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防控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警防控(精选7篇)

预警防控 篇1

小溪塔街道兴安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卢琴华

根据区防控办关于印发《2010年全区推行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及小溪塔街道党工委的部署与安排,结合平湖社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我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开展对照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社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进行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道德

我始终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

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文件精神,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使自己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得到正确的应用。

二.岗位职责

由于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至始至终按规定办事、按

规律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坚持岗位职责制。在本岗没有发生不履行或不履行职责现象和行为失范的现象。

三.业务流程

因为有相应的岗位职责任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办理残疾人证过程中没有办理人情证,在工作业务流程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规范、不作为和行为失范的现象。

四.制度机制

在工作制度方面,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监督机制,没有造成行为失范的现象。

预警防控 篇2

那么, 如何通过财务预警作用的有效发挥, 来做好事前风险防范, 以尽可能减少风险事项的发生或减少损失呢?笔者建议如下:

一、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 构建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为使财务预警得到正常运行, 应首先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的构建, 应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 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该机构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 (管理层) 负责, 其人员构成应该至少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 作为机构负责人;财务等相关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等。若有必要, 还可邀请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参与其中。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来承担, 如财务部等。

对于集团型外贸企业, 财务风险预警的组织管理应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其覆盖面是整个集团;二是各子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主要针对子公司的风险预警。无论在哪个层次, 都应该建立在专门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基础上。两个层次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 应相互衔接和配合:子公司层次, 应及时将发现到的本公司风险预警情况报告母公司, 以便母公司掌握情况并指导和帮助子公司采取防控措施;母公司层次, 则应通过监控和分析及时将发现的风险迹象通知相关子公司, 督促子公司查找出原因后尽快制订相应对策。通过母公司的监控预警和子公司的自我预警, 上下联动, 才能确保财务预警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产生预期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 每个企业可结合企业特点, 在符合财务预警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 从总体上统筹规划, 设计符合本企业特色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二、合理设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尽早捕获风险信息

结合外贸企业特点及形势变化的实际情况, 根据指标的灵敏性、先兆性、关联性等要求, 为本企业设置一套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是建立高效的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企业尽早捕获风险信息的重要基础。

常用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有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主要通过单个财务比率指标的走势变化来预测企业风险, 因各比率判断准确率在不同情况下会有所差异,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一组财务比率, 而不是一个比率,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而多变量预警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多项财务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 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规避或延缓危机的模型, 如Z计分法模式, 通过5个变量 (5种财务比率) , 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指标有机联系起来, 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两种模型其实各有优缺点, 我们在设计预警指标体系时, 比较可行的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来考虑采用适用的模型, 也可将不同的模型相结合, 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使财务预警系统更具综合性。一般可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活动如业务运营、投资管理、融资管理、担保管理等方面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还应与风险成因密切相关, 如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为更好地防范业务运营中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可设置现金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存货周转速度等指标。同时可结合资产结构的变化、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匹配性等情况来共同判断流动性风险的迹象;为防范汇率风险, 应注重外汇汇率变化走向, 可建立汇率变动率预警指标, 并结合对宏观形势的判断, 来进行风险预测。

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 我们需要充分借助现代化手段建立起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 将财务预警指标纳入其中, 运用该系统来及时、高效进行数据的处理, 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对风险信息的尽早捕获并发出警示。

三、加强财务预警分析能力, 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与关键。通过计算并分析比较预警指标值, 可以从各种信息中监测到风险信号, 对风险进行甄别归类, 迅速排除低风险影响因素, 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 经重点研究, 分析出风险的成因, 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从而为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为提高财务预警分析的有效性, 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 设定预警指标的标准参照值。

计算出的预警指标值, 只有与标准参照值相比较, 才能分析出指标的正常与否、是否发生异动, 从而进行风险的判断。因此, 对每一个所设置的财务预警指标设定一个准确的标准值或范围作为参照, 是极为关键的, 但也是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比如, 通常认为流动比率2:1、速动比率1:1较为合理, 但具体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就并非如此了, 如果都以此作为标准值, 就可能产生无法在关键和必要时发出预警的情况, 财务预警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了。所以我们在设定指标的标准值时, 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经营模式、营业周期及外贸行业的一般标准, 制订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标准参照值;而且这一标准值还应随企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等定期作出相应调整, 以更具分析参考价值, 更符合准确预警的要求。

