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共8篇)
宣威市必昌矿业有限公司双道沟煤矿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 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 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 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 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 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管警,使危险源始 终处于受控状态。
一、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双道沟煤矿的实际,煤 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 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结合煤矿实际情况, 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二、工作目标:通过开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 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 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三、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 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专业技术人员 的主导作用和现场作业主动防控作用,全面落实企主体责任。
二、组织领导
煤矿成立安全风险分级体系领导小组: 组长:瞿国宪(矿长
副组长:李启荣(技术负责人、瞿明松(安全副矿长、朱尤廷(生 产副矿长、徐文平(机电副矿长
成 员:夏福才、唐前新、段世泽、张玄、朱勋龙、徐文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办公室, 总工程师段世泽兼任办公室主 任。
三、职责分工
双道沟煤矿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 分管副矿长在业务范围内地区 检查分析评估管控安全风险的工作体系,具体职责如下: 矿长(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的总体工作, 对安全风险防控主体建设负总责,督促并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 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矿长(副组长 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 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 评价结果负责。
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职责:具体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 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其它人员(职能科室负责人、班组长 :按照 “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 ”、“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 的原则,煤矿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 人员积极按照煤矿部署,完成本部门、本矿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 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四、工作要求
1、矿长每要组织到矿长、职能科室负责人、班组长、专业技 术人员认真做好辨识评估,组织制定工作方案,结合本矿井 的灾害因素和工艺环节, 设施设备进行辨识评估, 编写辨识评估报告, 并根据辨识结果认真采取防控措施;在生
产过程中认真组织做好专项 辨识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技术部门制定防控措施,督促副 矿长在作业过程中认真落实防控措施。
2、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要在矿长领导下,具体结合生产系统、生产环节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并将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 导生产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 预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3、其它副矿长在矿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风 险辨识评估工作,每周定期检查分析分管工作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
实情况,评估管控效果,卫生管控措施。
4、技术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业务工作,搞好分管领导安排的和 专项辨识评估工作,做好各种报告、方案的编制和规章制度的修编工 作,并在技术工作中应用好风险辨识评估结果,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 务。
5、班组长在参加矿长组织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同时,要指导本 班组人员落实好风险管控措施,强化作业现场隐患排查和整改,杜绝 “三违”行为,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6、特种作业人员要认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强化作业现场和设施 设备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带病作业,确保作业安全。
7、办公室要认真收集、整理风险辨识的相关材料,并把评估结果 用于下一的生产计划编制等工作,同时组织好和半年的风险 辨识评估学习培训工作。
二、风险源划分
(一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 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
(二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 或行为。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
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 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三)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 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2、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 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 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 定为“A、B、C”三级。)风险分为 3 级风险:重大隐患、较大隐患、一 般隐患。
三、今年以来,面对井下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的实 际,双道沟煤矿将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遏制重 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 重管防性工作机制,管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煤矿坚持“管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矿井 安全生产实际,做到关口前移,超前辨识,管判岗位和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健全矿井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制定 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为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 6 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据。全面排查评定矿井安全生产风险和 事故隐患等级,深入总结分析近年来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规律、特点 和趋势的基础上,定期排查评估矿井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依据相应标准,分别确定安全风险 A、B、C 3 个等级,其中 A 为最 高等级,以此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并建立矿井 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实行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信息化和数据 化管理。
五、煤矿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 态管理,明确落实每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 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 限制在可
防、可控范围之内。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 风险管警机制,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管警。落实矿井安 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矿井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 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制度。
“三位一体”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即紧紧抓住作业现场、生产设备和人员行为3个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 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开展对关键安全生产数据实时监控和定期分析, 完善违章连带考核机制, 建立监督检查预警、数据分析预警和人员行为预警“三位一体”的预警体系。“三位一体”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是以日常隐患排查结果和仪器仪表监测检测数据为基础, 辨识和提取有效信息, 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予以量化, 通过进行统计、计算, 得出安全生产风险度, 直观、动态地反映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现状。
必要性
安全发展需要
近年来, 虽然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事故总量仍然很大。对于企业来说, 如何整合、利用所具有的资源, 减少和控制生产中的危害、降低生产事故风险, 已成为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是预防安全生产危机的有效手段和对策。通过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策划, 分析危机预警指标, 能够增强企业的“免疫力”, 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电力行业特点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电力行业尤甚, 因为它具有两方面突出特点:一方面, 电的传导速度非常快, 一个误操作就可能在瞬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 电力企业中高温、高压、高转速的现场设备, 要求每一名现场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否则后果无法想象。电力生产的内在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 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 甚至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电力企业通常为技术密集型、资产密集性企业, 设备数量多、品种多、自动化程度高、对设备的完好率及连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这就决定了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 电力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和事故不仅会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甚至还会波及社会用电安全、国计民生。因此, 电力行业的特点决定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 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发现事故征兆必须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高井热电厂实际
