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2022-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2019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探讨

通过对近几年四川历史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命题很活,好多知识很难从历史课本中直接找出答案,而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很广,比如选择题涉及考查学生的历史常识知识,如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国姓氏起源等,还有考查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有些同学遇到这一类问题就头疼。当然,高考试题中对双基的考查也很重视,那么再反思我们自己的常规教学,我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整合教材,形成知识结构

目前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存在散、乱的现象,针对学生记不住、记不牢等问题,我主要从教材的整合上出发,试图让学生在“一轮”复习当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首先,整合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教材体例变化、学生历史学习与认知的需要、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历史教学评价的需要等,对教材进行较为合理的整合,挖掘教材内在隐性联系,使教材结构有效地转化为教学结构,由此进一步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网络结构。

其次,整合的策略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部的整合

教材内部的整合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第一,宏观整合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进行的整合。比如对中国古代史当中涉及的五大板块(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相关内容的归纳、整合。整合时可以以教材目录为主,对学生进行宏观层面的整合。并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对教材进行知识的概括与建构。第二,微观整合。微观整合主要是指对于教材中某一单元或某一课内容进行的整合。对一节当中子目之间的联系,一章当中各节的联系重新做梳理,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2.教材之间的整合

从近几年的四川高考试卷分析来看,教材内部的整合占大部分考试内容;从学习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教材之间的整合对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与方法的提高,将会起很大的作用。在具体学习中,可以以时间为主线,以阶段特征为核心,重新整合中外历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历史知识。

3.课程之间的整合

“历史课程不是孤立的学科,很多试题都需要学生具备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不同程度地需要学生运用政治、地理、语文等课程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树立大历史观,加强与其他课程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4.不同史学观点的整合

在教学中,使学生从不同的史学观点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现在史学界常用的史观有革命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而现行的旧人教版历史教材,主要是用革命史观来编写教材的,因此对很多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也就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利用阶级分析法来编写的。这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有必要用多种史观来重新审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用现代化史观来认识,将会给我们国家现在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这才是现在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如在理解辛亥革命时:从唯物史观分析,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从现代化角度分析又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事件;从社会史观分析,其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时期。

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少教师可能都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结合应届备课组老师的经验,我在改进教学策略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整体化制订计划

在开学之前,我对本学年的教学内容做了统筹安排,把各时段的教学进度制订出进度表,然后根据教学进度表要求学生制订详细的学科学习计划。

2.学案化导学引疑

这是借鉴了应届备课组的经验、成果,把导学提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提纲做知识梳理。

3.结构化处理知识

就是把教学内容做重新编排,适当打乱教材结构,期望学生能对教材形成整体认识。

4.问题化历史课堂

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高质量,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涵盖面,必须包括与此问题有关的重要知识点,或反映某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个趋势;另一方面,还要便于操作,便于回答,便于同下一个问题进行链接,便于科学地引导学生思维。这里我借鉴专家的总结:历史概念,质疑性设问;历史结论,逆向推导式地设问;历史的规律认识,综合比较设问;历史评价,开放性设问;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互动式探究。

5.材料化实施教学

力求做到教材材料化,材料多样化,过程材料化,训练材料化。

6.自主化历史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知识结构要统一格式,规范整理。

7.测试化历史作业

一定时期用不同的测试题型代替传统的历史作业或历史辅导资料,并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8.归类化历史评讲

作业由科代表检查后,对学生出现的知识与方法错误进行归类评讲。

三、加强研究,开拓视野,不断提高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化,如何去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做针对性的复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多看书、多学习,只有教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课堂吸收更多知识和方法。对此,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内容。

1.研究课标、教材、考纲中的重点与每年变化之处

每年高考的考纲基本是大同小异的,但对个别知识点的要求有变化。如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由以前的“洋务运动的破产”到现在的“洋务运动的效果”;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掌握,去掉了影响等等。这些变化说明高考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变化,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后,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

2.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点与共同之处

有的可以互补,有的则能从中选择重点。尤其是关注四川新课改后对历史上的重大人和事的再认识,关注新课改后的新情境、新材料。2010年四川新课改后,有机会接触人民版新教材,从教材的编排到内容的理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借鉴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将有助于指引我们高考命题方向。

3.研究时代发展中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与相关性

做好对重大时政热点的收集和整理,找到与历史的切入点,进而在教学中有针对地引导学生用历史来分析时政热点。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来看,都没有回避一些热点问题,如何将这些热点与历史的相关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去探索。

4.研究最新史学观点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尤其是关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对现在编写教材和高考命题的影响。我们国家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的作用应该是能从历史现象当中找到对今天国家建设有益的东西。

5.研究最新历史教学模式的变化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打天下,基本以教师主讲为主。新课改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6.研究各地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设计,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对历史学科而言,近几年37题的最后一小问,问题设计新颖,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当中几乎没有怎么涉及,所以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只有在我们平时的训练当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设计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

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有渴求历史知识的欲望。他们希望自己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学得有效率。就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绝大多数是从课堂上得到的,课堂教学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学习过程的失败。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科学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的才能容易达到。

作者:刘献刚

第2篇:怎样提高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的效率

摘 要: 近年来,高考试题更多地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三历史教学和复习的趋向和导向。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落实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决胜高考的关键。本文从建立时空联系、强化概念教学、巧用高考真题和加强阅读、关注热点四个方面探索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中央集权制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发行,使中学历史教学进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标3.0时代”。2018年以来的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已经开始融入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考试大纲到课程标准、指导纲领的转变,深刻地影响高三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方向。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和高考试题更重视培养和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老套路式的“背景、内容、影响”复习法和题海战术复习法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必须在复习课中不断融入和落实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历史素养。

一、建立时空横纵联系

全国二卷的41题聚焦新材料、新情境,要求学生进行中西对比,必然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发展时空感。时空观念在新版历史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列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的本质特征,在考试评价中被划分为不同要求的四个层次。时空观念的建立既符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时空观念的要求,又契合历史学科的特征,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工具,被称作历史的“灵魂”。因此,时空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把握高考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思维的时空观念。

秦朝实现了六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建立起来。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基于本课的学习主旨,需要在三方面建立起时空联系。

1.由于学生在新课时进行的是专题史教学,知识多呈碎片化,通史观念不强。因此,首先要明确秦朝在中国历史中所处的时段和地位,也就是要梳理清楚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

2.本课复习的重点是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这一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背景、过程、影响进行全面综述。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时期,成于秦汉,经两汉隋唐不断发展完善,宋元明清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不断强化且日益僵化的趋势。

