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制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预警机制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本文对货币危机产生前经常账户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试图建立指标变化与货币危机产生的相关关系,并进而推论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预警货币危机产生的可能性,以产生货币危机各国实证数据为基础,联系国内相关指标的特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就我国如何吸取各国之经验,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或累积的货币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篇:预警机制论文

浅析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竞争由传统的产品质量竞争发展到综合能力的竞争。市场快速变化,使得风险无处不在。然而,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务状况加剧到企业无以承受的极限时,全面危机将会随之爆发。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财务危机 预警体系 机制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所面临宏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企业也因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及其企业自身问题,使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何顺利地化解这些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及特征

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起初通常表现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进而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其特征是:

1.客观积累性。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即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2.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3.多样性。由于受到企业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危机。4.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二、财务预警机制分析综述

企业财务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致命的打击,企业财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其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循,因此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释义。财务预警机制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根据企业建立的组织体系,采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设计原则。企业在构建企业外务危机预警机制时,首要的问题是财务指标的选取,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和运行规律,及时对企业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发出警报并迅速做好防范和控制措施。一般说来,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预警体系的构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将预警理论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达到对现有监督资源的最充分利用。2.系统性原则。预警机制要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不能割裂地去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或财务运行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3.动态性原则。必须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4.可行性原则。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危机之前,能够及时发出警报。5.及时性原则。预警是一种警报,即在企业发生危机或经营失败之前及时地给予警示。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实施。财务预警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最后拟订排警对策。

1.明确警情。明确警情是预警的前提,可以通过预警系统中所选择的若干重要预警指标的预测景气信号来反映。2.寻找警源。确定警源是预警过程的起点。警源是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一般说来,警源有两类:一是可控性较弱的警源,主要是客观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等外生警源;另一类是可控性较强的警源,主要指一些内在因素的作用。3.分析警兆。分析警兆是企业预警机制的关键。从警源到警兆有一个发展过程:警源孕育警情,警情发展扩大导致警兆出现,然后警情爆发。企业预警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在警情爆发前,分析警兆、控制警源,将警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4.预报警度。预报警度是预警的目的。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中景气信号,可确定下一个景气信号,从而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警度,即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5.拟订对策。预警的目的就是要在警情扩大或爆发之前采取适当的对策。排警对策建立在前面四个步骤基础上,只有通过前面的有效分析才能得到有效的对策。

三、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财务风险不仅可以认识,也可以掌握和控制,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的要求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尤为重要。

1.建立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机制和预警系统。通过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企业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定期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计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照标准对指标结果进行评分;再结合企业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2.提高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3.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在财务预警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1.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地选择预测财务指标。2.企业应当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3.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预警效果。

五、结论

虽然企业财务危机的积累性、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但事实证明其形成和作用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思维、新观点、新方法,其财务预警方法及判断标准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也会逐渐趋同于国际化潮流,其目的就是尽量避免企业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吴晓梅,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及其建设[J].计划与市场,2002(6).

[2]龚巧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企业风险[J].新疆农垦经济,2002(4).

[3]苗润生,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

[4]陈功,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0(10).

作者:刘永东

第二篇:浅析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科学内涵及其预报、预防和预控三大功能,着重介绍了当前我国企业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一元判定和多元判定预警模型),最后针对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提出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和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预警模型等相应建议。

关键词: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模型 功能 建议

2002年,曾经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美国及至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Enron)公司突然宣布破产;曾经国内家电企业的领头羊——四川长虹,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与美国APEX进行信用交易过量,导致海外欠款高达39亿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尽管其在2004年一次性计提26亿元坏账准备,以示重振旗鼓的决心,但仍使企业在证券市场备受打击,至今四川长虹未能恢复元气;另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都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财务危机,使得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这些残酷而惨重的事实充分表明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环境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的威胁。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不再受到政府的种种保护,完全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中,企业必须自主承担防范、化解财务风险[1]。因此,构建与完善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便成了迫切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科学内涵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亦称企业破产预警机制,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相关经济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采用比例分析与数学模型等,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隐藏问题,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不断上升,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日益凸显。

