫磺1kg+盐10g+水20~40kg制成涂白剂,涂刷树干以预防天牛产卵。
4.6 槐树叶小蛾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缝隙或种子中越冬,七八月份为害最为严重,幼虫多从复叶叶柄基部蛀食为害,造成树木复叶枯干、脱落,严重时树冠出现秃头枯梢,影响观瞻。
防治方法:(1)冬季树干绑草把或草绳诱杀越冬幼虫;(2)害虫发生期喷洒50%杀螟松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5 采收加工
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和杂质,即可得到药用的槐米。加工干燥后的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为2mm。如遇阴雨天,可将其烘干或炕干,烘时温度约为40℃。秋后果实成熟,采收后除去杂质,加工干燥后即为槐角。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概述】推荐阅读: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11-29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07-02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09-07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09-22
社会保险管理条例11-01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11-07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10-15
杭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05-27
有限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制度12-15
对新时期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探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