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篇1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宜:宜可使(应该)

曲:曲在赵(理亏)

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靡:左右皆靡(退却)

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二、《苏武传》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张衡传》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2)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2)举孝廉不行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 ..古: 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

方向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6)衡下车,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二)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

成。(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制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归纳 篇2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1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0、《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1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12、《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21、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7、《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8、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与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诗文闻名,被后人称为“三曹”。

9、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辞》等。

10、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

12、《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13、《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高中语文必修知识3

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2.《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

3.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5.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拾遗、杜工部,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

6.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白居易与元稹并称“元白”。

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朦胧晦涩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8.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9.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时期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代表作品: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过秦论》选自《新书》。《过秦论》原有上中下三篇,课文选的是上篇。

11.韩愈,字退之,中唐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世称韩吏部,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后世尊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3

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4、表揭发的:劾、讦、揭

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7、表暗中的:阴、间、密

8、表诬陷的:中、谮、诬

9、表朝见的:朝、觐

11、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12、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1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1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1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1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19、表监狱的:囹圄、狱

2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语文考试资料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语文怎么复习最佳

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握后再回归教材,把理论性的知识点揉进实实在在的文本里。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慢,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识点过一遍。其实高考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大纲要求考察120个实词、18个虚词,从数量来看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有效地记住,我认为还是得通过课文,通过实实在在的语境、句子,有机整体的去记忆,而非独立、机械地记忆。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按教材编写的顺序,从第一册复习起,我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为“点”,以每一册的内容为“线”,以实题演练为“轴”,建立起立体的复习坐标,讲练结合,整散相济。

具体操作如下:

用大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复习1—2篇文言文(视文章长短而定),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以前的笔记把文章内容回忆起来,再思考本文有哪些重要的或是你认为比较难记的实词,勾画出来并记在笔记本上。找出本文出现了哪些虚词,特别注意那些在文中所处的句子不同,意思也不同的虚词。找出本文出现了哪些特殊文言句式,勾画出来。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篇4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之:

悟已往之不谏。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恨晨光之熹微。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而:

觉今是而昨非。连词,并列关系,不译。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转折关系,但是。时矫首而遐观。连词,顺承关系,不译。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因果关系,因此,因而。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连词,因为。

舟遥遥以轻飏。连词,修饰关系,不译。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引壶觞以自酌。连词,来。聊乘化以归尽。连词,因而。园日涉以成趣。连词,因而。木欣欣以向荣。连词,因为。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七、请找出下列句中五个疑问代词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复驾言兮焉求。什么。曷不委心任去留。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①穷且益坚。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②一介书生。一介,古义:一个。今义:常用下浑成之美。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古义: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④难再。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古义: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出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望。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副作动,都包括。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才俊。

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铺陈。

雄州雾竟,俊采星驰。零、星: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雾”“像星”。

四美真,二难并。美、难: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故:

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惟思自尽。动词,死、灭。尽态极妍。副词,最。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胜:

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驴不胜怒,蹄之。动词,能承受、能胜任。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超过。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完。穷:

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穷则独善其身。形容词,穷困。舍:

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名词,客舍、住所。退三舍而避之。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吾舍之矣。动词,释放、放弃。临:

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不临深渊。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临视则虫集冠上。到、走近。怀:

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怀其壁从径道亡。动词,揣着。序:

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滕王阁序。序言、序文。

雁行有序。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安排次序。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物(有)华天(有)宝。省略谓语。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谓语。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介词。

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介词。

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句。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句。孟学士之词宗。定语后置句。王将军之武库。定语后置句。等终军之弱冠。定语后置句。慕宗悫之长风。定语后置句。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北冥有鱼。“冥”通“溟”,海。怒而飞。“怒”通“努”,鼓起翅膀。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表“呢”。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才智。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辨。

而御六气之辩故夫知效一官。“知”通“智”,才智。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力。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返回。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腹犹果然。果然,古:很饱的样子;今:副词,表示所说的事实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料相符。

小年不及大年。年,古: 寿命;今:年岁,年纪。蟪蛄不知春秋。春秋,古:四季。今:①指《春秋》,②历史上的一个时代,③春季和秋季,④人的年岁。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古义:海动风起;今义:海上运输。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义:山野的雾气;今义:不是家养的马。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扶摇,古义:旋风;今义:盘旋而上,腾飞。众人匹之。众人,古:平常人,普通人;今:很多人。