1、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具有预报(诊断)之功能。企业财务预警机制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企业生产运行过程存在的弊端并寻找其根源,以達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具有预防功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有效地阻止和抑止不利事态发展,将企业的财务危机降到可控范围内,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2]。

3、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还具有预控功能。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及时规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的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警机制。

由此可见,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能力,降低营运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促进企业优化资源,提高企业收益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也促使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优化配置,也有利于资本利用率与盈利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中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

随着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与作用的不断突显,在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推动下,财务预警初评研究获得了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主要建立了一元判定模型、多元判定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人工网络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等六类财务预警模型。我国企业目前较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有一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与多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

1.一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一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指运用个别的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方法[3]。但是一元判定财务预警方法缺点也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⑴单个财务比率指标不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⑵一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作用;⑶一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不能精确的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

2.多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多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即建立一个多元性线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4]。

多元判定财务预警模型克服了单变量模型需要多指标并对比分析的缺陷,综合考虑了导致财务危机的多方面的因素,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分析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及利益相关的财务状况。目前,我国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尝试使用多元判定财务预警方法,只是由于市场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该方法的使用仍存在诸多偏差。尽管如此,多元判定预警模型也有诸多局限性。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对应措施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每个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采取对应措施,促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1.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是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并使这有效运行的前提,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又要求企业领导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还要重视企业员工发现的问题并采纳其提出的合理建议。

2.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预警模型。目前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都是外国学者以其所在国企业为样本,对企业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分析、概括、综合而得出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我国应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建立起适合我国企业财务预警模型,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

3.遵循成本收益原则,重视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及时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推动企业管理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的同时必须完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要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好财务预警机制的设计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成本,保证该机制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4.加强企业各项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5]。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财务预警机制与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才能有效运行并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财务预警信息,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⑴.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3-198

⑵.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财会研究,2005⑴

⑶.谢维吉、干胜道.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被探[J].经济师,2006⑵

⑷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企业经济,2002⑺

⑸.秦彬.刍议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J].经济问题,2006⑶

作者:杨中和

第三篇:货币危机预警机制分析

摘 要:本文对货币危机产生前经常账户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试图建立指标变化与货币危机产生的相关关系,并进而推论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预警货币危机产生的可能性,以产生货币危机各国实证数据为基础,联系国内相关指标的特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就我国如何吸取各国之经验,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或累积的货币风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危机;经常账户;指标特征;预警机制

文献标识码:A

货币危机的产生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冲击,并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产生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频发生,其范围不仅限于某一独立国家(墨西哥,1994),其带来的传染效应使得危机的辐射范围扩大至某一区域(欧洲,1992;亚洲,1997)。危机产生的原因也不再限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即使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的国家也有可能遭受突如其来的投机资本的攻击而产生货币危机,这就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货币危机预警方面的研究,①试图通过建立某种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测和防范。

一、货币危机的定义

保罗·克鲁格曼(1979)对货币危机进行如下描述“一国实行钉住汇率制,同时为简便起见,钉住方法主要是通过外汇市场干预进行;在这一汇率基础上政府的外汇储备不断下降;某一时点上,由于突然性的投机性攻击,储备迅速耗尽,政府无法捍卫钉住汇率制度。”从已发生的货币危机来看,危机不仅仅造成国际储备迅速大幅下降,也往往伴随着货币的迅速大幅贬值和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急剧波动。本文以危机发生时的上述伴生状况为货币危机的定义。

二、危机前经常账户相关经济指标分析

之所以将经常账户作为分析的起点是因为:经常账户余额和国内主要经济变量如投资和储蓄(包括政府储蓄和私人储蓄)密切相关;同时经常账户的变动对于汇率会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出口竞争力,对于经常账户的观察可以反映整个宏观经济状况。

本文将从3次货币危机所涉及的7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这3次危机分别是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危机和1998年俄罗斯货币危机,为了找出危机前可能存在的预警信息,研究了危机前几年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

1. 经常账户余额

众多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在危机前经历了出口下降,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资本的不断流入掩盖了出口下降隐含的经济失衡问题。从表1中可以看出,货币危机发生前几年大多数国家经常账户逆差基础在扩大。

