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社会工作自考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团体社会工作自考(精选9篇)

团体社会工作自考 篇1

判断 单选:

1、(判断)社会团体①、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②、是一种过程③、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柯义尔:“团体社会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威尔逊“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方法”。崔克尔:“综合性的团体社会工作定义”。

3、(判断)团体工作者最主要的兴趣和目标在于培养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发展团体的社会意思。

4、(判断)工作者是团体社会工作的关键。

5、(判断)成长团体是为达到行为改变与社会学习的目标而组成的团体。

6、(判断)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三者最后的目标都是共同促进个人的完整。

7、团体社会工作被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方法是从1844年英国创立的具有教会背景的青年会组织开始的。

8、对团体行为的分析理论:交换主义和互动论。这些理论注重团体中人的行为的分析。

9、团体动力学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科。

10、团体过程论注重对团体进行系统研究。

11、团体的外部结构是指团体的规模、时间与空间。

12、(判断)“小团体”特指两个人以上二十人以下的团体。

13、(判断)治疗性团体经常以单性别团体更为有利,而任务性团体或成长团体则以混合性别团体为多,这样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14、(判断)团体工作者是一个协助团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团体的领导人。

15、(判断)工作者在团体中,是以“协助者”或“促成者”和团体一起工作。

16、(判断)工作者在团体前期的位置是中心位置,角色属于基本角色。

17、(判断)工作者是机构的代表,也是机构与团体间的桥梁。

18、p126人际关系

19、团体中的沟通模式:无反应的沟通、没有社交的沟通、控制的领导者、私下交谈、破碎的沟通、刻板的沟通、理想的沟通。

20、团体文化包括:团体范围与价值。

21、(判断)领导与服从的团体决策的主要内容。

22、(判断)成员的认可是团体领导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

23、模型最中心的概念是“社会意思”与“社会责任”。

24、(判断)开放性团体,是指为维持团体一定的大小,成员里开始,领导者可以安排其他成员取代。

25、(判断)持续性团体是指无一定时限的团体。

26、(判断)团体工作者在团体的开始阶段是团体中的核心(或团体中心)。

27、(判断)团体形成后,必要的团体活动是团体工作的重心。

28、“角色期盼”是指他人对一个人所应承担角色的希望与寄托,也或者指人们按照自己认定的角色标准,期望着扮演一定角色的人的角色行为。

29、(判断)直接干预:在工作者作为治疗师或专家及行为指导者直接与成员的互动;间接干预法:指由社会工作者借着干预团体过程来间接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团体外在力量法:通过团体之外的力量来影响成员与团体。

1、社会团体工作主要是一种帮助团体中的个人成长的方法(对)

2、人和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可以称为团体社会工作(错)

3、治疗性团体经常以混合性别团体更为有利(错)

4、成长团体以单一性别团体为多(错)

5、不适宜用单一性别团体的是成长团体(对)

6、最适合混合性别的是成长团体(对)

7、团体工作中,对工作者最适合的角色定位是团体的协助者或促成者(对)

8、团体工作者既是团体的领导者,又主要是为团体中的个人服务的(错)

9.、团体工作者就是团体的领导者,其职责在于领导团体中的个人达成预定的目标(错)

10、团体沟通的媒介主要是网络(错)

11、沟通的媒介主要是语言(对)

12、所谓团体角色就是个人在团体中的权利和责任的总和,即个人占有的地位(对)

13、团体文化是一个团体区别于外团体的基本指标(对)

14、在团体规范的几种行为中,需长期且最难形成的是文化规范(对)

15、程序规范与角色规范较容易形成,而文化规范经常是一点一滴慢慢形成的(对)

16、凝聚力的含义:是一种联结或黏合剂,是使团体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力量,随时随地不分离,是一种人际吸引力。

17、团体凝聚力就是团体或成员间所具有的共同经济利益(错)

18、团体凝聚力就是团体领导者的能力(错)

19、次团体对团体的影响是完全负面的(错)次团体对团体的意义不完全是负面的。

20、其团体工作的对象(服务对象)为:生理或心理伤残者、触犯法律行为的人以及思想情绪障碍者。(对)

21、治疗模式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医院中的伤残病人(错)

22、同质性团体指团体成员有足够的相似性并始终着眼于团体的凝聚力和成员之间的协调和谐(对)

23、在处理团体冲突时,应树立一有分歧就应立即平息的观念(错)

24、在处理团体冲突时,应尽量树立起利用团体力量处理冲突的观念(对)

25、团体沟通就是团体成员间的利益交换过程(错)

26、(单选)团体沟通实质上就是一种交流,是影响团体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在团体中期阶段战士团体发展的主要内容。

27、(单选)阻碍人际间信息沟通的三个环节:①、信息传达者的障碍(表达欠佳、字迹模糊易造成成员们的理解困难);②、信息传递中的障碍(漏失和错觉)③、信息接受者的障碍(信息过量)。

28、针对团体沉默的“忍耐到底”就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

29、有些冲突对团体来讲也会产生出有益的结果。

30、领导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

③、得到互助合作的资源④、团体是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⑤、团体还有治疗的功能。