高井热电厂地处首都北京, 担负着向许多重要用户输送电源和热源的使命, 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形势下, 不仅要多发电, 发好电, 而且更要安全发电。高井热电厂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主要面临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高井热电厂完成了从燃煤到燃气的转型, 但随着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未知风险逐步增大;二是电力生产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技术密集型特点, 不断有新科技融入其中, 大量新设备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对人员技术素质要求明显提高, 但在实践中, 部分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难以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
因此, 为了在生产运行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设备缺陷, 提前制定、落实整改方案, 保证企业安全、稳定运行, 亟需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体系
“三位一体”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是基于对生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与作业岗位的风险辨识与评价, 通过对标、对表、对照检查, 人工与管理性、技术与自动型的报警, 发现工作场所存在的隐患, 并及时纠正, 使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缺陷处于被监测、识别、诊断和干预的监控之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计算, 定量化表示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趋势。其目的在于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预报, 提请企业负责人及全体员工注意, 使企业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 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及后果的严重程度, 使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报警”和“免疫”能力。
监督检查预警
高井热电厂建立了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 按人员、设备、环境、安全管理四个单元, 确定了评价要素, 并对每个要素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 同时, 将安全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长效机制相结合, 建立了安全评估常态对标机制, 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用下发整改通知书的方式及时警告, 并根据需要每月或定期综合统计出各级评估项的实得分和应得分比值, 得出风险度。然后, 高井热电厂会根据风险度的高低分别实施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 并按要求实施整改、采取防范措施,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闭环管理, 实现从问题发现、整改落实与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
数据分析预警
对于高井热电厂来说, 体系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该平台涵盖两票、生产任务、SIS (火电厂的生产过程建立相应的实时/历史数据库) 、星级考评、缺陷系统、点检定修等应用系统, 能够实现实时登录、实时汇总、实时查询, 满足安全预警动态管理的要求。二是通过定期召开各种安全生产分析会, 对各类安全生产指标、参数进行分析, 实时发布预警信息。
人员行为预警
高井热电厂通过建立违章连带考核机制、推行标准化作业, 着力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一方面, 通过现场作业人员违章连带考核工作负责人的方法, 强化现场作业小组人员的相互监督提醒意识, 从而实现现场作业人员行为的实时预警;另一方面, 当违章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还要对相应的班组、车间和部门进行预警, 从而实现违章作业行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控。
实施体系
着力“五个强化”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
第一, 在检查机制方面强化常态化管理。高井热电厂将现场作为安全监控的核心, 将班组作为安全管理的重心, 从规范安全人员例行工作入手, 推行日巡查、周检查、月联查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通过每周二组织班组安全检查, 每周四组织现场联合检查, 形成隐患排查常态化。同时, 先后组建了安全督查组、文明生产组、技术培训组, 每天着重对生产现场的重要工作、重点部位、重点班组进行督导、指导, 通过这些“毛细血管”, 把安全管理渗透到每个生产环节, 使每个职工“抬头见安全, 低头想安全, 安全有人保障, 不安全有人纠正”, 从而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控制由事后转变为事前。
第二, 在检查形式方面强化对标管理。根据风险评估手册, 以每天安全例行检查、设备点检、运行巡检和每周联合检查为核心, 规范各级人员巡检要求。例如, 对点检仪和点检系统进行升级, 为运行人员配备巡检仪, 并制定了安监人员例行工作记录本, 详细规定了每日、每周、每月需完成的工作, 以确保到位。
第三, 在检查内容方面强化全覆盖。高井热电厂注重调动各部门、各专业的工作积极性, 结合厂内工作和季节特点, 定期组织开展全面安全评估, 避免了安全检查只有安监部门一家唱“独角戏”的局面。具体来说, 高井热电厂成立了重大危险源、两票三制 (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 、防止全厂停电、安全监督、锅炉防磨防爆等若干工作小组, 并明确了工作职责、重点检查区域和内容, 由各工作小组组织各专业人员从管理、人身、设备、运行、燃料、消防保卫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 落实整改。
第四, 在检查方式方面强化“三位一体”。高井热电厂在组织做好联合检查的基础上, 一是积极发挥各基层班组的作用, 突出班组、车间、部门自查, 着力提升基层班组自我管理水平, 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不留死角;二是充分发挥基层职工贴近生产、熟悉基层的优势, 结合厂内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班组安全生产谏言”活动, 针对“希望本单位领导、厂部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继续做好哪些工作”“应该在哪方面着重加强”“本岗位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等问题组织基层员工提出中肯意见、建议、措施和方案, 通过集体出谋划策, 直言进谏, 形成全员共建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围, 切实为基层班组解决困难。
第五, 在检查流程方面强化闭环管理。一是建立问题归拢处理机制, 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归拢, 集中处理, 以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形式, 强制限期整改, 以保证企业安全隐患排查的时效;二是从问题提出、下发整改通知、组织落实整改、验收签字、反馈复查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形成闭环;三是完善每周安全例会机制, 通过每周一的安全例会, 及时对安全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总结, 对不安全问题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周检查问题进行反馈, 使之成为发现问题、持续改进、风险评估预警的有效手段, 形成闭环管理。
搭建“三个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实时预警
第一,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平台。通过在天然气调压站、氨区等重点区域安装自动报警和无线监控系统, 做到对重点部位情况的实时监控, 确保了重大危险源可控在控。
第二, 搭建安全工作例会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月度安全分析会、设备分析会、技术监控和经济活动分析会, 及时掌握各类安全生产信息和设备运行参数, 查找安全生产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并根据变化情况, 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
第三, 搭建应急管理平台, 健全风险应急机制。主要以应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 推行应急制度标准化、应急预案标准化、应急演练标准化、应急队伍建设标准化, 实现了风险可控在控。为了能够科学、准确、及时、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 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和预警能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高井热电厂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应急预案67个, 其中综合预案1个, 专项预案25个, 现场预案41个, 并定期组织进行完善修改,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急体系。每年有针对性地安排应急演练项目, 通过学习、演练、总结, 不断规范应急预警、处理流程, 提高职工应急意识。
健全“三项机制”全方位加强人员风险管控
第一, 健全“三讲一落实”活动机制, 防范三头风险 (在第一时间把住安全源头, 在第一地点防住事故苗头, 在全过程中守住作业人头) 。作为“三讲一落实” (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 的发源地, 高井热电厂结合实际情况, 进一步深化“三讲一落实”:一是要求在执行过程中, 各级领导、专业专工、班长、技术员、安全员、工作负责人、员工要人人讲“三讲”, 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编制完成了《高井热电厂现行安全管理标准、制度汇编》《高井热电厂岗位作业风险控制指导》《运行职工手册》和《高井热电厂职工消防安全手册》, 编写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 000多份, 将制度和措施详细地写进手册中, 为基层班组的风险辨识与控制提供依据, 为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提供平台;三是建立了“两票” (工作票、操作票) 现场动态检查卡, 规范了各级人员到现场检查生产情况的内容和要求, 每月利用“三率两榜” (三率即生产任务讲解率、人人讲实现率、管理人员指导到位率;两榜即专业指导到位排行榜和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排行榜) 对各级人员到位情况进行公布, 督促各级人员的到位做实;四是重大操作实施风险控制单, 规范了电气倒闸操作前和操作完成后需完成的标准项目, 把准备工作和收尾工作标准化, 有效杜绝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第二, 健全违章连带考核机制, 规范职工行为。通过建立违章连带考核机制和层层互保机制等, 教育、引导员工在生产活动中自觉遵章守纪, 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一是赋予定量指标, 促进全员抓违章。赋予各级领导参与纠章的定量指标, 推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带头深入现场查禁违章, 实现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双向”监督预警。同时建立违章举报奖励制度, 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纠查违章, 并对举报违章行为属实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二是实行连带考核, 建立现场作业互保机制。通过积极发动广大职工查摆违章, 实行违章积分连带机制 (工作班成员违章连带工作负责人、操作监护人、机组长直至班组长、值队长、部门领导, 按违章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积分) , 强化工作班成员的互保机制, 同时也是“三讲一落实”的落实环节中相互提醒和“四不伤害”中“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具体体现。三是进行反向对标, 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高井热电厂对违章行为进行了分类, 从违章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可能引起的后果, 分为严重违章、较为严重违章和一般违章, 并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列出了共计214类具体违章行为, 以此督促和反向激励职工执行“三讲一落实”, 在工作前可以对照每项具体违章行为进行反向对标, 从而实现在工作中自觉抵制各类违章行为。四是强化闭环管理, 对违章行为实行全过程管控。对各类违章按照“教育、曝光、处理、整改”步骤进行处理, 并给予检讨、备岗、待岗、经济考核等处罚, 从而实现对违章行为的全过程管控。