不过数仞而下。不过,古:不超过;今:表示转折关系,却。

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然后图南。然后,古:这样才,这样以后;今:表示承接关系。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事。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作动,南行。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往南飞去。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形作名,郊野。不过数仞而下。名作动,降落。然后图南。名作动,南行。

此亦飞之至也。动作名,最高限度。

德合一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意。而征一国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信任。虽然,犹有未树也。名作动,树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或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它。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表揣测语气,大概。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凭借。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息:

去以六月息。风。以息相吹。气息。贱息舒祺。子女。偃旗息鼓。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呼吸。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名义。名之者谁。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说明。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动词,命名。隳名城,杀豪杰。形容词,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形容词,出名。名列前茅志。名词,名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图:

图穷匕首见。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图画。而后乃今将图南。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谋取、设法对付。置:

置杯焉则胶。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放下。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仕途不顺。适:

适莽苍者。到、往。始适还家门。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处分适兄意。依照。少无适俗韵。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享受。适与羽船会。恰好、刚好。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状语后置句。

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此小年也。判断句。此大年也。判断句。此亦飞之至也。判断句。此大小之辩也。判断句。而莫之夭阏。即“夭阏之”,宾语前置句。之二虫又何知。即“知何”,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即“以奚”,宾语前置句。彼且奚适也? 即“适奚”,宾语前置句。而彼且奚适也?即“适奚”,宾语前置句。其自视也。即“视自”,宾语前置句。

翱翔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的状语后置句。定乎内外之分。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辩乎荣辱之境。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①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 是……,还是……。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呢。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生孩六月。六月,古义:六个月;今义:第六月。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舅夺母志。夺,古:强行改变;今: 争取得到

九岁不行。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不好。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立,古:成年 ;今组织等开始存在。晚有儿息。息,古:子 ;今: 呼吸。形影相吊。吊,古:慰问 ;今:悬挂。而刘夙婴疾病。婴,古:缠绕 ;今:婴儿。未曾废离。废,古:停止;今:没有用的。逮奉圣朝。逮,古:等到;今:捉拿。寻蒙国恩。寻,古:不久 ;今: 寻找。除臣洗马。除,古:授予官职;今:去掉。

臣欲奉诏奔驰。奔驰,古:快速赶到;今:(车、马等)快速的跑。

欲苟顺私情。私情,古:死人感情;今:死人的交情;指男女情爱的事(不正当的)。则告诉不许。告诉,古:申述;今:诉说给别人知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古:形容自己的私情,我,谦称;今:少。臣之辛苦。辛苦,古:辛酸苦楚;今: 身心劳苦。庶刘侥幸。庶,古:希望;今:众多。

愿陛下矜悯愚诚。愿,古义:希望 ;今: 乐意,愿意。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夙遭闵凶。凶:形活名,可忧患的事,不幸的事。则病日笃。日:名作状,一天天地。

猥以微贱。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臣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谨拜表以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作动词,远离。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无以终余年。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保卒终年。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次之童。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家中。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于:

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在。以:

臣以险衅。介词,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介词,因为。但以刘日薄西山。介词,因为。猥以微贱。介词,凭借。

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凭借。臣具以表闻。介词,用、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介词,用。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小小的。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真心实意。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我。卒:

保卒余年。完。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卒成帝业。最终。

卒然边境有急。通“猝”,突然。功:

躬亲抚养。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亲戚,名词。薄:

日薄西山。逼近,迫近,动词。门衰祚薄。微薄,少,形容词。当:

死当结草。应当,副词。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行:

行年九岁。经历,动词。九岁不行。走路,动词。夙:

夙遭闵凶。早时,名词。夙夜忧叹。早晨,名词。拜:

拜臣郎中。授官,动词。谨拜表以闻。奉上,动词。矜:

犹蒙矜育。怜惜,动词。

不矜名节。自夸,夸耀,动词。至:

至微至陋。副词,极其。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以:

臣以险衅。连词,因为。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臣具以表闻。介词,用。见:

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此)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省略主语的判断句。(吾)实为狼狈。省略主语的判断句。刘夙婴疾病。被动句。告诉不许。被动句。举臣秀才。省略主语。拜臣郎中。省略主语。除臣洗马。省略主语。

急于星火。介词状语后置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宾语前置句。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宾语。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篇5

1.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困难,经济不宽裕

6.复为慷慨..羽声

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不吝惜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8.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今义:可能、能够

9.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年龄和辈分高的人

10.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11.终己不顾..