3、团体的时间因素包括:团体的期间、会期的长短、聚会的频率、聚会的时间。

4、有效地团体工作者的特征:勇气、诚实、创造力、理解、自我了解、行动取向、热心、人性化。

5、团体角色的分类:团体任务角色:a、发起人b、协调者;团体构建与维系角色:a、妥协者b、追随者;个人角色a、攻击者b、阻扰者

6、(简答)此团体形成的原因:①、成员的相似性②、团体的规模过大③、团体的情境④、成员的安全需要⑤、团体意见不一致⑥、协同领导者造成的分裂。7(简答)解决冲突的方法:清除法、压制法、让步法、联合法、融合法。P1558、(简答)团体决策的方法:①、垄断的决策方法②、表达方式③、最好的决策方法——共识的决策方式(判断、单选)④、团体委托几个有经验或有专长解决问题的人去解决问题。

9、工作者的主要任务:①、决定团体的目标与内容②、完成契约③、选择成员。

10、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①、人类行为的发展理论②、团体过程的发展理论。

11、团体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型:①、社会目标模型②、治疗模式③、互动模型。

12、团体工作记录:团体过程记录;团体会期编年记录。

简答:

1、(多选、判断)团体社会工作的要素:团体、工作者、团体中的个人、机构、活动节目。

2、(多选)与团体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有:人类行为发展理论;生态学观点;符号互动论与互动分析;场论与团体动力;人类价值观念理论。

3、团体的目标与契约:①目标:服务目标、工作者的目标、团体目标②、艾斯特与亨利提出的契约:个人契约、互惠契约、互助契约、互赖契约、独立契约。

4.、团体的特征:(多选)

①规模适中,团体必须小到成员能够相互了解,能够影响团体的作用,他必须小到使团体成员能够知道他的个性;

②团体工作中的团体必须有相当程度的凝聚力;

③团体工作中的团体一定要有最低限度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

④团体工作中的团体必须要有选择及核准成员加入的方法;

⑤团体工作中的团体必须能够并且愿意接受机构及工作者与他们建立合作的关系。

5、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角色与功能是否与成员相同,为什么?不同。

①、责任不同;

②、工作者可以选择成员,而成员没有资格去选择工作者;

③、工作者的行为属于专业行为。而成员的行为是一般人类行为。

6、团体工作者的技能:①、建立目的性关系的技能②、分析团体情况的技能③、参与团体技能④、处理团体情感⑤、发展节目⑥、应用机构及社区资源;评价的技能。

7、团体规范的功能:①、促进团体凝聚力②、促进团体达成目标③、规范成员行为④、是成员明白行事的度。Y8、凝聚力实现的条件:(多选)①、团体目标的一贯性以及成员对这种目标的认

同②、成员对团体规范的遵从。

9、决定团体凝聚力的尺度:①、压力尺度②、安全可靠尺度③、受益尺度④、认同尺度。

10、在团体工作者的初期,工作者的核心作用:

①、每一个成员都是工作者的服务对象

②、工作者是团体的热点对象

③。工作者可以起到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成员的人际交往。

11、团体内,通过信息沟通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通过团体外的沟通,可以获得有关外部环境各种变化的信息

②、通过团体内的沟通,可以了解成员的需要、想法,以及团体工作过程的成效 ③、改变成员原有的态度,消除害怕感,建立安全感,确立团体内的合作行为 ④、团体内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

12、团体结束的原因:

①、整个团体都已经到了预定的目标,团体的成员也基本上实现了各自的需要,这种结束是最理想的。

②、对有时间限制的团体,团体结束可能是因为成员和团体领导者事先已决定了结束的时间。③、团体无法达到一个足够整合的动力层次,适当的完成任务便告结束。

④、团体的存在对他人也造成破坏。

13、团体成员对于团体结束的反应:拒绝、愤怒、寻求延长时间、接受事实。

14、对于社会工作者应注意的是:

①、记录的工作应是当天的事当天做,不可拖延到团体检查或团体结案时才一并记载

②、记录要详细顺畅,字迹尽可能的清楚,且有可读性③、保密性。

15、团队领导者的功能:①、领导者协调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②、领导团体成员采取一定的手段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16、(多选)讨论性团体会议的形式:①、演讲讨论会②、公开讨论会③、自由讨论④、陪席式讨论⑤、对话⑥、圆桌会议

17、(多选)团体社会工作中,治疗师对对象的干预一般有:①、直接干预②、间接干预③、团体外在力量。

论述:

1、团体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在:

①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记忆的保存、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受到他所属并参与活动的团体的影响。

②、团体影响个人态度的形成并决定个人对各种情况的反映形式。

③、团体经验改变个人的抱负及奋斗目标。

④、团体经验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和其他方面的生活形态。⑤团体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及其在各种情况中的角色认知。

⑥团体给个人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尤其是在社会适应或社会变迁阶段。

⑦当个人面临不同的选择时,团体对于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表现在团体对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的影响。