第三, 健全安全培训机制, 着力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人员评价。编制完成了《高井热电厂安全生产人员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 对安全生产人员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各类人员的薄弱点, 采取加强人员培训、优化人员结构等措施, 实现安全生产人员的风险动态管控。二是加强“三基”建设, 提高安全日学习效果, 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辨识风险的能力。例如, 推出了定制化培训和“今天我来讲”“今天我主讲”“今天我送讲”等多种形式, 通过自己讲、别人讲、共同讲, 以及部门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培训、公开观摩课等, 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三是完善培训机制, 形成安全教育培训常态化。在做好“两票”、重大危险源、消防、紧急救护、值队级以上领导安全培训等常规培训的基础上, 提高安全培训考核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例如, 结合机组检修情况组织检修监护、安全作业常识培训和防误操作专项考试, 在工作前及时进行安全提示, 提高作业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四是建立全员健康档案。通过完整地记录职工的个人资料、身体健康情况以及附加的各级对健康档案的管理要求等, 为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 尤其是为基层班组安排职工工作, 进行“三讲一落实”危险点分析等提供必要的依据资料。五是将临时工、外来施工队伍纳入企业安全预警管理。结合企业用工情况调整, 临时人员大量增加的特点, 将外来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监控区域, 重点做好频繁进行的重复性及小型作业现场的人身监察工作, 以及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等预防工作, 着力提升外包施工现场的风险预防预控能力。
1、电力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1.1国内外分析
只有针对问题的根源做出解决方案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电力系统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其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作出改善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国内外皆是如此。
近二十年来大面积停电事件频发,其引发原因大都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问题。如:1987年1月12日法国西部系统由于发电容量不足引起电压下降从而导致5小时的大面积停电;1987年7月日本东京系统因在运行期间负荷增长过快造成支撑不足引起的电压问题;1996年7月2日美国WSCC系统由于线路触树跳闸而引发连锁过负荷跳闸造成了200万用户8小时停电;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东北部系统发生5000万用户长达29小时的大面积停电事故;2003年9月28日意大利系统全停20小时;2005年海南电网系统全停10小时;2008年1月我国整个南方地区由于冰雪灾害造成停电。
1.2“8.14”美加停电事故
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停电事故是北美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一次停电事故,波及范围(整个美国东部、加拿大安大略等地)较大,且使263个电厂531台机组停电,5000万人受到停电事故影响,其影响十分恶劣。
经有关部门对此次停电事故经过及原因的调查,大致可以这样归纳:首先俄亥俄北部某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从而导致相邻线路的故障;接着在发电机大量退出运行及潮流不断转移的连锁故障情况下,导致频率、电压进一步崩溃;然后事故发生时,调度和指挥没有做到统一;最后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此次事故的引发原因虽然是自然因素引起,但是造成停电事故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电力系统所存在的缺陷。
1.3“11.4”西欧停电事故
在2006年11月4日晚,格林尼治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其最初原因是:为了确保某艘轮船能够顺利通过埃姆斯河,将经过河上的一条双回线路切断。在切断此线路后,造成负荷转移2条高压线断开;紧接着断开与系统更多的联络,导致西欧电网解列为3。此次大面积停电事故使西欧8个国家受到全部电力供应几乎中断的影响。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电力系统对主要设备维护的欠缺、不合理的电网结构造成。
1.4“7.1”华中停电事故
2006年7月1日华中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此次事故导致华中多条500kV电网跳闸,整个电网系统大范围的功率波动异常。
1.52008年南方停电事故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这一次冰雪灾害对电力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广东、云南、广西、贵州四个地区一共造成了1579个乡镇停电,其中停电的工业户数约有5.3万户、居民户数631.1万户、涉及人口2574.5万人。
此次冰雪灾害给电力系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让电力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暴露在大家眼前,其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南方电网较大的机组装机,而中、小机组的配置却不合理,这种不平衡的配置在电力受阻后,将会导致供需的严重不平衡。2、远距离的大容量输电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协调的高低压网架的建设及其不合理布局、负荷中心过多的依赖外来电力、一部分地区单线单变的电网,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3、在冰雪灾害的影响下降低了线路等一次设备的可靠性,在故障的一次设备下网架结构直接瘫痪。4、冰雪灾害会导致通讯中断,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或全部电网监控系统失效。5、在灾害发生后不完善的应急处理体系使得正常供电时间延迟恢复。
2、电力系统安全评估
依据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发展过程,可将其方法划分为以下三类:1、基于可靠性理论:该方法在建立元件的失效模型的基础上,以失效概率、后果作为依据确定其风险指标。其主要包括:确定元件停运模型;在系统失效的状态下计算概率;对所选状态的后果进行评估;风险指标的计算。2、基于风险管理:此方法一般是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其中定性分析一般情况是评估模型、指标的过程,这对评估者有极高的要求,评估者除了对被评估对象的属性、特点要非常熟悉外,各种外在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定量分析则根据相应的实际数据评估指标,再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最后依据指标计算目标的评估值。3、基于人工智能等新理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等新理论迅速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新算法。在新理论、新算法层出不穷的时候,专家学者也对其产生兴趣,电力系统进行各项研究。虽然新理论、新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有所欠缺。
3、电力系统应急体系
国内外在遭受大面积停电后,都对电力系统作出了应急体系。如:美国针对突发事件制定了联邦应急计划,该计划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加拿大政府将电力系统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保护计划中的一部分,并且由PSEPC、国家公共安全负责;澳大利亚组建三个小组为基础设施保障咨询组,其中便包括了电力系统小组;中国政府针对突发停电事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标准、法规及应急预案。在同一时间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应急机制进行快速建立。
结束语
随着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电力系统带来的各种考验正在无形中慢慢滋长。不管是自然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力系统故障,都是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考验,只有完善、安全、可靠、稳定性高的电力系统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至少能够保证经济不会因为电力系统故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固然很重要,完善、有效的应急体系也必不可少。以上便对电力系统安全性及应急体系做出了研究和分析。
(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东台市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
1、风险预警概述 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的管理原则
预警信号的分类
2、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预警信号的分类
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收集风险预警信号,对预警信号进 行识别、整理和衡量,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潜在的风险隐患。
风险预警是授信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授信客户进行主动、系统 和动态的管理过程。
管理原则
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从支行、分行到总行多个层面、多个岗位,银行全员都有预警职责。
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 信贷资产原则,采取紧急应对程序。
预警信号的分类
预警信号按涉及客户的数量划分为:系统性预警信号是指从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可能会对我行某组合层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个案预警信号是指只会对我行单个客户或单个集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 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按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
一级预警信号:情况非常紧急,该客户对银行的风险已经基本确定而且非常 高,银行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控制风险,再研究其他对策。
二级预警信号:情况比较紧急,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尽快进行评估 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信号:情况不紧急,但必须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预警信号的成因 和客户风险状况。
不同级别的系统性预警信号主要反映在国家、地区、行业等政策、环境以及发展趋 势等发生变化,导致某类客户还款能力的下降幅度。不同级别的个案预警信号主要反映单一客户或集团在公司治理、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公司运营、财务指标等发 生变化,导致客户或集团还款能力的下降幅度。
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风险预警管理职责
总行、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职责
1、审议个案或系统性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的汇报;
2、批准预警行动方案; 批准跨区域集团客户预警行动方案(总行预警委员会);
3、有权指定某单位或个人开展专项预警调查或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4、有权批准或修改本办法;
5、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预警体系。总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1、负责发现在行业、客户、地区和产品等维度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2、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重大预警信号,定期下发《授信客户风险预警名单》;
3、负责发布总行预警委员会识别评估的预警信号;
4、监督分行预警信号的发现和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
5、行使总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6、负责全行预警体系的维护和管理。分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1督促、指导辖内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和授信后管理岗开展风险预警的发现、评估工作;
2、协助辖内经营单位落实预警行动方案;
3、负责发现本行所在区域内系统性预警信号;
4、监督、检查分行各层面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5、行使分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6、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和处理情况、分行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总、分行公司管理部职责
