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精选6篇)
开展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的工作要求前言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防汛指挥机制和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而构建的科学、准确、及时的山洪灾害数字防御体系。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雨水情、工险灾情、地质灾害等监测子系统,山洪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子系统,预警警报子系统,以及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平台与保障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建设内容
(1)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建设内容以雨水情采集系统为主,涉及工情、险情、灾情,以及气象和国土地质灾害信息。
雨水情采集网络在现有气象局雨量站、水文站网、水库水位雨量观测设施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站网规划,以满足全县(市、区)山洪灾害监测的要求,对规划站网的设施内进行改造,确保所有雨水情观测设施均具有自动采集、固态存储、遥测报汛等功能,并采用以太阳能为主的供电方式运行。
中型水库的水位、工情,以及闸门调度和泄洪情况应传送到县防办,实现远程监视,部分重要的小型水库也应实现远程监视。其它工险灾情由乡镇汇总后,通过互联网集中报送到县防办的防汛数据库中。
地质灾害监测信息、气象信息通过链接到国土局和气象局的网络传送至防办。
第 1 页
通信传输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网为主。
(2)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环境建设
建设的内容包括:
1、建设满足防汛信息监视、查询和会商指挥的网络平台。
2、建立较为现代化、布局合理、舒适的防汛值班监控环境。
3、建立满足要求的防汛会商室。
4、建立一条同不低于2M宽带的互联网专用通信光缆,以满足数据通信和传输。
(3)山洪灾害决策支持子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
1、建立安全、可靠、规范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防洪数据库。
2、确定各预警单元,确定各预警单元的预警临界条件,建立预测预警模型。
3、以GIS为基础建立山洪灾害决策支持软件,满足日常防汛办公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会商决策指挥要求。
(4)预警子系统建设
在结合群策群防体系和传统预警设备的基础上,应建立如下预警设施:
1、自动短信预警平台;
2、电话自动预警通知系统;
3、远程语音广播预警设施。调研和收资
3.1 资料收集
调查全县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发生形式、条件和特点。
1、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行政格局,人口数量及分布现状,已建基础设施及分布,工矿企业,道路、通讯等情况。
2、自然地理情况:坡地面积及坡度、植被现状,地质特征及分布,河流特征(数量、长度、比降、泥沙类型)和流域划分。
3、气象及水文情况:多年气候特点、降雨统计情况及分析结论、致灾降雨特点,试点区域集雨面积、水文特征(主要河流及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水位)。
4、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情况:有资料记录的山洪灾害统计、典型灾害的详细情况,分析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自然、气象、人类活动等)。
5、山洪灾害防御现状:主要是群策群防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防御预案、宣传教育等情况。
3.2 现场查勘
1、对现有水文、气象、水库电站的雨情水情观测站点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现有装臵的测报方式、设施情况以及通信状况,测量信道;
2、对中型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重要堤防工程进行查勘,查看需改造的基本条件,测量信道。
3、对新增加的雨水情站点,以及预警广播试点地方进行查勘,了解其安装位臵和周边环境、供电情况,测量信道和经纬度。
4、对乡镇的办公、通信、供电条件以及人员素质进行摸底。
5、对县政府、气象局、国土局等单位进行考察,了解其网络的链接情况。
6、对移动、电信、联通的网络覆盖和资费情况进行调查。
7、对防办的办公、会商条件和人员素质进行调查。
3.3 方案确定
确定监测站网、监测信息通信传输和报汛方式;
确定防汛指挥平台和决策支持子系统建设内容;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B/S架构
1 背 景
常山县地处浙江西部丘陵山区。位于东经118°15′~118°45′, 北纬的28°46′~29°13′。东接柯城区, 南靠江山市, 西邻江西省玉山县, 西北与开化相接, 东北角频淳安 (图1) 。本县属亚热带季风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775.5 mm, 最大年降雨量2 542.7 mm (1998年) , 最少年降雨量为1 120 mm (1978年) , 平均降雨日数162 d, 占全年总天数44%。一方面气候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雨量丰沛, 另一方面雨量月际间分布不匀, 上半年特别是梅汛期雨量集中, 4-6月降水量大, 占全年总量的50%左右, 容易出现洪灾, 特殊的地理位置, 地质构造和水文气象条件, 使常山县成为一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 山洪地质灾害成为我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受到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制约, 流域内现有防洪堤及护岸年久失修, 普遍存在老化、防洪能力低等现象, 且河道窄小, 淤积严重, 弯道多, 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流域内局部地段山体土层薄, 土壤贫瘠, 地质构造条件不利于植被生长, 森林涵养水土能力弱;山区山势陡, 部分岩土体松散, 稳定性差, 遇雨饱和后容易失稳而导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滑坡的产生, 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流域地处浙江西部, 降雨充沛且比较集中, 而且区内山谷狭长陡急, 受到强降雨短历时的暴雨时, 容易造成山洪暴发, 形成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对流域历年山洪灾害的分析表明, 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在4月中旬至6月底, 局部地区在7-9月也可能发生, 多发区主要集中在流域降雨高值区中具备相应地理下垫面条件的地区, 流域上游局部范围降雨天气较多, 溪流洪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随降雨强度的不同, 其规模也不同, 上游洪水汇流时间短, 往往来势迅猛, 流速大, 携沙能力强, 引发坡面泥石流, 冲毁村庄, 一般地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几个小时, 最短的甚至仅1 h, 防御难度较大。