⑧团体影响个人的工作成效,包括速度、精确度及产品。

⑨团体能给与成员安全感,它能帮助个人脱离畏惧与挫折。

⑩团体限制个人追求权力的动机及其控制他人的需要,团体帮助个人解决在权力及其附属需要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冲突。

2、哪些因素影响了团体的影响力:

①团体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②团体内的凝聚力影响着团体的成员的行为;③民主领导的存在影响着团体的效力;④团体的功能及结构制度也影响着团体的效力;⑤团体成员是否参与团体目标的制定,影响着他们为这种目标所付出的精力的多少;⑥参与决策的过程是团体动态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

3、团体工作者的功能是什么?a、决定目标b、了解机构的目的及实践目标c、发张“团体感情”d、了解能力及限制e、了解其内部问题f、协助团体领导者了解并履行职责g、建立社会约束的方法h、提供机构和社区资源i、从事教学工作j、了解其他团体k、帮助个人被别人接受。

4、谈谈你对团体的管理方法的理解:

团体的管理:是指在团体系统的方向、目标确定之后,为实现团体的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管理方法:指在一系列的团体计划、团体组织及团体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途径。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③、规章制度方法④、教育的方法⑤、激励方法⑥、调高工作效率法。

团体行政:指依靠团体组织机构及团体领导者的权利,通过某些强制性的手段,按照组织系统、层次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的管理方法。

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按照客观规律,讲究社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经济杠杆是指价格、税收、信贷;而经济手段是指报酬、奖金、福利、罚款等。

法规方法:p349。教育方法:p350。

5、结合实际,谈谈在团体管理中有哪些激励方法:

①、激励是通过研究和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的需要而激发成员的积极活动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管理活动;

②、激励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精神的激励,二是物质的激励;

团体社会工作自考 篇2

自学考试是我国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新型考试制度和教育制度,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考助学班的特殊性,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如何把自学考试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并为社会所用的人才,使他们所学到的知识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所受的思想教育符合社会行为规范,这已成为当前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二、自考助学班自考生思想特点

从近几年全日制高教自考助学班来看,自考生群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考落榜生占自考生的绝大部分,他们具有共同特点:大多数学生自卑心理特严重,高考“落榜”,这样对他们是一个沉痛打击,到高校举办的自考班学习,与正式录取的大学生待遇不一样,自感不如人;他们富有理想,但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希望通过高校的自考助学班圆自己上大学的梦,拿到文凭,便缺乏毅力,没有刻苦精神;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懒散习惯严重,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一)生源广泛,结构复杂,学龄逐渐年轻化

自考生源结构已由以往的在职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为、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大中专在校生以及部分企业下岗和待业工人为主体的多层次结构。这些学生年龄普遍偏低,平均年龄大致在17-30岁。从思想上看,他们当中有的思想稳定,有的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各种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这就对规范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打挑战。

(二)文化素质偏低

相对于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显得文化素质偏低,他们显得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入学成绩处于高考学生中的中下水平,多数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性汪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单调,学习能力较差。一些工作多年的学生,学过的知识早已遗忘,入学后学习颇感艰难。原有文件基础参差不齐,即使同一文化层次,其自学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差别也很悬殊,这就给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及学习管理带来困难。

(三)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

他们和同龄人相比,是高考的失败者或根本不具备参加高考的能力,走自学之路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都自费参加学习,又因为学习能力较差,单科考试一次性过关率不理想等问题,思想压力大。他们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同样是接受高等教育,但显然不容易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和关心,因此产生自卑和失落感,有的表现为厌学逃课,得过且过,有的表现为自由散漫,缺乏遵纪守法的观念,自制力差,我行我素,思想教育收效甚微。

(四)对家庭依赖性强,独立性较差

不少高校自考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优越,因此对家庭的依赖心理较强。他们吃穿父母包办,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和亲戚。这些学生最缺的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生活富裕,对学校的生活环境不能主动适应,埋怨这个,挑剔那个,讲求吃、穿,不求上进,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少数学生家长,自己在商场拼搏或在境外谋生,把学校当作“托养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不管了,这些学生无知、无礼、无畏、无常,行政处罚对他们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考助学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形形色色有不同人生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意识、个性特征的人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针对不同人的种种思想疑惑、矛盾,通过思想的接触、交锋、劝说、化解疑惑,解除矛盾,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上进的姿态投入学习。学生来自各个家庭背景,他们带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大多数学生是想通过学习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应工作需要,回报社会,也有少数学生想混文凭。再者他们的层次不同,目的不同,反映的思想也不同,做好入学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

在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态度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每个学生的正确的为学习观、读书观固然重要,但做好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可缺少。只有统一思想,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风气,只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有一个好的学风。因此做好班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立正气,是非常必要的。