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预警信号和系统性预警信号;指导和协调分行重大预警客户和跨分行集团客户的预警工作; 做好对系统性预警反应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向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发现的预警信号及处理情况。
信贷审批部机构
信贷审批部、风险总监和风险经理应在日常审查审批工作中关注预警信号,评估预警信号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批准授信方案
风险经理经核实 后,有权直接在 CECM系统中录 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 的提醒预警信号 生效。
战略管理部
负责关注和研究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现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审计部
通过审计检查发 现个案预警信号 或其他系统性预 警信号,负责对 预警信号发现、处理流程的规范 性进行审计。
其他部门
通过日常专业条 线管理、研究分 析、外部媒体等 途径识别预警信 号,并录入CECM系统,经客户经理或审查分析员确认后生 效。
风险预警管理主要岗位职责 经 营 单 位 :(1)客 户 经 理
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通过各种 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将预警信号和行动方案及时录入CECM系统,并每日通过CECM系统检 查其他人员录入或系统导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及时展开相应调查并作 出使之生效或申请解除的处理;
(四)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
(2)支行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客户经理完成日常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客户经理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四类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紧急 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
风险管理部授后管理岗:
(一)协助发现预警信号,维护CECM系统预警信号,有权直接在CECM系统 中录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的提醒预警信号生效;
(二)协助经营单位分析评估预警信号等级,制定预警行动方案;
(三)参与“四类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跟进、汇报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
风险预警管理政策制度
《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手册》第12章“贷后管理 和授信风险分类”第3条“风险预警”
《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 11章“风险预警管理”共6节、50条、4个附件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工作制度》
《预警信号指标体系》(《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11章附件1)
(1)、系统性预警信号
国家产业、货币、税收、法律、进出口贸易等政策发生变化,经济或市场状况不稳定、借款人从事的行业不景气;
国际、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不景气(如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或出现突发事件等; 借款人所属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因素,如行业衰退或主要材料稀 缺导致价格上涨; 某类型信贷产品违反监管规定;或在产品设计、操作流程、合 同文本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2)个案预警信号
公司治理方面8个 ;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11个 ;公司运营方面10个 ;财务指标方面11个
风险预警管理政策制度 系统性预警信号
1、国家 产业、货币、税收、法律、进出口贸易等政策发生对企业 不利的变化,经济或市场状况不稳定、借款人从事的行业不景 气;
2、国际、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不景气(如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或出现突发事件等;
3、借款人所属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因素,如行业衰退或主要材料稀 缺导致价格上涨;
4、某类型信贷产品违反监管规定;或在产品设计、操作流程、合 同文本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个案预警信号
公司治理方面8个 ;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11个 ;公司运营方面10个 ;财务指标方面11个
个案预警信号
(一)公司治理
被吊销(或停止使用)贷款卡、法人营业执照、专营权、主导产品生产许可证,或 涉及偷、逃、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被勒令停产整顿,被查封、冻结资产,或未参 加工商年检被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建议为一级预警)客户被有关监管机构列入“黑名单”或取消有关资格;(建议为一级预警)涉及重大法律诉
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建议为一级预警)企业核心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频繁变动(建议为三级预警)、失踪(建议为一级 预警)或出现违法行为被处罚(建议为二级预警)、或被拘审、“双规”或监视居 留(建议为一级预警); 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不利于我行授信安全的重大变化,包括资产委托经营、承包、兼并、被收购、公司分立、资产重组等重大改制;(建议为一级预警)经营策略重大调整,致使公司收入来源大幅下滑,如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 的地区开展业务;(建议为二级预警)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建议为二级 预警)公司经常性拖欠工资、大规模裁员或大批人员离职、罢工、士气低落,引起社会关 注。(建议为二级预警)
个案预警信号
(二)经营管理
长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企业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名存实亡;已经或准备申请 破产或清盘,以及正在破产清算等;(建议为一级预警)信贷业务用于建设的项目被取消或停缓建,或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条件、产品市场发 生不利于债务偿还的重大变化,如出现工期延长、投资超预算、资金缺口难以落实等情 况;(建议为一级预警)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不能获得赔偿导致重大损失;(建议为一级预警)对外提供大额的担保被索偿或大量资产被抵押,接近或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建议为 二级预警)主要客户、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和主要产品销售商丢失(建议为一级预警); 代理经营权、特许经营权丧失(建议为二级预警);我行“全程通”项下经销商丧失该 品牌汽车经销商资格(建议为一级预警); 保证人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导致保证能力下降;(建议为一级预警)产品严重积压滞销;存货过于陈旧;超过正常生产需要的投机性地购买存货;存货的结 构不合理;(建议为二级预警)重大投资失败;(建议为二级预警)企业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建议为
二级预警)股票价格相对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被ST/PT或被证券管理机构发布不利的预警信息。(建议为二级预警)
个案预警信号
(三)财务指标
借款人制作虚假报表,或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性意见;(建议为二级预警)大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建议为二级预警)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或经营性现金流入大量减少;(建议为三级预警)债务结构出现大幅变化,对银行或关联企业负债出现大量增长;(建议为三级预警)出现亏损或亏损额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建议为三级预警)坏账损失大量增加;(建议为三级预警)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明显上升(批发零售业超过60天,其他行业超过180天)或应收款数 额急剧增加;(建议为三级预警)? 存货周转天数明显上升(批发零售业达90天,其他行业180天);(建议为三级预警)速动比率明显下降(批发零售业降到0.4以下,其他行业降到0.8以下);(建议为三级 预警)负债率大幅上升(比最近一次月报上升了10个百分点);(建议为三级预警)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建议为三级预警)个案预警信号
(四)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
企业非临时性欠息、逾期、出现垫款或在他行出现不良记录;(建议为一级预警)不按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逃避银行监督,将贷款挪作不正当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建议为一级预警)满足我行“评级管理办法”定义的“违约”条件之一;(建议为一级预警)由于擅自处理抵、质押物等原因致使抵质押率上升;(建议为一级预警)抵、质押物严重贬值、损毁导致担保类型改变;(建议为一级预警)采取违规、非法或其他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建议为一级预警)对银行的态度有所转变,还款意愿差,出现不合作的态度,如不按时提供或提供 虚假资料等;(建议为二级预警)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曾提供较大额度授信、历史较长的国有商业银行突然退出;(建议为三级预警)外部机构下调了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建议为三级预警)我行业务结算骤降;(建议为三级预警)借款人借款大量增加,与其业务规模不成比例。(建议为三级预警)工作流程
预警信号的收集
银行全员都有发现预警信号并及时汇报的任务,不同岗位发现和识别预警信号的确的 方式不同。
客户经理岗---贷后管理 客户同业 新闻媒体(主要识别)风险经理岗---平行作业 行业分析 关注媒体(主要识别)
授信后管理岗---履职检查 专项检查 新闻媒体 系统查询(辅助识别)各业务条线管理人员---条线业务 专业研究 专项检查 新闻媒体(辅助识别)战略管理部----经济研究 行业研究 新闻媒体(辅助识别)风险管理部
预警信号的收集渠道
贷后管理:按规定频率和要求对客户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识别客户各类预警 信号。
风险监控:审查审批重检、审阅贷后检查报告、平行作业、风险排查、非现场监控(到逾期、组合数据挖掘等)
研究分析 :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特定类型企业的预警信号。
新闻媒体 :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传递的预警信号。
系统识别 :CECM系统可以自动对预先设定的定量预警指标进行自动识别。官方机构发布的预 警信号、千里眼系统、CREDITEDGE 风险管理部 21 工作流程
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总行
日常监控 日常管理 日常审批 关注媒体 研究分析 跟踪监控 调整组合限额 总行审批部 总行系统性 行业/地区/产品 预警信号 总行风管部(预警委员会办公室)判断 严重 程度 总行预警委员会 批准 发布/行动 提高审批标准 总行发展部
总行风管部 修改政策 总行公司部 预 警 行 动 总行其他专业条线 渐进式退出 预警信号的发现 预警信号的处理 停止某类信贷产品
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 – 分行
日常监控 日常管理 日常审批 关注媒体 研究分析 跟踪监控 分行公司部 预警行动 分行风管部 修改操作细则 风险总监 派驻审批官
区域系统性 行业/地区/产品 预警信号 分行风管部(预警委员会办公 室)判断 严重 程度
提高审批标准 分行预警委员会 批准 发布/行动 调整某行业政策 分行其他专业条线 预警信号 号 的发现 预警信号的处理 停止某类信贷产品
上报
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 个案预警流程
支行/基层单位 分行公司部 分行风管部 分行预警委员会 其他条线 管理部门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客户经理 登录CECM系统 查看预警信号,核实提醒性 预警信号 初步判断 预警等级 制订 行动方案初稿 协助客户经理
支行行长 审核行动方案初稿 信贷管理岗 审核行动方案初稿 制订 行动预案 批准紧急 应对程序
主管行长(预警委员会主任)事后核准
分行公司部负责人 审核行动预案 分行风管部 审核行动预案
召开预警委员会 审批机构 次日抄报 听取汇报 批准预警 行动方案 总行风管部 报送 预警委员会纪要 行动 报送
总行公司部 风险管理部
个案预警信号的处理措施
采取额度控制措施,如冻结未用额度。重新启用额度需经批准; 要求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 建议提前收回贷款; 建议处置抵质押品;
要求冻结借款人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只入不出,扣款归还本息;
建议根据合同向保证人追索,要求其代偿借款人应付的本息; 建议资产保全人员介入对贷款进行救治等。
建议加强担保,如更换保证人,提供更多的抵、质押品等; 要求提前进行信贷重检; 建议变更授信条件;