常山县政府非常重视抗洪抢险工作,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不断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预报水平。特别是近些年来, 开展了大规模防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 编制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为了实现应急处置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坚持防灾避灾减灾与救灾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防灾工程设施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动员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法规预案体系, 着力落实各项防避抢救措施, 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 全面提升防灾综合能力, 建设常山县山洪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努力把山洪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总体设计
参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应用软件技术要求》[1], 根据常山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特点和山洪灾害预警决策的需求, 通过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手段, 结合常山县实际建设实用的常山县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系统。系统选用SuperMap Deskpro平台分层组织空间数据 (线图层包括河流、边界、境外线、国道、高速公路、乡镇道路、边框等;面图层包括中型水库、小一型、小二型、大河流、房屋、小流域、边界汇总等;点图层包括测站、行政村等;文本图层包括测站标注、流域范围标注、河流标注、境外标注等;复合图集包括风险图等) 等, 采用SuperMap IS.NET进行工情数据的管理和WEB发布。采用MS SQL Server组织管理属性数据等。以B/S模式开发管理系统, 最终通过WEB、GIS和数据的服务形成对防汛决策提供支持的WEBGIS系统。
常山县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总体采用B/S模式, B/S结构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器访问B/S结构的系统, 这将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 减少系统操作的复杂性,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此外, 部分功能采用C/S模式。
3 系统功能设计
常山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汇入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的水雨情监测信息以县级以上的自动遥测信息为主。为了实现对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信息的访问、查询和比较, 针对山洪灾害防御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的查询方便, 结合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 在水雨情信息、气象信息、工情信息、灾情信息、山洪灾害防治预案、规章制度等多种信息一体化集成基础上, 提供对数据库水雨情、气象基础数据、工情、灾情的查询、检索及分析对比功能。经需求分析, 常山县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模块、气象国土信息服务模块、水情预报服务模块、预警发布服务模块、预警响应服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七大主要功能模块 (如图3) 。
3.1 基础信息查询
基础信息包括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 系统提供以下几种服务:常山简介, 乡镇基本情况, 流域查询, 水库查询, 河流基本信息, 堤防查询, 测站查询和历史灾害查询。用户可以点击导航栏中的选项卡进入相对应的功能模块界面。
常山简介: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物产资源、生态环境等。
乡镇基本信息:主要提供常山县下6个乡镇的信息, 包括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家庭户数、房屋数、历史洪水入口、历史洪水线下耕地面积等信息。
流域查询:包括小流域名称, 上级河流, 河源位置, 河口位置和流域内人口总数, 流域面积、河长等。
水库查询:包括水库名称, 所在地, 水库规模 (中型、小一型、小二型、塘坝) , 坝型 (黏土心墙坝、均质坝等) 。
河流基本信息:包括河流名称、河流代码、河源位置、河长、流域面积、流域内人口、洪水最大安全泄量基本信息。
堤防查询:包括堤防名称, 堤防代码, 起点位置, 终点位置和堤防类型 (土堤、石堤、堤防长度、堤顶高程等信息) 。
测站查询:包括站号, 站名, 站址, 类别和所属小流域等信息。
历史灾害查询:可显示1955-2006年之间发生的历史灾害情况, 包括降雨量、灾害乡镇、人员数量、灾害程度等。
3.2 水雨情查询
水雨情监测查询主要用于实时监视水雨情状况, 查询统计水雨情信息。系统分为雨情监测、河道水情监测、水库水情监测几大部分。系统表现方式以WEBGIS及表格方式为主。