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后,IMF为预警经常账户失衡设计了一套预警体制,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根据对于历次危机的统计检验,IMF认为当该比例超过5%并且经常账户赤字是由不稳定的资本流入维持时,该国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表2显示泰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该项指标在危机前2年超过IMF设定的警戒线;韩国和菲律宾在危机前1年该比例也接近5%。

进一步分析经常账户的结构,可以知道危机前经常账户逆差基础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进口的增长快于出口的增长所致。在危机前,各国的进口一直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危机前两年,进口增长速度印度尼西亚为25%,马来西亚、泰国29%,韩国33%,但同期出口增长速度印度尼西亚为33%,马来西亚24%,泰国25%,韩国32%,并未出现大的差异。其后由于这些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日本处于经济衰退而减少了进口需求,因此尽管危机年份各国均实行汇率贬值,其出口却未出现贬值所预期的增速。同时,危机国家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均出现了下跌(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出口商品价格分别下降了30%和26%),货币危机随之爆发。

2. 资本流入

危机前各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普遍存在顺差,并且资本流入的数量都大于同期经常账户逆差的数量,正是大量的资本流入支撑了经常项目的逆差。进一步分析流入资本的构成,可以发现短期资本流入占了相当的比重,而长期资本的流入并不多。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Lawrence Summers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所述:当一国经常账户赤字伴随着不稳定的、极易逆转的资本流入时,这样的赤字是不能长期维系的。以墨西哥为例,墨西哥的资本流入以证券投资为主,同时资本大量用于私人消费、大量流入非贸易商品领域如房产、土地,这种结构本身就存在出口能力难以增强的缺陷,同时也导致了非贸易商品价格的上升。

3. 外汇储备

资本的大量流入对所在国货币政策和汇率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资本流入带来名义汇率上升,中央银行不得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冲销式干预大量买入外汇,从而使得该国外汇储备增加。而如果央行采取非冲销式的干预,将会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并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这也会使实际汇率出现高估。以危机前泰国情况为例,尽管当时泰国出口大幅下降,贸易余额持续出现赤字,但资本的大量流入支撑了泰铢的汇率。从某种程度上看,大量的资本流入和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似乎能够长期维系经常账户的赤字,事实上这在短期内可以实现,但也阻碍了有利于增强出口竞争力的汇率调整(汇率贬值)。一旦投资者对于经常账户能否长期维系产生疑虑,资本流向便会迅速发生逆转,外汇储备突然下降,从而引发货币危机。实际上,危机前大多数国家外汇储备持续上升,而储备的突然下降均发生在危机年份,投机者的突然攻击导致了储备水平的突然下降。这与各国资本流动存在密切关系:大量的资本流动也发生在危机前,而在危机年份资本流向却出现了逆转。因此,储备持续增加并不意味着会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如果储备来源于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入,那么这种流入是不稳定的。

三、影响中国经常账户各项经济指标的分析

根据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发展中国家在货币危机之前往往存在财政、货币过度扩张、与国外利率价差扩大、实际汇率高估及经常项目失衡加剧等现象。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危机的发生不是由于经济基本面的恶化,而是由于公众对货币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导致的。以后的危机理论则认为,外汇储备下降是产生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但一国如果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是否还会发生货币危机?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试图找出一国维持较高的外汇储备条件下产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GDP增长率居世界各国前列。同时,近年来外汇储备水平也逐年上升,有专家指出过高的外汇储备水平对宏观经济可能产生副作用,但对于未来产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和构建预警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1. 经常账户余额

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经常账户一直处于顺差,但是,进一步分析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出口产品主要是低成本、低价格、低品质的成本竞争型商品,而进口产品则包括资源性产品、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技术和一部分以高档产品为主的品质竞争型消费品。出口商品的竞争基础主要是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现阶段出口商品的成本基础中包含3种不可长期持续的因素:首先,由于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供大于求的矛盾使产品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其次,汇率因素使出口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再次,国内对国际直接投资采用多种优惠措施,使企业的成本下降。当出口市场需求、汇率调整、贸易摩擦、其他国家产品替代等因素变化时,有可能导致出口数额急剧下降。反之,由于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强,而资源性产品、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技术等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使进口商品弹性较小,当汇率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进口需求下降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很难在短期内大幅削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出口基础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而进口基础则有稳定的持续性,经常账户顺差的基础是不可持续的,进出口商品的弹性差异会使贸易很快走向逆差,最后导致汇率波动和货币危机的发生。