三、做好助学班的思想政治工作几点想法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方法很多,只有根据不同的对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健全各级组织。只有组织健全,领导得力,方法得当,积极发挥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遇到问题就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二是政治课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政治课不能单单只讲空洞的理论知识,要与当前政治形势相结合、与班上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是课上与课下谈心相结合。只利用课上的短短45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课下业余时间,积极开展谈心活动,时刻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四是利用好班干部。首先是要选好班干部,要选那些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学习好、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他们在班上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利用班干部方面,要给他们交任务,交方法,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支持他们的工作,充分调动倔们的积极性,及时做好班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是积极发挥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作用。班主任、辅导员是搞好班集体的重要力量,班主任、辅导员起着上通下达的作用,对于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要随时掌握。上通就是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下达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以及学生遵守纪律情况,能及时反映上来,做好思想工作,使各项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班主任、辅导员不但要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还要经利用家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逐渐升温, 自学考试考生生源结构发生变化, 高校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多, 如何加强自考助学班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自学考试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自考生思想意识的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要通过对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师队伍的加强、社会助学班的管理, 使自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华商团体日益融入国际主流社会 篇3

目前关于“主流社会”,尚无一个准确的定义。一般认为“主流社会”是相对于外来的、少数族裔,在本土的,多数族裔的社会。华人在美国是属于少数族裔,只占人口的1%,归类在占人口3.7%的亚裔之中。美国本地的三大族裔,则是占人口70%的白人、占人口12.5%的西裔(拉美裔),与占人口12.3%的非裔族裔,它们总共约占95%的比例(按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上流社会主要以经济财力、政治地位或家族血统为标准,局限于小部分人。而主流社会不一样,他应该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要素的概念。主流社会应该是属于多数人的,只有被多数的、大部分人所认同和接受才能算是主流的。所以,不能混淆这两个概念,否则就是一种误导。而华商也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进入“上流社会”。

“融入”应是一个缓慢渐进的社会过程,是一个非强制性的行为、融入不仅是双向的、群体性的运动,还具有互利的正面效果。

华商融入主流社会既是目标,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要以一个少数族群既接受了本土多数族群的文化,又保留自身的文化传统,双方和谐相处,共同富裕作为标志。少数族群被多数族群“接纳”,它又有“被接受”、“受重视”“受尊重”三个层面的内涵,它们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被主流社会“接受”、“重视”、“尊重”。其核心条件则是能为发展当地经济作出贡献,具体些讲,就是要为当地社会增加就业机会,雇用员工,并给予标准水平以上的待遇,要为政府增加税收,使政府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再就是要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参与慈善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因此,华商融入主流社会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现在进行时。

华商融入主流社会需要三个条件

华商融入“主流社会”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外部条件,二是内部条件,三是华商有主动融入的需求。

一是外部条件,即这个“主流社会”能提供华商“融入”的外部环境,已建立起平等对待外来少数族裔的传统与法律,有对外开放与接纳各方面人才发展经济的意识。他认为美国具有国际上最好的,华商融入主流社会的外部环境。

二是内部条件,即华商自身有“融入”的条件。这包括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文化素质与经济基础。不但不会给当地增加社会压力与产业竞争,而且可以让当地政府与族裔明显地感觉到会对他们有利。作为对比,国内许多城市对“有产阶层”与“打工族”进城,态度上同样是有差别。

三是华商有主动“融入”的需求,有“入乡随俗”的姿态,有和谐发展的观念。不但尊重当地族裔,并能回馈,以感谢当地社会向华商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美国华商融入主流社会的情况分析

按2003年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文献资料,分布在全球各地区的华人共计4106万,其中在东南亚地区十国的华人有3247万,占79%的绝大比例。而美国则是全球第二大华人聚居地,有近300万华人,占海外华人总人数的7%。虽然在美国的华人只有300万,只占美国人口的1%,也只占海外华人总数不足10%的比例,他们中也缺少在东南亚那里的华人富豪。但由于中美两国在政冶、经济关系上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使美国华人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所占人口的比例。

美国有全球最好的少数族裔“融入”主流社会的外部环境 。而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受教育程度上,美国华商也普遍比其他国家的华商更成熟。在美华商为美国的经济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每年中美贸易额已达2000多亿美元,其中由华商促成的占了70%;最近10年,从发展速度来看,包括港、台、大陆在美国的华商,他们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是美国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华商企业在美国占整个亚裔企业的三分之一,势头很好。因此,华商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较高,为美国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华商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除了政策法律等外部条件的具备和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内部条件的成熟,还需要华商 “融入”的主动需求和积极参与。

社会自考 篇4

河师大的会展管理本科专业(无年龄限制,一年半毕业)

项目优势:

1、不受学历、居住地等限制;

2、无年龄限制,毕业时间快,一年半保证毕业;

3、只需本人参加一次国家统考,考一科.证书课无需考试。

4、不需要学员自己来现场确认信息,不需要学员自己论文答辩;

5、可以高起本 专本连读 毕业时间2年到2.5年

6、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学信网永久可查。

助学自考

河南科技大学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国际工程管理专业 项目优势:

1、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永久可查。

2、一年考4次,4、10月份全国统考;

6、12月份助学考试。

3、最多4科国家统考科目,公共科目办理一部分免考,其余全部为助考科目(校考)。

4、毕业时间快!1.5---2年之内 保证毕业。

5、年龄85后均可报名。

6、不受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

7、可以高起本 专本 连读 毕业时间 2年到2.5年。

8、学员报单咱们这里全部按照注册在校专科生的身份。

9、不需要学员自己来现场确认信息,不需要学员自己论文答辩

10、助考课程不用学员自己参加考试.(包括实践课程)