雨情监测功能有:①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各雨量监测站8时以来 (可自定义) 降雨量;可显示24 h、3 h、1 h的雨量水位, 最后时间为用户更加及时掌握实时水位情况, 及时作出响应, 提供判断依据。界面左侧为测站选择, 右侧上方为实时水位雨量图, 右侧下方为实时水位雨量表。可同时勾选1个或者多个测站比较查看实时水位雨量图和实时水位雨量表, 也可以选择叠加要素中的雨量或者水位分别查看实时雨量 (水位) 图和实时雨量 (水位) 表。可以通过修改时间点击生成按钮生成所需要时间段的实时水雨情信息 (如图4) 。②可按区域、时间、时段长查询显示该区域该时段内的雨量、平均雨量、最大雨量、各站降雨过程柱状图及数据表, 并显示所查询区域的雨量站总数、雨量强度统计等。区域可按市县、乡、小流域、单站进行划分, 在选择时间时, 除应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外, 还需有时段长 (1、3、6小时、日、旬、月) 的快捷选择 (或自定) ;③显示查询全市降雨等值线图和等值面图;④能接收气象部门雨量信息, 加入到本系统。
河道水情监测功能包括:①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各站当前水位、流量、水位变化趋势、超警戒、保证情况等, 并提供当前水位示意图;②以列表形式显示选定区域内任意时段的各站水位、水势、流量, 超警戒、保证情况、历史最高水位及发生时间、最大流量及发生时间, 以图形式显示水位、流量过程线 (显示特征值: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警戒流量、历史最大流量等) 。
水库水情监测功能包括:①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各水库当前水位、水位变化趋势、预报水位、超汛限情况等, 并提供当前水位示意图;②以列表形式显示选定区域内任意时段的各水库水位、水势、超汛限情况、坝高等, 以图形式显示水位、流量过程线 (显示特征值:汛限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坝顶高程等) 。
3.3 气象信息
系统提供实时常山县天气预报、实时/历史台风路径、实时卫星云图等气象信息。包括①天气预报:可显示常山未来2~3天内的天气情况;②卫星云图;③台风路径。
3.4 预警分析
预警指标包括降雨、水位、洪水、山洪等。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 根据当地的暴雨特性、地质条件等, 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预警指标。常山的小流域坡度较陡, 汇流时间快, 一般暴雨后2~5 h最短的甚至仅1 h就出现洪峰, 洪水暴涨暴落, 因此把降雨情况作为山洪灾害预警要指标, 部分坡度较缓的小流域可将雨量和水位一并作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
结合实时水雨情、气象预报信息, 根据水雨情分析预报模型, 对小流域、中小水库水位、流量进行预测, 并输出预测结果 (文字、表格或图形) 。水雨情分析预报功能是指根据水雨情预警要求, 以图形形式表示相应级别的报警信息, 根据预报成果及预警指标实时编制预警信息, 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根据分析降雨量预警值及标识为:
时段降雨量 (3 h) 超过 30 mm, 预警标识为黄色;
时段降雨量 (3 h) 超过50 mm, 预警标识为红色;
当日8时至当前时间的累积降雨量超过 50 mm, 预警标识为黄色;
当日8 时至当前时间的累积降雨量超过 80 mm, 预警标识为红色;
日降雨量超过 80 mm, 预警标识为黄色;
日降雨量超过100 mm, 预警标识为红色。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在调查该区域历史上发生的山洪灾害的基础上, 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分布等, 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 划分危险区、安全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 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 将直接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 结构比较稳定, 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 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当雨量或水位警指标达到临界值时, 此时需预警的范围为危险区。
3.5 预警发布
(1) 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
系统对所有监测站实时雨量、实时水位进行分析, 根据预警模型指标决定预警等级, 雨量站预警指标分为:警戒雨量 (准备转移) 、危险雨量 (立即转移) ;水位站分为:警戒水位 (准备转移) 、保证水位 (立即转移) 。当监测站水雨情达到相应临界值时, 即产生预警, 并按照乡镇进行合并, 每个乡镇只允许有一个预警, 预警等级以该乡镇下多个预警监测站中等级最高的为准。乡预警分为2级:乡1级、乡2级, 根据该乡范围内监测站最高预警级别确定。市预警分为3级:市1级、市2级、市3级, 根据全市范围内灾害的面积和程度确定。
(2) 预警流程。
预警分为两个阶段:内部预警 (对防汛人员) 和预警发布 (对社会公众) 。当预警产生后, 系统在地图上对应的乡镇图标闪烁, 防汛值班人员看到预警后, 进行查询核对, 并经防汛指挥部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和范围, 通过多种方式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 并接收责任人的反馈信息。出现预警信息后的工作流程 (预警状态) 可概括为:新预警 (出现预警) →内部预警 (对防汛人员) →发布预警 (对社会公众) →预警回执 (对防汛人员) 。
3.6 预警服务功能
在预警发布服务中具有预警信息和状态显示、内部预警、预警发布、预警反馈、预警记录查询、预警指标显示修改等功能, 特别是具备控制传真服务器、短信信息机、电话机, 实现传真预警、短信预警、自动电话语音预警的功能。
(1) 预警信息和状态显示。
预警信息和状态以预警地图和预警列表形式显示。预警地图:根据预警分析结果, 在地图上以不同颜色闪烁的方式展示各乡镇的预警级别等信息;已开始处理的预警取消闪烁, 显示目前所处的状态, 包括已内部预警、已发布预警、已启动响应等三种状态, 响应结束后的预警人工从地图上删除 (关闭预警) 。在预警地图上应提供进行当前预警状态的下一步操作。预警列表:以列表方式显示预警信息, 包括“发生乡镇、预警级别、预警时间、预警内容、预警状态”等信息, 并提供影响范围分析结果。
(2) 内部报警。
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 将符合预警条件的信息自动指向相关负责人, 人工发布短信。
(3) 预警发布。
经过市防汛指挥部门确认后的预警信息, 可控制运营商提供的短信信息机发送短信到各级相关防汛责任人, 或控制传真服务器系统发布传真预警;并可发布突发预警信息。发送对象通过预先定义好的规则自动获取。
(4) 预警记录。
系统显示预警的所有短信, 包括“姓名、单位、电话、预警级别、发送时间、信息内容”等信息, 及电话预警录音。
(5) 预警指标。
提供预警指标的查询功能, 并能分别设置县、乡、测站等多种级别的水位、雨量临界指标, 其中雨量指标的时段长也可以用户自定义。