2. 资本流入

国外直接投资(FDI)的迅速增加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分析FDI大量进入中国的原因,可以发现产生货币危机的重要基础,第一,相当部分的投资进入是由于实际存在的超国民待遇(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开发区引资等多种优惠政策)的诱导,随着公平的市场环境的建设和吸引投资政策的变动,这些投资自然消失;第二,国内外销售市场的巨大空间、廉价劳动力使用产生的投资收益率会由于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饱和及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而下降,外资进入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投资带动了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投资流入期结束后,会产生国际支出的巨大压力;第四,外资进入投资回收期后,利润的汇出必然带动资本流出。由资本流入所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同样具有不可持续性。

3. 外汇储备

产生近年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对外贸易顺差、外国对华投资增长、国际投机性资本进入等。从资本项目中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看,尽管国际市场的金融投资收益(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高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投资收益,但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并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一般企业和居民尚不具备到国际金融市场投资的条件,而去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后,由于银行信贷政策的收紧,民间融资市场的利率水平急剧上升,促使国外资金通过贸易合同作假、直接投资合同、商业信用等各种途径流入国内,进一步促成外汇储备的增长,另外,由于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也导致了外汇以不同方式流入中国。国际投机性资本的进入成为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的数据看,贸易顺差310亿多、国际直接投资增长690亿多,而实际外汇储备上升2 000多亿美元,差额部分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为国际投机性资金,除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国际热钱外,冷钱(准备在国内投资市场停留多年以等待人民币升值的资金)的进入也不容忽视,投资性资金流入主要是由于市场上逃离基础的存在,等人民币汇率升值基础不再存在,升值预期转变为贬值预期时,投机性资金会纷纷逃离,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四、政 策 建 议

目前,宏观经济管理层把内外均衡政策重心放在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和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运作上,对于产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和外汇储备超速增长条件下,对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和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关注远远不够。事实上,只要国际收支顺差的基础是不可持续的,当国际收支的顺差转化为逆差基础,货币升值预期变成贬值预期时,货币危机的发生概率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关注影响经常账户各项经济指标的分析,通过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可能带来的或累积的货币风险。

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调整相应的政策手段,消除产生近期顺差、远期大规模逆差的经济基础,以防止货币危机的发生和影响程度。从经常账户余额看,应该注意经常账户顺差基础的脆弱性,改变传统的出口贸易模式,从单纯追求出口数量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出口效益和品质,特别应注意出口产业对进口的依赖性;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对进口的依存度,对主要依靠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技术和高档消费品进行进口替代;降低对资源性产品的依赖,严格控制资源使用,减少资源浪费,树立科学的节约观,防止以消费低质廉价产品的节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建立经常账户余额的结构性监控指标,以防范和监督经常账户顺差掩盖下的逆差基础。

在资本流入方面,境内外投资者的差别待遇(超国民待遇)一直是FDI快速进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差别待遇不仅导致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也是民族工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正常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我国经济体系的对外依赖性,特别是对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技术进口的依赖。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只有总额限制,而没有项目、技术指标的限制,外资大量流入,增加资金流入,掩盖了国际收支的逆差基础,也使将来的国际收支的逆差基础放大。现在,外商资金每年有大量进来,而国内却有大量外汇资源闲置,不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应把境内投资政策拉平,不应该再给外资企业优惠,特别是要加强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发展民族经济。同时,应当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参与直接投资,从单向的对外开放走向双向的对外开放,从根本上消除国内外短期撤退所导致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面对外界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本币升值压力。在目前国际收支存在大量顺差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十分慎重,如果马上走向自由浮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汇率,必然导致国际投机性资金更多地进入,要解决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问题,还得从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根源入手,从外源性资金进入的源头控制,只要我国现有对外经济政策不调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还会出现大量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还会不断增长,迫使人民币总是处于升值压力下,热钱还会不断涌进我国,国内房地产泡沫和投资泡沫就会越吹越大,经济风险得不到释放。要摆脱现在高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和经济泡沫化的困境,短期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其能逐步反映市场均衡水平,长期要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使宏观经济由内外失衡调整为内外平衡,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防止由外部因素导致的货币危机的出现。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注释:

①墨西哥货币危机后,IMF开始进行相关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并在1999年正式运用KLR、DCSD方法对各国经济进行预报。

作者:方红艳 傅连康

第四篇:如何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财务预警是及时的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发现财务管理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更好的让企业稳定繁荣发展。

关键词:财务预警机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构建财务预警机制,防范化解处置好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发展中会遇到很多不明确的问题,财务预警机制在整个企业管理中从头贯彻到尾。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避免财务风险。

一、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企业财务预警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用企业信息技术化为基础。对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做出实时监控。企业财务预警是依据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管理文秘、市场营销等理论,通过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计算出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而得出有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尽可能的避免风险,使企业管理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务预警需要广泛的信息渠道,企业管理者要大量收集和市场竞争有关的信息。通过这些企业信息计算出企业的发展趋势。把这些信息整合成更加直观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分析出财务预警机制。总的来说财务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对着些企业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总结。更好的把即将出现的危害企业的因素找出来,发挥出其预警机制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更时也能更好的控制风险,一旦出现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就能对症下药。及时找到导致财务危险的因素,同时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使经营管理者做出有效措施,减少企业财务的损失。财务预警机制不但能提前发现存在的财务危险,处理危险还能在不断的处理危险中总结经验,下次出现危险时更好的应对,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转的效率。

二、我们应增加财务风险预警的领导作用,保持一定的资金持有量

1.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小组。专门的负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每个企业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由企业总会记师或财务总监领导,公司下面各个部门都派出相应的负责人参加。这个工作小组应有明确的分工统一领导能够及时的发现风险及时处置,团结合作,重在防范,借此提高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2.关注资金流向,提高抗风险能力。企业应该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现金预算,使自己的现金持有量保持在最佳水平。第二点企业应有现金流量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对此系统的控制更好的对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运转风险以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的财务预警,同时在资金的空间利用上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利用率以达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3.企业要持有足够的资金谨慎投资。企业生存才是头等大事远比高增长重要的多。企业不能盲目的扩大规模、盲目的投资这会照成资金空洞,增加企业财务风险。避免大量的短期债务用于长期的投资,将债务资金的流动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企业要做到对特大重点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根据企业盈亏和现金流动情况将风险划分成不同层次。

4.合理的处理和防控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应急处理应建立完整的防范功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防范处理方法,通过详细的系统的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及时找出解决风险的措施和改进建议。根据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对不同的财务风险做出不同的处理方法。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

1.分析财务预警系统的指标不够科学全面。在不同的行业中,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而在现在的中国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时候,一味盲目模仿,选取指标不能依据自己企业实情,使得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其功能。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同过资产表和利润表算出的。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并不完全看其盈利水平的高低,而是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流动量。然而现在的企业预警机制过分依赖于数据表,忽略了企业公司实际面临的现金风险等问题。从而无法真实客观的从实际情况反应出风险问题,忽视了现金流动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使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无法发挥出全部的作用。

2.财务预警机制的建设不够全面。当代社会企业经营模式的不断转变,企业资金也在不断的转变,要想更好的了解企业资金的变动情况,一定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每个阶段的发展,进而从企业发展的全局上广义的去考虑预警机制。我们构建企业预警机制的各项参数时,要有针对性,敏感性、重要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要想更好的进行企业预警机制就要找到有针对性的参数,能够清晰明了的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要先从短期预警机制开始构建,然后再构建出长期的财务预警机制,更好的估计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做基础。

3.财务预警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企业要提高财务预警机制收集信息的真是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分析的技术。收集到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因此,要严格要求数据计算处理的过程,让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信息处理收集变的透明,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信息收集。在大家的监督下进行信息的处理、统计,保证财务预警机制能最大化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四、正确面对企业财务风险