(二)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取得的信息不准确, 就可能导致错误预警, 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在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时, 必须以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完整为基础。而由于企业根据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办法、或对一些具体业务核算时的习惯性做法, 往往会导致一些会计要素可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反映, 仅仅作为表外事项来管理, 比如进口业务因在开立信用证时不作会计处理, 属表外负债, 而在信用证付款日前到达目的地的进口货物, 如未入账则属表外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若仅仅从表内进行预警分析, 就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误导, 从而就丧失了财务预警的实际意义了。为此, 我们在做预警分析时, 必须涵盖表内和表外部分, 对于暂未计入表内、但实际结果会对分析产生重大影响的资产负债, 尤应重视, 应将表内部分与表外部分相结合后据以计算相关预警指标并作分析, 才能真正对企业实际的风险情况作出准确预警。

通过财务预警分析, 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 找出病根后, 就应及时进入财务风险处理程序, 帮助企业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主要包括:应急措施, 即面对风险事项时, 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 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 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 即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杜绝和避免类似的风险再度发生。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才能达到财务预警的目标。

四、建设与预警配套的内控制度, 规范风险管理程序

财务预警是以真实准确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 严密的内部控制措施既能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又能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否则企业的财务预警将形同虚设, 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必须把财务预警和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相结合, 通过两者互相促进,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务预警体系的有效运作和长效运转, 推动企业风险管理程序进一步规范。如根据外贸企业以赊销、代销为主的特点, 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 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在此基础上可使用企业信誉等级预警, 以避免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而造成企业财务损失;而且为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在加强财务预警的同时, 还有必要以制度的形式将相关事项予以规范, 如笔者所在单位就相应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预警防范制度、预警事项上报管理制度、代理进口业务有关内控程序和管理办法等制度, 一方面从制度化、规范化角度提高财务预警作用的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又促进企业通过完善管理来增强抵御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中和.浅析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第12期.

[2]林丽群, 陈宝峰.浅谈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中国农业会计.2003年第4期.

预警防控 篇3

关键词: 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办法;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26—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湖北省纪委监察厅于2009年9月30日出台了《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推出这一办法为的是能“更好地将防腐关口前移,让党员领导干部知道‘危险,不敢‘冒险”[1],从而更好地达到预防腐败的滋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和更好地保护广大党员干部的目的。

《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分层次对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点进行排查,通过确定腐败风险信息员等途径,收集腐败风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估,依照有关规定、腐败行为发生几率以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紧急程度等,由高到低确定一、二、三级腐败风险,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及时化解腐败风险。下一步,……将展开对医疗卫生、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出让、教育文化、执法执纪监督、涉农、司法、经济适用房建设与分配等九大领域的腐败风险评估预警与防控研究[1]。笔者对这一办法是肯定的。因为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本文不是具体评价这一办法,而是主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所谓“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是对国家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腐败风险,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等,进行排查预防、适时监控、纠错处置、综合管理,努力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着眼于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

正是由于“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如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呢?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必须充分体现“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充分体现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什么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呢?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不发达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个状态,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3]“发展才是硬道理”[3]。“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4]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不能偏离和冲淡这个要义,更不能违背这个要义。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是为了更好地预防腐败,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而不是影响和干扰或破坏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这一点,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二点,就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本身也要体现发展,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自鸣得意,要有所创新、有所进步,要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无论中国的、外国的,当代的、古代的等等,都要充分吸收其有益的营养和合理的内核。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才能取得预防、减少和消除腐败的效果。

二、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4] 以人为本也体现了群众路线这一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核心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的立足点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必须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4]

同样,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也要求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群众路线,要求走群众路线,而不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也不能搞花架子、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只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才能建立和健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及其具体办法,同样,也只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才能使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及其具体办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要知道,一步行动胜过十打纲领。政策、措施、办法再多再好,如果不以人为本,不走群众路线,就不可能真正落实下去,不能真正落实下去也就等于零,甚至等于负数。因为只图花样文章、走形式主义而不具体落实就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而失去人心。所以,如果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不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深入广大群众,不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不充分吸收广大群众的智慧,不充分调动广大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依靠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不仅不能建立和健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而且也不能把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各种办法、措施深入贯彻执行下去。即使强行执行下去,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甚至有可能中途夭折。所以,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必须充分体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这个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三、必须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4]

这一要求具体落实到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中,就是要求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也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必须要求全面,非不是片面,要求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不留死角,都要涉及到、渗透到;必须要求协调,而不是失调,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打独斗,不是顾此失彼,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综合而又辩证治理,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协调作战;必须要求可持续,而不是断断续续,不是中途夭折、半途而废,是连续,是永续,也是创新、进步,是继承与发展。笔者认为,《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基本要求,当然还要真正贯彻落实下去,在落实过程中也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四、必须充分体现“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方法“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4]“特别要看到,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4]

这个根本方法具体运用到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中,就是要求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也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做到统筹兼顾,实现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的具体表现。

五、结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及根本方法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各个方面也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不仅是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了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同时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而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加大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力度[EB/OL].(2009-09-11)[2009-10

-10].http://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9/11/content_

17668549.htm.