3.时空观念的建立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史事。因此,学生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何以在秦汉形成,这两千年当中有何发展变化,从局部和整体看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要让学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以整体的眼光认识历史,明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战国时生产力发展和地主经济的需要,并最终取代西周奴隶制贵族政治,建立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僚政治。

二、强化历史概念的理解

历史教学会涉及很多历史概念,在一轮复习中概念是否理解到位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中有明显的倾向,侧重于考查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因此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更要重视相关概念教学,确保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

1.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反映[1]。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影响,更要探寻其所反映的本质和内涵。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两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把国家一切政治权利高度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的手里,形成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利即皇权。君主专制指决策的方式,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中央管理地方,地方受命于中央,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理清概念间的联系,应该引导学生探寻概念反映的历史事物间所产生的因果、从属等关系。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两个概念,可以分开来理解,但二者不能完全对等。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条件下,君主专制主要调节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皇帝通过另设机构、多设宰相等方式不断削弱相权,使皇帝独揽中央各种权力;中央集权主要指地方权力被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同时,“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也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有力地保障了皇权,所谓集权于中央,就是集权于皇帝。而其合称,主要用于秦以后至清的封建王朝统治,以突出体现、强调中国古代统一的中原王朝在强化统治上的状况和特点。古代的“王朝国家”既有公性又有私性。国家管理公众民众事物,有其公的一面,王朝政权建立又由私性家族或集团掌控,因而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君主之位及其他相关权利、利益由私性家族世代占有,体现为王朝的“家天下”特征,这是其私的一面。秦以后的封建王朝私有性大大减弱,各姓王朝的更替改姓較频繁,迫使历姓王朝皇帝强化皇权专制、巩固皇位,强化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以消除地方反乱、纂夺中央皇位的潜在威胁。纵然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不断走向僵化,成为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桎梏,终于被历史摈弃,但我们要客观看待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是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契机倡导建立“四个自信”,其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就要求学生深刻认识到古代的政治文明是中国繁荣强大的基础,是中国历史绵延两千多年的重要保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才会形成新的整体认知,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3.与其他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秦朝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大政治政治制度,即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可将这些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作比较,可与希腊的民主制度做比较,也可与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做比较,这些概念的对比需要具体的材料做支撑。因此,本课特选择近几年的几道高考题深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巧用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为我们展现了考察的深度和广度,是中学历史一轮复习和教学的方向标。历史教师多会利用历年真题提高备考复习的有效性。学生在基于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点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内涵,本课特选择了与此主题有关的几道高考真题以辅助教学。

天津卷文综历史25题考查了秦汉时期的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群臣议定由宰相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最后要求学生判断这一制度的作用,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学生在C、D徘徊,认为这样做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但实际则不然。皇帝设置朝议制度在于发挥大臣参政议政的职能,避免决策的失误。

不论朝议的结果怎样,最后都需要皇帝裁决,可见军国大权总揽于皇帝手中。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在秦至清两千多年的中国帝制社会中,无论是中央官僚制度,还是郡县官僚制度,都由皇帝任免,都是皇权的派生物,职能在于保障皇权控制社会的绝对性。官僚体制运作中的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在制度设计上有着某种合理成分,但这些制度都是为了保障皇权体制的正常运转,不存在任何限制皇帝权力的制度化规定。

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蕴含的家国同治的理念也是考试的重点。通过列举九卿的职责考查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秦朝建立的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度。所谓三公,即丞相主政,行使国家行政权;太尉主兵;御史大夫(副丞相)司刑法监察。九卿分掌各种具体事务,负责宗庙礼祭、宫门守卫、刑狱、财政、警卫、管理宫室等。西周以降,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贵族政治,家国同构,因此管家就是治国。原是低级家臣或奴仆的宰相,管的事原来就是贵族的家事,如伙食、衣服、车马、看门、守卫、迎宾等[2],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还存在。

在本题中,九卿由皇帝的宗族内侍机构转为国家的行政机构,是化国为家的体现。其职责主要服务于皇帝个人,目的是突出皇权至上。材料强调九卿中各国职位分工明确,但不能体现彼此牵制,A项排除。材料提及九卿的具体职责均是围绕皇帝个人及家事展开,表明九卿是为皇帝私家服务,“家”与“国”同治,B项正确。“分层管理”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排除。D项是郡县制实施的意义,与材料旨意无关,排除。

在复习中,笔者选取了一道关于秦朝官僚政治运行的题目。秦朝对国有财物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行政次序逐级申报。

通过这道题明确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概念和区别,进一步认识秦朝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本质特征。先期的贵族政治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础上,实行“世卿世禄”制,贵族凭借血缘关系世代掌握政权。各级统治者以贵族血统世袭,个人财富来自领地,世卿世禄,形成贵族政治。秦朝建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免,按月领取俸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按期考核。秦汉以来,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选拔、考核、任免官吏的制度体系,官僚依法通过文书运行履行职责、执行政务。

本题中地方官吏对财产问题进行严格统计且逐级上报,体现出官僚的活动与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这是官僚政治形成的表现。同时,地方政府定期向中央上报,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四、加强阅读、关注热点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试问教师是否都具备这些素养,并反映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笔者认为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加强深度阅读,提高核心素养,形成教育教学的胜任力。例如平时可以持续阅读通史系列的史书和论著,也可对教学点进行专题或重点阅读,如在进行希腊、罗马法教学时,可以重点阅读顾准《希腊城邦制度》、周枏《罗马法原论》,扩大知识面,不至于受限于课本。在进行中国近代史教学时,可重点关注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周劲松《五四运动》等。同时,学界前辈为我们所作的指导教学类书籍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沈为慧、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系列丛书,如要对高考和试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参见《刘芃考试文集》和《做一名有专业情怀的教师——胡军哲历史教育教学探索》,相信这些都会对历史教学有很大裨益。

另外,学生不会学习历史、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阅读面狭窄,导致知识面太小,阅读能力弱。因此,笔者在讲题之前,都会将重难点题目涉及的文章原文下载下来,组织学生阅读,并进行摘录。例如,在比较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和罗斯福新政时,给他们选了三篇文章,包括周春英《英美日三国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杨雯《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币改革》、潘晓霞《温和通胀的期待——1935年法币政策的出台》。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系统阅读,师生在这方面能够深入理解,远比停留在原题要收获得多。

高考試题的的设置与社会热点密切关联,真正体现了导向教学、映照现实的高考立场。因此,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不论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宗旨还是高考导向的意义,都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将能力训练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品格教育深度融合。2019年,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这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不仅可以深化历史理解,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契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2019年高考试题中也有体现。除此之外,一些时政热点如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是高考着重关注的地方。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要围绕这些关键词,从史学角度出发寻找新材料,命制新问题。同时,还要围绕一些时政热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科学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J].文史哲,2009(1).