1.高风险高回报。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经营的道路上要想获得利益就要面对一定的风险,企业要在财务风险没来的时候就去防患于未然,用正确的财务预警机制去分析出风险,当风险来的时候摆正心态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平时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与外界资金,利息负担过重,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问题。

2.预警风险的各个阶段。首先要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率,当主营业物利润率偏低或出现负数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变大需要加以警戒。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通过财务预警机制企业采取定量定性分析。评估出企业的风险状况。总的来说企业财务预警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不良趋势进行检测与识别,再加以分析处理进行预控,避免企业进入财务风险危机。

五、结语

当今的中国,各大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经济的大浪下企业的更新也在加快,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只要各个企业有了一套好的财务预警机制就能在经济危险来临时在大风大浪中毅然不倒。但是一套好的财务预警机制也是对一个企业的考验,只有一个好的团队、好的企业管理者才能制定出一套好的财务预警机制,更能发挥出预警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汪广源,李丽,刘敏玲.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企业导刊,2010(01).

[3]王宇.如何提高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J].商场现代化,2013(31).

作者:李波

第五篇:构建预警机制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國的中国,面对因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配额取消而改变的全球纺织品贸易格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而言,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上半年出口表现如何?而进入了后配额时代,其又将被改变什么?该怎样应对不可预测的世界贸易形势?

影响几许?

价格可能下跌,出口数量再增加,国际贸易伙伴制造重重壁垒……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直接或间接遭遇到的是什么?

中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遭受最长时间的歧视性待遇,加入WTO后必然出现对设限地区出口短期释放现象。在自由贸易回归过程中,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有大量企业转到内地进行生产,他们的出口份额也转为内地。

纺织品价格将有可能下跌

一方面,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使得原来存在已久的配额费用也随之取消,从而使采购等成本降低,最终将有可能带动纺织品价格下跌。另外,一些国家面对无配额时代自由贸易的竞争环境,为了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可能动用政府的补贴措施,这样将会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引发全球性降低价格的恶性循环。例如一些知名的美国公司就做了以下预测:美国J.C,Penny公司预测美国进口的服装价格将平均下跌18%;美国Liz Claiborne公司预测该数字为15%。

2004年7月新的《外贸法》实施后,国内将会有更多的经营主体进入外贸领域,经营秩序将会面临更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警惕国内企业为了赢得市场而进行价格战;同时也要警惕国外贸易伙伴因为中国低价的产品而发起的反倾销调查。

主要贸易伙伴将会利用多种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主要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国,例如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将很有可能采取过渡期保障措施、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入其国内市场。由于我国纺织行业中的一些产品质量水平不高,低附加值产品多,没有品牌优势等问题;因此,这些都有可能是未来造成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潜在因素。

如何应对——三方合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倘若中美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只是一个争端的开始,诸多摩擦将接踵而至,经济形势和局面之复杂可想而知……而步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业,惟有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合力,方能了解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应对有方,智慧生存……

研究表明:“根本还是在于提升纺织品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新的发展观来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纺织行业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此外,发挥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的合力效应,各自定好位。

“三维”力量

“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简言之为“三维”,有效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互相凝聚生力。

现代市场经济是各国之间相互开放,实行国际分工,相互依存。同样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在宏观上进行引导,进行国内调节和国际协调。政府应该严格市场准入条件。政府对纺织品服装业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业还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有些产品生产过剩、市场无序竞争等现象,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等,调整和优化纺织业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限制、淘汰一些技术落后的纺织产品和企业,鼓励一些有前途、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和企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保障纺织业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

而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纺织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使行业组织成为真正的社会法人组织;积极推动纺织产品技术、环保、卫生、安全等标准的提高;同时要努力促进纺织企业生产技术含量高、低消耗、无污染、高附加值产品,保证纺织行业健康、长远发展:或许此为其最为贴切的作用定位。

那么,企业该如何“强身”呢?首先是“改变产品结构,迅速提高纺织企业开发研究能力。”入世前我国纺织产品结构特点是低层次、趋同化,从而形成了高档产品市场空白,中低档产品市场“挤压”的局面。因此产品技术开发是保证企业生命力的决定因素,也是纺织企业发展中高档产品的必然选择。