11、费用包括 比如 报名费+考试科目费每科+主考院校学费+专科院校+自考办+论文答辩费+考前培训课件+ 实践课 +助考课+毕业审定费等全部费用

12、给社会考生一个机会,我们为通过我们报考的学生办理大专院校的学籍进入助学系统。

军自考

南京陆军政治学院 国防管理与国防教育专科专业

项目优势:

1、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学信网永久可查。

2、军自考 不是军人完全可以报考。

3、学院无需参加任一门考试。

4、军自考可以不用学生来现场确认信息和参加考试。

5、毕业时间快,1-1.5年毕业。

浩文教育自考培训中心帮您一次性解决所有烦恼!

个案社会工作自考手册第3套题 篇5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个案工作初期个案工作者通过引导案主叙述问题而达成的目的()

A.使案主得到工作者的建议

B.了解案主的生命事件及案主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与感受。

C.使案主宣泄情绪

D.使案主对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本大题共8分)

1.简洁具体

2.接纳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本大题共70分)

1.如何理解专业关系的含义?

2.专业关系的意义。

3.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常见的错误回应方式。

4.比斯台克认为案主在个案工作过程中的基本心理需求。

5.成功的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由工作者与案主哪三种互动构成?

6.什么是移情?其有哪些分类?

7.什么是反移情?其有哪些分类?

8.布雷默和肖斯强提出个案工作者自我检查反移情的19个项目。

9.缺乏同感对专业关系的损害有哪些?

10.同感的五个层次。

四、论述题:(每小题7分,本大题共21分)

1.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四项基本条件。

2.个案工作七个基本原则。

社会团体章程 篇6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包括英文译名、缩写)(社团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团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应冠以本行政区域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使用已由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明令撤销或取缔的社会团体的名称)

第二条 本团体的性质(其中必须载明:组成的人员或单位; 学术性、联合性、专业性或行业性;全国性或地方性;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团体的宗旨(其中必须载明: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必须载明具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

第五条 本团体的住所(载明X省X市)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必须具体、明确):

(一)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二)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三)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团体的会员种类(单位会员、个人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三)在本团体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四)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三)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六)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二)维护本团体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团体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届X年(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届最长不超过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立常务理事会(理事人数较多时,可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

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团体社会工作自考 篇7

关键词:社会团体,会计工作,改进措施

一、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

社会团体的本质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资金的和资源的投入是不求经济上的回报的。资源的多少并不代表该提供者在该组织中的权利的大小。社会团体的种类繁多,例如学会、协会、商会和研究会等。通常社会团体的成员主要是普通公民以及非国家机关人员、非党员等,不仅会涉及到不同的党派、文化,还会涉及到种族和宗教信仰差异等。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社会团体已经渐渐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加快了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构建。

目前,社会团体的主要收入一般都来自于会费和社会服务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政府资助和社会集资。其中,来源于国家投入的部分,社团可以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的规则来执行,但是非国家投入的部分,可遵照执行的制度规章极其有限,现行的只有财政部2004年印发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团体职能不断扩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团体的经济活动往往面临缺少适用的政策规章进行规范约束的现状。这样一来就使社会团体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显得极为特别,财务状况的反映以及成本费用的核算就变得非常困难。

社会团体作为一个机构来讲,其运转必然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在依据规定开展社会活动的时候尤其需要足够的资金赞助,资金的筹集和有效运用则需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良好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更好的累积资金,不断的增加社会团体的实力,从而更好的发挥社会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团体组织中的财务会计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团体缺乏完整和规范的财务制度

在我国,由于一些社会团体的成员较少,影响力有限,可以启用的资金也少之又少,这样就会使业务量逐渐萎缩,出现成长停滞现象。再者,由于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组织,社会团体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管理不够重视,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小型社会团体连基本的财务制度都没有,更谈不上规范的财务会计工作了。

(二)社会团体的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履职能力

我国许多社会团体的产生与政府部门是具有一定的关联,许多社团与挂靠单位在人事、行政、业务方面密不可分,容易造成管理职能重叠或缺失情况,多头管理也导致一些社会团体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在社会团体财务人员的配备上随意性大,要求也很低,很多会计人员达不到任职所需的专业技术资格,有的甚至由一些非会计专业人员兼职工作,难以对社团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不仅制约了社团的财务会计工作,还阻碍了整个社团的成长。

(三)社会团体的财务监管缺失

我国的社会团体在管理上一直都是在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就是即要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还需要接受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的管理。虽然从制度设计上来看,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职权重叠碰撞、职权空缺或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在难度大的问题上,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业务主管单位很少对登记注册后的社会团体进行持续有效的财务监管,不能定期开展有效的财务监督和审计。所以,很多社会团体只是虚设,没有业务活动,规模大的社团有经济活动也缺少指导和规范,财务人员也缺少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