(6) 响应部门和人员设置。
能对部门进行管理;能对部门响应标准 (全部响应还是领导响应) 进行设置;能设置部门领导人 (多个) ;能对人员-部门关系进行管理, 从而确定预警产生时, 预警信息的发送对象和范围。
系统对所有测站实时雨量、实时水位进行分析, 根据预警模型指标决定预警等级, 预警信息和状态以预警地图的形式显示。 根据预警分析结果, 在地图上展示各乡镇的预警级别和状态等信息。包括雨情预警、水情预警和短信预警三个模块。雨情预警:雨情预警分为不同等级, 以不同的颜色显示。雨情信息栏显示各测站雨量基本信息。可通过左侧拉出式水雨情导航窗口, 通过点击导航中各级标题查看实时水雨情表等信息。水情预警分3个等级:正常、超汛限/超警戒和超危险, 分别用蓝色、紫红、红色表示, 用户可在图中清楚了解实时水情预警情况, 同时水情信息栏显示各测站水位详细信息 (图5) 。短信预警平台提供给用户将预警信息向相关负责人员发布短信。可新建发布对象和管理发布对象, 填写发布内容之后选择对象点击发送按钮完成短信发送。
3.7 应急响应
根据预警结果及信息发布情况, 各相关部门要启动相应的响应预案。系统跟踪县、乡镇的响应执行情况, 直到响应结束。预警责任人发现险情后, 要按照预警程序及时进行处置。预警处置包括情况:一是一般情况下的正常预警处置程序, 二是紧急情况下的非常预警处置程序。一般情况下正常的预警处置程序是县级防汛指挥部监测到险情后上报省、防汛指挥部, 并按照县、乡、村、组、户的次序自上而下逐级传达险情, 由防汛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情况紧急时, 村监。警员发现险情后, 可直接上报县、镇防汛指挥部, 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 可由村自行决定是否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实施人员转移。
3.8 地图服务
地图服务包括对地图查询的相关操作, 单击查询结果, 可显示详细信息。在地图栏上可以调节比例放大和缩小、移动、全局缩放、测量长度、面积等, 在图层控制中包括水库、道路、河流、房屋等图层, 可自定义其可见性或可查询状态。用户可通过SQL查询得到查询结果, 可直接对查询结果进行在地图上的精确定位, 查询方式见 (图6) 。
3.9 系统管理
(1) 基础信息添加维护:
基础信息维护包括堤防, 水库, 河道, 监测站的添加修改。如:单击堤防, 右边可显示所有堤防名称、起点位置、终点位置、堤防类型等基本信息, 在其上方用户可添加新堤防信息, 填好相应内容点击添加即可, 用户也可对原有数据进行编辑修改, 单击编辑按钮, 在上方可显示原有数据, 修改后点击确定即可, 用户也可利用删除按钮删除信息。
(2)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主要包括用户的增加、删除、修改、权限控制等管理, 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名、用户名称、性别、联系电话、用户类型等。用户管理还包括了预警设置, 对于需要发布预警的相关人员进行管理, 主要设置水位测站警戒值和雨量测站警戒值来控制是否对相关用户发送预警短信。
(3) 日志管理:
在需要记录操作日志的情况下, 调用日志管理模块相关接口, 记录下系统中的操作信息, 包括操作时间、操作用户、操作用户真实姓名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写入数据库中, 以供管理员查询和事件追溯。针对系统所有用户产生的所有操作日志, 以多种方式供管理员进行查询。查询方式包括:按操作用户和操作时间段的方式的组合查询。
4 结 论
常山县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平台以水情、雨情等的实时监测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为框架, 对山洪灾害基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预警分析, 并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完善了小流域避洪体系, 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的建设对做好山洪抢险组织、转移撤离准备,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提高对山洪灾害快速、全面、准确预报、预警以及指挥调度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Z].2007
[2]李瑛, 马琳.供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6) :59-61.
临界雨量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的门限值,在此将临界雨强作为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划分标准的参考指标。根据预报的降雨量与临界雨强作比较,预测山洪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山洪灾害降雨强度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较重、严重、特别严重。
1.第Ⅲ级为黄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较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强Rt临界(R≈Rt临界),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较重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机构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进入防灾状态,相关部门加强值班,做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河流水位、地质状况变化,并做好转移受灾害威胁的居民、工作人员及财产的准备。
2.第Ⅱ级为橙色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为严重)。其含义为:根据降雨预报,24小时之内将有强降雨发生,降雨强度为临界雨强Rt临界的1~2倍(Rt临界<R≤2×Rt临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可能发生严重的山洪灾害,此时各主管机构应当启动紧急应急程序,进入紧急防灾状态,相关部门做好重大山洪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及由强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情,部署并落实防御措施。及时对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及财产(可转移)进行撤离和转移。
洪 灾 害 防 御
演 练 方 案