[2]湖北省纪委法规室.湖北省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EB/OL].(2009-09-30)[2009-10-17].http://www.ctlzw.gov.cn/2009-09/30/

cms820510article.shtml.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31-122.

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会 篇4

按照市局统一安排,在我局领导组织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了《湖北省质监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在质监工作中防范腐败风险,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强化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线。

坚定信念,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清正廉洁、率先垂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学习,使头脑清醒,方向明确。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不停歇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不断增加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二是学习新知识。因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强弱,一个集体整体素质的高低。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新旧更替,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推陈出新。尤其是当今,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实践证明,谁紧紧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谁就能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三是总结新经验。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并随着实践的丰富获得深化和创新,最终用以指导实践。比如,如何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如何使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进一步落到实处等等,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

2.坚定人生目标,提高自身修养。

注重自我管理。在进行党性锻炼的过程中,自我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自律是较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一是用社会公德的要求处理事务、约束自己,自觉遵守各项法令、规章制度;二是用党性标准、党的组织原则、生活的准则、规范,调整自己言行,自觉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三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优点,摒弃缺点,不断矫正前进的轨道。

3.正视权力内涵,树立良好形象。

把握权力的双重性,谨慎用好权。正确运用权力,可以用来有序控制和科学管理社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如果滥用权力,就会践踏社会公共秩序,贻害社会,贻害人民。因此,正视权力的双重性,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已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永保人民公仆本色。

重大风险防控预警机制预案 篇5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建立健全我县共青团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和经济处置机制,提高共青团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反映速度和战斗力,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环境风险把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健康的安全事故。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特定制本预警机制防控实施预案。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统一调配。

如因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件(如地震等)、因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如火灾等)、因社会对抗引发的突发事件(如恐怖袭击等),及启动本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即自动生成玉屏侗族自治县共青团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当地党委和政府对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并视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对应的应急预案。

领导小组由团县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团县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团县委办公室成员、各乡镇团委和县直单位团组织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领导、组织、协调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承担日常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任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和有关事项宣传教育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害,能够快速反应、有效组织、积极参与、发挥作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协调组、宣传组和应急处置组等四个部门。

由团县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团县委办公室成员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应急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汇总,上报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做好突发应急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

组织协调组由团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团县委办公室成员和事发地共青团组织负责人组成。工作职责: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政策和措施,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组织安排应急分队人员调配任务分工等相关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宣传组由团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团县委办公室成员和相关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负责接待各类咨询、采访等,及时发现和宣传共青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正面宣传报道,引导社会舆论。

应急处置组由团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组成。工作职责:组织以共青团干部为骨干,团员和青年志愿者为基础的应急分队、突击队、服务队,在事发地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投身于应急处置工作。依照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安置工作,协助有关方面维持事故现场秩序和做好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当发生危险事故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制定的事故预案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抑制措施,尽量减小事故蔓延。事发地共青团组织要针对其性质、特点、危害程度,立即组建以团员为骨干的强有力的青年应急分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投身抢险处置工作。广大团员青年要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始终把群众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站在工作最前沿,哪里工作苦、哪里情况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以实际行动彰显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风采。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篇6

仙桥乡茶园煤矿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福泉市仙桥乡茶园煤矿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三日

福泉市仙桥乡茶园煤矿

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建立预测、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进一步改善安全状况,预防煤矿安全事故。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安全监察局冠以印发《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7)5号要求,结合茶园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意义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开展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预测、预防、遏制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对深入查找和剖析安全隐患,及时消除事故风险因素,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分析煤矿作业场所风险等级,对煤矿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防控,降低煤矿安全风险,切实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茶园煤矿成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何俊强

副组长:刘扎娃、徐安体、朱永春、巩建伟

成 员:赵振权、王定沛、王沛龙、张体华、杨万金、吴厚荣、刘洪、刘洪斌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体系建立情况,以确保矿井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体系能够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三、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对象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是对煤矿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和各种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排查,并结合煤矿自然条件、装备水平、安全现场管理等情况进行安全综合评估,采取分级、分类、预警、督办等合理可行和针对性措施进行消除或者控制,使煤矿风险降低到可控的安全管理的过程。

四、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范围

1、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管理等方式,查找出的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包括采、掘、机、运、通、防排水等)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有可能引发事故的安全隐患。