(四)财务信息不够透明

在我国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社会团体行政色彩比较重,由于过分重视对挂靠单位的服务,使得社团对会员和社会的公正性弱化,难以真正体现民主办会的要求。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社团理事会的短期行为较多。内部管理不规范的社团甚至会滥用职权,无视规章制度任意支出资金,这样就会导致本来就不够合理健全的社团财务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社会团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不法分子更是利用了这一点,钻空子,逃避相应的处罚。

(五)社会团体的收入没有用于规定的业务活动

社会团体属于一种特殊的法人组织,政府部门转移的职能往往会给社会团体带来盈利机会。社会团体可以根据章程在业务范围内开展盈利活动,用来积累资金,用于进一步发展,进而不断增加组织的实力。

从社会团体的业务特征来看,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社会团体的收入必须按章程中的规定用途进行使用。但是,仍有一些人会利用社团优势,随意支配社团收入。利用社团的名义开展超出业务范围的商业性活动,然后从中获取利益。一些人甚至利用社团的特殊政策来逃避税收的上缴,严重的违背了社会团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六)无法实现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的目标,不能发挥社会团体的社会使命

社会团体的使命是获取资金并投入到社会活动当中,以最大的限度实现社会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一些社会团体,其内部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社团管理层在没有合理的年度工作计划的情况下,随意支配组织的资金,这样缺乏科学财务管理的组织很难实现社会团体的真正使命。

二、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社会团体的财务会计工作不规范

社会团体中配备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没有委托代理记帐,小型社团由于大多是兼职人员在工作,社团的财务会计工作往往由社团的负责人来担任,仅仅为了应付审计人员而临时做账。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社会团体组织中的财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系统和审计标准都没有根据社团组织的本身特点而建立,而一味地追求仿照,参照事业单位系统,这就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一些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社会团体,不能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合理填制记账凭证,不按规定办理会计手续,执行会计制度不正确,会计档案不按规定整理保管,无法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等。

(二)社会团体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达标

在一部分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社会团体组织,任用不具备履职能力或兼职的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不理解。在许多财务审计中暴露出社团组织财务人员办理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支付审批手续不全的支出,会计科目运用错误等。甚至有的财务人员即使没有原始凭证也会根据银行账单随意填制记账凭证,银行账户余额与对账单不符,最后为了数据平衡,任意填差额,根本谈不上账账相符、账款相符等。

由于这些社会团体的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低,无法有效实行社团组织经济活动的会计监督工作,只是按照领导的想法行事,再加上政府相关的部门对社会团体组织不够重视,监督不够严格,部分社会团体难免会逐渐发展成为逃避税收、逃避国家控制的不法组织。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团体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信誉度。

(三)不能妥善地管理社团资金

在财政审计检查中,可以轻易的发现,一些社会团体发组织和筹集来的资金管理方面十分松懈。社会团体章程和财务制度里缺乏对社会集资、组织收入的标准、程序、方法的具体规定,对各类取得的资金不能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开支,缺少重大事项可行性论证和集体决策制度。

(四)资金来源不稳定

现在,由于社会团体繁多,许多组织的性质也十分相似,业务活动交叉重叠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很难确定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大部分社团组织也仅仅是在成立之初昙花一现,然后就销声匿迹了。这就导致了大量社会团体的快速流产,没有实现其成立的目的,浪费人力物力。

三、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的改进方法

(一)提高社会团体成员的责任意识

影响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之处在于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以及社团成员的任命感。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树立社团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培养团队精神,形成社团特有的思想境界、工作态度、行为方式和优良作风。建立健全自律机制,规范社会团体的经济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是社会团体财务会计工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监管部门需要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宣传教育力度。首先需要对社团的负责人进行财务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改变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忽视的问题,并且努力提高社团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社团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让社团有规可循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影响到社会团体中的财务管理不规范也是主要问题之一。就目前来讲,我国规范社会团体的法规主要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还没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只有制定出与社团组织的相配套的财务管理规定,才能真正有效的规范社会团体的财务会计工作。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社会团体管理中的基本要求,其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点。社会团体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能够促进社会团体形成自律机制,促进社团合法经营,促进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等。所以,规模较大的大型社团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规定,结合社团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各自社团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由管理层严格督促有效实施。社团组织的工作人员能够据此明确责任,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四)监督机制有待加强

政府监管部门要出台具体有效的针对社会团体的财务监管办法,要明确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民政部门、税务部门对社团组织的财务监督范围、财务检查的频度和执法处罚的权限。社会团体不能仅仅满足于一个会计年度向民政部门报送三张基本报表的财务信息批露。通过政府的行政监督、财政监管、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规范社团组织的经济行为,促进社团组织走向成熟。

(五)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事实上,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严重影响社团组织的财务工作水平,会计法律法规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也基本依赖于会计人员的执行。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团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针对社会团体财务人员的培训,财政部门也应加强对社团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建立社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各级各类财经院校应加强社团组织的会计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社团会计培训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团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健.浅谈社团会计工作规范化[J].福建财会, 1998, (1) .

[2]罗宪生, 黄素丽.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组织会计[J].财税与会计, 2003, (2) .