***乡防汛抗旱指挥部 2012年7月26日 山
为贯彻落实省、市防办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及《河南省***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等,使我区各级各部门以及危险区的人民群众熟悉疏散撤离预案的内容,确保在险情出现时,有领导、有组织、有秩序、按预定线路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对应急预案中人员转移和每个可能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环节进行一次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完善修定预案,从而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特决定举办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方案如下:
一、演练目的
本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我乡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我乡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提高干部群众和乡属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使干部群众掌握有效的逃生自救技能。
二、演习任务
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的要求和《***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习从雨情发布到山洪灾害发生至灾害结束,乡属各部门、村、组要协同完成预警、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逃生自救、及时救治受伤群众、抢险受伤人员,直至警报解除。
三、演练时间
2012年7月26日上午9时开始,下午11:30结束。
四、演习地点: ***乡
五、参加演习单位和参加演习人员
参加演习单位和人员:***乡人民政府、……村委会、……村小学、乡国土所、乡卫生院、乡林业站等单位和……村部分村民。
六、指挥机构
根据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乡政府成立演练工作指挥部,由……..同志任指挥长,……等同志为副指挥长。主要职责是:负责避灾演习调度指挥。指挥部下设五组一队,各自职责如下:
1、指挥长:负责全乡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指挥权。
2、副指挥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情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3、信息组:……同志任组长,…….等同志为信息员。具体职责是:收集和传递县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
汛前各种信息。掌握本乡区域各村组危险区域和负责人,为指挥长指挥提供依据,联系村组信息员并传递、发布预报警信号。
4、转移安置组:由……同志任组长,……..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按照指挥长和县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转移时,按现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强制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交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保护。联系村组转移安置组责任人员。
5、秩序维护组:由乡政府组织干部和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为组长,………….为成员。负责安全转移过程的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的维护,并引导观摩人员按顺序进入观摩现场。
6、卫生救护组:由……同志任组长,…….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受灾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7、后勤保障组:由……同志任组长,……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购置防汛抗旱物资和生活物资,切实保障后勤供应。
8、村级应急抢险分队:……村成立应急分队,负责老弱病残人员的安全转移和受伤人员的抢救。
队 长:…… 副队长:……、……
成 员:……………………………….七、演习程序 1、09:30,演练开始,***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宣布: 2012年***区***乡山洪灾害应急演练开始。2、09:31,各参演小组在演练点准备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传达联合指挥部指示宣布:演练开始。3、09:32,信息组根据乡最近几日天气、地质灾害隐患点等情况,向现场指挥长报告可能出现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情况。4、09:35,现场指挥长通过手机,立即将情况报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报告情况集体会商(查看地图),会商结果为“***乡极有可能爆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5、09:37,根据会商结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宣布:根据国土资源分局、水利局、乡汇报情况和指挥部会商,认为***乡……村极有可能暴发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决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请***乡迅速组织群众向安置点转移。通过手机把命令传达到现场指挥部。6、9:40,预警。指挥长通过预警广播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已接近我防治区的预警指标,请全体人员提高警惕,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的指令三遍,参加演习的群众和工作人员到岗到位。7、9:45,警报。***乡指挥部指挥长预警广播发布“现在正在下暴雨,……村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请相关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三遍,拉响手摇报警器,演习开始,各组以急促敲锣为转移信号。8、9:48,转移。手摇报警器、敲锣发出转移信号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10分钟内有序快速转移至安全区;转移原则: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信号员最后转移到指定地点并清点转移人数。9、10:00,安置。后勤保障组及时到达安全区发放防汛抗旱物资和生活物资,切实保障后勤供应。10、10:30,应急救援。……村预警人员接到……村民的求救信息,……预警人员将……村民被困的详细信息上报到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12、10:32,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通过手机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在……村2名群众被困,请求救援。13、10:35,接到报告后,现场指挥长下达命令:由村级应急抢险分队队长带领队员和救援设备前往救援地点进行救援。