作者:耿丽华

第3篇:高考理综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对高考理综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做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深入高中实地考察、查阅文献、查阅互联网资料,得出了一套更系统、更实用的高考一轮复习策略,这将为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高考理综化学一轮复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学法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也对化学高考一轮复习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法策略

一、高考理综化学一轮复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会进入第一轮复习,当然化学也不例外。第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短短的半年的时间内把高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复习一遍,并且保证知识没有漏洞。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了探究出高效的方法,本人将对高考理综化学一轮复习策略进行研究。

二、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现状

为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方法与策略,在寒假期间特意的深入实地调查,走访了驻马店等县市的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现在高三化学复习的现状和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忽略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研究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指挥棒,囊括了本年高考要考的内容,作为教师本应该去深入的研究,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些老师往往忽视了考试大纲,认为《考试大纲》要求的过于简单,高考根本不考这些简单的知识,认为去研究这些简单的知识纯粹是浪费时间,往往去讲一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结果忽视了最基本的知识,这样就造成了老师讲的东西高考考不着,而考了自己遗漏的知识点。

(二)盲目的追求进度

作为一名老师,本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班学生的学习层次,选择和本班相符的教学进度教学,而往往有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想尽可能的跟上学校的进度,却忽视了本班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此一来,本班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透,自然基础也就打不扎实。据一些学习差的学生说,他们之所以学习成绩下滑了,最大的原因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久而久之,也就不听课了,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盲目追求进度的后果便是,学生不想听,老师不想教的状况,就这样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就不如人意了。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在走访的过程当中,发现每个学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一些政策的原因,一些民办教师转了正,还有一些学校由于老教师的离休而招了一些近些年毕业的师范生。前一类人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都没有问题,但是教学理念比较守旧,跟不上时代,甚至有些人是钻了政策的空子,利用非法的手段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因此素质很低,根本没能力教课,更不用说带高三了。后一类人多为师范类院校扩招后而考上的大学,存在能力不够,业务能力不强,不能吃苦耐劳的现象。正因如此,造成了有的班级的成绩非常好,有的班级成绩非常差的现象。俗话说得好,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位好老师,也是取得好的成绩的重要因素。

(四)过分的追求题海战术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当中,不光是一些学生采取了题海战术,有许多老师也采用题海战术去训练学生,他们常常认为做题才是硬道理,只有做够了一定量的题,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提高。而这样,老师便不断的去寻找新试题,学生不断的去练习新试题,这样导致了大量题目重复做,学生反复错,如此一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题没少做,考试再遇到相似的题目还是错。这样既耗费了老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还得不到一个好的复习效果,都是在重复的做无用功,而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此类问题。

三、高考理综化学一轮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分析考纲,对照历年高考题,预测来年高考

在自己高三复习的时候,时常会听说某某老师或者是某某学校出了一套高考预测卷,一直不明白这些老师是怎样去预测高考题的,直到去走访了一些老师,才解开了这个谜团。要想把握高考出题的方向,对来年高考有较好的预测,就必须去吃透《考试大纲》,要想吃透《考试大纲》,就不能单单看一年考试大纲,要去解读研究近三年甚至是近五年的《考试大纲》,将近几年的考试大纲进行纵向的分析比较,在明白近几年考试大纲中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和样题的情况下,将近五年的全国所有省市的高考题进行统计分析,来进行预测明年的高考题方向。比如说一个知识点或是一种类型的题在近些年除了全国卷Ι,其它省份的试题都进行了考察或者除了某几套卷没考而其他大部分都进行了考察,那么就证明这个知识点或者题型在来年的高考中有极大可能的出现。教师就可以据此来预测来年的高考题,并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才能在高考中遇见此类题不慌张,更好的去解决此类问题,去取得更好的成绩。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名师专门对此做了研究,在考试大纲的指引下,对近几年全国16套高考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一种化学平衡相关的题型在13套中都出现了,而在全国Ⅱ等三套试卷中没有考察,他便将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所有学生对此类题做了大量的练习,结果当年在全国卷Ⅱ考了,考后对学生的成绩做了调查,发现此类题的得分率比其他兄弟学校要高得多。因此,教师吃透《考试大纲》,分析高考题,对来年高考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二)抓住新题型的改革

每年《考试大纲》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有的是增加了考点及范围,有的是减少了去年考到的知识,做为老师一定要对比今年与往年的《考试大纲》,分析出考试要求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案,使复习具有侧重点。在考试大纲中试题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种变化是试卷模式的变化,例如在2011年以前河南使用的高考化学卷是全国卷,都是必考题,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试卷上所有的题都必须要做,因此,试卷上面出的所有知识点都必须要掌握。而在2011年河南开始采用了全国新课标卷Ⅰ,考试大纲也因此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选考题,最后一题学生可以选择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任意一题做,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侧重点,有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本书学习而不必再在其他选修书上耗费时间,并且《考试大纲》对选修内容考察的也比较浅,所以学生可以集中攻破选修内容,使最后一题不失分。正由于大纲对选修内容的要求不高,学生在做理综卷的时候可以先做选修部分。另外一种变化是考试题型的变化,例如在2013年以前一般都會有物质推断题,根据题目中所提示的内容层层的去推断出所有物质,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知识不能有断层,不能有盲点,学生有一点疏漏就有可能推断不出物质,导致整道题做不出来,而2013年以后此类题换成了工艺流程题,对学生的要求也降低了,学生只要对知识点熟悉,题目中也会提供大量的信息,因此做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教师针对此变化,应对练习习题减少推断题的比重,增加工艺流程题的比重。

(三)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

学生的学习成绩之所以有所差别,是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脑海里有清晰的框架,在考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精确地提炼出知识框架中的所用知识点,所以这些同学又快又准的把题目做出来,并且正确率也挺高,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并不是他们不会这些知识点,而是由于他们在脑海里没有知识框架,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提炼出所需的知识,可能是从某知识的某一层开始思考,慢慢地在考场中建一个框架把自己所需的知识提炼出来,因此做题非常慢,准确率还很低,所以作为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是十分重要的。在化学一轮复习当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首先从整体来说,要先明白这本书讲了哪些东西,分为哪些章节,每个章节又讲了哪些知识,再去总结每节课讲了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知识可以归为一类,哪些知识要加以区分,并对知识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然后把自己所归纳的知识以框架图的形式画出来,这样就像一个个树杈一样越发越多,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串在了一起,并且每个树杈还有千丝万缕的练习,教师可以示范的画出一根大的树干并把树干分到极致,学生可以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分下面的树杈,从而对知识建立一个整体的框架,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有质的飞越。