建议提前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重新评估,降低风险分类等级; 建议暂停新增授信;
将该客户列入低质量和特别关注名单,并增加贷后检查频度。预警信号级别和行动措施的对应关系 一级预警 红色预警: 冻结额度/账户 调整信用评级 提前收回
处置抵质押品
诉讼 二级预警 :
更换保证人 提供更多的担保品 变更授信条件 降低五级分类等 三级预警 : 特别关注
加强监控力度
增加检查频次等 系统性预警 : 修订信贷政策指引 严格审批条件
渐进式退出
对于发现的一级预警信号、重大风险事件或紧急事件应及时报告风险总监或主管风险和 公司业务行长,也可召开专题预警委员会讨论决策。
为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可按照“紧急行动方案”处置,即: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 险预警委员主任有权批准“紧急行动方案”,事后报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
官方预警信号处理流程(略)? 大额授信客户不良贷款信息” 官 方 机 构
? 大客户逾期贷款信息” 下载 ? 零售贷款违约法人客
户信息” ? 大客户及关联企业、关联自然人零 售贷款违约信息” 导入 ? CECM系统:
? 不能偿还对其他债务人的债务,或满足我行评级管理办法定义 的违约条件之一 ? 贷款项目出现了不利于债务偿 还和风险控制的变化 匹配 ? 匹配吻合:将预警信号直接导入 CECM系统,对于正常、关注且尚未 到期、以前未曾预警的授信客户,总行 风险管理部将通过《授信客户风险预警 名单》以OA形式下发分行。? 未能匹配:列入CECM 《风险警示名 单》,保留半年,半年后自动删除;当 其作为新客户申请授信时,提交调查、审查报告时CECM系统将提示预警信 息。
风险管理部
? 大额授信客户风险预警信息” ? 大客户限制行业贷款信息” 同 个 案 预 警 信 号 流 程 总 下一步 行 风 险 部 反馈
分行填报: 《授信客 户风险预 警名单调 查反馈表》 核实 27 工作流程
个案预警解除流程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经营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对客户的预警的申请:
1、经过核实,相关人员报告的预警信息不准确;
2、原预警信号情况好转,已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
3、经过调查分析,预警信息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信号解除批准程序
作者:张春研
上传时间:2004-11-9 0:0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分,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与财务评
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加入世贸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关税壁垒的逐步削减导致了市场范围的国际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自由度,扩大了获利空间。同时,大量涌现的国外竞争者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对现代企业而言,特别是上市公司来说,抵御财务风险,确保财务状况的稳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考察来研究财务预警。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有关财务危机预测的研究较少,而国外的证券市场由来已久,关于经营失败(或者说是破产)预测的研究相对成熟,这里介绍集中主要的预测方法:
一、单变量分析法
最早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的威廉比佛,他通过比较研究1954-1964年期间的79家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相同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提出了单变量预警模型,并
提出了几个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2)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他首先以单变量分析法发展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使用五个财务比率分别作为变量对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预测,发现债务保障率预测的效果最好,资产收益率次之,在失败的前五年可达70%以上的预测能力,失败前一年更可达87%的正确区别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三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及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这个比率用总负债作为基数,是考虑到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转化关系,但是总负债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流动性,即企业的债务结构,因此对一些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很大的误判性。“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赢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不利于预测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单变量分析法虽然简单,但却因为不同财务不同结果的现象,因此招致了许多批评,而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替代。
二、Z计分数模型
最早运用多变量区别分析法探讨公司财务危机预测问题的是另一位美国学者奥曼,他在1968年提出了Z计分数模型,该模型为一函数方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其中:
X1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折线能力和规模特征。营运资本是企业的劳动对象,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项目繁多,性质复杂,获利能力高,投资奉贤小等特点。一个企业营运资本的持续减少,往往预示着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或出现短期偿债危机。X2反映了企业的累积获利能力。期末留存收益是由企业累积税后利润而成,对于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是指净利润减去全部股利的余额。一般说来,新企业资产与收益较少,因此相对于老企业X2较小,而财务失败的风险较大。
X3即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该指标主要是从企业各种资金来源懂得角度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通常是反映企业财务失败的最有力依据之一。
X4测定的是财务结构,分母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和;分子以股
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取代了账面价值。
X5为总资产周转率,企业总资产的营运能力集中反映在总资产的经营水平上,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奥曼教授通过对Z计分数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越小,该企业遭受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的Z值的临界值为1.8,具体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
预测值 预测结果
Z≥3.0 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小
2.8≤Z≤2.9 有财务失败的可能
1.81≤Z≤2.7 财务失败可能性很大
Z≤1.8 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
表1 Z计分数模型具体判断标准
奥曼教授选择了1968年尚在持续经营的33家美国企业进行预测,依据临近财务失败的报表资料预测其准确率高达96%,依据财务失败前一年的报表预测准确率为72%,尽管Z值的判断标准各国间有相当的差异,但各国“财务失败组”的Z值的平
均值都低于临界值1.8.三、F分数模型
由于Z计分数模型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对Z计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型。F分数模型的主要特点是:
1、F分数模型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弥补了Z计分数模型的不足。
2、考虑到了现代化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
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3、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 PC 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计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F分数模型对4160家公司进行验证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现实结果 检验结果
破产公司22家破产公司15家 非破产公司7家
所占百分比68.18% 31.82% 非破产公司4138家破产公司1056家 非破产公司3082家
所占百分比25.52% 74.48% 合计:4160家 1071家 3089家
表2 F分数模型检验结果
F分数模型如下:
F=-0.1774+1.1091X1+1.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 其中:X1、X2及X4与Z分数模型中的X1、X2及X4相同,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
F分数模型与Z计分数模型中各比率的区别就在于其X3、X5的比率不同:
X3适宜个现金流量变量,它示衡量企业所生产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也是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必要示可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偿还债务。
X5测定的示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相对于Z计分数模型。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来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见区利
息支出后的余额)。
F分数模型中的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其临界点为0.0274;若某一特定的F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四、实证分析
为验证预警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以“郑州百文”为例来验证多员预警模型的运用。“郑州百文”(600898,SH)1999年4月24日公告,4月27日开始实行特别处理(ST郑百文),所以我们选择1998年的会计年度报表来验证。结果如下:
自变量系数计算结果
X1=×1.1091-0.1004 X2=×1.1074-0.0204 X3=×1.9271-0.4211 X4=×0.0302 0.0097 X5=×0.4961-0.0902 F-0.1774-0.7998 表3 F分数计算结果 由以上对“郑州百文”的F分数结果是-0.7998,低于F分数模型的临界点是0.0274,可事先预测该公司可能会发生财务危机。事实正入预测相吻合,在1999年4月27日,“郑州百文”被特别处理(PT郑百文),而后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重组,虽然最终没有步水仙后尘,但他巨大的财务风险另人堪忧。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学者对于企业预警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中国台湾陈肇荣的多元预测模型、复旦大学的黄岩的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模型等,笔者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虽然有这么多的预警模型,但大多是国外学者以本国的上市公司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所以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我国企业或上市公司情况,并得到普遍验证的预
警模型。
随着市场上功能日益增强的统计软件的开发和会计资料库的建立,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应当可以建立一套符合本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及时预测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让上市公司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竞争力,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推
3.1流程预警