14、10:50,村级应急抢险分队到达后立即实施救援,并将救援情况报告现场指挥部。15、11:26,演习结束。上午11时30分指挥长预警广播发布通知:“警报解除”三遍,全体人员有序返回。
八、演习纪律
1、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2、坚守岗位,勤政务实。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
3、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
4、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5、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气象业务实施指导意见(细纲)
一、目的规范和健全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对各级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业务进行合理分工,建立集约化的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业务流程,逐步增强我国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服务需求。
二、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重点突出短时强降水监测的实时性、强降水及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精细化和时效性、预警服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及时有效性、业务组织的集约化及各级信息共享的及时性。
(二)共享性原则
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资料与水利水文、国土地质等部门实时共享,合作发布。
(三)一致性原则
各级气象台针对同一地区、相同时段实况、预报结论应保持一致,对外服务。
(四)扩展性原则
各级气象台可根据实际服务需求,提高预报产品的时空分 1
辨率,开展专业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增加预报业务内容。扩展的预报业务内容报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备案。
三、主要业务内容
(一)实时监测分析业务产品
1、雷达资料监测分析。
2、卫星资料监测分析。
3、自动站资料分析。
4、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制作实时监测产品。
(二)预报预警业务
1、短临预警业务
2、潜势预报业务
(三)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开展精细化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完成对山洪试点流域、地质灾害试点区域的风险区划评价,制作风险区划图。
(四)预报质量检验业务
1、估测降水检验2、0-2小时雷达降水临近预报检验
3、短时预报降水检验
4、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检验
四、技术路线及方法
(一)监测分析
(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1、基于SWAN系统滚动输出0-2小时高分辨率格点雷达降水预报初始场;
2、建立山洪短临预报模型;
3、在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报模型基础上,建设省、市、县统一的基于GIS地质灾害短临预报业务系统。
(三)潜势预报
建设基于GIS山洪灾害潜势预报业务系统,基于强降水落区预报制作12-48小时内逐12小时的全省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有无)的潜势预报产品
五、业务分工和流程
(一)国家级
(二)省级气象台
(三)地级气象台
(四)县级气象台
在上级指导产品的基础上制作订正产品,提供监测预报产品,制作短临预报预警产品,并提供服务。
六、关键技术
(一)山洪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1、加密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区自动站。
2、增设TWR-01型数字化雷达。
3、区域自动站、新一代天气雷达、TWR-01型雷达等资料的质量控制。
4、发展卫星云图估测降水技术,提高强降水天气下卫星定量估测降水能力。
(二)信息共享技术
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报服务数据库。形成收集处理地理地貌等因子的基础信息静态数据库、实时气象水文信息动态数据库、灾情实况数据库和预报预警产品数据库。
(三)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技术
1、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2、山洪地质灾害雨量监测阈值研究
3、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造成的影响, 除加强防御工程建设措施外, 还应加强预案编制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为了做好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根据《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岫岩满族自治县实施方案报告》编制了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防御预案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进行编写。大纲要求的第5部分内容是“监测预警”, 包括“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实时监测”、“通信”以及“预报预警”等内容。其中“预报预警”是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论述了预报预警的内容、预警的启动时机以及预警发布程序和方式等内容。该部分内容的编写既要符合大纲要求, 又要结合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防御工作。现通过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预报预警部分内容的编写实例, 探讨该部分内容的编写方法, 总结经验, 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1 预报与预警信息
