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明确了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

1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

1)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指“在组织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备特有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基础上,汲取其精华,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的有力创新。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

2)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的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它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能力标准的集合。行动领域体现了职业的、个人的和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应该有利于完成这些行动情境中的任务。

3)学习领域。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课题单元”,是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换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科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知识相对孤立、自成体系,缺乏融会贯通。而学习领域包括了学科课程体系中相关的课程知识,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合于一个学习领域。

4)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也即实施方案,或称作实施单元。它是设定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5)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如下:

第一步:社会人才需求和专业调研。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任务就是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社会人才需求和专业调研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二步: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

第三步:由行动领域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要素,根据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整合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专业学习领域。

第四步:设计学习情景。学习情景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是学习领域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中的扩展。学习情景的设计,要让学生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职业能力上达到一定要求,需要选取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组织教学。

第五步:完善课程体系。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配置;基于专业课程学习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需要,系统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就由“专业学习领域”和“基础理论学习领域”构建成完整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3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实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真正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要求,分析研究本校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与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由职业相关的工作任务按教学论要求,进行归纳、总结,设计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教学计划的四大模块一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独立实践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彰显了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践教学学时要多于理论教学学时。在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校内实训室作为主要教学场所,将基本理论渗透到实践训练过程中,开学之初由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认识实习。学习一年后由于学生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操作,由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跟岗实习。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方式进入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工作。

4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建设中的课程设置的方式,成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明显区别。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是让学生知道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具体的行为,是以职业能力、职业资格和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

但是由于很多教师没有实际企业经验,这给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所以“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实训室建设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理念,很好地解决了实际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实际工作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去学习,让学生更有学习积极性,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应用的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2]是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

摘要:本文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路,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与实践。首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中的概念,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阐述了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对加强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的分析与探讨下一篇:铁路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