流程预警就是利用内部控制的流程管理.依据全过程的预警思路,采用广泛运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理论,实现高效的矿业资金安全预警.PDCA循环理论在融入了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评价后对于资金安全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其工作原理依次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从日常管理实践着手,形成一个循环,持续不间断的改善,最终建立一种内部控制有效的资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见图2:具体来说就是将PDCA循环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则第一阶段Plan(计划阶段)需要分析矿业资金安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资金安全问题的原因;将原因归类,找出各类原因中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订解决措施、提出改进方案.第二阶段Do(执行阶段)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继续修改再执行.第三阶段Check(检查阶段)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阶段的完成情况.第四阶段Action(行动阶段)需要总结本轮循环的经验,把效果好的提炼为标准;把没有解决或者新出现的资金安全问题转入下一轮循环.通过每一轮的循环,以期能够动态、系统的预警矿业资金安全问题.
3.2模型预警
模型预警就是在现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下以财务数据为主要指标形成的各种计量模型.比如LPM模型、logistic模型、AIES模型等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定量的揭示出财务危机程度的功能.LPM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预警资金安全性.其中指标y为企业资金风险概率,y值越大说明资金风险越大,y越小说明资金风险越小.logistic模型采用logistic分布根据样本数据估算企业资金风险的概率.目前学者常采用logistic模型来预警企业资金安全问题.AIES模型并不注重建模技术.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统计模型,通过恰当的统计技术对参数进行建模.综上,通过定性跟定量两种模式帮助矿业集团识别资金安全问题.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进行指标设计:财务指标、经营安全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其他指标.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金安全管理的需要,从中挑选出一些关键指标并且设定一些指标值,作为预警的标准值.一旦实际值超过标准值,则预警.
4结语
传统的财务预警理论依靠以财务指标为主的预警体系来预警制造业的财务危机,并不适用矿业资金安全问题.本文在反思传统财务预警理论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矿业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和内部资本市场等内容,尝试构建全程跟踪反馈的矿业资金安全预警体系,以期有效的防范皖北矿业资金安全风险.由于矿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本文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何将PDCA循环理论更好的实践与皖北矿业资金预警体系还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
〔2〕徐光华,沈戈.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研究[J].会计研究,(5).
〔3〕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4).
〔4〕关凤峻.中国二元结构矿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 一般认为是对农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的监测识别、分析评估、通报预报和应对决策的过程, 判别农产品安全风险发生的领域与时间, 采取必要的制度、组织、手段和监管保证食物的供给安全。广义的农产品安全预警包括从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信息收集整理、风险分析与预警到事故处理这一完整的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防范预警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改善农产品生产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 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手段被引入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不但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难度, 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增大了粮食产量。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人工激素、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的加入, 无疑成就了现代农业大踏步跨越式的发展, 有效地缓解了越来越严峻的世界粮食问题[1]。然而, 新技术与新手段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果, 种群结构简单的集约化生产易引发病害流行、大量的化学化肥农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等。诸多负面影响不仅仅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如医疗、环保等社会成本, 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质疑。近年来, 爆发的诸多食品安全事件, 引发了全社会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注, 也把农产品质量问题上升到一个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问题。为抑制农产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 防止危害更大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发生, 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的举措, 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安全化生产。同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体系, 做到加强监测、未雨绸缪, 及时发现和预报隐患趋势, 积极应对、消除危害,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㈡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市场低质产品的增加, 会将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由于消费者没有信息来源或不愿支出信息费用等诸多原因,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质量情况具有相对信息优势, 消费者却只能通过自己观察依靠经验判断农产品的平均质量, 评估出一个愿意支付的期望价格[2]。虽然市场中存在各种不同质量水平农产品, 但消费者却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 会导致需要较高投入而不能获得较大利益的优质农产品缺乏销量而亏损, 逐渐退出农产品市场。而较低质量的农产品由于投入少、利润大, 很快会占据农产品的主流。当消费者发现市场上农产品的整体质量降低时, 随之会降低对农产品平均质量的期望和愿意支付的价格。形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支付价格降低的恶性循环, 使低价低质的农产品充斥市场。恶性循环的产生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也对农产品产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不仅造成高质量农产品无人种植无人出售的局面, 也降低了农民收入和投入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生产种植的积极性, 阻碍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向前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 通过监测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市场上农产品质量下降的整体趋势, 结合对价格、质量的分析评价, 提出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预警信息, 敦促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介入, 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 也保护农产品产业, 防止恶性循环损害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利益。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㈠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经验
1.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 (INFOSAN)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合作建立与管理的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 (INFOSAN) , 负责交换世界各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日常监管信息、评估和核实食品安全事件、共享紧急事件预警, 通过该网络成员合作, 可有效预防、处置食品安全紧急事件的发生。该网络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食品安全紧急事件网络 (INFOSAN EMERGENCY) , 连接各国官方食品安全相关管理部门, 一旦发生构成跨国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可通过该网络做出应急处理;二是发布全球食品安全相关重要信息的网络体系[3]。
2.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 (RASFF) 。2002年, 欧盟以178/2002号食品安全法为基础, 建立了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 (RASFF) 。目前, 已涵盖31个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RASFF要求各成员必须即时上报农产品安全风险信息, 并与其他成员国共享。当面临重大农产品安全风险, 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召回或下架农产品时RASFF成员国还必须立刻上报RASFF委员会, 同时对市场供货商是否已经对有风险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做出通告。反之, 当警告解除, 相关农产品可以回复销售时, 相关成员国也须将实施进展上报RASFF委员会[4]。
3.美国。美国农产品安全同食品安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以三个部门监管为主, 分别为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国家环境保护署, 另有多个其他部门提供支持[5]。美国依靠各级法律强力、灵活、科学的衔接、配套, 各级政府机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有效配合协作, 不但要求农产品行业对产品质量自律, 还依靠样本检测和监督系统, 主管检测和评价系统, 市场监控和早期预警计划等严密的机构组织, 先进的技术手段, 达到保护公众健康、安全以及环保的目的。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非常重视预防和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分析和预防预警,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都为可能发生的风险提供了预防措施, 通过专门机构, 从农田到餐桌全方位收集农产品信息, 以科学手段分析信息做出风险预警, 对农产品安全及时有效做出监控和预防。
4.日本。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为1.3%, 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9%。近年来, 日本农产品的自给率连续下降, 由1969年的79%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因此, 日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非常重视, 建立了农产品管理的相应法规及配套管理体系。日本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主要有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6]。食品安全委员会是主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协调职能的直属内阁机构, 主要职能包括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部门 (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 进行政策指导与监督, 以及风险信息沟通与公开。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 全国48个都道府县, 共设有58个食品质量检测机构, 负责农产品和食品的监测、鉴定和评估。日本重视农产品潜在的安全风险防范, 行业标准对未知未确定危害性的可疑物质预先留有余地[5], 可以通过风险分析体系对其加以识别并限制其生产或使用。