团体社会工作自考 篇8

一、合理组合团体成员,统一行为规范

在中职学生德育的具体实践中,为了让团体辅导活动得以有效开展,必须首先对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组与组合,统一团体成员的行为规划,这样才能激发团体动力,增强团体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说,团体动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会成为影响人际互动和团队力量的关键因素,是团体辅导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德育工作者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性格气质等特征,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一个班级的中职学生划分为4-6个小组,从而在每个小组内部和小组间都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让每个团体内部的成员在团体活动中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例如,在一个团体内部,有外向型的成员,也有内向型的成员,有具有领导力的成员,也有执行力强的成员,这样更有助于在团体内部实现优势互补。此外,为了有效约束团体内各个成员的行为,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制订所有成员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这样能够有效保障团体辅导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科学选择团体辅导的活动主题,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对团体辅导活动的科学选择,是实现团体辅导活动德育功能的重要基础,所以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科学选择团体辅导活动的主题,增强团体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改善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中职学生人格素质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对于团体辅导活动主题的选择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龄特征和实际需要,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而确保中职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多从中职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活动中面临的德育问题来开发和选择团体辅导活动,深入贯彻和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道德素养,促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性格品质的不断改善。例如,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减少中职学生沉溺网络、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和开发不同的团体辅导活动,如“善待周围的人” “相亲相爱一家人” “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等团体辅导活动,可以使中职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主题下增强个人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有效的人际交往中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以及征求他人的帮助。

三、做好团体辅导的过程监控,提升团体辅导活动的效能

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过程是否规范与合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在中职学生德育活动中的效能,所以活动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加强对于团体辅导活动开展过程的监控与管理,确保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要积极创设友善、平等、民主的活动氛围,做团体辅导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在各个活动环节要多对学生进行关爱和引导。其次,随着团体辅导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每个团体内部,学生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这时教育工作者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调节,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与行为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再次,教师要重视对于每个中职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态度、感受、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及时发现学生道德素质缺陷,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例如,对于“欣赏自己与他人”的团体辅导活动,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监控班级所有学生的自信心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势,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引导学生改善自身行为方式,并逐渐树立起积极的情感,实现自尊心、自信心的不断提高。

四、注重团体辅导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为了让团体辅导活动更好的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服务,不断提高团体活动的组织水平和质量,教育工作者还要重视对于团体辅导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尤其是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形成性评价的科学开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团体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获得认知、情感上的升华,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在相互竞争与分享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集体评价,进而在整体上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团体辅导活动是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在德育中引入团体辅导活动,能够有效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增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从而积极的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考社会学概论笔记 篇9

第一章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sociology 一词最早在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他想建立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取意于战国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该书阐述了三个层次的区别:一是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二是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三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从而分析了人类之所以能结成一定的群体,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原因。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重视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研究。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为《群学肆言》。

涂尔干是最早提出建立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分支社会学的社会学家。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把社会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它是和人、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它的形成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为不同的学科所研究。

之所以要有社会学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社会关系是一综合体,不能孤立地为某一个学科研究某一个部分,必须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二是因为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容易产生片面性,造成失误,整体研究可以避免片面。第三是因为社会学研究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兼怍各学科之成果来得出结论。

以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为指导的社会学家是不能解释社会关系的实质和社会关系不断更替的真正原因的。

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其研究范式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社会学的主要特征:一是整体性,即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角度考察、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二是综合性;三是广泛性;四是应用性。(简记:整综广应)

关于社会学在社会学科中的地位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心论,即把社会学的地位置于其他社会科学之上,其创始人是孔德、斯宾塞;二是平列论,即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平等位置;三是特殊论。

关于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二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的一分支;三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前者对后者起指导作用,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料。二者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不同。l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是由它研究的对象决定的。人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反应在社会过程的各个方面。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即方法论、基本方法和具体技术与工具。

历史唯物进度表义第一次把社会学提到了科学的水平。

社会学的基本方法论有三种:一是实证主义方法论;二是非实证主义方法论;三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由孔德首先提出,后来得到斯宾塞引进生物进化观,涂尔干的进一步完善。其基本点是:第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一样,都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第二,社会现象既然是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被感知、被概括的;第三,社会学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或必须是什么;第四,自然科学的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简记:纯客观可感知是什么自然法)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要点是;第一,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二是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物化现象;第三,在主张“价值中立”的同时,借助“价值关联”。

属于非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说流派有:社会相互作用论;现象社会学;民俗方法论。首先在理论上向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出挑战的,是德国生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W.狄尔泰。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是争论颇多的问题。韦伯同时提出二者比单纯主张价值中立有所进步,但是价值中立包含的以科学排斥价值的倾向并不因此而消除。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由马恩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点是:第一,以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作为理解人及其历史活动的出发点;第二,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第三,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社会关系的原始关系;第四,社会历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五,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简记:历史社会主体是人原始关系自然过程矛盾分析)l 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社会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客观研究与主观研究相结合;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三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四是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三:一是社会调查法;二是社会实验方法;三是社会统计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它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社会实验方法有简化和纯化社会复杂现象的作用。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根据社会调查的不同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根据社会调查的研究程度,可以分为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