古义: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12.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中医医生

13.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山东省

1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婚姻关系

1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

1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18.而听细说..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篇6

【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阙秦以利晋(“阙”同“缺”,损害)5.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6.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说”通“悦”,高兴)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欺侮)8.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恐惧)10.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堂)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12.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13.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14.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15.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1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二、古今异义

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

4、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

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8、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

12、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1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1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击

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20、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二

今义:请客的主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今义:困乏,疲倦 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今义:没有能力 今义:省名

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今义:十分,极 今义:鱼身上的肉 今义:表示结果 今义:详细说来今义:贫穷今义:鼻涕

今义:货币

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

今义:称中医医生 今义:垂手拿着

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一文言文三、一词多义

1、之

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

2、以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3、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名词,指男人、老师)

夫晋,何厌之有(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

4、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5、其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6、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7、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8、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故人具鸡黍(老,旧)

9、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一文言文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10、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11、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12、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13、意

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14、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15、举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6、胜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规律:名词+动词,名词如果不作动词的主语,即作状语 夜缒而出

进兵北略地

头发上指

2.名词作动词

☆规律:名词+名词(代词),前一名词若非定语或前有副词,即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一文言文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 箕踞以骂曰 持剑盾步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与郑人盟

函梁君臣之首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沛公军霸上 范增数目项王 皆白衣冠以送之 籍吏民,封府库 沛公欲王关中

道芷阳间行

3.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形容词+动词,动词(介)+形容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

其人居远未来

素善留侯张良

4.形容词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5.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

6.使动用法

☆规律: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带了宾语,该词译作“使……做……” 烛之武退秦师

阙秦以利晋

既东封郑 拔剑撞而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太子迟之供其乏困 沛公今事有急 此其志不在小邻之厚,君之薄也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群臣怪之

8.被动用法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4.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8.欲呼张良与俱去:(省略句,“与(之)俱去”)

9.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

10.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在安”)

11.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译为“被)

六、重要语句翻译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一文言文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篇7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柳永词两首》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苏轼词两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赤壁”的雄奇景色入手,赞扬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痛感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有苦闷消极的愁绪,但是作者渗透更多的是特有的豪放旷达的精神。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情调

首先表现在描写赤壁景物上。词作开篇“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奔腾的气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思人,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思维开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和壮阔景象,用词刚劲,笔墨雄健。其次,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小乔初嫁了”,表现了周瑜青春年少、春风得意。“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英姿飒爽的形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周瑜从容淡定,沉着应战的儒将风采。最后,表现在对与感情的抒发上。收笔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流露了消极苍凉的思绪,也有祭洒江天的豪放旷达的一面。

3.《定**》的象征手法

作者借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自己洒脱旷达的个性,更以此表现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而无所畏惧的愤懑和故作旷达的思想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隐喻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会人生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宠辱偕忘的超然心境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有《稼轩长短句》

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篇8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 时间 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第三节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速度

第五节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二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²

2.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vt²= 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 v0t—gt²/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 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 v0²/2g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 v0t+at²/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论:(1)v= vt/2(2)S2—S1=S3—S2=S4—S3=……=△S=aT²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

(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²(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6)vt²—v0²=2as

第四节 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 并联:k= k1+k2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

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 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²+F2²+2F1F2cosθ)tanθ= F2sinθ(/F1+ 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 F1²+F2²,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4.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最大: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²=F1²+F2²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第五节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第六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物质性(必有施/手力物体),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同:等大,反向,共线

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小时),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二力的产生和消失同时,无先后之分。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分别产生作用效果。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第四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2.a=k•F/m(k=1)→ 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

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 ⇋ 牛顿第二定律 ⇋ a ⇋ 运动学公式 ⇋ 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六节 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4.实重:实际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5.N=G+ma(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²。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第七节 力学单位 单位制的意义

1.单位制是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2.基本单位可任意选定,导出单位则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基本单位选取的不同,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国际单位制(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电流(I)~A,物质的量(n)~mol,热力学温度~K,发光强度~cd(坎培拉)2.1N:使1kg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即1N=1kg•m/s²。

上一篇:小学听课制度下一篇:工程造价导论结课论文