结束语

本文从选题到开题再到论文的书写,受到了杜老师的悉心指导,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去实地考察,在了解了现在一轮复习的现状之后,针对一轮复习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得出教师首先要必须去研究《考试大纲》,并对怎样去研究《考试大纲》做了详细的解释,进而论述了建立知识框架的重要性。由于在高中学生的程度分为各个层次,因此探究可了和以往不同的分层教学方法。多媒体是现代的教学手段,在本文论述了怎么去用好多媒体。实验题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提出了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的重要性。关于习题的训练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实际的过程中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对于错题本,如果用好了,学生可以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在高三,学生会遇到各种的心理问题,学生应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对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同学做对比分析,探究出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特有的学习方法,以后随着走向工作岗位,将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为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提供更有效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26.

[2]毕华林,元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

[3]山东省招生委员会.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220.

[4]王文会.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5:47.

[5]郝德生.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6.

[6]王法高.从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特点谈化学复习策略[J] .考试研究,2002,3:33-3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7.

[8]王道灵.谈高中化学复习中知识网络的构建[J].理论创新,2010,5:2.

[9] 黄秀娟.高中化学复习中运用“构建化学概念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1,16:78.

[10]孙兴华.高三化學复习策略探讨[J] .考试,2006 ,3: 20-22 .

宋钢强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92.07.15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汝南县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位/职称:学生 所学专业:学科教学(化学)

作者:宋钢强

第4篇:备考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

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A“仁”和“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A项排除; C项主张礼法并施,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易错选A。 3.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B

【考点】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B“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故B正确; A春秋时期没有出现司南,故A错误;

C秦汉时期不是司南开始出现的时间,故C错误; D隋唐时期也不是司南开始出现的时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西汉初期实行的是无为思想,属于道家思想,C正确; A儒家是汉武帝时期得到重用; B是秦朝思想家; D代表下层民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关键是对材料“(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的准确理解,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是西汉初期的无为思想,是属于道家,难度不大。 5.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

A. “非攻” B. “无为” C. “齐物” D. “严刑” 【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法家主张专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具有重要引导作用,D正确; A是墨家思想; B和C属于道家思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通过材料判断出是法家,在根据儒家,道家,法家各自的特点,做出具体的判断。

6.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周礼”( )

A. 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 B. 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 C. 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D. 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答案】D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材料“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反映了周礼以原始礼仪为基础,为西周统治服务,又影响深远的特点; A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周礼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故A错误; B西周没有皇帝制度,且周公也不是最高统者,故B错误;

C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故C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说明周礼继承了原始礼仪的成分,又进行改造和发展体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点,而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说明了其现实导向,构成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7.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

A. “天行有常” B. “小国寡民” C. “以自苦为极” D. “富贵不能淫”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材料当中意思主要是积少成多,强调是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实现向他的对立面转化的过程,属于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小国寡民是老子提出思想,B正确; A是荀子思想; C是墨子思想; D是孟子思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判断出材料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在根据所学含有辩证法思想的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生根据识记知识作出判断。

8.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三国时期( )

A. 各国开始在战争中使用火药 B. 火药的使用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人们已不再将硫磺和硝石作为药材使用 D. 人们对火药的物质性能已有一定的认识 【答案】D

【考点】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说明的是火药材料已经被人认识,D正确; A中各国说法绝对,排除; B中决定性说法绝对,排除;

此时显然是将硫磺和硝石作为火药使用,并不是说不再作为药材使用,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认识和历史选择题选项的解读,尤其是对排除法的运用,学生一定要知道太绝对历史选项通常是错的。

9.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下列与材料主张相符的是( )

A. “君轻民贵” B. 施行仁政 C. 克已复礼 D. 超越功利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说明仁义是三代治理天下的根本,属于儒家孔子思想,B正确; A是孟子思想;

C属于孔子礼思想; D不符合孔子思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抓关键信息的能力,核心关键词为“仁”,根据此判断选择相应的选项。

10.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

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评判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历史的褒贬、对历史的评判,而没涉及仁政观念、儒家干政、重史传统等方面的信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涉及仁政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儒家干政,儒家干政本身也是不合史实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史传统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1.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苏格拉底

【解析】【分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12.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 )

A.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 B. 深受宗法制的影响 C. 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 提倡人文理性精神 【答案】B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B选项材料中强调了《论语》虽然强调的是节欲寡欲,但不是无情和绝情,这说明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文关怀,注重血缘亲情,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

C选项只突出了儒家对情的态度,没有体现对欲的态度; 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理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 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这是一种对血缘亲情的重视,这同宗法制相关,再据此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13.美国学者肯·沃尔夫在《大历史视野》中比较东西方古代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时指出:(他们)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比如)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时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他们)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己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 )

A.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孔子和柏拉图 C.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 D. 韩非和柏拉图

【答案】B

【考点】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柏拉图都认同社会等级制度的合理性,重视知识分子治国,重视道德的力量。孔子认为只有用道德的力量,才能使社会重新回到和谐的关系中,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正义论”。故沃尔夫比较的两位哲学家是孔子和柏拉图,故B选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故两者主张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选项错误;孟子也没有强调道德的作用和认同社会等级制度,故C选项错误;韩非属于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项儒家思想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君臣等级关系,显然符合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下“家国同构”思想内涵,故D项正确; A项中尊卑等级没有体现; B项中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

C项属于西汉时期特征,不符合先秦时期特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注意解读材料中的“五伦”思想的含义,再结合早起政治制度的特点回答即可。

15.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

A. 强调法治 B. 强调德行修养 C. 重视教育 D. 人性本善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德行修养,这是共通的地方,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论是智、仁、勇,还是敬醒都是德行修养的内容。

16.(2016•海南)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

【点评】本题以孟子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

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也就是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知识点既是教材主干知识,又契合“一点四面”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这一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必须要重视。

17.《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

A. 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 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 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 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材料中对比了老子与孔子对天和人的关系的看法情况,可以看出老子比孔子更加重视天和人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 错误,老子和孔子都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 C选项不符合孔子的观点; D选项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我们要抛开原有的思维模式,要认清楚材料给出内容的实质,不要被原有的儒家思想的主张所牵引。材料中说老子比孔子更加重视天和人的关系,我们就要肯定和承认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上来作答。

18.(2017·新课标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解析】【分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

19.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等成书年代比孔子更久远,这体现了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

史传统,故B项正确。“五经”是经过孔子编订的,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排除。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故C项排除。儒学传统并未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故D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0分)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改革发展时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人的理性是人的本质,它一方面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或武器,另一方面,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或不断反省自身的精神——有强烈的道德感的人——一言以蔽之,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也就是说,启蒙思想的核心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那就是自由。 ——邓晓芒《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

(1)根据材料一,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法家提出了哪些主张?