该部分内容规定了预报和预警所包括的内容, 说明了信息的来源, 以及提供这些信息的单位或部门的职责, 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一是预报内容, 包括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二是预警内容, 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和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以及预警级别信息等。
2 预警级别的划分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增加了预警级别划分的内容, 确定了该地区山洪灾害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 为明确预警信息的处理办法打下基础, 增加了预案的可操作性。根据山洪灾害临界雨量、成灾水位 (流量) 的计算结果, 综合分析该地区实际情况, 确定山洪灾害预警级别划分标准为3个级别。
(1) Ⅲ级预警。一是预报该地区有暴雨及以上级别强降雨发生, 或者实际降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Ⅲ级预警临界雨量标准;二是水位 (流量) 实际监测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Ⅲ级预警标准, 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
(2) Ⅱ级预警。一是已经有强降雨发生, 并且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田间持水量, 实际降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Ⅱ级预警临界雨量标准;二是水位 (流量) 实际监测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Ⅱ级预警标准, 山洪灾害可能发生时;三是由于降雨, 已经有局部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征兆时, 并且降雨还在持续;四是部分地区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有发生险情的征兆时;五是大洋河干流已经发生中等规模洪水, 并且有持续或增大的可能。
(3) Ⅰ级预警。一是已经有强降雨发生, 实际降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Ⅰ级预警临界雨量标准, 并且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田间持水量, 预报降水还将持续;二是水位 (流量) 实际监测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Ⅰ级预警标准, 水位 (流量) 仍在上涨即将发生山洪灾害时;三是由于强降雨, 已经有局部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发生, 并且灾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和可能;四是部分地区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发生险情, 将对下游地区造成危害时;五是大洋河流干流已经或者即将发生大洪水或者以上级别的洪水。
3 预警发布权限及程序
明确预警信息的发布权限和发布程序, 要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2]。
一般情况下, 根据发生山洪灾害的情况和受威胁的程度不同, 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黄、橙、红3种预警信号 (分别对应Ⅲ级、Ⅱ级、Ⅰ级预警级别) , 以红色为最严重和最为紧急。紧急情况时, 预警人员应按照各地防御山洪灾害预案中的规定发布预警信号[3]。预警信号由各级防汛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照灾害发生区域和影响范围发布[4]。一般当山洪灾害发生在岫岩县2个及以上乡 (镇) 不同行政村时, 由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发出预警, 涉及下游的, 及时通知下游, 全县通报并报告市防汛指挥部。发布预警要严格按照预警发布程序和规定执行。一般情况下, 岫岩县发布山洪灾害防御预警流程如图1所示。
岫岩县发布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具体流程如下。
(1) Ⅲ级预警。当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平台收集的雨情、水情信息达到或超过Ⅲ预警临界雨量标准和成灾水位 (流量) 标准时, 根据预报决策子系统制作的预警信息, 由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召集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会商, 充分考虑天气预报降雨情况、前期土壤含水量、地质情况等方面因素, 确定是否发布山洪灾害Ⅲ级预警, 明确预警发布范围等预警信息, 并向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汇报。
(2) Ⅱ级预警。当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平台收集的雨情、水情信息达到或超过Ⅱ预警的临界雨量标准和成灾水位 (流量) 标准时, 或者有关群测群防信息达到相关内容Ⅱ级预警标准时, 应根据预报决策子系统制作的预警信息以及群测群防信息, 由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副指挥长召集县防汛指挥部主要成员和各方面专家进行会商, 充分考虑天气预报降雨情况、前期土壤含水量、工程和地质情况等方面因素, 确定是否发布山洪灾害Ⅱ级预警, 明确预警发布范围等预警信息, 并向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请示和汇报。
(3) Ⅰ级预警。当岫岩县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平台收集的雨情、水情信息达到或超过Ⅰ预警的临界雨量标准和成灾水位 (流量) 标准时, 或者有关群测群防信息达到相关内容Ⅰ级预警标准时, 应根据预报决策子系统制作的预警信息以及群测群防信息, 由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召集县防汛指挥部全体成员和各方面专家进行会商, 充分考虑天气预报降雨情况、前期土壤含水量、工程和地质情况等方面因素, 确定是否发布山洪灾害Ⅰ级预警, 明确预警发布范围等预警信息, 并及时向鞍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