2、其他需要纳入安全风险预警的事项。

五、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内容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煤矿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分析、评估安全隐患的风险程度和可控程度,并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提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整改落实措施。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煤矿做到每日一排查,及

时召开安全调度会,针对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现场指挥和重点督促整改,技术科每月认真制定安全检查方案,形成通知下发各部门,并做到有组织机构、有时间限期、有重点内容和工作措施,全面细致地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工作,针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分类建档,把检查中限期整改的隐患(问题)列出台账并按“五定”(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定措施、定责任)原则跟踪复查整改到位,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验收、销号制度。

六、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程序及方式

(一)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完善的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是建立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方案和对策,明确安全风险预管理总体目标,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

(二)风险预警

煤矿的生产活动作为集合经济、技术、管理、组织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煤矿要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照《富源县煤矿危险源排查治理手册》,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管理,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辨识、监控

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并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向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经煤矿负责人或委托负责的矿领导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煤矿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它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工作程序;对专业性较强、危害程度较大、整改较难或无法评估的危险源,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处理。

(四)深入排查煤矿管理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

煤矿生产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破坏。(如:环境污染、各类矿村(农)矛盾纠纷、极端气象、地震等)。

(2)政策法规变化

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煤矿的生产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等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如资源整合、关闭以及矿权划分等政策)。

(3)技术工艺、装备等变化

现代煤矿企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技术装备的变化涉及各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对安全生产也会造成相应的威胁。

2、内部管理因素

(1)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涵盖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

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监督必须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全,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深入排查煤矿生产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安全要素

1、通风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

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2、瓦斯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使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煤矿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煤矿强化瓦斯检测,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煤矿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临时停风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长期停风区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煤矿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3、防治水管理。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7)、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

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及转载点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2)、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江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安装合理,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时,应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4)、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

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5)、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规定;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投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应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提升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坚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2、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堆积》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

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3)、矿井空气压缩机一般设置在地面。对达不到空气压缩机使用条件和没有能力管理井下空气压缩机的煤矿,一律不准在井下使用空气压缩机。

(六)正确对煤矿安全风险进行应急与事故管理。

正确对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不同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科学分析其成为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影响因素,准确评价可能影响的程度和防控级别,从政府、技术、管理等层面,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点评、交流探讨等不同的预防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评估,确保预控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1、煤矿应建立完善应急预警管理体系,并达到以下要求:(1)、按照(1)Q/T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防控预警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预警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矿山救护队签订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急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

(1)、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3、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调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七)抓好安全防控措施的落实落实。

煤矿自检自查活动过程中排查出的隐患,排查人员要及时将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传达到每个从业人员,并确保在生产现场得到严格落实。

(八)加强对整改措施的督促检查。

对经风险评估付诸实施的防控措施,煤矿自检自查活动过程中的人员要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对措施不力的要采取处罚措施保障执行,同时形成预警、评估、落实、考核闭合管理,明确督办责任人、整改责任人等事项。

七、其他事项

1、煤矿矿长是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煤矿要将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考核奖惩措施,列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考评。

2、煤矿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对于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不开展安全风险预警,或者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造成工作失误,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预警防控 篇7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预警

集团型企业是一种内部为具有少数法人的核心企业, 外部为多数具有法人地位的共享利益与受核心企业约束的诸多企业的内外联合体, 内外之间以资金和契约关系为纽带联结。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动及政策的不可预知性, 外加企业管理决策层的管理水平不高, 所以不容易在短时间里减少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而财务上的风险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展现状

(一) 预算体系不够完善

预算管理是集团型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 有部分集团企业对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引起重视, 甚至没有设立相关体系, 导致企业在没有可靠的预算的基础上就进行生产运营。管理决策层没能坚持贯彻预算制度, 而随意变动预算体系。 还有些企业的预算体系缺乏科学性, 预算依据与评估标准没有可靠性, 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经营状况有些差别, 也导致了财务预算没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 企业融资结构缺乏合理性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 主要是指企业的长期权益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成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国内集团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形式为内部筹集资金所占比重较小, 外部筹资比重相对较大, 其中权益性融资是最主要的长期融资手段。处于这种资本结构失衡的状态下, 集团企业财务成本增多, 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 相应的财务风险也提高了, 最终可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近段时间里, 有不少集团企业因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倒闭。

(三) 企业日常循环资金管理不当

集团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不合理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企业为了销量有所提升, 增强自身竞争力, 抢占市场份额而采取不合理的手段, 如盲目赊销, 导致企业无法回收资金。 最终形成坏账和呆账,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集团企业的正常运营。还有另一个方面是在集团企业的短期资本中, 库存的比例较高, 其中超储挤压存货最多。流动资产中以应收账款和存货为主, 这种行为使得集团企业没有充足的流动资产进行再投资或者偿还负债, 严重影响企业资本的循环性和安全性, 结果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