(2)17—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列举当时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他们关于“自由”的主张。

【答案】(1)诸子为迎合诸侯争霸的需要;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2)伏尔泰: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孟德斯鸠: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卢梭: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提炼得出诸子为迎合诸侯争霸的需要。主张:结合所学,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主张改革。

(2)根据所学,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联系所学,回答他们关于“自由”的主张即可。

故答案为:(1)诸子为迎合诸侯争霸的需要;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事异责备变”的改革观。

(2)伏尔泰: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卢梭: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靠了两小问壹问是百家争鸣的背景一问是法家思想的内容,相对简单,考的是学生的背诵能力,根据所学作答即可。

(2)本题的考点是启蒙运动,考查的是启蒙运动过程中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他们三个人各自的主张,相对难度也不大,学生需要熟记这三位启蒙思想家的内容,在根据内容作答即可。学生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背诵。

第5篇:2019版高中政治A版一轮复考点复习练习:考点60 人生价值(过模拟) 含解析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考点60 人生价值

1.(2017·江西省六校联考,25,2分)一棵树,做成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就叫酒桶,众人品着。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这说明 ( A ) A.事物价值的大小受事物属性和人的需要制约 B.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人的地位不同而不同 C.不同的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就不同 D.价值判断与选择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依据

【解析】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也就不同。这说明事物价值的大小受事物属性和人的需要制约,A符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D错误。 2.(改编题)航空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8年间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时代楷模黄大年的事迹告诉我们

( B ) A.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技术贡献 B.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满足 D.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解析】黄大年放弃海外高薪,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正确且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其贡献,而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A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D说法错误。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3.(2017·浙江省名校新联考,33,2分)一个崇尚奋斗的社会鼓励人们通过奋斗擦亮自己最优秀的那部分潜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平凡,也不能以成功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因为它同时定义出人生失败者。这告诉我们

( C ) ①从失败走向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人生有无价值主要看有无贡献而非贡献大小

③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 ④没有失败者的失败就没有成功者的人生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材料“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平凡”告诉我们人生有无价值主要看有无贡献而非贡献大小,②正确;材料“通过奋斗擦亮自己最优秀的那部分潜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平凡”告诉我们走人生之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③正确;①④说法错误。 4. (2017·广东省七校联合体联考,19,4分)阅读右图《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 A ) ①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②取得人生成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学问是甜蜜的,而孕育学问的根是苦涩的

④任何真理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漫画的寓意是要想在学问上获得成功的喜悦,需要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启示我们,取得人生成就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

5. (2017·浙江省名校联考,32,2分)右边漫画《谈拢了》(作者:何青云)对我国政府及工作人员的重要启示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 B ) A.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 B.想问题办事情须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D.要以价值观为指导来选择人生的道路

【解析】漫画中,一开始圆形与方形是相互独立的,这个时候没有谈拢,通过协商,二者进一步融合,但还是没有谈拢,直到第三步时,漫画以圆形方孔的“钱”为比喻,说谈拢了,这启示我国政府及工作人员想问题办事情须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故B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6.(2017·河南中原名校检测,28,12分)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队首日无金,几块原来较有把握的金牌都没有得到。按照以往惯例,社交网络上应该会出现铺天盖地的指责、讥讽、嘲骂,还有媒体的质疑声。然而,出乎意外,这些声音都没有出现,反而是一片安慰、鼓励、加油之声。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国人对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认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某知名媒体人在博客上撰文:金牌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体现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民族的荣耀,也是奥运选手们自身价值的体现,作为运动员,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就是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为国争光。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中“作为运动员,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就是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为国争光”这种观点。(12分) 【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题目,知识限定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说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首先分析人生价值的内容,其次分析如何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最后指出材料中观点的可取之处及错误之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3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处。

【答案】 ①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即看他为社会、 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运动员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作为最终标准。(3分)②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3分)为国争光是人生价值的贡献部分,个人从社会中得到尊重和满足又会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3分)③材料中的观点强调运动员要拿到金牌,为国争光,看到了人生价值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方面,是正确的,但是认为这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是错误的。(3分)

全国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4

第6篇:-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单元检测(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检测

(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安阳一模)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

) 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解析:选D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封建文明的先进性,故A项错误;统一来之不易不是题目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古代中国早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可周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封制之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并使得西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故D项正确。

2.(2018·黄石调研)据研究,周代的王道,自洛邑向东南分为两条线路。其南线由王城通向新郑与宋都商丘,远达鲁都曲阜。后来,又以洛邑为中心,东南修通至宋、徐、吴;南向修通至许、随、荆楚。周代修建道路网(

) A.方便中央向地方运输贡赋 C.方便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B.方便王室派人巡视地方 D.利于挑起诸侯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向中央缴纳贡赋,故A项错误;王道的修建,开通了中央通往地方的途径,便于王室派人巡视地方,故B项正确;王道的修建,从统治角度看,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王道的修建,有利于加强各地方的联系,故D项错误。

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废除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C.宗法制

B.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秦朝废除的制度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

4.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解析:选B 材料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强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地方权力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按照血缘分配权力的现象在封建王朝再现,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分封诸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皇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D项错误。

5.(2018·河南名校联考)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

) A.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 B.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 C.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 D.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

解析:选B 材料中指的是预防腐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并非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故A项错误;材料中“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说明当时缺乏对监察官员的监督,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建立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着重强调对官吏的监督,不是说明官吏已经贪渎严重,故D项错误。

6.(2018·邯郸摸底)《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

解析:选D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才成为定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不能体现楚王善于纳谏,故C项错误;材料中“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以为郡,距(拒)秦”表明是在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故D项正确。

7.“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唐朝地方藩镇割据,内部亲属盘踞政权,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

8.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 A.倡行仁政,以德治国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阴阳五行,变化有常 D.政权统治,合法正统

解析:选D “颜色革命”以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的合理性,来宣扬新政权的合法正统,故D项正确。

9.(2018·洛阳统考)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主要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B.传统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C.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

解析:选C 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故A项错误;图表只是说明不同朝代法律之间的继承关系,不能说明法律体系日趋完备,故B项错误,C项正确;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0.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 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解析:选B 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与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无关,故A项错误;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布局,故B项正确;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并不能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故D项错误。