社会实验方法是在已有社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有控制地设置某些条件和变量,直接观察、记录、分析这一研究对象前后变化的一套办法和程序。

社会统计方法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对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得来的数据资实进行定量分析的一套方法和技术。

社会统计的作用:一是简化资料,方便描述;二是检验样本调查的结论。社会统计的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三个基本环节。社会统计分为叙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类。

统计学之父凯特勒把统计方法从自然科学领域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为社会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包括:研究组织技术、社会测量技术、资料收集技术、资料整理技术、资料分析技术。

社会学研究工具分为文书性工具和器具性工具两种。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社会学的功能包括四个:一是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和规范性功能;二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三是社会批评功能;四是教育功能。(简记:描控批教)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是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预测性功能即揭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规范性功能是指确定预定目标及其达到的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四项功能依次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将会怎样、应该怎样的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传统社会学研究注重描述性功能;现代社会学把规范性研究看作是自身的最终目的。社会学的教育功能包括:一是帮助公民了解自己;二是作好职业准备;三是做好日常决策;四是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

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是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学的社会批评功能是指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重要概念:

1、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三个部分。

3、优势需要重点掌握:

1、社会需要在社会中的地位

2、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般掌握:

1、社会需要的类型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之间的关系重要概念:

1、社会交往

2、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

3、“镜中之我”社会角色角色扮演角色冲突重点掌握:

1、社会交往的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

3、符号相互作用论

4、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5、角色扮演的过程一般掌握;

1、社会交往的类型

2、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3、角色冲突的表现

4、集体行为的特点及成因

5、时尚的形成与功能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重要概念:

1、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2、“心理上的断乳”个性重点掌握:

1、社会化的内容

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关系

3、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掌握:

1、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2、社会化的过程个性的特点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家庭邻里家庭结构重点掌握:

1、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

3、家庭的功能一般掌握:

1、社会群体的类型

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

3、家庭的结构及类型 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重要概念:

1、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狭义是指执行一定的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学中的社会组织是指狭义而言的。

2、社会组织的结构组织目标家长制 X理论与Y 理论重点掌握:

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2、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3、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4、指出“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管理策略的不同观点

5、“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认为工人是为挣钱来工厂做工。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把工人看成机器而遭到批判。“社会人”假设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认为工人不仅是为钱而来,而且具有多方面要求,并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给予基本关心,激发他们积极性,提高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有巨大影响。一般掌握:

1、社会组织的特征

2、组织过程的基本内容第七章 社区重要概念

3、试述城乡关系发展的阶段及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道路

4、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要压迫,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第三阶段城乡差距。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两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六五”开始就有计划帮助农村发展,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重要概念:

1、社会分化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认可了的区别。原因是社会分工,因素含生物因素和文化因素。

2、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职业分工及他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问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3、社会阶级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的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的关系: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工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3、社会分层的标准一般掌握:

1、社会分化的因素

1、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社会学研究中观的社会制度。

重点掌握:

1、社会制度的含义

2、社会制度要素

3、社会制度的功能一般掌握:

1、社会制度的特征

2、社会制度的类型第十章 社会控制重要概念:

1、社会控制社会舆论群体意识越轨行为重点掌握:

1、社会控制的功能

2、习俗与道德的作用、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异用

3、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一般掌握:

1、社会控制的类型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重要概念:

1、社会问题是指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问题。

2、就业贫穷重点掌握:

1、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2、我国人口问题表现、实质、危害及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

3、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

4、失业的功能一般掌握:

1、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3、我国反贫穷实践,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工作社会发展乡村建设运动重点掌握:

1、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二、维护社会稳定;

三、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四、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反功能: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另外又促使人们产生懒汉心理,不利于人潜能的发挥。

2、社会工作的功能

3、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的异同

4、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的方向一般掌握:

1、社会保障的特点和内容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重要概念:

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动。即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变动过程。其基本形式有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两种形式。

2、社会结构

3、社会流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多指广义而言。

4、社会革命重点掌握:

1、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2、“五德终始说”

3、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的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积极到高级的直线式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进化论。新进化论把研究重点放到不同社会发展变化的模式上,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借助文化的传播作跨越阶段的发展。但由于其援引自然进化论以解释社会现象,以至被帝国主义用来作为侵略弱小民族的理论依据,而遭到批判。

4、社会流动及类型一般掌握

1、社会变迁的原因

1、社会现代化“后工业社会”论

2、罗马俱乐部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机构,成立于一九六八年,由意大利企业家和英国科学家共同组成,其观点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各种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对社会发展持悲观态度。

3、社会趋同论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一九六一年提出的。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背离计划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背离自由放任的私人经济模式,两种制度相互吸引有利因素,并变得越来越相似。重要掌握:

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2、评述社会趋同论: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的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他认为尽管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都体现着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的同样特征,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这种理论只看到社会的趋同,却没有看到社会趋异是更重要的方面。

3、评述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的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之内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

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新的分析观点。但它将其原因完全归于外因是不全面的。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也是很难做到。一般掌握

1、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上一篇:派单责任承诺书下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