5.加拿大。加拿大农产品安全风险防范预警工作, 由加拿大食品检验局 (CFIA) 牵头, 加拿大卫生部和加拿大公共卫生署 (PHAC) 、地方当局配合实施, 辅以市场召回机制, 保护公众不受潜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所侵害。
在机构设立上,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负责农产品市场监管和市场召回, 加拿大卫生部对农产品对人体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食品检验局, 公共卫生署则对以召回的农产品对消费者所造成的侵害进行识别和处理。其中,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作为主体, 通过抽样检验、消费者投诉、政府合作、从业者自查等多种渠道获取农产品风险信息, 综合对农产品是否构成风险或构成何种风险进行全面、长期、定时评估。结合病例调查和实验室结论, 通过新闻媒体、微博、电子邮件、网站等方式对公众发布农产品预警信息。同时, 下架并召回问题农产品, 并对召回过程进行监督。
6.德国。德国农产品安全相关法规, 主要有《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食品卫生管理条例》《HACCP方案》和《指导性政策》, 在2001年成立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 (BMELV) , 下设联邦食品安全局 (BVL) 和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 (BFR) , 在各州、区都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其中联邦食品安全局负责协调联邦和各州, 提供风险信息, 制定检验规定, 建立快速预警系统。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对食品、动物技术、植物基因等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咨询, 检验食品有关材料的安全性。
㈡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7], 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应用食品风险分析, 2001年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8]。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所处阶段,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9]。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风险评估和应急预警体系。监测是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重要途径。风险评估则探索未知危害、分析评价已知危害,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预警和应急处置是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的核心, 避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减少损失;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通过对食品安全涉及的问题进行规范、指引、预防和校正, 对农产品风险防范和预警体系做出保障;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执法监管力度的加强直接关系到农产品风险隐患的消除。
1.立法保障。2001年我国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首次被提请审议。表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已经被正式纳入中国立法机关议事日程。该草案涉及农产品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安全标准、产地管理、安全追溯、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 特别要求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听取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 保障消费安全。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于同年11月1日施行, 从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 针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 确立相关基本制度。该法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 不但保证老百姓吃得饱, 还要保证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对人民高度负责。2008年农业部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各地各级农业部门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保准, 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以及环境存在危害与潜在危害因素。
2.技术体系建设。比起发达国家, 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 其模式和制度也与发达国家的现行体系有所不同。
2000年, 卫生部建立了“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和“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络”, 至2007年, 该网络已经覆盖15各省, 每年对54种食品中的61种化学污染物和多种致病菌进行检测, 获得监测数据每年超过40万个。2012年, 此网络已扩大至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73%的市和25%的县[3]。2007年起建设的网络平台, 已经成功根据食品卫生监督情况报告, 发布蓖麻籽、霉变甘蔗等数十项预警信息, 提高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006年12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发了食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 (RAFSFS) , 实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现、报告和处理的快速工作平台。通过对全国各省市质监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日常数据的分析, 实现对全国食品产业动态的动态评价。目前, 每月采集29个省市自治区、28类食品、两万多条数据, 涉及检测项目15类、400余项, 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及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为提出预警信息, 迅速控制行业性苗头, 防止突发事件, 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㈢各地积极建设在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下, 各地积极探索和创新, 在我国也建设了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产品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 其中不乏有亮点、有特色的地方项目, 下面对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做出大致介绍。
1.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预警预报分析系统。2003年, 兰州市城关区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 在12家大中型超市、3家蔬菜批发市场、1家农产品配送中心、1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和1家标准化集贸市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监测站点共计18个, 招聘专职农产品检测员24名。2011年, 城关区再次扩大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又招聘40名专职农产品检测员, 在全区各大集贸化标准市场新建立检测室20间, 为每个站点配备联网电脑, 建立信息平台, 配备流动监测车1辆, 力求在城关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全覆盖、零盲点”[10]。2012年, 城关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建设, 提高了38个标准化检测室的监测范围和检测力度。开发风险评估预警预报系统, 建立语音联网实时对话系统, 充分利用全区38个监测站每天上传的实时数据, 汇总至农产品质量监管指挥中心机房, 利用先进软件系统, 通过的分析、评估各站点的上报数据, 对辖区内各超市、蔬菜批发市场等农产品集散地实施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 随时掌握并控制农产品安全形式, 对存在的风险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发布, 配合执法部门对风险农产品做出快速处理。
2.乌鲁木齐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平台。2012年乌鲁木齐建立28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 结合三维数字地图建成覆盖农产品产地、流通环节及酒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平台, 每日对畜禽、蔬菜、生鲜乳、水产品等抽样, 并将数据统一汇总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对检测出超标农产品的检测点在三维地图上予以标注, 以便监管人员迅速定位。该系统的安全监测预警环节, 可对检测点一段事件所提交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长期处于临界状态的检测区域自动预警, 以采取措施, 消除风险。
三、对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议
目前, 我国农产品风险防范预警预报体系, 仍然存在机构繁杂职责不清[11]、市场巨大监管困难、人力和经费欠缺、公众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 结合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对该体系在我国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㈠加强组织领导, 改善协调机制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 形成系统的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分头监管的多个部门、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跨地区快速预警信息流通、发布渠道。面对需要采取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时, 农业、工商、食品监管、质监等各部门要迅速、统一行动, 协调配合, 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㈡广泛宣传到群众中去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要做到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要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发布, 要能向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急需的风险预警信息, 要能提供社会信息采纳渠道, 鼓励群众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中来, 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速度和覆盖度。
㈢加强监管, 狠抓细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预警, 需要广泛的、无盲点的风险信息收集, 离不开对大小农产品集散地销售点的全面监管。监管要做到整体把握、细致入微, 对农产品的生产如土壤、环境、农药、化肥、水等各个因素都要能做到详尽考核, 对运输要能做到追踪, 对销售要能做到农产品逢进必检, 对餐桌要能做到追溯到其生产源头。不但监管大型农贸市场, 也要监控街头农民自贩卖摊点, 做到全方位立体综合监控, 不但从各个节点上直接控制预防风险, 还能为预警工作带来细致入微的风险信息来源, 提高预警预报工作的精确性。
㈣增加投入, 注重科研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体系是一项百年大计, 是一个需要长期大量的经费和科研投入的项目。随着农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上经营销售的农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必然是越来越多;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达, 农产品在生产中所投入的农药和化肥等种类也将越来越多。随之,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系统需要越来越多的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 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风险信息的搜集当中, 也需要新手段新技术来面对越来越多的已知的或未知的风险因素。长期、稳定的经费和先进、创新的科研不仅能保证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运行效率, 更能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曙辉, 宋天庆, 陈怀军, 等.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9, ⑶.