11.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通过对封建官僚队伍的监察,以达到控制和压迫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被剥削阶级的一种政体设计。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 A.可以完全抑制官员的贪腐 B.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制度

解析:选D “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表明中国古代监察的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本身说法错误,B、C两项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

12.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区域差异,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的管辖归属是有差异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不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时间上——唐朝至北宋,空间上——从长安到洛阳到开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分析特征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从生态变化、粮食供应、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第(2)问,可以从背景、影响和认识上进行概括归纳。注意抓住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国家的安全”“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等信息总结。

答案:(1)特征: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

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短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

(2)评述:

背景: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

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 14.(2018·长郡中学高三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模式。

——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

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

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圈层结构”“圈层梯度分布”“稳定的模式”来提炼观点。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可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上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扩展到边疆,这一圈层性梯度分布的形成上来论述;如果选择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可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扩展到边疆,政治上统一的凝聚性的形成上来论述。

答案:示例一

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

论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空间;秦汉时期此地缘政治空间向外扩展到了北至长城、南及岭南地区;最终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达到了北至蒙古高原、东至大海和西至新疆的自然地理边疆,从而体现了圈层性的梯度分布。

示例二

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

论述: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形成了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区后,秦汉后以此核心区不断地进行政治空间的扩展;历代政权对地方管理也是由核心区向边缘区管理;核心区无论是政治大统一时期还是政治分裂时期,都表现出了政治统一的凝聚性,这都说明地缘政治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第7篇: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时检测(二十三)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Word版含答案[大全]

课时检测(二十三)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1.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解析:选C 中国文化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①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不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错误;中国节日文化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息,④正确,故选C项。

2.中国春节的庆祝活动已超越华人的范围,成为吸引不同族群的大事。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欢庆中国的春节。中国的春节越来越国际化,说明(

)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应该保护和弘扬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②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②错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世界文化繁荣;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3.一封家书,一段历史。千百年来,传统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等文化的综合载体。目前,为了避免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传统家书悄然消亡,一些有识之士倡议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这是因为(

) A.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解析:选B 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晶,A项说法错误,排除;传统家书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要抢救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家书,B项说法正确;C、D两项与题意不符。

4.2017年8月2日,厦门市举行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结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大会。厦门市将成立专门的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与管理。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④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④不选;②③阐述了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符合题意,故选B项。

5.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 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反映的不是要“注入时代精神”而是要加强保护,③与题意不符;④观点错误,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材料强调必须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6.《中英教育孰优孰劣?》,一部BBC纪录片引发业界深思,该片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中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中英两国教育的未来,可能更多是融合平衡”。这一纪录片的推出体现了(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发展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 材料未涉及发展文化产业,②不选;④中“文化渗透”的说法错误;中英教育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①正确;英国相关部门研究和借鉴中国基

础教育的理念与方法,为英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说明我们须通过教育传播途径,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③正确。

7.从《堂吉诃德》选段到《帕基塔》选段,依托“中拉文化交流年”平台,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组织与策划下,中乌两国芭蕾艺术家在短期内实现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A.文化传播:推动中拉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文化发展:互办文化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交流:做传播中拉文化的友好使者 D.文化传承: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解析:选C 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项错在“趋向同一”上;材料说的是中乌两国芭蕾艺术家在短期内实现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内容,B、D项与题意不符。

数字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场浪潮中,出版业无疑是所受冲击最为剧烈的行业之一。2017年8月18日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七年持续上升,首次超过60.0%。据此回答8~9题。

8.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连续七年持续上升,首次超过60.0%,达到64.0%,数字化阅读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②错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④错误;数字化阅读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①③入选,故选B项。

9.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立体的形式、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方式深受观众青睐。这表明(

)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现代科技为大众传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③大众传媒决定人们的消费观念 ④信息技术变革促进了经典文化的流行

A.②④

C.①②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③表述错误,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众传媒只是影响因素之一;④强调的是经典文化,其表述与题意不符;本题强调的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推动

了人们阅读方式、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说明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给大众传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①②入选,故答案选C项。

10.“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符合题意;“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体现了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尊重的态度,④符合题意;①中“统一性”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统一世界文化;②中“消除”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不可能消除的,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11.2017年6月1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揭晓各奖项,《我在故宫修文物》《红色气质》等获优秀国产纪录片表彰。微电影《红色气质》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代代传承。这显示出大众传媒(

) ①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功能 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排除③;印刷术的出现使文化传播的手段产生根本变革,排除④;材料显示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①②正确。

12.2017年5月27日晚,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大通音乐谷奏响由中国年轻作曲者达捷创作的《申迪序曲》,之后演奏《天鹅湖》《命运》等系列经典名曲。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首次在中国大陆进行了整场的户外交响音乐会演出,意义非凡。此次音乐交流会的成功举行可以看作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这是因为两国文化(

) ①都蕴含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中美文化各自有自己的独特性,又有文化的共同特征,所以才需要交流,才能在交流中促进共同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达到了相互融合”说法不妥;④“都源远流长”说法不妥。

二、非选择题

13.贫困地区是我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汇聚的地区。随着扶贫搬迁、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据统计,贫困地区1.8万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要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认同感、文化传承及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等方面分析。

答案: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有利于增进贫困地区居民的自身文化认同感,巩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有利于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融合,挖掘其经济价值,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4.从2 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解析:该题是意义类题目,原理范围确定,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进行回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商业贸易中传播文化,沿线地区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答案: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②有利于使沿途各民族文化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让不同国家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睦共处,建设和谐世界。

第8篇: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浙江版训练:特训2

特训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一、选择题

1.因对政府施政纲领不满,某国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该国政府首脑向总统提出辞职。据此,可以推断( ) ①该国政体是责任内阁制 ②该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 ③该国是民主共和制政体 ④该国政府要向议会负责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拥有君主是英国政体的鲜明特点,也是英国人常常引以为豪的地方。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君主对议会负责

3.每逢女王生日,举国上下都会一片欢腾,众多英国公民乃至英联邦成员国都把它当作重大节日,为女王祝福。这说明( ) A.女王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 B.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C.国王是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D.国王仅具有象征性地位

4.关于英国的政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B.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王负责 C.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国王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职责