4 预警发布方式
制定具体的预警发布方式, 要切实可行, 便于实施, 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明确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岫岩县山洪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以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为主, 县防指在接收到雨、水情信息和预警信息后, 通过岫岩县有线电视台, 面向全县播放及电话通知到乡 (镇) 。乡 (镇) 防汛指挥部用电话直接通知到各村, 各行政村发布到各户的预警信号为铜锣、高音喇叭、电话等方式。预警发布方式分为通信网络畅通情况下的预警发布方式和通信网络中断情况下的预警发布方式2种情况。当通信网络畅通时, 预警信息发布单位或责任人利用电视、广播、语音电话、手机通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有关单位和区域发布预警信息, 相关单位根据接收的预警信息, 按照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通信网络中断时, 根据当地预警设备配置情况和山洪灾害危险情况, 按照预案中事先确定的报警信号, 利用发送信号弹、鸣锣、启动报警器和无线广播、高音喇叭喊话等方式, 向灾害可能威胁到的区域发送警报。
如有险情出现, 由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发出警报信号, 警报信号设置为:当Ⅲ级预警时, 一般使用电话、手机等方式通知有关人员, 也可以使用高音喇叭广播等形式通知;当Ⅱ级预警时, 断续鸣响警报信号、间断性地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人工播音, 表示险情可能出现, 动员全体村民提高警惕, 危险区内人员做好撤离准备;Ⅰ级预警时, 连续鸣响警报信号、持续急促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连续发出警告, 表示险情已出现。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秩序地转移到安全区域。
5 预警信息处理办法
(1) Ⅲ级预警。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主持会商, 作出相应工作安排, 加强对汛情的监测和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指导, 将情况上报县政府及县防汛指挥部, 并通报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
(2) Ⅱ级预警。县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持会商, 作出相应工作部署, 加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指导, 及时将情况报告市防办并通报县直各成员单位。县防汛指挥部加强值班, 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变化, 做好汛情预测预报,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 做好有关工作。
(3) Ⅰ级预警。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主持会商, 防汛指挥部成员参加。启动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作出防御山洪灾害应急工作部署, 加强工作领导, 并将情况报市防汛办。县防汛指挥部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变化, 及时派技术人员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 密切协作, 做好有关工作。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县领导应及时掌握乡村降雨及水情情况, 有必要时应深入到各责任区。在与乡 (镇) 、村通信中断后, 县防汛办必须立即通知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县主要领导, 并会同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各有关乡 (镇) 、村, 指挥群众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6 结语
实践证明, 切实可行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对减少灾害的损失起到关键性作用。预报预警部分内容是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特点,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实际可操作性, 完成了预报预警部分预案内容的编写。主要编制了预报、预警信息、预警级别的划分、预警发布权限及程序、预警发布方式和预警信息处理办法等内容, 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工作提供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岫岩满族自治县实施方案报告[S].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7.
[2]王炎荣.充分发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效能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汛能力[J].湖南水利水电, 2008 (5) :58-59.
[3]聂喆,彭刚.利用GSM网络的GPRS/SMS平台构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J].东北水利水电, 2009, 27 (10) :57-58.
【县级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10-06
山洪灾害预案06-20
上林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07-26
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0-12
山洪09-18
《山洪一样的掌声》教学设计12-08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提纲)11-19
市、县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方案07-21
县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工作方案10-22
县级医院改革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