[2]李功奎, 应瑞瑶.“柠檬市场”与制度安排———个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分析框架[J].农业技术经济, 2004, ⑶.
[3]张星联, 张慧媛, 唐晓纯.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现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⑶.
[4]Regulation (EC) No.178/2002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S].Brussels: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8January 2002.
[5]孙国俊.国外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J].产业经济, 2012, ⑷.
[6]罗斌.日本、韩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及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 2006, ⑴.
[7]刘燕群, 方佳, 李玉萍, 等.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究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⑹.
[8]杨艳涛.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对策[J].世界农业, 2009, (4) .
[9]刘洋, 陈洁, 邓志喜.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的思考和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6) .
[10]邵旭平.兰州市城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 2011, (7) .
摘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其中也伴随着很多隐形的风险。从表面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是处在安全区域,但是有很多信号已经明确指出风险信号正在侵袭着商业银行安全基地。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和国际金融市场相接轨,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更全面的风险预警体系,便于对金融风险进行检测,保护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预警中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
我国经济还处于转型的初期和发展的高速期,在这个环境中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并不明显,我国正在不断的和国际相接轨,在这种开放下的环境中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带来的经营压力还是很大的。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事后进行经验总结和弥补,这说明银行在事先管理方面还没有做到位,没有足够的风险预警意识。所以说,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并依据现有的数据和指标对商业一行的金融风险进行事先的管理和全面的评估。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来源
1、宏观经济发展导致的风险
我国经济层面的运营状况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程度的金融风险,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如果我国的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失衡或者是通胀情况等等相关的现象,这些对于市場上流通的货币资金来说,将会有大幅度的经济变化,而商业银行是货币资金主要的投放机构和回笼机构,这种大幅度的货币变化一定会对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带来严重的影响,也就促发了风险的发生。
2、对外经营业务隐患
出现这种风险通常都是国际业务带来的影响,其业务的逆差和游资多我国金融行业会带来很大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的往来中,资金清算和资金的缺口补偿都是由它来承担和补偿,所以在汇率方面也有较大的风险和考验。在游资方面,作为东道国可以在短时期内进行低进高出,利用自身的优势对货币惊醒操控,以提高金融产品的价格,这样在短期时间过后必然存在一种抽逃的现象,致使金融风险扩散,对商业银行来说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和牵连。这种风险一般都在汇率水平等一些指标上体现。
3、商业银行资金不足产生的隐患
商业银行主要是高负债的经营形式,但是还是要保证银行的库存资金足够充足,就算是不能保证库存资金足够多的情况下,也应该在资金短缺的时候能向同业拆得资金,并且是以较低利率的水平条件下。如果不这样,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危机潜藏,而且同业拆借利率的高低、资本的充足率等情况直接决定这银行风险的大小。
4、银行获利水平的影响
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目的就是经营获利,商业银行如果经营的状况足够好,那么获得存贷客户信任也是必然的,就算有什么经济上的波动,也不会轻易有挤兑的现象出现。如果盈利水利足够好,也会在商业银行出现资金短缺的时候能较快地弥补回来,这点主体体现在资产的利润率和贷款的收益率上,这些指标是主要的影响对象。
5、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由于顾客的存贷业务完全属随机行为,因而如果短期资金所占到的比重较大,将势必给银行的经营带来额外的风险负担。一旦短期内存款到期,提现业务将会给银行的存量资金施加压力。风险衡量主要有赖于存(贷)增长率及短期贷款占比。
6、流动性制约的风险大小
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恐慌,中国的金融业也因此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各个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房贷还款期限临近,更多的不良贷款将会逐渐显现出来。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势必多数的商业银行将遭受牵连,所以充足的资金拨备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代表性的指标有拨备覆盖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二、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要想构建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一定要让指标体系有比较明显的预警效果,获得指标数据也要有可行性,预警指标的可操作性也应该很好。商业银行金融来源有所不同,各个预警指标的构建依据也有所不同,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等特点,所以在构建指标体系的时候做到精细也是其中的一个要求,这样才能将银行金融风险的考量目的达到。现选取20项评估指标,以此来形成完整的预警体系,详见表1。
三、指标安全区间的确定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是否达到危机水平或是确定危险程度,可依据既定的安全区间来判断。通常在划分安全区间时多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政策性文件,当然如果国际上有公认的临界值,则应当依据此项临界值再行划分安全区间,总之对于安全区间的确定必须做到有据可循,并且保证指标的准确无误。另外,如果某一既定临界值不适应目前的商业银行状况,则在此临界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微调。在考虑指标安全区间时应当注意:并非所有预警指标都是风险单调型的,也即是存在部分指标属于非单调型。例如资本充足率对于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无疑具有风险单调递减的特性;但是形如汇率等指标却并不如此———汇率在大于 12 与小于 6 时都具有风险递增的特性,这等同于在区间内部存在某一特定的峰值为最优,因此在划分安全区间时予以充分考虑。
四、金融风险评价方法
(一)总体方法的选择
在根据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参考各种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笔者拟采用功效系数法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进行具体评价,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时,其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可以含有正向指标,也可以存在逆指标。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得分值越高,越是表明风险程度越高或是综合效果越好。正是由于这点,利用功效系数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本文中同时出现正、逆指标的问题。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选定的功效系数评价法要求必须知道每个指标的权重,否则将无法综合计算出最终的评价得分,因而又必须进一步选取适当的赋权方法来得到每个预警指标的权重。在实际操作中可用的赋权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由各指标在评价中的实际数据组成,不依赖人的主观判断,因而此类方法客观性较强,但是客观赋权就必然导致对指标的经济意义没有充分考虑,将会偏离应有的评价结论,故在此处不予采用;主观赋权法主要是由专家根据经验判断而得到,虽然此类方法客观性有所降低,但更能体现经济问题的实质,因而本文拟用主观赋权法。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风险会对银行带来严重的经营影响,我们要结合银行的实际风险,寻找出风险的特点和根源,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保证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经营。
参考文献:
[1] 陈晴光,费文涛,陈丽芬.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管理的神经网络方法[J].生产力研究,2010(6)
【电力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推荐阅读:
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研究09-19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06-30
安全隐患预测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12-18
电力调度安全11-11
电力通信安全12-13
电力安全施工标语07-24
电力安全家书范文10-23
电力进场安全教育11-03
年度电力安全总结12-11
电力工程安全协议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