5.自从英国与欧盟启动“脱欧”谈判以来,内阁成员在英国是否彻底退出欧洲共同市场、移民自由等“脱欧”关键议题上出现明显分歧。以下对英国“脱欧”与英国议会制的联系认识错误的是( ) A.首相领导内阁进行“脱欧”谈判,对“脱欧”问题作出最终裁决 B.首相由议会下院授权启动“脱欧”谈判并受其监督对其负责 C.内阁成员在“脱欧”具体议题上存在分歧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政府颁布的“脱欧”法案必须经过国王同意并签署才能生效

6.英国新任首相、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在胜选后讲话时说:“我领导的政府不会被一小撮特权群体的利益驱使,我们将尽一切所能帮助所有人,把英国打造成一个为所有人、而不是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国家。”对于特蕾莎·梅的承诺,你的看法是( ) A.能实现,因为英国首相有权组阁并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B.不能实现,因为英国的执政党保守党决定英国国家性质 C.能实现,因为英国议会的权力不断萎缩而首相权力扩大 D.不能实现,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体

7.2017年6月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所属的“共和国前进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按照选举程序,马克龙当天接受总理爱德华·菲利普的内阁辞呈,然后再次任命其为总理。据此可知,在法国( ) A.总理和内阁实际上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B.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权任命总理 C.议会选举获胜加强了总统马克龙的政治权力 D.议会选举获胜避免了议会对总统施政的掣肘 8.下列关于法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B.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则由总统任命 C.在行政权的行使上,总理要听命于总统 D.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总统负责

法国媒体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因失业等问题导致法国总统奥朗德支持率降至新低,80%的法国选民认为他不会赢得2017年的总统大选。据此回答9~10题。 9.法国总统的选举方式为( )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由议会选举产生 D.由政府选举产生

10.多个党派表示要积极备战2017年总统大选。这表明( ) A.法国实行半总统制 B.法国实行“行政双头制” C.多党制是法国政体的显著特点 D.“左右共治”是法国政体的常见现象

英法国家权力重心不同,英国的权力重心在首相,法国的权力重心在总统。从内阁稳定的角度看,英国首相可以以党的领袖名义要求全体阁员服从自己的领导以维护执政党地位,因而政府比较稳定。在法国,当政府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时,总理有时无法掌控局面,导致政

府危机。总理受到议会和总统权力的种种制约,地位显然不能与英国首相相比。据此回答11~12题。

11.英国与法国相比较,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都是国家权力的重心,都有实权 B.英国的政局比法国政局稳定

C.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都是国家政府首脑 D.英国首相与法国总统在本国中的地位都是最高的 12.由材料可以推断出( ) A.法国和英国都实行民主共和制政体 B.法国、英国都实行议会制政体 C.英国的政体比法国的政体优越 D.英国首相权力大,而法国总理权力小

二、综合题

13.法国新当选总统马克龙与保守党代表朱佩达成组阁协议,于2017年5月15日下午宣布前勒阿弗尔市长菲利普为法国总理。本应于上午公布的总理人选“难产”,直到下午才公布,凸显马克龙面临的施政难题:如何与未来的总理合作共治,既争取议会绝对多数又不能太过于冲击传统主流政党。此外6月议会选举,马克龙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能否拿下多数议席,对他今后5年能否顺利推行政策又是“关键一役”。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表明法国的政体和政党制度各是什么?

(2)法国政体中,总统是权力中心,但总理人选和议会选举为何对总统如此重要?

14.“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形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亚欧大陆的繁荣稳定发展,法国总理表示政府将尽快落实参与和推进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点。

(2)运用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联合国的大力支持的原因。

15.材料一 法国流传着一个政治幽默: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府)、波旁宫(法国国民议会)、卢森堡宫(法国参议院)、马提翁宫(总理府)就是由一群富人出资租下的豪宅,而住在里面的人,不过是他们的共同代理人而已。

材料二 英国媒体评论,多数情况下,政治人物会很小心地将优惠政策传递到商界,让公众无可奈何,人们常将这些人比作“穿着西装的骗子”。 (1)材料反映出英法两国的政体有什么相同之处?

(2)英、法两国政体存在的各种弊端,能够用政体改良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吗?

答案精析

1.D [材料显示政府应该向议会负责,政府首脑向总统提出辞职,所以权力中心并非是议会,应选D。] 2.A [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君主世袭相传,但其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宪法由议会制定,君主不对议会负责,所以只有A项正确。] 3.B [人们对英国国王的尊敬和祝福,表明对英国国王的认可,说明英国国王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B项正确。] 4.B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因此它具有议会制的一般特征,即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王负责,国王是“虚位元首”,只承担礼仪性职责,A、C、D三项说法都正确,B项说法错误。] 5.D [国王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应选D。] 6.D [特蕾莎·梅的承诺不能实现,这是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体,英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国家,而不可能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国家。故选D。] 7.C [马克龙所在的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使得他能够再次任命爱德华为总理,应选C。] 8.A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对总统与总理的权力、地位问题作出了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9.A [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A项正确。]

10.C [材料中多个党派参与总统竞选,表明法国属于多党制,C项正确。] 11.A [本题中政府危机并不等于政局不稳,故排除B项;C项中法国政府首脑应是总理;D项中英国地位最高的是国王而非首相,故选A。] 12.D [英国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政体是半总统制,故A、B两项错误。不能只从政局是否稳定来判断政体的优越与否,C项错误。国家权力重心不同表明D项正确。] 13.(1)总统能任命总理但又要争取议会多数党支持,表明法国实行半总统制的政体,与其他党派联合组阁表明法国实行多党制的政党制度。

(2)①法国实行“行政双头制”,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由总理副署。按照法国宪法,总理是法国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②但政府对议会负责,总理的大多数人选来源于议会中的多数党,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等方式决定总理和政府的去留。③马克龙所确定的总理人选,既要能和他合作,又要考虑议会因素,因此马克龙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能否拿下多数议席,对他今后5年能否顺利推行政策又是“关键一役”。

14.(1)法国实行“行政双头制”。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马克龙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总理表示政府将尽快落实参与和推进措施。

(2)①联合国通过决议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因为该倡议体现了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的建设性作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促进世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②“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体现,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互利共赢,共享利益成果。③“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通过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既与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发展相契合,也与联合国及其安理会肩负的职责相契合。

15.(1)材料反映出,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不能。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言,英法两国的政体都渐趋成熟。但它们都同样面临着诸多困扰、存在着各种弊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第9篇: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之语病练习题

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病句题练习

1.【2018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社会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如果不 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传媒行业将会很快将其淘汰掉。 B.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快递小哥夺冠的例子,我们明白了热爱诗词和身份职业无关。

C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以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的故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学会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