其次,努力实现清洁生产,推动纺织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对传统生产进行改造,减少环境污染,尽快实现清洁生产。这样也可以避免欧盟等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的进口限制。因为采取绿色生产技术是大势所趋,中国纺织生产企业也是其中的一员,遵循游戏法则是上策。

透析游戏规则构建预警机制

“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各项规则来避免纺织业免受产业损害”,是显而易见的首选保护之策。WTO对于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为没有干预权,因此我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充分运用WTO无权干预行业组织的法律和政策空挡,以制定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标准为手段,对欲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商品或同行业商品进行审核和管理。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的资料显示:我们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有效维护了国内产业安全。针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倾销行为,在化工、钢铁、轻工、纺织、通讯等重要行业,发起了28起反倾销案件(包括1起复审案件)。目前已公告终裁18起,无损害裁定2起,申请人撤诉1起,还有7起在调查中。反倾销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我们必须面对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摩擦的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必须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

手段一:贸易救济措施

政府的主管部门和有关的纺织行业协会要大力宣传和普及贸易救济措施法律知识,提高纺织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指导纺织企业因为外国相关企业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产业损害时,要主动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和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要建立贸易救济措施法律援助机制,为受到损害的企业申请贸易救济措施提供保证。

手段二:建立应对争端和反倾销预警机制

我国纺织品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遭到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外交涉功能,维护国家和纺织业的利益;纺织行业组织协会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援助、提供咨询和指导的功能:同时,涉案企业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诉,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

而现有环境下,该怎样建立预警系统?

后配额时代,主要贸易国家将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行新保护主义。这包括利用原产地原则、绿色壁垒、反倾销、技术卫生标准等等来实行歧视性贸易限制。

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成熟的世贸组织成员的政府,对待贸易摩擦的一个长远战略应该是建立并完善

两个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今后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是世贸组织所推行的贸易自由化和自由企业制度。因此,人世后我国政府要改变以前我们的纺织品服装在进出口贸易遭受到国外冲击和遏制后,只会简单采取直接限制进口的做法,要建立健全以上的两个机制。

政府层面,主要任务有:负责拟定并建立纺织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监控与分析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异常情况对国内纺织服装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定期编写纺织行业产业预警报告,及时跟踪、分析纺织行业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同时指导地方和行业开展纺织业产业损害预警工作的开展。

WTO主要处理和协调各成员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造成的贸易矛盾和摩擦,但是对于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为,WTO没有干预的权力。因此,我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应该充分运用WTO无权干预行业组织这个法律和政策上的空档,以制定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標准为手段,对欲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商品或同行业商品进行审核和管理。事实上,通过有效的保护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纺织行业原有比较优势。

然而,在摩擦处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纺织行业的预警意识相当不足。建立以纺织工业协会和企业等为主体的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新机制,是重要课题。重视国外新近对我国纺织品进行的特殊保障措施的立法,“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有效措施;规范出口秩序,做好对外交涉和应诉的准备工作。

纺织协会组织层面,主要任务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纺织行业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确定重点监测产品目录和相应的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企业;对行业内主要产品的进出口动态、价格变化、需求以及产业运行效益情况进行跟踪;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专家的指导作用及科学的指标和模型分析方法,提高预警监测的质量。特别是上下游产业之间、行业协会与进出口商会之间要加强信息的沟通,共同应对贸易摩擦,维护纺织行业的长远利益。

而作为贸易中微观主体的纺织企业,除了充分发挥政府和纺织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外,企业更应注重防范和化解纺织品贸易中的摩擦,对敏感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控制好数量和价格,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

“培养纺织企业人才是当务之急。”美国目前拥有反倾销专业人员2000名;而我国只有20名,仅为美国的1%。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官员有200人,其中100人负责倾销调查,100人负责损害调查;而我国从事反倾销调查的人员连欧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国内企业中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专业人员可谓相当之匮乏。因此企业培养经济、法律和外语方面人才,为防止和化解纺织品贸易中出现的摩擦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刻不容缓。

作者:张汉林 崔常艳

上一篇:班组管理论文下一篇:本科文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