(四) 企业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规划

根据企业对内投资角度来看, 有一些企业没有进行周全严密地调查和分析就盲目投资项目, 此外, 管理层的决策过于疏忽, 没有对获取的信息资源的真实完整性进行调查和进一步验证, 或是因为有些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有限, 没能及时发现问题。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大都依靠决策者的主观与积累的经验, 就容易导致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预期的有差别, 同时资金又无法如期收回, 使企业存在巨大财务风险。 从外投资角度来看, 部分集团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没能对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全方位分析, 最终造成企业发生巨大财务损失。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 企业法人管理结构不够完善

在企业集团的分工配置中, 母公司要兼顾生产运营决策与企业整体宏观战略层面决策两方面, 而成员公司是侧重进行具有实务操作性的战术决策。由于经营者与决策者的职能不同, 经营者的目标是其经营绩效, 实现其在职期间的利润最大化。而投资者主要是追求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易被忽略。 企业中往往出现投资者监督缺位的状况。信息的不完整与不对称性、董事会权利被削弱, 可能导致经营者利用自身的权利与信息不对称的漏洞, 来实现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如转移企业的资金、挥霍投资者财富等, 这有损权益者的资本。

(二) 宏观市场经济环境不稳定

由于难以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 所以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得很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每次变化都会给集团型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集团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关注度不够或适应能力不够强, 都有可能使企业目标不能实现, 从而引发财务失控等风险。 如之前的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 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场产生剧烈动荡, 还波及不少国家的非金融领域的财务风险。

(三) 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不理智性

很多集团型企业通常会采取更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策略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提高市场影响力且降低经营风险。但企业集团在没有具备相应条件时却盲目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开展不了解的业务, 就容易适得其反, 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反而加大财务风险。 一旦经营环境不乐观, 特别是企业集团在资源匮乏的状况下, 将会诱发财务危机、资产短缺甚至竞争力削弱等风险。

(四) 企业监管控制力度过小

虽然目前国内集团型企业中设立部分监控职能, 也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 但因为监督者自身没有掌握财务方面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所以还是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监控功能。很多企业集团内部缺少沟通交流, 管理层没有充分了解财务状况, 而财务人员不清楚经营状况, 且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决策权, 导致财务监管制度流于形式。

三、集团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警措施

(一) 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高效的约束机制具备监控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免受侵犯的功能, 其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部分的约束机制。内部约束机制由内部控制、审计、上级领导更换及员工监督等部分组成;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资本、产权及经理市场等形式。企业可通过采用高新技术,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完善产品市场, 同时规范经理市场能有效地约束经营者的不良行为, 转换其看待问题的视角, 从短期行为转向追求长期利益, 共同促进集团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改善财务管理体系

母公司采取科学有效的绩效评定标准, 对成员公司管理者进行激励与约束, 让他们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体企业的利益, 强迫或者使他们自愿采用与整个企业目标相统一的做法, 从而增强企业集团整体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管理机制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财权的分配制度, 科学合理的财权分配体制确保母公司在做出重大决策的同时激发成员公司的积极参与性, 使得母公司掌控整体的财务资源控制权, 成员公司享有资源的使用权。

( 三) 强化企业集团的业绩考核及评定系统

目前, 国内仍有很多企业集团还在沿用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然而, 它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集团的要求, 还有可能会制约企业实现预期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产生, 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 四) 建立完善短期与长期并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集团在短期内维持的关键在于有足够流动资产用于各项支出。企业集团的利润不为负是财务预警的根本前提。所以在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体制时, 第一步是编制企业集团的现金预算, 并加以分析, 全面了解企业的流动现金的情况。 即当企业的经营性应收项目呈现减少趋势时, 说明企业集团的回收资金状况较好, 经营能力有提升, 与此相反, 则警示投资者应引起高度关注。企业集团的最根本的财务风险主要在于负债过高, 所以, 企业集团在构建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 还要综合考虑长期的风险防范预警。 因此, 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它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偿还债务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 其中。 获利能力的监测标准是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偿债能力的监测指标有资产负债率等, 发展潜力的监测指标有权益者收益率、销售净现率等。

四、结论

财务风险威胁着每个企业的经营发展, 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发展, 特别是由于企业集团的“联合体”的特征, 其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警机制的构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 采取切实可行的财务防范预警措施。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预警系统还在不断深入研究中,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努力, 能够为之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课件下一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