D.各国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放眼全球发展,进一步扩展合作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长期以来,相对弱势的文化面对强势的文化时,总会有一种矛盾 的心态:既希望借由后者的力量推广自己,又担心自身特色扭曲变样,最终沦为肤浅的商业产品包装。

B.相比 于一味求稳定、求清闲、求髙薪,青年把自己干事创业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更能彰显青春的意义和生命的厚度。

C.数九寒天,一张“冰花男孩”的照片让人揪心。只要提前考虑,把关爱工作更多做在风雨来临前,就能让他们少一些头顶“冰花”的寒冷与无助。

D.针对近日新闻媒体报 道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囯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日前约谈了支付宝网络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次发生。

3.【2018届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眼下,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己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问题。

B.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C.《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撇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

D.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

4.【广东省2018届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当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冒起白色炊烟的时候,呼喊孩子的母亲的声音就回荡在云雾 缭绕的山谷里了。

B.自2012年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可支付月数在不断递减,收入增速明显低于支出增速。

C.在林徽因先生的哲理散文《窗子之外》中,窗子是指透过实际的窗户看事物,在文中可以引申为有隔阂地观察事情。

D.马化腾表示,要打造好深圳科技园,就要先推进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撑力。

5.【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解决外卖环保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联手,共同探求遏制外卖污染、打造“环保外卖”的治理之道。 B.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提高了南海方向海军作战力量,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声音。 C.最近十年来,中国涌 现出了一大批像连笑这样的实力强劲的年轻棋手,帮助中国围棋在国际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 D.“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未来数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 6.【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

(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办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方法不对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C.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D.虽然理财资金在监管上并不逊于存款或自有资金,但是这部分资金是不在目前的监管禁行范畴之内的,监管层是很难控制这种资金的流向的。

7.【2018届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呈现与利用。 B.《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C.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徽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D.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

8.【2018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以颁布法令政令的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

B.“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把所有相关国家紧密联系起来,用互利共赢的合作 弥散分歧、建立互信。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 固到完善、变革,高考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举起了无数渴望改变的梦想。

9.【2018届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四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B.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汕头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宠物丢人”的观念造成的。

C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D.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10.【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就是全民既有获得感,又有参与感, 因此,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B.2011年,自石峁遗址横空出世后,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其陆续出土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知。 C.媒体调查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在最受欢迎的表情符号排名中,“微笑”高居榜首。

D.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 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11.【2018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 质量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八项规定”的五周岁生日就要到了,对于一项制度来 说,坚持执行五年不容易,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执行,不断深化地执行。

B.“三位一体”招生制度是指将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D.近年来,我市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将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日常维护,方便市民出行。 12.【2018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直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不但增加了定点医疗机构、让参保人的就医选择更多,而且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 B.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在诞生之后,欧洲哲学家包括黑格尔曾经认为,民族国家是历史的终结,也就是说,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各种制度的最后阶段。

C.为不断提升“互联网+ ”时代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商城将整合出行、缴费、购物、消费等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一个便民服务的网络平台。

D.到今年6月30日,“以房养老”已试点两年,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四大城市只有42户家庭57名老人投保,且仅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

13.【2018届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

(二)】下列句子中不含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土耳其总参谋部发布消息称,土空军1月28日在叙利亚阿夫林开展军事行动期间,消灭了另外73 名武装恐怖组织。

B.三个晚上不回家的女生,躲在小区附近的网吧上网,而当父母看到新闻里有关女生彻夜不归失联的报道后,更加着急了。

C.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将中国传统书法与抽象处理 的滑雪赛道巧妙结合,实现了中华文化魅力与现代体育精神的完美融合.

D.去年,部分高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让许多电竞爱好者精神为之一振,但北大体育系博士郎玥对这个专业的开设提出了疑问。

14.【2018届天津一中、益中高三四月考质量调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中还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比 例不合理、内容杂乱、授课方式不灵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B.2017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全年产量79.4 万辆,销量77.7 万辆, 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C.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乡村旅 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 亿元,同比增长47.6% D.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现在已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人们广泛所接受,但人 们还没有办法验证它。 15.【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适应性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

15日下午在中南海流台会见了米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了她对香港当前形势和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

B.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会微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乃至中国,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

C.根据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10年前相比,我国乡镇数量减少了8.1%,自然村 减少了3.8%。

D.电视剧《索玛花开》生动地塑造了汉族扶贫第一书记王敏、周林和马海木呷等彝族农民形象,在荧幕上展现出一幅民族团结、精准扶贫的壮丽感人面卷。

16.【2018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善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B.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 气和现场测试 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C.通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准确实 施10次轨道调整,使得之前发射异常的中星9A卫星成功运行于预定的轨道。

D.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依托淇河生态带打造淇河生态走廊,大力推进淇 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17.【2018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17 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已经落下帷幕,不管是淘宝还是京东,纷纷创下了千亿元成 交量。

B.一个孩子如 果从小没有养成客观公正地去尊重、评价、认识别人的习惯,进入社会以后,就很难交到很好的朋友,很难融入一个团队,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C.作为 普通人如何能够参与到扶贫攻坚的宏图大业中? 社会力量助力脱贫 的渠道何在?近年来青岛市所辖贫困乡村相继建成的“福彩爱心图书室”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诠释可为范例。

D.人如其名,指一个人的性格和主要特点与其名字的意思是一致的,用来描述人和名字的关系。

18.【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大气十条”收官在即,虽然本月全国PM10浓度比十年前同期下降21.5%,但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2018年1月31日,经过各大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百年不遇的 “超级蓝血月全食”图片或视频刷了屏。

C.《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D.专家指出,2016年如果说是“统计改革年”,那么2017年就可以说是“统计执法年”,统计的执法落实已经逐渐拉开帷幕。

19.【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下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句是(

)(3分)

A.人民海军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同时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刨新,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努力强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B.周恩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C.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

D.美英法4月14日对叙和亚发动空袭绕开安理会采取的单边军事行动明显有悖《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违反国际法原则和基本准则,也将给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增添新的复杂因素。

20.【2018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4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惊险小说《暮光之城》,一经推出便成为畅销书,仅在美国本土,销量就超过了5000万册,被誉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魔幻巨著。

B.一些地方干部爆出的“雷语”尽管千 奇百怪,背后折射的却是权力膨胀乃至异化的现象。

C.截至今年3月底,除了体育器材和校园绿化两项任务的进度没有超过90%外,学校其他各项任务的进度都接近完工。

D.上海已开通全球第一个智能汽车试验区,试验 区用摄像机、通信基站和雷达系统来协助智能汽车在近30个模拟环境中行驶。

上一篇: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下一篇:重症icu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